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2024-08-31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通用8篇)

1.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篇一

坚持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文化是医院现代管理范畴下的重要课题和核心内容, 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神现象及它对于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已越来越被广大医院管理者所认同和接受。构建先进的医院文化,已成为实现和谐医院宏伟目标下所有医院管理者的共同追求。他启示我们能否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予以思考,从而为这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到适宜的、有效的协调手段。

下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我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舒适型服务。

医院的物质文化是以实物形式存在于医院的各种建筑物、外在环境、医疗器械、药品材料、文化生活、场地设施等。医院总占地面积近3500平方米,编制床位100张。设有临床科室医技科

室。引进了四维B超、彩超、阴超、DR机、钼靶机、CO2激光、海极星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电脑母婴监护仪、新生儿培养箱、心电图机、生化检验设备、荧光显微镜、尿十项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仪、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肺炎治疗仪、乳腺诊断治疗仪、阴道镜2台、万能产床等硬件设施的不断投入,展示了医院的实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月门诊量逐年增加。医疗设施的改善,为群众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环境,吸引了广大群众前来就诊,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规范型服务。

制度文化是一种硬性措施,是医院文化的保障,目的在于把个体的心态行为变成一致的群体文化行为,把看不见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行为取向变成看得见、可操作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医务人员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并产生约束力。我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改善服务态度,确保诊疗流程畅通。通过贯彻落实核心医疗制度,规范诊疗程序;加强医患沟通,缩短医患距离;进行流程再造,提供人性化服务;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加大对核心制度的监督力度;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 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畅通医患之间的联系通道;完善投诉处理制度,解除患者对医院的疑虑。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增强管理意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环节,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给患者提供有效型服务

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质量文化建设是医院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要将质量管理纳入医院文化建设中,我们知道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高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患和谐。医学是通过防病治病来体现其社会功能的。高尚的医德固然重要,而良好的医术和优良的服务则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大力弘扬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的过程中,我院结合当前形势,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要求,大力开展了“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等一系列活动。带动全员的质量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些活动医院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领导齐抓共管。不仅优化了医院门诊、急诊环境和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排队等候和重复排队现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还强化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强化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另外还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工作,加大门诊处方点评力度、不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制度,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价机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开展抗菌药物培训,严格掌握适应征,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与公示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的要坚决予以查处。

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的强化了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了就医患者的误诊、错诊率。为建设质量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增强了石景山医院在社会的良好声望。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本质安全型服务。

建设安全文化是落实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医院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权,所以医院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需要,也是围绕“质量与安全第一”的需要。因此,建设医院安全文化,首先重点加

强医疗器械和安全装备的更新及维护,通过物防、技防的投入提高安全基础设施能力,为安全文化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先行条件。其次要强化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教育,医院一线医护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决定着医院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医院安全服务的命运。医院一线职工在医院中占的比率最大,是创造医院效益的主力军,而医院大多数差错事故的发生也主要集中于一线服务。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第三,健全机制,完善安全监督检查环节。机制是落实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是确保安全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完善的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要按照文化的需要对现有的制度、操作规程、奖罚措施、监督制约条理进行系统的修改完善,同时,将安全职责和安全任务具体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头,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新的制度文化。同时还要加强检查,通过领导值

班、科室值班及精细化考核、安全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构建立体检查网络,覆盖全院每个环节,保证安全检查不留死角。

另外医疗服务是与医院安全直接关联的一项工作,服务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医院安全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每个医务工作者在严格按照服务程序开展医疗工作的同时,更要突出人性化这一服务理

念,只有精心、尽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一是确立“三多式服务”宗旨,即:向患者多说几句话;为患者多跑几步路;为患者多动几下手。二是实行无障碍全程就医:在患者就诊时,实行首诊负责制。做到:入院有人热心接待;住院有人具体管理;问题有人耐心解答;出院有人热情相送。三是做到“四个明白”、“五个放心”。在服务中做到让患者明白四个方面,即明白确诊是什么病;明白该做哪些检查;明白治疗方法;明白治疗费和药费用在什么地方。五个放心即服务放心、检查放心、治疗放心、药品放心、收费放心。四是对患者“四多一少”。给病人多一点解释,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笑容、使病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

会。安全无处不在,只有认识到位,服务到位。随时处处理解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才能从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型的医院。

五、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内在素质。

我院秉承的“仁爱厚德,大医精诚”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主要指全体医务人员在长期医疗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情

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行为取向的总和。医院注重加强医务人

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强化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形势教育、法律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医院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设置意见箱、开通院长信箱、在网站公布行风监督电话,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结合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质,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医院通过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院领导带领全院职工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定期开展“三基”训练,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引进新技术,促进业务交流。

综上所述,通过我院开展医院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关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通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文化的发展,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我院将进一步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和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社会而努力。

2.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篇二

1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1 政府因素

政府在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 而到2002年, 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2008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 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 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目前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 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这种“创收”机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 引发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院因素

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医护人员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主动深入咨询的情况较少。对医护人员而言, 由于职业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不能把所有治疗信息都告诉患者;另一方面, 他们需要时间进行理性思考, 因为病情千变万化, 他们要静心总结和集体商讨,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 而且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沟通渠道来帮助他们交换信息, 以致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3]。

1.3 患者自身素质的差异

患者认为医院是万能的, 到了医院就算进入相对的保险状态了。有的患者认为, 医院没有象商业部门对待顾客那样, 尽力为顾客服务, 他们的服务态度不尽仁义, 态度粗暴;有的患者甚至认为;医院故意拖延他们的病程, 延误他们的最佳治疗时期;有的则认为[4], 医院就是为了赚钱, 利益是医院的重心, “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已演化为“一切为了效益”, 许多患者不相信医务人员的诊断, 医患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1.4 社会媒体因素

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未能站在公正、公平的客观立场上, 未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尤其热衷于负面报道, 甚至出现失实的报道现象, 误导公众, 加深了人们对医疗行业及医务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 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化[5]。

1.5 医学人文精神的缺乏

医院作为医疗的主体在其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的因人文精神缺乏或不足导致非技术性因素, 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文化因素。

诊疗过程的“机械化”减少了医患沟通的机会。在职医护人员接受的进修、学习及各种培训都是以专业技能、诊疗水平的提高为主, 而缺乏医护沟通技巧、能力及人文医学服务、社会医学这样的必修课的培训和实践, 以致为数不少的医生面对医疗纠纷束手无策[6]。

1.6 医患之间的权利不平等

西方人普遍认为, 说一个人拥有权利, 就可以使这个人获得一道坚固的道德屏障, 使他免遭他人的随意伤害;他的权利构成了他人的行为的一道不可逾越的约束边界。在这样的伦理逻辑下, 医生与患者都有各自的道德屏障。相较而言, 患者的道德权利尤其需要得到保障。

