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2024-08-05

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6篇)

1.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一

蟠龙镇安乐庄村大学生村官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计划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匆匆流逝的悠悠岁月将把我们带到虎年岁尾,不知不觉我在安乐庄村任职又是一个年头了,蟠龙镇安乐庄村大学生村官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计划汇报材料。相比去年的我来说,2010年的我更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去年腊月协助财政所完成村级转移支付决算工作,今年夏天完成片区开发核桃树登记验收工作。

二、认真完善和整理活动资料和创先争优活动资料。深深的懂得,档案资料是一个机关单位所有活动的历史记载,无论是谁完善管理不好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村官担任这项工作是义不容辞的,更是锻炼自我、历练文字的极好机会。所以,一年来我让你真负责、谨小慎微、不扎不扣的完成了各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工作汇报《蟠龙镇安乐庄村大学生村官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计划汇报材料》。每每看到档案柜里摆放整齐、清晰醒目的这样那样的资料,为我都会由衷的对自己笑一笑。

三、协助村里大搞植树造林工作。我村今年新栽棉杏5000株,片区开发种植核桃树100亩,通村公路两旁种植柳树1000棵,栽种庭院绿化风景树1000棵。另外还完善了村委大楼前广场的花池内各种风景苗木130平米的栽种工作,并且安装了健身器材。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修建田间路1公里,动土8000余方,新建畜饲圈养基地6000平米,并且新盖了32建牛圈600平米,新建垃圾池6个。

五、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我们坚持清扫在先、督查在后的原则,做到了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村里的环境卫生在去年大力整治的基础上,得到了和好的巩固和发展。

六、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面:受镇政府的委派,我被推荐到市委党校接受培训,后来又分别参加了县里的培训和我们蟠龙镇政府的培训。坦白的说,我尽了力,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张书记电话里催我回来指导普查填表工作的着急声音至今仍会像耳际。借此机会,真诚的说声对不起!总之,一年来的工作,让我体会了许多,更收获了许多。峥嵘岁月照常过,劲风扬帆正当时。面对即将到来的2011年,我将继续以村干部岗位为平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踏实做人,勤恳做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升华自己。国家十二五,蟠龙新机遇。我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向建党90周年献礼,向党委、政府交卷!蟠龙镇安乐庄村村委主任助理 赵育锋2010年11月10日

2.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二

一、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483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8.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2.4%;全市安排零就业家庭388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68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7.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02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5.9%。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設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17715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2.4%,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1414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27.95%;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1688人,当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995.9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0.32%。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全县10个乡(镇)全面铺开,农民参保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参保人数144095人,参保率81.74%。右江区、田东县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116595人、440573人、93402人、92434人,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0.51 %、107.5%、103.8%、102.7%;全市征缴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分别为4006.6万元、22965.6万元、1376万元、1126.2万元,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90.79%、127.6%、154.6%、126.5%。

(三)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制定了百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铝工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进展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市专业技能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人次;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全年通过初级职称1740人,中级职称1450人,高级职称234人。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共开展 156场职业技能鉴定,13826人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其中新增技师121人,成为全区首个提前完成新技师培养鉴定任务的地级市。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四)引进智力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铝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又一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铝冶炼人才小高地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挂牌成立;完成“番茄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创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在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引进以“壮乡河谷”为代表的农产品产销企业110多家。

(五)人事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净化考试环境,认真抓好广西考试录用公务员另行组织6581人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录工作;完成全市机关调任、选调和置换、试用期满的新录用公务员及军转干部等置换人员184人的登记审核批复工作;组织3869人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办理217个单位945人参公审核手续;各种职称考试进展顺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聘用制度推行范围,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六)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完成军转干部安置25名,其中自治区调剂1名,计划分配安置12名,自主择业安置12名,随迁随调家属2人;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金207.8万元;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广大企业军转干部总体思想稳定。

(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建筑、水电行业建立并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全市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帐户金额累计达723万元,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8%。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33件,已结案232件,结案率99.5%;受理劳动举报案件413件,结案398件,结案率96.4%。通过劳动监察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2348.3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58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655.98万元,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八)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前完成任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由市人社局承办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工作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提前超额完成。至2010年6月底,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1428人,参保率90.7%,全市17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52名退休人员和367家困难企业的11495名退休人员,共12947人登记参加医疗保险。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已达440573人。

(九)政务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管监控,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审批进入系统项目35项,受理33869件,办结33869件,评议率100%,满意率100%,无投诉件。

二、主要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这一主线,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推进职能融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确保了新局组建平稳过渡,各项工作有效衔接顺利推进。

(二)坚持任务观念,狠抓落实。市人社局党组勇于创新,大胆提出“到2010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县(区)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市局领导联系县(区)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方法”,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和召开工作运行分析会,采取超常措施、超常办法、超常力度解决困难和问题。到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级人社部门紧扣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分类施策,逐一攻破难点。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加大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力度,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旱区劳动力、整村推进村屯劳动力、大石山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社会保险方面,全力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认真抓好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12月又启动右江区、田东县的新农保工作。狠抓社保基金和就业资金管理,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运行。在劳动关系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支办法,在建筑领域试行不欠工资和工程款承诺制度等。

(四)坚持带好队伍,优化服务。各级人社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开展创先争优转变作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强化干部职工队伍纪律教育和组织管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坚持舆论引导,接受监督。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动态,大力宣传本部门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做到各媒体有字有声有影,积极营造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坚持培育典型,创出特色。2010年“人才小高地”、“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创业之星”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创出百色特色,工作成绩得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充分肯定。

三、全力做好2011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做好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充分就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全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和边境村屯富余农村劳动力、残疾人员、享受低保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农村新生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用好用足就业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培训机构建设。推进边境村屯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程,加强边境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

(二)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基金稽核,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努力研究解决弱势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着力解决 “老工伤”人员问题。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工作;做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2011年扩面的重点在未参保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实施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完善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继续推进异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试点。全力推进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统筹抓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右江区、田东县的工作。

(三)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稳妥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建立有效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抓紧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程。

(四)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公务员选用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转安置工作。大力推进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第二批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做好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扎实做好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六)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职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劳动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开发与交流合作。

(七)加大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工作力度,申报2011年农业、医疗等三个引进外国专家到百色解决技术难点项目。

(八)健全制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举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网上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继续抓好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实践基地计划工程,积极引进铝产业发展人才。

