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个性特征

2024-10-27

儿童的个性特征(共7篇)

1.儿童的个性特征 篇一

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周先云

大学生有如下的三种个性

一、“吸引性”个性

1、相似性个性:相似的态度、信念、价值观、追求目标相似。

2、接近性吸引:年龄、同乡、同室等。

3、补偿性相吸: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从对方处得到帮助等。

二、“嫌弃型”个性

1、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情感,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

2、自人中心主义强,只关心自己的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3、对我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取一切手段处处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好处。4、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

5、嫉妒心强。

6、有敌对情绪和猜疑的性格。

7、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

8、孤僻、羞怯,不喜欢与人交往。

9、偏见、固执、报复心强。

10、自视过高、苛求他人,对他人不信任。

这属于心理障碍:表现为:

1、嫉妒心理:它包含虚荣和忧虑、羡慕和疑惧、敬佩和怨恨。是一种缺陷心理。

2、孤僻心理:不合群、不随和:一种孤芳自赏,睥睨一切;另一种是属于行为习惯,独来独往。

3、猜疑心理: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猜疑的对象往往是存在于较亲近的人之间。它的产生往往是猜疑者不明事实真相,缺乏真正的认识和冷静客观的态度。

猜疑是不幸的种子,使友谊瓦解,是人之间交往的绊脚石。

4、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心态,内向的个性。抗挫折性较弱。

5、羞怯心理: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阻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与人交往时表现为:紧张、拘束、尴尬。

⑴ 气质性羞怯:天生内向、胆怯,举手投足思前顾后。

⑵ 认识性羞怯:过分注重自我,十分在意别人的议论,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耻笑。交往时表现:束手束脚,缺乏主动性。

⑶ 挫折性羞怯:此种人屡遭挫折久未走出困境,变得胆怯厌世,消极被劫。克服办法:

1、放下思想包袱,不要求自己事事正确和次次成功,聪明才智是在多次实践中逐步增长起来的。

2、鼓起勇气,敢说第一句话,敢走第一步,越过了障碍,就会在积极交往中受到鼓舞。

3、多接受交往训练,学会观察生活和交往技巧,才会变得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6、心胸狭窄:一容不下人;二容不下事(生性多疑,常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坐立不安)。达种人习惯孤立,静止看问题,目光较短浅,不能认识人和事的多维性。

产生原因:

一是个性原因: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体验较深,总是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二是品质原因:过多重视个人利益,容易导致唯我独尊,排斥他人。人际交往时:表现为缺乏气量,难以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克服办法:

1、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唐)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人目标越高,气量越大。

2、要变革和优化思维方法:从线性平面式思维(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到从立体思维(从多层次、立体化、多方面来认识人和事物)

3、加强道德修养:(三国)曹操:“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三、“人缘型”学生的个性特征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非常负责。

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5、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有谦逊品质。

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9、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人际交往原则:

(一)成熟:

对法则和道德、行为规范有充分认识,并能自觉遵守,德法并治是社会文明之举;善于倾听他人、倾听社会使自己的交往能够符合公认的规范。

(二)真诚

(法)哲学家拉罗什科福:“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它包括:真心、正直、坦率、诚实、诚恳、诚意等。是人际交往的相互依赖的坚实基础。

真诚:真心实意,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正直: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三)守信

守信践约,是做人的道德要求。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也”。无信,人必与之疏远;有信,人才与之亲近。信是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基础。净化信息源,就是要说实话,言之不虚。

(四)平等

相互尊重:它包括对别人人格的尊敬,情感的接受,利益的维护,处境的体谅。尊重别人:是要关心人、同情人、爱护人、体贴人。

要表现人格魅力:尤要坚持自由平等的原则,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交往时:既要认同对方的优势,又要不鄙视对的弱势;既不居高临下,又不惟命是从。自尊与尊人达到高度统一。

(五)相容:是心理相容

1、即彼此在认知上肯定和认同,在情绪上的满足和悦纳,在行为上的应答和协调。此状态的强弱,说明心理相容的高低。

2、相容:包括括宽容、容纳。

正视人之间的差异,接受他人的个性,倾听不同声音。有理让三分,不过多计较。(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详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各有所长,各有不足。

对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薄西山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有高有低;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彼笑此笑来笑去,笑自己无知无识。

