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追思语(精选15篇)
1.清明节追思语 篇一
时光像飞箭,又一个清明来到了,沐浴着春风,我百感交集。
空气中渗和着湿泥土的气息和淡淡的伤感,我闻着芳香,来到了从前。
那时的我才3岁,大姨奶奶也还健康。儿时的我,天真而活泼,大姨奶奶常抱起我,把我揽在怀里,婆娑着我的头,乐呵呵地对我说:“宝宝乖,宝宝乖。”我在她的怀里扑腾着,不停地动来动去,大姨奶奶也不生气,把我放在沙发上,守着我玩,我继续笑啊、跳啊……
转眼,我长大了,大姨奶奶却因年迈无力而患上了脑瘫,我们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年10月,她——并不常与我相见的大姨奶奶,永远地闭上了她慈祥的双眼,当我听到这个噩耗时,我才发现我几乎淡忘了这个称呼—大姨奶奶,我才深知爱有多么重要,所有的不解与疑惑,刻在了照片上大姨奶奶永不流逝的笑容里。我第一次感到遗憾:我没能在大姨奶奶弥留之际献上一个微笑,哪怕,她此时早已陷入昏迷!我并不知道很多我和大姨奶奶之间的故事,那些所剩无几的故事,也多是外婆告诉我的,当时的我,稚嫩而不懂事,现在,我才明白:大姨奶奶很爱我!
我手捧鲜花,轻轻放在她的坟前,泪水流过我的脸颊,无言……
清明节追思作文 五
清明是祭奠先祖,追思亲人的时节。我非常怀念我的爷爷。
在我半岁时,爷爷因病去世,爷爷在我的心目中是模糊的,但是从奶奶和爸爸的讲述中,爷爷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爷爷高小毕业,在老一辈人中算是高学历的人了,他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曾干过民办教师,当过村保管,是个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他乐于助人,无论是哪家盖房,写春联,还是帮着写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爷爷爱读书,重视教育,在别人家的孩子纷纷辍学务农或务工时,爷爷阻止了大伯辍学的念头,用汗滴禾下土的亲身经历,让大伯潘然醒悟,发奋学习,考取了大学并出国深造。当每每忆起爷爷,大伯都会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父亲的醍醐灌顶,就没有我的今天。”
爷爷一生辛劳,为孩子们上学,他和奶奶省吃俭用,大伯是八十年代十里八村的大学生,人们可能不认识爷爷,但是一说起某村的大学生,他们就知道了。随着最小的儿子---我的爸爸参加工作,他总算松了一口气,日子过得也不再紧巴。这样的好光景大约过了五年,爷爷就查出了重病。虽然经过手术、介入等环节的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
在我出生时,爷爷常常走过去看我,叫着我的名字,而我只是盯着他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依偎在爷爷身旁,听故事,练书法,写春联……
爷爷虽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他重教助人的品格却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田。我将秉承这一品格,做个有用之人。
关文章:
1.清明节记事作文600字
2.关于清明节扫墓的初二作文精选5篇
3.初一关于清明节扫墓的作文精选5篇
2.不一样的追思 篇二
1945年,德国人把它叫做Zusammenbmch(崩溃),或者Stunde Null(零时刻);而日本则是hatsen(败战)或者shusen(终战)。德国人用“时间开始了”的勇气表明战后的一切都将从头开始。而日本的“败战”和“终战”,颇有再来一次的意思。
当然,这是就大概而言。总体上,两国对二战的追思和清算确实有天壤之别,然而,任何大国都是复杂的。在两国政治界、思想界内部,却又有种种相似的潮流涌动。在日本和德国,都存在着这么几种记忆:在最右边,是顽固坚持罪孽时期的意识形态——天生优越种族、大东亚圣战;在最左边,则是将罪孽看作是资本主义或者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而将特定民族的罪孽转变为某种社会形态的罪孽。
极左极右之间,更有着无数的混杂形态。最典型的是德国和日本战后长期把持政权的当权派——德国的基督教民主党和日本的自民党。迫于国际压力,它们都不得不对历史作出官方评价。德国更自觉和彻底,而日本更被动和因循,但是它们都同样不愿意彻底地面对历史。尤其是日本右翼政权基本沿袭战前的“大政体制”,彻底否定历史同时也意味着否定天皇制度所代表的整个右翼体制,这是它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另一个方向,偏左的政治力量似乎“态度较好”,左派的德国总理会跪倒在波兰犹太人受难纪念碑前,左派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士也同样是率先向中国道歉的日本政治家。但这一派也喜欢将战争罪孽归因于社会形态而不是民族文化,从这个逻辑出发,必然结果是把对民族罪孽的反思,上升到整个人类的高度,这其实是另外一种逃避心理的表现。
本书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上面那些观念争斗的揭示,而是通过深入东京、波恩、奥斯维辛、南京、广岛、斯图加特、花岗、帕绍等10多个与战争相关紧密的地方,采访了无数与此相关的人士,从政治家、作家、艺术家、商人、人权活动者直到普通百姓,直观鲜活地再现了两个罪孽民族心中的战争以及反最为一手也最为形象的揭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两个罪孽民族的战后心路历程。
战争记忆既分裂了罪孽民族——左派与右派,修正派与反思派,也隔阂了罪孽民族与其他民族。记忆到了今天,依旧是现实生活中的活跃因素,进入到了我们这个全球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加害者与受害者都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持续的冷淡、隔阂和日渐上升的敌意,都与历史问题密不可分,而所谓历史问题,其实也就是对历史的记忆和评价。
本书一个引人入胜的观点是历史不是存放于某个地方的客观实在,而是无数人心灵当中的记忆与观念,因此,解开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就需要彼此了解对方的记忆与观念,正如书中的小田实所说的:“我们日本人从小受的都是如何做侵略者的教育”,只有理解了加害者的问题意识,只有进入了罪孽民族的记忆当中,所谓的历史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
3.清明节追思亲人的句子 篇三
2.又是一年清明至,几多哀思,几多牵挂,几多泪水,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们,你们可好?我们虽天涯永别,我们虽天各一方,但心中的那份牵挂,却心心念念,直到永永远。
3.焚一柱香,带走忧伤;折一枝柳,寄托哀愁;掬一捧雨,把心洗礼;拭一行泪,祭奠先辈。清明节,天上人间共一愿,生死相隔遥挂牵,愿逝者安,生者安!
