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2024-09-23

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通用8篇)

1.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一

按照省发改委通知要求,我委组织项目单位对我市4个列入省级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港国际客运中心搬迁及新港区航道扩建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国际客运中心搬迁部分新建2个3万总吨客滚泊位、1个2万总吨客滚泊位和1个3万总吨客运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旅客130万人次,滚那一世小说网 http://装车辆8万车次,集装箱7.5万teu;建设客运站区、旅客服务区及地下车场共计12.26万平方米,国际航运服务中心7.4万平米。国际客运中心搬迁工程总投资估算18亿元。

新港区航道扩建工程建设7万吨级航道长4722米,有效宽度180米,水深-14.6米,3万吨gt客运航道2500米,有效宽度160米,水深-9.1米。新港区航道扩建工程总投资30347万元。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国际客运中心搬迁工程码头部分前期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已审查通过,现在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待图纸完善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监理招标,预计于2008年10月份开工;陆上客运站区、旅客服务区及航运服务中心部分环评工作即将完成,可研报告已经送审,客运站详规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单体设计方案已确定。

新港区航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已经审查并获得批复,目前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施工图完善后,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程序进行工程招投标开展施工。

(三)项目自查情况

项目按规定办理了有关审批手续,土地、规划、环保等手续齐全,编制并执行项目预算;按规定设定项目法人,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按时到位、投资控制严格;资金设单独账务使用,管理规范、正当安全;由于项目暂未开工,招投标暂未开展,有关工程管理情况暂未落实。

二、**市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碳纤维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新建3k(1k)原丝250吨及碳纤维100吨、12k(6k)原丝2500吨及碳纤维1000吨的生产线各一条,建设地点位于**市工业新区,新建厂房面积4484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896万元。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项目所需厂房及仓库等配套设施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并于2008年5月5日正式纺丝,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为早日实现碳纤维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正在对纺丝生产线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调整,计划于10月全线贯通试车。

(三)项目自查情况

项目按规定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土地、规划、环保等手续齐全,编制并执行项目预算;按规定设定项目法人,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开工条件已落实到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控制在预算内,工程质量达标、进度在计划之内,建立了合同管理制且执行良好,工程实施了监理招标,建立了监理制度和流程;项目资金按时到位、投资控制严格;资金设单独账务使用,管理规范、正当安全;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6亿元,新增利税5.12亿元,新增利润3.92亿元。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为ccf-1级pan基碳纤维产业化项目,部分关键设备(如氧化炉、低温炉、高温炉等)均引进国外设备,由于碳纤维是制造航天航空、军工产品的基础结构新材料,长期以来,碳纤维生产技术一直控制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其关键设备也是少数企业生产,因涉及国防、军工,设备生产国严格控制设备出口,所以该项目设备无法招标。

三、**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合成膜透析器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新建厂房9785.2平方米,引进具有国际化先进性的聚砜合成膜透析器生产线和配套的封灌组装生产线,形成年产合成膜透析器170万支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7500万元。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土建施工已全部完成,净化装修完成70%,各种管道安装完成90%。8月11日,512头中空纤维纺丝线系统设备已经进入厂房,正在安装;血透封灌线系统已经到港,正在报关;两套系统预计10月下旬安装调试完毕;将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验收。定制购买的国产设备部分已经交货,所有设备预计9月中旬前交货安装完毕,将根据合同要求的指标进行验收。

(三)项目自查情况

项目按规定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土地、规划、环保等手续齐全,编制并执行项目预算;按规定设定项目法人,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按规定执行招投标制度;开工条件已落实到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控制在预算内,工程质量达标、进度在计划之内,建立合同管理制且执行良好,工程实施了监理招标,建立了监理制度和流程;项目资金按时到位、投资控制严格;资金设单独账务使用,管理规范、正当安全;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总额1.80亿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元,新增利税总额0.74亿元,新增利润总额0.54亿元。

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总占地800亩,建设厂房31万平方米,年产800万条轿车、轻卡及200万条全钢载重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总投资32.22亿元。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那一世小说网 http:// 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的启动资金已经到位,工程图纸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全钢子午胎车间、1#炼胶车间及原材料库的基础施工已经完成,从国外进口的串行密炼机、复合挤出机、钢丝裁断机、x光检测机等部分关键工艺生产设备及配套购置的成型机、硫化机等部分国产工艺设备已经委托山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相关招投标手续正在办理),其中部分设备已经完成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

(三)项目自查情况

项目按规定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土地、规划、环保等手续齐全,编制并执行项目预算;按规定设定项目法人,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按规定执行招投标制度;开工条件已落实到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控制在预算内,工程质量达标,建立合同管理制且执行良好,工程实施了监理招标,建立了监理制度和流程;项目资金按时到位、投资控制严格;资金设单独账务使用,管理规范、正当安全;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约50亿元,新增利税8亿元,新增利润5亿元。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银根紧缩,轮胎行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钢材、水泥等资源紧缺、价格居高不下等一系列因素,三角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为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预计项目的实施时间需要延长,建设期将延至2010年12月,我们将于年底前向省发改委提出延期申请。

特此报告。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二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取向

彬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实际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是在充分发挥彬县自然条件、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 通过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力求把全县24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打造成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渭北山区县之一, 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定位

