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管理方案

2024-11-13

老小区管理方案(精选6篇)

1.老小区管理方案 篇一

关于治理老小区汽车乱停乱放的方案

江苏南通 黄培鑫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多人都买了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汽车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在危害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日益增多的汽车问题,要用大智慧将汽车对人类的危害一降再降,使汽车能真正成为人类生存的营养,而不是包着胶囊的毒药。

汽车的增多,给那些不具备停车条件的老小区带来了灾难。汽车的乱停乱放,使居民们的生存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使居民们的出行安全系数越来越低,使居民们之间的邻里关系增加了紧张气氛,更给本来生存条件就不是太好的老小区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居民们出行时为了安全可以躲让汽车,但是空气的污染谁能躲让呢?空气的传播速度,可以每秒流动数公里,只要是靠呼吸空气生存的人类和动物,都是受害者!一个也逃不掉!

针对老小区中汽车乱停乱放现象的日益凸显,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顽症?很多相关部门曾经想过很多方法,但是收效甚微,常常出现:“警察来了小偷走,警察走了小偷来”的拉锯现象,成为南通市城市综合治理中的一块绊脚石。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在老小区中出现的汽车乱停乱放现象呢?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推行“驻区式管理方法”,也可以称为“驻区式管理模式”。

以下是“驻区式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

一、集中建造停车场

(1)在各老小区中,政府投资建造集中的机动车停车场。汽车集中停放,也便于集中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减少对小区环境空气的污染。

(2)方便对老小区中的绿化进行统一规划,提高小区内的绿化面积,有效地减低老小区内的汽车扬尘,力求使各老小区的绿化面积达到大于每人12平米的国家标准,把老小区真正建设成花园式小区。

二、实行驻区式管理

对小区中的机动车乱停乱放和乱设摊点的现象,以往是:上面有检查了,就临时对各小区进行突击检查、突击整治;检查走了,小区内还又恢复成原来的脏、乱、差。这种管理方法,体现出了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也是对管理者自己的一种讽刺,也会给市民的一种负面效应。

要治理好老小区中的脏、乱、差现象,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这种挠痒痒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小区难治理的问题,必须要做到常管、勤管、人手不离的管理原则。怎样才能做到“常管、勤管、人手不离”呢?那就把管理的“讲台”搬到“前沿”,就是把交警、城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在小区,使交警、城管人员的管理实现:及时检查、及时管理、及时查处。这就是“驻区式管理模式”的精髓。

1、驻区式管理模式细则

(1)人员数量。交警人员数量与城管人员数量,根据各小区的大小而确定,一般各为1-3人,既一共2-6人。交警、城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轮换期为一年。行政编制仍属原单位。

(2)执法装束。交警、城管人员一律按现役制服着装。交警不配武器,只配警棍、视频执法装置、通信通话装置。

(3)考勤问题。各小区中的交警、城管人员,每天上班或下班实行刷卡考勤制度,考勤机与原单位联网。

具体方法:

① 利用无线考勤机,对驻区人员进行每天的考勤记录。

② 在考勤设备不 具备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有线电话,每天上班或下班给原单位的某个部门打电话,当考勤者听到对方的回铃信号即可挂机。每月初,原单位到电信局打一张上月的该电话的通话记录(拨号记录)单即可。因为通话记录单上有每次的呼叫时间,原单位以此记录单为考勤依据,非常客观合理。

③ 原单位还要制定其他人员对驻区人员进行监督,监督人员与原单位实行单线联系。因为驻区人员的到位管理太重要了,不可一时出现空缺现象。

(4)办公问题。在小区的中心地域位置或其它合适位置,购买或租赁一间住房,供交警、城管人员休息、住宿之用。在办公室旁建一间两室的阳光房的门面房,此房作为值班室,用以专门接待或处理管理中的后期工作问题。

(5)吃饭问题。交警、城管人员的吃饭问题,在各自管理的小区内自行解决,政府给予每人每天20元的餐饮补贴。

(6)执法问题。日常管理,由驻区人员处理解决,如出现大状况,可以第一时间通报市局,协同一齐进行合围处理。

具体方法:

① 在小区中的任何一条公共道路上,每车每天只能累计停车不得超过30分钟,否则每次罚款50元。以此促使车主及时到停车场停车,使小区道路时刻保持畅通。也促使居民在小区内的活动,尽量采用步行方式,以减少小区居民在区内道路上的事故率,以及减少汽车对公共区域的尾气排放和扬尘污染。出现的严重事件,一定要在小区宣传栏中进行曝光。

② 在小区内,一旦发现乱倒乱扔垃圾现象,每次罚款10元。出现的严重事件,一定要在小区宣传栏中进行曝光。

③ 联防队与交警配合,合理安排在小区内的值班与巡逻的时间和时段。(7)驻区人员与居委会的关系

① 驻区人员属于市属派出人员,居委会应及时给予帮助,如:小区常住人口的住所情况、小区人口的工作情况、小区人口的年龄情况和人数情况等。

② 在小区内出现邻里纠纷,居委会人员应及时处理,驻区人员也应及时进行配合和处置。(因为驻区人员具有执法权)

2、推行驻区式管理模式的优点

(1)驻区式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促使严格执法新风的树立,增进老小区中和谐氛围的提升,提高老小区居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提升全市综合治理的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

(2)在小区范围内,一旦出现汽车乱停乱放,驻区人员就能及时制止或处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各老小区中汽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3)通过督促小区环卫人员的工作,及时解决各老小区中的违倒建筑垃圾等现象,使老小区卫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4)通过驻区人员对所管小区内进行不断巡视,平时可以达到对刑事犯罪的威慑作用,发生状况时能得到及时处理,克服了“消防队”式的被动管理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小区中的很多刑事案件的发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小区中的社会治安形势。

