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4-07-31

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1.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一

白奎中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13—201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校情,科学论证,明确学校战略定位与选择,带领全体教职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稳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镇初级中学,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学校位于华胥镇油坊街。北依羲母陵,南眺白鹿塬,地处蓝田县通往西安市的咽喉要道,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有19个教学班,1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91名,87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0949平方米,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卫生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团队部等专用部室,达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学Ⅱ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质量观; “追求创新、确保一流”的发展观;“注重发展、开发潜能”的育人观。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迅速将学校打造成蓝田县一流中学。学校教学质量在短期内逐年快速攀升,学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列,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赞扬。存在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材房急需改造,部室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理化生实验室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图书仪器配备不足,学生用微机需及时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2、师资配备不合理,体、音、美、微机等科目教师急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为学生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缺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精内涵、有特色的一流名校。

三、分类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总目标: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

1.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化”,即:人文化、制度化、科学化。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运行。不断探索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遵循管理规律,切实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善制度建设。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统筹相结合,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实行分层管理。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 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爱管理、懂管理、能管理、勤管理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的管理队伍。

2、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创建能力强、作风硬的管理队伍。

3、依法管理,正确行使管理干部的职责与权力。创建服从意识强、层级意识明、民主意识重、协作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三)教育质量目标

总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中考目标:中考全县位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达成县教育局的质量指标要求。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特色,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1、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提高管理效益。

2、创新评价模式,日常教学过程监督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相结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继续推进“教育论坛”、“名师工程”运行,培养教学精英与学科带头人。

(五)教师培养目标

总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心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教学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达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六)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总目标:与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培养独立自强、明礼诚信、道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改善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3.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注重其他德育载体的有效创建,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后勤服务目标

总目标:全力为师生工作与学习创造优质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人文关怀,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身心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尽快上马,解决紧缺的问题。

3、优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工作学习氛围。

4、科学管理和使用各类教学设备,及时进行各项维修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八)大学区建设目标

总目标:切实发挥学区长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1、有目的地开展学区内交流活动,提高大学区办学效益。

2、组织学区内教师培训与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开展学区内联考联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科学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师代表大会,号召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 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积极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在短期内各学科培养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兄弟学校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互相切磋沟通。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注重教师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加强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

5.关注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6、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 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三)细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经验交流、教育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常规化,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5、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强的教师评价机制。

3、继续改善教师电子备课的条件并建设学校课件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

4、突出办学特色,力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确保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中有升,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提高,在全县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交流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吸收新鲜理论,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4、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5、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加强后勤管理,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修缮西三楼楼顶及自行车车棚,对净水设备进行维护,在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安装应急灯,利用假期修缮教室桌凳、墙壁刷白,进一步改进校园广播及监控设施,争取资金对微机房电脑进行更新换代、新建争取综合楼、教工宿舍楼项目。

4、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投入资金美化校园、更换宣传牌、争取对操场进行硬化。

五、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县教育局的支持,确保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打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

华胥镇初级中学

2013年8月

2.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二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校长曹建彬同志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和教师们探讨交流。我们经过了一个月的摸底研究, 最终提出了这个奋斗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必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即:巩固两基成果提升办学水平;以教育科研兴校让教师转型跨越发展;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扎实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发展规划靠集体的智慧, 具体实施要责任分工到位。

一、巩固两基成果, 提升办学水平

两基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引起了各级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教育部门具体实施。而学校是具体落施此项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因此, 此项工作就有校长曹建彬同志具体负责, 其他教师配合实施。曹建彬同志在筹划该项工作的同时, 积极组织教师调查摸底, 走村串户, 一个月内和广大教师彻底摸清了2个乡镇6个行政村37个合作社3152户的基本情况。他结合学校实际, 多方筹集资金, 对学校的图书室、多功能室、综合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等各室的硬件进行了添置, 对教室、宿舍、办公室等进行第二次防水, 对几年来学校的软件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重新规划美化了校容校貌, 使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也使学校被确定为全区“两基”工作复查验收的观摩点。广大教师在他的带领下, 信心百倍, 干劲十足。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2012年学校的两基工作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

