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

2024-07-04

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精选9篇)

1.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 篇一

不辱使命落实责任

岳麓区银盆岭街道闵斌(2011.9.10)

由于各级党组织的抬爱,我这个年已八十有三的老朽,有幸被授予长沙市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的荣誉称号,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自豪,更感到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八个多月以来,我是如何不辱使命、落实责任的?特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个交流和汇报。

一、不辱使命:

五月二十日,我们银盆岭街道工委将市里思想政府教育宣传员荣誉证书颁发给我,我默默地想:我不应该辜负三颗大红印章对我的期望。经过几天日夜的思考选题,我于五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天分别撰写了《只能以此为乐,切莫借机赌博》(简称1#稿)、《三把“保险锁”,尽责侍疾妻三十二年》(后组织改题为《三把“保险锁”,家庭树美德》)(简称为2#稿)和《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珍惜幸福,报效祖国》(简称3#稿)等三篇共约一万六七千字的讲稿。五月三十日又将早在一九九七年我们家兄弟面对当时社会上正气不足、邪气有余和少数同志思想失衡的现象,为了稳住我们家庭这个阵脚,按父辈一生言传身教,如何做人的道理撰写整理的约2600字的“四字经”——《自律箴言》一并送呈。六月十日在街道工委组织主持的试讲会上,我把1#、2#稿作了试讲,获得了同志们的热情鼓励。后经市“发挥五老优热、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2#、1#讲 1

稿分别评选为二、三等奖。其中《三把“保险锁”家庭树美德》一文还被收录进了《优秀讲稿100篇》,还获得了很丰厚的奖金鼓励,使我深受鼓舞。

二、落实责任:

我觉得在前段“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中,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工作。党组织不但给了我精神和物质的鼓励,而且在我们街道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的日子里,街道工委还评选我为“优秀共产党员”,我实感内愧!说实话,还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还只是作为组织上交给我的普通工作任务来做的,并未完全把它作成一种政治责任来当担。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我只是消极等待组织的安排,没有开动脑筋,争取主动。在宣传教育内容方面也没有精益求精地钻研,在效果方面,也没有更多地去考虑,随着活动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在四项教育主题活动中,首先应该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我虽然八十有三,年龄高,因拆迁又冒住在本街道了,组织还给了我这么高的信任和荣誉,自己应该主动作为,不负组织的期望。

七月八日全市举办“五老”宣讲员培训,八月二十六日召开全市“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我认真听了陈泽辉部长的报告和许多先进典型代表的经验介绍,特别是润儿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反思。我认为润儿书记既对我们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表达了对我们“五老”关心和敬意,更强调了把这项主题活动深入技久开展下去的决心。特别对

我们“五老”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五老”宣传员的信任和鼓励,更是对我们“五老”整个群体的信任和鼓励。我们应该发挥社会阅历较为丰富的优势,为建设和谐稳定幸福美丽的长沙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作为第一批“五老”宣传员,对照先进比照党的期待和要求确有差距。所以,我应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为此,我作了下面的一些努力。

首先,为何主动宣传?针对我所在的社区因征地拆迁很多近邻为友都被分散四处,集中口头宣传确有难处。我决定拿出奖金的大部或全部回馈社会,用书面分发的形式向与我保持联系的新老领导。至亲好友派发已经成稿的四个宣讲资料,首批准备了130份,花费600多元。

(二)在宣传内容上,我认真查找不足,补充完善。比如我原以为《不忘国耻„ „》的第3#稿,我谈了许多亲身经历,对比新旧社会两层天的史实,热情歌颂了我们党的丰功伟绩,自认还是可以的。后斟酌发现,我虽强调了党的光明面,这无疑是正确的。而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客观存在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我没有触及摆明我的观点,虽不是有意回避,但疏忽这点就不全面了,是不能让人信眼的。所以我作了认真的补充,其他讲稿我也作了比较认真的审定。

(三)为了与老年朋友们坦诚交流,我不仅仅只作政治方面的宣传,还针对今年退休人员公费全面体检,少数老年朋友对体检结果背增加的新的压力应为何坦然面对的问题,我把自己用顺口溜形式写成的“感言”《要禾哩,就禾哩》一并付印提供以示关怀之意。

(四)为了让党给我颁发的四个荣誉证书,给我带来的快乐能让大家共同分享,我也多印提供在内。

(五)我还用《感谢信》的形式,深情说明我进行这个送宣活动的原由只是感谢大家的回敬之意,不是强加共识,请予笑纳。

以上这些资料都用比较漂亮的塑料文件袋整体包装拟在“两节前后派发,希望能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效果。这就是我汇报的第二个方面。

三、新的信心:

诚然,我还没有接触更多的受众,还不敢突然旨定它的实际效果,但以下两例,增添了我新的信心。

(一):我的儿女晚辈们能不能接纳我的这些努力?谈心里话,开始我还是有些“嘀咕”的。因为他(她)们安排专职保姆侍候我的晚年生活,就是希望我吃好、玩好、休息好无伤少疾,不希望我更多地操心劳力,惹出什么事来。换位思考他(她)们的这个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四对孝心可嘉的儿女们对其父亲的孝顺之情,经过几十年的事实说明更是尽心尽力,无话可谈,玩我把已经逝世两年多的她拿出来谈事,并进行家喻户晓地宣传,他(她)们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我心里没底。所以,我事先并未告知,老个前期活动,我都是搞自己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要求自主行事在进行着。直到事成之后,我把结果全盘向他(她)们一透露并全文让看了被收录进《优秀讲稿100篇》的2#讲稿和各种荣誉证书出来于我的意料,他(她)

们不但没有任何责任,而且个个都喜笑颜开,表露出想不到为父的到晚年还有这个“能耐”,我曾经悬着的心也“石头落地”,我省思确实是我多心了!低估了他(她)们的觉悟,真是“天下七无事,庸人白优之”惭愧!惭愧!这是例一。

(二):儿女们接纳,其他人会怎样?当以上这些资料在银盆岭“永华图文”店打印装订包装过程中也得了一些答复,不但该店打印的小姑娘向我表白:“爷爷,您的这些资料,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确实很有效果。”而且等待加工的男女两位客户,随手翻阅这些资料后,不仅对我投以敬意的目光,而且赞曰:“写得蛮好!”“很有说服力”!当然我心里也暖泽泽!

上例说明,我想我只要真心诚意把这项任务作为一项重要责任来当担,我坚信有一份耕耘定会有一份收获。我应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为这项主题宣教活动的深入进行作出新的贡献。

这就是我今天的汇报,谢谢!

闵斌

2011年9月10日

2.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 篇二

当前一些出版企业和出版人出现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市场浪潮冲击、企业经济压力虽是重要外在原因,而一些出版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全面理解出版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是更为主要的内在原因。下面我就从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和出版人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

在与市场共舞、与消费为友的同时,要想在坚守文化本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就必须从五个方面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

一是强化文化人角色意识。文化人角色要求出版人既是文化积累者,也是文化传播者,同时还是文化构建者。如今的出版人要扮演好文化积累者的角色,要通过选择、优化不断积累新时代中人们的认识、经验、思想等文化精髓,一如既往地续写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史。出版人还必须担当起传播、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将极具文化内涵的知识、信息记载、积累下来,更要通过复制、制作以及营销等活动对其进行广泛传播和有效传承,使之源远流长。更重要的是,出版人更要以文化构建者的身份,自觉担当起提升国民素质、构建社会和谐文化的重大使命,通过对出版物内容、形式以及出版物营销等的创新性提升,为构建和谐、从善、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秩序作出积极正面的贡献。

二是强化策划人角色意识。出版人的这种策划人角色所要求的是对国家文化战略的宏观把握、对学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精确了解、企业宏观发展方向的视野和远见、机制体制改革的完善、市场需求的预测和把握、成本投入和经营风险的控制等各方面的规划、指挥和管理能力。可见,出版人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策划人角色,并不忘始终坚守对出版的文化价值追求。

三是强化把关人角色意识。作为中国出版人要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和出版导向,对出版物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和提炼。特别是在市场细化、需求复杂的今天,出版人不能在金钱的.蒙蔽下失守自己的文化领地。要及时担当起把关人角色,引领并构建读者健康、从善、积极向上的良性需求,维护和谐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四是强化美化师角色意识。出版人必须对作品进行宏观选择和把握,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修改加工和优化,使其不仅能够符合出版要求,而且还能体现出高品位的文化内涵,真正成为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此外,出版人还应根据读者不断更新的审美要求和主流视觉诉求美化出版物的外在物化形式,以求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

五是强化营销人角色意识。在大力实行转企改制的今天,出版人的这种营销人角色得到了高度强调,因此,出版人应大力推行产品差别竞争,在营销过程中重点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借助自身产品的特色优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二、深刻把握出版人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

出版人理所当然要承担相应的文化使命,坚守文化主阵地,以更好地实现出版价值追求,促成自身及企业的发展壮大,并保障社会、人类、自然的和谐、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而出版人要承担出版文化使命,就需要全面把握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

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守先进文化。作为传承和续写中华文明、沟通人类和社会的使者,出版人应该始终坚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先进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前瞻性、民族性、科学性以及普遍性,更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先进性。出版人应大力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更新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不可避免会存在与现实需要脱节甚至相悖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出版人通过创新意识的发挥升华并优化传统文化,通过去粗取精的文化选择和加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永久流传和不断更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潮流冲击下以及拜金、低俗、功利等不良读者需求充斥于出版市场,出版人既要时刻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同时更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勇于承担这种既弘扬更新传统文化,又积极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使命。与此同时,出版人还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不断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更好地走出去,以使其作为一种强大的软实力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是引领大众文化。出版人要树立“专家眼光,平民表达”的出版理念,既肩负起合理引导大众文化的重任,使读者对出版物的需求朝着健康的、高雅的、高品位的专家化、精英化方向转变,又适度改造精英文化,使承载了文化精髓和瑰宝的出版物在保持其文化本质的前提下完成平民化、大众化转型,更好地走进市场、走向读者,在满足读者良性需求的同时以一种文化构建者的角色将这种需求的世俗化、娱乐化、商业化趋势引回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本位,并最终使之升华为一种文化自觉,实现自己的文化使命。

