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护理体会

2024-08-19

picc的护理体会(共9篇)

1.picc的护理体会 篇一

「摘要」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体会

静脉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科于2005~2007年对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2岁。其中绒癌34例,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20例。所用化疗药物:5-FU、更生霉素、新福菌素、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每次以2~4种药物联合化疗。

1.2操作方法材料选用德国前茂生产的PICC单腔导管一条,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首先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1,2]。然后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3]。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置管前主管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置管的目的、优点、置管步骤及如何配合,签手术同意书,带患者及家属到带管的患者处参观和听取带管患者的介绍,使患者认识到PICC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的操作方法,置管后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消除患者的顾虑。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次日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贴,以后隔日1次,输液间隙期间每周两次,3M敷贴为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渗血等,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如发现穿刺点发红、有分泌物时则及时更换敷贴并注意监测体温,如分泌物增多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拔管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本组1例于置管第5天出现沿静脉走向红肿和疼痛,经局部热敷和百多邦软膏外敷后好转,导管用至疗程结束;1例置管13天洗澡时弄湿敷贴未及时告之更换而发生穿刺点感染,拔除导管,局部用百多邦软膏外涂后炎症消失;1例置管16天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考虑感染拔管,并进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阳性,经用敏感抗生素后好转;所以置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倾听患者主诉,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肝素帽的注射口是一种优质硅胶覆盖封闭,每次在衔接液体、封管时均要用茂康碘消毒,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

2.2.2预防导管阻塞输液过程中液体中点滴不畅时应检查输液管有无折叠或调整体位,输液完毕用100μ/ml肝素盐水5~10ml正压封管,即一边推注封管液一边退针,化疗间隙期不输液时每日封管1次;本组1例导管阻塞是发生在患者转至其他科室后发生,给予肝素盐水反复冲管后复通,使用至今未拔管;因此应按时给予正确封管,输液中随时观察输液滴速,如滴速小于50滴/min时应检查是否导管阻塞,发生导管阻塞时立即用肝素盐水注射器进行回抽后再行冲管,必要时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2.2.3预防导管脱落将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导管脱出,本组1例导管脱落是患者烦躁自行拉出。因此,置管后对躁动的患者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告诉患者和家属,在擦身、更衣和大小便时防止将导管拉出。

2.3拔管的护理去除敷料,将导管从固定胶贴上取下,沿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观察导管的长度,以确定导管全部拔出,必要时留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拔管后立即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记录拔管的日期和时间、拔管原因、穿刺点情况。

2.4带管宣教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详细宣教:(1)PICC导管可留置1年,以及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的重要性;(2)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穿脱衣服时拉出;(3)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入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4)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5)坚持每5天来院或当地医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6)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我科已将上述详细内容做成卡片让患者随身携带,以便于提醒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结果

76例患者,65例1次穿刺成功,4例失败是因选择血管不当,所选血管以往化疗后已变硬,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7%.拔管1例,是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均导管通畅。置管时间7~103天。留置成功的53例患者,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2例出现静脉炎,5例出现局部红肿,1例血管栓塞或导管阻塞。结束治疗后拔出的导管均完整。讨论

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针因位置表浅,易受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加上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导致血管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而PICC置管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因PICC置管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患者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1 2 下页

2.picc的护理体会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在25~88岁。包括6例胃癌, 5例食道癌, 5例结肠癌, 7例乳腺癌, 4例肺癌, 3例胰腺癌。对这30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手术。

1.2 置管方法

均选用美国巴德PICC导管, 导管材料为硅胶, 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置管前, 经过特殊培训的护理人员和主治医师根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使其了解置入PICC导管的目的, 方法及优点, 以及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要给患者讲述一些成功案例, 使患者身心得以放松, 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既往外周静脉穿刺情况, 选择合适的插管点, 并为安全起见, 选择一个备用位置, 以防第一次插管失败。穿刺的主要经脉为前臂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 其中贵要静脉15例。头静脉8例, 肘正中静脉7例。

2 PICC的护理

2.1 观察置管局部及全身情况

置入导管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 若出血过多, 应加包压扎止血, 出血停止后换药。每日监测患者体温, 观测穿刺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 及时处理患者所述的不适症状。

2.2 预防感染

置管后常规24h换药一次, 然后隔日换药一次, 顺时针消毒法清除汗毛孔周围的细菌, 每周更换肝素帽一次, 更换敷料3次。保持局部干燥, 若穿刺点敷料潮湿应立即更换。

2.3 保持导管畅通

导管及接头连接紧密, 观察导管及接头有无破裂脱落, 防止血液流入导管中致使堵塞, 正确冲管, 正压封管, 治疗每7d间歇一次。如患者持续静脉注射高营养液, 则必须每8h冲管一次。

