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2024-07-21

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精选13篇)

1.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篇一

思维导图-指导原则 预览-导语 ·火星人对人类智力的看法 ·思维导图中的三个“A” ·思维导图规则及建议 ·思维导图规则总结 ·思维导圈规则的基本理论 ·思维导图建议总结 ·思维导图建议的基本理论 ·四个危险区 ·下章简述

导语

本章从一个想象中的火星人角度来观察人类智力的演变发展。这种高出地球 之外的视觉,可使你带着非常客观的态度来探讨放射性思维的指导原则,这样的 客观视角,恐怕是别的任何办法都无以企及的。

思维导图规则和建议,加上辅助的实际练习,是要帮助你打破精神障碍,把思 维导图中写下来的东西记住,并为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作好准备。最后,你还会 看到如何避免最为常见的一些等待着思维导图初学者的误区。

火星人对人类智力的看法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来自数十亿年文明的火星人,火星人要求你研究、帮助 并最后与地球人交朋友,因为这些地球人虽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物种,可他们是 非常聪明的。

你广泛仔细地研究地球人,发现他们的皮层极为复杂.有非常广泛的高级大 脑技巧,有无限联想的能力,一个几乎无止境的存储容量,他们生成新思想和新 联想的能力也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另外,他们的身体也十分神奇,结构复杂,极 富弹性和变化,能支持和传递高级智力;还有强化自身技能的心理学能力,加上 天生的好奇心,驱策他们探索宇宙的各个层面。

接着你发现,为了获取庞大无边的大脑能量,这个物种的成员们都挤在语言 这个非常崎岖狭窄的通路上跌跌撞撞。结果,他们一想到学习就头晕,致使分布 在地球各处成百上千万的学习机构里,满是睡大觉和想着早早出去的学生!看着人间的这幕悲喜剧,你决定给人类一套思维导图规则,帮他们释放自己 无与伦比的潜力。这些规则必须是从各个学术角度看起来都是有效的——语义学、神经生理学、信息处理理论、皮层半脑理论、物理学、心理学、哲学、记忆力 研究或者学习理论,这样的话,人类就可以加以选择和应用。下面 就是你提出的一些规则、理论和建议。思维导图中的三个“A”

在许多东方古国里,教书先生传统上都是先让新学生学习三项规定:“听话 ”、“合作”和“变化”。这三项规定都对应于某个特定的学习阶段。

“听话”的意思是,学生要摹仿老师,只有在必需的时候才要求澄清疑问。别的任何问题只能记下来,到下个阶段时再问。

“合作”指的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开始通 过提出合适问题的办法来吸收并组织信息。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帮助先生分析,并亲自动手。“变化”意味着,彻底学习完先生教的一切东西以后,学生应该继续大脑进 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按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把先生的知识当 作自己的起步平台,并生发出新的洞察力和范式,因而也成为下一代的老师。

这三项指令在思维导图中的对应物就是“接受”(Accept)、“应用”(Apply)和“适应”(Adapt)。

“接受”的意思是,在第一阶段,你应该把对自己大脑的种种成见撇在一边,严格按照思维导图规则,尽量维妙维肖地模仿给定的范式。

“应用”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本书对你进行的基本训练。

我们建议,此时,你可以画最少100幅思维导图,把本章节中的全部规则和建议都 用进去,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风格,并用下面几章里勾勒出的不同的思维导图进 行实验。应该在草拟,笔记等的各个方面都用思维导图,直到它成为你组织思想 极为自然的方式。

“适应”是指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导图技巧。练习过好几百张“纯粹的”

思维导图之后,就到了试一下适应思维导图的各种形式的时候了。让我们来看看 结果……

思维导图规则及建议

规则

思维导图规则是用来增加而不是阻挡大脑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把生 硬的秩序与乱七八糟的自由混同起来,这一点很重要。秩序经常被人看作生硬和 羁绊的负面词。同样的,自由也经常被误解为混乱和没有结构。事实上,真正的 精神自由是从混乱之中创造秩序。思维导图规则正好帮你实现这个目标。这些规 则分为技法和布局两大类。技法

1突出重点

2使用联想

3清晰明白

4形成个人风格布局 布局

l层次突出

2使用数字顺序

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补充规则,分成如下几类

1打破精神障碍反复强调作好准备

思维导图规则总结 技法 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间隔要有安排

·间隔要合理 2使用联想

,在分枝模式的内外要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

·使用各种色彩

·使用代码 3 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印刷体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 ·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 ·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让纸横放在桌前 ·印刷字体尽量竖写 4形成个人风格 布局

l 突出层次 使用数字顺序

思维导图规则的基本理论 l突出重点

强调重点,如我们一向所见,是改善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强 调重点所使用到的一切技法都可以用在联想上,反过来亦然。下列规则使你能够 取得思维导图中的最大成绩和最为合适地强调重点。一定要用中央图

图形可以自动地吸引跟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并且是 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惊人效果的方法。另外.图形还很有吸引力——在许多层面上 都是如此。它吸引你,它使你感到愉悦,它使你高兴,促使你注意它。

如果某个特别的词(而不是图形)对于思维导图是绝对要处于中央地位时,这 个词也可以通过增加层次感、多重色彩和吸引人的外形来变成一个图形。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只要有可能的时候,都要用到图形,这会得到上述的种种好处,还可以在你 的视觉和语言皮层技巧之间建立很有刺激性的平衡,改善你的视觉感触力。

如果你把害怕画得很差的担心放到一边去,再画比如一只蝴蝶,你对第一幅 画可能不太满意。有时候,你可能画得不像个样子!可是,重要的在于,你已经试 过了,下次你看到蝴蝶的时候,会想到更仔细地观察它,以便于记住它的样子并 重新画出来。

