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9-19

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共11篇)

1.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一

大型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商业银行总行针对银行信贷运行和风险特点制定了统一的信贷准入标准,相继出台了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通过改进信贷业务流程,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强化授权授信管理等措施,对防范信贷风险,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国有商业银行总行不考虑地区差异和地区自然资源特性“一刀切”式的信贷管理模式,以及在欠发达地区普遍实行信贷退出的做法,使欠发达地区的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银行机构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期XX银监局组织人力对XX、XX、XX三市(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剖析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信贷管理模式对欠发达地区银行机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地方经济与银行机构的协调发展。

一、大型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然而,从XX、XX、XX三市(州)信贷资金的投放来看,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着六个不适应,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大了银行自身发展壮大的难度。突出表现在:

1、信贷市场营销定位偏高与地方经济发展特征不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具有高度的资金依赖性。目前,已实施股改的工行、中行、建行将自己的信贷市场营销定位在发达地区、高收益行业、大型企业和个人住房消费市场,造成其分支机构在经营思想上形成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发达地区轻落后地区、重大城市轻县域的倾向,忽视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在信贷营销上将重心主要集中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客户上,不愿意开展对县域经济及中小企业的营销活动。以XX市为例,自2005年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辖区贷款投放不增反减,贷款总额净减少0.84亿元,新发放贷款的80%投放到能源开发、基础建设等行业,其中投放到东南温福公路、华亭煤业、酒钢公司等区外大型企业的贷款就达1.84亿元,而对当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则不断减少,贷款客户由2005年初的近2000户减少为900多户,且90%以上还是农行支持的客户,中行支持的中小企业仅剩1户、工行仅剩9户。

2、信贷授信准入条件严刻与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不适应。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压缩成本费用是这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积累发展资本的主要手段,为此,普遍存在企业资本构成简单、租用生产场所、会计报表不经中介机构审计、财务管理不完整等情况。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准入上实行全国统一的“一刀切”式的信用评级办法,没有顾及到各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些评级办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来说标准明显过高,很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行业与企业,形成政策上的“歧视”;在授权授信管理上,过分强调风险控制,对规定信用等级以下的企业不介入或实施信贷退出政策,对风险偏高的区域也不给予贷款授信。过高的信贷门槛让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如建行系统要求只有信用评级达到AA级的企业等客户才能予以准入和授信,对500万元以下贷款需求基本不予考虑,2008年XX市能够达到这些条件的客户仅仅只有3户企业。而自2005年以来,XX市全辖七县一区,仅有西峰、庆城等3县区的企业得到过建行的少量信贷支持,对其余5个县已全部实施了信贷退出。

3、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与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不适应。目前,在贷款审批授权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仅有一定的个人贷款审批权;对公司类贷款,除农行有800万元全额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外,工、中、建行无任何审批权,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的审批权全部集中在省级分行。这种高度集中的贷款审批制,造成审批环节层级过多、审批周期过长、缺乏营销主动性等弊病,与企业、客户对贷款资金需求短、急、快的特点完全脱节。调查表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要经过评级授信审批、贷款发放审批两个流程,每个流程要通过支行等经营行的审查审批、二级分行的审查审批、省分行的审查审批,正常情况下走完这一审批流程需1-3个月,如有需补充的事项则审批环节的时间会更长。尤其是XX市工商银行,其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对公司客户无论贷款金额大小均无审批权,每笔贷款都要上报平凉审贷部审批,对超过权限的贷款亦按程序上报省分行审批,不仅拉长了贷款审批时限,同时也增加了贷款费用。从已发放贷款的实际来看,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时抵押担保手续的完善,企业拿到贷款的时间在3-6个月,最长的达到11个月。如此冗长的流程,当企业得到贷款时,贷款企业尤其是季节性经营特征明显的企业黄金期已过,往往使企业错失良机。

4、区域流动性严重外流与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适应。基层分支机构存款资金大量上存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独有特点,其“抽水机”效应比较明显。以XX市为例,截至2008年6月末,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达123.8亿元,较2005年初增加42.1亿元,增长51.9%,而贷款仅为37.4亿元,减少0.8亿元,存贷比例由2005年初的47.2%下降为30.2%,其中工行、中行存贷比更低为9.6%和9.3%;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贷款略有增加外,工行、中行、建行的贷款呈逐年萎缩趋势,贷款增幅最高的2008年也仅增长了3.7%,2005年-2007年均呈下降态势。全辖可用信贷资金剔除缴存法定准备金21.7亿元、其他被动投资占用项目资金约10多亿元、贷款37.4亿元外,剩余闲臵而上存的资金高达50多亿元,较2005年初增加近40亿元。而自2005年以来,XX市GDP以不低于10%的速度在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每年大约在20-50亿元,剔除农村信用社每年提供的3-6亿元贷款外,辖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依赖招商引资和民间借贷,政府责难、社会怨恨、企业赖债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XX的经营环境愈来愈艰难。

5、新贷款产品开发滞后与区域客户的实际需要不适应。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品种按其发放对象和用途来看,主要为传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基础建设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从近年贷款投放实际来看,固定资产贷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房地产开发贷款属于限制发放行列,只有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尚能处于活动状态。从XX市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产品的运行情况来看,工行、建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分别于2004年、2005年停牌,建行不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也与2007年停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在工行、中行、建行自始自终未曾开办;适合中小企业的“成长之路”、“速贷通”等新的贷款产品在XX从未获得过授权,账户质押、存货抵押、贸易融资等也未得到辖内任何一家银行推广应用。而不论是停牌的贷款产品,还是尚未开办和推广的贷款产品,恰恰是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最需要的。

6、信用风险管控过严与基层银行市场营销激励不适应。目前,各行对信贷营销普遍建立了激励考核机制,年初有营销任务,年末有考核兑现,实行奖优惩劣。如建行实行业务计价买单制,对信贷营销的激励似乎更为显著。然而,信贷管理和运行的结果与营销激励的初衷完全背离,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高管年薪制不能激发基层高管放贷的积极性,信贷客户经理为了避免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有贷款的维护上,在新的贷款营销上缺乏积极性。调查发现,由于授权授信范围过小、担保方式选择余地小、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大等原因造成客户经理不愿去开展新的贷款营销;同时,由于省分行在对二级分行上报贷款项目的审查审批上,为规避信用风险,否决项目多,影响基层银行放贷积极性。2008年1-6月,XX市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5.3亿元,其中新发放贷款仅为2.8亿元,47%以上贷款为对原有贷款客户维护而办理的还旧借新。

