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2024-09-23

农业生产服务措施(共8篇)

1.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一

农业科技只有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抓住创新成果的适用性、推广方式的有效性和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把科技人员引入生产第一线,把科学技术引入农村第一线,为现代农业提供持久强大的发展动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多出农业生产真正实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自主创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要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不断推动科研单位与成果应用主体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促进农业科技上中下游的紧密对接,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使科研课题切实来源于实践、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集中力量创造出更多有用的科技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又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

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就难以更好地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就难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必须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示范,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吸纳能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终要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民队伍结构急剧变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现出结构性下降趋势。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显得更为紧迫。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接纳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应心系农民,强化服务意识,带头深入农村,切实解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问题。要树立贴近生产、贴近农民的良好风气,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力戒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多办实事。

2.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二

近年来, 克东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 坚持走农业发展之路,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几年, 克东县要将工作重心放在“三农”问题上, 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对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 发挥当地优势,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要按照国家要求, 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农业补贴实施力度, 扩大农业补贴的受惠范围, 推进克东县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尽快扭转全县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的的现现状状, 进进一一步步提提升升全全县县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的的发发展展水水平平,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农业投入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农业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 要扭转过去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投入的单一局面, 拓宽农业资金的来源, 鼓励民间资本对农业进行投入。对农户购买良种和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 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 增加农机具补贴的类型和型号,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畜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仅仅依靠粮食生产已经不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实现农村小康、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避免盲目规划, 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的基础上,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形成特色产业链。就克东县而言, 其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要以飞鹤乳业落户克东县为契机, 扩大青贮饲料的种植面积, 大力发展畜牧业, 使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2]。

3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如果在农业生产中发生自然灾害或养殖业中暴发重大疫情, 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幅降低。为保证农民的利益, 使农民抵抗自然灾害和疫情的能力增强, 要逐步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 对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 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 减少损失。与此同时, 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在抵抗灾害、减少损失中的重要作用, 扩大农民参保范围, 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 使灾害发生时农民能够获得保险赔偿, 减少其遭受的经济损失[3,4]。

4 加快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水利是克东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就要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对现有的水利灌溉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工作,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设施。要将农田改造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粮田。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避免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否则将污染农田环境、增加生产成本。为了培肥地力、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鼓励农户种植绿肥, 进行秸秆还田, 施用农家肥。

5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增强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站的作用,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将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 改善推广条件,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建设农业先进技术使用示范园区, 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使用新的农业科技, 鼓励种植大户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

6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保障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要增加农机具购机补贴的力度, 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方法。目前, 克东县仍然以粮食生产为主, 要成立农业服务组织, 进行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对于价格较高的农业机械, 除了发放购机补贴外, 还可以鼓励多户农民共同使用, 不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而且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张守萍.永靖县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1 (4) :120, 122.

[2]胡承龙, 马艳, 李贺.形成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1, 18 (8) :260-262.

[3]陶松.形成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8) :62-64.

3.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三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问题;对策;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58

1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业务仍需加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天气的变化对这些经济作物的影响很大,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就要求气象服务应不断提高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及评估,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精细化程度、预警能力及应急能力的提升,农业气象基础业务的水准需进一步提升。

1.2 设备陈旧、监测手段落后,缺乏试验研究

近些年,我国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一些地方的气象部门、观测站等仍存在设备相对陈旧、现代化程度低的情况。监测手段落后,硬件的制约,导致一些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无法实施,一些试验研究无法开展。虽然在农业气象中长期的气象数据资料较为完善,但在同步的农业生态环境观测方面资料却相对缺乏。部分地区的大量监测指标、观测仪器、模型等不能形成配套,导致观测数据在汇总、处理上都不能快速、及时地进行,影响测报的准确度。

1.3 缺乏气象专业人才

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气象数据的观测是一项相对枯燥和辛苦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气象知识,而且要求具有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工作时要全身心投入,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一个数据的误差就可能影响整体预报的准确度。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不断流失,不愿从事这些基础的工作,而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又做不了这项工作,人才的缺乏一直是气象服务工作发展的瓶颈。