这样一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了图形后,你会更加注意现实生活,进而努力 提高描述真实物体的能力。你会真的对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

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色彩会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使你避开单色引起的单调危险。它们会给图形带 来活力,使其更为动人。图形要有层次感

层次使事物“凸现”出来,而任何突出的事物都会使人很容易地记住,也便于 交流。这样.思维导图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就可以通过三维的图形得以强调。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只要有可能,你就应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一些诉诸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触觉和肌觉(生理感觉)的词或者图形。许多著名的记忆大师和伟大的作家和诗 人们都曾用到过这种方法。

例如,在荷马的著名史诗《奥德赛》这本惊人的记忆大作中,他使用了全部 的人体感觉,来传达尤里西斯在长年围攻特洛伊之后返回家园时的激动和旅途的 险恶。在下列这个情景中,尤里西斯不慎触怒了海神内普土恩,惹得海神掀起涛 天海浪来报复:

“正说着,大海在他眼前掀起了一阵狂风恶浪,小船又摇晃起来,将他抛出 船外,一把摔得老远。他松开了头盔,可巨风的蛮力如此之大,桅杆被拦腰折断,船帆和帆桁都刮到了海里。尤里西斯沉在水里很长时间,他只能竭尽全力挣扎 到水面上来,因为克利普索女神赠给他的表服实在太重。他的头终于露出了水面,吐出流了一脸的苦涩海水。哪怕是这样.他还是盯着自己的船.奋力朝它快速 地游去.抓住它.翻身又爬上了船,以逃避淹死的厄运。大海紧攫住小船不放,猛烈地摇晃着它,如同秋风把蓟花在路面上刮来刮去。一切就好像东南西北风一 起玩着毽球游戏。”

请注意这里的节奏、重复、序列、意象、提及的各种感官、运动、夸张、色 彩和感觉,这一切都包容在令人难以忘怀的、精湛的一个段落里。

观察一下小孩子们以各种感官来体验自然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他们用双手触 摸、用舌头品尝、用身体四肢移动来探索外在环境;然后他们歌颂、歌唱、编歌 谣并彼此讲故事,编造非常动人的思维导图幻想和白日梦。

跟这些臻子们一样,被称为“s”先生的切里雪夫斯基就是用通感帮助自己记 住一生的几乎每一个时刻的。亚历山大.鲁里亚在他有关“s”先生的《记忆专家 的思维》一书中报告说:

对于“S‟‟来说也是这样的,只有词汇的意义才是最为重要的。每个词在他 的脑海里都有激起一个图象的效果。他异乎常人的地方是,他的图象无与伦比的 生动,比别人的牢固得多。另外,他的图象无一例外地与通感成份联系在一起… …

运动也是一个主要的助记手段,可用来促进思维导图。你的词汇、图片、整个 的思维导图都可以移动——就象迪斯尼乐园制作的一些令人难忘的、精彩的动画 片。为了让你的图形移动起来,你可以加一些合适的视觉动感符号,如下列所示。

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变化大小是表明层次当中相对的重要性最好的一个办法。扩大一些的尺寸可以 增加重点,因而也就增大了想起它来的可能性。间隔要有安排

安排有序的间隔会增大图形的条理性,有助于层次和分类的使用,让思维导图 “敞开”供人添加,看起来也美得多。

间隔要合理

每个项目之间空出一定的地方,会使思维导图秩序井然,结构分明。从逻辑 结论来看,各项目之间的空间可以与项目本身的重要性相比。例如,在日本插花 艺术中,整个布置都是基于鲜花之间的间隔的。同样的,在音乐中,声音经常是 围绕着无声而安排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实际上是从休止符或者静止符 开始的。2使用联想

联想是改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脑使用的另一个整合 工具,目的是要让我们的生理体验产生意义,这是人脑记忆和理解的关键。

建立了中央图形和基本顺序思想后,联想的力量就可以让大脑进入任何话题 的深层次。

如已经提刘的一样,任何用于联想的方法都可以同样用作重点,反过来亦然。

在分枝模式的内外要进行连接肘,可以使用箭头

箭头可自动地引导你的眼腈,把思维导图中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连接起 来。它们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多头的,大小形式和维度都可以变化。它们给 你的思想一种空间指导。

使用各种色彩

色彩是加强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为了编码或者在思维导 图的特别区域里加上特别的颜色.可以专门选择一种颜色,这会使你勇快地进入 信息,会改善你对这个信息的记忆效果,并提高创造力的数目和范围。这样的颜 色代码和符号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在一个小组里进行。

使用代码

代码会使你在思维导图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快速的联系,不管这几个部分在 纸上看起来有多么远。代码可以是对号和错号,圆圈,三角形或者下画线,也许,它们还可以更精致一些,如思维导图(彩图4)。

代码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例如,你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使用很简单的一组 代码来代表人、项目、经常反复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经过。

代码可以通过简单地使用颜色、符号、形状和图形来巩固和强化层次和分类。它们还可以用来把一些资料来源与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如书目,参考资料等)。1代码2连线3连接4记忆5联想 3清晰明白

