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共10篇)
1.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一
论焦炭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北京水清天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蓓
摘要:焦炭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落后产业经济模式,其发展必然会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增加而落后于时代。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已经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动力。目前,新兴环保产业也正逐步深入到传统产业中,为焦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利用环保技术对焦炭企业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合理处理,并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技术、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急速加剧了矿产、淡水、耕地与森林的消耗。从我国的煤化产业来看,其高能耗的实际情况由来已久,尤其是焦炭企业从生产工艺技术到排放控制均体现出高能耗、高污染的态势。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始引起人们的警觉,工业化欠下的环境“债务”也已经到了必须偿还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决不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即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在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的牵头部门是国家发改委,“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在今天环保呼声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环保化改造也成为了焦炭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与目标。从根本上看,企业推动环境保护和相关措施的发展是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一件好事,因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环保来源于市场的需求。能源的供应紧张促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市场表现为:资源的枯竭与对产品的低碳化需求。这是推动企业进行环保化改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着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传统高能耗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向大自然进行无度的索取,焦炭企业的生产模式正是建立在这种对矿产资源不断消耗的基础上,此种生产与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的限制日益明显。同时,该类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造成了如今污染排放超标的局面。在整个社会倡导环保低碳的今天,此种生产与发展的模式显然不会长久。现今阶段,焦炭企业还不太可能马上改变已形成的生产模式,只能在环保方面下功夫来促进企业发展。如此,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就成为了现阶段焦炭行业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其次,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实现环保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与材料的改造与更新,而技术革命往往会带来整个市场格局的转变。进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若成功实践将带来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市场需求指导技术发展,当然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将影响经济的格局和发展方向,焦炭企业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和众多的资源消耗型企业相似,其发展的空间是依靠资源和市场,如果在产业技术上不利用环保化这个契机,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局限。
市场对环保的需求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加入了环保概念的新科技、新产品作为朝阳产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此种变革来自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而政府相关部门以提高“绿色GDP”为国家发展目标而联动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都给环保市场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机遇,同时环保的推行也极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环保产业体现的经济价值
随着环保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一个新的产业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即是以环保为经营发展方向的产业——环保产业。它的出现与发展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及其相关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环保产业的本质
环境保护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技术性产品和工艺开发的产业,其涵盖了产品开发、商业化运作、资源回收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建等内容。环保产业化可认为是环境保护适应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标志着环保业正式进入市场经济。环保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新兴产业,此种产业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产品和技术品类,其定义用狭义的方式来说明更加的准确,即实现终端控制,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控制,减排和清理以及进行废物的再利用;从广义上讲就是利用清洁技术和节能技术使得产品实现全程的绿色生产。
2、环保产业的经济价值 1)环保产业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
环保产业在环保大趋势的推动下,产值增加速度较快,有效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据统计,全球的环保产业经济增长从10年前的2500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6000亿美元以上,每年的增长幅度到达了8%左右,远远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比率,已成为了全球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的全球气候恶化,环保更成未来人们关注的话题,环保产业也随之成未来各种传统产业寻求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焦炭企业在此情况下,也应当对环保产业加以重视,促进自身的产业化调整,完成环保技术的升级,将焦炭企业融入到环保经济发展中。2)环保产业是经济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产值,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从粗犷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了更加绿色环保的持续化产业道路,并将环保产业融入到整个产业链当中,衔接上下游的企业构成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促进了资源的持续化开发。
3)环保产业可以创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高能耗的产业将被节能而高效的产业所替代,而产业的转型将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流动,此时需要新的产业来负责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人力和资源等有效的利用起来,并促经济的持续发展。环保产业所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因此可以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推动力,可以实现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三、焦炭企业与环保产业相结促进经济发展
在实际的生产中,焦化厂排放的“三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与环保技术相结合,依托环保产业来实现对自身的技术化改造,既减排达标,又创收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以对焦化企业排出的废液处理为例,分析通过对环保技术的引入,给企业带来的环境、社会与经济影响:
1、该项环保技术的引入背景
焦化厂在改造中采用氨和碳酸钠为碱源的HPF法煤气脱硫工艺,所使用的脱硫液在含盐量达到一定值后,脱硫效率会大大降低。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必须排放一部分,再补充新的脱硫液,使脱硫液中的含盐量达到煤气脱硫的工艺要求。排出部分称为脱硫废液。脱硫废液中所含的硫氰酸盐是对农作物和微生物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它不能像其它工业废水一样直接排入生物脱酚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更不能直接排放。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将有近300万吨脱硫废液主要依靠排入煤场围堰存积,或掺入炼焦煤中进行简单处理。而且,该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降低焦炭质量,而且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及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
2、环保处理对焦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如果引入环保技术,对废液进行脱硫并且提取有一定市场价值的精盐(如提取的硫氰酸盐、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均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实现废液的零排放,无疑可以为焦炭企业带来以下发展机会:第一,改善了周边环境污染现状,使得附近居民重新拥有了干净的水质;第二,由于环保技术的引入,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为树立企业责任感带来新的力量;最后,通过对废液处理而提取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精盐可以形成企业新的效益来源。
通过以上举例可看出,焦炭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通过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不仅节约大量资源,同时有效减少污染,还可能变废为宝,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事实证明,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当前国家重视环保、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焦炭企业基于对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考虑,势必将环保理念引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德峥.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2]李研研,芦珊.论环境对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09,(06).[3]杨丽欣.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大众商务, 2009,(20).[4]鱼凤玲.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J].甘肃林业学院学报, 2006,(01).[5]任智杰.生态环境服务与环保经济关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9,(02).[6]王华华,张利.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学, 2009,(06).
