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17

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13篇)

1.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今年6月,我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干部学院(枣园分院)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委员学习培训活动。在延安六天的培训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延安这个城市,深刻的了解延安的革命文化,切身感受了真正的延安精神。

一、参观学习

首先我讲一下参观杨家岭、枣园的感受。在党校教授和现场解说员的讲说下重温历史,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真切了解到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我又一次的被震撼了,在一个个十分简陋的房子里,毛主席,周恩来等伟人曾商议出一桩桩的战争胜果。这里最多的是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

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接下来讲一下参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延安精神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巍巍宝塔山下,绵绵延河水旁,又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那段激昂的历史。凤凰山上,毛主席窑洞里的那盏昏暗的油灯,在我眼里就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灯塔。白求恩在纷飞的战火中忘我地救治伤员,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真谛。张思德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让我们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源头。领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领袖们的人格魅力,一次次让我眼眶发热,一次次让我心灵震撼,一次次让我灵魂净化,一次次让我精神升华。

二、专题讲座

先后听了宋炜教授《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雷万青教授的《十九大精神解读》及张宝泉教授的《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讲座,使我对我们的历史,对延安精神及结合延安精神如何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一种精神对一场革命胜利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能从这种精神中学到一些切合实际的东西并加以利用,我觉得就不虚此行了。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

六天的学习时间很短,但是受益终身。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史,使我增进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党在延安十三年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指导工作实践的强大动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务实的教学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认识到了学无止境,贵在践行!

2.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延安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开始由温饱转向对健康的追求,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的快节奏及体力劳动的日益减少,导致了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普遍下降,出现了许多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并且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发病峰位,对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扭转这一不利影响,当务之急还是要开展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方式、场地、时间、消费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延安市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大众体育发展规划,落实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的18 ~ 60岁之间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几年公开发表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和论文十余篇, 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了充分准备。

1.2.2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延安市宝塔区5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474份, 有效回收率为91.67%。其中男性居民286人, 女性居民188人。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及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制表。

2结果与分析

2.1城市居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

调查表明: 延安市社区有95 % 以上的居民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 促进身心健康;有61.2% 的城市居民经常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见, 延安市社区大部分居民对体育及其功能有正确的认识。

2.2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强身健体方面,而且体现了多样化功能,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从表1可以看出,延安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包括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疾病康复和美化体形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其中居于首位的依然是强身健体,说明延安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对体育较高层次的功能诸如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认识尚浅。

2.3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次数

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即每个人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同,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同,投入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另一方面取决于地方政府和领导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延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每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不多,仅占到14.3% ;每周参与体育活动1——2次的居民占69.9 % , 说明参与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延安市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人虽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但和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还尚有差距。

2.4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分析

延安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 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来确定的。从活动时段来看,年龄较大的居民比较倾向于早上参加健身活动, 年龄较轻的居民则喜欢在下午或晚上参加健身活动。主要原因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居民习惯于早睡早起, 同时认为早上空气好的缘故(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2.5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 延安市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年龄、性别有关。 年龄、性别不同, 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如: 男性居民主要以散步、跑步、大球类、小球类、进行排序, 女性居民主要以散步、跑步、健身操、小球类进行排序, 老年人主要以散步、太极拳、气功、秧歌进行排序。同时, 从表5可以看出: 选择以散步为主的延安市社区居民占17.3% , 以小球类为主的占27.4 % , 以跑步为主的占15.8% , 以大球类活动为主的占10.5 %。(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2.6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方式的选择

调查发现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练是延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这一结果表明延安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自发型的, 说明集体组织化程度不高。(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2.7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环境的选择