模糊不清会妨碍感知力。如果你在笔记上乱画一通,那只会阻碍而不会帮助 你记忆。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每个单独的词都有上千个可能的联想。每条线上只写一个词会给你带来联想 的自由,如同给一个肢体装上了额外的关节。重要的词组并没有丢失。(本规则更 为详尽的讨论见本章的“认为词组比单个词更有意义一些”一节)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印刷体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字型,因此也更易于让大脑“拍照”。所额外花 费的时间,由于快速的创造性联想和回忆而会得到更大的补偿。写印刷体还会促 进简洁,大写和小写字母可以用来显示词汇在思维导图上的相对重要程度。印刷体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为词汇的„肉体”提供“骨架”。因此,它会有助于图形的组织和整洁,因而也就使得整个图条理清楚,有助于记忆。线条还会鼓励进一步的连接和修饰。(见第124页图)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一样 这个规则容易让词和词尽量靠近,因而也就有助于产生联想。另外,所节约 的空间也让人能够包括更多的信息在一张思维导图上。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把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彼此连上容易使思维也接上趟。线条可以变成箭头、曲 线、圆圈、闭路环、椭圆、三角形、多面形,或者从大脑这个无限的仓库里随便 想出个什么形状来。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加以突出以后,粗些的线条立即向你的大脑发出一个信号,让你注意中心思 想的重要性。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处在探索阶段,也许你会发现,在思维导图的 过程中,一些周边思想实际上比中心思想更为重要。在这些情况下,只要合适,你就可以简单地把外围的线条加粗一些。有机和弯曲的线条会更大地增强视觉兴 趣。

1线条2粗线3向外4拥抱5连接 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

边界线“拥抱”一个完成的思维导图的分枝时,它会定下这个分枝的独特外 形。这个独特的外形可以激发包含在这个分枝里的信息的记忆。对于更为高级一 些的助记思想家,这些外形可以成为“活的图片”,极为成功地强化回忆起来的 可能。

我们当中许多人在还是小孩的时候经常无意识地干这样的事情。例如,你是 否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出躺在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如果记得,你多半会 对着飘动的白云说:“啊,那是一只羊!…„有只恐龙!…有条船!”“有只鸟…… ”

你的思维在根据随意的外形构造图象.因而也就让外形更易于记住。同样的,在思维导圈中创造外形,会帮你在一个更为容易回忆的形式里组织许多的数据。这样子收集信息,叫作“零打碎敲”,是非常有名的助记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看法,我们的短期记忆平均只能够记住七个信息项目。零打 碎敲可以帮我们更为有效地使用存储空间。

例如,一位未经训练的大脑使用者可能会把全部的短期记忆力用在存储一个 七位数字的电话号码上面。而有经验的记忆者,他会把这七位数字以一种有意义 的方式收集起来,因此就可以腾出空间来用于记忆别的东西。

+1982年,蔡斯和艾立克森做的一项试验就是关于这种记忆力的,1986年由格 拉斯和荷里由克描述出来。一位受试者特别有趣。一开始,他平均只能记住七位 数字。但是,经过两年的零打碎敲练习后,他可以记忆82位数字。他的特殊技巧 就是把数字与大脑里面已经有的长期记忆联系起来。例如.351这几位数字,就与 以前的一项世界一英里短跑纪录联系起来了(3分51秒)。

因此,在思维导图上划边界线有明显的助记长处。如果你希望在已经划了边 界线之后再加上什么东西,那么,可以再加上几条新的分枝,加以新的边界线,就像一棵被锯掉的树干上露出的年轮。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外部的条理性会有助于内部的思维条理。清楚明白的思维导图看起来也顺眼一 些,好看一些,也更美。

让纸横放在桌前

横向的格式(“风景画”)比纵向的格式(“人物肖像”)会给你更多的自由和 空间来制作思维导图。横向的思维导图读起来也容易些。没有经验的思维导图制作者经常是转动纸张,而人和笔在原地不动。这在制 作思维导图时可能不会引起任何麻烦,可是,想再要阅读思维导图的时候,会造 成很大的不方便,你会发现你得发挥瑜珈大师的高级技巧来看懂你的作品!印刷字体尽量竖写

竖写的印刷体让大脑更容易进入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这个规则对线条角度 的要求与对印刷体本身的要求是一样的。如果尽量让线条保持横向,思维导图读 起来会容易多了。

4形成个人风格

如前所述,我们都是非常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导图应该反映出我们这些独 特大脑里面非同一般的思想网络和思维模式。思维导图越是能这样,我们的大脑 就越是能够与它们认同。

为了真正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风格,你应该遵循“l+”原则。这个意思是,你所画的每一幅思维导图,比上一次画的图都应该更具色彩一点,更有三维特征,更有想象力,更有联想意义上的逻辑,更加好看一些。

这样的话.你就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精神技巧。你会画出一些自己想反复地 看一下,并为了创造和交流而使用一下的思维导图来。另外,你的思维导图越具 有个性,你越是容易记忆住它们所包含的信息。(详情见第11章)

布局

l突出层次

如第9章所述,按照基本顺序思想的形式使用层次和分类,可以很大地加强大 脑的能力。

2使用数字顺序

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某件特殊任务的基础,比如一个演讲.一篇文章或者一 次考试的答案,你可以以一种特别的顺序来交流自己的思想,不管是按时间顺序 还是按重要性的顺序。

为了实现这一点,你可以简单地给所需要的顺序编一些分枝号,如果需要的 话,甚至还可以给每个分枝分配一些合适的时闻或者重点。如果你喜欢字母,也 可以使用字母表里的字母。不管哪种方式,使用顺序的方式总会自动地得出更为 逻辑的思想。

┏━━━━━━━━━━━━┓ ┃思维导图建议总结 ┃ ┃打破精神障碍 ┃ ┃l增加空白线条 ┃ ┃2提出问题 ┃ ┃3增加影象

┃ ┃4保持无限联想的能力意识 ┃ ┗━━━━━━━━━━━━┛

2.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篇二

一、借思维导图,助微观落实

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不留知识死角。从教材把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把课本读“厚”。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流程化,让思维能够“看得见”,就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便于高效把握。

