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2024-07-07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10篇)

1.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篇一

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筑垃圾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处理过程的`收费方式难以堵住浪费的源头方面论述当前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并针对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的科研工作、完善立法和监督执法工作须加快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的对策.

作 者:刘超 徐小朝 张莉 作者单位:漯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漯河,46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2)分类号:X7关键词:建筑垃圾 现状 处理 对策

2.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篇二

1 责任主体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现状分析

1.1 建设单位。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一部分项目经理缺乏应有的安全职责分配管理经验, 他们在实施安全职责分配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合同中的规定要求来进行, 缺乏灵活性, 这直接导致员工的安全职责分配不明确,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一部分施工单位虽然聘请了安全职责分配监管人员, 但那也只是流于形式, 他们没有认清职责明确分配的重要性, 经常会在职责分配工作中, 不能做到“因人上岗”。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 势必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资金功效得不到最大发挥

1.2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工程的承包商, 是一种自负亏盈的法人组织, 部分项目经理往往为了节省建筑施工成本, 在材料的选购和人员职责的分配上的使用上比较随意, 低质量的建筑材料经常会流向施工工地, 同时低素质施工人员也经常会被分配到工地上, 这无疑会给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从目前的一些施工工地上可以看出, 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尽到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义务, 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分配制度的相关规定视而不见, 在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任用方面没有做到位。导致安全生产设施无法顺利到位, 尤其是对一些特种安全防护用品和设备的使用方面, 这无疑给员工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1.3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 顾名思义, 监督与管理单位, 其主要职责就是做好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 但是现实中往往却并非这样。一些监理单位只注重项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对于监理单位内部的员工职责分配却很少关注, 尤其是对于监理单位内部重要职能部门员工的职责分配很少理会。这样会给施工单位多留下一些钻空子的机会, 一些施工单位正是利用这一漏洞, 在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 没有按照建筑工程的规章制度来办事, 无形中留下了安全隐患。对于施监理单位的总监来说, 他们同时还没有做好对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员工的职责分配和监理工作, 在施工职责报表的审查环节过于形式化, 导致施工单位很容易瞒天过海。

1.4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与基础, 很多施工的细节问题都体现在施工设计图纸上, 施工设计的合理与否会对工程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当代建筑的安全越发关注, 他们不再是只注重建筑的大方美观, 而是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更为关注。一些设计单位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只是单纯地将施工设计认为是自己的工作, 完成设计任务即可, 至于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却都是施工单位的事, 尤其是在建筑的关键设计部位, 没有做明确的标注, 这给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带来带来一定的阻碍。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思考

从上述阐释中, 我们能够明确的知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的责任, 而并都是监理单位的责任, 因为一项工程从开始到结束, 上述这些单位都参与其中, 任何一个单位出现了安全管理的问题, 都有可能出现连锁反应, 而影响整个建筑施工工程。针对上上述的安全管理职责分配,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首先, 落实责任, 虽然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已经十分明确, 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落实下去, 在施工期间, 无论是监理单位, 还是施工单位都没有将安全管理的问题放到重点位置上, 为此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条款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实际上, 我国法律已经对建筑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如果在这期间出现了任何问题, 负责的相关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去管理, 而出现了安全管理问题, 一起后果都要责任人来承担。但是虽然国家有这样的规定, 但是安全责任人往往都是形势, 所起到的监管作用也比较小, 等到出现了安全问题往往找不到相关责任人, 这是安全管理缺失最重要的表现。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分配的第一步就是落实责任。

其次, 监理单位应该发挥应用的职责, 监理单位在建筑施工中不仅仅要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监察, 同时也应该对安全管理进行监察, 如果发现了安全问题, 要及时的上报, 才能及时的解决, 进而把安全隐患消除在摇篮中。如果某项工程中出现了性质十分恶劣的安全问题, 监理单位可以根据相关法规处罚责任人, 并且将责任人交由相关处置。只有监理单位充分的发挥监督的作用, 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再次, 建设单位也应该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 虽然一项建筑工程, 建设单位主要是负责建设资金, 而且建设期间的任何问题与之关系并不大, 但是建设单位也应该派专门人员进行质量以及安全管理监督, 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 同时对监理单位也起到监督作用。

