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2024-10-11

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通用10篇)

1.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一

各位同学:现将《经贸英语听说三》考试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大家,请相互转告。

一. 口语考试

1.请将PARTNERS的名单在2013年12月27日前报到张灵福处

2.考试时间以及地点:

2014年1月3日(周五)下午2:00

经梯3-2 教室准备,三楼教师休息室考试。

期中前五组同学请在1:50 时到达抽题

二. 听力考试

1.带耳机到考场

2.考试内容:VOA Reports + Business Topics

Chapter4 business negotiation 和chapter11 claims不做要求

少于1分钟的听力材料也不做要求

3.考试题型: VOA课内课外各一篇,课内以填空题形式出现

具体题型:

1.fill in blanks(填空题)

2.listen to the five recordings and decide what the speakers are

talking about(连线题)

3.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finish the statements(选择题)

4.answer the questions(问答题)

2.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二

一、外部环境研究的问题

在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建设研究过程当中, 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外部环境的问题, 及社会和行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国际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是毋庸置疑的, 但地区经济形势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是极其关键的, 毕竟高职院校的主要作用和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因此, 经济发达地区、沿海贸易地区和经济欠发达与内陆地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本人认为, 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 外部环境问题的分析是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许多院校在专业的建设过程当中, 对于这一问题往往不重视, 或者不够重视, 这是教育发展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中公布的10个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属于高失业风险型的本科和高职专业中就有英语专业, 这就说明各个院校在对于外部环境分析的过程当中, 工作没有做足, 这是决定商务英语专业存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人认为,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问题, 各个高校应该与专业的统计调查公司合作, 对于本地区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做到有的放矢, 既能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 又能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

二、职业性的问题

职业性可以说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线, 没有了职业性, 就没有高等职业技能院校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在商务英语建设的过程当中, 应该凸显出职业性的特点, 在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教学等方面都应该围绕职业性的特点;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同样应该围绕高职的职业性特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职业性越突出, 就业率就会越高;高职院校职业性特点越突出, 职业性的特色越鲜明, 就越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 我国许多行业当中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即持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从事相应的职业, 那么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 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拥有BEC、TOEIC、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

三、商务和英语之间关系的问题

商务英语应当是在深厚的英语基础上来突出商务的。商务英语的教学还是以语言为基础来进行教学的。商务和英语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英语是手段, 而最终要达到商务的目的, 职业性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 所以在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中, 更应该注重商务的教学。但是商务的教学应该是以英语的教学为基础的, 学生英语的学习能力注定会决定其商务的学习能力。因此,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 两者不可有所偏废,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平衡商务和英语在教学中的比重关系, 最终使学生英语够用并且商务能力突出。

四、行业性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行业性。这里的行业性是指高职院校同其行业之间的联系, 高职院校同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就会越突出, 高职院校在行业内就会拥有更多的有利资源, 自身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 就更容易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束缚, 而其培养的人才的职业性就会越突出、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强, 高职院校其自身的发展就会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那么, 如何突出高职院校的行业性特点呢?就是要使参与专业设置建设与实际教学中的人有较强的行业性, 这些人要么是行业中专家学者, 要么是对行业十分了解和熟悉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职业性突出的人才, 进而满足市场的要求。

五、培养目标与能力的定位细化

在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当中, 往往都会出现培养目标与能力的定位, 而往往令人尴尬的是, 制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往往很宽泛模糊。目标就是发展方向, 而目标模糊则会令人在前进中迷失方向, 制定的目标越准确, 定位越精确, 就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很清楚大家在做什么, 而不是使学生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有什么用。笔者认为细化培养目标与能力较为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用量来衡量, 质很难准确来确定, 而量却很容易来计算, 可以把所有培养的目标与能力来量化、来衡量。

通过对以上几个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建设问题的分析, 本人以为, 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当中, 应该对发展环境进行细致准确的研究, 突出专业的职业性, 平衡好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和行业进行融合, 并且量化培养目标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启途.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及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师, 2006年08期.

[2]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1年02期.

[3]陈坚林, 赵学旻.关于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 2003年03期.

[4]陈巧巧.试论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年08期.

