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共14篇)
1.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一
(一)人称代词
1.人称代词的形式:是指表示“你”“我”“他”及其复数概念的代词,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如I是主格,me是宾格。人称代词有性别的区分,如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的男性时用he, 第三人称单数的女性用she。人称代词还有数之分,如表示“我”用I , 表示“我们”用we。人称代词的所有形式如下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主格 I we you you he,she,it they
宾格 me us you you him,her,it them
2.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
(1)人称代词的主格在句子中作主语
(2)人称代词的宾格在句子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3)代词的宾格在句子中有时也作表语,特别是在口语中
3.人称代词it的用法
(1)代指时间、距离、天气等
(2)代替刚提到过的事物
(3)代替婴儿或不清楚性别的人。
(4)代替指示代词this或that
(5)在句子中作形式主语或宾语,代替由不定式、动名词等表示的主语或宾语,而句子真正的主语或宾语放在句子的后部,避免头重脚轻
4.人称代词同时作主语或宾语时的排列顺序
(1)并列的单数代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排列顺序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但在翻译时按照汉语的人称顺序进行翻译。
(2)并列的复数代词作主语或宾语时的排列顺序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在表示承认错误时,单数代词的排列顺序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复数的排列顺序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二)物主代词
1.物主代词是表示所属关系的代词,也叫作代词的所有格。物主代词分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两种,物主代词的所有格形式如下: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2.物主代词的用法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
注意:
①在汉语中,表示“……的”可以省略,但在英语中必须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②名词前面已经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修饰时,不能再用冠词或指示代词修饰
③若名词前已经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修饰,再需要其他形容词修饰时,需放在物主代词之后
(2)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注意:
①名词性物主代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它所代替的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②在做句型转换时,对两类物主代词提问都用whose, 但是形式有所不同。
③名词性物主代词可以和of构成双重所有格,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能。
2.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二
本文的从派生构词法中的后缀入手分析,通过后缀的语法、语义功能和感情色彩几个方面,试图启发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来辨析单词,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一种对词缀的敏感和好奇心,主动地通过联想来辨析和记忆单词。
一、引言
众所周知,单词的记忆对于外语的初学者来说,是最头疼的事情。而构词法,则是我们学习语言必须掌握的一把金钥匙。事实上,简单词在法语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记忆的大量单词,其实都是从我们已知的单词演变而来的。演变的方式多种多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词法。而字典中大部分单词其实都是通过派生词这一种构词法形成的。所以前后缀的学习对于提高阅读水平和扩大词汇量意义重大。
“派生指在词根基础上加缀词构成新词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构成的词称作派生词。”派生构词法主要有两类:前缀派生词和后缀派生词。前缀和后缀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语素,是词义的最小单位,不能够单独作为单词使用,可是却能够加在单词前面或是后面,给词语带来新的含义。另外还有的单词既有前缀也有后缀,被称为合成派生词。
值得注意的是,法语的前缀和后缀的语义和语法功能是不同的。前缀只有语义功能,而没有语法功能,不能改变词的属性。而后缀的语义不如前缀明显,但后缀有很强的语法功能,能够改变单词的语法属性,从而构成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等各种词类。
二、后缀的语法和语义功能
由于后缀有更强的语法功能,能够构成各种词类,所以反过来,我们看到单词以这些后缀结尾,就可以发挥想象,判断是否属于后缀派生词,从而推测词义。
1.构成名词的后缀数量最多:
a.表示动作的施动者或是职业:-eur,-ier,-aire,-ien,-iste,-eron,o(ot)。如skieur(滑雪者),laitier(送牛奶的人),bibliothécaire(图书管理员),journaliste(记者),forgeron(铁匠),cheminot(铁路工人)。
b.表示工具或机器:-eur,-oir,-ier。如démarreur(起动机),rasoir(剃须刀),cafetière(咖啡机)。
c.表示行为或行为产生的结果:-ade(-age,-aille),-aison,-tion,-ment,-ure,-ance等。例如embrassade(拥抱),pendaison(绞刑),nationalisation(国有化),fleurissement(开花),blessure(伤口),alliance(联盟)。
d.表示品质、特点或功能:-ance,-at,-té,-ie,-esse,-ise,-eur等。例如voyance(预知力),partenariat(合作关系),beauté(美丽),courtoisie(礼貌),hardiesse(大胆),sottise(愚蠢),hauteur(高度)。
e.表示观点或态度:-isme,而观点或态度的支持者则是-iste。例如communisme(共产主义)、communiste(共产主义者)。
f.表示果树:-ier或-er如pommier(苹果树),oranger(橘树)。
g.表示地点:-erie,-oir。例如teinturerie(洗染店),fumoir(吸烟室)。
h.表示状态:-age,-é。例如esclavage(奴隶状态),parenté(亲属关系)。
i.表示容量或内容:-ée,如cuillerée(一勺),matinée(上午)。
j.表示一个地方的居民:-ain,-ais,-ois,-ien,-on,-ard等。例如Romain(古罗马人),Cantonais(广东人),Pékinois(北京人),Parisien(巴黎人),Breton(布列塔尼人),montagnard(山里人)
k.表示年龄或生日:-aire,如centenaire(百岁老人、百年纪念)。
2.构成形容词的后缀:
a.表示特征或关系:-ain,-aire,-é,-el,-al,-er,-eur,-if,-in,-ique,-atoire,等。例如hautain(傲慢的),alimentaire(食物的),imagé(形象化的),naturel(自然的),colonial(殖民的),mensonger(捏造的),menteur(说谎的),craintif(胆怯的),enfantin(孩子气的),cubique(立方体的),oratoire(演说的)。
b.表示可能性:-able,-ible,-uble。例如mangeable(可以吃的),lisible(可读的),soluble(可溶解的)。
c.表示最高级:-issisme,如richissime(巨富的)。
d.表示排序,倍数:-ième,-ple,如deuxième(第二),centuple(百倍的)。
3.构成动词的后缀:
a.表示行为或动作:-iser,-ifier,-oyer等。如solidariser(使团结一致),planifier(制定计划),tutoyer(用“你”称呼)。
b.表示频率:-eter,-iner,-onner。例如:voleter(飞来飞去),trottiner(碎步疾走),tatonner(反复实验)。
4.构成副词的后缀:
构成副词的后缀只有一个,就是-ment,表示动作的方式。如形容词timide加上此后缀就变成了副词timidement,而意义上并没有改变。