立足县域抓提升, 着眼全市建试点, 面向全省做示范。在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 抓建设质量提升、抓综合配套延伸、抓品牌效应攀升, 目标是建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对外第一形象品牌。彬县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 高度凝聚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元素, 集聚了农村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环境魅力因素, 全面彰显了品牌产业、品位村镇和品质农民特色, 整体营造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村城市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优势, 成为新农村示范区的提升工程和精品载体。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彬县这样一个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发展中的山区县, 探索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典型, 构建山区县科学发展的示范性模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一是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彬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 加快科学发展, 必须依托和放大先发优势, 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是基于对彬县地域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基于对农村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彬县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出台了《彬县美丽乡村实施意见》, 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 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化为可操作的工作。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彬县是生态脆弱县区,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 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精神的要求, 也是现实的需要, 更是应尽的责任。四是展示彬县特色的有力抓手。在建设过程中, 彬县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 把“美丽乡村”品牌打造成为继“煤化重镇”、“果品之乡”之后的第三个知名品牌。这样, 既把“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 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彬县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架构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市建试点、面向全省做示范”的基本定位, 彬县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一是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探索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 确保全市第一, 力争全省唯一。二是搭建四度架构, 立意上求高度。围绕“着眼咸阳建试点, 面向陕西做示范”的定位, 置身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 着力“探索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的愿景目标。平面上求广度。城乡联动全履盖, 247个行政村全面实施, 以村为基础, 以城为带动, 发挥村的特色和城的辐射两大功能;全民参与共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为主体, 发挥政府的带动性和农民的积极性两个作用。类别上求深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要求, 根据每个村的特色和基础, 将全县247个行政村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 不千篇一律、不千人一面。并且按照创建水平, 设定了“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三个层面, 为各个村的创建提供了阶段性的目标。推进上求力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坚持“同类不同步、同步不同类”和“先易后难”的时序安排, 确定年度建设计划, 加大建设力度。三是坚持四美原则, 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 抓自然布局, 融自然特色, 不搞大拆大建, 避免不伦不类, 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 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 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 体现全方位开放理念, 可憩可游、宜商宜居。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 因势引导, 因村而异, 体现“土洋结合、雅俗共赏”的效果。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 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 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 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 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四是实施四大工程。实施环境提升工程, 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 巩固扩大成果, 综合改善质量, 全面提高品位;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 扶持优势产业, 形成品牌效应, 增强支撑功能, 壮大集体经济。重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化经营、现代家庭工业集群化发展、农村服务业最大化激活, 积极培育产业大村、经济强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 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 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繁荣农村社会事业, 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 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通过实施这四项工程, 实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五、“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广

2014年是彬县建设“美丽乡村”第二年, 在深入总结今年太峪镇拜家河村美丽乡村试点的经验的基础上, 培育精品村8个, 建成“美丽乡镇”4个, 进一步打响彬县“美丽乡村”品牌。一是明确建设要求和标准。将在总结2013年验基础上, 调整完善和补充相关建设标准要求, 使“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更有力地引导和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突出项目建设重点。把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放到突出位置, 继续以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加大项目包装力度, 主动做好项目衔接, 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加大提高项目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水平, 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各类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管理办法, 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 按照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 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继续实行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跟踪复评制度。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授牌后, 每年度进行一次复评, 复评合格的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 二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称号。四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 扩大影响, 形成声势。创新宣传载体, 适时举办“美丽乡村节”、全县“走进美丽乡村摄影大奖赛”大型活动。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 提升彬县美丽乡村的对外品牌, 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 提高策划经营水平, 创新合作途径。此外, 重点县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广泛开展合作共建。通过积极宣传造势, 凝聚县内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创建乡镇、创建村 (社区)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创业活动。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 建设美好家园。

摘要:陕西省彬县以“美丽乡村、幸福彬县“为主题, 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 按照“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合力共建”的原则, 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 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实现“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3.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一生一项 致富项目 总结报告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1-01

为切实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镇赉县委组织部的策划组织下,“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农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于2010年11初-2011年底由镇赉职教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了“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

一、致富项目工程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技术培养职能,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为全县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掌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能够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致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技术指导两个工作小组。

1.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

组织部副部长张敬轩、职教中心主任何乙庆等领导作了深刻的动员讲话,强调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2.科学分析,周密谋划,认真开展农业经济调研,精心确立致富项目。

镇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阳光充足,高温炎热、雨量集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干土为主,局部地方还有黑钙土、风沙土、栗钙土等等。嫩江,挽携着洮儿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穿境而过。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养殖,形成了我县农业产业多元化的优势,专家认为非常符合“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的开展。因此,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了农业局、畜牧局专家,职教中心专任教师等12人组成立项研究和项目评审小组,在2010年11月组织学员根据本乡、本村的主要产业和计划开发的农业经济项目,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后,撰写并提交“拟定致富项目”及可行性报告,于12月下旬针对每名学员的项目认真进行了立项论证,帮助学员正式确定了致富项目。

3.严格组织,跟踪指导,强化专业技术运用,提高项目技术含量,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

一是由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学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的资金、土地、场地等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能,实行指导教师包保制。每位专家指导教师月平均下乡指导在一周以上,引导学员把培训时所掌握的新科技充分运用于生产实践,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测土配方、幼畜繁育等生产技术和新科技应用等知识和技术难题,现场指导就地解决。

三、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果

1.实验项目进行了种植和养殖两个种类,包括水田、旱田种植、家畜、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等五个方面。有102名学员的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认可,并组织实施。其中种植类项目7大项65个子项,养殖类项目7个大项37个子项。

2.项目实施增收效益显著,各学员的项目创收增涨均在万元以上,单位增收比以往高出10%左右。优秀学员于令波等的项目增收幅度较大,也为周围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共同致富。

(1)于令波饲养的52头牛无损失,6月份出售16头,毛利润7万多元,今年新生牛犊8头,年终又出售20头,共计获得纯利润8万多元。比去年多增收43000元。

(2)张立荣结合省级扶贫项目搞了“玉米地膜覆盖地灌”,收入明显高于周围的粗放种植的玉米。亩增产85公斤。

(3)王晓龙尝试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引进板蓝根种植项目,收益可观。与玉米相比每亩平均增收1100元。

(4)侯金刚,大屯镇人,项目:养貉。

运用在职教中心学习培训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专家的认真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9月份貉子存栏量已发展到400只,年底出售貉皮300张以上。另外,在专家的建议下,引进了一对纯种白貉,以改良种群品质,项目发展势头很好,今年收入超过100000元。此项目在当地影响很大,农民纷纷找他取经,准备发展养貉业。

4.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我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根据工作安排,5—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调查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旅游局、XX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有关情况的汇报,走访了XXXX等

乡镇,并召开了旅行社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战略定位清晰,政策保障有力,坚持打造大景区、搭建大平台、促进大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不断向深度拓展,重点景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档次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投资约XX亿元的XXX景区已投入试运行,“5A”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投资近XX万、全长XX公里的XX休闲绿道建成开放,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XXX旅游度假区、温泉城、XX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相继签约或动工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点建设初显成效,开展油菜花、杨梅、薰衣草等节庆活动,较好地实现了产业互动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引导、政策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景区建设规划亟需完善。《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在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和配套服务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景区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有待提高。部分优质旅游资源被私人占据,XX等景点存在无规划先开发的现象。二是相关政策亟待完善。旅游发展基金的激励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家乐发展等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缺乏灵活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的激励政策不够科学,导致一些旅行社存在消极心理。

