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2024-08-06

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通用8篇)

1.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一

**市建筑业产值统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现状与基本情况全市现有建筑施工企业83户,其中:**市建筑施工企业67户,省属建筑施工企业10户,省外建筑施工企业3户;一级总承包施工企业13户,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16户,三级总承包施工企业25户,专业承包企业20户,劳务分包企业6户,热力、天然气企业3户,从业人员约9.7万人。今年,建设方面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目前全市在建项目共计460项,总面积299.18万平方米,截止五月底,完成建安总产值25.5亿元,经预测,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9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全市统计数字看,纳入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筑企业不全。我局统计全市建筑企业为83户,纳入统计局统计的只有37户,漏统46户,其中:**市建筑施工企业30户、省属建筑施工企业10户、省外建筑施工企业3户,热力、天然气企业3户。预计漏报建筑业产值10亿元。

(二)从行业统计看,漏报三个方面。1.漏统装饰装修建筑业产值0.9亿元。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7.5万平方米,3582户,有50%的住户需进行房屋装修,按5万元/户的装修标准计算,预计漏报建筑业产值0.9亿元。2.漏统管道等产值1.5亿元。

2.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二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建筑企业经济数据资料的工作总称。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开展统计工作, 不仅能准确反映建筑施工企业产品的生产状况, 而且还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为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建筑业的发展状况, 为企业制定和调整政策及计划提供依据。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建筑施工企业要生存就要有市场 (项目) , 要持续发展就要靠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 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1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

当前,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 把统计看成是政府部门下达的任务, 将统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分离开来, 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管理制度缺失、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且素质参差不齐。

1.2 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总所周知, 建筑行业的特点如生产地点不稳定、工程设计变更时常发生等本身就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 再加上统计管理制度的缺失、统计人员对统计业务不熟悉、外在力量的干预等因素, 往往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1.3 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统计方法, 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使用不多, 在统计过程中费时费力, 操作繁复。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 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更不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2 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2.1 企业方面

(1) 领导重视是做好企业统计工作的保证。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带头人, 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监督者。要提高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因为企业领导的认可是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 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可了, 就会给予高度重视, 会在日常工作中对统计工作严格要求并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有力促进企业统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2) 企业应制定和落实统计管理制度, 使统计工作有章可循。制度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统计过程如果缺少制度的制约和监督, 可能导致生产一线即项目部的统计人员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台账的登记方面存在随意性, 凭空想象填报数字, 报表敷衍搪塞;企业对统计报表数据质量的审核和评估不到位, 把关不严, 造成统计数据失真。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统计基本制度建设, 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全面、及时地提供。

(3) 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并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 吸引优秀的统计人才从事企业的统计工作。同时, 企业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 并对统计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在岗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保证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4) 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点多面广, 经营工作任务重、数量大, 涉及内容复杂, 面对当今的大数据时代, 应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实现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自动化, 将统计人员从大量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实现统计信息传输网络化, 达到快捷、迅速的要求,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 通过信息交流平台, 使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统计信息利用率。

(5) 企业应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 用数字尊重社会……”是福建统计标志用语, 作为基层建筑施工企业理应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建筑行业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产生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统计指标数据, 才能客观反映建筑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如果基层企业的统计数据失真, 让错误数据进入政府的统计渠道, 就会影响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对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2.2 统计人员方面

(1) 作为企业统计人员, 应当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统计工作是一项时间性要求很高的工作,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 按照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时间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使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本地区、本行业建筑业生产及经营现状, 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也要求统计人员能及时地对统计数据资料所反映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判断和评价, 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当好参谋。

(2) 统计人员要自觉地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技能。《统计法》第31条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统计人员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人员, 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 还应掌握一定的建筑施工行业知识以及经济理论、企业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学会应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的综合统计分析, 并不断总结适应本企业的统计方法, 进行统计创新。

(3) 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统计人员应熟知本企业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的职能,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涉及到合同签订、工程进度、财务状况、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劳务用工等方方面面, 需要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因此务必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例如, 企业的工程合同签订情况是每月统计报表必报的内容, 需要统计人员及时掌握每月新签合同情况及已签合同变更情况, 作为统计人员可以将所需填报的内容设计好相关表式, 与负责工程合同签订的部门进行沟通, 使之可以和该部门的工作衔接, 促使其配合完成好每月企业合同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其他如财务状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建筑材料消耗等统计工作亦是如此。

(4) 加强对工程项目统计工作的指导。工程项目统计是整个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点, 其工作质量至关重要。项目部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工作内容繁杂, 且人员流动频繁。作为企业的综合统计人员应当做好对项目部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在项目开工初始, 就必须将项目所需上报的统计资料及填报要求向项目部人员交底清楚,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定期深入项目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 查看工程实际进度与上报数据是否相符, 检查项目部统计人员对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交接落实情况, 从源头上保证企业工程项目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