从表6可以看出: 不同层次的居民, 选择体育活动的环境不同。居民有90% 以上选择在市区内的免费体育场馆、公园、 街道、广场进行, 只有少数人是在经营性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说明居民对花钱买健康的认识不足。(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2.8城市居民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近几年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红色旅游的兴起延安市的经济稳步提高,人均年收入比较高。但从表7可一看出,延安是居民花在体育上的消费非常少,主要是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差,体育宣传力度不足所致。(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2.9影响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延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问题来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既有居民的个人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我们把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归为二类:一是个人因素,包括对体育没有兴趣、不会体育技术、 工作学习忙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可以看出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占到了被调查者的75.93%。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延安市城市居民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对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参与动机及体育健身行为习惯。但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使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1.2自发型是延安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活动时间的选择上, 多在早晨和傍晚;在体育活动环境的选择上, 多以不收费的公共体育场所或公园、广场、街道为主;在体育生活内容的选择上, 男性居民主要以散步、跑步、大球类、小球类为主, 女性主要以散步、跑步、 小球类、健身操、秧歌为主。

3.1.3延安市城市居民达“体育人口” (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比例低,体育消费能力较低, 居民消费观念比较落后, 但对体育活动的主观体验和整体感受较好。

3.1.4影响延安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不会体育技术, 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差、活动场地少等。

3.2建议

3.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4.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我深刻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不只是口号式标语,而是蕴藏着深刻的理论性、哲理性与逻辑性,具有严密的因果关系。毛泽东早在1936年2月写下的《沁园春》诗词中,就饱含着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定要胜利的伟大初心。这个初心,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圣地就孕育了十三年,奋斗了十三年。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牢记使命,发动和带领全国人民,指挥千军万马,为了不忘初心——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简陋的土窑洞里写下了《论持久战》等革命著作,在杨家岭召开了党的“七大”;虽身在窑洞,却帷幄千里之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坚持八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又与蒋介石国民党开展了解放战争,至到1949年夺取胜利解放了全中国,把人民从苦海黑暗中解救出来,实现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担当了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使命,这一切都是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永远奋斗才能获得伟大成果。

从1938年到,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革命历史,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我们要感恩共产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八十年后的今天,曾在梁家河插队锻炼、创业奋斗过的习近平主席说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句话,就是习近平主席的初心。战争年代的使命是打仗,而现在的和平年代使命就是建设与发展。结合现阶段脱贫攻坚的实际,联系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这三句话,我个人认为:

帮扶贫困户脱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共产党的初心;制定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统一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这就是共产党的使命;集中人、财、物力,采取得力措施,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并达到持续稳定的目标,帮扶贫困户分期分批精准脱贫的全过程,这就是为实现党的初心,担当使命的——永远奋斗。

下面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比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三句话之间和为什么要“永远奋斗”的因果关系:

xx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上一个大型重点项目,经县委、县政府会议确定,这个项目的发起就是——不忘初心;相应制作项目考察论证、建设规划、选址、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图纸制作、安排人、财、物力,做好项目实施前期相关准备,这就是——牢记使命;进行招(投)标工作,启动项目开工实施,做好项目建设全程的监督管理、相关服务、跟踪进度、安检质检工作,至到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合格这一全过程,就是——永远奋斗。

归纳起来讲就是:没有初心,就是没有为人民谋幸福、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的发起;没有责任的担当,就失去了使命感;没有永远奋斗的精神与决心,就不能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获得奋斗的成果,人民就会指责为无作为。因此,我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中,要以为人民服务和谋幸福不忘初心;要为实现初心而担当使命,最重要的是要为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而去永远奋斗。

