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2024-09-26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共12篇)

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一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胡明兰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课堂应该走预设的路还是走生成的路?只要是生成的都好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呢?面对诸多疑问,在县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校2008年6月又立项了《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的市级课题。此课题分三个阶段运作,以下是我对第二大阶段中的第一个小阶段进行的小结。在此阶段中,我们重点进行教学预设方面的研究,即: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等,辅之以增强课堂生成的意识。

一、我的收获

在已开展课题研究的半年里,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认为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由此,我大致归纳出了如下几种预设的策略。

1、预设生动的情境

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它体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意图,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先让学生看军需处长在大雪纷飞中牺牲时的图片,同时在背景音乐“过 1

雪山草地”的伴奏下,并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样英雄的形象就站在了学生心头。进而感知学习文本知识就容易多了,我自认为这个预设是成功的。

2、预设学生的“已知”

新课程主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心里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因此,以后我应该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预设学生的“未知”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是有可能不知道的,“未知”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

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精彩。也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

4、预设准确的目标

预设指的不仅仅是教案,教案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没有对文本进行解读,没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理解,教师是不敢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的。这个单元的三会句子和四会句子是什么,哪些句子学生已经学过,可以用于交流和文本拓展。教师在明确的目标下,才能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合进的思考,明确的安排,自觉预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生本等方面的对话。

如有位老师《赤壁之战》的教学设计中,按照“板块式”的设计思路,给整节课大致设计了三个问题板块:

1、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庆功宴上会给谁记一等功?

2、他的功劳簿里应该写下哪些内容?

3、战争结束后,周瑜和曹操会对战争作怎样的总结?学生似是为剖开谜底,似是为心中的英雄歌功颂德,似是为自己的成功找理由„„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思维火花不时迸射。这堂课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的削减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在教学的每个板块中,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的教学因此而拥有很大弹性,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整个教学过程闪耀着思想、精神、生命的光辉,充满生命的活力。

当然,课堂教学有时候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教师会遇到和预设相距很远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积累厚实的教学功底了。

二、我的反思

1、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问题还需不断地摸索、发掘、整理、归纳和总结。

2、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实践新课改、激活课堂教学的春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千变万化,教师较高的教育价值的判断能力,活动环境的创设能力,相应的回应机智,回应能力和教师的自我反省能力等都急需提高、归纳与总结。

3、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和经验准备,缺少时间和财力的支持,甚至缺少合作与沟通所必需的比较融洽的人际关系、交流技术,直至能够表达自己实践经验的语言,所以参与课程发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挑战”的成分恐怕大于“机遇”的成分。

4、现阶段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也还没有整理出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资料。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实施课堂生成策略中,要不断增强反省能力,对课堂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加强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三、我的计划

本课题还有两个学期多一点的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学习有关的课题理论。

2、认真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案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开设实验课。

3、分析汇总,总结提升。课题组通过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4、离结题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不断研究中继续探索。

总之,教师有必要对课堂做好充分预设。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空间,更要进行弹性的教学设计,对结果要了然于心。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要对过程要多做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一些情境,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二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 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 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 (见上表) 。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 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 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 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 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 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 什么时候读, 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 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 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 减少书面作业, 增加自由阅读时间,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 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 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 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 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 目前, 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 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 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 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 这是较常见的群文课阅型读, 教指学导大赛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发情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确定相应主题, 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 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 《“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 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 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 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 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 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 课外沿用》, 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 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 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 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切实增大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 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 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 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 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立体阅读,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 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 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 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 画结构, 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 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 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 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 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 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 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 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 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 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 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 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 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 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 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 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 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4月22日, 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 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 喜获小学组第一名。 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 由市委宣传部, 市文明办主办, 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四、新枝结硕果, 催人奋进

3.例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篇三

案例1 四年级的《中彩那天》

在阅读能力上,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受人物内心情感。本文的“小练笔”是:想象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假如思路不能开拓出去,练笔就可能停留在单一的思维层面而显得语言干涩。我是这样指导的:

师:我们家可能有哪些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孩子……)你想象中的爷爷奶奶会是怎样的?

生: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的)……

师:这些词很符合老人这个角色。再想想老人的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爷爷奶奶是肯定理解爸爸的做法的,所以他们一定是高兴的,因为爸爸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可能就是这样教育他的。

师:家里的其他人物呢?