(5) 统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作为企业的统计人员要树立统计工作不仅仅是为政府服务也是为本企业服务的观念, 不应当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和报送上级统计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报表。施工企业一方面有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 另一方面统计工作也要为本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例如, 企业统计人员可以利用工程项目统计台账的分类工程项目资料, 为企业参加外部工程投标提供所承建过的各类工程项目业绩信息;也可以发挥统计人员的专长积极参与企业QC小组活动, 应用统计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正确判断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及偏差程度, 进而提高QC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圆满完成上级统计任务的同时, 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为企业领导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统计工作才会在企业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2.3 外部环境方面

(1) 加大统计工作和《统计法》的宣传力度。统计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更是一门科学。《统计法》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武器, 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统计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 增强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普及统计知识, 传播统计理论, 使人们更关注统计、重视统计, 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减少人为干扰,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特征的数量反映, 如果它与权力和利益联系在一起, 它的真实性必定受到影响, 应减少外在力量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干预, 让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另外, 每年的统计执法大检查, 在保证数据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还需加大执法力度, 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以减少统计违法行为, 避免原始统计数据受干扰。

(3) 政府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调研。政府统计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多深入建筑施工企业, 及时了解、掌握建筑企业经营情况, 同时定期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加强双向交流沟通, 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不适应建筑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 使建筑业统计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工作, 需要企业单位、统计人员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并不断改革、完善和提高, 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适应国家和行业宏观管理的要求, 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作用。

摘要: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并从企业、统计人员、外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 以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金凤.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现状.经营管理者, 2011 (06)

3.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统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监督,由专业人员对具体工程项目总体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与有效计划,充分运用统计原理与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充分调研、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运用计算机软件生成全套的项目统计表,运用表格与数据说明项目进度、计算出项目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等。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统计方法,能够使项目中、高层领导及时充分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款盈余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对策。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统计工作有两个必要性:

(一)准确、全面反映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情况。众所周知,建设工程项目(尤其是一些特大型项目)往往存在周期长、难度大、投入大、筹资难、变数多等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因素,加强科学管理十分必要。工程项目管理必须有序、有据、有力,要有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即直观的、准确的、量化的项目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大量的人力工作获得一手项目统计数据后,运用EXCEL、SPSS、SAS等计算机软件,对工程项目中各类数据进行筛选、录入、分析、生成统计报表,系统、正确地反映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二)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建筑项目管理中,加强统计工作,全面收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能够有效地监督工程项目各环节的管理情况,特别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如:施工前对项目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对施工项目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进行监督,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工作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施工前,加强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就是指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应该进行的组织人事工作和制度建设。如工作人员配备、企业内部分工与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事先获取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源为前提,通过调查统计,获取一手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得出结论,才能为项目管理机制的形成和项目建设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统计工作的开展,全面地将各类信息参数化,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有效掌握项目建设整体情况,规避潜在风险。

(二)项目施工中,进行全程控制。在建筑项目具体施工全过程,同样应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对施工环节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尽可能完整、实时、详尽的收集之后,将它们形成有机结合的信息链,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的结论不仅对当前施工项目,而且对下一期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起到反馈、指导作用。在招投标中,应当充分利用统计分析指标来开展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运用统计学知识,通过客观规范的信息搜集,运用科学的数理分析方法,对项目的标的、投入、成本、资产、负债、利息、工资等进行量化评估,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经济效益分析。在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来制定质量指标、技术参数,?对比在建建筑项目关键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质量水平的具体评价,找出与质量指标、技术参数的差异,确定质量偏差,及时整改。在成本控制环节,通过统计调查与预测,对可能出现的因人工、材料或设备价格上涨等造成的成本超支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做出成本控制计划。

(三)工程结束后,综合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大多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相关项目数据庞杂。工程后期,进行项目统计,将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与汇总,建成数据化的施工资料档案库,方便后期的财务审计工作。

三、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统计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 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上所述,统计工作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建筑企业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统计工作就是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然后用图表展示,企业在统计工作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统计岗位的设置不够明确,业务不专。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中并不存在专职的统计人员,很多部门在设置统计人员都是跟其他岗位进行混设,人兼多职,职责不够明确,并且人员调动频繁;从事统计工作的也非专业人员,他们并不掌握统计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难以对项目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提供统计咨询等。

四、加强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工作。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保障统计工作部门独立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权限。统计部门通过统计、审计,对欺瞒行为,一经发现,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统计部门对建筑企业各项目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统计,形成统计报表后,可以不经由其他部门而直接统计结果上报给领导层,为其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配备专业化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人员,可以有效解决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统计问题,让计划统计发挥指示器、校正器之功能。另外,企业还需构建一套科学化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形式,规范统计人员的行为。通过采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技术,系统、真实反映项目进展情况。

(二)引入信息技术,优化统计工作。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的变革中,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运用。在建筑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也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在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加速了企业与外界的网络沟通。这样可以让统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也可以让统计分析结果更为便利的呈现给企业其他部门,给出相应的决策参考。

(三)形成部门合力,做好全面统计。项目统计作为建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项目全过程,涉及人事、财务、安全等环节,为了共同做好全面统计工作,各部门需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让权 、放权,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以便让统计部门迅速、准确获取所需统计数据和资料。