(5)对小区中的违章、违法行为,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恢复,从而在管理中使人们提高了守法意识,使不良现象控制在萌芽状态。特别是乱设摊点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制止,及时整改。

(6)促进创新,提升管理。

由于驻区人员每天短距离接触管理区域和管理对象,使交警、城管人员由原来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由不熟悉管理变成了管理内行。还能使驻区人员在管理中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点子,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样,小区的管理就会出现良性循环,从而也能让市局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抓好全市性的工作,而不是被各小区的脏、乱、差的治理而搞得“顾头而顾不到脚”。由于驻区人员贴近居民,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所以在管理中,也会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拥护和爱戴,也会得到被管理者的理解,也会使被管理者能欣然接受管理,最终使脏、乱、差现象彻底消失。

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老小区及周边的空气质量,使人们能到了舒适的生存环境;能还老小区道路一个平坦和宽敞的状态,使小区居民出行得以平安;能极大地杜绝刑事作案的发生,有效地提高社会综合治理的质量,使小区居民生活更加安定;能有效地保持小区的清洁卫生,使居民们获得心情舒畅的生活空间。最终使人们获得:出行平安、工作顺利、学习进取、生活健康、安居乐业,更加显示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伟大。

2014.11.12

2.老小区管理方案 篇二

(一) 昆山高新区老小区物业现状

1.基本情况

目前昆山高新区有老小区211个、房屋建筑面积620.28万m2, 全部集中在老城区及城北地区, 但布局相对分散。这些小区以多层楼房为主, 普遍存在着屋顶渗漏、管网老旧及停车位少、公共活动空间小、绿化面积少等问题。

由于这些老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住人员素质不高、物业费收费困难等原因, 正规物业公司不愿接手, 只得由街道社区自行管理。物业人员由年龄较大的保安、保洁组成, 目前共有1719人。管理模式普遍为最简单的“看看大门、搞搞卫生、修修补补”, 与正规物业公司差距较大。

2.保障机制基本以财政投入为主

老小区改造、社区零星维修、门卫经费全部由财政安排;保洁经费扣除各街道社区物业收费外的差额部分由财政安排。门卫及保洁经费按“人数×定额标准”的形式核定。

(二) 昆山高新区老小区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老小区物业管理矛盾较突出、纠纷不断, 虽然社区和业主主观上有一定原因, 但物业管理体制、物业服务理念、经费保障体制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畅、奖惩力度不够

1无相关的职能管理机构。全区未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或领导小组, 无法统筹协调全区物业服务工作, 缺乏通盘考虑, 各街道社区各自为政。2街道社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要花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物业管理杂务中, 经常出现加班上门收取保洁费的现象。这让原本只是监督物业管理的社区变成了自已动手搞物业, 如果与社区居民产生物业纠纷, 容易影响到社区其他方面的工作。3街道社区缺少自主权。具体体现在1097个老小区门卫全部由市综治委统一招录 (为解决本地户籍50岁左右人员就业问题) , 工资待遇由市统一制定, 街道社区只有建议权、无决定权。4业主委员会组建难。老小区基本无业主委员会。除了街道社区指导和监督工作不到位, 还有老小区居住人员的结构问题。老小区大多以本地老年人、学区房居住人员、外来人员租住为主, 相当一部分业主都不居住在本小区, 对是否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不关心。

2.物业服务水平低、理念旧

1服务水平低, 收费难、信访多。乱停车、环境差、侵占公共空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业主拒绝缴费, 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物业服务水平低, 导致物业类信访投诉占全区信访投诉总量的40%左右;收费率在50%以上的小区个数只有49个, 占总数的23%, 有的街道物业费收入甚至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服务理念旧, 质量差、意识弱。虽然各街道有物业管理中心, 但真正运作的只有朝阳街道, 其他街道基本只是空架子。集体收入意识弱, 对属于社区收入的商家进场费、广告费等缺乏管理, 免收卖人情现象较多。

3.财政负担较重、保障机制等缺乏创新

保安保洁经费由于工资水平提高, 总量增支较大, 2011-2014年均增长16.01%。虽然财政投入大、负担重, 但不治本, 无法促进老小区向建立现代物业管理模式转变, 关键就是保障机制缺乏创新。

1预算制度不适用。我区的配套资金及保洁经费预算参照市级“人数×定额标准”模式, 其实对物业管理经费的核定并不适用。因为定额一经确定, 大家都知晓全年收入, 客观上造成“养懒养散”的现象, 缺乏收入考核的弹性。2重改造, 轻保养。近年来我区用于老小区屋顶、立面、道路等硬件的改造力度非常大, 使很多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但几年过后, 一些小区又重返脏乱差现象, 公共设施损坏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安排给各街道每年的零星维修经费, 根本不足以解决保养和维护问题。3物业收费票据不统一。物业收费是提供服务后的有偿收费, 原则上应使用税务发票, 但大多数街道的物业管理中心不正常运作, 并且申领税务发票会带来缴税问题, 因而造成物业收费票据税务发票、财政非税票据并存的局面。

二、街道社区、财政部门对老小区管理的有益探索

(一) 整合资源, 充实街道物业管理中心

朝阳街道抽调了5名正式工作人员到物业管理中心, 开通专门的服务热线;招录10多名有水电等有一技之长的社工, 专门负责老小区的物业报修。通过这些资源整合, 统筹使用原分散在各社区的物业力量, 改变了原先街道内部各社区各管一块的局面, 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 街道2011-2014年的物业收费也逐年上升。

