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2024-09-08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共9篇)

1.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一

一、分析学情,研究考情,把握方向:

1、本届初三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整体情况良好,但学习主动性不高,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3、阅读历年中考题,明确考试方向。

二、复习拟定分为三轮:

第一轮: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要求:以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强调本次考试的重要性,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营造学习的氛围。

(2)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加强落实,在检测和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知识疑点,对知识的把握达到“准、全、牢、熟”。

(4)表扬先进,对学习懒惰和落后者常抓不懈。

第二轮:抓重点、难点,搞专题,提能力。

要求: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打破教材体系,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由点到线、到面,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措施:(1)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再次巩固。

(2)注重扶优补差,设法缩小差距。 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层、个别补漏。

(3)充分利用手边资料加以练习。

(4)每月进行全级统一的“月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公榜表扬,重视宣传工作。

第三轮: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做好考前辅导。

练习各种题型,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选典型题练习。从考前心理、答题技巧上加以指导。

2.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二

1. 明确中考考试范围与考点。

明确考试范围和考点, 是初三历史中考复习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工作。初中历史中考内容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多方面内容。明确大范围后, 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的六要素 (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 找出具体的知识点, 然后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 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最佳的复习方法。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 制订好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我们在开始全面复习之前必须制订好详细的复习计划, 把每一堂复习课的内容都安排好, 还要把复习计划告知所有的学生, 让学生也心中有数。这样, 每一堂复习课都很充实, 做到有的放矢, 忙而不乱, 不至于对历史复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是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决胜中考的前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制订出阶段复习和整体复习计划, 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主攻目标, 按时进行复习, 集中精力, 各个击破。这样, 通过定时定量, 学生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大容量的繁重的复习任务。

二、要明确复习对象, 精心编选复习题

1. 明确复习对象。

明确复习对象, 主要是因材施教, 对学优生多鼓励, 对中等生、后进生多帮助。初三总复习阶段, 后进生因基础差, 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差, 面对如此繁重而困难的复习任务, 更是畏难不动, 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 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量了。为此, 教师应随时掌握这一小部分后进生的情况, 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和耐心, 多一份督促。要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 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 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 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 让他们有成就感, 以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精心编选复习题。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考题结构;第二要在复习的每一个阶段都精心准备一套诊断性试题, 使学生清楚中考试卷的题型构成与大致的分数分布。如近年历史中考的试卷都由单选题、综合题两大题型构成。分数分布为单选题48%、综合题52%。一般说来, 在整个历史总复习中, 教师至少要准备六套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两套, 综合题两套。另外, 教师还应做到每试必阅, 每阅必详, 每详必促其改之, 从而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督促学生及时解决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纠正偏差。

三、要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并重

初三历史总复习不能搞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让学生一背到底, 也不能一个劲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归纳知识点, 满堂灌, 搞包办代替, 而应做到知识训练、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同时进行, 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把握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考说明》, 特别是“考试目标”部分。了解测试水平的几个层次, 以及每一个层次的具体涵义, 并根据测试水平的不同层次来把握知识。如让学生整理知识, 把历史基础知识分为具体的和理论的两大类。具体的历史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对学生的要求是再认、再现, 一般通过选择题来测试。理论性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历史人物的评价, 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等等, 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运用, 一般通过列举、材料分析、问答题等题型来测试。这样, 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能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其次, 总结学科的记忆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在复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对于讲述过程的动态性质的历史知识, 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记忆、以地点为轴记忆、以发展层次为轴记忆、以事物情节为轴记忆等;对于静态性质的历史知识, 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数字编码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照记忆法等。有时同一个知识点可用几种方法记忆, 看哪一种方法效果更佳。历史知识记忆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条: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层层深入步步展开;弄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同类知识联想扩散, 等等。

再次,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把握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 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到复习中。例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 我要求学生把早期的几次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 制作一个综合简表。先要求学生自己列出表中的比较项目 (如时间、背景、领导阶级、简单过程、意义和影响等) , 再让学生根据简表思考, 找出这几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如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相同结果、领导阶级、代表人物、重要战役、重要文件等) 。这样, 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一举两得。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梳理知识, 能把知识点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粗为精, 真正做到知识过关。

