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2024-07-01

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共8篇)

1.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篇一

面对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很重的担子,而这就使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在深刻的学习着以后所需的能力和素养。而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现在的知识牢固掌握,还掌握对职业的认识与对职业的素养。我们大学生现在需要学习和了解什么?我们大学生应以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来面对以后的职业?这些都是值得一提的。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很多的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做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各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各高校也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社会、企业也应该尽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职业素质呢??为了使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更好地衔接,我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和身心素养的提升。

1、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要求

⑴全面合理。计划中除了有专业学习时间外,还应有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休息、娱乐、睡眠的时间。

⑵长时间短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比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当有个长计划。

⑶重点突出。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⑷脚踏实地。一是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培养哪些能力?二是指常规学习时间与自由学习时间各有多少?三是“债务”实际,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欠债”情况心中有数。四是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教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时间,不至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⑸适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计划中规定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按计划去做了,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后,再修订专业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⑹一定的灵活性。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机动性、灵活性。

2、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⑴积累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离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⑵勤于实践

善于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要勇于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又要热心各种公益活动,既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服务活动,又要热心参加教育实习活功。

⑶发展兴趣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能给个体带来愉快或益处的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鼓励自己学习。

⑷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但任何优势能力是不够的,大学生必须对已经具备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这是他们今后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3、身心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有:

⑴科学用脑,①勤于用脑。②劳逸结合。

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奏性是人脑的基本规律之一,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大脑才能发挥较大效能。要使大脑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⑵正确认识自己

良好的自我意识要求做到自知、自爱,其具体内涵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制。自信、自强等等,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较客观的估价。

⑶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

正视挫折。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件,想办法战胜它。面对这样那样的压力,我们应该用乐观、豁达和积极的心态来

接受着挑战,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2.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篇二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引言

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 体育教育是一项通过身体锻炼来对身体塑造以及体质进行增强的教育过程, 通过体育教育, 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意志品质及内心修养进行有效的提高。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 新的含义也融入到了体育教育中: 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还是一项包括社会经济、人文、政治各方面的一项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不再仅仅为了个人而服务, 而是为了我国社会的经济与政治而服务。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 体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认知、科学锻炼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即将面临着工作与社会的考验, 而在进入社会后要想能够比较从容地进行适应, 就必须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正确认识与自我评价, 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今后道路的选择制定一个良好的目标。通过这个过程, 在今后工作多变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

而在学生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上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是当前社会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还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其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身体素质方面来说, 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增强自身的体质, 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运行效果。从心理层面来说, 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从而使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保持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同时, 通过体育运动的影响, 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增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体育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生理层面进行很大的提高, 还能够使学生在心理层面也得到有效塑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能够有着强壮的体魄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而能够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各种学习、工作的任务, 并为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1. 竞争意识

现今社会是一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社会, 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而竞争的意识正是和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体育项目中, 人们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对最终的胜利进行争取。而体育同社会一样, 每个人都在相同的起点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争取着最后的胜利, 可以说, 体育就是竞争的最好培养方式。而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锻炼过程中, 通过其对力量、能力以及潜能各方面的发挥, 渐渐培养了其优秀的竞争意识与顽强的拼搏精神。

2. 开拓精神

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生活及学习的兴趣, 充分地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发挥。在这种充满乐趣的过程中, 能够渐渐地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开拓精神进行有效提高。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做着各项有益于身心的运动, 并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身兴趣与心理特征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 进而得到其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的有效提高。

3. 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还可以对学生在不同条件与环境下, 对其各项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日后身处多变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体育教育的实行者,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场地变化的不同, 因地制宜的对器材以及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在体育竞争的过程中, 还可以在学生失败、成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安慰与表扬。久而久之, 就能够培养出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及时适应并合理地对心理进行调节的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 任何人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一些压力与挑战, 而通过体育教育, 则能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素质,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来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4. 增强体育知识

