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2024-11-02

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共8篇)

1.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篇一

 城市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jipin4561380@sohu.com 城市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 解答: 旅游运营网

主要有标志性建筑、城市文化设施、街区、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特征等5个要素。

众所周知,标志性建筑(含城市雕塑)对于构成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罗丹曾说:“我们整个法国就包含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希腊包含在帕提农神庙一样”。绝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都有着“三优”的共性:那就是优越的选点、优秀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如纽约自由女神像,选点在纽约湾口,迎着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航线方向;雕塑形象融圣母玛丽娅、法国大革命女战士与雕塑作者的慈母于一身;雕像挺立在海水环抱的绿岛上,环境空灵优美。难怪她被誉为美国的象征。有些名城采用大手笔,在一个区域、一座广场、一条轴线上布置若干标志性建筑,在形成建筑艺术高潮的同时也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特征。如巴黎从卢浮宫到德方斯大门的大轴线、华盛顿从国会山到阿林顿公墓的中心区、北京从永定门到景山的大轴线都是优秀的实例。

文化设施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欧洲,以大剧院为中心的文化广场比比皆是;在北美,更有近代的文化中心建筑组群,突出了文化设施在城市中的多元功能和优美形象。在规划布局时,一定要通过城市设计选好地段,与城市的干道、广场共同组成城市生活的热点。如纽约在西城的贫民窟区建起了林肯中心,随后在对面建起了公寓,沿街出现了商店餐馆,贫民窟不复存在,这个区成了“不夜城”。而华盛顿其在风景优美的波特马克河岸建起了肯尼迪中心,虽然建筑本身也是一位名家的成功之作,但由于它对岸就是阿林顿国家公墓,处于政治性较强的地区,市民只能来看演出,别无其它活动。《北京宣言》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观念看建筑”。不论是传统的旧街区还是新建设的现代街区,都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景。现在许多城市开始认识到在旧城更新发展中,保护、保存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复兴活动。它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对于民风民俗的展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街区包括产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和商业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现代城市文明的风采。住宅建筑一般占城市建筑的60%~70%,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建筑形象,对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沿海一些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现在为了城市大环境的协调,在恰当的地段建设了一些颇具西洋古典风格的建筑,倒也合情合理。但一些内陆城市流行的“欧陆风”,则是不伦不类的文化错位。西方人在追求自己文化的回归,而中国人也跟着归到人家老祖宗的门下,此风实不可长!

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命名“八景”“十景”的传统作法。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发掘、利用其风景名胜;对于新开发的城市,则需要从规划之日起,有意识地打造自己时代的风景名胜。现在一些城市通过新闻媒体评选城市胜景,这是好事。但评选之后还需要择优提高、扩大成果,把优中之优延续下去。这样通过日积月累,也就积累了我们时代的“八景”“十景”。保持和发扬城市的整体特色。自然特色是构成城市整体特征的本底,人为建设是构成城市整体特征的能动因素。两者的结合则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水平和特色。古今中外许多名城都十分注重城市与山水的关系。但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西方人好占山头,好入大水,发挥极至;中国人则好依山傍水取其“宛自天成”,而且前后左右都要有所照应。如何把握城市的整体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城市性质定品位,城市规模定尺度,历史文化见文野,自然环境凝风格。

4、冒昧地问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对城市文化环境进行营造?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应是长效型的建设,而不是突击式的装潢。既要深谋远虑,又需日积月累,在正确的文化取向、文化定位的前提下,有明确的战略思想,有优秀的城市设计和实施方案,有切实的建设步骤,有特色的运作经营,可以做到“

三、五年有一个小变化,十来年有一个大变化”,这个变化的标志往往是对上述几个要素之中某一点的突破。对于变化,如今人们的认识已由激进转为平和,那就是一座城市要有所变化,还应有所不变。“变得像纽约了”“变得不认识了”“世界大同”了,这决不是好现象。一个人不能六亲不认,不能失去记忆,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在这里,笔者想谈谈在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统一还是对比。统一是指事物的一致性,对比是指事物的差异性。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创作上都广为运用这两种手法。其实,在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高低之分。“在对比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这本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法则。而最后衡量和评价艺术效果的标准则是“和谐”。“和谐为美”这是古往今来的一条基本美学原则。现代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就说:“形式含有系统间的和谐,是一种秩序的感受,也是一事物有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所在”。1978年国际建协在《墨西哥宣言》中指出:“如今大多数建筑师每每只着眼于建筑的形式,拘泥于其狭隘的技术—美学意义,越来越脱离真正的决策,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建筑学的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只有这样,建筑师才能作为专业人员参与所有层次的决策”,国际建协在《北京宣言》中指出:“职业的自由并不能降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后期,一些“前卫”的流派各持己见的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也有反映:就是要打破和谐,就是要否定公认的原则,以“先锋”“前卫”为先进的标志。我国有些同行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对国外一些名作不求甚解,而对它们进行片面的颂扬。他们常常举出艾菲尔铁塔、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和华盛顿东馆、蓬皮杜文化中心作为建筑与环境不和谐而成功的佐证。艾菲尔铁塔难道只是因为采用了钢结构与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而成杰作?不然,因为它优美的曲线造型,罗马风的大拱,乃至拱券口的钢结构图案都在与巴黎的建筑传统文化对话。1999年新年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会在艾菲尔铁塔下举行,音乐会的台口就采用了艾菲尔铁塔的有细部花纹的拱门。这正说明艾菲尔铁塔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欧洲传统文化与工业化新技术的结晶。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在这座利用传统宫殿扩建而成的现代化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中,仅仅是一个进入地下大厅的入口,也是地下大厅的玻璃屋顶。其尺度在这个大环境中仅是一个小品,其玻璃的透明质感并没有阻挡人们观赏卢浮宫的视线,应该说这是大统一中的小对比,无损总体环境的和谐。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东馆完全是一座全新的现代建筑。它在环境上的成功首先在于其遵守了总体规划的边界条件和高度控制。东馆、西馆一今一古,却有着一致的高度和水平轮廓线,并采用了出自同一石矿的灰色石材饰面。东馆主入口向西,与西馆的东门处在同一条轴线上。贝聿铭先生精心采用这些措施保证了东馆这组独具个性的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的和谐。对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建筑单体设计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巴黎旧城区的城市风貌上则不得不持否定的态度。1996年,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赴法进行学术交流,当法国接待官员介绍到巴黎城市如何注重统一谐调时,笔者曾以蓬皮杜文化中心向其请教。这位官员作了一个遗憾的表情并说:“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以前批准建造的。按照我们新的POS(城市规划规范)和1994年制定的大巴黎总体规划,现在报批这个方案是通不过了”。由此可看出,不是外国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凡事还是以基本原理和实际效果来检验为好。

