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024-10-14

(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精选3篇)

1.(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篇一

加强畜禽良种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加快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我市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速度。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关键词】加强;畜禽良种化;对策

畜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加快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我市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全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加强,供种能力明显提高,为我市畜牧业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亟需增加良种引种

目前我市的生猪及蛋鸡还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要求,缺少祖代种畜场,严重地影响全市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进程。

1.2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畜禽良种扩繁和选育力度不够,畜禽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有计划地选育工作基本没有开展,重用轻育现象较普遍,导致种畜禽质量下降。

1.3种畜禽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种畜禽繁育与畜牧业生产、科研以及产品加工流通等相互脱节,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布局混乱,缺少畜牧龙头企业。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市畜禽良种繁育水平的.提高。

1.4各级政府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不够

全市每年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只有几万元,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使畜禽繁育体系建设进度缓慢。

1.5人工授精站点数量少

设备落后,人工授精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很难适应畜禽品种改良的工作要求。

2 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对策

2.1推行种畜禽产业化经营

一是组织引导种畜禽场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种选育、保护和育种新机制。二是完善繁育体系。要协调原种场、扩繁场之间,以及各代次种禽场之间的供求协作关系。完善各场的种畜禽繁育计划和供求计划,要按年度进行衔接,然后签署购销协议。做到生产有计划,购销有协议。解决长期存在的种畜禽生产无计划、买难卖难和资源浪费问题。三是扶持种畜禽场兴办饲料业、畜产品加工业,向农民供种、供料,回收、加工、销售产品,由单一种畜禽饲养,变为产业化经营。尤其是重点种畜禽场,应率先实行产业化经营。四是组织、协调大型加工龙头企业采取新建、收购、兼并、联合等手段,兴办种畜禽饲养业,逐步完善产业化链条。

2.2增加良种畜禽引进

一般情况下,国外良种生产性能要高于地方良种30%~50%。因此,以引进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格局,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所以,要完成我市畜牧业倍增计划任务,必须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良种。

2.3加强品种选育工作

加强品种选育是良种工程建设的长远大计,要改变过去重引种、轻育种的倾向,把品种选育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要建立各主要畜种的品种选育和育种协作组织,组织重点场进行引进品种选育。要开展种畜测定,实现优质优价,通过市场作用,推动选育工作开展。通过选育,减缓引进品种的退化,逐年降低引种压力。要积极推进我市吉远肉种鹅的选育工作,与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快选育步伐,提高选育速度,形成我市独特的肉鹅品种。

2.4增加保种资金投入

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增加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保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引进良种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良种繁育速度,加大良种覆盖面,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5加强重点种畜场建设

重点种畜场是良种工程的“塔尖”,是良种工程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保证重点种畜场发挥社会效益,必须实行扶持政策。财政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场品种选育、育种和保种。要深化重点种畜禽场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理顺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现代育种、保种技术应用,提升种畜场科技水平。

2.6加大良种繁育工程投入

良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在畜牧业生产增长中,良种贡献率为40%,是所有要素中最高的,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措施。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的领导。一要增加投入。通常情况下,良种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主要体现社会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外源性投入。要在积极进行种畜禽场自我积累、自我投入和多元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在引种、育种、保种和重点种畜禽场建设方面需要增加投入。二要深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改革。畜牧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指导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改制,逐步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搞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制订本地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并与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把良种工程纳入本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投资预算。

2.7加强管理,依法治种

一要应树立依法治种观念,根据行政授权,严格执法。加大国家颁发的《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二要建立和完善种畜禽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种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现可操作性和法律性。三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执法队伍。以加强许可证管理和种畜禽市场监督为重点,查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

2.8加强人工授精站点建设

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倾斜政策,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的整顿、完善、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加数量,提高标准,满足全市农村小规模养猪的需要。同时加强人工授精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受胎率。

