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4-06-26

生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

1.生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一

青春期教育生理篇之女生篇

主讲:戴金利

一、青春期会有哪些变化?

人体的发育,从卵细胞受精到成人,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青春期以前是一个阶段,进入青春期以后是另一个阶段。青春期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快速增长期,一般女孩在11-12岁,男孩在12-14岁,女孩比男孩大约超前2-3年。在身高 突增阶段,人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是不同步的。如上下肢的增长比脊柱 的增长快,平均每年增长8-11cm。女性长到19-23岁,男性长到 23-26岁。体重的增长突增期不是很明显的,尽管它增长的时间比身高长,增长的幅度也较大,平均每年增长5-6公斤。即使人体成熟以后,体重仍有增长。它与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心脏在青春期是增长较快的一个阶段,重量比初生时增加10倍,心肌增厚,心肌纤维比童年发生显著变化,张力增大,色泽光亮,血压及心博出 量逐渐增加,脉博逐渐变慢,接近成人的标准。肺的发育也达到旺盛时期,重量增加到初生时的9倍,肺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在14-15岁时由1400毫升增至2000-2500毫升,22岁时进一步增到4800毫升。脑的发育在重量和容量上的变化虽不大,但在脑神经结构逐步发育到基本接近成年。因此思维能力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求知欲旺盛,操作各种精细动作比较准确、协调;推理分析能力和记忆力都有加强。另外丘脑下部、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发育及各种激素的分泌,进一步促 使全身组织的迅速发育心脏在青春期是增长较快的一个阶段,重量比初生时增加10倍,心肌增厚,心肌纤维比童年发生显著变化,张力增大,色泽光亮,血压及心博出 量逐渐增加,脉博逐渐变慢,接近成人的标准。肺的发育也达到旺盛时期,重量增加到初生时的9倍,肺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在14-15岁时由1400毫升增至2000-2500毫升,22岁时进一步增到4800毫升。脑的发育在重量和容量上的变化虽不大,但在脑神经结构逐步发育到基本接近成年。因此思维能力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求知欲旺盛,操作各种精细动作比较准确、协调;推理分析能力和记忆力都有加强。另外丘脑下部、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发育及各种激素的分泌,进一步促 使全身组织的迅速发育 很多人这时候感觉四肢不协调,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发育快而且很突然:臀部变宽,脊椎长得飞快,手臂和腿变长。人体各部位此时发育不均衡,使骨骼和肌肉绷得很紧,所以你会觉得自己笨拙而不协调。你的体型要发育到一定程度才会达到平衡。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尽管青春期有许多新鲜事,然而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三、青春期发育有哪些类型 ? 一般将青春期发育类型分为三种: 1.早熟型青春期启动得最早,女孩在8~9岁,男孩在10~11岁。突增高峰出现得早,停止生长时间也早。突增时间可维持1年左右,整个生长期缩短。此型的儿童多为矮胖型,以女孩居多。

2.晚熟型青春期启动得最晚,女孩至14~15岁,男孩至15~16岁方开始发育,突增高峰出现最晚,停止生长时间也最晚,突增时间维持最长,可达3年左右。整个生长期也较早熟型延长。此型的儿童多为瘦长型,以男孩居多。属此型的少年朋友切勿焦虑,按照这种发育类型,科学家预见,你是必然“后来居上”的。

3.均衡型介于早熟型与晚熟型之间,青春期启动在12~16岁之间,女孩子较男孩子要早,热带比寒带要早,突增时间维持2年左右。由此可见,青春期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强求一致。青少年朋友们应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盲目攀比,自寻烦恼。青春期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一般从13岁到18岁左右。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度。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腋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的发育,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显现了女性特有的体态。

月经来潮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接近正常。

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思想情绪也常不稳定,家庭和学校应注意其身心健康。

五、月经初潮

1、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整个生殖年龄中,除妊娠和哺乳期外,生殖器官呈现周期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的外部表现是每月一次的阴道出血,即月经。据现代医学统计,我国女人从13—15岁开始来月经。第一次月经称为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性变化过程,称为月经周期,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在20-24天范围内也属正常,但每个女子自己的月经周期是比较稳定的。少女在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则,一般1-2年后便逐渐具有规律。

2、正常的月经应是什么样的

衡量女子的月经是否正常,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属正常现象。月经期:阴道流血期间称为月经期,多数人的月经期持续3-5天,但少至1-2天,多至7-8天也属正常范围。月经血量:正常月经期的月经血量为20-120毫升,多数为50毫升,以月经来潮的第二三天最多,以后逐渐减少。月经血特点:月经血的特点是不凝固,呈暗红色。月经血中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脱落的碎片、子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等。月经是妇女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多数妇女在月经期无明显症状,少数妇女可有乳房发胀、头痛失眠、心慌、下腹胀痛和情绪不安等。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工 作,也不必治疗,月经期过去以后症状会自然消失。正常月经是女性内生殖器发育正常和功能健全的表现

六、经期卫生

月经虽属女性的生理现象,但行经期间如不注意调护及卫生,常易致病,影 响身体健康。因此,在经期常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卫生

月经期间,每晚都应清洗外阴部,可以淋浴,但不宜盆浴,不宜游泳和下水、田劳动。内裤及卫生巾要勤换,卫生巾要柔软洁净。

2、劳逸适度

经期应避免过度疲劳和跳绳等剧烈运动。劳则耗气,最易动血,从而会使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

3、心情舒畅

行经进,中医学认为,阴血偏虚,肝气偏旺,情绪容易波动。若伤于七情,肝失疏泄,则常来潮或加重行经时的不适,所以经期应始终保持心情愉快。

4、调节饮食

行经期间,不宜食辛烈香燥食品,一则易灼其津液,二则易使血分蕴热,使热迫血行,不宜过食冰糕类生冷寒凉食品,血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而引起痛经。

七、月经期间女孩会出现哪些不适或异常? 月经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有时也伴有身体的种种不适,除了人们熟知的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外,尚有以下种种表现:(1)倒经有些女孩月经来潮时阴道出血甚少或不出血,却常有周期性鼻衄或吐血,这可能是因为她们体内的生物钟节律紊乱造成的。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血管丰富而脆弱的区域,它对雌激素十分敏感,行经时鼻粘膜血管增生、肿胀并破裂而出血。

(2)便血当卵巢功能低下或紊乱,正常生理功能受干扰,势必导致行经错乱,经血反其道由肛门而出。它可能涉及紧张,焦虑等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经期浮肿由于雌激素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所以当经前期雌激素水平增高时会出现眼睑、手指、足踝部等的浮肿,其程度轻重不等,发生部位也可因人而异。来潮后尿量增加,浮肿逐渐减轻。必要时可服利尿剂。

(4)经前期膝痛由于月经时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不协调,可引起身内水钠潴留,膝关节内组织水肿,脂肪垫肿胀,压迫神经丛,造成经前一周左右的走路或伸膝时疼痛,休息和屈膝时好转。平时应多锻练身体,严重时可服用布洛芬,每日三次,每次20毫克。(5)适宜寒温

女性在经期,还应注意不能冒雨或涉足冷水中,暑季应避免中暑等现象出现,若起居不慎,寒温失宜,亦可导致月经疾病。

八、痛经要注意的问题

痛经的少女,除了请医生检查,寻找原因,给予治疗外,还应注意下面几点:

1、保持稳定情绪。

长期焦躁不安、闷闷不乐、精神紧张,或者是紧张的学习、工作的不适应,都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痛经。因此,痛经少妇应消除焦虑和恐惧感,避免精神过分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2、充足的睡眠

休息行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阴道流血,机体抵抗力差,故长时间站立、下蹲都可加重充血而诱发痛经。因此,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注意下身保暖

少女在经前期及经期切忌冷水浴,不要长进间接触冷水(特别是冬季),尽量减少寒冷的刺激,避免受凉,更忌在冷水中劳动。

九、维生素E能治痛经

痛经的女性常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腰骶部疼痛。有的 人疼痛剧烈,甚至还出现其他症状,例如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冰凉等,严重影 响了正常学习、工作或生活。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痛经的好方法。服用止痛 片、复方颠茄片、阿托品等药物,仅是对症而已。由于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月经 周期,减少月经量,因此很多医院会采用服用避孕药的方法治疗痛经。伊朗研 究人员近日发现,在月经开始前2天到月经的第3天,每天服用5片维生素E,有 助于缓解痛经症状。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英国妇产科学杂志》。研究人 员说,痛经与月经期间体内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由于维生素E能抑制前列腺素 的合成,因而可以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

十、女孩儿困惑-----经期与运动

每一个女孩儿在“好朋友”来报道时,都觉得我来月经了,可以不参加劳动,不上间操和体育课,认为行经时出了许多的血,以身体伤害很大。很多女孩儿都存在这样的想法,那便是月经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其实月经是每个正常女人的很自然的生理现象,既然月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并非疾病,更谈不上对人体的伤害,那么按照常理而言,即使月经来临时,也可以过着和平常一样的生活,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做些体力劳动和运动。以前的女学生于月经期间不必上体育课,而是在一旁观看,其理由并非月经来潮时做体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是当时的卫生棉和经期用的止血棉条等,不象今天这样方便、安全。可是现在方便又安全,无论出血量多少,五十分钟的轻度运动可以不必更换,也不必担心渗透。对多数人而言,月经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活动和运动,而且适量的运动,如做体操等反而可以使腰部灵活又不致有倦怠感,轻松的户外运动还可以给人带来一份好心情,转移了对月经过多的注意力,减轻了经期的不适感。因此,花季般的少女,不要因为月经来临就变得很沉闷而不敢活动,如此将会更无精打采。与其事事慎重或过分敏感,不如配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然地行动吧!

十一、青春期易患疾病(一)乳房发育不良

乳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体型与疾病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乳房的发育不良或异常,常见的有: 乳房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为乳头凹陷,常使分娩后乳房不能哺乳,甚至导致乳腺炎。应在青春期及早得到矫治。小乳房。这类乳房较之常人明显缩小,胸部平坦。由于乳房内部主要是脂肪充填,所以乳房大小与体型胖瘦关系密切。这属于生理性的差异。另外,乳房大小个体差异也很大。月经正常,那么可任其自然。目前对生理性的小乳房不主张用激素治疗,一般通过营养,加强胸部肌肉锻炼,适当的按摩来进行矫正。乳房不对称。造成两侧乳房大小悬殊的原因主要是两侧乳房对性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也有些是由于读书、写字姿势不正或两侧胸大肌和结缔组织发育不平衡所致。这就应注意纠正坐姿,保持两臂用力平衡,并经常对小侧乳房按摩,使不对称的乳房得到改善。(二)白带异常

女青年第2性征发育后不久,就会出现阴道和外阴的湿润分泌物,这就是“白带”。白带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白带的产生是因为少女进入青春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粘液分泌增加,阴道粘膜的渗出物增多而形成的。因为女性的生殖道是与外界相通的,一些致病微生物很容易进入女性生殖道,而白带使阴道保持一定的湿度,对防止病菌的入侵有好处。另外,这种湿润的环境还有利于阴道杆菌生长。阴道杆菌能使阴道液变为酸性,酸性阴道液能抑制和杀死外来的病菌。这样就起到防御的作用,也称阴道的“自洁作用”。正常白带,量较少,色乳白,似蛋清的粘性液,无臭味。在女性两次月经中间,由于卵泡发育成熟,卵巢能分泌大量雌激素,就会出现清澈和量较多的白带。月经来潮前,盆腔充血,阴道渗出液增加,也可以使女性的白带量增加。其他时间白带量会相应少些。如果青春期的少女白带量过多,经常弄湿裤子而需用月经带,或者白带很臭,外阴奇痒,白带带血,就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或其他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生殖道异物、某此药物的影响等。(三)痤疮