(四)进行管理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建筑企业在进行统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时,首先要科学分工,要确保必须是专业的统计技术人员,设专人进行项目统计,并让他们充分了解与项目相关的计划、图纸、资金、财务等信息。其次,加强统计人员管理,统计岗位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避免统计数据乱报、错报与瞒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另外,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统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建筑企业应该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建筑施工、造价知识。

参考文献:

[1] 杜洋.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4

4.建筑业统计分析 篇四

22010年3月23日

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高港区建筑业生产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我区建筑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益有新突破。但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偏小、效益欠佳等问题仍需加大改进的力度。

一、基本情况

1.建筑业生产经营不断壮大。2009年,我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62家,新增1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49.25%,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61亿元,同比增长54.75%;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为398.13万平方米,同比增

长17.15%。

2.建筑安装业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亮点。2009年,建筑安装

业完成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76.47%,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增速27.2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3.装饰装修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装

饰装修产值9280万元,同比增长69.99%,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20.74个百分点,我区装饰装修业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已成为

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

4.建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区计算建筑业劳动

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29003人,同比增加22.57%。

5.签订的合同迅速增加。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额为71.45亿元,同比增长62.9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65.59

亿元,同比增长82.17%。新签订合同额的增加,有力的保障了

企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我区建筑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建筑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长期困扰建

筑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1.工程结算成本居高不下,费用支出增加。全区建筑业企

业工程结算成本17.26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78.67%,处在高位区间。下半年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

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

济效益的提高。

2.工程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全区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

包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30003人。其中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只有

2212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7.3%,与建筑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均

有较大的差距。

3.建筑业应收工程款仍然过大。今年以来,建筑业企业应

收工程款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但年底应收工程款仍有

2.92亿元,其中竣工工程款1.64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企业应收

款的56.16%。因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三角债”问题依然存在。

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清理建设领域

拖欠工程款的工作决不能放松,各级相关部门还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对策建议

解决困扰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建筑业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区“集

聚产业,集聚人气”和“泰州港核心港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完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

准入限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

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引导企业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承包工程,输出劳务。

2.抓好质量工作,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是占领建筑市

场的本钱,是企业可信程度的依据。企业应确保规范操作,认真

制定工程创优战略指标,狠抓落实。通过贯彻国际质量认证标准,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自身要把好技术质量关,做好施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

队伍素质,确保有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建筑施工队伍,为创精

品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水平。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赢利水平的状况,各建筑业企业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

遇,适应建筑市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

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并最

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

4.加大清理力度,防止新欠款产生。继续加大清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还款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规范清欠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清欠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清理以往拖

欠款的同时,防止和避免新拖欠款的产生。

撰稿:马宗佑审签:马步忠校对:马宗佑

5.建筑企业统计名词解释 篇五

1.统计:是对客观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积累的调查研究活动。

2.统计工作:指为取得统计资料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3.统计学:指根据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社会科学

4.大量观察法:就是对社会现象总体中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兵综合分析的方法

5.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被研究的现象分化为不同性质的各个组以进行数量汇总分析的方法

6.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综合指标对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

7.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9.指标:是指客观存在的、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10.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设计预定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搜集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有关标志的大量原始资料的过程

11.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列外的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式

12.经常性调查:指要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登记的调查方式

13.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表示和要求,自上而下的逐级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14.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种情况或某个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15.直接调查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已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16.访问法:是由调查人员携带调查表向被调查者逐项询问,将答案填入表内的方法

17.报告法:是由报告单位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计调查机关颁发的统一表格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报送程序提供资料的方法

18.问卷调查法:是用通信方式发出问卷,由被调查者自愿回答后以答卷形式返回给调查者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19.报告单位:就是在调查中提供资料并负责上报的单位 20.调查项目:是指需要向调查单位了解和记录的有关标志和情况

21.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活动所进行的最初记录,是未经任何加工整理的初级材料。

22.统计台账:基层单位根据填报统计报表和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将分散的原始资料料,按时间顺序经常的予以登记,系统的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账册。

23.普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4.重点调查:是在所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25.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这一部分单位的资料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

26.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方式

27.分配数列:是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同事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从而形成一个数列

28.统计表: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的结果,便得到一系列说明被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统计数字,把这些数字用一定形式的表格表现出来,就是统计表

29.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进行的研究活动

30.指标分析法:是结合各类师表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31.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32.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

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相对数 3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相对数

34.结构相对指标:是指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树枝对比求得的,用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特征或质量的相对指标

35.比例相对指标:是指将同一总体内部不同数值对比,用以总体内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36.比较相对指标:指将同一时期的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所得的相对指标,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37.强度相对指标: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片程度的指标 38.动态相对指标:指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用以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变化速度的指标

39.平均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40.平均差: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41.标准差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是测定标志变动度最常用的指标

42.标准差系数: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有称离散系数

43.时期数列:指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过程和总量,这种时间数列叫时期数列

44.时点数列:是某一时点上所处状态的数量,这种时间数列叫时点数列

45.平均发展水平:指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46.增长量: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它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水皮,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指标

47.发展速度: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的相对指标,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指标

48.增长速度:指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49.平均增长速度:指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助其平均增长程度的指标