三、后缀的感情色彩
一小部分后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表示贬义或是“小”,但却没有语法功能,并不改变词性。
1.贬义
表示贬义的有名词后缀-aille,-ard,-asse,-assier和-atre,另外还有动词后缀-ailler,-asser,-iner,-nicher,-ot(t)er。例如:ferraille(废铁),chauffard(粗心的司机),vinasse(劣酒),écrivassier(蹩脚作家),maratre(后妈/坏母亲),rimailler(作拙劣的诗),trainasser(拖拉),pleurnicher(爱哭,装哭),vivoter(勉强维持生活)。
2.“小”或递减
表示“小”的有名词后缀-aut(-eau),-elle,-et,-in,-ot,-on,-ille,-illon,-ole,-iche,以及动词后缀-ot(t)er,-iller。例如:levraut(小野兔),ruelle(小巷),livret(小本子),fillette(小女孩),diablotin(小鬼),ilot(小岛),vestion(夹克),brindille(细枝),portillon(小门),banderole(小旗),barbiche(山羊胡),frisotter(微微卷曲),fendiller(产生裂纹)。
四、结语
单词的构词法众多,只要掌握了规律,我们会感到豁然开朗,发现单词的迷宫原来有好多的出口!对于派生词,只要我们培养一种朴实的好奇心,平时对每天都在说的词语多加留心,就能够灵活地掌握这种构词法,并且辨析出同一词缀可能会出现的多种含义。但是在学习派生构词法的时候,必须加以求证,不能望文生义,自己随意地增减前后缀。而通过后缀语法、语义功能和感情色彩的掌握,更是能够让我们在单词的记忆和运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程依荣.法语词汇学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周维杰.论英语词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3.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三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
如何进行高校、尤其是英语专业语法课的`语法教学?传统的翻译法已经过时;交际法似乎也不妥,我们的教材、课时数、组织形式等也不适合.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了一种认知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出发进行语法教学,从整体、概念、意象、组块、意义、兴趣、推理等认知因素思考语法教学.本文拟提出这种方法,谈谈实施它的原则和方法,并简要阐述它可行的理论依据.
作 者:王松槐 WANG Song-huai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刊 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8(3)分类号:H04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认知法
4.从孔子到孟子阅读答案 篇四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其次,省刑罚薄税收,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第三,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斯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他引《太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按照孟子这一思想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这是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思想头之一。
孟子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中国士人的独立性格,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建立了一种较高的标准。
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完全是相对的,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为昏君而死。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所以他不赞成愚忠。他认为明君必须贵德而尊士,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这样,孟子就大大提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
孟子刻画了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气象,此即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的气度是何等的雄伟宏大,富贵、贫贱、威武这三样东西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能舍生而取义,最后成全自己完美的.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社会进步事业而成仁、取义的志士仁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思想多少都受到孟子的影响。
对于我们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
(选自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有删节)
6.下列对于孟子仁政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民生,但孔子的论述模糊、零散,相比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清楚,更具体,更有条理,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B.孟子不仅继承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施政要求。
C.孔子关于民生的论述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也理应把它看做是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思想头的一部分。
D.与要求保障基本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保护和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相比,孟子的仁政更强调用孝悌之义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以确保社会秩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和君权民授的新天命论,都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B.西欧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发展并保留成熟的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些国家比中国封建王朝更能接受孟子的学说,更愿意放弃君权至上的封建制度。
C.孟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建立的一套立命处世的高标准,不仅确立了中国士人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D.孟子重新阐释了君臣关系,认为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忠于昏君,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视和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这不仅在儒家代表人物中是最突出的,而且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近代革命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和民权思想也都从孟子那里汲取了精华。
C.孟子宣扬的舍生而取义人格已经成为一种完美人格和优秀精神的坐标,长久以一直影响着中国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思想。
D.孟子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开发、运用,就必定会对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和民族的复兴产生巨大的助益作用。
参考答案
6.D(孟子的仁政首先要保障基本民生)
