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

2024-09-15

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精选10篇)

1.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 篇一

备稿的步骤与方法

备稿的含义

备稿,即创作依据的准备,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经过备稿,播音员主持人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备稿的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播音主持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

(2)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

(3)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

备稿的内容与方法

备稿可以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1)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l风格各异,其中新闻性节目时效性极强,具体准备稿件的时间往往十分紧迫,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具备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为播音再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我们把狭义备稿,概括为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

第一、划分层次。所谓层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结构。拿到一篇稿件后,首先要对稿件的句、段进行整理,即从播音的角度对稿件中的自然段进行归并和划分。

第二、概括主题。主题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也称“稿件的中心思想”。概括主题既要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含义,又要有利于调动播讲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联系背景。背景,主要是指稿件的播出背景。播出背景包括上情和下情两方面内容。上情:是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下情:是指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下情里还有“主流”和“支流”。分析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

第四、明确目的。知道了稿件是针对什么而发的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播出达到什么宣传目的。播讲目的和稿件主题不同,稿件的主题具有稳定性和不变性,但播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所以,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去分析目的。

第五、分清主次。首先要找出重点。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讲中有主有次。重点一般是指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受众的地方。稿件内容的次要部分是指那些起说明、铺垫作用的词语和句段。次要部分为重点部分的表达服务。

第六、确定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最、播音时总的态度倾向。它体现的是播讲者对稿件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可以说,一篇稿件播得是否成功,基调提供着最直观、最易感觉到的判断依据。实质上,基调要求播音的表达与理解感受统一,要求声音形式与稿件的体裁风格统一。

备稿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认真备稿。要克服对备稿不重视,凭老经验播音主持的不良倾向,积极认真地进行创作依据的准备。

(2)备稿应准确迅速。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意识。具体到备稿这个环节,从语言表达上,要求准确无误:从效率上说,要求备稿迅速熟练。

(3)备稿不能机械死板。那种拿到稿件,不假思索张口就念,或者不深入思考,只是简单机械地一遍遍反复读的备稿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为只有消化稿件,把握稿件的精神实质,在稿件的播出目的、针对性和思想感情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播好这篇稿件。

(4)处理好备稿“质”与“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普遍准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坚持养成分析稿件的习惯,久而久之,快速驾驭稿件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感受、态度、感情。

感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播音创作中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感之于外,就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器官不只是感到文字、声音的存在,而是透过文字、声音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映和体会。感受,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因语言符号(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播音感受,既从稿件、话题、节目和与受众的直接交流中来,又要融化到播音的有声语言中去。感受本身也是随着理解的深化,感情的积聚,由浅到深,反复推进的。

态度:所谓态度,就是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评价。它是具体的,随语言内容变化的;无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都应该是鲜明的,分寸适当的,这些体验和评价还要贴切地体现在播音的有声语言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正确的、明朗的,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感情: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态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感情。它比感受更积极、更深刻。它反映创作者的道德、理智、经验,表现出情操、性格、毅力等个性。

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具体感受:

感受的基本要素:形象感受。播音创作主体的感受首先是从稿件、话题、节目内容的“表层感触”开始的。而语言、词语、形象的感知是播音感受的起点。客观事物、稿件文字作用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官,首先引起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时间、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运动,形成一系列相应的形象感知。正是诸种感知觉的初步内心体验,我们把它称之为形象感受。形象感受是播音感受中最基本的感受。

感受的结构要素:逻辑感受。在播音感受的初级阶段,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感触到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形象,同时,也感触到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我们把它称之为逻辑感受,即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对文字、声音符号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问的关系的主观体验。

整体感受:

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在客观事物的具体发展阶段和具体稿件、具体话题的具体环节上产生的,因此,都是具体感受。随着语言序列的展开和对稿件、话题和节目内容的理解的深入,随着对语词文字符号形象感受、逻辑感受的积累,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受逐渐地脱离相对孤立的词语感受的材料,而逐渐进入抽象、本质、概括、整体的认识表象的阶段——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就是感受由分散的具体导向综合的整体的过程,就是播音感受由量的积累导向质的飞跃的过程。

