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作文命题

2024-07-01

感动作文命题(精选8篇)

1.感动作文命题 篇一

已是盛夏,空气中却还漂浮着一丝凉意,树间萦绕着此起彼伏的鸟鸣。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做饭。菜籽油的`香气混合着流水的味道,缓缓地传出了好远。远处的房屋像是笼上了一圈白边,不知是雾气,还是炊烟。

缓慢的行走在楼梯上,楼道间回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循声而去,母亲蹲坐在灶后,持起一把稻草往灶口里塞去,捡起靠在灶沿的火叉,将洞口的稻草慢慢的向里头捅去。又是一阵噼里声。

看着熟练的母亲额角布满的汗珠,心湖总会被拨起阵阵涟漪。偶尔,母亲会扶起墙壁,慢慢的直起双腿,缓缓地挺起腰,握起拳头习惯性地捶着腰。

待看到我,眼中又溢满了笑意,“待会儿就可以吃你最喜欢的玉米了。”心湖不再时而平静,时而微波荡漾。

“妈,我来帮你吧!”接过母亲的话,无视母亲脸上惊愕的表情。抢过母亲手中的火叉,触及到母亲不再细腻的双手,心中莫名的情愫蠕动着。

学着母亲,抓起大把稻草生疏地堵进洞口,用火叉使劲地往里捅,稻草在进入的那一瞬间,一股黑烟从缝隙中溜了出来,硬是呛得我咳了好几声,拿开挡住双眼的手,才发现火已经熄灭了。

母亲无奈地掏出火柴,抽出一根,在盒沿快速的滑动着,微弱的火光将灶口里的稻草点燃,持起火叉,将稻草摊开,重新把火叉塞在我手里。

母亲一步步地教我,添草要少点儿,将洞口边上的草塞进去,注意不要将火苗弄进草堆里。

许久,玉米香从锅盖缝沿溢了出来,袭进鼻间,灶洞里的火苗渐渐暗淡,死命地蹿动挣扎着。“熟了!”

我忙掀起锅盖,母亲制止了我,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抓住了我的手腕,示意着我去洗手。母亲的双手不及当年,好似握着稻草,那般触感不言而喻,从愣怔中缓过神来,抽出黑乎乎的双手,急忙转过身,不让母亲看到我眼中蓄满的泪水。原来,那莫名的情愫就是感动。

感动总是在不经意间喷薄而出,也是瞬间的,却让人回味无穷。

2.感动作文命题 篇二

以上要求表明,根据题意完成作文即合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来看,是否合题也是高考作文评分入类的依据,不合题的文章,内容再好、立意再高,也难以在考场上取得高分。所以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审题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审准题、明辨写作方向是考场作文得分的起点。

[课前准备——完成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教学过程——讲评与修改]

一、审准题目要求:立意选材要切题(写什么)

1.审好题目类型:比喻类命题作文

作文的审题首先是要审好题目类型。从形式上看,是命题文还是材料文;从修辞上看,是比喻类还是实际概念类;从性质上看,是偏于抽象概括的还是感性描述的。只有对题目特点观照全面,才能

有针对性地把握好题目,根据题意写作。“生命的养分”属于比喻类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概念是“养分”,“生命”是修饰限制语。

2.审准中心词,明了比喻义内涵

以下几组词语作为生命的养分是否合题?

第一组:挫折、失败、苦难

第二组:自信、信念、理想、梦想

第三组:学习、思考、旅游

第四组:雨、大海、水、瀑布、茶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既然中心词是“养分”,审题的关键就是要准确理解“养分”的内涵,把握“养分”的特点。“养分”的字典义是指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根据这一理解,“养分”首先是指对机体有益的好的物质,那么挫折、失败、苦难等应该是不适合作为养分的。其次,“养分”是供给机体营养的,所以它应该来自机体外部,那么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信念、梦想、理想、感动等应该是不适合作为养分的。再有“养分”是一个名词,那么学习、思考、旅游等只能是获取养分的途径,也是不能直接作为养分的。

3.审清修饰限制语

核心词“养分”之前的修饰语“生命”有何意义?它的限定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根据题目前的提示,这个“生命”当是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并非物质的生命,这就使得“养分”有了比喻的意义,它应该是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比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等,这些都是符合本命题所说的养分内涵的。至于“雨、大海、水、瀑布、茶”等能否作为生命的养分,要看作者能否提炼挖掘出其能作用于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精神特质与内涵。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雨,是情感得以增色的调味品。记得黛玉在风雨袭来之时,责怪宝玉不知灯与人孰轻孰重的温存,几点秋窗风雨,使故事增加了温情的颜色,如指间泛起的流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处。又如戴望舒的《雨巷》,若没有雨,也少了些许温婉悠长,而那紫色的丁香的幽香,也难以寻觅了。雨,可以使黯淡的情感生出明丽的色彩来。点点滴滴的雨,敲打着窗,使生命更加生色,更加丰富。雨是生命的养分,它丰富着情感,滋润着生命。”在这里,雨是情感增色的调味品。更为重要与难得的是作者还举出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自然的雨与人的情感勾连,使雨成为丰富情感、滋润生命的养分,在雨和人的精神生命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赋予了雨人文内涵,使得立意合情合理。

二、审明写作重心:行文论证要扣题(怎么写)

审准了题目、要求,下一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行文怎样扣题?举例要扣合哪个方面议论呢?

这些还是取决于对题目重心的把握。考场作文有时也像是一道大答题,根据题意,这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然后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即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如何促进生命成长的。所以,我们举例论证也应扣住这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请看下面作文片段:

音乐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认真体会与领悟,便能达到作者的内心,这既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也使生命更加厚重。聆听着钢琴曲《月光》,静静品味着,仿佛一切在此刻静止,唯有那一抹银色光华洒落心头,让心变得宁静而恬淡。当你再仔细聆听时,似乎听懂了贝多芬的心,懂得了他虽经命运的打击,仍能沉静如常,似乎听懂了他内心的坚韧与平和。因此欣赏音乐也是与作者对话,是从中汲取养分,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甘泉。

师生讨论后明确:这段文字以音乐中的一首曲

子为例,并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内容谈它对“我”心灵的影响与滋养,举例恰当,议论分析紧扣养分对人生命(心灵)成长的作用,论证是扣题的。

再看下面作文片段有没有问题:

①书籍是人生命的养分。但是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读书状况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最近来自一本权威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阅读率6年来持续走低,人们几乎“没时间”读书和不习惯读书。而课业负担非常重的我们,更是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间也被教学辅导书占得满满的。