(作者系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3.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 篇三

对责任一词的理解在我国古代的《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中曾经这样写道:“观太宗 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另外在《元史·武宗纪一》中也曾经这样写道:“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尽瘁赞襄嘉犹,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谐。”最后在《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中曾经对于国君的责任这样写道:“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从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责任的理解是相对比较到位的。另外到了现代社会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资本运营市场上面的信托投资责任意识。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责任的意识越来与重视起来,我们所工作的企业需要对国家承担责任,企业需要有自身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另外作为个人的我需要对客户承担一定的责任,另外在工作的时候我还需要以工作为主线来承担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

我来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四年的工作和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让我认识到自身的成长与公司的不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懂得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和水平。在这四年的工作时间里面让我明白了我们公司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家政策性的保险公司,我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代表着公司在客户那里的形象,同还代表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每次我在工作的时候都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效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与公司的国际形象联系起来。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形象。始终让自己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我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去。

我在公司的四年多的时间里,见证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我作为浙江分公司的一份子,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着各种挑战,努力为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而努力,在外面会见客户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维护好公司在企业客户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公司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将公司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的责任感统统展示出来。公司始终树立起的一种服务的意识就是对客户企业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在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我努力实现公司对于员工的责任要求,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都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始终为公司的利益着想,为公司的不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心态放平稳了,才能够将自己的责任意识强化起来。

众所周知一个保险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客户责任的兑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针对进出口行业的唯一一个政策性的保险公司,我们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实现着自身的成长,作为企业中的一份子,我在努力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受到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从事客户开发与维护,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咨询的过程中,往往将客户的利益放到最高的位置上面,我们的客户往往是从事各类出口的企业,企业对于国外市场还不够熟悉,就需要对于自己出口的货物进行投保。我们在为这些客户进行投保的过程中,始终树立的就是能够给予企业一种相对安全的意识,让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的时候减掉他们的后顾之忧。

4.唐雎不辱使命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检查预习

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4、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3、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自由翻译课文。

四、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毛遂,战国末期大梁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故事 公元前251年,秦国的军队包国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出使楚国,要求楚考烈王与赵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平原君打算从食客中挑出20个有智有勇的人,随同他前往楚国。挑出19人后,还有一个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听说您要带20人 前往楚国,现在尚缺一人,请您让我来凑满数吧。” 平原君不熟悉毛遂,问他道:“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已有三年了。” “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锥子装进口袋,马上可以看 到谁尖戳破口袋钻出来。你来这里三年,我从未听别人有称赞你的 话。可见你一无所长,所以你不适合去,还是留下吧:” “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银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不仅是锥尖钻出口袋,恐怕整个锥子会像禾穗那样挺出来呢。”毛 遂回答说。于是,平原君同意他随同前往。途中,同行的人在与他交谈过程 中,逐步发觉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都很钦佩他,不料,楚王不愿联合抗秦,平原君也说服不了他。毛遂代表其他 19人上台去说服楚王。楚王听说毛遂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怒气冲 冲地要他下台去。毛遂按着剑走近楚王,大声说道:“大王所以敢当 众叱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如今大王与我处于十步之内,楚 国纵然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楚王被毛遂勇敢的举动吓呆了。接着,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说明 共同抗秦对赵、楚双方都有好处,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没有理由 反对。毛遂的一席话,终于说服了楚王。楚王决定和平原君歃血为盟,联合抗秦。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六)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疏通文章大意。

三、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四、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

5.不畏艰难 不辱使命 篇五

————中调抗击奇利马台风总结

今年第15号台风“利奇马”于2日23时在海南三亚市田独镇锦母角登陆,正面袭击海南电网。这个风暴将对海南全省造成影响,尤其对海南南部影响较大。具体预计影响如下:

1、全岛普降大到暴雨,全岛将有7-9级大风,其中东部、南部受风力影响最严重;

2、全网负荷下降,尤其电网北部、南部地区负荷下降最多,其它地区负荷也将有明显的下降。

3、大广坝、牛路水库有较多来水。

4、“利奇马”登陆共造成海南电网4条110千伏线路、4条35千伏线路、421条10千伏线路跳闸,全网负荷损失15万千瓦,电量损失61万千瓦时。

针对第15号台风期间可能发生的系统工况,中调调运科确定了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调节手段,在事关电网安全和企业形象的岗位上精心、精细、精确调度,使得系统在第15号台风期间损失减到最低限度,避免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在打造坚强电网、提高可靠性、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责任南网”形象的使命中实践着南网人核心价值观和灵魂。认真总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有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安全理念,高度重视台风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充分认识防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理念正确才能使行动规范,安全意识增强提高才能防患于未然。第15号台风“利奇马”形成的前前后后,中调调运科始终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增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强化南网公司安全生产1号令,认真学习并落实好网公司和省公司主要领导就抗击“利奇马”的指示要求,充分认识到防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及“利奇马”台风对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高度重视并全面做好防风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