 

2.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 篇二

那么, 科普期刊的用稿应遵循什么原则呢?笔者以为, 要想让读者认可, 必须坚持“新、精、深”的用稿原则。

用稿求新——科普期刊赖以生存的源头

将用稿求新原则喻之为科普期刊赖以生存的源头并不为过。一份期刊如果其所刊发的稿件不能给读者以新鲜感, 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是很难得到读者认同的。从科普期刊编辑的角度来看, 用稿求新就是指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必须注重稿件的基本事件要新鲜、稿件所渗透的观念要新潮、稿件的表现手法要新颖、稿件的叙述语言要清新、为稿件定位的栏目要新奇, 凡此等等, 如果每一期都做得很好, 无疑是为期刊注入充满生命力的活水, 使期刊经久不衰。

一般来说, 求新是人类生存的普遍欲望, 人的所有感官在接触外来事物时, 随着时间的增长都会产生疲劳症状;任何生活构件, 无论其品质多上乘, 人们对它的需要多重要, 如果一成不变, 老是重复一个旧样子, 肯定是不会受欢迎的。从这一角度对科普期刊的受众进行审视, 要想引起受众对期刊产生不轻易衰减的兴趣, 科普期刊在用稿上强化求新原则无疑是每一个编辑必须认同的规律。

“出新是新闻出版永恒的追求目标。新闻出版史已逾百年, 独家新闻报道至今仍然是最锐利的武器, 如果仅仅只用传统的手段做编辑, 科普期刊在新闻时效性上势必总是处于劣势。要想挖掘新闻事件的科技含量, 就要求编辑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熟知科技进展的总体形势, 独具慧眼, 找出最有科技含量的前新闻, 并在前新闻阶段就进行跟踪采访并适时报道。” (注二) 作为科普期刊, 出新同样是永恒的追求目标, 同样要做到所编发的稿件具有观念新潮、手法新颖、语言清新、栏目新奇等要素。也就是说, 我们不仅要求用稿求新, 为科普期刊输送赖以生存的源头之水, 更应要求这种源头之水永远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要想如此, 编辑就不能停留在等待来稿上, 它要求编辑不仅要从来稿中发现具有新要素的稿件及时予以编发, 更要具备捕捉到有新要素稿源的能力, 并及时组织稿件的采访、写作, 力求在第一时段内编发。同时, 还要具有发现期刊用稿涉及范围内新的事件、问题、观念不断涌现的目光, 及时捕捉住可以出新的稿件资源。

《广东安全生产》杂志关于新修订的《消防法》的宣传、推介, 就是一个很好的用稿求新的个案。在获得新修订的《消防法》即将实施的信息之后, 《广东安全生产》及时对如何宣传新修订的《消防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 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宣贯专题, 既有各地认真宣贯新《消防法》的进展报道, 也有对新中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文章, 同时约请专家对新《消防法》进行解读, 还对新《消防法》与原版本进行比较, 指出新版《消防法》的七大变化。正是这种提前介入、及时跟进的求新, 确保了杂志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读者面前, 真正做到了“新闻的面孔是每一天人们生活新近发生的事件, 是大量从创造性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生活”。

诚然, 及时捕捉到现实生活中的新事件、新生活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编辑人员在表述新事件与新生活时要时时记住出新、出奇。比如, 眼下很流行的华尔街日报体 (DEE) 格式就被很多媒体借用在自己的文本写作上。华尔街日报体 (DEE) 格式的主要特点, 是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 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 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 具有故事化、人文关怀、贴近性、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等特点。其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人性化的开头, 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 过渡, 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 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 展开, 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 回归人物, 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 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如此, 运用得当, 可以让读者参与到你要告诉他的事件中来, 增加读者与作者的沟通与交融, 强化文章的新鲜感与可读性。显然, 华尔街日报体 (DEE) 格式的被借用, 助长了媒体的出新。

