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通用8篇)
1.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 篇一
广播节目分类
广播节目的分类是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如果以内容划分,有新闻性、文艺性、社教性和服务性节目;以收听对象划分,有少儿节目、青年节目、农村节目等等;以播出技术方式划分,有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以播讲人活动方式划分,有主持人节目和非主持人节目;按节目来划分,有自办节目、联办节目、交换节目、转播节目等等。在上述各类划分之间,又有综合、交叉。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就是一个融新闻、知识、服务于一体,主持人形式,安排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一个综合性板块节目,很受听众喜欢,成为中央台的名牌节目。
这里我们按照内容划分法,介绍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社教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一般电台编辑部机构设置通常也以此为依据,这种划分简洁、明了、实用。
一、新闻性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集报道各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新闻。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台柱子,广播电台被成为新闻单位,根本原因就是它能迅速、大量地传播新闻信息,从而在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听众调查情况来看,对新闻节目的收听率高于其它各类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对重大新闻的获知,广播强于报纸、电视,成为主要的信息渠道。人们认识广播电台首先是从其新闻节目开始,并通过新闻节目质量如何,来判断一家电台办台水平。因此,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各家电台一向都是十分重视新闻节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新闻节目,想尽办法提高新闻质量。近几年,在我国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如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体育台等。无论是何种台,新闻性节目始终是电台的主体,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像文艺台就是以有关文艺方面的新闻信息为主罢了。这里我们谈到了系列台和专业台也就涉及到了广播窄播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窄播其实是与“广播”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广播”不是广播电台意义上的广播,而是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在广阔的范围内,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它内容广泛、听众面广,所以称之为“广播”。所谓“窄播”是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它内容相对收缩集中,听众面比较窄,所以称之为“窄播”。
一家电台节目设置编排出发点是为广大听众服务,争取获得较高的收听率。为此须从“广播”和“窄播”两方面同时入手,编排好不同类型、不同对象、不同特色的节目。
前面已经提到“广播”的内容广泛些,听众面大些,但是听众的层次和需要很复杂,很难让所有的节目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真可谓众耳难调。而且听众的随意性、流动性较大,这样以来
会影响收听率。而“窄播”正好弥补了“广播”这方面的缺陷。“窄播”节目特点、内容与听众需要一致,所以,这部分听众群体相对稳定。如电台办的“股市行情”、“股市沙龙”之类的节目,就是专门为股民朋友服务的,满足他们对股市方面的需要,而股民朋友的确都是这些节目不折不扣的忠实听众。听众收听稳定,无疑会大大提高收听率。假如为了照顾广大听众,把有关股市内容的节目编排前线简短些,实际结果是一边觉得陪听,而另一方面却觉得听得不过瘾,广大听众和股民听众都不是很满意。当然,如果一家电台的节目都是由各“窄播”节目组成,收听率也不会很高。
总之,我们是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这点出发,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要精心编号综合性节目和专题性节目、对象性节目,努力扩大节目的兼容性,各专业台如音乐台、交通台、经济台等兴起,为解决“广播”与“窄播”的矛盾提供了新办法。
新闻节目种类较多,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产生不同的新闻节目。
以题材划分,有政治新闻节目、经济新闻节目、文教新闻节目、体育新闻节目、社会新闻节目等。
以节目形态划分,有综合新闻节目、专题新闻节目、新闻分析节目、简明新闻节目等。以地域划分,有国际新闻节目、国内新闻节目、地方新闻节目等。
以节目时间长短划分,有大型(30分钟以上)、中型(10到20分钟)、小型(10分钟以下)的新闻节目等。
以播出时间划分,有早晨新闻节目、中午新闻节目、晚间新闻节目、整点新闻节目、半点新闻节目等。
关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三节里进步论述。
二、文艺性节目:(学生自己看了解内容)
文艺性节目分类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两种分类法,每种都有其特点和实践意义。
1、按艺术种类分类:
1)音乐节目:播送各类音乐作品和器乐作品,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只是和音乐知识和音乐教育专题,音乐界有关的新闻等。
2)文学节目:这类节目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的朗诵、播讲、评介、欣赏,文学界动态等。
3)戏曲节目:各地方戏曲演唱,戏曲知识介绍,以及剧目、唱腔、戏曲工作者评价等。
4)曲艺节目:电台经常播放的有关相声、快板书、评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段是说和唱,因此与广播结合的相得益彰。
5)电影和话剧:通常以录音剪辑的形式播出。
6)广播剧: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形式。它是由多种声音组合的,专门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戏剧品种。
2、按照节目的主要功能分类:
1)报道型:报道文艺界最新动态、文艺工作者和有关作品情况等等。
2)欣赏型:以播送各种样式的文艺作品为主,其主要功能是向受众提供欣赏和娱乐。
3)知识型:讲授文艺的理论与创作,文艺的知识和技艺,提高听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4)服务型:着眼于为受众提供文学艺术方面的咨询和服务,解答各种问题,并根据听众的要求专门编排某些节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5)评介型:主要评介文学艺术作品、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常常是将艺术评介与艺术欣赏、知识介绍结合起来广播,形式活泼生动。
6)综合型:兼有上述各类的特点,即有内容上的综合,又有功能上的综合。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从内容上讲有音乐、歌曲、戏曲等等;功能上讲有报道文艺界最新动态,有文艺知识介绍、有各类文艺作品欣赏、评介,有为听众服务的点歌节目等。它各种成分灵活运用,有机结合,信息量大,节奏快,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听众的多种方面需要。
三、社教性节目:
就教育本身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另一类是科学文化的各种知识、技能的教育。对此广播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服务型节目:
广播的服务性节目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条信息,或一二专题或一个独立集中的专门节目。基于这点,服务型节目可以分为两大类:单项服务性服务节目和综合性服务节目。单项性服务节目,内容单一集中,且所要报道的内容听众有所心理准备,收听目的明确,服务的功能显著、直接,如电台办的“天气预报”、“广告节目”、“交通信息”“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市场价格”等等。这些节目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便利。综合性服务节目,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听众层次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有电台安排的,有听众自我参与的,如电台办的“听众信箱”、“投诉热线”、“生活备忘录”、“某某服务台”等等。听众从这类节目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服务,也培养了许多经验。
以上我们介绍了广播的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社教性节目和服务型节目和服务性节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广播的板块结构、主持人形式的普遍运用,这四个方
2.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 篇二
《广西新闻》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 报道广西各地重要事件, 反映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 为广大观众提供广西区内全面、快捷、权威的综合新闻信息报道。是观众掌握政策方针、获取经济信息、了解社会情态的权威渠道。
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探讨, 怎么把时政新闻做得好看, 怎样把重点报道做得出彩, 怎样把新闻包装得漂亮, 怎样既让领导满意, 又让百姓喜欢, 其实这些讨论都是本末倒置。无论形式怎么变化, 内容始终是第一位, 真实性, 时效性, 贴近性, 永远是新闻的核心价值, 也是无论领导还是百姓观众的共同诉求。
2 改版力度大
这几年, 《广西新闻》大力压缩了时政新闻的版面, 改进了稿件表述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 精心雕琢重点时政稿件深挖时政内涵
在对自治区书记、主席的重点稿件的表述上尽量生动不拗口, 采取现场同期声等的方式, 让文字流畅, 画面鲜活, 不枯燥。时政新闻是对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的反映, 也是《广西新闻》的报道重点, 改变时政新闻更要靠"深挖", 在时政新闻中体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施政纲领, 解读政策内涵以及对民生的影响。
2) 推出【一句话新闻】精简版面
2009年, 《广西新闻》在全国省级卫视联播类节目中首推【一句话新闻】, 将副省级领导参加的会议及活动用约20秒的时间, 一句话表述清楚。这一做法使《广西新闻》里新闻价值不强、信息量不多的时政新闻占据较多版面的现状得到了明显改变。同时也争取了更多对具体工作进行报道的报道空间, 使报道更实、更深、更有新闻价值。2010年播出【一句话新闻】513条, 每条约20秒, 总时长约170分钟, 每条按缩短20秒计, 全年腾出版面170分钟。
3 关注新闻热点, 加强新闻策划, 提升《广西新闻》的影响力
主题报道的策划始终是《广西新闻》提升新闻质量、扩大舆论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积极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主题报道任务外, 《广西新闻》还主动出击, 超前策划, 做好重点报道。
2011年, 围绕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全区年中工作会议提出在"增投"、"扩量"、"稳速"、"提质"、"控价"、"保位"十二字上下功夫, 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 《广西新闻》策划推出了【新起点新跨越新启示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等重点板块, 重点报道各地、各部门围绕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达到了做好政策解读、展示各方举措、理清发展方向的效果。
根据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做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部署, 2012年初和8月份《广西新闻》分别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千名记者一线行】专栏, 报道记者深入基层, 走进群众, 亲身体验所得出的生产生活经验, 深入报道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 所需所盼。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广西新闻》从年初开始就推出系列报道【庆祝建党90周年】专栏, 到6月底更是大手笔推出大型系列报道【红旗漫卷八桂迎接建党90周年】。这次大型系列报道几十名记者兵分两路, 历时23天, 行程上万里。从1925年广西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支部到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 这次报道全景式溯源了八桂红色历史, 见证了壮乡辉煌巨变,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礼。各地群众自发的围坐在电视机前或聚集直播现场, 了解发生在自己生活的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英雄故事, 共同展望今后的美好生活, 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6月广自治区主席马飚赴台湾进行合作交流, 8月第六届泛北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 《广西新闻》配合播出了多组报道, 围绕广西对外交流合作开设【交流合作花莲行】, 【泛北合作新形势新突破】专栏更是充分宣传报道了泛北合作给广西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这些策划报道以大规模、大投入, 大手笔、大气度、大制作形成大影响, 提高新闻的艺术性和可视性, 受到普通观众的关注。
4 回归新闻规律凸显新闻价值
除了重要的政经新闻, 经济类新闻的深度解读, 民众关注的民生热点, 在《广西新闻》也占有一席之地, 使之真正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近年来, 《广西新闻》狠抓"头条工程", 着力拓宽重点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增加节目对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示范、指导、推动作用;同时尊重新闻规律, 为突发新闻、民生热点腾出版面, 强化快速反应机制, 积极引进新闻直播连线, 使《广西新闻》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新闻汇总。因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实时传播效果, 强烈的现场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因此近两年, 《广西新闻》也开始了把直播信号引入节目, 让观众在传统的时政新闻里看到突发新闻, 耳目一新。
5 结论
时政新闻节目务必变革, 就目前看, 这种状况也正在改变, 但改变的不大, 改革的步伐缓慢, 已不能同党和国家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保持一致。学者李良荣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说:“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 一旦时政报道能突破, 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传媒抗衡。”所以时政新闻改革, 需要广播电视工作者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 节目才能越办越好。
总之, 在现有体制框架内, 时政新闻节目的改革空间还是巨大的, 坚决不要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时政新闻作为权威的栏目, 为群众提供着各种权威的消息, 在改革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尝试, 但最重要的是要从平民化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 让群众易于接受, 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群众的引导。