7.B(原因分析错误。不能从客观结果反推主观意愿,不符合文意)
5.《从苦读到乐读》阅读答案 篇五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 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答: 。
16.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思路。(3分)
答: 。
18.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简要概述本书相关情节,并说出你阅读后的感受(不少于50字,2分)
答:
参考答案:
15.(1分)答案:“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自己概括,意思准确,语句精炼也可)
16.(3分)答案:“这样”具体指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1分);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 ,记忆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17.(3分)答题示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2分任意两个都得分) 作者先从“苦读”与“乐读”说起,接着谈了“乐读”的好处与弊端,顺其自然地提出了苦读的好处,进而 论述“苦读”与“乐读”的不同之处,最后点明中心论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6.“从点到面”的高校英语语法教学 篇六
【摘要】 从教学实践着手,提出了“从点到面”的语法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高职高专;语法教学;从点到面
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情景教学等有所发展,在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认为语法不重要了,在教学中过程中越来越削弱语法的作用。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的支架。
一、“从点到面”的语法教学方式的定义
从点到面,就是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时,遇到语法的一个“点”,这一个“点”可能是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结构或者一个句型等,由这个“点”可以出现的语法现象加以引申(可以用造句等手段)得到一个“面”,也就涉及到了英语语法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语法现象,甚至可以涉及到整个语法体系。
二、“从点到面”的语法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可以在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课上使用,也可以在公共英语的正常教学中穿插运用或者在语法总复习时运用这种“从点到面”的语法教学方式,使用此方法也要在学生有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上。如当教师在讲授课文或讲解知识点等的时候,遇到“would”一词,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当你们看到‘would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哪些语法并请用相对应的语法进行造句”。
A学生会回答:“would是情态动词,表示请求或个人的想法、看法,如‘w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B学生会回答:“would可以在虚拟语气中使用,如‘If you had come earlier,you would have seen him”。
C学生会回答:“would可以用作过去将来时,如‘I felt confident that everything would be fine”。
D学生会回答:“would可以喝某些词搭配组成短语,如would rather,‘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live in dishonor”。
E学生……
教师收集到每个“would”涉及的语法时,就可以从相应的语法着手来进行语法的讲解。
针对A同学的情态动词(Model Verbs),就可以讲解到情态动词的特点,主要是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后面跟的动词需用原形,否定式的构成是在情态动词后面加 “not”等特点;情态动词还有四个特点,即能构成否定、构成疑问式或附加疑问式、构成修辞倒装、代替限定动词词组,随即可以把常见的情态动词进行分类比较,如can 与could,may 与might,must与have to,shall 与should,will 与would等,甚至可以用其他的情态动词再造句、再发展延伸下去;
B同学的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内容也是相当丰富,虚拟语气是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表示非真实的假设或者用来表示命令、建议或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按照虚拟语气使用的位置可以大体分为在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按照引导词及句型有if引导的虚拟语气,wish、as if/as though、if only、its (about/high)time that-clause及在具有愿望、请求、建议、命令等主观意愿的动词(desire,demand,advice,insist,require,suggest,propose,order,recommend,decide …)后的宾语从句等。
C同学用的过去将来时(Past Future Tense),教师也可以趁此机会把动词的时态(verb tense)给学生们好好整理复习一下,包括各种时态的定义、特征、经常搭配的时间状语,还可以进行再造句,也可能会继续用这个方法进行下去。
D同学针对would这个词可以构成词组或者新的单词。Would rather/sooner… than…,与其…不如…,would-be,未来的,would like,想要,诸如此类的短语句型。
E同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基础,造出的句子难易不同,变化不同,涉及到的语法想象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引导
补充,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从点到面”的语法教学方式的效果
1.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通过造句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应用及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想象也是有帮助的,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2.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语法的总体框架。一个单词要引申到一种或多种语法,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法总体框架,建立完整的英语学习系统。
3.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学中可以互相提问、互相造句比较,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用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励学生发挥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效率。此方法不仅可以在外语学习中使用,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学科,甚至是理科中。
参考文献
7.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七
目前,几乎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已在进行初期阶段的学习,甚至也许你依旧不能做出择校则专业的选择,但是肯定也开始了较难攻克的英语的复习。基础阶段,除了要搞定大纲词汇,语法也要逐步学习,时间如此充沛还是要把难点攻克在基础阶段以求后续稳妥。接下来,老师就简单介绍6月前该如何攻克考研英语单词和语法。
(l)背单词
英语大纲要求5500左右的词汇量,这些单词是同学们以后突破单项最有效的武器,决不可掉以轻心。考研英语比较难的原因之一就在对单词的掌握方面,不但要求全,更要精、深。很多单词看起来简单,但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miss”的意思吗?