2.(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篇二

宜昌市畜禽品种改良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实施“生猪四化” (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良种化、配种人工授精化、肉猪杂交一代化) 项目, 推广肉牛、奶牛冻精配种技术。90年代实施“生猪三优” (优化杂交组合、优化饲料日粮、优化饲养方式) 项目, 并受益于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近年来, 随着《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建设, 以及引进外资企业, 特别是近年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小区) 创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实施, 对宜昌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全市出栏生猪602.51万头、肉牛5.26万头、肉羊138.53万只、家禽3585.25万只, 肉类总产量58.40万吨。与改革初的80年相比分别增长4.7倍、12倍、6倍、15倍、8.2倍。2012年年底, 宜昌市能繁母猪存栏45.15万头, 能繁肉牛存栏73871头, 能繁奶牛5304头, 能繁母羊存栏73.6万只。公猪外来良种化已基本全覆盖, 母猪良种化率达80%左右。由于种畜禽是畜牧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因此其良种化率的显著提高为宜昌市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主要成就

2.1 畜禽良种繁育场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 宜昌市以种畜禽场、人工授精站、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载体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据统计2012年底全市有规模种畜禽场60个, 其中种猪场38个、种牛场1个、种羊场9个、种禽场10个、种兔场1个、特种动物种畜禽场1个。生猪人工授精站79个, 肉羊人工授精站 (点) 48个, 肉牛冻配站 (点) 7个, 28个种公牛配种点。种猪场基础母猪存栏17205头, 基础公猪存栏488头, 2012年生产种猪133545头;生猪人工授精站共存栏种公猪909头, 2012年提供精液844459头份。种羊场基础母羊存栏2486只, 基础公羊存栏137只, 2012年提供种羊3515只;肉羊人工授精站 (点) 48个, 存栏波尔山羊种公羊50只, 2012年配种4700只次。种牛场饲养10头西门塔尔种公牛, 15头西门塔尔、夏洛莱能繁母牛;种公牛配种点共饲养西门塔尔、夏洛莱种公牛45头;种牛场和种公牛配种点坚持开展肉牛品改和供精工作, 2012年完成本地母牛配种改良9480头。肉牛冻配站 (点) 2012年完成肉牛冻配3060头次。全市3家大型规模奶牛场, 共存栏5304头能繁奶牛, 全部实行冻配。种鸡场存栏种鸡24.6万套, 年提供鸡苗2563万羽。种鸭场存笼江南一号鸭4000只。种鹅场存笼四川白鹅2000只。总体看来, 良种供应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很大提升。

2.2 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加速推进

近年来, 宜昌市积极申报国家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 争取国家畜禽良种补贴,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特别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已被规模化猪场广泛采用, 也被广大农户普遍认可。生猪品改通过大量引种开展对比试验, 确定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猪适应本地环境, 其“杜长大”外三元杂交组合, 经长期实践检验, 生产性能较优, 经济价值较高, 适宜本地推广。目前“杜长大”外三元杂交猪出栏数量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60%以上。“长大本”、“长本”、“大本” (母本为清平猪、荣昌猪、太湖猪等) 内三元、二元杂交猪, 在全市普遍推广。肉牛改良通过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和秦川牛等优良公牛进行本交, 并结合开展冻精配种, 改良面已占能繁母牛的25%。肉羊改良方面, 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宜昌白山羊杂交组合, 增效明显, 已在宜都、长阳及其他山区县普遍推广。蛋鸡主推罗曼、海兰褐, 肉鸡主推双莲鸡、三黄鸡、麻羽肉鸡、艾维茵肉鸡, 成效十分明显。

2.3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2010年, 宜昌市畜牧业实现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零”的突破, 3年来先后成功注册了“双莲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宜昌白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了一批清平猪、双莲鸡、宜昌白山羊等宜昌本地特色的“天然、绿色、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当阳市东鑫牧业公司注册的“楚源农夫”清平土猪肉已取得商标许可证, 宜昌老高荒生态农业公司注册的“老高荒”商标和宜都市喜洋洋山羊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山旮老”商标都已申报宜昌知名商标, 发挥了地方优质畜禽品种资源优势, 为宜昌畜牧业创特色、树品牌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2.4 种畜禽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随着《种畜禽管理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 宜昌市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得到规范。截止目前, 已有43家种畜禽生产企业和51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办理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还有部分企业正在积极创造条件, 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3 主要问题

虽然宜昌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省内外种畜禽生产先进水平和本市种畜禽市场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种畜禽场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平衡

就生猪而言, 虽然全市能繁母猪总数可基本满足宜昌市需求, 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县市, 且良种比例不高, 部分山区县市生产母猪仍需大量外购。其他种畜禽同样存在良种分布不均、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3.2 种畜禽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仅以生猪为例, 宜昌市每头能繁母猪每年提供的育肥猪不足16头, 尚未达到全国16.8头的平均水平。