通过体育教育, 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知识。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 学生可以对更多的体育活动进行熟悉, 并因此充分的享受到比赛的乐趣。而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授, 则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自身各项身体变化的规律, 从而可以在日常的体育锻炼更懂得保护自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5. 组织管理能力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 有着很多集体运动项目的存在。根据数据表明, 经常组织体育活动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展示出其过人的组织能力。因为体育项目中的队伍可以视作是一个小的活动团体, 而作为其中的组织者, 会因为经常在活动中进行决定, 做出决策,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组织能力的锻炼。而由于在集体项目中, 每个人同其他人都会有着紧密的配合与联系, 这就需要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与管理的能力。而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管理能力,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6. 良好的道德准则

在体育活动中, 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有着相应的规范与准则, 而作为参与者每个人都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项运动, 相反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违反了规则, 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同时在集体活动中,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所扮演的位置, 而每一个位置都有着其要求的行为准则与责任, 而作为参与者就需要按照自己的位置要求进行相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 就会对学生培养出良好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责任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失败、挫折, 可以使学生在不利的局面下依然遵守相应的规则进行体育运动, 而不是在不好的心态下进行违反规则的行为。通过这种体育教育, 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守法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体育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职业技术学校在体育教育工作中要将其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充分挖掘学生在日后踏出校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在培养自身体魄的同时, 逐渐完成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曹桂祥.试论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 2011, (11) .

3.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能力 学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57-01

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性特点,它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涉及学生的能力知识,素质结构培养方案,培养适合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对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其优势,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能在变化后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工作胜任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加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技巧,职业道德和择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短缺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却很困难,出现此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各行各业实用型职业技术革新型人才,即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充分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落脚点是使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利地走向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学生实际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职业能力,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由于我国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体制不完善,许多岗位仍然以传统的劳动产业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劳动者的素质对产品的质量,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影响,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四)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自身特性,从而正确认识自我价值,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盲目择业,眼高手低等现象,使学生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五)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可以正确定位,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有效的就业。

(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让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培养,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够,学生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从而使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无法发挥,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没有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达不到就业岗位的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率低。

(二)有些学校和部分老师只是片面地追求就业率,认为只要为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学校就完成了使命,没有依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正确择业,从而使学生的特长难以发挥,在企业中表现众多的不适应,从而不能使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要相匹配,从而制约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校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特色专业,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还要坚持全面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职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高技术专门型人才。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出发,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设置特色专业,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注重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建好实践教学基地,并注重学校实践教学气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形势,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连起,张舒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03)

[2]吴婕.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3]高平.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看高职教育的本质[J].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3)

[4]许晟.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 职教论坛. 2006(06)

4.大学生怎样培养职业能力 篇四

机电工程学院 机制0808班 刘平200848050827

内容摘要: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从事与职业相关活动所必备的本领,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体系不同,从而形成了职业能力基本框架。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改进大学课堂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观念 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从事与职业相关活动所必备的本领,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本领。职业能力也是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职业能力一般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应急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

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极其重要,它与社会需求对接,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供能看,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能够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额兴趣和优势过载,对于今后合理定位于在工作岗位上的顺利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大学生平时有意识的能力锻炼还远远不够,因此加强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专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参加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试,把精力向专业课程与实践倾斜,减少了自己适应相应职业的时间,可以比其他人更早接手重要的工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用人单位的成本。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职业能力呢?

第一,专业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专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为

自我学习和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协调,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和决策能力。

第二,课题调研等探究型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实习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感到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难于组织、安排和落实。从经济、成本和效益等诸多方面考虑,许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即使去了,也大多从事一些烦杂的事务性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真正接触到职业岗位,职业技能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科研(课题)小组,根据相关单位的需求,选定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完成调查报告或提出解决方案。安排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开展以课题调研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型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选定课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他们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方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确定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并去实践、操作,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直至达到任务目标,从而切实培养了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如何取得他人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挫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感谢学校能给他们这样一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面对压力和挑战,迎难而上,不畏艰苦,这种宝贵的经历和经验对于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有益。

