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

2024-08-12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精选8篇)

1.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 篇一

第一节文明施工措施

1、做好工地人员的文明施工与坏保的教育,并建立健全文明施工制度。

2、成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并委派专职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及环保工作,检查、监督、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3、搞好周围环境,做到自产自清,日产日清,工完料净脚下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按指定地点存放,并及时清出现场送到规定垃圾销钠场所。严禁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

4、如有特殊作业需先征得负责人许可后,并做好相应的防尘、防污处理,才能施工。

5、工地及往地均要搞好团结,注意卫生,不要高声喧哗。

6、后勤部门对食堂作作经常性卫生检查,做好防止集体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7、购买本工程的工程平安保险及第三保险和工作意外事故保险,特殊工种人身安全保险。第二节环境保护的措施

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的形式分到个人,列入责任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环保自我监控体系,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废气的监测和监控工作。

一、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1、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行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使用对讲机进行远距通话,车辆进场禁止鸣喇叭,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定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

3、从噪声源上降低噪声

a、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加工工艺,如低噪声的电锯、低噪声冲击钻等。

b、尽可能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c、电气安装工程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材料加工与开孔槽作业,因而尽可能将材料在场地外加工,非特殊情况,不得在施工现场加工材料。d、从传播途经上尽量控制噪声,采用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等声学处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

二、防止粉尘、污染措施:

1、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细颗粒粉状材料等,要采用遮盖措施,防止遗洒扬尘,车辆进场,行驶不猛拐,不急刹,防止洒土。

2、施工过程中有尘土产生时,应事先洒水,尽可能减小扬尘。

2.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 篇二

1 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相关的环境因素

公路路线方案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直接关系着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运输效率和使用质量, 还会对公路实际使用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影响公路路线方案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是当前公路建设相关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1 土地和耕地的占用问题。就公路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 不可避免的会对土地和耕地进行占用, 但是耕地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建设效益密切相关。公路占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 从而加剧了环境的压力。

1.2 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公路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路基开挖以及堆填等施工操作, 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的地势, 并对原有地貌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在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特殊的部分地区, 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 从而对周围地区的社会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公路运输的线路较长, 某些地区不可避免的穿越复杂的生态系统, 包括自然保护区以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等, 还有可能会穿越森林公园、水源区以及湿地等负载生态环境, 在此种情况下, 公路建设极易对这些地区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甚至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公路路线进行优选时, 应当充分考虑公路建设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 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

1.4 廊道效应因素。公路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实现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使得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是就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 公路建设在生物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能够起到有效的分离和阻隔。但是公路建设也会对地面动物的正常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公路路线的选取, 会在一定会层度上分隔东路的生存空间和活动领地, 部分甚至还会截断动物的饮水路线, 从而对动物的正常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就环境影响方面来看, 公路路线方案的选取, 存在比较明显的廊道效应。

1.5 水土流失问题。水资源一直是我国社会运行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受到线路方案选取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会对土地资源产生严重的破坏, 土壤表层裸露, 地表植被受损, 使得土壤在受到侵蚀时的抵抗能力严重受损,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出现。与此同时, 公路建设过程中会进行大范围的取土或者弃土操作, 这些施工行为若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管理, 就不可避免的会对土壤结构和土质特点产生严重的影响,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1.6 噪声与震动因素。公路交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和振动, 在干扰社会群体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同时, 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长期的噪声和振动干扰下, 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会乘三横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利于社会群体的长期发展, 尤 (转下页) 其是长期的震动会对人体健康、建筑稳定性以及精密设备的精准性和使用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7 水体污染因素。公路建设及投入使用的过程中, 公路路面上的附着物比较复杂, 尤其是货物运输过程中会在公路路面上形成抛撒, 汽车运行过程中会进行尾气排放, 以及轮胎与路面磨损后会形成一定的磨损物, 在此种情况下, 降水形成公路路面径流时, 会将公路路面上的复杂的物质带入到附近水体中, 导致公路附近的水体产生污染。

1.8 大气污染因素。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和特殊, 尤其会死扬尘和沥青烟等, 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与此同时, 在公路投入使用后, 交通过程中的机动车辆所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空气污染。

1.9 出行阻隔因素。公路建设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 并与社会经济进步的理念相适应, 但是公路建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路路线两侧地区的发展水平, 包括经济活动方面以及社会活动方面, 形成发展上的差异, 不利于公路路线两侧地区社会活动过程中的成品交流以及信息传递, 甚至会对公路路线两侧地区的社会群体的正常出行产生一定影响。

