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

2024-08-28

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共8篇)

1.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 篇一

守住花季 莫让情感之船过早靠岸

辅导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尤其是中学期间的绝大部分学生所处的第二阶段的心理特征;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应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中的一些困惑; 3.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自信地感受青春,健康交往。

辅导重点:

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感受美好,并能自信而理智地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辅导难点:

初一下的学生的性心理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到第二阶段—关注异性期的过渡期或是第二阶段的开始期,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害羞,尴尬的心理,所以这里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坦然地面对因为“青春”而带来的一些尴尬和害羞。

辅导方法: 1. 情境讨论法; 2. 活动体验法; 辅导过程:

1.开始:“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将常规的“上课,起立„„”这样的上课的开始仪式稍作创新,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心理上的期待与振奋。一方面突出了心理课的特色,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学生为上课作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

2.心理天气报告: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举手,倾诉一周以来的烦恼或快乐的心情。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倾诉的心理习惯或者意识,同时也在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出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这个 “心理场”建设好了,进入正题。

3. 情境导入: 情境一:

两个班的初一学生同去春游,在用餐分组时,a班的班主任将女生和女生分在一组,男生和男生分在同一组;b班的班主任正好相反,每一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而且每组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

用餐完毕,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而另一个班的桌上则相对来说非常地整洁。

你判断是哪个班的用餐桌更整洁吗?为什么?

情境二:

有一个班的大学新生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地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突发奇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

请问:你知道班主任的“绝招”是什么吗?为什么?(带女生参观男生宿舍)

看了上面两个案例,不知大家是否想到了一句俗语:“男女搭配”(等学生回答下半句)“干活不累”。对,我们今天就是要来说说我们“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花季“岁月。

这一部分的导入,主要目的就是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接纳异性交往,感受到教师----这一教育的主导者对于异性交往中积极因素的理解与认可。

4.各抒己见

将三张白纸做成花朵形状,每张白纸上写一个问题。用三朵花来表示三个问题,以切合“花季”的主题,请学生选择先回答哪一朵花的问题,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更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讨论问题:

1)班上的同学喜欢讨论与“性”有关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吗?自己感到很别扭,怎么办?

2)班上一些同学喜欢传播“她”与“他”怎么样怎么样,弄得“他”和“她”很尴尬。你知道为什么一些同学喜欢传播这样的小道消息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3)同学中在传,“他”很“花心”,一会儿关注这个女生,一会儿关注那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教师小结:这三个现象正是性心理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所处的“关注异性期”所特有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对性的一些生理现象的关注,好奇而又得不到正确,充分的信息指导而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又缺乏交往的指导。那么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正说明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对异性评价标准的不成熟,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年龄的情感,它并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真正的爱情。

在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经验已经被悄悄地引入了,学生会形成一种心理期待:青春期的心理成长规律到底是什么?

讨论总结,教师就可以讲述性心理发展的三阶段了。

青春期心理成长三阶段 1)异性疏远期 2)关注异性期 3)两性恋爱期 5. 体验活动

在异性交往中接纳的心理形成了,困惑消除了。那么,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当然是交往的“度”了。理论说教肯定是不行的。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吹气球。

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同学来参与“吹气球”比赛;

2)宣布比赛规则:等老师宣布开始后,大家尽力地吹气球,看哪个组的同学能将气球吹到最大,就算哪个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学生因为急于获胜而用力过度,把气球吹破了。

3)请吹“破”气球的同学谈感受:一味地想将气球吹大,结果反而让它成了碎片。(如果没有同学把气球吹“破”,就请同学设想一下,如果再用力吹,会怎么样?)

4)老师点评总结:看来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异性交往中无法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也会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成为碎片。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男孩女孩,你们之间有一种情感很美好,它不是爱情,但沿途的风景却很美。”

6、“我的异性交往的困惑”

准备几张漂亮的彩纸,请同学写出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异性交往困惑,不署名。教师归纳并提出指导意见:

可能出现的参考答案:

1、有的同学在异性面前表现得很内向,感觉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话题,而在同性朋友面前感到很放得开。有的同学想参与异性同学的话题讨论,却没有勇气。

讨论并小结:青春期性意识发展有不同阶段,每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疏远异性期、向往年长异性期、渴望接近异性期等)。有的同学就处于疏远异性期,建议增强性别魅力,男性要表现出男子汉的气质:胸怀博大,情感深沉,性格开朗,情绪乐观,风度潇洒,坚毅刚强,有进取心,责任心和幽默感;女性要表现出女性特有的魅力: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温文尔雅,仪表端庄,亲切善良,富于同情心。这种性别的特殊魅力,会赢得异性好感,会使交往自然而协调。

2、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最合适?

讨论并小结:打个比方,我们游泳,有浅水池和深水池。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不一样的。只有拿到了深水证,才有资格到深水区畅游。请扪心自问,在爱情的长河中,你有深水证吗?你可以控制水深、水浅吗?若是不顾一切的游向深处,就算给你个救生圈,你能安全上岸吗?你们稚嫩的肩膀,真的能像成人一样承受爱的重量吗?