2.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二
一、作为市场竞争规则的竞争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秩序是各个市场主体在进入、退出及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常有序的市场运行状态和格局。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竞争秩序。在市场经济中, 竞争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对微观经济主体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 竞争的消极后果表现为:其一, 竞争的优胜劣汰会使生产和资本趋于集中, 但这种集中本身具有两重性, 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促进生产的发展, 但超过一定限度的集中便可能造成垄断。而垄断会排除和窒息竞争, 阻碍竞争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形成垄断价格, 减少产品供应, 降低生产经营效率, 使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失去活力、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破坏。其二, 竞争中会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一部分经营者进行正当竞争的时候, 另一部分经营者企图通过与正当竞争相悖的手段, 不惜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 为自己争取竞争优势。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将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 削弱竞争作用的发挥, 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 破坏广大消费者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而秩序的维持需要借助于制度来实现。制度通过规则规范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行为, 从而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实现秩序。规则是用以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市场竞争中, 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 就无法判断竞争者行为的对错当否。因为对与错、正当与不正当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准则而言的, 只有制定出一系列规则, 竞争者的行为才能有判断的依据, 没有竞争规则, 就不可能有人类理性所需要的竞争。
竞争规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正当竞争, 反对或禁止不正当竞争;二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 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从现实的情况看, 竞争规则对正当竞争的保护通常只是作一些原则上的说明,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不少具体规定。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主体在工商业领域任何与诚实惯例相悖的行为。诸如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不正当的价格竞争行为和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等。所谓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 损害消费者权益, 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1] (P8-9)
竞争规则的确立固然可以通过道德的、舆论的、行政的、经济的、自律的等多种方式实现, 但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是政府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实现。由于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 并靠国家权力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 因此它是一种控制竞争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对竞争进行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形式。在历史上, 19世纪末, 西方国家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和产物, 一方面严重阻碍了自由竞争, 构成了对自由竞争的反动, 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势力的膨胀和滥用, 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并对自由、公平等社会理念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国家对竞争领域中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并力图通过竞争规则予以调整和规制。确立竞争规则的目的是使所有参与竞争的经济当事人都按照共同的规范和准则来从事经营活动, 以保证竞争行为的公平和公正。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 从而掀开了现代各国竞争立法的帷幕。德国于1896年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作为特别法来禁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范。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 市场关系就是竞争关系。正如美国学者马歇尔·霍华德在其《美国反托拉斯与贸易法规》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只要存在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或者对消费中、购买中合理判断的严重障碍, 那么, 实际的政府干预就是必要的, 这种社会的控制与其说是对自由企业体制本身进行限制, 还不如说是用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总体自由。作为基本指南, 反托拉斯法为商业的市场进入、扩展和存在提供了有效便利。”在美国, 有学者将反垄断法视为“美国经济的基石”;在日本, 有学者将反垄断法尊称为“经济宪法”;在德国, 则有人将竞争法奉为“市场经济的大宪章”。
竞争规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为有效竞争创造完善的社会条件。市场秩序是各个市场主体在进入、退出及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常有序的市场运行状态和格局。一般说来, 愈是发育成熟的市场, 其市场运行就愈井然有序;反之亦然。市场秩序是在竞争中形成的, 市场秩序的建立有赖于竞争秩序的形成。同时, 只有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中, 自由、公平的竞争才能生存。竞争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既有利于竞争秩序的形成, 促进各市场主体的正当交易,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市场秩序, 为竞争的开放、统一和有序扫清障碍;又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为优胜劣汰机制的实现提供社会基础。
第二, 有效地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 使竞争机制的作用正常发挥。竞争只有公平才是合理的。市场交易的主体、手段以及对象的多样性, 使得市场行为纷繁复杂。但是无论规模大小、经济实力强弱, 市场主体都只能在财产、技术、管理水平上进行竞争。采取损人利己的不正当竞争方式, 甚至垄断行为, 则会破坏竞争秩序, 导致竞争机制的紊乱和失调, 最终造成市场混乱。现代竞争规则的目的, 就是通过确定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制度, 为具体竞争行为提供模式、规范, 引导竞争者公平竞争。同时, 现代竞争规则通过对各种垄断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 纠正违法行为, 恢复被破坏了的竞争秩序, 最终使市场交易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 维护合理的市场结构, 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有效的竞争, 而有效的竞争离不开合理的市场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理的企业规模和减少竞争者数量, 以及对竞争对手实行压制, 则会干涉企业自由, 排除竞争, 破坏合法的市场结构, 使竞争机制作用失效, 直接影响经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制约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竞争规则通过实现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企业兼并的控制对已经形成的垄断力量的排除, 以及防止经济势力过度集中等制度, 达到保护企业自由, 体现经济自由, 维护合理的市场结构的目的。
第四, 打破行政性垄断,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在我国, 行政性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共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它扭曲市场交易, 保护落后, 使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不仅使生产经营者处于不公平地位, 而且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消除地方分割和部门及行业壁垒, 通过竞争使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流动与配置。所以, 打破行政壁垒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以维护有效竞争为宗旨的竞争规则在这方面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五, 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不仅侵犯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也往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现代竞争规则的发展历史表明, 它在孕育的最初阶段, 只是为了保护经营者的利益而创立的。随着20世纪30、40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于是在各国竞争立法当中都强调对这两种利益的保护。可以说现代竞争立法服务于保护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及为全体公众的利益而保护竞争这三重目的。
随着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 中国竞争政策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对中国市场中的企业而言, 中国的市场竞争规则也基本形成。中国的市场竞争规则对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对企业运营环境的考察