3.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高职英语;实践练习;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253—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国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下,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多种形式、多种机制、多种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实用性为依托,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英语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学面临与实际接轨的重大的挑战,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毕业生培养方针的影响下,英语等基础学科所受重视程度却显不足,学时得不到充分保证,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完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词汇质量、轻数量,重精读、轻泛读,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现象。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教学手段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此外,衡量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程度的手段仍旧是书面考试,所以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为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单一的考试形式往往导致学生考前的死记硬背。

3.学生认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学生经过数年的英语学习,大部分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因为没有过级考试的压力,所以英语学习氛围不浓,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学习动机缺乏。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西方政治背景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强,也就很少阅读西方文化作品、英语报纸杂志,这就造成对西方文化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改革高职英语课程内容

1.加强英语的实践练习

高职英语课程应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即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增加英语实践课程比例,增加课上的英语交流和讨论时间,并通过多种丰富而有趣的形式,如采用课前报告或讲演、课堂专题讨论、课外短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交流,展示他们的英语才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把培养学生的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既然英语学习离不开经常性的模仿,那么英语教学也离不开实践和练习环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个个孤立的单词、枯燥的语法和迥异的英语国家背景等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全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升华,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效果。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教师应积极配合英语协会等社团经常组织观看英美原版电影、电视、录像;定期举办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讲座、专题报告、阅读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强化学生课外英语交流的实践练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内广播站和英语发射台,有计划地播放英语国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每天一集,或是英美热歌推荐,每天一首等形式来丰富校园的英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英语教师还要适时、适度呼吁加强学校图书馆英文图书、报纸、杂志的订阅量和覆盖面。

2.强化英语的听说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它不仅仅用于读写,更多的是用于听说。听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能够体现英语学习中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材偏重于阅读能力的训练、课文的理解和课后大量的词汇、语法、翻译和写作习题,听力和会话练习略显不足。因为学时有限,教师往往注重课文的精讲和课后练习,忽略听力和口语训练。学生听不懂句子,说不准单词,势必影响英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提高。听力和口语中常听和常用的单词并不多,大多是中学必备的核心词汇,易于记忆;情景也为学生熟悉,易于领会和表达;句子通常短小精悍,语法简单,易于掌握。比起由陌生单词堆砌的晦涩难懂的长篇大论,听力和口语训练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切入点。首先,教师应充分地、合理地使用配套的视听说教材。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寓乐于学,比如在听力教学中插入奖惩游戏,让表现不佳的同学用英语来表达,唱歌、讲故事、朗读等,或者在复习单词时,一人解释,一人猜,这些小游戏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提高交际能力,一举两得。英语课堂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从听懂课堂英语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英语听说训练。学习课文时要求听读结合,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纠正语音、语调,培养语感,识别语流。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义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增强记忆。此外,教师利用课间和课余时间,选择难度适当的英语广播、影视资料、名人演说和英文歌曲播放给学生,供他们学习与模仿。

3.淡化英语的阅读能力

阅读在英语各种能力中举足轻重,它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创造行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能力的途径。在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的分值比重大,而且近年来,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阅读的篇幅在增长,难度在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历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英语阅读理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仍旧是一项难以突破和提高的难题。它与听说不同,聋哑英语的产生是由于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不够、教学条件所限和应试教育等带来的结果。阅读理解就像顽疾一样,虽然倍受重视,但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明显。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可分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知识性障碍包括词汇障碍、语法障碍和背景知识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心理障碍、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学生不爱记单词,词汇量少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趋向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语法知识对长句、难句进行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句意;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则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加之,越来越多的科普文章和专业词汇的出现更是增加了阅读难度。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方针,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实际学时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广大的英语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适当削减阅读训练的内容,增加听力和口语交流的内容;多组织和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或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只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英语技能,进而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造成浪费,才具有社会意义,高职英语才不会失去其服务于职业的性质。

参考文献:

[1]黄丹.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

[2]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3]金亚秋.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成人教育,2004,(2).