参考文献
3.浅析电视新闻节目编辑 篇三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 编辑
通常来说,为了能够给人以真实、不可置疑的印象,电视新闻节目需要以其声画并茂的效果,再现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子技术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当然这样让我们越来越担心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可靠程度[1]。
1、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意义
社会文化事业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同时,编辑活动本身也是文化产业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来说,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里除了要求作者本身要有自觉意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编辑进行严格把关。所以说,编辑就像是足球运动中的“守门员”,它的主要职责是在选稿、审稿和修改加工上。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指的是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的专业活动中,利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取舍、删改、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在单个性画面的基础上,构架成完整的系统的声画结合的电视节目的物化劳动过程。当然,如果出现前期拍摄和稿件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补救方法,这主要是通过后期的编辑来进行修改,但是如果后期的编辑工作不到位,那么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电视新闻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具体节目的成败生死[2]。
2、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的现状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目前往往出现较差的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进一步分析里面的原因发现,这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主要影响节目质量的因素是,存在较差的编辑队伍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存在明显缺乏相应的艺术、技术水平。就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其一,目前很多的电视新闻编辑并不是毕业于电视新闻编辑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中大部分人是由其它行业转行来的半路人,所以说,明显存在专业理论的欠缺,专业知识面的不足,他们仅仅是学会了一点简单的操作技能,仅仅能从事一些模仿式的边干边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出现的难以驾驭整体、把握大局的现象;其二,造成素质不高的重要因素是编辑的思想观念。目前的大部分编辑仍然存在着“为人作嫁”的思想,并没有具备足够的敬业意识,尤其在当前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存在部分编辑认为自己没有记者风光实惠,因此,不能安心的进行工作,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制约编辑工作的主要因素是重采轻编的倾向[2]。目前存在部分领导认为,编辑工作可有可无,敷衍下就可以了事了,不用特别进行重视。所以说,编辑的岗位就如同接纳二、三流记者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编辑工作无所谓的环境。
3、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措施
3.1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需要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卖点”。当然,使用了电子动画技术,可能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上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然而,这对新闻节目本身来说,确是有着增强直观感的效果[3]。
3.2办好电视新闻
这就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新闻的生命是真实,一旦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报道新闻事件的工作原则[4]。
3.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目前经常出现新闻失实报道的现象,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为了能有效避免新闻失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采访,精心编辑。采访不深入,编稿不注意核实,剪辑不认真,电子画面充当新闻画面等,就容易造成电视新闻报道失实。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和报纸,它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视觉性很强,一组镜头的组接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电视新闻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负责、谨慎、严肃、诚实的态度去工作,应当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座佑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把更真、更美的电视画面呈现给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重视头条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注重有效信息量。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
4、电视新闻节目编辑需要掌握的技能
4.1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4.2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4.3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4.4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5、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节目整体编排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应注重研究和改进的课题,因为,每档新闻都应按新闻规律规范地采用不同序列、不同组合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这一点,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和创新,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和新鲜性。电视新闻编辑则应在运作中娴熟、创新中求新,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编辑领域,不断丰富电视新闻编辑理论。
参考文献:
[1]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等译.华夏出版社.
[2]贾秀清.“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电视节目类型构成要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1).
[3]温化平.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M].北京广播學院出版社,2003.
