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精选14篇)
1.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 篇一
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周公渡中学 束冠兰
新大纲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实施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让他们写出激情飞扬、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构思巧妙,内容新颖的好作文,这就要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下面我就将本人的点滴感受简单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首先,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结果学生的作文真实感人。
第二,要表现作文个性化。作为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其他的干扰和限制。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规律性,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
第三,应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老师,希望尽快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而老师批改总需两个星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批改,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敲击学生心旋的力量。即使认真地讲评,由于教师唱的是独角戏,被表扬的学生有兴趣,而多数学生则漠不关心,写作差的学生,害怕成为反面典型而忐忑不安。因此,教师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批改。
让学生修改作文,要有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教师在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通读后,先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研究体裁是否正确,立意是否积极,选材是否得当,然后再从小处审视,语言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等,随后用标准批改符号标出。第二步,让学生集体修改。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批改要求和评分方法,让学生分别讨论,推荐出好的,在全班作为范文宣读。第三步,学生互批,小组互批,平行班之间互批等。要求学生批改后认真写好评语,并签名以示负责,然后教师抽查,肯定批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让学生再批一遍,吸取同学的意见,这样以来,学生既扩大了同篇作文的阅读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2.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 篇二
其中,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多年的教学形成一种教学模式, 分成三部分。
一、“门前”徘徊期———树立自信
这个时期就是常说的启蒙阶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刚接触到专业美术, 对这门学科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阶段, 因此我把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的告诉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 如何学。例如, 什么是素描?
这个时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 要求上课的质量, 不要片面地追求速度。把每一个问题讲明白, 讲清楚,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讲解的过程, 初步了解每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水平, 同时也是和学生交朋友的时候, 为下一步的教学作铺垫。
我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 尽量联系生活, 从实际出发, 吸引学生的目光, 把握住学生的心理, 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 从而启发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从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到比例、构图等透彻的讲解, 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掌握, 但关键的事情是动手, 也是最头痛的事。例如, 画一条垂直线或水平线, 学生说:“老师, 手好像是不受大脑控制似的, 怎么也画不好!”有的学生把线条画的软绵绵的, 无生命力。这个时候我进行鼓励的教学方法, 树立自信。我告诉学生, 每个人天生是不会画画的, 你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不会画或画不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相信我的话, 经过一周时间训练你画的线条就和现在的截然不同了, 我相信大家, 因为你们非常聪明。学生瞪着大眼睛看着我, 似信非信。随着教学的进展, 线条的流畅, 画面要表现的东西越来越多, 学生总是从局部开始画, 素描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整体观察, 画面的构图就解决了, 但是我反复讲, 有的学生还是改不过来, 习惯一个一个的画, 画到最后, 不是构图偏大, 就是构图偏小, 要么物体画出纸外。我就举最简单的例子, 告诉学生说, 整体观察就如同吃饭一样, 一口饭, 一口菜, 不能先把饭吃完, 然后再吃菜。学生们好像明白了一些, 于是我马上趁热打铁, 作范画, 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 学生的绘画水平逐步提高, 我经常把学生的画, 按照时间阶段保存起来, 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画每一个人作比较, 并点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的画再作比较, 点评;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作比较, 分析画面效果。每一次的比较教学中, 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问题, 同时也惊叹自己的进步, 有的学生看到自己以前的画, 不可思议的说:“这是我画的吗!”我的目的达到了, 我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会改变, 都会做的非常好。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如果在这个时期, 老师的教学目的和引导方法不恰当,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 最后放弃学习美术的机会。所以, 我称这个时期为徘徊期。
二、“入门”转型期———培养兴趣
这个时期主要是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呢?
第一方面, 从自我评价开始。是在指导单个学生的时候进行的, 每个学生画完一张作业时, 我要和他谈心, 如今天你的心情很好呀!或今天你的心情很糟呀!学生会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是从你的画里看见的, 因为你的画和你的心情是息息相关的, 心情好的时候画面是清新的, 线条是流畅的。相反, 心情糟糕的时候画面就脏兮兮的, 线条很呆板, 你说呢?今天老师不评画了, 想听听你对你的画的看法。没想到, 学生都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
第二方面, 是互相评价, 就是学生之间做评价总结。学习画画除了老师做范画, 动手改作业之外,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也很重要。老师要给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 我发现学生在评别人的画时, 观察的非常仔细, 有些细节的东西我都没有发现。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学生发现了问题后, 我快速从几个方面入手讲解、分析, 直到学生完全理解。这样下一张画如何画学生心里就有了目标, 绘画水平也一点儿一点儿的提高了。
第三方面, 是物质刺激。我大约2个月进行一次考试, 假期10天一考。为了分数更精确些, 由3个或4个美术教师进行打分, 取平均分, 第一名和进步最大的要奖励。奖品一般是一袋素描纸、一打铅笔、一盒颜料等, 虽然不贵重, 但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他们非常高兴, 树立了学习绘画的信心。
三、“门里”深入期———体验成功
学生有了自信做基础, 有了兴趣作保障, 下面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时间紧, 学习任务重的时期, 这就要求教学一定要“保质”“保量”。