二、改善大型银行信贷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在欠发达地区实施信贷与机构的双重退出,使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的矛盾愈加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改善信贷管理模式,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已刻不容缓,而这种改善,需要信贷政策与信贷管理的密切配合,需要贷款产品、营销投放与风险管控的密切配合。

1、尽快调整信贷战略定位,积极开展目标市场培育。国有商业银行要更新经营理念,正确把握防范信贷风险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调整信贷战略定位,改变追求“做大不做小”、“做强不做弱”的信贷投放思路,认真履行银行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把信贷战略定位调整到“保证大企业资金需求、兼顾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有效需求”上来,不论经济发达与否、经营规模大小,都应纳入到支持的行列。尤其对于基层分支机构,应将其信贷支持重点定位在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上来,开展目标市场细分,大力支持市场适应性强、经营活跃、效益较好的混合型经济成份的企业和项目,使之成为银行稳固的、最具有效益的优质客户群体;做好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改变银行傍大款、垒大户、过独木桥的经营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适当分散贷款风险,大力发展多元化信贷服务,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其在当地政府及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鉴于当前欠发达地区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客户较少的现实,银行要彻底改变“坐等”客户上门为主动“登”客户之门,开展市场培育工作,通过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目标市场的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及其法人代表、主要股东的全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分类建立中小企业等培育客户信息库;根据不同的培育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育规划,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治内后治外的原则,分期分批开展目标市场培育工作,为银行培育一批批黄金客户。

2、实施灵活信贷准入标准,施行有区别的信贷政策。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要制定有区别的、灵活的信贷政策,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一是建立有区别的信贷管理制度。针对基层银行机构当前信贷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研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灵活掌握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准入标准,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金融服务薄弱问题,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和谐发展。二是制定存贷比下限信贷政策。目前,75%的存贷比上限是为了确保银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对于存贷比下限确未做出任何规定,这使基层银行机构的盈利性和社会资金需求缺乏必要保证,监管当局应从宏观和中观经济出发,确定45—50%的存贷比下限,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必须在达到其存贷比下限的前提下,才能将资金上存、拆出,以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对辖区的有效信贷投入。三是增强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及时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在贷款投放结构上,防止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按照“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支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特别是农行要逐步严格控制和压缩非农贷款投放,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腾出规模、资金,向农业主产区和粮油大县倾斜,完善农业信贷准入和评级标准,确保“三农”信贷的投放。

3、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不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一要改革信贷审批方式。将区域化集中审批制改为省分行集中审批和二级分行自主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对于50万元以下的个人贷款和500万元的公司贷款审批权限授予二级分行,让二级分行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自主审批发放,以减少贷款审批环节,降低贷款经营成本和企业筹资费用。二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可采用客户评价取代受理审查、贷前调查、项目评估、风险审查等多道工序环节,将分产品的业务流程改为一揽子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流程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流程图,采用不同的灵活流程来服务多样化的消费者。三要改善贷款流程。在贷款受理流程上,设计出高、中、低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客户经理针对风险初分,经过初步审核后,分别转给不同的风险小组来处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减少贷款审批的中间环节,加快贷款审批速度。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需求急、周转快”的特点,要积极发挥信贷经营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把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同加强企业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按照限时办结制,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可实行“受理、调查、审查、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随时申请随时受理。

4、加快贷款产品创新推广,适度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一要创新贷款品种。努力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产品,推出符合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收益特点的贷款新产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推出创业型、成长型贷款品种,适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额。二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在期限匹配方面,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企业项目情况区别对待,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三要扩大担保方式。要由政府主导创新担保体系,建立健全非国有经济融资担保体系,成立由地方财政、政府主导的公司所组成的信用担保基金会,对需要支持并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所需贷款提供担保;成立由中小企业组建成联合担保共同体,共同筹资,实行股份制,按担保比例和额度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由担保机构来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并起监督保护作用;设立非国有经济发展基金,在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国家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非国有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非国有经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可扩大担保物范围,增加担保形式,采用存货、仓单、应收账款、账户托管、房产、家庭财产等抵押、质押、个人保证和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尽量满足小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四要灵活掌握还款方式。可根据企业资金回流特点,采取“一次贷款、分期还款”、“一次性还本付息”等多种灵活方式相结合,降低贷款风险和企业还贷压力,以有效推动贷款业务发展。对已停牌的贷款业务要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化解和处臵风险,积极向上级管理行争取早日复牌。五要改进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规范贷款抵押物评估、登记行为,统一程序,减少评估、登记上的繁琐环节,缩短办理时间,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严禁乱收费避免重复评估、登记,要降低办理抵押的费用,对已经评估的抵押物,要有合理的适用期,避免在短期内多次重复评估的现象;建立抵押物的拍卖市场或建立相应的处理制度,简化手续环节,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

5、建立正向营销激励机制,切实增强贷款投放效能。要建立和完善责、权、利对等的激励机制,促进分配体制由单纯的保障型向保障与激励兼顾型转变,降低基数工资占比,提高与业绩挂钩工资的占比,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信贷工作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首先,要改革高管人员年薪制度,使高管人员的薪酬与本级行的经营情况挂钩,贷款营销与高管人员绩效挂钩,消除贷款高低、盈利多少与高管人员的薪酬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其次,要解决信贷人员惧贷的问题,实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与信贷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贷款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实行贷款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制度,调整客户经理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按贷款营销的质量、数量等综合指标测算收益,并按一定比例给予营销人员以适当奖励。同时,对业绩差的贷款营销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从而调动从业人员的贷款营销积极性和主动性。风险合规部门应负责开展贷款工作的尽职调查,查清风险形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追究或免除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对人为造成,一定要严惩不怠,对非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对信贷人员应实行相应免责,以激励信贷人员做好贷款营销工作。