第三,社会志愿者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外,还必须关注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人格发展是否健康和完善,甚至可以说,这些基本素养同样构成通用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格品德等个人素养决定着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成败,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和谐与繁荣。以志愿者活动为主的公益性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和奉献意识尤为重要。教等活动。

第四,社会实践是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发展,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获取与利用信息以及应对挫折等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更具有竞争力。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开来的,必须与课程教学、专业教学等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割裂开来的,某一特定的实践活动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于某一专业基本技能或具体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通过单一的课程或系列教学模块来完成,而是需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经过持续的实践和体验,逐渐培养起来的,换句话说,该种能力素养无法通过“教”和“学”取得,而是需要“历”与“炼”才能获得,因此,社会实践是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5.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篇五

摘要: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以精准的办学定位、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先进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取得了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誉,证明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主要由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来决定。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指导”,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质与技能,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实现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而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建立职业及职业规划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提升社会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拓展

1、赢在起点:大学生生涯规划

1·1学习完全靠自觉

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一两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现在就必须了解这一行业以及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了解这些的前提下,个人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和目的性。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主要是指选择大学阶段阅读的书目和适合的课程,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落实学习计划。计划制定完毕后的第一站应该是图书馆,在那里找到需要的书目后要精读。除了

多去图书馆外,还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那样可以得到更多实际的指导。跨校听课也是很好的方法。

1·2师生沟通有窍门

大学和高中不同,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其他工作,一般课后就很难找

到人,所以如果你有问题,最好一下课就“抓”住老师。如果还有更多的想要交流,可以向老师要手机或电话,或先约好时间再去办公室交流。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无用功,只是准备的方向需要改变一下。大学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也更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准备,有时就会觉得老师的讲课高深莫测。

1·3充电要小心误区

许多大学生在校外培训班充电,希望能够在就业时占据优势。如何选择呢?

选择需要的。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反的课程,比如文科可以选择计算机的课程来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读一门第二外语。需要提醒的是,在校外的培训充其量只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一定要注意适量,切不可影响了自己本专业的学习。

1·4选修课,挑最喜欢的大学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中

选修课就是学生自由发挥的部分。

选课时要注意:1.学分:大学的毕业证书是和学分挂钩的,同样的学习时间要

考虑学分较高的那门课。2.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在这四年里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我们的未来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帮助。

2、做好你自己素质拓展

2·1塑造独特自我的志向、才能

我认为,只有将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看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我们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人生由你打造”,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但打造自我人生的过程却错综复杂、充满困惑,各种期许和压力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无论如何,经济状况和机运都在我们的人生抉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人生终究要由我们自己打造。这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难得的机遇。

2·2敞开心扉,以真诚换真诚

在现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获得与回馈、期望与责任、家庭与社会以及周围

环境对我们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被空前的安逸所诱惑,同时又被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忧虑困扰得心力交瘁,我们拖着空虚的躯壳在求索中迷失了自我。

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是永恒的。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而且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应该坦率、包容、敞开心扉,投入到实实在在、坦率的交往当中。在工作上,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3、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3·1信念源自哪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的时代与古往今来的历史如此不同,因为人们从来没有预见到人的思维力量能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在文明世界中,尽管那些以抽象思辨符号为特征的学院派正统理论随处可见,但人们对于神圣的真理、乐观仁爱的福音,以及有关幸福与智慧的哲学,其实仍然了解得不够深入。而这些关乎真理、幸福与智慧的命题,才恰恰是改善和提升我们生存环境的关键所在。

观念的不断革新,促进了人们对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方面的感悟,而这些恰恰又是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我们意识到,肯定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冥冥中将我们与赋予我们生命的至上神性紧密相连,但是,我们尚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们发现,这一可能源自我们生命本身的神秘能量,可以带来使我们所有人都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使我们的生命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妙。通俗地说,人们的生活可以远离平庸和失范,人们的生命可以更有意义,更富风采。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法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些法则。