3、有时路上碰巧与认识的异性相遇,却不知该如何打招呼,只得干脆视而不见。

讨论并小结:排除异性交往的不自然感。异性交往要像同性交往一样,敞开心扉,坦诚相待,该说的话就说,该做的事就做,只要心里塌实、坦然,纯洁的友谊最终会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考验。

4、有时与异性朋友很谈得来,彼此相处也很愉快,但往往遭到别人的起哄、嘲笑,甚至“乱点鸳鸯谱”

讨论并小结:起哄同学大多并无恶意,但他们的行为恰恰透露出内心对异性交往的向往的好奇,只是这种向往和好奇通过不太恰当的方式表现而已。不必太在意,只要遵循异性交往的原则,纯洁的友谊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总结:男女同学通过正常的交往活动可以增加相互间的了解,认识到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这不仅可以消除神秘感且可以使男女同学对异性的好奇心和向往转变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相互关心、帮助和体贴,从而提高他们对性道德价值的认识,建立起健康向上的异性友谊。

诗歌欣赏《妙龄时光》 不要轻易去爱 更不要轻易去恨 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 你是快乐的 因为你很单纯 你是迷人的

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 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 让敌意有如过眼云烟 伸出彼此的手

握紧令人歆羡的韶华与纯真

多美的诗句,年轻的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该把握住青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轻易去爱,把我们的爱珍藏心底,把我们的爱化作纯洁的友情,更不要轻易去恨,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这才无悔青春。爱需要学习、爱需要能力、不是所有人都会的。与其匆匆步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

教师寄语 天涯何时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

2.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 篇二

关键词:责任心理学;责任心教育;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

中国分类号:B84

责任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客观要求。在我国,从古至今不乏"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名言和事迹。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一些责任感缺乏的人身上频频出现"冷漠症"或"软骨病",使得人们又急切呼唤"责任"。关于责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当前,责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责任这一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责任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启示和理论指导,更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

一、责任心理学对责任和责任心的涵义概述

我国的《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词条解释为也分为两条: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再从西方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专门论述责任,认为责任就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一直到近现代欧美国家关于责任的纷繁论述,我们从中可以梳理出责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应追究的责任。[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今中外,对于责任的界定都强调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要求和个人对于社会要求行为的反映。如果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是一种内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个体一般性的意识准备状态,一旦涉及具体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时,责任便成为一种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体系,而价值判断还将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内部动机并诱发相应行为。[2]

当前我国心理学领域多以"责任心"来代替"责任"开展研究,本研究也采用"责任心"展开论述。《心理学大词典》(1989)[3]将责任心定义为: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即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主要包括三种成分: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刘国华、张积家(1997)[4]认为,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结构。谭小宏、秦启文(2005)[5]认为,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即个体对自我应负责任的自觉意识与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综合多方观点,本研究中认为责任心是个体应当具备的个性心理特质,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因素构成。况志华,叶浩生在《责任心理学》一书中对责任心的三種内在心理结构作出了解释:"责任认知是指认知者对于一定情境下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的感知、归因、评估和判断的过程;责任情感是指人们对责任行为、事件及其结果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或是否符合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责任行为是指那些对特定责任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结果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为表现。"[6]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和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责任心理和行为活动。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责任情感的激发和丰富又促进责任认知水平的提高,责任行为是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最终外部体现和检验。

二、责任心理学理论对高校责任心教育的路径启示

(一)创设有利于熏陶和培养责任心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责任心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个体的责任心与个体的生活现实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严格的纪律规范等是学生责任心形成的心理环境,是能体现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的强大教育功能体现在对个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影响。首先,注重积极向上、和谐、优良的大学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活动,利用校报、校园杂志和橱窗等进行正面教育和宣传,使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其次,重视教职员工的榜样模范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言行作风的榜样要求,古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身教重于言教"也充分肯定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明确个体的责任认知,提高责任认知能力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个体的责任认知明确,才能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首先,使大学生具备明确的自我责任认知。责任认知的核心是作出某人对某事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应承担何种责任的判定,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所该担当的责任进行感知、理解和判断。当前,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认知总体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应抓住新生军训时机的首因效应,通过站军姿、队列、拉歌比赛等活动,开展纪律观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大一期间,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的教育和严格要求,激发其自尊自爱的自我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遵守校风校纪规定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其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能力,引导和激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认知。个体所该担当的责任:个体对自我的责任和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即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表面来看,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两者是个体责任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割和直接统一的。利己性是人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一个连对自我都不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单独存在,个人想要保存和发展自己就必须对他人负责和维护他人的利益,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困难的境地,依然达不到利己的目的。大学生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辩证的和相对的逻辑思维形式正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体的自我责任和对他人的责任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并不难理解,但是具体的行为还与其认知有差距。可利用大学生离家在外,引导其感恩父母和亲人的家庭责任认知教育;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从责任实现的过程中提高责任认知。

