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

2024-06-16

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3篇)

1.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 篇一

改变

增趣 提效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杭州余杭区天长世纪小学胡晓丽校长有关拼音教学的讲座。她主要是围绕“变”给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解读变化,第二是“改变”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中,拼音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明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目标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人教社副主任徐轶老师这样说(课件中)。

在本册教材的编写中体现了三大变化:1.教学时间后置;2.呈现方式变身,无论是字母还是音节在呈现的方式上都有所改变;3.识字数量瘦身。

第一点:教学时间后置。教材这样的编排打破了几十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固有模式,降低了开学即学拼音给孩子带来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了汉字口语发音作基础,再学拼音,就有了可借鉴、可参照的抓手,枯燥的字母符号以及拼读规则也就有了可“着陆”的依靠。

教材这一创新编排,降低了拼音教学的难度,是拼音教学实实在在的减负举措

第二点:呈现方式变身。字母的呈现方式以情境图为主,以前的教材也有情境图,单韵母的两幅和g , k, h的一幅,而这次部编教材都是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那么这些情境图到底有哪些特别的亮点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呢?首先一点画面精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13课拼音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幅图呈现字母为主的方式,而是全部采用情境图画面内容选择的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画面柔美,内容直观。我们来看一组对比,以前的插图基本以儿童画为主,而现在部遍教材以水墨画为主,色彩柔和,非常漂亮。其次故事完整。每幅图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想象,它可以有很多的情景。细细推敲,它不仅每一幅图一个故事,它还有一定的联系性。我们来看这两篇课文。两幅情境图就存在着联系。两篇课文z, c, s和zh, ch, sh, r 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两幅插图也有一定的联系。相信老师们一定能找到之间的联系,我这里就不细说了,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然后是示音示形。声母部分基本是以示音示形为主,音形高度融合,而在复韵母和鼻韵母中基本是以读音带出韵母。在音节呈现上面,都是带调音节。每个音节都能对应一个汉字,做到音形义一体。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是将“教本”变成了“读本”。教材中除了b,p,m,f刚开始学拼读和j,q,x要揭示与ü相拼的规律其他的其他的都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以an,en,in,un,ün为例,部编教材中呈现的拼读音节比较多,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拼读,其实这样的教本已经变成了一本读本。

第三点:识字数量“瘦身”。实验教科书在汉语拼音部分有70个要认识的字,而部编教材只有37个。从总量来看已经大大瘦身了,再从单课来看,实验教科书中在学拼音的过程中识字的任务是很重的。有时几乎等同于集中识字,而部编教材明显减少。

在教材改变的同时,我们老师在教学策略上可以有哪些改变让拼音教学更高效呢?2011版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是: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徐轶老师说(课件中)根据这些建议,胡老师总结出了四个策略:围绕整合,轻松,有趣,弹性这四点妙用情境图将拼音与情境有效整合,链接生活使学习变得轻松,采用儿歌游戏使课堂变得有趣,立足差异,让教学富有弹性。

第一个策略:妙用情境图来识记字母。拼音情境图有示音示形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1.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识字字母。2.我们还可以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这幅图中,粗看只有长颈鹿,狮子,刺猬,猴子,但是细细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长颈鹿的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值日”,包含本课中“zh”“r”,小猴子这边还有一只蜘蛛,这些呢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会发现,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3.利用情境图学拼读。这幅图中的内容很丰富,当我们的孩子发现图中的事物后,可以出示音节词,让学生去拼读,那么这幅情境图的功能就是把音节词和情境图中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4.利用情境图练习说话,可以先是单句练说,再连句说话,再创编说话,层层递进。

第二个策略:链接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首先我们可以链接熟悉的物品。如学习ge时,可以链接哥哥,鸽子等。学he时,可以联系荷花,小河等等这些熟悉的物品来帮助学习拼音。学hua,gua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三拼音,对孩子来说拼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图片中的事物,不断地,反复念带有花和瓜的事物,才能慢慢地会拼读。还可以链接已学生字,联系学生已经学会的生字来拼读音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那么拼音学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写日课表,再写写同学的名字等等,既巩固加深了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拼音的作用。

