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知识整合

2024-08-27

专升本知识整合(精选8篇)

1.专升本知识整合 篇一

诗歌发展线索:

《诗经》《离骚》——三曹、七子、七贤——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清末龚自珍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国风。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在中国诗歌中很常见,唯独“兴”是《诗经》特有的。

兴:欲言此物,先引他物。《关雎》《蒹葭》

三曹、建安七子——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风骨”,慷慨悲凉。

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嵇康、阮籍。

龚自珍:晚清最后一个大诗人。《己亥杂诗》,浪漫主义,305篇,最后一部诗集。

散文发展线索:

先秦散文——南北朝骈文——唐代古文运动——宋代诗文的革新运动(欧阳修)——清桐城派

唐宋八大家(唐2宋6,散文着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清中叶桐城派:强调“义法”,方苞、姚鼐、刘大櫆

(古典)小说发展线索:

萌芽:先秦神话雏形: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成熟:唐传奇发展:宋话本再发展:明拟话本顶峰:明清长 篇章回

古体诗近体诗:

1.唐代之前所有诗歌均为古体诗。

2.唐代开始,在诗歌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符合这些规定的看作是近体诗(格律诗:绝句、律诗);不符合这些规定的仍然视作古体诗(古风)。

现当代文学1919-至今: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

新文化运动(1915)是现代文学(1919-1949)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民主与科学1919-1937启蒙阶段:反封建1937-1949救亡阶段:反帝

“现代文学六主将”:

鲁迅:领军人物。

A《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往事的回忆);《野草》散文诗集

B作品评价:杂文是“投枪与匕首的组合”,批判力度强。

C《狂人日记》——现代文学开山之作;《祝福》:祥林嫂,表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摧残(《故乡》表现人与人的隔膜;《社戏》表现孩提时代的童趣);《伤逝》:涓生、子君,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曹禺《王昭君》;田汉《关汉卿》);新诗诗集《女神》(浪漫主义)。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8条意见,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茅盾:

1《子夜》书名由来(自然界23时-次日凌晨1时是最黑暗的时刻,“子夜”象征暗示当时的中国是最黑暗的时刻)。

2《林家铺子》(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

巴金:巴金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五四时代)“爱情”“激流”;《家》:觉慧是巴金本人写照。《随想录》(回忆录):反思。

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西(行)散记》。“诗与散文的组合。”冷静、客观、深情的文字。

2.专升本知识整合 篇二

伴随着市场全球化和数字化产生的知识经济推动3C(具体内容)竞争环境快速改变[1],激进式创新随时可能颠覆企业的竞争地位。对行业内非领导型企业,激进式创新能帮助企业重塑市场竞争格局、占据市场地位。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已取得战略地位的成熟企业不重视自身和外界的激进式创新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2]:(1)不善于管理和应对具有颠覆性或技术不连续性的商业机会的挑战;(2)面对外界激进式创新的产品/服务不知所措,导致企业失败。已有许多文献对促进企业激进式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3]。基于知识基础观(KBV)认为,新产品的创造主要归功于企业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及其日常管理和维护[4]。并且,对知识与激进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经历了从关注知识如何影响激进式创新[5],到明确提出企业知识是发展激进式创新的最独特的资源[6,7]。但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促进激进式创新?Zack[8]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和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两种知识管理战略是否都能促进激进式创新?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该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才能有利于激进式创新?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探究采用不同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怎样才能促进激进式创新,分析出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由于知识导向不同,由不同的知识积累路径形成不同的知识存量从而影响组织创新,以及对促进激进式创新存在弊端。为此,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分析并强调需要利用知识整合机制,包括外部市场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共享,弥补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在促进激进式创新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与不同的知识整合机制相匹配才能促进激进式创新的观点。这也是本文构建知识管理战略和知识整合机制的适应性匹配促进激进式创新的概念模型的由来,并尝试得出有益结论。

2 理论基础

2.1 激进式创新

激进式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是指利用与现有知识几乎完全不同的新知识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创新。其特点是能产生根本性的突破,甚至是替代性的破坏效果。其与渐进型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相对,是企业首次向市场引入的、能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产品、技术或服务。激进式创新能影响企业的竞争地位,同时企业面对激进式创新不充分反应会导致企业的失败[9,10]。所以,无论是企业自身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发展激进式创新,还是及时应对竞争对手激进式创新的挑战而开发激进式创新,激进式创新对企业都非常重要。