3.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三

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市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坚持有保有压,严格区域环境准入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劝阻和否决。劝退或否决各类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20个,拒批和劝退投资总额达30亿元。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督查,对2005年以来审批项目“三同时”验收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抓紧整改。列出违法排污企业目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惩治和遏制了“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积极协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市投资主管部门重点计划的项目和产业鼓励类项目,进一步畅通环保绿色通道,主动在技术和政策上提供服务、咨询和指导,将环评和验收的办结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1/6。推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制度,走访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上下及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全程跟踪医药高新区区域环评批复调整等37个重点项目,为医药园区增加可用土地约2100亩。市有关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肯定我们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的举措。三是强化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增加对资金项目检查频次,定期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以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减排等为重点,认真做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在吃透申报政策和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培训,加大上争力度。全市共获得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4148.4万元,其

中市本级获得6596.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切实发挥在减排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同时,建立减排工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对列入减排计划的重点工程逐月督查督办,及时掌握进度,帮助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0年,全市共实施COD减排工程68项、SO2减排工程19项,预计减排COD5269吨、SO210674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十一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月度报告制度,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将13项重点治污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加大推进力度。列入规划的12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5家建成投运,3家基本建成,其余4家也全部启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管理责任体系,对10条重点河流实行“河长制”,由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挂牌督办。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三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坚持“以堵促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行建筑工地“环保公示牌”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回升,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

(三)生态创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积极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张雷书记亲自作了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对创建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生态市建设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结合《2010年至2012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纲要》,在对33项创建指标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市(区)生态建设的培训和指导。着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市新增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二是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泰兴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海陵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获得省厅批准。高港科技创业园创建规划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姜堰经济开发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和兴化戴南

工业园区已完成创建规划编制,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园区、靖江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7家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20多个。筛选确定18家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等投资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召开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创模迎检工作正式启动。认真落实“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得到有

效巩固。

(四)环保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把环保专项行动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列出10件重点环境问题(涉及企业75家)交办各市(区)进行整治。通过召开整治方案过堂会、现场推进会、督查督办会等形式,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推动整治进程。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五年来涉及的85件市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后督察,对查实的10个污染反弹问题提请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交办和督办措施,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环保示范企业创建。总结环保示范企业创建的经验,进一步规范创建程序,丰富创建内涵。先后召开船舶及危化码头、畜禽养殖行业环境保护示范企业现场会,组织全市39家船舶制造及化工码头、46家畜禽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系统的监管人员,进行现场观摩,推广示范企业环境管理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规范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局领导信访接待日等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制订《泰州市环境重信重访调处化解活动方案》,对重复信访案件开展集中处理,由局领导分别带案下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上级领导和

社会各界的肯定,被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

(五)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基础逐步夯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把“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作为保护干部、源头防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廉政准则》宣讲暨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开门整风,通过多种形式向行风监督员、监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机关作风评议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抓好整改。全市环保系统顺利实现了省级文明行业“三连冠”,环境监察局荣获省文明单位标兵,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科学研究所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能力建设。以深化主题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环保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从县区环保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局学习培训,举办乡镇环保助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培训等活动,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被表彰为全省环保执法先进集体,环境监察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分别受到省环保厅嘉奖,陈玉琴同志成功当选江苏省首届“十佳环保卫士”,杨文武同志在全国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童宁、张峰等多位同志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三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分析装备的投入,及时添置、更换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扩展为5大类326个参数,环境监测领域和监测项目不断拓宽。西北工业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监测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江苏省固废及土壤重点实验室。经过艰苦

奋斗,泰州环保人多年努力、梦寐以求的环保综合业务用房今天梦想成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的结果,对此,我们将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污染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泰州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每年COD和SO2需要削减的新增量远大于存量,特别是随着国电泰州电厂的投入运行,我市“十一五”期间SO2削减量达到5万吨,削减要求为全省最高,靠自身平衡已无法完成削减任务。临近“十一五”期末,各地普遍存在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

不足的问题,减排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市(区)甚至出现松懈情绪。而国家对减排任务的考核越来越严格,随着“区域限批”等一系列环保新政的陆续出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泰兴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日处理量只有

1.5万吨;姜堰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实际日处理水量不到1.8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不足1万吨;兴化市污水处理厂因进水量严重不足,尚无法正常运转。由于在前期工作中对困难考虑不够充分,我市将1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截污导流工程建设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地方配套资金,这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现在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仍有2个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治污项目尚未开工建设,项目完成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生态创建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年4月8日环保部在湖北召开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命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均要重新申请国家考核验收。对照国家新的考核指标要求,泰州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上了解,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明年起将对各市生态建设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推进力度。《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就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但由于将生态市建设目标设定在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较慢。目前,扬州、南通两市均已提出到2012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现场调研考察,南通已经有50%以上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海安和如皋两个县(市)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通过国家生态县(市)的省级考核。我们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硬性指标上已经和南通

等地有了较大差距。

(四)环境监管的压力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还处于频发期,环境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全市总的情况看,环保能力建设仍然处于还欠账阶段,环境监察、监测、辐射环境、机动车尾气等监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环保队伍力量不适应繁重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保护分工协作机制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运行不够协调,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推进

环境保护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

决。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将以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目标,深化环保工作改革创新,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和发展容量。

(一)充分挖潜提效,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落实重点减排项目上下功夫。在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截流和收集能力,提高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负荷率。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污水深度处理,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二是在强化运行监管上下功夫。在完善网络、提高效率、以用促管、第三方运行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巩固联网率,提高自动监控仪器设备完好率、监控中心稳定运行率和信息完整率。全面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提高重点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按照“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要求,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切实发挥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三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制度,对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整改。抓紧开展“十二五”减排规划思路研究,做好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衔接,为“十二五”减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国家将氮氧化物、氨氮列入“十二五”减排目

标,结合碳减排目标,超前进行思考,加强项目储备。

(二)坚持准入标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结合《泰州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推进“一地三域”综合性规划和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切实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守住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二是加强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在积极主动服务重点项目的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审批关口。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不能按计划完成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一律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化工产业严格实行“三个不批”: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建立环保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引导督促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严格执行各类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经限期治理仍然超标排

放的企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三)迅速加力推进,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责任。按照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加大指导和推进力度,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示范工程。按照 “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强后弱”的原则,鼓励实力强、条件好的市(区)和乡镇先行一步,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市管网、自建污水处理厂、相邻乡镇联合建厂、采用无动力或生物处理等多种途径,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以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集聚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好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着重从环境生态建设、环境日常监管和企业污染治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环保典型、示范样板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环保示范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精心筛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放大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效应,抓好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大力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三是深化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围绕新的创模标准和要求,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河道整治,对城镇生活、工业、农业、底泥等各类影响水质的污染源开展彻底治理,加大城市“黑臭”河流整治力度。以建立健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软件资料为重点,认真、全面、科学地做好软件资料建档工作,对照环保模范城市新标准,逐一抓好补课,全面提升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四)坚持突出重点,深化拓展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淮河流域治污工程推进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推动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重点治污工程加快实施,确保按时投入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坚决依法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和破坏水源的设施,果断查处造成水源污染的排污单位,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清理整治,规范建制镇(乡)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集中供气供热,打击非法使用燃煤设施等行为。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按照江苏省《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要求,实施简易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尾气,代替原来的怠速法,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启动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预

