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加法表说课稿

2024-08-08

做个加法表说课稿(共9篇)

1.做个加法表说课稿 篇一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拟定两个课时。

(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 解决 先尽孝

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 矛盾 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四、说板书设计(略)

2.一年级数学百数表说课稿 篇二

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因此在认识百数表时必须经历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朋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认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一、在解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

(一)解构百数表,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由于百数表有顺序的把数展示出来,数在排列的过程中就呈现出很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呈现又是很多规律交叉进行,不利于学生观察与发现,因此在教学中以按顺序出现数队伍的方式解构百数表:横行、竖行、斜行,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每一队中的数朋友,发现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变化是与数所在的位置有关系,位置排列的有规律,数的排列也有规律。通过探寻为什么从而深化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的认识,感受数的神奇。

(二)解构百数表,深入认识数

没有点的深入就没有面的提高,没有对百以内个别数的深入认识就没有对百以内数的整体认识的提高。通过对个别数的深入研究,把握相同的质,帮助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新的认识。由于不同的数在表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因此从位置入手来研究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本节课中给“35”找家时,提供了百数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实际上就为学生提供了坐标轴,让学生根据数的意义去找位置,渗透了坐标的思想,深化了对数的认识。

(三)解构百数表,深度把握概念

100个数聚集在一起,有很多数具有相同的特性,出现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单数、双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在教学中孩子们对数位、位数等概念非常易混,对单数和双数只是一种浅显的认识,还没有把握其根本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中利用给数照相的环节,通过分类的方式解构百数表,“分类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既是为相应的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学生概括得很简洁: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他们把握了这些概念的特征。

解构有分析的意思,解构百数表,目的在于排除干扰,深入对个体的把握,从而深度认识百以内的数。

二、在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

百以内的数是数系统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的系统,因此只解构是不够的,还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去建构,帮助学生对这个小系统乃至大的数系统有整体的把握。

(一)在找位置的过程中,建构数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数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数系统当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而儿童“所知道的的数是孤立的,就像在学会说流利的句子之前所学的生词一样。”这也正是孩子们数感弱的原因。百数表“不仅呈现个别数,而且为说明数在逻辑结构中的联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图形。”2因此本节课通过为数找家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为数找位置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关系的.多样,从而培养学生“数之间有关联的意识”,2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在指挥数站队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无限

在学生已经构建了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进一步加强整体感知,因此在课的最后,通过指挥数排队把百数表变形为数轴,在数轴上进一步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感受两数相差得越多,离得越远,相差越少,离得越近,从而形象化的感知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通过数站队永远站不完来形象的感受数的无限。

这样对百数表不断地进行解构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深入的、不是肤浅的;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使得他们所认识的百以内的数是结构化的、整合的,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通过解构,深化认识,通过建构,整体把握。

这节课一直在和数做游戏,课中赋予数人的特性,淘气、可爱、有灵性,同时又需要帮助,以激发学生对数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数的可爱、感受百数表的神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上数学课就成了享受。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师:百数表中来了几队数朋友,你知道每一队缺了哪些数?说说为什么?

师:如果老师请你在百数表里找十位是8的数,你到哪儿去找?

师:如果老师请你找个位是8的,你到哪儿找?

师:这些数里都有8,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

二、研究与讨论

(一)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感受数之间是有关系的

1.根据提供的一行一列为数找家,渗透坐标思想。

2.区分不同数位的意义。

师:你看它们都想住在这个格子里,你觉得谁应该住?(学生讨论)

3.根据百数表中无序排列的数,为数朋友找家,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师:原来的这些数朋友说我们也要出去玩了,这次你还能帮它们找家吗?

(二)根据数所在的位置猜数

1.根据位置来猜数,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些数朋友们也出去玩了,你还能为数朋友找家吗?

这个时候有一个数悄悄地来了。

师:它找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怎么想的?

2.为照片上的数找家,教给学生方法。

师:这个时候又回来了一位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这次请一位神奇的摄影师来告诉你们,他正在给百数表照相,正好照到了这个数,它是谁?

师:这张照片上还有哪些数朋友藏起来了?

师:为了奖励大家,摄影师说了,我们再照两张,想看看照片吗?

生:想。

师:这个照片可与众不同,缺不缺数朋友?快来把这些数朋友找出来。

(三)通过分类活动,对百以内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升华学生的已有认知

1.按单双数分类,深化学生对单双数的认识。

师:这些数朋友说摄像师要给我们照相,我们都回来了。

出示百数表:

师:这个时候摄影师说,太多了,你们得变个队形我才能给你们照,你们能帮它们变队形吗?你们只要喊一二变,他们马上就变,准备好了吗?

生:一二变。

动画

师:站成了两队,它们站得有道理吗?什么样的数是单数呢?

2.按位数分类,明确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概念。

师:这时候摄影师说了,1~9出列,100出列,我要分别给你们照一张。

师:你们明白摄影师的心思吗?摄影师是怎么想的?

3.从百数表变化成数轴,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无限。

(1)通过整十数变队形,感受数的无限性以及等距性。

师:现在有一列数朋友说它们要单独照一张,是谁呢?

师:因为这条线没完没了,怎么办?用箭头表示:一直排下去吧。

师:现在我们为这些数都找到家了。你们看,从10到20,从20到30,从30到40,它们之间的距离怎么样?

生:都一样。

师:为什么它们之间距离就一样长?

生:因为他们的十位是1、2、3、4、5、6、7、8的,一个比一个多10。

师:都多10,所以它们距离就是一样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请问10前面的这个家是谁的?

生:0。(课件补充0)

(2)通过给数找家的游戏,进一步渗透两数的大小以及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时候又跑来了一行数朋友,咱们读读。

师:你们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小于60的数朋友住在哪儿?