正如前文所述,知识是发展激进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但是如何利用知识管理促进激进式创新?知识管理战略在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掌控知识管理全貌,明确知识管理活动发展方向,避免知识资源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运用。Zack[8]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和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不同知识管理战略其知识导向不同,形成不同的知识积累路径,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识存量,进而影响组织创新。并且对于激进式创新,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弊端,因此研究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战略促进激进式创新变得更有意义。

2.2 知识管理战略类型

Yogesh等指出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时,针对适应性和组织生存、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所采取的贯穿于组织发展整个过程的应对策略,探索和获得知识资产,开发新的市场机会[11,12]。Cohen等[13]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组织战略的一部分,主导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方向,决定其资源配置,促进组织变革和创新。并且,知识管理战略将组织内外部有价值的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并保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14]。

实际中,组织并不是对内外部知识都非常重视,Zack[8]认为对组织知识管理战略的描述要从组织主要知识源入手———包括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内部知识存在于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业务活动过程中,记录在各类文档、数据库和在线知识库中;外部知识一般包括供应商、企业联盟、知识中介、大学和政府机构等。根据这两种知识导向,将组织知识管理战略分为保守战略与积极战略。采用保守战略的组织以内部知识为导向,利用强大的内部核心知识产生排他效果,构建产业进入障碍,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深化和强化自己的内部知识,将自身知识看作重要的需要保护的资产,阻止知识向外扩散。采用积极战略的组织以外部知识为导向,利用推陈出新的方法不断追求外部新知识,力求走在竞争者前面,并自我摒弃陈旧的知识,将知识看作持续创造才能产生的资产[15]。另外,谢洪明等[16,17]提出从知识获取态度的维度,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保守战略和积极战略,并且认为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对应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结合Andersen[18]提出的知识管理模型(KM=(P+K)S),利用其对知识管理构成元素的定义,本文分析和阐述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之间的差异,如表1和表2所示。

表2显示,两种知识导向的知识管理战略构成了知识战略的完全图。采用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其知识源大多存在于企业内部,包括内部数据、文档以及内部成员的隐性知识等,知识共享以内部会议、公布栏和内部人际交流为主,企业以内部知识为导向,不断深化和强化内部核心知识,产生异质性和独特性,构建产业进入障碍,为了保护内部知识资产,与其他企业的互动较少;反之,采用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其知识源大多存在于企业外部,包括产业信息、同行业情报以及关于顾客的隐性知识等,知识共享以外部研讨会、产业分析和企业间的合作为主,企业以外部知识为导向,与同行业的企业互动密切,知识交流频繁,知识生命周期短,企业通过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保持竞争优势。

2.3 知识整合机制类型

知识整合的定义最早由任皓等提出。本文综合以前学者对知识整合内涵的诠释,将知识整合界定为在数据与信息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获取、识别、吸收与融合,将不同来源的、零散的、异质的知识进行联结化、结构化处理,进而建立新的、有序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包括内部知识整合和外部知识整合[19,20,21]。Kevin等[22]将知识整合机制分为内部知识整合机制和外部知识整合机制;在此基础上,Laursen等[23]认为市场知识获取是外部知识整合机制,有利于吸收外部市场资源中的关键知识;Kale等[24]认为知识内部共享是知识内部整合机制,有利于通过已有流程和路径整合成员与组织知识。

Hans等[25]为与只专注于内部知识编纂、收集和传播等的知识管理相比,专注于外部知识整合、实践和监控等的知识管理可开拓知识领域,产生前沿知识和思想及其创新组合,增强公司对市场机会的洞察力,更有利于激进式创新。Laursen等[23]则认为外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虽然能开拓知识领域、刺激产生创新想法,但若没有内部知识整合,不具有足够的内部合成和利用能力,这些想法只能触及表面,不能深入地激发关于新兴市场的突破性想法,只是产生知识增量而不是激进式创新。因此Verona等[26]通过研究表明,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知识整合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激进式创新。Kevin等[22]在以上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根据现有知识基础的特点,将知识基础分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知识基础两种,再分别与内外部知识整合机制相匹配,才能有利于激进式创新。所以,为了有利于激进式创新,知识整合机制不能盲目地运用,需要依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才能有目的地进行知识整合,如图1所示。

