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2024-09-01

节日医疗安全工作(共9篇)

1.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一

确保做好节日期间安全、保卫、保密和廉洁自律等工作

本报讯 为确保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保证公司员工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节日,公司下发文件对2011年国庆节期间安全、保卫、保密和廉洁自律工作做出安排,提出要求。

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亲自组织协调部署国庆节期间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综合治理,按照责任、任务双落实的要求把各项防范措施提前落实到位,全方位保证国庆节期间安全。各单位要密切结合实际,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好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一是要做好国庆期间停工区域的易燃易爆物品、重大危险源、大型设备设施、重点型号产品及办公楼的安全防火等隐患排查;二是要做好国庆节期间作业区域以及施工项目作业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工作;三是要做好外来施工作业的生产单位、建设施工队伍国庆节期间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及其安全防范工作的安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排查发现的隐患要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立即整改。

要以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重点,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加强现场员工节前、节后的安全教育,要进一步调动班组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紧密围绕节后生产科研实际,强化安全意识,持续开展全员反“三违”活动,做到“三不伤害”。

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节日期间各项应急工作的分工和责权,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落实应急准备。

节日期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保卫处要加强值班巡逻,做到24小时备勤。

各单位要认真部署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教育职工增强反奸防谍意识,员工在探亲、访友、出入公共场所时,避免谈论公司涉密事项,自觉执行保密制度,履行保密义务,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维护公司利益。

节日期间,公司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党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参与赌博斗殴等违法活动,不得接受客户或管理对象赠送的礼品、礼金及招待宴请,不得铺张浪费、用公款吃喝或组织高消费娱乐活动,按照“七不准”的要求,过一个健康廉洁文明的节日。

2.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二

1 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主要进展

与药品一样,任何医疗器械都不是零风险和绝对安全的。医疗器械被批准上市,只是经过上市前研究和评价认为其已知风险和已知效益相比是一个风险可接受的产品,但相对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使用范围来说,这仅是产品风险评价的阶段性结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持续、系统地对已上市医疗器械发生的可疑不良事件进行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是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1]。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历史较短,系统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更晚。在2001年前后,一些已上市的医疗器械,如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角膜塑型镜等,因出现安全性问题形成社会新闻热点,进一步显示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迫切性。2002年12月~2004年6月,我国在北京、上海、广东3个地区和其他地区部分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针对血管内支架、心脏瓣膜、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角膜塑型镜和骨科植入物等高风险产品开展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共有5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3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68家医疗机构参加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体系,探索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模式和工作程序,同时也在全国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在试点工作结束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在全国全面启动。几年来,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注重两个借鉴,建立三个体系,实现四个结合”的基本思路[2],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技术监测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报告数量、质量和分析评价水平逐步提高,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在200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及淘汰制度”,“对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产品注册证书。被撤销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理”。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规定,“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这些为在我国全面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2004至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总结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近期工作安排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工作的程序和技术要求,初步建立了个例报告和企业汇总报告制度。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中,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做出了相应规定。2008年12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使该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年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建立或确定相关内设机构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和管理工作,并与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和合作机制。目前,国家局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人口计生委等也成立了监测中心,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省级以下监测技术机构,不良事件监测专职队伍和不良事件兼职评价员、信息员等队伍陆续形成。

在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方面,报告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收到60,000多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从对2007年对8,661份有效报告的汇总分析来看,涉及无源材料(47.0%)、无源植入器械(41.5%)、有源器械(9.5%)和体外诊断试剂(2.0%)等各种产品门类,其中第三类(65.8%)、第二类(23.3%)和第一类(9.9%)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分布,与产品风险程度基本一致;在这些报告中,来自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占总数的75.8%,来自生产企业为4.1%,来自经营企业为17.9%。按照工作程序,先后完成了壳聚糖防粘连产品、体外循环管道、温热理疗床、药物洗脱支架、骨科植入物、心脏起搏器、多功能液压手术床、婴儿培养箱、隐形眼镜护理液、透析粉等品种的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部分产品分别采取了责令召回产品、修改说明书、提高产品标准等监管措施。特别是2005~2006年针对注射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通过对上市后不良事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循证医学评价,得出了风险高于获益的明确结论,并据此撤销了其医疗器械注册证。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医疗器械警戒信息》等工作,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大为提高,也大大促进了公众安全用械水平的提高。