1.10 景观资源的保护。景观资源, 如:奇特地貌, 名木古树, 珍稀生物, 历史文物, 峡谷, 溪流等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对于景观资源, 在公路的选线阶段应尽量予以避让, 或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保护。

1.11 对其他基础设施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中, 有时会对公路沿线的其它基础设施产生干扰, 如:通讯设施, 水利排灌设施, 蓄防洪工程, 电力设施等。公路选线应尽量避免与沿线的这些基础设施发生干扰。

2 基于环境影响的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2.1 基于环境影响的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2.1 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被评价问题的各个侧面, 绝对不能“扬长避短”。在指标设计中, 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及体系的完整性, 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指标之问既相互独立, 又互为补充。

2.2.2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 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这种主观要求与客观实际相统一的过程, 称之为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作为主观反映客观的工具, 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使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以定性认识为前提, 正确理解有关经济范畴, 并正确分析客观对象的数量特征, 以反映到指标设计中。只有遵从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才可能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呵权威性。总之, 整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元素构成到结构, 从每一个指标计算内容到计算方法都必须科学、合理、准确。

2.2.3 可比性原则。即所构造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对每一个评价对象是公平的, 可比的。指标体系中不能包括一些有明显“倾向性”的指标。评价指标在设计中要注意使评价指标的口径和方法具有动态可比性, 并在空问范围内也要可比, 这一原则称为可比性原则。按照这一原则, 要求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 从而就同一指标, 可对各方案加以纵向比较;同时, 可对经济主体进行横向比较。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设计评价指标时, 要考虑到现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使指标的口径范围、核算方法具有动态可比性, 以增强评价指标的分析功能。

2.2.4 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评价指标, 既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也要照顾到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所谓可操作性, 是指评价指标设计的可行性, 既要使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使用的数据均可从现有的资料和数据中获得, 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 才能使评价不偏不倚。

2.2.5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 能够定量的效益和影响应尽量予以定量, 不能或不宜定量的则采用定性分析, 定量与定性指标均纳入多目标分析综合评价。

3 基于环境影响下的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方式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 公路路线的合理化选取, 直接关系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此种情况下, 在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路线方案进行选取时, 应当对各项影响因素以及定量与定性指标进行系统化分析, 进而对多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数学方式来对公路路线方案进行优选, 从而确保公路路线方案的合理性满足环境影响下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 推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3.1 层次分析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路路线方案进行优选时,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合理化分析,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过原话的组成元素, 通过支配关系对元素尽心分组, 促进递阶层次结构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对给各项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精准且可靠的判断, 从而对这些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公路路线优选。

3.2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灰色关联度方式进行应用时, 应当在各项方案中进行最优指标函数的选取, 促进最优路线方案的形成, 采用灰色关联度来作为测度去测评, 明确不同方案以及最优方案之间的关联程度, 从而对不同路线方案进行优劣分析, 进而选取最优的公路路线方案。

3.3 模糊数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在公路建设路线方案选取过程中, 主要是进行路线方案的对比和选取, 以模糊变量和模糊矩阵为主要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和分析, 对综合评判的结果进行明确, 从而对公路路线方案进行优选。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 公路路线方案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直接关系着公路建设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部门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积极对各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 进而对公路路线方案进行优化选取, 确保公路路线方案选取满足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 从而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公路路线方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此种情况下, 加强对公路建设中与公路路线相关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对环境影响下的公路路线方案进行优化选取, 以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 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公路路线,方案,优选

参考文献

[1]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10.

[2]吴勇往.基于环境影响的路线方案优选[J].山东交通科技, 2007.

3.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质量监理探析 篇三

【摘 要】公路工程施工时,具有很多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在公路施工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交工验收阶段,做好环境质量监理工作,完善整个施工过程,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质量;监理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在改善公路运输条件层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我国整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大规模建立交通运输线的同时,也发现新的问题,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公路的建设占用国家土地资源、破坏当前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引来的更多的关注,公路环保队伍与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质量监理工作也应运而生。

1.影响公路工程环境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1.1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人、材料、机械设备、工艺、自然灾害等对环境的影响,人直接参与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直接影响工程环境质量。原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增加污染,破坏环境。用于检验工程质量与进行施工的机械设备影响声环境质量,清洗时也会影响土壤环境与水环境。用于检验环境质量的施工仪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良好的施工工艺可减少环境污染,选取施工方法与工艺时,需要对角度考虑,从技术、管理、组织层面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恶劣的自然灾害,这些灾难不仅影响公路工程施工,也对环境造成破坏。