痤疮(俗称粉刺)是青春期相当普遍的一种皮肤病。由于青春期性腺活动增加,雄激素分泌增多,促使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增多,大量的皮脂不能完全排泄出去,积聚在毛囊口。同时毛囊也因性激素影响而过度角化。毛囊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和皮脂混合在一起,成为干酪样物,栓塞在毛囊口。此时如遇细菌入侵,便会引起毛囊及毛囊口周围皮肤发炎,在皮肤上形成一颗颗米粒大小的疙瘩,其顶端有一黑点,挤压时有乳白色,豆渣样物质排出,这就是痤疮。痤疮好发于脸、头、胸、背等处,除内分泌增多因素外,遗传因素、精神紧张、多吃脂肪和糖类、消化不良、应用脂肪类化妆品、接触矿物油等,均可诱发痤疮或使痤疮加重。痤疮是青春期的暂时现象,随着青春发育的完成,常常自然减轻和消退,到35岁左右,便会自愈,因此,不必为此发愁。痤疮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为了减少和减轻痤疮的发生,青年要注意保护皮肤。要注意皮肤清洁,经常清洗,洗澡洗脸尽量不要用刺激性太强的肥皂,也不要用过烫的水。平时不要用油性化妆品。出现痤疮时不要用手去挤压,以免造成发炎,留下瘢痕。饮食上多吃清淡的食品,少吃脂肪和甜食,少吃辛辣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心情愉快和充足的睡眠。(四)迪斯科舞综合征

迪斯科舞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在国内外广为流行。视为现代化的文娱活动。如果跳舞时间过长,不注意劳逸结合和自我保护,会造成身心障碍,诱发本病。长时间在快速和强烈的音乐节奏下,迅速伸缩和扭动头颈、四肢、躯干等,容易造成脊髓神经过度牵拉,血管痉挛收缩。发生头痛、头晕、上半身皮肤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手指、腕和四肢关节长时期转动、伸屈、腾跳可导致关节慢性劳损。强烈的心理刺激、高度的兴奋情绪状态可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久而久之,会发生失眠、神经衰弱、情绪缺陷、激动易怒和难以自控的心理障碍。防治的方法是要有节制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能过多。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心理平衡的调节。

十二、青春期少女爱美十不宜

1、不宜拔眉描眉眉毛有阻挡汗水、尘埃和保护眼睛的作用。少女的眉毛尚未完全生长发育齐全,这时拔眉和描眉等于除掉眼眸屏障,使尘埃、细菌无遮拦地直落眼眶,易患眼病。拔掉眉毛对眼眶周围的神经末梢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引起眼肌运动的失调,造成眼眶周围皮肤松弛,容易出现皱纹和眼睑下垂,成年后更加影响美容。

2、不宜扎耳戴坠少女的耳朵娇嫩,这时扎耳戴坠可造成人为的耳外伤,还有引菌入体造成感染化脓或引起破伤风的危险。据报道,阿富汗的喀布尔市,有16%的破伤风病人是由扎耳引起的。

3、不宜浓妆艳抹人体全身的皮肤共有汗孔2000万个以上,每天由汗孔排泄大约1.5万粒体内废物。少女浓妆艳抹脂粉,无疑阻塞了体内废物的排出,这样不仅影响体温调节,还容易造成“化妆品斑疹”,影响面肌发育和健美。

4、不宜束胸束胸会影响肋骨、胸骨和膈肌的运动,影响正常呼吸和胸部的正常发育,使胸廓狭小,肺活量低,还会影响乳房发育和婚后的哺乳,严重者会引起乳房良性浅表血栓和静脉炎等疾病。

5、不宜不戴乳罩。有的少女乳房已经发育很大仍不戴乳罩,时间长了,乳房就容易松弛下垂,妨碍乳腺内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部分的血液瘀滞,引起乳房疾病;剧烈运动也易使乳房受到创伤而引起乳腺炎。

6、不宜用激素促使乳房发育。有的少女嫌乳房小,而服用雌激素促使乳房发育,虽有暂时作用,但时间一长,会使乳腺、阴道、宫颈、子宫体、卵巢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加。滥用雌激素不仅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厌食,还会导致子宫出血、子宫肥大、月经紊乱和肝、肾功能损害。

7、不宜长期使用健美丰乳膏。有的少女嫌乳房发育差,涂抹健美丰乳膏使乳房丰满、增大,长期使用可引起月经不调、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变薄,还可使肝脏的酶系统紊乱,胆汁酸合成减少,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8、不宜穿高弹裤。高弹裤紧裹裆、臀和大腿,通透性差,影响血液和淋巴循环,妨碍关节伸屈和身体正常发育,且极易造成少女外阴炎,出现外阴瘙痒、疼痛、红肿,因搔抓可使阴部表皮呈弥漫性溃疡,排尿后痛痒更甚,腹股沟淋巴结因感染而肿大、疼痛。

9、不宜穿尖头高跟鞋。少女脚趾软嫩,长期穿尖头高跟鞋,不仅挤压摩擦脚趾,还引起脚病。这种脚病,医学上称为高跟鞋跖痛症。常年穿高跟鞋,足弓抬高、加大,走路时足尖被迫挤压向前方,致使与跖神经伴行的血管管壁增厚,形成局部血栓,引起足跖神经缺血、变性,或形成嵌甲,疼痛难忍,年老后脚病更多、更重。

10、不宜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日久容易造成一侧牙齿劳损,面部发育不对称,损害健美。

十三、少女何时该戴胸罩

亭亭玉立的青春期少女,刚经历乳房发育时,总觉得很不习惯,是否到了该穿戴胸罩的时候,也无法确定。小小的胸罩,有时会变成了小女孩的大烦恼。

其实,乳房的发育是青春期表现的第二性征,小女孩迟早是要长成大姑娘的,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胸罩对胸部除有支撑作用外,对敏感的发育期还有稳定人心的效果。那么,少女何时穿戴胸罩较相宜呢?

一般来说,少女17岁左右,即在乳房发育基本定形后开始穿戴胸罩较为适宜。有人提出坐位时用软尺测量,由乳房隆起的上缘,经过乳头到胸壁皮肤反折线处的下缘,超过16厘米即可穿戴。还有人主张,在镜子前以立正姿势站立,并扭动腰部以上身段,冷静地正视自己的裸体及乳头位置。如果乳头处在肩部和肘部的中间点偏上的话,则不戴胸罩也无所谓;若乳头在以上所说的点之下的话,则务必要戴上胸罩。这些还须结合各自的身高、胸廓大小及体重等因素灵活掌握。

选购胸罩要按照自己的体型及乳房大小、胸围尺寸,恰好罩住乳房为宜; 背带要宽一些,不低于2—3厘米,带子不能过紧。松紧适宜的胸罩,既可以托 住乳房,又不致使乳腺血液循环受到压迫。材料最好选用细软的布料,不宜用

化纤制的胸罩,因化纤细微织物纤维较易堵塞乳管。有些女孩乳房发育较迟、较小,即使到青春期乳腺发育仍达不到丰满的程

度,若过早地佩戴胸罩,尤其是有硬衬、海绵等填充物的胸罩,却会影响乳房 的继续发育,有时硬衬还会擦伤乳头。当然,当几乎所有的女同学都穿戴胸罩 时,出于认同感,提前穿戴当作一种练习也未尝不可

2.生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二

普查范围:泽雅工业园区金福锁业、中田废油处理工厂和友爱塑料工厂

普查内容:生理素质、健康意识

(一) 基本情况:

温州市金福锁业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种锁具的外贸出口企业, 坐落于泽雅工业区。拥有150名员工, 工人基本身体素质较好, 部分员工的脊椎存在问题。公司是经过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并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温州市唯一具有资质进行废矿物油回收处理的新环保、科技型企业。工人普遍年龄在20—40, 员工工作环境较为良好, 花园式企业, 同时其中多数员工是经过培训和身体素质检测合格后上岗的。友爱塑料工厂, 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文化程度均中专或大学毕业。其员工年轻化, 普遍身体素质较好。这些企业的员工多数年轻, 自我感觉身体也都较为良好。

(二) 调查发现:

1.基本情况的初步认识

近年来, 金福锁业, 中田废油处理工厂和友爱塑料工厂大部分基层工人, 年龄普遍在30至50之中, 身体都较为健康。同时由于工人为外来打工人员, 不是温州本地户口, 大多未能参加社保, 每年也通常没有定时的体检, 只有在感觉生病时才去医院检查。在每天比较繁重的体力劳作之后, 通常是回家休息, 完成日常生活之后便会早早休息, 较少的员工会去进行锻炼或者其他的休闲活动。外来员工偏爱口味重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也没有特意的关注, 讲究饮食的搭配。

2.自我健康的自我评估

大约五成以上的工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并未每年固定参加体检活动。工人普遍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和阅读健康杂志来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将近90%的工人认为工作本来就是一项体力活, 就是在锻炼自己的身体, 没有必要将自己的休息时间用来锻炼或者散步。他们通常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吃饭, 睡觉等诸多休闲活动中。

3.生病就医的普遍想法

大部分的工人在生病时首先考虑的方式是在就近的社区医院就诊, 还有10%的工人会选择去药店买些非处方药, 很少有工人会直接去大型医院就诊。在日常自我保健中, 极少有工人会购买保健品来食用, 普遍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4.家庭医疗的支出比率

95%的工人在询问到家庭医疗支出谈到, 若不是生大病, 医疗支出占整个家庭支出的5%都不到。5%一下的工人的家庭支出普遍在10%-20%之间, 极少的工人家庭医疗支出会超过20%。

(三) 调研分析:

1.对于体检的看法和参加体检的频率之间的矛盾

95%认为体检是有必要的, 体检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然而在询问到工人一年参加体检的次数时, 32%的工人每年参加一次体检, 28%的人每年参加2次体检, 其余的工人则是不定期参加体检。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对于体检的看法和参加体检的频率之间的矛盾。工人解释道, 参加体检大多为企业组织的集体体检, 自己很少会花钱去参加体检, 一来没有时间, 二来也没有那个精力和经济。

2.为何员工在生病时首先考虑到社区医院就诊

74%的员工在生病时首先考虑到社区医院就诊, 还有10%的工人会选择去药店买些非处方药。他们解释到, 随着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区医院能够解决一些日常小毛病, 而且社区医院由于临近自己所居住的环境, 就诊比较方便, 同时也不用像在大医院求医般存在挂号难的问题。

3.为何部分员工忽视自己的饮食和健康保养

由于金福锁业大部分基层工人为外来打工人员, 据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了解, 这些员工大多为贵州, 安徽, 江苏等地, 偏爱辣食。对于自己的胃没有过多的保护, 通常是下班后买冷饮和辣食回家当晚餐, 这样的饮食习惯极易伤害自己的肠胃。于此同时, 由于这些工人普遍为年亲男女, 认为自己很健康, 据一位员工说,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平时干活很有力的, 也没见的有什么不适, 不需要刻意去注意自己的健康保养。

4.对于工作环境的看法

在一家企业中, 部分员工认为工作环境挺好的, 但是有些大方还是不足。首先, 一位员工向我们说道, 早晨吃早饭匆匆忙忙, 随便解决下, 有时还没吃饱就来上班, 等到中午11点便开始饿了, 而然下班时间在12点, 这半个钟头实在难受, 有时真的很希望能够快点结束上班。人在饥饿状态下, 工作效率会下降, 与其这样饿着, 还不如就直接下班, 将下午上班时间提早, 不知道这样的建议能否让上层管理人员指导。其次, 在调研反馈中, 我们发现, 在存在看法的员工中, 52%的工人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在夏季比较炎热, 希望能够装上电扇。以为工作人员解释道, 由于工作环境的需要, 夏季不能开电扇。毕竟工作环境重要, 不能因为某些因素就能放松企业的要求和品质。