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一的因果辩证关系。

5.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条件。

这次培训,通过现场讲解,专题讲授,阅读原著,社会实践,典型示范,激情教学,警示教育,分组讨论等形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和功绩;知道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懂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信仰的力量,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等等。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修养教育,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差距更大,更要努力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真本事,学习老一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在新的时期,把他们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做实做好,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英明!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跟着共产党奔向美好的明天!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千难万险,吃尽了人间疾苦,无数先烈受尽了敌人种种酷刑。正如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革命生涯中的必修课”。“长征不是什么象征,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力量、勇气的人类伟大史诗”。“延安十三年,是考验共产党人的意志、力量、勇气伟大史诗的壮美乐章”。这都是原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战胜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才使党和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这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老一辈住窑洞,吃小米,穿布衣,在物质极其馈乏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世界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诗篇。他们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畏艰险,能战胜敌人,关键是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践行入党宣誓和入党目标。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无数共产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若飞、叶挺等,还有无数无名英雄和烈士。他们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持下,完成了各种任务,战胜了各种困难,他们为党的发展、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牢记宗旨意识,全心为民服务。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意识、牢记这个宗旨,永远保持这个意识,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从小到大,吸引成千上万优秀儿女加入,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关键一条就是,党时刻牢记群众疾苦,想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爱戴共产党,因为党给人民带来了土地,带来了幸福。象陕北农民李有源能唱出信天游的《东方红》,因他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久唱不衰!象张思德烈士那样,干什么都可以,不分职位高低。象大生产运动那样,减轻了人民负担。象陕甘宁边区政府那样,只见公仆不见官员,军民一家,官兵一样。象郭明义那样,心中想着大家,谁有困难帮助谁,是当代活雷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今天改革开放中,牢记宗旨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同群众溶为一体,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人民心里,把党的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三、保持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值得学习,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追求享乐,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维护人民的利益,使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的严于律己,受到了人民称赞。那就是他们牢记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群众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人人平等,是干群关系融洽,干部不搞特殊,干群一个样,今天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外国人比较国共两党行为后认为,“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就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得出的结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保持廉洁自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要洁身自重,澹伯名利,以人民利益为主,自觉抵制不良之风。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教育中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清除灰尘,保持廉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培训结束了,但学习不能结束,要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廉洁自律,为党和人民尽力工作。

6.学习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10月20日下午,我们到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人们参观学习的热情。看得出来党员居多,大家安静有序的排队候车,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坐上了村子里的电瓶车进入了这个有“大学问”的小村庄!

跟从现场讲解员,慢慢地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动荡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有别于其他下乡的北京学生,别人哭天抹泪的而他却满心欢喜的从大北京一路来到了这个偏僻的村子,和陕北许许多多的小山村一样,这里贫穷、困苦。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的、最为艰难的“四关”:思想关、劳动关、跳蚤关、生活关。看着那一排排窑洞、窑洞中小小的土炕、土炕上一排被褥一字排开,整齐但破旧。窑洞中有潮湿的霉味,小炕桌上的煤油灯,炕头连着做饭的锅灶。简陋的摆设,透露出了当年生活的贫穷与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咬牙渡过那“四关”的场景就不难想象是如何的困难。就在那种境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村人修建陕西第一座沼气池,和村民一起上山劳动,打井修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想象,真的是古人说的那句话“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下乡经历,让他了解了老百姓的困苦生活,知道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才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当今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有尊严的站在世界舞台的前面!

10月21日,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展览室陈列着红军长征时期所使用过的刀、枪、衣物等,看着那些图片和实物,在装备如此简陋,几乎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当年,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拼写出了革命的胜利,翻雪山,走草地,激战大渡河,8万战士千辛万苦到延安时,只有不到5千人了。

想想这些都已经泪眼朦胧了。都有父老乡亲,都有妻子儿女,他们为了新中国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只有把革命前辈的伟大事业发扬光大,才能对得起他们。

7.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转变思想袁强化学习袁增强法治观念

长期以来, 依法治校只是部分学校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 人们还是习惯于用常规的想当然的侥幸的思想来管理学校。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得到法律的援助时, 才知道法律知识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参加本次培训后, 经过专家们的点拨, 我更感受到, 作为学校管理人首先要横下心来转变自己的思想, 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或自觉静下心来学习各种有关于学校方面的法律, 与此同时, 大力举办校本法律知识培训, 以增强学校人的法律意识, 便于服务于开展卓有成效的治校工作。

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 我的经验是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主要中心工作, 着手制定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完善的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度等。比如说, 2014年度, 我们组织召开了两次教代会, 并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了《西华中心学校章程》、“西华中心学校校徽”、《西华中心学校关于教职工月考勤考绩及学期考勤考绩奖发放的有关计分细则规定》、《西华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聘用计分方法》、《西华中心学校学生“校规”》、《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和《西华中心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规定》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落实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彰显的是依法治校的法治观念, 加强的是教学管理, 改进的是课堂教学, 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教学弱化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学校呈现一片生机, 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学校信誉持续升高。

三、从严落实规章制度袁强化评价力度袁择时完善规章袁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有序发展