1.2对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

人是行为控制的主题,提升工程环境质量,要使用各方面的人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施工阶段,强调执业子给,加强对员工新技术、新规范的培训,倡导团队精神与环境保护意识。施工材料的选取时环境质量控制的关键,选取节能环保型的材料,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从材料的选购至材料使用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进行监控,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选定要求技术上先进、功能齐全,且经济实用,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公路工程施工的工艺与方法要从环境、组织、管理各个层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量,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案。自然灾害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可以增强对天气的关注,调整相应施工安排,减少环境污染。

2.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质量监理内容

2.1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质量监理

现场调查是获取环境数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环境状况与工程对环境影响因素方面的数据,及时做好环境的评估报告。具体现场勘查中,需要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学校、卫生院、居民区的位置与线路进行调查,判定原有的工程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尽可能的避免对上述地点造成影响。准备阶段对环境质量的监理需做到随时补充合同未涉及的内容,例如收纳水体状况、施工进度、声屏障材料等,从而增强环境监理的可操作性。有效的环境监理方案的编制必不可少,环境监理实施方案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图纸、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等内容进行编制,环境监理实施人员培训制度、工作记录制度、例会制度,选取合格的人才,做好对环境方面数据的记录,定期做好汇报与总结工作。

2.2施工阶段的环境质量监理

进行环境质量监理,最重要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督与检查,及时控制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也提升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的工艺管理,督促施工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遵守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降噪、除尘的必要的工作。而对于存在的一些不符合规程的操作,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监理工程师需要进行不定时的监测,做好大气质量监测、水质环境监测等,及时检查出不合格的环境因子。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对环境有影响的工序的控制,在每道工序结束后,及时按照规定进行抽检,只有检查和给,获得各方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道供需。对临时配备的设备进行检查,也是环境质量监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施工阶段,可能临时会采用多种设备,例如复印机、电脑、供电设备等,这些临时设备如果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合格,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采用有效的数据进行检测,判断质量是否合乎标准。临时用地也可能存在潜在污染,做好对施工过程中临时用地的相关检查,了解用地的恢复利用效果。环境质量监理还包括对环境保护工程进行质量的检查,检查工程但是设置的污水处理设施、绿化设备等是否合理,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做好检查,施工完成后,做好复查工作。

2.3交工验收阶段的环境质量监理

交工验收阶段是进行环境质量监理的关键阶段,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开工前的各项申请与最终完成情况是否配比,对环境破坏程度、现场档案进行整理,按步骤给出审批意见。做好隐蔽的环保记录与工程检查记录,测量各项复核记录。交工检查小组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包括对路基工程的验收,污水处理设施的检查验收,桥梁工程的验收等,这些验收工作细致,需要在整个过程加强家督,邀请业主或者有关单位参与,进行工程情况的熟悉以及任务的交接,对于重要问题进行交待,让管理人员形成意识,了解相应的情况。工程顺利签发后,将交工证书的签发之日作为工程缺陷的责任日,明确公路施工工程的责任,加强对后期环境的监控,严格防止出现环境质量问题。对环保项目的技术文件进行建档、编目,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与整理。后续的工程工作,要求监理工程师能持续关注工程的实施情况,对于还未完成的工程已经出现的工程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补,促使部分工程的重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升工程的完整性。

3.结语

公路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理是一个完整且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环境的监理工作。包括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之后的交工验收阶段,明确监理工作的意义,加强环境的检测,减少公路工程的施工队环境造成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9.

[2]曹广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技术方法体系研究=D8.西安:长安大学,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芦溪水塘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萍乡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萍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7)》、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精神及芦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芦府办字〔2018〕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芦溪县水塘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地理、区域情况。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东部,地处鄱阳湖流域的袁河上游,东邻宜春市,南毗莲花和安福县,西接安源区和湘东区,北靠上栗县。介于东经113°55′—114°16′和北纬27°24′—27°47′之间。现辖5镇4乡,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国土面积743km2,其中耕地面积22.3万亩。芦溪县属江南丘陵地貌,东南多山,地势较高,西北低平,丘垄相间,海拔高度相差悬殊,最高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18.3m,最低处位于袁河出境的杨村,海拔107.8m。芦溪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5.4mm。境内河流众多,水系纵横,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属鄱阳湖水系的有袁河、沂河,流域面积698 km2,属洞庭湖水系的有长丰河、南坑河,流域面积261 km2。全县平均地表水总量为11.75亿m3。水能 资源理论蕴藏量8.4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7.31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6.81万千瓦。目前,已开发4.27万千瓦,占经济可开发量的63%,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9%。