最后, 设计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也很重大, 一项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前, 设计是最重要的工作, 其设计质量好坏与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息息相关, 因此在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一定要全方面考虑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好之后, 要经过逐渐以及相关人员的审定, 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只有审定完全通过之后才能运用。在审核的过程中, 要重点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审核, 重点探究,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进行试验。在设计人员一定要清晰的描绘出设计图纸, 重点的地方要表明, 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清晰设计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非常重要, 做好这项工作也就是做好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各个参与到建筑施工中的单位都应该从自身出发, 严格遵循相关条款, 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各个问题, 而施工单位也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 而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则要做好监督工作。

摘要:安全管理职责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工程探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四个单位来参与, 分别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 因此其安全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这四个单位的责任, 只是责任大小分配管理不同。但是对于安全管理问题, 无论责任大小都应该将其看作是工作重点,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的介绍, 进而对其进行了思考, 希望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现状,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力争.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筑安全2011 (6) .

[2]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3) .

3.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篇三

摘 要:现代建筑工程通常是多个利益体的结合产物,需要妥善处理相关方关系,科学合理的分配有关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才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才可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便进一步明确相关方的职责。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政府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伴随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和难度也随之增加,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现状分析

(一)建设单位方面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工程的投资主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些建设单位往往在施工中单单片面注重工程施工成本,而对工程其他状况未能给予重视,比如: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方面,一些业主的认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属于施工单位,而这直接影响其日常生产管理职责履行,影响到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建立,由于大多数状况下只依赖施工单位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是明显不够的。换言之,建设单位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二)施工单位方面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主体,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担负直接的而重大责任。从现阶段我国市场分配制度看,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需承担较大风险,对每方面风险均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才可确保自身的利益。但在承担风险同时,施工单位要想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就往往从从缩减开支着手,如此对建筑公司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这在较大程度上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三)监理单位方面

在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也担负着重要角色。通常情况下,监理单位均是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组建的,所以监理单位在一定层面上代表的是建设单位的利益,所以监理单位同样重视工程的成本控制及施工进度管理,并未把生产安全管理置于首要位置,实际上这和监理单位的职责是相悖的,其并未真正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大多数监理活动及相关措施的落实上还有待加强。

(四)设计单位方面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一般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保守心理,而对施工中的安全,他们并未全面的考虑进去[2]。所以,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通常把建筑工程的造型、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构想置于首位,未充分考虑到实际施工的难度,也未考虑到如何开展安全操作或防护要求,片面的认为只需设计好图纸,如何安全、有效施工是施工单位必须考虑的。对于施工安全重点工程和环节在设计资料中未能清晰标明,这为施工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的科学合理分配

(一)明确建设单位责任

《建筑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事故不不但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建设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应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管理职责。首先,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时要选择资质合格、安全达标的承包商负责施工。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各级负责人均有责任监督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同时,建设单位还应积极为工程的安全施工给予必要的保障措施,不得向设计、施工、工监理等单位提出有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不得对合同约定工期予以压缩。

(二)明确施工单位责任

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直接实施者,应时刻做好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施工单位应独立设置安全管理小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则应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以确保安全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工作,并向一线施工人员提供满足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服装等,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明确监理单位责任

监理单位应积极参与到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施工安全监督方面的作用。监理人员应做好施工现场巡视工作,不管是哪个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有安全事故隐患,均有责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报告给建设单位。对拒不整改的,监理单位应通过合同中规定采取强制性措施或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强制施工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明确设计单位责任

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关系到施工安全的重点工程及环节应在设计图纸中加以注明,并要提出相应的防范指导意见。设计单位及建筑师等执业人员须对自身设计负责。

(五)加强施工安全监管

政府及建筑相关管理部门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应全面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对建筑施工相关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避免出现形式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同时,应加强建设项目监督,增强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监督考核,督促相关方履行好自身职责。还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严格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对出现重特大建筑生产事故依法严处,追究责任[3]。

三、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不单单是施工单位的职责,同时还需要相关责任方一同参与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环境,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如此才可实现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磊.探析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7):216-217.

[2]江焕坤,金俊.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7):533-534.