3·2信念可以安抚人的心灵

有一种逐渐为许多人所认可的观念:“上帝不需要人类去弥补他的过失。”上帝不需要,人类同样不需要,我们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所能做的努力。我们试图寻找出那些真正的可以指导生命的“神圣原则”。“神圣原则”对人生来说就是真理,它创造了我们,更新着我们,也完善着我们,它还能治愈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遭遇的种种创伤。人类目渐发现,生命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法则,它主导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只要顺应这一法则,它就会为我们所用,治愈我们精神的累累伤痕,安抚我们内心的悲伤孤寂。

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个体,都是一种精神的实体,肉体的状态取决于精神的状态。一个人,是灾病缠身还是活泼健康,是欣喜快乐还是伤悲忧虑,是青春萌动还是未老先衰,是博爱宽仁还是冷漠自私,这些都取决于这个人控制自己精神的深度和力度。

3·3让信念力照亮你的人生

一个人,如何通过完善心灵,来改善身体状况;如何通过改善心灵,来提升一生的品格。一个人不能甘心做外部环境的受害者,相反,人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要相信,没有谁能决定你一生的生活处境和人生目标,那种“命运”的假设与安排,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

当一个人面临贫困、疾病和不率,最好的态度是什么?是回到生命之源那里去,去寻找富足、健康以及和谐安宁的真谛。这种心灵的力量,与赋予我们生命的造物主紧密相连,它才是人世间所有安宁、力量和富足的秘密所在。

一个人,怎么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普遍世界之间,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他该怎样才能不再为匮乏和贫困问题所困扰。

3·4你的理念决定着你最终的成就

“思维是命运的别名”。要记住:你完全可以通过思维的力量来远离失序、疾病、黑暗、仇恨、贫困和失败;你还可以借助思维的力量,获得和睦、健康、光明、仁爱、富足和成功。

要想提升自己的财富、力量,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当你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灵、保持精神开放状态时,你就知晓了人类福祉的秘密。这预示着人类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也预示着你的生命历程将迎来一种全新的状态。一个人,如何能够坚守自己精神世界的大门,有效地防止外敌的入侵。如果具备这样的力量和智慧,能进入他灵魂世界的,就只有与他和谐统一的、可以给

他带来快乐和富足的东西,而那些有可能给他带来失序、痛苦和失败的东西,统统会被他挡在门外。

4、照亮我们年轻的未来的路

4·1我的未来我要勇敢面对

我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很多事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怎么知

道你不能”这句话。李开复认为,无论是自信还是自卑,它们都有可能形成循环作用:自信的人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得到成功,并因此而更加积极乐观,更为自信;自卑的人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不得不一次次体味失败的滋味,并因此变得更加消极悲观,更加自卑。有一次,一个大学生问李开复:“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想做一个更有自信、更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周围的人让我越来越自卑。” 为此,李开复引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的一句话:“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4·2建立自信

李开复认为,要想建立自信需要不断尝试。他告诫那些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年

轻人要勇于表达自己,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四种训练方法。第一,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第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与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第三,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不断加强的。只有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出来,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才能从这种影响力中获取足够的自信。第四,在表现自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一个自信的人和一个不自信的人,说话的方式是大不一样的。

总结

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质与技能,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培养

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实现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是

永恒的。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而且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应该坦率、包容、敞开心扉,投入到实实在在、坦率的交往当中。在工作上,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

价值。我们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正是中国走向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强国所需要。致谢

6.大学生职业规划之能力提升 篇六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于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是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呢?因此,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更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而人的多变性,也会导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生变化。因此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对岸航行。

1.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 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期间总体目标计划

(1)、认真学习主修专业的课程,把握旅游管理相关内容,考取导游资格证。(2)、加强每天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加语言类比赛,提高自己语言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通过英语4级考试并争取拿高分。

(3)、增强每天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好的身体素质是革命的本钱”。

(4)、严格按照学校安排,完成在校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5)、阅读各方面有益的书籍,扩充知识量

毕业后十年内的规划

(1)、毕业后一到三年:本阶段主要熟悉地陪和全陪的业务流程,侧重于地陪服务,了解旅游行业相关的关系和业务运作,同时通过自己带团积累相关的经验,并通过带团体验和感悟,增强对业务的熟悉程度。