企业尽管其组织形式、规模、产品、地域、技术不同, 但都从事同一基本活动, 即将投入转变为产出 (商品或服务) 。如图1所示。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的各种外部因素。它们大体上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 (如图2所示) 。其中, 政治环境既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局的稳定性、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等因素, 也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关系和目标国的政治环境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法规等。经济环境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条件。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形势、经济基础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市场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市场中那些影响企业利益的因素总称。市场环境除了包括潜在进入者、替代品、消费者、供应商和在位竞争者外, 还包括企业所处产业的特征等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等。技术环境大体上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
简单的说, 企业是一种转换系统, [2] (P2)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企业活动。不仅影响转换过程本身, 而且也影响资源的获取过程、产出的创造和消费过程。 (如图3所示) 。[2] (P3)
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经常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数量和种类很难穷尽;外部环境具有不稳定性。
在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中, 企业在多层面的环境中运行, 环境与企业的活动相互影响。环境通常是复杂的、不稳定的。了解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对研究和开展企业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三、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初步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给我们思考竞争政策和企业发展环境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其一, 政府和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 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 市场是把政府同各类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联系起来的桥梁、配置经济资源的基础环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走向和运行质量。政府行为往往表现为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 市场功能常常表现为供求波动、价格自发调节和竞争, 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政府行为不可能至善至美, 市场功能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两者都有长处和短处, 需要协调互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 使政府行为在管理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 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和错位。
政府通过提供竞争政策为企业制定“游戏规则”, 其作用体现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良好和公平的竞技场上, 获胜的企业不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物美价廉的物品和技术进步等福利, 企业自身也收获可观的利润和进一步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 政府作为竞技场中的裁判应该尽职尽责, 既不能缺位, 也不能越位和错位。
其二,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长处和短处。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 它在市场利益的激励性、决策的灵活性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但市场经济也有其短处, 如外部性、竞争的不完全性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要重视政府的作用, 也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统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国有资产管理。但是, 政府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和力度如果超出了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 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 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 反而会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由于市场经济是复杂的, 市场上的一些商业行为也是复杂的。这使得竞争政策执行具有技术性和政策性的特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常常会发生两类错误:一是实际的执行打击了公平击败竞争对手的诚实竞争者;二是没能禁止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第一类错误属于干预过度, 第二类错误属于干预错位。这两类错误都将影响企业的正当权益。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 对于中国竞争政策的执行者来说, 为了避免在市场竞争监管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 除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界限外, 宣传竞争规则, 培育竞争文化以及加强自身业务素养是一项更为长期的任务。对企业来说, 要想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和获胜, 就应该了解和熟悉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政策等市场竞争规则, 并且会用规则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
摘要:作为市场竞争规则的竞争政策对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有效地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 正常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多方面的, 具有关联性和不稳定性。政府的竞争政策为企业制定了“游戏规则”。在市场竞争中, 政府作为竞技场中的裁判应该尽职尽责, 既不能缺位, 也不能越位和错位。
关键词:竞争政策,企业发展环境,竞争规则
参考文献
[1]周军.市场规则形成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三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环境保护 发展
一、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支撑,是指对构建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起着支撑或指导作用的理论,是企业环境会计产生、完善和发展的基础理论,建立企业环境会计不仅有来自于多方面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具备坚实的理论支撑。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企业的整个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和实务方法就无从构建。需要指出的是,理论支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它可以发生变化或用新的理论补充,它具有动态的性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在要求是环境会计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成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根本性制约条件,企业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经济组织,在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前提被破坏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说,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会计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理论支撑。
(二)会计学理论
企业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因此企业环境会计必然要充分继承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还需指出的是,现代会计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更为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多样和有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会计学的传统观念已经有所发展变化,如人们认识到会计中可以采取非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甚至是非货币计量尺度,人们认识到财务报表之还应该有一些表外的披露工具或者新增某种报表,人们认识到会计工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人们认识到会计也应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此等等,这些发展和变化使得我们今天可以提出环境会计的问题,并有可能相对比较容易地解决企业环境会计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问题。
(三)经济学理论
1.产权理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或者说是一束权力,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所有权、支配权、保管权、控制权等,不愿意分离产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会计中诸多争论的根源。会计处理对产权问题的冷落产生于权利的“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传统二分法,忽略了产权部分界定的中间状态的可能性。对于以公共產品形式出现的环境资源,其所有权应当属于某一范围内全体公民共同所有,政府机构实际上拥有的是经营权,企业则拥有使用权。
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它表现为多种形式,有些是正的,可以称为外部经济;有些是负的,可以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性决定了企业不会自觉控制环境资源的占用,环境资源使用中存在着外部不经济是被广泛接受的现实。例如,企业通过向大自然排放生产废渣而节约排污成本的现象在各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则更为严重,但是这种外部不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重点不是“禁止”,而是如何合理“优化”。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干预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要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有价资源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而这种方式离不开充分的有效的环境信息。