2 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虽然迅速增长,但与目前市场销售量和使用量相比,报告率仍然很低。这主要是由于社会认识不到位,法规强制力不够,执行上也需要加强。有些人认为不良事件报告少,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不良事件的定义范围过窄,这是值得商榷的。一项法规要求的设定必须结合风险控制有效性和社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报告而报告”从管理角度上看是没有意义的。不良事件大多数发生在医疗机构,但有些医疗机构害怕与医疗事故相牵连,有时选择息事宁人,缩小影响,而不是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在现有的报告表中还有一定比例存在填写要素不全、描述不够准确、清晰等,使报告难以有效评价。同时,监测报告工作在各地区还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至今还有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没有报告上报。

2.2 生产企业责任主体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产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既是一项法规要求,也应当是企业完善产品设计、规范生产流程、保障公众安全的内在需求。从发达国家来看,生产企业提交的不良事件报告往往占报告总数的90%以上。在我国,目前生产企业报告数量仅占约4%,不少企业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经常是被动等待政府主管部门的监测结果。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目前一些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有待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3 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评价困难,难以得出有价值的评价结论或风险警戒信号

从不良事件报告体系来看,客观上存在实际使用人群数量难以掌握,背景资料缺乏等制约因素。在医疗器械领域,产品实际使用环境与研发、临床试验时存在差别,混杂因素多。此外,事件与产品的关联性经常难以确认,如某事件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设计引起?主要是由于该种产品引起,还是联合使用的其他医疗器械或药品引起的?产品质量是否是合格的?产品问题是在生产过程造成,还是在运输、贮存环节形成的?还有一些植入性医疗器械,由于已经使用,无法取出进行分析获得进一步分析资料。一些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差,例如在使用环节出现可疑不良事件后甚至找不到生产企业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记录等,或在生产企业内部无法追溯其生产和放行过程。从技术评价角度来看,由于医疗器械本身品种广泛,涉及学科多,技术领域广,风险特点各异,再加上一些地区不良事件监测技术队伍组建时间较短,人力不足,经验和方法需要积累,这也是造成对不良事件评价困难的原因之一。

2.4 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利用不够,与监管相对人和其他监管环节沟通机制不健全

不良事件监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包括风险信息的交流和必要时采取的行政措施。目前,某些地方的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仍停留在被动收集和转报阶段,开展主动监测和专题深入调查不够,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有些急于发布的不良事件监测信息没有经过规范、科学的整体评价和趋势分析,难以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也有个别的专题研究过于追求所谓“学术性”,“为研究而研究”,从研究素材到研究结论均难以体现权威性。同时,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缺乏互动交流,既无法使监测信息得到深化和提炼,也无法发挥对管理相对人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不良事件信息,与产品注册、标准制定、质量体系检查等工作没有交流,难以全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5 对一些特殊类型的医疗器械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有待探索和深化

由于医疗器械门类广泛,其安全性表现特征不一,因此,在统一的法规框架下,对一些特殊类型的产品,必须采用更具针对性的监测方法。例如,对体外诊断试剂而言,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其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缺乏显而易见的不良事件指征,其直接后果往往是数值不准确,或者“假阳性”、“假阴性”,造成错误诊断和错误治疗。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走进家庭,这类产品从血压计、血糖仪、安全套,到理疗床、制氧机等,风险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专门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说明书,有些不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也缺乏明确的禁止性提示,使得这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成为安全隐患,而又难以得到充分监测。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医疗器械,应当进一步研究制定专门的监测指标,采用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以报告提高的数量和质量。

3 关于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强制性法规对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实施严格监管的历史却较短。针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尚不够具体。据了解,在目前正在起草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已经考虑增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召回管理”一章,明确规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基本责任。在修订草案中,还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保存证明医疗器械符合安全性、有效性基本要求的资料”,以使其切实承担起医疗器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这就意味着生产企业必须在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保持所生产医疗器械持续符合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基本要求的证据[3]。此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和相关个人,依法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对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在出现不适当的风险时通过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所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共风险管理的实施者。

3.2 拓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的来源,全面保障产品安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系统主要用来收集在使用环节发现的与产品有关的安全性问题,但这还不是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的全部来源。我们知道,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在不同环节、以各种形式存在,这种信息越早被发现,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越有利于保障公众安全,经济和社会成本也越低。在美国FDA关于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框架中,其安全性问题的信息就包括了不良事件报告、质量体系检查、上市后研究等各种来源[4](图1)。从我国近年来监管工作实践来看,一些著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对所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动采取召回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许多并不是由于来自使用环节的不良事件报告,而是在企业质量体系自查等过程中发现问题经分析评价后做出的决定。因此,必须在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发现产品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制定监管控制措施。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结合“可疑即报”的原则,这种定义与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和监管现状相适应,并与国际发达国家法规基本一致。这并没有排斥因其他原因引起或从其他环节发现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发展角度看,应当在医疗器械警戒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平台上,进一步加强与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关的各种信息监测及监督管理活动之间的交流和整合。