[4]朱静.构建高职英语教学环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5]刘晓.高职院校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Thoughts on English Curricular Refor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u-chi

(Liaoyang Campu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aoyang 111003,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imed at training personnel with technical skills.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ut stress on practicability and carry out curricula reforms in the system,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irst analyzed and then a few effective measures about curricula reforms are presented.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upposed to teach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rather than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4.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四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摘要:高职语文是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基础主干课, 对发掘和传授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责任,语文应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和思想修养的培养;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双管齐下,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高职语文设为各专业的公共课,根据各专业实际需要,适当开设语文选修课;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现行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真正发挥其工具性特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对口头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职业院校的要求,很多学生也认为高职语文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实际帮助,缺乏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重点仍放在让学生去记忆语文知识而忽视对口语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要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还要在口语表达、阅读欣赏、应用文写作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高职语文教学要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

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越开越少,除了一些文科性专业仍保留有限的课时以外,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理科专业语文课都已经停上。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纷纷改行,有的重新进修教起了专业课,有的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的靠上一些普通话、写作、文学欣赏之类的选修课来凑足学校的课时要求,高职语文教师越来越被边缘化。

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来说,很多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只着重于知识传授,课堂形式较单一,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职语文的教学应理论、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以学生将来的就业为主要方向,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掌握一定的技能,听得懂,说得清,写得规范,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掌握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延伸教学空间,树立大语文观,突出语文的可持续性特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仍然处于一种 “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相对封闭状态,在信息内容多样化和信息传递多渠道的今天,在全球呼唤“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具备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并最终产生可持续性作用。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延伸语文教学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结合课本,拓展课外阅读,延伸、深化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利用一切手段加大信息量。

其次,学生要扩大阅读面,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前人今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关注人物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从历史或现实角度认识生活,了解人生,汲取营养,从而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话中是非、美丑,善恶的批判能力,提升审美层次,养成高雅气质,完善人生境界。

二、要打破传统教育空间概念,让语文课堂向社会延伸。

高职语文教学应力争带学生走出课堂几次,到大自然中寻找生命足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毅力,获取灵感。

三.力求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工具性,只重视词语和句式的教学,语文就会丧失灵魂,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同样,只强调人文性,而忽视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和表达,也会使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人物和精神蕴涵的内在神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双管齐下。首先,高职语文教学应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课本进行大胆地删减整合,本着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做人”道理。把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以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高尚品德、美好情操来影响高职学生,让他们在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基础上,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培养其美好的品德情操、良好的审美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创新理念和独立自主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企业,企业强调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高尚的品性。语文课作为人文课程,无疑担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任,这也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基本要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5.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五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第一线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不是搞学科的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也不是从事某种劳动岗位的简单操作或服务。他们面向的是以下三类职业岗位群:一类是在生产或服务岗位应用成熟的技术将工程人员或企业首领的规划、设计、决策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或技术服务;一类是在经营性岗位应用先进的管理规范和经营技术,按照企业首领的规划、决策进行技术性管理;一类是在高技术操作岗位进行高智能的技术操作。这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宽泛,但不要求系统严谨,而在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要强于学术研究或工程设计人才;在产品制作或服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如熟练技工或服务员工等单项技能型人才,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面要比他们宽,技术实现能力和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要比他们强。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这些特点,才能把握高职数学课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区别,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课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教学课程的改革。

二、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正确认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地说,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这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课作为专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文化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方面,数学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学习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终生学习社会的形成,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仅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再提高的“平台”,而数学知识是形成再提高“平台”的重要构件之一。

其次,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数学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其应用极其广泛,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早已得到共识。

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或

岗位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必须体现某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特点。但是,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数学课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职业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为此,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的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三大功能的整体实现。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方向所规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这是其三大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不可能达到数学课三大功能整体实现之目的,就连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也难以达到。因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必须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公式定理中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是数学知识间的系统性。不了解这些,就想生搬硬套地使用某些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必需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的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学科知识的重点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

要使高职数学课教学三大目标的整体实现,其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知识范围广,涉及到的知识面要宽泛;二是知识线条粗,不要求学科理论严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定理、公式等不作严谨的理论证明,而采用直观归纳或几何解释的方法,以通俗、直观、浅显的形态出现。三是教学要求深度浅,删去不必要的较深理论知识和较难的例题及习题;四是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重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既要考虑学科自身系统性的需要,更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四、搞好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大纲是课程的“宪法”。只有在科学、完整的数学课程大纲规范下,才能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现在急需根据专业大类(如工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构建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数学课程大纲,用大纲来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审定等。

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因此,要搞好数学课程改革,实现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三大功能,就必须有一套科学适用的教材。首先,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先进教育思想的载体。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数学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开发。