二、现有与企业环境会计相关的会计准则及规范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理念在资产、负债的计量方面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如《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将生物资产列入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部分,充分结合了我国国情的特点,运用了多种计量模式,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计量中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规范了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同时也为企业对生物资产污染赔偿的计量提供了依据。
《2006新中国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第5条规定:对环境事项的恰当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至此,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层责任得以明确,此条规定将拉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篇章。
法律法规方面,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0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例如《清洁生产促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003年《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中要求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环保部门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定期公布污染超标企业名单、公开企业相关环境信息。2007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依据。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征收企业的环境税,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正在协作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的制度。综上所述,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在企业排污费用的处理要求和对加强污染防治的鼓励两方面起约束作用,但还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征收管理制度。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将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趋势,环境会计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因为从长远来看,环境会计的推行与企业利益是不相矛盾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将环境信息充分披露,即表明了自己环保经营理念的增强,这将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从另一角度看,这也将有利于企业的筹资,有利于客户的增加,有利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但我们也注意到,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所产生的效益具有远期性且环境效益不像经济效益那么直接,企业首先看到的是资金流出的增加,这是企业不情愿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性已使企业习惯于将环境责任推给政府,因而对企业环境会计的推行一方面需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更需将其法规化。所以,政府在环境会计的推行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应注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规定以便让企业有章可循,应加强使用多种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费等)进行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应积极利用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的契机开展多主题、多层次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及贯彻执行等等。
4.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四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初探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该文分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介绍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内涵,指出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 者:穆平Mu Ping 作者单位: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环保局,秦皇岛,066004刊 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年,卷(期):12(3)分类号:F2关键词:企业 可持续发展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
5.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篇五
动情况
今年以来,XX镇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强化落实,坚持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努力解企业之忧,回应企业之盼,深入推进“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
一、实地帮扶奏响营商“前奏曲”
进一步聚焦问题和不足,突出重点,精准着力,切实让基层、企业和群众感受到营商环境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XX镇辖区共有5家规模以上企业,43家限额以上零售业,分别挂钩12名领导班子成员及6名干部,结合一线干部考核,要求一家一家走访、一家一家分析,摸清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帮助协调具体问题。并且每周一早上召开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总结一周开展的工作,了解各班子挂钩帮扶企业进度,交流工作经验,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汇总,由主要领导出面协调,不断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今年来共协调解决企业资金、人才问题123条。二是正面宣传,舆论引导。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开展营商条例宣传,并通过免费发放惠企政策宣传册1500册、悬挂政务公开条幅35条,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注重舆论引导,努力构建“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同时,着力巩固创城、创卫成果,实施文化建设行动,提升公民素质,弘扬漳州 1
优秀精神,形成多元包容、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态,为营商环境建设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三是全面帮扶,成效显著。以全市首家易维通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平台,加快电商发展,把食品、饮料、钟表等行业重点推送上线,推动易维通与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省医科大、闽师大等高校倾力合作的“互联网+外贸”创新创业基地启动,目前已吸引省内10家外贸企业,先后培育了创业团队7支,创业人数达100多人。
二是政策帮扶吟唱营商“协助曲”。
牢固树立优化环境抓长期、长期抓的意识,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建设和长效管理的角度,多算“全局账”“长远账”,努力从根本上提升软环境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兑现企业帮扶政策。积极将各级企业相关惠企政策宣传到位,帮助企业解读到位,及时兑现奖励扶持政策。为推进工业生产首季“开门红”工作,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帮助漳州裕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金盾橱柜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漳州市龙文区富泰化工、奥峰科技4家企业,兑现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奖励政策40万元。鼓励指导漳州盛元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创虾米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限下企业在达到限上规模时,及时按统计制度规定转为限上企业,并帮助兑现企业奖励政策36万元。二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市区东移战略,加快福晟房地产、福隆房地产、毅达新城、蓝湾香郡、国贸润园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繁荣我镇的房地产业,聚集人气。积极 2
发展保险、金融、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等市场要素市场的培育,激活新的消费增长点,逐步提高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继续鼓励东方食品、裕兴果蔬等食品行业开发新产品,努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抢占市场份额。跟踪扶持同裕食品、闽之味食品等临界规模食品企业,加快应用专利技术、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工作,促其早日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做强家具建材业,引导尧富家具、悦丰家具、德东家具、富山工贸、福泰木业、金田水泥等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市场开拓和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强化廉政狠抓营商“最强音”。
坚决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懒政怠政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刁难企业、“吃拿卡要”等行为,以严肃问责倒逼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一是明确政商界限。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部署要求,不断增强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上、管到位上、严到份上,严格明确政商交往的界限尺度。二是强化干部管理。定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式,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镇干部职工工作中、生活中坚持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3
发挥好廉洁从政带头示范作用。三是从严监督管理。要求镇纪委依法从严,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针对我镇重大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的情况,要求镇纪委全程跟踪监督,在加强源头防范的同时,突出重点领域防范,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12人,政风行风评议代表13人,构建镇、村两级纠风工作网络。
XX
6.全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表态发言 篇六