1.4 多学科交叉研究不足,缺乏创新

农业气象只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单一影响因素,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人为因素等都能造成气象的变化。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在与其他方面的结合、拓展方面明显缺乏,低水平重复的内容较多,不能真正意义上进行拓展和创新,与专业的服务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须要进行科学创新,突破现有学科的界限和制约,把农业气象科学与综合项目研究相结合,走出一条多学科交叉相融的发展之路。

2 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相应对策

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因地制宜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乡村气象服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优化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建立气象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以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来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1 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网及农业气象服务平台

通过气象监测网,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专项服务,在温、光、湿及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的测定方面,只有增加小型气象站的密度,形成监测网,才能真正满足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各级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深入基层并与基地园区、农民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建立“直通式”联系,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气象专项服务,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预防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进行防灾减灾。

2.2加大投入力度,升级硬件和软件

对于农业气象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基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淘汰落后的仪器和设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监测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和速度。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气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打好人才基础。

2.3 建立部门联动,实现交叉研究

积极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及有关涉农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气象条件等进行会商,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联合调查活动,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指导农业生产相关主体采取科学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断拓展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

2.4 创新农业气象的发布及灾害预警手段

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要以满足农业生产为中心,找准切入点,不断总结和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测报准确度,拓展渠道,积极主动应对气象灾害,利用电视、报纸、手机、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12121”平台、互联网、微信、微博、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等多种形式进行气象预报的发布,以最短时间、最快的时效使信息传达到每个角落,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4.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篇四

摘要: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天气现象,其对农业中的各项生产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设施农业的生产活动影响更大。如何针对性的提出预防以及减少减弱雾对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就显得极为有必要。本文以多年以来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记录以及工作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作为依据,对雾在农业活动中导致不利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雾;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4

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元素,是指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数量巨大的比较微小的水滴以及冰晶的可以看得见的集合体。里面包括有辐射雾、烟雾、冰雾、平流雾、蒸发雾、海雾、锋面雾以及火雾等。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平能见度未达到1000m的被称为雾,而水平能见度不低于0.05km但也不高于0.5km的则称为浓雾,另外,水平能见度在0.05km以下的即是强浓雾。绝大多数地区的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地面辐射降温,从而令近地面层的空气达到过饱和的状态,进而形成“辐射雾”。在晚间或者是清晨,近地面区域的水汽十分充足,若这时候天空中没有云层遮挡,地面的热量就会快速的向外进行辐射,使得近地面层中空气的温度极速降低。若空气里的水汽十分充沛,便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至过饱和状态进而凝结形成雾。此外,雾具有吸附性,雾的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空气没存在的一些污染物,而且会使污染物不?嗄?聚,导致雾中携带了较多的有害成分。

1雾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日照是生命的能源,农作物的生长就是不断地吸收、转化以及贮藏光能的过程。在接受光照的时候作物就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条件。如果日照不足,作物可能会出现叶子发黄,衰弱,落花落果等现象。

当大雾遮挡了太阳光的时候,作物储存碳水化合物的量会变少,进而导致作物花期延迟,发育不良。多雾的气象条件下,光照的时间缩短,强度减弱,空气中的湿度提升,气温也会下降,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极为不利。尤其是在花期,雾会降低作物的结实率。若雾是因空气进行水平方向的流动而导致的,则多会夹杂着杂质以及病菌进行流动,此时的空气湿度大,使得作物的组织较软弱,抗病力减弱,病菌更容易感染作物,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继而影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

2雾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2.1温室接受的光照减少

大雾天气光照时间和强度都减少,温室里的温度降低,严重影响到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制造的营养也不充足,作物根系生长变慢,呼吸能力也变弱,使得作物整体的发育减缓。

2.2温室里湿度大

大雾使温室内部和外界的湿度处于饱和的状态,湿度增大对蒸腾作用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导致作物根系吸水功能极弱,严重减弱了作物的发育能力。

2.3易发温室病害

大雾导致作物蒸腾作用下降,根部吸水变少,通过水分的运输携带到叶片的氮、钙等元素得不到充足的补给,使得植株因缺乏养料而出现病变。此外,整个环境中的湿度都增加,为多数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细菌剧增,更易导致病害。