②往昔的各色人物,其传奇的经历,或悲或喜的命运,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每每打动着我。烛之武那样一个七旬老者,能够在国家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挽救了郑国。邹忌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齐王,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第①段文字立意虽然没有问题,书籍的确可以作为生命的养分,但内容主要是在强调当前国人读书的现状,已经将题目“生命的养分”完全丢掉了,属于严重跑题。第②段文字叙述重点在人物的事迹,未能很好地提炼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养分具体是什么未明示。此外,更没有强调其对生命具体的滋养作用。所以举例分析未能扣合题目来论证。

修改意见:第①段应该举出所读具体书目以及书中的哪些养分对生命成长产生了具体的作用。第②段应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对我们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

三、修改作文:将作文讲评落到实处

根据作文讲评中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和在审题与论证方面达成的共识,重点修改两类文章:一是立意选材不合题的要重写;二是论证未能紧扣住题意,即不强调某种养分如何滋养生命、供生命成长的要改写。

上面有问题的作文片段修改后:

①书籍是人类生命的养分。书籍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情感的种子在幼小的年纪悄然发芽。还记得自己深夜里顶着被子打手电筒看书的艰难一幕,瞒过父母,牺牲睡眠,只为探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对冤家是否真的尽释前嫌,从此幸福快乐。最终读到伊丽莎白与达西夕阳下的牵手,自己竟情不自禁地在被子里痴笑。小小的年纪哪里懂得爱情的真谛,只不过白纸黑字的细流浇灌了心中深埋的情感种子,让爱与希望在那时悄然生根发芽。就像后来追捧了6年的《哈利·波特》,简单的善与恶的较量,却因爱的魔法而熠熠生辉。书籍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养分,让我对人世间的爱笃信不疑,塑造了我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②世代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养分。烛之武,一个七旬老者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死谏秦师的大义凛然;邹忌,一个忠正之臣机敏果敢,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屈原,一个心系国家安危的忠臣,高吟着“伏清白以死直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投身汨罗。他们都有着一颗坚守正义、热爱国家的心灵,这使得他们在危难面前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这爱国的精神绵绵不断,让整个中华民族在其哺育下挺起了身板,使我们在面对黑暗、面对外来的侵略时永不会曲下双膝。

动手修改的过程,是进一步领会题意的过程,也是将讲评成果最终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在动笔修改前,鼓励学生与老师沟通,在沟通交流中明辨自己的修改方向,力争一改成功。

四、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文题: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题目辨析]首先明辨喻体“翅膀”的特点:是帮助飞鸟前行的,因此确定本体时也应该选择帮助“我”前行的、促使我精神上进步的事物。这点同于“生命的养分”。其次“翅膀”为“我”所有,它可以是外来的助推力,比如来自外部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更可以选择自身所具有的事物,如:理想、信念、坚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这点不同于“生命的养分”。最后,明确论证方向,应该要写出“翅膀”与“我”的关系,即对我的助推作用,这一点与“生命的养分”相似。但需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作用,一是助推,一是滋养。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这节作文评讲课归纳起来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首先确定了一次作文课突破一个主题的指导思想,不求每次讲评面面俱到。本次作文突出深思细察的审题意识,培养分析论证的扣题能力。二是讲评课立足于问题从学生中来、再由学生自己辨析评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讲评针对性强;由学生自我辨析,而不是老师讲解灌输,使学生易于接受,认识也容易统一。三是动手修改的环节使写作能力提升落到实处。修改前给出学生的反面示例,共同探讨,使学生能迅速明辨问题所在,明确修改方向。

作文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高三这一特殊时期,作文也需要快速提升。所以科学设计作文环节,精心设计讲评课,加强讲评的针对性,提高讲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进步的速度,是作文备考的必由之路。

3.刍议小学命题作文中的“命题” 篇三

【关键词】小学 命题作文 命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1-02

命题作文也称为全命题作文,它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学生必须用这个题目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不能改变题目的任何一个字。在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时,学生一定要把握作文的构造,首先是作文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方向的把握;其次是提示语的解读,只有正确解读提示语才能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最后是对题目要求的把握,准确掌握命题作文的内容规定和字数要求,可以保证作文的规范性。这其中对命题作文“命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进行解读。

一、小学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

1.利用开放性的系列式命题作文

传统的命题作文由于题目统一,束缚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可以采用系列式的命题作文,开阔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其进性自主选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列式命题,其一,同一中心,如,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中心进行系列式命题,老师可以为学生出如下作文题目:《朋友之间》、《需要好朋友时》、《好朋友在身边的日子》、《友谊的珍贵》。其二,同一题材,例如,班级中的一位同学是单亲家庭,他的母亲生病了,家务无人帮助料理,同班同学到她家主动帮助做家务。针对这一素材,老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题目进行自由选择,比如《她开心的笑了》、《我们是好兄弟》、《朋友在身边》等。

2.利用自主性的自由式命题

受到老师教学水平、年龄以及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对老师的命题不感兴趣。因此,老师只需要确定写作范围,然后让学生大胆进行自由命题和写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进而感受到命题作文的写作乐趣。正是自由式命题作文满足了学生心口合一的写作需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获取的资料让小学生自由命题,结果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十分新颖。如《胜利就在一瞬间》、《为失败者鼓掌》。

3.利用灵活性的填充式命题

为了克服命题作文限制过死、题目单一的缺陷,可以采用填充式的命题作文。例如,当出《第一次登山》命题题目时,许多小学生没有登山的经验,无法进行写作只能胡乱书写,导致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但是,采用填充式的命题形式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例如,可以采用《第一次……》形式的填充式命题,小学生填充了“坐飞机”、“坐轮船”、“游泳”、“篝火”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填充式命题形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之学生对填充的实物亲身经历过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学生如何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分析

1.对命题作文类型的把握

对于命题作文审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审错作文题目类型就会脱离作文的写作要求。但是,小学生又如何才能审清作文的类型呢?可以从以下几种作文类型着手,其一,对记人类型作文的判断,这类命题作文一般在题目中直接体现,如《我的老师》、《我的偶像》。但有时部分作文题目没有直接点明,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审题才能明白。例如,《温暖》,如果小学生不进行认真仔细的审题就容易写成气候让人感到温暖,但是实际上是别人让自己感到温暖。其二,对叙事类型作文的判断,有的作文在题目中直截了当的点名是一件事,如《童年趣事》,有的命题作文在题目中没有“事”字,但是在叙事内容中包含事物。例如,《假如我是……》,这个题目通过假定我的含义,进行事物的叙述与描写。