3 概念模型

3.1 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对激进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知识是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具有战略意义[27]。采取保守战略的组织,以内部知识为导向,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强化和深化内部知识,并作为核心资产构建行业进入障碍,为了保护知识资产,与同行业间互动较少,以保守态度与外部进行知识交流[15]。而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受企业历史发展环境影响形成的上层管理者思维模式和战略信念被Tripsas等[28,29]学者看作管理认知,并影响管理者构建问题框架和寻求解决方案的方式。而当面对颠覆性的激进式创新的挑战时,企业需要掌握全新的科学技术[30],但采取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过度依赖已有知识资产,管理认知扮演着束缚组织行为和组织能力提高的核心角色,难以随环境调整[28],从而形成认知惯性,导致企业失败。例如曾经拥有一流科技研发团队、庞大资金链、遍布世界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的伊士曼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但面对随着计算机、数码设备等新技术的成熟而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市场,该公司始终不愿放弃在感光胶片技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资产,管理者的认知惯性使其难以判断新技术、新产品的未来经济前景并抑制其激进式创新的产生,最终错过进入数码领域的最佳时机,让竞争对手引领了新技术的潮流,柯达上百年积累的“优质资产”被数字时代的竞争对手拆分。因此,采用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在面对动态发展环境的挑战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发展激进式创新,但是,受现有知识基础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发展形成的管理认知过度依赖已有知识资产,难以跟随环境而改变,产生认知惯性,不能及时吸收外部市场知识、勇于面对和承认自己落后的现状,阻碍了激进式创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Zack[15]认为采取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行业内部互动密切、知识交流频繁,企业为走在竞争者前面不断追求新知识、摒弃旧知识。因此,采取积极战略的组织不断追求外界新的知识,利用这些新知识发展激进式创新,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然而,企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发展激进式创新:一是产生突破性的想法;二是实现该想法[31]。采取积极战略的组织重视外部知识包括产业知识、竞争者情报、顾客意见等的获取,这些通过外部整合和利用来的知识即使投入创新过程,但因为企业认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知识的流入造成企业信息过载和管理困难[22,32];并且由于内部知识管理流程和路径不够强大,重叠的市场信息的流入带来的只是轻微改良的想法或知识存量的扩充,不能产生促进激进式创新的突破性想法[27]。而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内部知识整合力度不足导致知识在横向整合过程中不能向各部门提供不同的知识接口,组织成员难以充分地理解和利用已获得的知识,难以实现激进式创新[32]。

所以两种知识管理战略对促进激进式创新存在弊端,如图2所示。

3.2 知识管理战略与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对激进式创新影响分析

激进式创新对企业非常重要。根据KBV的观点,知识被认为是发展激进式创新最独特的重要资源[6,7]。如何利用知识管理促进激进式创新?知识管理战略引导知识管理的全貌,明确知识管理活动发展的方向,从而形成现有知识基础。Verona[26]指出仅利用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获得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企业还必须建立知识整合机制来获取,消化和部署新的知识资源。Cassiman等[33]对比利时269家创新型制造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企业的外部市场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共享是企业进行创新资源吸收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创新的战略问题,应加以重视。所以,保守的知识管理战略与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对促进激进式创新存在弊端,而应结合知识整合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激进式创新。那么知识管理战略如何与知识整合机制匹配?如何促进激进式创新?

采取保守战略的企业重视内部知识的强化与深化,其知识资产目前对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积累了专门的经验和技能,容易产生认知惯性[28]。若与内部知识整合机制相匹配,Kale[24]认为若采用内部知识共享机制可进一步整合个体拥有的专门技能,对已存在的知识构建更深入、完善的理解。但是,这些专门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的知识资产后被保护起来,减少与同行业的交流,使企业局限于现有的细分市场和已建立的技术框架中[34];更加依赖现有知识资产,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忽略从新兴市场中探索新思想[35],不利于激进式创新的产生。所以,保守战略应与外部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但是其怎样促进激进式创新?保守战略形成的知识基础擅长处理技术关键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代表企业对某一领域独特的复杂技术的领会程度,是企业在知识纵向维度上的深入探索[27]。Ahuja等[36]指出为克服认知惯性和对现有知识资产的过度依赖,企业必须积极地向外部市场中的竞争者、供应商、顾客等学习,了解不同知识领域的不同想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通过外部市场知识获取机制,可以使企业不再局限于现有细分市场,扩大信息搜索范围,向新兴市场中获取全新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产生突破性想法[23]。这些从潜在新兴市场中获取的知识可扩充对现有市场知识的理解,探索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从而使企业重新审视现有知识中的因果关系,提出对认知架构的疑问,认识到潜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威胁,明确当前竞争力的不足[37]。此时,企业可更新和重建原有的流程和路径,利用从外部市场知识获取机制中得到的新知识产生新的突破性想法,并通过新的流程和路径实现激进式创新。

