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作文

2024-09-27

小学四年级科学作文(精选7篇)

1.小学四年级科学作文 篇一

生活中的科学小学四年级作文

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常识,只要你用心观察,认真去思考,就一定能懂得其中的奥秘。

今天,我家来了一位神秘客人——表弟。表弟非常调皮,他一来,我就没好日子过了。他把图钉撒得满地都是,让我拣也拣不及。

这时,妈妈拿了“脉动”让我喝。谁知,我手一滑,没有接住。脉动正好落在我没拣起的图钉上。我没注意,就把水拿起来,拧开瓶盖就喝。可是,刚一打开那个洞就往外流水,我正纳闷,一仔细看那地上,竟然有一枚图钉。顿时,我一脸的惊讶。

顿时一个个迷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被扎破时没有流水呢?而当我把瓶盖时,那个小洞就会往外流水呢?这两个问题让我苦思不得其解,难以入眠。

第二天,我揉揉那睡眼惺松的眼睛,起床了。吃了饭,我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了。我问妈妈和爸爸:“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妈妈和爸爸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最后,我上网查寻才知道了其中的科学道理。原来,当我们把瓶盖盖紧时,瓶内就不会有空气流动,那么水也不会受到挤压,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了。反而我们将瓶盖打开的时候,瓶内的空气就会流动起来。当然,水也会受到挤压,当受到挤压时,瓶内的水也就会被挤压出来的,还真有趣!

这还真得感谢我调皮的小表弟了,如果不是因为我小表弟,我还真不知道这么一个有趣的科学奥秘呢!

科学奥秘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发现、观察、思考,说不定还会发现比这更有趣的科学奥秘的。到那时候,记得一定要和你的好朋友——我,一起分享其中的奥秘喔!

2.小学四年级科学作文 篇二

1.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声音与振动》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教材首先安排学生用纸发声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制造声音”,进而让学生产生关于声音与振动关系的假设,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初步感知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其次,教材安排学生观察纸哨、橡筋、鼓等一些物体发声的现象,收集声音与振动之间关系的相关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经历整个探索求知过程,从而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感性认识。

2.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中,低年级学生对声音的性质已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声音有轻、响、高、低的不同。在生活中,每个学生对声音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声音有着直观的感受。虽然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并不会花时间去深入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小学自然教材合理地安排有关声音的内容,能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

[问题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声音的产生》是小学生非常关心的内容,声音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常感受的现象,这节课的知识点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要一切都安排好,如果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会造成学生真正探究不多,被动参与。但教师的尺度也不要放得过大,如果放得太大,会造成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但真正的探究却不实的情况出现。

要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探究层面,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物体振动的不同情况,通过“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一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用具,让他们通过自行探究来揭示自然奥秘,在动手活动过程中通过用眼看、用手模、肢体感受等方法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宝贝,你们看看,这是一个特殊的响钵,不信你听(让钵发声)。”“声音从哪里来?这样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板书:声音的产生)教师通过奇特的发音钵,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

2.新课学习环节

活动一:用各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教师:“在大千世界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为了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做个实验,你能通过哪些办法使一张纸发出声音?”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向全班演示。

活动二:做纸哨。教师按照教材要求示范做纸哨。教师提问:“怎样让你的纸哨发出的声音最响?”“纸哨发出声音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猜想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三:制造声音,作出假设。教师:“刚才,我们听了纸哨的声音比较单调,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自带能发声的物体,你能制造出其他声音来吗?”教师提出要求:“声音不要太大,看谁想的办法多?交流你们的方法,说说物体在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有没有不同见解?”(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教师总结:“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深入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活动四:实验探究。教师:“同学们,在你的实验桌上有钢尺、橡皮筋、小鼓等实验物品。我们让这些物品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首先,学生观察物体发声特点并思考。教师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这些物体状态有什么变化?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小结:“物体本来是静止的,但我们人为地摩擦、撞击、弹、拨、敲打,让它运动起来,物体产生了振动,我们也就听到了声音。”其次,振动与声音。教师提问:“物体的振动与发声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音叉发声时音叉也在振动。”学生敲击音叉然后插入水中;敲击音叉后用手摸感知;敲击音叉后接近悬挂的乒乓球……教师说:“我们清楚地观察、感觉到橡皮筋、钢尺、小鼓等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借助于乒乓球看到了敲击音叉发声时音叉在振动,我们敲击队鼓发出声音,怎样让我们能看到鼓皮同样在振动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与归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让纸哨、钢尺、音叉、队鼓、乐器等物体振动,就产生了声音。可见,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出声音,如乐曲是固体振动、流水和下雨是液体振动、瓶子发声是里面的气体在振动。”