在吸引读者和引导他们兴趣方面, 国外期刊是很值得借鉴的。曾任《Newton》中文版《Newton·科学世界》执行主编的闫琦指出:“很多国外科学杂志大都具有文字轻松、亲切、幽默的特点, 生动活泼而不拘谨, 还经常在结构上尽可能地调动故事烘托气氛, 充满悬念, 引人入胜, 与国内教科书式的科普杂志相比, 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此外, 这些杂志大都具有极强的人文倾向, 艺术、考古、心理学等内容的涉猎, 大大开拓了读者的科学视野。”

用稿求精——科普期刊确保质量之本

科技期刊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得以生存?无须怀疑, 除了要注重稿件的构件新鲜、观念新潮、手法新颖、语言清新、栏目新奇外, 还必须以质量取天下。质量低下的期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肯定是难有立足之地的, 只有努力打造精品期刊、刊用精品稿件、设计精品版式, 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生存下去, 并得以壮大。

期刊的质量, 涵盖面很广, 几乎包括一份期刊的方方面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期刊的用稿质量。如果一份期刊的稿件质量低下, 它的印刷、排版、发行等做得再好恐怕也难以得到读者的认可, 只有在提高用稿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份期刊才有可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因此, 期刊的稿件质量是期刊质量之魂, 魂之不存, 其形焉能存乎?所以, 任何一个编辑人员, 都必须将精力放在提高用稿质量上。也就是说, 一定要在用稿上具有精品意识, 做到精品至上。

稿件精品对于科普期刊来说, 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要素之一:知识的科学性。既然是科普期刊, 所刊用的稿件首先必须是具有科学性的内容, 如果所用稿件的内容是非科学或伪科学的, 不仅不会起到期刊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反而会误导读者。一份好的科普期刊, 应该是一份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期刊, 一份能给读者传递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期刊, 可以让读者对科学有更新认识的期刊。

要素之二:题材的独特性。按照这一要求, 稿件所写内容或是别人尚未写过的, 或是在很多人已经写过的内容中打进新的东西。总之, 不是人云亦云的炒“现饭”。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去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题材、写法、角度, 为读者提供独家产品。

要素之三:内容的适用性。科普期刊是普及科学知识, 并供人认识、了解、使用科学知识的载体与平台, 其刊用的稿件必须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到适用性的科普知识, 假如刊登的稿件既不能提高读者科学认知水平, 也不能指导读者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实践, 自然谈不上是精品。

要素之四:表达的通俗性。大凡科学知识, 一般都是难以为一般人理解的知识, 科普期刊在介绍这种知识时应特别注意稿件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而不要故作高深, 因此在表述上必须做到通俗化、平民化, 只有这样才会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古人云:“言治骨角者, 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 既琢之而复磨之, 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也。”期刊稿件要以精品至上, 期刊编辑自然必须具有“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的敬业精神。“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就科普期刊编辑来说, 至少在以下方面必须具有精品意识:

一是精选稿源。科普期刊所拥有的稿件来源、作品内容、稿件作者比较广泛, 对于这种丰富资源编辑必须善于经营、精于利用, 既要大面积撒网, 也要有选择地“垂钩钓鱼”。也就是说, 在大的用稿方针确定之后, “要组织高水平的稿件, 高水平稿件既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又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在征稿时, 优先选择两者相结合的稿件”。“不仅要处理好大量的作者投稿, 还要主动走出去约请名家、权威撰写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 (注三) 只要做到稿件的来源、作品内容、稿件作者诸方面都是上乘的, 编出来的稿件自然会是精品。

二是精心编稿。作者的来稿拿来能用的毕竟极少, 一般都要经过编辑, 这种重新编辑的过程就是编辑对稿件精心把握的过程。一是要认真审稿。一般来说, 多数期刊大都实行三审制, 审稿时首先要认定稿件是否符合刊物用稿范畴, 其次要认定稿件内容的真实、科学, 然后要看作品写作水平高低, 再就是纠正一些常识性错误。二是认真改稿。改稿既要尽量保持原作的特点、风格、长处, 也要尽可能锦上添花, 还要力求使编出来的稿件语言规范、准确、严谨、简明扼要和鲜明生动。