采取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知识交流频繁,不断追求关于竞争者、供应商和顾客的新知识,力求走在竞争者的前面[15]。若与外部知识整合机制相结合,重叠的市场信息流入,企业并没有充分地吸收利用、逐步提升和精炼已获得的知识,而过多的市场知识获取给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又增加了负担,因为企业对新事物的认知注意力是有限的,当外部新信息过多时,企业不能充分注意到某一重要的创新信息[34],更加剧了企业知识整合负担,不能产生真正的突破性想法[32],不利于激进式创新的产生。所以,积极的知识管理战略应与内部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但是其怎样促进激进式创新?积极战略促使企业不断拥有和掌握异质知识,其形成的知识基础反映了企业在知识水平维度上的广阔探索。在积极战略与内部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的前提下,Hill等[31]认为,为实现激进式创新应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产生突破性的全新想法,二是实现突破性想法,才能得以满足。对于产生突破性的想法,采取积极战略的企业已经拥有各类异质知识,使其信息过于繁杂、管理困难,为解决重叠的市场信息流入带来的只是轻微改良的想法或知识存量的扩充,而不是促进激进式创新的突破性想法的问题,Kanter[38]认为内部知识共享机制能强化内部知识管理流程和路径,起到像“万花筒思维模式”一样,产生潜在创新知识组合的作用。即当企业的知识包含各种不同领域的异质知识时,需要恰当的“shake”使其相互激荡与碰撞,整合现有知识,产生新视角和新的突破性想法。对于实现突破性想法,为解决知识接口不一、组织成员难以充分地理解和利用已获得的知识来实现激进式创新的问题,Schulz[39]认为不同领域的异质知识涉及各功能单元不同的知识接口,内部知识整合机制通过增进不同领域中各功能单元成员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知识的集成度和利用效率,使不同功能单元的组织成员交流和分享各自拥有的专门技能和知识,便于利用这些专门技能和知识实现突破性想法,为组织激进式创新目标服务。

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知识管理战略与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促进激进式创新的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4 结语

激进式创新对企业非常重要,知识作为发展激进式创新的首要资源,如何利用知识管理促进激进式创新?知识管理战略在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在发展激进式创新中又存在弊端。为此,本文提出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根据各自形成的不同知识基础,与知识整合机制适应性匹配,有效促进激进式创新的观点,即:(1)保守战略与外部知识整合机制相匹配;(2)积极战略与内部知识整合机制相匹配。两种适应性匹配分别解决保守战略对知识资产的依赖和管理认知问题与积极战略导致企业信息过载和知识接口不一致的问题,满足激进式创新产生和实现的条件。

3.青啤:知识整合“大土豆” 篇三

说及2009年让他骄傲的管理实践,孙明波很痛快地说:“那就是我们的知识管理吧!”

事实上,在2009年《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的评选中,让青岛啤酒获得奖项的就是它的知识管理。稍稍令人惊讶的是,知识管理这个似乎更应该出自高新企业的奖项,为何落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制造厂商身上?“因为我们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管理,而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孙明波对《中外管理》的记者说,“而且成绩斐然。”

知识管理的战略意义

与很多企业相似,在2006年之前,青岛啤酒并没有特意为知识管理建立相关的组织体系。“整个(知识管理)计划始于2007年。”唐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知识管理经理说,“而且每一年的核心都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变化。比如:到了2008年,就主要是围绕我们的频道经营方法论推进知识经营。2009年,随着公司组织变革的发展,公司一体化战略的提出,着重聚焦了业务和智能,着力搭建支撑集团一体化运营的知识管理平台。”

知识管理服务于组织战略,这跟我们以往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有些不同。而按照孙明波的解释,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

在孙明波看来,现在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不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竞争,而是企业价值链的竞争。所谓价值链的竞争,就是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的行业的价值链。“尽管多数时候它是松散的,但我们在竞争当中,如何获得这些价值链上的资源,最大发挥竞争优势?就要靠知识管理去整合。”孙明波说,“每个价值链中都有主导环节,青啤希望成为它所在的价值链中的主导环节。”