2、社会经济情况。

“十二五”期间,芦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形成了以电瓷、煤炭、烟花爆竹等为支柱,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体系。农业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了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提高,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浙赣铁路复线、杭南长高铁、昌金高速公路、320国道等干线横贯东西,全县数据通信、光缆传输、网络服务快捷方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芦溪经济发展健康平稳,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比例由调整为 12.7:58.2:29.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567元。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1元,比 上年增长10.57%。

3、全县水塘建设与管理状况。

芦溪县现有大小水塘2130座(其中5万方及以上重点山塘81座),蓄水总量1473万m3,总灌溉面积9.06万亩。作为水库及陂坝的灌溉补充,这些水塘为保障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着力构建规范、高效、完善的用水合作组织,共注册成立3个乡镇级用水合作组织,112个行政村组建了村级用水合作组织。使水塘工程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水塘设施建设投资并管理,对全县的水塘工程进行了改制,管理形式由过去的集体统管为主,转变为用水协会管理、承包租赁管理为主,村组集体管理为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体制。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为抓手,推动开展农村水塘工程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水塘环境问题,建立农村水塘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水塘环境质量,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2、总体目标。用4个月左右时间,在全县开展对现有水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水塘保护活动,确保不填埋,避免硬化,减少水塘周边农田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退出山塘养殖,减少污染,保证水塘的水质安全。

3、分步实施。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原则,分步实施全县5万方以上重点水塘的保护工程。根据我县实际,先重点保护好城乡结合部的水塘,再向农村水塘逐步开展该项工作。在2018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该项工作。

三、主要保护内容

1、水质治理。

以解决好由化肥、农药、农田废弃物等带来的污染问题为重点,同时杜绝生猪养殖粪便排放、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水体饲料养殖等污染源对水塘的水质污染,彻底根治水塘水质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周边环境治理。

一是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杜绝各种垃圾倒入水塘填埋及对水质的污染,抓好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的埋场。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三是根据当地废弃物具体情况,对农业生产、加工及居民生活废弃物进行多级、充分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 良性循环。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由县水务局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及乡镇水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塘保护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山塘保护工程如期完成。

2、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与乡镇年度考核挂钩,实行年度考核评比,确保工作推进稳步实施。水塘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对工作进展较快、成效显著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组织不力、进展滞后的给予通报批评。

3、加强宣传力度、确保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措施方案,及时总结典型、推广经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进度安排

我县水塘保护工程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要求,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原则,分步实施全县5万方以上重点水塘的保护工程。根据我县实际,先重点保护好城乡结合部的水塘,再向农村水塘逐步开展该项工作。在2018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该项工作。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1、准备及启动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成立县水塘保护工程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会议宣传动员,启动该项工作。

2、试点和示范阶段(2018年3 月-2018 年4 月)。选择主要的城乡结合部水塘进行试点保护,科学布局,不断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扎实稳妥的扩大试点范围,抓住关键环节,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努力实现突破,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规范、体制机制、操作方法和保护模式。

3、推广检验阶段(2018年5月)。把试点成果在全县所有5万方以上重点山塘进行推广,检验试点示范成果,改进不足,完善制度机制,逐步形成成熟的试验制度、办法及模式,巩固和扩大试验成果。

5.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 篇五

开展干线公路交通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根据(交公路发[2010]311号)精神和(琼路管[2010]376号《关于开展全省干线公路路域交通环境整治工作》通知,现结合我分局辖区干线公路路域交通环境现状,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经分局研究决定在所管养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开展公路交通环境整治行动。特制定整治工作方案。

一、成立交通环境整治工作领导机构

经研究成立分局交通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明钦(主持全面工作 副局长)副组长:叶敏群(副局长)

成员:莫海雄(路政股长)、陈联发(办公室主任)、庄恢旭(生产技术股长)、梁定和(机料股长)、莫世运(工会副主席)。

交通环境整治具体实施协调工作由路政股负全责,各股室通力配合。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为分局辖区干线公路。