如“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思维导图(图1),以“商品”为核心主题发散性出“含义、本质、基本属性”3个一级分支,随后将一级分支扩散为二、三级分支,分别从含义中提炼出“劳动产品”、“用于交换”两个关键词,点明物品要成为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从本质中提炼出“交换关系”、“劳动交换”两个关键词,让人明白,商品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从基本属性中提炼出“使用价值”、“消费者”和”价值”、“生产者”四个关键词,然后用关联线勾画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让人明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可兼得,消费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就得付出商品的价值;而生产者是为了获得价值,就得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这一思维导图利用简单明了的关键词、关联线等将复杂的内容化繁为简,使知识得到了层层扩散和细化,可以让学生清晰明白、全面深刻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借思维导图,助中观呈面

中观呈面就是要在微观落实的基础上串联知识,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也就是要把课本读“薄”。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课框目中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谱化,是实现中观呈面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

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点并非零散脱节、互不相干,而是纵横交错、内在联系的。传统的单调的、不突出重点的线性思维,较难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谱化,可以使知识的纵横交错联系一目了然。如辩证法思维导图(图2),将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辩证否定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将思维图谱化,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助于将前后相继、左邻右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有机地串联起来,让知识变的简洁、有序,从而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借思维导图,助宏观构建

宏观构建就是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以模块的方式编排,关注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相对淡化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而思维导图正是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最为高效的工具。

如,可以“经济生活”作为中心关键词,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个人、企业”和宏观主体“国家”作为次中心关键词来构建《经济生活》整个模块知识(图3),使整个模块知识清晰明确、融会贯通。

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形化,让模块知识由繁杂抽象变为直观快捷、由深奥冗烦变为浅显愉悦、由枯燥乏味变为清晰明了,充分开拓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潜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将思维图形化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图示、符号,触发灵感,大胆创新,进而达到“一图胜过千言”的境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图”作舟!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他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思维能力、抓关键的能力、突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在学科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英国“记忆力之父”的托尼·巴赞发明的。它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将它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以及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相对不足。

关键词:思维,导图,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泽颖.善用思维导图,共建知识网络[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3).

[2]李靖,张艳明.思维导图:可视化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枯燥[J].中小学电教,2011,(Z1).

[3]张敏,杨凤梅,朱晓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4).

[4]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5]范晓卫,刘丽丽.浅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01).

[6]张晓华.浅析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07).

3.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思维导图 有效学习

1.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常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来,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学生已经认识水平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把三维目标整合为多个任务。在具体的情境之下,设计多个任务以让学生分步达成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关键是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创设的情境和任务的解决不断驱使实现目标的点状突破。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把教学目标融入其中,通过分解总的教学任务,变成多个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在开展学习前向学生展示主干的任务驱动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从总体上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避免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方向。

在进一步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细化,然后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把老师准备的主干任务驱动思维导图联系起来,明确主任务下的各个分任务,明确哪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哪部分知识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探讨。还可以根据任务来确定小组中的分工协作。

2.小组合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不是单纯以就近原则来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来进行分组。老师可对学生进行测试、访谈、交流,对全班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学生大致划分成三个层次,从面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这样有根有据地科学分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提升。异质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他们之间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等都可以互相影响,突破思维的界限从面达到创新。而同质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可以使每个小组之间均衡发展,每个人都能有公平的学习条件。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师也可以开展合作互补学习的课堂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

一、引入部分

欣赏有特色的个人网站,小组合作,归纳个人网站的一般特征,画出思维导图。

二、新授部分

学生自选主题,合作完成个人网站架构和收集材料。用思维导图绘制出网站的各个分支,再在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收集各分支所需的材料。收集整理材料过后,通过思维导图链接相关材料。

三、展示成果部分

解说各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根据已完成的思维导图解说网部架构。

下面就如何基于思维导图的“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结合起来,我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激趣学习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思维导图中的“导学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刚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一般较低,只有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下创设有趣的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2.分解目标,步步导学。

对教学内容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子目标及子目标下的子目标。这些细分下来的目标,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制作成导航图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学习目标。而学生通过导航图卡可以逐步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地自主探讨学习。

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绘制思维导图,然后把预习的成果在课中展示交流,同学和老师借助导航图卡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升,找出完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当找出完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就掌握了学法,在学习的指导下根据导航图止继续学习其他目标。最后,教师就指导学生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

3.分享讨论,思维创新

在小组合作时,思维导图工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讨论和学习,把收集到的信息重新建构。小组讨论其实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围绕中心主题充分联想,然后对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修改和增删,有了思维导图工具的帮助,学生能更清晰条理地梳理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不断地训练下,学生能形成科学、逻辑地思考的习惯,使学习更有效。

4.成果展示,反馈明理

任务结束阶段,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与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和学生链接思维导图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努力的方向,促进自我评价。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导图的差异,及时了解问题的症结。

展示成果时,思维导图能更清晰地表达学生的构想,让汇报更有逻辑和让人印象深刻易于明白。遇到疑问时,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马上进行处理。

4.思维导图与历史教学设计 篇四

上传: 游梦莹

更新时间:2013-1-24 10:25:48

经过研修学习明白了什么叫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这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而将思维导图同历史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发现历史教学可以得到很大的丰富与完善,课堂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历史是很枯燥的。但是历史本是就是过去的现实,所以应该是很生动的东西,只是教学设计的不当才造成这种局面。而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注重的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在设计一堂课之前先将主题的关键词与图像、图表等方式建立记忆的链接。在建立链接之后利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记忆规律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出思维的效应。帮助学生在逻辑思维与想象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此来寻求思维的发散与扩展。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包括对一门学科很枯燥无味的定论,都是因为教学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的。传统的教学喜欢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各种知识,而无法体会到教师好的思维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淡淡注重知识的灌输不仅学生学得辛苦,老师的教授也会很辛苦。