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艺术上,基本原则的回归已成为世界主流。在1999年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的两个主题报告和所通过的《北京宣言》就是时代的强音。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谐调性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谐为美”这是一条永恒的美学原理。有关城市规划的更多的相关知识你可以登录我们院的网站——旅游运营网,阅读相关的研究专题和资料,当然我们也欢迎您可以直接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诚恳的为您来解答疑惑的!

2.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篇二

一、徽派雕刻艺术概述

在我国多彩的艺术体系中, 发源于古代徽州境内的徽派雕刻艺术独树一帜, 其中尤以黟、歙、婺源三县最负盛名。徽派雕刻艺术生活气息浓厚, 题材丰富多彩, 材料因地制宜, 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求本溯源, 徽派雕刻艺术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 而在明清两朝, 这种艺术形式又得到了极大发展, 进而从诸多艺术流派中脱颖而出, “徽雕”也自此蜚声海内。在徽州各古镇, 雕刻艺术作为重要的装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民居、园林, 以及宗教建筑中, 亦有大量的工艺美术作品甚至生活用品被以同样的手段加以美化和表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完善, 徽派雕刻艺术自成体系, 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并称为“徽雕三绝”, 也成为了当地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徽派雕刻艺术繁盛于民间, 能工巧匠用劳动与智慧将艺术以雕刻的形式融入日常生产与生活, 从百姓住宅到官绅府邸, 乃至宗祠庙宇中, 都可以见到精美的雕刻。从建筑装饰到家具日用, 再到文人墨客把玩的艺术品, 雕刻这种艺术形式几乎无处不在, 它早已融入了古代徽州人的生活, 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徽派雕刻艺术善于随创作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将不同材料和手法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作品神韵斐然, 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徽雕艺术的构成材料与手法

徽雕艺术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 其构成材料贴近生活, 木、石与砖是最常用的雕刻材料。徽州雕刻艺术常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 兼具实用与美化功能,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建筑装饰经过能工巧匠手法多样的修饰,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其构成的田园画卷丝毫不逊于文学作品中的诗化意境。

徽州木雕风格朴素, 造型流畅, 层次分明, 题材多以吉祥图案、花鸟山水, 以及宗教、戏曲故事为主。用材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区别, 在建筑上往往直接就地利用建筑材料进行雕刻, 而在家具和艺术创作上也使用名贵硬木, 如乌木、红木等。主要创作手法有浮雕、沉雕、圆雕、透雕。浮雕是徽派木雕艺术中最常见的手法, 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形象, 创作难度颇高, 但因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往往作为木雕表现的首选手法。所谓沉雕, 是与“浮雕”相对的, 其在材料表面刻制凹陷形成雕刻, 工艺简单但富于变化, 常用于家具旁板的制作, 往往具有版刻画的效果。圆雕则抛却背景, 成为完全立体的表现手法, 可从各个方向观察与欣赏, 常用于佛像、家具及陈设等艺术品中。

徽州的古民居住宅、祠堂牌楼, 乃至庙宇桥梁等建筑上的许多基础构件都被精美的石雕所装饰, 其在为建筑增色的同时也体现了先民的诉求。牌楼作为徽州石雕艺术的代表性载体, 不仅存世数量较多, 而且风格多样。牌楼可以认为是封建社会秩序的物化形式, 通过诸如科第坊、功德坊、忠烈坊等牌楼的设立而对某些人加以表彰和纪念, 颂扬其功德与业绩, 借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除了标志性建筑, 民居住宅的基座、柱础、石鼓等构件上也常用石雕进行装饰。徽州石雕的用料就近取自附近山区, 常用石料有黟县青、花岗石和茶园石, 题材以博古纹样、吉祥动植物纹样和书法为主。石雕的创作手法受限于材料, 以浅层透雕与浮雕为主, 形象生动流畅, 刀法古朴精致, 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徽州砖雕广泛用于门楼、门罩的装饰, 题材多反映现实生活, 是徽派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采用徽州特产的青砖, 利用浮雕、透雕等手法, 使精美考究的雕刻与徽派建筑相得益彰, 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二、徽雕艺术的独特性