4.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5.又是一年清明至,难忘曾经的约定,难忘走过的往昔,清明,在这寄托哀思的节日里,借清风一缕,借明月一轮,捎去我无尽的思念,天涯永别,唯愿你安好,希望你幸福。
6.人间四月天可真美啊,这个季节真的很适合踏青出游怀念亲人。
7.虽然我们已经分开多年,天人永隔,但是儿女的思念永刻心尖,希望远在天堂的亲人们无灾无病无痛!
8.清明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祭祀的节日里,我的泪水又一次“泛滥成灾”,亲人的离去,让我倍感思念。
9.清明时节扫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纸钱纷扬诉哀思,默默无语泪两行,故人已逝节哀思,一杯浊酒洒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亲朋皆安康!
10.清明的天,是阴的;清明的雨,是涩的。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心请来缅怀先烈与亲人。
11.清明悲别离,绵绵无尽期。春雨绵又密,洒落在墓地。又把故人忆,泪水满心底。惆怅无人替,焚香情依依。转眼又一季,酹酒长相思。
12.岁岁清明雨茫茫,默默坟茔处一方。杜鹃声声泣犹伤,频增哀婉话凄凉。青松深处纸钱飞,黄土深埋亲人泪。若问人间何最重,生前尽孝放心中。
13.这个雨季,窗外的雨听着有些伤感,也许是恰逢清明吧。水墨丹青的江南水乡,清新而又让人思绪万千!
14.清明即将来临,我是期盼清明,又讨厌清明。清明,给我留下很多伤感,同时也给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时,忧伤却与日俱增,何时才是一个‘了’字。
15.帮你拂去晶莹的泪水,让你的忧愁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扉,让你的伤痛逐渐变浅;送你一句关怀的祝福,让你的快乐愈加明显。清明节,愿你无忧愁!
16.焚香在墓前,缕缕都是难言的痛;酹酒在坟头,滴滴都是伤心的泪;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离别的情;叩首在坟头,一次次都是难舍的愁。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4.清明追思 红色传承 篇四
红色传承
窗外阴雨连绵,我坐在电脑前,打开2021守护清明祭英烈的页面,当屏幕上闪显出的一个个鲜活的面貌时,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网荆州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的党务工作者,一名有着十二年军旅生涯的军转人员,我不禁有点泪目。
亲爱的朋友们啊!当你们清晨漫步在公园里,嗅闻着花儿的芬芳时,你们可曾想过这些花儿曾被践踏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了大地,才有了花儿此刻的芬芳;当你们遥望清明后的晴空万里,蓝天白云,你们可曾记得烽火漫天的腥风血雨,是党带领着无数英雄儿女驱逐敌寇,建国自强,才有了这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当你们坐在家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幸福时光,你们可曾知加勒万河谷的英灵,是听党指挥的坚强战士血荐轩辕的豪情,才有了此刻的幸福安宁。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告慰先烈的界面里,无论是有名的、无名的、熟知的、陌生的,他们大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无数党的儿女涌上北平街头掀起新民主主义风暴,反帝反封、传播真理;在烽火岁月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在世界屋脊上把侵略者消灭光;在和平年代里上山下乡,贡献青春让山河改变了模样。正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贡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时光。也正是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谱写出党史的壮丽华章。
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家谱”,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对它充满敬畏之心,学史不是简单的阅读与了解,在乎一种感悟,感悟其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感悟其中的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感悟其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的政治品格、无私无畏的英雄精神;小家大国的家国情怀。
学习党的历史,绕不开这一座座丰碑;而这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5.清明追思作文 篇五
这个清明,是极不平凡的。今年是祖国建党100周年华诞。清明,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感恩他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
来到寂静的烈士陵园,柏松翠绿挺拔,万物庄严肃穆,缅怀着长眠在此的无数革命英烈。烈士陵园中,最为耀眼的是那面鲜红的党旗。曾经我们的先烈,都凝望着那面神圣的旗帜,为了新中国前赴后继,一心向党。伫立的墓碑下,曾是一个个为祖国而战斗的鲜活生命。浮雕上那一位位战士眼中都饱含着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冲锋向前。心中铭记先烈,他们永远活在后人心中。胸前的红领巾飘扬,少年的身上承载着革命先烈们的期望。