(二) 动迁小区物业管理开展的市场化改革, 将为老小区提供借鉴

目前我区铭景苑、庙灯2个动迁小区的物业管理, 正在进行市场化管理改革试点。具体做法是召集5个有一定资质且经考察平时管理较正规的物业公司进行议标确定。如试点顺利并得以在动迁小区推广, 那么此做法应值得老小区借鉴。

(三) 对老小区物业经费补助方式的创新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是财政等部门正在调研老小区物业经费预算管理新模式, 以亭林街道为试点测算。基本思路是核定收入基数, 按物业面积计算物业经费差额补助。二是在2015年预算中专门安排了老小区养护经费。

三、对财政支持老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老小区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老小区居民最大的民生事业, 而物业管理属于《苏州市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中的内容之一。因此老小区的物业管理应走以政府投入为主, 街道社区、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下的市场化改革之路。财政对老小区物业的支付应促进这一市场化改革。

(一) 坚守民生属性的底线

老小区物业管理属于民生事业属性, 是财政必须保障的公共事业范围, 这是做好老小区物业管理的底线。既要重视老小区的改造也要重视改造后的保养及维护;既要做好日常物业经费保障, 也要放权街道社区;既不能参与物业人员招录, 也不能框定物业人员的待遇标准。

(二)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1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搞好测算。做实做好测算方案, 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 财政、街道、区社区管理部门要形成合力。2先试点, 成功总结后再推广。在动迁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试点成功后, 可借鉴其经验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街道进行试点, 成功后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再推广。3转变街道物业管理职能。在目前的情况下可参照朝阳街道的成功做法, 先充实街道的物业管理中心。市场化改革后街道只是物业管理的监督部门, 不再是“裁判员”兼“运动员”了。

(三) 拓展规模化整体化的运作思路

亭林街道曾在去年对里厍新小区进行了物业管理改革的可行性研究。综合测算年收入与年支出, 结果是收不抵支。但测算的基数是维持目前的物业管理人员数量, 单单保安就有20人 (3个小区进出口) , 如真正市场化后真的需要20个保安吗?如以街道内全部老小区作为整体测算呢?再拓展一下, 如以昆山高新区全部老小区作为整体测算呢?市场化后由于老城区和城北地区的老小区大多比较集中, 物业公司可统筹使用物业人员, 遵循优胜劣汰的公司化用人规则, 肯定会出现减人增效的良好效果, 财政资金的绩效也将体现。如以街道为整体进行市场化招标运作, 将更加能保证物业公司的正常利润。

另外, 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可组建相关子公司参与竞标。财政部门力推的PPP模式也可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尝试。

(四) 拿出改革创新的决心

市场化改革是老小区物业管理的最终趋势, 而1097名保安如何分流?会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这是目前政府下不了改革决心的症结所在。但进步永远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的, 不能因噎废食。

摘要: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物业管理对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老小区的物业管理普遍较差, 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并不治本。

3.老小区管理方案 篇三

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居住环境质量,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巩固“五城同创”阶段性成果,计划到2014年末,完成市区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为确保如期完成改造整治提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群众居住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推进中心城市“五城同创”为目标,以建立长效管理的新机制为根本,全面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工作成效与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按照“区级政府(管委会)负总责,街道社区抓落实”的要求组织实施,遵循试点整治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改造与全面整治相结合、整治提升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然后纳入常态实施,逐步实现市区老旧小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出行方便、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目标。

三、整治任务

根据小区建成使用年限长短、破旧破损程度、配套设施状况以及业主改造意愿等因素,经过推荐公示、现场踏勘、集体研究确定改造整治任务。此次改造整治小区共20个(2013年完成5个,2014年完成15个),其中:宿豫区5个,宿城区10个,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市湖滨新城1个。

从2015年起,各区(开发区、新城)应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规划和计划,将改造整治列入长期工作,推进实施。

四、整治内容

(一)停车位改造整治

内容:对规划停车设施被改变用途的,先进行整治,恢复停车功能;合理规划小区内公共部位,增加车位;调整绿化形态,增加生态停车位;在小区附近选择合适地点,增建扩建停车位、增划车位,引导居民小区外停车。

目标:增加车位,改善环境,不堵车,出行方便。

(二)雨污管网改造整治

内容:对雨污合流管网重新规划设计,布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

目标:实现雨污分流,满足需求。

(三)绿化改造整治

内容:对原有的草坪、花灌、乔木、树林进行规划设计;增加行道树,结合生态停车改造,多植大树,适当增加小品。

目标:绿量平衡,整洁美观,以实用性为主,风景优美,满足生活需要。

(四)供水改造整治

内容:小区内未通自来水的要接入城市供水管网,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并确保多层房屋水压能够保证顶层使用。

目标:“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水压稳定。

(五)环卫设施改造整治

内容:对原有垃圾房、垃圾池进行拆除,更换成封闭式垃圾桶、垃圾箱等。

目标:垃圾桶、垃圾箱规格一致,外观整洁,分类归集,分布合理。

(六)通信线路改造整治

内容:建设集中通信管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线路统一走管。对原有明线进行拆除,恢复相关部位原貌。

