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精选11篇)
1.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一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 要:伴随着“十三五”计划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也被推动到了一定的热潮。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呈现到了大家的面前。高中体育教育也不列外,想要保证终身教育的有效实施,就需要按照可行的培养方法,在主体意识的思想中,切实的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发扬体育精神。在适度锻炼的前提下,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展现非专业学科的魅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有效的体育知识构建,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教育;培养策略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意识概述
新常态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想要实现一个人终身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原动力,就需要从概念的角度进行区分。所谓的终身体育教学,就是从生命的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结束,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白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性是什么?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理念是什么?成为了我们需要探索的重点。从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作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想要加强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保证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就应该在把高中的体育教学在基础知识发展作为前提,进行构建体育管理的体系化和整体化的目标,并把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性知识融入到社会发展当中去,在实践中,理解体育终身教育的内涵,在生活中,展现体育活动的过程[1]。在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进程中,实现文化生活的发扬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加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向心力,提升社会凝聚力。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意识构建的主要因素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从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传统理念下的应试教育,由于过度的追求升学率,导致了高中体育教学被不少文化课教师所占用。从学校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学校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发展,家长方面也保持了和学校一样的步调,还有部分家长,由于过度期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就会呈现“揠苗助长”趋势。这样如果素质教育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那么高中体育教学就会为学生加强了较大的压力。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生活上家长为其带来的压力,学习上,学校带来的压力,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参与体育训练[2]。这样不仅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3.1 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有效影响下,高中体育教师想要保证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就应该在思想的正确引导下,把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进一步对体育理论教学进行延伸和发展,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良好的融合。一方面,体育教师需要从知识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学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世界体育名将是怎么在坚韧的毅力下,走向世界的巅峰状态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终身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具体事例的分析,把案例使用有效的语言进行组织,并以幽默诙谐的形式展现到高中学生的面前。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以创设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保证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就充分展现了兴趣的重要性。高中体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探究,思考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可以适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更加适合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才能达到健康成长,增强体质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个终身锻炼的意识,并扮演者“指路人”和“管理者”的角色。引导高中的学生向着掌握体育技能。加强体育知识,怎么样才能利用体育知识,保证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免受伤害。
3.2 构建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高中体育教学产生的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坚持到底的性格,并非半途而废的思想。所谓的兴趣,就是高中学生学生,在情感的交织中,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了喜欢某种事物而呈现的意向。潜移默化中,兴趣就会通过意识传达给高中学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4]。高中是一个面临高考压力的阶段,也是学生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实现,求胜心的加强。例如:体育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体育游戏的竞赛构建,在达到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肯定和鼓励,提升终身锻炼的理念。
3.3 构架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环境
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起到人格上的平等作用,还可以实现真挚情感的传递和交流。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构建,研究学生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更加感情趣,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课堂上,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的形式,融合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教学的有效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终身体育的幸福感及其重要性。总结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不仅是在校的学生,还是社会工作人员,都离不开终身学习的理念,离不开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兴趣构建。终身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一种良好品?|。不断推动终身体育教学的认知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善终身体育教学的目的,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2]马庭堂,李兴保.中学生数学认同的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11)
[3]龚志文.农村初中田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32)
[4]王妍,陈芳,邓波,张华,王涤非,孙景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及培养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7(12)
2.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二
一、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通常情况下, 所谓的终身教育, 是受教育者除了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 增强自身健康之外, 在完成学业之后, 让坚实通过掌握的正确的体育知识及技能, 积极的在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 促使学校体育的效能可以有效的延伸至终身。教育界进一步将终身教育划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学龄后三个阶段。以期通过体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保持身体健康。教师通过三个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时期的成长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 更加有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 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使之可以在毕业后仍能正确的坚持体育锻炼, 保持身体健康的状态。
目前, 在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基础上, 人们更加关注影响自身身体健康的因素, 如何正确的补充身体所需的影响, 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 肥胖、精神不振等亚健康问题很普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亚健康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跑步猝死、打球休克等现象新闻中已有多次报道。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作为高校实施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深入探究的教学问题之一。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
二、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目前, 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主要原因:普通高校重视体育的程度不够, 体育专业教师缺乏, 且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相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无法有效的挖掘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其次, 教学观念落后, 实践课时远远大于理论课时, 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有明显的“重实践, 轻理论”倾向。
如今社会的发展走向, 如何有效的培养人才, 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 积极的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非常重要。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必然要趋向于多元化, 通过多种目标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 突出内容丰富, 多样, 健康性, 娱乐性, 终身性, 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当中, 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 可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随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推进, 高校势必要担负起培养体育竞技运动人才的重任。
三、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教育的理念, 主要是为了促使体育教育能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贯穿受教育者的一生, 在实现体育教育统一性、完整性、连贯性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 将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终身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确保高校体育教育成为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保障。其次,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 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科学健身, 督促学生尝试进行锻炼, 为其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奠定基础。此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状态, 以便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 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逐渐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今后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追求更加有益于自身的生活方式,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在学生完成学校教育后, 会延续于学生自我生活中, 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生命在于运动。在当下社会生活中, 快节奏的紧张生活, 往往是造成人们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 人们必须重视身体健康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 体育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状态的基础上, 积极的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之可以在毕业后, 通过贯彻体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坚持通过体育锻炼, 实现自身健康的发展目标。其次,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还应实施一定的创新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热情, 将快乐体育的精神传承下去, 最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 2009 (06) .