第三个策略:利用儿歌游戏,使拼音教学变得有趣。在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这些相信在座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在用。在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儿歌,儿歌中往往包含了新学的音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我们在记声母的时候也可以编儿歌,还有标调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儿歌,让一些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在教学汉语拼音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手指游戏,可以是一个人完成,还可以和同学合作,回家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做,说一说,猜一猜。还可以用橡皮泥做拼音字母,这是用餐巾纸做到,就是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帮助辨析拼音,增加趣味性。

第四个策略:立足差异,让教材富有弹性。

总之我们在拼音教学中要关注教材,读懂编排意图,关注学情,把握学生起点,关注课堂,坚持边玩边学。让我们的拼音教学更有效!

2.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 篇二

本文针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展开研究, 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养老建筑的发展经验, 探讨符合我国国情及老人居住需求特点的住宅及社区养老的建筑模式。

一、我国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需求与问题

1、我国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国情

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然而已经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老龄人口, 并且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 我国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2%, 约相当于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据预测, 2051年,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 占总人口的比重将接近3 0%。

联合国将总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的国家称为“老龄化国家”, 超过1 4%的国家称为“老龄国家”。完成从老龄化社会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 到老龄社会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 4%) 的历程, 法国用了114年、瑞典82年、美国69年、英国46年, 而据预测中国只需要27年时间。

老龄人口之多, 发展速度之快, 加上“未富先老”的现实, 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居住问题便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财力不足、老人总量巨大的情况下, 确定“居家养老为主”是切实可行的方式。

2、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调查显示, 截至2006年6月1日, 中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人。根据民政部的统计, 全国城市福利院2006年床位数为41.9万张, 收养31.2万人。也就是说, 能够入住养老设施的老年人不到1%。在另一项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老年人为对象, 关于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 希望与子女同住的占58.53%, 希望与子女近距离分住的占30.3 7%, 希望与子女分住无所谓远近的为7.82%, 希望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占3.28%。可见, 无论是现状还是意愿, 在宅居住都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形式。

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宅居住, 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首先, 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 因为这里有他们的亲人、熟悉的邻里, 有他们的情感寄托之所在, 有乐于交谈的对象。有研究表明, 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有助于减缓老年智障的发病。其次, 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的亲情关系, 这种观念在大多数老年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另外, 对发达国家老年人居住模式的研究表明, 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比例也不过只有5%左右, 95%左右的老年人还是选择不同形式的在宅居住。因此,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我国对适合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的居住建筑类型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3、我国当前老年人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时间短、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而且过去对于老年人居住问题未能给予充分重视, 导致当前在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1) “空巢”家庭老人无人照料。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平时生活无人照料, 甚至单身老人病死多日才被人发现的事件也偶有发生。

(2) 老人与子女同住彼此很难适应。有许多老人出于照顾子女日常生活以及照料孙辈的需要而与子女同住, 但由于在住宅设计上并未加以细致考虑, 老人与子女只能住在同一套房屋内, 拥挤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给双方都带来很多不便, 尤其影响了双方居住的自由和舒适。

(3) 旧住宅难以进行适老化改造。多数老人居住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建造的住宅中, 这些住宅在设计上未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居住需要, 在安全性、舒适性及便利性等方面都有欠缺。例如旧住宅中的厕所多采用蹲便器而不是坐便器, 蹲便器需要厕所地面抬高十几公分, 形成的高差给老年人的如厕带来了困难和危险。由于旧住宅多为砖混结构, 较难进行改造以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及生理特点。

(4) 新建住宅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近年来大量的新建住宅小区中, 绝大多数都未针对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作专门的考虑, 或是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保证轮椅转圈和设置坡道的问题而已, 对于老人希望有娱乐活动、健康检查、便利经济的餐饮、日托照管, 以及短期居住护理等特殊需要缺少配套设计。

(5) 缺乏适合老年的室外活动空间。无论是旧住宅小区还是新建的住宅区绝大多数均未专门考虑老人活动场所的特殊设计要求。如会所功能单一, 设施不符合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户外园林高低错落导致老人通行不便等。

二、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的若干国际经验

1、发达国家在老龄化的特定比例阶段开始重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研究国际老龄政策的发展过程表明, 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之后, 就会出台一系列针对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政策措施;而当其进入“老龄国家”的行列之后, 政策重点就转向促进普通住宅的无障碍化等通用设计的措施, 而不是采取仅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对策。例如:

瑞典在6 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养老院, 在该比重达到15%的1975年对建筑法进行了修订, 开始推进普通住宅的无障碍化。

美国在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8%之后的1 9 5 6年对住宅法进行了修改, 开始建设老年人住宅, 在该比重达到13%的1990年制定了“集合住宅服务法”, 开始建造具备护理服务功能的集合住宅。

日本在65岁以上人口比重接近7%的1964年出台政策, 优先向老年人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公营住宅, 在该比重达到1 1%之后的1 9 8 7年开始实施“银发住宅”工程, 提供具备护理服务功能的老年人住宅, 在该比重达到13%之后的1991年开始促进普通住宅的无障碍化。

正如前文所述, 我国老龄化进程极快, 预计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上升到14%仅需要27年的时间。在一些大城市, 6 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接近1 4%。如上海市截至到2008年末, 65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5.4%。北京市到2 0 0 7年底, 该比例为13.1%。因此, 考虑普通住宅的无障碍化, 在普通住宅中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2、日本老龄化过程中主要养老建筑类型的变化过程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 其文化传统和伦理观念较为相近, 并且日本早于我国经历了快速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因此, 日本在老年人居住问题上的经验, 对于我国具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日本是亚洲最早进入高龄化社会的国家。1970年, 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7.1%, 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1 9 9 4年, 6 5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4%, 进入老龄社会。据日本2007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 截止至2006年10月1日, 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2660万人, 占总人口的20.8%, 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国家。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 日本在老年人居住方面的对策主要是大量建设养老院, 这些养老院依入住对象的生活自理程度和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到了1989年, 日本推出了被称作“金色计划 (GOLD PLAN) ”的“推动老年人保健福利事业10年战略”。其核心内容是:紧急建设特别养护老人院、日间服务中心、短期入所设施, 通过家庭护理员 (home helper) 的培训推动在宅福利事业。虽然特别养护老人院的建设仍然是核心内容之一, 但在宅护理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1999年12月, 日本又推出了21世纪的老龄化对策“GOLD PLAN2 1”。该计划有两个核心思想, 一是加强建设为智障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小规模老人之家 (Group Home) ”, 二是鼓励形成“相互支撑的社区”, 提倡为了让所有的老年人和他们的家人在熟悉的社区充实地生活, 不仅要在社区提供护理服务, 还应形成对生活全方位的支援体系。

到了2002年, 日本发布了“2015年的老年人护理——确立维护老年人尊严的护理制度”, 其中将今后老年人护理的方向确定为“维护生活的持续性, 以尽最大可能在自己家里生活为目标”。这标志着日本的老年人护理制度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由设施护理向在宅护理的转型。这一转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003年度, 特别养护老人院等护理设施全面推行“小规模生活单位护理 (Unite Care) ”, 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设施的家庭化。2005年4月, 护理保险法进行了修正, “小规模多功能型在宅护理”被制度化。其要点是在中学校区范围内设置能够对应于多样化需求的“小规模多功能型在宅护理据点” (定员2 5名以下、2 4小时提供护理服务) , 从而为在宅持续居住提供支持。

从上述日本老年人居住设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 面临高度老龄化、少子化的国情, 也曾经历了致力于兴建各类养老院的阶段。但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之后, 终于在2002年确立了“尽最大可能在自己家里生活”, 作为老年人居住政策的目标。事实上, 如果老年人离开长年生活的社区, 离开家人、亲朋好友, 远离熟悉的环境, 移居到环境陌生的老人院, 将很容易失去情感依托, 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日本在大规模建设养老院的阶段, 学术界曾开展了大量关于移居老人院后环境适应问题的研究。而经过长期探索的最终结论是:应当最大限度地维护老年人生活的持续性。

这一结论启示我们, 居家及社区养老作为中国城市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住宅及住宅区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可持续居住的可能性, 需要探索居住区内适合老人各种居住需求的建筑类型及其配置。

3、日本老年人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的设施实例

日本为满足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需求, 出现了多种居住设施形式,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类型。