三是精确校稿。由于不精心校稿而造成的错误在期刊中并不少见, 一些期刊甚或因校对不严而发生大的错误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校对一般应不少于三校, 重要稿件还必须四校、五校, 一些关键、重要的内容更应慎之又慎。需要注意的是, 对那种似是而非、自己拿不定的内容, 决不能轻易放过。作为科普期刊, 认真校对较之于其他刊物更为重要, 因为科普期刊是向社会进行科学知识普用的读物, 读者读了你的期刊之后会依据期刊介绍的科普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 如果期刊介绍的科普知识是错误的, 其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弄不好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期刊用稿以精品唯上, 编辑编稿以追求精品为上, 唯有如此, 才能确保期刊质量的上乘, 受到读者的欢迎, 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否则将难以为继。

用稿求深——科普期刊品牌效应之魂

一份科普期刊, 只有赢得读者才有可能在期刊界站稳脚跟, 长足发展, 因此赢得读者的喜爱是任何一个刊物追求的目标。以从众效应观照, 期刊的品牌效应无疑在赢得读者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期刊, 肯定能够聚集起无数期刊赖以生存的读者群。

那么, 怎么样才能成就期刊的品牌效应, 什么是科普期刊品牌效应之魂?

“一个不能赢得读者的刊物是苍白的, 是没有生命力的, 也是不可能生存下去, 更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没有读者, 我们就什么也没有, 辩证地说, 正因为我们什么也没有, 所以就没有了读者。这里的‘什么’, 不是指形式, 不是说什么表面文章, 而说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是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并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实质性内容。” (注四) 也就是说, 支撑期刊品牌效应赖以长期存在的, 决不是任何表面层次的东西, 而应是期刊向读者传递的一种可以与读者心心相映、与之呼应的深层次的意蕴, 这种意蕴的存在与传递, 最为重要的是期刊作品发挥的作用。

作品应该怎样才能发挥这种作用呢?毫无顾虑, 意蕴浅显、毫无内涵的作品是难以起到与读者心心相映、与之呼应的作用的, 只有那种具有深层次意蕴的作品才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它被称之为期刊品牌效应之魂。这就要求期刊的采编人员, 必须时刻注意用稿求深, 采编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不求文章篇篇是精品, 但是每期刊物都应当有一两篇可以让读者品赏意蕴、感受内涵的好文章, 否则就谈不上期刊具有精品意识, 编辑工作就没有做到位。

那么,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一般来说, 科普期刊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应体现出以下方面的特色:

一是舆论导向的科学性。把握科学的舆论导向, 坚持用科学的舆论引导读者, 是科普期刊的办刊原则所决定的, 这种导向如果违背了科学精神, 必然会给读者以误导, 使读者产生受欺骗的感觉, 如是读者怎么能对期刊产生信任?失去读者信任的期刊, 自然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不可能吸引读者, 更说不上培养期刊稳定的读者群。一份好的期刊, 尤其是一份好的科普期刊, 舆论导向的科学性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科普期刊倡导科学精神、注重舆论导向的科学性, 十分重要。

二是舆论导向的深刻性。舆论导向的深刻, 并不仅仅在于题材的重大、内容的丰富, 更在于文章所阐述的方方面面都应着眼于民生、生产、生活这一大局, 关注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 给叙述内容以切肤之痛的透视与评析, 给予读者以高屋建瓴般的关照和引导, 深刻阐述作品所涉及到的事件内涵与意义,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事实, 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那种仅限于就事论事的文章, 文字再艳美、辞藻再华丽, 也不具有舆论导向的深刻性。

三是舆论导向的客观性。真实是期刊作品的生命, 只有对事件做出公正、全面、真实的表述, 使自己的作品符合事物的本质, 才会给读者以真实感。客观、公正、全面的客观叙述, 不做任意的主观解释, 是一个作品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关键。要想使文章具有舆论导向的客观性, 文章涉及的题材、素材, 乃至细节, 首先就得是真实的, 而不是道听途说、不可信的, 这就要求文章的作者及编辑在写稿、编稿时, 务必把握好每一道关, 避免期刊舆论导向的非客观性。