[2]沈光辉.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福建省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 2014 (12) .
[3]杨山杉.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2) .
[4]邓强.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14) .
3.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学校体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反映社会的要求,以适应将来在工作中各种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应该在学校就要培养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不是以增强体质为唯一标准,而应该再深化和改革,提倡终身体育,实现终身体育。让广大高校学子在学习阶段学会一项或多项体育项目,使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能通过在学校学习的体育项目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这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功能。本文试从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能力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现终身体育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并收集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终身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十余篇,确定研究内容和指标。
(二)专家访谈法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家、高校体育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交流,使研究人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并就相关问题征求其意见和建议方法。
三、讨论与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基础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强健体魄,提高身体各项素质;还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掌握体育项目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清楚项目的动作要领、技术难点,系统的知道体育锻炼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认知、实践、调节、检查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指导其实现终身体育。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说。普遍存在着模仿教师动作的状况,一味灌输知识、技术和技能,突出教师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要摆脱这种情况,就必须从认知、实践、调节、检查四个方面入手。
(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现终身体育锻炼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强化和普及,人们对作为实现终身体育最关键一环节的高校体育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体育的终身观念应该在学校期间逐步得到养成,在踏入社会以后就可以根据自我的实际环境条件和自我的需要进行科学锻炼。想到达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实现。
(三)增加体育理论教学课时与考核
我们想要使学生在结束高校学业后仍然继续从事体育锻炼,体育理论教学是基础是关键,学生只有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现终身体育。增加理论教学课时,首先要选择一本科学、全面的体育教科书,让理论和实践更好结合,使学生掌握不同项目的不同理论知识,形成一套有效、科学的体育理论体系。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促进体育实践的能力。在考核环节中增加理论课程的考核,并加重理论知识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的得分比重,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头脑中对体育知识有稳固的认识。强化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四)激发教学的求知欲
在校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的特点,如果我们的体育课程能让他们产生迫切需要,并获得知识和满足,发自内心的喜爱它,接受它,形成动机,那么终身锻炼的观点就会加强。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和提高,定期进行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训,适时的更新专项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结构,总结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个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们的需要。
(五)改革体育选课制度
让学生能选到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体育项目课程。通过选项课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选项课不仅能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还能使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例如选球类项目的学生,教师可多组织教学比赛,或小型杯赛,加强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喜爱,在比赛中得到乐趣和兴趣。培养勇敢果断、竞争、求胜、顽强的性格,并了解在组织比赛和参加比赛中,该项目的比赛组织原理和原则,以及裁判规章制度。让参加武术和健美操项目的学生,不仅会几套练习或比赛套路,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了解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观察比赛、组织比赛的能力等等。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让他们能通过学习和比赛,认识更多的同学,获得更多的知识,改变沉静、孤独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高校应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要求,进行课外锻炼,使学生学到的运动技术能得到实践运用和复习巩固。在实践中提高技术、培养兴趣。首先,要想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硬件的支撑是必要的前提,学校应在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尽可能做到场馆开放时间长,有效管理,体育设施齐全并且安全。其次,软件方面需要体育相关部门和协会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最好有一个统筹和规划,哪些项目适合在春夏季,哪些项目适合在秋冬季等等。另外,要把早操加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一周至少两次,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并且要有统计,规范考勤制度并严格登记执行,在体育得分中体现比例。这样,不仅督促了平时不喜欢锻炼的同学参加到锻炼中来,提高了实效性,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还让大学生有规律的进行了体育锻炼,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四、结论及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基础,通过认识、实践、调节、检查四个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认识到体育能力发展的过程和重点。发现和挖掘出自身的体育潜力,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找到定位和方向。
(二)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数量以及考核所占比例;改革体育选课制度,让学生能选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教师要运用不同组织和教法,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有效应用,对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在课外活动实践中提高运动技术,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曹社华.中外终身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9(08):20-21.
