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精选6篇)
1.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一
论文关键词:高温,季节,主要,防治
目前正值高温高湿的盛夏酷暑季节,加之蚊蝇等节肢动物孳生,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恶劣的气候环境作为一种强应激,造成了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内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很容易造成猪病的暴发和流行,比如:猪流感、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和猪肺疫等等,使养猪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要认真加以防治。
一、猪流感。该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一般有H1N1和H3N2两种血清型。潜伏期短,突然发病,常全群感染,体温升高到40.3℃~41.5℃,有的可达42℃,不食喜卧(关节疼痛),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等。如无并发症,一般在6~7天后康复,否则能发生肺炎或肠炎,病势加重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退热解表:用复方柴胡、复方氨基比林、复方奎林等药物肌注。同时选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继发感染。也可选用病毒唑、复方吗啉胍、板兰根等抗病毒药。
二、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有此病的发生,近年来部分地区有增多的趋势。正常猪体内有少量附红细胞体存在,一般不发病,但由于种种应激因素(如恶劣的气候、长途运输、拥挤、饲养管理不善等)的作用,猪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此病。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高热稽留(41℃~42℃),母猪生产性能下降,育肥猪急性溶血性贫血、黄疸(皮肤、粘膜发黄),肠道、呼吸道感染增加等。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叮咬是传播此病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场采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视野中如有70%红细胞感染即可建立诊断。治疗此病可试用血虫净(三氯咪、贝尼尔)或新砷凡纳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肌注氟苯尼考(每天1次)以及用土霉素或金霉素+泰乐菌素或泰妙菌素等抗支原体等药物拌料(每吨料中各加入300~400克)等。
三、猪弓形体病。此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治疗:磺金100g+附弓链灭100g混合拌料200斤,连用4~7天。对于病重猪只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单独治疗有特效。本病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附弓链灭进行预防。
四、猪圆环病毒感染。主要病原体是圆环病毒-2型(PCV2)。此病毒单一存在的情况下,一般表现不明显病症,但在其他一些疾病的协同下(如猪气喘病、猪流感、猪链球菌病、兰耳病等),或者因环境因素(氨、内霉素),应激因素(运输、猪群合并等),可触发PCV2感染,并使其发展成为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猪皮炎及肾病综合征。前者临床表现有:猪只渐进性消瘦、生长不良或停滞、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泻、贫血和黄疸。大体解剖还或见肺斑点状出血。后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状和斑块。病灶通常在后驱、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有时也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轻者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可自动康复。重者有发热、后肢软弱无力、跛行、厌食和体重下降。剖检:肾肿大、苍白、有出血斑点。本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减少应激和诱导免疫力的产生。除加强饲养管理外(目前主要是防暑降温),一是要防止猪气喘病的影响,及时消除或控制猪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二是使用黄芪多糖制剂(针剂注射,散剂拌料或饮水)。为减少对肾脏的刺激,须慎用磺胺类药物。
五、猪肺疫。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传染病。本病多为内源性感染和散发,常继发于一些热性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肿脖子,病程短、死亡急。慢性的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剖检呈大叶肺炎变化等。此病的治疗常用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或青、链霉素肌肉注射。预防可用猪三联苗,紧急预防用猪肺疫单价苗较好。