3.巩固应用环节

研究怎样让发声体停止发声。教师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教师敲一下锣,锣发出了声音,提问:“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学生演示让锣停止发声。教师提问:“同学们的演示说明了什么?”师生小结: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4.课程小结环节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师生小结:其实自然界一些科学现象都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到物体发声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振动,得出了声音原来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结论。教师:“最后,我们做个游戏,根据老师发出的声音,请你指出老师的位置,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配合完成游戏。

设计意图: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具体如下。

第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首先利用不敲击“宝贝”钵,而通过多次绕钵也能发声导入新课,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奇怪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此时学习热情被点燃,由此引入本课学习内容。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游戏设置情境、质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的智慧火花。我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奇妙声音的极大兴趣,促使其产生探究自然事物规律的强烈欲望。

第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猜想假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分化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化。

第三,丰富感知,多种渠道验证假设。学生用“振动”来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特征。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做“手拨橡皮筋”“按压钢尺”的实验,探究橡皮筋在发声时还有什么现象产生,由此强化“振动”(即来回不断的快速摆动)的概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说过:“真理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不断地摸索、自行实验,然后认真观察现象,才能了解规律,掌握知识,真正达到研究学习的目的。在学习用“振动”来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时,学生用黄豆、大米等撒在鼓面上,然后敲响鼓,发现鼓发声的同时黄豆、大米在跳动,这就明白了原来这时鼓面也在振动。教师不必用口头讲授,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已经能够理解物体发声的特征了,自行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印象更为深刻。

在进行物体振动发声的验证实验时,我在提供大量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他们不仅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而且认真观察现象,最终证明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例如,为学生提供音叉和许多能发声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用直观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振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与学生共同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我则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法”来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既突出了自然学科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其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通过反面求证“让发声物体的振动立即停止”,让学生发现当锣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学生也会感觉到手捂在锣面麻麻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完全像科学家那样用一系列实验来最终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经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得到了提高。

第四,创设氛围,培养探究科学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而需教育者的专门评价和培养。”教学时,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我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我通过举例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是由哪些物体振动而发声(如风声、波涛声)的,来解释“宝贝”钵发声的原因和道理。另外,我通过让学生找资料研究青蛙是如何发声的,促使其自觉动手实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我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有利于提高其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学生自行探究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过程。在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原因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橡皮筋和鼓这两个发声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互相启发,从而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随后,我进一步抛出问题“通过实验,你有什么猜想”,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不甚理解,于是,我为学生准备水、乒乓球以及一些轻小物体等作为实验材料,让他们通过讨论,寻找不同的验证方法,然后用实验说明真理。小组讨论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其心理品质方面与自然知识,并促使其勤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专家点评]

曹庆明老师的《声音的产生》一课,处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时时呈现出教的激情与学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做中学,玩中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针对“声音的产生”这一教学内容,曹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活动,让学生在“用各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做纸哨”“让自带物发出声音”的制造声音的活动中,产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兴趣;在“直接感知物体振动”“间接感知物体振动”“让物体停止发声”的活动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充分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曹老师充分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在制造声音活动中呈现的“声音产生原因是撞击、弹拨、敲打”的原有认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振动产生声音”的假设,并提供多样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由此帮助学生建立“力作用于物体,使其振动产生声音”的认识。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生常常是知觉主导思考,将理解和推理建立在可观察的现象上。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曹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钢尺、橡皮筋等物体发声时较为明显的振动现象;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借助物体间接观察音叉、鼓面发声时肉眼难以观察的振动现象;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发声物停止发声,观察停止振动声音停止的现象。这样,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反复求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标题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例如,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周光林.语文创新教学的尝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12).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中学)

