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就业调查报告(10篇)
1.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一
你的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团员群众
你父母是职工农民经商?
你家里的经济条件?
你父母希望你从事护理工作吗?
你听从父母的安排吗?
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你做护理工作开心吗?
对于你所学的护理学专业,你对基本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如何?
你觉得护理工作需要沟通吗?
你是否围绕你的专业找工作?
你对自己护士这一职业了解吗?
你觉得护理专业很有前景吗?
你认为目前护理本科生就业形势较严峻吗?
你觉得你对护理本科生就业形势非常关注吗?
你认为你需要了解各届护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吗?
你认为你需要了解各大医院的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吗?
你很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吗?
你愿意从事护理或者与护理有关的职业吗?
你觉得就业一定要专业对口吗?
你会选择在社区医院就业吗?
你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吗?
你的就业单位意向为三级以上医院?
你的择业首选因素为经济收入与福利吗?
你认为三级以上医院的工资待遇令你满意吗?
你认为三级以上医院对你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很大吗?
你会选择自主创业吗?
你会选择考研吗?
你认为学校有必要提供就业信息吗?
你觉得自己目前的专业知识有竞争力吗?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建设?
在选择就业前,你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吗?
护士离职率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
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让社会充分认识护理行业是
一个高风险和高科技含量的职业,使其得到社会应
有的尊重和重视;通过改善薪酬体系,切实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提供继续深造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改
变护士职业一元化发展的现状。关心护士生活,建
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绩
效,使其个人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提升个人成就感
医院管理者更
应重视护理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创 建各种平台,发挥她们的最大潜能,满足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愿 望。临床护理人员也应努力工作,以真本领赢得患者的信赖。只有这样,护理队伍才得以稳定,护理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5~2006年在本院实习的2003~2004级护理专业的288名学生, 调查采取发放问卷288份, 收回有效问卷178份, 有效率97.5%。
1.2 方法
采用的问卷内容涉及求职心理、求职准备及求职途径, 调查由学生会主办, 统一地点集体发放问卷, 以不记名的方式收回。
2结果
学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约81.3%;对于就业的形势基本上抱有积极自信的态度;在工作单位性质选择国有综合医院占68%; 对薪金大部份期望在 1 000~1500元;把事业的发展前景作为选择单位的首要考虑因素占73.4%;实习单位中直接就业的比重较大, 占53.7%;多数人认为求职前最重要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也有少数人认为最需要的是一份精美的简历。
3讨论
当前, 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件大事, 学校培养的人才能不能就业, 不仅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1 鼓励学生, 走向社区
学生目前仍热衷于国有综合医院和国有专科医院, 面对这一趋势, 学校应鼓励学生到基层、到社区, 社区护理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学生, 有义务和责任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出一份力, 为医疗事业作贡献。
3.2 搭建“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就业模式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临床实习, 因为学生的实习是就业的前奏, 是就业的铺垫, 要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实习基地, 以实习促就业, 这是学校要抓好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早期接触临床, 改变以往教学模式, 新建为理论-实验-病房教学-强化训练-临床实习, 即分阶段实验室教学后到临床教学病房进行而对病人动手操作;改变传统带教模式, 实施“一对一”带教, 即无论课间还是生产实习始终由一个教师进行带教指导, 取得了良好效果, 带教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下功夫将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会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 利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
3.3 实施“订单培养”
与一些医院, 特别是新建医院等签订用人合同, 学校按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调整教学计划, 定向培养学生, 服务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就是学校的“用户”, 学生是产品, 学校能否确保将产品成功地推销给用人单位后,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确保用人单位连续使用我们的“产品”, 是教学体制改革的目的。为此, 我们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 提供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平台, 让用人单位的领导和老师根据需要与学生签订协议, 使用人单位可自己选拔人才, 实习用人单位与学生有个互动的机会, 真正体现了“订单式”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方式指明了方向;新课体系为早期接触临床, 加强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促够的时间和保证;通过临床“一对一”带教可使师生之间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沟通, 提高临床技能, 使之更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实施“订单式”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4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
3.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三
方法
选择某职业院校600名护生,采用自制社区医院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本科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低于专科生。影响护生择业决策因素中,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