徽雕艺术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构成要素上, 独特的构成要素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多样的雕刻手法创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首先, 徽雕艺术构成材料取材于当地, 劳动人民熟识材料的特点与个性。例如徽州特产的黟县青石肌理细腻, 便于加工雕琢, 是理想的雕刻材料;徽州所产的杉木坚韧耐腐, 纹理通直, “自栋梁以至器用小物, 无不需之”。其次, 由独特的风土人情孕育的徽雕艺术贴近生活, 且与当地人所遵从、认可的文化意识息息相关。在这一点上, 构成徽雕艺术的文化要素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徽雕艺术诞生的土壤是我国自宋代以来的文化圣地, 其长久存在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认同体系。徽雕艺术根植于儒家文化土壤, 也因此饱含浓厚的文化气息, 而构成非物质层面价值的文化要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徽雕艺术之文化要素

徽雕艺术作为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从形式到内在都有着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根源, 同时对于周边以及泛徽州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巧夺天工的造型背后, 是孕育与形成徽雕艺术的文化土壤。因此, 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种艺术, 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其文化构成要素进行解析, 观察与理解其背后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四、徽雕与商儒文化

古代徽州地理上处在“吴头楚尾”, 人多地少, 商人众多。而随着时间推移, 商人群体不断扩大, 经商也从当地人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逐渐上升到徽商文化的高度。徽商在明清时期颇负盛名, 曾一度是全国最成功的商帮之一, 人们常以“徽骆驼”赞美徽商的吃苦耐劳、负重致远。徽商之所以有着诸多的美名, 也与在徽州盛行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徽商贾而兼士, 亦商亦儒的风格也对近代江南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汪道昆所撰《太函集》中, 便记载了徽商“贾为厚利, 儒为名高”的处世哲学。经商的徽州人将“商”的职业和“儒”的道德品质相结合, 恪守诚信, 维护忠孝的价值观念, 形成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历史上的徽商以贸易繁盛、成就规模后往往以宗族为核心, 修建宗祠祭祖, 设立书院培养士子, 利用会馆加强交流, 注重上层社会关系的培养。正因为徽商注重儒学教育, 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才使他们在经商中精于谋划与审时度势, 往往占得先机。

徽州的商儒文化与雕刻艺术关系密切。首先是儒学的教化使得地区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加之徽州经商风气盛行, 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也有提高审美需求的要求。其次, 儒家文化崇尚经邦济世, 这体现在徽商与权力阶层接近和融合的同时并未摒弃追求品位与意境的文人气息, 主观上为徽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以儒学作为指导的徽州商人在道德礼义与商业利益之间努力寻找平衡, 体现在徽雕艺术作品中便是诸多带有巧妙隐喻意义的吉祥图案与形象, 如门窗装饰常以“福禄寿”的谐音形象, 即蝠、鹿、寿桃作为题材以及漏窗中常见的“喜鹊登梅”等。此外, 徽商以宗族为中心, 建立了大量的私宅、宗祠、会馆等, 雄厚的商业实力也为能工巧匠们提供了足够的经济保障, 客观上为徽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条件。

五、徽雕与新安理学

以祖籍徽州的程颢、程颐及朱熹为代表的新安理学, 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受到的理学思想影响尤为深刻。从宏观上看, 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 在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徽雕艺术作为其文化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从创作方式到创作题材都体现理学所倡导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

第一, 雕刻艺术的服务对象以官僚和商人为主, 作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他们尤为推崇理学思想。而这在徽雕艺术的题材和形制上都有所反映, 如常见的“将相和”、“百忍图”等都是在歌颂和维护封建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和秩序。

其次, 理学所倡导的伦理纲常观念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而维护这种意识在雕刻艺术中便体现为主动倡导理想社会风气, 如雕刻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等, 亦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提倡仁义与忠诚的题材。

另外, 理学推崇的等级观念鼓励通过科举制度这种方式改变命运。在理学盛行的徽州, 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几乎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 同时也是商人获取更大利益和更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徽雕装饰艺术中也不乏如“状元及第”、“蟾宫折桂”等体现这种愿望的隐喻。

六、徽雕与宗祠文化

血缘是联系宗族的纽带, 修建宗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 还包含了对祖先福荫后代族人的期望。祠堂中供奉的族谱和牌位, 给予族人强烈的归属感;祠堂中的家规、家训强调礼义廉耻, 规范了族人的言行。宗祠文化因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在建筑装饰以及雕刻艺术中都有所体现。

徽州人聚族而居, 村落也往往将宗祠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通往祠堂的路上还竖立着牌楼。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物, 用于对功名、忠孝、节烈的表彰, 是封建观念的一种载体。典型的如明代万历十二年 (公元1584年) 修建于今歙县县城内的许国石坊, 其上雕刻的“鱼跃龙门”、“威凤祥麟”、“龙庭舞鹰”都是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歌颂海晏河清, 彰显主人的显赫地位。高大的石质牌楼在受表彰者的故里时刻受人瞻仰, 对后人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祠堂的建设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而宗祠文化的影响也为雕刻艺术丰富了题材, 更成为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背后的精神支柱。