其次,教材在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上既要科学又要有创新。传统的高专教材在内容及结构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一是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二是注重经典学科内容,缺乏现代数学方法及其应用,因而很难体现为专业技术提供数学工具的教学目标。三是过多地注重了数学自身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新教材必须克服以往教材中的这些缺点,在内容的选择、取舍和结构的处理上既要科学又必须有所创新。一是在概念的引入上,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将大多数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这样既能减少学生学习和认识过程中的困难,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四是在教材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不违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来组合新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教材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先进的教法与学法是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本好的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新体系。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并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程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先进教学摸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搞好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由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殊性,给高职数学教师提出了如下一些特殊的要求。

首先,高职数学教师除具有系统的数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应对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以便掌握数学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把握专业应用数学知识的重点。

其次,因高职数学课内容具有知识面宽泛、内容多而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以便达到在对数学理论不做严谨推导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掌握并且会运用。

第三,由于高职数学课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掌握应用实际,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因高职学生要有相当多的时间用于现场实践,因而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数学课知识内容又很宽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形象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职数学课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有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功夫搞好大纲和教材建设,并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数学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6.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校本教材;高职英语;教材开发

教育部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出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即校本教材。以下是本人对本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

一、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在大学、普高扩招的影响下,高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下降。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英语学习基础较差,进入学校后,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其次,现行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无法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求职就业。目前行业英语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教材,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而一些新兴的或者相对冷门的专业如影视、动漫动画、摄影摄像类的英语教材相較而言比较缺乏。我校是江苏广播电视行业的高职院校,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海外合作办学是学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提高的需要,开发和建设英语校本教材已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开发适合我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将极大地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提供更广泛的机会,进而促使影视动画专业真正拥有职教特色,逐步形成我校自己的教材体系。

三、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应贯穿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始终。适应性原则是指校本教材开发必须满足并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情感、爱好、就业升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满足学生性格的发展、相应能力的培养、需要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职业院校的学生将很快成为社会职业者,从社会的需求来看,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是为学生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做好准备的教育。因此,校本教材开发的着眼点应该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教学内容应该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息息相关,尽早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适应性、创造性,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2.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要注重专业的针对性。现行的国家统编的教材,面向的是全国各地不同专业的学生,大而全的教材模式不可能满足所有专业对相应专业英语的要求。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文化课如何与专业课更好地结合一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除了注意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知识与能力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带有不同专业性质的教学内容,供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的学习,体现出英语教材的针对性。

3.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要遵循职业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侧重性,需要重点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服务。专业英语教材就是为学生将来找专业对口的职业打基础的。职业性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4.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要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开发高职英语教材是为了面向所有学生,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英语实际教学水平。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趣味性和开放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可选择的机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四、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思路

7.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七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枯燥而低效的学科,为之者往往望而却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确是一门艰涩的学问。本文从学校、教师、教材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高职 教材 教师素质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然而反观现实,高职院校虽然把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似乎并不看重。这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甚至在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成了其教学的盲点。

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不够理想的原因

1.1 过度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基础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很强。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教学,高职院校则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导向,强调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基础课,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却很难得到重视。有的院校将其设置为授课老师自行安排的“考查”课,而非学校统一安排的“考试课,这在无形中给教师、学生一种印象:应用文写作即使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也只是处于从属或附加的地位,致使教学双方对该课程都不够重视,这也将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弱化。

1.2 缺乏符合高职的教材,现行的应用文教材脱离学生实际

进行高职的应用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我们的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但是高考分数不高,而且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理科的,因而对语言、事情的理解能力也存在不足。但是我们现行的应用文教材,在讲述具体文种的时候,理论性过强。例如:在讲述公文中“通知”一则时,大量笔墨介绍的是通知的特点、种类,而对于学生急需的具体写作格式,却涉及的不多,寥寥几笔。特别是通知在具体写作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欠缺的知识,却基本没有涉及。本来学生就觉得公文距离他们很遥远,看课本又看不懂,就更增加了他们的厌烦情绪。

另外,目前教材中提供的范文材料过少,即使有材料,也是编者从社会上直接摘取来的现成材料。有的材料也是漏洞百出,而且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多,学生阅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编者在成书时只考虑到要使用的材料,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触的知识面,没有筛选。

