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2024-08-30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在山西省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承载着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省发展需要十分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群情振奋,催人奋进。

瞄准更好目标、攀登更高山峰。这次“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我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抓实的一次实践。从思想层面来看,它旨在剔除制约转型发展的陈旧观念、惯性思维,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从行动方面,它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紧扣10项规定动作,把握“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的精髓要义,把握关键环节,结合各自的实际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求实效,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大讨论各项工作任务。以行动和成效把大讨论落细落实。

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者,我一定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紧扣活动主题,把握正确方向,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担当的作为,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建言献策,以大讨论的实际成效来体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

作为大讨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要精准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的任务要求,找准自身定位,对标对表先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引深开展大讨论。要不断推动思想再解放,才有能力做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我们要积极查找问题的“坑”,努力补齐短板的“洞”,奋力挥舞创新的“锄头”,撒进奋发的“种子”,真正让大讨论的会议精神在芮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努力在大讨论中,先行先试、敢闯敢干、能干会干、实干真干,确保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上取得实效,实现“六个新突破”,汇聚起追梦奋斗、振兴崛起的正能量,作出应有贡献。要依靠“清单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群众工作法”等有效方法,把各项工作做严、做实、做细、做精,做到顺天时、顺民意、顺规律、顺大势,以廉法自律的工作作风做好改革事,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走稳开放路,以争先创优的胆识打出创新牌,切实激发改革创新新动能、奋发有为精气神。

2.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二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数据爆炸,大数据势不可挡。2012年,美国政府由白宫牵头,启动了一个“大数据发展计划”,这个计划的推出被视为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和规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统计学,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而统计学专业作为培养数据分析人才的学科,正在经受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如何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统计学教育和统计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大数据行业,是当前统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数据分析思想应做三大转变:一是转变抽样思想,在大数据时代,“样本=总体”,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少量数据样本;二是转变数据测量的思想,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不再追求精确性;

三是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毋庸置疑,上述三个转变均与统计学的研究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对于统计学科的发展而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不仅是变革,更多的是统计学发展壮大的机会。大数据将使传统统计学作为研究具体问题的方法科学发生改变,改变统计研究的工作程序,改变统计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大数据并不会改变传统统计学的性质。因此,对统计学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将壮大统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任袁卫指出,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会带来大量人才需求,这对统计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可以说,目前统计学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大数据可能部分颠覆传统的统计方法。比如有人认为,传统的统计方法讲究抽样,但是大数据使得我们可以对接近总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进行抽样调查的需求就会减少;还有人认为,传统的统计分析注重因果关系,但大数据情况下,只需明确两者之间有关系即可。大数据对统计学带来的挑战确实存在,但是不会导致传统抽样调查的需求减少。因为大数据虽然数据量很大,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大样本都不是随机的,推断总体都有系统偏差,因而抽样调查等统计方法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此外,在很多时候,科研和商业应用、科学决策还是需要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的。

3 改革措施

统计学专业作为培养数据分析人才的学科,正在经受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如何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统计学教育和统计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大数据行业,是当前统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目前,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多,但是培养立足统计学基础的大数据分析人才,在国内几乎没有。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统计学学科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整合教育资源

进行数据分析,要有数据库和软件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数学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大数据人才是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针对这一特点,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应该采取协同创新,校校合作的培养模式。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5所高校组建了一个协同创新平台,以“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为载体培养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在高校之间实现学科融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平台、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案例资源库、联合搭建实践实训平台等多种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2 整合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与业界资源

众所周知,大数据人才是一类应用型人才,这是大数据人才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这就要求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实践环节,要求他们到实践中去,去解决实际问题。高等院校通过与国有超大型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协同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统计分析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面提到5大高校组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不仅有5所高校参与,还有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媒体,以及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大数据公司和用人单位,包括云计算的一些基地共同参与,是一个“政、企、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也就是说,人才培养环节是交叉的。

3.3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将大数据人才定位在硕士层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等涉及很多技术,数据处理将更为复杂。只有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大数据并懂得如何利用、分析大数据的人,才能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更多的是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注重本科教育的同时,将大数据人才定位在硕士层面,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考虑,硕士层面的学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另一方面是从需求角度,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改革最急需的人才是硕士层次的,恰好现在有“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这样一个新的专业学位,利用这个协同创新平台来培养大数据人才,也与专业学位的改革精神相一致。

4 结论

众所周知,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将必定导致传统观念和技术的革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传统的分析数据的学科,统计学要积极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其他学科和行业都纷纷涌入大数据的热潮,如果统计学不抓紧参与的话,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就如苹果手机的出现使得诺基亚这个手机巨头不复存在一样。总之,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结合大数据的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改革措施,推动统计学学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31(2):10-19.

[3]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31(1):16-22.

[4]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31(1):5-9.

[5]黄介武.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35.

[6]党玮.关于统计学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5):147-149.

[7]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31(1):10-17.

[8]轩希,张鑫,杨光.独立学院大一新生心理转型期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5(10).