七、结语

文化构成要素对徽雕艺术的影响是多元的, 艺术形式诞生于文化氛围之中, 并依赖文化氛围体现自身的价值。对徽雕艺术而言, 多元的文化构成要素在为艺术形式增添色彩的同时, 更为其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无论是商儒的影响、理学的教化, 还是宗祠的精神寄托, 它们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 而是将早已在徽州先民的内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记, 通过灵巧的双手加以表达。文人的才华、商贾的财富、工匠的智慧共同赋予了徽雕以灵魂, 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深入研究徽雕的文化构成要素, 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微雕的历史价值, 也为保护、传承和发扬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长北.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徽州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俊岭.传统青砖的装饰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唐文明.弘道崇德:孔孟儒家的两个终极伦理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3.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指标设计

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企业文化作为实证分析的自变量。其中行为文化包括领导风格(领导决策合理性、长远意识等)以及组织学习(员工学习保障机制);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与人际和谐两方面;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标准化、变革创新、团队导向以及员工发展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销售增长率、利润率)与非财务指标(员工稳定性与满意度、客户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此外,为研究不同年限与不同性质企业的文化与其绩效的关系,引入了企业成立年限与企业性质两个调节变量。则实证研究的框架模型如图一所示:

二、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实质上是一种数量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客观事物间的关系进。本文主要采用Pearson检测方法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对两者的相关程度描述时,设:r<0.2时,两者不相关,r在0.2-0.4之间则呈现极弱相关,若r在0.4-0.6之间,则呈现弱相关,若r在0.6-0.8之间,则呈现中等相关,若r在0.8-1之间,则呈现强相关。本文以将企业文化中团队合作、员工发展、客户导向、人际和谐等构成要素与企业绩效展开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0.1的显著水平下,价值观、领导风格以及社会责任、变革创新等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不相关,而团队合作、客户导向、员工发展、人际和谐、制度标准化以及组织学习等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二)企业年限与企业性质的调节分析。调节变量是一种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强弱关系的变量,若自变量为连续变量,而因变量为类别变量时,仅需对调节变量取值分组,看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是否显著,若比较显著,则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年限与性质为调节变量,分<5年,5-10年,>10年,民营与国有企业几组,并假设企业年限与性质与企业绩效中存在调节效应,并分别以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相关系数>0.1,则具有显著性。

三、讨论

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可知,团队合作、客户导向、员工发展、人际和谐、制度标准化以及组织学习等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1)企业中团队合作因素,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有效减少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同时还利于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2)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产品的认可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利润水平,若忽视客户导向,则不能实现客户的认可,则销售不能实现,降低绩效水平。越重视客户需求,绩效水平则越高。(3)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营造互助、互信的工作氛围,可增加员工的互动与知识传播,利于绩效水平提高。(4)完善的企业制度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能为员工的才能发挥提供保障,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绩效水平。(5)企业组织员工学习,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保持企业的人才优势,增强其竞争力,促进绩效水平提高。

相关性分析中,价值观、领导风格以及社会责任、变革创新等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不相关。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以经济建设为社会导向,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导致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中,多以物质形式进行激励,价值观引导不到位,导致价值观要素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性不高。(2)我国多数企业组织结构采用科层制形式,具有较为严格的等级关系,从而使员工与领导之间产生了交流障碍,造成领导风格要素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3)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违法收益较多,环境被大量破坏,造成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不明显。

此外,国有企业以及成立年限较长的企业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更强。这是由于国有企业稳定性与经济实力比民营企业强,同时成立年限较长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发展相对成熟,从而使其精神文化慢慢发展成为机制文化,则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明明,肖洪钧,张健东.企业文化要素如何影响绩效——来自国内建筑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2(11):129-138.

4.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篇四

作业系统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有助于检测教学效果。

助度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统一教学要求,有利于开展大面积的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两类:分编型和合编型。

分编型教科书的优点是眉目清楚,序列分明,系统性较强;缺点是多套教科书不易配合,较难取得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

合编型教科书的优点是一本教科书容易实现教学内容的互相配合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缺点是序列不分明、头绪芜杂。

5.要素齐全的立体构成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概念及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造型要素;运用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引发学生动手造型的兴趣;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以及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造型的制作能力。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 教学过程:

第1—4节课

导入: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怎样过渡到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相互关系。

新授: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2、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3、立体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4、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三大方面。

五、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1)、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2)、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3)、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作业:根据立体形态的三大构成元素,通过网络正确搜索出优秀立体构成作品,例如:以线的元素构成的鸟巢体育馆。

第5—14节

教学内容:半立体构成的制作

教学目的:通过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面对物象或某一主题时,能用准确、概括、有力的线条进行纸质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半立体构成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内容:半立体构成是从平面走向立体,即二维走向三维的最基本练习。是在平面材料上对某部位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方法,使加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美感、—定的完整性和立体感。

教学要求:

1、只折不切

2、一刀多折

3、多刀多折

作业要求:

1、注意构图与布局,主次结构线的关系处理得当,制作工整。

2、半立体构成制作出一组共六幅,规格:八开卡纸(10cm×10cm/张)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线的立体构成 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线立体构成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线材构成的表现方法,通过作业实践提高线材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线立体构成造型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线立体构成造型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课时。教学过程:

第1—4节课

导入:线立体构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什么建筑是典型的?

