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通用9篇)
1.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一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向突出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由于价值取向一元论具有普遍的范导功能,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意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所以 教育 大学生自觉地认同、维护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就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 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转型、市场 经济 使得利益主体、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各自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其次,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道德判断能力和形成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期通过这些措施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在面对多元文化尤其是多元价值时不迷失自己并作出自主选择。最后,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任何社会统一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其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础,也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普遍价值认同的结果。由于一元化的价值观以最普遍的形式代表了广大个体的共同意愿和价值理想,所以它对于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权威性,使每一个个体自觉地去遵守与维护这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2、根据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必然具有其物质性、生物性的一面,因此,人必然要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人作为宇宙中的高等动物,又不能仅仅满足于生理的享受和物质的追求。人之为人,人之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有理想,有使用和驾御物质、金钱的能力。在当前我国大力 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我们被周围的金钱诱惑、功利追求、物质崇拜、商品拜物教的包围下,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就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一方面,要承认和肯定人的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因为这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人们的精神,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远大的理想,具有使用、把握、操纵物质的能力,成为金钱、物质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其次,要注意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有没有精神生活、精神世界决定着人能否超越现实的存在。价值观教育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绝对不可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一方面,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接触到大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是自己的内在王国,是真正的自我,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一个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高级精神需要,进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享受精神文明的幸福生活”的新人。
3、根据大学生价值选择矛盾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育中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有一定的利益导向相配合,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㈨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
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逆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西方社会的“义工”制度,其目的是多重的。其中之一便是倡导公民、青年学生通过服务社会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要倡导和推动学生更多地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三下乡”活动、帮贫扶贫活动等,把价值观的构建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由理论转向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应充分考虑青年人的特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形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培养评估的重要 参考。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 中国 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借鉴了近现代 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科学 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担负起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书”的全过程,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下功夫,在深入和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润入学生的心田,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下,我院“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将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
那么在我校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原文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的实践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必须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将来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地抓好,争当优秀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操练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地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三、最后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
像近期我校举办的“光盘”行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而我们院团委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应继续坚持服务的理念,始终把我们是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和我们也是学生的观念随时谨记与心。这点在院团委组织并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文化活动中都得到了相应体现,特别是每学期的无偿献血活动,走访敬老院与志愿者活动,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起到了具体的引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必将一马当先!
2.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二
一、加强军地协作, 完善依托培养体系
培育国防生核心价值观, 是一项系统的“朱红工程”, 建立完善机制是关键。具体讲, 应做到“三纳入”。
(一) 纳入学校基础教学。
坚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创新方法和手段, 力求“抓住点、连成线、织成网”, 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要将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纳入学校“大思政”体系, 紧贴时代发展, 紧贴使命任务, 紧贴部队实际, 坚持在理论灌输上求“深”, 在解疑释惑中求“实”, 在教法学法上求“活”。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基本理论课与国防生的军政课结合起来, 同时突出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题, 充实进军政基础理论课教学, 作为必选课计入学分。