充分研究、分析各种电网运行方式,编制并完善了防风防汛、突发事件等各类事故预案。认真学习、落实了《海南电网台风期间运行方案研究》各项相关措施,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台风对电网的影响,成功地指导了“奇利马”台风期间海南电网的调度运行工作。具体有:

1、全面分析了台风期间各种电网运行方式下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制定了海南电网防台运行方式及有针对性的台风期间调度运行方案,以及事故预案和电网黑启动方案,并宣贯落实到各级调度和有关厂站熟悉;

2、协调各电厂和天然气供应商,确保充足的发电燃料存储和供应,落实台风造成海上气田中断生产时利用输气管道存气进行发电的应急应对措施,确保保 厂用电措施和机组黑启动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3、各供电公司、各统调电厂、金海和炼化等重要用户发台风警报和电网防台要求,做好保电网和保重要用户的准备工作

4、检查落实稳控、低频低压、备自投和自动重合闸等安全自动装置正确可靠投入运行,台风影响区域内的110kV重合闸退出;

5、6、检查确保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正常可靠

台风前及时增发牛路水电,腾出库容,有效防止水库弃水

三、做好运行方式安排,防止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

齐心协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事关安全和企业形象的岗位上践行南网方略,做到沉着应对、正确指挥、措施得当,使电网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确保我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经验有一下几条:

1、加派调度员和运行方式人员加强值班监控,精心调度运行;

2、实时跟踪台风及电网运行情况变化,动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及时调停了海口电厂125机组,推迟了#04启备变冲击工作,确保了台风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对重要用户可靠供电;

3、密切监控系统低周、稳控所控负荷满足要求,严格控制单机出力在规定范围以,尽量压低#8机等大机组的出力,“大机小网”对电网稳定的影响,减小大容量机组跳闸对电网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4、注意按规定留足了运行备用,多留旋转备用并均匀分布,控制各电厂出力尽量均匀,避免了单个电厂的出力过大。

5、及时、充分利用了地区无功补偿装置、机组无功出力以及主变有载调压装置进行调整,保证了220kV、110kV电压在规定范围内运行。

6、牛路岭、大广坝电厂执行保厂用电方案,各自解列一台机组自带厂用电运行。

四、确保重点城市、重点用户供电,高度重视电力供应工作

6.唐雎不辱使命 文档 篇六

木井乡中学 张有山

教材解读: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故事的背景:战国末年,秦统一天下前夕,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秦王以强凌弱,用名为“易”之、实为夺之的伎俩欲占安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件事。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坚持正义,勇抗强秦,终于使秦王威风扫地,胜利完成了使命。

文本的个性特征:文章用对话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唐雎外交辞令的表达技巧。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另外,本文的故事性很强,又充满趣味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3.赏析人物的对话描写。教学创意

读讲故事——寻读积累——读评人物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战国策》。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请同学们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等知识。继续了解一些知识(出示ppt):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2.《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3.《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4.《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堂活动之一: 读讲故事 1.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解决生字及句子的停顿。注意以下字音:

唐雎(jū)怫然(fú)跣(xiǎn)抢地(qiāng)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读一句话,自己翻译一句话,了解课文内容。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句子,教师指导,或者生生讨论。注意下面几句话的翻译: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按讲故事的形式朗读。读讲故事,就是感受课文内容。这个活动倡导同学们的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读出文章的层次,像讲故事一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像讲故事一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允许略微夸张一些。按两个步骤推进:

(1)理出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活动:叙说思路,即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跑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简要概括如下: 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高潮:面对面地斗争。结局:秦王服软了。

(2)读出人物的语气,即理解人物形象。

活动: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

三、课堂活动之二:寻读积累

教师指导:把本节课所学语言知识按类进行归纳,编写一道练习题。出示ppt,为学生活动提供抓手。以下题型,供你选择。①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②把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③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④一词多义。⑤古今异义。⑥词类活用。

1.学生静心研读文本,编写练习题。

2.同桌互审习题。(我设计他来做,也自己做)3.学生交流展示设计的练习题。教师作以点评,鼓励。教师可以预设下面的练习。【解释加点字】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谢:道歉。谕:明白,懂得。辱:辱没、辜负。谕:明白。加惠:给予恩惠。错意:置意。布衣:平民。怫然:盛怒的样子。庸夫:平庸无能的人。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士。【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②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④寡人谕牟(“谕”通“喻”,明白)【一词多义】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a徒以有先生也 b以头抢地尔

【词类活用】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做动词)

天下缟素(名词用做动词)

轻寡人与?(形容词用做动词)

请广于君(形容词用做动词)

【古今异义词】

①岂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五百里哉 ②休(古:吉祥;今:休息)祲降于天 ③长跪而谢(古:道歉:今:感谢)之曰

④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出;今:夫人,丈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四、课外学习活动

请找出本文中与下面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句子来,并解释下面这些成语。呼天抢地 休戚相关 喜形于色 百折不挠 徒托空言