3减轻雾对设施农业影响的对策

3.1提升温室的温度

通过延长供暖的时间,提升对光照的有效利用率,利用保温效果好的覆盖物对温室进行覆盖或者是增加覆盖的层数等多种方式提升温室内的温度。

3.2改善日照的条件

即使是大雾的天气状况下,也存在一些散射光能够被作物利用,故而在温度许可的条件下,要尽量多的适时的让作物采光,如有必要可以进行人工补光,以增加光照的水平,促使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3.3使用药物进行病害的防治

如若作物已经出现病害必须要马上用药,多选用粉质药物进行喷施,同时辅助喷洒叶面肥,保证农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的补充,避免根系出现吸收障碍,预防作物因肥料摄入不足而引发的各种病症。

4减弱大雾对大田作物影响的建议

4.1适时的对作物的根部土壤进行疏松或者培土

以此增加根系土壤的透气性,对作物的根系形成保护,以及提升土壤的温度。在大雾过后也能够提升根部的活动能力,使农作物对由大雾导致的降温的抵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抵抗病害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4.2适时的施肥

借此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料来缓解有大雾所导致的作物营养物质的缺失。补给充足的能量,保证天气转好后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4.3使用物理方法来减少温度的降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在较脆弱的田块盖上适量的稻草或者是其他覆盖物,起到提升地温和保护作物的作用。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进行烟熏或者是提升覆盖物的厚度。

4.4剪切掉作物植株上枯死的枝条以及变黄的茎或者叶

以防止植物组织发生霉变而引起病虫害。

4.5适时的喷施农药

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增加作物的抗病力。

5结论

5.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五

一、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一)产业有基础 XX县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7万,耕地面积102.5万亩,粮食、花生、油料产量居全国百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以玉米、小麦为主,播种面积151.36万亩,粮食总产67.57万吨。其中,夏粮种植面积91.4万亩,单产426公斤/亩,总产38.9万吨;

秋粮种植面积64.5万亩,单产444.5公斤/亩,总产28.67万吨。

全县有农户22.49万户,承包耕地面积101.38万亩,户均承包耕地面积4.51亩。截至2019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3.73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3.13%,其中百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21万亩。牛、羊、驴、猪年出栏120万头(只),禽出栏2500万只,畜牧业年粪污总量200万吨以上,有丰富的有机肥等农业废弃物资源,为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奠定了充分条件。

(二)服务有保障 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3312家,托管经营服务面积20多万亩。

(三)技术有支撑 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全县共有乡、村两级农业技术员326名,农机员280余名。县农业农村局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5名,能够成立专家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四)地方有热情 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10多亿元,建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蜜瓜、蔬菜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群众接受社会化服务的愿望强烈。通过实施该项目,将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保护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促进我县玉米、小麦等粮食主导产业发展,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五)项目有基础 2014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多年承担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通过多年的实施,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项目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全县预计实现托管服务面积3万亩以上(托管服务资金300万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支持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一是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服务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政策引导小农户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广泛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三是努力培育服务主体,推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向集中统一现代农业发展。

三、项目实施内容(一)确定服务产业和关键环节。

1.项目主导产业。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

2.项目补助环节。按照《省2020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文件中财政资金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补助金额不超过100元的规定,对小麦、玉米、水稻以下农业生产环节中实施全程托管服务或半程以上托管服务的进行补助,仅开展单环节服务不予补助,具体补助环节如下:

(1)小麦:旋耕、播种两个环节。

(2)玉米:收获、运输、秸秆还田三个环节。

(3)水稻:收获、运输、秸秆还田三个环节。

3.确定补助标准和面积。

项目补助标准和面积:一是参照2019年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旋耕、播种、收获、运输、秸秆还田各环节按照市场价格测算、评估,旋耕作业服务费市场均价为50元/亩,播种作业服务费市场均价为15元/亩,收获作业服务费市场均价为65元/亩,运输作业服务费市场均价为20元/亩,秸秆还田作业服务费市场均价为50元/亩。二是按照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要求,确定小麦+玉米全程托管服务补助标准为60元/亩(作业成本为200元/亩);

小麦+水稻全程托管服务补助标准为60元/亩(作业成本为200元)。三是项目实施服务面积50000亩,以小麦+玉米轮作服务面积为主,占比在90%以上。四是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每亩补贴标准为60元,服务面积不低于50000亩,累计补助资金300万元。