六、结论

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容忽视, 同时企业员工的生理素质和健康意识也是企业所必须关注的一方面,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能否保证工人的效率决定了工厂的效益。我们渴望全社会更加关注广大企业职工尤其是中小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减轻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健康,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增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观念, 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 使社会更加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 有力地维护了工人的健康权益。期间, 员工自身也应到注意自己的身体, 不仅要保证身体上的健康, 还要时刻调节自己的情绪, 遇事冷静对峙, 懂得换位思考, 避免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确保心理上的健康。

摘要: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 在当代中国, 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 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 指的是发展之本, 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

关键词:基层,生理素质,健康意识,泽雅工业园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第1版

[2]、李向国《论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民本位”思想》,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8年06月12日

[3]、何昌君《为什么要做定期检测及定期体检的必要性》, 2012年2月16日

3.健康所以美丽|生理篇| 篇三

而围绕着加里达诺书中披露的“真相”,一些芭蕾明星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意大利芭蕾前辈卡尔拉·弗拉西(Carla Fracci)说:加里达诺所披露的是她的个人问题,而与芭蕾无关,就像有些人酗酒成性,用酒精代替正常饮食一样,但是这些都是特例,而非这一行业中的常态。俄罗斯芭蕾明星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Svetlana Zakharov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加里达诺为哗众取宠而制造的丑闻,至少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员们没有受到厌食症的困扰,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根本就不会站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这是在学生时期就会进行的自然淘汰。

厌食症和暴食症均是饮食紊乱症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是由于患者为减轻体重而过度节食导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实际上,这一病症在芭蕾从业者尤其是女演员中的存在并非最近才发现的问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饮食紊乱症研究的学者已经对芭蕾舞者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做出过较为系统的调查。与此同时,随着芭蕾界业内对“饮食紊乱症高危人群”一事的认可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围绕此病症在芭蕾舞者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形成了一个小型专业领域。正如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团长莫妮卡(Monica)女士所说:现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把努力放在如何帮助受此困扰的年轻演员上。

然而,每当有人试图证明强调“芭蕾界饮食紊乱症的普遍和后果的严重”,并欲以此质疑芭蕾训练的科学和人性时,都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人士尤其是著名芭蕾舞演员的反对和不满,他们的声明和否认让不甚了解这一行业的世人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同样是芭蕾从业者,一方是痛心疾首的控诉,另一方却是甘之如饴的声援,他们中间到底谁在说谎,芭蕾,这个多少带着一些神秘的领域里,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

其实,在上文提到的两位芭蕾明星的言论中,无论是弗拉西还是扎哈洛娃,她们都没有否认芭蕾舞者受饮食紊乱症困扰的可能,她们的观点侧重于表达这样一个事实:能够符合芭蕾这一行业的要求,成功完成舞台演出的舞者,应该首先是有着健康身体状态的人。正如扎哈洛娃所说:这是在学生时期就会进行的自然淘汰。

提到这个话题,就不能不先谈到芭蕾对于从业者的身体要求到底是什么。哪怕是并不了解芭蕾的人,单凭感观印象就可以注意到的是:芭蕾舞者,尤其是女演员,都有着修长苗条的身材。所以,大部分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长胳膊长腿,还要瘦。这当然是没错的,肢体的美感是芭蕾艺术的基础,从选材开始,身材比例和肌肉形态就是关注的重点。但必须要明确的是,芭蕾舞演员不能无限制的瘦下去,芭蕾所要求的身体条件除了身材比例,肌肉和韧带的能力是同样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平日里进行过业余芭蕾学习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很基本的动作,如果要做得到位都需要全身肌肉协调运动,而专业芭蕾有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难度和标准,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超越常人的柔韧、平衡和爆发力。这些能力一部分来自于先天,另一部分来自于芭蕾学校的训练,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做基础。而要完成一般持续时间在2-3小时的全场古典芭蕾演出,没有充足的体力也是很难做到的。

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后天努力无法弥补和逆转的优胜劣汰,使得从事这一行业的舞者们在面对饮食和体重问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褒贬态度。加里达诺对厌食症在芭蕾演员中的普遍性有着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她对于自身经历的描述并非空穴来风,在任何一所芭蕾学校中都会有一些女孩,由于苦恼无法达到理想的身材而在饮食上苛求自己,最终造成心理和生理上难以治愈的损伤。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无法成为职业芭蕾所需要的优秀演员,即便勉强从事了这一行业也难逃前景黯淡的命运。

由此可见,芭蕾是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不能完成舞剧编排的动作难度,舞台表现力和艺术造诣也无从谈起;而在要求运动能力的同时,芭蕾对舞者的外形和肢体美感也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芭蕾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可以归结为要达到能力和审美的平衡点,而由于先天肌纤维能力和代谢率等方面的区别,这个理想平衡点并不是所有人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这注定了芭蕾成为有着很高淘汰率的职业领域。

目前,越来越多的舞团愿意承认并公开讨论存在于部分演员中的饮食健康问题,并努力澄清外界甚至是舞校学员对芭蕾演员身材标准的误会。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英联邦舞蹈演员营养和饮食问题研讨会”上,莫妮卡女士说: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是健康的,有能力和天分的舞者,即便是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姑娘们彼此的身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团长大卫·班特里(David Bintley)也表示:我不会为特定的身材标准而选择或放弃某个演员,却一定会远离那些有饮食紊乱症状的应聘者,因为健康很重要。

4.人体生理学教案 篇四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第一节、兴奋性

一、概念:机体(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

二、反馈:

(一)概念: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或作用于调节者。

(二)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的作用相反。

2、意义:使机体某些生理功能保持某一水平或某一数值。

辨别与兴奋的概念。

二、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三、反应:动作电位。

四、阈刺激: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反比)

五、组织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1、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为0;

2、相对不应期:其兴奋性较低;

3、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

4、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1、概念:整个机体所处的环境。

2、分类:(1)自然环境:海拔与人体RBC数量关系;

(2)社会环境:为什么我们要读书?

二、内环境:

(一)、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体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内液。

(二)、内环境的种类:

血浆、组织液;

脑脊液、淋巴液、房水、关节腔液。

(三)、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相对的稳定。

2、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最重要)

1、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机体产生的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效应器)。

(3)类型:①、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数量有限,中枢位较低,反射弧固定。

②、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数量无限,中枢位较高,反射弧不固定。

3、特点:速度快、范围准、持续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

1、概念:通过体液因子(各种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特点:速度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三)正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的作用相同。

2、意义:使机体某些生理功能需要彻底的完成。

3、种类:①分娩,②排便,③排尿,④血液凝固。

(四)前馈:

调节者发出信息同时,又通过另外途径,作用于被调节者。

总结:本章内容贯穿于全书。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一)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

(二)转运物质:O2,CO2,NH3.二、易化扩散

(一)概念:非脂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细胞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分类:

(二)通道转运:

1、通道的种类: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另外,以转运的物质分:Na通道,K通道,Ca通道。

2、通道的状态:开放、失活、备用(后2种:关闭)

3、转运物质:离子(K、Na、CI、Ca)

4、影响离子转运的方向和转运量的因素:

浓度差、电位差。

(三)载体转运:

1、转运物: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2、特点: ①特异性(专一性);

②有饱和性

③竞争性抑制

三、主动转运

(一)概念:通过泵蛋白耗能,将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二)转运的物质:离子、小分子

Na泵分解1ATP使3Na出细胞2K入细胞。

四、入胞和出胞

(一)概念:通过膜的运动将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二)入胞:吞噬、吞饮

(三)出胞:胞吐。

总结:四种转运方式转运的物质。考题:

1、O2进细胞 单

2、CO2出细胞 单

3、AA进C 载

4、Na进C 离

5、Na出C 主

6、K出C 离

7、K进C 主

8、白细胞吞噬细菌 入

9、激素分泌 出

10、N递质释放 出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

一、受体

1、概念: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够接受化学

三、局部电位

1、概念: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未达到阈电位水平)

2、意义:可改变细胞组织的兴奋性。

①去极:使细胞的兴奋性增高;

②复极:使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3、特点:(与AP相比)

①传导有衰减不能远传; 信息的特殊蛋白质。

2、基本功能:①识别载体结合的化学信息; ②转发化学信息。

二、类型:三类。见书。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RP)

(一)概念: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二)产生机制:

1、生物电产生的条件: ①细胞内外要有离子浓度差; 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2、RP产生:

细胞安静时只有K通道开放,K离子外流,达到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性质:外正内负。

4、离子基础:K离子外流。

二、动作电位(AP)

1、概念: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2、几个名词:

①极化:静息电位的状态;

②去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减少; ③复极化:去极后又回到极化状态;

④超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增大; ⑤超射: ⑥锋电位: ⑦后电位:

3、AP的产生:

(1)去极化:①膜条件:细胞受刺激时,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

②离子流:Na+内流,达到Na的电化学平衡。

(2)复极化:①膜条件: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

②离子流:K+外流,达到K+的电化学平衡。

4、AP的产生条件:

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使Na+通道开放的膜电位值。

刺激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AP。

5、动作电位的传导:

是AP在细胞上的依次产生过程,而不是局部电流的结果,局部电流仅起刺激作用。

6、AP的特点:

①呈‘全或无’式; ②传导无衰减;(可远传)③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 ④呈‚脉冲式‛。

②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③可总和。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结构:

接头前膜:N末梢;

接头间隙:NC与肌C之间; 接头后膜:肌C膜(运动终板)。

(二)传递过程:

基本过程:电-化学-电。

(三)特点: ①单向性传递; ②时间延搁;

③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二、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一)结构:

三联管(体)

(二)耦联因子: Ca2+

三、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单位。包括1个暗带+2个1/2明带。

(二)收缩机制:

滑行学说:细肌丝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而产生收缩。

暗带:不变;明带:缩短;H带:缩短;肌小节:缩短。

四、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一)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1、等长收缩:长度不变,张力增加。

2、等张收缩:长度缩短,张力不变。

(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1、单收缩:有完整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的频率较低,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和舒张期。

2、不完全强直收缩:有收缩期和不完整的舒张期,刺激频率高,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小于收缩期+舒张期。

3、完全强直收缩:只有收缩期而无舒张期,刺激频率最高,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

总结:心肌属于单收缩,骨骼肌属于完全收缩。

五、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一)前负荷:

1、概念:肌肉在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

2、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影响肌肉收缩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能力越强。

(二)后负荷:

1、概念: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2、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影响肌肉收缩的形式。当后负荷大于肌肉产生张力的能力时,出现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0或小于肌肉产生的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一般而言,骨骼肌先产生等长收缩,后产生等张收缩。

(三)肌肉收缩能力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 组成:

全血 血浆:水

溶质:血浆蛋白:白(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球(参与机体免疫)纤(血凝)

电解质、有机物

血细胞:RBC、WBC、PLt 血细胞的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二 理化性质:

(一)颜色:A血鲜红色;V血暗红色。

(二)比重

(三)粘滞性

(四)渗透压

1、渗透现象:(扩散:溶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扩散现象。

2、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吸引溶剂的能力,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颗粒的大小种类无关。

3、血浆渗透压:

(1)血浆晶体渗透压:

①组成:血浆晶体物质组成(电解质NaCI、有机物G#AA)

②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形式和功能。(2)血浆胶体渗透压: ①组成:血浆胶体物质组成(蛋白质—白蛋白主要)②生理作用:吸引血管外的水进入血管内,从而保证血浆的容量。

考题: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作用?