通过研修明白,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而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可以利用到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5.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教学 篇五

教学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因而,语文学科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对中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利用“思维导图”将更好地优化作文教学。

一、关注学生心理,在寻找题材中启迪学生热爱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只有满怀生活的热情,才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以满腔热忱的姿态去参与生活,在平淡无奇的环境中去创造生活,从而在厚实的生活基础上产生和发现写作的第一手素材,使得习作时文思泉涌,左右逢源,笔下生辉。

二、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调节人的内外活动。中学生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强、自立、自信的优秀品质,才会面对现实,勇于克服困难,才会不断进步。

三、在教与导中,创设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和导是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

他们的认知活动,并不单纯地受他们的思想认识支配,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支配。同时,学习又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有助于学生加深道德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四、在动机和评估中,创设成功的心理氛围

我们知道,学习必须具有内部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动机。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强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较佳效果。由此可见,保持学习动机的适当强度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部分初中学生,思考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往往耐不得“寂寞”,发言之类固是踊跃,却不免“有口无心”。这时候,老师适当地创设一些成功动机的情境,倒是很可以促使学生潜心阅读,埋头思索,有助于为下一轮的“热闹”蓄势。

五、在作文修改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相互合作

学生修改作文的特点是小修小补或只补不删,其心理障碍来自于对自己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成果的爱怜,来自于对自己劳动成果缺乏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辩证认识的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自我修改的效益,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并指导学生从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对比中,认识自我批评的重要价值。

六、在作文讲评中,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心理

建筑在现实基础上,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指向越高,他所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这就是由目标这一激励因子所引发出来的积极向上,追求成就的内驱力所产生的效应,而当一个目标达成后,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目标层次,那就极易造成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从而降低前进的心理动力,减弱追求目标的心理强度。

6.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篇六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以下均称之为‘博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的确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反而发展缓慢。那么,为什么这种最初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发明的方法,历经50余年,却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呢?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博赞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博赞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你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才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博赞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因为“博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却不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方法,而适合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是“学科思维导图”——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品质标准

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在15年的研究与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如右图)。

 形的6条标准

“一图一中心,主题要突出”是指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题要明确,不能又想说东,又想说西。

“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的广度不够。

“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根据15年的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知识处理不到位,层级太多容易跑题。

“易读信息大,导线须转平”,学科思维导图的内容比一般思维导图的信息量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关键词精准,增减都不行”,优质学科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要精练到增一字多余,少一字不明,绝不能是大句子,因为罗列句子并没有启动思考。

“色域区分明,一眼就看清”指要用不同的颜色将知识模块进行区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忆图”时也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回忆。

 “神”的6大意识

“目标意识”,画学科思维导图目标要清晰。比如一篇课文,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可用“识读”消灭字词,“理读”理清文章结构,“品读”欣赏里面精美的词句等。

“问题意识”,这是绘图的关键,学科思维导图的展开一定是由问题引导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淘金式发问就是不断追问的递进式思考。

“要素意识”指什么样的体裁就要提什么样的要素,比如说明文,其要素就是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方法。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层级意识”指同层级及上下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鼓励个性化的随机发散。

“对象意识”是指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规律意识”强调一张优秀的学科思维导图,一定要把考试规律(题型意识、考点意识、解题策略)和学科规律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对提升学生学科水平有用的。

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非常简单,刘濯源教授编了一个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一画中央图,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浏览作补充”。学会画图并不难,但刘教授常说“功夫在图外”,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不只是由画图的技巧来决定的,而是由绘图者的思维品质和学科功底来决定的,为图而图,忽视图背后的思考方法,是舍本逐末。因此,教师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逻辑能力(如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如发散、聚合、递进、转化、辩证等),另外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也是重要基础。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分型

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的“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知识归纳,将知识结构化,更利于理解性记忆。(应用实例如图)

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维”,应用于写作或创意,绘图时进行结构化的发散思考,可快速突破思维局限,发现新观点和新途径。(应用实例如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则是“发散+递进”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阅读和解题,梳理文章结构和线索,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应用实例如图)

7.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篇七

在语文教材中, 每篇课文都由三部分知识构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知识。每篇课文由自身特点决定, 又分化出多个知识点。对全册书中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加以整合, 就会构建一个语文知识网络。因此, 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每篇课文进行有效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预习课文时, 初步绘图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遵循着“字———词———句———段———篇”学习规律。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 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预习时, 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初步归纳课文中的知识点和提出他们不懂的问题。比如, 梳理文章结构、抓要点等, 并用图形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刚开始, 学生可能不知该从何下手, 我们可呈现一些思维导图的实例让学生们观察。在他们了解了一课书的思维导图基本包括了“生字、多音字、新词、背景资料、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我的质疑”这几部分的内容后,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简笔画、图像等绘制思维导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后, 就能创造出“车型”“树形”以及与文章描写情景相一致的思维导图。接着训练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整理出“关键词”进行填写。

思维导图画好后, 课堂教学在检查预习阶段, 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 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和同学共同对图中展示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分析, 查漏补缺, 取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向更深、更多的主题发展, 逐步整理出更加完整的、有个性的思维导图。

二、学习过程中, 按图索骥

1. 根据预习中“我的质疑”, 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师通过梳理预习阶段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提出的问题, 找出学生共同的困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直接体现。

如, 《老人与海鸥》一课, 很多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 文章第2自然段为什么连用了三个褪色?这样不重复吗? (2) 文章第17自然段中写“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什么是“炸了营”?海鸥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的问题提得多好啊!这两个地方正是老人爱海鸥, 海鸥为老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最好体现,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围绕着这两个地方进行教学, 就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