目标:通信服务内容齐全,管线统一建设,统一使用,隐蔽走线,不走明线。

(七)供气改造整治

内容:未通气的小区建设天然气。

目标:燃气进小区。

(八)技防设施改造整治

内容:对技防设施进行更换、维修或增设。

目标:技防设施探点布置合理,清晰度符合要求,小区技防水平明显提升。

(九)道路、硬化、照明改造整治

内容:对小区内破损的道路、下水道、楼梯扶手及路灯、楼道灯等照明设施进行修复,结合停车位增划进行道路拓宽,对居民活动场所等进行硬化。对小区外沿主次干道的道路进行修缮硬化。

目标:道路无破损,照明设施完好,需要硬化的场所得到及时硬化。根据需要实施夜景亮化提升。

(十)小区容貌改造整治

内容:对小区住宅沿主次干道外立面有破损的,进行修缮出新。统一规划外立面空调机位,对外挂空调进行遮蔽。对小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饲养家禽家畜以及创卫宣传落实不到位事项进行集中整治。

目标:外墙立面无明显破损、整洁无污渍;空调机位布置合理,空调隐蔽;小区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饲养家禽家畜现象,整体环境符合创卫要求。

(十一)小区文明创建

内容:开展“文明小区”创建、评选活动,配套完善文化、娱乐、健身等文体活动设施,建有宣传栏,积极宣传文明创建注意事项、好人好事,提倡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目标:向社会推出一批先进小区、示范小区,激励更多居民积极投身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共同维护宜居环境。

五、时间安排

(一)整治试点。以等5个小区为此次改造整治试点小区。

1.制定计划、宣传发动(2013年4月20日—5月20日)。华塘、新城对纳入改造整治试点的小区深入排查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治内容,制定整治方案并通过审查,落实整治资金。广泛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整治的重要意义,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引导居民支持、参与小区的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组织实施、快速推进(2013年5月21日—10月31日)。华塘、新城按照整治方案,组织相关招投标工作,尽快选择队伍进场实施,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试点小区整治工作。

3.考评验收、总结推广(2013年11月1日—12月31日)。加强过程监督,确保整治效果,严格按照改造整治方案和目标任务进行考评验收。同时总结试点小区改造整治经验,指导后期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

1.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1月1日—1月31日)。根据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计划,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工作方案,落实改造整治资金。加大对改造整治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做实前期准备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6月30日)。根据改造整治方案,组织改造整治工作,倒排工期,加强改造整治督查考核。

3.考评验收阶段(2014年7月1日—7月30日)。严格按照改造整治目标进行验收,对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成效进行考核通报。

(三)长效管理

1.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各单位要认真落实物业管理属地职责,加强小区日常管理,择优选择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健全小区管理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改造整治成果。

2.建立收费标准调整机制。物价部门要综合考虑物业服务平均成本、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以及消费物价指数变动情况,每三年内对物业服务等级标准以及相应的基准价与浮动幅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

3.健全维修资金归集机制。对未归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小区,各单位要积极做好业主思想工作,及时归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为房屋后续维修提供资金保障。

4.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各单位要加强对街道(乡镇)物业管理工作的督查考核,对属地工作落实不到位街道(乡镇)要问责,对服务不到位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及时清退。

六、资金保障

改造整治资金按照业主承担一点、企业负担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方式筹措。

(一)业主承担的改造整治经费。业主专有部分的设施设备改造支出由业主承担,有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维修资金筹集、使用程序,征求业主意见,筹集使用部分维修资金对物业进行改造;无专项维修资金的,各单位积极做好业主思想工作,归集维修资金对物业进行改造。

(二)相关企业承担的改造整治经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改造整治,由各专营单位负责。需要向业主收取的抄表到户、初装等费用,在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基础上尽量实行优惠。

(三)政府承担的改造整治经费。老旧小区内的道路等配套设施设备的改造整治资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政府新区和老城区范围内的老旧小区改造整治,经考核验收后,县级财政按政府实际投入的30%给予补助。

改造后的停车位等共用部位租金收益,专项用于老旧小区整治。

对改造整治项目有上级补贴资金的,各单位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涉及改造整治内容的相关经费应进行整合,尽量向老旧小区倾斜。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调度。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政府成立专门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各单位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指挥部,具体负责本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市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各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的组织协调考核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和审定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的前期方案;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配合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相关项目的立项工作;财政局负责奖补资金的统筹及奖励;市审计局负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的审计;城管局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对停车设施被改变用途的清理整顿,拆除小区内的违法建筑,指导做好老旧小区环卫设施改造整治;市公安局负责指导技防设施和车位的改造整治;市物价局负责整治后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核定;水务局负责监督指导供水设施和污水管网的改造整治;市环保局负责指导环保设施的改造整治;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指导做好改造整治工程招投标工作。

(三)严格考核,确保成效。为确保改造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指挥部每半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听取进展情况汇报,会办解决存在问题。市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开展一次督查考核,印发督查通报。市财政设立600万元奖励资金,用于对各区(开发区、新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考核奖励,其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有功单位及人员的奖励。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商提出方案。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新闻媒体在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期间,要开辟专版、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对促进“五城同创”和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改造整治工作平稳、顺利开展。

附件: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任务一览表

附件

4.老小区管理方案 篇四

老小区物业管理关系民生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稳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发展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老小区物业管理特别复杂困难。为了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市老住宅小区自身特点的有效管理模式,解决老小区收费难、管理差等问题,根据市领导意见我们在*********进行了社区负责的准物业管理的工作试点。试点工作在统一街道、社区的思想后,明确了试点方案,试点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社区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准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标准、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管理服务人员、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监督考核、落实准物业管理工作的经费来源和实施停车收费管理试点等。通过一阶段的工作使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工作得到了总结、完善和提高。