新授:

一、线的立体构成概述

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称为线材。在构成中有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两种。软质线材必须依赖于框架的造型变化而变化。

硬质线材可先确定支撑框架,构成后撤掉临时支撑架,保留硬质线构成的效果。线材的特点:线材本身不占据空间,而是通过线群的集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各种面的包围,形成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使用线材作三维空间构成时,应注意结构和空隙等关系。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框架上的接线点作等距分割,从密到疏渐变次序排列,方向可以垂直连接,也可以错位连接,横边连接竖边,或从上部边框交错方位接到下部边框。

线与线的交叉构成,在方向和交叉角度的变化中,主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接近与垂直的交叉;一种是渐变的条形网格结构。网格排列会出现很强的韵律美感。

线材与框架的纳合,可以打线结或在框架上打小孔,用线穿过并固定在框架上,或将木条割成切口,再加白乳胶粘合固定软线材,制成悬挂或软雕塑的立体造型。

框架构成图例

木框架的软线材构成(范例)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1)结构有不同层次。可以多项组合,形成整体造型。

(2)利用线形、条形组成方形或三角扇形的单体造型、然后从小到大作渐变排列,并进行变向转体等多种变化。

(3)条形硬质材料。先在偏侧的部位作支撑点,用白乳胶胶着,或用金属丝穿透固定再转体变形。或预先构成扇形及其他形式的小型单体结构,再进行重叠、交错,形成各种造型。

(4)将硬质条材先制成框架,再加以组合排列。平行或垂直的结构,部分作斜向排列,局部也可留出空间,形成各种变化。

硬质线材构成(范例)

直线形组合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二、线立体的意义

线立体即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富于穿透性的深度感、延伸感,视觉上给人予轻巧灵活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三、线形立体素材

线材的特征,具有长度乃方向性,在空间中有轻快的感觉。一般使用的线材有:竹、藤、木条、草绳、麻绳、棉线、尼龙线、金属管、金属丝、塑料管、玻璃、压克力棒等

三、线形素材形态

1、直线材(其立体构成造型,具有坚硬、严谨的感觉)

2、曲线材(其立体构成造型,具有舒展、优雅的感觉)

四、构成方法

1、单一个体构成(扭曲、弯折)线材的弯曲

曲线材的扭曲

直线材的扭曲

2、基本单位构成(反复、重叠、渐层)

线材的重叠

线材的渐层

线材的反复

作业:通过网上搜集线材立体图片及优秀案例,并思考线材立体造型表现方式。

第5—14节

教学内容:线材立体构成的制作

教学目的:通过线材立体造型实践,使学生掌握线立体构成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线材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线材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要点:利用单位线材进行构成的方式如下:

1.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成立体的构造物,叫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

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用线材的空隙大小具要有韵律感。

2.网架构造: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以铰节构造将其组成三角形,并以此三角形为单位组成构造体。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线材粗细度与长度的比例,考虑线材断面的形状。(2)受力点一定要位于材料的结合部。

(3)注意线材构成的稳定性,一般采用三角形组合。

作业要求:

1、线材主题突出,材料不限。

2、考虑线材形式美要素;

3、多角度观察、构思完整、新颖;

4、造型立体感强,作品尺寸大小适当;

5、布局合理,制作整体,做工精细。教学辅导:

1、及时辅导,有针对性集体讲评

2、适当修改、调整学生作品

3、习作简评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面的立体构成教学目的:了解面立体构成的概念和情感象征,掌握面的立体构成表现方法,通过实践提高面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面立体构成造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面立体构成造型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节课

导入:面立体构成和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的关系。

新授:

一、面立体构成

面立体构成即是以面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具有分隔整体空间、或虚或实、或开或闭的效果。

二、面形素材:

又称板形素材,是视觉上最有效的轮郭,具有单薄与延伸的特性,一般面形素材有:木板、纸板、石板、金属板、压克力板、塑胶板、破璃板、保丽龙板...等。

三、面形素材形態:面形素材形态: 1.直面素材(其立体构成造形,具有单纯、简洁、明快的感觉)。

2.曲面板材(其立体构成造形,具有柔软、较复杂、有变化的感觉)。

四、构成方法:

1.以单位个体构成(扭曲、弯折、挖空、切割...)。

面的扭曲

面的挖空

面的彎折、切割面的弯折、切割

2.以基本单位构成(反复、重叠、渐层...)。

直面材的反复

面材的渐层

面材的重叠

面材是介于线材与块材之间的型材。它是由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构成的立体造型。面的感情含义是平薄而且具有扩延感,面材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也具有平薄和扩延感。观看面的方向、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含义,比如面材从正面的切口方向看有近似线的感情含义。然而从非切口的那些角度观察却给人以近似块的感情含义。用面材构成的空间立体造型比线材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实际功能也比线材更强。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给面材增加一个深度空间,便可形成空间的立体造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空间立体造型结构都具有面材构成的特点。如建筑物、包装盒及各种容器的立体造型,也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材料制造出来的薄壳立体。因此,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用面材进行构成的基本训练非常重要。通过对各种面材进行构成练习,加深对面材结构所形成立体空间的认识,对立体造型设计及空间设计有重大的启示。