临床常用等渗液:0.9%的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水。

五、PH

正常:7.35-7.45

第二节 血细胞 一 红细胞(RBC)

(一)RBC的数量,Hb的含量:

1、数量: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2、含量:男性 120—160g/L 女性 120—150g/L

(二)红细胞的功能:(填空)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缓冲血液的PH。

(三)生理特性:

1、悬浮稳定性:

①概念:RBC悬浮在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②血沉:RBC下沉的速度。用魏氏法测定。

男性 0—15mm/h 女性 0—20mm/h

③影响血沉的因素:

a、白蛋白阻止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减慢;

b、球蛋白、纤维蛋白促使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加快。

2、RBC的渗透脆性:

指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抵抗力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呈反比关系。(具体实验)

3、RBC的形态:

4、RBC膜的通透性:

(四)RBC的生成:

1、生成部位:红骨髓。

2、生成过程:

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C(母C)—>早中晚幼稚红C—>网织红C—>RBC 体积:越来越小

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成熟RBC是没有细胞核的)

Hb:越来越多

3、生成的原料:

Fe2+,蛋白质

4、成熟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

注意:①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②小C低色素性贫血(。。)缺铁

③大C性贫血(巨幼贫)缺叶酸、Vit12.5、RBC的生成的调节: ①方式:负反馈调节

②物质:a 促红细胞生成素 b 雄激素

PO2↓—>(促进)肾—>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造血功能↑—>RBC↑—>PO2↑抑制肾

(五)RBC的破坏 寿命120天,衰老的RBC在肝、脾的巨噬细胞吞噬。

二、白细胞(自学)

三、血小板

(一)正常值:

(100—300)×109/L。

(二)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修复

(三)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①损伤的血管反射性收缩;

②形成血小板血栓

③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2、参与血液凝固:PF3血小板因子,提供凝血场所

3、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9/L时,就会产生出血倾向。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凝

(一)概念: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体状态。

(二)实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丝网罗红细胞形成血凝块。

(三)凝血因子:

1、除Ⅳ因子是Ca2+外,其余因子都是蛋白质;

2、除Ⅲ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余因子都存在于血浆中;

3、Ⅱ、Ⅶ、Ⅸ、Ⅹ合成于肝,均需VitK参与。

表示方法:

(四)凝血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注意:凝血途径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

①速度?②启动因子?共同启动因子?③生理性止血有内外参与;若抽血于试管中只有内源性参与。

(五)抗凝与促凝

1、抗凝措施:①提供光滑面;

②降低温度;

③使用抗凝剂:a体外:柠檬酸钠、草酸盐可去除血浆中Ca++

b体内:肝素

2、促凝措施:①提供粗糙面;

②升高温度; ③使用VitK。

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转变为降解产物(碎片)激活物:有3类。

考题:月经血不凝的原因:子宫组织激活物多 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

一、血量

占体重的7%—8%.失血情况。

二、血型

(一)概念: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类型。

(二)ABO血型的分型依据:

根据红细胞膜上所结合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种类和有无。

(三)抗原、抗体的分布:

1、抗原:A抗原、B抗原

据此,就可将血型分为A、B、AB、O型。

2、抗体:抗A、抗B

抗原

抗体 A型 A抗原 抗B B型 B抗原 抗A AB型 A、B抗原 无抗体 O型 无抗原 抗A、B

(四)凝集反应:

A抗原+抗A—>凝集 B抗原+抗B—>凝集 血清(下)A型 B型 AB O型 /血C(右)A型 —

B型 +

AB型 —

O型 +

(五)输血原则:

1、同型血相输;

2、异性输血时,供血者的RBC不被受

血者的血清所破坏,就可少量缓慢输血。

(六)输血关系:

供血者: A B AB O 受血者: A B AB O

(七)交叉配血实验:

详细讲解。

题:若受血者为A型,描述上述几种情况时供血者的血型? 三 Rh血型

(一)抗原:D抗原

(二)血型:

含D抗原的就是Rh阳性 占99%;

无D抗原的就是Rh阴性 占01%。

(三)抗体:无天然抗体

接触Rh阳性(D抗原)才能产生抗D的抗体。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C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C的分类:

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非自律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2、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Na+通道。

慢反应细胞:K+通道。

(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①离子基础: 0期:Na+内流 1期:K+外流

2期:K+外流,Ca++内流 3期:K+外流

4期:Na+、K+、Ca++的主动转运 ②特点:

2期平台。使AP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2、窦房结细胞的AP ①离子基础: 0期:Ca++内流 3期:K+外流

4期:K +外流递减,Na+内流递增 ②特点:

4期自动去极化

二、心肌生理特性

(一)自律性

1、概念:

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

3、影响因素:(了解)

(二)兴奋性

1、概念:

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

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去极0期—复极3期–55mv 备用:复极3期–55mv——–60mv 有效不应期:去极0期—复极3期–60mv 兴3心小于 大于 关 开 心室减少 室收到A 缩期射血期

4心小于 小于 关 关 无进不变 室舒出 张期 等容奋性为0(2)相对不应期:

复极3期–60mv——–80mv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复极–80mv——–90mv 兴奋性高于正常。

3、兴奋性与机械收缩的关系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三)传导性

1、概念:

心肌细胞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2、传导途径:

3、房室延搁的意义:

(四)收缩性

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存在2期平台)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细胞中的Ca++较强。

三、心脏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1、概念: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机械活动周期。

2、心率概念: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心率的正常值: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

4、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呈反比关系。心率越快,心动周期时程缩短,以舒张期缩短更明显。

5、房室活动关系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心房 收缩 舒张

心室 舒张 收缩 舒张 房室瓣 开 关 开 动脉瓣 关 开 关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房内室内房室A瓣 血流心室压与压与瓣 方向 容积 室内A压 压

1、心大于 小于 开 关 心房增加 房收到心缩期 室 2心小于 小于 关 关 无进不变 室收出 缩期 等容收缩期

舒张期

5心大于 小于 开 关 房到增加 室舒心室 增加 张期 充盈期

常考题:

1、室内压最高时期:射血期

既高于房内压又高于A压:射血期

2、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时期:等容收缩期

3、房室瓣处于开放的时期:心房收缩期、充盈期

4、房室瓣处于关闭的时期:

5、动脉瓣处于开放的时期:

6、动脉瓣处于关闭的时期:

7、房室瓣开放的时间:等容舒张期末或充盈期初。

8、房室瓣关闭的时间: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处。

9、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等容收缩期末或射血期初。

10、动脉瓣关闭的时间:射血期末或等容舒张期初。

11、心室容积最大时期:心室舒张期末。

12、心室充盈主要是:心室舒张。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心脏跳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2、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3、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

4、心脏指数:自学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的因素:

1、每搏出量:

(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增大—收缩能力增强—每搏出量增加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于回心血量+余血量。回心血量取决于回心血量的速度和心室舒张时程。(2)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每搏出量降低。(3)心肌收缩能力(性能)增高—每搏出量增高。

2、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80次/分),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

题:简述影响心腧出量的因素?

(五)心力储备

1、心率储备:2—2.5倍

2、搏出量储备:(1)收缩期储备(射血分数增加)5.5—6.5倍

(2)舒张期储备 15ml

四、心音和心电图

(一)心音(dong-da)

产生标特意机制 志 点 义

反应心第一房室瓣心室收音调低 肌收缩心音 关闭震缩开始 时间长 力;反应

4、大A脉管↑ ↓ ↑↑ 壁弹性↓

5、循环血量↓ ↓ 不变 /血管容积↓

题:

1、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选择:主要影响心收缩压的因素 主要影响舒张压的因素 动 房室瓣的机能状态

反应动第二动脉瓣心室舒音调高 脉血压心音 关闭震张开始 时间短 高低;反动 应动脉

瓣机能状态

(二)心电图(ecg)

1、p波:两心房去极化

2、QRS波:两心室去极化

3、T波:两心室复极化

4、P-R间期(P-Q):P波起点到Q波起点。心房开始兴奋至心室开始兴奋。

5、S-T段:s波终点到T波的起点。心室全部去极化。

6、P-P间期:P波起点到下一p波的起点。代表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计算?

7、Q-T间期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血压

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二、动脉血压

(一)概念:动脉血管内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二)正常值:

收缩压-最高值:100—120mmHg 舒张压-最低值:60—80mmHg 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

1、形成条件:①要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

②要有心脏收缩射血

③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要制造阻力

2、收缩压的形成:

心脏射血使动脉中血液增加,血压升高至最高值形成收缩压。

3、舒张压的形成:

心脏停止射血,血液流到外周,血流减少,血压降低,降低至最低值就形成舒张压。

(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1、每搏出量↑↑ ↑ ↑ ↑

2、心率↑ ↑ ↑+1/2↑ ↓

3、外周阻力↑ ↑↑ ↓

(五)动脉脉搏 自学 三 静脉

(一)中心静脉压:影响因素

1、心脏泵血功能: 越高—中心V压低;差—中心V压高

2、回心血量:多—中心V压高。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回心血量)

1、微循环平均充盈压:高—多

2、心肌收缩力(泵血功能):强—多

3、骨骼肌挤压作用:强—多

4、呼吸运动:吸气—多;呼气—少

5、重力和体位:直立位—少;平卧位—多 四 微循环

(一)通路(7个结构构成3条通路)

路径 功能

1、迂回通路(营真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养通路)场所

2、直捷通路 通血毛细血使血快速

管 回心

3、A-V短路 动-静脉吻调节体温

合支

(二)调节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迂回通路平时仅20%交替开放

迂回通路关闭:交感N使血管及Cap前括约肌收缩

迂回通路开放: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使血管舒张

迂回通路开放或关闭主要取决于局部代谢产物。

五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有效滤过压=(Cap血压+组织胶压)—(血浆胶压+组织液静水压)

=正值 组织液生成=负值 组织液回流 考题:

1、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2、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3、促使组织液回流的因素: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a炎症—充血;b心衰—中心V压升高—淤血;ab均导致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

2、血浆胶压:

营养不良—肝功低、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

3、毛细血管通透性: 炎症、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胶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水肿。

4、淋巴液:

a肿瘤—压迫淋巴管;b丝虫病—阻塞淋巴管;ab均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液回流减少—水第四节 心脑肺循环特点(自学)

第五章 呼吸 概述:

一、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的全过程:

1、肺通气;

2、肺换气;(1、肿。

(三)淋巴循环:

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

3、调节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4、参与防御作用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

1、副交感N(迷走N)的作用:

负性变速变传变力,即心跳减慢。

2、交感N的作用:

正性变速变传变力,即心跳加快。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N: 交感缩血管F 分布在全身血管,作用是使血管收缩。

2、舒血管N:交感舒血管F 分布在骨骼肌血管中,作用是使血管舒张。

副交感N 分布在少数器官血管中,作用是使血管舒张。

(三)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N—心脏—心跳减慢

延髓

心交感中枢—交感N—心脏—心跳加快

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N—全身血管—收缩

(四)心血管反射

减压反射(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具体过程:见书。

特点:

1、对血压急剧变化敏感;

2、是平时维持正常血压范围的主要反射。题:下蹲之后,突然站立,头晕眼花,之后恢复,为什么?