2.4 生活护理

嘱咐患者自觉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卫生,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当贴膜下有卷曲、松动、汗液时, 应及时请护士更换。带管患者可从事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 但避免置管手臂提过重物品及做反复弯臂动作。患者淋浴前需用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以免贴膜受潮, 患者应避免泡泳及游泳。患者在穿衣时应先穿导管侧上肢衣服, 脱衣服时应先脱没有导管侧上肢衣服, 注意勿使穿刺手臂过度弯曲。

3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 局部渗血

有1位患者在置管后48h内出现局部渗血, 经反复按压及更换辅料, 渗血停止。

3.2 导管阻塞

有2位患者出现导管阻塞现象, 其中有1位属于血栓性阻塞, 1位属于非血栓性阻塞[1], 对于血栓性阻塞, 可能是由于冲管或封管方法不对致使血液返留在血管内形成血凝块或血栓形成, 可用10m L注射器连接导管, 回抽, 尽可能抽出阻塞的血块, 弃掉凝块后再抽出3m L血液弃掉, 在用生理盐水充分洗管。经上述方法处理后, 患者均接触障碍, 恢复正常。对于非血栓性阻塞, 可能是由于导管发生过度扭曲、弯折、拉伸, 经仔细检查, 找到原因, 患者的障碍均得到解除。

3.3 局部感染

有1位患者在导管植入1~2d内出现穿刺点局部红肿, 流脓、疼痛, 可能是因为操作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在感染部位敷以庆大霉素, 并给患者服用抗生素, 每日换药, 脓点经引流后换药, 治疗3~5d后这位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拔管。

3.4 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性静脉炎[2], 常见于置管后48~72h[3]。本院有3位患者在置管后2~3d后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早期的静脉炎多为机械性静脉炎, 多是由于插管时送管不顺利造成, 后期的化学性静脉炎则与化疗药物的刺激作用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4,5]。本组患者经发现静脉炎发生后, 嘱患者抬高患肢, 使患肢高度高于心脏水平, 并给予超过病变范围的局部50%Mg SO4湿敷, 并每8h更换1次。2例患者在治疗48~72h后, 大部分患者沿静脉红肿消失, 仅1例化学性静脉炎在治疗3d后痊无效而拔管。

3.5 导管异位

因为PICC导管是一条放射线赢得导管, 所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有1例患者在置管3~7d后出现置管侧颈部肿胀、疼痛, 经彩色超声波证实为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 将导管退至腋静脉, 局部敷药后肿胀不见好转, 拔管。

4 护理体会

由于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频繁的化疗, 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须经静脉进入体内。长久且频繁的静脉穿刺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极大损伤, 而且刺激性化疗药物如长春碱类、蒽环类和丝裂霉素类等药物对血管壁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静脉导管 (PICC) 使患者免于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 同时由于PICC可以使化疗药物直达上腔静脉, 避免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PICC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负担。虽然在PICC置管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技术成熟度, 以及患者自身因素, PICC的置入会引起静脉炎、局部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 但是总的来说手术成功率较高 (90%) , 并且对患者的静脉保护、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 PICC置管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 这对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福音。Rountree认为, PICC对于那些需要长期进行化疗、输液的肿瘤患者可以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而不应作为最后采取的办法[4]。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30例, 对其进行PICC置管手术, 根据其临床状况总结PICC的置管成功率及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27例, 即手术成功率为90%, 留置时间最短7d, 最长12个月。结论 PICC置入手术成功率较高, PICC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静脉,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靖, 李虹彦, 马晶, 等.神经外科留置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09, 30 (6) :522-523.

[2]李晓华, 程华.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3) :7-8.

[3]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4, 18 (613) :1099-1100.

[4]Rountree D.将导管由末梢插入中心静脉的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2, 11 (2) :74.

3.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PICC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37-01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内科现在常见操作技术,可有效保护肿瘤患者的浅静脉,减少化疗药物渗漏事件的发生,为特殊药物开辟新的静脉通道,便于持续静脉用药及时化疗的开展等。同时其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等优点[1,2]。作者近15年来对PICC置管后的患者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置管后的护理工作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放疗病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3岁。其中脑胶质瘤23例,肺癌脑转移10例,宫颈癌8例,鼻咽癌6例,食管癌3例。留置时间最短的35天,最长的达260天,平均147.5天。导管置入长度40~50cm,平均45cm。其中1例带管出院后未按时封管而堵塞拔管,2例出现刺激性静脉炎,经金黄散外敷后继续留置,其余均因为治疗结束而拔管。50例PICC置管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渗漏。

1.2 操作方法。

1.2.1 用物准备。材料选用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内含硅胶导管一根,可撕裂式套管针。另备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止血带、碘伏、胶布、20ml注射器、敷贴、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