可供面材构成使用的材料较多,在练习时使用250克以上的白卡纸最为方便。它具有一定的厚度,比较挺括,便于切割和屈折,也便于互相连接,加工起来较为容易。

作业:通过网上搜集面立体构成图片及优秀案例,并思考面立体造型表现方式。

第3—14节

教学内容:面立体构成的表现

教学目的:通过面的立体造型实践,使学生掌握面立体构成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物象的面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面立体构成的制作技巧。教学难点:面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要点:

1、面材通过屈折、压屈、弯曲或切割等方式的加工处理,可形成各种空间立体造型。插接形式可分为几何形体插接和自由形体的插接。

2、自由形体的插接是用一个单位面形作自由的插接,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效果。

对面材进行结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平接粘合

■ 立式活接结合 ■ 带式插接结合

(1)垂直式插接

(2)纵横式插接

(3)咬挂式插接

(4)反抗式插接 4.榫接结合

5.旋插结合

6.压插结合 作业要求:

1、表达主旨明确,创意新颖

2、考虑形式美要素,材质不限

3、多角度观察、构思完整

4、造型立体感强,作品尺寸大小适当

5、布局合理,制作整体,做工精细美观 教学辅导:

1、及时辅导,有针对性集体讲评

2、适当修改、调整学生作品

6.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篇六

美术教案 2010-11-19 16:19:51 阅读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金鸽 的 《图案基础》教案: 第四课 图案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的构成要素;掌握图案变化技巧;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难点]

点、线、面构成元素理论理解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世界万物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但是,点、线、面作为图案的构成要素,已不同于几何学中的概念,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一、图案中点、线、面的运用 进行花卉植物的变化要设计大量的构思草图,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用恰当的技法将纹样表现出来,而技法是通过点、线,面来体现的。

一)点的表现方法

1、点的特点

图案中的点不仅有其位置,并相对地具有面的属性。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点一般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简单的形。点的组织有疏密、大小、轻重、虚实的变化。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装饰效果。作为视觉元素的点与面的区分,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点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给人以小巧玲珑之感。

自然形态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孩童眉间的红点,首饰镶嵌的宝石,夜空中闪闪的小星,大海中远

去的小舟等等。

在同一平面上,点的不同形态及其组合,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单独的点具有求心性

和强烈的注目性。

各类型的点

两个大小相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终止感。当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两个大小不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

小凝聚力愈强。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愈强。

依线排列的点,给人以“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

空间感。

2、点的运用

点在图案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点可以构成纹样中的线,也可以组成纹样的面。用点可以再现出图

案的明暗、深浅和层次,效果细腻、精美。

二)线的表现方法

1、线的特点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图案中的线不仅有长短,而且有粗细。因此线也具有“面”的属性。线的判断,依

据形象的长与宽的超特差异。

由点所组成的线条

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构成线的主要特征。线的运动,构成了线的多种形态,如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形态。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极强的心理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

长线具有持续性、速度性和时间性的运动感;短线具有断续性、迟缓的动感。

粗线具有厚重感和迟缓性;细线具有轻松感和敏锐性。

直线具有明确性、简洁性、锐利性,给人以紧迫感、速度感和力度感,富于男性性格的情感特征。水平线给人以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当水平线两端无限延长,富有广阔、深远、无垠的心理感应。垂直线给人以崇敬、高尚、庄重的意味。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一种线的形态,具有方向

性和强烈的动感特征。

曲线具有丰满、优雅、柔软、和谐和律动的审美意味,富有女性性格的情感特征。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等,具有节奏、比例、规整性与单纯中的和谐感,富于现代感的审美意味。自由曲线如开放曲线、波形线、螺旋线等,曲率不定,富于变化,是极富个性的曲线。追求自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时,常

运用自由曲线。

线的排列可以表现出虚面的特性,线与线之间相距越短虚面的特性愈强。不同粗细、不同曲直、不同方向的线作交差排列,可以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虚面。

不同粗细或不同疏密的直线(曲线),作有秩序的渐变排列,可以表现具有三次元空间的“曲面”,给

人以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2、线的运用 在图案表现中,线的使用是最广泛的。线有直线和曲线的区别有粗细、轻重、刚柔、强弱、虚实等多种变化,还有枯笔、润笔的效果。线还能表现不同的质感。在描绘对象形体结构和渲染艺术效果方面,线有着丰富表现力,可完全用线勾画出一张图案,不同内容的纹样,可选用不同形式的线来表现。

三)面的表现方法

二次元空间构成的形都可以称之为面。二次元空间是平面形的组织原则。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

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面的形态,富有整体感的视觉特征。面和线一样,具有多形态的属性。作为视觉元素的面,一般有

以下一些形态:

几何性的面,即由数学方式构成的面。有机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性的面,即由直线随意构成的面。偶然性的面,即由特殊技法意外获得的面。

由线的拼合可组成面

不规则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及直线随意构成的画。不同形态的面,最能表现出面的“轮廓线”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几何直线性的面,具有安定、强固、简洁、秩序性的视觉特征。圆形、椭圆形等几何曲线性的面,有柔软性、数理性、秩序性和明快、自由、整齐的审美意味。

自由曲线构成的有机性面,给人以纯朴、秩序性和富于人情味的美感。自由直线构成的直线性面,如多以斜线构成,易少安定感,但又能产生动感。

面的大、小、虚、实,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面积大的面,给人的视觉以扩张感;面积小的面,给人的视觉以内聚感;实的面给人以量感和力度感,称为定形的面、积极的面;虚的面,如由点或线密集构成的面,给人以轻而无量的感觉,被称为不定形的面或消极的面。