[9]程利江,谢奇.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5(10).

[10]龚凤乾.美国“统计学评估和教育指导纲要”评介[J].中国统计,2014(9).

[11]刘盼盼,赵楠.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5(12).

3.职业教育呼唤教学方法大改革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质量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何文明(1967- ),男,湖南攸县人,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及课程与教学。(湖南株洲41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B08058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16-0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特别强调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重点。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需要数量规模上的发展,更需要质量效益上的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①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都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以工作过程导向、能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方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得更好、更有效(或者说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教学方法是连接知识、技能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立后,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优劣往往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

当前,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要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师教的现状和学生学的现状。

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基础水平低。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新生入学新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有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甚至连小学四年级水平也没有达到。二是学生个体差异大。从数学、英语测试结果来看,学生中考总分最高分为73.92分,最低分为10.52分,两者相差63.40分。可见,中职生中既有大量文化基础很落后的学生,也有少数成绩优良的学生。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水平的现状,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同时进行改革,让学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愉快。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不顾学生实际、以教师为中心、照本宣科式的现象。笔者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等研究工具,对某市10所中职学校23堂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78.2%的课堂教师活动时间超过30分钟,即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占到了被观察学校的2/3以上(见下图)。对每一堂课中的师生时间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教师讲授的时间(即言语活动)占一节课时间的比例平均为66.4%,留给学生提问、发言、做作业的时间大约只有12.3分钟,仅占一节课时间的27.3%,即不到1/3(见17页表1)。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有位校长曾经提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不无道理。②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目前,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一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中做”的诸如行为导向教学之类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二、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及教师的质量意识不强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

由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职业院校的质量意识逐步增强,普遍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到位。有些职业学校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招生就业轻教学质量的现象在职业学校中仍然普遍存在。有些职业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班额过大几乎成为一些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班额过大,增加了组织教学的困难,同时由于实习实训工位数有限,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班额过大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表2就反映了一位教师一周的工作量。教师疲于进出课堂,缺少教研活动的时间,更缺少钻研教材教法的时间。

第二,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机制。职业学校目前所采取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或参照普通教育,如采取纸笔检测、统考监控的方式,或进行单一的教学技能竞赛,或单纯地考查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获得情况。评价范围重视对教学秩序的监控,而忽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监控;重视对理论教学监控,而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而学生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则难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由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机制的不健全,教师的质量意识不高,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难以落实到具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训课堂上。

(二)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及课程体系的制约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实践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受到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专业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难以进行。

第二,师资条件的制约。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许多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均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三,课程体系的制约。目前职业学院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在结构上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材编写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需要的考虑,这种教材编写方法客观上为教师满堂灌创造了条件,制约了以学生探究为主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推行。

(三)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滞后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不够。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方面,而关于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还没有形成。目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体系研究比较少,如有多少种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再次,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缺少在实践中的应用。以行为导向为特征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不够,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的、比较完整的操作模式,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上的滞后,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入推进。

三、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一)把职业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提高质量意识。学校与教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职业教育质量有标准可依,有工具可执行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受政府委托的第三方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以及社会化质量评价体系),这是职业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二是职业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体系,这是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外驱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在职业学校。因此,职业学校要正确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为迫切和重要。面对当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职业教育研究要拓展研究领域,在重视宏观研究的同时,加强中观、微观研究,深入到课堂第一线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法。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是连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桥梁,是研究课程教学、直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设置不全,只有71%的省市区、28.5%的地级市、1.3%的县成立了职业教育职业机构;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教研人员省均只有3.8人,市均4.7人,与教育发展教研员1~2名、文化基础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4名、专业大类教研员6~9名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担负起课程与教法改革的重任。③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从上到下、从内(教育内部)到外(企业行业)的稳定的研究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第二,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既要研究现有教学方法体系中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又要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加以整理,对普通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推介,并及时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育方法,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做教学方法改革的先锋队,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校开展先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并通过讲座研讨、示范观摩课、案例研究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宣传与讨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三)加大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力度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学方法的掌握除自学外,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在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对教学方法的培训。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中,不但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还应增加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培训。

第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上建立了五年一个周期的学分管理制度,而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没有制度化,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主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专业课教师主要参加国家组织的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参加的人数有限。因此,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非常必要。

第三,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与学校有密切的关系。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以课程与教法培训为重点,通过组织讲座、参观、自学、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室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四)改革其他教学要素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学校教学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水平、课程体系等其他教学要素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与其他教学要素的改革相适应,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他教学要素的改革表现在:

第一,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一个专业开办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实习实训设施设备能否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缺少实习实训工位数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采用模拟教学的形式,但模拟教学主要的方式还是理论讲解,实践性不强。

第二,控制好班额。班额过大,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大班额对于专业实习实训工位数也是一个挑战,多个学生公用一台设备,每个学生的训练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提倡和推广小班化教学。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支持系统,它决定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某种意义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工作过程导向出发,构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十分重要。目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材体系有关。职业学校现有教材的编写思想是先理论后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去装填。④因此,在现有教材还没有完成改革前,教师要勇于打破“教教材”的观念,树立“用教材”的思想,将课程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紧密联系起来。

[注释]

①黄尧.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5.