六、猪链球菌病。该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以前在我国多以L群、C群以及D、E群链球菌为主,主要表现为颔下脓肿、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和败血症,一般可以治愈。但近年发现爆发流行的猪链球菌2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以及突然死亡(往往来不及诊治)。同时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与死亡,损失惨重。链球菌也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以发病,但大多数在3~12周龄的仔猪爆发流行,尤其是断奶混群时往往是发病高峰。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猪的症状减轻,死亡率降低。一般认为较为敏感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类(头孢三嗪、头孢呋新)以及庆大霉素等。在疫苗方面,猪链球菌2型与C群二价灭活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1、加强消毒灭源,注意环境卫生。对畜禽圈舍、场地要定期用10%的石灰水或2%的氢氧化钠或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消毒;规模养猪场最好要用百毒杀、抗毒威等消毒药带猪消毒(喷洒活体);发现有病程特别短、死亡特别急的猪,必须及时上报、及时诊断。病死畜禽一定要深埋或作无害化处理,决不能乱抛乱扔。圈舍要勤打扫,粪便要勤清理并集中堆放发酵,切不可置于露天,任雨水冲淋,染污环境,扩大病原体。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饲料要科学配方,合理搭配,尤其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同时要注意不用霉变饲料喂猪。猪舍上面要设置遮阳网,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可装排风扇,猪圈内要经常用凉水冲泼。对猪要供给充足的饮水,饮水内可添加少量的钾,以补充因高温引起的钾流失。
3、认真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高温期间要注意在圈舍上安装纱网,以防蚊子、苍蝇、老鼠对猪只的危害。
4、强化免疫注射,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对健康猪群,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二免”工作。预防注射要用足剂量,保证质量,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江苏滨海市玉龙路164号滨海畜牧局张是谢航)
通联:224500江苏滨海县玉龙路164号张是
电话:身份证:325
2.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二
关键词: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免疫程序
1发病情况
贵州省岑巩县某猪场,存栏母猪200头,2016年3月份来,保育猪出现消瘦、喘气、呼吸困难,比例约22%,死亡率约10%。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药物,效果不明显,成活率降低,僵猪、残次猪比例增加,用药成本增加明显。
2临床症状
保育舍存在皮炎肾病综合征的病猪,育肥舍出现消瘦、喘气、呼吸困难的猪,比例在30%左右。
3病理剖检
解剖病死猪的尸体,可见肺脏内出现黄色渗出物,胸腹腔积液,腹膜炎、肝脏黏连,胸膜炎、肺黏连、肉样变,肾脏出现白色坏死灶。
4实验室诊断
采集公猪、后备母猪、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哺乳母猪、30日龄、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150日龄猪只血样各5份,共计50份,同时采集肺脏、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组织3份,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测猪瘟抗体、蓝耳抗体、伪狂犬g B抗体、伪狂犬g E抗体、圆环抗体。病原检测猪瘟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并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如图1所示,其中左侧纵坐标表示阻断率,右侧纵坐标表示阳性率,阻断率计算方法为(N-S)/N×100%。由图1可知,种猪群抗体阳性率均没有达到100%,需要加强免疫,特别是后备猪和公猪。商品猪的母源抗体较低,所以28日龄接种猪瘟疫苗后,猪群猪瘟抗体迅速上升,在90 d达到高峰,然后120日龄下降。
如图2所示,其中左侧纵坐标表示KQ值,右侧纵坐标表示阳性率,KQ值计算方法为S/P×100。由图2可知,妊娠母猪从中期、后期、哺乳期来看,蓝耳抗体存在上升趋势,可能与疫苗免疫或者病毒感染有关。商品猪90~120日龄出现突然上升,提示可能有野毒感染。
如图3~4所示,其中左侧纵坐标表示S/N值,右侧纵坐标表示阳性率。伪狂犬野毒阳性场,经产母猪g E阳性率100%;商品猪肉猪在90日龄猪群g E抗体全阴性,且出现g B、g E抗体双阴性的猪,没有抵抗力,所以后面重新被感染。
如图5所示,其中左侧纵坐标表示S/P值,右侧纵坐标表示阳性率。种猪抗体水平较高,S/P平均值在0.8以上,有较好的抗体水平。商品猪60~90日龄时,S/P值突然从0.326上升到0.758,而在这个阶段没有免疫任何疫苗,提示有野毒感染。
病原检测报告:运用PCR的方法,病料1、3均检测出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表1)。
细菌分离:病料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图6)。
药敏试验:无菌采取肝脏、肺脏进行肉汤增菌,37℃培养12 h。结果显示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高度敏感。
5检测报告结论
血清学分析:(1)种猪猪瘟抗体不合格,没有达到100%阳性,需要加强;(2)商品猪在90日龄至120日龄蓝耳抗体出现突然上升,提示有野毒感染;(3)商品猪在90日龄至120日龄伪狂犬g E抗体重新转为阳性,提示有野毒感染;(4)商品猪在60日龄至90日龄圆环抗体出现突然上升,提示有野毒感染。
从病原学、细菌学的检测结果来看,目前引起猪只保育猪死亡的病毒性因素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细菌性因素为副猪嗜血杆菌。
6措施与建议
针对目前猪场的问题,首先利用抗生素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
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对猪场免疫程序进行了调整(表2)。
7小结