(2)、毕业后四到六年:多次的带团经历会使自己交际范围更加的开阔,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熟悉旅行社计调和外联的相关工作内容,并处理好各种关系,这对实现我的长远目标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更精心地准备和探索。

(3)、毕业后七到十年:在熟悉完旅行社的各个重要岗位之后,本阶段是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处理得当的检验期,要善于积累和总结,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大学期间目标实施情况

(1)、通过对旅游管理相关知识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已经对自己专业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并且对其导游工作流程有充分的认识。积极报名参加导游证考核,在考试前认真努力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包括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导游基础知识与导游服务规范等。面试部分因为准备时间不足,没有背诵所抽到的景点导游词,导致发挥失利。若今次未能通过,我定当吸取教训,勤奋积极备考,正视其重要性。

(2)、在大学一年级,我曾代表学校参加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认真备战,刻苦钻研,荣获广东赛区特等奖和全国总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此期间,我的英语写作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以外,在大学二年级,我克服了自己的弱项英语口语,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口语大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克服了心理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不断向前,不畏惧自己的不足和弱项。另外,我报考了今年12月份中旬的大学四级的考试,在这段期间,我不断学习,对遗忘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吸收,争取顺利通过,拿到证书。

(3)、由于暑假我因为要考驾照,错过了东莞国旅暑期培训班。看到同班的同学经过一个暑期二个月的学习实践都已经有了独自带团的经验,自己会感到很后悔。但是后来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一次跟团的机会。在那一次的跟团,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学到了很多带团的小窍门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今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带团的机会,争夺难得的实操机会,争取可以短期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2.职业要求与环境分析

旅行社的“龙头”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它的岗位特点,表现在各自独立性较强,同时又讲究相互间的密切配合,从业人员精明而能干,吃苦又耐劳,并且有很强的攻关能力。因此,旅行社的岗位特征表现为高水平、高素质,高协调性。

旅行社的职能基本一致,大的旅行社和旅行社集团分工比较明细,注重专业化管理。与其他旅行社的区别,除了一般功能以外,主要还有对外合作与投资管理,网络化建设与管理,有的上市公司设立相关机构等。中型旅行社的业务功能,则分为产品制作及销售部门,产品运作部门及管理和配套部门。小型旅行社则每人身兼数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灵活高效,但专业性不够深入,操作尚处在初期。

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们往往把旅游业说成旅游服务业。它具有综合性强、服务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等特征,决定了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素质。笔者拟从从专业化的分析视角,把知识、技能、道德归结为支撑一种职业的内在力量,从而把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1)、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行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游览娱乐行业。它们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服务知识、技能、技巧。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好的服务愿望和态度,而没有必要的服务常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技巧,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2)、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为完成各项旅游服务工作任务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它是指从业人员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及智力活动方式。

(3)、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内涵。旅游服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复杂性、服务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求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自己优缺点

我的优点有:喜欢人际交往,具有很好的沟通技能;关注社会问题,倾向于服务团体:务实认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强,有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喜欢稳定的工作。

我的缺点有:但缺乏耐心,情绪容易波动,不喜欢运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证实了系统和周围人的评价。

4.提升方法

(1)、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2)、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3)、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5.总结

很多时候,是要从最小最琐碎的事情做起,不断地在学习中探索,一步步积累经验,要知道成功=目标+计划+行动+修正+坚持。

今后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激励自我把规划付之实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机遇,而对临时出现机会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项职业目标的实现与否。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自我反馈信息并做出修正,对新情况和可能出现新风险及时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7.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篇七

一、问卷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 回收1470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8%,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如下:

(一) 护生在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问: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怎样?结果:人际关系很好的16%;自我感觉很好, 但总是事与愿违的13%;人际关系感觉一般的61%;感觉交往不好11%。