3.3 不良事件评价工作应当与产品再评价工作紧密结合

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等相关信息,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过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主要通过对上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模式的描述、发生频率的测量、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生趋势的预测等来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不良事件案例的收集、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其中,案例评价又分为个例评价和集合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离不开对产品的总体评价,即针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评价。这是由于案例评价除了对报告的完整性、信息的确定性做出评价外,还必须就产品的安全性尽可能给出信息或结论。然而,安全性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是与其性能或有效性紧密相连的,并且必须了解在获准上市时该产品确定的风险水平。因此,必须在适当阶段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产品的风险可接受性进行再次评价[5]。与已在使用中的同类产品的风险数据水平进行比较,是十分常用而简便的方法。事实上,与产品再评价结合,不仅是不良事件案例评价的捷径,而且也更有利于实现不良事件监测的终极目的。

3.4 安全性监测工作应当与质量体系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医疗器械产品的源头在生产企业。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讲,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是控制医疗器械在各个环节可能发生安全事件和质量事故的根本保障。在完善的质量体系下必然可以向公众提供合格的产品,而在不合格的质量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最终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仍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只有在企业质量体系中按照法规要求建立相关程序文件并有效实施,才能获得相关顾客投诉和不良事件信息,并在按规定上报的同时,启动预防与纠正措施,消除过程中的风险。基于风险的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采用一个系统程序来审查从某产品或相类似产品所获得的信息,如顾客投诉、服务报告、制造缺陷、工程缺陷等,识别任何以前未被识别的风险,确定新的风险是否仍然可以被接受,以及最初的风险评估是否仍然有效。在已经起草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点修改稿)中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的要求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的程序并形成文件,明确不良事件管理人员职责,确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集方法,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上报程序和时限”;“生产企业应当保持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记录,并建立相关档案。”

3.5 安全性监测工作应当与企业内部管理、政府行政监管工作紧密结合

对生产企业而言,开展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在其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其目的是为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证据,根据现有法规进行监管决策。在获得上市后安全性信息后,从生产企业角度,可以根据评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对已上市产品加强补充监测或跟踪随访,以收集更多的信息;(2)将最新的安全性信息通报给客户、使用者或公众;(3)采取对再生产的纠正措施,包括对产品设计或生产、销售、安装过程的改进;(4)修改产品标签或说明书;(5)对在用器械采取纠正措施,如软件升级等;(6)停止销售,并从用户处召回全部产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暂不采取措施,但有目的地补充收集更多的信息;(2)对公众发布信息,或对使用者、消费者就产品使用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例如血管支架、骨科植入物等);(3)建议生产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标准或完善产品信息(例如透析粉、灌肠整复仪、角膜塑型镜等);(4)对产品重新进行风险分类,并实施相应管理(例如纤维蛋白胶、体外诊断试剂等);(5)责令企业停止销售产品,并召回已上市产品(例如体外循环管道、手术防粘连液等);(6)撤销上市许可(例如注射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必须指出的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是对产品设计或监管方式的改进,只在少数必要的情况下直接据此撤销上市许可。在任何情况下,生产企业的主动反应应当是第一位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监督企业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并在企业没有有效履行责任和义务时,出于保护公众利益的需要才直接采取干预措施。在已明确产品的风险超过其获益,或风险获益平衡尚未明确,但也未找到降低风险的措施时,为了保障公众安全,应当考虑将产品从市场上及时撤出。必要时,还应当考虑对该生产企业或其他生产企业的类似产品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

摘要:在回顾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全面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安全性,不良事件,上市后监测

参考文献

[1]王兰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现状与展望”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4):282-289.

[2]王兰明,“关于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药业,2004,13(5):5-6.

[3]GHTF,Final Document,SG1/N41R9,“Essential Principles of Safety and Performance”,May20,2005.

[4]US FDA,“Ensuring the Safety of Marketed Medical Devices–CDRH’s Medical Device Postmarket Safety Program”,January18,2006.

3.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三

【关键词】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10—02

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医疗安全监管是重中之重。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完善的监管措施,有效的执行情况,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医疗安全事件而引发的医疗纠纷,避免出现医疗差错,发生医源性疾病,并可以保障公民健康,同时对卫生监督部门的公信力,医院形象起到决定性作用,使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析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并探究完善策略,以此提高医疗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1我国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

1.1我国医疗安全监管工作注重机构、人员及技术的准入管理,未加强医疗行为的日常性管理。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的管理工作,但没有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日常性管理。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受到经济利益诱惑下,经常会导致医患信息无法做到平衡,监管工作不严,导致医疗机构出现超标准收费现象。