“保质”———为了保证课内的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我先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细致地制定教学计划, 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要达到什么程度, 做到心里有数。例如, 在中考前假期辅导关键的时候, 做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率的教学计划, 是非常必要的;开色彩课后, 学生素描有了一定基础, 色彩比较薄弱, 根据学生情况, 做一些色彩课的计划, 等等。“保量”———多年的教学经验, 让我了解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 做一件小事也要花很长时间, 主要表现在色彩课堂上, 由于水粉画需要准备很多的用具, 等到学生把水桶、画笔、纸、颜料、画板准备好后, 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15分钟左右, 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我想一定要提高速度, 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几张作业。开始, 学生不适应, 经过2个月左右的训练, 学生动作迅速了, 画的数量增多, 画的质量也提高了,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学生看到自己一天一天的变化, 体验到了成功。并且定期为学生拍写生作品, 放在电脑里欣赏, 学生感到有趣, 积极努力地画。
3.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感受 篇三
关键词:健康 快乐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65-01
二十一世纪我国刮起的教育风暴,其核心是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旧的教育机制,已不能适应今天对人才的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一直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更是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深刻反思教育现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方法。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的实施,最艰难的是教师,最高兴的是学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成才观念
智力超常的天才必定是极少数的。如果缺乏勇气、意志、勤奋、善于向别人学习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再超常也是百无一用。中国人不缺智慧和勤劳,却缺少快乐。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了,城市漂亮了,住房变大了,走在街头,看到的却是阴郁、困倦、防备、愤懑的脸。他们快乐吗?没有快乐的生活怎么算是幸福的呢?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因为多数人在某个时期必须还是为生存而奋斗,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学习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尊重普通劳动者,因自己是一位普通劳动者而感到光荣。或者有人后来成了领导什么的,那也只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素质教育是快乐教育,让学生感到成为普通人而时时快乐。
二、明确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已有本质的不同。作为教师,传授的是社会主义和谐之道,引导学生自己去释惑。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悟到了什么。师生之间平等地,切磋学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将成为现实。
素质教育不是不注重知识的学习,而是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又不降低水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而又不降低对水平的要求呢?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激发。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应创设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教学情境,使课堂不时出现智慧的火花、思想的涟漪。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帮助。
数学课上,一个具体问题的抽象,一个同类问题的联想,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智慧的幽默,一个生动的玩笑……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数学文化与数学人文精神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通过数学教学,从中抽象出具有共性的本质的东西,并尽可能用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熹说过“教人不见趣,必不乐学”,因此,激发兴趣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2、动手操作。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观望不如身试”。动手操作是学生眼、耳、口、鼻、手脑等的综合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是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是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
在操作过程中既巩固运用旧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操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精神。动手操作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3、探究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智力的最高境界。不少发明创造,都是其爱好者在玩中实现的。探究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最高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探索精神、独立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三、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方面的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身体。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求救意识。尽管人们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遭遇意外仍是不可避免。
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不拉帮结派。对待同学要宽容,不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动干戈。如果有人在学校受欺负,或者有帮会的人找他的麻烦,要告诉老师和父母,及时加以处理。而不能把委屈或伤害默默地埋在心底,久而久之,会对其心灵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害,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4.读丰乳肥臀的点滴感受 篇四
——读莫言的《丰乳肥臀》
当生命遭受命运无情地蹂躏,当苦难成为生命中的家常便饭,当活着变成一种比死更难受的煎熬,生命的意义何在?
——题记 没有经历过20年代的中国,所以无法深切地体会军阀混战带来的民不聊生;没有经历过30年代的中国,所以无法深切体会国穷民病、外地入侵的屈辱;没有经历过40年代的中国,所以无法深切体会战火连天,人命微贱的悲凉;没有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所以无法深切体会饿殍遍野,死尸满地的惨象;没有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所以无法深切体会政治黑暗;人性扭曲,人情异化的荒诞……
莫言的《丰乳肥臀》,时间跨度将近70年,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场景,以上官一家人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那样一代人,那样一群人的生存,之所以用“生存”而不用“生活”,是觉得他们过得太苦,都说最苦苦不过黄连,但总觉得他们比黄连水还苦,自生至死,从未真正体验过“生活”是什么滋味。
但就是那样一群人,他们经受贫穷的折磨,经受无理的打压,经受残忍的拷打,经受战火的轰击,经受饥饿的威胁,经受旁人的谩骂,时常生活在死亡的边缘,经受我无法想象的一切恐怖和阴暗,那样一个年代,人死就像灯灭,那么地轻而易举,甚至在人们心上惊不起任何一点涟漪。他们还是抓住一切可以活命的机会活下来,所以,当活着变成一种需要不择手段才可以实现时,畸形的,扭曲的,荒诞的事情就会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甚至丑态百出,尽显粗俗和野蛮,令人发指,令人作呕,令人惊诧,令人畏惧。
这不仅仅包括人,还包括那些人们唤作“畜生”的动物。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都一次次与死神斗争,一次次拼命并痛苦地挣扎着。偷吃生鸡蛋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不被人察觉;人的胃竟然成了储存粮食的口袋,回家歇斯底里地吐了,再给孩子吃;为了一个馒头,少女不再残留任何一点的自尊和贞洁观;自己卖了自己的身体只为了不再让家庭增加负累,投河自尽只为了不再让母亲忍受痛苦……