“一麻袋土豆,它是一个一个分散的,如何整合成一个大土豆?”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这样发问。显然,知识管理被青岛啤酒视作整合大土豆的关键。

但是,作为整个价值链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让上下游都愿意加入这个知识管理的体系,贡献自己的价值呢?“一开始都有所保留。”孙明波并不讳言,不过在发现知识分享的好处之后,上下游的积极性很快就被激发了。就拿某一家玻璃瓶厂商来说,以前这家厂商的管理是比较粗放的,青啤就专门派了一个团队去帮助他们管理。很快,玻璃瓶厂商的成本和效益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纸箱厂,在第二啤酒厂的帮助下,他们的质量管理、合格率都得到提升。只要是我们价值链中的一员,我们都不能让它掉队。” 孙明波说。

一个区域链条的知识管理成果并不只停留在当地,要想“土豆”不断变大,更广泛的知识分享是必不可少的。况且,按孙明波的看法,国内市场的竞争丝毫不逊于国际市场,地域文化一样对管理形成很大的挑战。“知识管理对这一点就解决得很好。”孙明波说。以前,对于国内收购的厂商,青啤一样遇到过高薪留不住人才的窘境,“但是知识管理提供了沟通的渠道,让我们的文化既能深入到当地工厂,又能融合当地文化”。通过这个沟通渠道,当地团队的意见和建议会被顺畅地递交,也会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了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带来的问题。无疑,这种跨地域管理经验的积累,对青啤未来的全球谋略也将提供巨大的帮助。

而孙明波所强调的“沟通渠道”,正是青啤知识管理中的一个关键。

没有全员参与,就没有知识管理

如果说知识管理可以被当作整合价值链的一个方法,那么这些被管理的知识从何而来呢?而企业又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知识应该被管理呢?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来自我们的员工。”孙明波说,“包括一切值得分享的知识、技能、经验,甚至人生经历。”而回答第二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青啤的内部沟通网络。

这是个公开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认为值得分享的东西贴上去。“然后我们看点击率,谁的高就会获得积分。”孙明波说。在这个网站上,每个人甚至还有一个级别,从高中生到教授,谁的积分高谁“升学”就快。

当然,在网络平台刚刚建立的时候,也会遇到如何吸引员工发言的困难。“我们就奖励,只要发现好的就奖励,比如每月评比什么的。”孙明波说。

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行动,普通工人、部门经理,也包括孙明波本人。而他们的级别也都统统从“高中生”开始,孙明波不愿透露他目前的“学历”,可以猜度他的级别并没有受惠于他的总裁身份。在网络上,职能经理必须是所辖部门的“专家”,能回答专业上的各种问题,当然也会面临员工的各种挑战。“谁都可以挑战专家。”孙明波说,“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职能部门经理成为全行业中最好的职能经理,至少在全公司里你是这方面的第一。”这种挑战和压力人人都有,孙明波也不例外。“你看,我这个总裁的压力多大呀。”孙笑言道。

点击率和评级会被记入KPI考核,谁还能不当回事儿?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压力让大家较上了劲儿——谁也不希望自己在这个公开平台上落后。

不过在孙明波看来,知识共享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达到全员参与,全员分享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参与,如果共享只被看成搜集资料,那么知识管理将只能停留在档案袋里。

三年的管理成果是让孙明波欣慰的,员工技能的提升、业绩的提升都证明了知识管理的成效。不过,对于青岛啤酒来说,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日常管理层面来说,这都只是刚刚开始。管理

4.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 篇四

2、陆游的诗歌艺术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

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5.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知识点 篇五

2. 庄子和老子是道家说派的代表人。

3. 屈原是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表现了其进步的政治理想、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4. 下列属于屈原特征的:采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华丽,浪漫主义。 5.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为老庄。

6. 下列属于庄子特点是: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词藻瑰丽,采用寓言,善用比喻,浪漫主义。

7.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风格平淡自然。

8.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李斯《谏逐客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9.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散文自然畅达,行云流水。其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0. 张孝祥词多以抗金为主旨,其上继东坡、下开稼轩,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

1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2. 《战国策》是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其特点是:文笔恣肆,论事透辟,语言流畅,写人传神,寓言故事,比喻。

13. 曹操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用乐府旧题写诗,表达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14. 南宋爱国诗人是陆游、爱国词人是辛弃疾。“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5. 王安石散文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梁启超是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倡导者。 16.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主要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删定,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共有一百五十篇,颂为宗庙祭祀之诗。