四是舆论导向的有效性。任何与读者引起共鸣、能获得读者喜爱的作品, 必定是具有长期有效性的作品, 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文字, 既要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特点, 也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可以在较长时间里起到引导、帮助读者的作用, 其内容不仅要较深刻地反映现实, 而且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具有长期保存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 科普期刊要想生存于市场并得以发展, 采编人员承担的责任最为重大与直接, 编辑人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其中科普期刊的编辑人员坚持用稿的“新、精、深”原则, 编出高质量、能与读者心心相映、与之呼应的作品, 最为重要。

注释

1注一:罗影:《中国科普期刊发展现状及比较研究》

2注二:侯志强:《医学科普类期刊的新闻性》

3注三:北冥鱼:《期刊编辑须具备的意识》

3.浅谈广义备稿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说课

1.拿捏到位的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首先应熟悉教材的总体结构、各子单元的链接关系,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其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要了解各种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深刻准确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是教学中学生根本不听课或者听不懂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困难重重。

3.整体系统的教材处理

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才能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体现梯度。教学不仅要发现教材的“原义”,而且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材的教育意义全是由师生的体验构成的。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4.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呈现的方式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来,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媒体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教师还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合理的结合。

5.明晰流畅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中重点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正所谓因材施教,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例如有些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就不太适合探究型教学模式,而实验性活动性的则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比较好。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6.选择合理的资源整合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在教室里多装几扇窗,给学生更多的阳光,给学生更新鲜、更自然的空气;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目标从教材移向整个社会,更提高整体素质。

7.中肯具体的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应当具体中肯地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反思:一是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等。二是不足之处。对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自己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三是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参考文献:

[1]吕静.高职教学中反思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2011,(14):2—3.

[2]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通讯稿的要求 篇四

2.通讯稿里面不要有照片,照片是和通讯稿放到一起,让老师挑选发到网上的。(事先发照片时,挑一些好的照片)

3.通讯稿里,我感觉不要出现真实的名字,除非是有特殊需要。(比如,请来了哪个有名的老师)

4.字数不要太多,一般活动不要超过500字。(大型活动,一系列的可以多写一些)

5.通讯稿,第一段写什么上面说了,第二段可以展开说你们做了什么,居民有什么互动之类的。最后一段,写一些反响什么的。

5.焊接说课稿的 篇五

1、地位和作用:

在电子电器的调试、装配与维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手工焊接。所以,手工焊接是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将来就业学得一技之长。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电工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⑴知识目标:

1、认识并检测焊接工具。2、掌握焊接过程。3、提高焊接质量。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鉴别能力,动手能力及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

通过手工焊接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工作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加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 掌握焊接过程。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焊接过程,才能提高焊接的质量,提高工作的效率。

本节难点是焊接质量的提高,因为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电器的质量和维修的效果。 4、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电工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欠佳,而且从未接触过焊接,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 “学中做,做中练”,从而较快掌握焊接技能。

二、教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 演示示范,理论讲授,训练指导,作品展示,归纳总结“五步教学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同时注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讨论、探究、尝试、鉴别、训练等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针对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导入,任务驱动、总结感悟、作业拓展四个环节

任务一:认识焊接工具 任务二:掌握焊接过程 :

准备—加热—送焊锡丝----移焊锡丝----完成 任务三:提高焊接质量 :

焊点:美观、牢固、电接触 【设计目的】任务明确,重难点突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清晰流畅,任务设计合理,重视技能训练,效果较为显著。有待改

进的是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更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6.关于好学生竞选稿的 篇六

一名优秀的三好学生,我认为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样都不能少。在学校里,我认真学习,上好每堂课,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成绩优良,我担任***一职,在日常学习中能认真做好老师交办的任务,做老师的贴心小帮手,我很高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为老师、同学们多做一些事情。在课外,我也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利用周六、周日的课余时间,报名上了*********