一、小区基本情况

*********地处东旱门路以东,******以南,*****以西,花园中路以北,小区内有楼群102幢,共有住户2178户,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左右。现小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各成员为组员的准物业工作小组。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规范了老小区管理的运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关系,使社区的准物业工作稳步有序扎实地开展。

二、基本做法

住宅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一是小区的物业管理由社区主任负总责,在社区的统一组织下,把小区按区域划分成若干块,由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落实其中的一块区域,分别对管理小区物业管理中居民投诉、邻里纠纷、物业费收缴等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二是物业管理中的基本服务内容即保安、保洁、绿化和维修等“四线”采用分线负责,统一指挥的管理体制。其中保安设专职保安队伍管理,实现门岗24小时值班和小区内16小时巡逻管理。保洁实行包干制负责实行8小时保洁(经费由街道支付)。绿化、维修由街道负责实行外包服务。社区明确一位领导统一指挥协调。

三、取得的效果

一是解决了管理上“两张皮”的问题。把物业管理融入到社区管理之中,使社区的物业管理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并商量一并部署,有效地避免了社区与物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二张皮”的情况,解决了大多数小区管理中存在的相互推脱,相互扯皮的现象,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工作负责的管理模式。

二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实行的是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对其负责区域中的物业管理相关事项实行包干负责制,有利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质量。保安、保洁、绿化和维修等“四线”实行社区或街道统筹协调和指挥,有利于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是提高了业主的满意度和缴费率。由于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具体对物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落实工作踏实,并能及时了解业主民意和解决业主要求。同时实

施社区化物业管理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小区业主和社区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密切了业主之间的关系,使群众对新型物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另外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因为有街道、社区的背景,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为此居民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有利提高物业费的缴费率。根据考核测评去年花园小区满意率和缴费分别达 98.8%和95%,为全市考核前列。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中,花园小区得到文明办的表扬。

四、取得的经验

一是老小区物业管理实行社区负责的体制要符合老小区现状和实际情况。老小区硬件环境差,社会弱势群体相对集中,“四多一低”现象突出: 老人多、低保户多、下岗失业者多、流动人口多,经济收入低。而社区是介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群众自治性组织,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这为社区领导和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带来便利,这是组织相对松散的业主委员会和以盈利为目标的物业公司所无法比拟的。而且社区化准物业还存在着收费相对较低的优势,群众认可度高,为此是老住宅小区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二是老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要被业主所接受和认可。老小区推行的准物业管理基本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门岗保安、停车秩序等公共区域秩序管理;清扫保洁、除四害等环境卫生管理;除虫、施肥等绿化养护管理;配合做好小区共有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和房屋装修装饰安全管理;开展房屋共有部位小修养护等,这些基本服务项目的落实能基本满足住户需求也与老小区总体水平档次相适应,并切实改善老小区

居住环境能被业主所认可。同时准物业管理所包含基本物业服务内容,其服务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收费标准能与大多数业主的经济状况相适用,能相对容易的被业主所接受。

五、建议意见

一是在老小区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要作为街道、社区的一项职责工作来抓。市政府要明确要求在各街道的老小区全面推行社区负责的准物业管理,并作为街道、社区的一项职责工作来抓。各街道、社区要从建设富裕和谐新余姚的思想高度,充分认识老小区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老小区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改善老小区居住环境的具体举措,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的有益探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要帮助解决社区物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各社区要建立物业办,配备1-2名专项工作人员并落实经费。

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化准物业管理资金扶持力度。为扶持准物业管理,减轻社区和老小区业主负担,市、街道两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老小区准物业管理给予补贴资金。由于老小区没有物业用房,未实行保修金、维修基金制度,老小区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既为政府分担了管理责任,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保障,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根据花园社区准物业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的测算:目前小区运行经费比较困难,该小区物业管理费的收入包括:收缴的物业费万元(元/户〃年)、市级财政下拨万元和街道财政下拨万元补贴资金,共计万元;小区运作费用支出

需:人员工资奖金(保险)、物业设施费用费和物业专项费用等费用,共计为万;为此还存在万元的缺口。如果实行车辆管理收支相抵后仍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实行停车秩序管理则还需增加人员经费万元,收取的停车费按元/辆〃年和辆车计算,收费约万元),因此仍需增加市、街道二级财政投入。

5.老小区管理方案 篇五

面对公有老旧住宅小区资金缺口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并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改造公有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加强小区内的硬件改造,先要进行危旧房的改善,对于不同程度的危旧房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帮扶。并完善、修复小区内已经老旧的水网、电网、煤气管道等,彻底改变以往小区一到用电、用水高峰期就断电、断水的现象,使管道煤气代替罐装煤气,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有效的管理带来的好处,享受到城市配套的方便。还应该加大小区内部和周边的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小区内部的道路规划、停车位补建、绿化等工程建设工作。还应在政府的帮助协同下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改,劝退周边商贩,统一建设室内市场,提升整体环境。科学有效的使用维修养护基金,同时也应积极寻找更宽的经费来源渠道。

2.2建立专业化物业管理机制

要彻底改善公有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就必须引进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办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同时也要确立物业管理公司是小区物业实施物业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此外,社会上加强有偿服务的宣传工作,谁受益谁付费,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对企业内部要树立积极努力为业主服务的意识,用所提供的服务获得应有的回报。更要借鉴其他国内外的先进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弥补自己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物业运作的透明度,让小区居民清楚地看到他们所交的物业管理费用在何处,只有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才能打消居民以往对小区物业冷淡、怀疑的态度。因此,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有层次、有计划的管理调控,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细则,加上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才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物业服务。