4.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 篇四

第一、二单元《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

班级_________

姓名

等级________

一、查漏补缺。

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

等;有的来自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食物虽然多

种多样,但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_____________。

2、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__________。像花生、肥肉、大豆中含________

多,鸡蛋、瘦肉中含

多,馒头、米饭、煎饼等面食中含。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多种营养。

4、合理的饮食应是这样的:把我们的食物分成10份,那么米、面食应占

__________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___________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_________份左右。

5、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_________,我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_____________计划。

6、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多吃的是_______类食物,其次是_______________

类食物,__________性食物,也要常吃,但要适量,而对________类食物

应当少吃。

7、将花生米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_____________,这说明花生米里

含有___________。

8、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9、制作饮料时,每次都要对每种配料______________选取。

10、____________不同,制作的饮料的主要口味就不同。

11、除去水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________、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页(共2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方法。

12、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过滤能除去水中___________的杂质。

14、把沙子放入水中,不论你怎样搅拌,过一会儿沙子都会沉到水底。这说明

沙子在水中不能__________。

15、生活中最简单的给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6、在物体沉淀的过程中,___________的物体先沉淀,____________的物体

后沉淀。

二、海滩拾贝。

1、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是()。

①精制小麦粉

②韭菜

③带鱼

2、含淀粉最多物是()。

①馒头、米饭、土豆

②黄瓜、白菜

③萝卜、苹果

④肥肉、花生

3、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 主食中不可缺少粗粮

②可用饮料代替喝水

③蔬菜不能生吃

4、下列烹饪方法中,()对维生素的破坏较少。

①煮

②炸

③炒

5、在下列食物中,滴上碘酒能变蓝色的是()。

① 土豆、面条、米饭

②白菜、萝卜、西瓜

③蛋清、鱼片、花生米

6、在下食物中,脂肪含量较高的是第()组。

①水煮卤蛋、五香干 ②油炸花生、红烧肘子 ③清蒸螃蟹、海米西芹

7、肥胖往往是由于()而造成的。

①遗传

②摄入的食物或脂肪过多、又缺乏相应的体力劳动

③内分泌代乱

8、下列补钙方式中,第()组比较好。

①多吃钙糖片

②打补钙针

③喝牛奶或吃奶制品等,从食物中补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2页(共20页)

9、只要保持平衡膳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适量食用海藻、菌

类,膳食营养就不会缺乏。

①油、糖

②鸡、鸭、鱼、肉

③蔬菜、水果

三、明辨是非。

1、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搭配食用,不仅能提高食欲,促进吸收,而且能

充分发挥各营养素的互补作用,满足人体的各种需要。

()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活动不可缺少的、需要量又不多的营养物质。

()

3、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

4、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

5、沉淀能除去水中比较重的、不易溶解的物质。

()

6、人体哪一种营养成分能缺乏,否则就容易患病。

()

7、水的温度对物体的溶解速度没有太大的关系。

()

8、好的饮料配方经过一次调制就可以得到。

()

四、我帮它们找朋友:将食物和所含的营养成分用线连接起来。

蛋白质

瘦肉、鱼 脂肪

花生油、香油 淀粉

食盐

盐类

镘头、大米

维生素

大豆

五、我的科学实验。

1、将瓜子在白纸上用力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会留下________,说明

瓜子中含有____________。

2、把碘酒滴在馒头上,蘸有碘酒的馒头就会变成蓝色,这说明馒头中含有。

3、在烧瘦肉时,有一股特别难闻、像烧焦头发一样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

燃烧时特有的气味。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3页(共20页)

4、将食盐颗粒放进水中,过一会,食粒不见了,尝一尝水有咸味,说明

食盐在水中能____________。

5、如图,________号杯水的糖溶解的快。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科学饮食、健康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4页(共20页)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漏补缺。

1.植物的身体一般包括、、、、、、六部分。

2.茎上有叶、有芽、有节,叶和芽都长在 上。3.植物茎内的导管有运输

的作用。4.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

、的作用。5.根主要靠

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

的同时,溶解在水中的 也吸收了。

6.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的环境也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有