1.3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从事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自身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育,更缺乏应有的应用文写作的实战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应付了事。由于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而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乏味,觉得有些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学得没劲,练习写作时也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总之,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院校基本处于“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状态。

正是上述原因,致使应用文写作在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里不受重视,处于十分尴尬和无奈的境地。如何改变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这种现状,是每一位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和必须思考的问题。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从上至下认识到应用写作的重要性,树立大语文的写作观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学生的质量却呈一种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大不如从前。加之应试教育的束缚,应用写作在基础教育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既生疏又淡漠。

高职院校一直担负着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相当长的时间里,在“面向用人单位”的指导思想下,教师只注重向学生单一地传授某些专业的写作知识技巧。但这种单一知识的培养不能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实践证明,他们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并不理想。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学好应用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不仅是一个文体格式的问题,而是既涉及到语法基础知识,又涉及到写作思维、写作策略等深层次问题。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同基础写作相结合,树立一种大语文的写作观。

首先高职院校要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不仅开设,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改变,选修课或者是考查课都不足以引起重视;其次是教师,特别是从事应用文教学的老师,自己得先明白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教授此课程的目的所在;最后,基于以上两个前提,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意识到应用写作的重要也就容易的多。

需要注意的是,大语文写作观,并不是说把应用写作课当语文课去上,语文课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其“写”强调的是“有感而发”,而应用写作课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类应用文体的目的、程式、写作方法的训练,强调的是“因事而写、因用而写”,突出的是“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应用写作的基础,应用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性技能学科。所以说,应用写作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广泛获得阅读、写作、鉴赏的能力,以弥补过去基础写作知识的不足。在强化应用文写作的同时,加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

2.2 编制符合高职高专特点的应用文教材。

编制教材应重点考虑学习、使用者的身份和接受能力。高职院校的教材应该充分照顾高职高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所接触的知识面。所以应尽快组织人力编订一本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应用文教材。

首先,在新教材中应加大对每一种文种具体写作知识点的讲述,相应的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讲述,将知识点讲细讲具体,减少学生学习起来的障碍。

其次,在新教材中应加大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增加和学生生活有关的材料。例如:在政府公文一章中,通知、通报两种文种在校园里也经常使用,介绍时可以适当的减少选取的政府间的例文,而相应的增加校园中的例子,像通知文种,可以选取载校园里举办某些活动的通知,通报则可以采用对校园里一些学生的批评性或表彰性的通报。这样可以直接拉近学生和材料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些事情在周围也经常发生,所以学生阅读起来有兴趣,学习起来没有障碍。在教师讲述完理论知识后,结合材料分析,可以将强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即使是让学生再去读政府的公文例子,有了自己身边事情材料作参照,理解起来也容易的多。

2.3 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参加工作时大多是从一个校门走入了另一个校门,对应用文当中的一些具体文种从来就没有实际操作过。教师的应用写作实践匮乏,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大多根据书面的材料进行宣讲,缺少鲜活的贴近实际的教学素材,容易造成写作课变为老师上着费劲,学生学着没劲的结果。而应用写作的教学也像高职教育中的其他专业课一样,要求组织教学的教师既要有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实际写作应用文的能力,这对大多数应用写作教师来说,并非一件易事。

对此,学校应为教师进行应用写作实践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效果。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9月制发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其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次契机,下派教师在企业里呆上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有一份具体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里的技术,接受行业的新观念。这种培训将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对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有意识的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对每节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间作出计划。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兴趣等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要花大力气通篇阅读全部教材,熟悉每章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理清每章节的主次,找出重点,难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了解哪些知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一方面,备课时,不要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应用文写作》这本书本身有局限性,对许多大量实用文体讲的不太周全,比如在“求职信”这一节中未涉及“简历”的内容,而在“合同”一节中只讲了经济类合同,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却只字未提,因而教师要博览应用文写作的相关资料,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添加,丰富教学知识。

其次要处理好例文。高职教材中,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但有许多却并不规范,尤其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缺少时代气息。比如。既然是学以致用,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一是从书本中找。在讲授“总结”这一文体时,课文中三篇例文,均与学生生活脱节且格式不规范。而“综合训练”中一篇《一学期学习总结》(西北大学版《应用文写作》)却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该材料是一位党校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写的总结,而且这则材料格式相当规范的,只是存在表达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于是在教学中,我放弃了课文,重点讲解这篇有“问题”的材料,效果很好。