1.2注重处理医疗事故,忽视监管其他医疗质量安全。在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医方在认为自身行为存在过失和问题时,并可能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在解决纠纷时通常是采取协商方法进行处理。当问题不会构成医疗事故时,医疗机构就会让患者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医疗安全安全监管工作中具备着这个特点后,会导致医方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1.3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部分医疗机构不怕违反医疗规定,同时认为在出现医疗问题时,不会受到严重惩罚,并且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行政处理,使卫生监管部门只是责罚,而被罚单位也只是放任,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效果。

1.4医疗安全监管工作有着较大的随意性。部分卫生监管部门在处理医疗安全事故时,行政干预工作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在出现医疗事故时,也愿意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并不会进行有效的行政处理,使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缺乏有力的问责机制。

2我国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强化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法律标准体系。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完善的法律标准体系是安全监管工作实施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医疗安全监管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当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新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处理。而且明确解释现有的法律标准体系,以此完善医疗服务标准,提高医疗安全监管技术水平。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在对医疗安全进行监管时,为了完成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着执法能力。同时工作人员要对各項卫生政策和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另外也要具备着临床专业知识,并熟悉法律知识,保证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2.3完善监管运行机制。要对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提高行政处理能力。同时卫生监管机构要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管能力,科学落实保障机制。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也能够配备相应的监管仪器,加强医疗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增强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比如青岛市卫生局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通过此次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管理,提高各卫生机构安全管理水平。

2.4创新监管方式。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必须要全面完善和发展医疗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医疗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督效率。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比如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为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增强监管效率,上海实行了医疗安全监控系统,将医疗安全监管模式可做到有效的事前预防和主动预防的监管模式。

2.5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目前,我国部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还正在深化改革中,正在有效调整职能,加强监管力度中。而在改革中,使监管人员编制出现严重短缺,导致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工作执法政策和机制,而且监督设备和监督手段也无法顺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水平。对医疗安全监管管理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这时就需要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 总结

在医疗安全监管工作中,为了提高医疗安全监管水平,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必须要全面分析现今我国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完善对策,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完善的法律标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完善监管运行机制、有效创新监管方式,并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以此提高医疗安全监管水平,增强安全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树锋.卫生监督在医疗安全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析[J]. 卫生监督管理,2012,17(12):556-559.

[2] 杨波,贾宏亮,丛晶,等. 医疗安全监控系统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1,34(05):113-115.

4.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四

2014年 春节即将到来,为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保证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使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假期,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

一、人员值班严格按照排班表执行,不得擅自调岗、请假。

二、值班期间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如遇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值班人员,坚强自身防范意识。

三、交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也做到及时交接告知上岗人员。

四、门卫值班要认真负责及时到岗不得擅自离岗,节日期间外部人员禁止入厂。做好厂区的安全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密切监控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到位查看。对在查岗中发现离岗、睡岗不认真履行职责者严肃处理。

最后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生产技术部安环科

5.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五

各部室:

“五一”假期将至,为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节日期间公司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根据集团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五一”节前安全检查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施工工地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以及隐患排查的工作,扎实完成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各工地安全渡过假期。暂停的工地要注重细节排查,避免走马观花的现象发生,对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在建的工地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人员,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各部室要充分排查各种隐患,保证公司安全渡过假期。工程部管理人员要继续加强并完善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办公室要重点加强食堂、消防设施、电器设备等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安全通道,确保门窗锁紧,严防火灾、爆炸和失窃事故。同时办公室要加强节日期间交通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做好车辆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严禁车辆带病运行和超速超载。

三、节假日期间,各部室应加强联系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办公室应提早安排并落实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确定值守人员。

工程部要落实节日期间在建工程的事故报告制度,各项目管理员要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和突发情况及时组织好抢救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绍兴县恒通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6.节日医疗安全工作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的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假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政府《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节日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监管,为“两会”召开和节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节日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成立“节日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重点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检查易发事故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决不允许有“死角”,真正做到有患必查,有患必除,切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1、各单位认真检查各科室、各部门、各岗位检查各级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各项安全制度特别是特种作业审批制度落实情况;“四个能力”建设落实情况。

2、检查用火点、电热器具的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高压氧舱、氧气站、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否有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违规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及周边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认真组织局防疫科配合工商、安监、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价格、流通环节及餐饮服务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两会两节期间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各单位对查出的隐患要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安排专人死看死守,对经整改也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关停,并及时报上级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节日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元旦、春节及“两会”期间正值冬季,是各类火灾、危险化学品爆炸等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出本单位的工作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

2、各单位要针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的特点,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坚决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安全管理到位,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要设施要重点监管,要加大对重大危险点的管理,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3、各单位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值宿工作,严格岗位责任,严肃值班纪律,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确保在“节日、两会”期间每天都有领导值班,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