2.对“命题”的准确把握

对“命题”的把握关键是对题眼的把握,也就是命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进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题眼不仅决定了命题作文的主题更决定了命题作文的内容,甚至决定文章的深度和构造。例如《一场有意义的篮球赛》与《一场难忘的篮球赛》,虽然都是关于篮球赛的,但是题眼的不同决定了写作方向的不同,因此,小学生在写作时要抓住文章的题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其一,对“怎样的什么”命题类型的判断,此类题目的“题眼”是“怎样的”,这为小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例如写《最难忘的一个人》,小学生就要凸显这个人令自己“难忘”的原因,通过不同事件的描述,凸显令自己难忘的原因。其二,对疑问句式的命题题目的判断,此类命题作文的“题眼”要确定在疑问词上,例如《谁是你的最爱》,要将作文的内容定义到“谁”上,可以采用一些与他有关的例子表达自己为什么最爱他。

三、结语

命题作文作为小学作文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适合小学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命题作文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传授命题作文类型,教授学生如何挖掘命题作文的“命题”。

参考文献:

[1]罗继远;命题作文教学序列实验[J];江西教育;1991-06-30

[2]王秀仁;作文教学的命题、审题、开头与结尾 [J];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2000-03-01

4.命题作文“那目光令我感动” 篇四

【题目】:

以“那目光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审题】:

首先,审清标题,分解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该命题可以分解为:那、目光、我、感动。

“那”,指代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等等。“那”还可以指一个特定的情境。

“目光”,可以按照“什么样的目光”进行分解:关爱的目光,慈善的目光,激励的目光,友善的目光,渴望的目光,无奈的目光,期盼的目光,哀伤的目光等等。只要这目光使“我”感动,使“我”奋进,使“我”勇敢,都可以用“我”那蘸满感情的笔去抒写,去描绘。

选材谋篇时,要紧紧扣住“目光”这条主线,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为作为半径,抓住令“我”“感动”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通过细节的叙事表现出青春少年自我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感情世界和思想境界。不仅要写出“那目光”的背景、情节和瞬间状态,还要深入挖掘“目光”背后的内涵;不仅要写出“感动”的心理感觉,更要写出“感动”后情感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飞跃。在人称运用上,要紧扣文题中的“我”字,发挥第一人称在抒情叙事方面的优势,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文体上最好写成记叙文,记叙性散文或抒情性散文。这样便于描写抒情。

精彩例文与点评

【精彩例文】:

那目光令我感动

一个眼神,可以传递温馨的祝福和关怀;一个眼神,可以表达殷切的希望和期盼;一个眼神,可以送去对朋友的信任和关注;一个眼神,可以点燃希望的火把,给别人无尽的动力和勇气,让他勇敢地踏上光明的征途,寻找自己的幸福。

小时候,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郁郁寡欢的时候,母亲就会来安慰我,她认真地听我倾诉,听我抱怨,让我把烦恼忧愁全部说出来,她与我共同承担。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看到母亲那慈祥的目光,十分祥和,充满关爱。那目光令我感动,它犹如一股温泉,慢慢地流入我的心田,流遍我的全身。她冲淡了烦恼,冲散了忧愁,让我沉醉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长大后,父亲常常为我送行,我无意中竟发现岁月无声中染白了父亲的黑发,皱纹爬上了父亲的额头,生活压弯了父亲的脊梁,父亲苍老了许多。在走上公共汽车车门的那一瞬间,我无意中接触到父亲的目光,那目光令我感动,它充满了对岁月的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但更浓的是期盼,是殷切的希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明白父亲的心思,但我不敢在接触父亲的那种目光,它太强烈了,给我一种触电的感觉,令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只能遥望远方,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现在,我在同们的陪伴中生活,在朋友的鼓励与促进中快乐的学习。我常常会遇到朋友们的关爱的目光。那目光也令我感动。我从中感受到的鼓励,它使我瞬间充满力量,它催人奋进却不失关怀,它温馨却充满力量。那一刻,我对朋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目光令我感动,它令我忘却烦恼和忧愁,快乐的生活;它令我体味到生活的艰辛,让我遥望远方;它充满温馨和祝福,让我我努力去撷取更高处的果实。

生活就像一棵树,而那无数次感人的目光就像树上的鲜花,灿烂夺目,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如果你能抓住它,那么你的生命之树上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生活可能使你疲惫不堪,但当你遇到那使你感动的目光时,千万要把它珍藏在你的记忆中。将来有一天当你重新回味它时,你会拥有无尽的喜悦,因为那目光令你感动。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情真实。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者将真实的生活化作无声的泉眼,在不经意间喷涌出来的是作者内心的真挚感情。文章中对“我感受母亲慈爱目光,父亲那激烈的目光,同学那鼓励的目光的”的描述,对“我”的内心世界的展示,都是那么自然真实。文贵于真,写真实的事件,写真实的感受,就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主题鲜明。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目光给我的感动,给我的鼓励”突出了生活的主旋律,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主题十分鲜明。

三、语言活泼。文章的语言富有个性,用语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多变,不仅符合中学生的身份,而且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那目光令我感动

阳光掠过时间的长河,在记忆的贝壳上刻下道道印痕;波浪翻滚冲刷,真金慢慢沉下。阳光在长河里最终映照出一双双令人感动的目光。

专注的目光

“刘翔……刘翔……”赛场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站在起跑线上的刘翔似乎并没有听到,而是边凝神边做着准备工作。一位政府要员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些什么,而刘翔竟是毫无反应,更没有抬头看别人一眼。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难道刘翔今天的状态不好?”

发令枪响了,刘翔似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奋力跨越一道道栏杆,眼神似鹰一般专注。最终,“12秒88”,刘翔打破了世界记录!

赛后,记者采访刘翔“在你跨栏时知不知道有人就快要赶超上你了?”刘翔微笑:“比赛时,我只看到了终点。”

锁定目标,专注于此,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击败敌人,“亚洲飞人”刘翔的精神令我钦佩,他专注的眼神更令我感动!