[2]刘钢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创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35(05):88-90.
[3]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 2002.
4.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四
摘要: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是同属于体育范畴的两种不同的体育模式,二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具体情况下,一定要分清两者的区别。但同时又要努力寻求两者的相通之处,以便使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能够达到互补。
关键词:体育训练;中职体育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学的逐步实施和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中职体育的改革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展开,这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能够做得很好。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等问题。中职体育是一门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好的身体,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的课程。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因素
1.1.1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中职教育重点是技能的培养,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尤其在农村的中职学校,没有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1.1.2现情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普遍缺乏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城市学校,由于经济的发展,校园建设受到限制,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没有足够的空地,有些中职学校连个像样篮球场都没有,更别谈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等。与此相反,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有了场地,但体育器材缺乏,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
1.1.3在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上,学校没有认真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上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期开设体育课程的节数的规定去实行。
1.2教师因素
1.2.1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素质不高。中职学校中长期的体育教学弱化,造成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依旧只有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以上甚少。
1.2.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单一。首先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得过且过,上体育课时依旧是传统式教学,对课堂内容创新不重视,经常是“自由式、放羊式”的课堂教学。
1.2.3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合理。有些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结果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不做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
2.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方式
2.1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转贴于 233网校论
2.2两者都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完成任务
虽然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是两种不同的体育模式,但他们毕竟同属体育范畴,两者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利用肢体语言来完成各自的任务的。他们运用各种姿势做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便在不断的练习中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各种潜力,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各个方面。
2.3 因材施教,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职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3.如何做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互补
既然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那么怎样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得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呢
3.1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体育训练中,往往都是以提高或保持成绩为目标,正因为如此,在体育训练中所运用到的一些方法往往具有科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训练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毕竟两者是不同模式的体育运动,并且学生与运动员无论是在自然条件、身体、心理,还是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切不可急功近利,弄巧成拙。
3.2适当地将一些体育训练项目引入教材
体育教学是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一些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练习,常见的运动项目包括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单、双扛等。这些项目无疑对于身体机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这种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可能组成体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倘若让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些项目的训练,可能没有一个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4.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就像是同出于一个母体的“孪生儿”,它们之间既具有很多区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区别对待的前提下,更要努力挖掘它们的相通之处,以便使它们能够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5.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五
学校体育在贯彻终身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终身体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一个人终身体育能力的大小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基本上都来源于学校体育,学校体育阶段是贯彻终身体育的最重要时期.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基本卜还是围绕着传统的.模式在运作,这种传统的模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使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和贯彻实施举步维艰.