3.3 种畜禽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种畜禽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种畜禽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相对滞后, 种畜禽质量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种畜禽场规范化建设任重道远。

4 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解决途径, 昭示着我国畜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将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而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必将对种畜禽生产、供应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宜昌市是畜牧业大市, 种畜禽生产首先要满足本市种畜禽市场需求。种畜禽生产在畜牧业中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与本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 充分发挥区域内资金、技术、信息、交通等方面的优势, 种畜禽生产应力争走在同类地区前列, 向周边地区辐射, 面向全国市场, 并具有全球发展眼光。

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实践中, 我们对全市畜禽品种资源、饲料饲草资源和畜牧业生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种畜禽品种定向方面要把握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和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外来优良品种的引进、杂交改良与本地优良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三是种畜禽生产内外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应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四是新建种畜禽场必须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从体制、法制上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而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发展。

4.1 2013~2020年发展目标

4.1.1 大幅增强种畜禽供应能力

到2020年, 全市生猪出栏800万头, 年均增长3.6%, 能繁母猪存栏50万头, 年均增长1.3%;肉牛出栏12万头, 年均增长10.9%, 能繁母牛存栏12万头, 年均增长11.4%;奶牛存栏1.5万头;肉羊出栏210万只, 年均增长5.3%, 能繁母羊存栏70万只;肉鸡出笼15000万只, 年均增长19.6%, 种鸡存笼150万套;年产鸡蛋10万吨, 存笼生产母鸡1300万只;蜂年存笼55000笼, 蜂蜜年产量2700t。

4.1.2 着力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

到2020年,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肉鸡、蛋鸡良种率均达到100%。品种改良科技贡献更加突出, 力争生猪、肉牛、肉羊出栏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4.1.3 大力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到2020年, 全面建成以种畜禽原种场 (或祖代场) 、扩繁场、生产场、人工授精站为主体, 以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支撑的层次清楚、分工明确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种畜禽质量监测、疫病净化、经营监管机制, 种畜禽供种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4.1.4 积极推进本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清平猪、双莲鸡、宜昌白山羊经过提纯复壮、杂交改良, 实现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本地畜产品“精品名牌”, 引入市场机制加大畜禽品种保护、培育力度。

4.2 建设内容

“宜昌市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对全市畜牧业发展做出了总体布局:宜东优质三元瘦肉型猪生产区;沮漳河流域、三峡库区肉牛生产区;宜昌城郊和当阳市区奶牛养殖区;清江流域山羊生产区;宜东和三峡库区肉禽生产区;沮漳河流域禽蛋生产区等。

4.2.1 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到2020年, 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达90%, 饲养和繁殖水平都将大幅提高, 高产优质的外三元杂交组合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同时注意兼顾宜昌市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4.2.1. 1 推广优质高效生猪杂交组合

一是推广“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外三元杂交组合。其优势为: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 从生产到出栏158d体重达100kg以上, 全程料重比2.4:1, 瘦肉率高, 经济效益好, 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到2020年推广面达80%, 即规模养殖大部分推广此组合;

二是推广“大约克×长白×清平猪”内三元杂交组合。内三元猪在生长优势、经济性能、瘦肉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 保留了本地母猪的良好繁殖性能。据当阳市多种杂交组合对比试验, 长×清母猪比大×清母猪发情率、配种率高, 更适宜推广。预计到2020年“大×长×清”组合将达到总出栏数的10%, 即80万头;

三是推广“长白×大约克×太湖猪 (或荣昌猪、鄂西黑猪) ”内三元杂交组合。此组合在夷陵区、长阳县等山区县生产实践中反映效果较好, 预计到2020年出栏达80万头。

4.2.1. 2 加强地方优良品种保种及改良利用

支持当阳清平猪原种场及扩繁群的建设, 核心群存栏达到220头, 扩繁群存栏达到1000头, 种猪场每年可提供纯清平种猪10000头。同时用杜洛克公猪或巴克夏公猪对清平猪进行改良, 提高其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经济性能, 又保持其黑色被毛等基本特征, 用于高端猪肉食品生产。夷陵区正在计划用杜洛克公猪等对鄂西黑猪进行改良培育新的品种夷陵黑猪用于特色养殖。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拟在五峰县建万头种猪场, 对本地黑猪进行改良, 保持其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的优点, 以公司带农户的方式, 实行生态养殖, 取消饲料中的抗生素等有害成分, 创立无公害猪肉品牌。应予重视和大力支持。

