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2024-08-25

中国古代史论述题(精选5篇)

1.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篇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述题部分

00846224刘拓

索引

1.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2.为什么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3.毛泽东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4.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5.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出发,去分析论证中共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6.简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7.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8.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9.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10.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1.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3.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意义和经验教训 14.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5.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7.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18.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19.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20.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21.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22.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1949 年3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地提出,革命胜利后,必须稳步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 分)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2 分)

1954年9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2 分)

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2 分)

1959 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是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2 分)世纪60 年代初,毛泽东在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2 分)

依据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论述,1964 年底,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完整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3 分)

2.为什么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3 分)

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从理论上讲,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3 分)第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普遍规律(3 分)第三,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看,党是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会时时侵扰党,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党就很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3 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重要意义,即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而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3分)

3.毛泽东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1 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比如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等等,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5 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经验相联系的。毛泽东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走自己的道路。(5 分)

这一探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的探索,确实为后人作了开创性的工作。(2 分)

探索中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成熟的和正确的,也有欠缺甚至错误。任何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实践不能不带有那个历史时代的局限,应该看到,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2 分)

4.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

1949 年3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告诫全党要经得住胜利的考验,不要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 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加强执政党建设放在一切党务工作的首位,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整党、三反、整风等运动,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3 分)

毛泽东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腐化。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 分)

目前,党所处的地位、环境、条件,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目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党肩负的社会责任比以往更加艰巨和繁重,这就为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形势下,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6 分)

5.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出发,去分析论证中共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1、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矛盾,因而具有革命性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资产阶级和他结成民族统一的革命战线;同时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妥协性动摇性的另一面,对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斗争。

2、要全面看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如果只看到他革命性的一面,而忽视或者看不到他妥协性动摇性的另一面,那就会导致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倾向,相反,如果只看到他妥协性动摇性及其表现,而忽视或者看不到他还有革命性的一面,就会导致对民族资产阶级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倾向。

3、抗日战争时期,对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也要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其利益受损,因而有抗日的一面。但同时其出于阶级本性又具有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另一面。对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其进行坚决的斗争,甚至不惜作流血的武装斗争。

6.简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尽快的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他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他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得到不断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敌我矛盾,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要用专政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人民内部是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7.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以科学态度来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以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准确性的理解,不能把毛泽东在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两观点,抽象地脱离具体条件去理解,孤立地从个别名词去把握。重要的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去理解和把握,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实际工作,尤其是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整而不分割、准确而不武断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从根本上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8.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的同时,就赋予它新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第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衔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社会主义时期。它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包括工农联盟,还包括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第三,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达上准确鲜明,它准确在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政权具有民主和专政的双重含义,比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更符合中国实际,易于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理解。此外,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9.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

10.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去理解毛泽东思想。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则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它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范畴。

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真理、科学的理论,它的主要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必须坚持的,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只是为认识和发展真理而开辟了道路,它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1.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2)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决定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对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要允许其充分发展,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的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社会。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它是总路线的主体;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另外,这一路线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和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就总有“求纯”的倾向,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3.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逐步完成的。它的任务是:(1)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资助我国设计的156 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定增长。

(5)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

(1)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这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很必要的,而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压得太低也是不适当的。所以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不能片面地强调重工业。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综合平衡。要加强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使经济建设的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

(3)要正确地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充分地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在搞好综合平衡的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5)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14.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造道路,这条道路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中国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革命的主力军。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农民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2)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几个阶段。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定息”赎买的政策,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际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4)正确掌握农民的阶级政策。

(5)区别对待中国的资产阶级,把对民族资本家的改造和对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本家的个人专长,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5.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2)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子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因此,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采取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同的具体方针、原则和办法来解决。(3)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设新中国。

1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提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思想

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认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造成一个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一学说在理论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性质、领导者及主要问题等问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3)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八大”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这些极富创造性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想。

17.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苏联模式曾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建设经验的认识中,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进而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出的许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3)探索中所提出的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而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18、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19、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20、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 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 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 年9 月,八路军115 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 年3 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21、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正确性:

(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

(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

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

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2.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篇二

寻访留言

古人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 信息互递的难度相当大。把境遇状况留给亲友, 最简单有效、最安全可行的办法, 就是将行踪题写于原居墙壁, 虽盲目性很大, 但已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了。因此, “留题”所标志的题壁意图, 在题壁诗中属于最多的一类。访人不遇后不但自己题诗留言, 而且玩味别人题诗, 这似乎是唐宋文人的共同行为模式, 而且是诗意盎然的行为模式。寻访留言最具典型的例证发生在元稹与白居易之间。由于中国土地辽阔, 天南地北, 朋友见面实属不易, 元稹与白居易约定行旅中以诗的形式题写于壁, 作为交流的一种手段。如元稹《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忆君无计写君诗, 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 几时知是见君时?” (1) 所到之处, 寻找白居易的题壁, 是元稹旅途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白居易与元稹一样, 每到一处, 也会大海捞针一般地寻觅元稹的诗。例如, 《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2) 此诗中白居易急切读到朋友题诗的心情毕见。白居易与元稹在逆境中以题壁形式的互道问候唱和引为知己佳话, 题壁既是心灵的慰藉, 也是真挚友谊的见证。

