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2024-10-10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共8篇)

1.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篇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总结

尹松刚

我校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的课题申报为县教研室课题时,我们所负责的这一课题便扎扎实实的开始运行。自从开题以来,学校领导多次对课题进行指导。我们课题组成员也用课程改革的理念分析、审视和把握课题的研究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几个月来,课题研究正在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推进,现对近段时间的课题工作进行汇报。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

(2)组织调查、问卷检测、分析,制定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调查报告 方案。

(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好的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课题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半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文学修养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理论学习,通过在教研组、课题组,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自两个方面:网上下载、阅读书籍。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在网上浏览了二十余篇有关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的文章,搜集了近年来一些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教学笔记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仔细研读了十余篇,可以看到一线的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上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实践。这些老师的设计注意到以下几点:

1、趣味化作业,充满浓浓的趣味性和人文性。作业不仅是复习、巩固功能,而且还要有对学生的学习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2、多元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型的作业设计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动手做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差异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层次的作业,不同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时间长度为半

实施小时到一个小时,力争做到主题明确,高效率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国际教育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业》等书籍,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或研究随笔。

(二)健全课题研究组织,完善细化研究制度

1、为细化研究工作,围绕课题,我们建立了语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教研组又设立了行动研究小组,由行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使课题研究工作层层负责、有效落实。

2,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课题主持人教导主任高怀平老师负责此课题的方案设计、管理实施、协调运作、主持研究并撰写有关论文;组员们负责实施各年级的课题方案,积累资料,做阶段性总结;

3、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集思广益,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制度是研究正常、高效开展的保障。因此,我们建立了包括理论学习、作业优化设计、作业优化辅导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例如,为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专门制定了关于教科研方面的奖励措施,制定了教科研制度。学期初,课题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制定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从理论学习、课题研讨课、参加研究活动、撰写案例、论文、假期作业优化设计等方面制定目标,期末进行考核,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课题组制定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次的课题小结会上,请学校教学骨干介绍行动研究体会,并共同探讨老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实施阶段

(一):(1)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

(2)调查小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并根据调查内容写成调查报告

通过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通过调查小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形式可以激发兴趣,形式可以改变态度。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寓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于多样的练习之中。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做做练练等以书面作业为主的现象,根据学科特点,更多地引入口头作业、体验性作业,我们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赋予作业丰富、积极的变化,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寓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于多样的练习之中。以书面作业为主,画(文中美景)、演(课本剧)、制(学具)、创(想象写话)„„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参与,乐意自觉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同时,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实际需要,可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家长、老师、能给予帮助的人来共同完成。

改良作业内容,体现开放性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做到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首先,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紧扣教材,挖掘文本。在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下,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精心设计常规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自主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其次,积极拓展延伸,消除学科界限,打破课程壁垒,与学生生活结合,与社会活动接轨。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去展示自己,锻炼自我。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使作业由单一的知识巩固、技能训练向实践应用转变,增加作业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提高完成作业的效度。

改进作业要求,突出分层性。

学生在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好、中、差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设计多梯级的“超市型”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兼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摘到属于他们的“果实”,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一般我们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生字、词语、课文背诵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2、发展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生。

3、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感悟、想象拓展、综合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生。

我们布置作业时可将学生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作业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选做题作业面向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重在培养他们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分层作业的实践中,作业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选择布置课后练习题。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都配有相应的习题,重点难点体现得清清楚楚,只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布置即可。二是配套的练习册。题型广,变化多,选择的余地也大,可作为课后练习的补充和拓展。三是自编练习题。从不同难易程度出发考查同一知识点,层层递进,题题相扣,给较高层次的学生指明思路,拓展思维。题目的难易度、灵活性较大,有利于学生的举一反三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课题开展取得的可喜之处

1、通过对比课题研究前后可以发现:(1)自身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钻研能力提高。半年来,接受了专业培训,每个课题成员自己也阅读了相当多的专业书籍和专家论文,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初步知道如何去进行课题研究。(2)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更有底气。(3)师生获得教学相长,达到育人育己目的。(4)课题组成员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等活动中都获得了一定成效。