(六)互利

它合乎人性,合乎规律,合乎自我实现的需要。互赢互利。

一个人:有惠人精神,在人际交往中能增进友谊。人之间和谐关系:表现为互助、利他、合作和为。(清)顾嗣协:“骏马能历险,梨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合理分工,扬长避短:朋友之间弥补不足。

2.儿童的个性特征 篇二

关键词:孤独性障碍,双亲,个性,精神卫生,儿童保健服务

个性及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而孤独症儿童父母其个性可能有较明显的趋向性特点(冷淡、离群、冷酷)[1]。这种不良个性特征本身就会影响其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由于孤独症(Autism)儿童主要症状表现是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2],并且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实际治疗所需长期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给儿童家长造成了很大物质、精神负担,加剧了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情况令人担忧。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的差异,关注并减少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的不良因素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之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进行行为训练的患者67例,上述患儿均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至少副高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以这些儿童的父母作为病例组的调查对象(其中65名患儿父亲、64名患儿母亲参与了本次调查)。患儿平均年龄为(4.45±1.26)岁。对照组:在普通幼儿园儿童中,将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的67名正常儿童为入组对象。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父母文化、职业因素进行匹配。要求与病例组儿童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基本接近,将该儿童的父母纳入对照组(其中有56名对照组儿童父亲、62名对照组儿童母亲参与了本次调查)。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52±1.32)岁,与病例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构成与病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父母个性特征评定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EPQ)成人版进行个性测试与评价[3],共88个项目,4个维度。测试后按EPQ手册分别计算精神质(Psychoticism, P),内外向(Extrovision-Introvision, E),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N),掩饰(Lie, L)各维度粗分,然后根据其年龄和性别的常模转换为T分,按T分分界值(43.3,56.7)将内-外向E维度分为内向型、中间型、外向型3种个性类型,将情绪稳定性N维度分为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个性类型,分别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父母个性特征的分组判定。

1.2.2 质量控制

病例组儿童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或精神科医师依据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结合孤独症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的得分情况。病例组家长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填写;对照组家长问卷由幼儿园统一召开家长会,集中指导填写。

1.2.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资料统一编号,利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双份录入,并利用VisalFoxpro 6.0软件进行双份检核,确保数据准确性。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父母个性测试各量表分均值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病例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维度、L维度均分低于对照组, N维度、P维度均分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3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维度、P维度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父母E,N维度各类型的分布比较

由表2可知,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情绪稳定性维度中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类型的构成有很大差别,病例组的稳定型少于对照组,而不稳定型多于对照组(χ2=8.84,P=0.01)。内外向维度的3种类型构成中,病例组的内向性格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28)。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维度中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类型的构成有很大差别,病例组的稳定型少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多于对照组(χ2=9.72,P=0.01)。内外向维度的3种类型构成中,病例组的内向型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5,P=0.15)。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它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大量的研究使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与此同时, 孤独症亲代的精神状况的研究也成为孤独症主要表型研究的一部分,开始日益受到关注。Bishop等[4]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格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冲动、孤僻、退缩、过度敏感等特质,且这些特别的人格特征可以聚集出现在孤独症的家族成员中,其中一些特质可能体现出孤独症的易患性。

本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父亲较正常儿童父亲的个性更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得分高,与刘漪等[5]、郭海燕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内外向分型各类型分析时,孤独症儿童父亲的内向性格所占的比例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某些研究结果[7,8]一致。考虑可能是样本量带来的影响,应继续扩大样本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同时还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孤独症儿童父母亲明显不同的个性所体现的生物学特征,也印证了遗传学上关于孤独症病因的探索[9],佐证了儿童孤独症发病是有家族因素影响的。有报道显示,情绪不稳定型(N分较高) 的母亲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孕期及产后容易产生抑郁、沮丧症状[10]。结合本次研究中孤独症儿童母亲情绪稳定性差的个性类型,是否情绪不稳定的母亲围产期的心理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形成了与孤独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的不良特征表现,还预示着这样的负性性格特征在营造教育环境中埋下了隐患。有研究证明,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11]。父母的个性不但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气质类型,而且还会通过对孩子的期望、态度等产生间接影响[12]。提示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需注意克服自身可能出现的不良的、激进的个性特点,改善教育方式,调整健康的应对疾病和儿童康复治疗的心态,创造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父母在保证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同时,创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并减少在环境因素上对孤独症儿童造成的伤害。