任何形态的面,都以通过分割或面与面的相接、联合等方法,构成新的不同形态的面,并给人以不

同的感受。

以上所述的点、线、面,作为几何形图案的构成要素,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点的扩大是面,面的缩小即为点;点的移动构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因此,在几何形图案的构成中,要善于利用点、线、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丰富几何形图案的表现。面有各种形状,有大小与虚实变化,有正形与负形之分有点组成的面,有线组成的面。用点线组成的面,丰富而有变化,用块面表现的面,充实而有力。面的存在是相对的。

二、点线面综合表现

图案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也不只限于点线面的个别运用,往往是以点线面综合运用的形式构筑出黑白灰的层次对比和各种形的变化,形成主题突出、特征鲜明、丰富生动的画面效果。

点线面综合变化

点线面综合表现

[小结]

1、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

2、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

3、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4、线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

5、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作业练习]

1、画出不同形态的点20个。

2、画出不同形态的线20条。

7.构成“智慧校园”的关键要素 篇七

一、数字化校园技术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进而构建一个使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信息充分流通,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及文化宣传得以广泛应用并能和外部国际互联网沟通的构架合理的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立在校园网络之上的系统,是对校园网的一种完善,但相对于校园网这种相对成熟的技术,数字化校园在建设时还需要其它新技术进行支承,这些技术在传统的校园技术中是没有的,而它们又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关键,这些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数据的编码与交换技术、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和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数据中心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数据中心的数据模式分信息编码、共享数据模式;数据的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等原有业务系统之间交换数据;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目标是要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让用户只要有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业务系统;信息门户系统则是将分散的应用和内容进行聚合,实现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

二、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校园网

为了达到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任何物进行通信的要求,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早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多以有线网为基础,这制约了其应用空间。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需以无线网络为基础,突破对使用地点的限制。所以,无线网络建设就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基础平台。为了能快速有效地访问现有资源,与已有的校园有线网平台有效的整合,无线校园网络一般都采用WLAN的形式。有线与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覆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网络架构,提供固定或移动的应用环境,支持有线或无线的接入方式,网络结构灵活且扩展性好。已建有校园有线网络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架构之上部署无线网络,从而实现教学、办公、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无线全覆盖。现在无线网拓扑结构普遍采用IEEE802.11a/b/g技术作为构建校园无线网络的标准;体系结构采用瘦AP的方式,使全网能实现集中认证、统一计费、流量控制的管理方式,而无线网络接入数据直接在校园局域网上传输。

对于已建有有线网络的学校,对现有的有线网络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如线路与核心设备的升级),并在此基础之上建设有线与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可大大缩短双网平台建设的周期,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有线网络,减少无线网络的建设成本,并能有效的对有线、无线网线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

三、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征是泛在的感知、互联互通与共享、以及智能的服务。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传感网和移动通信网的高效融合,也是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高效融合的产物。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智能、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化应用,按约定的协议,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把任何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物联感知系统是其重要部分,利用传感器、采集器、RFID以及二维码等感知设备,对校园环境进行标志,构建智慧校园环境数据库、服务平台,有效地实施监控与智慧管理。

四、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当校园网将众多资源硬件与信息资源相互连接,就构成了校园云的物质基础。校园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满足了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校园云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数据的高可靠性。校园云对于各种信息需求提供的最大好处在于瘦终端,特别得于当前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

为了实现对校园云资源更高层次的管理逻辑,必须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通过虚拟化一方面屏蔽掉硬件产品上的差异,同时也对每一种硬件资源提供了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各种资源集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巨大的资源池,进行动态伸缩调整,便可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智慧校园,还能把分布在大量廉价PC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使资源利用率提高,运用原有软硬件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与存储,实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并通过校园网为师生提供服务,实现海量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功能,加快科研项目的完成速度,提高科研质量。

虚拟化作为校园云的支撑基础,是校园云构架的关键组成模块。虚拟化技术打破了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代表着把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可管理资源的必然趋势。将高校硬件资源整合形成资源池,实现资源动态分配、动态负载均衡,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实现低碳。同时,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数据冗余备份,实现系统的零宕机迁移、备份和快速灾难恢复,以保证数据安全。

智慧校园和所有新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拥有一个良好的前期建设基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都推动了智慧校园建设发展。前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使智慧校园拥有了一个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智慧校园主要场景应用的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实现了智慧校园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摘要: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探索,智慧校园是对传统智慧校园概念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智慧校园主要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叙述了在如何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智慧校园。

8.民生新闻精品栏目的构成要素 篇八

【关键词】民生新闻 典型性 多样性 品牌性

民生新闻是众多电视新闻媒介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民生新闻是以普通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播报贫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闻,评点老百姓所关心的事情,通过受众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并推动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进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百姓热线》作为内蒙古电视台唯一的民生新闻访谈栏目,自2001年元月开播以来,秉承“民生情怀、社会良心”的理念,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刷新内蒙古电视台自办栏目收视率和满意度,被誉为“内蒙古的《实话实说》”。①节目着眼内蒙古本地百姓的生存状况,选取百姓所关注的、有疑惑的、担心的焦点问题、热点话题(其内容涉及劳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保障、物业,环保等等),同时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高校教授等为观众出谋划策、分析点评,更好地把新闻纪实与话题评论合二为一。该栏目在2012年10月播出的《拆房为哪般》荣膺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校园周边隐患多》《未约而至的彩铃》两期节目也分别获得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是对栏目组多年积累与付出的认可,更是节目策划定位和文化归属的胜出,也为民族地区民生新闻类栏目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生动样本。②