东线高速公路31.8公里(K30+500-K62+300)、国道海榆东干线13公里(K75+000-K88+000)、国道海榆中干线7公里(K49+000-K56+000)、省道云文线36.7公里(K23+000-K60+000)、省道塔龙线29.498公里(K0+000-K29+498)、省道加龙线17.78公里(K21+000-K38+780)、省道黄屯线(K0+000-K35+000),总里程170.78公里。

三、整治工作目的及时间要求

通过开展交通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净化干线公路的交通环境,以达到行车舒适,公路路域整洁、美化、绿化、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基本达到无违章建筑物、构造物。

交通整治开始时间从2010年8月31日至“国检”开始。

四、交通环境整治工作内容

(一)、整治东线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集市贸易、摆摊设点、打场晒粮、占道经营等违法占路行为。

(二)、对增设的平面交叉道口整治,对在干线公路两侧的平交道口进行全面的规范整治和管理,对未经审批设置、未硬化处理、未按规范搭接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要依法强制拆除封闭,未设置警示桩或警示桩缺损的要及时补设修复和更换。

(三)、对存在破坏、歪斜、缺失的公路防护栏、安保设施进行全面修复。

(四)、整治非法占用、挖掘公路及附属设施的违法行

5公里为。

(五)、对未经许可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六)、虽经许可但设置不符合要求的非公路标志或物件陈旧、生锈、影响公路形象和交通安全的。

(七)、对公路沿线的公路标志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整治。对标志牌污染严重的要清洗,损坏陈旧的要更换。

(八)、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高速公路30米、国道20米、省道15米)内的违章建筑物、构造物进行整治。

(九)、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轴载质量不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的。

五、整治方法

公路交通环境整治工作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时间从8月31日至9月30日;第二阶段为依法整治、时间从10月1日至11月30日止;第三阶段为全面清理、时间从12月1日至“国检”开始。

(一)、宣传发动。在沿线公路,依据《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交通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利用县有线电视、广播、沿线公路两侧,天桥悬挂整治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路政宣传车宣传等手段广为宣传,形成整治的舆论氛围。

(二)、依法整治。规范执法行为,根据整治情况,依法制定强制措施法律文书。通知各违法违章设置者、所有者限期拆除或限期补办手续、限期整改等,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自行拆除或者不补办审批手续的,将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三)、全面清理。在宣传发动,依法整治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环境全面清理整治,对不符合整治要求的,且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自行拆除的钉子户,按照《公路法》有关规定。依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而净化干线公路的交通环境。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和管理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省局和路政科的直接领导下,依法整治,明确此次公路交通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是迎“国检”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依法行政、统一行动、确保成效,使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落实。

(二)综合治理、部门联动。分局路政股是这次交通环境整治行动的实施者、责任人。必须做到依法、按秩序,同时争取同各级政府的联系,取得支持。争取交通局、交警、工商、城监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多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序、依法、有成效。以推进交通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突出重点依法整治。本次行动工作面广、点多、线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相关利益,为此分局路政股全体执法人员必须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和协调好。利用法律手段,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整治和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积极支持和配合公路交通环境整治行动。以全新的面貌,良好的交通环境,迎接2010年“国检”。

6.节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水保方案 篇六

1有利影响评价

1.1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通过工程措施对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后,可以充分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水的保证率。通过渠道衬砌、渠系建筑物改建,小畦灌溉等常规节水措施,节约了水资源,改善灌溉面积11.50万亩,使灌区的水土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与开发,提高了单位水生产率。同时,随着灌区排水排碱设施的修建和节水灌溉的实施,使灌区实现了灌排结合,减少了灌溉水的深层渗漏,地下水位将有所下降,土地盐碱化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良,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1.2对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后,改善了灌溉条件,扩大了绿洲面积。现有水地将得到改善,保灌率提高,农作物和林草业生产得到了水源保证。农业结构将会得到合理的调整,林草业在生产中的比例将提高,增加行道林、田间林网、经济林、牧草,林草的生态保护功能将发挥更大作用,灌区农业将向现代化大农业的方向发展。

灌区气候条件有所改善,使作物摆脱了恶劣的气候影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已破坏的农田生态系统逐渐得以恢复,最终走向良性循环。

1.3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灌区田间配套将促进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完善将使灌区内的风速和风力得以减弱,整个灌区冬春季的气候将有所改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1.4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扩大了林草覆盖面积,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灌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将逐渐提高,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随着灌区水利用系数的提高,增加受益区群众的收入,提高灌区群众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2不利影响评价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期间,工程所有的各种当地材料,土料、砂砾石料开采,塘坝、泵站以及渠道建筑物等工程的开挖,扰动原地面,破坏原地貌和植被,引起局部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对土石料场地面予以恢复。