三、结语

责任心教育是当今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一个课题,责任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发展,给大学生的责任心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只有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才能加强和加快大学生的责任心教育研究,为我国培养出富有责任心的未来接班人。

参考文献

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4-28

况志华,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4-15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30

刘国华,张积家.论责任心及其培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3):(66-71)

谭小宏,秦启文.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28(4):(991-994)

6同2:18

同2:115

3.爱心与责任班会高中活动教案 篇三

爱心和责任是相联系的,有了爱心,必然会有责任心。责任心则是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付出爱,承担责任,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从小爱说起,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父母的爱是最深的,他们的爱或许是打是骂,但是他们却是最爱我们,最对我们负责任的人。老师的爱,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班班主任,奉献自己,关心我们缺少了对自己孩子的爱。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对他孩子的爱,是同样的无比深沉的爱,有时责任与爱并不能成正比,但有爱的心永远不会消减。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同学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在同学进步成功时,共同分享,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交心交流,有知心朋友。三立八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了解,才能凝聚成团!

4.小学心理活动课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全校掀起维护心理健康的热潮。

活动宗旨:

1.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患各种情绪障碍。

2.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从而使学生能与同学、老师、父母融洽相处。

3.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暨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始

2.宣读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月方案

3.以“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二)黑板报

各班以“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低年段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容,比如: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中年段以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内容;高年段以沟通、互动、和谐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内容。

(三)心理健康讲座

1.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2.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五、六年级女生)

(四)心理辅导课

各班的辅导员在团体辅导室上一节心理辅导课,并做好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记录。(上传教案和照片2个至FTP)

各任课老师上传2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五)广播站

在红领巾广播站推出“心灵之约”栏目。(知心姐姐)

(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队会

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活动方案请在课后交给心理辅导站)

(七)心理健康知识展示活动

1.各班出一期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的黑板报。

2.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3—5年级每班推荐五份)

3.心灵日记(6年级每班10份)

4.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1、2年级每班推荐5份)

五、活动总结

附:校电子屏幕宣传标语:

A.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

B.“健康的心理是你迈向成功的起点!”

C.“关注心灵,关爱健康”

5.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4 篇五

关于大脑功能的开发

1、活动背景

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两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智力发展。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矛盾就更加突出了。一个学生无论多勤奋,也不可能学到所有的知识,而大多数中学生每天必须面对大量公式、单词、语法等,总不得不压抑自己想玩的冲动。这样一来,许多中学生会觉得学富五车与享受青春的快乐是不可兼得的;有的认为自己笨,干脆放弃了。本节活动就是要向学生揭开智力—–人脑功能的奥秘,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大脑。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时期,在这里教会他们一些开发智力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2、活动目标

知道人脑的潜能是无限大的。

了解自己在大脑功能方面的强项、弱项。知道大脑的各项功能通过训练是可以开发的。初步学会几种开发记忆力的方法。学会合理用脑。

3、活动要领

本节课有些内容涉及到生理知识,应尽量讲得浅显易懂。

认识自己大脑功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是本节难点,要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

合理用脑和记忆力的开发是本节重点,注意活动的难易度掌握,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挖掘自己无穷的潜能。

4、理论依据

智力是人脑功能的体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细胞的储存容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约为1015–1021。如果以计算机来比喻大脑,那么具有1015储存容量的一驾计算机就应当占据一个直径为30英尺的球体。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发挥它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前苏联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能学完五十所大学的课程。以上描述是令人振奋的。匈牙利数学家冯若依曼认为,人的大脑细胞含量1015,即相当于美国国立图书馆一千五百万藏书的50倍。这些数据表明,大脑蕴藏了无比巨大的潜能,只是我们不能充分开发而已。普通人大脑发挥出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大发明家爱因斯坦也只用了10%而已!

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的R.W.斯佩里教授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左右脑是明显分工的”。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人的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半脑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学、符号;右半脑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等。如果对“半脑”中的“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他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结果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的提高,也就是说,“一个半脑”+“另一个半脑”=5–10倍半脑。这个发现为我们开发大脑提供了理论依据。

记忆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加强记忆力。

儿童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你的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脑海里考虑过的问题,自身体验过的情绪以及从事过的运动,无不在头脑里留下痕迹。在一定的条件下,痕迹重又复活,使我们记起过去产生过的这些经验。人的记忆也跟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除了量的发展之外,期间经历了不少的转折。

从再认到再现或回忆

从个体发展上,儿童总是先有再认过程,然后才有再现过程。

当阔别十几年的好友来到贵府拜访时,你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并惊喜地叫出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绰号,这就是记忆的再认;当友人在与你交谈时,共同想起大学生代的种种趣事和感受,这种现象属于记忆中的再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记忆是由原来经验过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唤起,有一种熟悉感;后一种记忆是在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重新呈现的,显然再现过去的事物比再认过去的事物更难些。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

记忆就是从记到忆,任何记忆都从识记开始。按照识记时有无目的,又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后有意识记。你看电影时并没有想到要记住它,但是你记住了,这是无意识记;背外语单词、背台词,则是有意识记。初中生的有意识记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即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仅依赖对材料的简单重复来识记材料,由于识记就是理解识记。