通过药物添加和疫苗程序调整,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1个月后基本生产稳定,保育舍成活率达到99%以上,后期育肥消瘦、喘气、呼吸困难的猪比例只有3%,用药成本减少2/3。
3.猪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讨 篇三
【关键词】猪病;诊断;治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猪的养殖队伍不断扩大,但生猪市场却不乐观,生猪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猪在养殖过程中的得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猪的死亡率,养殖户不得不进行猪病的治疗,复杂多样的生物制剂和生物添加剂被注射到生猪身上,一部分药品会残留在猪体内,大大降低了猪肉质量,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及早的发现猪的疾病并采取适当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对猪的影响。
1.猪的疾病原因分析
1.1环境原因
养殖环境对猪的养殖非常重要。养殖环境包括养殖场综合环境,养殖圈内环境和隔离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发育。清洁的养殖环境能够有效的减少病原菌的传播,猪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舒适的生长。而恶劣的环境,往往是猪病频发的一大诱因。
1.2免疫程序缺失
由于猪从出生到出栏进入食品市场,需要经过很多的免疫程序来提高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由于养殖户认识和观念的落后,为了省去免疫的麻烦和经济投入,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严格接种,省去一种或几种猪病的免疫,结果在猪病高发期,不可避免地发生猪病范围大,难控制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农村散养户养殖的猪由于捉猪进圈时间不统一,往往给兽医防疫人员带来了防疫工作的不便,不能像规模猪场一样按免疫程序免疫。要做到按程序免疫,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浪费疫苗。因此,在防疫时有的猪已经长到35kg左右,甚至有50kg以上的还未免疫。
1.3药物及疫苗的不合理使用
猪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恰当的给药才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发的频率。然而目前,在我国养殖队伍中,疫苗和药物在使用上存在不合理性,一些养殖户大量的使用或滥用药物或者少用不用药物,或者是对疫苗的管理不当,失效或损坏,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猪病的复杂化,使得猪病难诊断、难控制、难隔离、难处理。
1.4疾病控制能力低
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养猪的利润,使得目前猪的养殖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在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水平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后进入养殖业的人员,没有管理经验,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很低,使得猪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发病。
2.猪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2.1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冶疗
2.1.1症状诊断
由于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后,猪整体食欲不振。病猪长卧不动,嗜睡,流浆液性鼻涕,呼吸困难,急促,结膜发绀尿液发黄,粪呈算盘珠样或者稀便,粪便宜中混有脱落肠粘膜;四肢内侧及腹部紫色红斑,耳尖发紫;运动失调,有的不能站立,或爬行,体温升高到40.5~42.0℃,病程3~5天,最后衰竭死亡。病猪精神沉郁,喜欢扎堆,有的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磨牙、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少数病猪后期呼吸困难,口鼻流白色或血色泡沫。
2.1.2治疗措施
对于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猪群,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猪养殖中大规模死亡的危害之一。因此,最好的冶疗手段就是预防为主,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控制疫苗质量,注意隔离与监护,保持清洁的养殖条件,保证饮料卫生,营养全面。在高发期仔细观察,一旦发现病情,马上隔离。
2.2红皮病
2.2.1症状诊断
此病又称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类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红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呈紫红色,用手指压病灶部位不褪色。主要发生在仔猪身体上,母猪少数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发生部位在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一般夏季多发,主要是蝇蚊虻等叮咬传播。
2.2.2治疗措施
当发现猪体出现红皮病症状,立即应用三氮脒肌肉注射。按体重标准5-7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为5%溶夜,1次/天,连用3天;或者是用强力霉素10mg/kg体重/天,连用4天。对于未发病的猪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的方法进行预防。另外,做好养殖场所和养殖圈内的灭虫,切断传播途径。