4、各单位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指定人员在指定时间到达现场,及时组织精干力量排险,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5、要及时做好“节日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抓好正反两个典型,做到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生产。

5、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失职、渎职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7.安徽强化节日食品安全监管 篇七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方案, 落实监管责任, 完善监管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 坚决防控和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安全监管。针对“两节”食品消费特点, 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社区、旅游景区及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 突出月饼、乳制品、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野生蘑菇等重点品种, 组织开展对节日热销食品生产企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监督检查, 及时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基本药物、终止妊娠药品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重点品种的检查力度, 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药品和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应急值守, 及时报送信息。严格执行节日期间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畅通12331举报投诉电话, 保证信息畅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及时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8.无线医疗的安全策略 篇八

目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医疗行业内的安全性是如何管理的,因此一直存在误解和担忧。医疗行业的安全性是一个巨大的课题,根据英国电信(BT)为英国、美国、匈牙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医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的经验,临床环境总是存在类似的问题,特别是既要确保IT支持、又不妨碍提供护理支持。

重视802.11n

医疗专业人员的工作具有移动性,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利用无线技术。但是,使用无线网络系统,必须对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无线网络会绕过医疗专业人员所倚重的许多物理安全措施。人们不再需要非法侵入病案室或护士站,一个坐在停车场汽车里的人就可以访问网络。

如果无线网络没有适当的安全保障,重要的私人记录就会被人访问,网络就会被侵入。即便根本没有恶意企图,将家庭设备带入工作场所(例如低成本接入点)的人员也会给网络的安全防御造成漏洞。因此,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应当规划适当的安全保障措施。

无线技术能让人员和设备以新的方式连接计算资源。无线连接允许更快速、方便地访问应用程序和服务,并且有可能彻底改变公众和公共机构(例如医院)对 IT 服务的使用。但是,无线产品与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包括允许在网络安全防火墙内进行非授权访问的无线局域网 (WLAN)。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性。目前市场上有基于 IEEE 802.11n(2009年9月获批)的新产品,安全性、吞吐量以及工作距离都得到了明显改进,应当规定在新设备、施中应用。

访问控制

相对于有线局域网来说,非授权访问无线局域网的机会明显更大。投机者可以全天候监控某个无线局域网,并在加密的地方尝试不同的密钥。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建议:

1.用户和用于访问的设备应当使用 RADIUS Server 进行身份认证。

2.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之间的链路应当使用单一 EAL 4 防火墙进行保护,在需要的地方应当指定弹性故障转移配对。

3.端点与(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之间的) DMZ 之间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应当使用 FIPS 140-2 认证产品(最低 128 位密钥)进行单独加密。无线网之间的通信要在端点和DMZ之间被分别加密。在有线网和无线网之间,应使用FIPS 140-2认证产品,并使用最少128位密钥加密。

大部分无线接入点都能拾取 50 米内的信号,虽然有许多因素会缩小信号范围,例如密集的墙和家具。因此,需要安装许多接入点来覆盖整个大型园区站点,例如医院。有关无线局域网缺乏安全性的文章已有许多,而且其中很多说的都是事实。

无线产品最初使用安全性较低的 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协议来保护数据传输,防止被人偷窥。但是,黑客很快掌握了破解 40 位 WEP 加密的方法。虽然 WEP 128 位加密更加强大,能够更有力地抵御黑客攻击,但 WEP 依旧被视为一种不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并且已被更强大的 WPA (Wi-Fi Protected Access) 协议取代。目前有 WPA 和 WPA2 两个版本。

最佳实践

无线网络安全领域的最佳实践应该是,使用单独的 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控制有权访问它的用户。

1.应当利用装备了入侵检测功能的防火墙把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分离开来。

2.确保加密在默认情况下始终处于工作状态。IEEE 编制了 802.11i 规范 ,取代了不安全的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WEP) 协议。802.11i 协议使用 TKIP 和 802.1X、Keyed IC 以及 AES 协议。AES 得到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的支持,建议优先选择该协议,而非 TKIP。TKIP 中最近发现了安全漏洞,虽然范围有限,但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而且 AES 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

3.802.1x 协议是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一种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机制,应当用于对网络访问进行身份认证。它可以帮助化解攻击,例如密钥发现,通过针对每个客户端使用不同的密钥降低中间人攻击的风险,通过执行共同身份认证,对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认证来防止未授权访问。802.1x 访问控制应当与 X.509 证书认证一起实施,以支持用户和计算机层面的授权。

4.应当调整信号强度水平以限制建筑物/站点外的信号范围。

5.更改每个设备上的所有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以满足安全政策要求。这可以降低设备被意外或有犯罪企图地发现(可能导致未授权的网络访问)的风险。