种。

7.拔一颗大草的时候,会感到有点费力气,说明草根具有

的作用。8.植物的根分

两大类,如果根的某一部分因贮存大

量的营养物质而发生了就化,这样的根叫做

。9.观察叶子的气孔时选用叶子的,用

观察。

10.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 从叶子气孔中跑出,腾飞

到空中,这就是叶子的。

11.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

提供的。

二、明辨是非。

1.所有植物的身体都可以分成六部分。

()2.叶子越多、越大,蒸腾的水分就越多。

()3.因为有叶绿素,叶子才呈现绿色,所以,红色的叶子中没有叶绿素。()4.叶绿素可以产生叶绿体。

()5.叶的光合作用只的生产提供了养料。

()6.在树干上,环割的上口和下口都会产生“大瘤子”。

()

7、叶子通过气孔蒸腾水分。

()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5页(共20页)

三、珠海拾贝。

1.叶子的蒸腾作用能促物的根不断()水分。

①吸收

②排出 2.能进行光合用的是()。

①叶绿体

②叶绿素 3.水在植物体内的活动路线是()

①根→茎→叶子

②叶子→茎→根 4.树皮中运输养料的细管,叫()

①导管

②筛管

四、我认识它们。

1.标出下面植物各部分名称。

2.写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6页(共20页)

五、我来告诉你。

1.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2.为什么树林里的空较湿润?

3.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4.植物是怎样运输水分的?请你画箭头表示。

六、我的科学实验。

1.怎样证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请把你的实验设计写出来或画出

来,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实验现象:看到。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7页(共20页)

2.如图,号杯中的水下降的快。因为

。说明植物吸水的多少与

的多少有关系。

(1)

(2)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用透明塑料袋将一株生产旺盛的盆栽植物(最好是叶子大的)罩起

来,在茎底部用绳子扎紧,放在向阳处,并按时浇水。1—2天后发现,塑

料袋内壁上

。如果选择一株没有叶子的植物做同样的实

验,发现塑料袋内壁上

。说明叶子具有

水分的作用。

4.如图,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过一会,发现酒精变

,叶子变

,说明除去叶子中的,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5.如图,将带有叶子的枝条浸在红颜色的水中,放在阳光下1~2个小时(木

本的要更长一点时间)后,会发现

变红了,说明植物茎

内有。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8页(共20页)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

班级_________

姓名

等级________

一、查漏补缺

1.空气受热会

,变

,会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3.救生圈、轮胎、充气蹦蹦床内都充满了

。都是利用了

有弹性的原理。

4.是发明球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热气球是。

5.当松开充满空气的气球时,气球运动的方向与球内空气运动的方向

,这种现象叫做。

6.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米厚,人们把这层

厚厚的空气叫做。

7.大气有

,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

力就是

。方向是来自。

8.在研究水流的力量时,我们设计的实验属于

相同时,相同时,必须不同;当

相同时,必须不同 9.人们生活在大气层里,而没有感到大气的压力,是因为

。10.当空气受到压力时,它的体积被

;当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它

又会

,这说明压缩空气有。

11.同样多的空气,受到的压力越大,体积

,产生的弹力

。12.篮球内气越足,球弹跳得越

。13.“神州五号”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9页(共20页)

二、珠海拾贝

1.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

①越大

②越小

2.用双手拉紧吸在一起的吸盘,你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①在水平方向用力

②在竖直方向用力

③无论是在水平方向,竖直还是其它任意方向,都要用力 3.在两个吸盘紧紧地吸在一起的实验中,成功的关健是()。

①吸盘的材质

②吸盘的大小 ③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挤压出来

4.下列现象,是应大气压力的作用,是利用了压

缩空气的性质,是利用了热空气的性质。

①给自行车内胎打气

②水从上游流向下游 ③水泵抽水

④热气球上升,孔明灯升空

5.医生将注射器活塞上提从而使药液进入注射器,在液体上升过程中,下列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针管中仍有空气,且气压比外面大气压大 ②针管中仍有空气,且气压比外面气压小 ③药液在自身压强作用下流入针管

6.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一会儿,鸡蛋就会自动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①瓶口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 ②瓶内气体把鸡蛋吸及瓶中

③瓶内气体压力小,外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④鸡蛋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明辨是非