[4]任远编,译.海外名家谈电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4.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书 篇四
——编导1003班第二组201018240308徐伟
一、小组成员
徐伟(组长)付伟程国学高灵吴远能肖松贝 余超
二、新闻主持
肖松贝
三、节目时长
限定8~10分钟
新闻条数:5条或者5条以上
四、机器设备
索尼PMW--EX280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五、执行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演播厅虚拟演播室
六、摄像人员
程国学
七、新闻串词
付伟 肖松贝 高灵(注意新闻之间的前后衔接)
八、导演
肖松贝
九、外景主持
吴远能
十、后期制作
徐伟 余超
十一、经费预算
无
十二、执行人员
小组全体成员
(要有自制的新闻片头、配乐,在新闻呢开始之前并有“黄师周刊”字样)
十三、目标定位与受众分析
新闻节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的受众是学校在校本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对信息有一定的需求,比较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他们更关心校园最新动态。所以《校园新闻》的主要目标就是及时的提供新闻信息给黄冈师范学院大学本科生,新闻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校园内新闻动态,以及国家省和学校新出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十四、自身状况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育电视台毕竟还是一个校级电视台,设备简单,缺乏专业电视工作者,要做好直播新闻和深度报道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最终《黄师周刊》选择做较为简单的消息新闻报道,这样有可操作性和发挥的空间。
因为校电视台人力和物力都很缺乏,所以节目时长不宜太长,有15分钟即可。
另外,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所以应当注意,做新闻的时候不能站在学生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客观报道,保持中立。这点非常重要,所有《校园新闻》记者编辑都要谨记。
十五、环境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还有少部分国外留学生。所以,节目中不应该出现任何种族歧视,国家歧视的字眼。另外,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公民,所有损害到党的利益的话不能在《黄师周刊》中出现,所有损害党的形象的新闻不能播出。
对策设计:
第一,由于电视台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的缺乏,所以无法派出记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出别的有规模的电视新闻栏目对当天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资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呈现给《黄师周刊》的观众。
第二,因为是校园电视台,受众为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所以第二大板块是“校园快报”。该板块主要播出当天校园发生的新闻事件,校园动态(如文艺晚会,校领导动态,名人专家来校事件等等)。
第三,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肯定是少不了“内容提要”这个板块的。这个小板块放在节目的开头。这个板块时长在1分钟以内。
第四,注意编排。首先,正确选择头条。一般来看,意义重大,大众关注率高,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应该放在头条。另外选择头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地域性。意义同样大以及一样重要的两条新闻,省内的新闻应该作为头条,省外的不应该放在头条。其次,保持信息传递的刺激频率。校园新闻,更多的是关注校园动态。
第五,因为《黄师周刊》不是娱乐新闻节目,所以播报语言风格不应该太随意。
十六、新闻主要内容
1.我校积极筹备艺考的前期工作
2.新年伊始,作为未来社会后备主力军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新的奋斗目标;(要求:将对大一、二、三、及大四在校生分别作采访)
3.面临实习与毕业之际的学生此时内心是怎样的,以及当初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4.校园篮球赛火热进行,切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5.校园安全一直都是炙热的话题,对于黄冈师范学院院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们又有哪些意见哪些看法呢?(要求 :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领导们具体有哪些提高安全的措施,具体措施须场外记者对学生以及领导分别作采访采访)
6.我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大三学生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这些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促使更多的大三学弟学妹更早的提前关注这些信息,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要求:须对我院大三在校生以及大二或者大一学生作采访,再由我院的这一情况从而推导出其他学院乃至全国各大专院校的这一情况。
7.很多大三在校生都在积极备考公务员,然而考公务员目前大致是怎么样的流程,考试科目,考取难度都不甚了解
十七、主持人服装形象
按正规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注意主持人(一人)的形象(面对镜头播报)、髪式(不要披发)、着装(尽量着西服)。
十八、时间安排
(1)确定拍摄内容:小组成员之间会通过相互的讨论最后确定拍摄内容,大致确定时间;
(2)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开始拍摄,拍摄时间在第三周,一周之内完成需要拍摄的内容;
(3)后期制作,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相互交流意见,最后交出完美的作品。
十九、后期配音
(1)记者须采用手持话筒加话筒延长线进行同期录音。
(2)现场声音须得录在两个声道上,并调整录音时的电平大小,不能过大过小。
(3)主持人现场播报采取同期声方式。
二十、后期字幕制作要求
(1)节目开头画面的下方,应出现日期、星期、主持人姓名和“校园新闻”的字幕;
(2)主持人须用导语,要有预报节目的画面内容;
(3)每条电视新闻报道开始的画面应出现该条新闻的标题及记者姓名的字幕(应在主持人的说完导语之后的画面下方出现,标题字体大,记者姓名报道字体略小)。
(4)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分为策划、导演(编导)、撰稿、主持人、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5)记者的问语和被采访者回话(问、答),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同期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注意字体的大小要一致。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被采访者姓名及身份的字幕。(字体颜色白色,加黑边框)
二十一、自我评测
优势:小组成员较多,人员足够,且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能力,才华。
劣势:时间太短,大三阶段学习任务繁忙,各种考试,且场地使用时间有限。
二十二、可行性
(1)本期的拍摄制作任务是校园电视新闻,大多数新闻虽然没有什么时效性,但都取 材于校园,难度系数不是很大。
(2)具有合适的场地(演播厅和虚拟演播厅),还有高清拍摄设备
5.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训练心得 篇五
虽然这一学期的的两次《校园生活》节目制作都伴随着时间紧急,熬夜拍摄、内心不安等让人不淡定的状况,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这次训练我真的受益很多。