7.一节说课稿的反思 篇七

下面是我2007年4月在徐州举行的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数学协作组的第一届年上, 参加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上的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省协作组的专家们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锻炼交流的平台。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函数的概念》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1.教材分析

函数是本章的核心概念, 也是中学数学及高等数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对函数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在不同的阶段的定义对函数本质属性的揭示的角度也不同:在初中是通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定义的, 而在高中阶段是用集合的语言, 借助对应关系来进行定义的, 等到了学习微积分时, 函数的概念是借助笛卡尔积集, 并且利用关系这个概念来定义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初中学习了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 引出描述两个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必要性, 上承集合, 下引函数, 一开始就提出了三个问题, 而且描述这三个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 与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默默对应, 而且这三个问题还是本章的核心背景, 它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 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 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有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世界。

3.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函数的概念, 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函数的基础上, 上升到利用集合的对应关系来对函数概念进行再认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法、学法

针对我们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 我本着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采用“四环节教学法” (复习旧知、问题情境、建构概念、巩固提高) 。

5.教学过程

由于时间关系, 下面我主要谈一谈我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初中学习了函数的一些知识, 你能对函数了解多少?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达到复习旧知, 打开思路的目的。学生肯定能够表达出初中数学对于函数的定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几个特殊函数的知识, 从而为下面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用集合的语言定义的函数的概念。

完成了知识回顾以后, 通过引导学生逐个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三个生活中的实例, 重点分析第一个例子, 首先让学生回答例1中提出的问题, 然后根据表格, 谈谈从表格中的发现。 (让学生充分讨论, 老师加强引导, 让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三个层次:

层次一: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 虽然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但是我国人口数还是越来越多, 并且翻了一番还多, 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正确的。

层次二: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年份, 都是唯一的人口数与它对应。明确这个以后, 让学生用初中函数的定义来辨析这个例子中反映的关系是不是函数? (让学生充分讨论) 然后老师引导, 强调当对一个问题搞不清楚的时候, 回到定义中去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也就告诉了学生辨析问题的方法)

层次三:引导学生我们利用已经学过的集合的知识来表述这个问题。所有的年份是一个集合, 所有的人口数也是一个集合, 都是数集, 而且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通过这个表格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每一个年份都有唯一的人口数与之对应。

然后利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第二个问题。

首先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 距离越来越大。

然后观察出任意输入一个时间, 都可以输出一个距离。

最后归纳出这两个集合元素之间通过这个解析式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每一个时间都有惟一的一个距离与之对应。

那么, 对于第三个问题呢?

最后利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第三个问题。

首先发现随着时刻的变化有时升高, 有时降低。

然后观察出任意输入一个时刻, 都可以输出一个温度。

最后归纳出这两个集合元素之间通过这个图象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每一个时刻都有惟一的一个温度与之对应。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发现都有两个集合A、B, 并且都是非空数集, 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根据某一对应关系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从而给出函数的定义:

定义给出后,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对应关系, 然后判断它们是不是函数关系。

然后说明函数的三要素:

(1) 对于变量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A为函数y=f (x) 的定义域。

(2) 变量x与y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即对于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 对于变量y可能取到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为函数y=f (x) 的值域。

最后和学生共同完成书上的三个例题。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求函数定义域时要考虑到:纯数学语言表达的, 要使表达式有意义, 与生活实际有关的, 要与生活实际相吻合, 从而理解和掌握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方法。

对说课稿的反思

1.概念的形成与认知

概念是借助抽象的、概括化的、推理性的思维形成起来的, 是反映事物与现象一般本质特征的观念。概念的形成只有在观察的过程中业已形成了表象, 才有可能。在进行观察时, 首先要使学生比较、分析诸多类似的事物或现象, 系统的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特性, 抽出所有客体的共同特征、特性, 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 形成概念。