4.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 篇四

2.1缺乏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

作业计划书是由技术人员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计划的对建筑施工作业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计划书需要经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后才能够实施,实施过程中也要受到安全管理人员的严格监督,保证风险削减措施的有效落实。但在有些时候,安全作业计划书不是通过项目的多个管理人员讨论而确定的,而是为了应付检查,由某个技术人员一人完成。这样一来,安全计划书中的内容就将显得不够完善,也使得安全危害因素得不到清晰的识别。这样的安全计划书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2.2安全能力评估和安全专项培训力度亟待加强

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低,对于安全生产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而且,安全管理人员中的大部分选用的是工人岗位中的工作者,这也就使得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不高,对于不断改进的先进安全知识吸收运用能力不足,对新标准、新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也导致很多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不出安全隐患,不能有效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人员能力评估和考核不到位,也是难以完成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因,这样会使得安全需求培训不够明确,培训效果不明显。

2.3安全管理投入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为了过分的追求效益和进度,往往在施工中拼命的压缩成本和工期,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因此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上述1124丰城发电厂施工平台倒塌事故,从初步调查来看,主要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将安全防护措施拆除而引发的悲剧。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使得本应避免的悲剧没能避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4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完善

监督检查是有效防止违规行为并且排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施工现场对安全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比较松懈,大部分时候就算发现了问题也没有将问题及时解决,而是进行口头要求整改,这样的监督行为只能达到很小的效果。同时,许多工程项目甚至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表的检测记录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填写的[1]。

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思路的探讨

3.1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

为了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要保证安全管理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的重要工作。根据对建筑实际施工的安全事故统计中,有八成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基础做起,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教育培训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制造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环境,使安全理念深入员工心中。同时因为员工的层次不同,培训需要多样化,这样才能有效的落实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这之中,对操作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重点展开[2]。

3.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推行安全管理体制,使得员工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这就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得到有效的建立和落实,将具体的职责落到实处,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最大化的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对于不履行职责的情况应切实加强对其的处理,切实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投入,尽可能地确保整个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安全高效的实施。

3.3完善安全检查系统,加强监管力度

安全检查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内容,安全检查作为对建筑安全管理的有力措施,渗透于整个施工生产的各个方面,应该得到重视。这样有利于对于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有效改进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那么该如何加强安全监督力度呢?第一,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所以应该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实际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和隐患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还要严格检查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是否安全,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满足要求。第二,若是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口头要求,而要确保问题的解决和隐患的消除,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安全。第三,要使用科学高效的检查的方式,可以使用专业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检查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

3.4对安全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保障资金合理使用

安全资金的削减和浪费也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保证安全资金的合理规划,也就是为施工安全做了保证。一个好的资金规划要坚持合理应用、不削减、不浪费的原则,不能出现单方面削减资金投入或者人为因素削减必需的安全资金的现象,也不能过度增加安全资金的使用。应该根据建筑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合理控制安全资金的加大或减少。对于安全资金的规划,一是要满足有关的规定和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监测设备,建立足够的安全设施,并且保证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资金的充足,保证施工安全和顺利。二是要及时使用安全资金对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使用性能更加稳定的新设备,减少因设备设施老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生产安全。此外,整个建筑施工中严禁为了成本而忽视安全的问题出现,有效的安全方面的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尽可能地确保安全方面的投入满足实际需要,切实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时刻绷紧安全弦,才能更好地合理的利用安全资金,确保安全任务得以高效的实施,最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3]。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与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密不可分。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时,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风险消减措施,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强调对生产管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合理规划安全资金使用。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具体解决,促进建筑施工的安全稳定,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2):16~19+100.

[2]杨菊欣.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建筑安全,(6):16~18.

5.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论文 篇五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而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不足是由多个环节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应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3]。首先,应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例如,对工程施工的图纸、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进行质量控制,其中施工图纸必须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才能进一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而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则需要在施工材料进场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入场的施工材料质量达标,禁止一些不达标的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避免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其次,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对其进行管控,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进一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再次,应做好建筑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建筑施工最后一个环节,必须要做好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如果在验收阶段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返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2.2积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安全影响因素,如何对这些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4]。首先,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很多施工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不得当而引发的,因此,应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规范施工机械的操作,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旦操作人员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应不断地强化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安全影响因素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避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及时的告知施工人员,以便于在施工中注意到这些安全问题,从而避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应对建筑施工人员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培养,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通过有效的处理,能够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控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存在不足,不仅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的总成本,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对此,应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管控[5]。首先,应控制材料的成本,施工材料大概占建筑施工总成本70%左右,在对材料的成本控制中,必须注重采购环节的.控制,不仅要保证材料采购的质量,同时还要保证施工材料的采购成本,将其控制到最低,要做到“货比三家”。其次,应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使用,要尽量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的问题;施工机械设备在不作业的过程中,应及时停机休息,一方面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运行的能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故障,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总成本,更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施工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通过本文对建筑施工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对策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管理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以此来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子敏,蔡景书.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杭州科技.(02).