二、以教育科研兴校强校, 使教师转型跨越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关键, 且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立校之本。通过讨论由我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始, 学校成立了科研小组, 在校的18名教师分别参加了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 由我主持研究的《鼓励教育在课题教学中的使用研究》课题, 就有15名教师积极参加了研究。广大教师在研究过程中, 无论是搞问卷调查, 撰写反思论文, 还是搜集整理资料, 他们都能认真投入积极参与。三年内15名教师共撰写论文35篇, 共发表了13篇。其中, 国家级论文1篇, 省级论文8篇, 市级论文4篇。由中心学校副校长郭玉主持, 我们6名教师参加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张掖市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我主持研究的《鼓励教育在课题教学中的使用研究》课题, 2012年获得了甘州区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同年获得了张掖市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3年还获得了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3年, 由曹建彬主持的课题《农村寄宿小学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荣获了甘州区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 由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比较浓厚, 大部分教师从一个教育型的教师向学者和研究型跨越。因此, 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 学校正确发挥教学骨干的带头作用, 教导处王小玲同志经常组织教师到城区民族小学、西街小学等学校学习他们的新方法, 吸取他们的新理念, 结合中心学校的年度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本校内开展以一帮一对红的教学大比武活动, 采取逐年阶梯升级的促进方法, 号召全校教师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向40分钟要质量。如今, 大部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精, 能力成长快, 课堂效率高。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有不同级别的优质课奖项。其中, 1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奖项, 2名教师获得区级优质课奖项, 4名教师获得镇级优质课奖项。这样,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扎实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三年来, 我们的理念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是表现在固定的标语和喷绘的版面上, 更重要的是学校应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在少先大队部的具体组织下进行。学校开展了各种有趣的社团活动, 其中的6个社团小组分别是清风读书社、艺萌书画社、阳光健体社、舞动精灵社、七彩文学社以及红领巾合唱团。通过6个社团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张扬了个性, 陶冶了情操, 发挥了特长, 树立了学生成功的信念, 激发了学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的兴趣。由于我们的社团开展得扎实有效, 七彩文学社的学生作品, 有6人分别获得了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阳光健体社和舞动精灵社的团体健美操, 在全镇的表演赛中获得了两个一等奖。而且, 大部分学生的读书兴趣、绘画技能都有了提高。这些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由于我们坚持开展了各项扎实有效的活动, 几年来, 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学校也命名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和区级“标准化管理优秀学校”, 使学校真正得到了发展。学校发展了, 教师的成长也发生了变化。校长曹建彬被评为“陇源优秀校长”并荣耀的晋升为中心学校副校长, 2名教师成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 2名教师受到了区级表彰, 3名教师受到了镇级优秀教师的表彰, 另有3名受到了镇级“巾帼标兵”的奖励。2013年有7名同志的岗位等级得到了晋升。在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 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而近三年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不能质疑。连续三年, 我校的六年级毕业会考成绩都名列全镇前茅, 综合考核成绩连续三年都在全镇13所学校之首, 学生也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天, 我们盘点三年来的工作, 基本实现了“学校得到发展, 教师得到提高, 学生得到实惠”的目标, 真所谓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得利”。这样, 我们的心里也得到了一丝安慰。

3.中阿友好学校建设始末 篇三

阿富汗自1979年苏联入侵经历了22年的战乱,国家化为一片废墟,数百万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更是深受其害,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2001年12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后,把恢复教育作为重建进程的重中之重,各国也纷纷出资援助阿富汗教育的基础设施,阿富汗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新气象,塔利班时期禁止女孩上学的禁令被取消,适龄儿童入学人数达到了400万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州《看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大型图片展,并通过义演、演讲等活动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为阿富汗战争孤儿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人民币,在阿富汗修建两所中阿友好学校,成为各国民间资助阿富汗教育事业的先行者。《看世界》杂志社全权委托中国驻阿富汗使馆负责建校事宜。如今两所学校顺利竣工并已移交给阿方使用,作为使馆建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回想起建校过程的种种经历真是不胜感慨。

阿富汗教育部长坚持把学校建在了自己的老家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校选址。使馆多次同阿教育部协商,教育部官员也多次带着孙玉玺大使参观各个校址,但由于美、日、韩等几国出资援助阿富汗教育部建校的资金大、数量多,市区内较好的位置都被他们占用,始终未能找到一个令双方满意的方案。最终经过反复协商,选定了两处校址,一处是喀布尔市内的沙赫·沙伊德学校(译名为“国王烈士”学校),一处是帕尔旺省巴格拉姆的卡拉·布兰德学校(译名为“高堡”学校)。第一处校址在市区,位于一大型居民区内,施工条件较好,往返一趟仅20分钟,便于我们随时监督工程进度。第二所学校距市区有70多公里,靠近美军在阿富汗的第一大军事基地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有一段路况相当不好,往返一次要将近一天的时间,而且当地民众反美情绪强烈,经常有袭击美军的事件发生,安全上有一定风险。但由于该校位于现任教育部长卡努尼的老家,卡努尼当时在阿政坛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教育部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只能同意该方案。2003年6月17日孙玉玺大使和阿富汗教育部长卡努尼在捐赠协议上签字,卡努尼对中国民间捐资助学的义举给予了很高评价。

第一次参观两所学校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喀布尔市内的沙赫·沙伊德学校根本就没有校舍,学生们临时在一座私人尚未完工的建筑内上课,也没有课桌椅,几张破地毯铺在地上,再架起一块黑板便是教室了,由于空间有限,几百名学生要分成几批轮流上课。当听说我们要捐一所学校时,全校师生高兴极了,大使去视察那天全体师生夹道欢迎,还特意做了中国的小国旗让学生们挥舞,虽然并不标准,但让我们很受感动。巴格拉姆学校的卡拉·布兰德学校条件更简陋,虽有教室,却是没有屋顶的土坯房,由于严寒和酷暑等天气原因,一年之中只能有几个月上课。学生们上下课居然是听校长敲一口用大炮弹壳做成的钟。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阿富汗儿童渴望读书的眼神至今让我难忘。看到阿富汗的儿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学习,使馆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建两所当地最好的学校,让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于2003年12月正式接受了使馆党委的建校委托,全面负责建校工作。