1.大气没有重量,因为我们周围就有大气,但我们感觉不到。

()2.离地面越低,大气压力越小

()

3、橡皮艇乘坐舒适,减缓撞击,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

()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0页(共20页)

4.墨鱼主要靠反冲的力量推动身体向前进。

()5.水流的力量既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带来害处。

()6.喷气式飞机、礼花都是用反冲的原理升空的。

()

四、我来告诉你

1.家庭用的抽油烟机通常安装在橱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2.钢笔吸墨水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3.生活中,常见跌伤病人用拔罐的办法疗伤。其做法是在一个瓶中伸入点燃的酒精棉球,然后取速把瓶子倒贴于患处,瓶子就倒立于患处,而且很结实。它应用的是

原理。

五、我帮它们找朋友(把下面的生活应用与相应的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足球

气枪

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火箭

橡皮艇

反冲 喷气式飞机

六、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图1中的塑料袋会

,图2中的纸蛇会

,图3中的碎纸屑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1页(共20页)

2.如图,图1过一会,鸡蛋被吞进瓶子里;图2把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水

流出来;图3两个吸盘

吸在一起。这些现象都是利用了

原理。

3.如图,边图中水流产生的力量大。因为它的。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2页(共20页)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热可以沿着

传递,从温度较

的部分传到温度较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我们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铁丝、木棒同时放入开水中,先热,这

说明它

,这种物体叫做热的 ;

热得

比较慢,我们把这样的物做叫做热的。

3.热在水中可以通过

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

的方式传递。

4.单门电冰箱的冷冻室多在冰箱的。

5.冬天,教室里的暖通过

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6.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这是因为。

7.太阳能热水器表面的集热管涂上了

色,目的是为了。

8、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9.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

的材料。

10.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主要储存在 内,因此加热后的热水不

容易凉。

11.在羊绒、木头、金属、泡沫这几种材料中,保温能力较强的是

,保

温能力较差的是。

12.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就是把

转化为人们需要的 能。13.棉花比毛皮散热快,说明

保温效果好。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3页(共20页)

14.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

、两

大类。

二、珠海拾贝

1.夏天,用棉被盖上雪糕是利用了棉被的()作用。

①生热

②保温

2.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

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①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②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③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3.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①平放

②竖放

③与太阳光相对

4.冬天,室内的暖气片或炉子的热,使整个屋子的空气变暖了。这主要是靠

()的方式传递热的。

①传导

②对流

③辐射 5.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①这些材料能生热

②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③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6.下列哪种物体传热最快?()

①羊绒

②布

③金属 7.做饭用的锅一般是属材料做的,这是因为()

①漂亮

②传热快

③结实

8.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①陶瓷杯

②塑料杯

③不锈钢杯

9.在一锯条上粘放三支小小的生日蜡烛,用酒精灯对锯条的一端进行加热,()的蜡烛最先倒掉。

①中间的②距酒精灯近的 ③距酒精灯远的

10.我们站在火炉旁,会感到烤得很,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接受了()。

①对热流

②传导热

③射热 11.冬天穿棉衣比较暖和是因为:()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4页(共20页)

①棉衣能生热

②棉衣能保温

③棉衣能挡风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5页(共20页)

三、明辨是非

1.羊绒和棉被的保温性能是一样的。

()2.羽绒服自己不会生热,但保温能力强。

()3.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如果不存在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

递现象

()4.根据热对流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暖气片安装在室内最高处。

()5.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6.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

(7.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

(8.热传递只能在固体中进行,在气体和液体中不能进行。

(9.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10.开水养鱼实验中金鱼能自在地游着,是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11.夏天人们习惯穿浅颜色衣服,是因为浅颜色衣服吸热能力弱。

(12.冬天穿棉袄暖和是因为它能生热。

(13.冰糕在保温桶中长时间不化,是因为保温桶有很强的散热功能。

(14.因为金属热传导的能力强,所以锅柄不用金属做。

(15.冬天下雪时,路面洒上煤渣会使雪化得更快。

(四、我来告诉你

1.酒精灯的火焰分几层?怎样使用酒精灯?