3.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 篇三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桥梁,是知识的传输地,能力锻炼的磨刀石,德育发展的训练基地,智慧的摇篮,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熔炉。在这里学生汲取着社会的营养,改变着自己的无知,填补着自己的不足,奠基着祖国美好未来的“大厦”。但它是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前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触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个“复杂综合体”,既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等,也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环境,它所包括的内容遍及人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文化的内涵折射到学校校园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校园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文化符号。

所谓校园文化,我认为就是校园人的文化,可以将之理解为:校园人在校园世界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之中,校园人所特定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等。校园人群主要由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不过校园的存在首先是为了学生,校园里的学生也就成为校园文化能够保持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

校园文化,同时也应该是在办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校本特征的和校本意义的,为全体师生所创造的敬业精神与求学态度或是在其中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和成果期待,它包括情感的价值拥有与憧憬,态度的热情参与与人文启冀,并外化为对事业或学习的情感追求与意志坚持。校园文化不光是外显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丰化,使之成为学校质量发展与品位提升的动力支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品质,是人本追求的价值导向,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持。

从本质属性来看,校园文化应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普遍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个性特征。

学生主体性

由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共同处于成长到成熟的边缘,他们怀着提升自己心智的目的共栖于校园这片相对宁静的天地,他们创造着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在相互的沟通与学习中完成自己成长的历程。他们虽已逐渐告别少年的单纯,但还没有学会与适应社会人的假面和练达,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加执着地求索,同时,骨子里比一般人群充盈着更多的浪漫和诗意。他们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却又对现实的变动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应该说校园人是社会独特的一群。

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性

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中的课外活动尤显其重要性,因而,要正视课外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这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基点的必然反映,通过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又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一台好的文艺演出,既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鉴赏水平,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一项好的体育竞赛,既能使学生在胜利的喜悦中体验体育的精髓,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一次科技成果的擂台展示,既向学生传递了科技知识,培养了科技的兴趣爱好,同时焕发出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文体科技活动起着促进体育、文艺、科技运动发展,深化和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同学增长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神核心性

校园精神文化,我认为是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以及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它蕴含着四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园精神文化所造就的氛围,弥漫在每个个体周围,使个体的言行举止都染上它的痕迹和色彩,从而形成某种趋向和定势。这种氛围的传承,便诞生了一所学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精神具有令人振奋、催人进取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应是校园文化在发挥其文化认知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生活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同时,美丽的校园建筑、优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空间性

校园文化不是固定的,具有很大的空间性。教室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在这一方乐土上,学生尽情享受着知识的丰硕成果;操场又给我们的校园文化平添色彩,丰富了它的内涵,在这里,学生较大范围的享受着体育、文艺、科技活动给学生们开来的激情与理想的放飞,在这里,校园文化进一步得到升华;嘹亮、清脆的校园广播宣传着时代文化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每周一歌校园歌曲健康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在这里形成氛围,熏陶、感染着未来的建设者;实验室里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的智慧创造着成功,享受着知识赋予我们的无穷魅力;微机房里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描绘着自己的宏伟蓝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展示着素质教育下新型学习模式,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习园地、队刊、橱窗、标语极具思想性、启发性、警示性,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这里既有文化知识的传递,也有课本之外的各项技能的锻炼,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文化的空间中自由地穿梭,享受无尽的快乐,创造着自己理想的世界。

素质性

用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引导教师努力工作,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而其间的内涵是精神的,其外延应该是面向素质化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学校教育的追求与憧憬,建立文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机智是每一所学校的主题。“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它的价值趋向的素质化程度,如果没有教育的素质化成果,那么,其文化的功能也就削弱了许多,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了,其本质也是同初衷相饽的。为使之有效果,所以,文化的内涵必须与校园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与激励老师的工作热情为基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相联系,与发展学校相融合,具有提高全员素质的本质与为此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下寨乡下寨中学

4.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四

培养儿童的个性,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意志品质的培养。一个人能够有所成就,无不得益于坚强的意志。所谓意志品质是指恒心。为此,父母除了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办事情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外,也要教育孩子这样做。要帮助孩子认真对待每件细小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要注意对孩子的`自制能力的培养。儿童期孩子的自制能力很差,父母除了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外,要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如坚持进行早锻炼;让孩子自己安排作息时间;鼓励孩子放弃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去做作业等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同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养成对失败不气馁,多从积极方面认识问题的习惯。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篇五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张佳佳