2.3猪口蹄疫
2.3.1症状诊断
体温超过40℃,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特征,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泡并溃烂,并伴有继发感染,蹄壳脱落。病猪行动受限,跛行,喜欢卧姿。口腔、鼻、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泡和烂斑;乳猪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2.3.2治疗措施
口蹄疫外源性抗体(超免蛋白-Ⅴ)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按1kg体重0.1ml用药,首次量加倍,可有效控制引发的心肌炎,有效控制死亡;也可用本品做紧急免疫。(如有混感症状需要配合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如头孢噻呋钠、头孢喹肟等)。配合荆防败毒散(瑞特灵)1kg拌500kg饲料,或健力源500g拌1吨饲料,可全群治疗和预防。
3.结语
4.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篇四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此病的防治应采取合理轮作为基础,积极选育和利用抗线虫品种,加强病情监测,重点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作 者:王云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滨,156200 刊 名: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 “”(14) 分类号:S4 关键词:大豆 包囊线虫病 综合防治5.冬春季节猪病的防治 篇五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恶劣
舍内环境不良、通风不好、潮湿、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地面不洁等, 容易引起猪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如大肠杆菌、胃肠炎、流感等, 特别是粪便不能及时清理、用具不洁, 导致猪体质下降;皮肤病也时有发生, 如猪丹毒, 本来是在炎热条件下易发, 现在冬春季节也有散发。除此之外, 还易发生继发病。
1.2 免疫失败
免疫无序、无计划, 常有丢项。疫苗质量不过关、不合格。所用疫苗不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 价格低, 起不到免疫作用。抗体效价太低, 达不到效果。有的疫苗对水肿病保护率达不到80%, 注苗后不是一劳永逸, 反而造成应激反应。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冷链缺失, 导致疫苗失治。疫苗剂量不足, 注射部位不准, 深度不够, 方法不当, 如口蹄疫、猪瘟等疫苗注射都要求有一定深度, 油乳苗必须要穿过脂肪层, 不然不会被吸收。1瓶苗重复使用时间过长。疫苗防疫注射时间间隔不足, 2种疫苗互相干扰, 产生药抗作用, 渗透压严重破坏, 导致猪体温升高, 不食、中毒和过敏。由于猪的个体、品种等差异, 注射疫苗后体温升高1~2℃。为了让猪吃食, 许多养猪户立即采取脱敏措施, 致使猪只失去抗原, 而过后又没有得到及时补注, 最终导致免疫失败。
1.3 消毒不科学
消毒是降低毒力、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途径, 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饲养环境对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养猪场存在消毒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特别是冬春季节对如何选择消毒方法、药品、对象还不清楚。如冬季不能用生物热消毒法, 因粪便在室外不可能立即产热发酵, 必须选择化学、物理、机械消毒方法。制剂浓度比例不科学, 不是浓度越大效果越好。带猪消毒应选择含碘的制剂;口蹄疫预防消毒, 应选择火碱、次氯酸钠等;用具、车辆应采用次氯酸钠、来苏儿等消毒。
1.4 引种、配种的检疫、监督不到位
品种优势也就是生产优势, 是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引种应考虑引种地区是否为非疫区、猪只个体是否健康、有无免疫、检疫证明等, 而不能盲目引种;引种后若急于生产、混群, 将存在巨大隐患。
1.5 饲养环境差, 饲养方法存在问题
为了增加舍内温度, 扩大饲养密度, 采用随机散热。这样虽然增加了舍内温度, 但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舍内的环境污染严重, 病原体随意扩散, 一旦周边有疫情, 立刻殃及池鱼。此外, 猪的饲料随意更换, 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造成猪的应激反应, 引起胃肠炎、水肿等疫病。
1.6 临床用药不合理, 诊治不及时
凭经验感觉用药, 结果药物选择不对症, 造成药物拮抗, 药效降低。为了省钱, 猪病一经好转立即停药, 造成治疗无效, 导致继发病发生。在使用剂量方面, 随着剂量的加大, 同类药物累加使用, 使病毒产生耐药性。没有找兽医做出准确诊断而延误了治疗时间, 造成治疗费用大、效果差。
2 防治措施
2.1 选择种源
种源一定要来自非疫区。为健康个体, 免疫项目在有效期内, 有合格的检疫证明, 并有种源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运输途中防治疾病发生, 运回后, 在14d以内隔离观察, 观察其食欲、动态、静态等生理指数, 正常后再混群, 对场地、人员、车辆彻底消毒, 粪便污物作无害化处理。
2.2 做好疫苗接种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制订符合自己养猪场的疫苗接种计划, 有记录、有备案, 结合当地各种疫病情况, 做到“运输、保管有记录, 取用注射有记载”。对生物制品的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疫苗注射部位、深度、剂量要准确。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抽检抗体效价, 不达标的马上查注疫苗。有的免疫项目不是注苗后就一定安全, 如水肿病, 疫苗保护率并不是100%, 必须有辅助措施。
2.3 及时、准确诊治