生:课文中的“我”,一开始肯定有些垂头丧气,因为我盼望有车。

生:可能还有一位姐姐,还有妈妈……

师:当汽车开走以后,他们又各是怎么样的表现呢?写下来,要注意每个人动作、神态、心理,还有,你觉得这一切会发生在怎样的地方,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再把画面写具体。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练笔”:

汽车开走了,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我靠着大门,心里有些失落。这时候,奶奶拉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房间里走出来,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孩子,不要责怪你爸爸,他是对的,虽然我们家失去了一辆奔驰汽车,但我们得到的财富却是一辈子也享受不完的。”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蜡烛的光照着小屋子,简陋的小屋显得那么朴素。

妈妈微笑着,不停地为我们端上饭菜。她的微笑给简陋的小屋增添了几分温馨。爸爸笑了,那么慈祥和蔼,他说:“我们一家人拥有了一大笔财富,那就是诚实信用啊。”

自我点评:“练笔”重在“练”,但是不是机械的“练”,因为“写”是一种情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不能以强迫式的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抒发。就如上例,这个“练笔”是学习了《中彩那天》这篇文章,在感悟了“诚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样的人文内涵之后的练笔。学生已经获得了这样的情感基础,练笔便是将内心获得的情感体验通过语言表达的过程。通过练笔的形式,学生暂时将自己幻化成文本中的人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案例2 《乞巧》

首先用课件展示神话、民间传说,让学生欣赏画面。然后了解题意和重点词语的含义。指导学习“宵”和“霄”,理解字义,并以语言描述“碧霄”这一画面,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接着用课件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妈妈的表现,孩子们的言行,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故事的凄美和伤感。再者,学生读课后“资料袋”,看课件中的图片,读在民间流传的乞巧歌,体会古代人民的美好的愿望。最后理性回归,简介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

自我点评:诗句的理解应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找平衡。古诗,以简练含蓄、形象智慧的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某种意思,它留给读者是一片存在于心灵世界的广阔天空,这也正是汉语本身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因此,孩子学习古诗,不能以字解字,应该将诗句所呈现的整体的广阔的意境在孩子的心灵上脑海中凸现出来,使学生在诵读中将文字转化成画面,一幅幅画面又触动着学生精神世界,于是,眼前的诗句、以往的生活积累和诵读中获得的体验会逐步深化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精神。

《乞巧》一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来很明了,但是如果让三年级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翻译”这些诗句,很难,也完全没有必要。“七夕今宵看碧霄,牵年织女渡河桥”这一句,“宵”与“霄”是容易混淆的字,因此,在诗句的理解上,抓住这两个字进行区别识记,而“碧霄”一词,采用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碧霄”,把学生头脑中积累的关于“碧霄”的想象进行组合,转化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语言表达。

《乞巧》这首诗对读者来说有更多的情感思索:那传说中相聚的一家人,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又是怎么的情感?作为设计教学的我们,应该有比读者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孩子体验牛郞织女夫妻团聚的感动,如何让这份沉重的感情、这段凄美的传说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丝感动,留下一种文化的感动。学生情感的触动是建立在原有情感的基础上的,不能靠强加灌输说教获得,所以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在原有的情感基础上,使孩子体会这份感动,感受传说故事中那份美丽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通过这些课外材料的拓展,让学生诵读诗句、阅读课外材料、看图想象说话中,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使诗句语言和精神内涵在学生心理上有了一个更大的建构空间,同时也使“七夕”的浓浓文化意韵展现在学生眼前。

4.《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四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我以《培养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小 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我们诵读了许多首古诗,还有《千字文 》、《三字经》等。另外学校图书馆也向学生开放,他们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来读。

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朗读比赛,参赛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中的一段进行重点练习后

当众朗读,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首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阅读兴趣

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兴趣”作为低年级阅读目标第一条。“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读书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自己读书得到丰富的知识得到了别人赞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班级故事会、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怎样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把竞争机制引入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带来了他人一句赞许的话,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产生了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促使他们去追寻书中的“颜如玉”与“黄金屋”,领略书中的无穷无尽的奥妙。

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我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我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