2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依从性是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医疗过程是一个密切协作的过程, 除医护之间的合作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医患沟通也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多, 可增大医生治疗疾病的信心。医患沟通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 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病人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减少痛苦, 早日康复。

加强医患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才能获得患者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具有饱满的精力从事医学事业[7]。

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中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 除了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 还要把医患沟通具体内容以及客观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

3 医患沟通的形式

目前医患沟通制度执行的具体内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 重要检查项目的目的、结果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 (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副反应等) ;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 医疗、药品费用的使用情况;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回答家属需要了解的问题[8]。

患者入院前, 门急诊医生必须将目前病情、可能发生的病情演变、预后及可能发生的费用等如实告知患方, 并征求患方意见, 必要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患者入院后, 要求病房医生要及时完成授权书和知情选择书谈话、病危 (重) 谈话、72h谈话、有创检查或治疗谈话、贵重药物或耗材使用谈话、植入物使用谈话、特殊药物使用谈话、非医保药物使用谈话、输血谈话、手术知情同意谈话、术中术式改变及术后谈话、麻醉谈话、病情变化谈话、出院或自动出院谈话等, 并将谈话内容详细记录在格式化的文书或病历上, 并由医患双方签字, 注明谈话签字时间。

4 医患沟通努力的方向

4.1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当今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医疗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病人来医院就是来看病, 医院对病人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已经转向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 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 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患者, 一切从患者出发的理念, 提供优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9]。

二是打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应根据门诊量的大小、门诊量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床位的多少来合理配置资源, 努力做到看病挂号、排队短、病人就诊时间短、取药时间短、看病效率高的“三短一高”现象, 确保服务流程科学、合理、有序, 使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三是建立人性化的沟通制度。应该从医患双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耐心为病人讲解病情以及相关的诊疗情况病人有知情权。告知病人不同治疗方案的可能结果, 可能的康复时间、费用等,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这样病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人格得到了尊重, 才能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4.2 从医学人文精神角度定位医院

在医院的医疗过程中, 所实行的常规就医基本模式是“患者围着医生转, 治疗方案医生选”, 在以“患者为主体”的新的诊疗模式下, 患者的话语权, 选择权、知情同意权等各种权利将得到很好的保障, 患者就医也将更方便,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也将得到更好的呵护, 更人性化的治疗和关怀[10]。

4.3 从主要以单向沟通为主, 向双向互动沟通转变

在现代医患关系中, 随着患者民主意识及维权意识的增强, 患者应该参与医疗意见和决策, 这种医患关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为此, 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和耐心, 多聆听患者的询问, 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要体恤患者的痛苦, 同情患者的困难, 尊重患者的想法, 打消患者的顾虑, 及时双向互动沟通, 实行信息及时反馈, 及时征求意见, 及时疏通患者的心结, 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11]。

4.4 开展健康专题讲座, 推行科室出院随访

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对出院病人, 尤其是一些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和手术出院病人开展电话随访或家访, 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及康复情况, 及早发现问题, 同时了解病人的感受, 增进医患感情[12]。

4.5 注重媒体报道的策略, 理性报道医患关系

3.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 医患关系 重构和谐 现状 重要性

医患关系紧张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据卫生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索赔额高达4亿多。近几年,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正成倍的上升。

医务人员素质因素:①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学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医学发展和患者要求。②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不重视医德修养。③医护患沟通存在严重的误区。

患方因素:①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不了解医疗水平发展状况。②在诊疗过程中经常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对医方存有过度戒备心理。③因投诉渠道不畅通,加重不满情绪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④少数人存有不良动机,以谋取暴利。

社会因素:①虚高的医疗费用让患者不堪重负。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导致患者负担过重。③社会舆论对医院片面指责。

加强医患沟通,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护是主体。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要作用,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可以说“耐心”、“倾听”和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的最重要一步。

加强医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拉近情感距离。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即“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同样,患方也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诊疗,共同营造和谐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确保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宝。

完善医疗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规范医院医疗过程中的诊断、治疗记录,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严格认真地执行诊疗及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投诉,及时妥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处理医疗纠纷与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与权限,以公正、全面的立场,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从而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社会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人的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1]。新闻舆论具有透明的特征和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行为起到监督与约束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卫生部门医德医风的建设。

讨 论

重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既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又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只有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利于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为基础,加强工作责任心,主动与患者接触,寻找沟通的机会,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诊疗期间真正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支持,取得最佳合作,密切医、护、患关系,杜绝或避免纠纷的发生。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

参考文献

4.医患矛盾——系统分析医患关系 篇四

社会环境系统 医生 信息 医院 患者亲属网络 患患者 管理者

者 家属 高期待 护士 在社会大系统下,医院系统中,医生、各级管理者、护士三个主要群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患者社会关系系统中,患者和患者亲属无疑是最主要的两部分。虽然将医患关系扩大到了医院与患者亲属网络之间的关系。但是依旧要重视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主体部分。下面将从四个部分来阐述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分别是改革中的中国,市场体制下医院,转型期的患者及其亲属,医患关系的主体分析四个部分。1