探迹访幽

唐宋时期, 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是寺院题壁。寺庙的墙壁, 成为江湖过客们的言论论坛的写字板。寺观是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 也是文人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经常光顾寺观的人很多, 文人士大夫能在寺院留下文字, 是一件很时尚的事。寺庙、道观的选址多在自然风景秀美的名山, 这里将嘈杂环境中的人群疏导到远离尘世的自然中去, 感受自然的洗礼和灵魂的涤荡, 同时接受宗教文化带来的宁静。

李涉《题涧饮寺》中写道:“百年如梦竟何成, 白发重来此地行。还似萧郎许玄度, 再看庭石悟前生。” (3) 特定的环境让人进入某种事先规定好的景象之中。赵嘏《题僧壁》:“晓望疏林露满巾, 碧山秋寺属闲人。溪头尽日看红叶, 却笑高僧衣有尘。” (4) 这既是一种禅悟, 也是一种禅悦, 将心得题写于寺壁, 既解惑了自我, 也将自我融会到寺院文化之中。凡宗教, 都强调人之内省。得意时莫高声, 失意时且寺游, 寺观之题, 多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而为之。佛寺吸引士人, 除了文化之积淀, 还在于其博大精深的哲思, 使人心灵产生震颤。作为寺院文化的一部分, 题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畅情抒怀

驿站是古代中国能够让文人直接吐露胸臆的为数不多的场所之一, 是文人雅集之所, 也是信息的聚散中心。文人骚客行游至此, 吟诵题壁诗文, 引发共鸣, 或借他人之酒杯, 浇胸中之块垒;或文思涌动, 和诗而题, 这不仅丰富了题壁文化, 而且对诗文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苏轼《题西林壁》当是题壁诗中最优秀者之一, 题壁诗之特点正在于“即兴”, 而即兴者, 既要有出口成章的过人才思, 又要有挥笔而就的不凡笔力。所谓“性灵所发”, 情之所致, 不假任何修饰, 若必待千锤百炼而后得, “则意味索然矣”。

将诗文题写于显要之处, 显然有告知天下的用意, 敢于将自己内心及才华公开展示, 从里到外暴露无遗, 需要勇气和才气。陆游的《钗头凤》, 除了才气和勇气外, 抑制不住的情感迸发, 是漠视传统的主要因素。所谓迸发, 已经是情感的极致, 而正是因为如此, 才更加真实感人, 弥足珍贵。陆游20岁与唐婉结合, 不料却引起了陆母的反对,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 终归走到了分手的地步,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 陆游在家乡山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 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陆游“怅然久之”, 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 莫, 莫!”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 感慨万端, 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瞒, 瞒, 瞒!” (5) 不久, 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40年, 陆游70多岁了, 仍怀念唐婉, 在一个岁暮夜游沈园, “坏壁醉题尘漠漠, 断云幽梦事茫茫”,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诗人因为有感而发, 往往情感真挚, 遂成为千古绝唱, 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题壁是一种胸怀的表露、大自然的陶冶、哲理的凝思、社会生活的感受。题壁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创作方式, 具有独特的社会传播功能及学术史料价值。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题壁文化的研究, 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卷415, 第2175页。

[2]《全唐诗》卷438, 第2316页。

[3]《全唐诗》卷477, 第2529页。

[4]《全唐诗》卷550, 第3003页。

[5]丁传靖辑:《香东漫笔》, 《宋人逸事汇编》, 中华书局, 2003年版, 第932页。

3.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篇三

答:(1)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或历史地位)。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2)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或失败的原因)。

答: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4)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答:历史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7、国民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答: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9、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及其意义。

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10、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4)长沙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11、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

答:阐述:(1)毛泽东首先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2)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6、“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答:(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2)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做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3)党的民主集体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29、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答:提出: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

13中共十七大的主题

答: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取得的十大成就。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重要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成就:(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33.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P235)

答:(1)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

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7、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

(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内容?

答:口号:民主和科学。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

答:它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严重阻碍。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9,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9、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篇四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经过二次大战,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削弱,只有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称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受战争的考验后,得意较快的回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级的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逐步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的对立。

2.美国发扶蒋反共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看涨后期就已确立的扶将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1,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足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2,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力量,待和谈目的不能实现的附庸。

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的民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4.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为此所作的真诚努力却具有重要意义。1.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具有重要的作用。2.对并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之后,取得革命战争反对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5.国民党是如何破坏政治协商会议的?