4.项目补助方式。资金补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项目实施完毕并经审核验收合格后,对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按照实际作业亩数兑付补助资金。

5.项目实施区域的确定。通过县乡宣传发动,根据各乡镇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规模种植情况,初步确定三义寨乡、谷营镇、南彰镇、考城镇、许河乡、仪封乡6个乡镇作为项目实施区域。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实施区域调整。服务组织在项目区域内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与自愿接受托管服务的村、户签订“服务协议”,总服务协议面积大于等于承担项目面积,同时,通过所在村、乡镇政府进行逐级申报,村、乡审核后,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

6.项目实施原则。

(1)坚持服务小农户。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受益小农户占比不低于60%。

(2)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

(3)坚持服务重要农产品。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干扰农业服务市场正常运行,引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长期健康发展。

(5)坚持服务双向自主选择。承担项目服务组织推广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农户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

(二)项目时间节点安排 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2020年5月——2020年12月底。具体安排如下:

1.工作方案制定阶段。5月,根据省农业农村厅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初步确定项目实施区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以县政府正式文件报省备案,并下发到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

2.优选确定服务组织、签订协议阶段。6月,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服务组织,合理分配项目面积,公示无异议后及时签订合同;

服务组织在县、乡两级指导开展服务,并与承担项目村、户签订服务合同,防止“政策垒大户”,原则上要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所占比重低于40%。

3.提供作业服务阶段。7月—11月,按照项目时间及有关程序,结合作业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4.督导检查验收阶段。7月—11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适时验收。

5.兑付补助资金阶段。10—12月,项目验收合格经公示无异议,财务审批手续完成后,县财政局按照程序授权到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服务组织。

6.总结阶段。12月,项目实施完成后,及时对项目归纳总结并进行绩效评价,将工作总结和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三)制定标准 1.承担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组织应具备的标准:承担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有一定规模、服务能力较强的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托管服务组织,如专业服务公司、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1)基本条件。依法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并达到“六有”标准,即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银行账号,完善规章制度,挂牌经营,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从事社会化服务达两年以上。

(2)拥有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内容(耕、种、防、收)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场地、专业农业机械和设备等。

(3)有良好的信誉度,在过往参与政府项目工作中,特别是服务的内容和结果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好评,没有违法违纪和不良记录。

(4)能够自愿接受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和项目乡镇、村的监督管理。

(5)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后,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服务任务,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服务任务的,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2.服务效果应达到的标准:

(1)旋耕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旋耕深度不低于12公分,作业完成后地面平整,土层疏松,达到待播状态。

(2)播种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小麦播种深度3—5cm,下籽均匀、深浅一致,平播接行准确,行距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起落整齐,播行要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不断条、无浮籽、无天窗。水稻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插秧规格为30×10~12厘米,25~33穴/平方米,5~7株/穴,基本苗数125~200株/平方米。达到早、密、浅、正、直、匀、满、齐、扶,边插秧边同步补苗的标准。

(3)收获作业应达到的标准:还田秸秆切碎合格率≥90%、割茬高度≤20cm、籽粒破碎率≤3%(倒伏、灾害性天气除外),玉米收棒、水稻收籽。

(4)运输作业应达到的标准:运输工具应无污染,做到专货专运,严禁多货混运,不应与化肥、农药工业品等有毒有害物质混运。农副产品的包装与运输,要实行专用袋包装。

(5)秸秆还田作业应达到的标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掌握在3-5cm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四)优选服务组织 2020年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原则上确定承担项目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少于3家。

服务组织确定后,项目主管部门与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

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按照时间节点推广服务面积并及时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要本着服务组织和服务用户均受益原则,明确服务内容、作业量、作业时间、质量要求等。承担项目服务组织和各村、户签订的服务合同由村委会确认后在项目村公开栏进行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逐级报送乡(镇)和县两级存档备查。

(五)监督项目实施 为有效监督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关服务,及时指导做好各项服务图表资料的填写,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监督组,开展全程督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监督指导:

1.监督质检。一是监督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合同要求,完成合同面积所需农业数量。二是按照作业时间节点检验服务组织服务环节质量,确认质量合格、面积准确,填写《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业单》(附件2),并对服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村委会、乡镇(街道)政府盖章生效。三是保留好监控数据、影像、照片等监控质检资料。

2.公开公示。服务组织法人代表、项目村负责人和验收员三方签字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业单》以村为单位汇总后,在村级公示栏进行公示(留存公示照片),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3.补贴资金申请表。公示无异议后,村委会在进行全面核实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填写《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资金申请表》(附件3),加盖村委会公章报乡镇(街道)政府,乡镇(街道)审核同意后,上报县主管部门作为结算的依据。

(六)核查验收 1.申请验收。作业结束后,由服务承接主体提出申请,填写《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情况汇总表》(附件4)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对象承诺书》(附件5),农户按合同约定的作业价格支付作业费,并签字确认,由承接主体整理上报县农业农村局。

2.抽查复核。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安排工作小组,采取抽查方式对服务对象、农户编号、服务面积、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复核,及时形成抽查报告材料上报给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抽查复核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项目村100%抽查核验,抽查农户比例不低于托管户数的5%。

3.验收报告。核查验收结束后出具质检验收报告,对验收核实确认的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实际合格作业面积作为拨付作业补贴依据。实际作业面积少于应作业面积的服务组织,农时允许情况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应作业面积。

(七)兑付补助资金 项目验收合格经公示无异议,由县农业农村局出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资金兑付结算单》(附件6),向县财政局申请办理补助资金结算事宜,财务审批手续完成后,县财政局按照程序授权到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服务组织,严禁现金支付。

(八)绩效评价 按照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目标,及时进行效果分析,认真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和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绩效评价采取公正公开、客观真实的原则,对项目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资料档案管理、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对服务对象的生产数量、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评价。

(九)项目总结 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完成后,项目主管部门及时收集整理实物动态影像资料,总结典型模式、成功经验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四、项目实施流程 1.选定服务组织。在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小农户和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需求意愿,掌握当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及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能力、信誉、服务价格等基本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在县域内外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市场化运营规范的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公司、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单环节社会化服务组织原则上不少于3个,鼓励服务组织跨区域开展服务。

2.签订服务合同。选定的服务组织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服务合同要明确服务地块、服务面积、服务内容、作业时间、质量要求、收费标准、补助标准、质检验收和违规责任等内容。

3.提供作业服务。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合同要求提供相关服务,并核算各环节的服务面积,确保项目任务面积保质保量完成。

4.拨付补助资金。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服务组织每一个服务环节提供的服务面积、服务质量进行科学核验。质量验收合格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按照服务实际作业量和补助标准计算办理补贴资金结算,财政部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5.开展绩效考核。项目完成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收集整理县级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相应证明材料,开展自评打分和绩效自查自评,主要对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绩效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项目方案重点考核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实施重点考核制度建设、开展宣传培训等情况;

绩效重点考核生产托管面积完成情况和实施环节、服务对象是否合规、服务质量等。项目绩效自查自评完成后,要形成本县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项目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评价结论等。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和乡镇等单位,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和有关乡镇为成员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提出绩效目标,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支持环节和运行机制,负责工作的执行落实和政策宣传,批复项目实施主体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和有效模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社会化服务日常管理工作。

项目乡镇要建立由主管乡镇长为组长,乡镇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等有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工作质量监督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检查,对服务组织进行质量监督,各村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确保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顺利进行。

(二)高度重视,保障经费。县政府安排5万元项目实施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专家团队服务、宣传培训、监督检查、项目验收与工作指导,经验总结与政策措施完善等。

(三)督导检查,确保实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项目乡镇、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规范服务组织参与作业的机手和机具,做到机手、机具证照齐全有效,依法合规保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顺利进行。

(四)宣传引导,深化服务。通过政府网站、公示栏、喇叭广播、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项目建设政策内容和要求,切实做到让群众明白、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现场指导机手解决在作业服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承担项目服务组织要及早开展农机具检修调试,确保农机具良好技术状态,开展全程安全生产管理。

(五)资金监管,专款专用。农业、财政部门制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标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监管,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公开电话,受理质疑。公开县级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县农业农村局举报电话:1;