②康清.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中国教育报,2007-11-25.

③马成荣,冯志军.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10.

④何文明.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08-09.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来自一线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四

一、深刻认识开展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省委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目的就是要在全省上下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抓实,为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提供思想保障,以思想觉醒和开拓进取实现新时代山西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开班辅导中,张俊龙书记紧密围绕省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实施方案,就大讨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与解读,并强调要全面精准把握省委要求,结合学校大讨论工作方案,在吃透、弄通、会用上狠下功夫,为开展大讨论做好政治和组织保障。张书记明确指出,学校组织开展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和高等教育振兴发展的具体行动。我想,这更是校党委对全校师生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致力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以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开局,必将凝聚和激发全校上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二、全面领会开展大讨论的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

此次培训,坚持专题辅导和视频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现场答疑和交流发言相结合,通过听取山西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鲍善冰教授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_强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的专题报告解读,进一步深刻领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要求,更加深刻认识到省委开展大讨论的必要性、紧迫性;

进一步领会了《条例》精神,深入掌握发挥支部作用、开展支部工作、加强支部建设的方式方法;紧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解决”“六个坚持”,准确理解省委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主动肩负起组织开展大讨论的责任,更好地谋划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努力使大讨论在学院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

三、精准把握开展大讨论的方法步骤,激发奋进力量

张俊龙书记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要精心组织,严肃认真,不仅要全面领会上级精神,同时要充分结合学校单位实际,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使我明白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应如何在大讨论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要做解放思想的引领者。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我们面临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解放思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眼界要宽,确立敢于解放思想的信念。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推进工作,以改革的勇气解决问题。

二是要做勇于创新的引领者。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懂创新就只能被淘汰。我想,开展大讨论,最根本的是要把握改革创新这个灵魂,最关键的是落实到岗位创新上。在改革意识不强问题上,要聚焦具体问题看差距;在创新精神不足问题上,要通过讨论明确创新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在扩大改革开放问题上,要聚焦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在市场理念不浓问题上,着力在融合发展、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等方面求突破;在工作标杆不高问题上,要在提质对标上展开讨论争创一流;在作风不实问题上,要在执纪问责和效能监察上展开讨论。要通过大讨论切实把学院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上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校院改革发展。

三是要做担当作为的引领者者。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省委和学校党委已有决策部署,关键要看基层干部的落实。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要结合学院实际,认真组织好大讨论,以身作则,谋划方案,调动起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大讨论取得成效。当前,要进一步巩固“三基建设”成效,、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动《条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基本能力,适应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需要,把基础工作抓好抓扎实;要对标一流,强弱项、补短板,把工作标杆立起来,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要及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工作的新措施、领导工作的新本领,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5.教育大数据助力“教学改革” 篇五

在教育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数据成为教学改进最为显著的指标。通常,这些数据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当然,也可以包括入学率、出勤率、辍学率、升学率等。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数据应该是能说明教学效果的,比如学生识字的准确率、作业的正确率、多方面发展的表现率——积极参与课堂科学的举手次数,回答问 题的次数、时长与正确率,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时长。进一步具体来说,例如每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所用的时间是多长,不同学生在同一问题上所用时长的区别有多 大,整体回答的正确率是多少,这些具体的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就成为大数据。

分析大数据助力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教育逐渐被认为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有人大胆地预测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大数据技术允许中小学和大学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分数到职业规划等所有重要的信息。许多这样的数据已经被诸如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之类的政府机构储存起来用于统计和分析。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横空出世,也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专家指出,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比如革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

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校、对社会、以及对国家来说都是好事。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有一系列重要 的信息往往被我们常规的研究所忽视。而通过分析大数据,我们就能发现这些重要信息,并利用它们为改善学生的成绩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它还能改善学 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时的出勤率、辍学率、升学率等。

现在,大数据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美国的公共教育中,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为了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2012年参与了一项耗资2亿 美元的公共教育中的大数据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教育。联邦教育部从财政预算中支出2500万美元,用于理解学生在个性化层面是怎样 学习的。部分综述了该计划的数据和案例已经在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2012年4月10日发布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增进教与学(公共评论草 案)》中披露出来。

美国教育部门对大数据的运用主要是创造了“学习分析系统”——一个数据挖掘、模化和案例运用的联合框架。这些“学习分析系统”旨在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 解学生到底是在“怎样”学习的更多、更好、更精确的信息。举例来说,一个学生成绩不好是由于他因为周围环境而分心了吗?期末考试不及格是否意味着该学生并 没有完全掌握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还是因为他请了很多病假的缘故?利用大数据的学习分析能够向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其回答这些不太好回答的 现实问题。