(二)景区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核心景区建设有待加快推进。XXX景区由于刚投入试运行等原因,景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尚未提出,跟外地同类景区相比,缺乏金字招牌,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高。景区内配套服务未及时跟进,路牌标识不全,景区范围内缺乏餐饮和商品服务网点,体现人文关怀不够。缆车容量偏小、运力不足,高峰期如采取限游措施容易引发矛盾。圳口至官坑道路狭窄,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游客游览质量。二是其他景区层次较低。除大神仙居景区,其他景区普遍存在“小、散、低”现象,产品种类偏少,景区功能单一,特色不够突出。大部分景区存在亏损现象,响石山、高迁古民居、永安溪漂流等景区经营困难。三是景区产品结构较单一。现有景区多以观光类产品为主,开发还未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旅游经济附加值不够高。四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现有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宗教文化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没有得到深入开发,缺少文化气息和地方色彩。五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项目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项目招商和建设进度不够快。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围绕旅游六要素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往景区道路等级低,景点专线班车较少,可进入性差,景区与景区之间连接不畅。

(三)旅游发展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管理体制还需理顺。虽然推行了旅游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但旅游局、神仙居旅游集团、各旅游平台之间的关系还未理顺,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旅委虽然已经成立,但组织框架尚未建立,未进行实质性运行,统筹协调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二是管理服务水平不够高。由于待遇低等原因,吸引、留住旅游策划、营销和管理等专业人才较难,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导游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外语人才缺乏,队伍稳定性不强。行业管理有待加强,外地旅行社驻仙居门市部超范围经营,导致旅行社恶性竞争。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特别是宾馆酒店逢节必涨。景区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大,促销机制有待创新,促销区域有待扩大。三是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全县上下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少数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和服务旅游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景区周边村民因门票从紧政策产生抵触心理。“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营造全力兴旅氛围。一要强化“旅游兴县”理念。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重点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参与解决涉旅问题,努力营造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二要完善工作机制。旅委作为统筹全县旅游事业发展的机构,要尽快完善组织架构、理顺职能,协调好旅游局、旅游集团、度假区管委会和各旅游项目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作用。旅游集团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推进景区管理的规范化。旅游局要坚持“依法治旅,以质兴旅”,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三要营造和谐旅游环境。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即将实施的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营造依法治旅氛围。以文明城市创建、慈孝文化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各种陋习,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景区所在乡镇要做好政策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消除景区周边村民的抵触情绪,努力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着力完善景区规划和政策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根据提升产业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因素,高起点编制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和区块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实现差异发展。根据景区发展需要,抓紧修编《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编制旅游资源控制性规划,使规划真正起到规范、保护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有序合理开发。二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支持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保证措施,为“5A”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撑。逐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抓紧制订统一的旅游业招商和宣传促销等优惠政策,提高“含金量”。出台完善对农家乐、旅行社等扶持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办旅游的热情和活力。

(三)着力打造知名景区和旅游品牌。一要做大做精核心景区。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坚持大思路策划,大手笔建设,大服务配套,大品牌塑造。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核心景区,建设精品景区,打造知名景区。扎实做好“5A”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加快XX景区的升级改造,谋划好XX景区前期工作,创造条件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二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创建高品位的XX居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溪谷休闲、森林休闲、特色农家乐等,完善绿道沿线配套设施,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生态休闲牌。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宗教文化,做活做大“仙”字文章,打造XX文化牌。做大做精油菜花、杨梅等节庆活动,加快推进海亮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建设,打造农事节庆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温泉城,大力打造养生文化,推出温泉健康养生特色项目,打造温泉养生牌。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争取国内外大型品牌赛事落户仙居,打造大型赛事牌。加快推进抽水蓄能—下岸水库等景区项目开发,为发展特色旅游增加新的亮点。

5.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1、项目相关手续办理时限长进展较慢。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需要办理的各种许可证及批文多达12个特别是规划、国土、电力等相关手续繁琐时间跨度大成本高致使已签约的项目不能马上动工。特别是土地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行政审批制约土地审批管理越来越严加上土地价格的上调用地招商优势削弱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导致流失或停滞。今年全区计划开工建设投资500万以上的各类项目260项1-4月份开工建设仅有154项部分项目均因手续办理时限长不能按期开工。

2、企业融资困难影响项目推进。尽管国务院出台了金融扶持小微企业的若干政策银行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是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流动资金短缺限制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和新投产项目的开工生产。目前计划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开工建设投资进度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部分项目前期建设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步伐。今年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62亿但目前完成22.54亿元只占到全年计划的11.62%。

3、风电装备制造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企业运行困难。我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全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订单锐减几乎全部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同时产成品积压量大企业运转困难。仅华锐科技风电产品积压就达60多亿元。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配套功能还不够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投入较大区级财力有限酒泉热电建化循环经济产业区及东洞滩光伏发电基地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与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过去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区域仍存在不够完善。如企业绿化用水紧张、冬季供暖质量不高、污水无法排放等问题。

四、对策及意见建议

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以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为抓手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积极帮助项目业主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切实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组织人力加大项目谋划论证力度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政策扶持对建设项目积极协调办理土地、环评等相关手续落实单位帮抓项目各项措施优化项目落地发展环境力争计划的项目下半年能全面开工建设。

2、拓宽融资渠道努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企、银地合作帮助企业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资金投放规模。抓住国家启动内需的政策机遇突出现有骨干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装备升级谋划、储备、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本地产业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千方百计争取挤入国家和省上计划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对企业的资金扶持。

3、主动靠前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建立招商引资经费保障机制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调动部门招商引资、包抓项目的积极性。对京城控股发电机制造、钟爱新能源风电法兰、东方铝业、亚盛绿鑫啤酒、宏泰建材、垣磊建材、特尔鲜洋葱储备、敦煌种业种子烘干等续建或新开工项目强化服务措施积极主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对合肥阳光、晶澳、赛维LDK、海润、中科华宇、恒基伟业等光伏制造等计划年内开工项目加大沟通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4、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营造园区良好发展环境。随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入园项目的不断增多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功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针对区级财力有限着眼园区长远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业主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以园招商、以商建园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入园企业绿化用水解决园区污水排放等问题进一步加快酒泉热电联动循环经济产业区及东洞滩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道路、绿化、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5、搭建发展平台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在重点抓好新能源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支持多年扶持发展起来巨龙集团、奥凯种机、祁药集团、大禹节水、敦煌百佳、乐为尔乳业、西部啤酒、宏泰建材等本土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在企业技改扩建上要给予与园区入驻的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的扶持政策加快本土企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为加大对已提供土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加快推进该类项目的开工建设,日前,我委会同区经委、招商办赴5个区级工业区,对该类项目进行检查。