2.利用思维导图 , 展现文章结构与学习重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 把握了这个思路, 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它可以让学生站在“高处”俯视文章, 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等,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理解。

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把学习的方法, 如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都在思维导图中进行总结, 对培养学生总结每课的重点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三、总体复习时, 构建知识结构网

小学阶段, 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七零八落, 在头脑中建立不起知识网络。针对这种情况, 一个单元教学完毕后, 我就会给学生留单元总结作业, 引导他们针对学习的课文和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比较与联系, 从而借助思维导图形成他们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网。

8.美术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概念界定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结合了全脑的思维模式,它是由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人们思考的工具,同时运用了左脑和右脑,在大脑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思维导图还是一种高效的建构知识的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学生直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订教学活动蓝图的过程,即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一种计划和安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本文中的教学设计主要谈及的是教师基于思维导图模式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思维导图模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上课期间固然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和复习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好的学习模式则是其高效学习的基础。

1.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教材内容,这样只能对教材有初步印象,并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模式。引导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其学习内容,作为中央主题。接着逐渐划分分支内容并且逐渐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最后纵观全图,学生在每个知识点处做出标注,如“已理解”“很困惑”等。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预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在听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把握各部分内容的关系,然后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查阅,帮助学生修改错误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以便自己的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共同做思维导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复习技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灵活、实用。

参考文献:

9.在习作教学中如何玩”思维导图 篇九

【摘 要】阅读到综合实践,再到写作,这一路走来,思维导图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思维导图运用的冰山一隅,从这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中,切切实实的明白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能起到积极地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教学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38

思维导图与我的课堂教学虽说结缘于阅读教学实践,但至今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一个“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专题。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单元学习,所以个个精神饱满,激情高涨,都想一探究竟,玩出个新花样。于是,接着孩子们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的思维导图基础,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自学本单元的第一课单元导读。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你的学习内容。

孩子们接到学习任务后,争先恐后的行动起来。为了不让孩子们走弯路,我及时顺势引导:看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孩子们听到我的引导,立刻茅塞顿开,个个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瞬间明白了许多,便忙碌着开始画了起来,没过多久,我巡视了一圈之后,发现孩子们把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要求、活动的内容以及要注意的事项都清晰地罗列出来。孩子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已呈?F出他们对本单元要做的事情,要去看的书,要学的内容,然后要准备去做的事,重点是做什么,都一目了然的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后来的教学不用我说,孩子们已经清晰地知道每一个时间段,他们的学习任务及预习准备的方向是什么?当每一项任务或者每一项内容学完之后,个别孩子们还会在思维导图上,把已经完成的地方做一个标记,同时还来提醒我,老师,我们这个内容已经完成了,我们下一目标是不是该做“„„”什么了。所以我觉得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帮学生梳理学习任务思路,同时也帮师生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因为很多内容学生从思维导图自发式的就能提前学习了,有的时候就可以跑在老师的前面了,跑在前面的这些同学就可以带动后面的同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这难道不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吗?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更激发了我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将“思维导图”迁移到习作教学中来呢?这一“玩”,又让习作教学如同锦上添花,思维导图更让孩子们喜欢上了习作教学。

在中段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既形象又直观。它的视觉感非常强,孩子们对它的理解比原来生硬的板书效果好的多。首先思维导图罗列出来后,孩子们愿意看。其次,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孩子们看的时候一目了然。

班里有一位学生原来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一般会把作文提纲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出示在黑板上,按理说课堂上她也听了,板书也看了、记了,可等她写作文的时候这个提纲就又看不懂了,这个时候,家长也会打电话问我,然后孩子也在群里问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也没办法说清楚时,我还是要在群里给孩子们讲提纲要点,这样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比较麻烦。后来自从用了思维导图以后,我先是学课文的时候用,当孩子们会画思维导图线条以后,我就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始尝试着用思维导图罗列提纲。没想到这个原来写作文最头疼的小女孩,她画作文提纲的时候,竟然用思维导图能清晰将自己习作思路表达出来,我想,既然思路很清晰,她写作文也就困难不大了,虽然说她平常积累词汇量不是很多,但最起码这个整体的布局谋篇方面,她已经不是过去的“问题学生”了。

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时,我通过思维导图为教学手段,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习作教学。

第一步: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习作的相关要求,自由选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围绕习作要求自由想象并把要点记录下来。

第三步: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寻找习作内容的切入点,围绕主题想用什么内容来丰富它,画一画本次习作的思维导图,再根据导图完成习作,巡视一圈之后,我还发现,学生制作的习作导图基本画出了文章结构和写作要点,而且更富有趣味性。

以前在习作练习前,我总是让学生打腹稿、列习作提纲,为学生的习作指引方向,然而我发现习作前列提纲较为适合优等生,对于基础较弱学生来说:要用通顺的句子概括文章段意,那简直是难上加难,有了思维导图,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把阅读教学中导图的画法迁移到习作中来,学生借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学会为自己的习作“布局谋篇”,这样反而降低了教学难度。这样,学生在动笔前已经有了这样的“习作导图”,写起来思路清晰,不遗漏,保障了习作的质量。

课后,我在班里做了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导图比以前的列提纲简单多了,按学生的话来说“只写关键词语,不用再写句子(段意)了,简单方便”。多数同学表示自己将会把这样的导读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习作中去。

思维导图让我深度反思:

1.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2.把握了文路,为阅读铺路搭桥。《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等,这些核心的阐述就是要理清文章思路。思维导图在文章中的合理运用,就是为学生篇章阅读指引方向,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握纹路,梳理文章脉络,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3.提高效率,为习作布局谋篇。快速阅读,为课外阅读提质。