1.改革中的中国 中国一直处在改革的步伐中,医疗改革也已经走过这么多年。一般人将市场化与高效率相挂钩,以为引入市场,增加竞争,就会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在访谈的过程中,部分人觉得市场化能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体水平。但是忽视下几个问题: 1.1.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市场机制下,医疗服务处于卖方市场,医院有着更多地决定权。虽然我国的医疗机构会出现服务水平的差距,但是很难到得“劣汰”的目标,大量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幸存”下来。1.2.市场导致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分配不均,富人有能力获取更多的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而穷人只能接受较差的医疗服务,势必导致多数人对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满。1.3.医疗改革停滞,医院僵化的内部体制与外部市场化的不协调。我国的很多公立医院被抛向市场化的环境,但是其内部还是讲僵化的管理和绩效体制,不能适应外部市场,导致医院内部矛盾重重,势必影响医院的运行和医疗卫生水平。除了医疗改革带了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1.4.中国重视关系的传统。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在熟人社会寻找相关资源,如果不能寻找到社会关系,就会试图建立社会关系。在市场化的今天,其手段就是利用红包。在访谈中,访谈者认为如果不给医生红包,那么就很难相信医生会尽全力,在某种程度上,红包能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但是,反过来,收取红包会使医生逐渐丧失选择的独立性和作为医生的责任心,会增加医生的压力。1.5.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为医患矛盾的解决留下隐患。“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医法两家难成共识。对医疗行为重经常面对的知情同意权的法定主体序位,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都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1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与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市场遭遇困惑或尴尬。” 1.6.市场化带来信任危机。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在选择行为途径时,会朝着理性人的假设迈进,重视个人利益,缺少应有的社会价值判断。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正如马克·格兰诺维特在《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中所论述那样。1.7.网络媒体的放大效应和选择效应。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往往会见诸网络,“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相比医生的光辉事迹,那些医疗纠纷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当各地的医疗纠纷如浪涌般映入眼帘,那么大众很难“幸免”于新闻的影响,加上倾向于弱势者的习惯,从而,人们对医疗纠纷中的医生群体投去“鄙夷”的目光,对患者报以“同情”。这种情况不断重复上演。最终导致不利于医生的舆论,加重了人们对医生的不信任。以上就是促使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因素,下面是对当前医疗机构内部的介绍。2.市场体制下的医院 前面已经介绍了医院的处境——被政府推向市场,但是内部体制和绩效等制度还不能适应市场。这里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公立医院。2.1.医疗服务市场化。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大幅减少,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只能考自己盈利,原本是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被迫走向以盈利为目的。而利润的来源只能是老百姓,在这种思路下,当前医院的乱收费、高药费也是可以理解的。2.2.医院内部体制僵化,分配不均。前人的研究表明,医院的内部机制还是相对滞后的。在管理体制层面,医院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行政层,而服务第一线的医生并没掌握实际的权力。由此,产生信息与管理权的不对称,难免要发生“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在分配制度层面,“分配制度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平均主义’仍然存在.多劳不能多得、优劳不得优酬; 1宋华 宋兰堂 黄涛 陈文教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第19卷 第9期 2

2价格改革中医疗技术劳务价值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分配领域的不公平,有以下几点具体表现: 2.2.1.高风险、高责任、高投入,不能高收益。医生入行需要高学历,投入大,入职后,承担巨大的风险,却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中国医生工资平均水平较低,甚至“与同性质的3教育部门相比单位待遇相差也较大”。2.2.2.医护收入差距过小。医生的人力资本无法很好的体现,容易打击医生的积极性,造成医护关系紧张。2.2.3.多劳不多得,医生内部收入差距悬殊。在很多的医院中,存在医生从事业余医疗服务的现象。不少资格较老的医生可以赚取兼职收入,而年轻医生缺少兼职机会,同时,要承担较多的医院工作,但是由于绩效工资(等级、点数)的原因,他们多劳,没有多得。综上,医院内部的体制僵化。一方面,打击了医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医生与管理层以及护士群体,以及医生内部的关系紧张。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医疗机构的低效率体制,是相互矛盾的,造成医疗服务水平的增长迟缓,为医疗事故和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3.转型社会的患者及其家属 转型期的社会环境赋予了当代人特殊的时代性,当前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与理性人观念的结合,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主义。3.1.传统观念下的理性人。在前文已经讲过受传统观念中“关系”的影响,患者一方倾向于“找熟人”,或者“制造熟人”(送红包等)。反过来,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医患之间专业关系的不信任。3.2.内部的经济利益摩擦。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健全,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看病住院要消耗不少费用,容易造成亲人之间的经济利益摩擦,比如父母看病,子女费用分摊不均。而经济利益的冲突容易导致亲情的破裂。这样问题出现,可能会出现拖欠医药费用的情况。3.3.缺少必要医疗常识。患者一方,相对于医院一方,在医疗卫生信息方面,处在绝对的劣势。07年的一则新闻,一位丈夫在妻子难产需要刨腹产手术时,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坚持使用药物治疗,最终导致孕妇死亡。这个过程中,许多人都劝男子签字,但是他坚持药物治疗。这反映了我国法律关于手术实施规定的漏洞,同时,更反映了一些公众对于医疗常识的无知。3.4.其他患者及亲属间的矛盾。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患者的家庭内部也都可能隐藏者各种矛盾。当患者就医时,这些矛盾可能会借机爆发。比如家庭孝道的没落,儿女不孝,有些晚辈不希望医生将老人的病治好。3.5.缺少法制意思,规则意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出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时,很多人不选择法律途径,不经鉴定,直接将责任归到医院一方。即便是受害者,也要按程序办事,走法律途径。医院闹事等是不可取的。以上就是对患者一方的分析。总体上患者一方既有对外的合力,又有内部矛盾;既有传统观念中的习惯,又有市场经济下的理性。4.不对称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专业性,是一种专业关系,其次是不平等地互动,再者,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特征。4.1.信息不对称。“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是医疗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事实上医疗服务专业性很强一般患者缺乏医疗服务知识(否则他就是医生),他无法知道自己患 于量波 孙强 壬永平孟庆跃 毛正中《山东省3所医院医生收入和业余医疗服务收入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4第4期 第23卷 3罗敬 《公立医院医生工资及待遇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2008.7第7期 第27卷 3

了什么病,需要接受什么治疗,花多少钱才能治好,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缺乏医院的管理信息,比如:对医生用药和治疗处置等收费的信息了解很少(结果给乱收费造成可乘之机,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有关治疗、诊断质量的统计数据(医院自己掌握患者知之甚少不利于患者在选择医院时进行比较),患者对医生的专业特长技术水平等了解不多(不容易选择到

4自己满意的医生)。”信息的不对称,使双方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互动,阻碍了彼此的信息交互,不利于互信关系的建立。4.2.患者的被动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医生一方的强势,而患者一方被动地接受来自己医生一方的信息,较少做出主动地决断。比如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要付多少医药费等,患者一方显然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4.3.高期待的专业关系。治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医生往往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当高期待得不到回报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医患之间的专业关系有时候缺乏理性认识。4.4.有求于人心理。以上三点,导致了患者一方与医生之间的专业关系附带了感情因素。在访谈中,被访谈者认为看病过程中,患者家属要送红包,是因为有求于人,患者处于相对劣势,同样是因为有求于医生。而不是将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看做是其本职工作。医患双方的关系,是赋予高期待的感性,非对称的专业关系,非对称既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也表现在互动地位的不平等。5.总结 以上就是从系统要素特质及其之间的联系来多维视角分析医患关系,这样的分析方式,重点在于全面和联系地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和孤立地解释现状。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同时,这些要素也是彼此作用和制约的。在解决医患矛盾需要从不同的因素分别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微观层次的,比如医患之间的关系层面,这是十分必要的,对解决当下的医患关系紧张,是直接而且必要的。宏观层次的,比如医疗改革的问题,是解决医患矛盾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加快改革,但是需要谨慎把握,一步步推进。虽然当前出现一些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但是访谈中,被访者者均表示对医疗卫生改革有信心,相信医疗机构会越来越好。参考资料: [1]宋华 宋兰堂 黄涛 陈文教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第19卷 第9期 [2]于量波 孙强 壬永平孟庆跃 毛正中《山东省3所医院医生收入和业余医疗服务收入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4第4期 第23卷 [3]罗敬 《公立医院医生工资及待遇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2008.7第7期 第27卷 [4]弓宪文 王勇 李廷玉《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04.4第27卷第4期 [5]张赞宁《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医学与哲学2001.4第22卷第4期总第239期 [6]徐经泽 胡宗煊 李小方《社会学和系统论》文史哲 1985年第04期 [7]卢建华 吴建国 潘睿 黄辉 赵俊 赵燕斌《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中国医学管理 2004.2 第24卷第2期