3.做个加法表说课稿 篇三

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

要求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过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公式又是什么呢?)

a×b=b×a

(a×b)×c=a×(b×c)(黑板板书)

(那么加法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让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

二、创设情境、操作体验

1、由生活引入,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换的含义。

数一数:本班男生的人数和本班女生的.人数,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女生:(26+17)人

女生+男生:(17+26)人

结果无论哪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再举书本上两个例子来说明。

26+17=17+26

3+2=2+3

15+20=20+15

a+b=b+a(黑板板书)

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较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突出强调“交换”的意思。结果表明:两个式子的加数交换了位置,但和不变。再要求学生自己举一两个例子来试试看。

2、出示题目: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看,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先算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人,再算全部的人数:(28+17)+23人。

方法二:先算一下女生,再算一下他们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人:28+(17+23)人。

那么得出:(28+17)+23=28+(17+23)整十

(3+2)+5=3+(2+5)

(19+12)+38=19+(12+38)整十

(a+b)+c=a+(b+c)

结果表明,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3、再举书本中的例子来说明结合的两个数的条件和原因。

57+49

=50+7+40+9

=50+40+7+9

=(50+40)+(7+9)因为50+40=90,90是一个整十数。

=90+16

=106

三、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1、书本P47(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列各式。

2、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 0 = 0 + 82

47 +(30 + 8)=(47 + 30)+ 8

(87 + 68)+ 32 = 84 +(68 + 32)

75 +(48 + 25)=(75 + 25)+ 48

3、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38+76+24 (88+45)+12

四、布置作业。

4.《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5.三位数的加法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三位数的加法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20以内数的加法、100以内数的加法、整十整百数的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多位数中乘、除计算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自主探索教学法、合作交流教学法

4.直观演示教学法

(二)、新课标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自主观察思考

2.合作交流法

3.自主归纳法

4.动手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首先创设了懒洋洋被抓走的情景,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要帮喜洋洋救懒洋洋必须连闯四关:

1、智慧老人的问题

2、翻山越岭

3、穿越丛林

4、激流勇进

(三)、本课小结

6.大班数学《9的加法》说课稿 篇六

一、 说教材

《9的加法》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中《做中学1》下册的活动内容,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活动目标我定为:

知识目标: 学习9的加法,能够看图列式,理解图示与算式的关系。

能力目标:观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9的加法的计算。

活动难点:看一幅图写2道算式。

三、说教法

大班幼儿形象思维方式发展已经相当好,逻辑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阶段既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谈话教学法:科学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学法:利用PPT进行情境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去理解9的加法。

3、游戏教学法: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让幼儿感受数学的乐趣,喜欢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活动中注意安排幼儿的操作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1、动手操作: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棒计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儿根据第一组加法的学习,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组加法。

3、合作学习:幼儿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宝宝回家”的游戏。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我设为四个环节:

(一)游戏情景导入——游戏:“手指开花”。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手指开花”。老师手指上开出的“花”的数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数量加起来是8。

师幼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游戏活动准备——利用PPT图示学习“9的加法”

1、学习第一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张PPT(点击出现一个苹果,再点击出现八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

(3)引导幼儿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式计算。

这一环节让幼儿学习如何根据图示学习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图示,让幼儿自己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自主学习“2+7=9”、“7+2=9”,“3+6=9”、“6+3=9”,“4+5=9”、“5+4=9”这三组加法。

(1)PPT3图示:先出现2个梨,再出现7个梨。

(2)PPT4图示:先出现3个草莓,再出现6个草莓。

(3)PPT5图示: 先出现4只小鸟,再出现5只小鸟。

这一环节让幼儿自主探究9的其他几组加法的运算。

3、引导幼儿观察四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换律。

4、师小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正确评价。

(三)游戏活动过程——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1、师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水果宝宝图片,图片后面有一个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结果以后送回到相应的屋子里面。送错的小朋友要表演一个节目,送对的小朋友得到奖励。

2、师幼听音乐一起游戏,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3、小结游戏:送错的宝宝表演节目,送对的宝宝得到奖励。

这一环节让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四)游戏活动延伸:我们家的数学

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里的数学,并列出算计算一下。比如:我们家有一个男的,两个女的,一共有几个人?我们家有五个大盘子,三个小盘子,一共有几个盘子等等。

7.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篇七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
萍乡市湘东云程实验学校: 刘方清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2.4《有理数的加法》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2.4《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 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 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 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 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 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 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 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 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 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 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 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 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 概括);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 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 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

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 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 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 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 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三,说学法: 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 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 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

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 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四,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 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1, 引入新知---新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 然.在学生回答(-1)+(+1)=0 和(+1)+(-1)=0 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 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2, 探究新知---行 探究新知---行---

(1)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 用一个 表示,-1 用一个 表示,那么 2 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 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 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2)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 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 虽然明白-2 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 2 个单位,但在加上-3 时易犯“又从原点 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 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 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 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3, 得出新知---省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

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 数同 0 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 当中的讨论中, 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 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 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 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 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4, 运用新知---信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 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 矫正, 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 “省”),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 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 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 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又如: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 温度为-150 度,白天比夜间高 27 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6,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在这节课的得与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运用 法则的关键和步骤等等.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提炼.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 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7,课外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作业.教师还可提问供学生课外思考以挑战老 师: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 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8.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篇八

24.83 数 49.5

+ 51.6 点 - 32.48

————— 对 —————

76.43 齐 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9.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

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

1、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 63 63 6

+ 3 0 + 3 0 + 3 0

66 6

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上一篇:超市商品陈列协议下一篇:徒弟教师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