在第一轮的节目制作中,我们是第一组,我本人之前也没用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完全没有经验,所以根本没有认识到任务的严峻,就盲目去做。我们得到要做《校园生活》,需要报选题的时候已经是周三了,制作时间也仅剩下三天,当时没有经过多想就定下了《中蓝公寓食堂》这个没有什么深意又缺乏趣味性的选题,当天下午就去食堂内部拍摄了空镜,在中蓝公寓楼下随机采访了同学。第一次作业遇到的比较困难的事就是官方人员的采访,因为这条新闻也有信息发布的意义,所以让权威人士说出食堂开放的时间就十分重要,但是,学校的后勤和专门管理食堂的部门都不愿意接受采访,经过多次沟通才采访到及其有限的素材。后来经过紧张的剪辑,总算按时完成了。这次的新闻节目作业经过确立选题、新闻策划、拍摄采访到录播主持和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最终的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很大的鼓励。可以说第一次作业在慌乱之下做得很粗糙,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包容与理解。
经过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和上一次积累的经验,第二次的节目制作我们较之前从容了一些,经过几轮的选题讨论,我选择了正当时的主题——光棍节,基于上一次选题十分简单乏味的原因吧,我想把这次的新闻做的趣味性更强一点,但实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越是有趣的话题对整个新闻的结构,形式设置安排等各方面要求越高。由于我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完成后的新闻有几处“硬伤”,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指导让我明确知道了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会尽量改正、规避的。
通过这一学期对新闻类采访,编辑的学习,首先我了解到采编播的重要性。首先说采集,拍摄空镜暂且不说,从采访角度,在采访过程中我学到了,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其次,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还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最后,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此外,我在后期制作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虽然在去年的摄像作业上已经对于大洋非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做新闻报道,让我们有了对所学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次宝贵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更好的,更加深入的对采编播的各个流程,各项分工,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在整个制作过程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一个团队要有分工明确的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制作。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反馈组织工作的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专门性活动。我们信息员通过团队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我们进行深度报道所需要的信息。首先前期的策划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我们进行工作的方向,并且有一个全面,详细的概况,来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进行拍摄,这一环节很重要,是保证这个深度报道质量的前提。后期的剪辑工作也非常的重要,让我们把前面拍摄的串联起来,把不相关的减除,使得报道流畅而不烦躁。
作为电视摄影专业的学生,我想着重说一下新闻拍摄的感受。我们组在两次拍摄作业中,采取过镜前采访、录音、非正常拍摄等多种方式,访问前我们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器材(包括高清摄像机、话筒、录音笔等)的完备和正常与否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是对可能遇到的障碍(如采访对象因顾及其他方面而不予配合等)没能做到预先估计,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对拍摄采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没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十分可惜,以后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完备,以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我更真切的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确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泼、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还有最最基础的问题,画
面的稳定,我们的片子中也存在镜头画面不稳的现象,我们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是上架拍摄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出镜记者的讲话及现场环境的不同,要有不同镜头不同景别的变化,所以在时间紧急时是用肩扛的。肩扛就会涉及到如何让固定镜头更稳,推拉摇移更均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注重锻炼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6.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篇六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就 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 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这种类型节目可深可浅,但其深度挖掘则不 外乎两条途径,这可从《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有关陈丹青辞职的同题材 节目中窥见一斑。
深度的向度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人是事的主体,因此新闻离不开人和事。有人将新闻简化为以下三个公式: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新闻,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由此可见,在人+事=新闻这个等 式中只要人、事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具有显著性、不平凡性就可成为新闻,虽然这 样的表述过于片面和简单,但以此探析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颇具启示意义。从
等式中可以看出挖掘新闻深度有两个渠道:着眼于人,着眼于事。电视新闻 访谈节目的深度开掘相应有两个走向,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人、事并非对 立和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联,因此任一向度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关注人和事的 同时各有侧重。以事件为中心着眼于广延性,要以人见事,而以人为中心则侧重 于纵深性,要以事显人。
《新闻调查》是央视创办的深度报道类栏目,其选题原则是具有新闻性、社 会性和故事性;《名人面对面》是凤凰卫视的一档人物专访型电视谈话节目。单