4.让“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成熟,进入深度再思考。(1)预习课文,以学定教。(2)复习知识,梳理总结。

5.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亟待面对,加以提升能力。

(1)关键词提炼较困难。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毕竟阅读能力有限,对关键词的提炼不能达到准确掌握,甚至有些还是错误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0.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本学期,我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正式实施。“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即全脑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物,以思维导图为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习得为抓手,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这种模式强调导学习得、导图习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是思想,又是方法,既重视知识,更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既体现学习优势教育,更体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导学案习得法和思维导图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这里重点谈一下思维导图要从在数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精髓是促进人类大脑左脑和右脑的合理应用,促进大脑的潜能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轻松。实验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笔记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我通过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三、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传统的直线型笔记仅仅是对教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和单词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联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而且,思维导图也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图形,有的画成大树,有的画成花朵等等。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这么有创意的图画,学生怎么会忘呢?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重要的一点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思维导图还是一个新事物,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英语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篇十一

一、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词汇教学

词汇是建起英语学习大厦的砖瓦。小学阶段,学生要接触并记忆一定量的词汇,教师这时就可以尝试一下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新单词、新词组的教学。在五年级《英语》(凤凰传媒新译林出版社)Unit4 Hobbies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这样呈现draw, read stories, dance, play the piano, watch films(如图所示)

教学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好奇好动的学生兴奋不已,瞬间提起学习兴趣。图画迎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处于形象记忆的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记住所学单词,教学效果明显。进行单词初步记忆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单词隐去,只留下图片让学生猜测单词,对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行检验。图画色彩的冲击让学生摆脱了机械记忆的束缚,能有效进行联想提取,快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也是一种激发后进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口语教学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但现在中国式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在新课标的推动下,英语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对学生说:“Open your mouth,dont be shy!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先理出表达大纲,然后在纸上画出想表达的脉络即思维导图。比如教小学《英语》(译林出版社)Unit 5 What do they do,教师设置了一个free talk环节,画出思维导图(如图所示),让学生围绕“What do your family do”讲述,并以My family为题进行口语表达。

有了family tree 这个思维导图,学生不仅了解了家庭人员的辈分关系,还从思维导图上看出每一个环节的推进,口语表达变得畅通无阻。

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其英语能力的提升,但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难点。这当中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本就懒于思考,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做起阅读题来阻碍不少,因此一碰到阅读内容便故意躲避。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先通读全文,找出全文中心点并置于思维导图中间;然后泛读全文,寻找分支置于中心点周围;最后精读材料,提取细节,并在适当位置进行彩色勾画填写,可以用上各样的图形符号。这样一来,阅读起来自然思路明晰,理解透彻。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对一篇阅读材料彻底透彻理解。

四、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是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语言综合运用的关键环节。许多学生提笔艰难,脑中空白,写的东西不知所云。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逻辑思维不清晰、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此时要做的是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向,指导学生明白应从哪方面、到哪里去收集素材,这样再提起笔写时就有把握多了。例如学习六年级《英语》上册(凤凰传媒新译林出版社)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一直热爱有加,教师便可设置一篇这样的作文,让学生随意发挥想象,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尽量使用学过的词汇。教师先利用Little Red Riding Hood来进行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前首先绘制思维导图,教师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

学生看到思维导图后顿时兴趣高涨,下课后就到教室的图书角寻找灵感,放学后兴致勃勃地讨论故事情节,等回到家就开始动笔了。这次作文学生完成得都很好,有的思维导图虽然没有达到准确精练的标准,但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点拨式的思维导图,需要循序渐进地渗入英语教学,切记不可急功近利。对于后进生的努力,教师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汪群小学)

12.构建思维导图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篇十二

一、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思维导图以习作主题为重点, 形成一个中心点, 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内容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 合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每一篇习作, 都有它的主题, 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 首先要确定写什么, 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

不管是平时的习作训练或是考场作文, 学生一看到作文时, 在“写什么”方面经常花较多时间, 绞尽脑汁在想究竟要写什么内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之后, 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梳理、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 然后根据内容来选择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素材进行习作。

在习作复习课中, 我出示习作题目“乐”, 具体要求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要求把你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乐’事, 写一篇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 详略得当, 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可以说家里发生的乐事;可以从社区发生的事情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广阔了, 梳理了很多素材。于是 , 师生一起合作, 完成了一张思维导图 (见导图一) 。

学生根据素材开始筛选,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挑选一件认为特别快乐的作为习作内容。有的学生认为班级举行的“搭纸牌大赛”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至今记忆犹新;有的学生认为是观看为厦门马拉松喝彩的拉拉队比赛最快乐最有意义;而有的学生认为深夜躲在被窝里窃读快乐而又惧怕, 但是更多的是读书的快乐……于是有的题目是“燃烧的纸牌”, 有的题目是“体验节真快乐”, 有的题目是“夜半窃读乐无穷”等。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丰富其生活的同时, 要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并积累生活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有挖掘不尽的“宝藏”。在梳理、积累作文素材中, 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把想法外化出来, 适应了习作的需求。

二、运用导图??引导学生学会构思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的关于习作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透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几个字眼, 我们不难发现, 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把语句写通顺, 表达有序有物有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当学生已经明确要“写什么”了, 那么“怎么写”, 指导学生如何构思, 如何谋篇布局就是执教者要思考的问题了。