人不再是人,男人没有男人的刚强,女人丧失了女人的温柔。为防人们偷食,麦种里竟然拌上剧毒农药,推磨的人竟然像驴子一样戴上了“笼嘴”。我不敢也无法估计在那样一个年代,“粮食”这个词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多么神圣,多么宝贵的地位,我只看到,多少人因为它变成了最残忍的刽子手,多少人因为它忍受了莫大的痛苦和屈辱。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母亲说:‘我变了,也没变。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地死,一茬茬地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我要看到我的后代儿孙浮上水来那一天,你们都要给我争气。”天还是那样’
蓝,水还是那样清,芦苇还是那样茂盛,花还是年年盈满枝头,可无奈生活却如此艰难,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欺压,充满了死亡,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争斗,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痛苦地死去,满腹辛酸却无处哭诉。可是,不管再难,只要还有一口气可以呼出来,只要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只要还能感受微弱的心跳,只要身体里的血还没流尽,只要寒冷没让身体完全僵硬,哪怕是吃草根啃树皮,哪怕是流浪讨饭,哪怕是风雨漫天,哪怕是饥寒交迫,哪怕是不见一丝光明,哪怕充满了血泪,一样要活下去。
当生命遭受命运无情地蹂躏,当苦难成为生命中的家常便饭,当活着变成一种比死更难受的煎熬,生命的意义何在?也许活着就有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5.培养学生良好自信习惯的点滴感受 篇五
摘 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运用赏识与激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拥有自信心 尊重学生 赏识 鼓励
引言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一种对自己的认同、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小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班主任,自从此课题实施以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班里学生自信习惯的培养,我感受颇多。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1]
一、完善关系感受自信
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是尚未成熟、阅历浅的人,出现的过失往往是由于好奇或无知。对学生的过失,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鼓励和及时的引导。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使学生在宽容的基础上重树自信。自信,是需要教师精心培育的。老师的鼓励、表扬、肯定,正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的最佳养分。
自尊是自信的沃土和温床,我们有些老师喜欢拿一个学生同另一个较好的学生作比较,这其实是在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而我要做的就是要如何顾全孩子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时不时给学生以成就感,让他更多地尝试老师的认可与肯定。当他完成一个目标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老师可以给学生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会心的微笑,或是赞扬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这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在不伤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自信。[2]
二、体验成功内化自信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差生也是人,也有人格。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要尊重他们成长中的幼稚和不成熟,要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让他们享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快慰,确信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实践证明,谁能在差生的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差生心灵的钥匙。
我班上的一名男学生,由于基础差,还有一些坏毛病,表现出不讲卫生,衣着不整,少言寡语,自卑心很重。刚开始他连声母都不会读,是班上有名的特差生。然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决心唤起他的自尊、自信,对此,我通过一段的时间观察,发现它头脑并不笨,于是我在课堂上多提他的问,提他能回答的简单的问题,他回答对了,体验了成功,并及时对他的进步加以鼓励。这一石果然激起了他自信的涟漪,在生活上,我经常问寒问暖,这样一来,他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他很愿意和我谈心,我?睦疵挥邪阉?看作是差生。这样一来就没有代沟了。
我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在平时做题或考试时不动脑总喜欢抄袭别人的答案。如果长此下去他们的成绩一定会下降,为此我下了一番功夫。我教育他们不要盲从别人,更不要抄袭他人现成的答案,独立钻研,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要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自信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信能使孩子敢于面对困难,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成功。我多使用“你能试试吗”“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鼓励的言语,唤取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他们的自信。请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勇气。要养成把平时学习中遇的问题记下来的习惯,虚心向老师,向同学,向他人请教的习惯。
三、放大优点增强自信
以“放大镜”的眼睛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和成绩,那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作为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的眼睛进行适当的“放大”,公开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对学生本人进行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对其他同学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引导。班里有个学生平常时有旷课、迟到等现象,对学习也信心不足。但我发现有一次假期里下大雪,他早早到校除雪,就在班上及时进行了表扬,说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关心集体了。还在不同场合号召广大同学向他学习。从此以后,我发现他看我的眼神变了,里面包含了“自信”的“光泽”,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小学生年龄太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常常缺乏自信。自信必须以体验到成功为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则要为学生潜能的发现或实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充分发挥雏鹰争章评比台的功能,在班上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我是小画家”“绿色小卫士”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中,让他们看到别人能行,自己也能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觉得自己在集体中都很有本领,从而树立或增强学生的自信。[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拥有自信是学习的关键,它使每一位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并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全班学生,他的一句严厉的批评、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慈祥的眼神也对学生自信习惯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自信的力量是惊人的,他可以改变不良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2期
[2]休?毕肖普.《培养自信心》.长春出版社,2001年9。
6.感受生命点滴浮华 篇六