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党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关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行政服务效能是区委区管理为加快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全区实施提质扩容的核心区域、主战场,我镇将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管委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环境。为此,我镇将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政企联点,构建平安网
我们营田镇辖区内共有民营企业13家,其中7家为区属重点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要求相对来说任务更重、责任更大,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镇将清醒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对所有辖区内的企业我镇将实行干部联点、责任挂牌制。每一个企业由1名党政领导牵头,配备1至3名干部组成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各治理小组负责维护联点企业的正常运转,协调处理企业周边矛盾纠纷。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各治理小组成员将把企业联点工作与部门工作、包村工作摆在同等位置,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定期走访企业,每月走访一次,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实地监察环境,对产生噪声、污染的源头向企业敲响警钟,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开展民情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治理小组切实履行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时刻以“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相让、一杯清茶相待、一句好话相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形象,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之风,对在为企业办事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下、服务态度恶劣的行为,以及行政执法人员乱收费、乱罚款、以权谋私、索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切实完善企业服务平安网络。
二、坚持厂地联谊,架起连心桥
为促进厂地交流,增进双方友谊,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镇党委、政府将积极起到联系纽带作用,架起连心桥。一是强化认识。大讲企业兴邦、富甲一方的辉煌前景,使广大企业周边群众领悟企业发展壮大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努力在群众中形成维护企业就是维护发展的科学发展共识。二是广泛宣传。进一步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形式,将有关法律、政策广泛告知群众,增强群众法制意识,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来,成为经济环境的维护者和受益者。三是组织联谊。充分利用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安排企业和周边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群众了解企业,让企业融入群众,切实融洽双方关系,让企业与群众相互支持、相互尊重,达到“共赢”局面。
三、坚持干群联手,把好监督关
在周边群众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我镇将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坚持把《化化企业环境四不准》落实在工作中,一是不准无理取闹,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二是不准强行要求企业集资、赞助或承担当地摊派费用;三是不准以个人名义向企业提出任何要求;四是不准要求企业向指定的单位和个人发包工程和业务。为杜绝上述行为,镇党委将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在镇机关明确两名老同志担任行政效能监察员,负责对政府的服务效能进行监督,每个企业从周边居民中挑选1至2名思想素质高、正义感强的居民担任信息员,密切关注新的动向,随时向治理小组提供线索。对于有违反上述规定的人,我镇将由司法所予以训诫、教育、制止,对屡教不改者移交公安政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情节严重者予以重点打击。
领导、同志们,营田镇是屈原招商引资的大窗口,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肩负着率先开发区域经济的重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营田镇将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己任,牢固树立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明的意识。放宽眼界,开拓视野,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形成领导带动、镇村主动,部门联动的优化格局,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树立大开放的意识,打好对外开放牌。敞开镇门迎客商,坚持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发展放行,一切为发展服务,凡落户营田镇的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一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界人士为营田镇牵线搭桥当红娘,让更多的企业和商业落户营田镇,我镇将不负众望,努力为辖区内企业建造
一个温馨的家园;三是树立大开发的意识。我们将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直面困难,攻坚克难,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抓好企业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路通、电通、水通、群众思想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我们相信:有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有优惠的企业扶助政策,有全镇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营田镇辖区内的企业将率先崛起于屈原这块热土上,并以其强劲的走势促进屈原管理区的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高峰。
7.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七
一、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受自身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 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资源,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抵御各类风险等方面, 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如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市, 其经济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就是中小企业, 也正是无数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支撑起了“温州模式”这块金字招牌。“它几乎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 其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等, 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温州制造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 温州不少的中小企业也陷入困境。
(一) 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 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量迅速增加
温州最有特色的产业——金属外壳打火机, 占到全球的百分之八九十。但目前, 温州的打火机企业数量已由600家锐减到30-50家, 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重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则成品的价格随之提高。但是, 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的两难状况。因为, 这些中小企业通常采取低成本、低价格的薄利多销策略。如果产品不涨价, 面对节节攀升的生产成本, 中小企业只能是不断地亏损;如果产品涨价, 对一些原本销售渠道狭窄的中小企业就面临业务被人吞食, 产品的滞销使企业马上面临倒闭。相反, 一旦原材料急剧下跌, 企业又会遇上产品价格下降和消化高价原材料库存的问题。
(二) 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中小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大大增加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一些服装、鞋帽、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大部分以加工为主, 本身的利润并不高,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 让企业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三) 贷款利率与人民币汇率波动,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难度增加
2006年开始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和信贷紧缩政策, 使中小企业所支付的贷款利息节节上升, 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得惊人。2008年底利率开始下调, 但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实惠。中小企业一旦遇到经营困难, 商业银行, 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马上实施信贷退出, 由此而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比比皆是。另外,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 这对于以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 外向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与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其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资金紧张。但是, 3季度以来, 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迅速回落, 央行也大幅调低了贷款基准利率,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局面却仍在持续扩大。而所有这些, 事实上都与营商环境的突变密切相关。但是, 营商环境的变化对所有企业应该都相同, 所以导致中小企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
二、中小企业需要公平的营商环境
