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共8篇)
1.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拓展延伸出示例2,理解图意
指名说说(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
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
(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
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3、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
(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3)如果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2.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二
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及砝码) 、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 (1)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 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2)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 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 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 取下锥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 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 并将白磷引燃。
(5) 待锥形瓶冷却后, 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 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及砝码) 、烧杯。
【设计实验】 (1) 在100m L烧杯中加入30m L稀硫酸铜溶液, 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该装置不用密封, 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 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化学反应中, 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 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四、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 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 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 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 (化学式) ;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六、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 (1)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2)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意义) :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2个水分子。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不尊重科学实验, 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化学式书写错误。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 (气体生成符号) 、“↓” (沉淀符号) 。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 而生成物中有气体, 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在初中阶段, 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 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六、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一般情况下, 可以按照书100页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 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 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刚开始配平, 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 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 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
例题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30g加热一段时间, 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0.4g, 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 O3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KCl O3的质量为24.5g。
例题2: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0.6g氧气。
【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 , 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 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四、带杂质的计算要进行纯量与不纯量的换算
五、计算时的常见错误
未知数带有单位。
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 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
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3.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三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4.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四
修改、补充栏
课题 :第五单元复习主备:高辉 第 16 周(6.18-6.22)备课时间:6月12日
复习目标
一,复习并掌握本单元重要生字词。二,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三,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诗词填空。
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 17.紫藤萝瀑布
瀑布 迸溅 挑逗 凝望 繁密
笼罩 枯槐 遗憾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18.一棵小桃树
褪 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
服侍 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
19.外国诗两首
瞬息 怀恋 涉足 萋萋 幽寂
20.古代诗歌五首
悠悠 怆然 涕 岱宗 曾 眦 凌 览 遮 自缘 腊酒 鸡豚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箫鼓 衣冠 若许 拄杖 浩荡 吟鞭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7.紫藤萝瀑布
1、向四外溅开。()2.稀少。()
3、多而密。()
4、孤独。()18.一棵小桃树
1.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2.软弱无能的人。()3.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4.悠闲自在的样子。()
5.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6.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举动)庸俗不大方。()19.外国诗两首
1.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2.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3.幽静寂寞。()4.延续不断。()
17、《紫藤萝瀑布》选自《 》,作者是,原名 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系。我们学过的文章有童《 作者是,代作家,原名。《 》 《 》《 》《 》等。)7.(容貌、),我国当代女作家。
18、《一棵小桃树>人。主要作品有小说》
修改、补充栏
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作者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 ”。他被认为是 的创建者和 的奠基人。著名诗作有 《 》、《 》、《 》 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未选择的路》选自 《 》,作者是
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是(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 》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望岳》作者是(712-770),字。世称“ ”,其诗是“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世称。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 ”。有《 》。《登飞来峰》作者是(1021—1086),字,号,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 ”之一。著有《 》。
《游山西村》作者是(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号,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著作《 》《 》。
《己亥杂诗》作者是(1792--1841)代 家、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 》等文,和《 》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五、诗词填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相信吧。……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从今若许闲乘月。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约客 赵师秀
5.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篇五
一、课文分析
文章第一段总写作者所见景色特点。设置了观赏景色的大的背景和大的环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交代了观赏的角度和方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点明了观赏的地点和范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概括了观赏到的景物的总体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则分别从“水”、“山”两个方面对作者所欣赏到的景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这一部分是分说。
第二段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异水,突出了两个特点:清、急。作者先对江水进行了正面描写,直截了当地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接着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水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突出水清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得十分出色。为了突出江水的湍急,作者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了离弦的箭、飞奔的骏马这两个形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对江水湍急的认识。