结论
护生应树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
【关键词】护理专业;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R47-4
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社区护理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上海某医学院校在校、实习护生进行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明确学院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态度,分析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学院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依据及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2016届护理专业学生共60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及《社区护理》教材自行设计护理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②社区护理认识程度,③社区护理就业意愿态度等共25个题目。釆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医学院每一届分层抽取五个班,再整群抽取每一位护生,共600人。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信度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用克朗巴赫a系数进行评定。在正式调查之前随机选取学院30名护生进行小样本预试验进行信度检验,发现问卷的总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 878,可以认为此问卷信度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5-25岁之间占人数最多436人,平均年龄为15-22岁,占比例为72.64%,其次为22-24岁(17.38%)、>24岁(3.50%)和<15岁(6.48%);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女性523人(87.17%),男性77人(12.83%)。
2.2 调查对象学历及学制结构
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大专人数最多,共250人,占比例41.67±5.96;其次是中专(23.5±10.09)、本科(17.67±3.18)、硕士(0.17±0.17)。
2.3 调查对象的择业观念
2.3.1 影响护生择业决策的因素
针对周围人群对护生择业的影响调查中反映,父母对其影响最大,占比例55.21%,其次是社会,占比例为36.59%;接下来就是老师占比例 6.31% ,亲戚朋友占比例1.89%。
针对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家庭及社会人员对其决策影响进行调查中,本科和专科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唯有一个较为突出不同就是,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比例为6.89%:2.82%。
2.3.2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
针对是否有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大约32.57% 学生愿意到基层社区工作,大约49.25%表示暂时愿意,有14.39%学生表示只有自己在没有任何选择时候才考虑到社区服务,还有3.79%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到社区进行工作。
同时,针对不同学历结构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到基层社区进行服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本专科学生情况还是存在差异的,其专科学生表示愿意比例大于本科表示愿意比例,表示暂时愿意比例专科也是高于本科,表示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本科都要高于专科。
2.3.3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的主要目的
针对上述护理学生对于从事社区工作的目的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学生占比例最多,其次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2.3.4 护生愿意或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原因
护生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中个人发展空间大,其次是专业对口和行业前景看好。仅仅有少量学生是因为不上夜班、容易调整岗位和社会地位和知名度高。
同时,护生不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待遇低和工作环境不好。
2.4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程度
针对当前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开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联系紧密占26. 32%,比较紧密占55.42%,联系不多占17.96%,没什么联系占0. 31%。
针对不同学历在校护生对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的比较调查,结果发现本科和专科生认为的紧密度总體趋势较为一致,但是认为非常紧密的比例本科低于专科(15.49%:29.37%)。
3 讨论
分析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社区护理教育方向提出建议,对社区护理事业发展及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态度中,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分析愿意或比较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可以看出,他们比较看重自身价值体现,而那些不愿意或不太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其主要因为经济和社区条件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策,如护生自身应树立起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应该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积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政府部门应提高对社区医院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琼.青海省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
[2]李佳佳.职业院校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2.
[3]于海艳,黄巨恩,刘静,徐嵘嵘,何伯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04:104~106.
[4]曹玉凤,李向云,马姝.吉林省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6,02:210~213.
[5]詹斌.将社区养老作为高职类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新亮点[J].知识经济,2012,09:156.