许多人因此会问,大数据能拯救美国的公立教育吗?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公司(Microsoft)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Bill Gates)今年3月7日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举行的一个教育会议上打赌说,利用数据分析的教育大数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拯救美国的公立学校系 统。他称过去十几年里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陷入了停滞,研发投入远远不够。盖茨充满信心地认为,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数据。在这次大会上,5000多 名参会者讨论了教育数据应用的前景。教育大数据市场前景广阔

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糟糕表现——高中生退学率高达30%(平均每 26秒就有一个高中生退学),33%的大学生需要重修,46%的大学生无法正常毕业——在让教育部门忧心忡忡的同时,也让教育科技公司找到了淘金的机会。近些年来,许多教育科技公司纷纷开始抢滩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美国的一些企业已经成功地商业化运作教育中的大数据。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就与亚拉巴马州的莫白儿县公共学区进行大数据合作。结果显示,大数据对学校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当IBM刚刚开始与这一学区合作时,除了学生成绩不好之外,该县还面临着辍学率已增加到48%的严峻情况。根 据联邦政府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ift Behind,NCLB),学生成绩糟糕的地方政府将受到惩罚。为了应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该县此前已经在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辍学指示工具,并将其 用于全县层面的决策。但IBM认为这仍不足以改善莫白儿县窘迫的现状,需要借助IBM的技术支持重新建立大数据,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学区内所有学生 的整体成绩。

在美国的教育大数据领域,除了处于领先地位的IBM,还有像“希维塔斯学习”(Civitas Learning)这样的新兴企业。“希维塔斯学习”是一家专门聚焦于运用预测性分析、机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成绩的年轻公司。该公司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起 最大的跨校学习数据库。通过这些海量数据,能够看到学生的分数、出勤率、辍学率和保留率的主要趋势。通过使用100多万名学生的相关记录和700万个课程 记录,这家公司的软件能够让用户探测性地知道导致辍学和学习成绩表现不良的警告性信号。此外,还允许用户发现那些导致无谓消耗的特定课程,并且看出哪些资 源和干预是最成功的。

在加拿大,总部位于安大略省沃特卢的教育科技公司“渴望学习”(Desire 2 Learn)已经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生,推出了基于他们自己过去的学习成绩数据预测并改善其未来学习成绩的大数据服务项目。这家公司的新产品名为“学生

成功系统”(Student Success System)。“渴望学习”声称加拿大和美国的1000多万名高校学生正在使用其学习管理系统技术。“渴望学习”的产品通过监控学生阅读电子化的课程材 料、提交电子版的作业、通过在线与同学交流、完成考试与测验,就能让其计算程序持续、系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教育数据。老师得到的不再是过去那种只展示学生 分数与作业的结果,而是像阅读材料的时间长短等这样更为详细的重要信息,这样老师就能及时诊断问题的所在,提出改进的建议,并预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像美国的“梦盒学习”(DreamBox Learning)公司和“纽顿”(Knewton)公司这类领先性的开发者们,已经成功创造并发布了各自版本的利用大数据的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系统。在201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的高等教育技术峰会上,世界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培生集团(Pearson)与适应性学习领域里的先行 者纽顿公司共同发布了主要由培生集团开发的适应性学习产品——“我的实验室/高手掌握”(MyLab/Mastering)。这款产品在将全球范围内向数 百万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向他们提供真实可信的学习数据,让学校通过这些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降低教学成本。首款产品将在美国的数十万名学生 中使用,包括数学、英语,以及写作等技能开发课。

纽顿的创办人、首席执行官何塞·费雷拉和培生高等教育分公司的总裁格雷格·托宾共同出席了“我的实验室/高手掌握”的发布会并介绍了合作的细节,讨论 了高等教育的未来。托宾说:“个性化学习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关键点。我们把纽顿的技术整合到‘我的实验室/高手掌握’这个产品中,是整个行业进入个性化教育 新时代的引领风气之举”。费雷拉说:“从今年秋季起,培生的课程材料将在纽顿技术的支持下,开始适应性地满足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学生能够生成大量有 价值的数据,纽顿可以分析这些数据,以此确保学生以最有效、最高效的方式学习。这是教育的一个新的前沿领域”。按照已经达成的协议,这两家公司2013年 将进一步扩大合作,把大学数学、大学统计学、大学一年级作文、经济学以及科学等领域纳入其产品中去。

此外,由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培生集团和其他出版公司共同开发的“课程精灵”系统

(CourseSmart),也允许教授们通过让学生使用电子教科书来跟踪他们的学业进展,并向助教们显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绩等大量的数据信息,只是这一系统尚不具备预测的功能。大数据让考试变得更科学

教育中的数据挖掘是迈向大数据分析的一项主要工作。教育中最近的趋势是允许研究者积累大量尚未结构化的数据(unstructured data)。结构化的数据(structured data)是从教育部门多年的数据——特别考试成绩和出勤记录——那里收集而来。互动性学习的新方法已经通过智力辅导系统、刺激与激励机制、教育性的游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尚未结构化的数据。这就使得更丰富的数据能给研究者创造出比过去更多的探究学生学习环境的新机会。