思绪万千,不由想起党的第一代创始人李大钊,他忠于党,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坚决与敌人作斗争,不泄露党的丝毫机密,最终壮烈牺牲。又想到无数为捍卫祖国而战死沙场的革命英烈。有奋不顾身为队友堵枪眼的黄继光;为掩护我军被活活烧死也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董存瑞那“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壮烈话语铿锵,仍在耳畔响起。还有无数伟大却又平凡,甚至不知名的革命烈士们,都用自己的生命与满腔热血,换来了如今的盛世。今天,我们国富民强。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傲然屹立在东方,成为了世界强国。先烈们安息于此,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6.追思楼滨龙 篇六
乔布斯去世使全世界为之震动,也引起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出、不能出“乔布斯”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而在最可能出“乔布斯”的中关村,制度环境与硅谷相差很远。楼滨龙去世后的反应,充分说明了这点。楼滨龙的悲剧是中关村一直没有解开的“所有制之结”。
最近几年,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纷纷退休,中关村所有制之结也暴露十分充分。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退休后,没有股权收益不能做天使投资人,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来,使得中关村创新链条中断了。在我们国家高喊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关村要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情况下,这个矛盾就日益突出。
楼滨龙代表了中关村所有制之结的典型案例。在中关村发展的初期,电子一条街的时代,北大、清华、科学院都站在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前沿,开始了鼓励下海创业,在市场中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伟大实践。因此科学院出了联想,北大出了方正,清华出了紫光。联想创办之初,科学院计算所出了20万;方正成立之初,北大出了43万;紫光成立之初,清华出了100万。如今这三个企业都创业成功,成为中关村的龙头和代表企业。但这三家企业的创业者命运各不相同,都为所有制之结所羁绊:中科院和联想经过了复杂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主要是采用了高技术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制度,而使联想的创业者柳传志等有了股权。虽然称不上股权合理,但创业者拿到了股权,并建立了相对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联想老一代创业者多数功成身退,柳传志及时启用新一代企业管理者使联想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紫光的张本正熬到了正式退休,拿了退休金,但没有股权;而楼滨龙不但没有熬到正式退休,而在创业刚刚成功时、方正进入高速发展期的1992年就因行政的力量导致落马。楼滨龙落马事件是典型的中关村悲剧事件。创业成功却导致落马,且创始人被迫离开企业后基本没有权益保障,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罕见的。
为创业提供的资金往往被称为天使资金。这种天使投资在创业成功后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的比例往往很小,最多30%。科学院为联想创业拿出的20万,北大为方正创业拿出的43万,清华为紫光创业拿出的100万,应该理解为天使投资,最多可以理解为风险投资。不管是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一定是创业者占大股,投资者占小股。联想、方正、紫光创业时,中国的公司法还没有出台,这些企业应称为法前企业。中国之后进行的企业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中关村现在提出的股权激励。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都获得了激励,而中关村第一代真正的创业者却什么都没得到?
现在,楼滨龙去世了,我觉得他在中关村的意义远没挖掘出来,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第一,楼滨龙是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第一人,他通过创业使北大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第二,楼滨龙创业成功后却下台了,这集中反应了中关村所有制之结的制度环境。
7.清明追思作文 篇七
近来可好?今天我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您。听爸妈说,您很喜欢花,我就买了一束给您。由于不知道您喜欢什么花,我便让店员帮忙挑了,希望您能喜欢。
您在我尚未记事时就离开了我,我甚至不知道您的名字、年龄和样貌。但有一幕关于您的画面至今还存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您坐在轮椅上,爸爸正推着您走,轮椅上放着几瓶药,而我,被妈妈抱在怀里,远远地看着您。这是我与您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在您离开的那天,所有人都在哭,也许是年纪尚小的原因,我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哭,等到离开时我才知道您离开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爸妈说您喜欢吃包子,我准备了几个,还有你特别喜欢的橘子我也带了几个。
其实我并不了解您。对于您的一切,我都是从我爸妈那里听来的。他们说您喜欢花,热爱生活;说您喜欢小动物,很有爱心;说您生病期间还关心地问起我的情况,很是慈祥虽然我和您基本没什么接触,听到爸妈的这些话更让我对您的离去倍感心痛。