[6]邓腊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
4.护理专业就业简历 篇四
女 27岁 黑龙江人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上海 - 浦东
求职意向:医院/医疗/护理
教育经历
7月毕业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
语言技能
俄语:一般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证书名称: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
自我描述
本人乐观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并且能够吃苦耐劳。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一等助学金,在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八个月并获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了2012年的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现有成绩合格证明。
5.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形势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三思教育网职场导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护理学专业工资待遇:截止到12月24日,36533位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955 元,其中工资4999元,3-5年工资5249元。
二、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以后不用担心无法就业的问题,因为,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1、人才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2、高学历护士择业就业前景看好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3、就业方向
1)医院:绝大多数的人毕业之后都是选择在医院中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从事临床护理,极少有人能毕业之后就走上管理岗位。工作几年后,本科毕业生比较有机会走上管理职位(这要看医院是重视人才还是重视关系或者是提拔管理人员完全靠工作年限,论资排辈)。医院的所有临床科室都有护理本科生,具体每个人被安排在哪个科室是医院决定的,不过你可以向护理部说出你的想法,以及你对科室的选择的理由,也许她们会考虑你的意见。(定科是很重要的,因为各科室的奖金是不同的,而且有的科室重视本科生,那样的话你会有更多的机会)。
2)可在医学院校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工作。
4、值得注意的是:男护士是抢手目标人才
现在各大医院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高学历护士除了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外其护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在临床上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男护士更是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因为男护士们出现在手术室或者急诊室等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科室病房时比柔弱的女同志更有优势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男护士配合医生临危不乱动作比女护士要快要稳。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男护士们”还未毕业就被各大医院“预订一空”。
6.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黑龙江省开设护理学专业的4所本科院校,包括齐齐哈尔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医学院。调查对象为高校在校护生(5年制大学四年级学生和4年制大学三年级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所学校的高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前调查人员统一培训,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后,当场回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就业取向及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政策认知3个部分,问卷由单选、多选构成,结果以频数和百分率呈现。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回收率98.8%。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在395份有效问卷中,4年制335名(84.8%),5年制60名(15.2%);男生42名(10.6%),女生353名(89.4%);选择护理的主要原因中“容易就业”177名(44.8%);喜欢护理程度中“非常喜欢”239名(6 0.5%);农村2 5 7名(6 5.1%),城镇1 3 8名(34.9%);独生子女169名(42.8%),非独生子女226名(57.2%);第一志愿护理126名(31.9%),第一志愿非护理269名(68.1%);家庭收入处于中上及富裕水平93名(23.5%),中等及以下水平302名(76.5%);
2.2就业观念89.6%的在校护生在毕业后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就业;46.3%的护生评价理想工作的关键标准是高薪;76.5%的护生认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毕业后期望月薪,68.4%的护生选择在5 000元以上。
2.3基层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被调查护生中86.6%的基层就业意愿为“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或“没考虑过”。见表1。选择到基层的护生中,60.7%选择县级医院,28.6%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护生仅占10.7%;选择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国家优惠政策”(64.3%)、“对以后的工作有利”(54.4%)、“离家较近”(47.1%)等。见表2。不选择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薪酬待遇低”(79.7%)、“发展机会少”(47.3%)、“工作环境差”(44.3%)等(表3);护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福利待遇”(86.8%)、“发展前景”(68.6%)、“父母意见”(65.6%)等。见表3。
2.4就业指导与政策认知就业指导的形式:听讲座207名(52.4%),咨询86名(21.8%),看录像71名(18.0%),选修课31名(7.8%);仅有11名(2.8%)对我国基层就业政策“非常了解”;最需要学校提供的基层就业指导内容是“基层就业政策”(70.4%);最易支持的优惠政策为“与城市同等工资”(53.4%);学校应加强的教育依次为“基层政策教育”(67.3%)、“社情民情教育”(41.8%)、“服务基层教育”(37.5%)。
3讨论
3.1基层就业意愿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护生仅占5.6%,绝大部分不愿意投身于基层。影响护生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基层、高校、家庭和自身。基层单位与城市相比环境苦、设施差、薪酬低、机会少,基层的福利待遇和硬件设施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到基层的重要原因;学校就业指导不全面,政策宣传不到位,388名(98.2%)护生认为学校“从来没有”或“很少”组织过基层就业的讲座;259名(65.6%)护生择业时考虑“父母意见”,绝大部分护生在择业时很在乎家人的态度;护生就业期望过高影响其就业,就业期望过高主要反映在期望月薪过高,就业地点期望过高和自我预测过高[3],调查显示89.6%的护生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就业,68.4%的护生月薪期望值在5 000元以上。
3.2促进护生基层就业的对策
3.2.1完善国家优惠政策,加强舆论宣传一方面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注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服务,制定健全的基层就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应重视宣传,宣传基层护生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宣传医学院校成功经验、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视人才发展,利用舆论导向推广就业项目。
3.2.2加强基层机构建设,改进用人机制政府优先完善基层医疗设施、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提高基层护士工资待遇。基层部门应主动参与到引进护生的队列中,同高校搭建就业平台,联合高校开展“下基层、进社区”活动,使护生早接触基层,减少对基层的陌生感,同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保证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3.2.3加大就业指导力度,调整专业结构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行分类培养模式,培养基层紧缺人才。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护生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奉献给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积极组织大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见习、实习,使护生与基层“零距离”。
3.2.4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向多方向发展大部分护生择业观念陈旧、趋向单一,一心向往大城市、大医院,人云亦云。护生要树立多元化就业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等方向,应开阔视野勇敢尝试社区护理、基层护理、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多种角色,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坚信基层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将大有可为。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护理本科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设问卷抽取黑龙江省4所医学高等院校40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5.6%的学生非常愿意到基层就业;选择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仅为0.8%;考虑去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64.3%);不愿去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薪酬待遇低”(79.7%);86.8%的学生最先考虑的就业因素是“福利待遇”;53.4%的学生认为基层就业最易支持的优惠政策为“与城市同等工资”。[结论]护生基层就业意愿偏低,制定积极政策、加强基层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和更新就业观念是促进护生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邹立娜,荣胜忠,李淼晶,等.医学生基层就业取向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7):459-461.