1.2.2 患者体位。平卧位,暴露手臂外展90°。

1.2.3 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1.2.4 置管。根据患者身高测量所需导管长度,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为上臂中段至前臂中段20cm,连续消毒3遍。铺无菌巾,扎止血带,戴无菌手套,用带有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和可撕裂鞘一起向前送,直到进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固定好管鞘抽出穿刺针。通过管鞘置入导管,速度宜缓慢,以免损伤静脉瓣。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在到达预定长度时,停止插管,向回拔出管鞘,握住侧翼将鞘完全撕开,抽出导丝。用注射器通过导管抽回血,以确认导管在静脉内。安装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用稀释肝素液(NS 250ml+肝素钠12500u)正压封管,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止血。固定体外导管,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胶布固定。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PICC置管的必要性、优越性,同时说明在置管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1.2 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及家属通过后,把知情同意书给患者本人签字,将复印件给患者,使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为PICC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据,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2.1.3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向患者交代置管前应先洗澡或清洗穿刺侧肢体,并保持情绪稳定。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平卧,头偏向对侧,戴口罩,是保证穿刺、避免感染的重要的因素。

2.2 术中护理。

2.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穿刺室整洁和消毒合格,穿刺护士对穿刺处皮肤用碘伏消毒3遍,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2.2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协助穿刺护士應观察患者,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局部出血或其他的不适时,均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应立即停止穿刺并予相应处理。

2.2.3 置管固定。置管成功后用透明敷贴覆盖,并注明置管时间、长度。X线摄片提示:导管末段到达上腔静脉第三~四肋间,用125U/ml肝素盐水封管,接肝素帽,方可接输液器输液。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常规护理。①每次输液前观察导管固定是否定位,严防导管拖出。②每日进行输液接管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肝素帽,然后用>10ml注射器推入0.9%氯化钠溶液20ml,方可进行常规输液。③加强置管处皮肤的护理。夏季一般每周2次更换贴膜,其他季节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但不应超过7天,若发现透明敷贴内皮肤红肿、渗液或渗血,应及时更换而不拘天数。更换贴膜方法如下:用0.5%安多伏以置管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消毒皮肤,范围>7cm×7cm,待局部干燥后,贴上新贴膜。

2.3.2 术后封管要点。①保证导管内有液体充盈,输液后封管时应注意使导管全程均有抗凝剂。一般操作如下:抽取稀释肝素盐水5ml正压封管,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1ml时边推边退针,以保证管内正压,避免导管尖端形成血栓。②当导管发生布冯阻塞时,可采用尿激酶1000u/ml3~5h,待血块松动后用力回抽,切忌将血栓推入血管内。

2.3.3 输液护理要点。①因上腔静脉压力较周围静脉压低2~4cmH2O,血容量不足或深呼吸时可降低至0甚至负压,易使空气进入形成气栓甚至突然死亡。所以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补液或封管,严禁液体流空。②静脉推注药物时也应脉冲式方法。③输入脂肪乳剂或卡文时不可放在最后1瓶输入,并每4小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1次,血浆或血制品因可形成纤维粘连阻塞导管,输注前后均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并更换肝素帽,正常情况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

2.3.4 其他。①尽量不要从置管内抽血化验,因肝素可稀释血浆造成检验误差。当外周静脉穿刺存在困难而需要从留置管抽取时,切忌应除去适量已稀释的血液。②严防肿瘤患者自行拔管。有些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会将置管自行拔除。为此,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细心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严防此类事件发生。

总之,PICC置管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痛的静脉给药途径,减轻患者的穿刺痛苦,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治疗依从性[3,4]。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上述护理要点进行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防止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毛毛.倪冀一.陈玲 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4-845

[2] 张振香,刘訚訚;刘世平等.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7年护理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23

[3] 杨静.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09,24(6):738-739

4.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篇四

PICC的定义:经外周静脉---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新生儿)、颈外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持续静脉输液治疗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如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时间长,需要长期输液治疗。

2.应用刺激性或发泡性药物,药物PH值小于5或大于9,如化疗药或者抗生素等。

3.渗透压大于600mosm/L,如50%的葡萄糖,TPN、甘露醇等粘稠液体;输血等血液制品等。4.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PICC导管的禁忌症:

1.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无适合的穿刺血管)。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健康宣教:

1.置管后第一个24h内,尽量减少穿刺侧手臂活动,避免穿刺点出血。2.指导患者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和硬结等情况。

3.输液时手臂不能抬的过高,以免引起回血后血液在导管内凝固。4.指导患者24h后用握力器做握拳活动,增加置管侧手臂的血液循环。

5.指导患者不要按压穿刺侧手臂,穿刺侧手臂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避免提过重(超过3KG)的物体,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6.出院后应每周1~2次到专科护理门诊做导管维护。应用及维护:

(一)每天评估导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组织情况

(二)加强导管日常维护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进行冲管和封管。

2.输注液体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最大流速输注,输TPN每8h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脂肪乳、甘露醇等大分子药物输注后严格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3.出现静脉炎,应及时处理。4.至少5~7天更换一次敷贴。

(三)冲管、封管

1.冲管是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防止两种不相容药物和液体混合,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输液、封管前。目的是避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导管的堵塞及药物残留在导 管内。