我写的这些不知您能不能看到,待会儿我会把这些文字带去坟前烧了寄给您
“快点收拾一下,我们马上要去给你奶奶扫墓了。”爸爸朝我喊道。“好的,马上!”与此同时,我在信上写上最后一句话“奶奶,今天是清明节,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8.清明追思作文 篇八
小时候,每次回到姥姥家,姥姥和姥爷就经常借接太公去姥姥家玩。那是我刚上幼儿园,在四川幼儿园是必须要写字的。回到姥姥家后,姥姥家有粉笔,妈妈就拿着粉笔写了字让我一个一个字的认。那天,我认完字,太公就被爷爷接到了姥爷家,爷爷就回家了。我在那儿继续看字,太公年轻时就很有学问,老了还是忘不了以前读的书,好像那些书每一本都可在了太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我才认了那几个字就像在太公这个老文人面前露一手。于是我对太公说太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读字,您跟着我读,读错了可要受罚的。太公满口答应。我指着一个又一个字读了起来,太公错了好几个字,字读完了,我又说读错了好几个,错一个打一手板,错几个打几个。太公把手伸出来,我轻轻地在太公手上拍了几下。太公笑了,我也笑了。
让我最遗憾的是太公去世的时候,我并没有送他最后一程,也没见到太公的最后一面。我和妈妈是太公去世的前两天去的四川。当我们到了四川,姥姥就给妈妈打电话说太公去世了。我和妈妈准备回来送太公最后一程,可姥姥说马上要上学前班了,不能耽误课,所以就叫我们别回湖北来了。
上周日,我和妈妈还有幺姨姥姥去给太公扫墓,我们买上了很多清明轿子和冥币,去给太公上坟。上完了坟,走到太公以前居住的地方,用毛笔写的字映入我的眼帘:水可载人,也可覆舟。
9.超荐、清祭和追思 篇九
一个月后,2013年10月20日清晨七时许,武昌龙华寺为翁月卿女居士做超荐法事,空灵的梵呗声穿过茂林修竹,袅袅飘散在蜿蜒的蛇山脚下。
同日,武汉市书法家协会、武汉市女书法家联谊会在武昌龙华寺举办“清祭雅集”座谈、书法活动,追思翁月卿先生。
翁月卿先生留在世上的书法作品中,包括楷草隶篆各体,反映着她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的全面修养。特别是她的小行书,功力深厚,静气内含,格调雅逸。所书《葆真集·自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不禁击节称赏。而更让人称赏的是,月卿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很多是她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对联,佳句迭出。前述她创作书写的《葆真集·自序》,既是一篇字字珠玑的古文,又是一幅书法佳作,文学和书法交相辉映,成为一卷不可多得的珍品。
十余年来,翁月卿先生多次向省、市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捐赠自己的书法珍品。就在她去世前三个月的6月13日,她在给国家博物馆的捐赠说明中写道:
我是一个九十岁的老人,一辈子学习书法,书法作品被多家省、市博物馆收藏。这次我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我书写的两件大型书法作品——蝇头小行楷书写的《壬辰年翁月卿书扇面乙集》一册十二幅;《乙丑年翁月卿闲草集》长卷一册——是基于以下考虑的:
1.生于忧患,长于艰辛,不废学书。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大家庭,生活艰难倍于常人。但我天生喜爱书法,六岁在母亲指导下临池学书,八十余年来虽鲁钝也略有进步,写下千万字的书法作品,社会承认,同侪赞赏,都是激励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2.生命不息学书不已。2010年4月17日我被诊断患“肾盂癌”,身体状况不能接受手术,只有保守治疗。但我没有被病患所吓倒,更没有被病患所压倒。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只要精神尚可,我坚持学书不已,三年来我完成了一百万字的书法作品。每次提起笔来,我就完全忘记了疾病,全身心徜徉于笔墨艺术之中,书写出被人欣赏的作品,享受着书法乐趣,浑然忘情。
3.九十老妪寄语后人。人生纵然百岁,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不骄,不躁,不馁,不弃,潜心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终会有所成就。一个人不论何种职业,特别要具有艺术上的享受鉴赏能力,这样精神上才有寄托,有助于心胸的开阔和事业的成功。
2010年春,翁月卿先生尚未病倒之时,某台资在汉企业为提高员工传统文化素质,慕名上门专请翁先生给数百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员工讲授中国书法及书法艺术的精神境界。翁先生一口气讲了四个小时,数百人鸦雀无声,无一人中途离开,台商很感动,送给翁先生四万元讲酬,翁先生分文未收,当场转赠楚天书画院,以支持武汉市老年书画活动。当时翁先生已是八十六岁高龄,其实她数十年如一日,凡有义展义卖,无论寒暑,从不缺席。1998年的洪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翁先生都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所卖款项由武汉慈善机构经手,翁先生悉数捐赠,由此荣获武汉市政府授予的“特别爱心书法家”、“慈善艺术家”称号。
同时,她还数十年如一日讲授书法课,培桃育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数以千计,有的留学欧美,将中国书法艺术传播到海外。
翁先生就是在生病的这三年中,凡有人来索取她的法书,她都是有求必应,认真书写,不使人失望,她谦恭的为人和书法作品的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一时户限为穿。
翁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文学和书法创作时说道:“几十年间,偶有所悟,发之于文,行之于书,自撰自书,选集成册,敝帚自珍,聊自慰耳。差堪告慰的是,不管我走过怎样崎岖的道路,我的撰写都是从自己的信念出发的。前人所谓不萌自足之念,不挟标榜之私,虚己服善,是我学书撰文之圭臬。”
自己创作自己书写出来,前衔晋唐书法传统,后接民初文学真谛,终成世人景仰的书法大家,当世书法家中能有几人出其右?