作 者:胡中流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刊 名:河南科技 英文刊名:HENAN KEJI 年,卷(期): “”(7) 分类号:G80 关键词:6.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六
1 终身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顾名思义, 就是指人在其一生中所有时期进行的肢体锻炼和所接受的所有体育教育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活动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终身体育就是在人们生活观念以及日常行为习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形成的一种新思想。
1.2 终身体育的特点
1.2.1 具有时间上的终身性
体育锻炼在时间上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 这是终身体育的最大特征, 它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 所接收到的体育锻炼是其一生的全部过程,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单位还是社会, 或者是婴幼儿期、青少年期甚至是老年期等所接收到的任何体育教育, 都是其终身体育的内容。因此, 连续的、整体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就是终身体育的主要内涵。
1.2.2 具有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锻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形式不再是传统那样的局限性, 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 现在只要是人们接受的任何形式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 都看作是终身体育里面的内容。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 人们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生活方式、体育爱好等都是相差很大的, 所以人们在选择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的时候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因此, 为了满足不同人的体育需求, 终身体育也就不拘一格, 形成了现在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2.3 具有对象上的全民性
终身体育的对象不只是局限于正轨的体育健儿和爱好者, 而是全民参与的, 范围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人, 所以, 在发展终身体育的时候, 我们要鼓励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都去参加, 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身体技能, 身体健康, 使生活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众所周知, 学校的体育相对来说是非常健全的, 而且还是免费的, 所以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的场所就是学校。一个人在步出校门走向社会后, 还能否再继续加强体育锻炼,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人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否强烈, 而一个人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弱程度, 最终还要取决于其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教育的效果, 所以, 学校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人的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必须改变的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 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同时, 还要不断的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 使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得到扩大, 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最后学校还要定期举办一些体育知识讲座, 使学生们更能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使学校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有效手段。
2.2 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促使、鼓励人们参与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就是动机, 所以说, 为了发展终身教育必须首先唤起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而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就是目标, 只有动机和目标相结合起来, 人们才会具有强烈的动力去参加体育锻炼, 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但是学校的良好体育动机必须依靠强烈的意识去培养。
3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3.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从认识到参与进去的过程就是兴趣在驱使, 所以, 要想使学生对终身体育坚持下去,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只要学生们对体育充满了兴趣, 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先接近该体育锻炼, 然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去了解它, 最后在慢慢适应它的过程后, 也就养成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参加终身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基本过程, 结合学生的特点出发, 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去研究、了解体育, 这样对他们以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学习体育理论知识
要想促使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的习惯, 而这自觉行动习惯的养成就必须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好处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科学性的认识,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因为, 体育理论知识具有目标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所以对学生了解终身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比如它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功能, 以及不同的锻炼方式、运动原理、锻炼时间, 锻炼部位以及容易出现伤病的地方和怎样预防、治疗等内容, 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3 多开展体育教育选修课
学校必须改变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要适当的增加体育选修课, 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终身体育教育, 而且选修课的内容还要多种多样, 这样能够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 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去参加体育比赛, 跟其他选手相互学习,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使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4 终身体育对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4.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这对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以及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尤其是体育教学, 更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更多的去了解学生, 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想办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然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爱好的不同, 制定出不同的体育项目,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体育锻炼的活动, 然后还要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不断学习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 以身作则不断的去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们明白终身体育对自己的重要影作用,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 并鼓励学生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一直坚持下去。所以一个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在培养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 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的改革。因此, 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 要因材施教, 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着重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然后要有目的性的去培养学生, 所以教师在制订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时候, 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人而异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所以, 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找出适合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 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5 结语
学校作为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成为祖国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峥.浅谈从终身体育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魅力中国, 2013 (1) .
7.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七
摘 要 终身体育是当今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学校体育终身体育观已建立。本文首先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措施方法,以及论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只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才能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终身体育
目前学校体育发展一改以往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模式,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观。近年来,许多杰出的人才英年早逝发人深省,其中体质差、缺乏体育锻炼是引发这些悲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观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以及体育意识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重智轻体的现象尤为突出,把体育锻炼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体育意识相当淡薄。体育教育中也未能充分全面的重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的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学生的近视率之高无不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体质健康状况抽查学校不重视,锻炼意识薄弱和场地器材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是造成目前现状的根本原因。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总体的认识,是对于体育的整个知识系统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外部表现是人们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他在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体育行为。提高人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树立终身体育观,应首先从培养认的体育意识入手。终身体育是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生阶段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阶段,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否继续经常进行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因此,学校体育应通过合理采用教材内容、课内外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特别是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的措施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一)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引导。发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并结合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学校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看,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利用体育报刊、杂志、海报等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二)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避免单一教材。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主的体育课程模式,教材内容要丰富、新颖、技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基础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开展融竞技、健身、娱乐、游戏等项目为一体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真正适应现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作用。首先,教师要正确示范,给学生留下第一美好直观印象;其次,讲解语言准确精炼,声音洪亮清晰;第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系统的学习掌握专项技术,或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示范使学生在声音、色彩、动作等视觉冲击下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并产生锻炼兴趣,有助于锻炼习惯的形成。第四,教师教法的艺术性能使教师适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并对教学产生兴趣和爱好。第五,教师要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一方面通过向学生传授终身享有体育保健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懂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竞争不仅要有科学的头脑,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积极诱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知晓锻炼的效果,合理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竞赛,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课外体育锻炼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强化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能力的最佳场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的目的和兴趣。
三、体育兴趣的培养对终身体育影响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某一项运动产生兴趣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行为习惯,人才能自觉主动参加某项活动,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相反,没有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则不可能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从而也不可能长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人的身心状态具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具体表现在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也不同。因此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应从不同年龄阶段的实际出发,自幼进行引导。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若能培养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使其终身受益。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要改变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体育锻炼状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必须先转变他们的体育意识并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合理制定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内外能够相结合的教学竞赛等,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爱好,使他们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观,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强健的身体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肖家英.试论普通高校学生兴趣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
8.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探讨 篇八
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学同样要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共鸣.