(二) 纳入经常性教育。
按照国防生军政训练比例, 分年级、分层次抓好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点滴培养, 确保教育活动经常性化。新入学国防生, 主要进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 坚定国防生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二年级的国防生, 主要开展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责使命教育, 注重强化军魂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三年级的国防生, 主要通过暑期当兵锻炼等活动, 使他们了解和熟悉部队生活, 为提高军政素质创造条件。四年级的国防生, 主要通过到部队代职锻炼, 为第一任职需要打下基础。
(三) 纳入教学协作内容。
充分利用高校驻地军队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资源, 聘请军队院校专家教授、部队领导和英模人物担负部分教学任务, 组织国防生与军校生畅谈学习体会, 邀请优秀毕业国防生交流带兵经验, 构建地方高校、军队院校、部队共同培育国防生的协作机制, 营造共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
二、构建特色文化, 坚持弘扬主旋律
培育核心价值观, 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浸润滋养。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优良传统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军营文化、院校文化的熏陶启迪和凝聚激励功能, 促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 整合“红色”文化。
新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应积极挖掘整合, 坚持以传统的革命精神影响和塑造国防生。我校国防学院曾先后组织国防生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烈士陵园、焦山古炮台战斗遗址、南京雨花台、一大旧址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次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英模作传统报告;广泛开展“读红色书目、唱红色经典、看革命影片、讲战斗故事、记名言警句”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方式, 使国防生身临其境陶冶情操, 在英雄事迹感召中升华境界, 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充分激发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自觉确立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 铸造“船魂”精神。
我们长期为国防建设和传播工业培养人才, 办学实践中深感为学生铸造“船魂”的极端重要。围绕海军培养国防生“三个衔接三个优化”的总体要求,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依托专业成立多个“军味”浓郁的学生社团, 鼓励国防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知海洋、知海军, 铸军魂、明责任;邀请金一南、杨利伟等, 与国防生面对面交流、心与心互动, 激励国防生立志驰骋海疆、报效祖国。
(三) 丰富“蓝色”文化。
随着国家利益拓展, 人民海军驶向“深蓝”既是大海的召唤, 更是历史的必然。“爱舰爱岛爱海洋”一直是“蓝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鲜明主题, 也是培育官兵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沃土, 面临新的形式任务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践中, 我校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把举旗铸魂作为根本方向, 把确立国防生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实践。如建设国防教育荣誉室, 向国防生系统解读“蓝色”文化精髓, 以强化他们的“三爱”意识;利用每年暑期, 带国防生赴海军部队实习, 灌注“海上猛虎精神”、“海空雄鹰精神”等, 以强化他们的战斗意志;通过打造“今朝立业海疆、千秋有功国家”的文化品质, 进一步丰富“三爱”文化内涵, 引导国防生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自觉抵制多元分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
三、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培育持续开展
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需要日积月累和点滴养成, 只有以多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强化, 切实在头脑中扎根、在行为中体现, 才能最终实现固化。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使价值要求变为价值追求, 使价值标准变为价值取向, 使价值目标变为价值理想。
(一) 培育机制体系化。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期性, 决定了培育机制必须系统化。只有培育机制系统配套, 才能确保培育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首先要构建齐抓共管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培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因此, 必须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 做到上至学校分管领导、国防学院和选培办领导, 下至每个国防生, 都纳入组织机构中, 要以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 确保认识上同步、资源上共享、制度上健全、职责上明确。其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育计划。要认真研究高校育人的客观规律, 准确把握培育活动的主旨,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育计划, 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最后要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高校和驻校选培办, 有责任有义务共同探索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专项教育活动通报制度, 定期在国防生培养工作会议上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部署工作, 形成凝聚力、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确保培育活动不走弯路、事半功倍。
(二) 成果转化应及时有效。
理论必须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去粗存精, 如此循环往复, 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课题, 必须不断创新理论、促进成果转化, 才能确保培育活动始终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紧跟时代步伐和部队发展趋势, 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在理论研究上的优势, 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全校师生开展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创新和课题研究, 力求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特别要密切关注社会环境变化, 随时把握国防生思想脉搏, 既要弄清他们的困惑和疑虑, 又要弄清他们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点, 以增强理论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确保理论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航标, 是一支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强基固本之举、凝魂聚气之道, 必须长期不懈地抓紧抓好。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坚持理论学习、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引路、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多措并举, 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强化、长期培养, 这样方可使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 为我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忠诚可靠、素质过硬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才厚.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J].求是, 2009, (2) :11-14.
[2]唐柳, 杜丽君.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理论导报, 2010, (3) :56-57.
[3]夏永华.论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思想战线, 2010, (4) :36.
[4]黄柯, 蔡江川等.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的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4) :34-35.