那么,《百姓热线》是如何成为一档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高收视率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的民生新闻栏目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节目选题注重普遍性和典型性

有人对民生新闻这样描述:“民生新闻关注的都是一些鸡飞狗跳,鸡毛蒜皮、鸡鸣狗盗、一地鸡毛的事情,并称之为母鸡效应。”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是由于一些民生新闻选题上的单一及其报道内容仅仅局限于事情的表面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报道且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所造成的假象。在这一点上内蒙古卫视的《百姓热线》始终践行“百姓关心的事让百姓来说,让好事更好,让麻烦事更少”的栏目定位,在节目的选题上更为注重选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同时也强调选题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比如2014年11月的几期节目选题:《铁南棚改进行时》(上下)《体验公共自行车》《记者有故事的人》(上下)、《让青城绿起来》《四年讨薪路》《温暖到我家》《四年讨薪路后续》,都是一些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水电暖气以及一些和安全和稳定相关的、紧紧围绕关乎老百姓的生活生计的各种问题,来反映老百姓的心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栏目机制的逐渐成熟,选题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市井小道新闻的报道,而是更注重通过具体事件的深入追踪,力图解开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百姓热线》的节目选题常常以典型事件入手透过现象反映时代的本质,有着强烈的生活感。虽然节目选题大多来自于观众热线电话所反映的问题而展开调查,但也有记者根据栏目整体策划,因时势需要而打造。例如栏目特别策划的“雷蒙在行动”,2013年7月呼市遭受大雨,雷蒙团队深入那些有可能受到城市内涝的地区进行调查安全防患状况。节目敢于碰触尖锐话题,敢于刨根问底,既有展现问题直面问题的勇气,又有把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特殊的历史情境之下的眼光和气度。

二、节目表现形式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档好的栏目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还要注重节目的表现形式,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因其侧重“平民”,应追求一种平实、清新、亲切的风格,既有生活和时代节奏,又不拖沓沉闷。《百姓热线》节目中记者带着评论员走出演播室,亲临实地追踪报道。节目大部分都是以记者走访的方式来呈现在受众的眼前,加深了节目的生活感和真实性,使事件更加清晰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例如在《体验公共自行车》这一期节目中,记者雷蒙就把前来的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坐公交车出发,另一组由记者带着两名学生骑公共自行车,一起前往目的地汇合。期间也引出了其它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一些行人乱闯红灯的行为。这期节目,主要是由采访路人引出一些对公共自行车的破坏行为,经由评论员解说,相关负责人的解答,使一个小小的破坏公共设施的话题上升到了整个城市人文素质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呼吁大家更好地维护首府的形象。把小事件放在较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剖析,提炼出新闻本身的价值,通过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典型小事或细节,赋予其一定的意义或情感,并且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小角度切入灵活多样的节目形式很受观众喜爱。

三、节目主持人注重平民性和品牌性

主持人是一档栏目的灵魂所在。从民生新闻的共性来讲,主持人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代表,他们亲近百姓生活,把视线放在普通人身上,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疾苦,并力求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是观众的朋友和亲人;从栏目的特点和主持人的个性来说,主持人的角色又是独特的,甚至应当是经过精心打造的。《百姓热线》的主持人雷蒙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练就纯熟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入乡随俗”的本领。祖籍湖南的雷蒙,父母的方言使他从小就讲着拗口的“湖南普通话”,可如今,你如果随意观看一集《百姓热线》,就会发现他有着一口地道的“呼和浩特”腔。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事,甚至连语音都不放过。③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实实在在说话办事接地气,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与老百姓一起感同身受。常常被观众视为雷蒙到了,问题就能解决了。在《四年讨薪路》一期节目中雷蒙钻进农民工住的又冷又脏又狭窄的涵洞里去采访,并亲自躺下去体验。虽然是一些很小的动作,但立刻让人感到农民工的艰难不易,让受访者在不自觉中就与主持人亲近起来。主持人的平民性要求其在个人形象、言语表达、主持风格的平民性,三者缺一不可。

主持人的“给力”与否是一档民生栏目赢得成功的关键,让观者记住并喜欢,有助于增强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栏目的质量。针对雷蒙个人独特的采访风格,平民化的提问方式成了栏目的金字招牌。电视台为其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电视节目和公益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的忠实受众。在社会舆论引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此看来,像《百姓热线》这种民生栏目,只要做到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替百姓说话,把握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记住百姓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服务,真正成为为百姓服务的平台,必定会打造出民生新闻类的精品栏目。

注释:

①②以人为本 开放包容 构建和谐——看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栏目实操. 作者:岳筱宁.

③ 走转改:民族地区民生新闻精品战略实践——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栏目为例. 作者:钱淑芳.

(作者单位:韩晓光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孙兆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上一篇:泥溪学校6月26日禁毒宣讲方案下一篇:精彩俞敏洪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