一、基本情况

年下半年共安排工业建设项目58个,占地面积2474亩,其中5个区级工业区落实土地指标共有32个项目,占地面积为1023亩。其中已动工的项目有14个,占总数的41%;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有15个,占项目总数的46.9%,其中近半数的项目4月份前可开工建设。各工业区项目个数及建设简要情况如下表所示(详细情况见附表)。

二、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三、工作建议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臵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3、完善园区招商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工业区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各工业园区要从招商的源头抓起,对招入项目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用地规模等方面加强管理,设臵一定的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提升项目质量。同时对动拆迁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与督促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园区项目引进工作整体效率,促进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7月18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毕明甫先后深入融高太阳能、山西海诺科技有限公司、福川制铁等地,就我市2012十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据了解,2012年十大工业项目概算总投资499985万元,计划安排投资179062万元,其中银行贷款80975万元、企业自筹98087万元。1至6月份,企业自筹资金到位50448万元,并已完成投资33108万元。十大工业项目包括唐一新能源高容量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融高太阳能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一期工程(100MW)项目、福川制铁年产9万吨高铁及汽车配件3个续建项目;兰花药业搬迁扩建项目、海诺科技新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新型系列节能环保保温材料项目、鑫豪管材新建塑料管件加工3个项目已开始“三通一平”建设及配套工程施工;晋丰公司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2万吨甲醛技改项目、科兴能源新建高平科兴煤炭洗选配送中心2个项目已取得备案批复,正在办理规划、环评、土地等手续;伊籁麦吉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纽威数控年产10万台精密数控机床2个项目尚处于洽谈及前期工作阶段。

毕明甫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力度大、效益好、进度快。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抓好落实,强力推进项目落地。要继续创优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达产达效。

濮阳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为落实市政府19次全会精神,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高潮,确保我市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企业服务局于2007年10月25日成立3个重点工业项目调研组,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历时5天,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重点走访、与企业厂长经理座谈等形式,对2007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投资特点、政策措施、存在问题等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共128个,其中中原乙烯36万吨/年乙烯扩能改造项目、国电公司2×300MW热电项目和三强纺织搬迁扩建项目因系前期准备项目而未列入这次调研范围。

在调研的125个项目中,概算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共19个。其中市直7个(含中原油田3个),濮阳县3个,清丰县2个,南乐县2个,范县3个,华龙区1个,高新区1个。概算投资5000万以上、亿元以下的项目15个,其余为概算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19个超亿元项目,除中原油田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系统配套项目、濮阳县中山晶科电子有限公司节能灯项目和范县光明密度板有限公司6万方/年超薄高密度板项目外,其余均为跨项目。

在调研的125个项目中,按项目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87个,其余为续建、扩建和技改项目。按项目布局分,市直占13个,濮阳县30个,清丰县20个,南乐县11个,范县18个,台前县11个,华龙区12个,高新区10个。

从这次调研的整体情况看,各县区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情况基本正常。元至9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49亿元,同比减少20%,占投资计划的71.69%;全市共有80个项目竣工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今年前三季度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是龙丰纸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低定量涂布纸项目由于开工时间较晚,没有形成大规模建设高潮,因而尚未形成大规模投资。调研获悉,该项目近期投资进度将会出现大的突破,预计10月份即可实现时间和投资额度同步。

从各县区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看,南乐县、范县、清丰县、台前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资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华龙区、高新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直比去年同期下降46.69%,濮阳县比去年同期下降20%。

从各县区完成竣工投产的项目数量看,从多到少依次为:濮阳县24个,清丰县15个,范县11个,南乐县10个,华龙区9个,台前县6个,高新区5个,市直目前尚无竣工投产项目。19个超亿元的项目目前已竣工投产2个,一个是南乐县鹏程贸易有限公司6000吨/年木糖及木糖醇项目,另一个是南乐县伊利吉庆食品有限公司3亿支/年雪糕及冰淇淋项目。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项目近期将组织试生产。从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看,目前全市有41个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建设,尽管这些项目目前进度有快有慢,但调研组认为,除极个别项目外,经过努力年底绝大部分项目可完成投资计划和进度计划。此外,还有3个未开工项目,其中市直2个,清丰县1个。市直两个未开工项目均为濮阳供电公司的电力建设项目。其中一个是概算投资1.41亿元的西郊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2007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年底前完成“三通一平”、土建基础和设备订货;另一个是概算投资4549万元的文教110KV输变电工程,今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年底前完成设备订货。目前这两个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00万元和200万元,年底完成投资计划有一定困难。清丰县1个未开工项目系新光源盐化工项目。该项目投资概算10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投资4000万元,打了两口卤水探井,其中一口已经采出卤水,在盐矿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该项目仍未正式开工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变化和特点 从项目建设的调研情况看,各县区在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方面思路进一步清晰,目标进一步明确,意识进一步增强,力度进一步加大。因此,项目建设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

1、项目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一些县区从盲目上项目开始逐步转为理智上项目,有选择性的上项目。项目的质量、档次有了进一步提高,筛选、把关进一步严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例如范县善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1000吨/年羽绒加工、颜村铺绿色面粉加工厂、高新区迈奇科技有限公司300万支/年锂-亚硫酰氯电池等项目科技含量都比较高。善高羽绒项目可加工直接用于羽绒服、羽绒被的羽绒,而原先建设的羽绒项目多数都达不到这个质量要求。颜村铺面粉厂设计加工高品质系列专用面粉,厂房、库房建设非常正规。此外,范县中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环保制冷剂项目也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中炜制冷剂项目是环保产品,可代替氟里昂用于制冷设备的生产。

2、地方项目投资比重进一步加大。前几年,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投资与中原油田三大工程投资几乎各占50%。从去年开始,这一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0.28亿元,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的73%;去年同期,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3.43亿元,仅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的63%。这说明油田三大工程投资在逐渐萎缩,地方项目投资正在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在以往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突破,突出表现为重视启动和利用民间资金。例如范县颜村铺面粉厂面粉加工、善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羽绒加工、高新区海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1200套高压阀门项目、濮阳县佳丽斯电动车项目、三强玻璃纤维有限公司5000吨玻璃棉项目等,都是利用民间资金建设的项目。