2.3调动公有老旧住宅小区业主的积极性

作为住宅的实际使用人,小区居民才是小区的主人,只有他们改变观念,改掉陋习才能使自己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所以要充分调动小区业主的积极性,在老旧小区中可以鼓励居民参与讨论、投资、建设。利用这种办式作为文明共建的宣传载体,让居民感受到正规的物业管理带来的好处。

3结束语

公有老旧住宅小区必须引入新的物业管理模式,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它工作量大,任务重,所以此项工作的完成需要政府、社会、民众的多方参与,改变原有管理制度,与市场接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有老旧住宅小区现存的问题。同时要更加注意的是我们在修建硬件的同时,居民也要养成良好的居住习惯,以及落实到为后期养护工作,才能真正有效的延长小区的使用寿命。这是一个共建的过程,需要来自每个方面的努力,才能改善城市中的短板,才能促进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秋向.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04:274,276.

[2]张智敏.老旧小区治理的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

[3]闫明艳.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 物业管理论文

★ 物业管理服务采购审价研究

★ 物业管理维修优势论文

★ 国有企业内部物业管理分析论文

★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论文

6.杭州市老小区停车现状及改善对策 篇六

停车建设相对滞后带来的诸多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我们将视角锁定在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等几个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且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主城区, 对涉及汽车停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值得关注的是, 据预测, 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或将超过2亿, 这意味着我们将需要超过25亿m2相当于35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停车泊位才能将所有的汽车一一安放。而这对道路狭窄、楼间距小、无机动车行驶路线和泊车位置规划的杭州市主城区的老住宅小区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难题。

除此以外,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 相比其他地区, 杭州的老小区有着自身独特的运作模式和区位特点。归结起来可以分为2类:一是原先的住宅区由于商业区域的开发建设而被具有一定车流压力的城市主干道的分支划分形成的单体居住地块;这些小区外部往往建有大型的商场酒店等, 除内部的停车矛盾外, 还需接受外部车辆的行驶和停泊造成的交通压力, 往往在某些时段遭遇相当的停车尴尬;二是作为住宅区规划的小区群落, 共享一片公共绿地, 往往由一个街道管理若干小区, 小区之间仅有一条小街相连;这些小区往往人口基数较大, 车辆增速快, 停车问题的潜在压力也就不容忽视。

由此, 我们希望针对杭州老小区的自身难题, 结合其自身特点, 探索一套科学的停车泊位规划方式和有效的停车管理模式。

1 杭州老小区的两大类型及其特点

本课题我们选取了杭州城区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停车问题较严重的2类小区:南肖埠小区和采荷街道的小区群体。

南肖埠小区, 杭州市江干区太平门直街160号, 位于城东, 原先的住宅区由于商业区域的开发建设而被具有一定车流压力的城市主干道的分支划分形成的第一类型社区, 即单体居住地块。采荷街道, 则是一片占地面积较大的居住区整体, 作为住宅区规划的小区群落, 共享一片公共绿地, 往往由一个街道管理若干小区, 小区之间仅有一条小街相连;内部的车流压力大多来自小区业主, 故属于第二类, 即社区群体。

1.1 商业区中的单体居住块

市中心商业区中单体居住块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 多位于市中心, 由于新城规划及发展, 当时完整的小区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单体地块, 房屋几经易主甚至连物业也已改朝换代。

通过现场调查, 我们发现此类小区具有以下特点: (1) 小区格局较小, 区域因外部围墙等构筑的拆建呈不规则状, 内部用地划分混乱; (2) 区域内部包含分散的小型绿地, 占地面积很小, 但绿化质量很高; (3) 区域内迁入相当数量的新业主大部分都比较年轻, 管理人员则多为老居民, 邻里关系较为和睦; (4) 区域被城市主干道的划分, 这些分支路段相对主干道显得狭窄得多, 在车辆激增的坏境下也成为了交通枢纽, 车流压力较大; (5) 区域周边地段已较繁华, 通常小区门口就有大型超市、酒店、学校、商业街, 作为一个特色商业街区, 吸引较多客流; (6) 一些沿街居住楼的一楼的停车层被改建为商铺, 或仅仅堆放杂物; (7) 每小区由不同的物业管理, 同一地段小区由不同街道管理, 存在管理差异。

这类居住小区, 地理位置分散, 每个小区占地面积不超过1000m2;建成年份不同, 往往根据政策改变在6~8年间先后建成, 早建成的部分建筑密度相对较高, 楼间道路狭窄, 无小区路和团组道路。例如南肖埠小区, 住宅间小路宽度一般不超过5m, 且小区内部无空地和较大面积的绿地。居民在此情况下大多将汽车停在自家宅前并不宽裕的道路上, 有时1条20m长的宅间路往往可能停放2~3辆轿车或小面包车, 而剩余的路宽则不允许机动车甚至三轮车通行, 这无疑为各位私家车主带来了麻烦, 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消防隐患 (图1) 。

老小区中规划的车棚多为非机动车准备, 而今使用率并不高, 也有部分已作为杂物间堆放废置物品;也有部分住宅楼一层已自带车库, 但也多被户主改造成自家封闭的杂物间。部分小区的绿化长势优良, 楼间较宽敞甚至暇有空地, 但由于围墙拆建和绿地缺乏设计管理造成小区格局诡异, 区域空间分配不合理等现象 (图2) 。大多数小区因缺乏整体规划的营建和扩建模式, 造成了空间闲置和浪费的情况, 各小区相互间以高围墙隔开互不相通。