6.应当更改默认 SSID(服务集标识符):SSID 是赋予无线网络中每个接入点的名称。默认名称通常具有厂商特定性,应当更改为站点特定但不易被公众察觉的名称,包括消除会被黑客控制的无线设备哄骗或模仿的任何通用标识符。

7.关闭广播信标:许多无线设备会向全世界公布它们的存在,这会严重影响安全性。除非需要按需开放访问无线网络,否则应关闭信标广播,即便仍有确定 SSID的其他方法。

8.有些设备为用户提供自动连接或零配置选项,即时绑定到其在服务区域内检测到的网络。因此应当关闭自动设置或零配置选项。

9.应当考虑接入点安全性。让能够更改设置或输入的任何人员无法触及设备,最好进行封装保护。另外尽可能让设备远离外墙和窗户,以防止无线电信号意外延伸到建筑物周边以外。

10.在为正式访问者提供访问的地方,应当控制访问时间。关闭下班后不需要的任何无线访问。

9.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篇九

一、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院领导将医疗质量看做医院生存之本,把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疏漏或缺陷都将铸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求管理部门抓要害,员工抓细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一)注重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1.结合我院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医院特聘请了新阳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刘希良教授来

院,做“好医德、好医风、好人生”专题讲座。全院300多人深受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做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除具备精湛诊疗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2.年初纪律整顿时,召开了全院职工安全警示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了《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分析了上不安全事件,激发职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重温事件发生时各自的心里感受,充分认识到抓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开展案例教育活动,8月初召开了医疗纠纷案例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剖析某院一起高额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败诉赔付原因,并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案例,剖析产生纠纷直接根源。

(二)开展专项整治 注重实际效应

今年8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围期2周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成立排查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制定排查活动方案,明确了职责,确立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是本次排查活动第一责任人,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集思广益,全院共计排查出较大的安全隐患33件,涉及到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医院针对排查出隐患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人,使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整改。

二、健全管理机制 狠抓措施落实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诊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才能有条不紊,抓住关键环节,抓住工作重点,抓住要害,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一)提升专业技能 提高医疗质量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办法》,从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落实,医疗重点环节管理,抗生素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落实,患者安全十项目标,手术安全核查等六个方面抓起,特别是抓好医疗环节“六查”,一是主管医生每日查房不少于两次;二是上级医师对新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病人重点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三是主任(副主任)或科主任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核新入院、危重患者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四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每月按医院医疗质量自查表自查一次;五是值班医师对全科病人必须巡查一次,危重随时查看;六是科室护理部每月护理大查房一次,重点查护理服务,护理措施落实,护理操作技能等。

(二)提升服务满意度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医院工作的唯一金标准是患者满意,因此,提高患者满 意度是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中,制订了《提升服务满意度实施办法》,其目的是通过征集,改进,落实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来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逐人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元月至9月份共发、放回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569张,回收率达99.5%,住院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使每位住院患者都有权利间接参与医院管理。二是发放“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技工作者”调查问卷,元月至8月份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6859份,评选出满意医务工作者125人次,均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发放护理质量调查表,每季度发放一次,共发放调查表770份,全面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四是开好病陪人公休座谈会和社会义务监督员会议,征集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对征集到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五是发放医院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临床医生、护士以科内住院病人数为基数,医技人员以临床医生、护士、住院病人数为基数,窗口服务人员以临床医技人员、护士、住院病人为基数进行综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全面了解其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先进个人和科室评选主要条件。

(三)加强投诉处理 严格奖惩兑现

制定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健全了组织机构,指定了专人负责,明确了工作职责,明确处理流程和办法,元月 至9月份接待较大投诉三起,被投诉三名医务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处理,共处罚金7200元,同时书面检查,大会检讨,通报批评。本办法实施以来收到显著效果,全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四)注重医疗环节 抓好质量安全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工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医疗安全,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为了便于熟记核心制度,医院将核心制度汇编成歌诀,定制成卡包,发配到每位员工手上,从而使广大医务人员核心制度铭记率显著提高,违背核心制度的人或事明显下降。为加强环节管理制订了《医疗质量自查督查月报制度》,临床、医技科室每月将自查情况以自查表(临床35个项目,医技20个项目)形式逐项自查上报质控科。职能科室结合职责范围,每月由分管院长带队深入科室督查,对存在问题,利用次日晨会予以通报。涉及共性问题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进行点评,并定期下发督查通报。