(1) 老年人租赁住宅

日本老年租赁住宅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专门面向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的优质租赁住宅, 其建筑设计和设备配置均需按照规定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日新町BIBASU高品质老年公寓

该公寓是一栋下部为医院上部为公寓住宅的综合建筑。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65岁以上需要照顾但能基本自理的老年人, 可以提供餐饮但不含介护服务的老年公寓设施。

该老年公寓为单侧外廊式建筑形式, 共有55户, 每户面积在37㎡~50㎡之间, 内部配置有起居室、厨房、卧室、厕所、储藏空间、盥洗设施、浴室等功能空间, 户型全部朝南, 并且设有宽敞的阳台。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老年人各种生理需求, 还配置了较全备的紧急呼叫设施 (参见图1所示) 。

(2) 老年日托服务中心

老年日托中心的服务对象是针对需要一般护理服务的居家老人, 服务内容主要是每天负责接送老人, 进行健康检查、入浴、餐饮、生活咨询, 以及日常动作训练等。

日本老年日托中心大体上可分两类:一是日托康复护理中心, 服务对象为病情较稳定需要照护的居家老人, 主要通过各种医学疗法、康复手段来改善老人的身心机能;二是日间服务中心, 服务对象为需要护理的居家老人。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进行身体功能训练, 对老人的家属提供护理方法的指导;针对重症老人或者癌症晚期患者, 同时还提供专业医护人员的看护服务。

姬沙罗老年日托中心

该项目的建筑功能空间主要包括活动室、康复锻炼室、浴室、厨房、餐厅以及临时休息卧室等 (参见图2所示) 。社区及附近的老人每天可以到这里用餐、洗澡、娱乐等;同时也可以将身体需要照料的老人短期托付在这里。

(3) 小规模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

随着日本老人养老需求和理念的变化, 集上门服务、日托、短期入住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社区型小规模多功能服务中心, 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主要针对需要护理的居家老人, 根据他们的身心状况和居住环境, 由本人的意愿选择在自宅居住接受上门服务, 或者在社区服务中心日托、甚至是短期入住。其功能空间的配置标准一般有住宿间、公共起居活动室、餐厅、配餐间和浴室。小规模多功能服务中心在承担社区老年服务功能的同时, 还并设了向该社区开放的交流场所, 如会所、咖啡厅等。

武藏野立市吉祥寺本町在宅介护支援服务站

该在宅介护支援服务站是一间提供日间护理、短期入住, 以及在宅照护服务的小规模多功能福利设施, 其服务对象为65岁以上的武藏野市居民以及18岁以上身体残障者。服务站为平层, 建筑面积为275m2, 由中庭划分交流区、活动区和住宿管理区三个部分。在建筑设计中, 注重动静分区, 合理排布活动空间, 并充分考虑了高龄者以及残障人士的无障碍使用需求。 (参见图3所示)

三、对我国老年人可持续居住的住区架构的思考与建议

借鉴国际相关经验, 结合我国老年人居住需求的调研, 笔者认为我国住宅社区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需求: (1) 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 (2) 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 (3) 在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以下对这三种类型逐一展开论述。

1、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

在普通社区中, 为满足部分老人的居住需求, 需要设计一定比例的老人户型。根据老人与子女居住的关系, 户型可以有“纯老户”和“老少户”两种不同类型。老人户型的设计位置, 建议选择在社区中景观较好、安静舒适的地带。在高层住宅中因为有电梯可考虑集中配置;多层住宅当没有电梯时, 则建议将老年住宅配置在底层, 方便老人出入。社区户外环境以及住宅户型中都应考虑老人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1) “纯老户”

“纯老户”亦被称为“空巢户”, 可分为老年人偶居和独居两种情况。由于老年夫妇倾向于分床甚至是分室居住, 而独居的老人也需要有人护理, 所以纯老户应以一室一厅或两居室为主;大多数老年人难以承担过多的清洁卫生家务, 因此纯老户的户型面积不宜过大, 在60~90m2之间较为适宜。在住宅设计时须要考虑老年人生理发展过程, 留有可以通过改造住宅空间来适应不同阶段居住需求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 。该户型为面向老人夫妇生活的小面积两居室户型, 户内适老化的空间设计可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居住需求。