县财政局举报电话:。对个别农户提出要求复查的,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组织调查、核实、处理;

6.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状况调研措施 篇六

行认真的考察,收集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当前气象信息服务情况的意见,详细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关键气象影响因子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了解了在我市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在制订和完善有关气象服务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农业种植结构也各有特色,既有传统的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也有设施蔬菜、干鲜果品、养殖业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利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市农村家庭收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在所有参与座谈的农民中,96%以上的农民认为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中部干旱带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气象信息非常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的获取以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为主。调查数据显示,85%的农民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部分农民通过收听广播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另外有比较少的农民是通过报纸了解天气预报信息。由于农村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只有极少数农民或农村个体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气象信息。

近年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设施农业的种植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订制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还有的通过拨打12121电话进行咨询。在一少部分的农民温室中,安装了简易温度表,根据天气预报和实测温度的高低,进行保温和通风管理。在关键农时季节的气象条件和预报信息的服务情况对农民一年收入相关。

在农业生产中,有一部分农民知道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但是,对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了解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说明我们气象工作的研究成果没有及时的向广大农民进行介绍和科普宣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农民在决定是否浇水灌溉前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有没有大风或者雨决定是否喷洒农药或施用化肥,只有少数的农民在农事生产中没有利用气象信息。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知道尽量利用气象信息科学安排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在农作物播种季节,只有为数不多的农民通过电视关心和了解农作物播种期预报。

在所调查的农民群众中,有90%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或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有一少部分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群众对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5%以上,一致认为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但是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作物播种、收获和一些农事管理活动,还急需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的出现时间和量级的大小、初霜冻和终霜冻发生的时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和级别上等。

另外,我市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局地暴雨、雷雨大风、低温冻害等。其中,近年来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而且具有普遍性的气象灾害当属干旱,特别是春旱最为严重。河套主要以黄河灌溉为主,而中部干旱带主要是靠天吃饭,抗旱资金的投入成为广大农民的沉重负担,在所调查的农民中,90%以上了解市政府安排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认为人工增雨对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十分有好处,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也希望气象部门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特别是能够在春季旱情比较严重时加大人工增雨的作业力度,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在山区,60%以上的农民群众关心突发气象灾害(如局地暴雨、雷雨大风、雷暴)及引发的次生灾害,认为这种灾害一旦发生,肯定会造成损失。特别是在贫困山区的自然村,由于电视接受设备问题,农民收不到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只能靠看中央电视台和其他省电视台的气象预报来自己推测当地的天气情况,所以出现了天气预报信息最后1公里没有送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全国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高音喇叭广播等设施,填补农村气象预报接收的空白区,特别是使贫困地区农村收到当地的气象信息,使气象预报达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目标是气象服务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农村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

7.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七

1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气象信息的不够准确

就是指对于未来气象发展和变化进行预测或者报告的不准确。这一个问题是有两个原因形成, 分别是借助计算机进行大气运动数值模拟无法将大气真实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和在气象预测中过多带有人为意识, 决定了我国现在的气象预测没有办法达到一个很好的准确性。

1.2 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

气象信息除了准确,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及时, 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民有防止自然灾害的准备时间, 一般情况下面对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农民的预警时间十分有限, 造成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比较大的影响。

1.3 气象信息缺乏针对性

在当今社会, 农业生产对于气象信息的针对性要求较高, 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气象信息的时间、地域和种类等方面。当前我国的气象信息服务大多只是常规性天气报告的复制本, 并没有从农业自身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服务, 这大大降低了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经营行为上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2提高气象信息服务质量的措施

2.1 要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气象部门的责任感

每一个气象部门都必须认识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的服务水平, 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把准确多方位的农业气象预报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 端正态度, 对农业生产信息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认识。

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工作上, 山西省昔阳县气象局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2012年6月山西省昔阳县气象局组织全体职工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气象文化大讨论活动, 用“风雨无阻诊天脉、防灾减灾创佳绩”, “继承大寨精神、立足气象事业”等作为气象局全体员工打造气象精神的表述语。