(五)加强无缝隙化管理 保诊疗环节连续性

从2010年开始我院就实行了《行政总值班履行医疗质量查房的管理规定》,加强夜班和节假日医疗工作督查,以保证医院管理工作连续性,杜绝管理相对真空时段的安全隐患,弥补了医院临床一线的医疗人员夜间和节假日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缺陷,确保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无缝隙化。篇二:2012年xxx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年终总结 xxx卫生院

2012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年终总结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

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姚市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姚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并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姚市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五、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重点检查(如药库、门诊、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我院实行院领导总值班制度,明确每人的时间段分工,值班期间要进行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xxx卫生院 2012年10月15日篇三:2013年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 结

年年初以来,根据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2013 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项工作指标,并逐步落实完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3年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事法规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要求全年组织2-4次全院性法律法规学习,科室每月学习1-2次,全年定期组织全院性考试,学习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办法》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要求每次学习有记录,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根据怀化市中医医院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违反者严格按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惩处。为应对上半年医疗纠纷和投诉不断上升的局面,6月至9月组织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职工依法行医的意识,保障了医疗安全,医院医疗纠纷和投诉有了大幅度下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至目前为止,今年上半年全院医疗纠纷发生10件,无

医疗事故发生。

二、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定期质量检查: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纳入质量检查内容:(1)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检查接诊医师处理病人及时全面、疑难危重病人请示上级医师,他科问题邀请相关会诊情况,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记录、疑难、死亡病例、术前讨论记录本的内容,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2)加强前五位住院病种的管理:要求各科上报本科前五位病种并熟悉。(3)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4)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周进行二次医疗文书质量督导检查,有效降低了缺陷病历率。为配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的实施,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学习,并强调临床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把运行病历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来检查,对住院病历、病案首页、医嘱单、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出院记录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

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处罚。

2、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年初拟定了三基培训计划,科室组织学习和全院性业务学习相结合,尽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年组织2-4次培训学习,进行2次考核,定于6月和12月进行。

三、质量管理初见成效

1、实绩: 今年1-6月,门诊量15582人次,同比增长21.67%,急诊847人次,危重病例抢救31人次,平均留观时间2.8天;出院病人数为6241人次、同比增长10.68%;全院病床工作日为51210天、同比增长30.84%;病床使用率为93.46%,同比增长12.51%;,病床周转次数10.25、同比减少8%;平均住院天数9.87天、同比减少3.01天;手术例数为541例,同比增长8.03%;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胃镜检查452人次;服务理念改善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

2、医疗质量近半年来,全院总的来说,医疗质量较上 年明显改善,但仍有个别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半年来,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3)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

四、上半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医师未书写。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3、继续做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的培训工作,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三基三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4、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5、做好住院病房搬迁前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墨江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5日篇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2013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年年初以来,根据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2013 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项工作指标,并逐步落实完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3年全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事法规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今年已举办医疗风险防范与医患沟通、传染病法律法规与传染病防治、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法律法规相关学习,并组织全院性考试,每次学习有记录,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根据茂县人民医院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违反者严格按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惩处。为应对上半年医疗纠纷和投诉不断上升的局面,8月11日至9月12日组织开展了医疗安全整顿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职工依法行医的意识。全年至今发生医疗纠纷6起,较去年有所上升,和投诉有了大幅度下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二、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定期质量检查: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纳入质量检查内容:(1)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检查接诊医师处理病人及时全面、疑难危重病人请示上级医师,他科问题邀请相关会诊情况,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记录、疑难、死亡病例、术前讨论记录本的内容,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2)加强前五位住院病种的管理:要求各科上报本科前五位病种并熟悉。(3)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诊疗方案,下发1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3个病种单病种指标。(4)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月一次医疗文书质量督导检查,有效降低了缺陷病历率。为配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3版)的实施,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学习,并强调临床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把运行病历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来检查,对住院病历、病案首页、医嘱单、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日常病程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出院记录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与绩效挂钩进行处罚。

2、在我院外科及成都363医院协助下,我院及本地区首例脊柱腰1椎体骨折经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并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多例脊柱骨折经后路椎板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效果良好。

3、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年初拟定了三基培训计划,从外派人员进修,科室组织学习和全院性业务学习相结合,尽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年组织2-4次培训学习,进行2次考核,定于6月和12月进行。

三、质量管理初见成效

1、实绩: 今年1-6月,门诊量43423人次,急诊10481人次,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97.84%,出院病人数为4045人次,同比增长15.14%;全院上半年病床工作日为25627天、同比增长11.79%;上半年平均住院天数6.35天、同比增加0.23天;手术例数为3755(上年同期3476)例,同比增长8.03%;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胃镜检查1426人次,病理检查4142人次,病理细胞学检查898人次;放射检查42816人次,其中ct检查7315人次,阳性数为5689;心电图检查11539人次,b超检查13334人次;临床检验1257401人次,生化检查368865人次;服务理念改善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