2.封管是将肝素盐水注入导管内,防止血液流入导管尖端,凝结堵管,保持导管通畅。

3.封管液的配制 及封管方法

浓度:0-10u/ml 配制方法:抽取12500u/2ml肝素钠药液0.2-0.4ml加入0.9%NS250ml,即5-10u/ml。

封管方法:脉冲式正压封管,将针尖退至肝素冒内,即推一下停一下,剩余0.5-1ml时正压封管(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4.勿使用暴力冲管,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四)更换肝素帽

1.肝素帽每7天更换一次。

2.导管外缘用75%酒精擦拭,擦拭时间不少于15秒。3.输注血液、TPN时,肝素帽每24h更换一次。

4.如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肝素帽时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注意事项

1.操作前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告知相关费用,医生下达医嘱。

2.穿刺后输注前应通过拍胸部X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3.不得在PICC导管穿刺点以上使用血压袖带及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4.不得在PICC导管上粘贴胶布。

5.给药前应抽回血确定导管的通畅性及是否在静脉内。6.严禁将导管外露部分再次置入体内。

留置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堵管:血液或药物沉淀可能导致堵管。

2.血栓形成:凝血系统异常等原因可造成局部或全身血栓形成,发生几率在2%~5%左右。

3.感染: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

4.导管破损或断裂:导管局部反复反折、触碰利器、老化等原因,可导致导管破损或断裂。

5.静脉炎:由于机械性摩擦、血管内膜损伤等原因,穿刺部位可出现红肿、痛,血管呈条索状改变。

拔管:

(一)拔管指征

1.双向血培养阳性,确诊导管感染所致败血症,需迅速拔管。2.静脉炎经处理后症状无缓解,并加重,可见脓性分泌物,或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需考虑拔管。

3.患者的治疗完毕,原则上不再保留导管,立即拔除。4.导管出现断裂、沙眼样漏液、血栓、导管堵塞,通过溶栓等处理,不能再通,也应该立即拔除。

5.错位的导管不能调至适宜位置,应考虑拔管。

(二)拔管方法 1.操作者戴手套,轻轻去除胶布及敷贴。2.碘伏消毒穿刺点。

3.用5ml空针回抽1~2ml血(避免导管尖端附着的纤维蛋白鞘脱落,形成血栓)。

4.无菌棉签加压止血5~10分钟。

5.导管拔出后,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导管长度、导管状况,并记录在病历。

5.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篇五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根据导管质量的不同可以在体内留置3个月~1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该项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的临床应用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PICC操作简单,可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当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时,为病情重的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1]。

1.2用于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PICC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

1.3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肠瘘,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其中一种。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必要条件。PICC输注肠外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有效、成功率高、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3]。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化疗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对血管的破坏。由于PICC直达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保护了上肢血管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通路[4]。

1.4 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与化学治疗胸腹腔穿刺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胸腔里面有大量的积液、大量腹水的患者,若一次性放水量过多、过快,会因胸、腹腔内压突然的降低,使血管扩张了,以及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的下降,患者会发现有明显的不适,因此需要多次的进行胸腹腔穿刺放液才可以达到疗效。进行PICC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其优势就在于穿刺得危险性较小而且并发症少、并可多次的进行放液。刘杰等[5]在62例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管进行胸腔留置引流化疗,除了其中1例出现了穿刺点红肿,胸腔内积液沿PICC管外渗外,其余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廖少萍等[6]对其中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PICC管长期留置引流,平均置管的时间达到20~30 d,没有1例出现过腹腔感染、低血压等的不良反应。PICC管在引流的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可随时的调节速度或关闭其引流系统,不需要进行拔管,还可以随时的行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胸、腹腔积液的目的[7]。选择应用PICC管做胸腹腔引流,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还避免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症状[8]。

2PICC的置管方法

2.1静脉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它管径粗,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头端到中心静脉最短、最直的途径。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与头静脉相比较,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9]。

2.2置管要领送管中动作轻柔,送管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可向后撤导管,轻微旋转或调整方向。穿刺了以后从回血帽观察回血状况,保持住穿刺针的位置,隔无菌巾松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撤出穿刺针、固定,用肝素盐水抽吸至见到有回血,然后连接好肝素帽以及密闭输液器。穿刺部位放小方纱,将覆盖无菌的透气膜固定好,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第2d再换膜1次,以后每2~3d换膜1次。导管的护理

3.1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证PICC管道通畅比较关键的一环,除使用正压封管方法外,高浓度肝素封管液(25u/ml)较低浓度(12.5u/ml)堵管率低。对于不能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封管之前需要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生理盐水的正压封管[10]。

3.2 带管回家的护理 PICC留管的时间长,许多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歇期需要带管回家。患者带管出院后要注意①穿刺侧肢体后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可提重物品。②衣袖要穿宽松的。②每次洗澡之前用清洁塑料薄膜包裹好穿刺部位上下至少到10cm,以防止浸湿了局部。不能进行盆浴。洗完澡后要尽快用干毛巾把局部擦干。③平时的时候要每星期去医院进行封管两次。④如果发现敷料有污染或者是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去处理。