教育数据与其他领域中的数据比较起来,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总结起来就是教育数据是分层的(hierarchical)。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在 《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增进教与学(公共评论草案)》的第18页中写道:“教育数据是„„分层的。有键击层(keystroke level)、回答层(answer level)、学期层(session level)、学生层(student level)、教室层(classroom level)、教师层(teacher level)和学校层(school level),数据就寓居在这些不同的层之中。”

当某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时,一些变量就需要一起分析了。例如,学生回答正确率低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吗?此外,时间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 的第一部分耗时太多,是否意味着其接下来就会飞速、凌乱地答题。一道问题的答题顺序、结果、具体情况,都给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运用这些 数据,研究者就能揭示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者利用所有这些数据就能获悉到底是什么因素对学生构成了最好的学习环境。理解这些重要的问题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给 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监测学生是“如何”考试的能让研究者有效定型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超越传统,不能只追求正确的答案,学生是如何朝着正确答案努力 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在一次考试中,学生个人和整体在每道题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最长的是多少?最短的是多少?平均又是多少?哪些此前已经出现过的问题学生答 对或答错了?哪些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获益了?通过监测这些信息,形成数据档案,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为了掌握学习内容而进行学习的全过程,并有助于向 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监控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是可能的。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需要知道他们回答一个问题用了多少时间,回答这个问题使用了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被跳 过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这个问题与其他已经回答了的问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此外,老师对每个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建议才是最佳的?学生写作 业和答题的信息能立即被自动地监测到,老师还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

用这些学生学习的行为档案创造适应性的学习系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这样重要的信息,考试的出题者们就能为学生量身定制 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并设计出能够促进记忆力的线索。通过分析大数据,研究者发现从教育的效果上来看,当被问到一系列难度逐渐增加且互相关联的问题 时,学生的表现要好于围绕一个共同的知识点而随机挑选出的问题。美国标准化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的这种适应性考试已经显示出朝这一方向努力的趋 势。

五大技术利用教育大数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收集数据对于它们未来的使用性非常重要。接收数据汇入背后的挑战是从一开始就要标准化,以便今后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做并不是意味着将未结构化的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而是要用直观的方法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

应该说,获得相关数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据的收集并不是主要问题。然而,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挑战却很大,因为有些数据的收集存在法律问题,有的则存在伦理道德的问题。

数据收集者的人数和技能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公司而言,通常通过网络上的小型文本文件(cookies)来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但是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而言,则需要依赖于全国众多学区和研究者的网络来提炼和确认数据。

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从大数据中提取价值的5种主要的技术。

1.预测(Prediction)——觉知预料中的事实的可能性。例如,要具备知道一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尽管事实上有能力但却有意回答错误的能力。

2.聚类(Clustering)——发现自然集中起来的数据点。这对于把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分在一组很有用。

3.相关性挖掘(Relationship Mining)——发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解码以便今后使用它们。这对探知学生在寻求帮助后是否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靠性很有帮助。

4.升华人的判断(Distillation for human judgment)——建立可视的机器学习的模式。

5.用模式进行发现(Discovery with models)——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发出的模式进行“元学习”(meta-study)。

实施这些技术就能够通过大数据来创建为提高学生成绩提供支持的学习分析系统。研究者们相信这些技术将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朝着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进程迈进。

6.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广大青年必须奋发有为,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放飞梦想、激扬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在做新时代青年的历史答卷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作为答卷人,我一直思考,什么是“新时代青年”?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放在历史中去探寻。

100年前,在西方船坚炮利蹂躏下的中国,无数有识之士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从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实业救国到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革命的种子期待时代的春雨。5月4日,古都北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青年运动,革命春雨洒遍全国,“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种子在中华这片土地上从此生根发芽,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

70年前,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国科技落后、百废待兴,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无数留学海外的学子日夜兼程,克服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

40年前,经历了十年动荡,濒临崩溃的中国急需注入新的活力,以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们,用“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精神,将父母口中“三转一响”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的时代带入了一个可以用手机扫微信二维码借共享汽车的时代,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

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革命者,将发展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唱着春天的故事的弄潮儿手中,现在改革创新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能做好这个时代的新青年吗?

说说我自己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网易公开课观看了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平与正义》,桑德尔教授的举例让我经历了一场场心灵冒险,更使我在对法学还处于懵懂阶段时就种下了一颗思考的种子。也许是受电影《十二怒汉》的影响,我渴望用法律去维护生命的自由,去坚信你的坚信,怀疑你的怀疑,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2016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司法系统,成为了一名法制办工作人员。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司法领域就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新时代在召唤,奋发有为——法制人最响亮的答复。

服务改革发展,保障民生民利,法制机关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改革伊始,无例可循的时候,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多少次,为了那些疑难案件,他们夜以继日,从不言累;

多少次,面对行政机关的消极作为,他们剑指违法,伸张正义;

多少次,他们奔走于山沟河道,风尘仆仆,从不言悔;