8.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八

从延安市出发,沿210国道向东北方向大约行进70公里,我们到达了延川县的文安驿镇。从文安驿继续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大约又行进5公里,便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梁家河村。

虽然村名叫“梁家河”,但实际上这里并没有河,只有一条沟渠。黄土高原干燥少雨,难得有雨时,沟渠里才会积攒些泥水。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依山坡挖出的一孔孔窑洞,就是村民曾经的家。在这里,中延院教授现场为我们讲授了《习近平主席的知青生活与他的群众观》。随后便是现场教学,参观梁家河。

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和乡亲们一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粪拉煤、打坝淤地的生活。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一系列的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

几十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写过一篇题为《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初到梁家河村的状况:“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亲,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黄土地虽然有博大的胸怀,但习近平主席是过了四关考验才被她接纳的!哪四关?他说“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二是饮食关,三是劳动关,四是思想关。” 他也用真诚和实干来回报这片历经苦难而又无比多情的土地。1992年重回梁家河村,曾回忆自己当年插队的生活:“早上天亮起来上山干活,10点多回来自己做饭,吃过饭后11点多再上山干活,干完活晚上再看两个小时的书。”劳动、做饭、吃饭、读书,这就是这个15岁少年在这里的日常作息表了。

上岁数的村民回忆起当年的习近平,说他“什么活儿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后来曾有记着问,说习近平主席脖子为什么有点偏?习近平主席说,那就是当年挑担来着。“干活不惜力”。村民们还向我们描述了当年打坝的情景:零下十几度,河渠里冰块很厚,先要用手搬冰块,再铲掉冻土,掏土、推车子、夯土……连当地人都怕干这活,可却第一个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手上磨出了血泡。村民们说:“他带头干,我们咋好意思不干?”从15岁到22岁,完全生活在人民中间,劳动在人民中间,不分彼此,坦诚相待,而这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他说:“1969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黄土地的热爱,也逐渐化作他日益坚定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责任和担当。

在知青们当年住过的一孔土窑洞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当年和村民们、知青们留下的合影。照片上的略显单薄,但在每张照片中他总是快乐地笑着,笑得那样开怀。看来,物质生活的贫乏终究阻挡不了精神世界的光芒,有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苦难所吓倒。后来谈到在陕北7年工作生活经历时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吗不干?”

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人民的感情最深,他常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

7点,天色已晚,我们赶到宝塔山,面对宝塔,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心潮澎湃。接着,观看宝塔山灯光秀,体验炫彩延安。

次日,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历程,并合影留念。在王家坪旧址,聆听了中延院教授现场授课:《毛泽东与毛岸英感天动地的父子情》。在枣园,聆听中延院教授的《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

参观时,听现场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很是感慨。参观完,再次回到延安基地,举行结业仪式,全体起立,高唱国歌,然后所有学员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红色教育队旗上签名。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事业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不虚此行,确实不虚此行!

9.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带着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憧憬,xx日在xx公司的统一组织下,各单位党员、党务工作者共计xx人一起踏上了这片神圣的热土。根据学习安排我们先后来到了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观看了革命剧《红秀.延安》;聆听了两堂党课。每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学习之后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惊叹、惭愧,在这里我彻彻底底的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正如开班仪式上延安干部学院xx教授所讲,来到延安的目的是取经、铸魂、朝圣。