2.冬天,暖气片是怎么使整个房间变暖的?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6页(共20页))))))))))))

3.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五、实验

1.用棉花、毛皮分别绑住一根温度计,同时放在暖气(温度高的地方)周围

相同位置,观察温度注的变化,十分钟后,记下度数;再同时拿到室

外(温度低的地方)仔细观察温度计液注的变化,十分钟后,记下度数。

比较两次记录的温度数可以发现,保温效果好,保温效果不好。说明不同的材料

。2.如图,将塑料勺、铝勺、铜勺、铁勺、木筷同时放进热水

里,过一会发现

不热,而

热,说明不同的物体传热的能力。

3.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冷

水时

,热水时。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7页(共20页)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期 末 测 试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热气球会上升是因为

。三国时期,军事家诸葛亮利用

的原理,制成了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后来人们把这种装置叫做“孔明灯”。2.我们的食物归根结底都自于。

3.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

4.、___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5.植物的身体通常是由、、、、、组成。

6.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松手,气球会

,气球运动方向与空气喷

出的方向

。这种现象叫做。

7.叶子不断的蒸腾水分,能促进植物的根不断地吸收

和。

8.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

和。

9.大气有压力,所有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

。这种压力的方向来自

。10.去除叶绿素时,可以把绿叶放在 隔水加热。

11.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

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

12.救生圈、轮胎、充气蹦蹦床内都充满了

。都是利用了

有弹性的原理。

13.瓶子“吃”鸡蛋、钢笔吸水都是利用了

。它的方向来自

。14.

、,水流的力量就大。

15.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本领

。16.冬季穿棉衣是因为棉衣能。

二、珠海拾贝

1.植物生产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提供的。

①根

②土壤

③绿叶

2.一株植物叶子的多少和大小与它蒸腾水分()关系。

①有

②没有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8页(共20页)

3.观察叶子的气孔用到的仪器是()

①显微镜

②放大镜

4.能除去水中比较轻的不溶解的杂质的方法是()

①沉淀

②过滤

③消毒

5.根据对流原理,厨房里排热空气和油烟风扇,安装在炉灶的()

①上方

②下方

③相同高度

6.当屋内的温度比屋外温度高时(室外无风),开窗后窗帘会()。

①向窗外飘

②向窗里飘 ③有时向窗里飘有时向窗外飘 7.给水加热后,水中的小米粒在水中游起来,这是()现象。

①对流

②传导

③被热水拖起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装置是()的。

①白色

②黑色

③红色

9.把每天吃的食物分成10份,合理的食物结构蔬菜、水果应占()份

①5份

②4份

③2份 10.能在水中溶解的有()

①粉笔末

②小苏打

③奶粉 11.传热能力最强的物体是()

①金属

②木头

③水

12.要获得校园里一棵大树高度的数据,下面()种办法是可行的①爬到树上实际测量

②根据教学楼的高度估测

③请老师帮助,根据树的影子精确计算

三、明辨是非

1.面粉和洗衣粉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一样的。

(2.制作饮料时每次都要对各种配料定量选取,才能调制出好的饮料。

(3.水里溶解的所有物质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4.植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珍贵,我们要爱惜它。

(5.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就是用灯帽盖灭。

(6.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得更快。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19页(共20页)))))))

7.牛奶中既含有维生素,也含有蛋白质、脂肪等,所以,牛奶中含有人体所

需要的全部营养。

()

()9.夏天天气非常炎热,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10.夏天穿红色衣服比穿白色衣服要凉快些。

()11.冬天,有穿棉衣的,有穿羽绒服的,还有穿毛衣的,所以各种材料

的保温效果是一样的。

()12.平放的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量多。

()13.自行车轮胎内的空气也是被压缩的空气。

()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托盘上的食物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

2.如图,将一株植物的根完全浸在水中,水面

处滴一层植物油或用棉花把瓶口封好,再从水面到

达处做一个记号,将这个装置放在向阳通风处,观察现象。几天后,会发现瓶子中的水

,说明。

3.如图,将食盐和砂子分别放在水里,搅拌,会发现食盐

,砂子

,说明食盐

,砂子。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20页(共20页)8.因为米饭和馒头是我们主要的食物,所以,我们的食物只能以面食为主。

4.如图,第 根火柴(从左向右数)先掉下来。说明热可以沿着

物体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是

热在 中传递的方式,这种方式叫做。

5.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冷水

,热

,这就是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叫。

五、我来解释

水是怎样变热的?