注:①仰首叫天,俯首撞地。②彼此之间的忧喜、福祸都互相关联。③心中的喜悦表现在脸上。④无论遭受多少次挫折,都不屈服。⑤只是说说空话,并不准备实行。

第二课时

一、微型语文活动 请你来读白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先让学生给这段话加标点。2.说说为什么在这儿加这个标点。

二、课堂活动之三:读评人物 出示ppt:

《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接下来,我们赏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简说活动:从每段人物的对话中找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试做评析。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组对话:第一段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剩余段是秦王与唐雎的对话。

引导学生先学习第一段话。

思考、讨论:这一段表面上写了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当然,这里有转述的意味,实际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看这一组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引导学生咀嚼:①秦王的“其许寡人”的“其”,在这里起加重语气的作用,表现秦王的盛气凌人、轻慢专横的样子;②安陵君“愿终守之”的“守”,表现安陵君终于先王的遗业,崇仰先王,维护主权;也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到有御敌之心;同时,这个“守”字还是安陵国君不畏强暴、坚守国土的表现。在这次交锋中,安陵君先表示谢意,后拒绝“易地”,软中有硬,有礼有节。面对强暴,说话委婉得体,但又不失君主尊严。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段话。这两段写秦王与唐雎的两次交锋。1.请大家思考:

① 这两次对话分别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②看每一组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目的:把探讨的重点切入到秦王与唐雎的对话中。

2.说一说,第二段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提示:

同学们可以用“„„写出了„„”或“„„反映了„„”的句式表达,品味人物的语言。师生交流:

① 秦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一个“不听”,写出秦王的怨怒,好像一个大人在训斥小孩的架势。

②“且秦灭韩亡魏”表现秦王在炫耀武力,迫使安陵国屈服。

③“以君为长者”表现秦王笑里藏刀,阴险狡诈,兜售骗局,在玩“软”的一套。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出秦王的咄咄逼人。⑤唐雎“否,非若是也。”先缓和语气,表现唐雎的智慧。

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从容说明原因,强调并非敌意违背秦王的意愿。

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是在揭穿秦王的骗局,委婉中语气强硬,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

讨论:

①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②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课中小结:这组对话里,秦王的“易”和唐雎“守”针锋相对,一方面是秦王的威胁,一方面是唐雎的不卑不亢。

3.说一说,第三段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品味“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和“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的话中之话,弦外之音。

教师提问:这一段,其实是两个小单元的对话,你看怎么分?如果把它合并为一个单元的对话,你看在表达效果上与原文有何不同? 出示ppt: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引导学生体会原文写法之妙:层层铺垫,拾级而上,把故事推向高潮。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唐雎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突出表现了出来。师生交流,完成如下板书: 精彩的对话 鲜明的性格

v 秦王: 易 天子之怒(骄横粗暴 阴险狡诈)

v 唐雎: 守 布衣之怒(有胆有识 不畏强暴)4.第四段中,是怎样表现秦王的色厉内荏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回答。神情:色挠 动作:长跪而谢之

语言:„„徒以有先生也(称颂唐雎的胆识)追问:秦王的反应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课堂活动之四:外交风采

1.思考、讨论: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这位外交家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交流看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略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教师小结:

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

(1)“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2)“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3)“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2.开心阅读吧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使①楚。楚人以晏子短②。为③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④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⑤更⑥道从大门入。【注释】①使:出使。②短:指人的身材矮小。③为:造。④延:请。⑤傧(bìn)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⑥更(gēng):改变,更换。【赏析】这篇短文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3.比较唐雎和晏子这两个人在思想性格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结束语

7.干好本职不辱使命 篇七

——四公司成渝项目部测量技师刘文军事迹

只要你来到成渝客专项目部五分部施工现场,就会看见一个肤色较黑,身板结实,手脚灵活的年青人,往返于测量仪器之间,忙碌于施工现场。他就是成渝客专线CYSG-5标第五分部测量技师刘文军。

当好先行,为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2010年9月8日,在绵遂高速担任测量工作的刘文军完成了交验工作,跟随项目转战来到成渝高速铁路项目。到达项目后,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带领唯一的一名测量工,根据设计咨询图,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图纸的熟悉、审核、制定测量计划和编制测量方案,编写了项目测量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管段内的控制桩交接桩工作。

由于工程战线较长,设计院控制点少,需要加密的控制桩也很多。而且项目上可用的车辆也很少,根本无法完全保证全程跟随测量。更多的时间需要测量组自行跋山涉水。刘文军带领下测量组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制定了全面的贯通测量方案后,立即组织开始了贯通测量及控制桩加密测量工作。每天6点就要从驻地出发开始一天的测量工作,一直要到晚上8点才回项目。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要增设加密控制桩,需要自带水泥、钢筋桩等材

料,而且配合的工人数量有限,大部分材料都需要测量组人员自己肩挑背抗上山、下沟。刘文军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白天进行外业测量,晚上还需要加班加点计算白天的测量成果,经常加班到一两点才能休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文军所带领的测量组,抢晴天,战雨天,终于在10月29日提前两天完成了贯通测量和控制桩加密工作并提交了合格的测量成果书。为下一步项目的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尽职尽责 严把测量关