二是从课外找。在“广告”教学中,课本给出的例文都是过去的旧广告,缺乏时代性,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选取现在电视上热播的广告,如“脑白金”、“斯达舒”、“雪碧”等等很有特色的广告,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感觉中,了解“广告”的文案、结构和创意所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也很好。

最后,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的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把知识巧妙的传授给学生。

一是教学设计要合理。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业务能力,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备课过程中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并进行实施教学,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媒体对每节课采用讲授、板书、播放录像带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每学期一般备课都是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快要睡觉,学生得到的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基本的定义。可运用幻灯片教学、电视教学、录音录像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8.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八

[摘 要]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对高职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创业教育理念认知、创业思维重构、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创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81

“新常态”成为2014年以来频仍出现的一个热词。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我们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学会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新常态其实是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现状的一个客观理性的概括和描述,也预示着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和多挑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优化结构应对挑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应这一重大课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也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支持学生休学创业。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相当的重视。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也把“双创”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创业学院,从组织保障上奠定了创业教育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相关创业课程,组建了创业教学团队。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尚须进一步厘清的问题。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各高职院校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各高职院校的显学。但冷静审视,也发现目前高职创业教育也是忧喜参半,在热闹背后也隐藏着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相当多的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部分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把创业教育看作就业教育的补充,把创业看作应对目前就业难的一个药方;另一方面,部分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把创业教育看作老板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建一家企业。

其次,高职创业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具体到教学内容方面,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也比较零散。部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是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校友的创业经验讲座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创业实践教学。有些高校,也仅仅是把传统的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改头换面,作为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相当部分学生在参加完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后,还是对创业本身一头雾水。

最后,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并且未能契合创业教育的特质和需要。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达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创业教育并不是狭义的“老板教育”,其主导性教育目的也并不是创建一家新的企业。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我们在设计创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强调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精神动机和创业内驱力的培养导入。所以,在对创业教育进行定位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把??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归类为职业素养类课程而不是职业技能类课程。也就是说,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素养教育和认知意识教育,其次才是一种职业技能教育。

另外,学生(或创业者)在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力以外,还要具备开放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职创业教育自始至终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批判思维、审美思维、经济思维等的培养。比如,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基于消费者需求设计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方案;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如何抓住消费者的痛点,企业如何存活,如何节约成本,如何展示产品的美学意蕴,如何构建优于竞争产品的成本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审美思维和设计思维等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应该充分借鉴各种先进的管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创业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创业教育中可以通过经典创业案例分析、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等准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初创企业管理、财务跨级、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创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但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里,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达成创业教育的目的,更需要给学生营造创业教学情境,提供学生更多的创业实战演练和创业实践。我们可以模仿创业过程来设置创业教学项目。创业起始阶段,创业者需要把头脑中的构思形成商业模式和创业计划书,并要对创业项目进行路演,接受投资人的检验。因此,我们也通过设计“创业计划大赛”、“模拟融资比赛”等项目,邀请有实战经验的投资人和企业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创业教育尽量做到“干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创业情境下去体悟提升。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创业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培养延伸到创业技能的培养这样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教育需要融合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和商学等各门学科。创业教育本身既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更是素质的养成和技艺的提升,也就是说,创业教育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型于一体。因此,设计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一定要打破思维的界限,要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动合作来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还是局限在高职院校以内,社会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高职院校可以考虑联合政府部门,尤其是各地市的劳动就业部门建立孵化器,扶持学生创业,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设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平台,设计创业项目入园遴选机制,遴选优秀的创业项目进驻园区,园区内给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设备和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并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创业团队的个性化需求给每个创业项目配备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有关财务、法律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指导,让学生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创业实践的跨越,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结 论

总体上,高职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进行彻底变革。一方面要把创业教育当成是面对所有学生的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开启创业之路的学生,建立起整合高职院校、社会资源的创业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实际创业能力。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9.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九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涉外商务谈判》 课程教学 思考