3.3 拔管的护理拔出导管时的动作要轻,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仔细的清掉敷料,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插管的地方抓住导管,与之皮肤至平行慢慢的拔出。拔完后把无菌纱布放置于针孔处,轻轻按压直到不出血为止,然后固定好胶布。观察拔出来的导管尖端是不是完整的、测量管长、并且比较插管时的长度。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4.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穿刺后48~72 h。主要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所致,还包括患者缺乏维护导管的基本知识[11]。女性患者常见。对已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或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茶水调制糊状外敷并配合紫苏叶代茶饮效果较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照射患处也可以预防性使用[12]。

4.2导管阻塞导管堵塞原因分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前者是由于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封管时机、方法不正确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异常者、药物沉淀所致。

为预防导管阻塞,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尤为必要。穿刺过程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选择20ml注射器正压脉冲式封管、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必须每6h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对易于发生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剂、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亦是常采取的措施。如发生液体输入不畅,考虑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此时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如血栓堵塞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5000IU/m1)保留20min[13]。

4.3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技术、不及时换药或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一个24h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更换贴膜1次/w。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14]。

4.4 导管脱出其常见原因有:护士未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过度造成脱管,护理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贴膜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使贴膜脱落而导致导管脱出。因此,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活动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观察贴膜情况,如有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需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用。

6.PICC 护理要点 篇六

• 操作步骤:

– 三升大袋滴完后 – 消毒肝素帽

– 用20 ml注射器抽好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用脉冲方式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后

– 正压封管: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肝素钠注射液1250u,用10 ml注射器抽6 ml上述配好的肝素钠溶液封管,在注射最后0.5 ml时,边注射边向后拔针 –

注意:

• 生理盐水用量:输注TPN、脂肪乳后:20ml 注射器的选择 小于5cm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在不能保证导管通畅的前提下,严禁使用小规格注射器,常规使用10ml注射器冲管。

肝素钠溶液浓度的选择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肝素钠1250u(1支)

更 换 肝 素 帽 • 何时更换:

– 每7天一次

– 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 发现肝素帽内有陈旧血迹 –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 预充10ml生理盐水备用

• 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肝素帽 • 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 消毒路厄氏接头的外面 • 连接新的肝素帽

• 依据标准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 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更 换 敷 料

•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

– 每7天两次

–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 戴好无菌手套

• 用碘伏消毒皮肤三次,直径达20cm • 贴好新的贴膜

注意:

1.旧敷贴应由下向针眼方向撕开,以免导管移位。并观察局部渗血情况、针眼处有无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有无搔痒、以及导观外露长度。如果导管有滑出,切勿向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2.注意碘酒、酒精均不能触及PICC软管,以防PICC管老化。

3.妥善固定PICC延长管,使病人舒适,注意勿将胶布固定于导管上,注明敷贴更换日期。

4.手臂外展90,位于肩肘之间测量上臂周径,如果增加2cm或以上,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密切观察并汇报医生。

5.在任何时候注射部位下如果出现水肿,而这种水肿不是由于衣服或固定胶带过紧产生的“止血带效应”则应考虑是导管相对静脉较大导致静脉回流受影响所造成的,应该是拔掉导管的指征。

记录 记录皮肤穿刺点导管外露长度(如“0”刻度线或“0”刻度线上1cm)、敷料更换时间、局部观察情况记上臂周径。

7.picc的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头静脉,PICC导管,护理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既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又避免了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为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一条生命通路。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 因贵要静脉管径粗、位置较深, 而且上臂外展90°时, 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几乎成一条直线, 送管通畅, 成功率高, 而且易于维护;肘正中静脉作为次选;头静脉较表浅, 管径细且有分支, 静脉瓣相对较多, 送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 易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在临床中, 确有患者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条件不好或送管不畅, 不得不选择头静脉置管。现将我科经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16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共穿刺置管390例, 其中经贵要静脉置管360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4例、头静脉置管16例。16例中, 男性7例、女性9例, 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9岁;其中3例是乳腺癌患者因贵要静脉穿刺失败, 改为头静脉;其余13例中胃癌3例, 结肠癌6例, 肺癌2例, 胆囊癌1例, 乳腺癌1例, 患者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在体表看不见、摸不到而无法穿刺, 只能选择头静脉。16例中有2例穿刺中送管不畅, 经变换体位, 最终置入;其余患者均顺利置入。

2 置管

2.1 物品准备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Gros-hong PICC导管 (4F) , 一次性穿刺包, 20 m L注射器, 碘伏, 生理盐水, 止血带, 无菌纱布块, 脱敏胶布, 卷尺等。