实验表明,随年级增高,用意义识记方法的同学比例也在提高,而用逐字逐句识记的比例在下降。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从具体形象记忆到词的抽象记忆

这是就记忆的内容来划分的两种记忆。儿童先有对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以后有了语言,才有语词的记忆。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来说,形象记忆的效果一般要优于语词性材料的记忆效果。随年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能力都有增长,而记忆词的材料的能力增长速率要超过记忆具体材料的能力的增长。因而随年龄增长,两种材料识记的效果差越来越缩小。

5、准备工作

教师必须把所有习题熟悉一遍。

将题目做成多媒体

6、参考资料

[主题]大脑功能的开发 [活动目的]

知道人脑的潜能是无限大的。

了解自己的大脑功能的强、弱项。

知道大脑的功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

知道几种开发记忆力的方法。

学会合理用脑。[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合理用脑和开发记忆力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自己大脑功能的长、短处。[活动准备]

把有关《大脑的结构》、《智力的八方面》、《合理用脑》做成投影片。

将训练题印在纸上发给学生,待用完后可再收回,下次给其他班的同学用。

小品表演请同学事先准备。[活动过程]

1、小品表演《脑轻松》

内容即广告《脑轻松》。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2.小品表演《假如我是阿蒙》

内容:母、子二人在超市购物。

母:“还要买什么?小明,看看单子吧。什么!单子没带„„”

子:“油、盐、料酒,该死,刚才忘了买面条!”

母:“真是没脑子!”

子(委屈状):“哼!还说我呢!唉!我真想变成那只机器猫阿蒙,它的口袋里有‘记忆面包’,只要吃下它,我就什么也不会忘了!要是把它印在书上再吃下去,哈哈,我就可以考第一名了„„”

师:看同学们笑得那么开心,相信刚才两个小品在大家心中引起了共鸣。是啊,谁不想拥有个聪明的大脑呢!可是老有人抱怨脑子不够用,前学后忘,就好象注满水的杯子,开始外溢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大脑的结构吧!

3、阅读投影片1.《大脑的结构》内容在《助手册》P58页。

师:看了投影片后,也许有人有疑问:那些伟人、天才是否具有生理上的特殊构造呢?前苏联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教授曾对一个人以“完美的记忆家”著称的人做过几年调查,结果表明他的脑子构造机能无异于常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谁能相信“低能”的小达尔文是一个未来的“进化论”之父;三次考不上大学的丘吉尔居然成了英国首相„„这说明天才和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为什么有人聪明有人笨?智商有高低,智力也有高低吗?其实,智力是人的大脑功能的一种表现。人之所以会表现出智力上的差异,是由于大脑各功能区的能力高低不同而已。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的智力的八大方面。投影2《智力的八大方面》 小组活动

你在这八大方面上有什么优势或不足?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是否一致?

师:请几个同学谈谈你的强、弱项。有没有人都是强项?或都只有弱项?你们想不想把那些弱项也变成强项呢?

生:答略。

师: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丰厚的天赋的礼物,却很少有人能将它全部打开。美国心理学家奥扎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个人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要抱怨“我的脑筋不好”、“天生笨,没办法”等,而应该积极地想方设法发掘出你那天赋大脑的宝藏。比如说记忆力吧,通过一定的训练,你的记忆力也会大大提高。

4.学生活动 记数字

师:发下训练题,一分钟后让学生背出。学生练习后再发下另一半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再记一分钟,对照效果。

1415926535—山顶一树一壶酒,你乐饿死我 10383—一拎三把伞

64049965—老四拎水救救老五

58722531—我百吃样样我全要

68703020—老爸吃人三(个)人两(个)人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马克思一把(掌)一把(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哭。

师:刚才的记忆方法叫“谐音法”,当然记忆的方法很多,如理解记忆和利用遗忘规律加强记忆等等。这我们以后会详细了解的。

刚才第一个小品大家都没忘记吧!是不是只要吃了脑轻松我们的脑子就会越来越好?也不一定,关键在于你是否会合理用脑。投影3《合理用脑》

师:请同学你是如何合理用脑的?

生:答略。

师: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方式、用脑习惯都风格迥异,事实上也不应该求得统一。但是,对于上述的一些方法原则我们还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你审视自身习惯。“天才”与“凡人”的大脑并无多大区别,尽力将自己大脑的潜能挖掘出来吧!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参考资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导读》 钱源伟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年版

7、注意事项

6.心理游戏将责任心植根于孩子心灵 篇六

隔着窗户,能看到孩子们走下座位交作业的身影,能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可是,看得很模糊,听得也不那么清晰,只是隐隐约约的。更清晰的,似乎是四年级(1)班和(2)班教室门上悬挂的流动红旗在窃窃私语:“冷了,该躲躲了。”

这不,四(2)班的班主任张老师边走边摇头:“这帮孩子,太让我失望了,这卫生流动红旗来之不易,可挂上还没一个月就保不住了,太没责任心了!”