架子队组建完成后,项目共设有2个隧道架子队,2个桥梁架队和1个路基架子队。根据项目《测量管理办法》规定,项目部测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复测及加密工作,架子队测量组负责日常施工放样工作。但是,由于战线太长,架子队测量组往往无法满足所有的施工测量工作。为了确保工程正常进行,刘文军在完成好自身及领导分配的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架子队完成测量工作。由于他的积极参与,整个项目上的施工测量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

项目部测量组在复核过程中,刘文军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规范,结合设计要求及《测量管理办法》规定,对每一个工点每一个工程,都进行了严格的复核测量工作,杜绝了不复测就进行下道工序的违规施工现现象。在复测工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指出

问题,提出整改方案,确保了每一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指导施工。

测量仪器是测量工作的命根子

要干好测量工作,测量仪器就象战士手中的武器一样,只有充分保护好和用好测量仪器,才能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刘文军同志爱护测量仪器,和爱护自己的眼睛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他时常说“仪器是我们搞测量的命根子,如果你连仪器的日常保养都偷工减料,那你就没有资格作为一名测量人员。”他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的测量设备的保管、保护、使用管理制度,经常抽空时间,到各架子队检查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及日常保养等。一次,再进行缙云山隧道斜洞口的放线中,由于山势较陡,地质条件又是风化石,正在进行复测的他一不留神踩滑,他连同测量仪器一同向山下滑下去,为了不让测量仪器损坏,他双手抱着仪器,顾不上树枝划破脸上和手上的皮肤,一直滑到10多米深坡底。事后,同事们担心的问他:“你只顾着测量仪容,难道不怕伤了自己?”他微微一笑,说:机器就是我的全部,如果搞测量的连仪器都保护不好,那还有什么脸再干测量工作。

在他的细心管理下,公司于1994年购置的托普康GTS-711S及徕卡TCRA1102全站仪,现在仍然在项目部下属作业队正常使用。为公司节约了很大一笔费用。

关爱同事深化自身

在成渝项目工程的测量过程中,无论有任何无法解决的测量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刘文军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到问题顺利解决。对于同事们的疑问、有不懂的地方,他也总是热心对其进行讲解,分析。在解决施工测量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同事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新进单位的同事,有的不会使用卡西欧科学计算器编程、计算,于是他就一点一滴的给他们讲解卡西欧计算器的原理和方法,直到他们会编程序,会用程序。由于刘文军的热心帮忙,很多同事受益匪浅,大大的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他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广泛赞赏。

在热心帮助同事的同时,刘文军也在不断提高自己。一方面利用空闲时间,钻研测量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学习一些其他技术,包括桥梁、隧道等施工技术。通过自己的学习,运用在工作中,为项目解决了很多其它技术问题。2010年6月,刘文军参加了中国中铁第九届青年测量工技能大赛,在中国中铁集团18个单位参赛的测量大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为单位争得了荣誉。

8.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积累,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

2、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文章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选材和写作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的积累,读准多音字、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通假字;

3、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作者作品背景介绍:

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 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

可能出现的字词: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ǎo 挠náo 谕yù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1)、词语解释: 虚词:

其: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

与:吗,表疑问语气。因:于是。

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岂直:难道只是。

直,只,仅仅。

人物称谓: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布衣:平民。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2)通假字: 说:(yuè)通“悦”,高兴。

错意:注意,放在心上。错,通“措”。仓鹰:仓通苍,青色的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3)词类活用:

广:扩充,形作动。轻:轻视,形作动。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作动。

4.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状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跑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第二课时

老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名读秦王,一名读唐雎,一名读安陵君。要求:语气要符合人物的地位和性格特征,秦王的蛮横,唐雎的不畏强暴,义正词严,安陵君语气委婉。秦王仗势凌人终于自取其辱,唐雎不屈不挠气盖强嬴。对秦王要读出他的骄横狂妄,读出他心 2 理变化的层次“强骗——不悦——质问——怫然——蔑视——色挠”;

四、合作探究

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思考: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

明确: 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

(故事开端)秦王不悦(生气了)——唐雎使秦之因(受命)(故事发展)秦王施压(冒火了)——唐雎坚定回绝(力争)(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愤怒了)——唐雎布衣之怒(拼命)(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道歉了)——唐雎不辱使命(不辱)

2.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在这几个回合的斗争中,唐雎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秦王的? 3.本文的重点是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表现在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难点分析。本文的难点是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本文的对话描写巧妙地取得了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其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三段。文章一开始,秦王在灭亡韩、魏之后,提出要“易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说”,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正是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不如说这是一段巧妙的环境描写。