2.2 置管长度

患者取平卧位, 预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90°角, 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距离, 然后向下延至第三肋间[1]。有作者认为, 三向瓣膜式导管不易造成堵塞, 为避免导管置入过深而进入心房, 建议置入长度应比测量长度短2~3 cm[2]。导管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下1/3处;X光片显示:尖端位于第六胸椎右侧缘。导管插入不宜太浅, 如达锁骨下静脉, 因血流较缓慢, 容易形成血栓;但也不可太深, 直达右心房或进入右心室可引发心律失常。

2.3 穿刺方法

首先建立无菌区, 预冲导管以利穿刺和送管, 消毒皮肤铺洞巾, 确定好穿刺点, 以15°~30°角进针, 看见回血时减小穿刺角度, 再推进1~2 mm, 右手保持针芯位置, 左手单独向前推进外套管。然后用无名指、中指按压插管鞘末端处上方的静脉以止血, 右手撤出针芯, 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缓慢、短距离、匀速地置入, 导管进入约10 cm时嘱患者将头转向静脉穿刺侧, 并低头使下颔贴近肩部, 以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置管到达预测长度后, 撤出导丝和插管鞘, 修剪导管长度, 安装正压接头, 整理用物。本组2例在送管中, 达20~25 cm时送管有阻力, 即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 并将穿刺上肢稍稍抬高后送管达预测长度。

3 量管及护理

3.1 确定导管位置

导管置入后, 拍摄X光片确定导管位置, 14例均位于第六胸椎右侧缘, 2例位于第四胸椎右侧缘。

3.2 预防静脉炎及对静脉炎的处置

因头静脉管径细且静脉瓣多, 在送管过程中, 导管会对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性刺激, 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性反应[3], 引发静脉炎。所以在置管后, 一定要告知患者沿血管走行用硫酸镁湿热敷3 d, 5~6次/d;16例中有5例在第3 d沿血管走行出现红线, 患者主诉疼痛, 即给予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 其中2例3 d后症状消失, 其余3例未缓解, 用蜂蜜与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涂抹, 1周后症状消失。

3.3 预防血栓的形成

(1) 置管时应注意的问题:因头静脉的特点, 导致在送管中, 导管管壁对静脉内膜产生机械性刺激, 损伤血管内皮, 可诱发血栓形成[3]。所以在送管中, 动作要缓慢, 短距离匀速地送入, 出现阻力时不可强加用力, 要变换体位, 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 尽量保护血管内膜。 (2) 置管后的维护:PICC导管连接体表内外, 增加细菌感染的概率, 而感染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置管后的维护必须由经严格培训过的专职护士去做, 严格无菌操作, 每周更换1次贴膜和正压接头;严密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色渗出液, 如果有红色渗出液, 立即缩短换贴膜的时间;要做好健康教育, 使患者积极配合, 直至症状消失。 (3) 穿刺后肢体的活动: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加重, 疲乏无力, 卧床时间增加, 自主活动较少, 同时PICC导管本身会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上述原因使穿刺侧肢体血液流动缓慢, 导致血液瘀滞可诱发血栓形成[3]。嘱患者穿刺后24 h内避免做剧烈的屈伸活动, 但必须告知患者做握拳、松拳动作, 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 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在输液中, 要将穿刺侧肢体抬高以利血液回流。经过上述细致的护理, 16例患者均未发生血栓。

4 小结

虽然PICC导管的置入会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大益处, 但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和血栓的形成是经头静脉置管后的两大并发症, 给后期维护和护理带来困难。只要我们认识到发生静脉炎和血栓的原因, 做好健康教育, 落实好预防措施, 可以避免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骆小京, 康继红, 白志荣, 等.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232-233.

[2]王秀华, 王丽娟.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3) :41.

8.picc的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PICC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并发症,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会出现循环衰竭、便血和呕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次数、缩短出血周期、控制病情发展。PICC(英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中文:中心静脉导管,简写PICC)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措施。本次对我院近两年以来76例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应用PICC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28岁至79岁之间,平均(65.5±23.2)岁。患者出血量为:800~1000ml之间42例,1000ml以上34例。

1.2 护理方法

第一 成功留置针。成功留置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封管技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每次输液完成后,封管时避免血液回抽,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的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洗,正压封管。第二 选择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PICC护理应首选直、粗、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肢体与手臂之间保持垂直时,药物能够通过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然而,本次医学研究中所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过输液治疗,且贵要静脉已经被反复多次静脉抽血或是输液,因而凝血功能出现一定问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此时,可适当选择头静脉,其主要原因在于,头静脉针刺损伤少,触摸感明显,且血管弹性相对较好。

第三 了解局部解剖部位。在置管穿刺前,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静脉情况,不能选择静脉瓣和疤痕部位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若穿刺进针达到特定深度仍未见回血,则需退针至皮下,并改变角度进针。

第四 对导管位置进行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情况、流通性能等情况,测量置管部位血压,对置管侧手臂进行适当活动,避免使用穿刺侧手臂提取重物。