最后, 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复习中, 针对中考题型及一些具体题型, 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材料分析题的正确解题步骤应是: (1) 浏览问题, 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 (2) 认真阅读、理解材料, 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 ; (3) 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 (4) 紧扣题意, 认真作答。作答时, 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材料观点、引用教材的观点回答、结合教材和所引材料回答, 同时书写要“一齐四化”, “一齐”即书写左对齐, “四化”即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复习后, 一般来讲师生双方都能较好地完成复习任务, 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胸有成竹, 充满信心。

摘要:现在的历史中考兼有水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两种功能, 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作者就如何搞好初三历史复习, 结合教学实践提几点建议。

3.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篇三

1.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方向和目标。

中考兼有“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的性质,决定我们在备战中考时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明确复习的方向和目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另外,我们还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先列出一个总目标,如以在中考时考多少分为目标;然后,再具体列出一个个小目标,对总目标进行细化。列小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小目标要成一个体系、呈阶梯性,即后一个目标要以前一个目标的完成为前提。

2.全面基础复习。

中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为主的。如果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的话,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应当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正确的复习策略是先将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九年级下这6本教材按顺序复习一遍,形成对知识的总体理解。

3.重点复习、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在全面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根据考试说明或者根据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总结出常考的考点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抓大放小。同学们还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专题复习,这样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一个知识系统,以便提高复习效率。

4.关注历史地图,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

有些中考历史题会利用历史地图,如军事路线进攻图、交通分布图、古代都城分布图等,来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掌握情况。所以,同学们在学好历史的同时,注意地理学科中有关地图的分析和判读方法,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解答中考历史试题中。

5.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历史学科虽然不像思想品德学科一样与时事政治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历史学科也是具有时代性的。中考历史命题也会紧跟时代步伐,以当前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在遇到有重大影响的时政新闻时,可以主动地、有意识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时政热点,找出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地方,用历史学科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时政热点。

6.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遵循遗忘规律。所以,在完成全面基础复习和重点复习后,同学们要及时进行巩固。大家都知道,巩固记忆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习题训练。所以,同学们要挑选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挑选习题是有方法的,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应先挑选一些与教材知识同步的练习题进行训练,然后再挑选一些以提升综合能力为主的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进行训练。在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后,最好将自己做错的试题标注出来,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避免以后碰见类似的试题的再做错。

7.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实际的复习中,有好多同学不重视这一步骤,认为已经完成基础复习、重点复习,并且也做了相应的习题进行强化和巩固,已经可以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了。这种想法和认识是有偏颇的。因为中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它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它还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关乎自己的未来,有些同学会因此而紧张。所以在有时间限制和紧张的氛围中,心理较差的学生在中考中发挥失常,达不到自己应有的水平,是很正常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同学们有必要在习题强化训练后总结一些好的、快的、相对简单的解题方法,以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例如,针对选择题,可运用“排除法”的解答方法:排除绝对表述的选项、排除含义相近的选项、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等。针对材料式历史主观题,解答时应遵循先审设问后审材料的原则,这是因为先读设问,能明确命题者要问的是什么,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以节省时间。

4.中考前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篇四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专题复习也就是归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界限进行比较对照、求同找异、纵横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与时政结合起来复习。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纵”或“横”地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另外,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现举例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 共产党员:杨靖宇、彭德怀 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 1

件,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优良品质。

3、探索专题

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动(弄清时间,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性质,意义)

4、中共专题

(1)中共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

会、中共十五大,让学生认清哪些会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哪些在建国后召开的,哪些会议具有转折意义,哪些会议中形成了中央领导集体。

(2)革命专题:以新民主主义时期内中共28年奋斗历程中重大历史事件为

主,抓住四个历史时期即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

(3)建设专题:以现代史中四个历史分期的历史特征为主干,以取得的重

大成就为重点。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建设: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政治建设:一届人大并制定第一部宪法,错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特色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外交成就:一方针(求同存异)、一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外交。

(4)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原则、构想、战略专题,把零散的知识加以

系统化

路线:政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政策:改革开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外交 :独立自主、求同存异 ;对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台:一个中国的原则

构想:一国两制 ;

战略:西部大开发

(5)历史文献类

《民报》、《新青年》、《双十协定》、《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美联合公报》

(6)其他专题

A.理论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如果联系世界史的话还有马克思主义

B.口号类:“自强”与“ 求富”、“民主”与“ 科学”、“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

C.诗词歌赋歌谣类:

D.近代反动政权:清政府、北洋政府、民国政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近代

反封建的具体目标以及他们的反动代表。

E.统一战线:两次国共合作,也可联系到国共两次内战

(6)三农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联系到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学生关注三农,关注民生

(7)热点地区(东北、南京、北京、上海、台湾、新疆、西藏、香港)

(8)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使学生认识到重要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世界历史专题

(1)国别史: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日本;德国

以美国为例:复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

(2)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重点放到发明家和重大成就,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3)世界大战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经过(开始标志、重大战役、结束标志、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学生形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现代意识。

(4)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5)国际关系专题

一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二战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当今: 暂时“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展示每一阶段国际政治局势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6)工人运动专题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7)地区及国际组织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国际联盟;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欧共体和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让学生分清他们是区域性的还是世界性,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的。

(8)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26届联大;上海APEC会议

(9)历史文献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法典》、《人民宪章》、《共产党宣

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农奴制法令、《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国家工业复兴法》、《慕尼黑协定》、《联合国家宣言》、《北大西洋公约》,每一文献的核心内容,是哪一国家的法令,或者与哪些国家有关

(10)战争及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萨拉托加大捷、拿破仑对外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莫斯科保卫战、柏林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抗日战争、百团大战)、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科索沃战争,使学生认清战争的性质,分清战争与战役的区别,了解战役在战争中的地位

(11)思想运动及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工人运动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影响了哪些政治运动,也可联系中国历史。

在做专题复习时,要注意两点

1、一定要精心选择配套习题,我们备课组经过精心筛选,选择了《中学历史一本通》作为唯一的复习资料。

2、不要满堂灌,要给学生思考、归纳和反馈的时间,否则效果不好。因此,讲完一个专题,就做后面的配套练习,及时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6月15日之前(三模前到中考前),第三轮,模拟考,强化练。强化训练,综合运用,回扣课本,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热点,做好考前辅导。

初三历史经过基础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后,进入倒计时的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本备课组及时收集周边县市的试卷和上网搜索相关模拟试卷以备用。在综合复习阶段,本组教师力求按照四个字去操作,即引、忆、记、练、评。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引”

综合复习阶段,因为时间紧迫,应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消化,但又不能每堂课都上自习,让学生盲目看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复习。首先,教师应明白什么是“引”。“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结合考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考点上,启迪学生进行思维。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既要主动点拨,又不包办。其次,明确“引”什么。教师按照复习计划,在复习内容中,根据考纲和已往(近五年)中考已经考过的内容,提示学生本次复习的考点、难点、重点和热点,抓住这“四点”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再次,掌握“引”的要领。要在课堂上“引”好,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苦功夫,在宏观上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在微观上做到“备五点”:备考点、备重点、备难点、备热点、备能力点。

二、自觉自主地“忆”

根据教师所“引”的内容,学生应大胆地开动机器,展开联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宏观上进行发散思维,充分

回忆每次所复习的内容,并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的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同类事物,经过比较可得出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其次在微观上要求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先弄清是什么,再想为什么,最后预示着什么。特别要联系实际,得出启迪。在“忆”这一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查漏补缺地“记”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地“忆”,然后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阅读教材,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忆”与教材的内容不相符,出现张冠李戴、知识错乱、甚至相反的现象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忆”。说明教材所引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掌握或完全掌握。怎么办?只有立即让学生插漏补缺地“记”。“记”是指先理解,再记住,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四、有针对性地“练”

发动题海战是大多数教师在综合复习阶段的杀手锏,很容易出现盲目性,为了克服这种盲目性,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根据自己所“引”的“五点”内容,结合考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参考其他一些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教师的时间紧,任务重,精力有限,因此,对训练题的批改可以让中上成绩的学生交叉改,中下成绩的学生当面改,注重考知识点的落实,并要求学生错题重做。

另外练习要有两点注意

1、这一时期所做的试卷要靠近中考模式,最好做中考样板试卷,让学生从形式上、时间分配上对中考有一定的了解,避免中考时产生陌生感。

2、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涂卡练习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

五、全面透彻地“评”

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地评讲审题、解题的方法,评讲解题的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今年中考要注意以下几个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时抢走(法国拍卖鼠首、兔首)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台湾问题(去年到今年台湾很不太平,事件频发,所以我们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台湾的一些问题,对台湾问题做个归纳、总结)

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科索沃战争(距今10年)

刘少奇逝世(40周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五四运动90周年、巴黎和会召开90周年;