20万美元竟然要做成26万美元的大事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阿方建筑商和工程监理。由于使馆很少同阿商人打交道,因此选择一家好的建筑公司并非易事。我们经承担使馆重建工作的安徽建工集团海外公司的介绍下,选择了阿富汗哈比伯·哈菲兹公司作为承包商。公司经理哈菲兹先生对中国友好,多年从事中阿民间贸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人际关系。但双方在资金问题上也经过了多轮交涉,使馆的方案是拿出20万美元建校,剩余资金用于购买桌椅、办公用品和制作标志牌。但哈菲兹公司认为以20万美元的资金建两所16间教室的学校困难太多,一再要求增加资金,至少每所学校要增加两万美元的资金。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我们另辟蹊径,侧面找了多家阿富汗建筑公司了解建校预算,甚至找到了联合国负责学校建筑项目的公司,他们列出的预算同哈菲兹公司的预算大体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根据阿富汗学校的实际情况,减少原设计图纸中的一些附属建筑。使馆随后同安徽建工集团海外公司签订合同,聘请经验丰富的熊学斌经理担任工程的监理,监理费用按最低标准支取,也算是安徽建工集团为两所学校作的贡献。后经熊经理了解阿建筑市场行情,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人工费普遍高于国内,尤其是水泥和钢筋的价格高于国内几倍,20万美元的造价很难赢利。哈菲兹先生本人也曾讲过,他曾准备承包韩国对外援助局(KOICA)的学校建设项目,每所学校造价在16万美元左右,规模与中阿友好学校相同,但考虑到成本和人工费用,他经过反复考虑后还是放弃了,他之所以愿承建两所中阿友好学校是出于对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友好感情,他多年从事中阿间的经贸活动,愿为中阿民间友好交往尽些绵薄之力。两所学校完工后,哈菲兹先生拿出所有的工程支出表,每所学校的实际建筑费用达到了13万美元。

第三是资金问题。阿富汗经过多年战乱,金融系统基本瘫痪,当时没有一家外国机构敢把钱存到阿富汗银行。学校开工在即,20多万美元的捐款如何及时到位也是一个问题。经过反复考虑使馆决定由中国银行通过阿联酋迪拜的中央银行转账至阿富汗中央银行,两家银行之间有转账协议。但钱由国内汇出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们多次通过外交部财务司查找,最终确信钱汇到了阿富汗,但阿富汗中央银行却始终称汇款未到账户,每次查账麻烦不说,还要收取额外费用。在多次查询未果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惊动中央银行的副行长,在他的亲自过问下,这笔早已到账的汇款才全部取出,取款当天孙大使亲自赶到银行看着我们取出汇款,生怕有什么闪失。据使馆雇员分析,这完全是银行职员在从中作梗,想从中谋利。取款时中央银行的国际关系局长还一再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取出全部现金,是不是对其服务不满意,建议我们保留账户等等,让我们哭笑不得。现金的存放也是一个问题,由于财务规定其他现金不能同使馆现金混放,全部工程款不得不临时存放到孙大使官邸内的保险柜,我们每支出一笔工程款都要麻烦孙大使夫妇。

学校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2003年9月23日和10月12日两所学校分别开工,孙玉玺大使出席了奠基仪式。但随后的建设过程却非一帆风顺。阿建筑工人素质普遍偏低,工作效率更低,国内工人1个小时的工作他们能拖延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早晨9点多上班,中间有几次祈祷,中午还要休息1个小时,下午4点钟就要下班,加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算下来一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就不错了,这就是阿富汗人的工作习惯,尽管我们天天去现场催,可阿富汗人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我们真是干着急没办法。巴格拉姆学校位于北部平原,冬天温度在-10℃以下,天寒地冻无法施工,一停工就是几个月。春季多大风,风力常常能达到七八级,工人们只能在屋内做些工作。阿富汗没有统一的建筑标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任意改动,建筑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连脾气一向温和的熊学斌监理为此同阿方工程师发生了多次争吵。由于彼此语言不通,经常是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却不知为何,我对建筑术语并不熟悉,通常是先由熊经理仔细解释后我再翻译给阿方施工人员。在浇灌水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人们居然用鹅卵石搅拌水泥,这很容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后立即让他们全部返工,换成专门经过加工的石子,尽管工人们极不情愿,但我们还是要求他们必须保证工程质量。负责沙赫·沙伊德学校的工程师纳伊姆是典型的阿富汗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人豪爽,待人热情,但工作懒散,我们为了工程进度多次同他吵架,他却嘻嘻哈哈打马虎眼,让我们一点脾气都没有。他的哥哥负责巴格拉姆学校,吃住都在工地,工作认真负责,我们比较放心,但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在伊朗打工的儿子不幸坠楼身亡,给老人打击很大,工程也因此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停工期间我们曾想另派一批阿富汗工人来加快施工进度,当地的工人怕丢掉工作,竭力阻挠,甚至险些发生械斗。尽管遭受到如此打击,老人还是尽职尽责地把全部工程做完了。

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笑脸,我才觉得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使馆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无偿提供车辆和油料,遇到问题随时解决。一年多中我曾30多次往返于喀布尔和巴格拉姆之间,有一次我同熊经理视察完学校返回市区时,遇到一支美军车队,行驶缓慢,我们多次想超过他们并打方向灯示意,但对方丝毫不让,我们从哪个方向超车,他们便堵住哪个方向,黑洞洞的机枪口一直瞄准了我们,无奈之下一直行驶到市区我们才算摆脱了他们。“6·10”事件至阿大选期间,阿富汗局势一直恶化,巴格拉姆地区多次出现暴力事件,我每次去学校视察不得不加强了安全措施,身穿防弹衣,并叫来持枪的警察做警卫。为了给两所学校购置课桌椅,我们跑遍了喀布尔市场上的所有家具公司,在比较了各家价格后才确定了最便宜的厂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4年5月,两所学校的主体建筑基本结束,尽管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两所中阿友好学校的建筑质量是相当不错的,受到了阿富汗教育部的肯定,与周围其他学校相比,中国民间捐建的这两所学校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美国人在巴格拉姆中阿友好学校的旁边援助了一所阿富汗女子学校,由美国人出资交给阿富汗当地建筑队承建,此后他们便不再过问,待工程全部完工美国人来验收时,却发现旁边多了一所中国人盖的学校,钱花得比我们多,建筑质量却比我们差,当地百姓也很不满意,美国人一怒之下拒付工程款,据说直到现在纠纷还未解决。