多少次,他们将真诚和耐心给予涉访群众,听其申辩,为其解冤。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多少次中,他们不图名,也不求财,更无所谓荣辱得失。他们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当年国旗下庄严的承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征程,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青年的崇高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将继续用忠贞和执着谱写公务员的光荣与梦想,用勤劳和奉献诠释法律人的公平与正义。

【篇二】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充分彰显了我省在新时代勇立潮头、锐意开拓的奋斗姿态,充分体现了攻坚克难、稳步推进的信心和决心。抓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考验。

这场大讨论是一次革故鼎新、直面困难的学习实践,“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和“六个坚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觉悟、审视现实的思想革命,思想再解放,创新再发力,破除封闭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的思想,全力推进观念革命;

这场大讨论是一场破除积弊、锐意进取的工作革命,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抓实,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发展时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唯有大开放、大创新,才有大发展、大进步。我们要认真结合此次大讨论活动,积极围绕“六个破除”,找问题、补短板,围绕“六个着力”,强举措、抓落实,围绕“六个坚持”,创标杆、争一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奋勇担当,争做时代的筑造者、追梦人!

【篇三】

新春伊始,xx省委、xx市委、xx市城区先后举行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引起了我省各地市,各行业积极开展改革创新的热潮。这次大讨论真可谓是一场思想觉醒、革故鼎新的学习实践,是一场求真务实、拓展新局的学习实践,是一场守住底线、勇攀高峰的学习实践。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打破惯性思维,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对照“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同时要找准6个方面问题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性制定改进举措,明确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迷信先哲权威,不拘泥于已有的成规,树立以学生为本、执教为民的理念。教育信息化2.0时代即将来临,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应调整。这次“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也让每一位教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区委开展大讨论的工作部署上来,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对标先进找差距,真正的将改革创新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

【篇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听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决策部署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激动。我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而骄傲,因学校给我们教师奋发有为提供机会而感到幸运。我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有如下感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和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着力解决自身创新精神不足,自身理念陈旧的问题,严格要求自己,扎实教学功底,提升自身素质,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也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踏实严谨的态度,坚持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标准,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与创新教育、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把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起来,深入到求真务实的工作实践中去!

最后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担当为荣,以避事为耻。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主动求新,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篇五】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春伊始,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吹响了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进军号。市委以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的开局,彰显了我市在新时代勇立潮头、锐意开拓的奋斗姿态和在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坚定决心。xx县将紧扣发展实际,聚焦十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好大讨论,确保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上取得实效,实现‘六个新突破’,汇聚起追梦奋斗、振兴崛起的强大正能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在追梦的路上,要摒弃僵化保守、因循守旧、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等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明确建设和美厚实小康xx的发展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目标更加坚定、步履更加铿锵。

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xx县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大生态大发展大民生战略,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巩固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和美厚实小康xx。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xx将乘势而上,按照二十字总要求,沿着“五个振兴”总路径,突出“321产业+绿化”布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精里做,突出特色、注重功能、打造品牌。致力做大30万头生猪、20万亩核桃、10万只肉羊“321”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食用菌、肉鸡、设施蔬菜、林下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健全扶贫项目群众参与机制、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持续纵深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经济转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资源型经济县份,xx始终把转型作为大发展的主旋律,突出“煤向电化转、电向钢铝转、钢铝向装备制造转”和“文旅物流+服装制造”布局。在“扬长”上下功,顺应能源革命要求,进一步放大竞争优势、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煤炭行业“减、优、绿”发展,促进钢铁行业创新化发展。在“补短”上发力,紧紧围绕收入和就业这两个目标,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电商和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需求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幸福产业。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牵引力。奋力投身“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全面准确把握省委、市委开展大讨论的部署要求,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不折不扣落实好十个关键环节工作,抓好自选动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把自己、职责和工作摆进去,从改革、创新、开放、市场理念、工作标准、工作作风方面,找准差距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自我革命,真正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来一次理念的大提升、本领的大提升、作风的大提升,以大讨论牵引和推动xx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新局面。

深入支持民企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全县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各项举措,落实省委“30条”、市委“20条”和我县5方面26条意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正做到亲而又清的清爽、清上加亲的亲近。

深入推进民生改善,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通道绿化、两山绿化和景观提升,巩固好林业生态县绿色发展成果;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后续整改。以“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大力巩固清扫干净、摆放整齐的成果,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水平。落实省委“十个强化”要求,扎实推进“三打三治”,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抓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补齐民生短板,使xx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乔晓峰说,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必须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能力水平、加强人才集聚、激励担当作为、强化作风建设,在全县形成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强大合力。

7.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七

高等工程教育[3~4]的热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具有热物理工程技术的“大工程观”要求的高等工程人才的唯一途径。因此,热物理基础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占据着“大工程”培养观的重要地位,在大工程观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中,热物理基础课程体系是整个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应首先进行改革,为整个培养具有大工程理念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一、热物理基础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热物理基础课程特征分析