借口“对对碰”

事情是这样的:晨会课的铃声响起,张老师走进教室,一眼就看见讲台上放着一张学校大队部卫生督促员的卫生扣分单——四(2)班,班级地面不干净,有纸屑,扣2分。张老师扫视了一下地面,一张大大的白纸刺眼地躺在一、二两大组之间,没有哪个同学去把它捡起来。所有同学都没有看见它吗?不是的!经过了解,张老师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一组说这张纸在第二组的包管区(离第二组同学的课桌比较近),应该第二组捡掉;第二组的同学说这张纸是第一组的李某某扔的,应该他们组捡掉。张老师循循善诱,指着教室门上悬挂的卫生流动红旗,耐心地把同学们教育了一番。她深深地感到: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对于错误,常常会推卸,把责任推给别人。

我听后深有感触,对张老师说:“咱们两个班的问题可真是碰一块儿去了,咱俩的想法也一致。”在我们四(1)班中,也总是会听到这样那样的借口:没有完成值日工作,会有孩子低着头说“刚才在做作业”、“我有点头晕”;出现安全事故,某人会解释“我没有推他,只是轻轻碰了一下”、“我走路时没看见”。诸如此类的借口“无处不在”。很多学生都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但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游戏“哈哈镜”

下午的心理活动课上,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活动,天气真是不给面子,还是那么冷飕飕的。但孩子们却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马上要开始玩游戏了,心里乐呵着呢!

我大声宣布:“游戏的名字叫《我错了》!”

“我错了?我错了!”他们一遍遍重复着这个游戏的名字。此时的他们说得那么轻松 :“哈哈,我错了!”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疑惑。很想听听这个特别的游戏该怎么玩儿。

我简单介绍了游戏规则: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相隔一臂直线站成四排。老师喊“一”时,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听口令做动作,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游戏时,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活力。才第一轮,就有两个孩子做错了动作,他们很守游戏规则,来到了大家面前。不过,他们面对全班同学,没有鞠躬,没有举起右手,只是轻声说:“对不起,我错了!”两个同学都是如此。当这两个孩子走下去的时候,他们自己笑场了,其他同学也都哈哈大笑,我想这是善意的。

我再次强调了游戏规则,特别是做错动作以后,做错的人一定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第二轮进行得很顺利,我也不断增加难度,加快口令速度。我喊:“四!”大家齐刷刷地向前跨了一步。不过,第二组的两个身影显得很不协调,一个没有向前跨一步,另一个身子向左颤了一下,又马上回转身,向前跨了一步。第一个身影还是站在原地,是刘亮,他一向责任心很强,常帮老师做事,很受同学们欢迎。他严肃地站到大家前面鞠了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报以掌声,又一次全体哈哈大笑,或许他们在刘亮身上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再看看另一个趁别人不注意,快速改正动作的同学,他笑得没有其他孩子那么灿烂,就像是今天的太阳一样,他的眼神也正好与我相对,又马上躲闪了。

过后的几轮,还有几个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但没有勇气承认,在同学指出他们的错误以后,他们勉强克服心理障碍,磨蹭一会儿,不情愿地来到队伍前面,支支吾吾,低声说:“我错了”。

讨论“泡泡堂”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放松了两三分钟,再一起回到班级进行游戏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欢聚一堂,集体讨论。

1.你喜欢和哪一类表现的同学交朋友,为什么?

2.这个游戏说明什么?

3.你的表现怎么样,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这次游戏,你获得什么启示?

大家一如既往踊跃地发言,答案和结果也都在我预料之中。

问题的答案是:直接承认错误的孩子更受到大家的欢迎,并且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

游戏的结果是:人人都会去反省游戏中自己的表现,希望下次能表现得更好。

深远的影响是:大家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游戏,在班级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必定会有所指向。

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从特别的游戏、活泼的讨论中进入到了静静的思考中,我不想去影响他们。窗外的太阳,圆圆的,红红的,就像是孩子们红扑扑的可爱的脸庞,柔柔地散发着它的光和热,挺好,真的很温馨,很舒适,别样的美,令人陶醉。我回过神来看看学生,他们有的已经拿起笔,在自己的心理游戏启示卡上写起了什么。

我示意他们停下来:“还记得游戏的名字吗?”

“我错了!”大家响亮又齐声地回答。

我提议:“我们一起来给游戏改个更准确一些的名字。”

大家又一次进行大讨论,最后都倾向于:勇于承认错误。

心理“连连看”

我想,是时候了!来个心理游戏与班级现状的“连连看”。

“老师想把游戏改成这个名字——”我边板书边说,“勇于承担责任。”

“在美国西点军校,每一位新生学到的第一课,是来自一位高年级学员的大声训导。他告诫所有的新生,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者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因为长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别找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是没有借口的。