大家知道,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去充分体会, 去讨论每个实际问题中的每两个变量的关系:一个变化, 另一个也随之变化, 相互依赖, 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之对应。通过对生活中的三个实例的分析、概括、抽象出函数的定义。对每一个例子, 都是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分析的, 并且都是由生活到数学、层次深入来分析。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任何科学的研究都是从认识特殊的事物开始, 然后推向一般。本节课, 先研究三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对一般问题的讨论何论证, 紧密而又和谐, 学生不会有什么障碍何感到有多大困难。

3.巧妙设置错误, 辨清概念

8.论英语说课稿的撰写 篇八

【关键字】英语说课稿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设计

引言

所谓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是教学研究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下提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英语说课稿包括五个要素: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本文拟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就英语详细说课讲稿的要素、撰写方法几个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1. 说教材

说教材要对教材所在的知识系统做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某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具体要求的概括分析,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简要分析,确定并说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1.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简要分析本课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甚至在素质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初中英语课本中第一模块大多是对话。作为一个单元的开始,对话模块的作用首先是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话题和语境,并对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作用。

1.2 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贯穿单元教学的总目标。由于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有单元话题,因此,总目标往往以单元教学目标的形式出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要明确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并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1.3 说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2.说教法

说教法至少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哪几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3. 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说学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五官并用、强化记忆、比较归纳、分析概括规律、循环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发现学习、心口一致等等。要说明结合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哪种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就应该指导学生怎么学。因此,说学法指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學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总之,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 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要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即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哪个(些)知识点,提出哪些问题,做哪些练习(教什么),组织哪些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等等。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教法理论阐述。

5. 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要求语言精练,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说课有别于讲课。讲课的对象是学生,侧重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员、评委,侧重表述如何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稿有别于教案或教案提要,它比教案更具有理论性;说课稿也有别于教学论文,它比教学论文更具实践性,因此,说课稿的撰写要用词精当,切忌长篇大论或泛泛而谈。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学生)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模式。

【文献综述】

[1]姜忠元,等.浅论微格教学与说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2]刘显国.说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罗晓杰.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2,(4):35-384.

[4]廖小珠,刘志国.“说课”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剖析[J].体育科技,2001,(2).

[5]王培德.试论“说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0,(9).

9.世界邮政日致辞稿的 篇九

万国邮联及其许多成员国在峰会上发言,阐述了邮政应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弥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邮政部门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点,不仅可以向全世界的所有公民提供邮政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可以向他们提供获取宝贵信息的接入点。邮政为公民提供的普遍服务即: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一般都有一个提供基本邮政业务乃至全部邮政业务的邮局或邮政销售网点。

诚然,当我们讲到一项服务处处在人们身边时,我们指的是邮政普遍服务,这是一种政府承诺提供的服务,它使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居民,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享受到邮政服务。

万国邮联的190个成员国将继续组成一个邮政领域,构成全世界最为广阔的实物邮件投递网络。这个概念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万国邮联把围绕着使用邮政业务的方便性及公民从中得到的益处,作为今后3年世界邮政日的中心主题。这个主题在我们新的世界邮政日招贴画上得到了极为充分的体现。这幅招贴画是一位14岁的尼日利亚少年纳塞尔·塔西尔绘制的。纳塞尔的这幅画展示了世界各地运输和投递邮件所使用的各种运输工具:卡车、飞机、雪地摩托、自行车、船只甚至骆驼。

万国邮联的基本使命是推进邮政普遍服务。我们认为,人人都能享用价格合理而且安全可靠的邮政服务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它有助于所有国家及其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

邮政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在全世界有500多万邮政员工,同时又为其他辅助性行业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个人和企业使用邮政业务扩大了产品销售和对外服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邮政可以帮助缩小贫富差别,因为对于这些国家的居民来说,邮政业务往往是他们进入世界市场的唯一渠道。

10.匆匆说课稿的课件 篇十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性描写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 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匆匆

时光匆匆 珍惜时间

(无奈……)

一去不返 留下痕迹

十、结束语: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1、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幽幽的音乐的伴引下走进文本,体会情感。使课堂更有实效。

2、挖掘文本美。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

3、流露情感美。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上一篇:世界名著《爱的教育》中的好句子下一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