4弓宪文 王勇 李廷玉《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关系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

2004.4第27卷第4期 4

附页:

(一)访谈时间:2012年5月10号 访谈地点:通过网络访谈 被访人基本信息:姓名 肖蒙,年龄 22,职业 大三学生 访:你好,请问我想就医生这个职业问一些问题,可以吗? 肖:好,你问吧。访:你对医生这个职业了解多吗? 肖:不怎么多。访:那你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肖:医生不就是救死扶伤,医病治人的嘛。访:那你觉得医生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高吗? 肖:我觉得不算很高,但是也不低吧。我爸就成就要我学医,当医生。不过我不太愿意,就 没选这个专业。访:为什么呢,你不是觉得医生的社会地位还可以吗? 肖:我不太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听学医的学长说要学医要学解剖学什么的,每天都面对各种内脏器官器官,蛮恶心的。再说,学医又不能赚什么大钱,除非你能成为顶级的外科医生。我是不指望自己能达到那个水平了。与其当医生,我还不如进入金融行业,这样机会更多一些。访:那请问你是学的什么专业? 肖:电子商务。访:那蛮好的呀。肖:还行吧,不过想要找好的工作还是蛮难的。访:那你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的普遍收入水平怎么样,是处于社会上层、中层,还是下层呢? 肖:我觉得是在中上层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访:那你觉得现在医院的医生的收入来源的构成是怎样的? 肖:有基本工资,药物提成和一些医院内部的奖金、津贴吧。访:那怎样看待这种构成,它合理吗? 肖:不是太合理。我不太赞同药物提成这一块的收入。如果医生拿提成,吃回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的话,这就会造成很多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为了高的回扣,而故意给病人开高价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医院的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我觉得医院应该废除药物提成这一块的收入体制,医院不能为了自己的经营收益而肆意增加民众的医疗负担。而完善医生的收入体制,我觉得应该更多的从津贴补助、奖惩体制方面来着手。访:那你觉得现代社会医生的职业价值怎样,高吗? 肖:高吧,毕竟社会不能离开医生这个行业,是人就会有生病的一天,就需要看病就医。医疗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访:那你觉得,与以往相比,现在社会医生的社会地位与声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肖:有所下降吧。感觉现代的人没有原来那么尊敬医生了,而且医生也不算多么稀罕的职业。访:你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肖:现在社会上各种医疗事故不断发生,普遍民众对医生的印象都有所下降吧。也不是说所以的医生都是缺乏道德操守的,但是毕竟一颗老鼠屎总是会搞坏一锅汤的。访:那你觉得医生的社会作用下降了吗? 肖:没有,毕竟医疗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的一生中总是或多或少都有医生的参与。我觉得就某种意义而言,医生的作用应该是上升了的。现在社会医疗技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飞跃,5

能治愈的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与医疗的信任度也有所增加,生病后愿意去医院就医的人也多了。还有就是,虽然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普遍过高,有不合理之处,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在加上有国家的一些医疗保障制度,能到医院就医,愿到医院就医的人也有所增加,毕竟大医院相对于小诊所更具有保障性。就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医生的社会作用是有所上升的。访:嗯,那你应该有过上医院就医的经历吧? 肖:有啊。访:那有过住院的经历吗? 肖:有过,上上周我刚因为感冒发高烧,到医院输过液。访:哦,夏天天气热,也要注意防治感冒啊。那你怎么看待你怎么看待,在就医住院的这个过程中,你作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地位差异问题呢? 肖:谢谢,不好意思,你的问题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访:就是说,你觉得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医生是占据主动的权力地位,你处于被动地位,比如说,医生说什么你就要完全听他的,这样一个感觉。还是医生更多的是一个服务者,他会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肖:比较被动的地位吧。没办法呀,你是病人,要想病能治好的话就必须得听医生的啊,毕竟我们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很多都不懂。就算医生说的不正确,我们也没办法去辨别啊,只能是听从了。访:你觉得作为医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肖:我觉得要成为合格的医疗人员的话,首先肯定是要有合格的医疗技术水平,其次便是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医生还需要较好的沟通能力。我看过一些相关的医疗纠纷报道,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说医生在治疗之前没能向患者的家属进行清楚明确地转达而造成的,当然我也排除一些缺乏医德的不良医生的恶意隐瞒。最重要的素质的话,当然是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了,没有医德的医生就是社会的大危害,是应该被严厉惩处的。访:那你觉得医生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怎样? 肖:我觉得,虽然现在有些医生缺乏道德素养,但整体来说的话,医生的整体道德素质还是可以的。访: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肖:道德素养更重要,医者仁心,要有仁心才能成为合格的医者。虽然说专业素养也很重要,但是技术是可以不断学习提高的嘛,而一个人的人格品性却是要长期养成的,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访:那你觉得医生应该有怎样的道德素养? 肖:首先是要有救死扶伤的大爱之心,其次是要有乐于奉献的精髓,还有要能严格的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准则,还有就是要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医生应该牢记,他们手中掌握的不是金钱、物质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他人的生命,生命的珍贵、沉重,不应该被轻视。访:你前面说过仁心很重要,那蛮对理性时,你觉得仁心和理性哪个更重要? 肖:我觉得医者仁心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应该轻言放弃。但是理性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改决断的就应该决断。理性的作用不应是与仁心相对的,医生具备理性,是要能帮助他更好地作出选择,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施展仁心。访:那你对医改的情况有所了解吗? 肖:听过一些,但也不是很了解。你让我具体说的话,我也不怎么能说得出来。访:那你觉得医院是应该更多的依赖国家财政,还是应该推向市场? 肖:推向市场吧。国家财政毕竟是有限的,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要依靠国家财政来满足全部公 6