寻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给忙碌、时间或是他人。这样的人,现在在班中不是受欢迎的人,以后在企业中也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在生活中也不是可以期待和信任的朋友。我们不需要像军校一样,我们可以将自己合理的理由或者事情的原委说清楚。但老师不希望大家成为只会找借口的人,要记住:只有现在勇于承担责任,以后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心理游戏,不是什么特效药,不可能立即改变班级中不断“找借口”的现状,也不可能立刻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心理游戏,一关又一关,一环扣一环,确实能迁移到班级生活,也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孩子内心。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哪怕杯水车薪,也总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一直这样想着,也一直这样做着。

希望有一天,优秀的品质植根于孩子的心灵,发芽、长叶、开花……不管是寒冷的季节,还是恶劣的环境,他们的心灵都将是充满阳光的,他们的人生之路都将是灿烂的。

7.小学心理活动课教案一 篇七

活动理念:本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原则选择活动与游戏,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上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交流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增强课堂的生成性。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信任危机” 2.感受信任与不信任 3.学会如何取得信任

辅导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来参加活动的小学生。辅导者:1组Teambition(团必胜)全体成员 辅导场地:心理辅导教室

一、开场白(1分钟):

各位小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我是今天的活动组织者,,,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信任之旅”,旨在帮助大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受到信任,也同样对他人付出自己的信任,提高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流程。

二、暖身活动——“跟我一起做”(7分钟)

师(引导的话):我们先来做一个暖身活动。这个暖身活动的名字叫做“跟我一起做”。全体成员在活动中只要集中注意力,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好。大家卸到自己的紧张情绪一起来放松一下吧。

师:全体成员前后排列围成一个蜗牛壳形状的大圈(在黑板上简笔画示意)。当听到发出的指令时,同学们做出相应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只做规定指令。

生:好。

师:请后一个人任意拍打前面的人的背部,持续1分钟。拍打过程中请同学们保持安静,去体会此时自己的感受。

1分钟过去了。

师:全体向后转,同样请后一个人以相同的力度任意拍打前面的人的背部,持续1分钟。请同学们静静的体会自己的感受。

(目的是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初步感受信任)师:好,请同学们有秩序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请同学们说一说,做完这个活动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播放幻灯片,显示交流的问题 1.当你拍打前一个人的后背时,你用的力度有多大?有没有想对方会不会反击回来?

2.当对方同样拍打自己的后背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对方是更友爱还是更无礼?你信任对方是出于和自己相同的力度吗? 师总结:信任无处不在。就像这样一个小游戏,里面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情景剧,请同学们看看。你从剧中发现了小A和小B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帮她们解决吗?

三、正式活动

一)情景剧——感受“信任危机”(5分钟)1.播放视频

2.播放幻灯片。引导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 师: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当我们由于怀疑而与他人产生冲突之后,你会怎么想?请同学们思考演示文稿上面的问题。① 如果你被他人怀疑,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② 如果你发现自己错误的怀疑他人时,你应该怎么做? ③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冲突是由于我们不信任他人造成的呢?我们该如何去做?

3.老师点评并总结: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冲突。当我们不被信任的时候,我们会失落会难过。于是我们不要轻易去怀疑别人。而当我们错误的怀疑他人的时候,我们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道歉,来弥补对对方造成的伤害。当面对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信任他人,不要老是怀疑别人,这样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二)盲人旅行——亲身感受信任(12分钟)

1.活动准备:障碍物(椅子、绳子、矿泉水瓶、马扎、活人障碍、纸杯、各种饮料等)

2.活动过程:

①在辅导教室布置好障碍物。抽签方式将同学分为两人一组,一人当盲者,一人当领路者。盲者用布遮住眼睛,领路者以话语辅导盲者前进,并依次饶过障碍物,但两者不可以有肢体接触。回到原点则旅行结束。②回到座位,自由发言,讨论刚才的感受。

注意事项: ①“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②“盲人”旅行过程中,“拐杖”只能用语言交流,不允许进行肢体接触,最好在适当的背景音乐中进行。

③在“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的旅行中,最好不要选择原来的伙伴,以陌生对象为好。

3.老师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①成为盲者的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觉?害怕?担心?还是兴奋?当知道与你一起搭档的是你不熟悉也不了解的人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你相信你的搭档会正确的带路吗?有想过要把搭档交换成自己熟悉的人吗?当领路者一路领着你安全畅通的走完障碍物时,你的感觉又是什么?

②当你领着盲人顺利的完成任务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成就感吗?

③当你看着本不了解的两个人配合默契的完成任务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想想,如果是自己,会顺利完成吗? ④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4.老师总结点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是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的,你毫无条件的信任我,我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帮助你。就比如刚才的游戏,盲人完全信任领路者,而领路者感觉到了盲人对他的信任,为了不让盲人失望,必定会全力以赴的帮助盲人。如果,你不信任对方,迟迟不肯前行,还这里问,那里摸,领路者也肯定会不耐烦的,那样,你们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信任是不可或缺的,“盲人旅行” 游戏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任、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享受朋友间爱与被爱的幸福。

三)信任小屋——说出你的心里话(5分钟)师:(引导的话)我们看过了情景剧,我们也做了游戏,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慢慢沉淀下来,用笔写一写,过去感动过自己的信任体验。1.活动过程: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小屋的简笔画。写上“信任小屋”的标题。