多少次,生命在无意间颤动,一颦一蹙,优雅至极;多少次,生命在悄然地绽放,一丝一缕,香远益清;多少次,生命在汩汩流动,一点一滴,折射纷呈。
璀璨的昏黄
夜晚,当各家各户的人都因忙碌工作一日感到疲惫而留在家里休息时,楼道里,昏黄的灯光下,“刷刷刷”,一个佝偻的身影,挥动着手中的扫把,由上而下,一步一步吃力地打扫,日复如此。
当我完成了一天的学习,拖着疲惫的身子,踏着楼梯回家时,在转角处遇到了老伯伯,老伯伯不自觉地停止手中的摆动,我俩视线相接的那一刹那,老伯伯朝着我温暖地笑。我继续走,放慢了脚步,回头一看,影子被昏黄的灯光逐渐拉长,细小的尘土随着扫帚的起落,被昏黄的灯光映射,如燎原之火,星星点点,微小却璀璨。
那一刻,生命之火,撩拨我的心。
缤纷的透明
翠绿的荷叶上,雨滴放肆地打着,阳光却依旧灿烂。照射在雨滴上,刺眼地反射。从天而降的水滴,在荷叶表面跳弹,在空中回旋,有致地分离,继而承载着阳光呈弧线回落,沿着边缘滚动。尔后,滑向荷叶的终点。也许是之前一切都来得太快的缘故,平凡的终结注定要被人忽略,然而,当第三滴,第四滴„„它们都滑向终点后,飘忽的视线扫过后便没有再移开过。每一滴水的融合,足以让我屏息,随之颤动。
也许是为了融合的喜悦,为了喜悦过后的七彩斑斓,更为了经历又一次的醉生梦死,抖动了。透明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那折射纷呈的光芒,在我的心中闪烁了好久好久。
跳动的翠绿
燥热的校园里,暴涨的荷花池边,阳光毒辣辣的投在一排柳树上,那年炎热的夏天,没有一丝风。课下,燥热难耐,我们坐在池塘边的笑容亭下乘凉。
忽然,嗞嗞的声音像融入了闷热的空气般,不知从何处传来。只是那声音越来越大,渐渐地传遍整个校园。那是蝉鸣,是夏日里跃动的蝉鸣。他们停驻在柳树上,整片整片地,声音由小渐大,整齐而厚实,从柳树缝隙中冲出,似要撑破闷热的空气的笼罩。
在这样的天气底下,恐怕只有蝉敢于展现旺盛的生命力。而那片绿,似乎被带动起来,轻盈地跳动。
五光十色
7.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 篇七
一、大班幼儿学习泥塑的特点
大班这一时期的幼儿, 由于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 手眼协调能力又有所增强, 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 都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并且大班幼儿塑造的主题、表现的技能,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 其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 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 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 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如在《奥运火炬登珠峰》这一活动中, 孩子们通过从图片、影像资料中捕捉到许多登珠穆朗玛峰的人物形态、神情, 在运用泥来表现时, 一个个作品都显得那么的生动, 虽然在手法上孩子们可能没有泥塑大师那么准确, 但孩子还是愿意去尝试、去探索。我们认为, 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 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 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 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泥塑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 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趋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 对于能带给他们快感并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 幼儿总是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性。”因此, 在泥塑活动中, 激发幼儿兴趣, 使幼儿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 是学习泥塑的基本条件。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我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教授了捏泥的技巧,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2. 适宜的环境、游戏是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良好途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 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在泥塑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幼儿渗透感兴趣的泥塑技能。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方法, 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 在与泥做游戏。当泥塑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 幼儿的泥塑灵感将被激发出来。
3. 循序渐进地开展泥塑教学
泥塑教学活动还要本着从易到难的教学策略, 让孩子从身边的简单物体学起, 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主动性, 发现物体的细微特征。我以圆形塑造为发散点, 向平面浮雕造型拓展, 循序渐进地开展泥塑活动。如, 从制作简单的几何立体图形到制作有趣的花瓶等幼儿始终满怀兴趣。他们用自己独到的目光、灵巧的双手, 为小小的泥块赋予新的生命。
8.感受文化点滴 篇八
如今搞市场经济,强调企业要自主经营。然而这个“主”在哪里?看来是在企业自身。但深入思考一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企业的这个“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以“客”的认可和接受为前提,“客”盛才能“主”强。否则,企业之“主”毫无意义。出于对此的切肤之见,众多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想方设法达到顾客满意程度的最大化,不仅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还要满足顾客的消费享受,在经营活动中大力强化文化投入,以先进的文化经营理念引导员工和企业,创出令人叹服的信誉,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求得企业更新、更大的发展。
笔者在年终岁末订阅下一年度报刊之时,就亲身经历了一次两种文化极大反差的感受。原以为订阅报刊就是一条渠道:通知单一到,照单交款,没有折扣没有奖,送报刊上门每月要另交2元“上楼费”。平时,报刊早送早看,晚送晚看,有时晚7点以后甚至是21点以后才送来也只能是认了,谁让“人家业务忙”,反正年年月月如此,也习惯了。自己心里虽然有点意见,但也没有多大的不平衡。然而,前不久有一天笔者在街上闲逛,在一个单位大院的门口,见一位年轻女士打着某某服务中心的招牌,也在那里收订报刊,上前一打听,不禁让我大吃一惊,这里除了订报价格与我订的报刊价格一样,后面的各项服务则与我前边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订后可以参加抽奖;送报刊到订户楼门口免费;保证每天下午5时以前送到……还有什么要求,只要他们应该而又能做到,就欢迎订户提出。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在订报刊时遇到的情况与之相比,就大不对味了,心中暗想:今年也就这样罢,明年一定要改换订阅门庭。
此事说来不大,两种订阅方式钱款差额也并不很多,但效果却大不一样,给消费者内心的刺激更是真实深刻,这种伤“情”是不好弥补的。看来,企业搞经营是应该多用一些心思的。顾客在日常消费中追求一定的温馨、舒适和满足是很自然的,期望并不过高,决定的因素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主动、用心,在服务中以先进文化观念为指导,用创新的行动满足顾客和社会需求,从而营造好企业生存立命的市场环境,让顾客之心永留。
9.生命树教育 点滴感受 篇九
今晚,聆听了生命树家庭教育学院洪昭院长的课《觉醒的父母 觉醒的教育》收获颇丰。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真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自女儿出生以来,没有刻意去琢磨如何教育她,对于女儿的成长,用心太少。我们兄妹七人,我最少,从小到大,感觉我们都在独立成长,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好像就是顺其自然。这是对女儿教育的忽略原因之一吧!听了洪院长的讲座,我知道自己的另一错误。自己当时把工作看得太重要了,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总想着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而努力而奋斗,从未考虑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家长的精心培育。给予她的心理养分、心灵养分、灵魂养分太少了。
如今,女儿已经读大二了,与我的亲近度远不好与她奶奶亲近,这与她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陪她的时间长有关。今后,我要把家庭教育当成必修的课业。既要服务于女儿成长的需要,也要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意识。相信女儿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再做一个放任式的家长,还要多与女儿交流。她总报怨说我从没发现她的优点,以后,要学会赏识,鼓励她自信!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修为,女儿在我心里仍是一颗新生的明珠!