[2]封苏琴,徐汉波,薛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供给障碍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48-49,75.
[3]毛颖,李燕,张京晶,等.云南省不同学历护理学生基层择业取向及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33-36.
[4]褚湜婧,刘俊峰,翟晓辉.基层医疗卫生:“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J].中国医疗保险,2015(12):22-24.
[5]杨琼,吴媛媛.促进和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30-34.
7.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护生;就业应聘;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就业应聘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一直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再包分配,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由于竞争激烈、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和护生自我定位不合理、缺乏应聘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过分担心应聘而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屡遭挫折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面对应聘不知所措的无助和不确定感,同时还会有专业地位低微感和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而就业心理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护生应聘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帮助护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应聘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会谈,详细描述护生就业应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更有效的就业应聘指导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
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
医院招聘护生时应全面考虑护生的综合素质,绝不能把身高长相放在首位,更不能讲关系走后门。医院还应向护生介绍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让护生了解聘用合同制的概念,淡化“铁饭碗”的陈旧思想,让护生明白聘用合同制是为了鼓励员工之间良性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医院有关领导也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重视护理工作,对男护生要分析并发挥其性别优势,鼓励其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可,决不允许行业中性别歧视的存在。
3护生要确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就业心理
8.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八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整体水平以中、大专学历为主,高层次人才缺乏。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以培养现代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职业专科教育。其以市场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阶段。为优化护理专业队伍结构,加快专科护理的发展,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需加强对护理专业人才流向的研究。本文对北京市某学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了解毕业生的生源地、就业单位、是否选择深造等信息,为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学院~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707例毕业生。所有毕业生均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如期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书。
1.2方法 收集教科办记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名称和级别等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和统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2结果
被调查的707例毕业生中,男生105例,占14.9%,女生602例,占85.1%;年龄在21~24岁。其中,2009届毕业生114例,占16.1%;届毕业生118例,占16.7%;届毕业生151例,占21.4%;届毕业生146例,占20.7%;2013届毕业生178例,占25.2%。
2.1毕业生生源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生源地为郊区、县(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的人数为614例,占86.8%;为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人数为93例,占13.2%。毕业生生源地以郊区、县为主。各届毕业生生源地情况,见表1。
2.2毕业生就业工作单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92.5%的毕业生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5.3%的毕业生在二级及一级医院工作。选择专生本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仅占0.7%。各届毕业生所在机构类别情况。
3讨论
3.1毕业生生源数呈总体增长的趋势,并以远郊区县生源为主
21世纪以来,随着医药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的招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博研究生4个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以中专为主体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为我国护理教育突出问题之一。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呈总体增长趋势,符合我国护理学历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尽管护理教育的总体规模及高层次规模都在逐步扩大,但中专教育的规模仍然过大,护理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3]。国家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中,再次把护理人才定位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出应动态调整教育招生规模和学历层次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预计,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从生源地看,5届毕业生皆以十个郊区、县为主,占86.8%;而城八区仅占13.2%。这种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与城八区相比较,郊区、县经济相对落后,家庭以社会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为主,教育教学规模及硬件设施较薄弱,本科及以上高校生源较低,造成此类地区高职高专生源比例增加。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全国护士学历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可见,即使是城八区的本科及以上医学院校生源,选择护理专业所占比例仍很小。他们普遍会选择其它更加热门的医学专业,如临床、检验、影像等。
3.2毕业生就业定位主要是三级综合性医院
毕业生就业领域以城区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占92.5%;而到社区、农村的很少。护士人力资源工作领域分布不均。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技能是其就业优势。其属于劳动技能型人才,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医疗卫生单位广泛欢迎。但是,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据调查,2010~北京市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学历以大专为主,占64.30%;本科学历护士已经达到20.36%。
未来5年计划招聘护士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呈现出专科生逐年减少、本科生逐年增加的趋势[4]。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就业竞争中将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就业形势也会逐渐严峻起来。由此可见,一方面,国家倡导扩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规模;一方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高竞争,甚至就业困难等问题。这种矛盾现象说明,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其教育规模增长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协调,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等问题。因此,必须适度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努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让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好地胜任各类医疗岗位工作。