民的医疗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推向推向市场,我觉得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现在很多国企不是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吗。访:如果把医院更多的推向市场的话,那又怎么解决医生普遍吃回扣的现象呢? 肖:我觉得这二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医生的收入也不只是依靠吃回扣来获得。虽然我也不太懂其中的运作机制,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找,还是能够找到更为合理公正的医疗收入分配体制的。访:那你怎么看现在很多民办医院甚至比公办医院更价格公道、服务优良的现象? 肖:我觉得这就是医院的市场化运作较好的一个结果。民营医院缺乏国家财政资金的强大后盾,它们更能深刻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更能明白只有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医院的经营就应该以人为本,医生更多地应该站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去工作。不过,我觉得想这样运作较好的医院还只是少部分,更多的医院都是需要进行经营价值理念改革的。访:那你觉得医患矛盾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吗,您对医患矛盾有什么看法? 肖:我觉得不算是很普遍吧,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会抱怨医院的医疗费用昂贵,但是真正上升 到纠纷矛盾的阶段的也并非占大多数。不过,就现在的医疗体制来说,特别是吃回扣的普遍现象,部分医生为了功利而罔顾职业道德,发生医患矛盾是必然的。这需要对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强化,当然作为病人,也同样改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就是医者要有医德,病患要有公德。访:那你认为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医患矛盾的主要责任方是在医生,还是在患者? 肖:这个不太好说,我觉得应该就事论事。访:您觉得现代社会医疗行业的最大弊病、缺陷是什么,您觉得应该怎样去改善? 肖:就是与药物提成相挂钩的不合理收入分配体制,以及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有待提高。要改善的话,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废除医药提成这一块的体制,其次就是要较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医院的各种医生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同时还要优化改善奖惩制度,用奖励的正面效应来促进医生的道德追求。访:你对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未来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是持怎样的态度呢,乐观、消极、还是无所谓? 肖:乐观的吧,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众都普遍关注到了医疗行业的种种缺陷,国家在不断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而社会各界也都在积极地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在加上民众医疗认知的不断加强,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医疗行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访:那,就这些了,谢谢你的参与。肖:嗯,不客气。

(二)访谈时间:2012年5月12号 访谈方式:网络 访谈者基本资料 L女士,女,22岁,中专学历,普通职员 W:你好,做这次访谈可能要麻烦你些时间了。L:没事的。W:你有接触过医生吗? L:没有接触过。W:有没有住院经历或者陪护的经历呢? L:也没有啊,就是因为没有,所以没接触过。W:嗯,至少小病总去过吧。那么,在就医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总会有一方处在相对主导的地位,你觉得是哪一方呢? 7

L:医生吧,毕竟我们去看病,是有求于人啊。

W:你怎么看待医生这一职业的作用呢?有啥价值? L:治病救人啊。医生的天职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啊。人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就去找医生啊/ W:你觉得在一个社会中,医生的声誉和地位怎么样? L:很重要的吧。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医生,这个职业很重要。W:觉得声誉高吗? L:高啊,要不怎么都找名医呢 W:嗯,那么如果做个排序呢,1,医生,2,教师,3,律师,4,公务员。5,公司经理。L:53124.就是公司经理,律师,医生,教师,公务员。W:这是声望的排序吗? L:是你说的所受尊崇的地位吧。W:嗯。L:也差不多吧。医生没有经理/律师啥的那么风光,但是应该比教师和公务员好吧,毕竟比较专业,有专业知识,能救死扶伤。W:嗯,那么你觉得这几年,医生这一个职业的社会声望是有所下降,还是上升,或者不变? L:下降吧 W:为什么呢? L:图利的太多啦。到处都是收红包的,去看个病,如果没给点钱请个饭,就不认真看。我自己看法哈。W:是医生很多都追求利益而导致的吗? L:这个就不知道了 W:那么什么图利的太多,是医生还是大众? L:医生啊 W:嗯。那么,你觉得要成为一个医生,需要哪些条件呢? L:医术、爱心、职业道德吧。W:其中,你觉得什么最重要呢

L:职业道德吧

w:嗯,重视医德 L:对

w:你觉得当前的医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做个评价的话(1-10分,最高10分)L:5-6分 w:可以理解为,还未达到及格线吗 L:及格了,没那么差

w:嗯,好吧,刚及格 毕竟1-10分呢。。你觉得医生作为一种职业,与律师比较相近,还是与教师比较相近?先给你解释一下,律师是提供法律援助的,一帮专业人才,也强调做律师要凭良心。教师呢,则是教书育人的,相比,更强调师德。从这种意义上讲,你觉得医生,更像哪一个职业?

L: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看法? W:我,我的看法,访谈完了,再告诉你。L:好吧,那么,应该是老师吧。W:1您觉得医生的收入水平高吗?在社会中,这样一个职业的收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

平?1最低,10最高,评价一下。L:中高吧,7,不,6-7.W:嗯。很严谨。8

L:只是我个人观点。

W:就要个人观点。你觉得医生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呢?基本工资,红包,福利。。L:红包或者福利吧 W:嗯。你觉得医生收入红包在中国医院普遍吗?原因在哪呢? L:这个收红包我不确定,应该不少吧。原因嘛,都觉得花钱收买人心吧。W:大家都花了钱才放心,是吧。医生拿了钱之后,就会更加认真看病,如果没拿钱,病人自己也会感觉不放心的。L:嗯。W:你听说过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吗

L:听过,不怎么了解。没有具体关注。w:嗯,你觉得医院应该依靠国家给钱,还是应该推向市场啊

L:推向市场是怎样

w:就是自负盈亏,政府不给钱,医院就像企业一样,自负盈亏。

L:应该推向市场吧 w:为什么呢

L:反正也挣这么多钱,把它推向市场,让它自己挣钱吧,剩下国家的钱。w:如果是国家拨款,医院就不用宰病人了,国家给钱。如果国家不给钱,那么医院只能宰病人了

L:也是啊

w:嗯,那么你听说过医患矛盾吗,看过相关报道吗

L:不清楚,不过应该有,我也看到过相关的新闻。w:嗯,你觉得医患矛盾的原因在哪呢?

L:患者要求多或是医生态度不好吧。这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吧。w:嗯,你觉得在发生医患矛盾时,谁往往占优势呢 L:医生啊 w: 为什么 L:还是那句话,有求于人啊。还有问题么? W:有,还有两个。你觉得现代社会医疗行业的最大弊病、缺陷是什么,您觉得应该怎样去改善?