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要灵活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生活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涉外商务谈判》中需要加强对高职生素质、礼仪知识的教学,让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礼仪风貌,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能够符合从业人员的礼仪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同。《涉外商务谈判》是涉外事务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涉外商务谈判》课程的设置问题,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职业习惯。本文针对《涉外商务谈判》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构建实践性、生动性的课堂教学。

1.高职《涉外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的现状

1.1对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教学的态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于涉外商务谈判的实训教学都持有支持的积极态度,认为涉外商务谈判的实训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并且很多学生对于礼仪方面的实训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认为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是让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礼仪素养的绝佳途径。

1.2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涉外商务谈判实训的机会

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涉外事务的实训机会是非常少的,很多高职院校在礼仪教育中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教学,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不开设涉外商务谈判实训课,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礼仪实训教学,但是实训时间较短,多数都是以点带面,未能得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1.3涉外商务谈判实训的经费与设施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没有足够的经费与设施,有的高职院校只开设一间实训室,里面的设施就是一面大镜子,对于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较少,部分院校的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没有资金投入。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涉外商务谈判实训的经费,选择在教室里面实施实训环节,但是由于教室的空间较小,无法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甚至有的学生在教室里进行涉外商务谈判实训由于空间小出现受伤的情况。关于涉外商务谈判的评价方式设定也较为单一,只是依照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没有创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2.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2.1认识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对这门专业的认识不足,认为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就可以,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因为很多管理人员受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的领导人员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教学模式,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促使《涉外商务谈判》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2.2机制不健全

由于高职校园的管理人员对于《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机制较为不健全,没有设定关于《涉外商务谈判》教学的管理制度,例如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如何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等,都没有经过严密的策划。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监督力度较弱,无法发挥出其约束力。

2.3涉外商务谈判师资队伍素质较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高职院校成为热门院校,这就导致专业教师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很多高职院校只能招聘一些专业素养不达标的教师,使得商务谈判师资队伍的素质较差,很多商务谈判教师不仅专业知识储备较少,而且在培训方面没有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案,使得《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不能够顺利地实施下去。

3.加强高职《涉外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的方法

3.1加强实践主导型的教学

由于《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本身就很强,因此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但是还要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就需要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主导型的教学,做出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各个外贸公司、外资企业进行真实的岗位服务锻炼,可以从中学到各种礼仪及涉外商务谈判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由于主导实践型的教学的应用性较强,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在实践教学中,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为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规模化、开放式的教学渠道。

3.2加强案例教学

在《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中,并且要意识到这门课程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在此课程中加强案例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一些真实的涉外商务谈判案例,这样学生会更易于接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案例,能够站在多视角的立场看待问题,充分熟悉涉外事务中常见的礼仪问题,逐渐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涉外商务谈判案例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理解,充分学习涉外商务谈判常识。例如《着装礼仪》这个教学案例,教师就可以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着装是商务人员基本的礼仪,也是教养、礼貌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和客户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3.3加强校企联合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应用性较强,所以很少开设实际的涉外商务谈判实训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校企之间的相互联合,多多主动和旅游企业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够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又是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有利方法,学校也可以解决资金不够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去企业中实行岗位服务操作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企业岗位实操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4.结语

在《涉外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工作岗位,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涵.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2]费明明.高职涉外事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10.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的几点思考 篇十

周一鸣(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内容摘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招生、专业教育、教学特点等方面阐述培养适应装饰行业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的做法。

关键词:美术基础、艺术与技术结合、专业理念、设计思维、技能、现场教学

21世纪,高职教育在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在发展,因此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也迅速成长起来,我院的室内设计专业1998年创办至今的八年里,为了培养有特色、有创新力、技能型的设计人才,专业教师根据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的探索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从专业招生、专业基础、专业理念、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等方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专业、学生互选,使学生明确专业目标

1、美术是基础,兴趣是动力在教育活动中,生源是原材料,原材料本身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制约着加工产品的品质,室内设计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对美的感受、对设计的兴趣。专业要求报考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进校后加试美术,如果美术加试不合格,转入其它专业。美术基础以外,兴趣也很重要,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因此其它专业的学生如果对室内设计专业有较大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加试进入本专业。在整个招收的学生中,通过专业、学生的互选,能够优化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基础水平,在较高的起点上进入专业的学习,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要素。