测预报能力。

(五)加强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重点违法企业、限期治理项目、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查,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到位,巩固整治成果。二是重点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以化工集中区为突破口,开展第二轮化工污染专项整治,促进化工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固废统一处置等工作年内达到有关标准。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防治,加强铅酸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电镀、酸洗行业整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三是筑牢环境安全屏障。组织对所有化工企业和涉源企事业单位

开展环境安全排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底数,分别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工作的针对性。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防范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创新污染减排投入机制。坚持“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实施污染减排。二是积极推进绿色贸易。继续扩大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的范围和绿色信贷政策的覆盖面,引导企业把环保标准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围绕落实《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培育一批

4.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大局,以建设“卫生强市〃健康东营”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公共卫生监管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一是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自今年3月31日起,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三个省级试点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16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14处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销售基本药物金额1600余万元,药价平均降幅达到30%左右,受到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8月19日,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0‟59号),确定年底前在全市五个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定首批26家定点助产机构和1家宫颈癌乳腺癌诊断治疗机构。对增补叶酸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24元,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每人次补助500元,对进行“两癌”检查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109元,对贫困白内障患者每人次补助1000元,所需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9+6”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86.7万人份,建档率达88.8%;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97.87%;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患等慢性病人71452人,管理率达99.23%;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共补种16775人,完成目标人群的96%;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2月26日,以上项目分别完成9389人、17269、106299人、107164人、800人。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市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明确改革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全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广饶县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12月7日,《东营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按程序上报省医改办、卫生厅审核批准后即可启动实施。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是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6185万元,其中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329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自筹资金2856万元。共改扩建业务用房30450平方米,其中新建20490平方米,改建4100平方米,建设辅助设施586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9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率93.55%。二是村卫生室规划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市制定了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施意见,按照每建成1所村卫生室,省级奖补1万元,市、县区分别奖补2万元、3万元的标准,2010年对全市352所村卫生室集中扶持建设,重点突出业务用房整修、基本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截止11月底,352所村卫生室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740万元,建设改造业务用房面积42260平方米。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市政府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补助经费,按照每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万元、每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万元的标准,由市、县区财政按4:6的比例负担,在全市城区规划建设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1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完工。全市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了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11月15日全省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我市有7家单位、8名个人荣获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加强市人民医院建设,新建7.3万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四是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了《东营市“卫生强基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对口帮扶工作考评机制,保障对口支援工作长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7家市级单位帮扶25家县区级单位,14家县区级单位帮扶40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乡镇卫生院帮扶179家乡村卫生室,各级医疗机构共派出医务人员513人,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23人次,免费接收进修人员98人次,赠送药品器械价值47万余元。五是设立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在岗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300元的补助,其中,市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00元。经县区考评、市卫生局审核,全市核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级卫生机构785个,核定乡村医生聘用员额2043个。经聘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评议,全市首批共聘任1347名乡医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市《实施乡村医生政府补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的做法被山东政务信息(特刊)刊发,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在全省予以推广。

(三)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今年,我市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便民实事项目,在省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每人每年30元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40元和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低于30元。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伤残军人、全市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合的个人缴费,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同时,继续保留市财政新农合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450万元,县区财政按参合农民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设立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与市级补助统筹计算、合并使用。广饶县、垦利县、东营区设立县级大病补偿资金60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2010,我市参合农民104.7万人,参合率达99.55%,人均筹资达173.76元(常规157.87元、大病15.9元),有力地增强了新农合的补偿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市卫生、财政、民政、农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自2010年起,对全市新农合实行“基金筹集时间、基金分配比例、补偿起付线、补偿封顶线、报销药物目录、报销诊疗项目、住院补偿比例”七统一管理,继续实行门诊统筹加住院统筹管理模式,起付线以上不再实行分段补偿,明确了公共卫生专项补助与新农合常规补偿程序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参合农民群众。三是做好2009大病补偿资金发放工作。1月29日,市政府在垦利县召开了2009新农合大病补偿资金发放现场会议,补偿资金689万元,受益农民1478人,受益农户新农合常规补偿加大病补偿单户最高受益额度达19.68万元。四是实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市内互认制度。公布了全市乡镇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全市共公布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35处、县区级27处、市级6处。我市广饶县、河口区被省卫生厅分别确定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和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我市确定垦利县为全市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

(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顺利启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加大碘缺乏病防治力度,落实消除碘缺乏病措施,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我市碘盐覆盖率达97.4%,碘盐合格率达99.36%,广饶县代表我市接受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考评,并取得优异成绩。截止12月20日,全市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268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5%,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二是突出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力度,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保持平稳,2010年1-11月份,全市累计发病4037例,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员培训,开展实践演练,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全市共免疫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8万人次。2010年我市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6例,自2月9日检出最后1例至今全市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出,无死亡病例。三是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充实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加强卫生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举全系统之力,做好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为全市重大活动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四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五小”行业、农贸市场和建筑工地、单位和居民区、农村环境、春季灭鼠等六个专项治理和世界卫生日、爱国卫生突击日、爱国卫生大检查等活动成效明显,基层卫生创建蓬勃开展,垦利县及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利街道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大王镇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暗访复审,获得重新确认。全市新增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35个。农村改水改厕稳步推进,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29.35万户农民用上了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6%,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控烟工作,确定15家医疗机构作为培训指导基地,年内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50%的医疗机构全部创建为无烟机构。