3.3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很小
9.男生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比起女护士的温柔体贴,男护士更能给病人安全感,特别是细心温柔而有心理学基础的男性护士,往往在欧美各大医院以及私人护士岗位上有高出女性较多的薪水。我国护士队伍中,女护士占绝对优势,男护士还是相对稀缺。虽然近年来男护士比例大幅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仍明显不足。很多发达国家的男护士比例超过了10%,而我国仅有1%。
男性护士在我国目前占少数。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5月,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男性护士一般需要克服病人心里上对男性粗手粗脚、不温柔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社会对男护士的偏见。
医学界人士认为,在临床上,男护士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是体力强壮、精力充沛。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尤其是在危急重症病人护理方面,男性一般比女性更能吃苦、更有耐力。二是应急能力突出。遇到紧急情况时,男护士往往临危不乱,具有较强的理性判断能力。三是男护士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适合从事管理岗位。四是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泌尿外科。
2、岗位需求
从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看,整个社会都需要男护士。男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较女性有自己的优势。如力气优势,在一些产房,男护士往往能将孕妇轻易抱上产床;再如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男护士能更长久地站立。同时,男护士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人们往往认为,一些病害涉及私处的女病人不愿男护士护理,但同样,面对与生殖有关的疾病,男性患者也常常不愿对女护士讲,这时男护士较女护士更具有优势。
3、岗位分布
男护士主要分布在特殊岗位,如急诊ICU,手术室,综合ICU,之所以分布在这些科室,主要是“这儿更需要男护士”。这些男护士和女护士相比,不仅体力好、精力旺盛,思维更敏捷。
“男丁格尔”成稀缺资源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发现,50余名男护士一出场便成了市场上的“黑马”,除了受省内各大医院的“哄抢”外,很多南方医院也向这些男护士们抛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待吸引他们南下谋求发展。
据护理学校的教师介绍,早在2000年就在面向全市范围的招生简章中标明护理专业“男女兼收”,但当年只有不足10名男生报考,不到招生总人数的4%。近几年,本市多个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性考生,虽然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对专业认知负面因素的影响,来报考的男生还是相当有限。去年两家护理专业共招收1600名学生,其中男性护士仅有150余名,占各校该专业总人数的10%。然而,尽管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很少,但在就业上却很“吃香”,许多男生毕业前到医院实习时,就被一些大型医院直接预定了,有的还被直接分配到重点科室工作。
“男天使”VS“女天使”
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认为护士这项工作就应当由女性来完成,可事实上,男性做护士与女性相比存在很多优势。首先,男护士的体力强壮、精力旺盛,家庭负担少,可工作的范围广;其次,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尤其是接诊外伤患者或护理危重患者,应变能力强;再有,男性宽容、大度、有幽默感,面对性格孤僻或偏执的患者,容易与其沟通思想,方便医患交流,所以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精神科、ICU病房和男性科等科室急需男护士。
虽然男护士在就业市场中如此抢手,可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却不被理解。据了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许多人认为护士是女性的“专利”,男生学医不当医生而当护士太没有前途了;还有许多人认为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在很多医院,护士就是打打针,配配药,给医生“打下手”,“伺候”病人而已,给予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这也是影响男性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原因。另外,护理专业人才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很少,从受教育程度和受重视程度来看,护士远远不如医生,这也降低了这个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
10.护理就业调查报告 篇十
关键词:高职护理 就业指导课程 实效性
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高就业率及高就业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渠道,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尚多。就笔者所在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而言,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报告反馈,我校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较低,但调查显示学生的需求度比较高,说明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亟待提高,作为承担高职护理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笔者就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 当前高职护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1、 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系统性及科学性不够
教育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等文件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中,进入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目前,因高职护理就业前景较好,加之护生专业课程较多,任务重,学校存在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的情况,不停压缩公共课程的教学。就本校而言,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已被列为必修课,安排进了课表,在大一、大二年级分四个学期开设,但每个学期只有4个课时,总课程也只有16个学时,远远不能满足授课内容的需要,授课计划的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例如大一时就安排讲授求职简历的制作,学习的当时学生会感觉离就业尚远,缺乏学习的兴趣,等到毕业前求职需要的时候,所学的内容又早已忘记,这样的教学安排就失去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意义。
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僵化单一
目前高职护理就业指导课程使用的教材一般是高职高专通用教材,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内容设置“应急”功能突出,强调“就业结果”不重“过程”,无法体现全程性指导,偏重于怎样写求职信、简历等具体的求职技能,忽视正确就业观的建立和职业素质的长期培养等。[1]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仍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而且一般安排的都是大班课或是专题讲座,一百多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本来学生思想上对就业指导这类公共课程就不够重视,加之这样枯燥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形式,好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甚至昏昏欲睡。
3、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综观目前高职护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一般由公共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及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虽然他们处在学生工作的一线,熟悉学生事务,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但专业背景各异,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兼职教师,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其中也有一些取得了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或是参加过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但这种短暂集中的培训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整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4、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远不是几堂课的理论教学或是专题讲座能够完成的。但是目前高职护理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陷入空洞的理论讲解,仅有的实践教学也仅限于观摩现场招聘会。虽然有时也会参加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但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覆盖面也比较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过程缺乏感性的认识,在学生真正面临择业时,就业指导课上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不高,学生依然会感觉茫然无措。