2 结果

全部76例消化道出血为重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大出血复发现象,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其余7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效果良好,并在相应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特别是在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其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较为严重,甚至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高危因素和出血征象进行早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实施积极的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ICC逐渐成为了临床上首选的静脉高营养供给方式,相关医学报道表明,PICC是最为有效、安全性最高的营养供给方法[2]。其主要原因在于PICC置管导管远端能够达到上腔静脉处,该部位血流丰富,且血管较粗,能够直接经PICC导管在血管中注入药物,并快速稀释,进而避免发生渗漏性损伤以及外周浅静脉损伤,保证临床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PICC置管穿刺不同于CVC插管治疗,对于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且肺栓塞、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只需临床护理人员便可独立操作[3]。本次医学研究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保证血液采集、输血和抢救用药等治疗措施的快速、顺利开展。由于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通常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因而局部渗血发生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的监测和护理,加强经验积累,实现规范化的PICC置管管理[4]。中心静脉导管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原因,且其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左右[5],因此,本次医学研究在置管过程中采用了十分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证实,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现象。我院实践表明,科学、系统地做好PICC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PICC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静脉输液过程中临床护理措施,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化解传统护理措施存在的种种缺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血管壁所受的药物刺激,保证整个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顺利安全开展[6]。

参考文献

[1]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亚吴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3-114.

[2]庞晓军,黄玉珍,何显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3,4(10):1969-1972.

[3]黄玲珍.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123-124.

[4]万昕红,张婧,张志勇等.冠心病监护室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消化道出血效果及成本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9):955-957.

[5]陈保甲,张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81-2183.

9.picc的护理体会 篇九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ICC置管术后贴膜过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8例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共50例患者发生贴膜过敏。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分析得出,对于PICC置管术后贴膜过敏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有效率与舒适度,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护理干预;贴膜;过敏;感染

对肿瘤患者而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支持治疗、静脉化疗的首选护理技术,对肿瘤患者而言,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带来的损伤,并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对护理人员而言,不必考虑药物渗漏或者静脉难注射等问题,该护理技术被广大护士、患者所认可。目前临床中主要将PICC技术应用至紧急救护中心静脉导管中。但如应用PICC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堵管、局部感染以及导管移位等并发症。有报道指出,部分患者PICC置管术后,轻则出现皮肤瘙痒、水泡、皮疹等症状,重则出现急性败血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PICC进行临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1]。基于此,我院肿瘤科特意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8例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发生术后贴膜过敏的30例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我院肿瘤内科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8例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3例,男性65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12.9)岁;术后共50例患者发生贴膜过敏。患者均有药物过敏史,治疗期间,应用国产“3L 贴膜”手术巾,生产自江西 3L 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3L 贴膜, 规格为12cm×18cm,并结合治疗需要每周进行PICC置管维护,并对其中发生术后贴膜过敏的30例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4例重度皮肤过敏,具体表现为皮疹、瘙痒,且出现了皮肤溃烂现象,我院对其及时拔管;中度皮肤过敏11例,具体表现为瘙痒伴出现皮疹;剩余的15例为轻度皮肤过敏,表现为仅有皮肤瘙痒。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17例男,8例女,年龄21~86(38.2±12.6)岁;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年龄22~88(38.5±12.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做好日常消毒、清洗等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贴膜过敏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看来,基于所选的118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加之过度活动和汗液刺激、潮湿环境、化疗药物毒性反应、高温高热等,使得患者的皮肤抵抗力下降,这样就极易成为过敏的诱因,特别是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下,人体的皮肤汗腺分泌旺盛,会显著增加对皮肤的刺激,对应的过敏反应也就更容易发生。除此之外,患者治疗中,作为PICC换药首选敷贴,3M贴膜不透气、不透水且粘贴牢固等,会使得局部皮肤过敏患者应用该贴膜过程中,会因存在的不透气现象,而诱发过敏部位部分皮肤症状加重,也有一种可能,即为换贴膜间隔时间长引起导致皮肤过敏症状的发生[2-4]。1.2.2护理干预方法

(1)皮肤护理

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中的轻度过敏者,对其局部皮肤色泽应注意观察,其症状一般有皮肤瘙痒,轻度红斑等,需随时更换外固定纸胶布位置,完善对其的护理;对于中度过敏者,应当给予及时的换药,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应得到保证,因为其会出现皮疹,红斑面积增大,局部皮肤瘙痒等,所以需对局部皮肤有无水疱出现进行严密观察;对于中度过敏者,结合 PICC 维护换药流程,和患者伴有皮疹、水疱,以及有溢出的湿疹样改变等现状,确保严格无菌操作下予盐水冲洗,具体实施方面,应及时停用透明贴膜,针对患者的局部皮肤,取出一块无菌敷料,继而将其一边中点裁剪至敷料中心点,用其实现对穿刺点的覆盖,并通过敷料间隙,将外露导管固定于敷料上面,为实现对外露导管的完全覆盖,需另取数块敷料覆盖,继而借助弹力绷带包裹妥善固,为避免引起肢体肿胀,需要注意松紧度适宜,随时对其进行观察,针对出现的敷料松动、污染等情况,需要及时针对性给予妥善固定和换药处理等,严防导管脱出。除此之外,还需遵医嘱配合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局部过敏皮肤处予中药,如涂擦炉甘石洗剂,也可以给予口服抗过敏药实施治疗,应当注意,为避免引起感染,涂擦环节应当避开穿刺点[5]。