(五)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活动,全面落实医院核心制度,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和医疗服务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提高了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二是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管理,建立全市医疗机构审核校验专家库和专家现场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审批程序。推行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医疗机构审批规范,管理严格。三是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临床专业质控中心建设,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完善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临床医师用药情况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监控公示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积极组织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市人民医院被推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省级重点联系医院,广饶县中医院被推荐为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省级重点联系医院。五是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中医基本现状普查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到2011年,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每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今年完成15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任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强基层院前急救点建设,完善医疗急救服务,制定了全市院前急救点重点装备项目实施方案。今年完成10处基层医疗机构重点装备任务,每处补助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自2010年1月1日零时至2010年12月20日零时,指挥中心安全处置接警180825次,调度出车31111次,抢救伤病24172人次。七是加强采供血管理,举行了“血友病座谈会”和“世界献血者日”等活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1262人次。截止12月27日,无偿献血人数22496人次,献血总量为40567单位;临床用血总量为69433单位,成分用血量69046单位,成分用血比例为99.44%。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一是加强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购置了现场快速检测车,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在乡(镇、社区、街道)设立了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村级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卫生监督协管站,配备了卫生监督员,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目前全市乡镇卫生监督员126人,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841人。实现了卫生行政许可在乡镇受理、体检、培训和现场验收。二是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彻底清查餐饮服务环节问题奶粉”、“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防地沟油和不合格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等7项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借鉴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市集中供水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力做好全市重大活动、会议和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联合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控进行了督导检查。开展“打造绿色餐厅,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授予东营市第一中学等31家食堂“绿色餐厅”称号。三是积极完善市、县区职业病防治网络,新增市人民医院为我市第2家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各县区积极推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新增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家。开展建设项目卫生监督工作,对部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和“七进”活动,与121家企业签订了职业病防治责任书,为60家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完善了职业卫生档案。四是在全市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两网两公开”制度,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综合执法检查,开展非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医疗广告监测,通报监测信息。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立案161起,罚款22.81万元。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和健康查体,全面推行射工作人员证制度,对全市512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查体。五是推进脸谱公示制度,创新脸谱公示形式和内容,全市91家餐饮单位、50家公共场所单位被评为笑脸单位,及时将有关信息在媒体上公示。我市餐饮脸谱公示制在全省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制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二是各级财政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中央、省、市明确的投入政策在部分县区难以落实,增加卫生投入和转换运行机制没有同步进行,影响改革效果。三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卫生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维护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难度较大。五是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总体较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六是疾病防控任务艰巨,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食品安全、医疗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2011年全市重点卫生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将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打造“卫生强市〃健康东营”。

(一)完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全市新农合农村居民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40元,总体筹资水平每人每年不低于17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能。

(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处县级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卫生国债项目建设,2010—2011年,为31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14处医疗急救点,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出台《东营市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配套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按辖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完成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3979人、对11915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为11915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完成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做好2011水质卫生监测组织实施工作,改造8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是深入开展“健康东营行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监管网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5.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五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义蓬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打造“江东新城、魅力义蓬”的总目标,创先争优走在前,真抓实干争上游,齐心协力保稳定,全力打好“新城牌”,努力推动义蓬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抓经济,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今年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6.6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52亿元,完成区下达计划46亿的113.04%,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协议市外资金2亿元,完成计划的104.7%;实到市外资金120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合同利用外资175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52%;实到外资77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28.3%。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11月,实现税收收入1.87亿元,预计全年收入2.07亿元,财政可用资金2.6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9.3%和60.5%。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可达到6.5亿元,粮食总产量可达到23100吨,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16400元,比上年增长

8.9%。扎实开展了粮食功能区块省级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生态河道改造工程、5000余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6座桥梁改造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借助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1-11月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6.6亿元。

2、抓建设,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在过去两年大规模推进整体拆迁的基础上,我们把今年定位为大建设、大提升之年,全力实施了“三个十”工程:即建设改造十条道路,实施十个公建配套项目,建成十幢高层建筑。同时,配合做好江东大道二期、河庄大道南伸、横一线拓宽等三条区级道路的征迁工程。目前,有5条道路已顺利开工建设;城市示范村安置小区已完成方案设计,商贸中心区块已进入区土地储备中心;27公里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已实施改造;春天房产、天府房产、诚盛房产、巍巍房产等区块均已开工建设,部分楼盘一期已开始销售。同时,加强建设管理,创新推出巡逻查处、强拆助拆、举报监督、考核奖惩和队伍建设等五大机制,拆违控违工作成效明显,到11月止,共查处违法建设面积16816平方米,其中拆除新建违建5407.6平方米,历年违建11408.4平方米。

3、抓民生,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最清洁城乡工程”深入推进。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运营机制、教育机制、奖惩机制,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新建改建村级垃圾中转站,市场化运作保洁辖区内河道,全面完善了四级垃圾处理系统,建立监督举报中心,全天巡查,全民监督,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5月顺利通过省级卫生街道的专项督查。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教工宿舍,改造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新建改建16个社区服务站,12个已投入使用,并

实现农医保联网,完成第一轮农民体检2.23万人,体检率达到66.1%,超额完成区下达目标任务。民政救助工作扎实开展。今年已累计发放各类生活保障和救助资金498万余元。新出台两项民生救助政策,从今年10月起,对符合条件的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金,四季度向4415名老人发放264.9万元,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医疗救助力度,上半年对31户重病家庭发放社会医疗救助金54.83万元。

4、抓维稳,平安创建成效明显。

高度重视民情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今年,街道建立启动了大巡防体系,新增10辆巡逻车,新招录48名巡逻队员,组建一支由60人组成的专职巡逻队,分10个组,24小时不间断进行分片巡逻,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和校园安保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今年以来,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各类信访案件结案率达到100%,没有发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5、抓管理,农村改革深化创新。

探索建立了重大项目听证制,确保了决策的透明性、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规范街道招投标中心办事流程,按照“统一进入,规范操作、集中监督”的原则,今年有34只项目通过中心公开招投标,实现了招投标活动的阳光操作、公正公平。高度重视村级事务财务的民主管理和有效监督,创新推行了村出纳账收支按月逐笔公开办法,做到“一月一公开、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村级财务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全面完成了22个村的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15个村的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评星晋级活动,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全覆盖目标。

6、抓队伍,干部素质全面提高。

积极开展街道、村(社区)两个层面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全面开展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街道、村两级干部的岗位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序推进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目前,街道下属各村级党组织已经全部完成选举工作,24个村、社区选举产生党组织班子成员90名,5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选举产生支部委员110人,7名超过任职年龄的村干部办理了离职手续,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等都更为合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委会、居委会、股份经济联合社董事会、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正按日程安排紧张有序开展。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较小,后劲乏力,义蓬经济与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建设项目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进展慢,建设管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受机场噪音区预测控制,对义蓬的建设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因退地问题面临的发展压力加大;四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征地拆迁引发的各方面矛盾增加,群众上

访相对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发展,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予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义蓬调整规划迅速崛起的关键之年,是我们确立地位提升形象的重要之年,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江东新城、魅力义蓬”的总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做到经济有实力、发展有活力、干部有能力、服务有效率;班子有凝聚力、群众有满意率、社会有亲和力、环境有吸引力,全面开创义蓬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1年工作目标是:经济扩总量,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15%以上;发展提品质,不断提升义蓬发展品位;民生重保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增和谐,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队伍强素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具体要努力促进“五大提升”,实现“五个发展”:

1、全力提升经济实力,实现转型发展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抓转型,促升级。优化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抓项目,扩投资。重点做好锦盛纺织、恒星科技等投资16亿元的5只工业重点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平台,备后劲。在江东新城规划指导下,拓展工业发展的空间,打造一个面积4600亩,高起点、高标准、高产出的工业功能区,明年计划启动一期1200亩工业功能区块项目建设,壮大义蓬经济实力。

做活做旺第三产业。加快启动新区商贸中心、商务酒店、企业总部、商住办公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房地产、物流、中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以市场化的方式为农户提供 “订单服务”,促进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2、全力提升新城形象,实现统筹发展

新城建设要出形象。积极应对机场二期噪音区影响,及时调整建设规划,实施“北扩、东进、西接、南改”的发展规划:集镇北扩,继续拉大城市建设框架,办事处以北规划建设商住区块;产业东进,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工业功能区块;西接空港,合理布局物流、仓储,对接空港新城建设发展;南部提升,集镇南部做好旧城改造文章,并充分利用集聚优势,实现品质提升,城镇建设争取早出形象,出好形象。

城镇功能要促完善。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完善设施、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全面完善城市道路、污水管网、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基础功能,把做路、做地、做城、做产业、做环境、做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镇品位要抓提升。进一步探索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加强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把每个工程都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廉政工程、高效工程;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努力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3、全力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和谐发展

优化农村环境。继续深入实施“最清洁城乡”工程,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实行农民住房公寓化安置;切实加大拆违控违力度,严格控制并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和村级财务、事务民主管理。

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计生服务质量。

完善社保体系。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落实老年人每月生活补助和社会医疗救助保障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好各类补助救助款;以义蓬慈善分会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捐赠、救济、扶助等活动,健全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

4、全力提升维稳力度,实现稳定发展

进一步深化“平安义蓬”创建工作,充分运用和管理好已启动的综治大巡防体系,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提升住在义蓬的安全感和优越感;完善综治基层组织网络,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管控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努力化解建设发展过程中凸现的新诉求、新矛盾、新问题;重视公共安全,完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消防、生产、交通、食品等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全力提升干部形象,实现率先发展

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深化完善民情联系服务机制,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争创一流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推动义蓬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网络,强化组织功能,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创先争优的表率。

6.乡镇(街道)2010年工作汇报暨2011年工作计划 篇六

某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2010年12月15日

2010年某某街道在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百日攻坚活动”为载体,突出“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幸福指数”这一城市主题,强化“争先创优”氛围,危中求机,难中求进,好中求快,保持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113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在册统计工业企业436家,亿元以上企业1家,新培育5000万以上企业3家,500万以上企业18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2家)。

——实现农业总产值5113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比2009年增加958元,增长约13%。

——街道“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活动成效明显。房改专用房、东升小学、实验幼儿园、大沙连接线、东茶路、华楼街、人民医院、北山路、农民联建房等13个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全面完成。投资一亿多的溪北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全面完成了街道十件实事的66个子项目,完成村级(社区)实事119件。

——党的建设、社区建设、平安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 业规模产业、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抓进度、破难点,重点项目亮点纷呈

根据市委十二届八次(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城东区块发展的要求,今年涉及某某街道的市重点项目包括房改专用房、实验幼儿园政策处理、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13个。由于当前国家土地征用政策有新的变化,征地工作氛围欠佳,群众的思想动态难以把握,征地工作的实效性更是难以预测。而市重点项目推进又涉及我街道一村、二村、三村、临江4个行政村39个生产队的征地工作,这犹如登蜀之难。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土、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大局,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把常规政策转化为优势政策,把征地农民的抵制、消极、冷漠转化为支持、积极、热情,从而使某某街道的征地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一村历时八年的征地难问题,曾是全国的范例,但今年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涉及该村的房改专用房、东升小学、实验幼儿园、大沙连接线、东茶路、华楼街、人民医院、北山路、农民联建房等10个项目共131亩土地征用,仅用半年就已全面完成。而二村也是我街道历史问题最复杂,征地最难的村,也仅用一年时间完成8个村民小组共400多亩的土地征用。关乎某百年大计的市生态公墓项目,可能选址在竹坑村,涉及项目的100多农户已经向政府递交了征地意向书。

二、用措施、重引导,工农经济增幅明显

街道始终把经济工作摆在街道工作的首要位臵,保经济就是保民生,保民生就是促和谐。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路,扭转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逆势而上。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稳中有升

1、工业经济有亮点。

我街道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市场广阔、科技平台支撑有力,是全市重点竹木加工的主产区。近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市委“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竹木太阳伞为代表的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经贸等有关部门成功申报“中国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中国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这个平台所呈现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带动竹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街道工业经济产值可能达9.2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产值4.9亿元,完成技改投入5200万元;同时,街道从服务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拓新产品三方面着手,不断培育、壮大企业规模,现有亿元以上产值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3家,新增规模企业2家。街道工业经济产值没有明显增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降耗、有序用电的号召,自9月份以来开展限电,今年9-12月份的用电指标仅为去年同期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二是我街道工业经济产值主要来源于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企业,而竹木户外休闲用品销售旺季在第四季度,7月份以来,我街道亿元企业振宏伞业发生重大经营危机,产值、销售额大幅减少,虽然市里工作组已进驻,但产值大幅减少已不可避免。

2、“三招”工作有突破。

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借力借智借策发展,不断嫁接激活内生型经济的号召,强势推进招商选资、招才引智、招项争资等“三招”工作。2010年,街道共完成招商引资企业2家,完成协议资金7100万元,实到资金4100万元;完成市校合作项3个。

3、节能降耗有成效。

根据龙政办发[2010]128号《关于进一步明确2010年有序用电指标的紧急通知》及龙政办发[2010]162号《关于某市电网2010年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精神,街道按照“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积极开展迎峰度冬有序用电工作,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领导重视。街道及时召开班子会,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研究方案,制定对策,积极部署,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②宣传到位。9月份召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在主要用电企业、公共场所张贴宣传单,大力宣传减能降耗的意义,得到了广大企业主、店主的理解和支持。③措施得力。一方面街道积极配合电力部门按照用户电力负荷特性,帮助、指导企业设计个性化错避峰方案,合理提高电能利用率,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一方面强化检查。进行定期巡查,对擅自接电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并及时制止。同时控制街道、社区、村委会等单位空调制温温度不高于20度以上,规定干部下班后关闭电脑等一切电源,对违规者给予重罚。通过街道干部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二)以“三农”问题为基础,农业经济取得新跨越 “三农”问题一直是街道领导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年来,街道领导不断深入农村,积极开展“三农”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从农民的发展意识入手,从农业的发展环境入手,强化意识、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通过努力,使农村环境改善了,农业增效了,农民增收了,预计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13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8194元,比2009年增加964元,增长13%。