施工期间,各种运输车辆、机械设备施工场地将产生扬尘、废气、噪声以及排放的一些废污水,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范围不大,时间不长,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亦消除。

施工期间,人员相对集中,流动人员较多,易传染各种疾病,需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应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避免发生伤亡事故。3水保方案

3.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实现目标

方案编制的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文件精神,为解决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防止工程建设引起的新的水土流失,编制本方案。该方案的编制是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与科研成果和勘察资料,工程设计图纸,分析工程区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工艺流程,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分析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的特征和危害,预测今后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数量及危害,从实际出发,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区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布局,合理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着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实现目标是以控制工程建设区场地、渠道及构筑物、泵站和管道开挖的弃土、弃石、弃渣,工程所开采的当地材料废弃物、生活垃圾场占地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为重点,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和废弃物流失量得到有效控制。在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保持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为本方案编制的技术标准。

3.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总体布局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要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控制水土流失率达到85%。主体工程以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为主,护坡、挡土、渣场整治和土地平整相结合地表整平和土地整治相结合,强化主体工程区的治理。农田灌溉区以农田防护林和灌区周边防护林为主,农田边角地薪炭林,土地平整相结合。

在防治措施的安排上,以植物措施为主,土地整治先行,合理配置工程措施,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本项目为节水改造工程,依据工程的性质、施工组织安排和生产工艺流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为主体工程区、农田灌溉区进行防治。主体工程区分为泵站工程、塘坝工程、干渠和支渠衬砌工程以及渠系建筑物(如量水堰、跌水、分水口等)、生态林滴灌管道工程等。泵站工程和塘坝工程由于工程建设对原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严重,是水土保持防治重点。渠道衬砌以及渠系建筑物是在原渠线上进行改造,对原地貌和植被影响不大。管道工程的敷设对地貌的影响也较大,同样也是水土保持防治的重点。农田灌溉区指田间节水改造的实施过程以及运行过程的水土保持。

3.3分区防治方案

①主体工程防治方案

主体工程防治区包括泵站工程、塘坝工程、干渠和支渠衬砌工程以及渠系建筑物(如量水堰、跌水、分水口等)、生态林滴灌管道工程。各分区防治措施的布局和设计如下:

塘坝工程:根据工程的可研报告规划,在工农渠窑沟修建塘坝1座。该塘坝设计为3.5万m3,开挖土方1.45万m3。挖土除部分用于堤坝的夯筑外,余土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堤坝采用砼预制块护砌。塘坝的填筑还需要周边料场的土料,施工结束后对土料场和弃土场实施地面平整和土地整治,有条件的改造为农业、林业或其它用地。

泵站工程:在工农渠窑沟塘坝就近修建泵站1座。泵站弃土同塘坝工程。泵房周围有适当平整场地,种草种树,防风固土,美化环境。选用耐寒、树冠大、枝叶茂密的乔灌木以及续根草进行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既能防尘降噪又能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渠系工程:本工程渠道线路大部分沿原渠线走向,渠系建筑物的改建位置基本不变,占用耕地少,弃土少,弃土均用来平整与铺筑渠道旁边的道路。对原渠道两旁的树木应加以保留和保护。对渠道和渠系建筑物改建废弃的砼预制块、石块等弃渣,选择适宜的渣场集中堆放,并对渣场进行整治,表层覆土加以综合利用。避免乱堆乱放,影响环境。改造后的渠道两旁应补种新疆杨树和柳树,一方面固基渠堤,另外还可以改造小环境。

管道工程:管道工程是一级渠1.2km的明渠改管道及用于生态林建设而敷设的供水管道,在施工工程中,因开挖扰动地面、破坏植被,所以在回填时应恢复原状。

②农田灌溉区防护方案

农田灌溉区防护措施主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土地平整。生物措施主要选择农田防护林和灌区周边防护林,达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发挥保水保土效益。农田防护林结合干、支渠防护林规划,选择新疆杨为主的用材树种。以骨干林带、田间林带和田边林带围成防护林网体系。骨干林带按垂直于斗渠方向布置,每条林带种三行树,株距1.5m。田间林带按垂直于骨干林带布置,每条林带种两行树,株距1.5m。沿农田埂边,根据种植结构灵活布置埂边林带,一般种一行树,株距1.5m。