L:这个不太清楚

5.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五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全方位沟通;突出重点病例与重点环节的医患沟通。结果 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了医生的沟通意识,提高了沟通技能,医生能够积极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缓和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通过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与沟通意识,不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突出重点沟通等实践,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价值。

关键词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技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1.增进医患信任

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3.尊重医学科学

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4.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5.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6.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全方位沟通;突出重点病例与重点环节的医患沟通,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了医生的沟通意识,提高了沟通技能,医生能够积极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缓和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通过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与沟通意识,不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突出重点沟通等实践,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价值。

作为医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尊重是一个重要前提,当我们呼吁医德医风的改进的同时,也呼吁患者对医务人员这个特定职业的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坚信,只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携手共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能实现。

参考文献:《医学伦理学》 云南科技出版社

6.医患互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篇六

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医患矛盾逐渐激化,从“八毛门”到“录音门”,家属“句句录音”,医生“步步签字”,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经影响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对病人的及时治疗。医患关系的紧张最终演变成为暴力事件,今年1至9月份,广州市各大医院仅急诊室爆发的暴力事件就高达34宗,涉及中山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三院、广东省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六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多家单位,多名医护人员遭受暴力对待,甚至出现东莞患者砍杀医生的恶性事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表报告指出,当前医患冲突已经成为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的九大类纠纷之一。

面对如此医患关系,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医患互动,并最终导致出现如此困局呢?

医患关系在日益紧密的互动中逐渐对立并演变成目前的困局,归根结底是社会群体信任的缺失。正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所以才会不惮于以恶来考量对方,也正因此,促进医患良性互动,改善医患关系,并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各方合力造成的结果。

首先,医疗事故频出是医患互动趋恶的基础。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即便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很难保证不出现医疗事故,更何况目前医疗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少数不负责任的医护人员未能尽心救治病患,贻误病情或屡发低级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其次,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感。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依然受到一定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 由于对医学知识的馈匮乏、不理解,医学尚有较多未知的领域,再加上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均影响治疗的效果。很多患者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并不了解,有的患者认为诊断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就是误诊和误治,认为如果疾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是误治造成的不良后果,再加上医疗转归的不确定性,面对患者的病情无好转、疗效不佳或者意外死亡等情况,患者或家属无法接受医疗效果,从而造成现实医疗水平与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之间的矛盾,出现医疗纠纷。同时,信息不透明是医患互动的主要障碍。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院方对信息管理严格,其二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不畅。院方出于对患者病情或诊疗过程考虑,很多时候并不能将所有患者家属所需信息予以公布,而由于知识和认知差距,很多公布的信息也并不能为患者及家属所认知。医生每天忙于看病,写病历,开处方,做手术。护士忙于基本护理,缺乏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只能做简单的回答。这两方面造成患者及家属对院方和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缺乏足够认知,在缺乏信任感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态度上的激化,造成矛盾。

社会保障失衡也是加剧医患关系恶化的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医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医疗体制改革向市场方向倾斜,出现过度医疗现象,患者就医费用上涨幅度较快,据有关资料显示,20年间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等健康方面的支出较改革前增长了183倍,市场化倾向使医院的公益性、福利性职能弱化,很多自费患者因负担过重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些矛盾容易转化为医患冲突,医院则成为冲突的发生地。

媒体导向存在偏差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态度,从而使其更愿意相信医院方面存在过失。一方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媒体片面地把医患关系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过分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部分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现象被不恰当的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在媒体的过度炒作中,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降低,被人为地划成对立的两面,对解决医患冲突未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正是这些来自医院本身、患者及家属以及社会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影响,共同作用于医患关系,使医患互动愈发艰难,医患矛盾日渐突出。我们在这样的局面下,应该如何实现医患互动的良性运转?

要增进医患互动,缓和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避免医患纠纷,首要是端正态度,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待患者。医生以解除疾苦为职业,必须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医护人员是构建医患关系的主体,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矛盾。

同时应注意切实提高医疗水平,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出现。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这些不仅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医疗事故,也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责任明晰,有理有据。

加强信息公开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信息的传播效率越高,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诚信状况会越快地越多地被社会所知晓。信息越不公开,传播效率越低,采取失信行为的机会主义可能性越大。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和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患者及家属心理焦虑与对院方的不信任是产生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适度公开诊疗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进行导读,能够一定程度上抚慰患者及家属因病患而产生的心理焦虑,缓和医患关系,促使医患互动可以在相对平和且对等的条件下展开。

同时,医护人员对相关信息的解读本身就是医患互动的重要步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社会制度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还要明白,造成目前医患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医院的定位和媒体对医院的偏差宣传。政府应当审慎定位医院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在医患之间的纠纷方面,相关的立法必须尽快跟上;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和事件跟踪,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医院和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打消大众疑虑,缓和医患对立。

医患互动的难点在于恢复医患双方的信任关系,而要实现这点,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晓翔.医改指归一医患关系之痛的原因与解决之道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99.

[2] 方正秋.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医患关系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09,80-81. [3] 林雅彬,邢文贤,王烁.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3.

7.医患关系论文范文 篇七

1医患关系的概念

著名的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精辟地论述: 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 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种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 医生和患者; 或者更广泛地说: 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类人多方面的关系[2]。Emanuel等论述医患关系是医生与患者互相商议共同改善患者健康的公平治疗关系[3]。目前对医患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根据医患之间的行为来分类,可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医患关系,其权利义务关系特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而广义的医患关系则是包括整个的医疗服务的行为,其不仅包括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 还包括医疗机构的医技科室如医疗器械科、药剂科等提供的服务,是由各个科室之间与患者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类,根据医患主体来分类,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狭义的医患关系仅指参与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即仅是一对一的医生与患者; 广义的医患关系中的医方不仅包括医生本人,还包括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甚至还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等卫生事业单位,而患方也不仅仅指患者自身,还包括患者的亲属、监护人或者其所在单位等组织群体。

基于以上对于医患关系涵义的表述,同时考虑到广义的医患关系涉及到复杂和更为广大的社会网络关系,包括多个主体,多种关系如: 卫生法律关系、卫生经济关系、人文道德关系等等。这种复杂的系统关系不是一个医患关系评价量表可以展现和调查的,因此,本文调查适用的量表主要还是用于调查一对一的医患关系,关注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的评价。

2调查方法

2. 1调查样本

从2014年6月到2014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德阳市中心城区各医院的患者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42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84份,有效率83% ,样本分布特征如表1所示。另外,对部分愿意接受访谈的患者进行了重点访谈。