其二,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先看第一处,秦王与安陵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辞严地指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时“秦王不说”。由此可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和安陵君不亢不卑的性格。再看第二处,秦王与唐雎的对白,秦王气势汹汹地指责安陵君不同意易地,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行为,唐雎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受地予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由此可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维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第三处仍是秦王与唐雎的对白,当秦王怫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淫威来征服唐雄,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拼死一搏,这样,把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三,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开端秦王以希望的语气提出“安陵君其许寡人”,当对方不同意时,秦王便指责一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这时矛盾更加激化,更加深了安陵的危机。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乃至发展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挥剑而起”,使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

(解说:抓重点、破难点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使学生不仅懂得本文的学习重.发是对话描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使学生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

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生讨论发言,师总结: 1言之有节

“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2言之有据

“士之怒”“而将四矣” 3言之有力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教师寄语:

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启示示例1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启示示例2:

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5.表现手法。

(l)选材上洋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重点洋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了主人公,并通过其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中心。

(2)结构上情节完整、自然而紧凑。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从唐维来看,先写唐雎出使的缘由,接着写针锋相对的舌战,再写挺剑而起,最后写出使胜利,这样层层紧扣,突出了中心;从秦王来看,他以不可一世(诱惑、恫吓、佛然怒)开始,却以失败(色挠,长跪而谢)而告终。

(3)描写方式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一方面正面描写了唐雎义正辞严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还写了他不畏暴君,效法“三子”,挺剑而起的英勇壮举。另一方面还通过对秦王的描写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解说:教学中,抓住本文表现手法上的几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6..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第三课时

五.拓展延伸

1、课本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扣人心弦,你能品评一下秦王和唐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本文在塑造人物是用的对比映衬的写法。)对比映衬的地方:

第2段中秦王所说的话虚伪、盛气凌人,而唐雎的回答谦恭礼貌,体现了来访使臣的身份也表明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第3段中秦王“怫然怒”,还说“天子之怒,伏尸百步,流血千里”,试图使安陵国就范,露出了强国之君的骄横狂暴。而唐雎抛出“布衣之怒”,并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的例子,沉着冷静,而“拔剑而起”的动作,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胆识兼备。

第4段中写了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这些表现和他之前的盛气凌人,骄横的态度成鲜明对比,色厉内荏。虽然没写唐雎,但是也间接体现了唐雎最终“不辱使命”。小结秦王和唐雎的形象

秦王是一个盛气凌人、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封建君 4 主。

唐雎是一位不卑不亢、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凛然正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外交家的形象。

2此次出使秦国,唐睢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睢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⑴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睢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睢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之情。

⑵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此处唐睢的大段独白将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决心。为了增强语言的力度,他罗列士人刺杀君主的历史事件,并渲染刺杀时上天的征兆,用正义和坚决瓦解秦王的强势心理。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恐吓辅之短小紧凑的“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果断言辞,意图用生命捍卫国家领土,瞬间击垮了色厉内荏的秦王,使其胆怯畏惧,可谓言之有据且言之有力。、假如你是使臣唐睢,说说 双方谈判交锋时秦王赢政留给你的印象。假如你是秦王赢政,经过这次事件后,你会如何评价安陵国的使臣唐睢?

学生进入角色,换位评价

唐睢:秦王是强国之君,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这次他试图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安陵的阴谋诡计不难识破。他在谈判中表现得骄 横无礼、盛气凌人,甚至一度以开战恐吓,两国之间公平合理的谈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过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 这一点才击败了他,使安陵暂避了这一劫。

秦王:原本以为安陵国的使节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唐睢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辞上毫不妥协与我针锋相对,而且在关鍵时刻敢于用生命捍卫 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安陵国拥有唐睢这样的士人令人羡慕

4、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你所查阅的资料,你认为这个故事可信吗?请说说你探究的结果。(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漏洞,强秦有必要设置这样一个骗局?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解释唐雎之剑从何而来。)

5、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假如唐雎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你应怎样做?

大胆地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令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2)日本总不愿承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对此,你想向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历史是不会被改写的,即使你们不承认,你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德国总理曾向二战中被侵略国的人民下跪致歉,你们日本政府难道不应向人家学习吗?

6、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吗?请简要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

蔺相如.荆轲.晏子、周恩来.墨子.王昭君等等.示例:基辛格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周恩来答: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7、请大家课外搜集战国时期其他的有名的“士”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听。

白话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9.《唐雎不辱使命》.课例 篇九

大河中学 胡芳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气,人物性格。2.体会说话技巧。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文中的对话,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培养学生复述、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品读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细节,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总理与基辛格的对话导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1。《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国别体史书。

2.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赏析精巧构思

(一)、关于选材角度

1.请一位学生复叙述课文故事情节

2.出示背景视频,师补充: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关于“出人意料” 1.学生活动。

〇讨论:找出最能体现唐雎性格的句子。〇品读:第四段体会唐雎的善辩及其说话技巧。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地,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这“出人意料”的结局,巧妙的对话的技巧正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四、品味生动语言,品析人物性格。

1.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2-4段)看谁读得准确而恰当。2.师生互动:说说你认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秦王是个怎样的人? 3..教师点拨、指导: 〇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〇品读唐雎的大义凛然,秦王的狂妄、不可一世。