取经—取起死回生的革命成功经验。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江西中央苏区粉碎第五次“围剿”的希望破灭之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就选择了延安。在军事上如此被动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通过他们英明的领导,我们的党在各个方面迅速发展,革命的形式发生逆转,最终一举夺取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他是党中央、毛主席等领导人伟大思想智慧和正确工作方法指挥下的必然结果。党中央领导人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学习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杨家岭、枣园的中央领导人旧居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领导人都居住在窑洞中,通风不好,光线昏暗。生活用品也都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书柜,仅此而已。在这样的生活办公条件下,能运筹帷幄,指挥全国革命斗争,实在令人惊叹。试想一下我们,目前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如此优越,但未必能干好本职工作,这值得我们反思。二是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当中少不了的就是“书”,各种类型的书。有哲学、有文学、有经济学、有历史学、有军事学;有散文、有小说、有诗歌,可以说涉猎广泛。一本本字迹模糊、翻得泛黄的书籍,他们珍藏的像宝贝一样。这可能就是延安革命领导人伟大思想智慧的来源吧!看到这些,我深表惭愧。三是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党中央、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能坚持13年,确实令人敬佩。靠的是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正是靠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人的优良的工作作风。优秀的思想品质,坚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才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反败为胜,最终一举夺取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铸魂—铸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之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所在。延安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和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认定的主义多少爱国青年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来到这里,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在革命剧《红秀.延安》中,一批爱国青年为了摆脱日本侵略者的压迫,集体不畏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奔赴延安,去创造自己心中理想的家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涌现出了大批革命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谢子长病逝时才37岁、刘志丹牺牲时才32岁。在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中央领导人居住在低矮、潮湿的窑洞里,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和退缩,也没有向党组织提出半点要求,仍然为了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日夜操劳。在梁家河,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勇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发展沼气、成立磨坊、裁缝铺、代销店、铁业社等。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幕幕历史画面,呈现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延安历史时期的坚定政治方向和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是我们锤炼党性修养的关键。习近平来陕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学习延安精神,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只有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我们才不会走弯路,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朝圣---朝净化心灵、锤炼党性的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圣地。来到这里,犹如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把自己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心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对照一个个历史遗迹,使我深刻领悟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实质;使我深刻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必然真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

10.参加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圈内名家众说纷纭, 但在魏书生先生看来, 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他寄语盘锦市教育局后继掌门人贯彻此教育思想“要坚持100年不动摇”。“教育是有尊严的, 不容亵渎”。“过去讲教学大纲, 讲自学, 讲教学观念, 现在又讲课程标准、自主学习、教学理念, 一回事嘛。”

“我没有新的教育观点, 我的教育思想仍是两大点, 一小点。一靠民主 (讲服务、勤互助、重人格、多商量) , 二靠科学 (有计划、有监督、有总结) ;不折腾、不动摇、不懈怠, 松、静、匀、乐!只要记住并活用好这些, 你就沾大光了。”

松———即放松, 每天清晨起来, 张开双臂, 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 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学校, 走向教室。

静———即静定下来, 全神贯注地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边做边思考。

匀———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老师的助教, 每个学生都是班上的副班主任。学生就是这样, 班主任老师希望他能这样, 他就能这样。

乐———即寓学于乐, 先苦后乐。学习是享受, 运动是享受, 互助是享受, 说唱是享受, 为班级争光也是享受。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个性特长发展蝶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老师, 你要干什么?”

课堂上, 面对正想发火的老师, 有一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提醒道:“老师, 你要干什么?”老师回过神来, 当即调控心态, 还课堂给学生, 这一幕让我如浴春风, 茅塞顿开。

谁来管管课堂上的老师?学生!魏书生说:“教育的生命在课堂, 懒老师能带出勤学生, 妙计如下:

⑴坚持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 (集中学生注意力) 。

⑵列出一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4分钟) 。

⑶扮演服务角色, 授学生以“渔”。 (20分钟)

⑷给学生找活, 是人都会干, 你能帮我干。如代老师批改作业、督查卫生, 辅导后进生等 (5分钟) 。

⑸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与总结 (15分钟) 。”

三、为人师表, 永不埋怨学生

⑴坚持多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坚持吐故纳新, 善于“把厚书读薄”, 归纳分类, 一举多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

⑵守住平常心, 既不吃请, 也不请吃。

⑶帮助和激励学生为自己找出20条长处, 并张贴出来共勉。

⑷守住精神的宁静, 一肩明月, 两袖清风, 变反思为正思, 变写教案为改教案。

⑸能自己干都自己干, 凡考问学生的先考问自己。

问从当“经师”到做“人师”之路有多长?坚持上述5点就能见成效。

四、注重脚下,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⑴每晚自习前5分钟红歌集体唱, 训练学生注意力。

⑵一月一换课桌, 一周一小结, 班规大家定。大操场班级跑, 队伍不散, 不是知识, 脚步不乱, 而是习惯。

⑶指导学生筛选如麻的信息, 建立符合个人特色的优题集、错题集,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⑷良好心态、快乐情绪从辛勤学习和看得见的成绩中来, 从写教育日志中来, 谁坚持得好, 谁就成功得早。