第三段作者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仍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直接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山高峻的特点。接下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描写了山中的动物和植物。听觉角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视觉角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作者还通过游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两岸高山宁静清幽、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还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避世退隐。
可以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与感受表现了自我的人生志趣,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他描摹景物不求全面,而只突出一两点,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笔力,也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值得借鉴。
这一课的古汉语语言现象比较多,也比较典型,我们可以分类整理。
(一)词类活用现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二)通假现象:蝉则千转不穷(通“啭”,婉转发生),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猿则百叫无绝(断绝、消失)。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古汉语词语,同学们都可以分类进行整理,这样更加便于我们记忆。
背诵和默写这篇课文的前提是要读熟读懂课文,再次把握好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思路。本文多使用四六句,而且大多是对偶句,根据这一特点,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填空法”背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二)按原文字形填空
风烟()净 直视无()急湍甚()负势()上
互相轩()嘤嘤成()()飞()天 经纶()
窥谷忘()横柯上()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语意思。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 嘤嘤成韵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红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加红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附参考答案:
一、piǎo tuān línglíng zhuàn yuān lún
二、俱 碍 箭 竞 邈 韵 鸢 戾 世务 反 蔽
三、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1.飞奔的马 和谐动听的声音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
一、自主练习
⒈给斜体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颇示己志()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⑧衔觞赋诗()
⑨无怀氏之民欤()
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详
:
⑦亲旧知其如此。旧:
⑧ 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其言
乎?。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二、阅读延伸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⒍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②衔觞赋诗()
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⒏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⒐“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⒑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略
⒉①处,地方
②忧愁的样子
③心情急切的样子
④朋友,伴侣
⑤口触酒杯,指饮酒
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
⒊ 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⒋ B
⒌①东晋
诗人
渊明
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
②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6.见译文
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阅读延伸
(一)⒍①往,到
②酒杯 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马
说 》
一、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
二、解释斜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凭,凭借)(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没)(7)食马者(通“饲”,喂)(8)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
(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
三、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7.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8.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9.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13.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二、语音
三、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与之论辨:辩论。辨,通辩
四、古今异义词(见《河南中考》)
五、词类活用(见《河南中考》)六、一词多义(见《河南中考》)
七、重点词语解释(结合课下注释)
八、朗读节奏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卒/获有所闻
3.手 指/ 不 可 屈 伸
4.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九、理解性默写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十、重点语句翻译
1.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十二、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词曲五首》练习
一、填表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喻[第一句]
表达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二、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二、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①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②弄清影: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_________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___________。4.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6.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7.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8.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答案:
1.宋
文学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2.①美玉做成的楼宇。②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朋友与亲人的良好祝愿
4.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5.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6.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探求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7.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6.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传授目标:练习写话题作文,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能力培养目标:阐述论证观点的方法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话题内容:探险 教学过程:
辅助材料:古往今来,胸怀大志的仁人志士,为了理想而执着追求、不懈求索的事迹不胜枚举。执着求索不仅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如:一行历尽千险万难到达了南极,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在万分沮丧的心情下依然决定为他们作证,最后被无情的风雪所淹没;我国登山运动员冒着严寒、黑夜、缺氧等困难,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飞行中失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一、二、看法:你怎样看待探险呢?
三、交流:
1、古代探险。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美洲探险记,麦哲伦首次环地球,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等。
2、极地探险
3、太空探险。
4、展望未来。
写法要求:
1、请以“执著、求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法指导:
1、首先要精心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如“朋友,别停下的脚步”、“永不放弃”等。
2、所选的材料,要能体现出“执著、求索”的精神。材料可涉及古今中外的事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
永远不放弃”。
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毅力是决定考验成败的关键。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老鹰是最顽强的动物之一,当一只雏鹰出生后不久,便会接受一次生与死的考验。雏鹰父母会在雏鹰生长的合适时期把它从悬崖的巢穴上扔下去,让它学会做鹰的关键—飞翔。如果调整不当,雏鹰便会有生命危险。在被扔出去的时间内,雏鹰必须学会飞翔。雏鹰在做最后的努力,它挣扎着,努力使劲地拍打着自己的翅膀,如果雏鹰这时候放弃的话,它便会摔下悬崖而死。但是它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克服了困难。终于,它浮在了空中,它学会了飞翔。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着,它一定在想:永不言弃的感觉太棒了!
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
永不言弃的人,总会有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
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
如果你正在家里舒服地享用美食,享受生活,那么请你抽出时间来想一想: 如果没有爱迪生的永不言弃,生活便没有了光明;没有革命志士的永不言弃,我们便没有了幸福;没有科学家的永不言弃,我们便没有了科技的进步„„请你记住:永不言弃后会是胜利!加油吧!
本文来自: 作文屋(http://
六、写作:我的梦想
习作
我有一个看似有点不现实的梦想,就是想进入NBA打球,并入选奈史密斯名人堂。你听了也许会说:“没错,还真是梦想,去梦里想吧!”