6、合理确定风险承受水平,努力强化信贷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应重新树立正确的信贷风险观念,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风险承受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营效益水平。风险要通过制度和人力来控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强化责任约束,促使信贷人员自觉遵守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为确保银行有足够的前瞻性,应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尤其要将政策环境变化纳入测试范围,未雨绸缪,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已授信客户授后管理,及时跟踪了解政策、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变化,有效识别和衡量信用风险,研究制定积极的防范化解方案,尽早采取相关措施,规避风险隐患。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培训,不仅要对所有信贷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而且要对主管风险的高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更主要的是高管人员要不断将信贷风险管理新理念、原理、工具等传递给一线信贷业务、信贷审批和控制等相关人员。同时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培养所有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去,在银行内部建立起共同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切实提高信贷工作质量和效率。

2.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二

一、存在问题

(一) 对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及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将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狭义地理解为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执行浮动利率定价, 普遍没有机制概念。认为是人民银行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没有意识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及利率市场化的必然。

(二) 缺乏灵活的贷款定价管理模式

在人总行印发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一般性模块) 》中, 推介了“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成本-收益定价模式”、“价格领导模式”和“最优惠贷款利率定价法”。从官渡农合行的情况来看, 目前实行的是“最优惠贷款利率定价法”, 即以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 结合各项贷款风险程度、目标利润和经营策略等因素, 在一定浮动范围内确定贷款利率。目前的浮动范围按照省联社的规定为基准利率的0.9~2.3倍。只要这一政策不变, 贷款利率就相对固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好管理、易操作。但是由于不能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变化、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策略对贷款定价进行灵活调整, 因此可供客户选择的价格种类少、范围窄, 没有做到按照贷款对象用途和方式来科学合理地细化浮动区间。缺乏灵活的贷款定价管理模式, 利率变动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经营现状不完全相适应, 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尚未建立。

(三) 没有设立专门的利率管理机构

从官渡农合行的情况来看, 董事会是该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决策机构, 负责审批由该行授信业务审批委员会制定的定价战略、相关政策和利率执行水平等。授信业务审批委员会为贷款利率定价的日常决策机构。负责拟定执行的浮动利率、优惠贷款利率及贷款定价调整点数方案, 报董事会审定后实行, 维护和更新贷款定价参数, 审批支行权限外贷款利率及优惠利率, 并对定价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缺少熟悉金融产品定价的专业人才, 对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四) 缺乏基础的贷款利率定价信息

对央行法定贷款利率的依赖性较强, 在贷款利率确定方式的选择上采取固定利率方式, 既不遵循市场的客观需求规律来定价, 也不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基于数据分析形成可供借鉴的较完整有效的利率曲线来定价。

(五) 贷款利率定价相对偏高

贷款利率定价相对偏高, 带来风险因素和不利影响:一是贷款的高利率有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 即好的产业项目因为成本提高而退出市场, 那些低水平的劣势产业项目因采取变相办法而获取高息资金运转。这样不仅增加了贷款风险, 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高利率将刺激有可能放宽贷款条件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利润的行为发生, 极可能使资金流入愿付高利息的高风险产业, 这样会给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埋下隐患;三是高利率加重农民负担,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成本, 对弱势产业和政策项目带来不利影响;四是由于官渡区辖内有1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各银行金融机构为提高效益, 不断加大贷款的营销力度, 竞争激烈。农合行在目前的利率定价中, 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率定价后, 存在执行的利率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略高的情况, 将对农合行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一定影响。

三、政策建议

(一) 大力宣传, 使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到建立贷款定价机制在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贷款定价机制给予了农村信用社全新的运作机制与理念。农村信用社通过建立贷款定价机制, 实现对信用社的精细化作业和管理, 对提升信用社的整体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贷款定价的前提

一是通过农村信用社改革,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将信用社所有经营决策环节公开透明、制度化。二是通过建立信用社管理人员、信贷人员工作绩效考核系统, 建立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 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 确定贷款利率定价的实际水平

一是要准确计算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资金成本率、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和目标利润率, 把四项指标相加得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基本利率。二是通过计算和评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用途风险、期限风险、额度风险、客户信用风险和贷款方式风险, 把各项风险点数相加得出贷款风险调整点数。三是将贷款基本利率与贷款风险调整点数相加得出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贷款利率。

(四) 建立完善的贷款利率定价参照系统

可以考虑收集、归类、分析农村信用社近五年来的一些基础数据, 如农业贷款、农户贷款、商户贷款、农村小型工业企业贷款、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的利率水平, 综合评估各类贷款违约率、违约风险及违约损失, 确定盈利水平和最低目标利润率。另一方面, 农村信用社应注意其垄断带来的不利因素, 避免垄断定价。可以参照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方式及利率水平, 建立相关的贷款利率参照系统, 使其制定的贷款利率更加贴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必要时还要参考债券、拆借及民间借贷利率。并建议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

(五)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金融机构有更大的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

3.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三

一、利率定价现状

(一)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建设

1、组织架构。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以“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的核心组织架构。首先业务经营上形成了条线化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其次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

2、定价机制。据调查,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一般由其资产负债部门及财会部门组成,共同制定产品定价政策;建立了分级授权体系,业务部门以及分支机构允许在总行授权范围内执行利率定价政策。

3、利率管理。在央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利率管理仍没有大的变化,均执行总行统一制度的利率管理办法和贷款定价管理办法,具备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利率管理方面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定价、分级授权、灵活调整”的原则。

(二)利率定價方法

据调查,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可以上浮10%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利率上浮到底,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上浮9.6%、8.9%和8.3%;农村商业银行将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对于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存款品种,商业银行在考虑定价策略时参考不同的基准利率,比如同业活期存款主要考虑市场利率、同业竞争和客户综合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定价;同业定期存款则一般采用SHIBOR加减点方式定价。

二、商业银行定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利率定价机制尚存在缺陷。一是利率定价流程管理较薄弱,定价授权较为粗放,虽建立分级授权体系,但授权未精细化,未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定价人员的定议价能力实行差别授权;二是各项业务之间的定价缺乏互相联动,随着信贷服务以及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客户需求不断综合化、个性化,各项业务定价如传统产品与创新产品之间、资产负债产品之间只有建立了联动性,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合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三是定价调整机制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不足,在应对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时,难以迅速制定应对措施。