2004年7月16日喀布尔市内学校正式启用,孙玉玺大使和阿教育部副部长出席了开幕仪式,阿富汗媒体和正在阿访问的中国新闻代表团给予了广泛报道,在阿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看着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笑脸,我才觉得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4.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四

凉州区柏树乡中畦小学是一所紧跟凉州区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区教育局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凉州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我校修建于1941年,先后于1957年、1965年、1969年、1976年、1987年、1994年、2005年进行了七次修缮和扩建,校园总面积为6667㎡,建筑面积为1228㎡。我校现有教师13人,6个教学班,学生110人,学生学风良好,活泼有礼,上进心强;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年轻教师占大多数,教学认真,敬业爱校,富有钻研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有力,管理规范,要求严格。

2、教育发展背景

多年来,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走质量兴校之路,开创学校特色教育新格局。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3人。全部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6人,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有1名。

2、学校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

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校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校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2、9——2013、8)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3、9——2014、8)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4、9——2015、8)

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每一位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

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2.9——2013.8 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3.9——2014.8 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4.9——2015.8 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2、9——2013、8 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3、9——2014、8 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

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第三年:2014、9——2015、8 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2、9——2013、8 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第二年:2013、9——2014、8 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第三年:20014、9——2015、8 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

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2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5.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五

(2011.8---2014.7)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石山乡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1.8---2014.7)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优质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和调整。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全校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学校创办于1974年,于2010年完成了乡域内村校的撤并工作,目前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覆盖全乡9个村委会,服务人口9488人,履行着全乡的“两基”重任。占地面积10429平方米,校园环境规范、整洁,富于科学性,教育性。绿化覆盖率达37.1%,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各类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中小学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设备均达国检标准,中学图书15252册,生均52.59册,小学图书13229册,生均15.05册。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所有教室实现班班通,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现有教学班30个(初中6个班,小学24个)。学生1169人(初中290名,小学879名),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3人,中学二级教师21人,小学高级16人,小学一级13人,小学二级1人,未评职称教师13人。教师年龄结构偏重年轻化,师资队伍专业,整体素质较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达100%。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真研究了学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确立了“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师生秉承“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按照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幸福服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逐步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浓郁学风,“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醇厚教风和“文明、和谐、奋发、进取”的文明校风。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市级“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市级“留守儿童家长示范性学校”,市级“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学校”,市级“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市级“标准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县级“课改先进单位”,县级“目标管理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1)教育资源集中共享。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2010年扩建教学楼、校舍等基础设施,已达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并可容纳全乡一千多名学生全部住读。有助于教师的培养使用和学生养成教育的连续性。

(2)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学校行政班子年富力强,精诚团结,身先士卒,与时俱进,有开拓精神。

(3)教师队伍平稳发展。教师群体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善于学习,有奉献精神。(4)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方面提升较快,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学校在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思路决定出路,境界决定眼界。现行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课程机制与学校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学校依然困惑于推行素质教育与应试现状的矛盾中,还依然习惯于用惯性的思维定势,去看待新的问题。

(2)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生命。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相比于其他优秀的兄弟学校,我校还存在着教学质量提升后劲不足、教育成绩不够稳定等问题,需要更加坚定地树立质量立校意识,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3)学生管理有待进一步精细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已牢固树立了“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理念,但在具体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还存在着规划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坚持不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意识,引领学生管理工作走上“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良性轨道。

(4)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我校的制度也应与时俱进,要从需求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因素出发,制定一些新制度,完善一些老办法,同时要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落实力度。(5)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治校之道,以师为本。我校教师队伍中名教师少,青年教师多,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如何主动有效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突破教师传统的专业结构,形成其专业发展的新内涵,促使广大青年教师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学校下阶段的主要工作。

(6)中层干部新手居多,虽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创新思想还不够。

(7)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大通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活泼校园,不断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2)办学目标及目标分解

1、办学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一年在困境中求生存,二年在初具规模中求发展,三年在发展中显特色”。

2、目标分解

(一)二0一一年学年

①更新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通过参观县内优秀兄弟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培训指导等形式,提高行政领导对于学校教育的理解度。

②加强师德师能培训,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开展师德专题培训,举办首届学校教研节,创新班主任工作论坛,引领教师外塑形象,内练真功。

③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求进。本学年规范各项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小学六年级抽测处全县中下水平。

④完善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实效。实施学生常规量化考核,形成一整套适合我校的操作性好、针对性强的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有序、科学,杜绝违章操作。

⑤添置教学设施,优化教育教学。本学年学校将为六年级、八年级配备多媒体,为语文、数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二)二0一二学年