五、分析文章主题

本文记叙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用对话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板书:

秦王:阴险狡诈 骄横狂暴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唐雎:不卑不亢

大义凛然 有胆有识 不畏强暴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出人意料”部分教学实录:

师:文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方便是唐雎和秦王。从文中看出两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大家小组探究,可采用“读、、、、、、”,“我读出了、、、、、、的秦王(唐雎)”的方式来说说。

生1:读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处,我读出了秦王的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让安陵君交出土地。

生2:读“安陵君其许寡人”,没有商量的余地,我读出了秦王的强凌弱、骄横狂暴。

生3:“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害怕了,我读出了他的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懦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师:大家表现很积极,总结得也很不错。请大家还用这种方法对唐雎的性格特点作以总结。

生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此处唐雎已识破秦王的伎俩,我读出了他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

生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我读出了他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生6:“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今天大不了是一死,读出了唐雎不畏强暴、视死如归。

师:大家说得好,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屏显):

秦王:阴险狡诈 骄横狂暴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唐雎:不卑不亢

大义凛然 有胆有识 不畏强暴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着重读第三段。谁愿意扮演唐雎?谁愿意扮演秦王?

生7:我来扮演唐雎!生8:我来扮演秦王!

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读的怎样?

生9:扮演唐雎的同学读得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很到位

师:在这场较量中,唐雎让秦王最终改变了主意,那唐雎能够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10:唐雎出色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既保全了安陵,又使得秦王意识到安陵虽小但不可欺。我觉得在这场交锋中,是他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以自身的凛然正气和镇定勇敢、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逼得秦王束手就缚,自取其辱的。师:说得很好,谁还能再说一说?

生11:我觉得唐雎很会说话,有很高的说话艺术,是凭借高超的说话技巧取胜的。师: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12:比如面对秦王的发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唐雎努力周旋,并未当面揭穿骗局,而是说“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说话有理有据,既拒绝了秦王,又显得很有礼节。

生13:唐雎的说话技巧“巧”在言辞委婉上。宁“守“不”易“,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的意思,倒有御敌之心,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地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

生:还有就是秦王见诈骗不成,便用 “天子之怒”进行威胁。唐雎正气凛然,毫不示弱,以“士之怒”加以反击。

师:说得好。

生14:文中还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三个历史事实,警告秦王汲取历史教训,不要自蹈死地。

生15:唐雎还逼近一步:“与臣而将四也”,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的。这样,就把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变成了对秦王的直接威胁,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机处境。师:的确是这样,唐雎之所以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胆识过人,忠君爱国,具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再者,真理站在了唐雎一边,在道义上是偏向唐雎的,唐雎的义正词严有着强大的威力,震撼敌论。另外还与他卓越的口才不无关系,他有着极高的说话技巧,靠他的睿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王,而出色的完成出使使命的。当然,如果唐雎手中没有真理,没有尊重客观实际的科学态度,那么,说话技巧再高明,充其量也只是诡辩而已。(屏显):道义、威力

师: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唐雎用自己的卓越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战胜秦王,不辱使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用自己高超的说话技巧不辱国格的例子,例如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看完之后你感觉周总理说这番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他说话有什么艺术?(屏显):

▲西方记者: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周恩来答: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生13:周总理说这话的意思是,人民币是由这些面值的钱组成的,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避免了正面回答对方问题,而又不至于冷场,又回击了对方。

师:这位记者表面上是在问资金的多少,实际上是在讥笑我们新中国的贫穷,周总理的回答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巧妙地回应了对方,又有没有泄露国家机密,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恩来那敏捷的思维、独具的匠心和出色的口才。在另一次外交事务中,有一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周总理敏捷机智而又不失大国总理风度的做法让人感到敬佩,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屏显):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教后说教】

本课是以记言为主的文言文,故事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学生乐于接受。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话。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话。人物对话精彩,人物性格鲜明,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教学时,我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话人的语气,并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等活动,扮演唐雎和秦王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学作用,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在讲课的最后,为了体现“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这一教学目标,我出示了一个周恩来从容应对外国领导人和记者恶意提问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个环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学生的眼神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学生思维的跃动。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后点评】

这是一节很成功地课,能让学生学得很精彩。

1.在导入这个环节,设计了尼克松与周恩来的精彩对话,让学生在进入新课之前就对如何得体、巧妙的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当学生为周恩来机智的回答叫绝时,又顺势引人了古代外交家——唐雎,连带着介绍了课文背得。打铁要趁热,这开头一个高潮,让学生觉得作品中的人物不那么讨厌,文言文也不都是枯燥无味的了。

2.教学中能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学习状态比较好,重视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在分析唐雎与秦王两为个人物的性格时,安排了擅长朗读的同学,同学一个扮演唐雎,一个扮演秦王,朗读了相关的对话,使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了理解和想象。

3.细节品析到位。引导学生评析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并分析了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方法,探讨了唐雎的说话技巧。

4.设计问题,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巧妙地i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5.板书设计精炼、直观。

上一篇:航海船舶专业毕业生求职信下一篇:风雨中的期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