当前, 各地正在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致力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表面上看, 中小企业似乎已经获得了公平, 甚至更为优越的营商环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众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一)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温州市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 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这里得到迅速成长。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 温州市有私营企业户4.1万户, 个体工商户25.88万户, 民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的97.9%, 工业总产值、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70%、50%和70%以上。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温州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率先得到发展, 主要还是得益于当时温州政府部门所创建的良好营商环境。当时温州的良好营商环境, 即率先放手发展, 给予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或相近的政策待遇。今天, 中小企业发展仍只能依靠自己, 更多的是在自发、激烈的竞争和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去发展。中小企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与其所获得的政策扶持形成鲜明的反差。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同等程度上的扶持, 其所面临的生成与发展危机就要小得多。
(二)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这就造成无论是国内国外, 还是过去和将来, 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易受营商环境的影响, 抗风险能力差, 融资时需付出更大的风险溢价;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 负债能力有限, 很多表现为融资担保难;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 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 增加银行操作的管理成本;融资途径单一, 众多直接融资的手段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不管市场利率上调还是下调, 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 最大的不公平是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优质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公平还体现在融资渠道上。所以说,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三)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由于一些行业对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因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而无法进入, 因此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普通服务业和加工业, 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这些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 行业利润率低。在产能过盛, 行业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品升级换代, 技术改造跟不上步伐, 而形成经营风险, 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中小企业以往所拥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已经荡然无存。因此, 我们需要对中小企业加以区别对待, 从而促进它的生存与发展。
三、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 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要通过政策研讨, 制定出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 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危机、走出困境。如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政策从严的形势, 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激励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发放给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对商业银行的一种道义支持。具体补偿机制可以采用直接的损失弥补或奖励, 也可提供应急救助基金等间接补偿方式, 以达到杠杆作用, 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一些民营经济落后、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 则要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更加适宜的持续发展环境。同时, 大力支持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的规范发展,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信用和法治环境。
(二)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 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应对优质大企业金融“脱媒”, 利率市场化改善贷款集中度, 调整信贷结构, 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不管是执行货币从紧的金融政策, 还是执行“有保有压”的区别化政策, 对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多少融资政策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这一问题, 关键是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不管是风险补偿机制、固定资产贷款贴息, 还是提供政策性担保, 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所有这些政策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要针对有一定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 而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用“有保有压”政策, 通过规范的程序识别出需扶持的中小企业, 把这些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普通投资人, 也可以同时提供风险补偿政策、贴息政策。在中小企业扶持方面, 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筛选扶持对象, 如何让财政扶持资金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集国内外各类经验, 包括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上吸取经验。如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创设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就是针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欠缺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并依照保证对象所属的风险族群采用0.75%、1%、1.5%几种不同的保证手续费率。”
(三)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和技术
各级政府要勇作优质中小企业的发现者和扶持者, 广泛收集价值信息, 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 及时提供灵活、可行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服务。还要鼓励中小企业突破传统制造业, 从夹缝中寻找对策, 如对其中的一些产业进行转型或者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 创新是中小企业走出逆境的一条重要出路。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危机警示我们:只有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将廉价劳动力优势变成技术创新优势, 只有真正参与到产业链上游的竞争, 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我的中小企业才不会变成跨国公司、大型垄断企业的附庸, 才不会变成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垫底的中国制造。
(四)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并真正发挥中小企业协会和特色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这些协会除了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外, 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代表中小企业向政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然后通过协会协助、指导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一定规模的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市场价格、产品标准等方面起到协调作用, 以避免中小企业散兵游勇、单兵作战, 最后陷入“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 “原材料涨价亏损, 原材料跌价滞销”的怪圈。
(五)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必须打破泛政策性支持的传统思维模式, 而应把中小企业视为普通的市场主体, 坚持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是扶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性营商环境。在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 对具体的中小企业不能一概扶持, 要让市场来做出选择。“优胜劣汰”是最公平、高效的自然法则。对于那些高污染、能耗高的中小企业就应该主动淘汰, 坚决打击中小企业逃废债行为,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和法律维权。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才能培育出极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而21世纪更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要积极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要:诸多复杂因素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发现其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为了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文章提出的主要策略是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技术,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哲.创业投资温州民间资本新去向[J].今日浙江, 2008 (15) .