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图表达构思时, 我要求他们用标注“关键词句”的方法, 把要表达的内容简要记录并注明详略写;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还可以标注想采用的修辞手法。一位同学的《深夜窃读》是这样用导图表达她的构思的 (见导图二) 。她构思的导图清晰, 特别是在准备描写窃读的过程时, 有犹豫的心理, 有寻找书籍的着急, 有窃读的快乐, 有生怕妈妈发现的惧怕, 还有告别书籍的不舍; 一目了然的构思让这位同学的行文文从字顺、生动具体。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 把握了这个思路, 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 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 才能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在习作前思考文章应当围绕哪几方面来写,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应当如何衔接等, 在构思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依托导图??激发学生主动表达

每一次的习作指导对孩子来说, 都是一次思维的革命, 他们在短时间内要思考习作的素材, 要构思习作的提纲, 要形成完整通顺优美的文章, 的确是不容易的。在实践中, 我发现孩子们在构思写作提纲时, 运用了在导图中标注关键词语的方法对于帮助他们表达很有帮助。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微型写作训练是我平时经常进行的片段练习, 孩子们通过此举积累了语言,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逐步训练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能力, 为连段成篇奠定了基础。以一位同学构思的《倾斜的伞》 (见导图三) 为例进行说明。

这位同学在构思《倾斜的伞》这篇习作时,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先写自己在雨中期待妈妈来送伞, 接着写妈妈的爱让自己觉得温暖和感动;最后话锋一转, 从妈妈的爱提升到所有家长们的爱让自己震撼。小作者的思路清晰, 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写的内容, 并且标注关键词。在习作构思之后的“说作文”环节中, 导图中的关键词帮助她主动、通顺、善于表达——比如在描述“期待”妈妈来接的时候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 我期待妈妈来为我送伞。时钟滴答滴答地转着, 像沙漏坠入我着急的心房。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坐立不安的我恨不得有一双千里眼, 穿过迷蒙的雨雾看见妈妈的身影。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一摇一摆, 好像也探头探脑地帮着我看看妈妈来了没有……”。

再如该作者在和同学们分享发现路上那把倾斜的伞后, 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震撼”时, 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 在我们的前面走着一老一小两人, 老奶奶正给小孙子打着伞, 他们那把伞很大, 却始终是倾斜的, 整把伞几乎把小孙子包围住了。密密麻麻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落在老奶奶的肩膀上、腰背上、鞋子上和袜子上, 老奶奶不时地打着喷嚏。我好奇地问妈妈:‘老奶奶的伞那么大, 足够遮两个人, 何必把伞全部倾向于小孙孙, 自己却淋湿了身子, 难道她不冷吗?’妈妈歪着头轻轻答道:‘只有这样, 她才感到不冷的!’这时的我听到雨点声越来越大, 再看看前面那把伞, 也越来越倾斜了。我的内心震撼了!”……孩子以关键词语为中心, 进行发散性表达, 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说得具体生动。

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当孩子会写一段话了, 主动表达了, 何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呢?因此, 在学生构思导图时, 指导他们在要表达的内容旁边标注关键词句, 对于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 构建思维导图, 的确能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篇十三

四川省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 陶朝晟

【内容提要】“思维导图”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小组探究过程等,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导独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物理教学课堂的目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

优化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由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区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模式来记忆知识结构,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运用运用图画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画出放射线,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这种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初中教师更加形象的把相关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快的去理解。初二是初中物理教学时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的阶段,由此使得很多学生感到陌生,难以快速融入教学环境中,而思维导图的直白式引导则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更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理清思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更好的感知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理解思考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一、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教材,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复习指导等。传统的教案是一种线性方式,不能从整体结构上反映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思维经常断线或是遗漏有关知识点,如果在写教案前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再写教案,两者互为补充,我们的教案就会更加条理清晰、更用利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掌控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分组教学法,“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教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利用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发现各小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能及时找出各小组的不足,可以迅速查漏补缺,对各组进行点拨。最后可以把各小组的“思维导图”收集起来,制成一张全班的关于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教学的效率。下图是用Inspiration 9软件做下图是关于“物态变化”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利用“思维导图”把教知积结构表达既充分又直观。用最少的文字清楚获得最好的效果。(也可以手绘)。

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并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能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1.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反思笔记

一般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记过的笔记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复习。所以常规笔记效率低、篇幅大、无重点、无层次、无结构。而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效率高、篇幅小、有重点、有层次、有结构,并且方便以后复习。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联想。联想老师想到的相关知识点,没想到的知识点,思想上又比老师前进了一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加深记忆。当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张图时,不仅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眼前,而且当时的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建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课堂或章节进行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发生认识偏差。所以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每个章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或是初中阶段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每节课的最后三分钟,常被誉为“黄金三分钟”,是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整理的关键时间。此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补充,能够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缺漏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补充,并将其结构化,起到了很好的串联和修补作用,此环节可誉为“串珍珠”。章节知识以“整串珍珠”的形式呈现并固定在学生的脑海里。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和查缺补漏能力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下面是物态变化学部分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实验

很多学生做实验时不够严谨,不能正确操作,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不懂实验原理,不能理解此实验的意义,造成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论导出,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实验,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下面是测量实验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学习的物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认识,不仅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理解,更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重新整合和变通。如果能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巧妙地运用到复习课中,在理解知识和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将物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课要切忌教师一手包办,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独立建构知识网络。首先,学生主动回忆相关内容,自主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要注意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存在的疑难之处。其次,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教师主导,在黑板正中心画核心主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按顺时针的次序列出几个初级分支,再由每位学生共同完成次级各分支的知识点建构,学生最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以同学的思维导图为教学资源,全班同学进行补缺补漏,以共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同学们根据讨论意见以及教师建议绘制出思维导图并不断进行完善以形成小组思维导图。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师生长期训练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上一篇:慈溪市行政村下一篇:《师德在我心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