4.2.1. 3 优化规模化种猪场布局

全市需建设祖代种猪场1个, 年存栏种猪1600头, 年提供父母代大约克母猪6250头、大约克公猪1000头、长白公猪1200头、杜洛克公猪4000头。新建或改扩建存栏规模为600头的父母代种猪场12个, 年提供大约克生产母猪5万头及部分太湖猪、荣昌猪母猪。各县市应根据本地实际需求在生猪主要产区建立存栏300头母猪的扩繁场, 总数约30个。并依托规模化养殖场自繁自养, 实现生产母猪自给有余。

4.2.1. 4 建设良种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新建种公猪站1个, 存栏种公猪50头。以全市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支撑, 在现有79个生猪人工授精站 (点) 的基础上, 再建立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站50个, 按全市每2~3个村建1个授精站 (点) 的布局, 实现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全覆盖。人工授精站 (点) 应逐步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4.2.2 培育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4.2.2. 1 推广优良杂交组合

目前宜昌市本地黄牛主要品种为鄂巴黄牛和恩施黄牛, 是役用为主、役肉兼用型的品种, 肉用价值相对较低。多年来, 畜牧部门致力于通过杂交改良提高本地黄牛肉用性能, 大力推广冻精配种技术和直接引进肉用性能较好的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和秦川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 其杂交效果明显。母本以本地母牛选种为主, 先用秦川公牛作父本, 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个体重, 缩小与外来优良公牛的差距, 保持其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的优点, 作为生产母牛群。还可用秦川牛进行级进杂交, 作为基础种牛母本培育。

4.2.2. 2 加强规模化种牛场建设

按照宜昌市畜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牛品改整县推进方案”, 选择重点县市兴建肉牛原种场1个, 存栏规模500头。建设存栏500头的父母代种牛场10个。在草场资源丰富、以放牧为主的山区, 连片发展年产200头种母牛的养殖场 (或小区) 35个, 年提供种母牛1.2万头。

4.2.2. 3 建设肉牛冻配站

依托省种牛站, 在全市建立精液配送站1个, 标准化肉牛冻配站30个。年冻配覆盖率达到80%, 在少数偏远地区直接引进优良种公牛, 使全市肉牛改良率达到100%。

4.2.3 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重点建设宜昌城郊奶牛养殖区和当阳市郊奶牛小区。在现有养殖场的基础上, 新建和改扩建存栏规模500头的纯种奶牛繁育场4个, 并向国家申报奶牛原种场建设项目1个, 存栏母牛500头以上。通过引进纯种奶牛冻精, 采用胚胎移植等技术达到年提供高产奶牛2000头的能力。

4.2.4 强化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重点建设清江流域山羊生产区, 在长阳、夷陵等县、市、区建设7个存栏规模1000只的种羊场, 进行宜昌白山羊本品种选育, 建立6~8个品系的核心群, 年向社会提供种公羊2000只、种母羊1万只。

按年出栏210万只肉羊计算, 需生产母羊70万只、父母代种母羊15万只, 还需扶持存栏种母羊500只规模的专业户200户, 建立扩繁群达到年提供父母代种母羊15万只。

在商品生产面主推“波宜”、“南宜”杂交羊。“波宜”杂交羊12月龄体重可达50kg, 杂交效果非常显著。目前湖北金旸 (宜都) 畜牧有限公司宜都种羊场每年向社会提供波尔种羊1000只。拟在长阳建立波尔山羊扩繁场, 规模存栏种母羊1000只, 年向社会提供波尔种公羊1000只, 用于人工授精。

部分山区县市引进南江黄羊与宜昌白山羊杂交也取得较好效果, 可进一步探索开展“波-南-宜”三元杂交试验。

全市应建羊人工授精站 (点) 200个, 可由种羊专业户承担。

4.2.5 壮大肉鸡良种繁育体系

主推双莲鸡、三黄鸡、麻羽肉鸡、艾维茵鸡。重点支持宜昌民大、宜昌正大等龙头企业扩大父母代种鸡场, 达到存栏种母鸡30万套以上, 年提供肉鸡种苗200万套、商品鸡苗2800万只。