作 者:张晓红 作者单位:绵阳财经学校,四川,绵阳,621000刊 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体育教学 改革 对策探讨
9.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九
摘要:体育是职业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体育教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比例。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体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以及终身体育的理念。本文作者从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中学体育教学自主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
一、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与方法滞后,体育意识不强。
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授式”、“灌输式”等陈旧教学方法的身影,教学方法的滞后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些主管部门建立必要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中学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DD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DD终身“体育”思想,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致使体育教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据调查分析,有些职业中学学校的领导、教师及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即领导、教师只重视专业技术技能课的教学,学生也很重视这些方面的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却忽视了体育教育自身的功能,使体育成为他们无暇顾及的学科。显然,这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现行的体育必修(选择)课,大多是按照项目的技术特点,遵循职业体育培养的轨迹,有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旨趣是什么: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运动技能用于炼身,还是让学生掌握难新动作,把教学的难点重点作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往往脱离现实,轻视基本运动技术的应用与提高,忽视对学生炼身能力的培养,存在对业余爱好者进行职业化培养的倾向,导致了教学目的不明确。
3.体育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不协调。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职业中学学校也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健康,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根本DD体育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教师大都不能适应职业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对职业中学学校学生走出学校后是否具有独立的能力进行科学地体育锻炼没有认真考虑。如果职业中学不以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出发点,不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那么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中学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不够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二、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重新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参考学生的意见,内容要多样化。职业中学学校体育教学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放在第一位。为此,体育教学内容应增加大众健身娱乐性内容,以体现兴趣性和实用性。其次,应重视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1D2项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终身享用的体育项目。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有目的地增强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如现在很多职业中学院都开设的计算机和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取向决定了将来工作的方式以长期伏案为主,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拳击、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重视和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已感厌倦,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除在选择内容上有所创新之外,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即通过不同形式、灵活多变、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手段,重新唤起学生的练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巩固和发展,并能把稳定的兴趣培养成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增强其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和进行授课时应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例如,在篮球行进间低(高)手投篮的教学中,如只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技术较难,而如能结合动作要领,运用语言艺术编成简单、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一步大,二步小,三步用力往上跳,提膝送球入篮筐。”通过类似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则对动作会容易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的提高更为有利。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引导到愉快的体育锻炼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术的同时得到乐趣,形成快乐体育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3.在教学环节中重视体育游戏的运用。
10.浅析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篇十
【关键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
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做好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教学,是高校达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及价值的有效保障,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高校体育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能力之储备及心理素质之稳固基础。
一、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升其地位的,其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及适应能力之追求,促使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为深刻,人们重视体育,需要体育,这便构成了发展终身体育的内在动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指出终身教育理论。尔后,日本教育学者指出了“生涯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一词便应运而生。从全球角度来看,终身体育业已成为全球体育发展之潮流,世界各地都注重终身体育的发展,都拥有比较明确的相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建构了本土终身体育的发展策略。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愈来愈关重终身体育建设。近二十年来世界性的大众体育与休闲体育热潮已经影响到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向终身体育与健康休闲活动服务发展的新趋势。1