从名称就可看出前者以事件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要挖掘新闻 背后的事实,其深度就是一种展现社会关系的事实,而以人为中心则要挖掘人物 背后的事实,其深度就是一种展现人物经历、人物性格的事实。
在以陈丹青辞职为题材的节目中,《新闻调查》将与陈丹青相关的人物列入 采访的行列,落榜学生、老师、官员等,他们的经历和讲述充分展现了事件始末; 《名人面对面》只以陈丹青为访谈对象,在陈丹青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叙述中展 现他的个性,由此窥视“此人为此事”的特殊性。这两种视角所挖掘的深度不一 样,前者展示出事件的广度,旨在揭露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后者 展示出人物的主观性和事件的特殊性,旨在揭开新闻人物造就新闻事件的原因。
深度的开掘
1.背景材料的运用
深度靠事实来支撑,背景材料是拓展深度的重要事实。背景材料的穿插可以 增加新闻的立体感。新闻背景材料依据深度的向度也可分为关于人物的背景材料 和关于事件的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材料要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事实背景材料要探究新闻背后的
事 实。《名人面对面》重笔着墨于陈丹青本人的背景,包括他上山下乡的经历,从 农民一跃成为大学生再到留学生的经历,以及他喜穿中山装的情结;而《新闻调 查》则呈现的是有关事件的背景资料,包括落榜学生的叹息,美院老师的看法,教育部门官员的态度。
节目中,《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都用到了简介陈丹青身份、经历的 背景资料片,真正体现节目个性,展现节目深度的背景材料是主持人在访谈现场 挖掘的事实和信息。《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不断询问陈丹青文革经历对他的影 响,对“反”的理解以及他个人对辞职的感受,这些内幕性的资料勾勒出个性鲜 明的陈丹青;《新闻调查》中柴静调查到陈丹青一连四年未招收到研究生,采访 了数位落榜学生,听取了教授对英语考试的批评意见,这些事实展现出事件发生 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2.提问的方式
访谈是节目的主要形式,人物式访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以有限的嘉 宾为访谈对象; 事件式访谈的场景随事件解疑的推进而异,嘉宾也随之变化。《名 人面对面》只有陈丹青一个访谈对象,而《新闻调查》的受访者涉及学生、老师、官员、自由画家。
事件深度型的提问策略集中表现为不断质疑,刨根问底。《新闻调查》中柴 静追问,“很多人也都批评体制,但是没有人因为这个辞职,您为什么这么做?” “到底是体制不对还是您不对?”“最后是什么让您不能忍受?”质疑是《新闻 调查》的生存方式。质疑要循着问题的指向有疑而问,并且把质疑作为寻找新线 索的契机,根据回答找到其它线索拓展访谈对象继续发问。柴静在陈丹青的回答 中找到他曾经看重的几个落榜学生,他们对英语考试弊病的痛陈给现行考试制度 有力的一击。
人物深度型则在于激问,不断制造矛盾,调动被访者的积极性,暴露他们的 情绪和情感,展现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问道,“您说是 不是搞艺术的人会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大惊小怪,过于敏感)。”“艺术家不 都是自恋的吗,不都是希望名垂千古的吗?您例外吗?”这样的问题迅速调动陈 丹青的情绪,进入状态,陈清事实。正是在不断的激问中人物访谈克服了单一场 景的乏味,把访谈引向高潮,在现场气氛张弛有度的情况下走向内容深刻。
3.叙事结构的安排
《新闻调查》采取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强调“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 事人物化”,所以制造悬念和解开悬念构成它的叙事过程。《新闻调查》不断揭 秘未知,由浅入深、步步为营。陈丹青为何辞职――招不到合格的学生――学生
素质如何?(英语未达标)――考试制度的弊端(以文化成绩定生死)――学者 /学生/画家解读英语考试、教育体制。由此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由表及里,最终 深入新闻事件的内核。
《名人面对面》采用传记式的叙述方式,以人为着眼点,人物的经历娓娓道 来,展现“事在人为”的特殊性,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让观众感触到鲜活人 物,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节目从陈丹青辞职回溯到他儿时的经历,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的教育体制下他“进步”为研究生,现今教育体制下他“退步”辞去教 授;文革记忆造就他敏感、愤怒,留美经历促成他好反思、参照;他直言敢谏,追求人格独立,现世沉默畏惧,麻木不仁。在一对对矛盾冲突中,人物立体化,事件明朗化。
综观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其深度开掘的两个维度各有千秋。虽然人物维度 较事件维度缺少大视野,并且常常为人所忽视,但是它却为理解新闻事件提供另 一视角。此外人物维度并非要名人才有挖掘价值,“不平凡的人” 只是相对而言,在“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新闻”这一等式中,当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时,他也就 成了不平凡的人。
7.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 篇七
电视新闻宣传对观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由于新闻宣传的指导性而带来了形式上的灌输性, 也就随之产生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何缩短这一距离, 这也是编排工作的艺术所在。目前, 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
“等级式”, 即按照新闻报道主体的职位高低排定新闻节目的播出顺序, 多见于地方电视媒体的时政类新闻节目。它的优点是比较规范, 讲究“政治原则”, 缺点是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编排的内在规律。
“归类式”, 即按照时政、经济、文体、国际的顺序, 将新闻归类播出, 便于观众收看。它的优点是内容板块稳定, 观众可形成相对固定的收视习惯, 缺点是比较刻板、缺少变化。
“集纳式”, 即按新闻类别组合版面, 把题材相同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把内容有关联的新闻放在一起集中播出, 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如:庆祝节日的报道, 把来自各地的新闻集中一起播出, 形成强烈的节日气氛。
“对比式”, 即把题材相同而又褒贬不一的两条新闻编排在一起, 使之加大反差, 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增强宣传效果。
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会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 电视新闻编排应树立强烈的观众意识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节目编排过程中遵循新闻价值, 兼顾观众心理, 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真正收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2 电视新闻编排应遵循价值规律
电视新闻编排不同于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可以通过版面空间位置的变化、标题和图片的设计体现新闻价值;而电视节目编排只能按照时间的流动, 使节目内容顺序展现, 因此, 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是随着新闻的播出顺序来体现的。在电视新闻编排中, 有价值的新闻应通过提要等形式加以强化, 而在播出顺序上, 应该将当天若干条有价值的新闻分散编排, 使其在不同时段成为兴奋点, 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淮北电视台《淮北新闻联播》栏目2009年2月11日的节目编排为例:
片头
提要内容
张灯结彩 欢歌笑语过大年;毕美家看望慰问淮北矿业朔里煤矿干部职工;许崇信督察抗旱保苗工作;小片花;相城银妆素裹我市迎来新年第一场雪;新年第一场雪:农村旱情缓解;新年第一场雪:高速公路封闭市民出行不便;假日不休息奉献在岗位;书香陪我过新年;法院追讨工资农民欢喜过年