50.时距扩大法:就是把原来时间数列的时期扩大,将几个时期的资料加以合并,得出较长时期的资料,以便消除较短时期内偶然因素的影响,反应现象发展的长期去世的方法 51.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有的时间数列按事先先规定的移动时期长度,采用逐项递移的办法,计算出一系列移动平均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派生的时间数列

52.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一般的反战速度指标

53.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相对数,是综合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得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在数量上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54.个体指数:是反应个别经济变动的相对数

55.总指数:是综合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变动的相对数 56.平均数指数:是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的总指数,它是总指数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57.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分母资料为权数来计算的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指数

58.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分子资料为权数来计算的个体指数的平均指数

59.抽样调查: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获得各项数据的调查方法

60.全及总体:指抽样推断索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有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 61.样本总体:指从总体中随即抽取的一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

62.样本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它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其数值决定于样本各个单位的标志值,而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63.重复抽样:亦称回置抽样是把已经抽出来的单位再放回到总体中,继续参加下一次抽选,是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64.不重复抽样:亦称回置抽样是把已经抽出来的单位不再放回到总体中,每抽一次,总体单位数会相应减少

65.抽样误差:是抽样推断特有的误差,从总体中按照随机原

则抽取的样本其机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因而样本的信息与总体信息之间就必然存在误差

66.非抽样误差:是在抽取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人为造成的偏差

67.建筑企业统计:是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及其关系的专业统计

68.建筑企业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应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

69.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劳务的价值总和

70.国名生产总值(GNP):是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之和

71.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2.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73.私营经济: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

74.外商经济:是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75.港澳台经济:是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76.联营经济: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相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

77.股份制经济: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资创办企业而形成一种经济类型.78.企业法人代码:有组织机构代码的登记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几关和社会团体办法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79.企业详细名称:是指经各级工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或行政事业单位填写的经上级批准的名称

80.企业地址呵地址代码:为企业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

81.通信号码:包括电话、邮政、传真号码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82.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83.企业资质:根据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承包能力和建筑业绩进行综合评定而划分等级

84.附营活动单位:一个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所属的从事除建筑以外的多种生产经营的单位

85.建筑产品:是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进行建筑、安装等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直接而有效的成果

86.建筑产品实物工程量: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物理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种分部分项的工程量 87.工程形象进度:一般用文字结合实物量或百分比,简明扼要的反应易施工工程所达到的形象部位火进度情况 88.施工工期:是指单位工程从基础破土挖槽开始只完成设计要求的去啊不施工内容,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为之所用的全部时间,即建筑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需要的时间

89.竣工日期:是指单位工程按照设计的规定或合同承包范围的要求已经全部完成

90.开工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新开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它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而未竣工跨入本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已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房屋建筑面积。

91.竣工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以全部完工,达到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的房屋建筑面积 92.本期住房面积:报告期内在施工的面积,包括上期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面积本期新开工面积和以前停建在本期复工的面积。

93.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报告期内房屋的竣工面积与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

94.建筑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示建筑企业和附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建筑产品的总和

95.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建筑工人对原有房屋和构筑物进行修缮所完成的价值总量

96.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以及附属加工厂为本企业承建工程制作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 97.建筑业增加值:是指建筑企业从事生产安装活动所提供建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98.竣工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所形成的成品的价值

99.最终建筑产品质量:指已完成合同或设计规定的全部内容,具备交付使用或投产条件,经上级验收评定的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

100.中间建筑产品质量:指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101.房屋建筑优良面积:指按现行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经政府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坚定,评定为优良工程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02.单位工程优良品率:指一定时期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个数占同期进行验收坚定的单位工程个数的百分比,用以综合反映最终建筑产品的质量

103.单位工程合格率:指一定时期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个数占同期进行验收坚定的单位工程个数的比列

104.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从事建筑劳动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105.建筑企业职工:是指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形势的建筑企业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劳动报酬的各类人员

106.建筑企业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制度规定不做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企业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107.制度工日数:按照国家规定职工应参加工作的每日实有职工人数之总和

108.缺勤工日数:指制度工日数内,职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出勤的每天实际职工人数之和

109.非生产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内,职工虽已出勤,但所从事的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工作的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

110.停工工日数:指在制度工日数内,由于种种原因全日未能进行生产活动的实有人数之和

111.平均作业天数:指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职工平均每人实际工作天数的指标

112.劳动时间平衡表:根据企业在报告期内劳动时间资源总量与劳动时间消耗占用总量相平衡原理编制的一种反映企业劳动时间消耗是否合理的表格

113.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率,用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

114.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比

115.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本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量部分。1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117.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118.职工工资外收入: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从本单位基本单位外得到的各种现金和实物

119.保险福利费用: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福利费用的总和

120.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指用人单位对不在岗职工支付的生活补贴费用

121.材料收入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收到的材料总数量

122.材料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建筑企业实际消费的全部材料数量

123.材料消耗量:是指报告期内用于建筑产品过程的全部材料的数量

124.材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实际存有的全部建筑材料的数量

125.正常储备:正常情况下,在前后两批材料到货间隔期内,保证日常生产所需材料储备量

126.保险储备: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而需要增加的材料储备量

127.季节储备:为由于某些季节性原因不能正常供应材料或生产消耗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情而建立的材料储备