[2]李树奇.北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园艺.(22).

[3]周强.浅析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措施[J].江苏科技信息.2015(28).

[4]陈黎文,邱金丽,宋媛,褚兰玲,刘萍,黄晶晶,赵仁山,康学军,葛芹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

6.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措施论文 篇六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控制建筑企业的投资成本。通常,建筑工程企业提高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助于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避免在项目中浪费过多的人力与物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在承揽项目的过程中都要历经投标、中标、签约、施工等一系列环节,做好建筑工程管理能够令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更为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科学地配置各种资源,合理地安排各项施工工作,控制好投资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活动时应全面落实各项法规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实现施工的规范化。建筑企业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各种问题。针对此,建筑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借助高效地管理而减少安全事故,在项目减少中做好各项检查与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施工达到各项质量要求。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单位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

在全面研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时发现,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宽泛,其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必须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依照各项管理标准而落实具体工作。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水平,减少建筑企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如下:

(1)普遍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从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都缺乏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建筑企业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要求,未科学地运用好安全施工技术,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很大漏洞。这些都导致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实效差。在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却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未做好该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更新管理知识,实际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未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隐患未能够及时排除,引发多种施工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较以往扩大很多,项目施工难度持续增加,整个建筑行业正朝着工业化与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建筑工程管理应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而在实际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方说未充分细化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单一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低、安全技术水平差等问题,这些都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是当前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在施工现场中,施工单位未依照既定的施工工序开展工作,未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施工技术,则会出现多种安全事故,给相关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如果监管人员未做好项目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入手,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从而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并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3)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筑行业与多种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市场中,非良性竞争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很多人有机可乘,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起来。从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等方面看,个别建筑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未落实相关法规,也没有积极更新施工技术,导致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严重。

7.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 篇七

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 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近几年来, 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我国建筑安全状况纵向发展看, 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 但近几年又有所反复。从横向看,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核爆炸等其他伤害, 这一点与《中国建筑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

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 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 从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年限看, 参加工作时间较短, 在实践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理论检验机会也较少, 这对其本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要降低目前我国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还必须从管理入手, 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理念、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制约着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2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 但目前建筑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一些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 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 对安全问题过问不多, 这一点, 从我们问卷调查的若干问题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在安全方面的资源投入明显不足, 这就为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要的隐患。从一点也可以看出, 这些企业仅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 他们重生产, 轻安全, 拼体力, 拼设备, 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甚至还有的领导认为“建筑施工死人不可避免”, 片面强调妨碍建筑施工安全的客观原因, 忽视或开拓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2.2 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和方式需要改进和加强

2.2.1 我国安全执法监督检查的力量明显不足。

2.2.2 安全检查的方式还主要以事先告知型的检查为主, 不是随机抽查及巡查, 许多地方流于形式。

2.2.3 很多地方领导在思想上出于对地方政绩的考虑, 对于安

全事故有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思想, 安全事故纪录与管理缺乏权威性和真实性, 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不报现象时有发生。

2.2.4 安全检查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 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责任损失标准偏低, “私了”现象普遍。

此外, 建筑安全监督机制缺乏防、调有序, 建筑企业同时面临来自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及其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消防部门等各个系统的监督管理, 但其中一些部门的职权划分还不是很清楚, 管理范围交叉重复, 难免在实际管理中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现象, 使得政府安全管理整体效能相对减弱, 企业无所适从, 负担加重。这些都严重干扰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2.3 建筑安全责任需要重新合理划分

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企业承担, 建设单位 (业主) 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按《建筑法》的第四章规定, 从法理上对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不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因此在我国, 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等问题, 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部的事, 很少参与管理。事实上, 安全事故与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项日技术难度等密切相关。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 而是和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进度的抢进度抢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所以作者认为,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 让业主和监理单位承担部分安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 使得安全施工活动时刻处在监管之下, 不仅弥补了政府安检部门力量不足、监察不细的缺陷, 而且调动了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4 缺乏完备的建筑安全业绩及业绩评估指标