11.到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篇十一

延安,是红色之火的发源地,从X年到X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初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斥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宝塔山等,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从书本和电视上得到的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

也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从X年至X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X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内容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

X年X月至X月,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要求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基本方针和战略部署,使全党统一于中共中央正确的指导之下,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X年X月至X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的决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莫定了基础,对今天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都产生着极其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写下的X篇经典著作占到《毛泽东选集》的X%,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我们了解了当时司法审判坚持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重证据不重口供的工作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准则以及一系列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审判方式,这些充分体现客观、公正、公开、平等的法治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革命政权,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全国审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延安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

12.领导干部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延安精神的作用,使其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动力?这次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我认真做了思考,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在我国,坚持宪法至上,就是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因此,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了宪法至上,遵守了法律法规。这次学习,在为人民服务广场,诵读《为人民服务》,听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健教授讲授《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我们再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果我们每位党员都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都能够审慎地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责任,那么我们就是遵守了《宪法》和法律,也就处理好了权力和责任的关系。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把握好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共产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参与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讲的是党性;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重的是品行;在与人相处、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做的是表率,

党性与人性并不排斥,而是互相交融、共通的。因此,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处理好党性和人性的关系,党员干部就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

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握好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当前,我们的物质条件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需要我们内在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股子革命热情,始终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就会心无旁骛,不为外界各种诱惑所动,就会避免出现任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断地沿着法治的轨道阔步向前。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把握好纪律和自由的关系。越是自觉严格遵守纪律,便越能享受自由。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自由只有在纪律的框架内,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3.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策略探微 篇十三

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 在活动之前, 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确保教学的有序性以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同时也可让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方向, 树立信心。[1]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 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 (如教案) 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 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2]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 是课堂教学的方向, 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1]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 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 首先要组织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研究延安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 然后围绕总目标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目标不能定的大而空, 而要实实在在, 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在讲授延安精神的内涵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够讲述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实质和内涵, 并能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 进行自我反省。

2. 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为确保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以教学内容为主线, 广泛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教学素材。如《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传》、《解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延安传奇故事》等;经典影视作品, 如《恰同学少年》、《长征》、《延安颂》、《保卫延安》、《八路军》、《张思德》、《大生产运动》等经典影视作品或纪录片;革命歌曲, 如《七律·长征》、《东方红》、《南泥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解放区的天》、《黄河大合唱》、《大生产》等;革命故事、新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 以及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经典的文学作品, 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贺敬之的《回延安》、《白毛女》等, 与延安相关的史实和历史人物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方面有关的资料等。总之, 课前大量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上好这门课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理念的提升与教学组织方式的确定。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该课程能否收到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开课前要给任课教师讲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情境体验教学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以及教学设计原理、主体性教育理论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使其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策略的关系。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大班集体讲授或小班授课。

4.规范性的教案的编写。

为了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 可以对教案的框架进行总体的设计。教案中除了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以外。还增设了三个栏目, 如推荐阅读、推荐影视作品、推荐歌曲、推荐故事等栏目, 以促进教师提高教案备写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 学生更喜欢影视作品播放法、革命歌曲演唱法和文学作品赏析法、故事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因此, 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

1.影视作品播放法。

与延安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当中有的是再现史实, 创设情境, 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延安时期的历史。如《延安保卫战》中, 在延安的真实环境里, 用写实的艺术手法, 真实再现了1947年保卫延安的历史画卷, 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 每一个场面都忠于历史, 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播放《大生产运动》时的视频资料, 同样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的影视作品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如《张思德》、《恰同学少年》、《白求恩》。还有一些体裁相似, 背景相同的影视作品, 但剧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反差。针对这类影视作品教师可以选择每一部作品当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片段进行对比播放。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播放的同时教师还要讲授相关的史实, 引导学生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对学习内容的领悟,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2.文学作品赏析法。