2.2测量工具

本文采用荷兰学者Vander Feilz - Cornelis、Van Oppen和Van Marwijk 2004年开发的一份简洁医患关系量表 ( PDRQ 15: Patient Doctor or Relationship Questionaire,15 - Item Version) ,共15个条目,包括2个维度,分别是: 患者的感知; 医生平易近人性。这是一份相对应用普遍,成熟度较高,信度效度较好的量表,并在国外有众多相关成果已经发表[4]。由于中文语境、表达、就医习惯及模式的差异,在将外文原版问卷转变成中文版本时,本文采用科学的倒译法,最终形成中文版本的医患关系评价量表( PDRQ)[5]。中文版正式问卷的各题项均采用五级计分法,分别是: 1相当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相当同意。

3数据分析结果

3.1量表的结构维度

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KMO为0. 917,大于0. 5; 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 取值为0. 000,这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表明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量表显著呈现出多维性。本文进一步探析了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量表( PDRQ) 的结构维度,与荷兰学者Vander Feilz-Cornelis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设想应属于同1个维度的“患者的感知”,在本文所采集的样本数据旋转后分属于2个维度。从题项的内容来分析, 1 - 6个题项内容主要为: 患者认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信任、帮助、交谈、治疗、体谅行为的感知,本文将其命名为“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 14 - 15个题项内容主要为: 患者独立处理病症的能力、患者认为自己疾病的状况,本文将其命名为“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 7 - 13个题项内容主要为: 医生为病人着想、给予时间、使受益、商量性、易于接近、给病人好感、传达知识的行为评价,这个维度命名是“医生平易近人性”,这与荷兰学者Vand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的因子分析结果将“患者的感知”分成了2个维度,这一结果突出了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和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两种感知维度,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患者的满意度,很少关注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这进一步加深了理论上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同时对于医院和行政部门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相关策略时,要注重患者对疾病态度是否有所好转,这才是患者就诊的最终目标。旋转后的因子荷载如表2所示。

3.2信度效度分析

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量表( PDRQ) 的所有题项旋转后的因子荷载都大于0. 5,说明题项与因子的相关性较高、对其组成的共同因子贡献率较高,说明该量表中的15个题项都对测量是有效的。3个因子( 维度) 累计解释量表69. 98% 的方差变异, 大于60% ,说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构念效度[6]。3个因子的信度系数Cronbach α 的值分别为: 0. 912,0. 913,0. 768,均高于0. 7,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综合上述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本文认为该中文版的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量表( PDRQ) 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表明本文样本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同时在今后医患关系的研究中可以推广使用。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综合显示了15个题项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包含了题项1 - 6,这个维度的均值为2. 89,低于3,说明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还没有达到一般水平,其中题项4的均值最低,为2. 74,反映出“我可以和我的医生谈话”这个测评内容在患者心目中的评价特别低,这表明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沟通有关,现实的情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很多患者表示自己花费了4 - 5个小时的时间等待看病,最终见到医生,不过短短几分钟的询问病情,就已经开药完成治疗,患者甚至还没有时间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疾病的问题就已匆匆结束。这种时间上的巨大对比,让患者无法认同自己可以和医生有个比较好的沟通情境。

“医生平易近人性”包含了题项7 - 13,这个维度的均值为3. 06,说明医生平易近人性刚刚达到一般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都加大了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相关培训,这解决了少数医生态度较差,不耐烦,易受自己心情影响的问题,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从医生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显得比较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这个维度中的题项9是得分最低的题项( 2. 90) ,反映出“我得益于我的医生治疗”这个测评内容在患者心目中评价较低,在调查访谈过程中,很多患者认为医生虽然治愈了疾病,但是认为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是由医生决定,检查环节繁多且费用较贵,因此,很多患者虽然病愈,但对于是否得益于治疗的回答显得是消极和否定的。

“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包含了题项14和15,这个维度的均值为2. 88,是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中得分最低的一个方面 ( 维度) 。题项14的完整表述为“我可以独立处理我现在的一些病症( 即使我的医生和我没有更多的见面) ”,这主要测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无从医生处得到更多的自我处理疾病的技能,很显然,结果显示284位患者中,没有1位患者表明“相当同意”自己对疾病有一定的独立处理能力,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患者即便这次治愈了疾病,也不会增加其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换句话说,医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疗疾病,却无法( 不愿意或没有时间) 将这类疾病做到科普化的宣传。题项15的完整表述为“我的病症会消失”,这主要测评了患者经历治疗后心理上的好转,数据表明,大部分患者都不能对疾病有比较乐观的心理变化,在284个被调查中,有107个患者虽然已经没有了疾病症状,竟仍然选择了“不同意”自己的症状会消失,并非坚定的认为自己疾病已经完全治愈,仍旧害怕自己可能再次患病,或者自己的病症并不是完全消失,只是暂时控制;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即医生治愈了患者身体上的不适,但对于患者心理上的好转并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 这意味着医患关系中对患者心理方面的顾及应当加强,仅仅在身体上治疗患者并不是医疗服务社会功能的完整体现。这种数据上的巨大反差,应当引起学术和实践领域的重视和思考。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关讨论和建议

4.1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作为为患者服务的一线医务人员,其服务的质量和态度都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满意程度,特别是对于公共医疗服务机构来讲,其更加代表了政府对于民众的一种卫生服务能力和形象。 因此,对于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而言,其评价主体不应该仅仅是上级领导、同事、行政主管部门,需更多元化,更应该考虑到患者评价。因此,医院应选择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价问卷让患者直接对医患关系进行评价,构建患者的直接反馈渠道,医院通过对这些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指导医院更好地管理医患关系,改进服务,防范医患纠纷。

4.2提高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知

众多研究显示,医患关系是多主体,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体现。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医患关系的复杂构成: 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医生平易近人性、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部分医务人员片面地以专业判断作为医患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忽略或没有真正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这必然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7]。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知,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就医态度,是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服务的基础[8]。

4.3培训沟通技巧,考核沟通能力

8.正解医患关系 篇八

锤音刚落,黑龙江省再次发生血案。2月17日,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被杀。一个名叫齐洪生的19岁患者用一根50厘米长的铁棍行凶。齐洪生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事实上,最让医务人员无法理解和伤怀的已经不是一起起伤医或杀医事件,而是悲剧之后,医务人员并没有得到公众、网友的同情与声援。

法律可以将一两个偶尔举起凶器的患者绳之以法,可是当公众中的多数对医务人员极度不满意、甚至“同仇敌忾”时,试问该怎么办?