4、各县区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濮阳县调整充实了工业发展指挥部,并根据全县工业发展的特点,成立重点项目督导督查领导小组、电光源产业领导小组、盐化工产业领导小组、食品加工业领导小组、培植骨干企业领导小组、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招商办公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县级干部任组长,并明确了责任单位,细化了工作职责。南乐县实行分包重点项目和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坚持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以工兴县”的第一“抓手”,内资外资一起上,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濮阳县、范县还建立了重点工业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县领导定期听取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的汇报,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为落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工作思路,加快工作进度”的要求,多数县区都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濮阳县今年7月组织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到平舆、新郑、偃师、义马、渑池5个县市参观学习;清丰县于7月中旬组织县乡40多人到我省平舆、遂平、长垣等地参观学习,对工业发展进行再鼓劲,再促进;范县县委书记赵茂辰9月带领发改委、企业局和4个工业园区的主要负责人到巩义、水冶和濮阳县学习取经;濮阳县出台了《濮阳县招商引资与新上工业项目奖励办法》;南乐县出台了《关于对执收执罚单位进企业检查实行廉政准入制度的暂行办法》、《南乐县重点项目和大事实事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等,这些措施和做法都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区缺乏整体发展规划,造成项目建设用地紧缺,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度。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濮阳县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较大。因为该县存量土地极少,每年新增综合用地指标(含工业用地)仅25公顷,导致今年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投资额度明显降低和减少。其他县区也都存在项目用地紧缺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对明年及今后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项目建设程序问题。调研发现,一些县区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少项目建设未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不搞环评和安评,结果造成项目竣工后,迟迟不能开工生产,生产装臵长期闲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项目投产和达产无望。

3、个别县区“以工兴市”、项目兴工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其表现一是有过于依赖天然气资源的现象;二是一些县区干部对解决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问题路子不宽,办法不多,后劲不足,对明年项目谋划存在危难情绪。

4、个别项目投资额水分过大,个别县区出现项目虚报甚至重报现象。

5、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项目建设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项目筹建阶段从立项到开工手续繁多,周期太长,个别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拖延,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工期。

四、几点建议

1、尽管各县区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同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项目质量仍然不高,项目规模仍然不大。市、县、乡各级都要进一步树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意识,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着重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选择能形成支柱产业的项目,选择能带动相关产业的龙头项目。

2、土地问题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盘活、整合存量土地,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建议政府组成解决土地问题的专门机构,研究、破解项目用地的难题,争取在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对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重点督导,强化服务,争取形成新的建设高潮,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对竣工项目,应进一步督导服务,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应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调动、利用民间资金是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内容,民间资金已成为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些县区在利用民间资金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县区应在抓紧抓好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在利用民间资金方面下功夫,挖掘民间资金的潜力,发挥民间资金的潜能,有效地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和瓶颈问题。

5、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项目投资和建设环境。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政府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把“跟踪服务”切实落实到行动上。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审批速度。

6、建议政府对工业发展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大讨论、大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营造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濮阳市企业服务局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调研组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五日

罗亭工业园2012年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下旬,园区重大重点项目调研小组在区人大常委会李重苏副主任的率领下,对罗亭工业园区2012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组对园区内重大重点项目的推进与建设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直观的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罗亭工业园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园区内的重大重点项目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培植好、打造好、建设好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园区指挥部通过采取靠前指挥、精心服务、创新模式、挂图作战、科学管理、严格奖惩等有力举措,带领工业园、罗亭镇及相关责任部门较好地克服了今年上半年阴雨天气不断、项目基础设施奖补资金未及时到位、征地拆迁任务重、用地指标紧缺等等不利因素影响,使园区一批重大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快速开工、迅速投产,园区发展平台得到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1-8月份,园区指挥部领导先后50余次深入实地推进工作,召开各项工作推进会(协调会)100余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0多次,解决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中的供水、供电、环评、消防、施工纠纷等困难和问题130余个;向相关企业下发提示函16次、督办函8次、扣分函7次;对20家入园企业进行了就业培训摸底调查,共收到企业委托培训350余人,为部分企业完成岗前培训60余人。2012年,园区计划开工的重大重点项目15个,已开工13个,开工率81.3%,新增计划外开工项目6个(庚宸科技、豪邦涂料、振隆电源、盛华有色二期、加迪豪二期、汇鑫锻造),累计开工在建项目19个,超额完成任务。截止8月31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完成率74%;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完成率69%;创税约720万元,完成率72%;解决就业600余人,完成率60%。

二、当前项目推进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工业园区加快发展、重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亟待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1、配套设施落后影响到项目整体推进速度。园区内公交、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还跟不上园区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天然气、通信、环保、物流、排污等基础设施与园区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够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这些因素虽然不会直接影响重大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但却影响了其整体推进速度。

2、用地指标不足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随着园区发展的加快,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江中保健品项目(未完成工程建设进度)缺用地指标90余亩,东升塑编项目缺用地指标80亩,安心食品缺用地指标50亩,美域高制药缺用地指标30亩,园区污水处理厂(未完成工程建设进度)项目缺用地指标28亩,5个项目共需建设用地指标约300亩。

3、奖补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度过当前难关。截至8月31日,园区共有13家企业合计约3000万基础设施奖补资金未及时拨付给企业,加上受市场大环境不景气影响,项目建设资金非常紧张,部分项目受资金影响进度较为缓慢。

4、滞后的环保设施制约着园区的迅速壮大。虽然目前有加迪豪铝业、亚美特、嘉好油脂、天宁实业、盛华有色、泉世泓、金山种业、豪邦涂料、东升塑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0个项目拿到了环评批复,盛华有色项目已在做环保设施,但是,整个园区的环保设施还处在建设阶段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项目推进和企业投产,从长久看,势必会制约园区的进一步壮大。

三、关于加快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帮助企业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一是要加强与信贷部门的联系,积极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二是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之间、尤其是有业务联系的并联企业之间建立互信担保合作机制;三是对经营好、信誉度高的企业短期贷款,园区建设投资公司可以积极主动提供担保。

2、快速推进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同时,要督促入园企业加大环保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使其达到环保的各项要求。