5.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五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

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6.小学四年级科学作文 篇六

本研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目标要求,确定内容标准,研制监测工具,主要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三个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从工具内容结构分析,三个维度内容比例适中。其中,阅读与理解以及习作与表达部分的比重明显加大,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向检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行小学语文测试过于关注考查语文知识、识记能力的偏颇予以纠正。工具的研制多次经历试题难度、信度、区分度的调试,力图体现监测过程的规范、科学和严谨。

研究人员于2014年9月,经分层抽样确定测试对象。抽样兼顾地区(城市、县城、乡镇)、地域(全省所辖地区)、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层分类特征。由于测查的是四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故选择四年级学业完全结束,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本研究最终确定来自A区和B区的28所学校的五年级63个班的2048名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城市1616人,农村435人。样本兼顾了两个区域城乡学校的比例,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监测结果分析

1.城乡学业质量差异对比分析

通过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三个维度和五个子项上的平均数对比分析得出:词义分辨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均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市优于农村(见表1)。

结合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置、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等是造成城乡学业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学生各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1)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得分率较高,阅读能力与之比较,相对较差,而习作能力的发展最为滞后。这和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大量的“讲语文”“背语文”“写语文”的重复的、单调的教学实践直接关联,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只是识记了语文知识,并没有将其活化、内化为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若加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触类旁通,迁移至学生其他语文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

(2)“积累与运用”部分分析。从表3来看,学生字音辨析的题目得分率达90.34%。可见,学生对于平翘舌、易错声调、方言、多音字的辨析掌握较为扎实准确。这要得益于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汉语拼音正音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纠正方言区语音的专项训练,积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经常性的,效果较好。

认字形问题学生的得分率为77.63%。其中,音同形近的字失分率较高。例如,考查学生辨识“遵重”“辩别”等的错别字。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对汉字构字规律及运用的深入研究,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形近字比较的教学,只是从字形上机械、生硬地加以区分,或通过大量的、重复地练习加以强化,不注重汉字构字理据和汉字文化的渗透。

理解词义间细微差别的能力相对较差,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农村学校,正确率仅为48.51%。如下题,要求学生找出与加点词语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确实A.真实B.的确C.准确D.正确

獉獉破例A.破格B.破旧C.举例D.例题

学生判断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词汇量不足,对某些词义不理解或理解模糊,像对“破例”的理解出现错误;可能缘于缺少语境,对词义细微差别的分辨有困难,像对“真实”“的确”“准确”的区分出现偏差;还可能是对词性及感情色彩的把握不准确,像“对付”与“付出”“应付”的比较等等。

词语运用一题,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这个电视节目真是太精彩了,我_________地看着,连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A.滔滔不绝B.洋洋得意C.津津有味D.流连忘返

上述题目考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句义和语境的理解、区分词语形式和意思的差别、建立词语同语境的联系,即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需要综合上述三方面作答。这部分题目失分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义及词语的理解出现偏颇、词汇积累贫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较差。

古诗积累部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诗人离别时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哪一项?()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认真,不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背诵,致使学生只是短时记忆,并未做到长期的准确记忆。

(3)“阅读与理解”部分分析。本次监测增加了“阅读与理解”的比重,提供了文体不同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着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推断解释能力、评价欣赏能力,并基于文本的内容适度拓展,向生活和学生的体验延伸。

有关“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学生作答并不理想。这些问题,答案都在原文中,只要细心阅读便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出判断。而学生作答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便暴露了其日常阅读的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做这部分试题时,只关注问题和答案,而忽略问题的前提条件;部分学生离开文本“凭空想当然”或断章取义、顾此失彼、进行“碎片化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本意的意识较淡薄,以致出错。

有关“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这方面的得分率低于“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可见,学生理解文章并综合相关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整体意识,没有使用前后联系的方法阅读文本。

阅读中的部分题目编制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层次,从完全不理解、机械理解、理解正确但并不全面,到理解深刻四个层次,得分依次是0,1,2,3,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锻造。