女儿晓晗的十大优点
一、心中记挂家人。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的生日,你都能用心记着,并送祝福与礼貌。
二、性格开朗。被长辈批评或斥责后,从不记恨,总是能不记前嫌,一如既往地与人亲近。
三、文笔好。上学期间的作文经常获奖。不仅文采好,总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与问题,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善良,有爱心,正义感强。喜欢小动物,对有困难的人能给予帮助。从不欺凌弱小,喜欢打抱不平。
五、热情大方。处事不占别人的便宜,与人交往喜欢付出。
六、遵守社会公德。外出时,从不乱扔垃圾,排队守秩序。
七、尊重关心老师。听老师的话,老师生病时,能主动为老师送药。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
八、社交能力强。从小就不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只身一人外地求学,独立性性,让家人放心。
九、积极、乐观、向上。遇到事情能积极面对,持有乐观情绪,不怨天尤人。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
十、喜欢结交朋友,以诚相待。小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你总能把自己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现在,也有许多好朋友,都能真心相处,和谐友好!
我家庭教育中的毒素及排毒计划
家庭教育中的五毒指的是贪、嗔、痴、慢、疑。反思自己,可谓“五毒”俱全。排贪:不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多考虑孩子的需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排嗔:当孩子的行为不能让自己满意时,也不要对孩子发火,先检讨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这份原件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从自身做起。
排痴:一定对孩子的选择权要放得开,不能像以前那样,表面上让孩子选,孩子选的不是自己中意的,就引导孩子重选或建议孩子这样那样„„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指责。担心是诅咒,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引导。
排慢:不能因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就对孩子持有控制权。牢记洪老师的教导:尊重而从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邀请而不要求。
10.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 篇十
教学反思《关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
自从迈入特殊教育行业,自己就与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建立的不解之缘。以前工作十多年里的时间里,接触的都是聋生。现在班级里有4名自闭症孩子,数量多,且程度重。跟这些孩子接触将近一学期的时间了,让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于他们的接触中也在不停的尝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地尝试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前提。接触过自闭症儿童的人都知道,自闭症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接受只要成为习惯,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所以,培养自闭症孩子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简单点的,如老师叫到名字就起立或是到前面来;还有跟随老师读词语等等,哪怕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也可以。时间长了,自闭症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配合完成学习内容,跟随老师适当地互动。这样就要求老师对自闭症学生“特殊关照”,不要觉得自闭症孩子没有参与学习,其实他们也在记忆课堂学习内容,老师每次课都适当的提问这些孩子,让他们把老师点名当成习惯,这样他们就也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来学习了。
与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到孩子们都在或多或少地进步着。课堂上,有的孩子过去只要老师点到他的名字让他做最简单的重复,他都会大叫抵触,现在他能够站起来;有的孩子减少了在课堂走动的次数;还有的孩子不在课堂上自言自语了,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孩子你我他不分,现在通过努力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相信,只要悉心培养,自闭症孩子也能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11.班主任工作点滴感受 篇十一
一、重视班干部的精选和培养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称职的班干队伍。因而合格的班干队伍就必须通过班主任的精心挑选和培养。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谈话,组织各种活动,根据学生的德、才、能等方面,初步筛选,确定临时班级职务,再让这些班干去组织各项班级活动,进行观察考验,等到全班学生相互了解,再根据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提名,进行民主选举评选出班干部。班主任对于选出的班干队伍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地提高、成长。平时对他们要严格要求,不断调动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壮大班干部队伍。
二、加强与学生情感的充分交流
班主任只有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中,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进步和成长,同时严格要求他们;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要民主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以积极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最后应多开展一些校外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讲吃、比穿的攀比心理,追求星族的盲从心理等思想问题。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成绩下降,有的学生热衷于电子游戏。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班集体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如何管理呢?除了加强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强化管理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并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力发挥学生的闪光点。由此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好的影响。
四、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班主任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或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教育的合力。作为家长也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社会生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只有密切配合,协调开展,拧成一股绳,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使学生将来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12.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 篇十二