另外, 此类小区内大多缺乏物业管理, 居民往往自行划地占位, 或是先到先得, 常有出现停车空间利用率低下, 停车路线不当造成用车不便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现象。

1.2 老城区中的社区群体

老城区中的社区群体, 以公共绿地为中心进行规划, 形成占地面积较大的小区群落, 较早的时候也有部分是单位的员工宿舍等, 相互间由街道串联, 停车难成为区域性的问题。

通过现场调查, 我们发现此类小区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心绿地占地面积较大, 绿化质量高, 具有一定的游赏价值; (2) 除中心绿地外, 区域内部均有绿化高度覆盖, 外部空间丰富, 市民活动较多; (3) 楼区建筑密度大, 无自带停车库, 其余部分有较为宽敞的空地, 现停车较杂乱; (4) 社区的分管机构相互独立, 居民基数较大, 车辆较多; (5) 区域周边无大型停车设施; (6) 区域内有学校、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的机构。

这类小区, 例如以采荷小区为中心的社区群体, 据调查发现, 该社区群体居民数量较多, 社区虽已实行单向大循环政策, 即相邻社区统一结合规划, 小区路实行路两边划线停车, 几个小区内形成单向通车大循环的停车方式 (图3) 。此法为面对车辆骤增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一则单向通车多带来的通行不便也无法避免, 二则原本优美生态的小区景观受到打击:由佳木秀植、水光月色形成的自然风光与拥挤不堪的机动车交通存在巨大的落差, 市民游赏散步的路线也受到无限扩张的停车空间的挤压和安全隐患的威胁, 如由于整体规模较大的社区群体也因难以管理而时常出现违章行车造成刮擦堵塞、违章停车如占用人行道的现象等 (图4) 。

最重要的是由于停车位供需量悬殊较大且需求不断增加, 停车位空间利用率低等原因, 此番改善仍远远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2 两大类型停车难题的异同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这2类大类型的老小区, 虽然同样面对停车位供不应求的难题, 但其自身区位因素、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其发展改善的切入点不同。通过研究总结其异同, 因地制宜地提出包括制度改善、公共设施改建等解决方式才是最佳选择。

2.1 两类社区的共同问题

一方面, 杭州老小区多建成于20世纪70~80年代, 那时人们出行普遍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在早期规划时很难做机动车停泊的考虑;如南肖埠小区内部设置了自行车停车库现已废置成为杂物间。另一方面, 对于居住区格局的审美需求和使用要求也今非昔比, 老校区小而精致的布局模式, 似乎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如双菱小区的主要景观道路樱花路路宽仅为4m, 正是为了满足市民行走赏樱情致, 若间距较宽则绿难成荫, 不能达到中式园林的审美期望。

缺乏组织协调, 老小区停车问题在居民心中似乎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许多市民采取了各种手段为自家爱车占位, 轻者自行划线堆物影响内部道路交通, 甚者违章搭建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 现行的小区停车方式多是沿路规划停车, 其主要的方式包括有沿小区道路停车沿组团道路停车沿宅旁道路停车和沿小区外围道路停车, 现将不同的路边停车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表2) 。

另一方面, 市民对于停车规划管理的意识较弱, 往往出现由于停车方式不当而造成的车位浪费以及交通拥堵等现象, 市民对于停车收费模式甚至车位规划停车场再建的了解甚少, 社区物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也将受到影响。

2.2 单体社区的特有问题

在早期规划时这类社区未将停车位纳入考虑, 老小区只规划了自行车位, 同时, 小区面积较小, 难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出满足需求的停车位。

2.2.1 路面划线停车引发安全问题。

这类小区基本没有设置停车场或是私家车车库。现行小区内主要的停车方式主要是居民自行物色适宜的空地占位停车, 没有明确的车位及从属规划。部分被建筑和围墙或绿地夹成的路面, 路宽仅有3~4m, 若入口处被停车则其它车辆无法再使用此区域的其它位置停车。这样的停车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的道路交通, 且停车路线曲折不确定, 车位狭窄不方便停车。

2.2.2 无法对车辆进行集中停放管理。

这类社区占地面积较小且建筑密度较大, 无法规划统一的停车场。小区外部的周边道路发展已较成熟, 无法轻易进行重新规划建设, 且由于车流压力, 道路两侧再划分停车位也是相当尴尬之举。

2.2.3 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早期的城市发展, 老小区也经历了改建、重建, 并且由不同的物业管理, 不同单体居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甚至缺乏管理。同时也导致了小区现存问题不同, 难以统一规划。

2.2.4 小区门口人流量大造成拥堵。

小区门口多为商业街, 学校门口, 人流量大, 通常当上下班高峰时易造成拥堵;外来车辆也为小区带来了一定的停车压力。

2.3 社区群体的特有问题

以杭州市江干区的采荷街道为例。采荷小区面积2km2, 人口近7万, 成立于1987年, 也是为杭州旧城改造配套而建的住宅小区之一。街道辖下多个社区, 这些社区常常以一条次要道路相隔, 行车路线贯通, 交通相互影响较大。早些年, 市民的出行方式多以自行车、公交车为主, 采荷街道一带的小区也因其生机盎然的景观规划为居民提高了休闲生活的外部空间, 尤其是其中心的包含荷塘红亭的采荷公园, 更是居民家门口的游赏圣地。