2、开展专业教育讲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是对学生的负责,学生选择好专业后,学院及时召开专业教育讲座。在高职院校,市场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因专业教育讲座邀请社会行内人士与本专业的骨干教师一起,介绍本专业的专业前景、市场现状、专业对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专业目标和三年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是他们学习方向,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下完成学业,在就业素质形成内容的指导下针对性的加以完善自我,以备进入社会适应相应的满足。

二、打好专业基础

室内设计的内容不仅涉及室内表面装饰设计,还涉及到建筑结构、水电、通风等技术性问题,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要求学生在这两方面都要大好扎实的基础。

1、造型艺术基础造型艺术主要还是通过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等方面训练学生的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概念、造型能力、美学法则、色彩感觉和表达能力,与其它艺术类的基础课程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在室内空间设计基础教学中,立体构成课程更强调空间构成,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必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为了强化多维度思维的培养,主张从二维绘画状态中逃逸,以便更好地发展头脑的“虚拟空间概念”。

2、工程技术基础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化,设计必须了解建筑、会设计的语言表达,与此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学初步和室内设计制图,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如风格、结构、材料、建造及形式(包括界面的和空间的形式);制图规范与技能、投影知识、建筑形体的表达、室内装修施工图、透视图的原理与画法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三、专业教育强调的理念

专业理念对从业人员一生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观念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专业教学阶段,就要先强调以下的专业理念。

1、以人为本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设计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

2、整体意识第一层意思是环境、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协调,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第二层意思是室内所有内含物的整体协调,室内设计应该是不仅是室内界面设计或者是家具设计,它还包含了室内色彩、光环境、陈设、绿化等诸多方面,同在一个室内空间,应该把握所有内含物的整体协调。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应该树立“整体—局部—细部—整体”的全局观念,即“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设计方法。

3、经济环保的意识十一五规划呼吁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发展节能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室内设计也要树立节约意识,设计节能型、经济实用型室内空间。重视环保,使用环保材料,营造绿色、健康室内空间。

四、创新思维和设计表达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设计室的生命力,也是积累的过程,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意思维方法的讲授,也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或有创意作品的欣赏,要求学生在设计作业前大量搜集相关的资料,抄在速写本上,积累好的原始素材,运用联想、分解、反解等构思方法将素材转变成自己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使手、眼、脑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意在笔先原指创作深思熟虑后再动笔,即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没有立意是设计的 “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在于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成熟的构思,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深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好的构思。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体现了设计师的内涵与素养。

五、注重技能训练

1、快速手绘表达手绘能力体现设计师的专业素养,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速写本上手绘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上半部分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从设计图纸到效果图的绘制)来完成设计作业,这样的训练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加深入的巩固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与方法。

2、电脑效果图表现现在装饰行业最常用又快捷的图纸制作都是用几个电脑软件完成的,如设计图纸CAD、效果图制作的3DMAX、PHOTOSHOP等,在手绘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是相对容易的,唯一的要素就是多练,熟能生巧,为了让毕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学院专门设立室内设计专业专用机房,在课程设置中也加强了电脑软件的教学与训练。

六、注重现场教学

现场实践教学是我们为社会培养艺术与技术兼备的实用设计人才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学—练—看—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与综合型的装饰材料市场、装饰工程公司的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再将学生引入施工现场(此项工作实际操作和管理有一定困难,但因其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完善)。现场教学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1、装饰材料任何设计都要靠材料来完成,现代装饰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装饰行业的发展,我们带学生到装饰材料市场搜集第一手材料, 了解第一手市场信息,亲自掌握装饰材料的性能、质地、强度、尺寸、价格、环保性等要素 ,进行现场教学。

2、装饰构造与施工室内设计精髓在于空间总体艺术氛围的塑造,而这种塑造过程的多向量化,使得室内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出各种设计要素多层次穿插交织的特点。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饰到陈设,每一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专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现场实践教学中提出来是最实际、最具体、最生动的。学生在现场实践的时候比在教室要激动得多,提出的问题也更多。现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正是重过程、重方法的教育机制。因此我们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把学生带到装饰工程的工地现场参观、考察、实际操作,了解各工种工序、构造节点,甚至到隐蔽工程的结构。

七、小结

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思维、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与模式,培养实际应用行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宝宝背唐诗的办法下一篇:市场营销业务分析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