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狭义上说,个性就指一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通常大家经常说的能力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属于个性发展范围内。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别,每个人才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只有和群体的丰富相结合才能得以显示。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挥个性才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为了各国现在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最关键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属于不稳定期,而在这个时候才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黄金期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这也说明了学龄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针对现在社会我们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日益趋势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倾听、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等。鉴与此我们应该更多的研究讨论出关于学前幼儿个性发展与培养的良策。

关键词:个性个性教育关键期

一、什么是个性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就是一个优秀人士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成功者,没有一个人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今天事业上成功的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此外,培养人的个性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教育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可见,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个性、也要具备丰富的个性。

而目前,我国大量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比较低,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小如鼠,做任何事都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不会与人交往,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情心,有的甚至还

有极强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等等,我们班现在具有破坏行为的幼儿挺多,这都是一些令人非常“棘手”的问题。

但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幼儿从小都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比如说做事要有信心、有主见,能敢于面对困难,不怕吃苦,更能勇于创新并坚持到底;以及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具有责任心、懂得礼让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身心极为健康的孩子,成为一个能在将来的激烈竟争中站稳脚步的孩子!

二、幼儿个性教育的现状

如果我们每顿饭都吃同一种东西,你还会很感兴趣吗?即使是制作得再精美的菜肴也会让人索然无味;当我们欣赏一个画展,如果每一幅画都是千篇一律,即使画得再美也会让人厌倦。成人的世界如此,孩子的世界更是如此。因此老师应做一名画师,他笔下的孩子都应具有不同的个性,而不应只做一名画匠,把每个孩子都画成同一个样子。有时,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这样说:“你们都应该xx小朋友那样,看他坐得多好看,看他想出的办法多聪明”。其实,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其他的孩子都跟同一个孩子一样呢。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才能让孩子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

我现在所在班级是小班刚升入中班,在小班刚来的时候,我班的幼儿有好几个还在包着尿不湿,自理能力也很差,有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更别说所谓的幼儿个性了,家长过多的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只会听从命令服从命令,有一个叫思思的小女孩,孩子长的很可爱,而且也不哭闹,一天除了自己安静的坐着以外什么都不会,你说“思思吃饭了哦!”她就对你哦一下,几分钟后看到的还是坐在那里,“思思你饿吗?”“恩”,就这样僵持着,直到我帮她把椅子搬到桌子前,把碗拿到她面前,看上去似乎有点饿了,但还是不动,在做什么呢?当然是等喂饭呀,整整一个学期,都是如此。无论和家长怎么沟通也没有用,孩子完全像个漂亮的机器娃娃一样走着家长给的路线,哪里还有发挥幼儿个性的空间呢。

就上述说的那个女孩思思,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还是很要强的,并且她对音乐乐感很有天赋,有着一付天生的好嗓子,然而家长遏制了她的这种天赋,拼命让孩子学画画、学舞蹈,反而越学越差,越学孩子越厌恶,索性她就不动,那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到了今年中班的时候成了什么也不做的小胖墩,现在她的父母正在为孩子的减肥而烦恼,如果当初按照孩子自己本身的个性加以指导发展,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没有这么多的可是,所以培养幼儿的健康、丰富的个性是多么重要的。

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挥个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

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所有现在的教育都重视个人了,关注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而受教育的这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三、对幼儿个性教育的看法

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同样要承担培养,发展个性的任务。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使幼儿失去了太多的锻炼机会,全是由大人一手包办,久而久之幼儿完全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大多数都是依赖性很强,与同伴交流能力很差,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纵容这种个性成长下去,那么未来的孩子们在社会生存就会很困难,不能承受失败,受挫能力会很差,为什么现在我国的孩子自杀事件越来越多了,就是没有重视幼儿时期的个性教育。

(一)多给幼儿一点自由和主动权

做为老师我们不能用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幼儿,给幼儿增加压力,应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把集体、分组、个人的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中主导的特殊作用

游戏会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幼儿是最开心的,没有心理压力,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逼真地扮演着各种成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我们老师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引导幼儿的创造力。例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使孩子产生愉悦心情,激起幼儿自信心,增强独立性和坚强性。

(三)给幼儿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发挥小伙伴的作用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进入幼儿期后,孩子便开始与别的孩子玩耍,模仿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同伴间成了他们评价的参照物。例如:我们在户外活动时或共同摘草莓我们组织非同龄伙伴共同游戏、自由交谈。通过每个月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大有提升。也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多多组织幼儿参与讨论活动