丛林逻辑不宜医患关系

业内共识是:医患关系不好,原因是卫生政策与体制问题。不过,如果医务人员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即使我们“全民免费医疗”,医患关系也不会彻底好起来。

一些医院对医患纠纷只是简单“对症下药”,一罚了事。甚至为了减少纠纷,而以“消极保护”思想扭曲“医道”。前不久,我在一家三级医院发现,《手术同意书》已改名为《手术志愿书》。再仔细看患者签字栏,几乎都以“要求”二字开头,“要求切除双侧卵巢”“要求输血小板”等。这让我想起某位著名医学专家此前在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说:“今天,我们的医生已经不会给患者看病了,因为他们的脑子里面为了减少纠纷只记得两句话:‘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可救可不救的一定别救’。”话音刚落,下面居然掌声一片。医生们为什么鼓掌?因为这样说很解气。

如此“看病”,似乎可以对医生起到一种“消极保护”作用。但是,很快地,你会发现《志愿书》和“要求”并不能减轻一丝医务人员对患者应尽的法律责任,反而会令医患关系变得对立、疏远甚至冷漠。这种“消极保护”将会造成滥开检查、推诿急危患者的现象屡禁不止,并最终导致医患俱伤。试想,年近九旬、一身疾病,已经成为“易碎品”的你,在这种可怕的“消极保护”之下,将很难找到愿意接收你的医院,因为害怕稍有闪失,万一说不清楚死在医院里。

这些年,行业内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关。由于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所以政府对医院有愧,便在行政管理上睁一眼闭一眼,加之管办不分,导致政府行政威慑力很难震慑公立医院和医生。于是,“对不起患者”的事情屡见不鲜,愈演愈烈。面对患者需求不断提高的医疗行业,非但不是迅速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与观念,反而遵循了一种“丛林逻辑”——“你对不起我,就别怪我对不起他”。医务人员将一些困难和问题转嫁给了患者。

在这种逻辑下,“商业利益”成了医疗行业的“朋友”。更有甚者,滥用药物已经突破了不得“图财害命”之道德底线,更遑论医生之道德底线。我想,这可能才是今天医生越发感觉职业幸福感下降,缺少基本尊严感的关键。

以帮助患者为行医目的

一位美国学者在国内某知名医学院讲学中,曾给中国的医学博士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从医学角度请回答,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答:“细胞”。美国学者紧接着提问:“那么从医学角度请回答,狗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们又不约而同地回答:“细胞”。安静片刻后,课堂里一片笑声。

改革开放30年来,医学界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是“人”。中国人、中国患者发生的最大改变不是他们的生物属性,而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如果用“细胞”代表人的生物属性,那么“权利”便可以代表人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美国学者发问的真实动机,他在用一个简短的问答证明中国医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所在。

这些医学教育基于生物医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生们,在大学里,从高数、物理到解剖、组培,是用培养科学家的方式被培养;在医院里,又用考核科学家的指标被考核,从英文水平到SCI论文的发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医务人员无论如何早起晚睡,也无法满足今天患者的需求,医务人员也一定会备感力不从心。

实际上,如果当医务人员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行医的惟一目的,就会发现工作如同一场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而最终一定以失败作为结局。因为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都要死在医院里。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当医务人员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行医惟一目的,会发现工作结果是自己不可操控的,不可决定的,哪怕是轻微的疾病,都不能对患者做出治疗结果的承诺,因为那是你不能确保的。如果医生换个角度,把“帮助患者”作为行医的目的,作为医学之新目标,就不会有失败。

“帮助患者”本身也包括了“治病救人”。更为重要的是,在“帮助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会获得比“治病救人”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哪怕面对一个胰腺癌晚期的患者,如果从“帮助患者”的角度,你会发现可以减轻他的痛苦,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可以帮助他战胜对“死亡”的恐惧,甚至可以满足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小小的心愿。

建立朋友式医患关系

教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和同行,没错,正是这五类“学习型患者”经常惹医务人员生气,是医务人员平时最不喜欢的患者职业, 因为,他们不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有极强的求知能力,而且他们经常挑战医生的权威与傲慢。

患者可以在诊室外用手机搜索医学专业知识,互联网已经使得医务人员对专业知识垄断的年代结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加入到学习型患者的队伍中。

而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父权式医患关系”:比如,我为你好,你听我的,不要问那么多问题,按我说的做就是了。“父权式医患关系”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惟有“朋友式医患关系”——基于共同参与的学习与讨论,可以令“学习型患者”满意。

法律上“知情同意”制度完全没有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而今天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却还在将其理解为“免责”“保护医生”或“走个程序”“负担”,少有医务人员将“知情同意”上升到教育病人的高度去看待和重视,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些年让病人签字越来越多,而纠纷也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展望国际上医学的发展方向,面对“学习型患者”,国外医务人员选择的是“主动改变”:运用多媒体课件、VCR录像、App应用软件大幅度降低工作量的同时,又提升了教育患者的效果,而国内医务人员却还在抱怨和责备患者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伺候。

媒体是友是敌?

“媒体是医院最好的朋友。”听到这句话,很多卫生行业的管理者都会一头雾水。这些年,中国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几乎都视媒体和记者为洪水猛兽。

因为屡有爆出,有的医院将无名氏患者放置在其他医院门口,有的医院将欠费仅百余元的重病残疾患儿强行送回家里,有的医院则将交通肇事的受伤流浪女遗弃在树林中,有的医院将无人认领的死胎尸体丢弃在河中等新闻事件。当然,所有的当事人又似乎有道不完的委屈与无奈,似乎让我不得不认为他们也是受害人。我曾经问过很多的医院管理者,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他们的答案几乎千篇一律,首先想到的是政府,碰壁之后便会想到继续治疗,但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改革开放30余载,中国社会最大变化乃“市民”力量之崛起,这是政府力量之外的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由此,也提示卫生行业领导干部的思维模式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管理者们必须明白,媒体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沟通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途径,医疗机构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弱者,而社会上更有许多希望帮助别人的好心人。医疗行业必须拆除思想深处的行业之墙、医院之墙,将“帮助患者”作为超越“救死扶伤”的新行业目标,才可能自己想出解决各类困难与问题的方法。

中国的医疗机构总觉得慈善离他们很远,就是因为思想深处还在将医院当企业办,而非公益慈善机构。实际上,慈善就该在医院处处可见,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这些工作,决不能把医院的职能简单限定于“治病救人”。20张床配一个保安,一定不如20张床配一个社工或者志愿者有效。医院必须行动起来,可以和媒体开设定期的慈善专栏、大爱栏目;可以聘请当地的知名企业家成为医院的理(董)事会成员;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部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可以向所有社会上的慈善组织、草根组织、爱心个人敞开大门;可以设立慈善感恩墙,将帮助别人的人和受帮助者的名字都镌刻在医院的建筑物和围墙上;可以设立小额扶助基金,允许医务人员对特别困难的患者免收、减收医疗费用;可以通过院内的规章制度,将患者剩余药品送给特别贫困的患者使用等等。

上一篇:展会合同三方协议下一篇:科技制作社团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