2、根据一阶段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基本完成了方案设计的发展目标,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样的尝试,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自身继续学习的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科研工作的有效进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家庭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多元、开放的家庭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们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当我们冲破传统“作业观”的藩篱,使作业能够经常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愈来愈多地成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时,我们惊奇而惊喜地发现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看,它不仅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学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而且对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迎接各方面的“考试”也可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过半年来的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理论水平欠缺,理念更新不足。尽管半年来阅读了相当多的专业书籍,但深感自己理论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理念的更新不够到位。

2、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缺少与外界交流,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碰到困难时,问题解决不够及时。

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县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

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将满怀信心,不断去探索和实践,去解决前进中的一个个难题,相信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能用勤劳和智慧去谱写语文作业的新篇章。

2014年秋

2.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篇二

一、突出作业的“两化”

(一) 突出作业的生活化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并体现出大语文教育的一些元素。如, 学习“花”字, 可带学生去认识学校花圃的许多种花, 并写出那些花的名字, 以此学到更多的词语。又如做作文, 平时就要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如学校升旗的经过和场景, 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的经理和心情, 自己经常走过的某地方, 自己最喜爱的某一东西、某次旅游, 等等。

(二) 突出作业的情境化

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因此, 布置语文作业时注重情境化。例如, 有农村老师带孩子们到校园、到田野去寻找秋天, 在的过程中学生寻找时觉得很有诗情画意, 于是兴趣很厚, 充满感情, 十分专注, 并在寻找后根据老师的要求, 写出了各种诗意盎然的作文或小诗。这就是把学生置于某种学习情境产生的效果。

二、加强作业的“四性”

(一) 加强作业的实践性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 很容易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因此, 很多老师布置作业生怕学生哪点没有学到, 没有记牢, 总是面面俱到, 布置大量作业, 加大练习强度。然而, 单调的书写却常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要克服这种情况, 就要注意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化, 并留有思考的余地, 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以适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如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内课外作业, 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 如有的作为随堂练习;有的作为课前的预习;或者多布置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作业, 例如可以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作业。

(二) 加强作业的自主性

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都做相同的作业, 会使有的学生“吃不饱”而厌弃, 有的学生“吃不了”而厌学。例如, 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 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 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 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 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 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 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 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 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 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 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 在推荐作业之前, 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 做些必要指导。再就是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 或设计作业超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如此, 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的完成。

(三) 加强作业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能促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语文学习中去, 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只作为当“观众”或“收录机”。对于作业, 不宜片面强调独立思考, 可以适当搞一些“合作”完成的作业。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 例如在与同桌或父母的合作下完成。

(四)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

3.小学语文课题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题;设计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说,生活有多么浩大,语文学习就有多么广阔,只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研究,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教学中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丰富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告诉我们,它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小课题研究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的过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符合新课改理念。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引导学生学完小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后,组织学生开展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以表演、演讲的形式,赞美家乡。如“我的家乡好”本地孩子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钟敏毓秀。有爱国诗人屈原,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有的说“我们这的纽荷尔,长虹等脐橙新品种誉满天下。”“九畹溪漂流更是惊险刺激”来自外地的孩子说:“我家乡的荔枝玲珑剔透,甜润爽口”,学生那对家乡的热爱,那份自豪感真令所有的人震憾。手抄报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及传说、古诗、对联等等。通过这次活动,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确立学习主题,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社会等问题,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的整合,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同时,有机地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课后自由组合,去查一查、读一读介绍祖国名胜的书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过课堂所得。

三、实施语文激情教学的方式

第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学语言要幽默诙谐。语文教学注重“言为心声”,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知识,而语言就是语文情感表达的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应有的吸引力,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表达要形象生动,讲课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传达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他们体味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最终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教师一起创设语文激情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教学要张弛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是很难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讲课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张弛有度。在课堂教学高潮时要引导学生达到思维高峰,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获取语文知识。第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语文可以教学没有定法,但是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法的灵活性,让课堂不断注入新鲜活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感受到语文学生的乐趣。另外,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广泛的学科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臣服教师的学识,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激情和魅力。

4.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篇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让作业特别是识字作业,怎样使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成为孩子们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快乐成长的平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1.形式上:

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2.内容上:

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词语等;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3.方式上:

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4.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5.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6.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组成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组成员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 ——2015年4月)

1、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2、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实施阶段:(2015年4月 ——2016年2月)

1、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2、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验证观点,上交流课

3、留意过程的经验积累,与课题小组成员交流作业设计的实践信息,并写出中期小结。

4、收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精品个案

5、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文章,整理好作业设计

6、课题组撰写相关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16年3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实践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5、数理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本校学生作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老师,您好》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作业设计能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优化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5.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篇五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四、研究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强村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 崔宏斌 王君 程海涛 王勇 田红琴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顾元康.《 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教学与管理.2001(1)2、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2007.(7)3、顾淑平《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柏跃富《 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6、刘显国.《练习设计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组

6.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 篇六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总负责人:张丹凤 校长

课题研究负责人:唐海芳副校长 胡群英 张改良 研究成员:英语组10人

开题论证: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们正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为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能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创设师生互动,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但是,众多教师注重设计成功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同时,往往忽略课堂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如何把好入门关,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方法的创新。我们说课后作业是上课的延续,那么课堂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英语课堂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应该忽视课堂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英语课堂作业的设计,并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作业活动中来。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课堂作业”这个话题,总觉得作业就是课后留给学生练习的,用以巩固知识,记忆知识的手段。但是随着对作业的重新认识,我们对于这种传统的观念却越来越否定。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目标;在作业设计时,应抓住本课的重点;在指导作业时,要照顾集体兼顾个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通过我们的作业,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能够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当然也可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的途径,把作业中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上充分突破,如采取举例分析,难点分析,可能错误的思维讲解等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就先解决,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采取方法去纠正。这就要求课堂作业的设计,除了对作业本身精选,精设计以外,重点是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的接受力,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因素。指导学生作业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思维,并逐个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以有助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可见,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二、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课堂作业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研究方向。

2、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树立学校新形象。

三、研究内容:

1、探究“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

2、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作业模式。

3、发挥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遵循集体和个体兼顾原则,促进学生能力与个性共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及步骤:

1、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对象:小学英语学科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

调查了解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并进行分析,寻求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落实课题组成员、班级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深刻领会课题内涵。(2)、研究阶段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理论学习: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有针对性的作进一步的文献查阅与研究,把握最新的研究趋势。组织科研参与者、实验学校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理念。

第二阶段(2012年9 月-2012年12月)

(1)、调查研究:各学校确定实验班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学校英语课堂作业方式;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问卷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

(2)、参与性观察:对英语课堂作业进行参与、观察,从中研究和分析课堂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问题。

(3)、个案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指引下,进行个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确定和推广多种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阶段性总结:采用多渠道的分析、反馈方法,深入了解实验学校师生的意见,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对课题的反思、交流、完善理论及实践的总结,规范实践,提交阶段性实验成果,并推广教学试验经验,进一步巩固试验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进行课题全面性的总结,形成具有特色的英语课堂作业设计模式和指导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5、研究思路:

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后,综合分析、认识问题、制定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试用检评、总结反思——发现新问题,创造新行为,如此反复,螺旋上升,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在研究步骤的进度安排中,要注意抓紧时间,并留有余地,收集整理资料,科学分析总结,随时注意行为监控。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近几年,在张丹凤校长及上级教育领导的努力和关怀下,我校的硬件设备已逐步趋于完善。每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老师都配置了一台手提电脑,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课题组成员绝大多数是大专以上学历、青年骨干教师、中级职称以上。课题研究总负责人是全国特级教师张丹凤校长,负责总监、指导的是主管教研的唐海岚副校长,他们有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和理论素养,都参与或主持过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参与研究实验的语文教师工作热情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都自愿投入这一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有区、市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和把关。

4、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成果形式:

英语书写比赛展、学生手抄报作品站、英语风采大赛、研究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

六、课题研究单位领导人意见和信誉保证:

我保证对该课题研究的真实性负责,承诺遵守总课题组的有关规定,接受总课题组及市区主管部门的指导,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物质设备、人才、时间和配套经费,承担本课题组的管理任务,及时汇报研究进程,保证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7.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设计 篇七