1、主导产业培育扎实推进。

继续深入实施“以林富农”战略,完成市下达造林任务1100亩,国绩项目造林645亩,完成林木幼龄抚育2963亩;落实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22035亩;完成所有权明确的林地勘界率达100%;经营权(户)勘界完成面积7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7134亩,粮食总产量2950吨;培育茶叶基地200亩;抚育高效低产毛竹林1500亩。

2、特色产业培育快速发展。

街道始终把“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通过“三坚持”,积极引导村级发展事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以“村庄整治、村庄规划、村庄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旅游经济。石马村借助村庄整治,优美山村、乡村旅游三村联创的东风,真正把石马村建设成为集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农村;为了完成“三村“(省级整治村、优美山村、省级乡村旅游村)创建任务,街道领导班子研究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指导,5月12日组织召开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整治有关政策处理补偿办法,成立整治领导小组并张贴公告。5月18日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大会,讨论制定整治具体实施方案。目前,省级整治村已顺利通过验收,优美山村、省级乡村旅游村正在积极部署中。二是坚持以培育农业特色产业“3.3.3”特色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百步里生态养殖基 地等3个基地建设和蜂力养蜂合作社等3个养殖合作社已完成培育计划,已提前完成3000万的农业特色产值;凭借竹坑、张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村民历年栽培食用菌的经验,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完成食用菌栽培200万袋。三是坚持以“梅”为主题文化,积极打造桥坑田园产业。桥坑村位于某市东郊,离某市区约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整个村庄竹海连绵,房前屋后果树茂密,四周群山环抱,村中阡陌纵横。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环境极为幽静。今年以来,通过街道积极筹备,目前由街道、市农办、建设局、林业局、旅游发展局、水利局等部门组成的规划设计小组已进驻桥坑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的测量和设计工作,为桥坑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宏美的建设蓝图。建成后的桥坑村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园林景、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以梅为主,一年四季花果飘香,生态自然和谐为重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家庭度假、神佛朝拜、美食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园艺型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3、农业技术推广有新亮点。

今年在张村畈建立了100亩农机化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土地转包,实行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开展统防统治等措施,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为周边农户开展统防统治800多亩。积极开展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柑橘黄龙病、加拿大一枝花、红火蚁、扶桑棉粉蚧等有害生物开展实地调查监测,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疫情封锁控制和扑灭工作。

三、抓基层、强规范,维稳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年,根据中央、省、市提出的“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世博会安保工作总目标和全国综 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关于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的要求,街道坚持以“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世博安保、校园安保工作为重点,以巩固平安街道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本街道实际,大力开展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整治社会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龙头的各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健全了安全防范管理网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基层维稳扎实有效

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把矛盾往上推、向上交”这是某某街道对维稳工作的一贯要求。“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这是某某街道维稳工作一贯遵循的基本准则。1-12月份,街道共排查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126起,基层化解121起,化解率96%。特别是成功化解白塔村小学生溺水事件、新华街谢氏二楼医院坠落死亡事件和石马村民与兴龙房产公司农田损毁事件,有效遏制农民因留用地问题而频频群体性上访的态势,为维护世博会期间街道社会稳定和校园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化解迅速

“千里之堤,溃与蚁穴”,街道始终把小事当大事,把小问题当大问题,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化解到位。通过街道主要领导的重视,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的共同努力,使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稳定。一是成功解决叶根青宝剑加工作坊因砂轮爆裂飞溅致使操作工人伤亡的工亡安全生产事故,确 保了青瓷宝剑节的顺利开展。案发时正值某市第五届青瓷、宝剑节开幕前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季柏林当即作出重要指示:

一、对事故要认真勘定,寻究问责,迅速、妥善处理;

二、立即对受害者家属进行安抚劝导,防止出现上访等恶性循环事件。在市委季柏林副书记、公安局徐为民局长的关心下,在市安监局、公安局等7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在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的积极努力下,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解勘察,落定相关责任,开展案件善后处理,4次协调赔偿事宜,最终迫使外出躲避的责任人委托家属达成协议,终于使此次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二是严格落实尊龙商贸中心的消防整治工作。自尊龙商贸中心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以来,街道在某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公安、建设、消防等13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阶段性的完成了整改任务。虽然整改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面临的困难依旧很大。针对一些业主和商户对整治工作不理解、不配合,街道干部积极疏导,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积极劝导,妥善处理。目前商贸中心各业主和商户的情绪稳定。三是成功解决凤鸣小学学校道路问题。位于该村的凤鸣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村学校,多年来,学校操场既是学生们活动的地方,又是村民们进出农田的必经之路,给学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街道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多方协调,筹集资金,终于成功解决凤鸣小学历时25年未解决的道路问题,消除了学校的安全隐患,(三)平安综治工作成效明显

根据市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平安综治宣传月”活动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巩固街道“平安某某”成果,加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营造浓厚的综治工作社会氛围,更好地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 工作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法制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事件,加快“平安某某”建设,根据市平安办、综治办的工作部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利用3、4两个月的时间精心组织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平安综治宣传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是在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联合设点进行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共向群众分发建设平安某某,共建和谐社会等10多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提高了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二是在街道、行政村(社区)在主要路口制作悬挂横幅宣传平安某某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张贴宣传标语200余张,从而为整个平安综治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在宣传月活动中,街道还在各村各企业开展了治安安全大检查和街道干部与各企业“一联一”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共发出整改意见28条,限期整改通知书12份,及时清除了各种不安全隐患。

四、抓落实、注成效,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一)安居环境美化不断改善

全街道400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其中新批建已完成260户,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00户;完成张村、村头等17个村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石马、水南坞是今年的省级整治村,按照要求,石马村、水南坞村两委团结心齐,苦干实干,总投资达到24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6.9公里,改造露天厕所125座,新建公厕4座,拆除简易房、猪栏等170处,设臵垃圾箱66个,安装路灯61盏,绿化村庄1600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临江村的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自来水安装工程都已全面完成,其中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特别是五 村三座碓畜禽养殖整治工作,街道、村两级干部,通过全面宣传、全力动员、重点攻坚、创新机制,至今已拆除猪栏近10000平方米,迁移生猪1500多头,提前2个月完成了三座碓畜禽养殖整治各项任务。五村三座碓畜禽养殖整治工作创造了“村民环保自治模式”,为破解城中村卫生难题提供了很好方法,既增强了村民自治意识,又节约了行政成本,强化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性,为全市类似事情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基础设施改建不断完善