①以创建市“文明单位”为依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2012学年是我校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年,学校将积极对照市级文明单位评比标准,积极争创,有效整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②加快教师培养步伐。学校明确提出“入门、精通、名师”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注重实践,不断反思,加快自身专业成长。

③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环保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师生争做环保使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文明天空、成长乐土。

④以争创市级“德育示范学校”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管理。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重点,坚持高要求、严标准,做实做细学校德育工作。

⑤加强校园综治力度。加大校园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实施校内无烟工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空间。

⑥本学年,学校还将改造学校田径运动场,建造塑胶跑道,为三年级、四年级、七年级配备多媒体,为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

(三)二0一三学年

①创建市级德育示范学校,在通过县级德育示范学校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市级示范学校,以使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②实施班主任竞聘上岗制,把最优秀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并实施能上能下的动态考核制度,切实加强班主任管理力度,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③加大校园改造力度,美化、净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处处显现精细化管理的氛围。④为一、二、五、九年级配备多媒体。(3)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意志、养成健康身心,形成“真诚善良、乐观向上、善于合作、学会学习”的学生群体。

(4)规划内容

1、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目标

以学校“三段式”龙头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服务,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二)教育科研措施

(1)建立三级框架,加强课题管理。

建立学校主课题——支课题——子课题三级课题框架,配备专门人员指导和督促各部门支课题的研究,保障学校主课题的顺利推进和研究效能。

(2)加强科研培训,提升科研能力。

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以集体和教师自我培训相结合等途径,加强科研骨干培养,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3)在巩固原有课题的基础上,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均拓展一个校级以上课题。

(4)筹办科研校刊,扩大科研影响。

配合学校主课题研究,筹建校刊编辑组,定期汇总学校各方面实践研究情况,筹办《有效教育》校刊,更好地总结课题推进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5)完善科研制度,召开科研年会。

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以制度为保障,有力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科研工作年会,提升教职工科研意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进行优质课题推广,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2、德育工作

(一)目标:

进一步确立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以“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和谐发展的德育资源,探索“以德育德、注重养成、重在实践”的德育模式,开展德育生活化、德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成为“健康、文明、勤学、有恒”的人。

(二)措施:

1、大力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开展“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系列教育。

2、强化学生的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专项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艺术。

4、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落实,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和评比考核作用。强化一年级、二年级的行为规范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此年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实践“以德育德、注重养成、重在实践”的德育模式。(1)“以德育德、注重养成、重在实践”德育模式的内容: 生活化:减少说教,重实践中的自我教育;德育内容贴近生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和理解。

个性化:尊重学生,重实践中的情感培养,尊重学生不同的价值判断。

科学化:坚持标准,重实践中的科学育人;以《规范》《守则》为标准,形成德育系列。

(2)“以德育德、注重养成、重在实践”德育模式的形式: 人格育人:以教师崇高的人格影响人,以人格塑造人格; 活动育人: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传统育人:以学校特有的人文环境和独到的校园文化优势,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

(三)目标分解 2011学年:

①创新班主任工作论坛,本学年主题为“想小问题,做细文章”。②实施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引导学生自律,加强班级检查,以检查促养成。③坚持教学渗透和实践活动两条德育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基地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④开展“敬勤精竞——人人争做优秀班主任”校本培训活动。2012学年:学校班主

①修定《中心任常规工作细则》,以使班主任明晰工作职责,把握工作内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②组织班主任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参观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

③申报市级德育示范学校,对照要求,积极准备,力争高分通过。责任处室为政教处,校团、队做好配合。

④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和谐年级组评比制度,开展文明细胞评比活动。

2013学年:

①做好班主任岗位竞聘工作,选拔好、使用好、管理好班主任。②充实完善现行的班主任考核办法,使考核有效推动班级工作开展。

③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力争考核通过,责任处室为政教处,校团、队做好配合。

3、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目标:

开展以“三段式”教学模式为重点的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使教师在研究中专业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全乡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过程的目标监控。(1)不断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健全科任教师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2)进一步完善教师常规考核指标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教师队伍。

2、以校为本,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1)坚持每学年举办不少于2次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更适合形势需要。

(2)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在职培训,使教师学历达到100%。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消灭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全校学生参加各级水平测试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

(三)目标分解 2011学年:

①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通过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批改和有效讲评,提升教学效益。

②开展“夯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比武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③推出学校首届教研节,组织教学大比武,邀请县学科教研员、联谊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比武活动,并对执教教师指导、点评。④小学六年级抽测成绩力争全县中下水平。2012学年:

①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引领青年教师较快地掌握教学要领,成长为骨干教师。

②围绕“有效课堂”开展本学年的校本培训活动。

③加强中老年教师教学业务管理,引导中老年教师至始至终敬业爱岗,并不断追求教学技艺的提升。

④推出第二届学校教研节,重视教师基本功工作,开展粉笔字、备课、说课等多项基本功比武活动,以此不断促使教师勤练基本功,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⑤力争初三中考、小学抽测成绩处于全县中水平,学校争取拿到“教学质量考核优胜学校”荣誉称号。

2013学年:

①推进教务管理精细化,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

②推出学校第三届教研节,创新教研节活动模式,提高活动实效。③加强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等技能课的业务管理,提高技能课课堂质量。

4、课程创新

(一)课程创新目标:

开展以《三段式》为龙头课题的课程建设研究,探索、完善基础、拓展、探究型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多元性、选择性,加强德、智、体、美诸育的完整性与渗透性,探索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创新措施:

(1)基础型课程:细化“标准”,建立“题库”。

在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中,依托县教研室,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把内容细化到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形成文本,为教学提供清晰的指导意见。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的教师,以总结提炼为主要手段,研究出配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不同学生实际的,多层次、可选择,精简、高效的学科练习体系,以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实现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

(2)拓展型课程:丰富主题,突出个性。

在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完善中,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提高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和适应性水平,以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3)探究型课程:注重实践,学会方法。

扩大探究型课程中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比重,让学生接触自然、参与社会,初步学会从日常的自然、社会等现象中选择课题,初步学会根据研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同时,正确处理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在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注重九年一贯制的整体衔接,注重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1)2011年9月——2012年6月

初步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课程标准》的细化工作,初步完成本学期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学科练习体系》。

开发主题实践类拓展型课程,总数达到拓展型课程总数的20%。

学生自主开发探究型课题1—2个,逐步提升比例。

初步探索“九年一贯制教材的整体衔接”问题。(2)2012年7月——2013年6月

进一步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课程标准》的细化工作,进一步完成与完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学科练习体系》。使主题实践类拓展型课程,总数达到拓展型课程总数的30%,再形成2—3门特色课程。

使开放性课题占到探究型课程总量的40%。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方法,自主开发1—2个研究课题,并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过程。

总结“九年一贯制教材整体衔接”的探索经验,逐步形成适合学校现状的校本教材。

(3)2013年7月——2014年7月

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学科《课程标准》的细化工作和《学科练习体系》任务。

使主题实践类拓展型课程达到其课程总数的40%,再形成3—4门特色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教材。使开放性课题占到探究型课程总量的40%。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发2—3个研究课题,学会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5、教师队伍

(一)教师队伍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初中部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部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专科学历达到100%,100%的教师普通话达标,100%的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80%的的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会做课件。教师都能精通一门主课,教好一门兼课。力争在三年内培养1—2名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2—3名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校级教育新秀15名以上。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订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学校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的首位。

(2)有计划地选培各级骨干教师,采取自荐、组内推选、学科推荐、学校考评等方法,评选出一批新的校级骨干教师。按选、培、管、用的要求 使用骨干教师并承担研究课题,并要求骨干教师的课要随时无条件地向校内外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A、组织各类讲座,开展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培训、专题讲座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与校内外骨干教师结对,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学习。

B、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

(3)为确保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实施,学校要按需设岗,以岗聘人,实行动态管理和严格考核:

A、理论考核和实绩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以撰写教育论文、专题小结、读书心得为主,进行一年一度教学论文考核。实绩考核内容:教育工作中师德风貌、教学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B、职业道德考核、实绩考核与教职工的自身利益相结合。职业道德考核优秀且教学实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

C、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学年进行自评、考评,并在下一学年的岗位和层次上进行调整,有升有降,选拔调整。用在学习教育教学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上教学。

(三)目标分解 2011学年:

①开展“夯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活动。②引领教师加强业务研修。③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学科学习,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和各类业务培训活动。

2012学年:

①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大讨论活动,设置“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怎样去培养人”等问题,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所教所学。

②提出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即“入门”、“精通”、“名师”,引导教师做熟悉业务的教师,做技艺精湛的教师,做有思想的教师。

③组织开展以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④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以开阔教育视野。2013学年:

①继续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形势,提高教育能力。

③实施“一月一思”写教育心得活动,引领教师关注教育现象,反思教育。

6、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①三位正副校长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带好头。

②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行政例会,组织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全体行政的执法执策水平;建立行政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的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工作提示机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建立行政蹲点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

③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7、学校管理目标

以常规范化、精细化、务实性、严谨性、人性化为学校管理目标,建立“常规范化、精细化、务实性、严谨性、人性化”的内部管理体制。

(一)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2)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后汇编成册,实现规范化管理。(3)实施全员过程管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行政人员参加专业管理系列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与能力。进一步改革学校的组织机构,增强教研组、年级组等传统组织的工作能力,重视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改革评价制度,加大考评力度,奖勤奖优,提高行政效率与公正性,做到人性化管理。

(4)、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

(5)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建立校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关注管理的细节力,实施“精致管理”。

(二)目标分解 2011学年:

①充实调整学校行政班子,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②组织行政班子成员赴先进地区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

③转变管理工作方法,深入教学一线,剖析分管工作存在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2学年: ①积极实施“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加大工作执行力度。②加强年级组长管理,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管理网络。

③继续实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有效掌握学校教学动态。④本学年学校争创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处室为党支部,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少等相关部门有效协作。2013学年:

①实施班主任竞聘上岗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②实行行政领导工作汇报制,学年初在教师大会上阐述学年工作思路,学年末向全体教师述职汇报,由全体教师当场打分,以此不断促使学校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③创新党员联系年级组工作制度,真正使这项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有效助手。

④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责任单位,办公室、教导处、政务处、总务处、年级组、工会、团少等相关部门协作组完成。

8、校园文化建设

(一)目标:

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和谐、丰厚的人文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三年内创市级文明单位。

制度文化建设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抓好机制创新,建设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达到:绿化、美化、净化,创造优美、幽静、舒适的育人环境。

政治文化建设达到:学校管理民主,人际关系和谐。

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校园净化,且有高尚、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围,形成“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活、领导作风严谨”。行为文化建设达到:师德高尚、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二)措施:

1、加强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

学生与教职员工是校园的主体。教育与教学的环境对于主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主题: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凸显校训“恒”,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格。

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要依据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布置教室且有特色。

办公室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规范,凸显一种教师的精神力量。将教学楼楼道建设成一个吸引学生的地方,也让它成为我校一处别致的人文景观。

教室文化是学生自信的表现,进一步收集学生的优秀字画予以彰显。

校园一草一木展示学生爱心,保洁区、绿地分给各班负责,让爱绿体现学生崇高的爱心和环保意识。

2、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1)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而培养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发展性和价值性。学生的学习,一要扎实地学,二要发展地学,三要创造地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三观,三主义教育,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真正成为“四有”接班人。

(2)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工作、学习的保证,要养成校园内尊重、理解和关心人的良好人际环境,努力创建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团结协作,学生友爱互助的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营造完善的心理环境,主要是为了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从“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基本的自主与独立性”,“基本的情绪控制能力”,“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去维护。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影响和教育对学生做一种深层的人格培养和品质培养。

(4)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校园中积极倡导竞争的氛围,让师生有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在培养独立性、进取性、开放性的同时,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目标分解: 2011学年:

①改造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教学楼窗户、内墙等,为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健全广播站活动制度。③办好《小石头校报》。2012学年:

①将原有教学楼和新建教学楼走道中间的墙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②健全学校宣传窗、班级黑板报刊出工作制度。③在校园绿化带处画上黄色“警示线”。④继续办好《小石头校报》。2013年:

1、举办艺术节、科技节活动。

2、更新校园草坪、楼道、走廊、教室等处文明提示语。

3、补种校园绿化。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一)基本目标

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形成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和学校财物专业管理提供后勤保障。完成运动场塑胶跑道的建设。

(二)实施策略

1、认真抓好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开展岗位业务学习及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对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新课改教育理论的学习,使“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教学为本”深入人心,落实到每个教职工的工作中,提高后勤服务的品位和层次。

2、完善后勤考核办法,探索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及职工自身素质提高的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后勤服务新路子,在食堂、卫生保洁等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提高师生及社会的满意率。

3、加强校产管理,完善学校总务后勤制度,积极推进校园“三进”工程。实施阳光工程,规范大宗物品采购、重大修缮项目的公开和招标程序,规范财务收支公布。

4、严格收费管理,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现象发生。

5、做好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等各项安全常规制度,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6、修建学校田径运动场内的塑胶跑道。

(三)目标分解 2011学年:

1、完善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并投入使用。

2、为六年级、八年级教室添置多媒体。

3、为语数教室配备手提电脑。

4、落实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818万元农村校舍改造项目和726万元的校安工程,并投入使用。

2012学年:

1、改造学校田径运动场,建造塑胶跑道。

2、为三年级、四年级、九年级教室添置多媒体。

3、为教师配齐手提电脑。

4、完成新教学楼修建及设施配套工程。2013学年:

1、为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七年级教室添置多媒体。

2、对沪海立博爱楼教室内墙进行改造。

6.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六

北山小学地处李沧区政府所在地。学生来源于夏庄路以西、中心广场以北、京口路以东、大村河以南及部分东西大村庄居民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情况不一,受教育程度不同。十几年来,北山小学以其较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学校现占地16.5亩,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共21个班,11个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及各种配套室13个,在职教师53人,在校生9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43人,专科10人,高级教师2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优秀专业人才4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

青岛北山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名师、英才济济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红旗大队”、“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数学教研组”、“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依法执教示范学校”、“青岛市课外文化活动示范学校”、“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全国助残先进单位”。

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锐意进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5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学历以上100 %。学校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观念超前、锐意进取、敢于争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进”,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本,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用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的走向明天,把学校办成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办学理念:围绕“面向世界求智慧,放眼未来求发展”的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目标:走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

校风: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

校训:尊师爱生、守纪好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教书育人、团结协作、诲人不倦、科学严谨

学风:互相学习、精益求精、勤学苦练、不耻下问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基本定位:

学校已经达到各类示范化学校,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已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但是,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的要求,停滞不前就是落后,学校的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一致认定只有抓管理、抓特色,把学校内部的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迅速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和艺术特色教育为切入点,打造“北山”品牌,使北山小学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一所名校。

三、重点项目和主要措施

(一)办学条件方面

工作目标:校园环境优美,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资金的使用规范,硬件、软件的设施逐年改善,创建省艺术示范学校。

2011.8-2011.7:学校塑胶操场建设及附属3个小院建设;改造9个配套处室(包括地面内墙粉刷、墙裙、内设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外墙粉刷。

2011.8-2011.7:学校教学楼、实验楼楼梯走道铺设、饮水工程改造和建设三个洗手间

2012.8-2013.7:创建省艺术示范学校、各艺术专用处室建设

工作措施:

1.服务意识——后勤工作树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提供一流的服务。

2.岗位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考核力度,发挥后勤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功能。物品的申购、领用、出借、赔偿、报损有制度、有记录。防火、防盗设施到位,维修及时。资料归档及时。

3.合作意识——树立大局观,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4.经济意识——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使用责任制,提高利用率,降低非正常损坏,杜绝浪费。严格财经纪律,清财理帐,合理使用资金,履行节约。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实力。