3.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三
关键词: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对象,大学生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外化为行动、内化为信仰,做到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把它真正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追求,需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间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抽象提炼出来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虽然两者内在上是统一的,但践行的着力点却有所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侧重于外在表达和表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侧重于内在观念信仰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特定的发展群体,虽然他们的自我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取向逐渐趋于理性,但由于思想、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稳定的价值观体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追求,就应首先打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因此,处理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二、要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倾向方面主流是进步的积极的
思想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倾向方面主流是进步的积极的,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并且政治观点正确。因为当代大学生是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跨世纪青年,他们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了我国20多年来巨大的发展变化,对当前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肯定的,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实践“中国梦”充满信心。大学生也发现了经济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能够用理性态度去评价社会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他们对任何有损民族利益的言行都是坚决反对的,政治敏感度很高,参与意识较强,非常关注国际形势与动向。但也有不少大学生政治上辨别能力较弱,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
(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市场机制的确立,唤醒了当代大学生主体的自觉,他们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等,希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面对艰难复杂的改革,急剧变化的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为价值观提供了各种参照,也逼着大学生不得不深刻地思索、亲身体验、认真比较,并作出慎重选择:究竟哪种价值标准最正确?那种价值取向才科学?又该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甚至引发更多的思考------这一切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了鲜明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随着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使得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标准日趋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各种思潮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向大学生迎面袭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冲击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大学生思想又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单一的价值观评价标准,而是对一些新事物表示出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虽然念了不少书,但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的思考,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加上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从理论上讲,大学生虽然知道价值取向中的对与错,但践行起来,却是理想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实践冲突,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价值观仍是盛行。
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他们开始在强调自我价值同时更注重社会价值;学会辨别地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把它融入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当中中,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逐步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
三、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因此它是一种人文关怀。大学生是有思想、有追求、现实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接纳程度。那么,如何来把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纳程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关键。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心理特征,从而把握他们的接受能力。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一般是由一个人既有的生活态度、接受能力以及发展需求所决定,它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大学生的接受度,则主要体现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他们对理想、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根据他们不断发展着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的不断成熟,调动自己的情感、意志、信念,以已有的认知平和心态来审视现实的社会生活,采取认同或反对、接受或排斥的 培育信息,并经过理性的思考、审慎的选择,并把其内化为信仰,进而转化为实践行为,以完善和发展自己。在这个培育过程中,如果无视大学生的生活态度,或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或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那么就远离了大学生的接受度,必将影响到培育和践行的效果。这就需要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按照传授理论、激发情感、形成意志、确立信仰、指导行动的教育规律,在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真實地展现出来,并同时,尽最大限度地引导大学生理解、接受和信服。只有这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才有感召力和吸引力。这也就要求按照大学生自身既有的生活态度、接受能力以及发展需求来选择培育信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4.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四
第一,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我们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并且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树立主权意识,而且要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第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四,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唯有全国上下同心,国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
5.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五
学号09001531姓名学院-----------------------------专业
完成时间:2011年3月15日------------通信工程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趋向多元化,但存在着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误区,学校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也要提高内在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引言] 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自己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评价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自我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即他们在获得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当今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某些原有的观念和规则被废弃或搁置,而某些新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腐朽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甚至产生以下的误区:
1.个人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他们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他人之上。有的同学直接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关心他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而有的同学则持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主动关心集体、同学,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客观为他人”未必总是给他人带来好处,尤其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发生矛盾时,他们就会马上回到“主观为自己”的出发点,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2.金钱至上。有的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把“挣很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认为读书无用,“书读万卷不如腰缠万贯”。他们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厌学风”。有些大学生唯利是图,忘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找工作看“钱途”,“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梦寐以求地以大学文凭为跳
板来谋取金钱和地位。
3.享乐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事”,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他们懒散怠惰,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而是用于上网打游戏、聊天上,吃喝玩乐成为生活的全部。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的辛勤劳动如粪土,用名牌,摆阔气,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追求超前消费。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高消费,不能安心学习,甚至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
4.功利至上。有的大学生做事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个别同学为人处世以是否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比如青年入党是一件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好事,但他们把入党作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和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一种体现。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绝不会参加第二次相同的公益活动,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加之有些家长盲目溺爱,使他们很少面临困难、挫折;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加之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当他们面对大学无拘束的生活时,便开始倡导不正常的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种种误区,如何纠正当代大学生错误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1.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要纳入德育课。要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育人的根本环节,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德育课伴随着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明确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你索取的多少,而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2.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在重视传道解惑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学校要狠抓师德教育,让教师首先要成为持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增强教师的育人观念,使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学生的表率,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抽象灌输,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避免简单说教,应该把他们作为行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可采
用开办讲座、举办辩论会、进行演讲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注重知行统一,务求实效。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打造互联网上的教育阵地,主动开展网上教育活动,进行网上互动,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把“要他做”转变成“他要做”。鼓励学生把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认知放到实践中加以体验与践行。这样才能让一切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无所遁形。
4.学校要重视与社会沟通,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培养出品学兼优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才。社会要形成扬善惩恶的风气,多为学生树立正面的道德楷模,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扬各行各业的榜样,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请一些杰出的人士来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为学生广开社会实践的门路,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多地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客观认识社会现象,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调整到正确轨道上来。
5.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成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大学阶段,学校与家长沟通多处于真空状态,双方沟通很少。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目的一致而手段不同,造成学生不知所措,最终没有收到效果。学校与家长要对学生多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学校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育人责任感,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自己的孩子。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人生道路,明确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6.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7.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8.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
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对社会的贡献为真正价值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走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之汉.思想道德修养[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3]陈喜林.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剖析[J].经济与发展,2006,(12).