如今, 随着停车需求的日益增长, 小区中随处停放的机动车占据了市民活动的道路空间, 改变了以自然为主题的景观风格, 给人以压抑紧缩之感。据采访, 小区街道虽已采取多个小区连环形成单向通行大循环的模式, 但早晚高峰时间小区道路经常出现拥堵情况, 寻找车位也是业主最为烦恼的问题。另外, 社区沿小区道路边缘划线设置车位, 使得小区的路宽大大减小, 也增加了市民间因交通协调汽车刮擦的矛盾。并且随着小区内私家车数量的日渐增多, 路边划线停车位也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有些居民将车停上绿地破坏植物, 更有甚者将汽车停放在某些明确标明严禁停车的消防通道上, 这些问题使得小区的生态环境、交通环境等等方面都受到了损害, 甚至会给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3 针对两大类型停车问题的改善对策

3.1 改善制度缓解停车紧张

针对商业区内的单体社区, 由于其居民数量有限且较为分散, 大规模地改善硬件劳民伤财, 且会对周边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最佳的方案是改善制度, 以缓解停车紧张问题。

3.1.1 建立收费制度。

通过收费制度控制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并且由于住宅小区提供的停车服务具有一定垄断性质, 相关主管部门及业主委员会应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与监督, 针对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3]。

3.1.2充分利用周边夜间闲置的停车场。

如超市、酒店、饭店、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场, 推行错峰停车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 在与有关部门协调时, 应就小区业主对小区停车位的专属使用权、如何收费、时间的限定、超时停车的措施、进出管理以及治安、保安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1.3 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

针对不同居民停车时间上的需求设计停车方案, 并由保安或停车专员等进行监督和疏导, 对每一辆汽车进行等级记录和车位指定, 帮助度过早晚高峰的停车通行困难期。利用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居住群体小的特点柔性改善停车问题。原则上一户家庭提供一个车位, 有效控制小区内的车辆数量。

3.2 改善公共设施建设解决停车刚需

由于小区建成时间较长, 且在小区建设之初, 在某些方面建设上并未考虑周全, 建设完成至今日, 小区建设无法跟上当今业主们的需求, 其中道路过窄的问题尤为严重, 所以需要实行道路改造。老小区一般道路宽为7m, 某些小区在规划之初是无规划人行道的。当一侧停车或双侧停车后, 居民只能被迫行走在路中央, 这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在道路不宽的小区中, 是否能通过单行道在社区中形成大循环加上对绿化区的适当改造, 扩宽出人行道, 解决停车及行人安全问题。

3.2.1 拆除部分未经规划设计建造的位置与形状不合理的围墙和外延建筑, 整理改造废弃的自行车库和杂物库。

这不仅可以拓宽路面, 解决组团路宅间停车后的拥堵, 在空间视觉上也会有极大改善。在组团路停车中, 适当地铺设嵌草砖, 也是尽量不减少绿化率并且能够保证视觉上的美感。软化停车位这类水泥混凝土带来的硬质感受。

3.2.2 最大限度实施单行线。

单行线可减少交通拥堵, 增加道路两侧停车位, 不必为错车预留空间。充分利用平行、垂直倒退进入、垂直前进进入和斜向4种停车方式优化设计停车位及停车方式。例如:马路两侧平行停车, 应改为一侧倾斜停车, 这样一方面方便进出。一方面可多停车, 增加车位[4]。

3.2.3 改建停车库。

在小区中的自行车库或是杂物库也可以规划成为立体车库。或是将小区中的停车场进行改建。选择2~3层机械式简易立体车库外, 还可选择塔式立体车库。较小的社区群体可选择塔式车库, 只需占地60m2。车主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使用车库。也可进行半地下室车库的改建, 将地面的绿化转移到车库楼板层上, 增加了停车位,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绿化率的破坏。此外, 长势较好的绿地绿化已成为杭州老小区的特色,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自然需求, 因此应在改造中被保留。

3.2.4 成立停车管理居委会。

让居民加入到停车整顿的行动中来, 利用老社区内的人际网络, 使得停车管理与社区日常的行政活动无缝衔接, 同时解决由于社区群体范围较大而带来的管理不便的难题。

4 老小区停车问题对于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启示

目前, 杭州市的私家车数量仍在增加, 解决好老社区的停车问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在解决其他老社区的停车问题时, 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中心, 思考所在社区存在的问题, 在借鉴其他社区解决该问题方法的同时, 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减少车辆是最为直接, 但也最难实现的方式, 这要求杭州市民交通观念的全面更新, 提倡公共交通出行, 不以购置私家车为荣;规范化管理车辆是目前最为有效和实际的方式, 有秩序的停放与现有空间的合理利用, 可以切实缓解停车难题, 这要求社区物业拥有较好的社区规划设计意识和服务管理意识;社区景观结构改造以增加停车位置, 主要指将地面绿化改造成停车位, 并在居住区中设置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廊架绿化等, 探索一种全新的社区景观构成模式。这要求景观规划设计者拥有较好的现状判断能力和应需创新意识, 并且在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中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现行实施具有较大难度, 但对未来的社区建设和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特别是在通过分析参考国外时鲜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实例后, 我们不难发现,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新型景观模式不仅是当下城市用地紧张而催生出的重要景观构成方式, 更在海绵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城市经济和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设计模式应是新一代景观设计师在未来的工作中重点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奕.杭州每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居首2013年严重拥堵35天[J].瞭望东方周刊, 2014 (7) :21-22.

[2]heailian.中国汽车市场预测分析[EB/OL].[2015-01-12].http://www.askci.com/chanye/2015/01/12/213758bomw.shtml.

[3]杨传明, 陈婧, 崔亮.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现代城市学报, 2014:3-4

上一篇:向你介绍秦王宫下一篇:复印机委托保养维修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