对于背单词的具体方法,老师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很多人担心考研的超纲词汇,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在做阅读时常常碰到的考研大纲之外的词汇重点记一下,只要了解基本大意就可以了。
(2)基本语法
对于基本语法的复习,老师建议同学们把高中时期的语法书复习一下或找一本中级语法书研习一下,考研英语对于语法的考察并不具体,但是实际上我们考研的任何题型都要涉及语法,我们的完形填空要求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句式结构,更为突出的是,我们的翻译题,阅读C节,这几年的趋向是越来越侧重考核,结构偏长、偏难的句子的翻译,这就说明尽管我们在考题中不出现专项的语法考试题型,但如果你对语法结构的掌握不够熟悉,就达不到翻译的速度也达不到翻译的准确性。
8.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八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论文写作 语法错误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潮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相应地,英语成为他们学习和交际的必要工具。中国学生由处于非英语环境的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言使用者,英语既是学习的中介工具又是习得的对象。因此,在面临的所有挑战中,语言问题首当其冲。虽然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经过预科班或语言班学习及一段适应期后,阅读及交际过程中的听说技能基本不形成障碍,但是他们的论文书写中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语法错误,主要体现为语法知识薄弱,以致句子结构混乱,无从理解。笔者随机搜集中国留学生20份论文(其中本科生12份,研究生8份),英语本族语学生的论文6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留学生的学术论文中语法错误较多,主要为用词错误、句法紊乱,以致句子结构混乱,无从理解,而在英语本族语学生的论文中则基本未出现类似错误。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60名拉夫堡大学中国留学生。统计结果显示,有75.2%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水平一般;60.7%的学生认为语法学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重视;35.4%的学生认为与听说能力和词汇学习相比,语法学习更重要;75.4%的学生在碰到语法问题时才会有意识花一些时间学习语法;55.7%的学生在不懂句子意思时会分析其语言细节,弄清楚其语法规则;高达55.6%的学生认为通过训练口语和写作是学习语法的最好方法;65.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或基本不重视语法教学;认为老师有无必要重视语法教学的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45.1%和41.6%。
从中国留学生论文和访谈调查的结果中反映出:1.绝大多数学生虽然经过中学和大学阶段几年的英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用法,但他们的语法知识掌握一般甚至零乱,缺乏系统性。2.从调查中得知师生对语法学习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大部分同学和老师不重视语法的学习和教授。60.7%的学生认识到语法学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重视,65.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或基本不重视语法教学,55.6%的学生居然认为通过训练口语和写作是学习语法的最好方法。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当前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侧重外语学习的交际能力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所导致的。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学过语法知识,并且已具备认知和自学能力,可以自学和对照参考答案做语法练习,不需要答疑和重点辅导;加之课时,少为完成教学计划内容,难免对语法教学漫不经心。另外,因为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导向,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把大量时间花在精读课程学习和词汇记忆上,一味追求考试通过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基础语法的深入学习。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对于一些复杂句、长句难以理解,口语表达时只是一些简单单词和词组的堆砌。连简单的请假条、求职信、个人简历和感谢信都不会写,更谈不上与外方工作人员进行成功的口头交际。语言学家Canale和Swain(1980)认为交际能力包含四个方面: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其中首要的就是语法能力的培养,即能掌握语音、语法、词等语言形式,能辨别、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这就说明交际是在已具备了一套具体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者只有熟练掌握了该语言形式、语法知识和规则后,才能正确使用它们并发展语言创造能力。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前者是表音文字,有词形变化,句子成分之间要通过一定的词法和句法形式连接。后者是表意文字,句子成分之间靠意义连接,很少使用连接词,也没有词形变化。英语语法教学正是根据英语语言的这一特点,教给学习者一套语言符号系统和必要的遣词造句的规律性知识,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者能把握目的语的基本结构,认识语言现象和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从而规范自身的语言行为,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否则,学习者(如中国留学生)即使在英语环境中,听说能力得以提高,但语法概念不强,在进行学术内容的书面表达和口头陈述时也难免出现种种错误。P.Balcom指出,语法教学至少在以下三方面起作用:(1)使输入更容易理解,可使学习者接触的语言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对语言进行分级处理。(2)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把接收的语言信号分解成可理解的语言单位。(3)能够帮助学生证实自己对目的语与语法的不自觉假设。大学生已具备较丰富的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自学能力,进行可持续学习。与国内目前高考改革呼吁取消英语、削弱英语地位的形势相反,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分析得知,很有必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着手进行。
1.端正认识,增强语法意识。语法知识在英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要改变目前大学语法教学被忽略的局面,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语法知识,重视语法教学,充分认识到大学阶段的语法学习是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语法的机会。透彻理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基础阶段的语法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在篇章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认识到语法规则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能力要素之一。师生都要不局限于眼前语法习得,追求短期的语法遣词造句运用,而是要把语法的学习作为长期英语学习的基础来看待。同时学习语法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语法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授和学习。
2.教材、课时改革。针对目前大学课时少、内容多,教材不讲或很少讲语法的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组织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我国大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语法教学思想,注重语法与培养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相结合。另外,在课时设置方面要认识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尽量保证语法课的教学时间。同时采用选修、课后辅导与自学等方式,灵活多样地保证语法教学的质和量,从而使得学生夯实语法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传统的语法教学基本只单纯地灌输语法条目并进行语法分析,教授的语法内容往往缺乏语境、脱离语篇范围,仅停留在句子层面,学生一旦进行独立的阅读和写作时,就会发现所学语法难以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对语法学习就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语言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语法意识,梳理已有知识,进一步介绍新知识并指导他们学会归纳总结,对语法形成系统的认识。比如在每个语法点讲解前,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在各种教材中搜集含有此语法项目的例句,并进行识别整理和归纳。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该语法点知识发表意见,让他们相互纠正、补充,然后教师做必要的答疑和补充讲解,完成事先精选的各类习题,如多项选择、单句改错、句型转换、词语联句等,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类合作学习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语法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得知语言运用离不开语法知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始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语法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法教学向更科学、更完善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语法教学与外语教学语法[J].外语界,1992,01.
[2]胡壮麟.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再认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书(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王晚霞.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报,2001,(4).
[4]范晓航.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语法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09,07(下).
9.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九
一、“我要读”——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在一个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孩子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如在班级墙壁的醒目处张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家长反应,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他就是不爱看。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虽然这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对现今时代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因此,需要我们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如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每周用一节早读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
2、指导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首先,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其次,要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3、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向孩子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就此产生。而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更有类似“原子能”的巨大效能。如果在班级里做一下调查,大家会发现,一般擅长写作、表达流畅、见解独特的学生都有自觉阅读、大量阅读的习惯,家庭阅读氛围好;而学习后进生则大多不爱读书,甚至不读书,家长对其课外阅读也不重视。这一鲜明的对比会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都会向班中的阅读佼佼者看齐、学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旦形成,阅读兴趣就会如势不可挡的山洪一般爆发。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小学生好表现、喜欢游戏、喜欢攀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的平台。如班级读书会,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再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朗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等。谁做得好,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并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及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学生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5、放松学生的阅读负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是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愿让学生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因为写读后感而产生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二、我会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游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1、指导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排比、顶真、对偶等)、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一开始,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指导剪剪贴贴。在课外阅读中,孩子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阅读兴奋感了。这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片上,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孩子在整个阅读、制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岂不是多重享受!
