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系会议记录

2024-08-07

资环系会议记录

1.资环系会议记录 篇一

2014资环系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全体老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本学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本,资源与环境系有4位老师开展各个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王志康博士的《环境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已经被省教育厅立项,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也已经被省教育厅立项。刁春燕老师《水污染控制工程》获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试点项目,现已经完成结项验收。

为充分促进学生发展,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我校在今年年初对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改革,《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改革的试点之一,实现了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方法,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实现了评价内容综合化及过程的动态化。

通过一学期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状态和能力培养及知识掌控方面都有了良好的提高,在学习积极性上有了好的发展趋势。为扩大试点成果的应用,现将取得的成果及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实现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学期初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业评价的改革项目、评价标准权重及方式,知道学业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引起相当重视。我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的平时考核进行打分,对课堂的听讲状态(听课专注程度、课堂思维状态、尊师守纪情况)和作业规范程度(书写、设计整洁规范)、学习品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这一评价形式,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绝大多数学生为了好好表现,获得好的平时成绩,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书写规范,如:姚玲、雷章琴、文朝莉、杨春兰、罗春梅等。

评价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了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个别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需要加强培养。比如班上一些学生课上爱做小动作,在课堂听讲状态打分时,我要首次打分,然后给出警告,过会对该同学的课堂听讲状态再次打分2次,如果表现好,就取三次成绩的平均分进行记录。这样一来,约束了该同学的课堂纪律,由于学生对课程及格、不想重修及担心期末考试成绩低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都会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同学们上课听讲状态比以前好多了。在作业、论文书写、设计上,学生书写正确、规范、设计合理而且能有不同层次,据此给出学生相应部分成绩,学生则会自觉按照要求正确规范做作业和写作论文以及小组做课程设计。这些都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情感、良好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根本上实现了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的目的。

(2)《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课堂听讲状态和作业、论文、设计等的规范化的强化训练和严格考核。

(3)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持续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研究,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地发自内心的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双语教学

在教务处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试点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课堂实践探讨。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内容中基本的专业术语与词汇、基本专业知识口语交流等语言类知识,让学生掌握工程处理工艺以及工程设计内容中基本的专业术语与词汇、基本专业知识口语交流、基本专业知识英文写作,基本环保设备等语言类知识。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及相关经验将作为其他专业课程继续开展双语教学课堂实践的依据和借鉴。

(三)2014级课程设置改革 学校自2014级开始实行三学期制本科教学模式,本系参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的建议和要求,响应学校的办学定位,对我系三个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和修订。在培养目标、方案、课程安排上做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地域性、民族性、应用性相结合,注重基础课,突出主干课,加强选修课比例。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紧扣社会需求和贵州民族地区问题设置课程,立足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四)各学期排课及教材征订工作

在资源与环境系全体老师的配合下,及其他两个系的相关老师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课程安排及教材征订工作,本着科研助推教学的理念,每门课程均尽可能选择相关专业课程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担任主讲,实验老师也均尽可能安排有着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同时为了培养实验老师的新生力量,采取老带新的模式安排实验教学。

(五)每学期期中检查及听课情况

在资源与环境系全体老师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2014年两个学期的期中检查工作,按时检查全系老师的教学秩序,合理安排全系老师的听课时间,鼓励全系专业老师互相听课,多增加交流,互相探讨教学经验,促进专业课程的教改发展。

(六)积极组织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

近三年,教务处组织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本系非常重视,及时通知全系老师,广泛动员,全系教师积极报名,全年本系共有11人参加了网络培训,占全校总人数的5%以上,是全院参加培训教师人数最多的系。

(七)省级重点学科申报

2014年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本系整合教学、科研和人才资源,依托环境工程硕士点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研究生工作站。环境工程硕士点于2014年1月17日通过贵州省教育厅专家审核认定,上报国家教育部备案,已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开始招生,打破了本系没有自己专业硕士点的瓶颈问题。7月份申报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的省级重点学科,下半年申报且获得贵州省教育厅批准“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一系列的申报工作使得本系教学及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八)毕业生毕业论文开展

资源与环境系积极组织老师对2010级毕业生及2011级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顺利完成2010级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录入工作,使得该级学生顺利毕业。

(九)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开展

2014年,资源与环境系良好的科研氛围下,全系老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如此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有近十位的本科生获校级本科科研项目立项;积极鼓励本科生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系获批数个项目立项;“绿色缓蚀剂的研制”荣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贵州赛区二等奖;绿科环保协会申报的《贵阳市“两湖一库”护水行动》项目,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支助,是目前我省高校唯一受该基金会支助的项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行作品申报。

(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学校新校区建设,认真组织老师审核新校区A10实验楼建设方案,对每一个实验室的设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建方、设计方和新校区指挥部沟通,尽可能完善本系的实验室建设。

对已经获得“中央支持地方高等院校发展专项资金”立项建设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室,一期建设的招投标工作顺利完成,与今年下半年开始设备陆续安装调试且投入使用;二期建设的项目实施方案及设备清单已经完成,现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十一)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和选用方面,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强调选用教材应具有先进性和教学实用性,除优先选用近5年出版国家各类优秀教材外,也鼓励本系老师根据课程需要和实验资源配置进行教材建设。本刁春燕博士编写了《工程环境化学原理及应用》,目前已经进入出版流程,预计2月份正式出版,且正式作为201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化学》课程的教材。朱四喜博士在教改课题的基础上编写了课程讲义,预计明年再学生中试用。

上一篇:广东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下一篇:广电网络改革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