6.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六
作者:常建良
【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
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作为社会优秀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他们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结合理论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情出发。要加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及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李岚清教授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明确其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明确政治方向,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党必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威信;同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党团组织要多多的关心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他们的党团意识,让他们以是党团员为荣。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有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明确历史使命,加强中国梦的意识,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其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些教育,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四、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这二者相互契合。
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既不可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必然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价值的基本体现。它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因此,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深刻掌握各项理论,在结合实际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五、以时政为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结束语】
目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前进的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届人大代表大会纲领 [2]党的十八届人大代表大会纲领
[3]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7.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七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从接受教育到工作, 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配着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道路, 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使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明辨是非, 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 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 勇往直前。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如何才能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 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会后,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多次就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它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 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 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刚刚到学校, 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所以校方就要从各个方面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 让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养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让新生感受到学校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有关校纪校规, 让每位新生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 增强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自律性。
三、加强学生挫折教育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 就要经受许多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 事事都有父母操办, 没遭遇过挫折, 未经历过失败, 没品尝过苦涩, 远离父母进入大学校园, 一时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 遇到挫折而不知所措, 甚至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 加强对学生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班级活动计划、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及人生规划, 这样, 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有主动性和坚持完成的动力。让学生自己承担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涩,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鼓励他们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取宝贵经验, 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让他们懂得只要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最终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四、加强学生集体观念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 学生结识了新的朋友, 开始逐步编织起自己的人际交往网络。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 每个学生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 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教师要帮助某些适应能力差和依赖性强的新生迅速融入新的集体生活中来,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营造学生温暖的新“家”, 真正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此外,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育他们个人服从集体、小集体服从大集体, 既要维护班级荣誉, 又要维护学校荣誉, 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增强集体荣誉观念。
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形成形成, 这个时候最需要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经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让他们明确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 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 更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来,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的错误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 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而诱发或强化“金钱至上”、“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图谋的加强, 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 他们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心国家大事, 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维护学校发展大局, 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眼界更加宽阔, 思想更加活跃,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趋于理性。另一方面,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 不能很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且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的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 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遇上工作不顺、上岗挫折、爱情失意, 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 如若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他们的头脑, 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 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 认不准前进的方向, 走不好人生的道路, 担不起社会的责任。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义、有科学、有人格, 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
总之, 当代的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建设中的主力军, 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当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太多负面的影响, 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 利用各种有利途经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摘要: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 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手, 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伟:《加强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界》, 2011.4。
8.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自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06-2
中学生自信力是一种反映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自信力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就业、成就等多方面个体的人生取向。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学业任务,社会经验较为缺乏,所以,他们的自信力往往与内部心理状态紧密联系。一个自信力较强的中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完全的自我接纳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影响中学生自信力的主要因素