(4)“习作与表达”部分分析。在“习作与表达”部分,城市学生成绩优于农村学生。具体包括审题能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平均分高出0.25,“内容具体”一项平均分高出0.46,“准确表达”一项平均分高出0.44,“想象能力”一项平均分高出0.4,“调动积累”一项平均分高出0.28,“书写习惯”一项平均分高出0.14,差别不大,由此说明城乡学校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都比较重视。(见表4)

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习作测试失分率较高的部分都主要分布在表4的2,3,4项上。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实践的价值,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和场域不充分,学生阅读量小,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匮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感形成、思维发展和习作表达。尤其是“想象能力”一项,存在想象趋同、缺乏童趣、套路化等问题。“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作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1]”想象反映在习作中,应该是最富个性化的,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想象过程中潜在的创造性的保护、发掘和培养。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1.学生语文学习各领域发展水平失衡,应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各领域的联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可见A区和B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常规训练,基础知识夯实,达到了强基固本的目的。学生书写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从习作书写来看,表现为书写规范、行款整齐、态度端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同2001版实验稿比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进一步凸显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地位,强化了书写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从监测结果来看,这一变化在两个区域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也暴露出两个区域对各语文学习领域,存有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倾向。比如,对阅读、习作的重视不够。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五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关注语文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多元价值和多维目标,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显滞后于识记能力,教学中应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取向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在词语及古诗的积累运用,综合相关信息做出解释或推论,运用语言文字规范表达、创意表达等方面,普遍失分率较高。《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和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实践固然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支撑,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2]有效的语言文字知识注定是应用性的知识。学习语言文字,若背离实践性规律,脱离应用的环境,在答题、解析等类似的静态知识学习中认识语言文字,注定是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懂”和“记诵”上,最终要指向“用”。因此,语文教学应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从生活与阅读的角度考虑,关注阅读需求的差异性,关注阅读情境设置的真实感[3],注重积累、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3.普遍忽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7.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 篇七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1.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2.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3.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

4.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鸭。

答案(仅供参考):

1.阳光欢快地跳入大海。

2.高山安静地守护着这片草原。

5.黄昏温柔地拥抱着这小小的村庄。

4.春天的小河调皮地亲吻着水中嬉戏的小鸭。

二、关子字的趣昧练习

1.加一加。

你能把下列汉字加一个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7看谁变得多!

万()司()一()

小()王()大()

乌()问()牛()

木()人()丁()

答案:厉;同;十;少;玉;天;鸟;间;生;术;大;于

2.下列汉字加两笔会变成什么字?你能变出几个?

千()山()杏()

()尺()口()

儿()门()十()

力()又()人()

答案:禾;仙;查;平;尽;只;元;们;木;为;双;太

2.减一减。下列汉字减一笔能变成一个什么字7你能变出几个7

龙()伐()戒()

吉()灭()宇()

茶()查()

答案:尤;代;戎;古;火;宁;茶;杳

3.移一移。下列的字.你能把它们的部件移动一下位置,使它变成另一个字吗7

部()另()吞()呆()

答案:陪;加;吴;杏

4.仔细看看它们的字形,仿写几个结构一样的字吧。

从:

晶:

答案:朋、羽、双、林;森、品、众、磊、彝

三、勇闯迷宫

第一关: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字谜宫】

1.猜字谜

(1)一口吃掉牛尾巴。()

(2)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3)千言万语。()

(4)千里相逢。()

(5)旭日不出。()

(6)挥手告别。()

(7)出一半有何不可。()

(8)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9)良心少一点。()

(10)风言风语。()

答案:告;明;够;重;九;军;山;也;恨;讽

2.创字谜(仿照上题,从下列字中选一字编个谜面)

触瀑妙禁描

字(),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手握小树苗

第二关:你想你想你想想想

【标点宫】

1.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二人都参加演出了)

(3)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示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

答案: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5]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答案: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三关:你填你填你填填填

【诗词宫】

(1)_______________,红掌拔清波。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5)_____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

(6)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毛浮绿水;[2]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春来江水绿如蓝;[4]飞流直下三千尺;

上一篇:信息系统审计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心得 总结 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