二、高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是现今社会对人体发展产生主导作用的活动,会影响到人之一生的体质及健康。所以,高校的一切活动皆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精心建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于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意识的能力以及自主锻炼、自主控制与终身参与体育的能力,让高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发生的影响长久地发挥作用,给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一个人若想实现终生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则必须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可是影响终身体育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因自身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主锻炼能力等因素导致出现的影响之外,体育教育方面的因素对终身体育产生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处于连带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中间部分,对履行终身体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三、高校体育应当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现代教育倡导“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校体育若是只注重阶段效应,而未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及健康奠下坚实基础,我们说此种高校体育教育是不能成功的。国家颁发的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高校体育改革应当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措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对广大学生指明了终身体育的方向,即高校体育应当重点培育学生的体育观念和能力以及习惯,应当有意识地与终身体育接轨。从终身体育方面来看,高校体育处在中间环节,起承前启后的功能,既是终生体育之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战略的关键,高校体育采取体育课内外相结合的举措,为广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具体应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高效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高校体育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教学及展开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发育,构成正确姿势及熟悉立、走、跑、跳等体育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但是学生完结繁重的学习任务、将自己培育成全面素质发展人才应具备的身心条件,而且也是为了达到终身体育目标,而终身体育的目标就是让人终生保持身心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借助终身体育的所有环节不断增强体质。
(二)体育知识是实施体育锻炼的向导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及长期性是建立在丰富的体育知识做引导的基础下促成的。因为目前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年岁段,紧跟而来的中老年时段所必须的身体锻炼手段与运动技能,需要在高校体育体系传达室授,并且经自发地多次实践而掌握,为成年后科学选择运动手段锻炼身体创造条件,用来准备终身享用。3
四、强化对高校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终身体育教育业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终身体育教育工作的状况与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强化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
高校应当发挥体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全面展开终身体育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高校教师应当把开展好终身体育教育当做责无旁贷的重担,改变过去就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建构和调整体育教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搞活体育课堂氛围,不断增强运动的乐趣,以及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内容成分。在对高校学生实行体育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先从体育教育引导方面切入,要逐渐激活学生对产生体育的兴致,逐渐激活学生对现今体育发展的需求。高校之所以要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学及教学辅助措施就是为了把学生之体育兴趣和爱好可以持久地保留下来,促使其最终实现锻炼的最佳功效,并构成稳定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强化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但依靠于对相关体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并且还需要依靠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真情实感体验,屡次实践的过程是对真情实感的体验及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当感性认识借助自身努力升至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较好的构成时,则会出现质的飞跃。所以,高校体育活动对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其特殊的作用。高校经常向学生灌输相关运动理论和常识、营养方面知识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卫生方面的常识与健康方面的常识,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优越性,促成自主锻炼的优良习惯,为终身体育奠下基础。
(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
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自发锻炼能力融会在整个教学阶段中,不仅要向高校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外,而且还应当积极培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能力,让高校学生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而且,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当培训学生于独立锻炼环境下的自主性,以及对锻炼的次数自我控制能力、锻炼时间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强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动作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实现主动锻炼意识的要求的目标,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切实解决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增添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活动范围,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拥有更宽的选用余地,适应满足高校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不要再拘泥在原来的竞技类项目上,应当有意识地向休闲、娱乐类等体育运动内容方面倾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育学生拥有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培育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重点环节。当前终身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地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体育培育人才不但需要着眼于目前,更需要放眼未来。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好此历史机遇,把终身体育锻炼融入到的体育整体教学规划当中,促成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良性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提升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的同时,充分运用学生在高校学习的宝贵时间,有效培育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晓东. 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研究:回顾、反思与建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2] 付海涛.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5)
11.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篇十一