3、指导抄抄写写。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4、指导读读想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5、引导两个“并举”。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
(1)“精读”与“略读”并举。中国自古到今积累了精读的丰富经验,阅读教学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精读法。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还应该教给学生略读快读的方法,如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
(2)“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既重积累,又重表达。教师在学期初可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把两本本子收上来批阅,对做得好的肯定表扬,整理展览,对有所懈怠的,要批评帮助,务使学生养成习惯。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篇十
1.①确实。
②菜地。畦,园里划分的小区。
③桑树的果实。 ④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2.不矛盾。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厂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3.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臃肿的根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
4.春、夏、秋季节的景色。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5.拟人。充满童真、意趣,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不必说雄伟的中山陵,明孝陵,秀丽的玄武湖,莫愁湖,也不必说凌空欲飞的燕子矶,霜叶红艳的栖霞山,单是城西三座小公园——清凉山、乌龙潭、古林就使南京够迷人的了。
8.融入了作者儿时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充满着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
二
1.B
2.C
3.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11.从“浅阅读”到“瞄阅读” 篇十一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进行深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深阅读是人们为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培养个人修养与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转变,出现了以追求轻松娱乐为目的的浅阅读方式。
浅阅读是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生态结构瓦解,新媒体重构了媒体环境。深阅读方式随着传统媒体环境的衰败而不再为人们所热衷,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更加轻松浅显带有娱乐性的浅阅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将浅阅读定义为人们为了追求阅读娱乐性和海量信息,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语境下,浅阅读方式以其快览性、浅显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冲击感和阅读愉悦感,并提供了充裕的信息量。这是传统媒体的深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
2009年,正在Twitter和Facebook在欧美风行的时候,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在人们还沉浸于浅阅读的愉悦之中时,一种新媒体的阅读方式诞生了。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第一次真正的阅读方式转变和升级发生了。与其他新媒体相比,微博阅读方式除了具备浅阅读的基本特征之外,有了更独特和极致的特征,那就快速性和碎片性,笔者称之为“瞄阅读”。
“瞄”字义为“形容眼睛迅速地注视,迅速地看”。目前,还没有人给“瞄阅读”下过准确定义,笔者将其定义为人们为了获取信息和参与信息交流,而利用微型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分享简短即时信息的活动。“瞄阅读”方式的出现,不仅因为微博的特点,同时也与人们因为社会节奏快而选择简短化阅读有关,同时还与手机等手持终端的发展界面局限以及时空的碎片性等因素有关。
“瞄阅读”的产生
站在新媒体时代的角度上,如果把浅阅读当作新媒体相伴而来的基础阅读方式的话,“瞄阅读”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第一次嬗变。这种嬗变是一次带有进步性的改变,其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种因素驱动。
技术因素的驱动。首先是微博自身技术特征的驱动。微博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平台,具有碎片性和多媒体融合性特征,其文字和内容的碎片性以及具有冲击力的图片,浅显易懂,人们阅读的时候往往“瞄一眼”就可获取信息和享受其所带来的愉悦感。其次是移动终端的因素驱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让人们即时获取海量信息成为常态,这些移动终端以其便携性和即时性的优点而深受欢迎,人们利用零碎时间“瞄一眼微博”成为获取信息的方便渠道。由于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具备输入不方便、显示屏幕小等局限性,它们恰好且只适合发布简短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说微博的特征和终端的特点决定了“瞄阅读”方式的产生。
社会因素的驱动。社会因素对“瞄阅读”的驱动主要来源于人们阅读心理的改变和社会、时空的碎片性趋向。
第一,阅读心理的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大,空闲时间少,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传统的深阅读,甚至以浅阅读方式阅读一个长篇大论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更倾向于阅读那些短小精悍,且具有解压放松功能的信息。微博的特征正好契合这种阅读心理和需求,所以“瞄阅读”的产生反映了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
第二,社会的碎片性。有社会学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一千至三千美元之间时,其社会就具备‘碎片性’的基本特征……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漫长时间里,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观念及市场结构的完整性被瓦解,并被众多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所分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过大现象显现,形成多元化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导致社会意识趋于多元化与碎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具有碎片性的草根文化崛起,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不断涌现和发展,传统话语权垄断被打破,这就决定微博内容趋于碎片化。人们可以用简短的文字,就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也使得“瞄阅读”成为了新媒体的新阅读方式。