二、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来源:肾上腺髓质

2、作用:心跳↑,血管收缩—血压↑。

3、区别: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对受体亲和力

α受体 + ++ β受体 ++ + 对心脏作用

(β受体)心跳↑↑ 心跳↑ 对血管作用

(α受体)收缩↑ 收缩↑↑

(二)血管紧张素

1、来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作用:血管紧张素Ⅱ ①使血管收缩; ②使醛固酮分泌↑。(共同促使血压↑。)

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合称外呼吸)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组织换气(内呼吸)

三、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直接动力:肺与外界的气压差。

2、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运动

3、呼吸运动:(1)概念:略(2)呼吸类型:

平静呼吸

用力呼

吸气

主动

主动

呼气

被动

主动(3)呼吸形式:胸式、腹式、混合式(4)呼吸频率:12—18次/分

4、肺内压的变化:见书

5、胸内压:

(1)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

=0-肺回缩压

=负值(2)生理意义

①使肺处于扩张状态 ②使肺随胸廓张缩而张缩 ③促进静脉和淋巴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1)组成:①肺弹性F(1∕3)②肺泡表面张力(2∕3)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水肿

(3)肺的顺应性:肺扩张的难易度

与肺的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呈反比 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呈正比。

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4次方呈反比

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1、潮气量: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500ml

2、肺活量:尽力吸气(深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男性:3.5L 女性2.5L

3、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

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单位时间所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1s末:83%;2s末:96%;3s末:99% 是评价肺功能较好的指标。

(二)肺通气量

1、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在生物膜两侧的气压差。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肺换气:肺泡→血液

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气量↑

3、血中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肺通气量↑;

→呼吸中枢→呼吸↓→呼吸停止。

思考:1、CO2对呼吸的影响?

(1)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是正常呼吸的生理性刺激;

(2)当吸入的CO2增加到2%—4%时,呼吸加深加快;

(3)当吸入的CO2增加到7%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等;

静脉血→动脉血。

2、组织换气:血液→组织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动脉血→静脉血。

(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率:二氧化碳>氧气,故缺氧比二氧化碳潴留更常见。

2、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与面积呈正比;与厚度呈反比。

3、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4.2∕5)=0.84 肺换气效率最高

﹤0.84 A-V短路

﹥0.84 无效腔气量↑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占1.5%

2、化学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占98.5%,是主要的运输方式。Hb + O2 → HbO2(Hb为紫色,HbO2为鲜红色)

当Hb达50g∕L,则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发绀不一定提示缺氧,缺氧不一定说明是发绀。

3、HbO2右移(氧离曲线右移):CO2↑,H离子↑,T↑,2-3二磷酸甘油酸↑(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占5%

2、化学结合:

(1)形成碳酸氢盐:占88%,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第三节 呼吸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一)、延髓呼吸中枢: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

(二)、呼吸调整中枢:脑桥,是调整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其机制:抑制呼吸。

(三)、脊髓:是联系上级中枢与呼吸机的中转站。膈N、肋间N→呼吸机。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1、血中CO2↑→中枢(延髓浅表部位)、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肺通气量↑

2、血中H+↑→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肺通

(4)当吸入的CO2超过15%—20%时,可出现呼吸停止。

2、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分轻度缺氧和严重缺氧。

(二)肺牵张反射

吸气时肺扩张→肺牵张感受器(+)→迷走N→吸气中枢(-),呼气中枢(+)→吸气转变为呼气。该过程意义在于防止吸气过深过长,促进吸气转变为呼气。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道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运动的形式:机械消化与化学消化。前者主要是消化道运动参与,后者主要是消化酶的参与。第一节 消化

一、机械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消化道除了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不是由平滑肌组成,其余均有平滑肌组成,他们有共同的生理特性。详见教材。

(二)消化道的运动形式

1、蠕动:向前推进性运动,是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

2、分节运动:消化道某段交替收缩舒张,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3、容受性舒张:消化道容纳接受食物时反射性舒张,是胃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4、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缓慢的、微弱的持续收缩,是消化道的基础运动。

(三)胃的排空

1、概念: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食物与食糜?

2、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促进胃排空因素: A 胃内压增大; B 迷走神经兴奋; C 促胃液素。

(2)阻止胃排空因素: A 小肠内物质; B 交感神经兴奋; C 抑胃肽、促胰液素。

3、食物的排空速度: 糖>蛋白>脂 流质>固体

混合食物:4—6小时。

(四)排便反射

1、概念:粪便通过结肠的蠕动进入直肠引起排便的过程。

直肠壁内感受器—盆神经腹下神经—初级脊髓或高级大脑—盆神经—效应器(结肠、直肠收缩、肝门括约肌舒张,引起排便)。

2、里急后重:有便而未尽的感觉。(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原因:炎症使直肠壁内压感受器敏感性增高,只要直肠内有少量粪便或粘液均会引起排便反射。

3、大便潴留:如排便反射弧受损,大便不能排出。

4、大便失禁:如初级排便中枢与高级排便中枢的联系发生障碍,使大脑皮层失去对排便反射的控制。

二 化学消化

(一)唾液的作用:

唾液由三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主要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球蛋白等。

1、润滑口腔和食物;

2、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为麦芽糖;

3、杀菌作用,从而清洁和保护口腔;

4、排泄功能。(比如进入口腔的物质随唾液排除)

(二)胃液成分与作用

胃粘膜的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 贲门腺、泌酸腺(壁细胞—胃酸、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幽门腺G)内分泌细胞

1、胃液的性质:无色透明呈酸性,PH0.9—1.5。1.5-2.5L。2、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1)盐酸:胃酸。a激活胃蛋白酶原;b促进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c杀菌;d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e进入小肠可促进钙铁吸收(与钙铁结合形成盐)。

(2)胃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标、胨、多肽、氨基酸等。

(3)粘液:a润滑作用;b保护胃黏膜作用(临床举例胃溃疡)。

(4)内因子: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使之易于吸收(举例巨幼贫血)。

(三)胰液成分与作用

胰液由胰腺细胞分泌。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液在胰腺产生后由胰导管排进十二指肠。1、性质:无色无味呈碱性,PH7.8-8.4 1-2L。

2、成分与作用

(1)碳酸氢盐:a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b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PH。

(2)胰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3)胰蛋白酶原与糜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具体过程。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成胰蛋白酶(它可使糜蛋白酶原分解成糜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在肠致和酶不存在时,就有组织液、酸性物代替,比如胰腺炎,自我消化。

(4)胰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脂肪酸。

(四)胆汁

肝脏分泌胆汁经肝管(左、右)—肝总管—胆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1、性质:金黄色苦味液体,PH7.4

0.8—1L。2、成分:

胆盐(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3、胆盐的作用:

(1)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降低脂肪表面张力

(2)促进脂肪吸收;水溶性复合物。(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有水溶性与脂溶性(ADEK)

题:1、最重要的、消化力最强的是 胰液

2、不含消化酶的是 胆盐 3、只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胃液 4、只能少量消化淀粉的是 唾液 5、能够促进脂肪吸收的消化液 胆汁 第二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

消化道包括很多,不同的消化道结构有所不同、食物种类、食物被消化的程度以及食物停留的时间都影响着吸收部位的不同。

1、吸收的部位:口腔、食管

乙醇、少量的水

小肠

主要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空肠

糖、蛋白质、脂肪

回肠

维生素B12 和胆盐

大肠

水、无机盐

见教材P123 图6-8 2、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1)小肠吸收面积大;

(2)小肠特殊的绒毛结构;(含毛细血管、淋巴管)

(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4)在小肠内,食物已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3、吸收的机制:

任何组织都是细胞构成。食物在消化道的吸收,实际上是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前面学习了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有哪些?详细复习知识要点。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原发性、继发性(3)入胞和出胞。

二、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

形式 途径 糖 葡萄糖 经cap入血 蛋白质 氨基酸 经cap入血 脂肪 甘油、脂肪主要经毛细淋

酸 巴管入血

(二)Fe和Ca的吸收部位:十二指肠

(三)胆盐和VitB12的吸收部位:回肠

(四)水的吸收方式:渗透

第三节 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交感N、副交感N的对消化系统作用 消化道括约肌 消化腺

消化平滑肌 功能 交感舒张 收缩 分泌↓ ↓

副交收缩 舒张 分泌↑ ↑ 感N

二、体液调节

胃肠激素:胃肠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具体激素见书

注意: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都能促进胰液分泌,前者主要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后者主要促进胰液中酶的分泌。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概念: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能量释放、转移、存储和利用

二、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去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等。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最主要的因素

(二)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为20-30℃时,能量代谢水平较低最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30℃,能量代谢水平均增高。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四)精神活动

四、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清晨静卧;清醒、精神安宁;室温20—25℃;空腹(禁食12小时)

(一)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10%—±15%

2、临床意义:帮助诊断甲状腺功能。第二节 体温

一 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

(一)正常体温

1、概念: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2、正常值:腋窝 36.0—37.4摄氏度。口腔:36.7—37.7 直肠 36.9—37.9 直肠﹥口腔﹥腋窝

(三)生理波动

1、昼夜变化:24小时体温都在波动,但是波动均不超过1读,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女性比男性高0.3C,女性体温波动还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排卵前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这可能与黄体分泌孕激素有关)

3、年龄:从基础代谢率可以看出年龄关系,儿童、青少年高于成人,成人高于老年

4、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均会使代谢增加,产热增多

二 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产热的器官:安静 内脏(肝)运动 骨骼肌

(二)散热

1、散热的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2、散热的形式

(1)辐射:机体以热射线将热散发给周围低于体温的物体。

(2)传导:机体将热传给直接低于体温的物体。

临床:用冰袋冰帽降温。

(3)对流:机体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将热散发的过程。

通过风扇、空调使房间通风。

上述三种散热方式,均为机体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才能实现。如果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机体温度时,上述方式会导致机体吸热,故此时机体还存在另外一种散热方式

(4)蒸发:通过表皮的水分将体热散发。

酒精擦浴

形式:无感蒸发和有感蒸发

与空气湿度关系:反比 三 体温调节 调定点学说:

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调节值:37℃ 具体过程:

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上移,阈值↑,兴奋性↓;阿司匹林使体温调定点下移,阈值↓,兴奋性↑。

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和排放

概述:

一、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异物、过剩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

二、排泄器官:肾、肺、皮肤、消化道(肾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举例:请辨别下列属于排泄的是?

1、尿液;

2、汗液;

3、CO2;

4、粪便中的食物残

渣。

三、肾脏功能:

1、排泄

2、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一节 尿液的生成

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一、肾小球的滤过

概念: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除蛋白质外,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看表8—1得出:原尿与血浆的区别?

(一)滤过膜

1、结构:三层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层

(1)分别有微孔、网孔和裂孔,构成了机械屏障(2)各层还具有含负电荷的蛋白质,构成了电学屏障。

2、通透性:与机械屏障(孔的直径)、电学屏障(电

荷性质及量)有关。分析蛋白尿的形成。

3、面积

(二)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三)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2肾生成的原尿量。(min)125ML|min

(三)滤过膜

1、面积:正比。

2、通透性:增大—蛋白质滤出—蛋白尿;

—血细胞滤出—血尿。

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终尿生成)的因素

(一)小管液溶质浓度:

滤过分数: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部位:

1、近端小管 重吸收能力强,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按‚球管平衡‛进行重吸收。

全部重吸收:G Aa 大部分重吸收:H2o 无机盐(NaCl)尿素 按65%—70%

2、远端小管 重吸收能力弱,根据机体需求进行重吸收。

(二)重吸收特点

1、选择性:

2、有限性:对某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肾糖阈: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三)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自学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一)泌H

1、方式:H-Na交换

2、作用:排酸保碱、调节酸碱平衡

(二)K的分泌

1、方式:K+-Na+交换

2、作用:排钾保钠、调节电解质平衡

(三)NH3的分泌

1、方式:单纯扩散

2、作用:排NH4+,排H+、排毒、调节酸碱平衡

(四)H+—K+分泌关系 相互竞争:结果

1、酸中毒:高血钾

2、碱中毒:低血钾

3、高血钾:酸中毒

4、低血钾:碱中毒

(四)NH3和H+分泌关系:相互促进 第二节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原尿生成)的因素

(一)肾血流量

增多——原尿生成增多或者滤过增多(正比)临床:大失血——肾血流量减少—原尿生成减少

(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原尿生成减少

临床:大失血—A血压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小—有效滤过压减小—原尿生成减少

2、血浆胶压:

临床:输生理盐水—血浆中蛋白质被稀释—血浆胶压减小—有效滤过压增大—原尿生成增多

生活:感冒病人,输液一般就是Gs或者生理盐水,故会出现尿多。

3、囊内压:增大—有效滤过压减小

临床:结石或肿瘤压迫—肾小管阻塞—囊内压增大—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原尿生成减少。

增大—渗透压大—水的吸收方式—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

临床: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多尿的原因:小管液中G多,溶质浓度增大。用药:甘露醇、三梨醇

(二)抗利尿激素(ADH)

1、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2、存储和释放部位:神经垂体

3、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临床:尿崩症

4、ADH分泌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ADH分泌增多—

尿量减少。

临床:食盐、大量出汗—血浆晶压增高—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大量饮清水又如何变化?(2)循环血量:减少—ADH分泌增多—尿量减

临床:大失血—循环血量减少—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大量输血、输液又有何变化?