1.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打手,破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功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连同失踪、被抓共60多人,制造了较场口惨案。2.3月,蒋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命令其追随者对政协决议予以“补救”。他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决议成为一纸空文。3.国民党在东北放手大打,对关内各解放区的进攻也日益升级。这不得不迫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争取和平民主逐步转向准备自卫战争。4.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呼吁和平。情愿团到达南京下关站时,遭到国名当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殴打。

5.为什么必须打到蒋介石,又能够打败蒋介石?

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明确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1.必须打败蒋,是因为蒋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将走向黑暗,中华民族的前途就将会断送。2.能够打败蒋,是因为蒋局势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发动的战争的反人名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的政治基础。

7.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广大人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放区新面貌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得人力和物理保证。

8.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原因是什么?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9.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1.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放抗国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3月14日,起义失败。二二八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有理地显示了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精神,它是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1944年新疆省的伊犁、塔城、阿山3个专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爆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史称“三区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区革命运动在心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派出代表团同三区革命政府代表团举行谈判,并于1946年1月初签订11项和平条款。但它很快就推翻和平条款,加紧镇压新疆人民的革命运动。新疆各族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3.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同年4月,内蒙古人民代表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举行,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内蒙古人民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七章

论述题

1.适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极其建构方案。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见过方案: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因而最终遭到了中国人名的唾弃。2.民族资本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见过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完整的建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见过方案。

2.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试述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2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连个阶级的联盟。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际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5.试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该帮助各少数民族人民大众发展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有爱合作的大家庭”。3关于新中

国经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整车和战争政策”。

6.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想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2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7.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5.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篇五

2.试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窦娥冤》在艺术上是关汉卿当行之作的代表:(1)全剧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同时在情节的推进中插入科诨,使剧情的展开张弛有致。(2)窦娥形象鲜明,她的善良与刚强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得到展示。(3)语言朴素、畅达,突出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

3.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3分)(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①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

②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③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9分)(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①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

②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8分)4.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的艺术特点。

答:(1)“以文为诗”,在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文体界限。(5分)(2)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6分)(3)大量用典,善于用典。(6分)(4)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活用书本语言,吸收口头语。(3分)5.试述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成就。

答:(1)摆脱了才子佳人爱情的旧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演述南明王朝兴亡的史迹。(7分)(2)剧本结构严谨,将以物为线、以事为线的传统叙事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剧本在结撰时,也很注意避免厌套。(7分)(3)人物塑造值得称道,能够从生活出发,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6分)6.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是如何结合人物处境、经历表现人物性格变化的。

答:《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中能够结合人物处境、经历变动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对林冲的描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相国寺初次露面时豪爽英武。(2)面对调戏妻子的高衙内时,一方面表现得理性稳重,另一方面又倔强愤恨。(3)发配充军途中忍气吞声。(4)身陷绝境杀陆谦、富安时粗犷狠厉。(5)梁山上火并王伦时果决爽利。林冲性格发生的这些变化是他的地位、处境、身份和心情变化的结果。

7.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答:(1)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多在铺叙描写中逐步展示抒情主人的情感变化,且多在特定部位穿插表现动态的词汇或突出强调抒情自我立场的语词,使铺叙生动而不呆板。(2)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

8.《西游记》的诙谐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西游记》稀释了中国小说里的道德浓度,带给读者富于智慧的调侃、诙谐,这表现在:(1)唐僧身上。首先把一位高僧同时描绘成一付长生不老药的描写本身就是崇高和滑稽的奇特混合,其次唐僧性格中的各种独特的矛盾也比较诙谐。(2)猪八戒身上。首先对其食欲的描写充满诙谐色彩,其次对其好色的表现更富趣味性,尤其是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

9.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答:(1)杜丽娘形象的塑造。(2)情节结构上充满迷离、奇幻的色彩。(3)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词优美含蓄,有丰富的抒情意味。(4)语言具有个性化,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协调一致。

10.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理解。

答:(1)宝黛爱情是一对旧家族中的叛逆者的爱情。宝玉的鄙弃功名利禄、追求真善美,黛玉的单纯多情都与家族传统格格不入。(2)在家族衰亡的悲剧背景下,宝黛的爱情必然成为一个悲剧。(3)宝黛的爱情悲剧和黛玉的性格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1)从人物个性的细微差异人手,通过人物言谈举止上的个体特征写出人物的不同形象,凸现对人物的讽刺或批判。(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融会穿插,人物的言谈举止富于喜剧性,但整个小说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3)极善于通过人物前后言语行动的相互矛盾,来确认人物的真实面貌,使故事富有讥刺色彩。

12.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上一篇:情人-读后感下一篇:2022年上半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