产生这样一些现象的原因虽有其客观原因, 诸如时间上不够、教材写作训练的无序性, 但更多的是自身面对学生学习现状的无奈感, 对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去思考和解决: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保证训练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一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对待作文教学既要重视但不畏惧, 既要轻松应对又不能马虎应付。初中三年对学生来说, 是黄金时代, 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关系到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理想前途的看法, 所以, 我们要认真善待他们、引导他们, 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加以对待。
作文是“我笔写我心”, 是一个人心灵火花的闪现。外界的某种事物和作者的心灵擦出火花才能成文。作文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再现, 也是陶情冶趣的手段, 我们要让学生要写、能写、会写, 所以, 态度端正尤为必要。教师自己对每学期的作文教学应有一个总体的计划和安排, 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 每次作文, 都应认真对待, 让学生仔细地思考, 认真地写好作文教案, 作文时, 应给学生提出此次作文的具体要求, 需注意的作文技巧的运用。
二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每个年级作文的重点是什么, 教师应心中有数, 做到灵活教学, 有的放矢。
初一是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应辅以多个教程的技法指导。初二是文章深度训练和技法的综合运用, 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初三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更综合、更完善。
在一年级时, 一定要先突破学生的写作瓶颈的途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写自己的经历、积累、体验, 再教给学生写的方法。静下心来感受, 说自己想说的话, 只有感动自己, 才可能感动别人。抒写真情实感, 有了真情实感, 其他一切都是苍白的, 都不重要。最后再解决写的程度问题。说真话, 敞开心扉倾吐个性认识, 只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 提升自己的认识, 作文才永远是新的。形式上的创新只能新一次, 认识提升了, 作文的价值就提升了, 就得到了作文的真谛。应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时细心观察, 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写真人、真事、真感情。
具体做法是:首先, 根据课文阅读积累动作片段、心理片段、神态片段、景物片段。比如, 学习《走一步, 再一步》一课时, 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心理描写的, 可规定心理描写的小作文;学习了《紫藤萝瀑布》, 就可以写景物描写的片段作文。其次, 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小”和“大”。“小”如小小的善、小小的错、小小的喜、小小的合作、小小的挫折、小小的收获成功以及写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期盼的事、关注的事。“大”, 生活中的大事, 国内国际的大事等。当然, 还要在结尾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认识、启发教训等。
三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
一年级是按部就班、程序化地逐步进行:一次一个重点, 但下一次一定要把前面学过的一些作文技法运用到作文中。
第一, 要求学生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把人物写具体, 事情交代清楚。
第二, 重点段的细致刻画,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教会学生如何细致地描写。例如, 写紧张的心情、写“某某站在面前, 脸上僵着一丝笑容, 可额头上渗出粒粒汗珠, 手指头不自觉地搅着衣服的下摆”, 这是不是很具体生动呢?
第三, 环境描写的恰当运用, 也需注意一些方法的运用。比如, 写快乐的心情, “早晨起来, 阳光灿烂, 花园里的鲜花对着自己微笑”, 而不会写成“天很阴晦, 还下着绵绵的秋雨”吧!要用实际的例子引导他们, 明白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第四, 如何把文章写得长, 其实就是丰富文章内容。除了细致的刻画以外, 还有类比、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比如, 一个同学写山野的野菊花, 除了直接描写其特点品质等外, 还可用同类的家养菊花作比较, 再用不同类的昂贵的兰花、高洁的荷花作比较, 内容就丰富起来了。还要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 由此及彼或创造性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春》里见到眼前的花开就想到秋天树上全是桃儿、杏儿、梨儿, 郭沫若由地上的街市想到天上的街市, 还能想象到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 这样写作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第五, 教给学生一些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排比、比喻的开头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比如, 描写性的开头。“秋月, 孤独地挂在青灰色的天幕上, 我, 靠在窗前, 无语。手里握着一杯渐渐冷却的陈茶, 陷入了深思……”是不是就很容易把人带入自己要创设的意境中去呢?结尾的深化主题, 或余音绕梁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比如《安塞腰鼓》的结尾, 当那一声声的腰鼓响过, “全场一片寂静。远处, 传来一声渺远的鸡鸣”, 余味悠长, 是不是很美妙?这些写作方法都应教给学生, 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学到写作文的技巧。
第六, 中心明确, 主次分明, 条理清楚。比如, 中心的突出:以小见大, 结尾升华。主次分明, 就是要让学生作文前先理提纲, 把顺序安排好, 把重点段写具体。条理清楚, 就是按照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学生作文时心中要有数。
第七, 如何使文章文采飞扬。比如, 办靓词语: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成语、俗语的运用, 巧用“五觉法”,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长短句结合等。
到了二年级, 以上这些方法都教得差不多了, 学生的作文也应初具形态, 再进行综合、完善、提升。到了三年级就可从深刻厚重等方面下工夫。
总之, 在训练的各阶段都必须保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有程序、有重点、有信心, 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不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题。
13.我在点滴中感受幸福优秀作文 篇十三
幸福,就好比一条小溪,由点滴之水来汇聚。
这一滴滴幸福之水,不管它是晶莹剔透还是浑浊暗淡,尽管它是一滴无形之水,也不禁使人怀念。
幸福的点滴始于生活,充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曾因得到父母的关心而感到幸福;我曾因收到第一份生日礼物而感到幸福;我曾因朋友团聚而感到幸福;我曾因得到一次满意的成绩、一张奖状而感到幸福……
记起在幼时,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与当时不太要好的同学发生了争执。不知怎的,顿时“怒火冲天”,彼此感到对方简直是忍无可忍,实在是没有克制住自己,我们两个便同时抡起拳头不管不顾的向对方砸去。在这瞬间,一只温暖的大手制止了我们两个愚蠢的行为。他便细心地为我们俩解释其后果的严重性。起初,我们双方都不太服气,好似两名被突如其来的意外而取消比赛的拳击运动员,非要比个输赢不可。但后来,经过他耐心地调解后,我们都意识到了自己严重的错误。我们只想解当时的怒气,并没有考虑其后果的严重性,幸好,是他制止了我们。
他,就是父亲。
这,让我体会到了幸福是温暖的。
年长了,虽然不再会去惹是生非,但麻烦也不比幼时少,反而增加了许多。不知何时有一个极坏的习惯——慢。而“慢”这个毛病最影响的是我的睡眠。每天晚上,写作业总是到很晚。我写作业时,难免会有一些心不在焉,她并没有为此吵我,只是忠心的劝告了我几句,我也会知错就改。又一次,我写作业时已经是深夜11点半了,我已困累交加,上下眼皮好像是涂上了强力胶水一般。我只差一道较难的数学题因不会而没有完成,甚至我已经不想再写下去了。这时,她装出一副很精神的样子,帮我使用网络查阅这道题。我痴痴地望着她,看出了她其实很累、很累。但是,为了我,不惜自己的身体,默默的帮助我,没有丝毫的抱怨与不满。
我每天甚至无法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为此,最难过的不是我,是她。她每天白天上了一天的班后,已经很劳累了,却在深夜依旧硬坚持着陪伴我。耐心教导我学习的.方法,尽量为我减轻任何不必要的负担。我有时坚持不下,她便在一旁激励我完成每一项该完成的任务。
她,便是母亲。
这,让我体会到了幸福是无形的。
……
幸福不只是表面能看到的,往往是有它的内涵,细细品味每一件发生过的事,都能体会到别人对你的关心与关爱。