3、多措并举缓解园区用地矛盾。一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严格按照项目投资强度、上缴税收强度、建设规模审批土地面积,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清理力度,全面清理园区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坚持择商选资,对税收多、效益好的项目用地,对全区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大、产业聚焦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要优先解决;三是要继续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

4、提升重大重点项目服务水平。建议把服务项目、服务发展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重大重点项目直通车制、项目业主代理制”,采取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的办法,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精心服务,力求使企业尽快落户、尽快投产。

6.城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篇六

一、工程完成情况

截至年7月上旬,大道街景景改造已顺利竣工,大道西入口景观整治工程也严格按工程进度要求顺利完成了方案设计和专家评审及拆迁户入室宣传动员任务。现将有关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领导重视

为确保重点工程的责任落实,我局成立了工程领导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工程建设进行组织协调,督促落实。每个重点项目安排一名责任领导和二名具体办事人员。每一个工程都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制订了实施方案,按要求制定任务进度表。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促检查活动,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制度、开工报告制度。确保不出现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

(三)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认真执行县纪委、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招投标法律法规,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未出现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突出问题。委托专业招标代理机构代理大道街景改造工程招标工作。西入口整治工程设计也委托上海设计公司负责。招标活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活动公开、透明。

(四)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管,管理骨干基本固定、职责明确,规范工程监理行为,明确质量标准,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在大道街景改造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质量和安全监管。

(五)规范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

严格落实政府有关工程管理要求,重大工程设计变更报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审批,工程量增加等事项报分管领导同意,全面落实县纪委有关工作要求,重大物品采购和资金安排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工程签证和竣工验收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未出现违规使用资金和工程严重超概算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

城西两入口景观整治工程涉及到住房拆迁和征地工作,受乡镇换届影响,征地、安置工作进度慢。

四、下步工作打算

7.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七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涉及合肥、蚌埠、淮南、滁州4市16个县(市、区)。此次调查从中选取了合肥市的肥东县,蚌埠市的怀远县,淮南市的凤台县以及滁州市的全椒县,其中肥东县属于库灌区,怀远县属于井灌区(其中新城区属于井灌、河灌混合区),凤台县和全椒县属于河灌区,因此从被调查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有效问卷124份。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85.5%,女性占14.5%,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村干部占33.9%;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18人,占14.5%;小学文化者16人,占12.9%;初中文化者69人,占55.7%;高中文化者21人,占16.9%;了解世行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的有112人,占90.3%;参加了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建设的有88人,占70.9%。

二、项目区基本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在项目区沟渠建设情况方面,有26.8%的农民选择了支渠,有18%的农民选择了斗农渠,34.6%的农民选择了支排水沟,选择斗、农排水沟的有18.4%,选择其他的有2.2%;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26%的农民选择了桥,24.6%的农民选择了涵洞,22.6%的农民选择了水闸,11.2%的农民选择了渡槽,2.5%的农民选择了跌水,3.4%的农民选择了倒虹吸和出水,6.4%的农民选择了小型蓄水工程;项目区修建的道路以水泥路为主,占60%,其次是沙石路,占32.6%。

2、工程节水措施

在调查所在村有没有建设喷灌、微灌等灌溉设施时,7.1%的农民选择了喷灌,11.9%的农民选择了微灌(含滴灌、微喷灌、渗灌),39.3%的农民选择移动式地面软管,25%的农民选择水泥管,3.6%的农民选择PVC管,选择其他的占13.1%。可以看出,在项目区,农户的灌溉方式主要是移动式地面软管和水泥管道,而喷灌(含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微灌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灌溉方式使用的较少。后两种灌溉方式对项目区的整体建设水平要求很高,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灌溉方式在建设时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资金问题,建设这类灌溉方式通常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对于项目区来说如何寻求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就成了一个问题;另外很多项目区的农田都是按一家一户分割开的,如果建设这类灌溉方式,就需要改变目前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而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此次调查的地区来说,建设喷灌、微灌这种要求有些过高了,特别对于那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至少在现阶段,还不是必须要建设这种灌溉方式,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短时期内也很难普及这种灌溉方式,因此此次调查的项目区内的灌溉方式的选择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3、农艺节水措施

在对项目区农艺节水措施的调查中,35.7%的农民选择了平整土地,27.1%的农民选择了深翻、深松土地,37.2%的农民选择了秸杆还田。

4、工程维护

对“所在村的水利工程能否得到定期维护”这一问题,92.7%的农民回答能得到定期的维护。可以看出,项目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情况是令人满意的,这是因为农民普遍认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是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在调查的农民中,持有这种观点的占99.2%,同时97.6%的农民愿意承担灌溉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5、SIDD的建设

世行在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中非常强调SIDD的建设。SIDD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通过在灌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供水单位和农民用水户协会,把水作为商品,实行用水买水制,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供水、用水管理制度,实现灌区的独立经营、自主核算和可持续发展。SIDD一般由供水机构(包括供水公司和供水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及用水农户组成,供水公司负责统一调度灌区的灌溉用水,向农民用水户协会提供灌溉用水并收取水费,同时负责灌溉设备和干支渠及其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向用水农户提供灌溉用水,管理和维护支渠以下的田间灌溉工程,代表用水农户与供水公司签定供水合同,调度协会内的灌溉用水。考虑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在SIDD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次调查时为其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怀远、凤台、肥东和全椒设计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7个,已经建立25个,我们共调查了其中的17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平均会员人数278人,对“您是否知道供水公司或供水单位”这一问题,54.5%的农民选择“知道”,45.5%的农民选择“不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项目区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建立供水机构,像肥东的古城乡和响导乡靠近岱山湖水库和万林水库,灌溉用水主要由这两个水库供应,而对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主要由当地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而像怀远新城何巷村的何巷电灌站、怀远双桥大祝村的双桥农业技术服务站和凤台丁集的丁集水利站虽然确实是扮演着供水公司的角色,但其性质上并不是有限责任公司。

农民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认知程度很高,达到了100%,同时81.2%的被访问农民参加了农民用水户协会,78.3%的农民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工作感到满意,69.6%的农民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与用水公司签定了用水合同,91.9%的农户会参加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的活动。