以上数据表明我院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处在中等偏下水平。

(二) 护生在对待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1) 问在选择护理专业时, 有没有想过应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结果:认真想过的23%;想过, 但考虑不深刻的61%;其他16%。 (2) 问在学校期间有没有注重人际关系?结果:有, 但顺其自然85%;从没有过, 坚持自己2%;其他13%。 (3) 问在校期间开设的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教你多注重人际关系和提高沟通技巧了么?结果:有, 且非常大的提高65%;有, 但效果不明显15%;没有改变2%;其他18%。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护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职业中的重要性。但仍有16%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 头脑中没有树立沟通意识。大多数护生在入校选择护理专业时, 思想意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但在如何提高人际沟通理论与技巧能力方面方法仍然欠缺, 有15%的护生对提高交往能力重视不够。另外, 有六成多的学生能通过学校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 人际沟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35%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 感觉没有用。

(三) 护生人际沟通主观心理方面

问:以下情形是否经常发生?

(1) 感到别人不理解我。结果:经常发生12%;有时发生50%;很少发生31%;从没有发生7%。

(2) 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结果:经常发生11%;有时发生44%;很少发生34%;从没有发生11%。

(3) 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坏印象。结果:是30%, 否70%。

(4) 感到孤独。结果:经常发生14%;有时发生39%, 很少发生36%, 从没有发生11%。

(5) 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结果:经常发生15%;有时发生48%, 很少发生37%。

(6)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何处理。结果:对别人说67%;闷在自己心里33%。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护生的个性心理方面存在:不信任感、自卑感比较严重, 猜疑心理、负性情绪比较严重, 有些学生有自闭倾向, 不与人交往。

(四) 护生人际沟通主动性方面

(1) 问:到一个新场合, 你对那里不认识的人常常是?

结果:总不愿意主动接触, 不太想认识和成为朋友26%;虽然想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 但很难做到31%;能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 并成为朋友46%。

(2) 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结果:是37%;否63%。

以上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护生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人际沟通的主动性不够。

(五) 护生人际沟通表达与倾听方面

(1) 时常有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感觉。结果:答是的40%;否的60%。

(2) 当有不太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心情时感到不自在。结果答是的35%, 否的65%。

(3) 不能很好地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结果答是的23%;否的77%。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并存在不善于倾听。

二、问题与原因

综上所述, 我院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低, 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从调查来看,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职业学校对护生的人际沟通这个关键能力重视不够, 没有从学生入学起就将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在护生培养上重技能培养, 轻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这是造成不少护生思想意识上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视不足, 或是“知道重要, 但顺其自然”的主要原因。

(二) 职业院校的护生正处在15至20岁的青春期, 这个时期是心理问题多发期, 诸如:自闭倾向、自卑心理、猜疑心理、焦虑心理等直接影响护生人际沟通的提高。

(三) 学校在进行护生人际沟通交往课的课程设置上, 一般是在下临床实习前进行, 人际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短, 人际沟通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另外, 人际沟通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性教学多, 实践性教学少, 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多, 实践应用少, 是造成不少学生认为人际沟通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的主要原因。

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帮助护生学会沟通技巧, 注意加强沟通的实际锻炼, 护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摘要:护理职业要求从业者有着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本文通过对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交往能力大面积调查分析, 查找护生在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职业学校培养善沟通、善交际, 具有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

参考文献

8.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篇八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分析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与培训关注的热点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而职业能力培养则是高职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但伴随职业能力观演变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高职的课程体系也同样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课程体系改革。目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实施过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如何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值得广大学者从课程体系角度分析和思考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职职业能力演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即职业能力观经历了一个逐步递演和嬗变的过程。从不同国家和角度,职业能力观演变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和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1]。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内涵的基本认识都受其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并决定其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形式,有着不同的能力结构和特点。

第一阶段,职业能力观的初始形态——专项能力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形成以操作性任务技能训练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岗位任务技能培养。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只重视彼此孤立技能的培训,没有顾及任务技能之间的联系性及其所共有的一般素质的要求,专业性的职业学校教育不宜全盘采纳。