引入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延安精神教育, 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 使其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 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延安诗人曹谷溪说:“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也是充满浪漫精神的诗性的土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她召唤、培养的一大批中国现代最具先进文化代表性的作家和艺术家, 他们也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如众所周知的毛泽东的作品《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愚公移山》、《沁园春·雪》、《给彭德怀同志》等, 陈毅的诗词作品、贺敬之的《回延安》等作品。教师采用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讲授时, 要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 从艺术欣赏的眼光去回味每一句诗词, 每一个字, 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延安时期的生活与革命情怀。赏析活动使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经典诗词的赏析过程中领悟延安精神的人文美, 史实美,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态度和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杜拉说:“言语示范被广泛地使用, 因为用词可以传递无数的行为, 而这些用行为本身来表现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3]。

3. 故事讲述法。

为了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无味, 结合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学习基础较差的实际, 我们还指导教师采用故事讲述法, 让学生在聆听先辈或是同龄的事迹时, 激发自己上进的动力和学习探究延安精神的热情。采用故事讲述法时, 在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 在讲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节内容时, 老师除了搜集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外, 还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故事也搬进了课堂。如“脚烧不知痛”、“争论杀毛驴”、“三次问群众”等。除了这些故事外, 有的老师还将铁人王进喜、焦裕禄、许振超、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道德楷模徐本禹;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硕等道德榜样的真实故事引进课堂。采用故事讲述法对延安精神进行阐释, 使延安精神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楷模, 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4. 革命歌曲演唱法。

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它直接针对着心情。”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 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据不完全统计, 仅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就有3000多首。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革命歌曲不断创作和传唱的过程。延安时期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时期, 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时候, 《大生产》、《兄妹开荒》、《南泥湾》、《延安颂》、《解放区的天》等革命歌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延安时期, 边区军民为了克服敌人的封锁, 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开荒屯田, 克服困难、丰衣足食的生产场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从歌曲中我们既能看到军民大生产的热闹场景, 也能感受到三五九旅官兵艰苦奋斗开发塞上好江南的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的勇气,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着学生。通过对这些歌曲的赏析, 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运用革命歌曲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活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从枯燥的政治说教中解放出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感受革命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其走进历史, 与革命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从心灵深处激发起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要上好一堂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的课, 教师是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 行为一旦获得适当的强化, 如赞许、表扬等, 就会增加其强度, 增强其再发生的可能性, 并逐渐巩固起来而成为牢固的良好习惯。[1]为此,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尊重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涌现出的良好的行为, 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情感人, 以活动来带动他们参与, 以任务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在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老师要争取给较为内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平等讨论、学习的机会, 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学生之间有大致相同的经历, 大致相似的心理特征, 有时他们之间的讨论与谈话更易触动对方的心弦, 更易被理解、被接受。讨论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延安时期的历史以及延安精神实质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影视作品中一些典型事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当学生讨论得很激烈的时候, 我们指导教师, 不必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与评价, 应根据价值澄清理论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到课外, 让延安精神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时刻回荡在学生的脑中, 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延安时期的历史以及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

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革命旧址, 开展实践教学, 实施现场教学, 去实地参观之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资料。到实地请讲解员进行讲解。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大多采用的是“说、学、逗、唱”为一体的讲解模式, 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延安时期史实的了解。

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 二是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1]延安精神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重在对学生行为和思想变化情况的考核评价,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适合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的。因此, 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适度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进行记录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为自己打分。他人评价主要来自同学和老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演讲、辩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情感倾向;同学们通过该生日常的行为表征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谐相处的能力, 也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道德修养方式, 并向慎独的境界努力。

二是写实性的“档案袋”评价方法。要求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如实记录每一位同学在讨论、发言以及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并及时为其打分, 等到学习结束后再汇总统计。当然这种方法只能起到一个参考作用。最重要的评价还是应该来自学生个人和他人对其日常思想和行为的评价。

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评教和同事之间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主要是组织教师去听课, 然后开展评课活动, 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匿名打分, 然后汇总。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

摘要:笔者认为在学校开设延安精神教育课程, 要使其收到实效, 应该注重其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作者从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教学方法选择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实践教学策略以及课后评价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延安精神,教育,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315, 331, 332.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25.

上一篇:公司食堂节能降耗措施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