坚定的目光

“背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是个相貌普通,衣着平凡的青年。在他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的时候,命运却让他走出仁慈母爱的温暖家庭,一个稚气的孩子却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可他没有泄气,咬紧牙关,微笑面对,用稚嫩的双手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用坚定的目光告诉世人,好日子就在前头。在同龄人还在父母怀中嬉笑时,男子汉的气节已在他心间发芽。

他的故事也许中国还有许多类似的,或许更加令人感动。可是洪战辉的眼神告诉所有人,我再苦再难也一定会坚持的,这样执着的信念,如此坚定的目光感动了中国所有的人。

避让的目光

萨科齐先生当选法国总统后,曾往往中国访问,并来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与那里的学子亲切交谈。会上萨科齐温文而雅的气质与谦逊的态度让人难忘,尤其是他的睿智更是让我想起了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那睿智的避让。

竞选法国总统时,萨科齐面临关键环节就是与另一位候选人罗琳女士进行电视辩论,这将最终决定两人的胜负。

开始时萨科齐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是一味避让,让罗琳高雅形象尽失,易怒的一面被全国人民看在眼里,从而获得了更多的选票。他那睿智的避让,使其成功。

他的目光让我感动,因为避让的目光背后隐蔽的是智慧,更是成功。

思绪飞回,眼前家人的目光同样令我感到。当我受伤,有母亲温柔的目光;当我茫然时,有父亲鼓励的目光;当我无助是,有外公慈爱的目光……

我知道,不论何时,这些令人感动的目光都会伴我成长,让我的人生长存感动。

【点评】: 这是一篇从题意到结构、从语言到内容等方面都彰显出作者的才情及实力的文章。突出特点如下:

一、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全文抓住标题中重点的词语“那目光”,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和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其突出的特点,从目光角度入手,抒写了“刘翔那专注的目光,洪战辉那坚定的目光,萨科其那避让的目光”使自己感动的原因。扣题紧奏,主题鲜明。同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和小标题的形式,使行文叙事说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体现出理性的广度与深度。

二、语言简练,富有才气。全文句式整散结合,行文自如潇洒,使得文章显得很大气,文化底蕴丰厚。特别是场面的描写形象逼真,把刘翔赛场上的动作、神态及赛后的语言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人物形象凸现。

那目光令我感动

夕阳西下,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乘着疲惫的落叶来了。秋来了,人也随着秋愁了,随着秋瘦了。思念把枝头的树叶纷纷抖落。把思念挂满树枝,思念那落叶纷飞的秋天,思念那落叶下等待子女归来团圆的目光。

叶依旧在落着,远远望去犹如一群疲惫的蝴蝶。落叶下有一个孤独的身影,那是母亲,一个向着远方眺望等待回家的子女的母亲。她目光直视着远方的道路,那目光是那样的坚毅。坚信自己目视的前方一定有自己子女的身影。一颗坚定的心,一双渴望的眼,那目光太令我感动。

我叹息,时代的发展淡去了人间的亲情;我叹息,一颗盼望的心,一双期待的目光没有看到期待的身影。我开始感叹,感叹我们有了越来越便捷的手机,却没有越来越多的问候;感叹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却很少回家看望一下落叶之下母亲孤独的身影以及那令人感动的目光;感叹我们能把卫星送到月亮上去,却不把我们的心送到家里去。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人与家的距离却越来越大。

回家,给落叶下等待子女归来的母亲一个欣喜;回家给一双期盼的目光一丝希望;回家给孤单的心灵一份安慰。家犹如一棵树,而远离他乡的游子只是一片落叶,树起点只有一个,而终点也只有一个,回家把你挂满枝头因成长而绿的家吧。母亲那张望的目光是多么的感人,她多么希望有自己子女的问候,多么希望子女们像她牵他们小时侯一样,来牵着她那历尽世间沧桑的手,来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路。

想起炊烟因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是否看到,是否使他们记得回家的路。不要让那感人的目光,望断游子们的不归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烟,珍惜现在的时光,回去看一看那落叶下令人感动的目光吧!

叶,依然在落着,远远望去犹如一阵疲倦的蝴蝶,静静地收拢起她们一生的美丽。只为那一句誓言,一次问候或仅仅是那令人感动的目光。

【点评】: 这是一篇情理交融,诗意浓郁,结构完整的考场美文。

一、情感美。内容上,作者选择“落叶下的母亲等待游子归来的目光”作为描写对象,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用拟人化的笔调,用比喻的手法,以充满感情的文字表达了内心深处对那目光的感动之情。

二、结构美。文中用“叶落了”、“ 叶依旧在落着”、“叶,依然在落着”层层推进的方式,多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回家”。理性的思索显示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富于思辩的理性目光。另外,首尾呼应,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三.、语言美。文中比喻描写,流光溢彩。排比式抒情显示了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卓越的语言功力。首尾诗化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长句短句交错,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气势。

[创新作文]

那目光令我感动

余幼时,兄弟四人,母卧疾连年,上有七旬祖父,举家重负皆由吾父承担。父为一教员,月薪四十,嗜烟。迨以薪俸偿油盐日用之债,所剩寥寥。父为独子,幼时家道殷实,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谙世事艰辛。不意人到中年,乃如此狼狈。余每见其望四壁如悬瓮,夙夜忧叹,鬓间早有华发。余从父求学四年,用饭于食堂,一日三餐,仅购饭少许,食家中所带咸菜。偶购一荤,仅限于三角钱以下,父与余一分为二,顷刻告罄。食毕,以热水淘之,得油水半碗,亦为美味。

为补家计,适逢校舍始建,父与同事合力锯椽,以一树段附门框边,以绳固之,尽力拉动锯条,将其分成椽条,每匹一角,一日二十余匹,心甚乐之。余常睡醒,灯光摇曳之中,锯木之声仍不觉于耳。

父待余等甚严,常教余听讲必用心,作业必无错。吾父一生力挞余三次,皆为作业之故。初二之时,韦达定理一节,因余用心不专,连错三题,罚站竟日,不予饭食。

余家去校二十里许,中考临近,时值酷暑,热浪逼人。吾父见余身体羸弱,乃令余往返四十余里还家用中餐,力奔快走,汗流浃背,苦辛异常。

后读高中,周日还家,父仅予生活之资三元,回校携一周之菜两罐,皆为盐豇豆、辣椒黄豆而已。每至家,父不问余之功课,必命余助母劳作,挖地、锄草,掌心血泡累积,血水横流,其竟不为所动。