1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四
茶陵县界首中学
邮编412400
伍积茂
【内容摘要】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农村中学很多老师存在把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贪多求全,重读轻写,写作教学盲目随意等问题。针对此现状要采取开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 ; 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等手段达到读写互利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 读写结合 读写迁移 以读促写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除了提升语文素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作文教学服务。而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经从阅读中习得的作文素材、技巧、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迁移的过程,所以说作文教学是对阅读教学结果的检验和实践的过程,阅读是吸纳提取的环节,作文是展示运用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
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可能和课程设置以及语文教学的相关指导性文件有一定关系。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样无形中在老师的意识之中就把语文教学分成了好像两种课程,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抓住理解不放松,作文课上就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写作。读的文本和写的要求互不相干或是模糊不相联系。不能从读写结合角度设计处理文本,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行为的分离。课外阅读也只是停留于多读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从读到写的迁移要求。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吸纳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技巧。写作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阶段,作为阅读教学必须要为写作教学提供知识储备,语言储备,写作素材储备,技巧技法储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1、2、3、4......条理清楚,却很鲜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单就阅读教学来说,这种目标设计大而全、细而精,无可非议。但从整体语文教学来说,这种设计使阅读课型单一,指向目标也相对单一,不利于语文素养能力的整体提升,也使得阅读教学由于阅读目标的细化反而使教师的教学内容繁杂,缺乏了游刃有余的宽松,课堂教学内容多了,师生疲于奔命,课堂实效反而会下降。这种模式化了的目标冷淡了作文教学,抛弃了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作文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三、重读轻写
当前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几十年一贯的方式,每周两节作文课,其余三节或四节为阅读教学。乍一看阅读教学的设置课时占绝对优势,能很好的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示范,理论上符合广博的吸纳才能熟练的运用的原则。殊不知无意间将两类课型分了个轻重主次。加之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评价制度的矛盾的制约,都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教师、学校、教育部门、教学测评机构重阅读和轻写作的现象。作文教学也大多停留于完成每学期“八大四小”的作文教学任务。至于课外练笔没有硬性规定,当然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四、作文教学无计划、盲目且随意性大
虽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作文分值占得比例愈来愈大,无形中逼迫教师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但大多教师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由于现在课业负担的加重(这是共识)学生未必认真完成,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这些练笔是典型的“杂牌军”。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即便是正规军的课堂作文教学,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据调查语文示范课教师大多不敢涉足作文教学和这个有直接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前到课堂课后、从教师到学生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改变,但对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巧妙结合还是个盲点,相关的论述和指导意见很少见,没有理论上的要求和规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头脑中没有相关理论的支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行为也自然受到辖制,所以针对此现状,教育工作者不论是理论阐述者,还是理论实践者,更应当先从理论上得到启示指导,让读写结合的理念占据头脑,才能让读写结合实践于教学行为。
以上教学弊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不少的教育先行者积累了不少经验,开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我作为一名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认为不论怎样改,关键看“实效”。既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和现有的课程、课时设置冲突,所以我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践研究,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寻求开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
首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计教学目标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优化阅读教学目标,能真正体现读是为写储备的理念,把作文教学总目标分解,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文本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写作方法巧妙地文本,就重点体会赏析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文本,则可以训练复述概括;对诗词歌赋类文本则可以训练改写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白的部分,则可以结合上下文补写续写;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写法体会习练生动形象的描写等等。这样设计目标,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把教学重点放在写景方法上;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抓住情节特点,可以仿照原文风格续写,可以改换人称改写,可以补续人物心理活动等等,这种设计和教学形式,明确突出了利用现有教材做学生写做示范的目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阅读教学,促使阅读能力提高,这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使用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相辅相成。