128.建筑机械设备:是指企业自有的,符合固定资产条件而有为施工生产所需用的机械设备

129.是有能力:是指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承担施工工作量的能力

130.平均能力:是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机械设备能力

131.资产: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3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133.长期资产:是指一年内不能变现或者经营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134.长期投资:是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转变为货币资金的投资

135.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136.固定资产原价:是指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总额

137.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或者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总值 138.累计折旧:是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数额,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

139.无形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或者管理目的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140.企业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需以资产或劳务去偿付

14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与其在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 14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数量上体现为资产与负债之差额

143.工程结算收入: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

144.营业利润:是指在报告期内由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主要由工程结算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145.建筑企业经营成果:是指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效果,一般用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来反映 146.综合指数法:是指利用总和经济效益指数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147.建筑企业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各种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讲义整理好的与分析对象有关的数字资料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概括出研究对象的变化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过程

148.统计分析报告:是指对统计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反应和描述的成果文件,是统计分析结果得最终形式

149.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其数值是由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值决定的

150.施工总承包序列企业:是指对工程实行施工全过程承包或主体工程施工承包的建筑企业。

151.专业承包序列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施工技术的能力,主要在专业分包市场上承接专业施工任务的建筑企业。152.劳务分包序列企业: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专门在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上承接任务的建筑企业。

153.增加值:指附加价值或追加价值,它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一月、一季、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劳务(服务)的价值总量,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该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54.建筑产品的生产:指建筑企业为生产建筑产品而进行的建筑、安装活动。

6.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六

浅谈建筑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统一

本文提出建筑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是建筑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三种核算的.统一,是目前建筑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 者:张力平作者单位:辽宁省建设集团,辽宁沈阳 110014刊 名:辽宁建材英文刊名:LIAO NING BUILDING MATERIALS年,卷(期):“”(3)分类号:F402.4关键词: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业务核算 统一 重要意义

7.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七

本文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某市安监局2001-2009年之间查处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揭示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成因,探讨其规律,分析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预防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对策措施。

1 某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2001-2009年间,某市安监局共查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103起,死亡120人,较大事故3起,死亡10人,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其中建筑施工死亡事故47起,占事故总数的45.6%,死亡57人,占死亡总人数47.5%,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

如趋势图1、2所示,在近九年中,该市发生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并没有随年份产生一定规律的趋势,而是呈现偶然性,相同的,建筑行业死亡事故和人数也没有呈现具体的规律性。2003年到2005年,该市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达到高峰,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号令)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52号令),在此大背景下,该市所在省份发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建设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又针对性的发布《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本市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大力整顿、加强监管,有效的遏制了事故的发生,到2007年全市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达到较低水平。近两年,安全形势又急剧恶化,2009年死亡事故又达到高峰。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建筑施工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占每年总事故数和总死亡人数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9年,建筑死亡事故数占到了该年总事故数的77%,建筑死亡人数所占比重更是达到了82%。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是该市安全生产大环境的基础,更是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

2 建筑施工死亡事故致因统计分析

2.1 事故类别统计分析

在对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统计得出,高处坠落事故22起,占46%;触电事故5起,占11%;坍塌事故8起,占17%;物体打击事故6起,占13%;机械伤害事故2起,占4%;其他事故4起,占9%,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中传统的“五大伤害” :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以及机械伤害仍然是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主要类别,是今后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1]。

此次统计中,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因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踏空、失稳;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移动的物体碰撞坠落等。主要原因有:作业人员缺乏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意识淡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等。

坍塌事故的主要类型在此次统计中有: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和建筑物及构筑物坍塌,都为低层建筑。主要原因有:施工前未进行安全设计;设计有缺陷或未按设计方案实施和使用。

物体打击事故的类型在此次统计中主要有两类:一是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等物从高空掉落伤人;二是起重吊装、拆装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

在此次统计中,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安全措施不落实,安装不符合要求;非电工人员任意处理电气事务;现场监管不善;人为蛮干导致事故[2]。

2.2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将引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分为6类:(1)技术原因,包括建筑物机械设计不良、检修保养不好、作业标准不合理等;(2)教育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错误理解安全规程、不良习惯和检验不足等;(3)身体原因;(4)精神原因,包括态度不良、感觉上的缺陷、性格缺陷等;(5)管理原因;(6)其他基础原因,包括社会、历史和自然原因等[3]。

在此次统计的建筑施工死亡事故中,与技术原因有关的事故有15起,占总事故数的31.9%,其中主要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和作业标准不合理所导致;与教育原因有关的事故有28起,占总事故数的59.6%,其中主要为施工人员缺乏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彻底导致;与员工精神原因有关的事故有11起,占总事故数的23.4%,主要为员工态度方面对于安全的不重视或是性格方面莽撞、冲动而导致盲目蛮干引发事故;与管理原因有关的事故达37起,占总事故数的78.7%,其中主要是事故现场安全管理形同虚设、混乱不堪,甚至无人监管所导致;另外,与员工身体原因有关的事故0起,与其他基础原因有关的事故有2起,主要受当时天气情况影响。具体如图4所示。