虎门销烟170周年

法国大革命220周年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320周年

拿破仑的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799年,距今210年)

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距今80年

二战的爆发1939年,距今70周年

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距今30年);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距今20年)

关注实事,关注热点,从实事和热点中追寻历史,实现政史结合。

综上所述,中考前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试说明、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

5.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五

在2012年中考中,我校历史学科同仁们排除了课时少、生源差等困难再创佳绩,总结以往经验,我们认为有下列几点经验可以和全区同仁们共同探讨。

1.备课组团结一致,集体备课加强反思

自从课改实施以来,学校每周都要举行校级听评课,一把手亲自把关,形成良好的课改科研氛围,从去年开始,学校每周举行两次课堂调研,学校五大领导班子,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体学科老师参与听课评课,给课堂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堂调研中,历史组多次出课评课,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三个备课组也加强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教研组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对每个备课组的进度、导学案、教学方法等进行教研交流。特别是为初三历史的复习提

供了往年宝贵的经验。

2.立足课堂,狠抓课本知识的落实,着力夯实基础

初三历史面临的现实困难是课时太紧,任务太重,快节奏的学习和复习会有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弊病,所以在学习新课和复习时,适时控制进度,对重点课、重点内容放慢速度,给学生消化掌握的时间,还注重了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做到

教学目标堂堂清。

3.以潍坊市《中考考试说明》为指挥棒,以必考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的进

行复习

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务必要了解中考考纲说明的范围,细读大纲要求,鉴于初三课时少任务重的现实,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复习显然是不可能的,“找草下锄尚不能除尽”,遵照《考试说明》,严格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还是能解

决课时不足带来的复习困难的。

4.找出本学科的边缘生加以重点关注。

学生升入初三后,级部领导和班主任们都会对本班之内有希望升入高中的同学做一下基本的梳理,偏科的学生和边缘生都会得到关注,对介于B和C边缘的同学我们加大了课堂关注和课后检查的力度,致使这批学生在复习时不掉队。

2013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总复习第一轮:梳理教材、夯实基础

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潍坊市《中考考试说明》为指挥棒,以必考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的进行复习,此阶段复习时间从明年2月份开学到-4月15日,大约20课时,内容是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世界史上下册,中间穿插潍坊乡土史的学习和复习,此阶段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复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课的学习目标,提出复习内容和历史线索,做到复习线索清楚、重点突出,这一阶段的复习是初三总复习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夯实基础方面要加大力度,多给学生留出记忆背诵的时间,教师少讲精讲。

二、总复习第二轮:注重专题,重点复习、加强训练

本阶段的复习时间从4月底-五月底,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强化对《考试说明》中的必考内容的重点之重点的复习,了解中考考纲说明的范围,细读大纲要求,立足课本兼顾课内外阅读,研究近三年来的命题动向,筛出重中之重,结合区第一次中考模拟的命题动向和模考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搜集兄弟学校和各县市区的模拟考试题,进行一些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注重讲述历史事件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使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形成能力,有效

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特别是应试的技巧。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

力,轻松迎接中考。

三、总复习第三轮:史时结合+重点问题汇总

本阶段复习时间从5月底-6月9日,本阶段是中考的冲刺阶段临近中考,时间非常紧迫,这时要引导学生不要再去做大量重复的练习,对本发生的重大时事进行归纳与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对今年中考的热点考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并搜集和设计有关的题型进行训练,这一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为复习时间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感到心里没底的现象,所以我们还要把《考试说明》

中的必考内容整理一个重点问题汇总,进行穿线复习,做到查漏补缺。以上是我们关于中考复习的一些心得和我们的复习计划,不当之处,敬请同

仁们不吝指教,不胜感激。

五中历史教研组

6.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13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14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14年3月初——4月底 教学时间约8周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 :“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初——5月底,教学时间约4周。

2、复习内容:

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现今热点,前后相联,从结合点归纳部分专题。提供以下专题,仅供参考:专题

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

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

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

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

七、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

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可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再补充相应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理解。

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

1、复习时间:2014年6月初——中考前。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科之间的综合考试常见的有历史与语文(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与政治(热点分析)、历史与地理(识图题)、历史与数学(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等。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7.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篇七

一、全体总动员:进入复习, 决战中考

笔者一般会用这样的话语鼓励他们:

(1) 复习是一个机遇!基础差的学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基础好的学生能完成飞跃!