凡此种种,余常觉吾实为世间不幸之人,而羡他人父母之慈爱。余常怀忿恚之心,竭尽勤奋之能,悬梁刺股,思欲一跃龙门,以脱农家之苦海。

十年寒窗之读,终偿平生所愿。父送余至师大校园,入学就绪之时,父立于寝室门口,手拭面上油汗,悠悠然曰:“好也!”余良久立,不解其意,目送其背影,灯光朦胧之中,见余父骤立,回眸,目光中似有不舍之意,又有释然之情。余忽有怆然之感。“望汝等体解吾心意!”父挥手,转首而去。

余遽然而悟。余父向之所为,皆为子女计矣。思苦难,立大志,强体魄,凭己力。俗曰:父爱如山。信矣!余父素寡言,然其心至细至密。向前所为之用心,仅以其回眸之目光破解矣,令吾瞬间顿悟父爱之深沉缜密。

余父之目光将常记吾心,促余奋进勤勉,日益上进。

5.这件事真让我感动命题作文 篇五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的事情,数也数不清,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寒假的时候,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人到外婆家去,来到公交车站。“呀!今天天气真好,到了外婆家可以……”还没想完,“嘟,嘟……”车来了,我欢快地上了车,车上很拥挤,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站脚的地方。一站,两站,三站,上来了一位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上了车,那位老人蹒跚地走到了一位年轻小伙的面前。可那小伙视而不见,车又开了,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行人,立刻,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前蹿了两步,险些跌倒,可年轻人还是一动没动,大家都用不满的神情看着他。“老人家,你到这来坐吧!”一个苍老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爷爷说,说完,老爷爷下了车,他的脖子上蹦起了根根青筋。

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还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这种高尚的品德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敬佩这位年岁已高的老爷爷!

6.【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六

一、考点聚焦、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要写好这类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真读题、审题,尽管如今的中考作文审题难度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审题,审题先要读题,读题的过程就是思索、理解文题的过程。审题,包括审内容、审形式,要看清楚题目以下所附的所有具体要求,如允许的体裁、人称、篇幅等。其次,要从整体上构建文章,即搭好的文章的框架。中考作文的写作内容,无外乎“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和社会”这几个方面,看到文题后要迅速确定写作内容。切忌构思尚未成熟便匆匆下笔。第三,要确定文体。淡化文体是中考作文的要求,但一经确定文体,则要体现该文体的特点,确定文体要根据考生自身的写作优势。切不可冒然选择自己平时不拿手的体裁,以防半途而废。第四,要写出新意,在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力争选择那些与众不同的题材,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在结构上也力求富有新意。第五,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否则,会给阅卷老师不好的印象而影响作文得分。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常常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类作文题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命题人只命题目的一半或大半,考生必须按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这样的作文命题形式我们叫半命题作文。其明显的标志是题目中留有空缺(一般用“______”来表示)。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的排行榜上,话题作文无疑独占鳌头、春风得意,但命题、半命题、给材料等作文命题形式依然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南宁市中考的作文就是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__而精彩”)。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

补题之前,一定要反复琢磨已命的半个题目的含义,它往往对我们对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限制。读懂了这半个题,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比如“我真想得到______”这一文题,题眼是“真想得到”,言下之意,就是眼下“我”还没有得到的,但“我”迫切渴望得到,你补写的词语(“得到”的宾语),必须符合这一特点。读懂了“半命题”,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你可填上“老师的信任”、“父母的理解”、“同学的友谊”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可填入“一本书”、“一架钢琴”、“一支精美的钢笔”、“一条黄纱巾”等具体的物质方面的内容。

补题所应追求的目标是:补自己最熟悉的半题,补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半题,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半题,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半题。以“永远的____”这一文题为例,有位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同学,他无法忘记一台凝聚着父爱和师爱的随声听,于是写出了一篇真挚动人的《永远的随声听》。作家梅子涵不能忘怀读中学时给过自己关照的三位老师,于是写出了一篇题为《永远的细节》的散文,表达了对几位老师深深感激。你的记忆中,有没有难忘的“永远的一课”?有没有催人泪下的“的父爱”?有没有浮雕般的“永远的一幕”?若有,不妨将这“永远的„„”永远定格下来,那一定会是一篇特别棒的作文!有位同

学写过一篇题为《永远的麦考利夫》的作文,作者选取了一个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人物――勇敢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与之有共同精神的一连串融合,从而讴歌了他们非凡的勇气,选材独特,联想丰富,感情激越,颇富有新意。

二、例题评点

例1、题目:请以“你很重要”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成长路上,总有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事、物。“你”可以是父母、师长、同学;可以是一本书、一句话。“你”也许是一次摔跤、一次哭泣,也许是„„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迹清楚,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解析:本作文题目题材十分广泛。根据“提示”,“你”可以是人,是事,是物。如果是人,可以是父母、师长和同学,也可以是邻居、朋友、亲戚,活着的、故去了的,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生活中的真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识的、不相识的一切人;如果是事、是物,可以是一本书,一张报,一次摔跤,一次哭泣,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经验、一次教训、一个梦幻,一个机会,一场考试,一次出游,一次住院等等。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是如何抓住题眼“很重要”来作文章,生活中这类“很重要”的事不少,但必须要能够抓住最切合你实际、最适合你发挥写作水平的材料来写作。“很重要”的意思是,因为你,我的事业取得了成功,因为你,我的生活更精彩,因为你,我的人生更美满。

你很重要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我在你心里。”

——题记

又是考试结束,而且又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夏日,心中自然少不了郁闷。教室内外聚满了同学,他们纷纷议论着分数,或欣喜或失望或无奈,等待着最后几科的成绩出来。等待的漫长,闷热的空气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人群之中不时传来叹息声,抱怨声。也有考得好的同学在开始说笑,打破了周围沉闷的气氛。我就这样无奈的等着,听着别人的欢笑声,心中很不是滋味。遗憾中,手中那张分数不太理想的试卷不知何时已滑落在地。

最终成绩还不有出来,人群在抱怨声中散去。走在路上,我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失望,心情十分沉重,既然这样,希望考试成绩永远也不要公布出来了。回到家,我已身心疲惫,一句话也不肯说。妈妈见了,似乎一下全明白了。她先让我坐下,然后拿出已切好的西瓜,静静地看着我吃,还笑着说:“这西瓜好甜吧!”我也就应付地点点头,竟没尝出西瓜到底有多甜。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也知道她想说什么,但我始终没有先提出来,就这样沉默良久,她终于开口问成绩了。因为还有几科成绩没有出来,本想连这已经知道的几科都瞒着她,可我终究不忍,吞吞吐吐地将几个个位数、十位数报告给她。她听了若有所思,继续问我:“什么时候总成绩才能出来,你到时候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啊?”这话正说到我的痛处,我小声说:“我就是不想知道,知道了又怎样?”“你这孩子,万一考得还不错呢?”我一听这话,不知从何来的火气一下子全向妈妈爆发了出来:“你怎么那么喜欢分数啊?你知道我现在心里有多难受吗?”我知道已经伤