第三,时空的碎片性。“瞄阅读”产生的另一个社会因素是时空的碎片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有完整的时间进行深层次阅读,由于频繁的时空移动和切换,人类生活的碎片性特点开始显现。一个人的时空就像蛋糕一样被切成不同的小块,而在那下刀之后必然留下的“时间缝隙”里,人们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轻松浏览微博,获取最新的信息。微博可以说正好满足了时空碎片的信息需求。
“瞄阅读”在微博语境下的特征
“瞄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除了具备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具有比其他新媒体更明显的快速性和碎片性。
“瞄阅读”的快速性主要体现在微博文字、图片阅读的快速性和微博切换的快速性。微博的语言一般浅显易懂,口语化明显,就像唠家常一样,往往是个人生活的简单记录和抒怀表达。“粉丝”在浏览微博时,只需瞄一眼就知道了其偶像的生活现状。此外微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之间,微博的转发、关注、评论之间也可以实现快速切换,充分体现了切换的快速性。
“瞄阅读”的碎片性首先体现在文字的碎片性上,其本身受140字的限制,决定了只能是三言两语的表达。其次,“瞄阅读”的碎片性还体现在内容上。微博的内容口语化和网络语气化明显,大多是日常生活琐事,往往不加修饰,即兴表达,具有零编辑、零语法、零文采、零形式特征。最后,“瞄阅读”的碎片性体现在其可利用碎片性的时空来阅读信息。
“瞄阅读”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瞄阅读”有快速性及碎片性等特点,使“瞄阅读”在与其他新媒体比较时,优缺点并存。与此同时,作为新的阅读方式,它对整个新媒体发展和人们语言的表述必定带来巨大影响。
微博语境下“瞄阅读”的优缺点。“瞄阅读”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快速性阅读的优点,即能使人即时快速地获取大量的微博信息,可以满足人们急切了解新闻和信息的需求。比如发生地震时,很多人选择的不再是看电视新闻,也不是百度,而是看微博。其能满足人们在各种压力下,实现快速获取新奇信息的渴望,满足浅显轻松的阅读心态。与此同时,“瞄阅读”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其信息的不完整性、碎片化,其高速传播性也容易造成谣传的发生和蔓延。故而,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遏制网络谣言的发生。此外,其海量的娱乐化信息,往往不利于人们训练思维逻辑,不适合学习较深的知识。由于微博比较简短且零碎,也存在缺少文字审美情趣的缺憾。
微博语境下“瞄阅读”的影响。首先,“瞄阅读”进一步增加和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微博文字的简短和图像的丰富,以及获取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能更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阅读积极性。其次,“瞄阅读”大大促进了微博本身叙述方式的变革。一方面,微博“瞄阅读”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琐事,语法和逻辑考究较少,所以呈现出较肤浅的娱乐化特征。新的修辞方式不断涌现,如“淘宝体”“马上体”“内什么体”等等。我国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发射成功后,就连月球车也开通了名为“@月球车玉兔”的虚拟微博,用拟人化的方式告诉人们此次带去月球的“行李”会有哪些,进入轨道后的“感觉”是什么,令人耳目一新。
综上所述,在传统媒体环境向新媒体环境转变中,人们的阅读方式经历了从深阅读到浅阅读的嬗变,而在新媒体语境下,“瞄阅读”又以其快速性和碎片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浅阅读。“瞄阅读”的时兴不仅反映了阅读媒介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时空的碎片性趋向。
12.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 篇十二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还是限于少数人。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的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例如画在什么地方,是谁画的,画给谁看的,等等。这种图画一般都比较复杂,这里设想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如果是一个猎人画在一棵树上的,就可能是表示附近的陷阱里有三只兔子,要后边来的伙伴处理。如果是画在居住的洞壁上的,就可能表示猎人们的愿望,这种画有法术的作用,那里边的三只兔子就不是确实数目而只是许多兔子的意思。
③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就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比如光画一个井,再画三个直道儿或横道儿,再画一个兔子,代表“阱三兔”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三个道儿画在井的前边,就变成三个陷阱里都有兔子的意思了。(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比如画一只右手代表“有”,把它画在井的后边,就成为“阱有三兔”。这种文字是基本上象形的文字,但是可以念,也就是说,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④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以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汉字形体变化的历史来看,甲骨文最富于象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隶书、楷书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从本质上看,象形文字和表意画有原则上的区别,而象形文字和后来的笔画化的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⑤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上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表示抽象意思的字,笔画化了的字,就更加离不开字音了。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哪怕是象形成分最多的文字。假如一个人的语言里的“有”和“右”不同音,他就不懂一只手夹在一个井和三只兔子中间是什么意思。
⑥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将来再谈。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