要让患病猪及时就诊, 遵医嘱用药, 避免药物拮抗、剂量不足、过量等现象发生。采取隔离措施, 病猪治愈后再混群。在选择药品时, 应查出批号、有效期、使用说明、禁忌、用法用量等。要定期驱虫、健胃, 使猪只个体健康, 以增强其抗 (上接第197页) 病能力。
2.4 强化消毒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
对不同时期、不同疫病, 舍内外、用具、车辆、饲养人员, 选用合理的药品, 先清洗再消毒, 建立一套完整的消毒制度。对外来车辆、人员的消毒更要高度重视, 以防其携带病原进入养猪场。带猪日常消毒、随机消毒、终末消毒, 要做到科学有效。死尸、生物制品包装, 都要在无害化处理后, 再采取终末消毒。
2.5 完善饲养体系
6.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六
【关键词】猪;猪病;临床检查;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猪病临床诊断的基本内容。临床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并搜集作为诊断根据的症状等资料。症状是病猪所表现的病理性异常现象。由于每种病,可能表现有许多症状,而各个症状在诊断中的地位与意义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对每个症状给予一定的评价。在疾病的初期所出现的前驱或早期症状,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启示和线索。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问诊和查阅有关资料或深入现场,对病猪和猪群、环境条件以及发病情况和发病特点等的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在探索致病原因、流行经过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检查要点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是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但猪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育肥猪)使得一般的听诊与叩诊方法的应用受很大的限制;而猪的常见传染病及多发病所表现的症状及发病原因及条件,又使某些检查方法和内容,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病猪的临床检查应着重以下几点:
(1)通過详细的视诊观察其整体状态变化,特别是对其发育程度、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运动行为、消化与排泄的活动和功能等项内容,更应注意。
(2)注意听其病理性声音,如咳嗽、喘息、喷嚏、呻吟等,尤其注意其喘息的特点和咳嗽的特征。
(3)测定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等生理指标,特别是体温的升高,常可提示某些急性传染病。
(4)细致检查猪体各部位及内脏器官,在普遍检查的基础上,对鼻盘的湿润度和颜色,皮肤的出血点、疹块、疱疹等更应注意;通过软腹壁对腹腔器官进行深入触诊,也不应忽视。
2 流行病学调查要点
由于在工作条件的约束下,实际接触病猪的时间短,甚至机会少,很多症状、资料都须经过询问才能得到线索。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在需要、条件许可下的现场实际调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明确的方向。流行病学调查应侧重以下几点:
2.1 问发病表现和经过
发病的主要表现,可提示其主要症状,并为症状鉴别诊断提供前提。是否治疗,效果如何?根据疗效验证,作为诊断参考。如对发热的病猪,经用青霉素治疗,迅速康复,可提示为猪丹毒;对咳嗽、喘息的病猪,应用磺胺或青霉素,收到良好效果,则主要考虑为猪肺疫,假若无效甚至改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也仅见一时的好转、减轻,并未根治,其后因气候变化或饲养失宜而复发,则可能为气喘病;而应用磺胺类、抗生素的系统治疗均无效,则应怀疑猪瘟。猪群中或同村、邻舍的猪,是否有类似的病例同时或相继发生,可以判断是单发、群发,以及是否有传染性。
2.2 问病史及疫情
猪群过去有什么疫情?过去有否类似疫病的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分析本次疫病与过去疫病的关系,尤其有利于某些可作为地区性常在的疫病(如猪丹毒、气喘病等)的判断、分析。以及有否和疫病有关系的条件及机会,在推断疫病的来源方面,可供参考。
2.3 问防疫及其效果
防疫制度及其贯彻情况如何?有否消毒设施?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怎样?在分析疫病的传播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猪场中没有合理的防疫制度或虽有但执行不严格,随意由外地引进猪不检疫或人员往来频繁而不消毒,病死猪尸体随便处理等。
2.4 详细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猪舍饲槽、运动场的卫生条件状况如何?粪便的清除及处理情况怎样?如圈舍泥泞、饲槽不洁,常为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条件;环境不卫生及母猪乳头不洁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致病因素。饲料的组成、种类、质量与数量,贮存与调制方法及饲喂制度如何?饲喂不当可引起某些代谢紊乱。如仔猪营养不良、佝偻病、白肌病等。
【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推荐阅读:
春季预防猪病的综合措施06-2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整治战役-定州06-19
关于申请加入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请示07-16
廉政风险点(环节)综合防控措施10-11
污染防治防治措施08-04
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及防治方案08-30
安全隐患防治措施07-01
煤矿防治措施..论文09-17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