我国对建筑企业安全部要由政府安全监察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对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和政府安全执法检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 只能静态的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往往是国家安全大检查的年份 (或月份) , 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一旦风声过去, 安全事故极易反弹。并且“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 不能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 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 能充分反映建筑安全业绩的指标体系, 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单位 (业主) 、保险公司等部门了解了解施工企业安全状况和业绩的需要, 而且是建筑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形象, 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2.5 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投入不足, 设备老化情况普遍存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多是低价中标, 本已有限的资金又被优先安排在保工程形象和进度方面, 安排到安全名下的资金不足, 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 许多使用多年的陈旧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改造, 设备带“病”运行现象频频出现, 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有些单位领导在侥幸心理支配下, 舍不得必要的安全投入, 开展必要的安全活动, 保护措施, 改善劳动条件很难实现。另外, 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在对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是否会定期维护方面进行调查时发现, 竟然有大多数的机械设备没有定期进行维护, 这样就为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另外在对施工企业是否配备了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进行调查时发现, 工人们认为本单位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虽然有, 但是很不完备, 仅有8%的建筑工人人为本单位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很完备, 这些数据也反映了施工单位在建筑安全投入方面的严重不足, 关键一点就是从思想上就没有对建筑安全管理重视起来, 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摘要:结合实际, 谈谈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

8.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篇八

一、《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施重“量”轻“质”

调查发现,各相关职校普遍存在强调实验开出率,而忽视学生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中,只求实验“量”的布置和达标,没有实验“质”的明确目标设计和检查,只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科学作风及合作探索。

(二)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教师在实验教学指导上包得过多,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做实验缺乏兴趣和正确的态度。实验结束后,很少有学生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实验组织安排欠合理

受实验硬件条件制约,教师组织实验大多简单粗放。实验操作仅限于少数动手能力强,学习好的同学,其他学生或旁观或作记录。实验结束,组内成员出现统一的实验结果,缺乏对实验内容深刻印象。

(四)实验室硬件设施滞后

例如:砼试件养护,沥青延度测定等要求的恒温、恒湿条件多数学校不具备,使该实验的规范操作及完整性难以实现。实验只能浅程度演绎完成。指导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无法作出客观评定。

二、实验教学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陶行知曾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实验教学亦是如此。

1.明确实验在专业学习上的重要性。教师从绪论课开始,教育学生认识材料实验的目的及岗位相应素质要求,还可通过实例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并珍惜课堂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做实验”转变为“我要做实验”。

2.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在平时实验组织过程中,开展组与组之间实验速度、准确度的评比活动。结合学习内容,在学期后阶段有计划组织开展实验技能竞赛活动,内容突出时间性、确定性、实验用。通过营造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强化技能训练。

3.创造条件现场见习。把课堂迁移到地工、生产厂家、质检站等处,现场观摩有关技术人员的操作,请师傅讲解材料质量标准,参观分析工程项目中材料质量带来的缺陷。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增长见识,又能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

(二)独立设课,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教学设计上,将建筑材料实验独立设课并加强考核要求。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它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其比例为1:2:2,各部分考核侧重于学习态度、规范性、独立性,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档评定,最后对所有开出实验内容按比例定平时成绩。基于技能形成和素质培养是通过平时实验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三环节”要求:①加强预习工作;②实验中独立操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③认真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它以抽查形式在实验室进行。重在考核操作熟练程度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考核前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体验现场情景,促使学生对各个实验在原理和操作上有所巩固和提高。

(三)有选择地安排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实验内容,后阶段有意安排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例如,请学生尝试使用一些本地常见的工业废渣如耐火砖灰、煤渣、铁屑作为骨料制作试块进行强度实验,然后对相应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应用价值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学生探索欲望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可培养学生发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

1.完善实验指导资料

(1)教师应结合职校学生认知水平,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三方面要求精心设计编写实验指导书。该指导资料应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实验目标,理解实验内涵,突破操作难点,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精心摄制录像资料。教师可与有关施工单位,质检单位共同设计制作有关实验操作过程演示录像片,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增强做好实验的信心,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具体在课堂实验中,教师只需重点加强学生个体的辅导,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分层次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职校实验室只有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才能有效化解设备不足的矛盾,可将学生按素质高低分成强、中差三大组。课余开放实验室,教师着力辅导好“强组”,充分发挥强组的“小教师”作用,并由他们负责各小组实验操作辅导,在有限时间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掌握实验要领,提高动手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勤俭节约和开拓创新;②聘任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工作。

4.加强硬件投入。为确保砼养护,沥青延度测定等实验目标圆满完成,学校应努力克服困难,尽可能为实验室配置空调设施及专业养护室。

总之,建筑材料实验是建筑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为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建筑专业人才,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和小组工作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