2、医疗质量 今年以来,全院医疗质量较上年好转,但仍有不足,通过质量与安全检查发现主要是个别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半年来,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3)今年上半年全院医疗纠纷发生6件,无医疗事故发生。6起医疗纠纷赔偿金额小于去年同期水平。

四、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虽病案质量甲级率>99%,但病历检查工作中仍发现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内涵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涵不足、术前查房对疾病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不足、用药分析不到位、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不及时、遗漏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对于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不甚满意;(4)医患沟通不详尽,未能充分交代病情状况、预后、治疗方案及备选治疗方案、预期花费等;(5)门诊登记工作开展不佳;

3、医技科室:(1)检验科有少数临床急需开展的检验项目尚未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发展;(2)医学影像科室对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肯定性不足,影响了临床科室确立诊断、选择治疗方式;(3)病理科冰冻切片、肿瘤病检尚未开展,影响了肿瘤性疾病的诊治工作;(4)内镜室开展肠镜较少,导致相应患者流失。

4、医疗安全:今年医疗纠纷发生6例,已多于去年全年水平,原因为:责任心不足漏诊、医疗技术缺陷、沟通不畅。责任心不足、沟通不畅。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篇五:2012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医院

2012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医改政策,以“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目标,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排查医疗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

(一)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了

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保障体系,科主任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务科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提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医院建立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节假日院长、职能科室、科主任巡查制度,及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实现医疗业务量:门急诊 人次,同比增长 _%,住院_人次,同比增长_%,床位使用率_%,各类手术_台次,同比增长_%。住院治愈好转率_%,抢救各类危重病人_人次,抢救 1 成功率_%。全年完成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和部分单位企业职工的体检工作,共计_人次。全县慢性病体检_人次,残疾人体检_人次。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完善了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医院整洁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开展了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病历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住院病历甲级病历率_%,无丙级病历。

(四)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相关要求,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对口腔科、手术室、急诊科、内镜室和检验科等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加强管理和监控。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本》,成立了院感质控委员会,加强院感防控染管理工作,在生物监测、消毒、医疗废物回收、销毁等方面严格落实有关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率为_ %,医院感染率为_%,全年开展现患率_次,实查率为_%,开展生物监测_份,合格率_%,每季度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_次,参学率_%,全年_次院感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_%,全年无大型院内感染发生。2

(五)加强急诊、急救工作

成立了以中医药人员为主的急救队伍,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加强我院科室间协调能力,以适应复杂情况下应急抢救工作需要。

(六)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加强输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用血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制定实施了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全年输血_人次,输血量_毫升,成份输血100%,无违规用血和输血差错事故发生。

(七)加强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科室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满足了临床需要;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八)、传染病管理工作

按相关要求、规定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全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_例,死亡病例_例,无漏报、迟报和谎报病例。疫情信息网络运行正常。

(九)加强医师定期考核

按卫生部规定,每两年对医师定期考核一次,对医师建立不良行医行为、污点记录档案,要求医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继续教育学分达标。2012年对_名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进行考核,全部合格。

(十)临床路径管理

针对医院实际,医务科制定了医院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规定,并牵头制定了_个试点专业,_个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全年进入路径_例,入组率_%,变异_例,退出路径数_例,临床路径例数占全部出院病例数比例_%.平均住院日_天。

(十一)中医药指导工作

在县医学会的协助下,举办了_次全县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会,培训乡村医生共计_人,教学_学时,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二、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坚持每月护士长例会;每季度护理质量管理会议;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专题会;护理、医疗、后勤多部门协调会等,严格按工作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总结上月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坚持每季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工作。继续在住院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住院病人满意度为_%。全年完成业务指标:抢救危重病人_人次,抢救成功率_%,住院病人数_人次,门诊观察病人_人次,静脉输液_ 人次,输血_人次,4 静脉推注_人次,肌肉注射及各类皮试_人次,导尿_人次,口腔护理_人次,洗胃_人次,氧气吸入_人次,超声雾化_人次,手术台次_台次,中医护理(拔火罐、艾灸条、中药外敷、中药熏蒸、功能锻炼、骨折愈合仪、耳穴埋豆、tdp等)_人次。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_%,急救物品完好率_%,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_%,褥疮发生次数为_,病人满意率为_%。

三、后勤及安全管理 以坚持“强化素质、完善管理、物尽其用、服务临床”的原则,保障后勤供应。加强了医疗设备、器械、水、电、车辆、和院内消防设施、通道管理,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上一篇:创新服务师生载体,搭建联系群众平台下一篇:化工设备与机械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