田间配套工程的平田整地工程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对生产建设中所形成的坑凹地,应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整平,并在表层进行覆土,加以改造为农业、林业用地、以及其它用地。

对施工中土方应尽量在原地消化,可用于土地的平整、田埂的修筑、田间道路的铺筑等工程。对出现的废渣、废料应选择适宜的渣场集中堆放,并对渣场进行整治,表层覆土加以综合利用。

7.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方案 篇七

1 一次系统接线

由于地区负荷的减少, 近期设计的50MW机组大都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接入中高压系统, 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高压厂用电源系统推荐采用厂用电抗器, 这主要基于技术经济比较:16000kVA的高压厂用变压器约需60万元, 而相同容量的高压厂用电抗器约需3万元 (水泥电抗器) 或8万元 (空心电抗器) , 采用电抗器要节约许多投资。

2 定子绕组接地保护的常规配置

GB 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要求:“与母线直接连接的发电机: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 (不考虑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 大于允许值时, 应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由装于机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电流继电器构成。其动作电流按躲过不平衡电流和外部单相接地时发电机稳态电容电流整定。发电机变压器组:对100MW以下发电机, 应装设保护区不小于90%的定子接地保护, 对100MW及以上发电机, 应装设保护区不小于100%的定子接地保护。”按规程要求, 50MW发电机变压器组可配置保护区不小于90%的定子接地保护, 即采用基波零序电压保护, 接于机端电压互感器。

3 存在的问题

在大同第一热电厂 (平旺) 2X50MW工程中, 发电机变压器组就采用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 但因高压厂用电系统采用电抗器, 造成发电机电压系统与厂用电电压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当厂用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将误动。当时经多方讨论研究, 采取的措施为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动作后, 先切除厂用电抗器, 再延时跳发变组开关。但这并不是很完善的, 因为当厂用电系统任一馈线单相接地故障, 均造成厂用工作电源跳闸, 备用电源切换合闸, 而厂用电系统接地故障时可以只发信号 (接地故障电流小于10A) ;而当发电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本应瞬时动作于跳闸 (接地故障电流大于允许值4A) , 只能延时动作于跳闸。虽大同第一热电厂 (平旺) 在几年的运行过程中, 曾有因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动作而成功切换厂用电, 未发生过问题, 但也给我们留下一个课题, 寻找更为完善的保护。

4 单相接地时6KV系统基波电容电流的分布

经估算, 厂用电系统接地电容电流约4A~6A, 发电机接地电容电流约1.2A~1.4A, 变压器低压绕组及机端母线系统接地电容电流约0.1A。

5 保护的改进

近期设计的25MW~50MW机组大都为发变组接线方式, 高压厂用电源采用电抗器。根据一次接线的特殊性, 按规程设置基波零序电压保护不是很完善, 下面探讨几种保护改进方案。

25MW~35MW机组装设零序电流保护, 由装于机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电流继电器构成。当发电机内部D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其等效序网图如图1 (2) 所示, 流过零序电流互感器LH0的零序电流是除发电机以外的发电机电压系统的电容电流, 即:

其中:UX为发电机的相电压;

ω为发电机角频率, ω=2πf;

CW为机端连接元件每相对地电容。CW=Cm+Cb+CC;

Cm为机端母线每相对地电容;

Cb为变压器低压绕组每相对地电容;

CC为厂用电系统每相对地电容;

当一次接地电流大于允许值4A时, 定子绕组接地保护动作于跳闸。

当发电机外部D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其等效序网图如图1 (b) 所示, 流过零序电流互感器LH0的零序电流是发电机的电容电流, 即:

其中:CF为发电机每相对地电容。

这时3I0小于整定值, 保护不会误动。

对于50MW机组, 由于发电机回路电流将近6000A, 零序电流互感器变比选择较大达6000/5A或8000/5A, 目前无此产品 (最大变比只能做到4000/5A) , 所以不能按上述方案配置保护。

3) 考虑到在发电机启动过程中, 厂用工作电抗器退出, 由厂用备用变压器带厂用电, 此时50MW机组设置的零序电流保护相应退出, 保护仍不完善。故考虑另一种配置:仍保留基波零序电压保护, 当厂用电工作电抗器退出、发电机变压器组接入系统运行时, 也不存在发电机电压系统与厂用电电压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情况, 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完全能起到其保护作用。由图1 (a) 、 (b) 可以看出, 当发电机内部或外部D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流过零序电流互感器LH0的零序电流方向正好相反, 由此可以设置方向元件, 接于零序电流互感器LH0和机端或6KV侧PT, 作为基波零序电压保护闭锁元件, 以当厂用电工作电抗器正常投入运行时, 正确区分是发电机电压系统还是厂用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目前微机保护完全能满足要求。