5.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办好食堂,不断提高食堂质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师资队伍方面

工作目标:加强教师管理和岗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通过三年的努力,按照择优引进、重在培养的原则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教师队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市级名师2人,区级名师10人。

2011.8-2011.7:规范校本培训机制,以领雁工程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

2011.8-2012.7: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校本培训与联片研训的实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坛新秀和校、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督促全校教师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

2012.8-2013.7: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探索晚上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和实绩评价机制。全面测评教师“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达成情况。教师本科学历率争取达到90%

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发挥师表作用。

2.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加强教学环节考查,注意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3.加强岗位自学,开展“五个一”(每期精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每年研究一个课题、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提高。

4.搞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能力。要求每个教师精通本学科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教研动态,熟悉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提高教师水平。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上课、评课(或观看他们的教学录像),拓宽教师的视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参加市内、省内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培训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倡导资源共享。并通过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把“目标导学”引向深入。

四、实施规划的策略和保障措施

1.上级支持

近几年来,区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我校硬件配套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2.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根据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将各种管理力求规范化、科学化,以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

3.经费保障

教体局按时拨付办学经费,学校周边单位资助,学校自身加强资金的支出预算,以确保每一笔的投入都能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4.社会认同

7.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七

一、全面树立和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观

循环经济发展观, 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 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它要求我们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新的发展观要求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观, 既要重视经济指标, 也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民主法制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 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 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 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新的系统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正确看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认识到人类自身仅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其他物种和资源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不能简单的以对我们有害无害为标准剥夺其他物种的存在, 也不能随意破坏和无节制的利用资源。新的价值观要求在考虑自然时, 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新的生产观要求投入最少的物质换取最大的生产效率。在生产中,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 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新的生活消费观要求公众树立注重环保、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二、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制度既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和非正式的制度因素, 也包括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具有一定管理效率的制度因素。建设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首先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 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层, 构建促进建立循环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 如与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制定绿色消费、绿色采购法律法规, 着手构建容器与包装、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等分类回收法规, 建立健全废物回收制度。其次, 要制订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确立灵活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在中长期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一定要遵循持续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从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来说, 关键要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和产品价格政策。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 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优化产业结构, 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继续探索和实践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积极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运用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 大力扶持循环利用项目, 例如循环技术研究开发和实用化补助金制度、再资源化设备的引进与投入采取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公司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等。最后, 对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对一些妨碍和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和建立的民俗、习惯和宗教, 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引导和根除。

三、建立强大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任何新兴的经济形态都有其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也不例外, 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就关键是要做好技术选择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在技术选择中要遵循四个标准:环境与产品安全标准、是效率和效益的标准、伦理标准和地理空间特征适应性标准。要选择那些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和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洁技术;要选择那些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生产者的收益、市场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消费系统的产品利用效率的技术;要选择那些即适合经济伦理又适合社会伦理与环境伦理的先进科学技术;是要选择符合与区域资源与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技术转移能力等空间背景为特征的技术。在技术保障层次上, 要构建包括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制造、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要大力研发绿色设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 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驾护航。

四、促成循环经济系统结构

循环经济的系统结构, 主要是通过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经济链, 通过反馈式、网络状的动态联系, 使物质能量流在系统内在不同行为主体间高效有序循环, 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 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根据循环系统结构原理, 循环经济结构系统包括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和社会循环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要以清洁生产为中心, 根据企业循环需要设计生产过程, 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产业层面的循环既包括产业之间循环, 也包括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生产活动间的循环。产业层面地循环关键是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这样以生态工业链方式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社会循环, 即工业产品经使用报废后, 其中部分物质返回原产业部门, 作为原料, 重新利用。在循环经济系统构建中, 对以上三种循环, 都要重视。企业循环是微观基础, 产业循环是实现方式, 而社会整体循环是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国会.循环经济需要全新的发展观.改革与开放.2005年第8期

8.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八

[关键词]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社会 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外延扩张,以“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也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日趋短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国面临的环境生态和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在发展基础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型,而循环经济是发展环境友好社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相和谐,就是要解决资源结构性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循环经济的提出,就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一、构建环境友好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中。

而环境友好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社会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环境,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笔者拟就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意义、措施以及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循环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分析。

环境问题表面上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 进一步为人与人环境利益及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冲突所左右,是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模式与制度的产物。因此,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和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可以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 从单一性、分散性向整体性和复杂性扩展的综合性问题。

二、循环经济与环境友好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这种发展模式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即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就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使用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此,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材料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突出加强节能节水,全面推广节能、节水产品,扩大中水回用,限制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石化、建材等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监管,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造纸、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机电、轻纺、汽车及包装等行业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三、实现我国循环经济与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发展的几个重要举措

1.倡导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各方面包括政府、企业、公众转变观念,这是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2.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和实施规划对实现宏观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由于循环经济发展首先一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即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公益效益为目标。因此,没有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强力干预,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处于政府推动阶段,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仍然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补贴、减免税或价格政策等措施,使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实现内外部效益的统一。

5.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若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6.建立资源和环境的评价体系。

总之,环境友好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莹: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科学发展观.2006:62~67

[2]罗莉:循环经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众说.2007(2):11~12

[3]鱼凤玲: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资源与环境.2006(7):35~36

[4]牛勤:关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几点理性思考.达州新论.2006(3):28~31

上一篇:走进图书馆活动总结下一篇:教学现场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