⑦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来,才成为文字。如果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那就还是图画,不是文字。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至于写的时候和看的时候读出或者不读出声音来,那是不关乎文字的本质的。事实上,教儿童认字总是要首先教给他读音;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粗通文字的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念念有词”,哪怕声音很小,小到你听不见,你仍然可以看见他的嘴唇在那儿一动一动。完全不念,只用眼睛看(所谓“默读”),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选自《语文漫谈》,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图画、文字、语言三者关系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从人类历史来看,语言先于文字而存在,至今仍有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
B.图画是文字的起源,只要有具体环境帮助理解,图画即可发展成为文字。
C.图画变成文字后,从最象形的字到表示抽象意思的字,都离不开字音。
D.图画与语言相对独立,两者相互融合之后,图画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
E.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但也存在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的文字。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这幅画在不同环境中的理解大致相同。
B.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这是因为彼此文字的起源图画不同。
C.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不损害原来的意思。
D.一般人看书必定要“念念有词”,默读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14.从全文看,图画要经历哪些变化和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4分)
15.阿拉伯数字“l,2,3……”在各种语言里通用,但“l,2,3”在汉语中需要读成“一,二,三”,在英语中需要读成“one,two,three”,这样才能被说各自语言的人所理解。请结合文章观点分析这些数字是否能超脱语言而存在。(4分)
答案:
12.AC(B项,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必须要具备第③段所谈及的特点;D项,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E项,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那就还是图画,不是文字。)
13.C(A项,这幅画在不同环境中的理解是不同的;B项,这是因为从最象形的字到表示抽象意思的字,都离不开字音;D项,粗通文字的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念念有词”。)
14.①从表意画(整幅的画)到象形文字,笔画化的文字;
②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4分,每点2分,如果仅列举图画成为文字必须具备的特点得1分)
15.①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来,才成为文字。
②数字也是通过语言起作用的,不过这些数字在各种语言里通用,可以按照各自的语言去读。因此,阿拉伯数字不能超脱语言而存在。
13.从雕花匠到画匠阅读答案 篇十三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 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
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5.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6分)
16.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6分)
17.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5.(1)勾影《芥子园画谱》;(2)跟萧芗陔老师学画像;(3)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画。(每点2分)
16.(1)雕花工艺上改进圆刀法;(2)雕花的花样上造出许多新花样;(3)画像上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每点2分)
14.阅读革命:从朗读到默读 篇十四
现代人觉得默读是理所当然的,但想想鲁迅在《三味书屋》中写的,“学生和老师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还有先生陶醉的样子”,可以想象,默读的读书习惯在中国普遍化的历史不会太长。
但毫无疑问的是,读书的方式如今一直是朝着从朗读向默读方向发展的,其实读书史也是如此。
口述社会
从苏美尔人最初的刻写板开始,书写文字的目的就是用来大声念出,因为这些符号隐含有一种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就是它们的灵魂。古埃及语中表示阅读的最常见的词汇就含有朗读之意,古埃及书记员间流传着的一句话是“让读书人把他的故事传扬”。古埃及的阅读同样也是一种口头行为,具有双重特征,首先书写的是口头语言,文字文本实际上都是书记员见证主人口述的一个过程。
此外,古代的阅读多是公共阅读,所以是朗读。已知最早的公共阅读始于希腊人。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没有按照当时的习俗跋山涉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诵读自己的作品,而是在奥林匹克节日上把作品呈现给聚集在一起的希腊人。
公共阅读具有娱乐的性质,听众关注朗读者,欣赏他的声音、激情、外貌和气质。今天若要欣赏《荷马史诗》,我们就应伴着手势大声朗读,也许还要把我们的眼前想象成一个中庭,里面有身着长袍、面带微笑的亲戚,也有点头祝愿、喝彩捧场的观众,于是乎,文本转瞬间有了生命。
像希腊一样,公开诵读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同样风行。在诵读会上,作家介绍自己新作的诗文和故事,参加者有各式文人,还有他们的家人、家族的支持者和普通听众。观众或喝彩,或鼓掌,这是一种传统礼节。公开诵读通常只有个把小时,但有的会持续一周。
几乎整个古典时期,多数的阅读都是娱乐和公告类的,并且通常是由受过训练的仆从或者奴隶朗读的,奥古斯都大帝夜不成寐时,经常会把读书人或讲故事的人招进宫内。小普林尼曾经写过:就餐时,我当着妻子和朋友的面,捧起一本书朗读。
古典时代公共阅读的遗产为新兴的基督教会所继承。中世纪的阅读,虽有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一项集体活动。在花园和大厅诵读传奇故事;在教堂礼拜仪式上诵读《圣经》;大学的课堂完全就是公共阅读的场所。本笃会内部规定,修道士们吃饭时,总应有人诵读。“……书桌旁静得不能再静,没有窃窃私语声,没有别的任何声音。只能听见他的诵读声。”本尼狄克的《修道院规程》后来成为西方基督教王国修行制度和修道院管理的基本模式。
中世纪人们读的最多的书自然是《圣经》。对《圣经》的多数阅读是公开的、放声的,每个基督徒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诵读,但这不是为了学习,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把自己沉浸在集体灌输的环境之中。在信徒看来,《圣经》中每个字母与字母的数目及其排列顺序都是由神所口述,要想达到完整的理解,不只需要用眼睛,也需要整个身体的配合:随着句子的韵律摆荡,并将圣言喃喃念出,免得有任何“神意”在阅读中不慎流失。
朗读和公开的阅读习惯是跟当时的书籍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时候,拥有一本书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如果不住大城市,也是很困难的。甚至有完全读写能力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少能有自己的莎草纸卷轴或羊皮纸抄本。