在全街道共同努力下,一批农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完成,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投资200万元的凤鸣集中供水站已完成管网进村工作,使9个行政村3500多名群众饮水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总投资308万元的大岭头9.118公里康庄工程路面工程年底前可完工;竹坑木岱自然村康庄路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完成石玄步村0.8公里康庄路基路面工程;完成坑下儿2.5公里联网公路建设,并通过审计;张村小区三期住房用水、用电、环境绿化等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已完成小白岸村烂田儿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完成岭坤白水桥200米防洪堤建设工程。

“5.22”、“6.18”暴雨袭击共造成某某街道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受灾群众达7900多人,先后共转移安臵3985人。某某街道的重灾牵动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赵建林书记、梁忆南市长、包新华副市长、徐炳东副市长、阙建平检察长等领导亲自到受灾一线视察灾情,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在灾情发生后,街道迅速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市关于灾后重建动员大会的有关会议精神,在市领 导的深切关怀与激励下,在水利、国土、建设、公安、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全体干部上下齐心,不畏艰险,科学决策,措施得力,使灾后重建工作得到迅速落实,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干部参与与村民自救相结合。灾情发生后,街道干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动员村民开展灾后重建。截止目前,修复损坏农田3490亩;修复农田机耕路50余公里;受毁房屋得到修复;115家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相结合。我街道是今年两次暴雨袭击的重灾区,有些投资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康庄工程,仅“5.22”就造成交通直接损失1000多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修复。徐山后、石马等村的康庄路已完成修复;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已正常运转;山塘水库、防洪堤得到加固,水渠、水坝、自来水管等水利设施得到修复重建。

(四)帮扶计划成效明显

继续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等活动,街道干部、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党代表已分别结对190户,扶贫人员450余人;为结对户帮扶发展项目7个,捐送帮扶资金12万元;街道重视对农村低保人口的生活状况,通过加大扶持,介绍上岗等方式,帮农村低保人口增收,使农村低保人口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的新增237人,累计414人的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五)转移就业工程成绩喜人

已完成来料加工费市外547.8万,市内306.9万,超额完成任务;完成来料加工业务培训430人;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2个,加工队伍2000人,经纪人16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0余人;已实现农民转 11 移就业460余人,帮助解决农民解决就业岗位230人,帮助解决异地转移农民就业岗138人。

五、讲氛围、促繁荣,社会事业成绩喜人

(一)计划生育扎实开展

街道共出生218人,计划内生育195人,计生率为89.45%;落实“四项节育手术”156例,其中结扎26例,放环116例,落实补救措施1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04万元,优生“两免”婚前检查120人,孕前优生检测80人。9月份“三查”工作,创新结合农医保体检和妇女病普查,延长时间,分村“三查”,从而提高了三查率,推进以技术服务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进一步完善梧桐口村文化乐园,总投资50万元,已建成长120米、高12米的防洪堤,投资1.5万元建成长25米、宽15米的篮球场,使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充分的提高。举办了石马村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7000多名观众参加了活动;举市同庆,积极开展撤县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张村举行“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文艺晚会”,同时5个社区分别举办了各种节庆活动。配合剑池街道举办了2010某市端午龙舟竞赛活动;各村各社区纷纷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多场。

(三)社区建设日趋完善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社区建设日新月异。大洋社区已完成新址的搬迁工作;城东社区新办公用房的调查、摸底工作已经结束,已将选址、规划方案上报市有关部门;结合市创卫工作,街道五个社区积极落实卫生整治、绿化美化等工作;东升社区与东升小学联合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以“学习雷锋精神 干干净净庆两会”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升 居民幸福指数”主题,开展治安巡逻、建立邻里守望区、开展邻里节活动,强化了居民的文明安全意识,增强的社区的影响力、凝聚力。同时,社区还开展了警民共建、青少年法制教育、慰问特困家庭、居民医疗保险、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送温暖等工作,丰富了社区的文化,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四)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完成街道、村两级绩效考核机制;建成街道建设综合性抗灾、救灾标准化器材库;制定《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开展街道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活动,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深入开展“135工程”,完成石玄步、竹坑、大岭头3个后进村转化和徐山后、大丘田、小白岸、沙潭、桥坑5个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

(五)社会保障推进有力

完成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完成201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130万元,参保率92%;完成养老保险扩面60人;完成政策性住房保险95%;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完成低保扩面任务225户385人,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

(六)人普工作全面完成

人普十年一次,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国家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1、重视到位。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人普工作又是国家大事,丝毫不能懈怠。在人普工作开始前,街道就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成立街道人普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街道干部认真重视,高效落实。同时,要求街道干部要把手头的工作与人普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合力推进。在开展人普工作时,召开班子会议、街道干部、村(社区)、指导员、普查员等各级各类会议60余次。

2、宣传到位。人普宣传是人普工作 的抓手,是普查员入户登记的前提,必须先行一步。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同人普工作相互结合,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做到“一个中心、二个面向,三个措施”,努力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人普氛围。“一个中心”即以新统计法、统计处分规定、全国人普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中心;“二个面向”即一是面向人普指导员、普查员,二是面向人普对象。“三个措施”就是一加大宣传力度,比如黑板报、横幅、一封信、小区有线广播、人普版面宣传等等;二增加宣传频率,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撰写社区板报、发放宣传资料以及社区广播等方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活动。共悬挂横幅10幅,张贴人普宣传标语500余条,张贴人普公告、宣传画700多张,发放至调查用户一封信18000多份,出动宣传车2辆,使人口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扎实推进。街道紧紧围绕市人普办的工作要求,户口整顿、入户登记、编码工作、审表校对,积极配合圆满完成人普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级人普工作领导小组的验收,对我街道的人普工作,省、市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六、抓学习、促实践,争先创优氛围浓厚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某某街道充分借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在全街道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基层党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党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街道通过深入地动员发动,尽力为党员参与创造条件,使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一)重宣传,体现了党组织的广泛性。我街道成立了由党委书 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各阶段工作,促进活动开展,为活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由班子成员和干部联系各个支部,做好指导工作。召开全街道支部负责人大会和各支部动员大会,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层层动员,通过制定宣传标语、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在全街道上下形成了人人了解活动、人人参与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抗天灾,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在“5.22”和“6.18” 两次洪灾中,某某街道受灾面广、受灾度深,正是由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街道抗洪抢险工作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的保证。如5月22日10点20分,白塔村水库告急,该水库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村两委干部、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道路完全冲毁的情况下,沿山攀爬3个多小时7.9公里,到达库区。干部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进入堵塞的泄洪道进行疏通,成功解除水库溃坝危险,并连夜监控水库情况,防止水库出现险情,保证了水库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筹基金,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关爱党员基金是指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愿捐助成立的,用于帮助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党内帮扶资金。某某街道的关爱基金有四个特点。一是发动面广,80%的党支部都开展了捐助活动;二是捐助金额大,截至目前,共捐助10.1万元;三是受惠面广,共有近100名较困难的党员得到了基金的帮扶;四是机制健全,各支部所捐助基金由支部自行掌握,确定专人保管,由支委会同意后支出。通过该活动,困难党员得到帮助,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6月15日的丽水日报还对村头村关爱基金的工作进行了报道。