(三)醛固酮

1、合成部位:肾上腺皮质

2、来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作用:保钠排钾保水—尿量减少 临床: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醛固酮分泌的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循环血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量减少。(3)血钠、血钾浓度:

血钠减少或血钾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多 血钠增多或血钾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四)、神经因素

交感神经兴奋——1、入球A、出球A收缩,血流减少;2、使钠、Cl、H2O重吸收增多;3、肾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尿量减少。第三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量

正常值:1-2L/24h,平均1.5L 多尿:持续2.5L/24h

少尿:持续0.1—0.5L/24h 无尿:持续少于0.1L/24h

二、排尿反射

(一)过程: 见书

(二)排尿异常:

1、尿频:炎症或者结石使感受器受异常刺

激。

2、尿潴留:初级排尿中枢功能障碍。

3、尿失禁:脊髓横断伤,大脑与骶髓失去联

系。第九章 感觉器官

感觉:人对客观事物主观上的反映。

客观事物—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反映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一)感受器:感受刺激的结构或装臵。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

(二)感觉器官:感受器+附属结构。常见的有:眼、耳、前庭(平衡觉)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见书。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眼球的结构。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的折光体: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成像原理:(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像

(二)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调节焦点

远点:晶状体未调节时看清的最远距离(6m开外)近点:晶状体调节后所看清的最近距离。距离越近,晶状体越凸。晶状体的凸度取决于晶状体的弹性,起弹性岁年龄增长,越差。

老花眼:晶状体的弹性减弱,焦点落在视网膜后,矫正:凸透镜。

具体过程:视近物时,物象落在视网膜后产生模糊图像→动眼N中的副交感N兴奋→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增大→折光能力增强→焦点前移→物象落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图像。

2、瞳孔的调节:控制进入眼的光量

(1)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时双眼瞳孔缩小。(2)近反射:视近物时瞳孔缩小。

3、双眼会聚:视近物视双眼向鼻侧会聚。产生单一图像,避免复视。

(三)眼的折光异常

产生机制 焦点 矫正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视网膜前 凹透镜

折光能力过强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段,视网膜后 凸透镜

折光能力过弱

散光 眼球非正球形 不能聚焦 柱状镜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光敏度 分辨色觉 功能

视锥细弱 强 有 白昼视胞 觉 视杆细强 弱 无 暗光视胞 觉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1、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光条件下视蛋白和视黄醛合成视紫红质,视黄醛需要VITA的参与。故若缺乏VitA则会导致夜盲症。

2、视锥细胞与色觉:

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

敏感的感光细胞,三种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

色觉障碍有色盲和色弱两种情况。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1、概念:分辨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2、衡量方法:视角大小。

(二)视野

1、概念:单眼固定注视前方某一点时,该眼所看见的空间范围。

2、不同颜色的视野范围顺序:白>黄蓝>红>绿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视紫红质合成

2、明适应:视紫红质分解,有视锥细胞来承担感光任务。

第三节 听觉功能、平衡觉

一、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收集声波和传到声波

(二)中耳的功能

1、鼓膜:增压17.3倍,使声波不失真

2、听小骨:增压1.3倍,避免内耳损伤

3、咽鼓管:调节鼓室气压,使鼓室与外耳道气压平衡,维持鼓膜位臵。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耳蜗。当听骨链病变时: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空气→蜗窗→耳蜗。

2、骨传导:声波→颅骨→耳蜗 一般情况,气传导>骨传导 当气传导障碍(传音性耳聋),骨传导>气传导

(四)内耳的感音功能

1、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1)分析声波的频率:根据基底膜振动部位进行分析。基底膜底部振动产生高频音,基底膜顶部振动产生低频音。

(2)分析声波的强度:根据基底膜振动幅度及AP产生频率进行分析。基底膜振动幅度越大,产生AP频率越高,声音强度越大。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二 内耳的平衡觉功能

(一)前庭的功能:

感受头部位臵和直线变速运动

(二)半规管的功能

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的一般活动规律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传导

4、相对不疲劳性

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突触的概念: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结构

(二)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三)突触传递的机制: 基本过程:电-化学-电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上N-Ap→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膜受体结合→主要Na+通道开放→Na+内流→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上N-Ap→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膜受体结合→主要CI-通道开放→CI-内流→超极化。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

1、胆碱能纤维:即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分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少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肾上腺素能纤维:即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分布: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二)受体:

1、胆碱能受体(1)M受体

①分布:a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C膜上(心脏、平滑肌、消化腺、瞳孔等);

b少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

②效应:M样作用(见书)③阻断剂:阿托品(2)N受体

①N1受体:a分布:神经节C膜上 b 效应:神经节C兴奋 c阻断剂:六烃季铵 ②N2受体 a分布:骨骼肌终板上 b 效应:骨骼肌收缩

c 阻断剂:十烃季铵;筒箭毒

2、肾上腺素能受体(1)α受体:

①分布: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C膜上(肌肉,血管)

②效应:除小肠平滑肌舒张外,其余均收缩、兴奋。③阻断剂:酚妥拉明(2)ß受体

①ß1受体 a分布:心脏 b效应:心跳↑

c 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

②ß2受体 a分布:交感神经支配的支气管、胃肠、子宫、血管平滑肌

b 效应:舒张 c阻断剂:丁氧胺

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式、聚合式、链锁式、环式

(二)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传入通路

(一)特异投射系统

1、路径:经三级换元;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点对点

2、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发出神经冲动

(二)非特异投射系统

1、路径:经多次反复换元;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无明确对应关系

2、功能:维持大脑兴奋状态并保持大脑兴奋状态

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

(二)视觉区:枕叶

(三)听觉区:颞叶

三、痛觉

(一)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

(二)皮肤疼痛:快痛、慢痛

(三)内脏痛的特点:

1、缓慢、继续

2、定位不准确,定性不清楚

3、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

4、常伴牵涉痛

(四)牵涉痛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结构:

接头前膜:N末梢;

接头间隙:NC与肌C之间; 接头后膜:肌C膜(运动终板)。

(二)传递过程:

基本过程:电-化学-电。

(三)特点: ①单向性传递; ②时间延搁;

③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牵张反射

1、概念: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被牵拉时发生反射性收缩

2、类型:

(1)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2)肌紧张: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

3、反射弧:

肌梭→传入N→脊髓a运动神经元→传出N→梭外肌。注意: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二)脊休克:(自学)

概念、表现、特点、原因。见书。

三、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肌紧张)

(一)脑干网状结构异化区

+ →脊髓→r运动神经元→r兴奋↑→肌紧张↑

(二)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脊髓→r运动神经元→r兴奋↓→肌紧张↓

正常情况下,异化区活动较强,抑制区活动较弱,在一定水平保持平衡。

动物实验中,若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伸肌过度紧张(四肢伸直、头尾仰起、脊柱挺硬)→去大脑强直(r强直)。其机制:了解(见书)。

四、小脑对身躯运动的调节(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

3、协调随意运动

五、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作用: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等

(二)损伤分类:

1、黑质损伤→多巴胺能N↓,乙酰胆碱能N↑,→运动过少,肌紧张↑→帕金森病

2、纹状体损伤→多巴胺能N↑,乙酰胆碱能N↓,腺垂体激素作用于靶C:受下丘脑双重调节。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的轴突直接到达神经垂体(下丘脑垂体束),分泌ADH、催产素(缩宫素)

二、腺垂体

(一)生长激素(GH)1、生理作用:

(1)促进机体生长(骨骼、肌肉、内脏器官)(2)代谢:a血糖↑;b蛋白质合成↑;c脂肪分解↑

2、分泌调节:受下丘脑双重调节 →运动过多,肌紧张↓→舞蹈病

六、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质的运动区:中央前回。规律:见书

(二)运动传导通路(了解)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植物N,内脏N)结构和功能特点:分类:交感N和副交感N

1、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1)交感N:起源于T1—L3,节前F短,节后F长

(2)副交感N:起源于脑干、S2—S4,节前F长,节后F短。

2、双重支配

3、功能上相互拮抗

4、具有基础性紧张

5、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二、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见书。

简述题:简述交感N和副交感N对心脏、血管、支气管平滑肌、消化道、瞳孔的作用?

三、自主神经的生理意义

交感神经:参与机体应急反应。

副交感神经:为机体应急做准备(能量、排泄)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了解)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大脑皮质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此叫强化。

二、脑电图(了解)

三、睡眠

1、慢波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多,有利于生长发育。

2、快波睡眠: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类:易被消化液破坏,不能口服

(二)类固醇:不易被消化液破坏,可口服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见书)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了解)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合成9中调节性多肽经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

腺垂体激素作用于靶腺:受下丘脑单一释放调节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分泌↑ 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分泌↓ 3、病症:(1)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2)幼年时期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3)成人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4)分泌生长激素过量→垂体性糖尿病

(二)催乳素(PRL)

催乳;促进女性排卵。

(三)促黑激素(MSH)

促进黑色素C分泌黑色素

(四)促激素:具有促分泌、促生长作用

三种促激素分别构成三个功能轴。

三、神经垂体

(一)ADH:已学。2个作用。

(二)催产素(缩宫素OXT)(1)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2)作用于乳腺,泌乳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激素

(一)合成:碘+络氨酸 → 甲状腺激素(T3、T4)

(二)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BMR↑。

(2)物质代谢:①蛋白质 a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b分泌过多:蛋白质分解↑;

c 分泌过少:粘液蛋白

合成↑(粘液性水肿:指压不凹陷)

②血糖↑

③促进脂肪分解,胆固醇降解

2、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肌、骨骼、脑)

3、其他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心血管: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耗氧↑

(三)分泌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负反馈

2、甲状腺的自身调节:摄碘能力的增减反应 临床:长期摄碘不足→血中碘↓→甲状腺增生(单纯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甲状腺肿)

(四)病症:

1、幼年甲状腺激素缺乏→呆小症(克汀病)

2、成年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

3、成年甲状腺激素过少→甲减

4、成年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

(一)甲状旁腺激素:

1、升血钙降血磷

2、激活VitD3

(二)降钙素:降血钙血磷 第四节 胰腺

一、胰岛素

(一)生理作用:

1、血糖↓

2、蛋白质合成↑

3、脂肪合成↑

(二)分泌调节

1、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

2、激素作用:胃肠激素可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则抑制。

3、神经调节:

(1)交感神经→胰岛素分泌↑(2)副交感神经→胰岛素分泌↓

(三)病症:

缺乏胰岛素→糖尿病

二、胰高血糖素:血糖↑

第五节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参与机体应激:

抗毒、抗炎、抗过敏、抗休克

(二)代谢

1、血糖↑

2、蛋白质合成↓,分解↑

3、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

(三)其他

1、血液:RBC↑,PLt↑,淋巴细胞↓

2、心血管:允许作用

3、消化系统:消化功能↑,食欲↑,胃酸↑

4、神经系统:兴奋性↑

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负反馈 思考: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能否立即停药,为什么?