18. 下列属于《诗经》特点的是: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体式。

20. 高适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21. 王昌龄在盛唐诗坛名声卓著,与高适、岑参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

22.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其诗反映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称为诗史。

23. 李煜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一味沉溺于男女情爱的藩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4.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

25. 《古诗十九首》被编《文选》中,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26. 李白的风格特点,浪漫主义,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词采瑰丽,风格飘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27. 唐代被称为小李杜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2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9.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其后期词多写个人身世哀痛和河山破碎的感慨。

30. 茅盾第一部小说《幻灭》,文学研究会成员,其小说著作有《烛》、《虹》、《子夜》、《腐蚀》。剧本《清明前后》。《沙滩上的脚印》(茅盾)

31. 巴金《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小说。《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散文集。

32. 苏轼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

3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等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推崇唐宋八大家。(《项脊轩志》,归有光)

34.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中坚,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悲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爱眉小札》。

35. 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 ---- 我的保姆》、张洁《拣麦穗》。

36.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37.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8. 贺铸《鹧鸪天》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9. 秦观少从苏轼游,其词善写男女想思离别,兼抒身世之感,柔婉凄丽,被奉为婉约派正宗。

40. 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从比黄花瘦。”吴伟业《圆圆曲》。黄宗羲《柳敬亭传》

4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十二篇,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2. 袁宏道主张为文须“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43. 方苞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其为文,提倡义法,其弟子刘大櫆、姚鼐皆受其影响,方苞被视为桐城派的创始人。

44.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马致远。龚自珍《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45. 王粲在“建安七子”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王勃与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岑参《白雪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7. 王维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并称王孟。王维又以“诗中有画”著称。

48.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尤善于写羁旅行役之苦。黄庭坚宗法杜甫,风格奇拗瘦硬,在宋代影响很大,与苏轼并称“苏黄”。

49. 张岱《西湖七月半》,《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50. 《咬文嚼字》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

51. 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52. 《聊斋志异》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法,借谈鬼神,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53. 《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之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54. 刘鹗的《老残游记》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55. 张天翼《华威先生》,其长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短篇小说《从空虚至充实》,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

56.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有《月牙儿》,短篇小说有《断魂枪》,话剧《茶馆》。其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学”。

57. 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其长篇小说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复活》中短篇有《童年 · 省年 · 青年》、《歌萨克》、《舞会以后》,其作品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8. 契诃夫,俄国作家。其作品有《一个小官员之死》、《变色龙》、《苦恼》《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其小说风格简炼冷峻。戏剧作品有《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59.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绳子的故事》。

60. 欧 · 亨利,美国作家。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最后的藤叶》和《警察与赞美诗》,其小说诙谐幽默见长,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6.成人高考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篇六

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1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11.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2. “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7.专升本知识整合 篇七

1 知识整合能力的内涵

知识整合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系统的能力,而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能力。Kogut and Zander[1]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企业综合应用其现有知识与所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工具的运用,例如数据库,更重要的是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及这些人员之间所具有的共享知识。Grant[2]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透过人员间协调,将知识转化为可沟通并能扩散到组织成员的能力。De Boer等[3]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系统化、互动协调与社会化三种能力的综合。系统化能力——经由符号、计划与程序等形式化的系统,将既有的知识整合成新的知识的能力;协调能力——经由互动、沟通、教育训练等管理手段,将既有的知识整合成新的知识的能力;社会化能力——经由价值信念、非明文规范的准则或默契,成员彼此适应协调而将复杂内隐的知识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Zahra and George[4]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将所获得的知识经由正式与非正式社会化机制,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能力。王娟茹和杨瑾[5]认为知识集成能力是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整合和应用现有的和获取外部知识的动态能力。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不同形态知识整合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有利于这一过程实现的一种组织能力。

2 知识整合的过程模式

知识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必须要时刻学会将无用的知识彻底的摒弃,将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合到企业的知识系统中来,这个任务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企业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时,它必须通过对内、外部知识的整合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知识整合的内在逻辑过程划分为知识需求分析过程、知识获取过程、知识融合过程以及知识利用过程。

2.1 知识需求分析过程

知识需求分析是知识整合过程的起点,关系到知识整合的成败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形成。组织的知识需求问题贯穿于组织存在的始终,组织在任何时刻都会有特定的知识需求,组织的任何事务也会诱发不同的知识需求。组织对知识的需求状况是非常复杂的,知识需求的内容也因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所变化。