2.3 施工工程承包形式统计分析

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大部分工程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骨干和依托的工程施工组织结构[4]。在此次统计该市的建筑死亡事故中,属于总承包形式的有16起,占34%;属于分包形式的有31起,占66%(图5)。

如2006年3月,某建设公司承建某高校教学楼工程,将其中的铝合金门窗安装项目分包给一家无资质和安全条件的公司,结果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违章拆除脚手架连体墙件,致使脚手架整体失稳倒塌,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的惨重事故。可见,该市对于建筑项目分包的安全管理日趋重要。

2.4 死亡人员用工形式统计分析

在此次统计的建筑事故中,总死亡人数为57人,工程技术管理员工死亡10人,非工程技术管理员工死亡2人,而一般工人(农民工)死亡45人,占到总死亡人数的近80%(图6)。事故原因主要体现在农民工素质不足,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侥幸、蛮干现象严重。因此,该市重视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势在必行。

3 某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及新建项目逐年增多,截止到2009年,该市建筑施工企业达到311家,完成产值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7.2%;截止2010年上半年,该市建筑从业人员达12.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万人,农民工10万余人。

该市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通过以上对于建筑施工死亡事故致因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传统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以及机械伤害是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主要类别;在事故原因方面,管理原因、教育原因、技术原因占据主导,施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安全防护设施等投入不足,尤其对于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对于施工现场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点监管不够,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现象。

该市建筑工程分包项目的安全管理形势严峻,随着该市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大、投资大、施工难、技术要求高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这些工程大多采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形式。然而目前,总承包方管理意识淡薄,易“以包代管”[5],同时,分包市场大量存在着违法分包、非法分包,非法挂靠,严重肢解工程[6],这些现象造成大量引入低素质劳动力,造成管理混乱,使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隐患。

建筑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工种繁杂,人员流动性大。该市非技术管理人员中,农民工占了绝大多数。单就用工形式而言,建筑企业对于技术管理人员要求严格,基本都会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和现场安全管理模式,而对于农民工的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易疏忽点,也是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中劳务外包的现象普遍,分属不同劳务公司的农民工人数众多,流动性很大,难以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加上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太少,没有给农民工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同时,在农民工总量过剩的背景下,农民工总是被动选择工种,对工程情况缺乏了解[7],这些都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4 某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策

根据该市建筑行业安全形势和近年建筑工程事故的统计,及对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下面从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角度入手,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对策。

(1)加强政府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2010年国务院第15号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以及第23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全市范围内弘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并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安全宣传培训、安全标准化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建立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旧村改造工程安全管理依法纳入管理的轨道;在日常监管中,以建设各方参建主体安全行为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为监管重点,健全巡查制度,建立巡查档案,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的安全监管,目前全国统一的工程分包监督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因此该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管主体,重点加大对分包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及手续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无手续工程开工,取缔私自招投标、非法招用无资质施工队伍的状况,坚决杜绝施工单位违法分包、非法分包,非法挂靠;尤为要注意的是,时刻警惕和杜绝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2)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要不断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素质[8]。要加大安全投入,坚持改善安全施工条件,提高安全施工水平;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9]。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生伤害[10]。如工程项目需进行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发包企业在发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选择资质健全,有一定实力的分包方,尤其要杜绝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并将分包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纳入其自身的制度中。

(3)注重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维护农民工权益

对于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首先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和制度建设,坚持对农民工强制性、系统性的安全培训,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给予建筑施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法律规定的一切社会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5 结语

本研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统计分析某市2001-2009年工矿商贸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通过统计图展现出该市安全生产状况;着重对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施工工程承包形式以及死亡人员的用工形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显示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致因因素。再从某市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安全监管、建筑项目分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农民工安全管理现状等角度分析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就政府宏观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某市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及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8):77-82DING Chuan-bo,HUANG Ji-xin,FANG Dong-ping.Theaccident causation and treat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of china[J].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4,37(8):77-82

[2]李坤宅.建筑施工安全资料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1-85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9,190-213

[4]丁红强.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7)DING Hong-qiang.Analysis of 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J].West-China ExplorationEngineering,2010,(7)

[5]潘海晓.浅析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J].中国集体经,2008,(8)PAN Hai-xiao.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manage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J].China Col-lective Economy,2008,(8)

[6]陈铭.建筑分包工程管理[J].企业导报,2009,(8):60-61CHEN ming.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J].Enterprise Guide,2009,(8):60-61

[7]黄明阳.浅谈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1):58-60HUANG Ming-yang.On safety management of rural work-ers in building industry[J].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2009,(11):58-60

[8]王红兵.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2)WANG Hong-bing.Security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Shanxi Architecture,2010,36(2)

[9]唐春凯,杨一伟,崔维军.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建筑安全,2005,(7)TANG Chun-kai,YANG Yi-wei,CUI Wei-jun.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J].Construction Safety,2005,(7)

8.建筑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八

【摘要】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得到贵州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用能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能耗统计;分析;节能潜力

1. 前言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中,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