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五、存在的问题

(一)读书方面

1、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少数学生到现在为止都是老师、家长逼着读,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孩子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二)写话方面

1、学生的词汇量太少,作文中优美词句太少。

下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及好词好句摘录本的质量。

2、很多同学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和问号,可对于冒号、双引号还不怎么会用,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用法。

总之,一学年下来,有收获,有失误,争取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继续发扬本学年中好的做法,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让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给老师惊喜

姚华

5.《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和价值

1、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它要求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观和课堂教学观的变革。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个性化阅读,最终使学生掌握自行阅读、自能阅读的方法技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2、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竞争时代的到来,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创造性、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社会适应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社会所淘汰。21世纪呼唤有创造性的人才,呼唤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有独立个性的,能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具有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问题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它要求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观和课堂教学观的变革。为此,我们申报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的研究》,为的是在个性化阅读中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对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参透,促进学生母语的优美体验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二、研究的对象

1——6年级学生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针对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与“学”,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本课题下设4个子课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着重研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策略和基本模式等。

2.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的研究。着重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阅读的表现形式、基本模式或途径和有效的评价机制。

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着重研究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地位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操作要点。

4.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素养研究。着重研究教师的知能水平、文化素养、课堂教育机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影响等。

以上各个子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有侧重,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四、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五、课题组织

六、研究步骤

1、课题设计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制定严谨的研究设计,加强理论学习,查阅文献,确定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明确研究的步骤、任务与要求。

工作指标:理论学习读书笔记数篇,制定子课题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素养研究

3、结题阶段(2012年7月)

6.《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六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纸坊小学 徐志尧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多元化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已经实施了半年多,课题的研究重点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多元识字能力,构建一种新型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识字模式,从而优化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在前一阶段的实验中,我注重从外因入手,创造识字条件,为下阶段的探究扎实基础。课题实践中,我着重采用以下实践策略:

(一)以兴趣为起点,叩开识字王国的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使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识字,把识字当成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一种生命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1、开展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如: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另外还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2、评选能手,调动识字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竞争,评选就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生字。评选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种称号,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能手”、“小老师”等。小学生表现欲强,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学生把课外学会的生字教给班里的所有同学,早读或认读生字时让小老师来领读。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3、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多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在识字教学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识字方法真特别”、“你这个方法老师都不知道”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二)以方法为支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仅有识字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识字方法。在创设快乐识字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字,引导学生归纳出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自主识字。

1、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可谓“一举多得”。如在教学 “始”这个生字时,编了个简单的顺口溜“女台始,刚开始”学生周志刚马上编了一个谜语:“一个女孩儿在舞台上跳舞。”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被一下子点燃了,争相举手。在此后的识字教学中,孩子们已将这种识字方法捻熟于心,顺口溜识字信手拈来。课堂上这种精彩纷呈的顺口溜不胜枚举,“我还有补充!”“我还有记法!”的创新之声不绝于耳。实践表明,顺口溜识字法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增强了识字的效果。

2、加减识字法

识字教学也可以像数学一样加一加或减一减。教学时,教师先饶有趣味地说:“今天,咱们要做几道加法算式,考考同学们数学学得好不好?”这不是语文课吗?怎么做起来数学题?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在学生的胃口被掉足后,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取+()=趣”、“干+()=赶”、“方+()=仿”。孩子们如梦初醒,纷纷提笔解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追问:“用加法来识字有趣吗?”“有趣!”“你想不想也出几道这样的加法算式考考大家呢?”眨眼间,孩子们就出了许多道加法算式:耳+总=()、()+舌=活„„正学得兴趣盎然时,爱动脑筋的侯佳正举手发言了“老师,我还能用减法来学生字呢!你看:袋-衣=代。”“是呀,既然能用加法,当然也能用减法了,谁还有好方法吗?”沉默了几秒钟后,王梦洁举手了:“我还能用加减混合运算来学生字,你们看:请-()+()=情。”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学习生字的方法,学得特别开心,特别有趣!

3、对话识字法

对话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好记,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可谓“一举多得”。教师风趣地说:“每个汉字都是充满情感的小精灵!听,他们在对话呢!”