(2) 不要迷信“金卷”, 它只是传说。要相信课本, 一定要重拾课本。

(3) 个人的才是真正拥有的!忌被教材和题目牵着走, 改变它, 让你成为主人!

二、时间及课程安排

1. 复习顺序

九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古代史 (中国史在前, 世界史在后) →近代史 (世界史在前, 中国史在后) →专题复习4月3日开始 (专题复习可在学生能力较强的班进行, 其他基础较差的班进行最基础的口头练习、自问自答、相互问答) →5月份综合题训练。

2. 一节课安排

(1) 第一个10分钟讲评上节课易错题。特别是小测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学生难解决的问题要强化。

(2) 第二个10分钟老师梳理考点线索 (问答式教学) , 一定要看着课本, 只有紧扣课本, 学生印象才深刻, 理解才到位。

(3) 第三个10分钟自主复习考点内容。记忆是基础, 脑袋里装有知识才能写出来。

(4) 最后15分钟小测本节课的考点。

3.4 月份, 专题复习

提高班:15分钟讲专题+15分钟“集结号”的强化练习+15分钟小测验。

提高班作业:16位学生做专题, 其他学生做“集结号”的强化练习以及填图题, 学困生每天做10道题、考10道题。

基础班:做最基础的题目, 形式是口头练习、自问自答、相互问答+15分钟小测验。

基础班作业:做“集结号”的强化练习以及填图题, 学困生每天做10道题, 第二天测验前一天练习过的10道题

4.5 月份, 考纲出来后一定第一时间买新试卷

如:历史与社会全真试题、实验学校金卷、历史与社会金卷的前四套+后四套。

5.6 月份, 总结归纳复习

(1) 主旨:最后三周一定要给学生归纳, 并转化为问题让他们进行记忆。

(2) 按考纲顺序整理考点, 印发给学生。

(3) 最后二节课传授答题技巧, 并做最后的听写。

三、备课流程

(1) 依据深圳“金卷”中对考点精细解读, 在教材中进行批注。

(2) 易漏点写在抢分提示上。

(3) 做“金卷”, 学生难理解的题写出来进行评讲。

(4) 看“奥考王”补充抢分提示。

(5) 看“切割中考”, 将拓展的题目补充到抢分提示中。

(6) 分析中学教材, 补充课堂练习题。

(7) 将胡江平老师的考试指导融合在抢分提示中。

(8) 每周尖子生做一套题, 并将他们的答案作为参考答案贴在墙上, 批改后还要进行个别辅导。

(9) 联系最新、最热的时事, 做到用书本知识与时事的有机结合。

四、抢分提示

(1) 比较后找出特点:如记忆雅典三大机构时, 要注意各自的职责。

(2) 学生难理解的要重点讲:例如雅典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学生对奴隶制并不很清楚。

(3) “年代尺”可以让学生建立时间感, 不会在纷繁复杂中弄晕:古罗马发展线索: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

(4) 准确书写: (1) 睁大眼睛看易错字:涿郡、玄奘、曲辕犁、雕版、北伐; (2) 名称的书写: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5) 利用好地图这个重要工具, 识别地理位置:如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最好点出它的“四至”:西起不列颠, 东抵幼发拉底河, 北越多瑙河, 南至北非, 这样学生更清晰明了。

(6) 中外对比:古希腊 (海洋文明) 与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 的比较;与希腊城邦时代同时存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比较。

(7) 事物的演化:注意雅典“民主制”与现代国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的区别;法西斯名称的起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变。

五、作业应具有个性化、总结性特点

(1) 明确每天任务的三个关键词:背 (知识点) +写 (课时作业本或“金卷”) +疑 (作业有问题及时与同伴或老师探讨)

(2) 分层布置:基础较差的学生:做课时作业, 第二天小测验也是考作业内容。基础好的学生: (1) 做“金卷”; (2) 基础好的学生要看书, 特别要看不想看的内容; (3) 发散式思考:看到佛教传入中国的线路图, 想想佛教有没有传到欧洲。

(3) 总结性作业:例如中国古代史之第一。 (总结15~20个)