(四)强扶持,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对于先进的党支部作为典型进行总结提升并示范带动,对于后进的大岭头、竹坑、石玄步3 个党支部,专门出台帮扶措施。

1、建立了街道班子成员、住村干部挂钩联系村“135”工程制度,成立后进村转化工作组。

2、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先后组织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会、工作交流会等会议,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3、把开展农村“135”工程同项目推进、信访积案化解、计划生育、旧村改造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如竹坑村,十几年来,这个村的面貌没有大的改变。究其原因,就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该村被列为整顿转化的后进村后,街道工作组为村两委究根源、改观念、出思路,并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如今村两委班子思想基本统一,步调基本一致,溪屿至石坝头小流域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村内道路15盏路灯安装也正在落实当中。村民纷纷说,整顿转化后,他们对村两委班子非常有信心,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庄会更美,生活会更加富裕。

2011年工作目标、思路、举措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村级组织的换届之年。我街道201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幸福指数”的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加快经济发展,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高效的节奏,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主要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城东区块市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努力实现工业总量持续增长;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 快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环境逐步改善。工业产值达到9.3亿,比上年递增10.7%;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266万元,比上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6元,比上年递增8%;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累计20%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计生率达到91%以上;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思路

继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快城市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为中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推进经济保增促调,破解项目制约难题,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促进某某和谐发展,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工作重点

(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坚持城市东拓和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并举,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并重,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加强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

1、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以市政建设为中心,继续做好市人民医院和市实验幼儿园等市政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回地落实,征地拆迁服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城市道路、邮电通讯、供水排水、管网下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街道服务水平,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东区块涉及街道一村、二村、三村、临江等村尚有400多亩土地未被征用,街道将在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实施城东区块大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更多的人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3、推进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就医、入学、购物、出行、污水垃圾处理等热点问题着手,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切实抓好东城区市政维修改造、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文体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政策处理,不断提升城东区块综合承载能力。

(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展特色经济产业

某某街道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结构调整和空间拓展,发展优势在独特的旅游资源上,2011年街道将重点扶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对旅游服务产业的引导。

1、不断拓展工业空间,加快工业经济提质提速。

一是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街道发展工业经济最大的障碍在于缺少工业空间。2011年,街道将继续落实市委关于“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重点调整空间格局,扩大东城区功能范围,打造“双核双基地”空间格局,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为“十二五”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双核”即实现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提升;培育企业的科技创新力、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交往能力。“双基地”则要求推动中国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向国际化升级;促进村头——张村工业基地战略性产业升级。2011年,争取在辖区范围内拓展工业空间200亩。

二是争取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坚定不移实施“一号工程”、“一把手招商”,强势推进“三招”工作。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完善联动招商机制,巩固招商主阵地,拓展招商新领域;积极开展招项争资,争取更多政策对路、规划对接、资金对号的项目和补助资金;不断深化招才引智,推动市校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领域拓展。坚持项目带动,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现项目投资新突破。

三是加快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改革。依托太阳伞工业园区,继续做大、做强竹木精深加工,发展村头、张村功能区,引导企业由家庭作坊向规模企业发展,由单一的外向型,转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以提高风险抗衡能力和内部互补作用,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

2、加大旅游服务力度,提升旅游产业开发。

全力支持上海耀龙公司做好总投资1.2亿元的石马大峡谷开发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紧紧围绕“生态、民俗、休闲”主题,充分发挥石马大峡谷的生态优势和石马村的民俗文化优势,创建以“生态旅游为基础,民俗体验为亮点,休闲养生为主体”的国家级4A景区。逐步完善现代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健全酒店交通、咨询服务、游客中心、自驾车体系等系列产业要素的整体配套建设,增强旅游集散功能。同时立足优异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底蕴,大力发展石马“民俗乐”,桥坑“园林式农家乐”,梧桐口、沙潭、小白岸一带“渔家乐”休闲旅游,增加旅游服务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农耕劳作向农村旅游服务的转变。

3、加快特色农业经济,促进三农全面发展。

充分依托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资源经济产业,把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群众的财富。同时,要着眼长远,注意抓好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做足“特”字文章,进一步提升发展食用菌、山地蔬菜、生态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稳固的农民增收生产基地,重点加强种植业示范基地建设、林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构筑了一道“保护屏障”。

(三)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持续努力改善民生

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积极完成某市第二生态公墓政策处理工作,为建成丽水乃至浙闽赣边际一流的园林式陵园创造有利条件。以整村搬迁为重点,认真实施白塔三期、张村外淤两个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努力完成转移搬迁,并建立健全生态移民后续管理机制,实行社区化管理,逐步推进生态移民的低保、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建设。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继续开展农村旧村及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和沿线综合整治,全面铺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有效改善我们农村的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努力将各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进一步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持续发展和增收脱贫的能力,全面加快低收入农户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整合农村、社区文化资源,以文化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开展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提升街道文化功能,为创建省文化先进市奠定基础;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推进以技术服务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医保、政策性住房保险、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等活动,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加快实现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

(五)加强矛盾纠纷调处,扎实推进平安创建

始终坚持稳第定一责任,统筹抓好发展硬道理与稳定硬任务,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打造“平安某某”。进一步加大矛盾排查力度,继续做好由征地后引起的留用地安臵问题、村民利益分配问题等矛盾纠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治安环境。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防范体系建设,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和实施机制。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六)强化争先创优氛围,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在全街道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基层党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全面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领会赵洪祝书记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明确新时期基层组织工作的要求、重点和目标,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完善街道干部、村两委的考核体系,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全力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街道将奉行“民主、科学、公开、择优”八字方针,坚持选好干部、选对干部、选会做事的干部、选能做事的干部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全 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工作举措

1、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班子。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班子成员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积极探索党员干部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以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带好、管好干部队伍,树立街道新形象。

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

进一步对街道整体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联动,加强检查监督,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工作,推动全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一把手”负总责的基础上,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促使人人出智慧、想办法。工作中强化督查,强化考核,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布臵、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

3、紧抓工作重点,合力攻坚克难。

明确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寻思路、想办法、出实招、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破解难题,不断推动工作,推进发展。继续对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市重点项目进行合力攻坚。继续加大三级联动办的力度,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门工作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把各项市重点项目、街道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4、强化组织建设,统筹事业发展。

上一篇:建筑设备工程调研报告下一篇:经销商大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