三、病症:

糖皮质激素使用过多→向心性肥胖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一、生精功能:

二、内分泌功能:

分泌雄激素(睾酮),其生理作用见书。第二节 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

(一)生卵功能

女性进入青春期→每月卵巢有几个至十几个乱跑发育→1个成熟→排卵→卵子→腹腔

其中:残余卵泡→血体→黄体→白体(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二)内分泌功能:

雌激素(雌二孕激素(孕酮)

醇)

来源 卵泡颗粒C、黄黄体

主要生理功促进女性副性维持妊娠

器官生长发育 子宫、输卵管活动↑ 活动↓平滑肌 子宫内膜 增殖 增殖、分泌 宫颈粘液 稀薄

粘稠 代谢 水、Na+潴留 产热↑

其他

可使输尿管舒张

二、月经周期

(一)月经周期的概念:28天

(二)月经、初潮、绝经的概念

(三)月经周期的分期及形成机制

时腺垂体 卵血血子宫内

间 巢 雌孕膜

激激素 素

1、增5—FSH卵↑ — 增殖 殖期 14↑ 泡

天 发

2、分15LH↑ 黄↑ ↑ 增殖、泌期 —体 分泌

18天

3、月1—FSH、LH白↓ ↓ 缺血坏经期 4天 ↓ 体 死剥落

(四)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卵巢)轴:负反馈 第三节 妊娠

一、胎盘激素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类似LH:月经黄体→(HCG作用下)妊娠黄体→雌激素、孕激素→子宫内膜增殖、分泌

2、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

(二)雌孕激素:妊娠黄体一般在3个月后萎缩,之后由胎盘分泌这2种激素

5.小学女生生理卫生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经期卫生和心理卫生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经期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和保证青春期的健康

发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她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三、教学重点:女生的营养卫生.月经期卫生和心理卫生。

四、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月经。

五、教具准备:有关青春期卫生知识的录像片和相应的资料

六、教学对象:

五、六年级的女生。

七、教学过程:

1、月经是怎么会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女孩子就会出现阴道的周期性出血,一般为每月1次,所以称这种现象为月经。月经是受女孩体内产生的激素支配引起的。一般来说当女孩长到12岁至15岁时,她的性腺--卵巢就可以开始排卵,此时卵巢内可以产生两种激素:雌激素和黄体激素。这两种激素可以使子宫的内膜增殖变厚,然后由于排卵结束这两种激素分泌又急剧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得不到激素的支持,即急剧出现退行性变化和缺血坏死而脱落,并经过阴道流出体外形成月经。可见,经血就是脱落的子宫内膜与少量血液的混合物。女孩的第一次月经为初潮。每一个正常的女孩早晚都要出现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何时来月经:有些女孩会询问大人:“我将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来月经?” 这个问题是一个没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没人能准确的说出何时发生。一个女孩可能在她8岁到16岁之间的某个时间第一次来潮。但是8岁就来月经的女孩很少,绝大多数女孩是在16岁之前来月经的。实际上,大多数女孩是在11岁至14岁之间开始行经的。那就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你

已经到了16岁而尚未开始来月经,你不妨去请妇科医生看一看。到16岁时不来月经并不一定是有什么毛病。曾经有许多非常正常的女孩一直到20岁才来月经的病例,但是最好让医生排除你因为有健康问题不来月经的可能性。还有一条线索是女儿第一次行经的年龄往往与母亲相差不多。不过,这也并不是一条严格的定律。

3、如何计算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因此月经周期的计算应包括月经来潮的时间。有些妇女只计算月经干净的时间,这样就可能认为月经周期缩短了,临床上有的妇女常自诉月经不正常,一个月月经来潮两次。其实仔细算来,月初及月末各来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月经周期为28~35天,周期长短可因人而异,提前或错后7~10天可视为正常范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就不能认为是月经不调。月经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内,以第2~3天为最多。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一般妇女月经期无症状,少数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坠感、乳房胀痛、便秘或腹泻、头痛等不适,一般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

4、什么是晚发性月经:什么是晚发月经一般来说,女孩在10岁以前,身体不断发育,但生殖器官却一直处在幼稚状态。阴道细而长,子宫颈较子宫体长,输卵管细长而弯曲,卵巢狭长,卵泡不发育。至10岁左右,卵巢中有少数卵泡发育,但不排卵而闭锁。此时女性特征便开始显现。至11~12岁时,乳房开始发育而隆起,但还不会出现月经。一般认为月经初潮的年龄多数在13~16岁,以14岁为最多。所以如果超过16岁仍无月经,就可以称之为晚发月经。晚发月经不一定都是有其他疾病,比如在寒冷地区,女孩的初潮年龄就常较热带地

区女孩为晚。但是有一部分女孩的晚发月经可能是因疾病而引起。比如在幼年时期,如果患有寄生虫病、肺结核病或营养不良等,都能使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而引起晚发性月经。

5、月经期的卫生保健:女性在月经期间一般身体抵抗力都较差,易于感染疾病,所以在行经期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⑴注意外阴清洁,因为行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子宫腔成为大创面,加之血液是最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好环境,所以在月经期间每天要清洗外阴1次;月经垫要用干净、质软、吸水性好的卫生纸或棉垫,以免行走时擦伤皮肤,最好选用消过毒的卫生巾或卫生纸。

⑵内裤要选用吸水、透气性能好、又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纯棉布制品,不要与他人互相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并要经常洗换。

⑶应避免精神刺激或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不然抵抗力会进一步低下,从而诱发感染。

⑷严禁游泳、盆浴、阴道用药及阴道检查,否则会引起宫腔感染。⑸上公共厕所最好选用蹲式便池,用纸时要从前向后揩拭,以防将肛门口的细菌带入阴道口。

⑹注意保暖,尤其是下半身的保暖更为重要,并避免淋雨、踏水等,可以防止发生痛经。

⑺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尽量减少食用生冷或辛辣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月经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容易出现疲劳和嗜睡,感情波折也大,故最好不喝浓茶、咖啡等。同时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

[8]月经期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因为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都会影响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引起激素分泌的紊乱,导致月经失调。过分的情绪波动还会引起月经停止或出血多。所以女同学在经期一定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6、月经病要及时防治: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经青春期少女少见。原发性痛经可能与月经前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有关,它使子宫收缩,引起出血后疼痛。临床对于原发性痛经学生除采用稳定情绪的心理治疗外,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对止痛有很大的作用,亦可施用中药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选用止痛解痉药物如去痛片、莨菪浸膏等,也可缓解疼痛。

7、女生月经生理心理卫生指导:

从生物学角度看,月经初潮是女子性发育进程中一次生理突变,对这一变化,各人的心理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月经来潮前对女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她们提前有思想准备,掌握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意识地克制自已,很有必要。高段相当一部分女生在开始一段时间里内,来月经的几天时间里,存在紧张、焦虑、抑郁心理,有的女生竟然不敢上厕所去更换卫生巾,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让人尴尬的事。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6.PBL生理学血液教案 篇六

1.PBL教案是教师针对PBL课程中的案例而编制的教学方案。教案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通常由两名以上教师集体编写。

2.PBL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教学时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形式、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或工具)准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时间分配、讨论题的布置)、评价等。

3.PBL教案要紧紧围绕PBL课程目标,按照PBL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教案应体现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来架构;

(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是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3)教学活动注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问题探究性学习:(5)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也是PBL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4.PBL教案设计应体现PBL教学的进程规则:(1)第一轮

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

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第二轮

第二次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

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3)第三轮

第三次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

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4)汇报及评价。

学习小组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学习成果汇报。

5.在坚持PBL教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推进教案的创新。

6.教研室或PBL教师团队应在集体备课、讲评教案的基础上,整理出集体教案作为基本教学文件保存和使用。

xx学院PBL or CBL教案

问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别:_____ 教学对象:______

xx学年 第xx学期

案例1:

xx学院

日期:

****年**月**日

问题、案例编写者:

编写者Ⅰ :

基础部(系)部 xx 教研室 电子信箱 电话: 编写者Ⅱ:

基础部(系)部 教研室 电子邮件: 电话:

PBL课程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准备(一)问题陈述(二)单元教学计划(三)教师教学资源(四)教师可提示的问题(五)学生应探讨的议题

二、发展活动(一)陈述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问题陈述 2.了解问题情境(二)建立问题结构

1.事实状况(现在知道什么?)

2.理想和假设(问题应该怎么解决?)3.学习议题(还要知道什么?)4.行动计划(如何知道?)(三)搜集信息

1.书和杂志

2.影片和网站(四)讨论问题

1.报告和发表看法 2.呈现各种解决方案(五)解决问题

1.评估各项解决方案 2.归纳与结论

三、综合活动(一)归纳学习(二)学习心得(三)学习成效评价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助教__________   

PBL培训

1.PBL介绍

2.PBL目的和要求 3.学习方法 4.考评方式 5.导师简介 „„

分 组 1.分组目的和方法 2.分组,选小组长

3.相互认识,自我介绍,联系方式 „„

任务及分工任务:血液组成的功能,义务献血注意事项,输血意义,可能出现的问题。非法卖血带来的社会及疾病传播等问题。血液替代品的前景。

演讲(xxx负责),资料(xxx负责),图片(xxx负责)

指 导 I-1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 

教学过程结构表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

1.学生已知道血液的基本知识。

2.学生已经知道失血后及时输血可以挽救生命。

3.学生已知媒体关于非法卖血带来疾病传播风险的争论报道。

3.学生已经知道医院内用血主要来自正规采血机构所采集的公民义务献血,常常会出现血荒。4.人类已利用输血抢救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可能感染一些疾病。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1.找出支持义务献血的论点。

2.找出人们反对非法卖血做法的原因。3.如何减少因为输血感染疾病的可能。4.如何避免出现用血时血荒?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1.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 2.国内献血者体检标准

3.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献血有相应的福利 4.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献血的益处。5.献血的流程。6.输血的新进展 7.血液替代品的前景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1.上网找资料。

2.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书籍。3.搜集报刊杂志的资料。4.询问请教专业人士。

案例介绍

讨论问题

1.干细胞的概念 2.干细胞的特点 3.干细胞应用的基础

4.干细胞应用技术(利弊)5.干细胞应用范围与面临的问题 6.国内外相关网站

指 导 I-2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助教__________ 问题介绍

(前述案例的后续。)

1.干细胞技术的市场前景

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成功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

2.干细胞应用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 3.怎样科学合理利用干细胞资源。

讨论问题

1.在干细胞研究中,横向分化的发现能解决伦理问题吗?人们可望从自体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靶组织细胞并保持增殖能力,将这些细胞回输入体内,从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

2.举例说明人类为何需要通过立法来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应用。3.本组对干细胞是否有任何新的观点或看法?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评价

指 导 II-1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助教__________ 

教学过程结构表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

1.人类的行为会影响生态圈的改变。

2.目前人类已利用科学方法孵育某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同时也对生态圈造成某种程度的灾害。3.人类仍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各种方法来影响生态系统。4.学生已知道食物链的基本意义。

5.部分学生听过或粗略了解大量繁殖、基因食品及克隆的概念。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

1.找出支持放飞蝴蝶以制造浪漫婚礼的论点。2.找出环保人士反对此行为的原因。

3.人类以哪些方法在影响生态圈的改变?有何改变? 5.人类是否应该以人为方式改变自然界的物种数目?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1.了解人类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的影响。以人为方式增加生态界物种数量有何影响?对大自然是好是坏?(人工繁殖、基因改造、复制)

3.认定人类行为对大自然影响是好是坏的标准是什么?能够粗略提出方法来降低人类改变自然生态所造成的灾害。

4.目前人类以使用哪些方法去增加其它物种的数量?如何达到生态界的平衡发展?是否有可能实现?