长此以往,就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其次,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其实任何一套教材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都要根据教材特点发掘出激发写作兴趣欲望的元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促文本与学生的共鸣,达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层对话的目的,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原本设计一课时,但当我和学生一同徜徉在冰雪覆盖的茫茫冰原,聆听那肆虐横行的暴风雪的喧嚣,见证了斯科特一行艰苦卓绝的跋涉,目睹了他们一个个相继牺牲,感受到他们坚强不屈的灵魂与绅士般宽阔的胸怀,特别是看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可挽回的离我们而去,我们被强烈的感染了,震撼了......,教学进行到这,我觉得到此就此罢手将失去一次绝好的机会,于是我立即改变预先设计,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抓住学生激动、悲痛、崇敬的心情,让他们为这些英雄们写几句墓志铭。学生很快投入训练中,全神贯注的思索着,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举手发言了,他们的发言着实令我激动不已。虽然已经拖堂了,但我和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以下节选几则学生发言:罗瑶:在速度上你们是失败者,但精神上却是伟大的胜利者。陈佳佳:暴风吹不灭你们的精神的火焰,狂雪淹不没你们灵魂的光辉,冰雪下埋葬的是不朽的躯体,高原上屹立的是你们高贵的灵魂。谭莎:世间最低的坟墓里埋葬的却是世间最高的人......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释放了自己,表现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也让读和写巧妙地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之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重要目的。所以离开了阅读教学的作文教学是无源之水;离开了作文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是舍本逐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强化作文教学的意识和目标,这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好的作文技巧都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虽然他高于我们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但这种“居高临下”的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熏陶渐染,最终会成为学生习得的作文语言、表达、构思技巧和能力。我们常说的学生作文既是老师教会的,更是学生学会的应该如此吧。比如学习了《行道树》我们可以仿照这种象征手法,选取一种能引发联想的事物,完成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练笔。学习了《春》一文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赏析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人景结合的写景特色,写家乡的四季中的某一个季节;学了刻画人物方法的文章,比如学习了《少年闰土》中正侧面结合、对比手法等等技巧后,就可以仿写这类手法等等,在仿写中习得作文写法技巧。阅读教学的文本题目就是作文题目,在对比与示范中既可以仿写,也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写作。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精心备课,不愁找不到写作情境。诚如是,大量的阅读训练就很好的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作文技巧的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化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在给赖少其的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上观点恐怕不是虚言,其实共同传达了一个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文学作品是优美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因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于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愉悦学生,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能遍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在有限的条件时间内阅读,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我是这样做的:每周五节语文课(三节阅读,两节作文)都想方设法渗透写作元素,另外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推荐书目的阅读。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课堂阅读还是课余时间阅读,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都有意引导读写的结合。具体来说:
(一)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之外,课前自我的预习环节要把握好,我所说的预习与我们传统的预习有很大差别,除了要求学生进行一般性的预习,了解作者作品背景、识记字词、概括内容、划分层次结构之外有更高的要求。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结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对学习情况作一定的交流检查。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之外,有意引导强化作文教学技巧、素材、语言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学后随笔,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甚至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超过课内阅读。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它分为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的提高。因此我认为,既然花工夫读了,就应当留下“印迹”,不能走马观花,对写法主题肤浅的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写好读书卡,做好读书摘记随笔。虽然读的速度慢,但不能用数量来衡量读书效果。对读书的效果检测应当以读的是否深入消化如何,习得方法能力多少,读写能力兴趣提升了多少为准绳。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和欲望,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不停留于表面或是半途而废,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从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发现,他们对事情的兴趣和内在意识直接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就必须以此特点为心理基础。对他们的活动成果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正面鼓励评价、肯定、引导的方式促使他们能很自信的兴趣浓厚的把这项活动坚持了下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随笔、读书札记等当堂朗读专题朗读点评,选摘为文集,选登在校刊、橱窗或其他报刊杂志之上,让学生在收获中体验快乐,提高信心兴趣。
(二)竞赛、评比、展示、交流。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意识习惯,我常常定期开展读书卡、随笔、读书札记的作文竞赛和读书交流会、笔友会等评比展示交流活动,常常抓住语文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最精彩的随笔尽情的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对他们的随笔本在两个班级甚至学校内进行交流展示评点等等。以点带面,以优促弱,提高整体水平。
【公文写作的点滴感受】推荐阅读:
公文写作的经典语句09-26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07-06
公文写作之议案的格式08-05
公文写作:函的写法及08-06
公文写作基础:命令的类型08-31
公文写作的五要诀11-09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10-17
公文写作中的批复怎么写 范文08-26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11-02
公文写作的要求及其格式与注意事项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