着妈妈了。良久,妈妈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你有火就冲我发吧。”说完后就出去了。

等她又回来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她无言地忙那永远也忙不完的事,直到深夜,她又走到我床边,我闭了双眼,装着熟睡。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开了风扇,才轻轻地离开。看着她离去的身影,听着她渐走渐远的脚步声,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心里也微微作痛,白天真不该如此对她。一直以来,我只会抱怨压力大,学习苦,却不知道父母心中的感受;我总是不断地伤害父母,总是„„妈妈又咳嗽了,她身体一直都不好,我真的为她担心。都快一点了,她洗衣服的声音还时时传来,声声扣击着我的心,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够多歇歇,早早入睡,可是我„„我也想让妈妈知道她在我的心中有多重要,但是我一直都不善于表达我的感情,我只会把我的感情深藏在心里。或许是真爱无言,我只好在她的身后默默地流泪,为她祈祷,祝福她身体健康。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却已飞过。

你永远健康快乐,才是我的唯一希望。

点一盏心灯,我愿为你守候。

简评:本文通过一次考试失败之后与母亲的一次情感砥砺,升华了“我”对母亲在“我”的生命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爱。语言真挚感人,主题鲜明突出。

2、题目:生活需要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立意自定。(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可以补充的内容很多,如:付出、拼搏、竞争、回报、谨慎、认真、等等,学生可以写作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可见是一道很好写的作文题。

生活需要播种

真心播种,收获幸福生活。

题记

生活因播种而更加美丽,就好像天空因阳光而更加广泛阔,就好像山川因高峻而更加雄奇,就好像河流因浪花而奔流不息。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播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播种一种希望,收获一种美好的未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我们真心付出以后,就无悔人生。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就是在辛勤播种后取得成功的。

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种下勤奋,勤学苦练,练黑一池清水,也收获了“入木三分”的书法。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种下信心,敢于付出,不怕牺牲,在一声巨响后收获的是烈性炸药的发明。

居里夫人执着奋进,种下艰苦朴素,专心研究,在自己的科学道路上收获了成功,也造就了自己辉煌和一生。

是播种,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收获雄壮的浪花;是播种,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收获激昂的旋律;是播种,使他们平凡的人生年货收获了美好的生活。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

播种和煦的春风,收获一块金黄的麦田;

播种温暖的阳光,收获一片明亮的天空;

播种真诚的祝福,收获一种美好的体验。

朋友,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奋进时,试着播种一声祝福,播种一种希望,播种一片热情„„你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是的——

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

简评:立意鲜明、旨意突出、选材恰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是本文重要的特色。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俗言诗句,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积累,还列举了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等典型例子来表现文章中心,显得很有说服力。本文语言也很优美,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排比句“生活因播种而更加美丽,就好像天空„„就好像山川„„就好像河流„„”以形象化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内涵;既渲染了气氛,又丰富了内涵。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文采飞扬。

三、冲刺终点

1、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振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2)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导写:题目很有时代气息。无论是从“大处”着手,还是小处落笔,都必须写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激情。选材是夺魁的关键。要从试题的提示上去选取一个角度,或者写自己的成长进步,或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或写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等等。行文时,要紧扣题眼“活力”二字,具体写出活力来。

2、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着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除诗歌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导写: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开端,从这个思路入手,回想生活中的事件,文章便有了内容。不同的开头带给人们不同的结果,那么通过生活中诸多实践,我们对开端又有怎样的认识呢?执照这个思路思考,文章就有了中心。在写作过程中,内容与中心要一致,或通过内容表现中心,或围绕中心选取内容。行文时可写一件事,也可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还可以就开端提出观点,再选取论据写成议论文。写这篇文章立意明确是成功的关键。

3、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之灯。请以“点亮心灵之灯”为题,自定文体,写一些篇600左右的文章。

导写:分析题目,可以看到题目的核心是“点亮”,因此在文中要能写出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是什么话、什么故事引起了你的共鸣,触动了你的心灵,从而点亮了你的心灵之灯。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由某句话引发感悟,写一篇抒情散文。还可以写一则童话,通过童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请以“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不少于500字(诗

歌不少于16行)。

导写:文章的内容必须鲜活,富有时代气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口,集中笔力加以突破,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愿望。结构要新巧,表述要新颖。

5、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于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导写:题目中的“我”标明用第一人称写。“身边”,揭示我和语文相距很近,甚至是零距离。“轻轻”,暗示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提示语阐明了题材范围,揭示了切入的角度。几个排比句关涉到自然、社会、人生等方方面面,这些方方面面就是整个生活,生活是七彩的,如霓如虹,如梦如幻。一瓣馨香,一抹远山,一片真情,一肩道义都折射出语文的光辉。考生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灵感,或写出你的思考,或写出你的体验,或写出你的欣赏„„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写出最新最美的作文。

6、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 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7.作文命题的策略 篇七

不错,此类作文命题真是蔚为大观,这里只看一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地作文题就知道了。

全国课标卷:不以善小而不为、懂得感恩、尽责、细节决定成败。全国大纲卷:放下顾忌、包袱。北京卷:责任、奉献、尊敬、和谐。辽宁卷:隐去浮华,追求本真。内在比外表更重要。人生的追求在于内 在的修养。福建卷:生命有限而价值无穷。浙江卷:平凡。江西卷: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要懂得珍惜你所拥有的。山东卷:担当、信念、毅力、拼搏、理想、成功、方向……

不一而足,皆是判断已定,且定的是大众 化、成人化的 宏论。孩子们在这里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只要能把这些主流社会的成人化伪圣的价值观和人云亦云的观点证明好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的命题根本就不是在考察你的生活,调动你的体验,激发你的思考,而是让你来证明给你某种意思,尽管一则材料的意思可能会有很多种让你选择,但不管有多少种,出发点都让 你去证明 ,像证明一个定理 或公理那样,你需要的本领是‘操作’好这个证明过程。学生在这里不需要自己的深度思维,也可以不需要个人的性情,需要的只是主流社会的浅薄价值观,人云亦云的话,无情无我无想法。