8.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篇八
摘 要 税收环境的构建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税收环境的构建应该注重税收的法制性质与服务性质兼顾。税收的法律性质的环境构建主要包括建立稳定税收制度,执行严格的税收执法,进行严密的税务监控等;而税收的服务性质的构建则主要集中在推行高效的税务行政,提供规范的纳税服务,推行合理的税收负担等。
关键词 税收环境 构建 企业
概括的说,税收环境就是指企业发展所需的相关税收条件的总和,在全球经济复苏缺乏动力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十分重大的挑战,因此,税收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就十分重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是广大税收工作者之的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税收工作的法律性与服务性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税收的法律性质与税收环境的构建
由于税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具备十分明确的法律性质,因此,税收环境的构建中也要体现税收的法律性质,要从实行稳定税收制度,进行严密的税务监控,执行严格的税收执法等手段,为企业创造公平和稳定的税收外部环境:
1.实行稳定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不稳定的税收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干扰是十分巨大的,将导致企业不能准确核算生产经营成本,难以对今后发展战略做出合理部署。目前,我国的税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只能保证相对的稳定性,要维持稳定的税制环境,应采取以下两个措施:必须坚持税制的改革渐进性原则,避免税制变革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促进税收制度结构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最终达到稳定的目的。
2.执行严格的税收执法
依法治税是建立良好税收环境的重要保证。目前,税收执法环境还不健全,税收法制化原则贯彻力度不够。因此,为达到严格执行税收执法的目的,应做到以下几点:⑴应规范现行税收法规制度,明确我国税收立法总体精神、税收制度等内容,完善单项税收实体法,提高立法层次,增强税收法律制度的权威性。⑵应加大税收处罚力度,严格打击各类税务违法行为,积极建立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为税收执法提供有力保障。⑶加强税务执法的监督检查,推行有效的执法检查办法,明确税收执法责任制,保证税收执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形成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
3.构建严密的税务监控环境
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对纳税人进行综合治理。应重视社会监控网络建设,从立法的角度明确规定各协税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寻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司法保障体系,实现对个人收入监控和制约。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⑴应发挥各级政府综合协调与统筹规划的职能,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协税护税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监控网络。⑵应积极推行个人统一社会保障号码或纳税编码制度,并与个人社会保障以及就业投资向联系。⑶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逐步加强对个人收入情况的监控,适时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控管。
二、税收的服务性质与税收环境的构建
为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因此,税收环境的构建还可以通过推行高效的税务行政,提供规范的纳税服务,推行合理的税收负担等手段,引导和规范企业健康发展:
1.推行高效的税务行政环境
税务行政环境的高效表现在征税和纳税效率两方面。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征税效率和纳税效率都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经费支出与时间支等都十分巨大。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應从几方面进行调整:⑴长期来看,税务行政环境的构建应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应逐步简化税收制度,加强税收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力度,应建立统一的外部信息应用管理系统,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含量和税务信息占有量;应改进系统开发方式,实现对税务信息系统综合开发,集中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集约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⑵短期来看,高效的税务行政环境的构建应该重点着眼于技术方面,应严格控制税务部门的财务支出,加大税务宣传的力度,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意识。
2.提供规范的纳税服务环境
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的各类服务的总称。要为纳税人提供规范的纳税服务环境,税务部门应该采取以下手段:⑴转变传统观念,发挥税务相关行业的协税护税作用,明确税务相关行业在构建纳税服务环境中的重要作用;⑵要切实支持税务相关行业发展,加强税务相关行业监督管理工作;⑶要加大力度,强化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执法,促进相关行业依法诚信执业;⑷建立和完善税务相关行业法规制度体系,明确税务相关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⑸要落实纳税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促进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相互协调;⑹整合服务资源,简化办税环节,将纳税服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形成税收服务规范;⑺提高纳税服务层次,增加税收服务技术含量,加强税务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实行税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提高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⑻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推行合理的税收负担环境
合理的税收负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经济形势复苏较为乏力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以及相关对外贸易企业对税收的负担极为敏感。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税务制度决定的,由于目前基本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对这类企业征税,政府基本不参与企业的风险经营。因此,要推行合理的企业税收负担环境,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⑴积极推进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合理降低税率,规范相关税收制度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⑵合理推行相关的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措施,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⑶针对有实际困难的企业,可以适当采取降低应税所得率的方式,以减税方法推动企业发展;⑷积极推进相关企业的征收方式和鉴定工作,做到有甄别的对待不同的企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和税收服务环境,不仅是创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切实推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随着我国税收法治进程和服务进程的不断推进,税收执法环境将会更加优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会更加增强,广大的税务工作者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对我国税收环境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美.优化税收环境的思考.税务研究.2006.