第二阶段,职业能力观的过渡阶段——关键能力观,是在20世纪40-5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召唤下逐步孕育和浮现的,强调个体整体能力结构的塑造。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过分强调个体的整体性,且具有主观性的倾向,割裂具体工作岗位,忽视任务技能,对职业学校教育后期特定岗位所需的任务技能的实训以及针对性较强的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借鉴意义甚微。

第三阶段,职业能力观的现阶段——整合能力观,是在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把人类真正带进信息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强调立体式的空间结构的框架。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具体工作情景为基点,融合技能观和关键能力观的内容,符合时代需求,满足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性的职业教育的双重需求。

就这种新型职业能力观而言,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和论述中有着共同的旨趣,重视参与的行动性和应用性,为职业能力构造了一个立体式的空间结构框架,从而实现了对前两种能力观的超越,因此,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为终极目标定位。

二、我国高职课程体系的三次大规模改革[2]

第一次,是在2000年前后,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设置模式。

由于当时教育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定位等还不是特别明确,其课程编制基本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区别仅仅是学制比本科短,内容比本科压缩,通常为三段式课程体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三段式课程教学内容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偏离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职业能力,造成学生难以就业,与高职的办学目的相背离,因此被逐渐抛弃。

第二次,是在2000-2006年,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的课程编排和设置模式。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对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设置作了明确要求。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目前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来组织和建构课程,因此,叫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侧重从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忽视了工作的整体特性和经验,不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不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出发点的做法,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零碎,不利于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这些意义上讲,能力本位更适合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教育。

第三次,在2006年以来,以工作课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2004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推动了各职业学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68号)中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和社会新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与前两种课程体系相比,工作课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贯彻多元整合的思想,够用为度,侧重应用性、完整性和复合性,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体现和个性化创造,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合理形成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一是以工作任务和典型产品生产程序为主要内容,一般开发人员和教师要分析每一项工作和产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二是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增加了教师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它需要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和丰富的物质资源的支撑,全面推广存在现实困难。

三、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开发设置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各种模式都有利弊,要么强调学生发展,要么强调学生就业,如何做到既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有益,又使学生顺利就业呢?

下面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逻辑关系,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能较好的兼顾两方面,也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和职业教育属性,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1.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了落实人才的培养,学院归纳出5个方面的任务,分别是构建共建共管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以需求为驱动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上得讲堂、下得工场”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2.做好“一主两翼”职业能力的划分。通过开展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调研,进行行动领域归纳,确立“一主两翼”的培养主线,反映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要求模块,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模块构建。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正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类化迁移和整合的结果。因此,现阶段构建“一主两翼”培养架构是当前高职学生整合能力结构体系最简单最基本的认知。所谓一主,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所谓两翼,则指以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为落脚点,贯穿能力培养[2]。两者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平衡协调,形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鸟型基本架构[3],如图1。

3.做好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是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逻辑关系,组织为若干学习领域课程,将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同时也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嵌入课程内容,课程的进程也是职业能力提升的进程[4]。根据行动领域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生涯发展开发课程设置方案,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强调以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通识教育和就业教育并重,如图2。

4.做好个性化职业发展的指导。目前,学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在进一步完成群体性服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职业发展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建立特殊需求学生档案,为他们配备指导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咨询和辅导,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强化专业发展规划训练,进行毕业生面试技巧训练,指导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了解必要的劳动合同法等。重点帮扶创业苗子,加强对其创业指导[5]。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的设计开发是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学生预期就业岗位群出发,分析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更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为依据,通识教育和就业教育并重,以整体的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职业精神和职业发展的培养,做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程融合,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合性,实行双证制和导师制,是一种较理想的高职课程开发和设置模式。

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有效解决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内容情景化、质量评价社会化的问题,增强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充分适应性。因此,既满足学生毕业即能就业或升学的需求,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后劲。

参考文献:

[1] 陈鹏.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及其理论评述——基于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2] 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98-102.

[3] 叶华.基地“两化”建设背景下的关键能力培养——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4] 汪永太.关于高职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 袁曦.教育服务对大学生择校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2009,(4):54-57.

[6] 叶华.基地“两化”融合的技能训练模式探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

上一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报道下一篇:2016思想学习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