②给每一位同学发放一张便利贴,请同学们在上面写上自己最想说的的话。可以写给自己最信任的那个人,告诉他你有多么信任他。也可以写给自己曾错怪过的那个人,告诉他你不是故意那样做的。还可以分享你为什么信任某个人。可以写一件事情,也可以写几句话。写完了之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纸条贴到黑板上的“信任小屋”里。

③老师读出同学们的心里话。2.老师总结:

我们看到了,这间漂亮的小屋是由我们大家每一个人最真诚的心灵,最可爱的信任搭建起来的。我们对他人付出了信任,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人给予的信任。从中我们感悟到了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

四、结束活动——信任躺倒(3分钟)师:(引导的话)在活动课将要结束之前,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我们来看一下。活动准备:圆凳若干

操作步骤:参与者先坐在圆凳上面,然后侧着躺倒在前面同学的身上,感觉到安全时,撤掉圆凳。实验者安全躺倒形成一个圆圈则为成功。活动过程:

1.训练人员示范,做出四人组合信任躺倒的成功示范。2.请8位同学自愿上来尝试信任躺倒。活动注意:老师在过程中要强调信任躺倒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安全时,才可以抽掉圆凳。每一个躺倒的人身体侧边都要有一名协助者,以防意外情况发生。生:挑战成功。(全体顿时被震撼到)

师:信任的力量带给人震撼的感觉,而我们看到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8.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6 篇八

击破自卑

1、活动背景:

青少年的自卑感并不少见, 随着其年龄的增长, 自卑心理将会使青少年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 乃至于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自卑心理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 只要教师, 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 去引导,教育, 就会帮助其逐渐克服自卑感.2、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尤其是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自卑的同学寻找形成自卑的原因, 并通过互助和自主走出自卑的困境.3、活动要领:

既要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 又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 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4、理论依据:

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我们都会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总是先确定一定的心理期待值, 这种心理期待时不仅仅针对目标本身, 而且也针对他人.随着成绩的不断变动, 取得里一些胜利后, 他总是想取得更大胜利, 担当目标实现不了, 特别是自己有弱点时, 会更容易产生一种输给别人的败北心理, 这就是自卑感, 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情绪.进而言之,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 并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绪.一般而言, 怀有自卑感的青少年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其实他并不一定比别人差.可见, 自卑心理乃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情.它不是先天带来的, 而是他们在后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来克服自卑心理的.我会在各个方面一天天好起来

每个人都具有主体性的、主动性的自我暗示,即人们可以领会的“可以实现的”暗示。换言之,就是领会到“这些事是人所能够做到的,因此也是我能做到的”,相信自己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有可能变为可以做到,只要是人,都能做到。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可以说自我暗示就已经成功一半,也就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地反复诵念暗示的语言了。

从练习骑自行车为例子,人不是天生就会骑车的,一个从没有骑过车的人,即使他在心里一个劲想“我会骑车”,或是别人鼓励他“你天生就会骑车”,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娴熟地掌握骑车的技术。

这就需要练习。在练骑车的时候,有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学会”,有的人则缺乏自信,怀疑自己“根本就学不会”,两种心态不同,练习的效果就大相径庭。前者属于非主动的积极暗示,即使遭到失败,也不会把他当回事,只把骑得好的印象深深印在脑子里,结果很快就学会了。后者则属于非主动的消极暗示,它往往把失败的印象留在脑子里,结果身体就容易向失败的方向动作,要学会骑车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多湖辉举例说,《你也可以成为一条龙》的作者拿破仑希尔原来只是一个矿工,在他用来撰写此书的打字机前面,悬挂着一个牌子,其上用大写字母写下了下面一句话:

“日复一日,我在各方面都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怀疑者看到这个牌子后,问他是否真正相信“那一套”,他回答说:“我当然不相信,这个牌子‘只不过’协助我脱离谋得一席之地,使我能够协助十万人力力争上游,在他们的思想中灌输与这个牌子内容相同的积极思想,所以,我又何必相信他呢?”

这个人在起身离去时,说:“好吧!也许这一套哲学有它的道理,因为我一直害怕自己会成为一名失败者,到目前为止,我的这种恐惧可以说已经彻底消失了。”

因此,使用“总有一天”或“我一点一点地学,一定会学会骑车”这样的语言,也就是说,用积极的暗示取代“我根本就不行”这样的消极暗示,需要反反复复的默读这个积极的暗示。这样的暗示是一定会实现的,因为只要练习,任何人都会学会骑自行车,只要一点点练习,肯定会一点点的有所长进。

自我暗示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如何合理使用积极的语言强烈存在于自己的心理中。实际上,有能力操纵自我心理的人就正在困难的条件下不断重复“不要紧,会有办法的”、“下一次定加油干”,“别人会的事,我不可能不会”等等语言,籍此使自己对自己所要做的事充满信心,并努力去做以至成功。——摘自《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培养自己的信心