上述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项目区中并没有完全按照世行的要求(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农户)进行SIDD的建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目区的建设也并不是一定要禁锢在世行的要求里,在实际建设中可以根据项目区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如果生搬硬套世行的模式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上面提到的供水机构的建设问题,在实地考察后我们认为,那些没有建设供水公司的地区的选择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些项目区的灌溉工程的建设规模都不是很大,对于灌溉工程的维护完全可以由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负责,同时,由于当地的水量充沛导致水价较低,现阶段很难实现按照成本价收取水费,如果根据世行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一个供水公司,则很难依靠收取水费来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事实上这些项目区建立的是一种简化的SIDD,只要这种形式的管理制度能够在纵向比较中体现出其制度上的绩效优势,那么这种灌溉管理制度就是可行的,而不必拘泥于组织模式和实施方法上。世行在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SIDD的建设中也是更加强调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世行的这一目标已经达到。

水费的收取是建设SIDD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供水公司和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否实现经济自立。此次调查项目区的农民对于水费的收取是比较支持的,90.1%的农民表示有必要收取水费用。在水费的收取方式上,主要是按亩收取,占69.6%,其次是按用水量收取,占23.5%。调查显示,94.4%的农民对现在的是水费收取方式感到满意。在水费收取方面,世行要求灌溉用水实行计量用水,但按方收费在多数调查区没有实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量水设施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计量精确、投资较低、易于操作的量水设备,项目区要想实现计量收费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不同的项目区由于其所处的灌区不同,在水费的收取方式上也会存在着差异,比如肥东县古城镇塘庄村的灌溉用水主要是由岱山湖水库供应,只有在使用水库的水进行灌溉时才交给岱山湖水库24元/亩的水费,在雨水充沛不需要岱山湖水库供水时就不交水费,而怀远井灌区的一些项目区则建立电灌站,农民先将钱存到磁卡中,在用水时插卡取水,按时计费。

调查同时显示,70.6%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实现了经济独立,86.7%的协会对其会员收取会费,92.9%的协会表示在水费的收取过程中不存在困难。80%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认为目前收取的水费能够满足灌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需要,70.6%的协会对于现在灌溉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情况感到满意,70.6%协会对目前灌区量水设施的运行感到满意;94.1%的协会认为现在灌溉用水比以前有明显的节约;在关于农民节水意识是否比以前有提高的问题上,所有的协会都认为有明显的提高。

对“所在地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负责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87.4%的农民回答由协会内民主选举,12.6%的农民回答由村、乡一级的负责人兼任。世行在关于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的问题上曾指出:协会负责人不得由政府部门指定或村、乡一级的负责人兼任。但是调查发现,93.3%的被访问者在担任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的同时还担任其他的职务,在他们担任的职务中最多的是村书记,占总数的46.7%,其次是村委会主任,占26.7%,再次是村长和生产队长,分别占20%和6.7%。世行对协会负责人规定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独立性,但是如果协会的会长不能由村长或书记等担任,要想找到合适的人选也是个问题,因为村长、书记等大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有着很高的威信,而且也是通过民主选举当上协会会长的,协会在他们的带领下也确实发展的很好。

6、项目工程其他建设方面

调查显示,项目区75.8%的农民接受过新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秸杆还田技术等;对“您所在的项目区是否有农田防护林建设”这一问题,81.7%的农民回答“有”,反映出项目区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

三、项目区取得的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前,此次被调查的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16379元,项目建设后,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18418元,其中农业平均年收入从项目前的7180元增长到项目建设后的8933元。98.3%的农民认为灌溉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的发展,灌溉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量;二是减少了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了灾害发生时的损失。68.1%的农民认为其所在的项目区在灌溉工程建设前经常发生灾害,灾害主要集中在旱、涝两方面,66.7%的农民认为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很大;而在灌溉工程建设后,75.6%的农民认为灾害的发生次数减少,80.4%的农民认为灾害发生时的损失有所减少,96%的农民对现在的灌溉用水状况感到满意。项目区防涝抗旱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即使遇到自然灾害其产量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受到很大的损失,提高了项目区的粮食产量。

2、生态效益

调查显示,77.2%的农民认为所在的项目区水质相比以前有改善,77.7%的农民认为所在的项目区土壤肥力比以前有所改善,在灌溉工程建设后,79%的农民认为病虫草害情况较之以前有所改善,同时46.6%的农民认为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比以前要多。虽然农药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但农民在农药的使用上已经开始注意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的农药更多的倾向于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从这种趋势中我们认为在农药的使用问题上,随着项目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将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3、社会效益

调查显示,75.3%的农民认为用水纠纷现在显著减少,以前每到旱季由于抢水引发的纠纷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基本解决,项目区的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四、结论

安徽省世行加灌农业三期项目是在二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二期项目通过增加粮食等作物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同时,以节水农业、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赋予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全新的内容。综观世行加灌三期项目的建设过程,由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上升和粮食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对项目建设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会引起建设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建设进度;粮食价格的变化和补贴政策会影响项目区内的粮食播种面积,从而影响粮食产量。在调查中也发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如部分投资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运行维护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有待完善等情况。但总的来说,安徽省世行加灌三期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已显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摘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对农业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缓解地方农业发展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正在建设的安徽省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对项目建设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为开展科学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8.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 篇八

一、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据初步统计,全省总体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000个左右,到2015年,完成35%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到2020年,完成80%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目前,各市、县(市、区)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300个,500个左右基本建设成型,达到了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的标准。已入住农民111.2万人,腾出建设用地22.78万亩。各地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引导。从调研情况看,各市县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通过交流经验、完善措施,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滑县出台了《村庄合并奖励办法》,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信访听证会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新乡市先后出台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目前正在探索创新社区住房建设和旧宅拆迁利益补偿机制,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节约土地所得到的收益返还农民,让农民自主建房尽可能少拿钱,调动群众积极性。

(二)尊重群众意愿。各地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强拆强建。新乡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全程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庄重建、迁建、合并、农民建房方案等,均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2/3以上的成员同意后才能施行,50%以上农户签订同意协议后方启动建设,并让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全过程。在社区建设模式选择上,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形成了农民自建、集体统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建设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三)科学编制规划。目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基本编写完毕,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标准。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新乡市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 “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五种建设模式。安阳市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着眼于推进土地利用、城乡发展、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规合一”,优化了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

(四)加大资金支持。在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难题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尝试,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新乡市从2009年开始,市县财政每年安排4.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滑县从2010年起,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资金,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奖补。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多层面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9年以来,新乡市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3亿元,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今年以来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社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滑县整合中央、省财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小学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类资金1.4亿元,用于锦和新城社区建设。三是创新金融借贷。新乡市采取3—5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质押担保等形式,帮助群众协调3—5万元的建房贷款,并争取国家农总行在该市开展新居民建设贷款试点,对建房农户发放贷款1.1亿元。