(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偏弱。以前贷款利率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一直按照既定的存贷款利差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后,由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长期追求资产高质量、贷款低风险,风险偏好和风险定价能力依然偏低,贷款利率变化仍就主要受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其利率定价和成本控制受风险管理能力有限。

(三)对产品价格执行情况的后续评估薄弱。商业银行在对产品或客户完成了定价活动后,整个定价管理工作即宣告中止,定价管理人员较少在后期判定其定价的合理性,更无法对日后的定价管理工作作出前瞻性指导与改变。

(四)存款定价精细化程度较低。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虽初步形成了分层定价的格局,但由于缺乏量化定价模型,定价的精细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加之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吸收存款压力、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带来的压力,以及承担效益、合规和流动性等多重职责的压力,其存款定价精细化显得更加被动、曲折。

(五)利率定价人才缺乏。调查中发现,贷款利率放开后,各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基层行精通或熟悉利率定价原理、模型开发、科学操作,把握议价事项操作的人才太少,难以适应利率改革后,贷款利率灵活定价、议价的需要。

三、相关建议

(一)完善贷款定价模型和系统。一是进一步完善其贷款定价模型,并在完善基础上加大应用,商业银行还应关注贷款的经济周期特性,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模型风险。二是综合内部评级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定价体系三大技术支持系统完善定价体系的开发和运用。

(二)合理进行贷款风险量化。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客户的不同违约风险,结合定价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经营情况、市场风险及精英团队的素质和能力等,建立一套复核其标准的量化评估体系。同时,在贷款定价中,必须考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采取“互惠互利、区别对待、综合权衡”的原则。

(三)完善贷后信息反馈系统。一是结合央行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等影响利率的因素,运用动态分析模型对利率走势进行预测与分析,增强对市场化利率走势的科学预测和快速反应。二是加强对以往定价情况的后续跟踪和评估,及时判断该定价合理性,并做出合理调整。

(四)提高存贷款定价精细化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针对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与服务对象,精细化制定利率标准,对于不同规模客户的不同种类存款与其风险分类,实行区别化多维度的定价标准,丰富存款利率体系。

4.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四

问题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编制总量少。现有。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量与2007年相比,仅增加了6.6%;二是职能与编制不匹配。2010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承接了规划建设执法、违章建筑拆除、建设行政管理等11项职责。2012年,再次承接了公园、公众厕所、公交客运等个方面的管理职责,但相应下划的行政编制数量少。三是事业单位总控严。自2012年起,事业机构、编制数量实行总量控制,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增一减一”成为刚性规定,大幅增设机构和增加编制已不具有可操作性。

5.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五

管理好党员、教育好党员是抓党建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当前,找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思想上有误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抓党员的学习教育不重视。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是硬指标,只要把生产经营工作抓好,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搞上去了,可以一“好”遮百丑,而对于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做得好不好难于衡量,同时也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对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抓得不紧,甚至听之任之。同时,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本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赋予党员教育工作丰富的新内容,但由于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容易在个别党员中滋生,使长期提倡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受到冲击,影响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一些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同时,新旧体制产生的社会问题,使党员产生困惑。

㈡对党员的教育流于形势。虽然基层党组织都设立了党员教育领导小组、但实际党支部的成员抓支部具体工作都是兼职,加上经营生产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指导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和对党员教育管理。

㈢基层党组织队伍素质不高。现有基层支部状况表明:干部队伍知识面狭窄、理论功底薄、文化程度低、研究管理和引导人的思想行为方法不多,写作和表述能力差、调查研究事物的能力弱,工作缺乏创造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的问题,办法不多,思路不畅。

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㈠坚持思想指导性。提高对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落实成为一件“具体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要正确理解加强对党员提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促进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党政领导要把抓好党员的先进性和“以点带面”的模范作用作为加快和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要源泉。充分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要求作为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牢牢把握其深刻内涵,并用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同时,着力于强化党员的工作意识、先锋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使党员的思想意识紧跟时代脉搏,站在改革的前头,成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

㈡注重活动实效性。对党员教育要有计划性,力求在月、季或中解决几个问题,在贯彻上级党委决议的同时,又能针对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不同需求来自行设计党的组织生活内容,把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问题结合进去,有计划地开展具有基层特色的党员教育活动,保证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由于各基层工作任务不同,决定党员教育活动内容必须多种多样化,在安排组织生活内容时,必须突出本单位的特点,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要结合本单位生产工作任务,对党员队伍建设,适时提出新的要求,大力开展“创新争优”、“党员责任区竞赛”等评比活动。针对活动中开展的情况、及时地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起到激励党员力求上进的作用。

6.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六

(政协临沧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1169号提案)

作者:杨宝凤来源:临沧市政协提案委点击数:31更新时间:2009-11-18

案由: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到闽省与稳定。近几年来,国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逐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粮食作为农业的主要产品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引导下,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为确保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粮食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农收入过低,制约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项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较差的产品,与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农民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多种粮食,少种经济作物,而多种粮食就意味着要牺牲种粮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部分利益。同时我县的粮食产量目前还没有摆脱“靠天收”的局面,粮农收入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制约很不稳定,直接制约粮农收入,影响粮农种粮积极性。

(二)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有限,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很多农民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挖塘养鱼,发展畜禽养殖。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但是粮食生产面积严重减少,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之间成为新的矛盾,同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再者,受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极为有限,开垦的耕地受土质环境的影响,很难达到被占耕地的同等质量。

(三)地方财政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包袱重,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企业实行改革时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实行了粮食政策性亏损财务挂帐停息。按照要求,政策性亏损挂帐本金暂时不要求偿还,只支付利息,只能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一部分利息,还有大部分由当地政府筹资解决。这些负担严重制约了粮食企业的发展,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粮食安全。