她的行书联,结体开张,行笔缓舒,兼融楷隶,有一种不激不厉、平易近人、观之如沐清风的书卷气。她创作并书写的四季对联,其中冬季联曰:“霜重千山独行远,雪满长空一钓寒”,简直就是她对自己人生的写照,落笔烟云,堪称佳品。翁先生生前曾说:“我写的字既不是龙飞凤舞,也不是华丽风流,且不愿精雕细琢,更不是四平八稳,尤不敢标新立异。”她以反语批评了时下的种种不正书风,同时也是对自然平和、质朴清新的传统书法风格的大声呼唤。
1924年8月28日,翁月卿先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昌西街,就是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伴随着她的却是没落的传奇家世。
翁先生的家庭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常熟翁氏家族。她的曾祖父翁心存,是前清咸丰朝大学士,尚书房总师傅。她的祖父翁同爵任湖北巡抚,这也是翁先生一家落籍湖北的原因。她的伯祖翁同书任安徽巡抚。她的叔祖翁同龢更负盛名,咸丰丙辰科状元,官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同治、光绪两朝的帝师,同时也是清末书坛巨擘,史称“自成一家,为世所宗”。翁氏父子先后担任三个皇帝的老师。这样一个“鲜花着锦之繁,烈火烹油之盛”的名门望族,其衰落之快,犹如流星划过夜空。先是翁先生的伯祖在太平军进攻时,失守定远获罪,被曾国藩参奏革职,充军新疆,死在西北。她的叔祖因积极支持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引起慈禧太后的震怒,斥责他对皇帝“辅导无方”,“力陈变法,滥保匪人,罪无可逭,深堪痛恨”,差一点和谭嗣同等“六君子”一起做了刀下鬼。看在当过同治帝老师的份儿上,姑免一死,革职回籍,永不叙用,交由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同龢狼狈回到常熟,晚景凄凉,看着地方官的脸色过日子,郁郁而终。
翁先生这一房,侥幸没有受到政治上的打击,但却天不假年。她的祖父没有等到致仕退休便病死在任上,她的父亲也是英年早逝。失去了“顶梁柱”,家境一落千丈。后来,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全靠她母亲做针线活度日。翁氏家族大起大落的兴衰史,有心人可以用来写一部类似于《红楼梦》的小说。
nlc202309040129
翁先生出生时,翁家已经败落,她一天也没有享受过“千金小姐”的风光,从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备尝生活的艰辛。因为家贫,翁先生幼时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幸而她母亲朱先华女士文化素养很高,在忙生计之余,亲自教她读书识字,教给她各种知识和道理,还指导她学习书法。写字无钱买纸笔怎么办?她父亲生前曾给武昌“伍华楼”、“柏华楼”等文具店写过招牌匾额,店老板感念旧情,把切下的纸头和压坏了的本子送给她;邻居吕老伯是小职员,把机关丢弃但还勉强可用的毛笔捡回来供她使用。可以说,翁先生今天书法学问的造诣,追本溯源,完全得益于她母亲的教诲和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宋朝欧阳修四岁丧父,其母亲自教诲,家贫,以荻画地学书,终成大家。翁先生的经历与之十分相似。
1949年后翁月卿先生任教小学,以其诗联、书法、文章抒情言志,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她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们特别是对孩子们的挚爱之情。她那使人闻之泪下的童年苦难生活,并不曾令她悲观消沉,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激励了她奋发上进的精神,使她有一个宽阔坦荡的胸怀和一颗纯真的爱心。她在一副自撰联的书法作品中写道:“晴朗无边云淡天高凭鹤舞,川流不息风平浪静任鱼翔。”通过她的书法和联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慈祥清健的老人在风雨过后的青松白云间,敞开心扉自由呼吸,同时也把心中的爱、心中的阳光和温暖遍洒人间。
翁月卿先生晚年的书法奇迹般地突破了“过老则衰”的常规。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总结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不老不成,过老复衰。分析其原因是,只有到了相当年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书法才会成熟,所谓人书俱老;但是,年纪太大了,精力不济,书法又必然退步。他举米芾为例,说米芾中年的书法,神彩丰腴,转动照人,不愧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而米芾晚年的字如《虹县诗》、《破羌帖赞》等,枯干无韵,形同朽骨,“虽欲为贤者讳而有所不能也”。我们知道,米芾去世时才五十六岁、不到六十的低龄老人,书法竟然就不行了,这规律是何等残酷。然而,翁先生却是例外。人们公认,她八十岁以后写的字,不仅丝毫未显衰颓,反而越来越精彩。锋芒内敛,玉润珠圆,平和温煦,使观赏者如坐春风。这样的年龄越大字写得越好的特例,书法同道无不啧啧称奇。
翁月卿先生远承先世家风,淡泊名利,诗书自娱,其书、其诗、其文,一如其人之超尘脱俗而为世所重,也构成她晚年生活的一道斑斓的霞光。
翁先生自知病重,她给自己撰写下一副挽联:“一支禿笔撑住了多少严冬酷暑,几张薄纸写不尽无限悲苦清歌。”
我们怀念她,就要用她留下的箴言勉励自己:“生命不息,工作不懈,学习不止。”带着紧迫感和责任感,珍惜每一天的宝贵时间,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清明追思寄语 篇十
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句诗,
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史,
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同时也是对牺牲的英烈们的悼念和缅怀!
是他们洒鲜血,抛头频,换来了祖国的新生,
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天地。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
是一个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寄托无限哀思的日子。
让我们坚定地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前进吧!
让我们大家一起默默地向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致以沉痛的悼念!
缅怀先烈,
继承先烈遗志,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歌声飙泪纪念日,
11.清明追思作文 篇十一
在父亲去世的近一年时光里,我真切的感觉到了什么是生离死别。虽然潜意识中父亲就和生前一样在老家安然度日,无欲无求,但每次回家再也看不到敞开的大门迎接我,有好几次都是电话叫来妹妹才进了家门,爸爸,你躲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儿子每次回家你都锁上大门出去了。我心里清楚,你不在街上和老友聊天、不在地里侍弄那去年刚刚种下的小树苗、不在邻家串门,这些地方你都不会在。我心里知道,你在天上。再也不会和以前那样站在咱家大门口用疼爱的眼神注视着儿子走进家门。直到有一天,我从母亲那里要过来了父亲生前使用的家门的`钥匙。
父亲,你老知道吗?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 ,咱家发生了许多事情。年初,你的大孙子考取了北航研究生,这是你知道的;今年九月,咱家的老屋塌了,到十一月,咱家又建成了新房,完成了你生前的心愿;今年八月,我买了新房、就在上周,我把旧楼卖了,这些你是不知道的。我想今年六月交房后就装修,在取暖之前搬进新房,你老看合适吗?