六、奖励及惩罚制度

(1) 及时奖励。当小测验成绩很好的时候, 就表扬他们:短时记忆很好呀。当100分累积到5次时发短信给家长。

(2) 及时惩罚。小测验不足60分的学生, 放学后要到老师办公室背书一段时间;对于思维活跃, 记忆力较好的初三学生群体, 最黄金的记忆年龄, 给点压力是必要的。

七、各类教辅资料的优势

(1) 金卷: (1) 中考考点精细解读详细、全面; (2) 课时作业本作为第一轮的课堂小测验特别好。

(2) 集结号: (1) 有专题, 适合第二轮复习; (2) 图片比较多; (3) 有口头练习, 但错误较多。

(3) 切割中考: (1) 专题训练新颖; (2) 图说社会丰富, 特别是长江、黄河、欧洲、中国行政区图是学生需要的。

(4) 天利38套:可让基础好的学生买, 但字号太小。

(5) 胡江平老师的题目不错, 但没有新考点, 可能是在新考纲之前出的。

上述经验笔者常在课堂上告诉学生, 这是秘诀, 让他们有信心跟着老师走, 并愿意去做, 在中考后证明这样的复习效果是高效的。当然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复习方面, 还有待提高和总结。

摘要:在紧张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中, 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同时帮助学生有技巧地读书, 最后要在练习中训练学生的考试技能。为此, 教师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条理地推进复习工作。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参考文献

[1]魏立舟.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教师的引领智慧[J].试教通讯, 2005 (19) .

8.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探讨 篇八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考在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众多的特点使许多考生甚感棘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是九年级毕业生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得注意复习方法。中考历史试卷考查学科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若单靠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所以同学们在中考复习中,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把握重点,形成网络,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就中考历史复习方法做一些粗陋的探索,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踢教。

一、科学方法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现已被广大师生否定。我省的中考政史试卷是闭卷考试,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那一册课本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七年级内容,以后是八年级内容,世界史是九年级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致梳理。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这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明确考纲

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课标要求进行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必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呈现,有时在选择与辨析题中也考查到,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学会拓展,和学以致用。

三、复习要关注热点,联系现实

如:改革开放、汶川地震、奥运会、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建国60周年、金融危机、三农问题等,结合教材与之联系。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一些有跨度的问题,重视审题能力的锻炼,加强题目的变异能力训练等。注重知识的整合。

四、夯实基础

人间没有空中楼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要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基础入手,才能构建博大精深的历史科学殿堂。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分别记清楚国别史中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才便于复习。

五、提升能力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单元复习:总结出单元中各课的共性和特点,从而确立每个单元的主题。

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民主与法制、革命与改革、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现代史科技思想文化等。

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如,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六、精选精讲练习题

现在中考资料满天飞,精选一套有价值的符合中考需求的资料是当务之急。教师可以适当精选资料,要尽量选系统引领中考复习,体现中考新思路的,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资料整体上难度大、挖掘深,有许多高中试题下放到初三,对于拔高能力是有益的,但切忌拔苗助长。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七、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作者简介:

9.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城固县高田寺初中

九年级历史教学暨中考复习工作计划

llcljh20140215

一、复习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和陕西省《历史中考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研究和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原则:

以课本为依托,把握《考试说明》,重视《课程标准》。

依“纲”据本【立足教材,紧扣考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命题依据)】,研究考题【研究近三年题,把握命题走向,了解命题着力点,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

三、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一)新授课时间:2014年2月16日——3月14日。(尽量压缩新授课时间)

(二)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四轮复习,突破难点,升华能力:按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复习目标。第一轮 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拓展深化:依纲扣本,读练结合,强记要点。

1、复习时间:2014年3月16日—5月7日教学时间约7周。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课课清”伴“小专题”复习。)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注重同一主题下不同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单元之间历史知识的综合复习。

第二轮 重视专题复习,点线面体结合,纵横联系,做到形成网络,心中有题。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8日—5月23日。教学时间约3周。

2、复习内容:中外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对外交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民本、民生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国崛起的历程,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就、科技成就,时事热点等。

JH工作室20140215

通过复习训练、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 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24日——6月6日。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四轮 回归课本,调整心态,轻松应战。(放松心态)

1、复习时间:6月8日—考前(6月18日前)。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地看书,做到“四看四抓”(即: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

四、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中都组织几次模拟考试。

2、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月考、期中考试、县调研考试和模拟考试】。

五、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

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在考练中培养应试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备注: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计划还不完善,有待于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历史复备组llcljh

上一篇:党旗下的成长――姐姐的大学变奏曲下一篇:2018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演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