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清楚地定义出组织知识的所有需求,并根据需求决定哪些知识应该从企业内部获取,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外包、合作、联盟等方式从外部获取。这种选择过程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了将核心知识留在企业内部,防止关键知识的溢出;二是为了使企业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构建核心能力,维持竞争优势,而将一些非核心的组织职能外包给公开市场;三是为了以更小的成本获取更优质的知识或能力[6]。

2.2 知识获取过程

知识获取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知识获取开启了新的“生产性机会”,加强企业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7]。只有做好知识的获取工作才可能进一步利用知识和创造知识。

企业的知识存量及其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构建和改善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企业不仅要利用已有的知识,还必须为企业未来发展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而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从组织外部和组织内部员工处所获取的知识为公司整合当前知识以及创造新知识提供了机会。Narula[8]把企业的知识获取活动分为内部活动和非内部活动两大类。其中非内部活动既包括外部活动,也包括准外部活动,如战略联盟。组织知识获取的内部活动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活动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研究机构和大学,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等途径获得知识。

如果决定从组织内部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企业需要把详细的知识需求告诉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后者根据需求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知识。如果决定从外部获取知识,企业会综合考虑外部知识的质量和获取成本,进行详细的成本——利益分析,制定出一份候选知识服务企业名单[9],并结合组织情况选择知识源。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外部知识源进行搜索。企业搜索外部知识主要有三种方式[10]:①详细搜索,是适当的从大范围去感知企业的外部环境;②集中搜索,指企业人员或单位积极的在企业的内部或者外部知识网络环境中搜索,主要针对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时采用;③对运作过程的监控,是指观察组织的外在环境、内在情况或者运作的非预期所得,从而弥补企业知识计划和实际运作中的差距,以实现原有目标。

2.3 知识融合过程

知识融合是知识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所获取的知识一般处于一种离散的状态,分布于不同的功能部门,隶属于不同的个体,而且有的个体所拥有的知识难以直接流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和组合,形成组织内部其他成员可以共同学习的新知识,并且摒弃和企业战略要求不一致的知识。首先,将内部和外部显性知识通过文本、电子媒体等方式储存在知识库中。但对于知识来源中的隐性知识管理有一定难度。在这方面可以按照Nonaka的SECI模型,对组织个体中的隐性知识可以显性化的那部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保存在组织知识库中,而对于不可以显性化的知识可以在交互式知识库进行管理,实现隐性知识的指针化管理。对知识做一定的归类排序使其有条理有秩序,便于知识之间的融合。其次,将来源于企业外部知识和组织旧知识系统中的知识进行融合。首先对组织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观察有没有新知识与旧知识冲突的现象,摒弃那些不符合发展趋势的旧知识和那些经过论证不能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新知识,并按一定的逻辑重新归类,使企业集中力量来管理好企业的核心知识。将经过筛选的所有企业知识有机的组建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

2.4 知识利用过程

知识利用是知识的价值实现环节,也是知识整合的最终目标。知识的价值在于利用而非拥有。显然组织只有正确使用知识,知识资本才会产生价值。Demsetz[11]认为知识利用就是企业内部的各类知识主体把那些被吸收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魏江[12]认为技术知识存量的激活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的应用过程,知识越用越活,只有把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才能真正激活知识。已经被辨识和理解了的机遇与危机需要得到快速的响应。当企业中存在对这种响应的知识而企业员工却无法迅速应用时,机遇稍纵即逝。组织知识利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即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会发现原来构筑的知识体系有些地方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通过不断试错,组织知识不断成熟。

知识利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解决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具体的项目,产生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产生实际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进行知识利用活动最重要的方面。②提高绩效。知识应用的目的是应用现有知识持续改进企业系统和过程,以获得更高的组织绩效。③创造知识。建立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创新活动也是知识利用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当前业绩,也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

3 知识整合能力的形成机理

知识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项任务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面对企业存在的不同形态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整合模式和手段,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整合方式,对知识的整合必然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因此知识整合能力就是在对知识的需求分析过程、获取过程、融合过程和利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发展、不断提高的能力,具体包括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贡献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知识利用能力。

3.1 知识识别能力

知识识别能力是指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对知识的需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进行了解、评估、筛选,确定出可利用知识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所需知识来源的能力。因此企业的知识识别能力主要包括对内外部环境的识别、对问题的识别、对企业自身具备条件的识别。