父亲,咱家的的新房从昨天开始请人装修了,估计最快也得三周,到时候,我会把母亲送回家,这近一年的时光,母亲在城里可是憋屈坏了。
12.来自天南海北的追思 篇十二
就在同一天,石秋杰曾教过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相约网上也为她举办了一场追悼会。
别样的追悼会
5月28日22点19分17秒,顾忠华在班级QQ群里发布讣告:“我们敬爱的石秋杰老师今晨离世,享年48岁,后天送行。”
现在上海工作的、99级研究生班班长江城松当天就在天堂纪念网建立了“石秋杰纪念馆”,并打电话通知他能联系上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号召大家互相通知,于30号晚上九点登录QQ群,一起为石老师举办一场追悼会。
30日晚上20点25分,江城松在群里宣布追悼会的流程安排:“第一项:让我们了解石秋杰老师的生平事迹;第二项:请李雄杰同学读悼念词;第三项:请各位同学登录天堂纪念网,了解注册及上香等事项;第四项:请各位同学一一上香;第五项:各位同学致词。”
在纪念活动开始前,江城松建议毕业后很少联系的同学们“利用这个时间各自叙旧一下”。李雄洁说:“以后大家真的要多联系联系,这也是对石老师的一种告慰吧,我想也是老师乐见的。”
21点,追悼会准时开始。在江城松的提议下,大家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
同学们纷纷在群里留下对石老师的无限怀念和感慨——
樊后兴说:“我今年大概三四月份回南昌,当时想请石老师出来吃饭,她说有事,叫谌老师代表她。我们当时根本想不到她生病了,很遗憾。”
喻海美说:“世上有种感觉叫做,后悔。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了才心痛啊!石老师,我们都好想你啊!今天听到你过世的消息,我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其实,我还是羡慕石老师的。轰轰烈烈地活着,静静悄悄地去了。只是她不知道,我们这些想念她的人心痛得不行。”
张玲说:“石老师在的时候,觉得石老师太严厉,太认真,太骄傲,太要强,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可是今天她走了,默默地走了,带给我的是空遗憾,我觉得整个人都很空洞。留给我多少眼泪,多少思念,多少懊恼,多少回忆,多少难忘。人,真的只有到失去的时候才能明白珍惜么?我不管她一生留下多少专利,那些离我太远了,我只想她回来,好好的活着。我只想这个女强人,骄傲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我不要一转身,留给我的只是回忆。”
一个小时的悼念活动结束前,江城松号召大家每年的今日都到天堂网去祭拜一下石老师。
22点整,欧阳晓辉在群里,如以往在学校读书时一样,宣布“下课”!紧跟着,同学们纷纷在群里发言:“老师再见!”
“我们做人得有交代”
石秋杰的办公电脑十分破旧,用她的一名学生的话来形容是:“那台电脑换作是现在的年经人碰都不会碰一下”。石秋杰说:“能用来写些文件,查阅文献就已经够用了。”
在石秋杰住院期间,她的病床边也一直放着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生命末期的石秋杰“身体几乎全被挖空”——经过多次切除手术,乳房、腋下和子宫及附件已经摘除。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喝口水对她来说都是折磨,然而,她用意志力来克服身体的疼痛,咬牙用颤抖的双手敲打键盘,给学生修改论文。身体的剧痛使她每晚无法入眠,她却不肯服用止痛药品,怕损伤脑子影响自己以后的教学与科研。
5月28日,石秋杰带的研究生黄思富和马洪波、彭子青一行8人,约好一同去看望石秋杰。当他们走进石秋杰家门时,一眼看到石秋杰躺在卧室的床上,以为她在休息,怕打扰到她,大家就径直进了客厅,却看到在客厅的老师都在低声啜泣。这时,谌伟庆缓缓走过来,低声对他们说:“过来给你们的石老师鞠个躬,告别一下吧。”当他们几个茫然地被领到石秋杰的床前时,才如梦初醒,从刚开始的不敢置信到悲痛万分,全部跪倒在石秋杰面前失声痛哭。
就在石秋杰逝世一周前,黄思富还通过短信和她探讨实验仪器修理的事。石秋杰回复他说:“本科毕业论文你们帮我把好关,仔细修改,同时你们几位应抓紧时间把以前的数据整理成论文,请代为转告其他人。郭桂新和郑玉华的实验也该抓紧,遇到问题你们都帮帮她们。”谁知,这条短信竟成了黄思富与石秋杰最后的交流。
石秋杰和黄思富的师生情缘是从黄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的。那时的黄思富准备参加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怀着忐忑的心情给石秋杰打了电话。话筒那边传来一个非常和蔼的声音,当明白他的心意后,石秋杰让他先把自己的信息资料发给她看。发过资料后两天,黄思富又拨通了石秋杰的电话。“其实当时我只是想确认下石老师有没有看我的邮件,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石老师不但已经看过了,而且还清楚地记得内容。”在电话里,石秋杰不仅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还指导他复试时的注意事项。“就是这样一位师者,让那时还未曾见过老师面的我,从心底里萌生出一定要跟着这样的老师做研究的想法。”
研究生复试时,黄思富怕自己不会被南昌大学录取,还报考了另外一所学校参加复试。当确定被南昌大学录取后,他非常高兴,早把另外一所学校抛在脑后。石秋杰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找到黄思富,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如果决定不去那里的话,一定要跟那边学校打声招呼,我们做人得有交代。”