马对妈说:几天不见,就生了个这么漂亮的女儿!青对清说:你什么时候敢下河了? 耳对聪说:你怎么总是戴耳环呀? 孩子兴致勃勃,翻开《生字表》,经过一阵子的小组合作,创作出了精彩纷呈的作品:

象对像说:兄弟,什么时候找保镖了? 白对怕说:心里有事就说出来!元对园说:这么快,房子就造好啦!„„

4、比较识字法

在生字中有许多音近、形近的字,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比较中区别。如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可先让学生体会它们字义的不同,再请学生给它们扩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句式填空练习。例:丁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又如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辫、、瓣、辩”时,可先借助彩色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联想这三字的偏旁与字义是否有什么联系。经师一点拨,有些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这不,周志钢拉着同桌的长辫子,笑着说:“你们看辫子编得不就像‘绞丝旁’呀?”孩子们循声望去,发觉果然如此。“花瓣落了就会结果,所以里面是个‘瓜’。”牛佳仪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辩论时要说话,‘辩’字中间就是‘言字旁’。”张作鑫抢着说。孩子们在观察、比较、思考中突破了识字的难点,学会了生字的运用。

5、难字分解法

有些字一眼看去很复杂,很难写,但将字猜成一个一个部分来记,就简洁明了了。如“赢”字可拆成亡、口、月、贝、凡 ;“攀”可拆成木、×、×、木、大、手,并配以儿歌“大手抓住两棵树的枝丫就是攀”,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在识字教学中,这些识字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分裂的。很多时候,我们教一个生字往往会同时运用以上的好几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识字方法,在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

此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以生活为源点,拓宽生活识字的渠道

1、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食品包装,生活用品的名字,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

2、走上大街、走进超市,认招牌、看包装。

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招牌,超市里品种繁多的商品包装袋上写满了大小不

一、色彩艳丽的汉字。这些汉字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资源。上学路上,放学回家,请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的各式招牌。如“实验小学”、“春晖中学”、“美迪亚超市”、“新华书店”等。孩子们最喜欢逛超市买东西吃了。每当和家长去超市买东西时,就仔细观察各类物品的名称。当购买了一样物品后,就与家长一起认读包装袋上的物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内容。孩子们在购物中不仅认了字,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饮食安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生活中所学的字,我请他们把这些字剪下来贴在课外识字本上,当然也可以写下来。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带拼音的课外书,并将书中所认识的字积累了课外识字本上。

一学期以来,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多种方法的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中,学生不仅对课内生字的认识感兴趣,对课外识字也非常主动,并乐于把从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我自身方面也受益匪浅,半年多的课题研究,使我在识字教学中用心去观察、发现、积累、反思,改变了传统的认为识字教学就是会读、会写、会组词、会用词写一句话,甚至一段话训练的束缚,对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模式,并在识字教学教研课中加以应用。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继续实践我的课题。

1、继续学习有关的课题理论。

2、撰写课题案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

3、分析、总结提升,通过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7.《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七

阅读既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那怎样才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可以通过学生各具特色的读、说、演、写来张扬学生的个性, 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能读出个性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理活动, 在阅读中, 学生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来再现事物的具体形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不同, 所以常常会出现即便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篇文章, 他们阅读时的心理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 而且有时差异是很大的。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堂上, 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坚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例如, 我在教学《番茄太阳》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画出描写盲童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认真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童心、童趣和童真,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读好这些句段。再引导学生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 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心情的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最后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讨论:为什么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学生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让学生说出个性

面对同一个文本, 不同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不能依靠教师自己的灌输。教师不能将自己对于文本的解释和感悟强加于学生, 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理解、发现和创新。例如在《三袋麦子》 (苏教版第五册) 一课教学中, 教师提出小猪、小牛、小猴都得到了一袋麦子, 可由于他们的做法不一, 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你喜欢谁的做法呢?