(五)加强市场运作。各地注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一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新乡市通过组建强农投资有限公司,向农发行融资中长期政策性贷款19.74亿元,支持全市119个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淇县建立了政府控股的经投、城投、润淇、新城等4个投融资公司,目前已争取到国开行、农发行社区建设项目资金8亿多元,保障了社区建设顺利开展。二是综合运用土地、信贷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淇县阳光社区通过BT开发模式,引进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社区,政府根据社区建设验收情况,分阶段给开发商土地补偿。浚县王庄镇在中鹤新城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将企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借助中鹤集团的经济实力,由中鹤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参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乡市通过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2.8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以捐资和垫资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辉县市孟电集团捐资1.3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南李庄社区),全村351户1200多位村民不用花自己的一分钱,入住社区内近300平方米的住房,由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

(六)强化产业支撑。各地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舞钢市通过引导社区依托自身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新型现代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主导型、旅游服务主导型的支撑产业。辉县市南李庄社区利用节约的70亩土地,建设农贸市场,群众入市经营,人均增收5000元。

nlc202309030457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好的趋势和态势。但资源要素在农业与非农产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配置仍不合理,城乡利益协调等机制仍不完善,资金、土地等问题仍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

(一)建设资金匮乏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投资巨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据测算,建成一个人口为5000人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就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目前,全省各地已开工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共2300多个,从资金需求上看,存在着巨大缺口,主要表现在“五难”:一是启动资金筹集难。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引导有限。同时,很多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所需资金仅靠地方投入和村集体自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项目资金整合难。据了解,目前直接涉农的有24个部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80多项。在现行项目资金管理体制下,投资渠道不同,资金申报程序、批复时间不统一,需建立和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体制和机制。三是金融贷款难。目前,各金融部门缺乏农村信贷产品,农村贷款门槛高,农民缺乏有效抵押物进行贷款。同时,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不符合金融部门的贷款选择,尤其是城镇建设起步阶段,存在着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等不利因素,使金融部门很难满足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四是“以地生财”难。由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手续报批难,商业化运作规模受限,土地投放市场不足,“以地生财”融资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土地净收益补助要么政策规定不明,要么须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不能适时支用,土地补偿滞后,资金利用困难。五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新型农村社区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项目回报小、周期长。由于宣传不到位、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扶持和优惠措施不够等问题,不易于形成有利的社会氛围。社区建设多部门管理,程序复杂、协调难、遗留问题多,社会资本收益的制度成本投入大、机会成本高、边际效益低,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用地难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搬迁新建的社区,所需土地大部分要占用耕地。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设用地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难题之一。国家虽然有“增减挂钩”土地周转指标,但由于“增减挂钩”项目审批时间长、指标少,远不能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拆旧还耕工作难度大,进度慢,使“增减挂钩”政策难以适时充分发挥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理置换出来的土地指标,目前仅限在县(市)内交易,没有发挥土地指标的最大效益,影响群众拆迁的积极性。

(三)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远问题。一些地方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不够,影响了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规划的管理,点多线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一些农村社区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高,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没有很好衔接,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有关村庄拆并、搬迁、整治、扩建等涉及转换用地指标的政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标准、实施办法、补助标准,以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定不配套、不完善,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遵循,操作困难。涉及办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收费高,加大了工作难度。农民户籍、房屋产权、资产要素流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农村居民难以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

三、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

财政支持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统筹资金、集中支持、创新方式、强化监管”的原则,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整合,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

(一)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以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二是集中安排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市县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土地出让金等各类预算财力,结合当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明确支持方向和重点,增加财政对社区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提升社区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社区的软件建设,逐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统筹使用各类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资金整合平台,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形成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能力;统筹各类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心城镇周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各类涉企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发展,强化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同时,要明确扶持标准,规范资金管理。

nlc202309030457

(二)突出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根据确定的阶段性和年度建设重点任务,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和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支持重点。一是支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各级财政应支持当地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动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历史沿革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注重完善社区功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加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长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地规划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对于规划之间产生冲突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坚持“统筹联动”,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如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施工用地、管网铺设、用电等因素。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乱占地、乱建房现象,切实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屋”。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要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镇规划、村镇绿化、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建设、电力入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资金等,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引导、鼓励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给予补助,支持农家书屋更新书报、举办读书活动等,并对社区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活动给予补助;继续深入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多样文化需求。统筹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资金,支持开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统筹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产品流通项目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等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餐饮服务、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四是强化产业支撑。统筹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支持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龙头企业。统筹使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和推动周边社区的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

(三)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创新政府投融资体系与运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等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合作和支持。以市县级投融资平台为主,对现有投融资平台重组、合并。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优势,通过统贷统还方式,帮助市县解决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缺口大、分散融资成本高的难题。推动市、县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重点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城投公司,壮大平台资本实力,增加其信用等级,持续提升融资能力。继续支持地方综合运用BT、BOT、土地开发+BT、打捆成片式开发、资源置换式开发、委托贷款、社团贷款、间歇资金质押贷款等多种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综合开发;逐步扩大农村“五权”担保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二是创新鼓励金融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年度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的意见》,制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豫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后台服务机构和分支机构。建立财政性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河南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创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建设资金筹措格局。通过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开发企业和农民的共建共赢。对民营企业或个人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的,予以鼓励表彰。注重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荣誉表彰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社会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完善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的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统筹考虑省辖市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把区域发展较快、城镇化率高、县域中心承载能力强的县(市)纳入省直管县,既为省辖市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又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权限,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城镇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民工就地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心镇设立独立的乡级国库,根据中心镇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收入范围及分成比例,将收入增量逐步向中心镇倾斜,引导中心镇的财政收入有效用于当地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延续对产业集聚区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承载功能。二是支持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指标流转平台。借助建立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有利的改革和发展环境,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积极探索鼓励节约用地相关政策。通过对节约土地实行财政奖励、补助等支持政策,鼓励以最大程度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置换节约土地,实现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腾空土地复垦后余出的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统一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并通过招拍挂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获取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补助,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其他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减免规划、国土、建设、人防等有关收费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快配套跟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征用、农村林权、房屋产权、就业、养老、低保等改革,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文第一作者系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宗宇翔

上一篇:“安康杯”竞赛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县委书记宣传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