温暖的博导妈妈
彭子青是石秋杰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据他回忆,石秋杰多次为他修改论文,效率很高,很仔细,电子文稿上都是满满的批注。
2010年12月,长期接受化疗的石秋杰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石老师当时给我们上课,就是一手拿着水杯,一手拿着麦克风。就是研究生的课,石老师也丝毫不马虎,总是那么认真。可我们是那么的不懂事,竟然没看出老师的病情,还总是找她问这问那。”讲到这儿,彭子青停了下来,满脸懊悔。
这些年里,石秋杰从来没有向学生们透露过半点自己的病情,即使在病重的时候还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她的脚肿得不能走路,来不了实验室,就叫她爱人谌老师来看我们,报销我们的实验费用,让我们的实验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有时,怕他们因忙于做实验而吃不到东西,还常常给他们带吃的。
今年五月以来,石秋杰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了,但依然和学生们保持着联系,经常询问他们的情况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紧急的时候就马上打个电话过来,后来由于嗓子不能说话,就发信息给我们,又觉得发信息太慢,就用QQ和我们交谈。”彭子青回忆道。
学生李玉成说石秋杰在学习研究中从不给他们压力,不会每天监视着他们做实验,更不会对他们发脾气,是以一种商量的语气与他们讨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法去研究课题;而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却又能够及时地帮助解决,给他们建议。
石秋杰每次到实验室都带着一些很实际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她便离开。她曾对学生说:“我在这里会给你们很大压力,我不想这样,看你们自觉……”“她不想我们成为做实验的机器,但这不代表她对我们要求的降低,对我们实验的不关注。石老师在她没有课的时候,总是尽量保证坐在办公室里,好让我们有问题需要她的时候能随时找到她。”
李玉成回忆说,“有时我的实验做得不顺利,觉得没什么进展,她总耐心的跟我说‘不要急躁,搞科研就如同一个S型曲线,不要觉得你现在做的没用,失败的也是经验的积累,慢慢积累多了就会有突破的。’”
石秋杰带过的学生几乎都到她家里“蹭过饭”。实验室聚餐时石秋杰只要有空就会领学生们去她家里,给他们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菜式虽然常见,但却非常可口,这让来自他乡的我们享受到家的感觉。而在饭桌上她就像一位母亲督促着子女好好吃饭,让我们吃这个吃那个的,而自己却总是最后一个才吃……”
13.清明追思四年级作文 篇十三
——题记
又是清明,又是在绵绵的细雨中上坟祭奠逝去的人的时刻。细雨之下总带着丝丝的愁绪——总在不经意间,又有好多的人离我们远去,而我们留下的只是关于他们的点点回忆,似风。飘摇不定;似雾,朦胧一片。总会视线一片模糊——为他们的离开而掉泪!
总会离去!
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无法抗拒;这是生命的最终结果,没有人可以扭转——所以,失去他们时,我选择的是背过头去,让泪水悄悄的流走,不想在脸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这是结局!
这是一场戏剧的终点,在经历了风霜雨雪和彩虹阳光之后的落幕!虽然听不到喝彩的掌声,但已足以,他的一生,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14.清明追思作文 篇十四
今年的清明没有古韵的雨,也没有愁伤的酒香,只是一点残阳遮在半抹暗云中,撇不开的思索,不禁有寂寞风过人独留,忧愁雨落荷依旧之感,这使我又回忆起了他。
他在我陪伴了十四个春秋后,悄然离去,不知有没有一丝留恋,被他抱过的感觉不清楚了,只有一双手和一块脱了漆,带子换了换补了补的旧表依稀记得。那双皱褶的手牵着我上过一层层楼梯去过一座座公园。他的脚有点跛,问过奶奶说是地震时没跑掉,我也就没有多问了,他头上的白发渐渐多了,牙齿也不再完整了,可爱依旧,还是沉甸甸的一分未改。今夜清明又清明。
新坟是不能上的,但我见也未见过,只听说是个好地方。
又说对月忘影忆难忘,月下徘徊孤独与。今夜清明又清明。撇不开的回忆。那一副笑脸让人难以忘记,只因为那饱经了风霜的脸依旧是和蔼关爱之意。十四个春秋,前三个不清楚了,可后九个却历历在目,我的心中他是“三好”,好在不抽烟不喝酒不吵架上。
在清明夜里最忘却不了的还是那双手,曾写过;和他们出去时,奶奶不会拉着我,只会和我并排走一边讲述着趣事。可他不会,他会紧紧地拉着我直到手心出汗,也不会放松,又在商店前停下来问我要不要冰糕。别人觉得他太溺爱我们了,可我知道这还是爱。他是一个退休工人没有多少钱,但他却说等我上大学时他给我交学费,结果引来奶奶的一阵反驳。想想也是他没多少钱,但或许我更应该读懂的是他一筐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爱。
他的几句话我一直没懂,一是八十岁哟,一是幺儿波儿,只是听多了也就驻进心里了。
蚊虫围灯绕,回忆与心照,思念不止,想想九个春秋的点点滴滴,有不禁落泪,在火葬场的最后一面,却不知道要哭诉些什么。
回来后班主任给我说人首先要学会感恩,也要懂得坚强。但想想几乎每次回家后忘记给他报平安,却又每次主动询问后的短暂的叹息。平日里总是无所牵挂一般,不知打电话去询问,孝敬他没做到多少,劳烦却又是不少。俗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在或许是最真实的写照吧!
他是我最好的爷爷!