没错,我喜欢打球,就是酷爱这项运动。
在决定这梦想之前,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同龄人中,我身高1米85,占优势。但在这60多亿的地球上,尤其是在NBA队员中,我是一个十足的矮子。我在技术方面也不错,但不敢与大人对抗,我实在是太瘦了。
对于我这个愣头青来说,要想实现这个梦想,我只能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向科比学习,学习他在训练中的那种坚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更加完美。想想看,这些NBA的超级巨星,他们赛前训练的表现,是用比别人多流汗、多吃苦、多训练来赢得比赛的。我现在也只是偶尔训练一下,所以技术很不稳定。科比的名言是:“稳定来自训练。如果你有持续地训练,就会有稳定的成果。”因此,我将坚持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去操场打球,雷打不动。
7.九(上)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篇七
1.《陈涉世家》的作者是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 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其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 被称为“吴均体”。
4.《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5.《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6.《醉翁亭记》选自《文忠集》, 作者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古文运动”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识记下列字词
三、文言现象归类
1.通假字
固以怪之矣 (通“已”, 已经) ·
为天下唱 (通“倡”, 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 身披) ·
便要还家 (通“邀”, 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通“俱”, 详尽) ·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 婉转地叫) ·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通“返”, 返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嘱托)
2.一词多义
(1) 之
辍耕之垄上 (动词, 到) ·
·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 无实意)
二世杀之 (代词, 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 的) ·
闻之, 欣然规往 (代词, 这件事)
永州之野产异蛇 (结构助词, 的)
悍吏之来吾乡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 指自己)
(2) 为
为屯长 (担任)
为天下唱 (替)
士卒多为用者 (被)
为坛而盟 (修筑) ·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做)
故为之说 (写下)
或异二者之为 (心理活动)
(3) 数
广故数言欲亡 (多次)
卒数万人 (几, 概数词)
(4) 以
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祭以尉首 (用)
蕲以东 (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 (来)
而吾以捕蛇独存 (靠)
今以蒋氏观之 (根据)
(5) 其
欲穷其林 (那片)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6)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7) 者
有蒋氏者 (……的人)
貌若甚戚者 (……的样子)
(8) 若
若毒之乎 (你)
更若役, 复若赋 (你的)
貌若甚戚者 (好像)
(9) 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谨食之 (通“饲”, 喂养)
(10) 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语气词兼代词的用法)
今其室十无一焉 (用在句末, 表示估计的语气)
时而献焉 (代词, 代指蛇)
(11) 于
吾祖死于是 (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苛政猛于虎也 (比)
(12) 而
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承接)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修饰)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转折)
(13) 名
名之者谁 (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有仙则名 (出名)
3.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等候。)
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今义:间隙)
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比方。)
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
三老、豪杰皆曰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人。今义:三位老人。)
三老、豪杰皆曰 (古义:当地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要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配偶的称呼。)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今义:分隔开。)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则久已病矣 (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
以尽吾齿 (古义:岁月。今义:牙齿。)
可以已大风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够。)
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像丝的物品。)
4.词类活用
大楚兴, 陈胜王 (名词用作动词, 称王)
尉果笞广 (名词用作动词, 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苦于)
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作动词, 用网捕)
乃丹书 (名词用作状语, 用丹砂)
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睛注视)
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
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 做标记)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用作状语, 一天天)
·殚其地之出 (动词用作名词, 地里的收成)
竭其庐之入 (动词用作名词, 家里的存粮)
时而献焉 (名词用作状语, 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名词用作状语, 在……之前)
8.第五单元自测题 篇八
一、基础练兵场(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嶙峋( )( ) zhēn zhuó( )( ) 潋滟( )( )
fù( )盖 xī ( )戏 温xīn( ) 翘( )望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李玉的演讲非常精彩,讲到动情处神采飞扬,真是旁若无人。
B.无论教室里多吵,她总是肆无忌惮地学习。
C.巍峨的黄山怪石嶙峋,这些巧石姿态各异,大自然实在是别具匠心啊!
D.秋风乍起,面对繁花落尽,人们早已司空见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谁又能否认苏州园林不是我国各地的标本呢?