结尾 字幕拉滚
“过新年”是当天最具价值的新闻, 相关报道有3篇, 分别是消息《张灯结彩欢歌笑语过大年》、《假日不休息奉献在岗位》和《书香陪我过新年》。如果按照“归类式”的编排方法将这3条新闻串编在一起, 总长度大约在8分钟左右, 不利于领导活动的播发。为此, 在当天的新闻编排中, 《假日不休息奉献在岗位》和《书香陪我过新年》被编排在第二板块, 编辑还在前面编发提要, 提示观众收看。
“第一场雪”是当天另外一件重要的新闻事件。栏目在第二板块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组合报道,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降雪给城市各方面运行带来的影响。这组报道有的长度在2分钟, 短的则只有40秒, 长短相间, 详略得当。并与第一板块领导视察抗旱的新闻形成呼应, 起到良好效果。
3 把握好电视新闻编排中的节奏感
心理学认为, 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 注意力往往随着视觉疲劳而下降, 当受到刺激后在短时间内还会恢复, 就是说, 看电视新闻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受刺激的过程, 新异刺激越强烈, 定向反射就越明显, 因此新闻编排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越大, 观众的注意力就越集中, 这样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更显著。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突出节奏感, 在形式上可以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混排, 长短新闻相互调节, 一条新闻中解说与同期声的协调, 增加编后点评, 新闻提要滚动播出等;在内容上可以采取“集纳式编排”、“对比式编排”、“组合式编排”等来突出新闻节目的节奏感。
在长期的编辑业务实践中, 本人感悟到:要提高编辑水平和编排业务能力, 编排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应把握好四个环节:第一, 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内容。每条新闻的取舍, 排列顺序和配发的言论, 都鲜明地体现着新闻媒体的立场、态度和导向。为此, 在选择新闻过程中, 必须做到编排思想明确, 要对当地的经济形式以及当前的工作重点清晰明了。只有这样, 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好每档电视新闻内容, 紧密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第二, 确定好头条新闻。电视新闻节目应把题材重大、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放在显要的位置上。这样不仅凸现出头条新闻的强势, 而且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 头条新闻的好坏, 关系到一档新闻节目分量的轻重,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节目水平的高低。
第三, 拟好提要。提要, 就是将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新闻向观众进行提示。观众通过新闻提要, 可以大致了解当日新闻将要播出的重要内容。若对某条新闻有兴趣, 就可以集中精力看详细报道。另一方面, 提要又可满足一些观众因时间有限而不能从头到尾, 却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重要信息的要求。
第四, 反复推敲, 起好标题。标题好比新闻的“眼睛”, 电视新闻标题要求言简意赅, 字小句短, 高度概括。通讯员和记者送上来的稿子, 经常有过长的, 词不达意, 标题与内容不符的。对于这些问题, 编辑应反复推敲, 进行二次创作, 拟出一个既“醒目”又与内容相符, 而且使主题更加突出的标题。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要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 办出特色, 电视编排人员要下苦功夫进行不断的探索, 掌握时代的脉搏和广博的知识, 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闻改革的要求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佳绩
摘要:新闻节目从选题、采访到编辑、播出, 就像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样, 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 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 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 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编辑,报道形式,栏目编排
参考文献
8.电视新闻节目编排问题探讨 篇八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编排;编排技巧
1.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必要性
作为新闻媒体,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新闻又是“喉舌”中的“喉舌”,如何将新闻节目制作好、播出好,就成为电视台日常工作的重头戏。编排是电视新闻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代表着新闻整体水平。完善的编排能够扩大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增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兴趣。一档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可视性与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编排形式。
新闻节目的编排决不仅仅是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组合,而是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使其体现出电视台的立场和態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重要性的体现和新闻传播的效果。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它一直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呈现效果。
2.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最初的电视机是没有遥控器的。那时候,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也少,人们不经常换台,所以也没觉出什么不方便。但是后来,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更是五花八门,频道调换越来越频繁,人们便觉得换台很费劲,于是电视遥控器便应运而生。我们在用遥控器调换频道时,几乎在每个频道上都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往往是扫一眼就过,有的甚至是到了不假思索的地步,很多人在搜索频道上花费的时间甚至比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还要长。所以编辑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2.1重需求解读轻身份认定
目前媒体咨询公司的观众分析报告总会说,男女各占多少,收入高低的各占多少,各种学历的占多少,各种职业的占多少,各个年龄段的占多少,等等。但是却很少有报告说喜欢某种电视形式的人有多少,喜欢某些方面电视内容的人有多少。而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来说,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决定性。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各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收入高低不同的人喜欢看哪一类电视新闻?不同身份的人各喜欢看哪些电视新闻?