(2)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了建筑能耗数据,才知道它在整个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才能确定建筑节能工作的地位或重要性,才能衡量每年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效。建筑能耗调研一旦解决了建筑能耗的估算方法,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建筑能耗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未来的建筑节能潜力作分析,进而可以作建筑节能规划。有了建筑能耗数据还可以与国家或某一地方的建筑能耗进行比较,从而便于本市与其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交流讨论和对照差距,促进自己的建筑节能工作。当然也可以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知道我们的建筑能耗所处的水平和建筑节能工作的状况。当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工作相联系时,又可暴露我们建筑节能工作的弱点所在和改进方向,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2.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开展了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工作,我们从统计的建筑中随机选择了128栋建筑进行能耗分析,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平方米。其中按功能科分为: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调查的内容包括:

(1)建筑基本情况。

(2)建筑能耗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电、燃气和燃油的消耗情况。

(3)节能改造存在的主要困难、对节能改造的看法、意见及建议。

2.2根据能耗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我省各类建筑的平均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如表1、图1、图2。

图1面积平均能耗对比图图2人均能耗对比图 (1)通过对能耗的统计和结果的分析,对建筑的用能特点做了相应的总结。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建筑物中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位居前列。从能耗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能耗高的都为大型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都是需要常年提供照明和空调的建筑,照明和空调的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消耗的70%左右。

(2)办公建筑主要用能种类为电力,主要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用电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插座用电系统、动力用电系统及其他用电系统。由于办公建筑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因此能耗相对稳定。办公建筑中大型建筑配备中央空调,通常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较老的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型式。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各办公建筑之间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差别都很大,加上建筑遮阳、通风形式的不同,能耗差异较大。部分办公楼照明功率密度超过规范要求,能源管理的组织、能源系统的计量以及能源管理的实施相对比较薄弱。

3. 节能潜力分析

3.1根据能耗统计报表中填报的建筑信息,在结合我省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建筑能耗高的建筑存在以下问题:

(1)建造时间早,造成建筑能耗增加。由于当时没有节能设计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该楼宇在建筑设计、用材等方面未考虑节能,造成围护结构无保温,空调采暖系统的能效比低等。

(2)建筑设备出现老化,能效比降低。

(3)楼宇使用过程中增加的一些耗能设备效率低,不是节能产品,导致了能耗增大。

(4)节能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没有按使用功能安装分项计量电表,导致了在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

(5)加强节能意识,建立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3.2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节能潜力的挖掘:

(1)外围护结构无保温是能耗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建筑在设计时没有进行节能保温设计,屋面也未进行节能保温设计。根据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议对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层,保温层材料可利用市场上满足要求的材料。

(2)外窗的热损失较为严重,多数建筑外窗为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不好,故建议对该建筑外窗进行更换,可更换为中空玻璃窗,保温性能好,可大大降低房间的热损失,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对建筑的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4)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力度,规范用能行为。

(5)注意适当开启窗户进行自然通风。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了当地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的用能水平及特点,提高了对当前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现状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繁多。建筑的用能水平除受自身热工特征、设备系统性能等硬件条件有关外,还与运行方式、管理水平、使用者节能意识等软件条件息息相关。因此,能耗统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仅能给我们概括性的认识,在评价和判断建筑用能水平的合理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对建筑进一步进行能源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荣,魏庆苊,王鑫,江亿. 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现状调查.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2008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endprint

【摘要】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得到贵州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用能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能耗统计;分析;节能潜力

1. 前言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中,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

(2)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了建筑能耗数据,才知道它在整个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才能确定建筑节能工作的地位或重要性,才能衡量每年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效。建筑能耗调研一旦解决了建筑能耗的估算方法,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建筑能耗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未来的建筑节能潜力作分析,进而可以作建筑节能规划。有了建筑能耗数据还可以与国家或某一地方的建筑能耗进行比较,从而便于本市与其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交流讨论和对照差距,促进自己的建筑节能工作。当然也可以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知道我们的建筑能耗所处的水平和建筑节能工作的状况。当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工作相联系时,又可暴露我们建筑节能工作的弱点所在和改进方向,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2.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开展了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工作,我们从统计的建筑中随机选择了128栋建筑进行能耗分析,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平方米。其中按功能科分为: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调查的内容包括:

(1)建筑基本情况。

(2)建筑能耗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电、燃气和燃油的消耗情况。

(3)节能改造存在的主要困难、对节能改造的看法、意见及建议。

2.2根据能耗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我省各类建筑的平均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如表1、图1、图2。

图1面积平均能耗对比图图2人均能耗对比图 (1)通过对能耗的统计和结果的分析,对建筑的用能特点做了相应的总结。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建筑物中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位居前列。从能耗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能耗高的都为大型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都是需要常年提供照明和空调的建筑,照明和空调的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消耗的70%左右。

(2)办公建筑主要用能种类为电力,主要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用电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插座用电系统、动力用电系统及其他用电系统。由于办公建筑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因此能耗相对稳定。办公建筑中大型建筑配备中央空调,通常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较老的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型式。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各办公建筑之间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差别都很大,加上建筑遮阳、通风形式的不同,能耗差异较大。部分办公楼照明功率密度超过规范要求,能源管理的组织、能源系统的计量以及能源管理的实施相对比较薄弱。