在这种几年基本一个样,多地基本一个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掌控下,一线教师们与当初认为作文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一样,认为当下作文已经进入新材料作文时代了。于是很多教师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便是精心寻找新材料作文的特点,牢牢地抓住每年考后流传的铺天盖地的作文样文,翻来覆去琢磨、研究,摸索出一套套应付 这种作文 的“方法 ”“招数”。教学中疏于对学生写作最基本能力的铺垫,疏于对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过程序列的训练,疏于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全面、科学、系统的训练。 (就是在高一年级平时写作也只抓住这一种文体大练特练,而对其它文体疏于问津。) 只重方法技巧,疏于对精神性灵的启迪,更疏于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这种几年基本一个样,多地基本一个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掌控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训练学生的吸纳能力:读出材料的立意,不管是最佳立意还是边角立意,只要是顺着材料所给的立意就行。

第二步是训练学生的释放能力:顺着材料所给的立意,让学生用例子去证明它。写法看起来丰富,但实际上永远都照着材料类似的例子再旁征博引地比并一大堆。

2012年福建的作文材料是: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网上上传的一篇优秀作文,题目是“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无限的精彩”。这个题目当然来自材料既定的判断,当然这个判断也无外乎是主流社会泛化的价值观。

限于篇幅,文章内容从略,这里只引该文点评:“本文的标题就是全文的 论点 ,鲜明、醒目。开头从作文材料中提出观点并加以诠释,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李剑英———军人的角度,吴斌———平凡人的角度,史铁生———文学家的角度来阐述中心,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运用论据左右逢源。恰当的地方不时的引经据典 ,比如 ,卢梭曾说、塞内卡有言、萧伯纳说……让读者叹为观止。考生丰富的素材,富含哲理的警醒的语句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可以说,这是一篇构思缜密、阐述深刻到位的好文章,自然获得阅卷老师的赏识。”

不错,这篇作文在我看来的确是再好不过的文章了。但是,稍加留心,从点评中就能看出,该生整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击中命题意图的过程:我举例证明你的观点!

当然,这不能怪学生。这样的写法是我们教出来的。我们就是这样迎合着命题意图教学生这样写作文的。我们的整个作文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拉上一些能证明材料观点的例子,上一个下一下左一个右一个地比并、列举。

为了让学生列举得快,列举得有序有层次,我们还乐此不疲地尝试这样的作文法———多维举例法。

多维举例法就是面对一个题目、材料、话题,从多个维度展开举例。我们用得最多的是类比举例、相关举例和对比举例。

举例示范一下:

第一步类比举例:列举与题目、话题、材料中 的人物、事件 、现象等相似的事 物、现象等。

第二步是相关举例:列举与题目、话题、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相关的人物、事件、现象等。

第三步是对比举例:就是列举与话题材料性质相对、相反的对象、事件、现象等。

下面以命题作文“忙”示范一下多维举例法。

类比举例:树木忙生长。小河忙流淌。燕子忙做窝。蜜蜂忙酿蜜。 (取例多为自然界的)

相关举例:爸爸妈妈忙工作。我和同学忙学习。舅舅整天忙生意。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 (取例多为人类社会的)

对比举例:很多人闲来无事就三五一群,四六一伙大放松。随处可见闲人的身影。特别是赌场上,人影幢幢,烟气迷蒙,闲人们,忘了白天黑夜,忘了日月星辰。

再以材料作文示范一下多维举例法。

材料:在澳洲西部,到了旱季,桉树的叶子已经落尽后,桉树的种子漫山遍野。动物们疯狂地抢食这些粮食,但这些桉树种子因为历尽干旱,异常干燥,并不能给动物们带来生的希望,反而因为缺水更快的死去。

只有一种动物能够面对这些种子,即使饿得头昏眼花也能欲望冷却,它们将种子搬 到洞里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等到种子吸饱了水分,变得柔软了,蹼鼠才会慢慢享用。而桉树的种子给它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材料立意:冷却欲望,理性获取。……

类比举例:牛羊吃干食时贪多胀死。鱼儿见食不见钩……

相关举例:吃鱼急了,鱼刺卡住喉咙。热豆腐吃急会烫伤了喉咙。疾病缠身,面对救命药,不按剂量、不按疗程一口喝下会中毒。一口吃个大胖子。瓦伦达走钢丝的故事。三弟子酿酒的寓言故事。少林弟子急于成才的寓言故事。猎人捉猴子、狼捉兔子的寓言故事……

对比联想: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果断停了下来的故事。

朱元璋“一口井’哲学。面对权势、金钱、名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就这样类 比一例 , 相关一例 ,对比一例 ;古一例 ,今一例;国内一例,国外一例;自然界一例,人类社会一例;男人一例,女人一例……800字的作文早够了。

写作这样的作文,我们平时作文教学做些什么呢?重点教方法技巧套路模式。重点让学生记大量的高考作文素材和优秀作文样文。学生手上这类书籍比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本还要多。学生写这样的文章要做的是什么?要做的只是配例、配型的工作———用从大量作文素材书上识记来的例子证明材料中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中有什么?有的只是别人的热闹 (别人的观点,别人的例子),自己只是个木偶。那个原本应是“言己之所欲言”“以我手写我心”的作者,在这里是“无我无情无心思”。

高考语文 学科的《考 试说明》明确提 出作文要有 真情实感,这不是什么高要求,这只是底线要求。作文本来就要让学生释放心灵 ,张扬个性 ,开怀释放,言己之所欲言,“以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来就是写作者自己感情的载体。奇怪的是,现在大多数作文不载“我”了,更不载真情实感了;载别人的观点,别人的例子,别人所思 所行所言;载大众立论、教条和泛滥的大道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还是命题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彼此走近,多数倾向于新的材料作文,材料形式的 呈现多样,内容都注重强调思辨性、哲理性。平心而论,这种命题也能算是命题史上的 一次革命 。但“这样的命题根本就不是在考查你的生活,调动你的体验,激发你的思考,而是让你来证明我的某种意思”,而是让你来用大例子证明大众立论、教条和泛滥的大道理。

或许有命题者要叫屈了:我的命题怎么就 不能调动你的 体验,激发你的思考?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性情和个性?不错,你的命题可以有这些,但你的命题一定更容易让学生没有这些。就是说,你的命题更有 让学生行“真‘我’退场,只需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方便。更准确地说,你的这种命题至少让老师和学生能钻“真‘我’退场,只需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空子。

2012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的学生也练写过。材料为: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材料的立意:人要信赖 自己 ,相信自己内心所 思考的事物,每个人都应学会观察和发现自己心灵深处闪烁的智慧之光。珍惜自己的微光,点亮微光,让微光变强。客观上说,这个作文题目能考查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题目关注了主体的参与性。但学生在作文时还 是出现了 大量的无“我”之作:司马迁闪过微光 ,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陶渊明闪过微光,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

也许作文题目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问题是我们学生还是钻了题目的空子———普遍的还是在做“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工作。

但是,这绝不是说出题人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更上档次的策略回避这个钻空子的问题。

请看看华中师大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作文题目,看看学生还能去钻空子吗?