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幼儿答案,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受身心发展水平限制,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这些能力都会是最初形成阶段,行为较多的是受成人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比成人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是顺从型。1岁前儿童的一切行为是依赖成人而实现的,这个时期的儿童表达自己的愿望,一般也不抵抗成人的意思。可是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独立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要求“自己来干”的动作,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无论能不能做。根据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独特性的发展,现在就是需要把握从顺从向独立性转化的过度环节。而互相讨论是在轻松氛围下进行的,这样幼儿不仅没有心理压力,又能得到应有的锻炼,还会形成健康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五)如何了解幼儿个性差异及其原因,应采取怎样措施

幼儿时期的个性虽然刚开始形成发展,但在爱好、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还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简单的个性培养,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或阻碍幼儿个性发展。教师必须要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做深入的观察和分析:然后,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措施。例如:对胆小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应该对幼儿多多鼓励、多给他们更多的爱,多创造机会设法让他们去尝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多表扬他们,增进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使每个幼儿都在不同的起跑点上自信满满、嬉戏和学习。

(六)如何加强家园互动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与一个家庭沟通的纽带,所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教育环境尽可能的要保持一致。创办家长学校,采取园长讲座、现场活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等,让家长了解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个性培养要求与方法等知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幼儿个性的形成是一条及其漫长的过程,幼儿在家里的时间毕竟比在幼儿园的时间要多一些。家长的培养极其重要。因此,应加强家园合作教育,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培养。

四、幼儿个性教育后的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感到幼儿个性发展和培养,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和驾驭幼儿在这个领域中成长规律,另外家长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良好的个性在老师的教育中能够形成,那么也要在家长的手中进行巩固才能把根扎的更牢了,都是为了孩子,我们愿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勤劳耕耘,让孩子们活泼、健康、全面成长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个性,使每个儿童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但现实中家长工作的难度远远的超过我们的预计,所以是否在培养幼儿的个性之前先来矫正家长的教育观,这是这次研究之后对我带来的最大困惑。

五、参考资料

6.儿童的个性特征 篇六

论文摘要: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在《教父》中,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艺术形式载体,以成长历程、人性分析和人际交往等为主要线索,全面刻画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新老两代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成为描写美国黑帮的经典之作。

论文关键词;教父 个性心理特征 叙事结构 成长历程 人际关系 人性分析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1969年出版的有关家族黑帮史的经典之作。描述了在1945至1955年间,五大黑帮势力集团之一的意大利移民科利昂家族一家,在困境中生存、在逆境中挣扎、在顺境中力图重生,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最终实现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独霸控制的完整家族史。这部长篇小说采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不加任何空洞的伦理说教,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着重刻画2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对美国黑色社会新老两代教父—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父子的个性心理肖像刻画,独具匠心,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开创了家族黑帮具有史诗气魄作品的先河。此书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70年代初被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仁。本文结合《教父》的具体内容,阐述马里奥·普佐是如何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艺术形式载体,以成长历程、人性剖析和人际交往等为主要线索,对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新老两代教父在动机、理想、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自我意识等个性特征进行多侧面描述的,使之成为描写美国黑帮的经典之作。

一、通过成长经历刻画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社会调查学院接受的熏陶,使他的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教父》中,他通过叙述的写作手法,从人的社会化过程出发,以科利昂父子在家族兴起过程中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详细讲述出两代教父如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个普通人转化成为一个具有黑帮老大个性的历史渊源。