1. 对高职体育远期效果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因受传统学校体育的影响,比较重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果———“三基”传授、“达标”人数,而忽视了体育的长期效果;教学大纲与中学大纲的内容重复较多,教学模式陈旧;偏重教学的强制性,过分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盲目追求体育的近期效益,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归结于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忽视了对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体育功能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强化,偏离了体育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使
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收获。
总之,应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所有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受益,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直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模式,大量单词、短语、例句等的板书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辛苦、学生乏味。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一只粉笔、一张嘴”落后状况,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英语教学实现了声频、音频、视频多重感觉通道刺激,使所学英语材料在声音、形象和语言所构成的情景中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心理上处于最佳联想状态、最佳认识态度和最佳行为准备状态,减少母语的中介作用,利于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英语时倍感兴趣,同时板书的时间大大缩短,课堂交流机会明显增多,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感受到较强的英语现场氛围。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精讲多练为主、讲练结合,而且要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形式的言语实践条件,同时教师还应该保证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清楚,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语境中学习外语,饶有兴趣地进行听说练习,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抱“无可奈何两为之”的态度,对体育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终身意识淡薄,因此,出现了一批接受体育教育十几年却依然不会进行体育锻炼的高级知识分子。据一项对我国体育人口的调查表明,16岁至25岁以下的体育人口占总体育人口的30.49%,约为0.43亿,说明多数人在学校里都接受了体育教育,在离开学校后的几年里还保持了在学校留下的体育能力和习惯,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下降幅度接近10个百分点,41岁至45岁降至最低。这些数据说明,当今大学体育课程近期效益不高,长期效益更差,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在教育的衔接上存在着薄弱环节;也与作为体育教育最后阶段的高职体育未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高等教育功能,未能面对社会、面对未来,忽视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锻炼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充分说明我国现行高职体育教育体系的远期效益是不理想的。
2. 对现行高职体育教学的剖析
2.1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高职体育教学主要局限于运动技术的传授,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许多受教育者对体育仅限于体育锻炼活动的低层次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80%的学校只有10%以下的理论课比例,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近30%的学生表示不爱听。这表明改革体育理论教学已刻不容缓。
2.2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直以来,体育教育都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教学主体,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花大量时间讲解词性变化、词汇活用,将文章中的重点词和词组的意义、用法、搭配关系讲得非常透彻。这种逐字逐句的讲解只是完成了句子上的语言能力训练,学生看到的实际上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个分割开来的句子,这也是部分学生进行Reading comprehension练习时,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和逻辑思维之类的题目不知所措的原因。哈里斯曾在《语篇分析》中指出,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语篇之中。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点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篇章,抓住课文的线索和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
总之,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21世纪“适合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2]袁伟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真正的练习受到影响,从开始到准备、从整队到编队、从讲解到示范、从学习到复习,整个过程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教学模式中,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学内容上也过分地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虽然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教师与学生间角色互动,提倡双边教学,希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现实中又总是被统一、规范和旧观念所限制,体育教学显得程序化,毫无生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忽视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授。
我们也强调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但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加上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理论上认识不深刻、不全面、不系统,忽视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授,在实践上仍以传授“三基”为主要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只是阶段性地学会了一些体育技能而没有掌握练习某项技能的方法,离校后就会生疏,加上缺乏自我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就此和体育说“再见”了,体育教学只教会了学生机械地模仿,缺乏自学、自练、自我评价的办法,因而也就无法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独立从事锻炼。
2.4体育教育目标缺乏长远性。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脱离,孤立地谈学校体育目标,只看到体育的生物功能,过分强调学生短期锻炼的价值,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将学生在校期间体质的片面增强理解成唯一和最终的目标,而没有看到体育与教育、社会、心理、文化、竞技、娱乐、健康和现代生活的联系,缺乏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离开学校的同时也就离开了体育,没有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5教材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
现行高职体育基础课教材仍集中在竞技体育项目上,其教材学时数达65%,健身、娱乐等教材学时数仅占15%,身体素质教材学时数占20%,盲目地将运动技术传授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许多难度高、技术复杂、缺乏终身锻炼的竞技项目原封不动地搬到高职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统一教学要求与考核标准,所采用的教法步骤也是专业院校专项教学方法的浓缩,要使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较复杂的运动技术,又怎能不使学生望而生畏呢?