6 工程实际应用

在侯马2×50MW工程中首先采用了改进的定子绕组接地保护, 1#机顺利通过调试实验和168小时试运转, 2#机在做实验时接地保护动作, 经分析原因是两个并列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特性不一致, 导致环流, 保护动作。更换CT后, 问题解决。

在焦作韩电2X50MW工程中1、2#机顺利通过调试实验和168小时试运转。

两个工程至今该保护从未发生过误动和拒动。另由于该零序电流互感器尺寸需要特定, 故采用该保护时应注意与电气一次的配合, 以免发电机小间内空间不够。

参考文献

8.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八

关键词:山区公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6.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54-02

福建属山岭重丘区,山区公路在全省公路总里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高填深挖诱发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有植被,由此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对此,公路工程建设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设计阶段开展环境保护设计,实现山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红庙岭山区,分为垃圾场专用道路、焚烧发电厂进场公路、垃圾场二期进场道路等。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因此公路项目在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以下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减少占用耕地及森林植被

红庙岭公路工程位于山区,受地形限制,线形多沿山脚、山间展开;而山区可耕地多分布于山脚、山间,因此导致工程项目占用耕地的比重比较大。同时,深挖的路堑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对此,工程建设设计时首先针对路基横断面进行认证,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断面尺寸,这样,不仅节约工程投资,而且能够减少耕地占用。其次,路线经过耕地或天然林时调整设计标高,采用低路堤或浅路堑,避免高填深挖。再者,对于高填深挖段,考虑增设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措施,减小边坡宽度,节约用地。

2 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该生态敏感区的扰动和破坏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建设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形成边坡、取土场、弃土场等人造景观。

为了避免、减少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在设计阶段,通过对纵断的反复认证,力求填挖平衡,同时合理调配土石方,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弃方与借方。在取弃土场的选择上与改地造田结合起来,减少取弃土用地。在施工阶段,严格按图施工,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3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主要影响之一。山区公路建设难以避免高填深挖、借方及弃方量大,对地表的扰动面积较大,若未作适当防护或排水构造不完善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关键在于:首先,减少填挖高度以及边坡坡度,弃方应集中堆放,合理设置截水沟及急流槽,防止坡面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其次,设计合理的坡面防护,采用拱式、门架式等开放式防护,中间植草防护;其三,路基开挖的土石方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应就近挖填;其四,弃土场宜选择在沟谷的顶部,或者坡地、平地上,在项目完成后同时做好弃土场的防护排水;其五,各参建单位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做好水土保持的各项预案。

4 水环境的保护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傍水而行,河岸进行调整后对改变了原来的水流形态,引起新的冲刷;路基弃方在水力作用下进入河道,污染了水体。

对水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平面选线阶段就应当适当避让水体,特别饮用水源,应保证一定的避让距离;第二,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保护自然水流不改变流向,不压缩天然过水断面;第三,做好路面路基排水,将路面水收集引导排入指定水体;第四,合理设置取弃土场,设计合理的防护与排水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5 公路景观生态建设

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上述的种种措施,旨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公路景观生态建设则是让项目本身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红庙岭公路项目周边山体天然植被保护良好,绿化景观建设遵行自然原则,放弃了常规的规则栽植方式,以恢复原有植物群落结构为主,适当点缀一些体现季节变化的开花彩叶植物覆盖坡面,使公路绿化与路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本项目有机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回顾整个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建设的管理过程,在工程设计之初,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的工程管理者,首先要求项目设计单位福建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问题,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盘考虑,统筹兼顾,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按图施工,认真督促工程监理单位及施工中标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及标准进行建设,严格执行标后监管体系并积极引进市政工程質量监督单位及安全站等监督体系,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万无一失。另外,在加强质量及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各参建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理解一个工程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以上仅是笔者在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道路建设过程中针对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这项目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总结出公路工程中建设过程必须注意到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为自己和他人今后涉及到相似的工作时的决策提供参考。

Discusses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llowly

Zhang Yi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synthesizes the treatment plant road project to Fuzhou Hung Miao trash the summary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ous area road’s project characteristic,raises became an official the district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sorts of adverse effects,concisely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上一篇:描写亲人的作文:奇怪的妹妹下一篇: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