生1:我认为小猴的办法好, 他把麦子当了麦种, 收获了更多的麦子, 这样他就有吃不完的麦子。

生2:我喜欢小猪, 它是觉得快要过年了, 做些好吃的过年没什么不好。再说, 我们过年也都吃好东西, 像小牛和小猴那样他们过年就没东西吃了。

生3:小猪本来就贪吃, 所以它才会把麦子做成好吃的。

生4:那我觉得小牛的做法好。因为小牛做事很计划, 它得到一袋麦子后没有马上吃, 而是先吃家里的杂粮, 把麦子搬到外面去晒一晒。

生5:大家不要争了, 听了前几位同学的意见和想法, 我觉得小猪、小牛、小猴应该相互学习。

生6:可能小猴是想种的多就会收的多, 不过我也觉得他们之间应该互相取长补短, 才能更好。

这些不同的意见都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成果。当然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等原因, 通过个性化阅读得到的结论有时难免稚嫩, 不成熟, 需要完善。但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 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让学生习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 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让学生写出个性

写是一种更深入的阅读,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既可采用说、读的形式来表达, 也可采用写的方式来抒发。“说、读”有其优势, 也有其弊端, 学生思维易受其干扰, 人云亦云。用“写”的方式来表达, 能弥补“说、读”之不足, 让学生全员参与, 体现教育机会的均衡。

如在学完《狐狸和乌鸦》 (苏教版第四册) 时, 我便让学生展开联想, 围绕“狐狸叨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进行了一次写话练习。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之后发生的故事:有的写狐狸又被乌鸦骗了, 也有的写小乌鸦吸取了教训, 还有的写乌鸦教育了狐狸、使狐狸答应自力更生, 不再骗人, 当然故事的内容是大不相同的。学生一旦在课文面前发现了自我, 分解了自我, 就会发现一个从未意识到的内心世界, 在更大的精神空间升腾起生命之火焰, 从而写出自我、完善自我。

四、让学生演出个性

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 意蕴深厚的文章, 尤其是一些充满着作者或者时代情感的文章更能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体现自身的思维与观点。为了深化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演课本剧, 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演出自己对课本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写人记事的, 一篇文章是一幅活的画。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 再现文本的反映形象。学生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去表演, 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拓展, 个性化的延伸。如我在教学《公仪修拒收礼物》这课时,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 各小组分工表演, 一人扮演公仪修, 一人扮演子明, 一人扮演管家, 其他每组剩下的学生当幕后人, 学生自佩道具。学生表演得有声有色, 说话的表情、动作淋漓尽致, 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表演, 显现了学生独特的个性, 进行了个性化的延伸。

8.《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个性化阅读教学;独立思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67-01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由于过于单一已经被逐渐淘汰,当今社会,学校中大多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一、尝试角色互换体验新的阅读感受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新课标教学目标中通过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多的从阅读中获得新的体会。从前,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中一直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由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最终答案,导致学生对于这一阅读过程缺乏自己的提会,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过于格式化,缺乏自己的见解。目前,实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感悟的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并且,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王熙凤的部分进行阅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找出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这个时候教师刚刚提出了问题,但是,不能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这个时候,即使学生有答案,也是不完整的,或是不准确的。在这个时候,要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充分理解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得出答案。

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见解,其各自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对待这种差异,教师要善于接纳,尊重不同学生的理解判断。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答案具有多样性,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尝试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最终目标。

比如,在人教版语文课文《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向邻居借了一条十分昂贵的项链去参加舞会,之后,项链在舞会上丢失,于是女主人公耗费了十年的时间偿还债务,十年之后,女主人公才得知那条自己以为十分昂贵的项链其实是假的。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己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们讲一讲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开放性较强,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学生们的答案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广泛接纳不同学生的答案,鼓勵学生说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答案,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三、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只有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和思考的平台才能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比如,可以在学校内建立图书角,供学生们定时借阅。同时,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阅读和沟通的平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另外,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文学作品赏析、谈谈读后感等等,增加学生之间对于阅读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思维方式,积累更多相关知识。

四、确立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来引导。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制定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确立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有层次的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工作,使得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阅读目标的督促下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由于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所以,作为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特色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

五、根据学生个性进行阅读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也要改变从前的评价方式,使用个性化的阅读评价方式。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出细致的评价,帮助学生改善阅读中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阅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 华.强化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个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0期.

[2] 马鲁强.关注学生阅读的个性化[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8期.