当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时,一般人常常会说:“这件事我本来就不会,现在还是不会”、“反正我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还是比不上他”等等泄气话,他们以这些“反正”“还是”作为失败的借口来安慰自己。事实上,正因为他们内心有这种想法,才会使原来可以顺利完成的事,变得困难重重。“反正”、“还是”、“没办法”都被称为“放弃努力的话”及“停止思考的话”。说出这些话,就等于把自己错误的思想正当化,而将自己永远关在象牙塔中。

要知道平常不经思考而使用的语言,对自己具有多么大的暗示力与影响力。如果你有自卑感,那么,从今天起,将“反正”、“还是”从你的字典里拿掉,保证可以引发出你的自信心来的。

在心理辅导领域中,常有人以“但是”来强化被辅导人的自信,比如说学生为了英文成绩欠佳而烦恼时,便命令他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英文成绩欠佳,但是------”,而在“但是”后面,一定要写上“英文”两个字,这时,学生的文章大部分是如此:“我的英文成绩欠佳,但是我的英文字体写得很漂亮”;“------,但是我的发音很准”;“------,但是我认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很有好处”等等。在这里,他们不去评论文章的好坏,而是利用“但是”这个连接词,引发出肯定的部分,也就是使用“但是”这个相反的连接词,使陷入自我否定的学生,重新肯定自己。

当你失望或不安时,不妨试试此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自信。

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一剧中,其中有一幕,被挖去双眼的父亲与化装成乞丐的小女儿在荒野中会面,这时,小女儿心中无限感慨,说了一句名言:“你认为现在是最恶劣的时候吗?其实还不至于如此。”当我们为了升学考试而烦恼,或工作时遭到困难,这句话确实能使我们再度提起勇气。我想的不仅是我,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因这句话的鼓励,而恢复了信心,克服了困难。

当我们烦恼时,常会不由抱怨说:“这是最糟的”、“这是最恶劣的”,事实上,当时心底并非真的如此认为,那只是发泄的一种方式而已。你既然还有余力说出这些话,表示你心里已经产生了防御的准备。所以,“尚能抱怨这是最坏的时候,就不是最坏的时候。”

“最坏------”这句话含有“比较”的意味,然而这种比较的标准非常模糊,弄清楚比较的标准以后,有时反而会觉得比某些最坏的时刻还有比较好的呢?这样想,就不会自怨自艾,失去自信。

如果你承认目前的状况是“最坏”的时候,情绪便会低落,事态也就逾来逾严重,事实上,只要认为“就算现在是最坏的时刻,以后就会逐渐的转好,绝不可能再恶化下去了。”则心情必能稳定。这种情绪的转变,是改善事态最有效的方法。——摘自《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5、准备工作:

1.课前脚适应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大致情况, 知道哪些学生有自卑心理,在活动中应该注意.2.备一些活动用的纸张.6、参考资料:

1.<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 主编: 刘守棋

安徽人民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卫生> 主编: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3.<渴望远行-学习心理咨询> 21世纪心理学文库, 青少年心理

咨询系列 主编:刘晓明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注意事项:

安排的活动,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或课时来选择 <操作步骤> 1.学习成败归因自测

教师: 在学习过程中, 每个人都会碰到成功和失败.但有的人面对失败, 坚持不懈, 而有的人在失败面前, 消沉自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 正是因为每个人对学习成功与失败原因解释不同, 所产生的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同, 下面, 我们来作一个自测, 了解一下自己对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解释.a.自测 :按照书上的要求来做.b.自我分析: 把最重要的项目选出, 重新按重要顺序排序, 取前八项, 如果不足, 则可以在重要项目中选出来补不足.2.讨论交流

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根据你自己失败的原因,来谈谈你的想法.教师可以在此举一个例子: 某高一男生随笔中写到: 下午考数学, 由于看错了题目,以及粗心大意, 又考的很糟.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其他同学兴高采烈的样子,一种压抑感充斥了我的整个心间,我很想考好试, 可几道习题一时做不出来, 想看书, 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我感到绝望.自上高中以来, 我的数学成绩没上过70分, 如今, 一上数学可我就怕, 一见到数学老师就躲之不及, 我的数学肯定是学不好了.„„

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男生的情况, 你有时会有这种想法么?

<教师可以给予一点引导, 这个男生由于几次考得不好, 就认定自己数学学不好了, 是真的学不好了么?你们碰到过这种情况吗? 可以请几个较自信的同学来谈谈.所以, 我们说真正打败自己的敌人不是困难, 而恰恰是自己> 3.活动

a.全班之最 从成功中找回自信

具体要求:

①.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 提出个人的1-2项特长.这项特长可以是书法,艺术,体育,小制作,饲养动物等各个方面.随后由全班同学评议每个同学提出的”个人之最”项目, 如果班级半数以上的同学同意, 即评为”全班之最”

②.每个同学想全班报告自己的特长.③ 全班同学依次评价每个同学的特长.④ 教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自己应该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b.小品表演 小明的困境

请你帮助他

上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下一篇:战胜挫折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