企业知识是离散分布的,呈现个人化、零散化、无序化的状态。知识的载体是组织和员工个人,企业的知识首先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头脑中或属于个人拥有和使用的知识载体中,而且企业员工中有大量的隐性知识积聚。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难以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来描述,也难以用文字、语言来精确描述,难以模仿,不易被复制等特点,一个人能表达的知识仅仅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的很小部分。同时,对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以外,还有一部分知识构成是物化在机器设备、产品上或体现在企业规章制度、计划、资料、说明书、报告中或固化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模式、企业文化中。它们是企业已拥有和已成型的知识,但它们有不同的类型,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此,要对知识的状态、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用途等不同需求的知识等进行识别。组织如果具有较强的知识识别能力,就能对产生的新的信息和观念具有很快的反应能力,而这些信息和观念往往对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个公司能识别其在未来最重要的资产和发展的潜能,这对公司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3.2 知识贡献能力

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接近所需知识源,从而获得所需知识。能否将知识从知识源转移到知识需求方也影响着知识获取的结果。因此知识拥有者的贡献知识、和他人共享知识的意愿影响着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传递。

知识贡献能力包括双向的交换知识过程与单向的传授过程。知识的贡献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拥有者提供知识的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拥有者表达知识的能力。信任与互惠作为协调机制,可以更有效的协调个体间不同的利益和动机,使其自愿进行知识交流。因此知识贡献能力取决于信任的程度,知识拥有者更愿意将知识提供给具有高度信任程度的个体或群体。此外,组织需要建立一种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营造一种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气氛,积极利用组织各成员的知识,不断地学习和交流,培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

3.3 知识融合能力

企业知识分布于不同的部门,隶属于不同的个体,即使知识拥有者贡献出知识,知识仍然游离于企业之中。游离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的连接、协调、整理使得企业知识的竞争力处于低水平。因此将企业中不同个体的知识、不同部门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整理,使之具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才能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知识体系。因此知识的融合能力影响着知识整合的效果。

知识融合能力指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过滤、消化吸收、并转化成组织内部其他成员可以共同学习的新知识的能力。过滤知识意味着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与知识寻求者所需要的知识,尽管知识获取者可能明白所需什么样的知识,但难以完全、足够正确地理解整个知识领域,以致较难提取有关知识。因此,知识的过滤便成为知识融合的必要功能。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能力理解新知识,必然造成知识解释的欠效率,会导致知识资源的浪费。因此,良好的企业知识消化能力,能够促进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获得更多的资源柔性,克服企业能力的刚性困境。转化能力是指一个企业具有能将获取和消化的外部新知识与企业内部现有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和提炼的能力。Smith and Degregorio[13]认为,通过增加或减少知识,或者只是简单地用不同的方式解释相同的知识,能够使企业产生新的见解,促进机会的识别,改变企业对竞争前景的看法,导致组织转型和战略变革。

3.4 知识利用能力

知识是模糊的,只有经过修改才能成为一种特定背景中的能力。组织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组织的运作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组织如果能够结构化、系统性将知识应用于组织的运作中,则能使组织持续地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系统、新流程以及新知识。因此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日常运作中,才能使组织获得最大的价值。

知识利用能力是指将整合后的外部知识与企业内部已有知识共同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有效把握和开发市场机会,并产生商业化成果的能力。Tiemessen and Grossan[14]认为,良好的企业知识利用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在运营中获得和融合及利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保持长期的利用知识提供了结构化、系统化和程序化的机制和组织惯例。企业知识利用能力通过使企业改善、扩展和重新配置现存的各种组织能力,或者通过运用整合后的知识到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形成新的组织能力的方式,将企业拥有的各种知识有效的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改善企业的绩效的目的。为了促进知识在组织内的应用,需要制定系统的组织规则。虽然没有系统的组织规则时,一个企业也会进行知识的开发和应用,但是这些系统的组织规则能够为企业持久地进行知识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结构化、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组织机制[15]。

8.一例知识整合的分析 篇八

下面,以《腾飞的东方巨龙》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为例,简要说明知识贯通整合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①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④,巩固和晚上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⑥。

①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成为核心力量的原因。

②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它决定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课)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四课)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四课)

b坚持改革开放:地位,改革的作用,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第四课)

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第二课)

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四个方面(第七课),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⑤与⑥的对应关系,党的基本路线,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者关系)

上一篇: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下一篇:入党志愿书主要社会关系情况可以不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