9.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思考论文 篇九

1、国内外对施工管理的研究

1.1国外施工安全的研究概况

国外的一些学者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如美国知名专家Hinze,他在调查建筑安全事故时,发现有9成事故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其中由于工人的不规范的行为所导致的事故占绝大多数。他深入的调查了建筑工人流动率与建筑安全的关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受雇时间和事故发生率呈反比关系。通过此次调查他还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工人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他认为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与发生事故率存在正比例关系。还有国外的一些学者从行为因子理论的角度,构建了一些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1)熟知进行行为管理的对象。

(2)发现在安全管理中关键的工作步骤和操作条件。

(3)对这些关键的工作步骤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评估。

(4)对上述操作条件的规范性进行不间断的评价。

(5)对施工安全进行周期的反馈。

依据这套方法来改善施工安全水平。另外国外的一些专家在有关施工安全文化上也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1.2国内施工安全的研究概况

我国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研究较晚,成果有限,主要的研究方面有安全管理机制、管理的评价、管理的系统及安全文化等。例如在安全管理机制方面,有专家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得出其标准化分为两个层面,企业和项目。并且对项目的标准化给出了深入的意见。在安全管理的评价方面,有关专家对其具体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提出来关于场地建筑适宜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安全文化方面张彦民、何孝贵提出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有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并且可以高效的实施,那样才能称为“安全文化”。此外有关专家对我国在建筑业中因意外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还有伤亡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这方面亟待提高。应尽快的完善有关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

10.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篇十

引言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迅速崛起,高层建筑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目前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规范标准,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现状分析

一、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重视,思想麻痹大意,缺少现场监督与检查,对操作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教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务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极易导致建筑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多,电气线路私拉乱扯现象较严重,用电设备线路老化。尤其在后期装饰阶段,随着施工承包队伍的增多,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电气火灾事故。如2009年2月5日上午9时许,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民房楼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线路老化引起的。

三、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民工临时宿舍人员也较密集,个别再建工程间作宿舍和仓库,不注意用电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事故。

四、施工现场缺少可靠的灭火器材,如干粉式灭火器设置不足或灭火器已失效。临时用水管线水压低、水量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消防要求。

五、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发生火灾后,消防车不畅通,无法靠近火场,阻碍了灭火行动。

针对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受季节、气候、人为、设施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造成了其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消防管理的工作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构及消防安全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建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

2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1)施工现场动用明火作业、取暖的应严格落实有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由施工现场的消防主管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消防措施落实情况开具动火证后方可动用明火;

(2)动用明火地点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用火部位的周围无易燃、可燃物品,同时用火部位要准备好消防器材,备足消防水源;

(3)使用焊接的施工作业中应用石棉被或不燃物品接住火花,防止引燃可燃物品;

(4)动用明火作业后,负责人应对用火地点加强检查,确认无死灰复燃可能方可离开。

3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这是在发生火灾事故后,确保将将火灾及时扑灭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

二、职工消防安全教育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

1组织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教育员工及时报警。火灾报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及时报警,自己又无法处置,后果往往不可收拾,同时应教育员工报告火警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以解决个别员工对报警的错误认识。

3进一步强化应付火灾的能力。火灾多为突发性事故,火灾发生后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惧,或应处置不当,错过了扑救初起火灾的最佳时机,小

火变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应此在平时应加强员工的基本消防技能培训,使员工们懂得消防基础知识。

三、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管理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

1冬季施工中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压缩气体瓶,应设专用的仓库分类隔离存放。库房之间和建筑物防火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严格执行。库房内通风,降温设备和电源、防爆设备必须灵活、可靠,电源开关要设在库房以外安全的地方。

2冬季施工中所用的帘布、草席等易燃保温用品存放要远离火源,并按照施工需要严格控制使用,专人负责调派,以降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载荷。

3施工现场、加工作业场所、材料堆置场所内刨花、木片、锯末等易燃物品应及时清除,并且在此类场所严禁动用明火作业。

4可燃保温材料不准堆放在电闸箱、电焊机、变压器及电动工具周围,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

四、消防器材与设施管理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保障

1施工现场设置专兼职消防员,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器材进行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整有效;

2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枪。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对冬季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以使其在发生火灾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束语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从人员、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为企业平稳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生产安全部

上一篇:鸡尾酒会主持稿开场白下一篇:C1驾照扣分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