(四)粮食储备设施老化,没有专门的粮食检验室,检测手段落后,影响安

全。

粮食储备仓大都建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年来,由于受连续多次的粮食体制改革的影响,没有新建、扩建和维修粮仓,大量的储备粮仓库因维修资金不足,仓库设施老化,上漏下潮,墙身裂缝、倾斜、门窗损坏严重。民间所用粮仓也都是普通民房,很难保证粮食的安全。同时,没有专门的粮食检验室,粮食质量监督检验设备老化,检测经费不足,无法对粮食品质进行检测,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二、关于加强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对耕地要合理开发利用,既要切实保护耕地,反对乱占滥用耕地,也要反对通过毁林开荒等不适当的手段扩大耕地。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政府必须要有强硬的手段来进行调控,严格遵守非农占地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自觉执行土地占用规划,对已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的耕地,严格加以保护,不擅自改变用途或转为非农用地。要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城镇建设更多地占用非耕地资源。要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入手,合理控制土地征用规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

2、建立寻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倾斜机制。

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仓储条件和运输条件,使粮食主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是还应鼓励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销对口协作与支持,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出台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差价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3、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推动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上下联动力度。实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其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切实改革资金分配管理办法。目前涉农资金范围较广,种类较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客观上增加了资金整合工作难度,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对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要进行清理归类,该保留的保留,该合并的合并,资金性质相近的切实实行整合使用。

4、建立完善粮食储备机制,提高检测水平。

要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根据粮食供求市场波动情况合理确定储备粮储备规模。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粮食吞吐调节机制,提高储备粮食的利用效率,发挥好储备粮的市场调控作用。要针对粮食储备粮旧库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检测手段落后的实际,加大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

备粮库修建资金投入力度,减轻旧粮库改造方面的资金压力。更新粮食检测设备,建一个专门的粮食质检室,建立一支专业的检测队伍,提高检测水平,确保粮食品质。

5、积极消化处理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包袱。

7.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七

1 影响药品质量方面的外界客观因素

1.1 温度

药品储存的温度要求很特殊, 每一类的药品的储存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疫苗血清、酶制剂、生物制剂等药品只要稍稍高一点的温度就能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它们的药效。有些糖衣片、胶丸也容易因为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形粘连。中草药的储存对于温度和湿度很高, 它们可以促使细菌、霉菌大量地滋生和虫卵孵化, 以致霉坏虫蛀。同样糖浆类制剂的储存对温度和湿度也有相当的要求, 否则易长霉坏虫蛀, 并且还能使其长霉产气。挥发性药物如丁香、桂皮、薄荷、细辛等的有效成分在温度高时, 易大量挥发, 降低它们的药效;而乳剂 (如鱼肝油乳) 会在温度低时, 冷冻分层, 同样甲醛溶液在温度低时会产生多聚甲醛沉淀。

1.2 湿度

药品储存对湿度的要求也同样很高。药品受潮后, 中药材会霉烂, 片剂会松散破裂、变色粘连, 药物会粘结成块, 有的还会分解失效。如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较稳定, 当其受潮后会渐渐分解, 不仅有刺鼻的臭味, 而且对胃有较大的刺激性, 避孕药片受潮变质后, 就会失去避孕的效果。

1.3 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对药品的影响也很严重。氧气可使许多药品, 如维生素A、C、D和肾上腺素、苯酚等氧化变质从而使其的主要成分含量下降、疗效减弱或无效。

1.4 光线

药品对光线的要求也很高。药品经光线照射后会发生颜色变化而降低疗效, 特别是那些对光敏感的药物, 如硝普纳、尼莫通等, 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药品经光照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严重的危及生命。例如:维生素D2经紫外线照射后会生成有毒的物质。

1.5 时间

药物的效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 药品的疗效会下降, 毒性会增大。例如:如稳定性差的抗生素、缩宫素、胰岛素、细胞色素C等。所以每一种药品都必须在它的有效期内使用。这是作为医护人员应有的素质。

1.6 其他

影响药品质量的除以上所述客观原因外, 还有PH值, 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 药物所含成分的相互作用, 运输搬动时的碰撞存放不当等等。并且它们通常都会两种或三种因素同时影响药品的稳定性, 造成药品变质。例如糖衣片在温度、湿度、空气等作用下会发生变色、潮解、粘连、味道异常等现象。维生素C在光线、空气、温度等共同影响下会变成深黄色, 这表明它已被氧化, 从有生理作用的维生素C变成了无生理作用的古洛糖酸了。青霉素粉针会出现结块、粘瓶、溶液呈黄色, 以致不能使用。

2 影响药品质量方面的人为因素

医院药剂科是医院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在门诊药房会发生各种原因引起的将药品退给药房的现象。这种事情的发生可能会因为患者对药品知识的缺乏而造成质量问题。例如:很多药品的内在质量在外观上难以辨识, 有些患者对药品的贮存条件不了解, 该冷藏的取药之后没有冷藏, 如生物制品需要放在2℃~8℃保存。所以退药可能会引起质量问题, 还要警惕和防止有人利用退药这种方式将假劣药品混入药房。

3 药品管理和防范措施

3.1 避光

所有药品在日光条件下都会加快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在药品储存过程中注意遮光并尽量保存药品的外包装显得尤为重要, 输液及注射剂的包装为无色玻璃瓶、安瓿, 如长时间的裸露放置会影响其内在质量, 并且不利于药品识别, 因此注射剂一定要保存在原包装盒内, 这样还能防止药瓶滚落, 减少药品损失, 需要拆包装发药时发出的药品可另备包装。输液制剂不能很快用完时也应保存在原包装内。瓶装口服药品不能整瓶发药时也要保存其外包装盒, 因为上面既有较详细的药品信息, 又能对药品起到遮光的作用。

3.2 温度、湿度

药品的储存条件越来越好, 在药房、药库配备干湿温度计、去湿机、空调是必要的, 除需低温放置的药品要存放在冰箱内以外, 一般药品也要保证温度在0℃~30℃, 相对湿度在60%~75%之间, 特别是夏天一定要注意防潮。

3.3 减少门诊退药的措施

卫生部[2002]24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回[1]。

3.4 药品“三号”管理

药品的“三号”指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摆放药品时批号不同的药品不能混放, 发到同一患者手中的注射剂要保证为同一批号、口服药品为同一厂家。药品效期是药品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现在所有药品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 它方便了管理的同时也给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随时注意药品效期并定期 (可每季度一次) 进行彻底清查, 做好药品效期记录, 对近期药品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浪费。