在中国,热物理基础课程一般指《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两门课程。同时,由《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组成的《热工学》、《热工基础》或《热物理学》也属于热物理基础课程的范畴。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是热物理基础课程的前续课程。对于工程专业而言,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很多学不好热物理基础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因为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或者大学物理基础不扎实所造成的[5,6]。《工程热力学》是一门较完善的课程,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实际应用内容。《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工程实际应用的基础,若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没掌握好,必然导致不能熟练推导出数学公式,从而会致使热力学工程实际应用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大,甚至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与《工程热力学》不同,《传热学》的公式很多是来自于实验的归纳整理,需要记熟背熟。《传热学》主要是使用其原理或知识进行分析,而《工程热力学》主要是推导计算。两门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必须大量做思考题和习题,才能真正掌握,熟练应用。

(二)热物理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与大工程观背景下工业先进国家的热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7]:(1)轻视实际、脱离实际;(2)人才培养的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面向实际的热物理工程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3)办学方向面向热物理工程不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文化陶冶过弱,专业教育过窄,功利导向过重,共性制约过强等。

二、大工程观下热物理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目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热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改革思路是: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为基础,以热物理与其他课程交叉渗透为依托,以热物理工程的实践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为核心,以具备合理用能、节能和环保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工程专业的热物理基础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革,探索大工程观背景下工程专业热物理基础课程改革新途径(如下页图1所示)。

(一)大工程观下热物理基础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1.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程专业热物理基础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1)研究适应各大类工程专业学生培养需要的热物理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根据各大类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所需要热物理基础知识的不同,各大类工程专业可分成三大类:1)热物理基础课程是该类型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2)热物理知识是某一大类中部份专业的技术基础,而对另一些专业则关系则要远一些(工业设计)或者热物理知识是某类专业(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某一方向(如铸造、焊接)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但与另一些方向(如真空技术及设备)关系较远;3)热物理知识与该大类专业的主干技术无直接的关系。因此,可针对此三大类工程专业开设不同结构和内容的热物理基础课课程,并可分为高学时(必修)的《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中学时(必修与选修)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或者《热物理学》和少学时(必修与选修)的《热物理学》等三种。对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类型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还可有所不同侧重或以专题形式作适当补充。对于中学时(必修与选修)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或者《热物理学》;和少学时(必修与选修)的《热物理学》,应强调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方法,而不深究公式的推导,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热物理基础课程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由于热物理基础课程的内容是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必然存在交叉、重复部分。经过综合分析,可对那些有益的或是讨论角度不同造成的重复内容进行谨慎处理(如有些内容压缩,而有些内容则须加强)。其处理原则是:既要考虑课时的有效利用,又要保持热物理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层次。(3)拓宽热物理基础课程的工程应用,增强与工程专业的联系。热物理基础课程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反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把每个教学单元划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基础篇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定律,应用篇则力求培养分析能力,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所谓点,就是讲清某单元基础知识在工程实际或专业课某方面的应用,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例题或习题;所谓面,则是针对教师的科研、技术开发课题或科技论文做专题讨论,综合所学的知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映热烈,觉得学有所用。(4)更新热物理基础课程内容,适应现代发展要求。近代工程技术的发展给本科《传热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内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情况。例如,二十年前的本科生教材很少有关于火用分析方面的内容,而现在这个状态参数已经被广泛接受并用来分析工程设备过程的能量利用情况。

相对于《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的国内外教材的内容显得似乎过于稳定,近年来出版的教材中新技术的概念介绍极少。比如,当前中国的长期能源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为保护环境,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十二五”规划教材上,《工程热力学》应该对新的、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联合循环发电、氢能利用、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热电冷三联供、新能源发电等等)有适当的反映。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循环是传统燃煤汽轮发电机组提高经济性与环保性的有效途径,也是近年来国外燃煤火电厂的重要发展方向及中国要积极研发的方向,在热物理基础课程新教材和今后的教学中也应有相应的地位。如在这方面予以充分重视,在热物理基础课程新教材和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扬弃旧的思想、研究方法及其内容,利用一定学时介绍各学科的新方法、新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热物理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渗透。

(1)热物理基础课程与物理课程的交叉。热物理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学物理中的热学存在重复。大学物理中,热学内容总学时数为12~14学时,且热力学两个定律只安排6学时。由于物理学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热物理基础课程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在热物理基础课程中,应着重讨论热力学系统与环境(外界)相互作用的形式;热平衡态与准静态过程的矛盾与统一;热力学中如何延拓力学中的力、位移、功、热力学能概念;为什么要讨论可逆过程,如何由不可逆过程抽象出可逆过程概念,熵是如何引入的,为什么要定义一个熵函数等等。(2)热物理基础课程与流体力学课程的交叉。例如,《传热学》的对流换热部分,有大量的边界层和绕流理论,是重复流体力学的内容。又如,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中都有气体在管道、喷管中流动的理论。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对那些完全重复内容予以削减,或者进行谨慎处理,但要保持热物理基础课程与流体力学课程之间具有较好的衔接性。(3)整合出新型热物理课程。为适应不同类型专业的需要,可以开设出一些综合性的、新的热工类课程。无论是能量转换、热量传递还是质量传输,都存在如何提高转换效率、传递效率和节约能源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要减少过程的熵产(或不可逆损失)以及强化传递过程。为此,可开设一门综合《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和《流体力学》的新课——例如可称之为《工程装备热流设计与优化》。如果关于“优化”的内容能具体结合一些工程专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那么这样的课程就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欢迎。