(2)生活起居指导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注重生活起居方面的指导,如穿衣应保持干燥、清洁,应多穿宽松、棉质的上衣,室内注意定时通风,且患者应当注意休息时间充足。避免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去户外活动,结合季节特点调节室内温度,如冬季需注意取暖等,以此来避免患者出汗过多。在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等,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嘱咐其不能用手抓挠,不可自行在局部涂抹刺激性较强或激素类药物,更不能用热水或肥皂水清洗局部等,需遵医嘱,完善整个护理及治疗过程[8]。

(3)心理护理

在患者的治疗环节,应注重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多交流,给予患者过敏特点的不同,应当结合其存在的不同,为患者过敏原因方面的仔细分析,并对其耐心解释,使得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得以有效改善,这样也可增进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依存度,护理人员也应当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使得对于病情及治疗进展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6]。

(4)饮食指导

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当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注重饮食均衡,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也可以适量食用牛奶,淡水鱼,豆制品,使得患者皮肤的抵抗力得以增强,此外,患者饮食方面,应当避免吃咸水鱼、葱、姜、蒜等易导致过敏食物,也需要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因为那些食物会增加对机体的刺激不利于环节患者的过敏症状,饮用野菊花、金银花泡的水,能消肿散毒,具备了解除清热的作用,所以患者需要多饮水,促进过敏机体排出过敏毒素,使得身体早日康复,为护理及治疗过程画上圆满句号[7]。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与舒适度。其中,护理有效率[8]:护理后局部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且无水疱、皮疹等为显效;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水疱、皮疹减少为有效;护理后患者局部瘙痒症状无减轻或者症状明显加重为无效。

舒适度评定[9-10]:根据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和患者需求设计出调查问卷表,并由一名护理人员参与提问,问题主要包括护理过程中自我感觉整张是否好转、局部皮肤是否无疼痛感、患者是否有恐惧、焦虑、担心等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是否改善等,如患者有改善、好转或者无不适等则得1分,否则不得分。标准为:舒适:总分≥8分;一般舒适:4~7分;不舒适:<3分。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组数据,对所有数据均实施正态性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2采用“n/%”表示,采用x检验,P<0.05时,说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68.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例数/百分比)

有效 组别

例数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9 5 1 24(96.0)* 8 17(68.0)对照组 25 9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2.2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为(8.2±0.5)分,对照组护理舒适度评分为(3.2±0.1)分,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对比(xs,分)

舒适度 组别 例数

观察组 25 8.2±0.5*

3.2±0.1 对照组 2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3 讨论

当前医疗急临床发展中,PICC因其方便、安全有效等诸多特点,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然而对于“3M敷料”,一些患者有过敏反应,究其原因分析来看,是因为“3L敷料”存在较差的透气性能,以至于不具备呼吸功能,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很多PICC置管患者发生皮肤过敏[11]。我院的此次研究中,旨在借助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去对患者局部皮肤过敏进行有效处理,继而去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及治疗效果。

皮肤过敏是PICC 置管患者局部皮肤发生过敏的内源性因素,当然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诸如消毒剂过敏、透明敷贴的粘胶过敏等较多的外源性因素,且使用3M透明敷贴的患者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竟然高达19%,体现出了其交叉透气性的害处,特别是在夏天高温时表现得更为明显,部分患者本身抵抗力差、汗液较多,加之对贴膜上的粘胶过敏,过多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增强了由此带来的药物疗效不确定性, 显然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症状,而患者一旦发生皮肤过敏,在进一步处理过程中,首要的是进行是由为贴膜所致过敏性皮炎的判断,继而具体化分析其过敏的原因,是患者体质问题,还是护理人员维护不当所致,还是误食了过敏性食物所致等等,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的[12]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起居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措施,通过实施皮肤护理,根据患者过敏轻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严格遵循换药流程为患者及时换药,并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妥善固定外露导管,这样一来可大大降低感染,防止导管脱出,使患者皮肤保持舒适;通过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在细节处做好预防措施,如禁止高温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天冷时做好保暖措施,防止过敏,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对患者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耐心的为患者解释过敏发生的原因,进一步缓解或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防治知识;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皮肤抵抗力,加快过敏机体排出过敏毒素,使得身体早日康复。综合以上护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

4、小结

综上所述,经我院研究分析得出,对于PICC置管术后贴膜过敏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有效率与舒适度,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做个合格的秘书人才下一篇:垃圾国历险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