3.5 特殊药品的保管

特殊药品一般是指麻醉、精神、毒性及放射性药品, 在此把它和“一般”相对而言设定一个广义的范围, 包括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贵重药品、冷藏药品、新进药品、近期药品、分装药品等, 所有这些都应根据其特点分别进行管理, 要有管理药品目录、管理规定及管理措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有明确的使用管理规定, 一定要按规定管理, 除“五专”管理还要注意双人双锁、处方限量、身份证号、医生诊断、回收安瓿、处方编号管理等。第二类精神药品注意处方限量, 药品单独放置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有使用记录。毒性、放射性药品在小的医疗机构较少见到, 都要按照规定管理。贵重药品要单独放置并可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消耗数量及结余数量要正确无误。冷藏药品注意储存温度。分装药品包装袋上一定注明药品规格、数量、效期, 现在提倡放在原瓶内随用随装, 使用频繁需要统一分装时做好分装登记。新进、近期药品要设置新进、近期药品柜单独存放。

4 小结

药品可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药品因贮藏保管不当而发生变质的问题。药品一旦变质, 轻则药效下降或无效, 重则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或加重病情。药品管理是医疗机构中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 它不像医生治愈一名患者、挽救一个生命那样卓有成效, 但它能给医疗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勿以事小而不为,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保证药品供应, 保证临床科室顺利地开展医疗活动。

参考文献

8.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金融机构 现金押运 外包

近日,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现金押运情况展开了调查,外包现金押运管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需引起足够重视。

一、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目前只有一家保安公司,成立于1990年,2006年甘肅省公安厅以《甘肃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关于同意嘉峪关市保安服务公司成立押运中心的批复》(甘公治[2006]441号)批准开展守库押运业务,保安公司开办此项业务也是根据市场情况满足当地金融机构需求。在嘉峪关市人民银行发行库暂停期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入库业务由酒泉中心支行办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为了减低费用,最大限度满足业务需要,各商业银行将守库押运业务委托保安公司具体办理,用于缓解人员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嘉峪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现金押运全部为嘉峪关市保安公司负责。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共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有4家机构现金押运采取了业务外包,占嘉峪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4%,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二、目前银行业市场化守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资金较少

目前嘉峪关市保安押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2012年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

(二)服务费用涨幅度较大

因嘉峪关市保安押运公司只有1家,属于垄断性行业,服务费用基本上是押运公司开价多少,银行就得付多少,且每年增幅较大,由于守押模式传统,导致总体运营成本高。

(三)押运车辆老化

嘉峪关市保安押运公司从事押运服务的保安公司业务仅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嘉峪关市保安押运公司运钞车辆多数为当时各金融机构押运交接时车辆,使用年限在5-8年左右,押运车老化,车辆服役时间长,车况差,车辆更新缓慢,服务能力不足,押运规模较小,运营成本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四)守押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目前嘉峪关市保安押运公司的守押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临时工,保安公司虽然对押运人员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押运工作繁忙,制度不能真正落实到位。二是保安押运公司属于垄断性行业,缺乏竞争,动力不足,管理不严格,加之押运人员工作繁忙,人员无法集中,培训考核不到位,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三是因押运人员不是本行推荐,不能识别押运人员具体情况,对押运人员不能实时监控,存在道德风险。四是押运人员的薪酬水平、福利水平偏低,流动性高,队伍稳定性差,部分守押人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存在安全隐患。四是行业缺乏规范性指导,押运员流动性大,自身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相对不强,缺乏一定的理论学习和勤务管理能力。五是押运公司规模较小,押运工作又具有不间断性,公司难以组织经常性、长期性教育培训。

(五)应对处置险情能力不高

一是保安押运公司科技化水平低,通讯手段落后,遇有突发事件难以及时报警和采取技术手段。二是安全防护装备陈旧,保安押运的安全防范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低。

三、强化银行业市场化守押工作的建议

如何加强市场化守押的风险管理,有效防范案件风险,是新形势下银行守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面对目前现状,银行业市场化守押工作必须做到内外用力,齐抓共管,确保银行业市场化守押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银行现金守押外包制度

一是对银行守押外包的管理,结合银行相关管理,比照一些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完善银行守押外包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银行守押外包案件问责制度,建立系统押运外包监管制度。二是建议各金融机构上级行进一步规范完善物业外包制度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保安押运公司的建立、管理等向上级公安、银监等职能监管部门建议,以进一步完善保安押运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便于基层行遵照执行和操作。

(二)加强外包业务风险管理

以外包业务风险管理为重点,细化和量化对押运、保安等外包业务的管理,提升外包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一是针对环节多,进一步明确银行和保安押运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外包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密切管制外包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及时掌握外包人员流通情况,规范外包人员的职责。二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对押运、保安等服务的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三是加强与上级行、外包公司互动、携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构建联防体系,防范可能利用工作便利做出损害银行或客户利益的恶意违法行为。四是建立内部工作流程,各岗位环环相扣,严密手续,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

(三)公安部门加强对保安押运公司的监督管理

一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保安押运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克服“一包了之”的思想;二是建立每季召开公安部门、押运公司和商业银行三方联席会议制度,按时召开会议,互通情况,加强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押运工作的绝对安全。

(四)加强外包业务保险安全管理

9.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九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代表法的深化贯彻,乡镇人大始终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进和深化代表工作,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乡镇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主体意识和主政能力日益增强,在推进依法治乡镇进程和提高视察、执法检查、评议质量,以及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但代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有五个方面问题:

(一)代表工作的“基础”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各乡镇人大主席团都认识到代表工作是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并通过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执法检查、评议等活动,发挥代表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人大主席团工作与代表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入思考,致使人大主席团议事决策与代表活动没有稳定而有机的联系。有的乡镇虽也采取了邀请代表列席人大主席团会议、会前联系代表征求意见、结合议题组织代表视察或开展其它活动等方式,但这些做法,一是代表参与的广泛度较低;二是一些好的做法也因没有规范制度的保证而不能坚持。因此,很难说代表工作已成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做法还很不完善。