全市建存栏10万套规模肉种鸡场10个, 存栏5万套肉种鸡场6个, 规模总量达130万套, 年提供商品肉鸡苗13000万只。

依托宜昌市民大农牧建双莲鸡原种场, 建立5~7个品系的核心群, 存笼3万套, 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鸡100万套、商品鸡苗150万只。

4.2.6 建立蛋鸡良种繁育体系

主推罗曼、海兰鸡等品种。支持夷陵区宜昌昌伟农贸有限公司改扩建祖代种蛋鸡场1个, 存栏种鸡5万套。在枝江、远安、夷陵完善父母代良种鸡场3个, 存栏规模达10万套, 年向社会提供商品蛋鸡1000万只。

摘要:本文作者为“宜昌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起草人。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 对宜昌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在对今后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 提出了2013年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及建设内容。

3.(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篇三

1.1项目名称:XXX优质常规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2建设单位:浙江XXX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3建设地点:XXX婺城区白龙桥

1.4建设年限:12月—11月

1.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在XXX婺城区建立优质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亩,每年生产水稻良种80万公斤,推广面积20万亩。

1.6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07.6万元,其中申请省级种子种苗工程专项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27.6万元。

1.7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

1.7.1运行费用估算

项目运行费用主要为种子收购费用、包装费、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和流动资金利息等,每年估算为250.4万元。

1.7.2效益分析

1.7.2.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每年可生产常规水稻种子8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288万元,年均利润31.91万元。

1.7.2.2社会效益

新建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000亩,按每个劳动力承担5亩计算,可增加农民就业400人,按每人每月工资8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2万元。年产水稻种子80万公斤,推广面积20万亩,按亩增产稻谷50公斤计算,可增粮食1000万公斤,增加社会产值2000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至关重要的问题。种子则是粮食生产的根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和消费品,对农业和国民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常规粳稻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约占单季晚稻播种面积的50%,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种业体制改革后,我省原国有种子公司已全部退出市场,大部分地区由个体经营取代。由于个体经营户的经济实力低,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又缺乏种子生产的专业技术和必须的种子加工设备、检验仪器等必要条件,种子质量难以保障。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省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项目实施,建立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对于提高种子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确保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2.1.2 是推进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我省的常规粳稻育种技术在长江中下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育成的品种在本省和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大面积种植,如我省科研单位育成的秀水09、秀水110、嘉991、秀水128、甬粳18等品种在杭、嘉、湖、甬等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据统计2004-累计种植面积达到 1200余万亩,在江苏、安徽、湖北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该项目的实施,能改善我公司的良种生产条件,增强水稻良种生产供应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的紧密合作,加快新品种在生产中应用,为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较好物质基础。

2.1.3 是整合浙江种业市场,促进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省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存在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省缺乏稳定的有规模的水稻制种基地。为改变此现状,整合浙江种业市场,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应用,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必须加速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生产质量高、价格合理的种子,使我省的种子生产和销售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成为农民致富的源泉、农业高产、高效的主要手段。

2.1.4 是确保救灾备荒的需要

我公司承担着国家和省级救灾备荒种子的储备任务,每年收储水稻种子100余万公斤,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储备种子的收储工作。

综上所述,很有必要在建设优质常规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推广应用,填补我省种业市场改革后可能出现的市场空缺,在满足民生产需要的同时,自身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 政府十分重视新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工作

XXX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新品种选育引进、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以来,省政府提出“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种子种苗大省”, 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省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8812”、“9410”和“0406”计划,加大新品种选育开发力度。我公司与嘉兴市农科院合作,先后成功选育出了“秀水103”、秀水“114”、“秀水08”等常规水稻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条件较好。

2.2.2 具有较扎实的品种基础

我省的常规粳稻育种技术在长江中下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育成的品种在本省和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大面积种植,如我省科研单位育成的秀水09、秀水110、嘉991、秀水128、甬粳18等品种在杭、嘉、湖、甬等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据统计2004-20累计种植面积达到 1200余万亩,在江苏、安徽、湖北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我公司的良种生产条件,增强水稻良种生产供应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的紧密合作,加快新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2.2.3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条件

上一篇:暑假偶感250字作文下一篇:建行个人客户经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