昔阳气象人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预测风云、无私奉献"等表述语为基点,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结合本地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实际, 打造气象服务理念, 通过汇总大家的气象精神表述语的进一步凝练总结, 更好地激励了全体干部职工为气象事业做贡献, 为气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积极性, 是全体气象工作人员和工作单位应该学习的榜样。

2.2 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让气象信息服务的手段不断进步, 拥有更高的准确性

我国的气象部门在工作中应该要积极地引入高科技手段, 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 对科研业务化和研究业务化的模式进行构建, 要对天气数值的预报模式进行新的研究和开发, 力求让气象信息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价值的气象信息服务。

当今现代的农业气象基础系统已经引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 例如PCVSATTM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现代地理信息技术ArcGIS、现代气象信息综合处理技术MICAPS和多种高级编程与现代数据库, 通过这些高科技技术的使用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气象基础信息系统, 对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3 集中精力, 大力促进对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在气象服务和农业的生产中都有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取代的地位。这就要做好农业气象观测、气象试验的工作, 给予研究工作人员足够的支持和信任。农业气象信息服务顶级设计及规划工作是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事业, 提高农业气象信息观测的重要基础。同时对自然灾害的预警也要格外地留意, 要促进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工作, 对发现的气象灾害作出及时有效的预警措施, 不断对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作出完善。要让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 就必须投入精力切实抓好农业气象专业监测系统、农业气象预测预报系统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评估体制的健全。

不少市委县委领导者都已经重视到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性。2011年10月12日, 山西省晋中市委副书记、昔阳县委书记刘润民轻车简从来到县气象局进行工作调研。对气象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后说:“气象工作非常重要, 为全县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县委、政府将一如即往给予大力的支持”。相信在政府和气象部门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农业生产信息服务一定可以越来越完善, 在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结束语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对农业生产中的气象服务信息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山西省昔阳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有足够的重视, 十分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反之要是发生气象灾害而没有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 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破坏。气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对农业气象服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 并且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客观全面地去面对我国农业气象信息目前存在的不足, 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措施, 这样才可以促进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有力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气象信息服务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列举出目前农业气象服务中体现的问题, 再结合山西省昔阳县的先进事迹探讨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改进措施, 促进气象信息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替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有效的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农业生产,气息信息,服务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聪敏, 朱勇, 温建荣, 李书桂.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1 (09) .

8.农业生产服务措施 篇八

近些年,江西省部分地方围绕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为摸清现阶段江西省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建设,我们专程赴余干县、南城县等地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县农业部门、各类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户等代表座谈,进一步了解目前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情况。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基层组织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提出几点建议。

一、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余干、南城等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服务体系四种模式。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模式。余干县共有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29个,专业技术人员250余人。南城县县、乡两级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39人,其中乡级农技人员292人。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目前,余干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45个,注册社员10612人,带动农户3.8万户。南城县有合作社170余家。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模式。余干县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10个,规模以上农业企业55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个,市级20个,县级18个,带动农户5.5万户。南城县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四是农村经纪组织(人)模式。全县现有农村经纪组织(人)500余个(人)。

(二)服务覆盖四个领域。一是农业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至2012年底,余干县组建统防统治队伍22个,全程承包面积千亩以上的有3块,万亩以上的有1块。实施专业化防治水稻病虫害面积20余万亩,服务农户数达4.7万户。目前,该类服务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代防代治模式、全程承包模式、农药经销商代防模式、农民互助模式、种粮大户辐射模式。二是集中育秧服务。2012年,余干县共培育集中育秧主体368个,采取播管分开式、代育式、全包式三种模式为农户提供服务,服务农户达2.3万户,覆盖面积9万余亩。三是农机专业化服务。余干县现有农机化服务专业户249户,农机专业合作社19家,入社成员196户,农机修理厂及农机修理点230个,安全监理和技术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23个,技术和管理人员57人。我们实地考察的梅港乡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成员29名,入社股份平均分配,现有各类机械54台,该组织分六个组,分别向六个片提供农机专业服务,提供服务时主要由提供服务的社员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社员再与接受服务的农户或大户签订服务合同。合同收费标准:机插150元/亩(合作社提供种子,该组织今年实行早稻机插面积5000亩)、机耕80元/亩、机收80—100元/亩。南城县农机组织提供农机代耕代收服务,收费为每亩80—100元。余干县农机维修服务方面主要采取上门服务模式,小问题就地解决,大问题拉回修理车间。四是畜牧生产专业服务。余干县建立生猪产业协会3个,水禽协会1家,肉鸽合作社12家,鸭业合作社5个,但目前开展的服务较少。