中世纪,之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以听为读,还因为不管是在修道院、城堡还是村落,一个人的一生几乎都在群体中度过,而且识字率极低,大都市可能最多5%,农村则至多1%。到公元18世纪中期,汉语出版的书籍比其他所有语言出版的书籍的总和还要多。
此外,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书籍的编排方式也是适合口头阅读,这样的书籍只有正常连接的文本,没有字词分隔,无标点,也无大小写之分,遵循的是自然语流。大声朗读便可把构成文本的各个特征解析出来,即意义“视而难见,随声而生”。
音读是书面文字从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原始现象。声音转换为文字,但习惯于听说的人们还需要读出声,把文字再变回声音,借助耳听来理解意思。总之,当时的阅读方式以朗读为主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处于口述时代,识字率低、书籍少,所以以出声精读和公开朗读为主。
印刷革命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书中说,西方近代的阅读方式可能有这样三个转变:从朗读到默读,从公开阅读到私下阅读,从缓慢的精读到快速的泛读——也就是常被称为18世纪“阅读革命”的问题。被称为阅读革命的三个转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转变的过程也是极其缓慢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西欧社会开始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一个读者可以得到更多的书,一种书可以拥有更多的读者,读书完全变成个人行为,读者对出版物的接触形态由音读彻底转变为默读。
这一转变从中世纪开始,是分阶段进行的。转变首先出现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和神职人员,9世纪时,开始有了对在修道院缮写房工作的抄写员要默读的规定。在这之前,他们在抄写文本时,通常是以口述或是朗读的方式来进行。有时候,会由作者自己或一位“发表者”来口述这本书。8世纪时,有位不知名的抄写员在对抄写工作作结论时写道:“没有人可以了解其中的辛苦。三根手指抄写,两只眼睛看。一片舌头朗读,浑身都在劳动。”15世纪,随着古登堡印刷术的推广,口述传统凋零,不过音读没有消失,只不过再也不是主流而已。
1450年,金属活字印刷术在德国的美因茨问世,羊皮纸时代宣告结束,纸张时代从此来临。自此书籍的材质、内容、语言以及阅读的方式都开始悄然变化。伴随印刷文化,眼睛加快了速度,声音被迫沉默。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爱森斯坦认为印刷厂成为将西方引入现代的关键角色之一,这场印刷革命把西欧社会从口述社会带进了书面社会,人们开始更加习惯默读。
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书籍增多,1450年到1500年间,大约有2.7万余部作品印刷刊行。到1500年,欧洲已经有250多个印刷中心。威尼斯的阿杜斯公司开创了口袋书的先河,让书籍的价格降低,现代书籍就是直接由其演化而来。普通读者能够接触到的书籍越来越多。15世纪末,书面文字以近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方式丰富充实了欧洲社会。
伴随着书籍的极大丰富,识字率也在上升,从16世纪起,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积累的财富日益增多,越来越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英国在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时期前所未有的富强,各种学校纷纷涌现,文化得到普及。1642年,英国城镇约有60%的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乡村这一比例只有38%)。据估计,有3/4的牧羊人、渔民、建筑工人、小农,2/3的乡村店主和手工业者,以及一半纺织服装贸易商都可以进行少量阅读,但不会写字。
地方印刷商为赢得更多读者,不断出版廉价的盗版书籍。盗版书为那些买不起书的人提供了机会,阅读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畅销书行业由此诞生,不过当时最流行的依然是宗教作品,其地位堪与20世纪的恐怖小说或爱情小说相媲美。
16、17世纪,人们开始阅读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当时报道时事新闻的印刷品花样繁多,最流行的是提供省内、国内以及欧洲新闻梗概的单页简报。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出现第一批学术期刊。书贩们驾着马车挨家挨户叫卖。创作于1611年的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叫卖书的小贩。在那个时代,书籍随处可见,价格便宜、大小适中、携带方便,阅读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连小孩都开始阅读报纸、传单、小说,甚至是游记历险故事。主妇们则沉迷于浪漫爱情故事。
17世纪的肖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独处在精致的居室内、聚精会神读书的荷兰妇女。
从这一时期开始,西欧读者的阅读方式由精度转变为泛读,阅读的目的变为广泛涉猎某个甚至多个题目。
走向孤独
除了印刷术和教育的普及,从朗读到默读的革命还关系到宗教革命。有欧洲学者认为,默读首先兴起于基督教人士间,7世纪至11世纪在不列颠群岛,随后在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抄写室传开。
借着默读,读者终于能够与书本及文字间建立一种不受拘束的关系,读者可以从容地检视它们,从中汲取新观念。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有些普通读者也开始默读,识文断字的普通男女都得以将自己与上帝的对话“内化并且个性化”。这种做法到了15世纪更加明显,一些教条主义者对这种新风潮开始警惕起来,他们认为,默读让人可以做白日梦,导致怠惰。和马丁·路德同时代的罗马神学家普里尔里阿斯就主张说,教会的建立所根据的书本需要维持神秘,只有透过教宗的权威与权力才可加以诠释。与此相反,路德宗教徒则宣称人有权利来替自己解读上帝的话,无需见证人或中介者。
16世纪时,在个人阅读中感受上帝对自己的赐福,被看作是值得效仿的神圣范例,在欧洲社会得到普遍认可。被动听读日渐消亡。随着读写的普及,普通民众不再需要教会的干预,而是通过个人默读与神灵单独对话。
到了19世纪,个人主义阅读的捍卫者爱默生开列了一份个人圣书目录,并且他充分利用了默读这种令圣奥古斯丁感到非常惊讶的技艺。在他出于社会责任感而不得不参加的冗长沉闷的布道会中,爱默生静静地阅读帕斯卡尔的《沉思录》。而到了夜晚,在寒冷刺骨的房间中,“毛毯裹到下巴”的爱默生独自阅读着柏拉图的《对话集》。一位传记作家写道:“自此之后,他老是把柏拉图与羊毛的味道联想在一起。”
即便爱默生认为有太多的书要读,并认为读者应该借着彼此报告所读要点来分享心得,他还是坚持认为“阅读乃属个人、孤独的行为”,他在书中写道:“所有这些书籍都是宇宙意识的庄严表达,比当年年鉴、当天报纸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们是用来私下阅读的,是要放在曲拢的膝盖上阅读的。我们不能用嘴唇与舌尖来与其沟通,而必须发自泛红的脸颊与悸动的心。”也就是说,在沉默中阅读。
默读使读者与书籍之间建立了更自由、更亲密的内在关系,就此,口述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石”淡出历史舞台。人人都可以在私下、静谧的环境里专注地享受开卷之乐。
【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语法(复合宾语)07-15
考研英语名词性从句语法07-23
考研英语语法精要平行结构10-14
高二英语语法语法归纳07-07
实用英语语法07-07
7b英语语法知识07-13
高一英语上语法08-05
英语语法-sarline08-24
高考英语语法知识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