3. 节能潜力分析

3.1根据能耗统计报表中填报的建筑信息,在结合我省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建筑能耗高的建筑存在以下问题:

(1)建造时间早,造成建筑能耗增加。由于当时没有节能设计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该楼宇在建筑设计、用材等方面未考虑节能,造成围护结构无保温,空调采暖系统的能效比低等。

(2)建筑设备出现老化,能效比降低。

(3)楼宇使用过程中增加的一些耗能设备效率低,不是节能产品,导致了能耗增大。

(4)节能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没有按使用功能安装分项计量电表,导致了在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

(5)加强节能意识,建立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3.2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节能潜力的挖掘:

(1)外围护结构无保温是能耗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建筑在设计时没有进行节能保温设计,屋面也未进行节能保温设计。根据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议对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层,保温层材料可利用市场上满足要求的材料。

(2)外窗的热损失较为严重,多数建筑外窗为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不好,故建议对该建筑外窗进行更换,可更换为中空玻璃窗,保温性能好,可大大降低房间的热损失,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对建筑的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4)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力度,规范用能行为。

(5)注意适当开启窗户进行自然通风。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了当地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的用能水平及特点,提高了对当前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现状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繁多。建筑的用能水平除受自身热工特征、设备系统性能等硬件条件有关外,还与运行方式、管理水平、使用者节能意识等软件条件息息相关。因此,能耗统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仅能给我们概括性的认识,在评价和判断建筑用能水平的合理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对建筑进一步进行能源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荣,魏庆苊,王鑫,江亿. 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现状调查.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2008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endprint

【摘要】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得到贵州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用能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能耗统计;分析;节能潜力

1. 前言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中,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

(2)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一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能耗统计数据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了建筑能耗数据,才知道它在整个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才能确定建筑节能工作的地位或重要性,才能衡量每年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效。建筑能耗调研一旦解决了建筑能耗的估算方法,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建筑能耗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未来的建筑节能潜力作分析,进而可以作建筑节能规划。有了建筑能耗数据还可以与国家或某一地方的建筑能耗进行比较,从而便于本市与其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交流讨论和对照差距,促进自己的建筑节能工作。当然也可以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知道我们的建筑能耗所处的水平和建筑节能工作的状况。当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工作相联系时,又可暴露我们建筑节能工作的弱点所在和改进方向,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2.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开展了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工作,我们从统计的建筑中随机选择了128栋建筑进行能耗分析,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平方米。其中按功能科分为: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调查的内容包括:

(1)建筑基本情况。

(2)建筑能耗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电、燃气和燃油的消耗情况。

(3)节能改造存在的主要困难、对节能改造的看法、意见及建议。

2.2根据能耗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我省各类建筑的平均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如表1、图1、图2。

图1面积平均能耗对比图图2人均能耗对比图 (1)通过对能耗的统计和结果的分析,对建筑的用能特点做了相应的总结。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建筑物中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位居前列。从能耗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能耗高的都为大型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都是需要常年提供照明和空调的建筑,照明和空调的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消耗的70%左右。

(2)办公建筑主要用能种类为电力,主要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用电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插座用电系统、动力用电系统及其他用电系统。由于办公建筑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因此能耗相对稳定。办公建筑中大型建筑配备中央空调,通常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较老的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型式。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各办公建筑之间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差别都很大,加上建筑遮阳、通风形式的不同,能耗差异较大。部分办公楼照明功率密度超过规范要求,能源管理的组织、能源系统的计量以及能源管理的实施相对比较薄弱。

3. 节能潜力分析

3.1根据能耗统计报表中填报的建筑信息,在结合我省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建筑能耗高的建筑存在以下问题:

(1)建造时间早,造成建筑能耗增加。由于当时没有节能设计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该楼宇在建筑设计、用材等方面未考虑节能,造成围护结构无保温,空调采暖系统的能效比低等。

(2)建筑设备出现老化,能效比降低。

(3)楼宇使用过程中增加的一些耗能设备效率低,不是节能产品,导致了能耗增大。

(4)节能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没有按使用功能安装分项计量电表,导致了在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

(5)加强节能意识,建立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3.2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节能潜力的挖掘:

(1)外围护结构无保温是能耗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建筑在设计时没有进行节能保温设计,屋面也未进行节能保温设计。根据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议对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层,保温层材料可利用市场上满足要求的材料。

(2)外窗的热损失较为严重,多数建筑外窗为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不好,故建议对该建筑外窗进行更换,可更换为中空玻璃窗,保温性能好,可大大降低房间的热损失,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对建筑的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4)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力度,规范用能行为。

(5)注意适当开启窗户进行自然通风。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了当地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的用能水平及特点,提高了对当前贵州地区建筑能耗现状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繁多。建筑的用能水平除受自身热工特征、设备系统性能等硬件条件有关外,还与运行方式、管理水平、使用者节能意识等软件条件息息相关。因此,能耗统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仅能给我们概括性的认识,在评价和判断建筑用能水平的合理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对建筑进一步进行能源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荣,魏庆苊,王鑫,江亿. 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现状调查.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2008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上一篇:大学生升旗仪式演讲稿下一篇: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