(三)支持服务组织的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加大政策引导,比如,余干县专门制订了《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在登记注册、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三是实行财政奖补。余干仅县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农业救灾公益服务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总体发展较为缓慢。余干县虽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9家,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目前,仅梅港兴农合作社开展服务较多,规模较大,但其本身运作模式也不是很健全,正处在摸索起步阶段。同时,专业合作社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也较为普遍存在。南城县现有170余家合作社中大多质量不高,且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较弱。另外,诸如协会、合作社等多是由组织或个人合伙形成,资金规模有限,加之政府扶持资金较少,很难有高效的服务手段,服务范围也受到限制。

(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链条不够完整。目前,余干县水稻机械化作业总体达到62%以上,但机插不到3%。其主要原因是2010年寒露风来得早,加之机插的水稻生育期稍长,导致当年机插的晚稻损失较大,给老百姓造成一定心理影响。此外,对机插程序繁杂也有一定抵触。随着农村劳动力缺乏,机插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在基层也逐渐引起重视。余干县信丰乡种粮大户何海光就提出,从产量和长远生产角度来讲,机插比直播科学,有必要推广此类服务。

(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过程中风险较大。余干植保站潘书记提出,目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存在风险大、操作较难等问题,且风险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大户、农户)之间容易产生面积纠纷(以面积来收费)和效果纠纷(相同的药在不同稻田可能会产生不同效果)等问题。

(四)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型人才少,高技能人才比重太低。有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队伍老化,新老更替困难,需要对现有防治人员组织专门的技术指导或培训。南城县受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乡镇综合服务站停留在品种推广、虫情测报及病虫害防治指导等基本服务上,且只对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服务,对零散农户不愿提供服务。余干县现有农机维修网点的发证、管理和培训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持证上岗从事维修服务的人员很少,不能保证农民维修农机具的需求等。

三、建议

(一)加大对生产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引导力度。如,通过树立典型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可筛选或有目标支持一批做得好的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宣传,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再比如,针对当前对零散农户不愿提供服务的现状,应有重点地加以引导,对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提供服务的组织,给予重点支持,财政可多负担服务费用。二是加大设施建设。通过安排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资金、农技推广服务经费等,进一步支持各类服务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组织规范化程度。三是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阳光工程资金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合作组织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的科技含量。

(二)制定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标准。对于公益性服务,包括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推广与培训等由政府全程负责。对于生产经营性服务应鼓励多种形式并存,大力扶持。扶持应制定规范可操作性的标准。一是支持的服务组织必须具备一定规模,而不能是一个或几个单打独斗的小组织。二是支持的此类组织必须组织健全,业务运作和财务管理规范。三是此类组织必须以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要经营业务。

(三)选择性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为加快培育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财政补助资金,选择部分基础较好、工作扎实的县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试点。重点是对提供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机耕、统一机防、统一机收“五统一”全程服务和稻谷烘干服务的组织,包括合作社、协会、公司、大户等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实行财政补助。省级制定服务补助环节和标准,各试点县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服务组织补助作业量的下限和细化补助标准。补助方式采取由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服务合同完成后,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后报相关职能部门核定作业量。财政部门依据职能部门核定的合同实际完成作业量拨付补助资金。补助给服务组织的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服务组织购置大型高效植保、农机作业机械,购置病虫灾害保险,租用飞机防治的租金,农机维修和机库棚建设等,小部分可以弥补服务组织的其他支出。为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各试点单位可按试点资金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用于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所需的宣传、立项、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支出。

(四)继续加大对农机维修中心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强有力的推动下,江西省农机保有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底,江西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200万千瓦。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机维修中心的扶持,农机维修保养方面明显难以满足广大购机户的需求。今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作为农机维修中心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维修中心的建设。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各地上报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较好,今后应继续加大对农机维修中心基础建设的扶持,做到农机具“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上一篇:大学三年规划下一篇:刍议银行代理保险促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