近几年来,各乡镇人大在实践中虽然相继开展了建立代表活动专室、设立专题议政日、召开专题人代会、选民评议代表和代表评议“七所八站”工作等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专题议政方面,开展好的只是个别乡镇和代表小组。有的议政活动议而不专,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还有一大部分只是定了制度并未坚持下来。也有个别乡镇这项工作至今还没有开展。召开专题人代会的地方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议题过于单一,以至有的地方单纯成了政府解决修路架桥、集资建校等工作难题的工具。选民评议代表工作还处于抓典型阶段,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代表评议“七所八站”工作的评议对象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评议中涉及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监督处理还不够有力。

(三)实现代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多数代表小组只是在组织上建立了,并未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开展活动,以至个别代表快届满了还弄不清自己在哪一个小组。少数乡镇代表除了参加县人大统一组织的活动之外,基本没有其它任何活动。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活动的代表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代表就出现“代表代表,散会就了”的现象。据了解,这些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很值得我们研究解决。

(四)从履行代表职务的要求看,一些代表的素质还较低。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人大代表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与他们所担负的管理国家事务的任务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主体意识淡薄。少数代表把代表作为一种荣誉职务,缺乏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责任感,满足于本职工作当先进。二是职务意识缺乏。不少代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代表,重本职工作,轻代表职责。有的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纪录为零。三是个别代表议政能力不强。有的代表文化低,眼界窄,又不重视学习,因而提不出有份量的建议。有的代表参加代表大会审议报告一言不发。个别代表甚至在一届任期内没有提一条建议。

(五)为代表服务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

一是部分乡镇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不够。有的至今仍未制订政情通报方面的规定和制度,代表知政程度很低。二是有的乡镇代表经费没有按代表法的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名义上虽也拨了代表经费,但因机关财力紧张,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多数乡镇代表经费规定为实报实销,实际上就是开人代会吃顿饭的钱,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经费基本没有落实。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从代议制权利委托的内涵去理解代表工作是乡镇人大工作基础的真正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脱离被代表人意志的代表机关,就不成其为代表机关”。因此,要把结合人大主席团议题组织指导代表开展各项活动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程序;要把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或选民作为一项必须坚持经常的工作制度。在乡镇人大工作与代表和活动之间建立起稳定而有机的联系,使乡镇人大在行使各项职权、议事决策方面真正体现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二)针对问题,分类指导,认真推广行之有效的典型

县级人大常委会应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层次递进、全面发展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督促指导乡镇人大加强代表工作,认真总结推广典型。在具体工作中,乡镇人大主席团要注意把建设代表活动室同专题议政和其它各项代表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使上了墙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专题人代会经验,提高会议质量,使专题人代会的内容由单纯决定任免干部、修路架桥,扩展到对乡镇政府、“七所八站”实际工作监督和讨论决定事关乡镇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更大的范围。要进一步抓好选民评议代表的试点工作,突破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难点,加以完善,使之更加切实可行,易于推广。代表评议“七所八站”工作要注意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避免形式主义,使评议切实富有成效。

(三)对基层代表工作要进行系统深入经常具体的指导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县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工作部门指导不力的问题,在今后的代表工作中要抓好系统、深入、具体、经常的指导。一是真正按照便于组织和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对代表进行合理编组;二是制定代表活动各种制度,使代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三是科学组织视察检查,不断改进方式,提高质量,彻底避免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的现象;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代表工作和活动进行量化和考核,激发广大代表参加活动的热情;五是建立“双联”制度,加强人大主席团成员与代表、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定人大主席团定期向代表通报党委政府工作情况、代表走访选民等制度。对乡镇代表工作的指导要做到,提出明确要求、制订工作计划、建议活动内容、经常联系反馈、督办代表建议和搞好考核表彰。

(四)多方努力,保证代表素质,努力提高代表议政能力

一是把好代表候选人推荐关。尽量把那些具有文化素养、法律意识、履职能力和主政水平,最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各界人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二是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提高代表民主意识和为人民行使权利的职责意识。要不断改进候选人的提名、介绍方式,建立候选人之间正常的竞选机制。通过民主选举,解决现在一些代表存在的组织让我当代表,我只对组织负责,缺乏人民观念、职务观念,履行代表职责不积极的问题。三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代表综合素质。县人大

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主席团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集中培训、座谈讨论、小组学习和先进代表介绍经验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计划分期分批对代表进行政治、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主政能力。四是完善监督制度。如建立代表定期联系原选区和选举单位并进行述职的制度,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的评议考察制度,以及代表辞职制度等。

(五)健全保障制度,全面搞好代表服务工作

10.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

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定性阶段。综合治理工作能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关系到服务XX区发展的大局。结合综合治理的实际,探讨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当前开展矛盾纠纷调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以及群防群治等工作还存在些许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层人民调解难作为

基层人民调解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调解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律培训,导致一些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法律规定和责任不明确,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等问题,强调口头而忽视程序,同时,一些口头调解没有做记录,也没有做记录或登记,这给文件的保留带来了困难。

2、社区警务工作难开展

运行机制还没有到达建立健全,社区的警察工作也没有标准化。由于缺乏对社区警务概念的理解,对社区警务没有达成共识,公安机关也没有完全实现警务重点的向下转移和向前转移。此外,现有警力不足,基层民警面临许多临时应急任务,难以一心一意工作。所以,尽管一些社区有社区警务标志,但若不建立规范,社区警察很难在运行机制的社区下开展工作

3、基层创建工作难见成效

基层治安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措施的载体,是解决新时期突出治安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治安改善的有效形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对基层和平建设的认识也很低,难以推动基层和平建设。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尽一切努力推出,一些人仍然“发送”而不是“移动”,例如口号、会议安排和专栏报道。实施大规模预防和大规模治理组织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将社会保障和建设和平视为一种负担,将勇敢的行动视为干涉自己的事务。

4、普法教育难适应形势

群众法制观念的更新与法制建设之间存在差距。在法制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今,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但在”是与非、似懂非懂”之间,与法制建设的脚步存在差异,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旦认为自身利益遭到侵犯时,不是依靠政府、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闹的方法求得解决。同时,多数群众仍然保持”法不责众”的心理,认为只要闹的人多,法律及执法机关就无法处理。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难免与群众发生分歧,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二、意见和建议