《教父》中的维托·科利昂的父亲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农民,由于参加械斗而死于黑shou党的枪口之下。年仅12岁的维托为报父仇,袭击了当地黑shou党首领唐·乔奇,为逃避黑shou党斩草除根的追杀,在母亲的掩护下,只身逃亡到正处于移民大潮中的美国,在穷人居住区“地域的厨房”的一家杂货店当小伙计,18岁娶妻生子,在曼哈顿的一栋经济公寓里过着安分守己的生活。可是不久,他的自由便被黑色社会所干预,穷人区的地头蛇抢走了他在杂货店的工作,并不断勒索“保护费”,迫使他奋起反抗,干掉地头蛇,被朋友们公推为首领,穷人区的摊贩和商店纷纷向他交钱寻求保护,他的公司也很快成为全美进口意大利橄榄油销售额最大的公司。19美国实行禁酒令,维托和不少当时居住在纽约的意大利移民一样,为生活所逼而挺而走险,非法酿造和贩运私酒,由此步人黑道,并逐渐形成要拒绝成为大人物手中的玩偶,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成为所谓的大人物的人生信条,坚信在公开的社会要求正义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帮内部才有正义可言。为了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从欧洲走si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不断扩展地盘,势力遍及美国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保护人,由于他神通广大,不受任何力量束缚手脚,只要他公开或秘密插手的事就会按照其意志发展变化,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都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浪潮席卷美国时,科利昂已从一个为安分守己的普通商人变成了纽约五大黑帮势力集团黑shou党首领之一。通过对维托·科利昂创业史的叙述,对其为保护家族而形成的不屈不挠精神、追求金钱、权力与地位的动机、称王称霸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性格和神通广大的能力等个性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

马里奥·普佐笔下的迈克尔·科利昂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具有维托所特有的于沉静中显示出来的力量和智慧,生来就有一种办起事来使人不得不折服的本领,迈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度是父亲内定的家族继承人。但是,迈克尔的职业理想是跻身于美国合法的上流社会,不想成为父亲那种靠不择手段,强取豪夺生存的黑色社会首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违抗父命志愿加人了海军陆战队,当上了上尉,并立功受奖。因负重伤从前线退下疗养,伤愈后不同任何人商量又进了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与大学结识的美国女朋友凯依过着置身于家族之外的自由生活。但当父亲遭枪击受重伤,兄长桑尼被人当街乱枪扫死,新婚妻子阿波萝妮娅被炸死,面对亲人接二连三地在黑色社会火拼中伤亡,使他醒悟到黑色社会中生存的残酷,不论是谁,不管在哪,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保全家族和自己,于是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毅然放弃了在合法社会出人头地的信念,开始策划执行复仇计划。他单枪匹马除去了谋杀父亲的黑帮头目索洛佐和警察局长;亲手勒死了出卖桑尼的妹夫卡洛;一枪击毙了法勃利齐奥的性命,成为家族的继承人,迈克尔进行着复仇的同时,面对接管家族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他经常回忆起父亲的青年时代,不由得深深感到了创业的艰辛,于是不断拓展家族的势力,通过与吉尔参议员勾心斗角的明争暗斗,终于又控制住了一家大饭店,并开展了赌博生意通过对迈克尔·科利昂如何从一个对上流社会充满憧憬的大学生,成为新一代黑帮教父的成长经历,将其为报家仇与黑色社会斗争的动机、信念以及比父辈更雄心勃勃、精明强干、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

二、通过人际交往刻画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里奥·普佐在《教父》中,采用正叙、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以两代教父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朝夕相处,与黑帮团伙成员之间的明争暗斗,与政府要人之间的互相勾结为主线,将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新老两代教父的个性,通过各种人际交往中自然烘托出来。