临近十一点半了,下起了小雨,如纱般的笼罩着那轮冷月,又有清明雨上!雨落风吹憔悴叶,水流声动寂静荷。
15.大洲国共谈判旧址前的追思 篇十五
今天,谈判旧址作为新四军的诞生地之一,福建革命教育基地、省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省国防教育基地,吸引了无数人到此瞻仰,追思缅怀。
我怀着无比敬仰和虔诚的心情,驱车瞻仰革命旧址。小车驶出光泽县城,沿着平整宽敞的城司公路线,在小寺洲村口拐进沿河的山道,穿过桃林村前行,就到了这里。
大洲村位于闽北光泽县城北约30千米处,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村子不大,当年只有几十户人家。一条大溪从村子中间穿过,蜿蜒向山外流去。不远处是有“南国明珠”之称的光泽大武夷天池,周围是诸母岗山系。十八排山峰昂首耸立,主峰海拔达1800多米,是县境内第二高峰。山险谷深,连绵起伏,丛林密布。谈判地点在村边山坡上一幢独立的农家房子中。这里四周没有相连的房子,房前是农田大溪,视野很宽。站在房前,四周的情况一目了然。房后就是大山,一有情况就可撤往山中,当年谈判地点选定在这里是很有道理的。
车在村边停下,我沿着鹅卵石阶走上去。这是一幢极普通的民房,一排五间过去,砖墙瓦顶板壁结构。中间是正门,两边是侧房窗户对外,西头是厨房。房子前面有一块大大的空坪,旁边蓊郁的松树,衬托出庄严和肃穆。房子经过多次修葺和重建,保持原貌,正门上方悬挂着由当年谈判代表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的儿子——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委书记的黄知真亲笔书写的“大洲谈判旧址”烫金大字牌匾。入门正厅迎面板屏上是大洲谈判简介、党旗下面摆放的是红军用过的物品、文件等和当年的桌子、条凳。侧房中还有几位领导的画像和介绍,桌子、凳子、木板床、油灯,厨房中有用具等。站在房中,凝视一件件陈旧发黄的物品,听管理员深情而抑扬顿挫的讲解,想象革命先辈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思绪仿佛飞进了70多年前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的烈火燃烧在闽赣边境大地上,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由赣入闽北,闽北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更加扩大和巩固。当时的革命领导人黄道、曾镜冰、曾昭铭、黄立贵、吴先喜等带领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浴血奋战。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后,与中央失去联系,仍独立坚持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给国民党反动派沉重地打击。1936年,位于闽赣浙交界的闽北与闽东、浙西南沟通联系,成立中共闽赣省委,由黄道任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叶飞任省军区司令员,领导红军游击队活动范围达20余个县。那时日军正横行在中国土地上,企图在短时间吞并整个中国。外患未除,内战不息。
1937年黄道从一张包盐的报纸上看到“西安事变”国共合作的消息,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抗日,与国民党谈判。不久收到国民党通过释放中共光泽县一位领导人传来谈判的信息,接着又收到辗转传来的中央指示,于是致函通知江西福建国民党当局,定在9月底和10月初在大洲村谈判。黄道派他的儿子、时任闽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黄知真和闽赣省军区教导团教导员的邱子明两人为谈判代表,确定好谈判原则、条件,带一个警卫排下山到大洲村去。国民党方面派来了两位代表,一位是江西南城保安副司令周中城,一位是光泽县长高楚衡。我方提出的条件:一、团结抗日;二、释放政治犯;三、划出地方让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四、保证给养;五、保证去请示中央的省委领导人安全。国民党方面提出的条件:一、停止打仗;二、停止打土豪分田地。双方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互相接受,达成一致。随后,黄道、曾镜冰下山接见国民党谈判代表,并派人请示中央,接着各地区谈判全部拉开。一个月后,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闽北和闽赣边一带红军游击队前往江西铅山县石塘镇集结,经过整编和扩军人数发展到1300多人。1938年2月9日在石塘召开大会,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主持,黄道宣布新四军军部命令,部队改编成新四军三支队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下辖三个营。1938年2月25日召开动员大会,在群众的热烈欢送下,部队奔赴安徽抗日前线……部队到达安徽岩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经过进一步整训后,开赴长江南岸的南陵、芜湖一带驻防。
1938年10月底日军进袭军部,五团和兄弟部队奋起抗击,取得了南陵大捷。后五团奉命调防铜陵、繁昌一线,这里是战略要地,皖南的门户。1939年11月,日军三次进攻繁昌,五团和兄弟部队予以痛击,史称“血战繁昌”,共消灭日军800余人,五团为此名扬全军。1940年4月,五团在南繁战役中同兄弟部队一道阻击敌人,又取得了胜利。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叶挺军长决定将骁勇善战的五团作为后卫,归军部直接指挥。1月7日,国民党顽固派以7个师的兵力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部队发起袭击,五团在高岭自卫阻击,叶挺亲自向五团下达作战任务,进行动员,13日晚,五团作为新四军突围后卫,经过死战,大部分牺牲,仅突围数十人。这些人历尽艰辛,辗转渡江北上,后被编为新四军第七师,成为新四军的各级中坚骨干。闽北闽赣边红军游击队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光辉的革命历史。
“日寇侵华丧病狂,全民奋起打豺狼。当权度势愿谈判,黄道审时诚协商。大洲交锋七昼夜,议案达成集石塘。军团新四声威壮,拔赴皖南红帜扬。”这是一位老同志在这里写下的《大洲谈判》一诗。在旧址前,我感慨万千,思绪绵绵。当年国共两党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摒弃前嫌,团结抗战,推动了闽北闽赣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力量。70多年,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国共跨越禁锢多年的海峡鸿沟,重新握手。“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战胜强敌,靠的正是精诚团结,民心凝聚。
(责任编辑 魏冉)
【清明节追思语】推荐阅读:
追思清明作文09-21
清明节短信:清明节健康短信08-10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扫墓07-09
清明节的诗词《长安清明》阅读08-28
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清明节班会总结07-28
清明节那天10-18
清明作文600字:清明踏青10-27
清明节短信贺词06-17
清明节上坟日记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