(2) “老少户”

老少户是指老少两代共同居住但生活上适度分离, 这种有分有合的居住模式, 让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同时还能够互相照顾 (如图5、图6所示) 。把普通的两居室住宅与老人户型相邻布置在一起, 既可以保证老人与子女能相互关照且互不干扰,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户门的设置位置, 将老人户型独立分开出售, 增加老少户产品的灵活性。

两代居户型设计最大的原则是两代人的行动流线尽可能不要交叉, 避免相互影响。在设计上要注意处理以下几点: (1) 两代人的生活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避免互相干扰, 同时又方便互相照顾; (2) 老人与女儿/女婿同住和老人与儿子/媳妇同住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需要在设计上进行考虑, 以保证家庭关系和睦; (3) 老人的居住空间内必须符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保证轮椅能够转弯, 地面不应有高差, 应有防滑和防撞措施, 必要处设置扶手等; (4) 在老人的浴室和卧室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 保证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呼叫并获得救助。

老少户的户型设计既可满足中国几代人同居互相照顾, 实现老有所养、小有所依的生活模式, 又避免了老少两代之间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扰。

2、在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

在调研中了解到, 有部分老年人希望与子女在同一社区内分户但临近居住 (调研中了解到年轻子女也存在同样的需求) , 这样既能保持彼此生活的独立性, 互不影响双方的生活, 同时也方便老人和子女之间相互照顾。社区中配建部分针对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 是满足上述居住需求的方式之一 (如图7所示) , 为老年公寓的可能形式。

社区老年公寓的适老化设计以及统一化管理, 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个较为安全、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在老年公寓内, 除考虑必要的无障碍设计外, 将建设公共餐饮、就诊、健身、娱乐等配套设施。老人们年龄相近, 彼此更容易相互交流和一起活动, 可以减少老人们各自在家居住的寂寞, 促进健康养老, 提升老年生活的品质。

老年公寓套型面积大小和形式, 与青年公寓较为接近, 为降低开发风险, 老年公寓可以与青年公寓组合建设。公寓的户内设计可先按老人居住的基本需求进行设计, 对于有特殊居住需求的老人可以在其入住时再添加特殊配置或适当改造。这样有利于当老人入住未满时, 可灵活改变为青年公寓户型。

老年公寓在管理模式上,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 如采用出售产权但集中管理, 如果不是自住, 可以代为租赁的模式;或者可以将部分房屋作为社区旅馆, 或者短期出租的形式, 方便老人临时来住或家属节假日探访短暂居住。

3、在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

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有部分年龄稍大的老人, 虽然尚能自理, 但是一日三餐和日常的家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负担, 希望社区可以有一个公共食堂;有部分病弱或年老需要照顾的老人, 由于家人上班或者短期出差难以得到照顾, 如果请保姆经济负担大, 因此十分希望社区有一个白天或者短期可以把老人托付照看, 晚上或过几天接老人回家的社区服务中心。

当前部分居民小区内虽然建有会所, 但是并不具备上述照看老人的使用要求。急需要一个可以起到为老年人提供接送、餐饮、健康检查、协助洗澡、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老人服务中心, 可以承担上门护理、日托服务、短期入住的需求。

这种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可在近距离内满足老人的多种服务需求, 能够保证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其小规模的建筑形式可给老人带来家庭式的护理氛围, 老人既可以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能够保持原有的社会交往活动, 避免与社会隔离, 也方便亲人看望和照顾。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一般规模不大, 其设施既可以在新建住宅小区时规划配建, 也可以在老社区中挖掘闲置房产来实现。在新建小区中, 可以与会所并设, 也可以采用与幼儿园联合建设的形式, 这类建设方式可以共用部分公共设施与工作管理人员, 同时老人与孩子在一起可以为老人的生活增添快乐 (如图8所示) 。

社区老人服务中心一般可以由专业机构负责运营, 对于那些无力负担的家庭, 建议可以采用由政府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资助。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居家及社区养老的市场潜力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发展建设经验, 尝试提出了较为适合我国居家及社区养老的三种建筑模式。通过三种建筑类型的有机配置, 基本可以满足希望独立居住、希望与子女居住、希望与子女就近但独立居住、希望能得到日托照顾、短期居住, 以及获得护理服务的各类老人的居住需求。