马里奥·普佐在小说开头,通过叙述三个遇到不同困难的人,都想到了找维托·科利昂教父帮助解决间题的具体事件,将维托神通广大的个性特征首先呈现给读者。第一件事是叙述美国殡仪馆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因女儿被美国两个出身上流社会的青年侮辱毒打人院,当听到刑事法庭判决结果竟然是教养院禁闭三年,并缓期执行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求助于教父维托·科利昂,为他讨回公道,让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第二件事是叙述教父的教子好莱坞电影明星强尼,事业急转直下,失宠落破,在束手无策的绝望之余,决定回纽约去找教父维托·科利昂,帮他争得扮演影片主角的任务。第三件事叙述面包师傅纳佐林,为了使美国战俘恩佐不被遣返回到意大利,与自己女儿卡丝琳结婚,继续给他当烤面包的助手,决定去找教父维托.科利昂,将恩佐留在美国。小说又运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叙述了勃纳瑟拉、强尼和纳佐林三人借助西西里人在女儿结婚的日子,不会拒绝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的民族习俗,在康妮的婚礼上来求助维托以及维托以不同方式接待他们的具体过程,在此基础上,又着力叙述了他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帮助他们将这些问题摆平的详细过程:承诺傅纳佐林向国会提出将恩佐改为美国公民的法案,将恩佐留在美国;要求殡仪馆老板勃纳瑟拉对自己表示忠诚后,答应他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为他女儿伸张正义;派人将华尔兹制片厂老板钟爱的纯种赛马头割下,在深夜将血淋林的马头扔在他床上,进行威胁恐吓,使强尼如愿以偿。将老教父维托老谋深算、不择手段、阴险狡诈,强取豪夺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霸主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马里奥·普佐通过对迈克尔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介绍,将他内向、孤傲、冷漠和坚强的性格清晰地刻画出来,为他作为黑色社会首领应具备的潜质打下了伏笔。作为幼子的迈克尔,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和对家族事务的淡薄以及性格的内敛,与兄弟们不能平等地沟通;由于不想继承家族事业,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和心灵上的契合;由于家族利益的需要,不得不以伤害妹妹的感情为代价将出卖桑尼的妹夫勒死;由于黑色社会首领和丈夫的角色冲突,承受着妻子长期的不理解;为了承担起整个家族的重任,迈克尔努力忍受内心的孤独让自己坚强,这种感觉迈克尔在一次与母亲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与黑色社会首领明争暗斗中,小说详细介绍了迈克尔单枪匹除掉黑帮头目索洛佐的经过。迈克尔继承父业后,面临由非主流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问题,一方面,他要在喋血街头明目张胆的黑势力圈子里完成接替后的.位置重树,另一方面,是艰难的迈人套上正义公平温文尔雅外衣的主流社会,面对两大层次之间抉择性交往沟通,迈克尔表现出高超的交往能力。始终保持自己人格的尊严,将新教父于冷静中显示出的胆识和智慧,集机智、冷酷与果敢于一身的典型黑色社会首领的个性特征完整地勾画出来。

三、通过人性剖析刻画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里奥·普佐撰写的《教父》与其他黑帮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突破了对人物描写的单一个性模式,不仅局限于黑帮首领的个性刻画,而是从人的自然、心理和社会属性出发,通过有效的谋篇布局,围绕新老两代教父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揭示了人性的两面性,将作为黑shou党首领和作为普通人的双重人格,设计得细致周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作品达到了空前的人道主义境界。

马里奥·普佐用大量笔墨描写教父的家庭生活,维托·科利昂育有三子一女,秉性脾气各异,长子桑尼强悍勇猛、刚腹自用、鲁莽急躁;次子弗莱德本分忠诚,胆小怕事,惟命是从;小儿子迈克尔长相斯文,彬彬有礼,遇事稳重,女儿康妮年轻貌美,性格温柔,有些神经质。维托.科利昂把物色家族继承人选放在首位,但他对孩子们的热爱是等同的。他觉得桑尼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但缺少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在决策问题时不断点播他,没有放弃让他作为继承人的希望。弗莱德缺少人格感召力,不可能成为继承人,他让他管理一些具体事务。迈克尔最具备继承人的领导天赋和人格特质,但他不想违背儿子的愿望,希望他出人头地成为美国社会合法世界的上层人物。当教父被告知大儿子被人暗杀,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了保护其余儿女,他强忍悲痛,决定与五大家族达成”和平协议”。小说还详述了他收留养子汤姆·黑根的过程,他收留患眼疾沿街乞讨的十一岁男孩汤姆·黑根后,从来不以父亲的身份,而是以监护人的身份出现,送到法律学校,向来不把作为父辈的意志强加于他,总是嘱咐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生身父母。

这样,维托实质是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死心踏地为他效劳的黑色社会家族的参谋助手,一方面根据儿子秉性循循善诱,充分显示了老教父人性的双重性,反映出作为黑色社会首领的审时度势的父亲。一方面是一个有责任心,可亲可敬,富有人情味的长者形象,另一方面为家族培养选择继承人和党羽,将其人性的两面性处理得相当完美。在友情方面,维托·科利昂深信友谊就是一切,用朋友的友谊筑起的防线比政府还重要,小说运用叙述和议论的手法,通过对参加女儿婚礼来宾的介绍,剖析了他对朋友充满感情的慷慨,有其真诚友善的一面,也有虚伪利用的动机。他邀请的客人全都是认识的人,全都是信得过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走了红运都是沽了老头子的光,在这个亲切的场合可以无拘无束地当面称呼他“教父”,他也没有忘记邀请他当年的老朋友和老邻居。隐隐地表明了教父个性中既具有美国公民的乐观友善,又具有意大利西西里后裔叛逆倔强的民族渊源。值得一提的是维托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折射出维托·科利昂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良知和某种原始的正义性。