9.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计划 篇九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全力保障企业发展环境是基层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才能招商安商富商,实现企业发展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双赢。镇党委、镇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人员成立企业发展环境保障工作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任副组长,抽调安监站、企业办、司法所、综治办工作人员组成企业环境保障工作组,专门围绕企业开展保障服务工作。
镇企业环境保障工作组坚持每周到企业集中排查一次矛盾纠纷,主动要求企业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分类将限时解决的责任落实到人分头包抓,夯实工作责任。织密全天候保障网络,制定周末及节假日轮流值班表,保证周末和节假日至少有1名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驻企业应对突发矛盾纠纷,要求环境保障组所有成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阻工等重大情况及时赶赴现场。
重点保障任务:
一是鸿嘉公司110千伏输电线路程家梁变电站、辖区天台至三岔子45级电塔建设施工损毁青苗、树木等与农户矛盾纠纷调处;
二是鸿嘉公司堆矿场建设、8号、5号矿硐施工生产与周边农户纠纷;
三是解决邦田公司低品位胶质磷矿综合开发项目纸房沟村组道路改线和尾矿库下游农户搬迁问题;
四是实丰公司惠家坝石场,李家沟石场,巴马香猪公司等与周边农户矛盾纠纷。
工作措施:
一是注重与群众沟通,多方宣传教育疏导群众思想,群众合理诉求,尽力解决到位;
10.新政策环境下企业十大发展趋向 篇十
关键词:《决定》混合所有制转型升级企业活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企业角度看,《决定》的突出作用在于全面优化我国企业的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决定》各项内容,将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企业形成新一轮发展周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我国企业发展将凸显以下几个特征: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确立
《决定》中最为企业关注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所有资源配置都要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决定》清晰并严格限定了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除此以外,都交给市场和企业。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也变得清晰明确,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政企关系的明确,有利于我国企业和企业家轻松处理政企关系,有利于企业家把时间和精力放到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上去,我国企业将在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金及其增速等可望实现巨大飞跃,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形式,企业所有制色彩逐步淡化
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最大限度淡化了企业的所有制色彩。第一,各种所有制都是平等的。无论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都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二,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不同所有制交叉融合。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有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未来各类企业的出资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企业由谁出资,都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也都必须接受各种监管,我国企业的所有制色彩将随之淡化。
三.破除行政垄断和其他垄断,企业都要靠自生能力赢得市场
除法定垄断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垄断都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决定》对影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垄断形式都有清晰表述。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的破除,将彻底切断企业和行政力量之间输送营养的“脐带”,所有企业必须靠其自生能力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四.各类企业的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企业活力将显著提高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增长放缓和体制改革滞后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企业活力有所下降。《2013中国企业500强报告》也显示,近两年我国各类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活力均有所下降。《决定》高度重视企业活力的提升,指出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第一,放松了对国有企业的股权管制,以“管资本”、“管股权”替代过去的“管企业”,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第二,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激励和约束。《决定》指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特别是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等等。第三,民营经济更要在增强活力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更加注重活力而非规模,是《决定》发出的明确信号。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需要更加重视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最终实现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从国内经营向国际化经营、从产业链过度延伸向专注高端的转变。
五.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绿色企业将获得快速成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重化工业化进程深刻改变了我国企业的产业分布特征,在大中型企业中,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占据多数地位。《决定》下决心要改变导致全国性环境污染和高强度碳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这意味着,传统上依靠大量资源能源投入和粗放经营就能获得高速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制药、造纸等行业的传统生产方式需要加快转型。我国企业必须改变过去“政府越禁止,企业越要进入,将来会支持”的思维习惯,踏踏实实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
六.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推进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为根本的是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靠企业转型升级完成经济转型升级,体现在企业层面就是要形成一批依靠创新驱动、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型企业。这既是希望,也是任务。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最大的问题和短板就是创新能力不足。这其中,既有企业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创新资源按条块分割、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体制原因。《决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措施,有望使技术创新替代劳动力、资本投入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小企业的微创新和个体创新将更加活跃,大企业的集成创新作用将更加显著。
七.民营企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直接体现是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提高。1989年我国只有9.1万家私营企业和1200万家个体户,而2013年我国已经拥有1200万家私营企业和4400万家个体户。这还不够,一是数量仍然太少,人均企业数量太低,二是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空间有限。我国要从人均6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快速上升为人均12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更多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和更高发展质量的企业。《决定》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这将极大激发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二次创业及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动性。
八.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更多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但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孕育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决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放宽投资准入;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改革,创造条件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决定》提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的国际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
大投资合作空间。这将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按照市场原则统筹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九.加强政府的全方位监管,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合规经营
过去,在GDP政绩导向下,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一定程度上成为“利益共同体”,政府监管缺位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决定》着眼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全方位监管。这必将影响到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我国企业应主动调整思路,更加重视合规经营和承担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十.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破产或兼并重组将更加活跃
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也是完善市场规则的重要方面,而且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市场体系有进有退,退出不畅是我国市场体系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缺陷。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有效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决定》提出要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程序。要发挥市场在优胜劣汰中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哪些企业胜出,哪些企业退出,要通过市场竞争做出选择,而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在企业破产和兼并重组等问题上,要坚持企业自主原则,防止政府搞“拉郎配”;要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防止地方保护。第二,弱化地方政府保护对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影响,比如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等指标的权重。这种情况下,未来我国企业破产重整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兼并重组将成为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推荐阅读: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07-25
政治小论文:浅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09-15
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08-06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10-15
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07-22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9-24
企业介绍与发展报告10-16
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06-27
让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08-12
立足岗位奉献青春_与企业共发展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