(二)大工程观下热物理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从热物理基础课程发展历史来看,实验研究和数学物理方法是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而从教学角度分析,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完善和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在热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以配合理论教学、巩固课堂效果为目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建设,有效地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

1. 科学设置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项目。

实验室应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场所。为满足这种功能,应增加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学时,增设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并相应设置演示实验(包括课堂演示)、验证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演示、验证性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印证热物理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及其操作规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应用性、设计性实验则是一般实验的一个飞跃,其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的纵向和横向思维以及创新思想。这样,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以求达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2. 合理组织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

以往的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模式,大多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原理和步骤等,机械地照搬硬套,做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不能满足能力训练的要求。针对弊端,可对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方式进行合理组织。根据不同实验的性质,有的安排预习,在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解决方法,以此评定预习成绩;有的则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组装实验台,做完实验后集中评议,对比优劣,公开评定成绩;设计性实验则完全抛开指导书,代之以设备说明书、实验任务和要求等,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 更新热物理基础课程实验设备和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热物理基础实验的技术和手段也更加完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要适应这种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拨款。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调动教师积极性,自行研制、设计新实验,改造原有设备,开发新项目。例如,可以自行设计改造对流传热过程阻力实验的微机采集和处理系统、热管换热器试验台等项目,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经费,锻炼了教师队伍,又可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拓视野。

4. 制订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

实验成绩的好坏,应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方法。以往的考核大多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而实验报告中大部分内容是从实验指导书上照抄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考核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别,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可制订一套考核方法,分为纪律情况和学习态度、预习程度、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多项考核内容,贯穿了整个实验过程,每项内容按10分制评定成绩,在统一印制的学生实验卡上反映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可提高实验效果。

三、结论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教学工作在改革,包括教学内容也应改革,与时俱进。作为热物理基础,一方面为大工程观背景下各类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等提供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测试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培养本科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角度来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应是技术基础课的重要任务。在大工程观下工程专业热物理基础课改革过程中,兼顾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使之成为由基础到专业、从理论面向应用的桥梁,确保培养的工程人才具备工程知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鄂加强,杨蹈宇,崔洪江,唐文武.工程热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邓元望,袁茂强,刘长青.传热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2.

[4]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5]黄凯旋,刘建华.热工课程教与学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2001,(3):73-75.

[6]王永川,王胜捷,宁占武,李建新,刘志璋.面向21世纪热工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的改革[J].阴山学刊,2001,(4):67-68.

8.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路径

G724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提出从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信息化已经不足与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与大数据紧密结合,系统的分析高校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从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制度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将大数据的优势应用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中,从而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观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改革不单单是教育手段或者教学制度的改革,它是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性改革。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我们从陈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教育已经过了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年代,所以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教育观念,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教育者的角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重新定位,他们要由传统的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大数据为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走出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进入了全方位、跨时空、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远程教育、慕课等一系列网上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极大的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进程。首先,网络课程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补充传统大学课程在学习灵活性方面的不足,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其次,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交流平台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创新学习模式以及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获取知识,通过网络也能够与人共享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例如现在大学生中普遍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自己学科的公众交流平台,通过推送文章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便利快捷的获取一些关于自己学科的相关知识。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并完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平台是互为补充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针对多数的学生,讲授的知识大家普遍可以接受,但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学习的灵活性较差;网上学习平台能够使学生更为灵活的学习但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并不能肯定网上学习平台的知识获取都是正确的。所以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更好的将两种学习方式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灵活的获取知识以满足其个性需要还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传播知识的手段,而高校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则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有效的获取正确的知识。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功能已经足够满足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的分析,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满足其个性需求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育者能够通过学习监督分析系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高校信息化人才和教育制度创新

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点。高校需要根据高校工作人员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对其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相关培训,培养高校工作人员的数据化意识,加强其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逐步在高校中形成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同时,高校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大数据强大的分析统计功能分析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建立符合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和教学反馈制度,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3.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推进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信息化和科学化

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教授主导下的“数据治校”提上日程。首先,与上述提到的学习监督分析系统类似,高校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的信息档案并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信息化。其次,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内部信息沟通、共享不便,极大的影响了运转效率。高校可以建立内部数据资料库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这将极大的减少部分之间的沟通问题,推进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大数据强大的分析与统计功能支持下正在发生激烈的变革,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戰,大数据和互联网在解决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其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促进作用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一18.

[2]黄艳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4):79-80.

[3]孟亚君.新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变革[J].青年时代,2015(22):170.

[4]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62-69.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开场白台词下一篇:诚信承诺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