2.2重流动变化轻规模数字
在当今这样一个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时代,一档电视节目在其播出的过程中,其收视群体的组成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分钟,都会有人打开这个频道,也会有人关闭这个频道。打开的人数多于关闭的人数,频道收视率就会上升,反之,频道收视率就会下降。那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什么人打开了,什么人关闭了,他们关闭这个频道后又去打开了哪个频道,他们打开与关闭频道的原因是什么。毋庸置疑,这些答案对于保持收视人群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
2.3重综合交错轻分化割裂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的各种收视需求,所谓的高端观众会有低端需求,而所谓的低端观众同样也会有高端的需求。可以说,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观众,他们的收视需求总会有重叠交错的部分,而这交错重叠的部分就是他们共同的收视需求,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重视。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将观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统计,而很少对观众共同的收视需求进行综合归纳。
3.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具体做法
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3.1新闻头条要有份量、有吸引力
首先要强调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新闻的排列中,最重要的往往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最前列的新闻往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容易记住。其次要注重地域性。现在的新闻节目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的发散式传播,几乎各省都在晚7点30分一致播出《新闻联播》节目。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电视台再自行编排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作为头条,难免会显得重复和多余。这类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尽量将目光对准当地的收视观众,尽可能用发生在身边的信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3.2新闻编排方式要恰当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为新闻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可以是同类编排,即把题材相同或内容相近的若干条新闻串联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传播合力。其次是对比编排,即把内容反差极大,甚至完全相反的两条或多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发,这样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利于观众加深印象。三是相关编排,即将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的几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有助于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报道内容。最后就是综合编排,也就是把同类题材的新闻综合编排在一起,形成综合报道,扩展信息含量。
3.3营造编排节奏
营造编排节奏,就是要加强变化。可采用现场与口播、图像解说与同期声采访等多种形式交替结合的编排方式。另外,字幕和图表的运用也是加强节奏变化的重要手段。还可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穿插、搭配以及男女声搭配播报的方式,使节奏起伏、流畅。“文似看山不喜平”。无论是单条新闻的剪辑还是多条新闻的联结都要考虑到节奏。只有新闻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节奏鲜明,才能吸引观众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3.4巧妙构思串联词
新颖别致的串联词既是巧妙衔接新闻的一座桥梁,也在有形和无形中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我们可以把单条新闻比作“珠”,把串联词比作“线”,如何让这串“珠”光彩夺目,“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在编写串联词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的价值性,还要突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补充、点评、并列、递进、转折、顶针、多层推进等方法,来穿针引线,承上启下,是新闻连接得当,增强传播效果。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如何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吸引观众,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就要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下苦功夫不断探索,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4.结论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对一档新闻节目按照不同的需要对节目中每一条新闻做相应的处理、安排和衔接。按照节目的整体组合要求和视听信息的集约化表现需要,对单条新闻进行选择、整合的过程。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诸多形式中最夺目的一种,在各级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收视率榜首的大多是新闻类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板块化、栏目化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仅仅强调每一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和新闻效应,于是如何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已不再仅仅是以往的那种简单的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串联,而逐步走向成熟,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
【参考文献】
[1]曲磊.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9(07).
【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节目分析09-23
境外人员参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10-11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信08-22
淮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计划09-11
电视专题与电视节目06-19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网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分数线06-30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06-29
广播电视大学行政07-04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07-21
广播电视编导指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