5.是否应立法或以其它方式规范人类以各种方法来增加各种物种的数目?分析人类以人为方式大量繁殖、基因改造甚而复制其它物种的影响。如何知道?(行动计划)1.上网找资料。

2.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书籍。3.搜集报刊杂志的资料。4.询问请教专业人士。

案例介绍

几个世纪以来,在婚礼上向新人抛撒大米祝贺是西方广为流行的风俗。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变化。爱鸟者指出:鸟类因贪吃这些大米,有堵塞消化道的危险。于是人们改用五彩缤纷的气球作为贺礼,但海洋生物保护者认为:气球会飘到海上,噎死海鱼和鲸鱼。结果美国一个叫里克.米库拉的人想出了在婚礼上放飞蝴蝶的主意,但他并不是那种夜间去捕捉蝴蝶的人,而自1980年起于宾州设立蝴蝶公司培育出售家畜蝴蝶。米库拉以100美元一打的价格出售婚礼蝴蝶,有时亦为丧礼提供,此种浪漫的行为,仍引起不少环保人士的争议。对于这事件您的看法如何?现在你必须提出一份报告来说服任何一方接受你的意见,你将如何呈现?(以上数据来源节录自http://)

讨论问题

1.列举地方或区域环境变迁所引发的环境破坏﹐并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2.分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互动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型态。3.评估地方或区域所实施的环境保育政策与执行成果。

4.在面对争议性的问题时,能从多元的观点与他人进行理性辨证,并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提出好理由。

5.举例说明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其目的而影响他人或其它群体的历程。6.举例说明人类为何需要透过立法来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应用。

7.评估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不受专业伦理、道德或法律规范的可能结果。8.举出全球关注的课题(如环保…等),分析其因果并建构问题解决方案。9.国内外相关网站

指 导 II-2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助教__________   问题介绍

(前述案例的后续。)

讨论问题

1.本组认为认定人类行为对大自然影响是好是坏的标准是什么?

2.寻找数据显现目前人为方式增加物种数目的例子与现象。【()()组:人工大量繁殖、()()组:基因改造、()()组:复制】 3.分析归类哪些对环境较有利?哪些对环境较有害? 4.讨论以此种人为方式来增加物种数量是否可行?

5.不管是否可行,是否都有方法将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6.经由讨论决定:本组将向何方提出改进意见。7.本组对促使生态平衡是否有任何新的观念或方法? 一定要注明资料来源。

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教师观察同学们参与讨论互动之状况及问题反应的表现。2.同学自评互评分组工作之参与度。3.分组口头报告与书面报告。

总结及评价

实施日期________ 课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助教__________ 

问题回顾及提高

1. 2. 3. „„

学习成果报告及评价

1.报告形式 2.方式与要求 3.评价体系 „„

导师指南

(与前述问题相关的参考资料。)

1. 2. 3. 4. 5. 6. 参考文献

要尽量避免以下情况: 1.缺乏新的学习(Without new learning)

在知识方面,学生只是下载或抄下不同来源的资料,对内容并没有作更深入的理解。在学习技能方面,同学如同中学时代所做的专题研习,除了在篇幅上有增加外,学习技能仍停留于搜集及整理的低层次阶段,很少有发展的分析、综合、批判、反思等高层次思维。2.缺乏新发现(Without new finding)

在结论方面,同学一般都停留于人云亦云的阶段,鲜有突破出新的体验或新的见解。

3.缺乏拥有感(Without ownership)整个报告,除了精美的手工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令学生感到自己拥有原创性,带给同学的只是痛苦回忆。

7.生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七

一是有助于改善情绪, 调节情感, 促进心理健康。音乐艺术无论是演唱、演奏、表演, 还是欣赏, 都要求人们神情专注, 而且要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反应。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音乐的可感性、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 可以有效地启迪和锻炼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因此, 音乐能够起到培养欣赏者感知、想像、直觉和思维能力的作用。音乐, 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音色不同的音响有机且艺术的组合在一起, 音响之间存在音与音微妙的关系, 它们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整、飞翔与消逝等变化无穷的方式, 构成了具有自由流畅的旋律、明快复杂的节奏、繁简浓淡的和声等美妙的音乐世界。

二是有助于改善脑波、舒缓压力, 促进大脑健康。心理、生理学家的研究发现, 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差异:左半脑通常承担处理语言、数学和其他分析功能等抽象思维的任务, 习惯上称为“数字脑”。而右半脑通常承担处理空间图形、识别形象、音乐、环境等直觉和艺术方面的信息等形象思维任务, 习惯上称为“模拟脑”。但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 左右两半球的机理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脑神经细胞活动时, 处于兴奋状态, 不活动时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与抑制作用缺一不可, 合理锻炼和使用大脑, 并刺激右半脑活动,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大脑的作用。

三是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增进沟通与谐化。由于人自始是社会群居的, 所以天然地倾向于同社会他人取得谐化。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关系,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 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对人际关系交往沟通的需要更为强烈, 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更为迫切。而以音乐的方式沟通交流, 不仅宜于青少年接受, 而且可以起到聚合作用, 推动人际关系趋于和谐。音乐是人类万能的语言, 人们可以用这种语言与任何心灵沟通并被理解。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 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群体活动, 也有利于实现共同的认知、认可, 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四是有助于怡情健身、愉悦养生, 促进身心健康。音乐本身就具有使人快乐的属性, 是有文化的休息, 有教养的娱乐。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从事音乐活动可以转换一下兴奋中心, 从而消除劳累、松弛神经、解脱烦虑, 最终通过松驰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与活力。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人的心情愉快了, 人的机体内生理化学变化就会畅通, 就会产兴奋增强感觉, 人的精神面貌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焕发出神采。这不仅表现为生理上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的愉悦, 心理上的平衡, 进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 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谐。所以音乐家洗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还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音乐传入人耳膜, 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 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激素、酶等生化物质, 有利于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神经, 从而保养心性, 促进健康。音乐还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可以使大脑活动张驰交替, 保持活跃, 为新的思维与创造提供条件。

二、音乐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途径与措施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 个体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 他 (她) 们越来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但由于自身强烈自尊心的驱使, 常常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敏感, 且缺乏自信。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动机不明, 学习习惯存在偏差;中职生与普高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择业成为中职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学生择业思维定势、依赖退缩、紧张焦虑的心理普遍存在。

每位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医生”, 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负有教育责任。对中职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与形式, 其中音乐教育可以从音乐课程中挖掘出所蕴含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内容, 适时地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利于实施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的情境, 让学生在聆听、欣赏或参与音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生理教育,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是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抒发, 创设审美情境。长期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 忽视个人对音乐的需求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 这也是造成部分中职生对音乐课和音乐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要强化音乐对情感满足的作用, 一方面需要在音乐课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引入流行的元素。在唱歌教学中可以选择表现不同内容、不同情感的作品,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室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音乐教学束缚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 为此一些学校拓展了歌咏比赛、音乐欣常讲座、音乐会等课外音乐活动。但由于这些通常是正式组织的, 参与的学生仍然有较强的受限感觉, 不能很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学校结合具有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主题开展音乐活动, 虽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但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自我表现。因此有必要放宽对主题的要求, 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组建音乐社团、街舞音乐观摩、卡拉OK比赛、网络视频音乐欣赏等, 让学生自娱自乐、自我发挥、释放心情。还可以在校内外展开音乐演出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组织能力。在发生重大自然和社会事件后, 也可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缓解这些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释放个人的情绪, 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同时还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让学生自我体验。

三是重视音乐治疗方式的应用, 增强音乐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效果。音乐治疗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的音乐欣赏, 它是集音乐、心理学、生理学为一体的, 用音乐和音乐活动以帮助达到恢复、维持和改善心理与生理健康为目的一种治疗方式, 即强调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对特定的人群的影响, 从而产生心理、生理的上的自我调节。如前所述, 音乐的每个乐调都可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绪, 不同曲调、节奏、旋律、谐声以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引起的心理生理效应也是不同的。所以, 中职学校的音乐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不同情况,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音乐教学, 组织音乐活动, 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增强音乐教育在心理生理保健治疗方面的针对性。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怡情健身, 对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在对音乐教育的心理生理健康功能进行阐述及对中职生的心理生理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途径与措施, 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音乐功能,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心理生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敦广.音乐教育与情商培养.中国音乐教育, 1999 (6) :34.

8.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篇八

[关键词] 妇女;更年期;生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74-01

更年期是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由正常状态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医上又被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由于该阶段卵巢功能衰退,从而引起丘脑-垂体-卵巢这条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引起头痛、心悸、潮热、出汗等躯体不适的症状;同时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况[1]。卵巢功能的减退使得更年期妇女在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心理也随之产生诸多的问题。是一个由成熟走向衰老的过度时期,是衰老过程的一个转折点,是妇女生命中生理状况的变化引起的新的生理及心理平衡重建的特殊时期。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及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如何减轻更年期妇女生理及心理的诸多不适,为了给更年期妇女生理及心理的不适症状提供医疗依据,本研究着重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变化和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8例患者,年龄42~60岁,平均(51.6±4.3)岁。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对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并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对于程度较重的患者适当给予安定或谷维素治疗,也可以配合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及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之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已烯雌酚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2020154)0.125~0.250mg/d,连续治疗20 d,间歇10 d为1个疗程。使用雌激素量宜小,既达到控制更年期症状又不引起子宫出血。

1.3 评定标准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的状况进行评定,重度为4分、偏重为3、中度为2分、从无为0分。此量表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患者偏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问卷交由患者填写,或口述回答后调查员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调查,SCL-90评分量表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比较

组别从无中度偏重度重度

治疗组

对照组17

514

185

93

7

3 讨论

妇女更年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由正常状态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通常发生在50岁左右。本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6±4.3)岁,年龄跨度为42~60岁,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更年期妇女的生理状况主要体现在脑部局部功能逐步衰退、内分泌调节能力降低、雌性激素减少等。当性腺发生变化时,神经系统由于和性腺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受到影响,生理状况的变化主要是月经紊乱或绝经、性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伴有心率并不增快的心慌、心跳、失眠、多梦并伴有发胖或体型的改变。这些生理状况的变化是缓缓发生的,多数患者能够靠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逐步适应[2-3]。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情绪易波动、烦躁、冲动、注意力分散、不安及易怒等现象。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和症状并不是所有的更年期妇女都会出现,一般只出现在少数更年期妇女中。由于现代社会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更年期妇女身上的体现尤其明显,使得部分更年期妇女因为更年期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变化而带来诸多的麻烦。

人体的各项机能由大脑皮层统一管理,各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互相协调,导致生理与心理状况互相作用和影响。因为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大脑皮层控制能力下降,由于生理变化而导致心理状况发生改变。不良的心理状况易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生理不适,给日常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心理压力日益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在更年期这一特殊生理阶段的过程中,更年期妇女在生理上遭受很大的变化,导致出此阶段特有的生理、心理症状。因此,在积极采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更年期妇女心理的关注。但是,由于宣传教育的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由于对激素治疗了解不够,担心激素治疗存在不好的影响,拒绝采用激素治疗的方法[4]。对此,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治疗方法等信息的相应宣传教育,尤其是医护人员要以身作则,主动承担健康生理教育者的角色,让更多的更年期妇女科学合理地认识更年期,并普及治疗及自我护理的方法和知识,以有效改善妇女更年期诸多不适的症状,提高妇女自我保健的意识,给工作和生活减少麻烦和压力,帮助她们平稳渡过更年期。

[参考文献]

[1] 曲洪芳,李国海,陈霁,等.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101-103.

[2] 程国均,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J].中国妇产科杂志,1995,2(30):123-127.

[3] 常惠,朱雄华.更年期综合症及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04-105.

[4] 陈瑶,陆虹,白文佩.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5-18.

上一篇:深圳大学介绍下一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