为了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包案制度。坚持一把手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调处。三是落实排查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四是加强信息反馈及报告制度,实行小事每周报,大事随时报,无事零报告。五是推行奖惩制度。通过表彰奖励、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大力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逐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进一步确立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值守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逐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规范。二是最大限度挖掘社区资源。在常与社区群众接触,多与社区群众交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搜集社区信息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安定的苗头性因素,及时发现,共同化解。同时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治安辅助资源,最大程度激活“联防联动”机制,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控制。

3、全面提高综治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关键在于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必须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出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结合主题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查摆思想认识不足、工作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综治队伍切实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

4、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加强法制宣传园地建设,在公共场所建立固定和流动法制宣传设施,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工作特点,定期在学校办、公众场所办普法宣传栏;加强传媒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在群众便于观看、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中开设专题,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得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

11.银行行机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一

一、基层税务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绩效管理是推进税收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无论是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提高税收治理能力,推进税收现代化,还是倾情带队,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激发税务干部的活力动力、创造力,推行绩效管理正逢其时。

基层地税部门是地税系统的管理核心,其效率的高低、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地税系统的发展。因此,在基层地税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考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对税收工作及干部职工的业绩、效率和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让上级部署在指标和责任分解中得以落地,让干部表现在过程控制中得以展示,让工作业绩在考评中得以显现,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调动税务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现地税系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当前,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很多干部往往把重点放在绩效管理成绩的统计、填表、公布等浅显表层上,对于绩效管理考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并没有详实的调查研究,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上不重视,既不向干部宣传、沟通,也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进,有的甚至对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有的亦步亦趋,措施跟进不够,主动探索创新的步伐不快,办法不对;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绩效管理的理念不清,认识不明,从思想上片面把管理等同于一种奖惩手段,没有深刻认识到绩效考评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此,要形成上下“一盘棋”、左右“齐步走”的局面还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2.绩效指标的设计不合理。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地税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存在考核指标难以量化问题,在运用绩效思维和方法推动税收工作上,还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指标设置抓不住重点、找不准着力点,或避重就轻,指标的导向引领作用不突出,与“抓住关键”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有的重考评,轻管理,针对指标对应的工作缺乏具体措施,疏于过程管理和情况反馈,绩效杠杆“撬动”作用不强。

3.绩效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加强。在实际工作中,被考评部门与绩效考评部门职责不清,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形成先天不足的状况。绩效管理部门存在“老好人”思想,在考评上怕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愿意在考评管理时说别人不好,怕得罪了有关单位部门的领导,怕伤了同事之间的和气,怕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考评结果缺乏真实性,流于形式。同时,考评以扣分为主,容易出现做得多、错得多、扣的也多和少做事、分值高的反常情况,从而打击了尽心尽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体现激励作用。另外,现代化的绩效考评手段没有完全形成,目前仍处在对考评指标的手工录入,不仅增加了人为因素,还加重了考核工作量。还没有像与征管软件相配套的绩效考评管理软件,通过网络自动实现对定量指标的考评和统分。如何运用绩效考评管理软件从征管数据库自动生成考评结果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4.绩效管理的分析改进机制不完善。从绩效管理的流程来看,目前仅停留在考评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和应用管理体系。没有定期通报制度,缺少晒绩效成绩的硬性规定。在结果应用上仅仅是与部门和职工的收入分配挂钩,绩效分析、激励改善、结果应用等工作做的不到位,未抓住绩效管理的根本,绩效管理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时效性等无法评价。

5.绩效考核人员的配备和综合素质亟待加强。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逐步推进,各项工作要求越来越细化和规范,特别是今年总局绩效管理系统上线以来,绩效工作成为了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随着工作范围和内容的逐步加大,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员的不足致使绩效管理工作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在效果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同时,绩效考评涉及面广,仅就针对考评税收业务来说,要求绩效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税收政策,精通税收业务,而且要掌握税收征管操作规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目前,由于绩效管理人员是在不同岗位抽调,且大多是兼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三、完善绩效管理的建议对策

改进和完善当前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精心设计绩效管理体系,狠抓绩效管理分析应用,扎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以税收现代化管理的高度来统筹绩效管理工作,让广大地税干部明白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以绩效管理统筹地税事业和地税干部的双向全面发展,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在意识培养、行为规范、沟通反馈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干部职工自发地努力工作、自我考核。同时,实施绩效管理不但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推进,还税务干部的广泛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理解支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积极引导干部对绩效管理的预期,增强信心,稳定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目标明确,指标科学。要科学分解上级指标,强化导向型、客观性、可考性和操作性,使之更有利于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导功能。一是在制定指標时要突出重点,涵盖全年主体工作,做到对上级、地方政府和本单位重点工作、部门职能工作的“四个承接”,特别是在指标中对于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考核的力度,如对考核指标中注重征管质量的考核,同时加大税收执法的考核分值的比重,强化对税收执法过程行为的考核。二是增加重点工作指标、量化机化指标比重,减少一般性工作指标和不可量化指标,防止面面俱到、层层加码、过于烦琐。三是统一性与灵活性兼有。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对那些常规性的、普遍的、循环往复的日常工作设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而对那些临时性的、一次性的工作设立特别工作项指标。四是考评的指标要与工作实际、干部能力相结合,既要有一定高度和难度,同时也让干部职工感到通过努力、勤奋工作是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3.明确责任,提质增效。指标定责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每一项指标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指标明责任,以考评问责任,以改进强责任,推动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税务工作提质增效。

4.严格考评,抓好落实。要把绩效管理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试行一体化运行,切实防止“两张皮”现象。担负考评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考评职责,跟踪对照各自负责考评的指标,制定的指标就要按标准考评,考评不了的就不要制定,做到“严格”、“严肃”;被考评单位要围绕指标,细化安排,制定措施,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发挥考评指标的引导功能,对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既立足当前落实任务,又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抓重点,抓关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特别是要狠抓组织收入、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种管理水平、便民办税措施等全局性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指标考评的撬动作用。

上一篇:银川英皇出国留学:自费出国留学的条件下一篇:缺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