二、 增强高职护理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
1、 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首先,领导应意识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当今就业形势下的重要意义,切实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务部门、公共基础课程教研室、学生工作部门协同合作,成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组,结合行业、专业的实际发展,制定适合高职护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内容等,并保证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課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同时还需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领导和监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及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2、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够把握学生在该年龄段的成长发展规律,熟悉学生所思所想,并且对行业及市场的变化发展具备一定的敏感性。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高校里也没有专门培养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 。因此,为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授课质量,首先,学校应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专职培训,要求每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都必须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并能有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就业指导课程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团体的优势,集思广益,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研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统一制作课件,同时经常性地相互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不足,大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建立一支由行业专家、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可以弥补校内专业任课教师的不足,使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做到紧跟行业及市场发展趋势,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就业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因此,就业指导课程要想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效果,就必须强调课程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相融合,并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从根本上幫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通识教育内容,还必须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护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专业职业素养、医院招聘护理人才的形式及要求等内容,并且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卫生行业及护理专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趋势,不断调整更新教学侧重点,增强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准备的指导效果。
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自主调研汇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医院实习,校内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在校的两年中就已完成,而学生一般是在实习后期才开始找工作,因此,可根据护理专业学习模式的这一特殊性,将求职简历的制作、择业技巧及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一些跟择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放到学校的就业网上,方便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即时学习,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4、 搭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体验平台
由于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实践训练必须成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深化。[3]因此,从学生入学之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毕业前夕的职业适应教育,实践教学必须贯穿就业指导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生入学之初,可邀请医院护理专家为学生开设职业启蒙讲座,在学生中开展职
业素质测评,让学生尽早开启职业规划意识,以上级部门组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契机,在校内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大二年级,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主题,邀请企业专家开设就业创业讲座,开展围绕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护理技能竞赛等,以大赛为抓手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及组织、沟通交流等通用技能,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以实习单位选拔实习生为契机,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情境表演、模拟面试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观察和体验。此外,学校可以在寒暑假组织一定规模的有明确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医院见习、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到福利院、敬老院担任志愿者等,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会实践意识,加深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理解。
总的来说,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开设的时间还不长,作为必修课纳入高职教学计划的时间更为时尚短,但实践证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开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对接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宗旨,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更加系统、科学、规范、更具实用性,是我们所有高职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就业课程设置探讨[J].职教论坛,2012(21):32.
[2]刘鸿图.融入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J].教育论坛,2013(6):173.
【护理就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09-02
护理就业表自我鉴定08-02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方式调查报告07-27
大中专生就业调查问卷表就业调查问卷表07-31
企业就业调查报告08-26
有关大学生就业观与就业形势的实践报告08-16
物理学就业调查报告06-22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6-22
文秘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9-15
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