家乡菜、去同学家、虚惊、左右为难、问路、隔壁人家、课文中的爱情、喜糖、爱的几种样子、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诗歌中的河、我在父亲眼里、点歌、春天的对联、借口、小心眼、校园八卦、陪客、餐桌上的语文、给四大名著排座次、送饭、家长会、钓鱼记、纠结、我的微博选、论枪手、石头剪刀布、替妈妈想想、喜欢多嘴的人、第一次拥抱、一个好玩的地方、他让我告诉你、走亲戚、替罪羊、停电的那天晚上、取暖、球场边的女同学、第一次熬夜、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穷快活、记一个拾荒者、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帽子、第一次登台、罚站、喜欢臭美的人、走错门、双眼皮、脸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挣钱、道歉书、我的异性朋友、卖萌、羊年说狼、因为和所以、我们三代之间。

这是第十届至第十六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 作文大赛的 题目。这样的题目和我们见到的高考作文题以及平时的备考作文题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它们是另一番景象!我这里如此不厌其详地列举了这么多的题目,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样的好题目还是能拟出来的,不然,他们怎么能届届如此,拟出这么多呢?

这些题目中很多我都让我的学生写过。一写这些题目,作文景象全变了:作文中出现了走出古代名人的自我 真实的生活 画面,出现了去成人观点的稚嫩拙朴的声音,出现了逼真鲜活的细节、场景和情节。没有了“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文章,“我”全部上场了! (这里的“我”不一定是人称 “我”)写出来的文章 尽管叙事有幼 稚的,思想有不成熟的,但其情感绝对是热烈真挚的。

这种视觉独特、承载生活的题目,我不能详尽其优点。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意思”,“有味道”。这中间很多题目本身就是一幅原生态的画、一首古老的诗、一支婉转的歌、一个热闹的场面、一角幽静的风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挡不住的视觉感听觉感味觉感嗅觉感触觉感扑面而来,挡不住的兴致、情调 、趣味扑面 而来,挡不住的浓郁、鲜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重要的是,它在当下却能在源头挡住学生钻“我举例证明你的观点”的空子。让学生“别人”不成!它在源头上逼“真我上场”!逼学生写真实可感的生活:我的亲身经历、我的见闻、我的情真意切的感悟、我的个性显现……

8.感动作文命题 篇八

理解题目是学生写作文时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其实理解题目最能考量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因为一个小小的短语常常含有许多信息,它往往对写作起着提示、限制作用。正确理解它,就会为写好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可能下笔之始就定错了位。

作文题目中常常暗含着一些要求。例如:(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这个题目,“路上”要求写出过程,这个要写两三件事才能体现出来:而“他(她)”则要求几件事都只能由这一个人来完成。“牵着我的手”有象征意义,暗示文章主题应突出他(她)对“我”的成长的帮助和影响。(2)“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这个题目,供选择的词语只有三个,考生只能从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并且所选词语为文章主题定了方向。“那一次”三字,暗示只能写一件事。“很”字则要求写出快乐之强,或者内疚之深,或者受启发之大,不能泛泛而谈。(3)“逆耳忠言助我行”这个题目包含了三个要求:①忠言是“逆耳”的,也就是说,帮助“我”的话一定是戳到了“我”的痛处,使“我”难过的;②题目中有个“我”,所以不能写成议论文。不能用自己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③文章的重点在“助我行”,即要写出逆耳的忠言对“我”产生的影响,使“我”发生的改变。(4)“我身边的_______”这个题目只能写成记叙文,并且不能写成“‘我们身边的”。(5)“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中,“同”字表明必须写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事。(6)“你是我的太阳”这个题目,不但应注意要用第二人称,注意“太阳”的象征意义。而且要写出“我”得到“太阳”的照耀、温暖之后受到了什么影响。

二、依据题目,确定中心

掌握了题目的要求以后,仍然不能急于写作,而要尽快地确定文章的中心一在题目中,有的已经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如“逆耳忠言助我行”“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按照题目所规定的中心构思即可。而大多数题目需要作者自己确定文章的中心,如“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我身边的_______”等。如“让路”这个题目,它有多个中心可供选择,以幸福为中心、以关心为中心、以尊重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等。一般来讲,在理解了题目要求、确定了中心之后写作,就能够达到作文的基本要求了。要注意的是,不要忘了把自己确定的中心表现出来,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三、选好材料,构思作文

确立了文章的中心,等于有了文章的灵魂。要想把文章写好,还必须有丰富的材料。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那些最适合题目的材料,然后构思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近年来,在中考作文中,纯粹靠语言优美取胜的文章越来越少,那些不但有生动的语言,而且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越来越成为中考满分作文的主流。换句话说就是,华丽而空洞的文章被冷落,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受到青睐。因此文章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

四、确定重点场景

这是动笔之前的最后一关,也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说它关键,是因为如果把握不好,把故事记成流水账,就前功尽弃了。一般来讲,一篇600字的文章,最好有三个重点场景或画面。这样既可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又会使文章内容更丰满、故事更生动、人物形象更清晰、中心更突出。许多成功的作文都是把一个故事分成几个具体的场景来写,这几个具体的场景,就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确定好场景以后,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把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在演草纸上,以便动笔后作为参照和“路标”至此,作文的全部准备工作才算完成,可以动笔写作了。

(插图/望穿秋裤)

本刊《出手试招》栏目长期征稿

1.稿件由“作文题目”“题目简析”“课堂佳作”“推荐理由”四部分组成。

2.作文题要与学生生活及现实联系密切。佳作要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体现考场作文的要求:内容切题,中心突出,立意独特、深刻,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巧妙。

3.所荐作文不少于600字,推荐理由不超过80字。

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上一篇:劳动教育计划总结下一篇:昂立国际教育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