因而,改革现行高职体育教学体系,对实现终身体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3. 终身体育思想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3.1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指导思想上看,终身体育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身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以终身体育思想为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更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是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及效果,而更应发挥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不仅着眼于当前课堂、单元、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以至终身的体育学习效应。
3.2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但如何促进健康呢?我们得教会学生通过体育增进健康的这种能力,形成体育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我们把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当作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为了“健康第一”目的的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只有学生具有了体育增进健康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健康第一”的目的才能实现,这种教育过程才更加体现个性化培养的特色。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是高职体育的根本目标。
3.3建立高职体育新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目标。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制定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培养目标必须是通过高职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结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指导高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既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发展了能力,能力提高了,不一定知识就掌握了。例如,记住了很多知识,但方法机械,能力低下;动手能力很强,但不记忆、不努力发挥知识,也发挥不了作用。体育教学应从传统的单一传授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转向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意识、习惯和自我锻炼能力的目标上,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不但要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能力培养,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做法,组织学生围绕课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和发现,在大量的身体练习中去加深对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爱好和技术特长,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把道德教育和合作精神培养融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通过教学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体育运动表现自我,发展社交能力;通过教师的传授知识,反反复复的练习,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主动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评价的现代教学观。
3.4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与终身体育衔接。
体育课程内容应服从于课程目标,并充分满足学生身心的需要,课程内容要多样化、趣味化、健身化,多选择能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满足学生运动兴趣的项目,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娱乐性和民族传统性项目,设置一些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延续到社会,适合成年人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大众健身操、太极拳等等,广泛涉及运动、营养、保健、安全、环境等方面贴近生活,影响深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学以致用;体育理论教材应选择有利于强化学生健身意识,增强体质的知识,运动健身的原理,养护身心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如:人体解剖、生理和卫生知识、保健知识、体育的社会价值、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一些运动的主要竞赛规则等等。根据自身在师资、场馆等方面的状况,结合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设置专项课、选修课、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课,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即上课学习内容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使课上课下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专项提高网络,从而吸引每一个学生热身于课上,选修于课下,活动于体育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使学生学会两种及多种体育健身方法。由于所学的项目都是学生的自由选择,因此在课上或课下往往表现出积极热烈的情绪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渴望,学习自觉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而且能够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全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与探讨
李宝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军体部,辽宁阜新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兴趣等应对措施,以达到体育教育改革之目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终身锻炼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培养的人才对社会有用、好用[1]。据调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都是以技术教学导向,过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在教学和考核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僵化性,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对该课程在体操场馆器材、仪器设备投资不足;教材体系缺乏创新性、结构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用性;重技术、轻能力,重复培养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的现象仍为严重,这是摆在体育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的要求,教育及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及研究学者们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结合自己的经验,笔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概括,以期能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教改工作提供参考。
一、要提高教师的教改意识和目的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教师没有主动积极性,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进行体育教改,必须强化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让大家能不安心于现状,能多思多想,并能自觉将所思所想付诸实践。进行体育教改的目的,就是探索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寻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途径,研究帮助学生迅速获得运动技能的方式方法,研究如何更好
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把课内、课外、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衔接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教育后,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
3.5按终身体育的要求逐步修正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
体育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评与达标相结合、期中考查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几十年以来,人们习惯于对体育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价,重视对体育成绩的考核,考核的办法通常采用一个标准,在统一考核标准的要求下,有的学生毫不费劲就能达到良好,甚至优秀,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造成学生平时的努力与获得的成绩不相符合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体育能力强的学生的惰性,扼杀了一些体育能力弱的学生的学练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考核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是否积极刻苦锻炼为主”,因此,体育课程评价不应该只重视评、达标等显性的、定量的、近期的学习成果,而应该重视学生是否掌握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以及心理的完善等一些隐性变化,重视对学生锻炼过程、课堂出勤及参与的评价,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在实践课的考核中应尽量减少先天性因素起着作用的竞技性考核内容,为了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健身需要,应在众多终身体育项目中展开考核,项目也不
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教育方法,只有明确体育教改的根本目的,才能使体育教改进入正常轨道,不然就会使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导入误区。
二、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观念的改革,因为教学观念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起的是总体的指导作用,如果观念落后,那整个教学过程都会落后,教学效果就不高。因此,教学观念的改革也是众多研究的重点。科学的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和质量,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能力是教师将有关知识、技能、运用本身的职能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它是教师诸方面能力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学生适应教师到让教师适应学生,这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同时,教师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
三、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都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的,手段比较单一,更重要的是把体育教学当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是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熟谙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学生起主体作用是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步骤。教学方法的选择、创造和运用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要
应定死,可以在所规定的项目中,由学生任选2~3项,以考核促健身,以考核促兴趣。考核应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幅度、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学生参加锻炼的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自觉练习,巩固一些基础技能和体育原理,以便今后结合实际指导自己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甚至组织带动周围的人从事体育锻炼,又可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体的体育能力,使评价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建立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高职体育教学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培养全社会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以终身体育思想审视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长远的教育目标,以及符合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构建适合21世纪的体育新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能力,认清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只有这样,终身体育思想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摘要: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高职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本文结合高职体育的现行体系来阐释终身体育思想,并以终身体育思想提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思想,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东.对高职业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5.4.
[2]高峰.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浅析11-04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论文10-01
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探讨08-28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论文09-22
基准与坐标系之间关系的探讨07-27
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07-04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的关系10-16
技工学校教学改革探讨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