1.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如果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顺利进行和较好完成某项任务,属于自我效能感高,反之,就是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富有自信心,能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消极面对,甚至心灰意冷。
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主要有下列四种途径。一是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会降低。二是替代性经验。即通过学习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学生观察到那些与自己水平接近者的成功行为时,能够增加个体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导致自信心降低。三是言语说服或暗示。他人的劝告、解释、激励等也可能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个体提高自信心。四是情绪唤起。正面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面情绪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那些活泼、开朗、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来说更容易获得自信心。而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中学生,一般不容易获得自信心。
2.归因模式
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如果成功时中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因素,如能力高,是努力的结果,就会增强或保持自身的自信心;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难度低,运气好就不会增加自信心;如果失败时,中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够,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低或任务难度大就会降低自信心。另外,教师对中学生的归因也是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有人对教师归因和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倾向归因于学习努力,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倾向归因于基础较差;自我归因时,成绩好的学生对好成绩倾向归因于基础较好和方法得当,成绩差的学生对较差成绩倾向归因于学习不努力和方法不得当。
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人解决问题、思考、记忆等的模式或习惯。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外表自卑感普遍比初中生强烈,合理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认知越来越受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但外表的特征一般是很难完全获得自身满意的,所以导致了随年级的增长,自信程度降低的现象。所以,很多情况下,自信心的水平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认知。如果学生独立性比较强,他就会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进取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心。反之,就容易受到他人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难以建立起稳定的自信心。
4.性别年龄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到了高年级,男女中学生自信力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强的自信。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社交方面,在学业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此,研究者的官方解释为男生更喜好利用夸大的方式粉饰自己的真实水平,然而女生却更为谦虚、含蓄,这成为女生自信度低于男生的直接原因。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有关学者发现,即便女生的表现同等于男生甚至优于男生,女生却依然会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实力,这是造成女生自信发展低于男生的又一大原因。此外,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女生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是自信度被削弱或者被伤害,都成为阻碍女生自信建立,自信度低于男生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中学生自信力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就整体自信水平而言,高年级水平高于低年级;就学业自信而言,低年级高于高年级;而论到创造动手能力和身体健康素质方面的自信度,高年级明显低于低年级。
二、当代中学生自信力培养策略
1.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力
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而自己又是这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的荣与辱直接与自己相关。要把班集体营造成一个充满信心、富有理想、积极进取、顽强向上的大家庭,班会、校内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是相当好的教育渠道。目前,高中生的集体意识还很淡薄,部分学生“惟我独尊”,不把家长、老师和学校纪律放在眼里,我行我素,强调自己,维护自己,当自己的位置体现不出来时,对他们是很大的打击,会感到强烈的不适,感到不如别人,导致自卑心理、挫伤自信心。因此,要不断地教育学生要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信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高效,是激发学生自信力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宽松、民主高效地课堂氛围。师生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的建立,必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那种畏惧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他才能在你的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大胆质疑。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让学生从你的言行举止中吸取前进的力量,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励。
创设高效课堂模式要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特定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翻书,而不是轻易告诉其答案,这样长期训练能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正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禁止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50%。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尽量鼓励提出不平凡而有价值问题或意见的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之间能容忍不同看法的态度,对学生的模糊问题、见解、有争论、有异议的解答,不要忙于下结论,要通过讨论,最后得出认同的结论。
不论是导学模式,还是小组合作,目标都应指向课堂的高效,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是学生提高自信力的源泉。
3.实施成功教育,巩固学生自信力
成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避免以学业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因为对学业以外的能力给予积极评价,会促进中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对于青少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及生活的磨炼,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和积极态度,而导致其建立消极的失败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而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其自信心。例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围绕问题组织讨论,尝试练习等学习活动,自主获得知识结论,体验自己学习的成功。这样,可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4.树立榜样引导,提升学生自信力
对自信心不足的中学生,教师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正强化,以维持其自信心。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取得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人格化、形象化,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5.开展归因训练,优化学生自信力
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要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归因。另外,还可以运用强化法,定期让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然后根据其对成败的归因,对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给予激励,对于那些很少做出积极归因的学生要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比较正确的归因倾向。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一味地使学生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恰当的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
6.适当挫折教育,磨练学生自信力
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完全相反的范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可能更多一些。在早期的顺境中通过体验成功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经得起人生的种种考验而成为生活的强者。对于那些只能经历成功而不能承受失败的学生来说,仅靠几次成功建立起来的自信心,难免不被以后的失败冲垮。要使学生将来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不仅要让他们在人生之初体验成功,更要让他们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度地承受挫折。持久顽强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炼出来的。
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味”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9.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篇九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当代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因而,大学生应该树立和实践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㈣: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结语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8-26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09-19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09-05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打印版07-31
浅谈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08-21
当代大学生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07-21
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and小学教师06-17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07-30
儒家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