9.《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九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努力,《小学作文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在不断取得经验,为更好地服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寻找更佳途径,特对这一段的研究工作做一小结。

一、日常教学中继续深化教学常规。

首先,我正确定位研究的目标和结果。当前教育形势: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常规教学是必须的。另外,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和学生沟通,随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备、讲、批、辅、考,仍然是必须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在常规教学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定的教学改进。正因为如此,进行教育课题研究,首先要加强常规教学,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二、语文习作教学中具体研究措施:

1、换位体验、换位思考、换位反思,多元化实施课题研究。

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兴趣,力求在习作教学中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奋斗目标。在日常生活和习作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更多地、更有效地通过观察、学习和阅读,不断地发现、增加和积累语言文字矿藏和习作素材,并且在习作过程中产生习作的冲动与灵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要让学生能对习作产生素材“信手拈来”、习作“得心应手”、情感“不吐不快”之感,只有通过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生活语言(素材)”和习作语言(文字),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发现兴趣、阅读兴趣、思维兴趣和习作情趣,使他们的习作思维活动与积累实践活动处于一种活跃的、持久的运动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

2、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三位一体”,多途径打开有效习作之路。

首先,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被同时激活的时候,教师才能够抓住学生“不吐不快”的习作灵感与动机,让学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调动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生活场景”“生动回忆”和“生成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取与建构,投入有效地、甚至是创造性的“说话”和“习作”。此时,由于有效调动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储备”、“语言矿藏开发”和“习作素材激活”,学生的习作才会做到“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话会写、有话善写”,才能最终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令人赏心悦目的个性化文章来,习作教学才会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其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兴趣是评出来的”。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挑刺,引导他们掌握修改、完善习作文稿的基本方法,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得心应手、充满自信、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这就是我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后获得的成功体验。

3、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相辅相成”,多层次拓宽学生发展之路

让习作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这是我们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等现有资源,在积极鼓励学生个人借读书籍和上网查询、收集相关信息之外,又佐以集体借阅、专课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为积累语言拓宽路子。班级借书由老师去指导筛选,把好质量关,开展每周“一句话新闻”口语交际活动,把每周发生的国内外、校内外的大事、好事、新鲜事进行交流,拓展阅读面、积累生活素材;每个星期三、五下午,每个同学都带一本课外书来学校,在一节课中,大家有序地读书、交换书,然后在下一节课中,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最后继续互相交换书。就这样,为学生提供读书,借书、交流感受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实践脚踏实地搞研究

教师、学生同成长。

10.《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

阶段性小结

永丰小学 陈洪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 1 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明确目标,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从准备申报课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就以极大的热情倾心投入,认真做好调查:当前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真实反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组织讲座、理念学习,课题组组长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讲座,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公开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策略好方法。

2、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不同学校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 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坚信,只要做课题研究的长跑者,一定会找到更适合数学学习的好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不够,时有时无。实验中的过程性记录和材料收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的力度也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实用性不强,研究积极性不高。

3、课题的辐射面不广,部分课题组成员只管好自己的课堂,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4、客观原因:

课题成员基本上是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的任务多,负担重。再加上日常的教学工作,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记录、反思、总结,集料的收集等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课题的开展。这也是课题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六、下阶段的工作。

1、要求课题组的老师把“课题”实施到底。持之以恒,实践课题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2、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首先要给课题组的老师减压,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做课题研究。其次,再烧一把“火”,加大课题的推广力度。建议可以开展如下活动:①实验教师开展课堂观摩与经验讲座相结合;②结对子帮带,实验教师指导某位非实验班;③以年段为单位,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④实验班教师和非实验班教师开展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一

【关键词】 影像诊断学 阅片能力

随着医学的发展,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在21世纪的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中心的主动式教学将成为主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各种网上资源,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

1. 提高教师质量,注重教学方法

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遵循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及逻辑性基础上,在保持课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原则下,做好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课程知识结构的重组,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理清教学主干,凸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氛围。

2. 阅片技能的培养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十分迅速,普通X线,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和介入放射学等形成了新型的影像诊断学科。目前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三种能力:首先要使他们能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证,明白透视、摄片、CT、MRI、超声等各种影像检查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检查适用的位置、方法。另外,要求他们理解影像诊断报告,应注重讲解各系统的X线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明白影像学的局限性,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现象的广泛存在,所以必须扎实地掌握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才能正确诊断疾病。其中,加强学生阅片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