笔者希望通过探索适合中国老人居家及社区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为当前逐渐升温的面向老人的住宅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居家及社区养老建筑形式的规划设计要点, 以及功能组成配比限于本文篇幅未能展开, 笔者将另行择文进一步论述说明。

摘要:针对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性, 政府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工作方针。然而我国已建的城市住宅多未考虑老人居住的特殊要求, 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借鉴国外尤其是日本的社区养老建设经验, 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三类建筑模式, 设想通过三种建筑模式的有机配置提高居住区养老的可持续性。

3.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社区教育;基本准则;启示

一、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

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学校本位社区教育:早期的社区教育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的体制,让学校教育走进社区,并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改善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将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开放教育,采取学术与实践结合的教育;(2)社区本位教育:社区本位的社区教育产生于社区功能强化、社区力量壮大的背景下,此时的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居民自觉渴求教育的阶段,居民已经成为从事或者发展社区教育的一股力量。社区本位的社区教育是实现居民自我价值的场所;(3)整合社区教育:整合社区教育,不但能让学校充分认识教育走向社区的好处,更好地为社区服务,进而将社区视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而且能让社区认识到学习学校教育,利用学校教育的资源来发展社区教育的好处,可让社区教育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将社区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将“教育社区化”与“社区教育化”的思想整合为一,实现学校与社区的互利双赢,成为社区学院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美国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准则

1.社区教育的内涵

美国社区教育指的是建立在社区学校之上,全力为社区内的成员(如居民、学校、公众和私人组织等)创造机会,满足成员的各种需求。社区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为社区学校,可为各种年龄段的人提供专业的学校课程、健康咨询、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社区教育属于教育社区化及社区教育化的有机结合,属于复合教育范式之一。社区教育注重的是教育的多元性及选择性,并赋予非正规的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以正规合理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可平等地对待社区内的每个居民,并将其看作有个性和发展潜力的人群,学习将成为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并满足居民的学习欲望。

2.社区教育的基本准则

(1)非营利性:社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共享理念,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形式,形成社区价值观,因此,其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基金会的拨款、捐赠;(2)居民自主学习权:社区内的居民可自主选择教育的类型、内容;(3)社区教育具备服务性质:居民能在社区教育中得到较好的服务,并在享受教育和学习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能为社区作出贡献,改善社区的环境、生活等;(4)社区教育具备地方特色,能发挥出每个居民的个性,或每个社区的个性;同时,能将社区内的资源整合后,实现利用最大化;(5)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广泛的,并且不会有民族、收入、年龄、性别和宗教等限制;也属于一种终身教育。

三、美国社区教育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启示

在我国实施社区教育之前,需充分借鉴美国社区教育模式的理念和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社区教育模式。

1.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因此,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尊重居民的个性特点,将居民培养为有文化内涵、品德和才能兼备的独立个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才能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实现社区教育的成本最小化,进而形成社区的向心力,在社区形成积极向上和文明活泼的社区生活方式。

2.借鉴非正规教育的“正式性”特点

社区教育属于开放式的教育,它鼓励非正规教育(如成人教育等)转向社区教育,成为一种“正式”教育。因此,社区内的成人和职业教育都属于社区教育的范畴。借鉴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提升居民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居民将社区教育當作自己的事情,引导其进行“自我引导、自我发展”式的学习。

3.重点开设“社区公德”课程

社区公德课就是将不同信仰、民族、性别和行业的人引入社区的交流平台上,促进整个社区的整合,调动居民共建“互帮互爱”的社区生活。社区教育不但需开办实用较强的职业培训,从而满足居民就业与再就业的教育需求,而且需开设集审美性、道德性和体闲性为一体的课程,如音乐、舞蹈、美术和保健等,使社区居民能得到终身教育。

4.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无需过多,可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实施重组、改造和再分配,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的低成本发展和影响。具体方法有:(1)动员社区周围的“正规”学校,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从而有效利用周围的学校资源;(2)社区居民需要主动接纳社区教育,并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引进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机构,支付日常费用,使社区教育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上一篇:邯郸冬至夜思家导学案下一篇:2024重庆高考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