7.职业学校文化的个性特征研究 篇七

摘要:学校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职业学校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与普通学校文化相比有什么不同?文章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学校文化应具有的个性特征,提出“没有职业特性的文化不是完整的职业学校文化。”

关键词:职业学校;文化;特征

许多学校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学校各方面条件都不比别人差,但是办学的效果却差异很大?这恐怕不能不从学校文化方面来考虑。不同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些学校自身特有的被学校成员认同的文化现象。我们常常忽略对于学校文化的应用研究,对学校文化的效力也认识有限。

一九九八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的伦理经济学思想主要建立在对传统的“理性行为假说”的批判基础上。按照“理性行为假说”,人们所作出的选择只有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相一致才合乎理性,除自身最大利益之外的任何行为必然为非理性行为。但阿马蒂亚·森认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类许许多多动机中最为重要的动机,其他如人性、公正、慈善和公共精神等品质也相当重要。

事实上,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正是这种人类行为动机的双重性,才显现出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学说是从管理学说中分化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常常以避免错误发生为出发点,强调管制的功能,它对于建立规则和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竞争,而人从本质上说是主动的,过多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文化学说正是以激励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学校组织的特点来看,育人工作更需要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教师的才智,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

职业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必定会有与其它学校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要研究其内在的个性特征。

物质文化要显现职业环境

物质文化是由教育者创造的产品和校园环境、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物态文化。是表层的校园文化。

产品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教育者创造的产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它给被服务者提供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信任感。从教育市场的角度看,教育服务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创建特色学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重要举措。职业学校特色除了一般意义上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模式、经营特点和个性特征外,更重要的要体现在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上。

校园设备设施主要体现环境育人。包括教学环境、硬件设备、学校布局、学校卫生、学校绿化等。学校办公环境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校长要注意职工办公条件的改善,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校园环境要整洁、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对职业学校来说,特别要重视专业文化的建设,专业实训场所要建立仿真或真实的工厂环境,营造“学校环境中的企业和企业环境中的学校”,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习惯和技能。

教育的消费者一般就是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来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它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文化要突出职业道德

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和学校价值观的折射。从人员结构来划分,学校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体现。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学生文化的建设中,应坚持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做到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交往中自强。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个性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学生文化是学生的成长环境,先进的学生文化能够造就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更能获得就业的机会和创业的可能,同时,他们的就业和创业又直接关系到学校品牌的建立。所以,职业学校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职业情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更要重视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考核学生。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于学校文化而言,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它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规定着学校的传统。“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者,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培育教师文化的重要方面。他们的职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制度文化要提升职业素养

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

从办学理念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表现为“育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全面性也通过“育人为本”而得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所以,职业学校应该十分注重课程文化建设。怎样设置课程?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怎样评价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在当前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从管理理念角度看,以人为本体现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主要是在政治上确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地位,在业务上提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生活上提供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必要保障。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企业化管理的经验,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设计上打破传统事业单位的框框,以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内部活力。

精神文化要融入职业内涵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精神文化要体现“现代意识”和“学校个性”。“现代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念意识、效益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综合意识。“学校个性”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服务方针、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这里要有意识地研究和借鉴企业文化中的职业特性和内涵,比如:制造业的精细、IT业的创新、通讯业的沟通等,都需要我们加以吸纳并丰富到我们职业学校文化中去。没有职业特性的文化不是完整的职业学校文化。

精神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主要是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师生员工进行软的约束。它通过将学校共同价值观、道德观向师生员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使他们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一旦他们的某项行为违背了学校的信念,其本人心理上就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促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

职业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文化中的职业特性,这就规定了职业学校文化内涵的二元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这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课题,它决定了职业学校发展的持久性。

办好学校要像经营企业一样。学校创品牌必须将经营引入学校。因为在教育市场中,学校不仅有管理问题,还出现了经营问题。管理是对学校已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经营还具有从社会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效益的作用。从管理学校到经营学校,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是一个突破。随着经营理念的确立,特别是教育市场的不断成熟,在注意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延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以文化为导向的内涵发展。因为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延发展是间断的、局部的、浅表的,而以文化为导向的内涵发展是延续的、整体的、深远的。

上一篇:教师专业提高个人发展计划下一篇:关爱未成人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