阅片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掌握影像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的阅片练习,可以熟悉病变的基本形态表现及描述方法,提高对影像报告的理解能力。阅片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扩大影像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进行阅片训练是以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为重要内容,并以X线影像为基本教材。X线是CT、MRI等影像的基础,通过熟悉X线影像以及培养学生独立阅片能力,为今后扩大知识领域,掌握日益更新的影像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阅片培养的基本方法

实验课是阅片技能培养的主要环节。我们把技能培养分三个阶段:演示阅片、辅导阅片及写作练习。

演示阅片使理论课讲授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演示时需要准备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照片,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影像形态。一般有带教老师带领,集中阅片。根据本节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的难度和深浅按照影像思维的要求层层递进,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按照影像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清晰诊断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实际工作中作出一个诊断报告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对比的授课方法,即正常与异常表现的对比,并进一步引申到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并指出鉴别点。通过这种对比,使学生对示教片留下深刻印象。

辅导阅片是让学生自己识别各种正常X线影像及病变影像。在阅片前教师要说明每张照片需要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出阅片中的疑点,教师巡回答疑,让学生反复阅读,重复刺激,强化记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辅导,不能过多的讲解和演示。

写片练习是让学生书写各种征像,做出影像诊断。由于把影像表现进行书面表达,就使得学生对各个征像仔细观察,对各个X线表现认真分析归纳,对各个疾病的影像特点反复思索,从而使阅片技能得到综合锻炼。写片练习时教师的指导应当是启发式,不能取代学生亲自练习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认真批改,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辅导。

4. 理论课讲授是阅片技能提高的重要方法

理论课讲授要全面讲授影像学理论知识,阅片的基础知识是主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正常影像要突出其解剖基础,对病变影像要强调病理大体形态改变,对病变诊断要重视全面分析各种征象,这些知识对学生阅片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基本影像的教学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了影像的解剖形态和病理形态,并有各种活动脏器如心脏、胃肠、肺脏等病变部位的影像动态表现,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对各种影像达到较为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理论课讲授中要帮助学生总结出各个系统病变影像规律,提出适合医学生水平、便于实际应用的疾病诊断原则。如胸部病变先要识别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再对每个基本病变的可能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胃肠病变首先辨别病变脏器(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再根据基本病变形态诊断。对于骨骼系统要把病变的部位(长骨、关节及脊椎)与基本病变影像结合进行分析。以这些原则作为影像阅片的指导,可提高学生在阅片中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阅片指导性讲课可融会到每一节理论课之中。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手段相结合学习的连贯过程。坚持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加强教学改革,把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强调在实习前进行阅片辅导课,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阅片基础,对今后的临床实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整个世界事物的认识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优良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然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长期的发展和变革中, 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力提高地很慢更有甚者没有得到提高, 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一个短板, 很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向前发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 提出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不到位。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对教材不能够深入地去分析和理解, 而是以一种比较淡然的态度去对待教材, 认为对教材的理解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但是, 小学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所要研究的文本内容, 教学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材, 不能够将阅读教材分析地足够透彻, 那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不可能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 更谈不上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与知识的传授。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现在国家正在极力推行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降低学生的课程压力,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的期望。但是,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 在中考和各种期末测试的考查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形成了单一的课堂语言, 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活跃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兴趣都不能很好地被激发, 阅读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够很好地得到提升, 更不要说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了。因此,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病。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长期以自身为主导的情况下教学, 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够展示出来, 抑制了学生学习时候的自主学习。在阅读课上,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而不是举手各自发表意见, 这样就缺乏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没有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久而久之, 学生会养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 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语文阅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进行研读, 促使自身深入到教材的文本和情境中, 使教师自身的思想跟着作者, 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提高作者的业务水平。在这样的状态下制定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会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生动有趣。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师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学习的阅读的兴趣, 并且要学生的这种兴趣贯穿始终, 这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也是教师要努力做到的。所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 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阅读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降低阅读的难度, 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时是对学生个性的遏制, 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学生只要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而不需要进行思考, 学生在长期的模式禁锢下, 养成了不思考只接受现成的知识的习惯。要改变这样的情况, 就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 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课堂上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要积极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学生在独立自主地学习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积极准备课堂呈现, 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要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温小勇, 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6:116-121.

上一篇:关于安排2012年度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下一篇:自我推荐主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