一、作业设计要主次分明

教师上完一堂课, 往往有很多知识, 需要学生掌握和识记。有的老师, 生怕学生记得少, 把所学的内容, 全部布置成作业。比如, 有一位语文老师上完《小帆船》一课, 给学生布置作业如下:一类字和二类字, 各带拼音写2遍, 组2个词, 造1个句子。而本课教学目标则是一类字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会写, 二类字要求学生会认就行。教师这样布置作业, 目的想让学生多学, 可是违背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主次,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作业设计要少而精

传统的应试教育, 往往搞题海战术, 使得学生身心疲惫,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又举不胜举, 比如有一名语文教师, 在讲完《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时, 用“多么”让学生仿写例句, 学生写出了:我多么想你呀!我们多么幸福, 花朵多么美丽等等, 这样的作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就可以了, 可是该教师还让学生把《练习册》、《字词句段篇》和《达标训练》上相应的题在作业本上抄写一遍。老师是恨铁不成钢, 可这么繁多的作业, 也只能让学生飞快地、潦草地、应付地和不加思考地去抄, 一是重复没有趣味, 二是枯燥抓紧赶时间完成。结果学生学得很累, 学习效果很差。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大量重复枯燥的作业, 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给学生的作业, 要少而精, 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

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 对知识的认识或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接受得快点, 有的学生接受得慢点, 作为语文教师, 要善于观察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 可布置作业简单点,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基本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为主;对于基础和智力一般, 成绩中等左右的, 布置的作业除了必做题外, 应设计一些发展思维能力的选做题;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设计一些挑战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 对于较差的学生, 可安排简单描红, 写规范;对于中等学生, 可要求临摹写, 发现特征;对于较好的学生, 可要求练习毛笔, 用毛笔写。这样让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 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课改的要求。比如, 同样是《小帆船》这一课, 教师就安排作业如下:“台”、“告”、“伙”、“伴”、“令”这些字根据《字词句段篇》的例子, 分别在作业本上, 带笔顺抄两遍, 组两个词, 写两个句子。结果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自主能力差, 又非常听老师话, 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抄写, 抄就是抄, 有的学生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多, 就一味地不动脑筋抄写, 抄得飞快, 抄得潦草, 抄完了, 测验下, 记住了吗?没有, 学生仅仅是抄写吗。学生学得很累, 还是千篇一律, 没有发展出学生的个性。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上面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于呆板, 缺乏灵活性。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和游戏, 教师应该让学生比赛和竞赛, 看看谁记得快, 记得准、记得牢。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明天我们来比赛看看谁能用“台”、“告”、“伙”、“伴”、“令”组词, 看谁写得好, 还能背写出一句话。这样不同的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基础或者家长参与辅导, 让学生在在积极的求索中, 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这样学生也学到轻松, 并且效果更好。

总之, 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 分清主次, 循序渐进而学, 还要避免多而繁杂,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发展;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

摘要: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 分清主次, 循序渐进而学, 还要避免多而繁杂,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发展;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

8.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作业,难道仅仅是为了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反馈与调整教师的教?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与迁移吗?我认为,从张扬学生个性的角度来审视,作业,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好编制作业这一关。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概念不是指解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突出了人在实践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多元智能因素,设计多元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说一说,增强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情节、情境等,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小段话。教学完《珍珠鸟》一文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作者用他的关爱和尊重与小鸟的爸爸妈妈逐渐熟悉了,同时也赢得了小鸟的信赖,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但是,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他们配解说词吗?要求: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中任意一种人称来表述。”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有的把自己当成作者,还有的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他们紧密联系生活,说得绘声绘色。

2.画一画,再现情境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1)画方位图:弄清空间位置。如对于《开国大典》一文,学生往往弄不清前后左右的位置。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站在天安门上看广场,能看到什么、各在什么位置,然后画出简图。由于在课前形成了鲜明的表象,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中“北端”“南端”“东西两侧”等方位就比较清楚了。

(2)画简易工程图:展示工作场景。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于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有困难,我指导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让画得好的展示到黑板上,并边画边讲解,突破了难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此线路的优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卓越才能。

(3)画游览图:对一些游记类文章,让学生画游览线路图,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后,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游览长江图”,体会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伟秀丽景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上一篇:公司法定代表人证明下一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