B.本届读书节增添了“我与书的故事”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C.《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编者精心营造饮食文化,更因为众多美食的吸引。
D.白马湖的春天是游览的好地方。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全文采用由总到分的结构,按照先主后次、从细部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其体裁为说明文。
B.《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作者舒乙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C.《幽径悲剧》的作者是季羡林。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D.《明天不封阳台》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5.下图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7分)
(1)请仔细观察图形,简要解说会徽。(2分)
(2)下列文字是青奥会期间的一段新闻,请你为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昨天下午,南京秦淮警方通过媒体的报道,找到了8月17日下午在夫子庙景区平江桥上勇救落水女子的“洋雷锋”,他叫Panayiotis Stais(帕纳约提斯·斯泰斯),和妻子一起从南非来到南京,为参加青奥会马术比赛的女儿加油助威。警方对他的勇敢行为进行了表彰,“洋雷锋”也欣然接受。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表达对来自世界各地友人的欢迎,请你做一回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下南京的景点。(选择一个即可,南京的著名景点有: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秦淮河等)(3分)
二、阅读精品屋(36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6~7题。(6分)
送 春
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6. 诗人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请结合相关景物,分析诗人笔下暮春的特点。(3分)
7.“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诗句中的子规(杜鹃)意象与大部分诗歌中的不同,试分析比较。(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治水必躬亲
钱 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既不可执一( ) (2)泥于掌故( )
(3)非相度不得其情( )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泥于掌故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
C. 计利而忘义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D.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如是而后事可举
10.翻译句子。(6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2分)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2分)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2分)
11.选文通过列举海瑞的事说明了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5分)
听取蛙声一片
鲍 淼
“鲁西南的夏夜,蛙声如潮……”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读范文,读到此处,真是声情并茂,自然也就感染了我们这些似懂非懂的孩子。
说起来真有些可笑,一个说蛙声如潮,大家都跟着说蛙声如潮,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潮”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只是想象着那场面一定很壮观,因为那时候我们听到的蛙声几乎是天底下最雄浑最美妙最动人的声音,纵使千军呐喊、万马嘶鸣,在此也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与之媲美。想一想,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天苍苍,野茫茫,没有指挥,没有伴奏,甚至连一个领唱都没有,竟然不约而同,声势那么浩大,配合那么娴熟,节奏那么欢快,即便是训练有素的乐队也无法企及。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天籁,现在想来,那一片铺天盖地的蛙声,应该是天籁之中最具魅力的一种。
说起蛙声,很容易让人想起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里的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无独有偶,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里也有类似的佳句:“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他们写的都是雨勤水丰的南国,都是稻花飘香的丰年,那一片蛙声虽说是“闹”,却不见一丝聒噪,反倒成了诗人的雅兴。然而,在雨如珍珠水如油的北国,“听取蛙声一片”则不一定是在风调雨顺的丰年,更多的是在阴雨连绵或暴雨如注的涝日。诗人陆游吟咏“蛙声经雨壮”,一语道破了蛙声的妙处——雨势越大,水势越旺,这蛙声自然如潮;没有雨,没有水,蛙儿们也便没了兴致,就像诗人没了酒,哪里还有这般欢畅?
如此看来,拿一片蛙声作丰收赞歌,不过是诗人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寄托与流露,因为喜雨好水是蛙的天性,那一片蛙声则可以看作对雨水的礼赞,但与年景好坏关系不大。现在回想这些东西,感觉人与自然还真是耐人寻味。就说咱庄稼人心里念叨的风调雨顺吧,那绝不单单是四季轮回中的风霜雨雪,更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相生相长的至高境界。还有这蛙声,没有雨露滋润,没有碧波荡漾,哪里会有如此和谐的曲子?
不知不觉间,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而那一片蛙声却一直回响在耳畔,只不过都是些记忆的碎片。久居县城,无法身临其境,自然无法聆听。然而,偶回老家小住,却怎么也找不到记忆的所在。弟弟说,一年难得下几场透雨,根本存不下水,即使上游来水,不等流进村边的小河和村中的池塘,早已“同流合污”,不要说“游鱼可数”,连耐性稍强的蛙类也已所剩无几。
偶尔传来的一两声蛙鸣,不知是苟延残喘,还是愤怒的声讨,但于人类文明而言,应该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倘若白石老人在世,定会掷笔而去,哪里还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问世!
12﹒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听取蛙声一片”的含义。(3分)
13.文中较多地引用了古人诗句,试分析其作用。(4分)
14.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现在想来,那一片铺天盖地的蛙声,应该是天籁之中最具魅力的一种。”(4分)
15.作者说:“倘若白石老人在世,定会掷笔而去,哪里还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问世!”他为什么会这样说?(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五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10-16
四下册语文第五单元07-16
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08-12
2024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0-22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400字06-24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析09-05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0-04
热爱生命作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06-17
写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07-14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怒放的生命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