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共7篇)
1.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一
新媒体中心宣传部王阳的期末工作总结
期末将至,回首刚入菁菁长院校园,到经过类似“高考”的期末复习,可是这都不是最佳锤炼的方法,而在新媒体中心的近半年的工作,是我收获最多的过程。
起初作为“实习生”在新媒体中心的工作主要负责摄影、会议拍照。就这样,以杜娟学姐、晓凯学长带领的新媒人带领着10月底正式新加入进来的小伙伴,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新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一路的摸爬滚打,从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新媒体中心现在的部门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高效、团队协作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集体凝聚力强。
此外,大家的辛苦付出所获得的成果从微博微信的数据变化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年,数字变化的背后凝结了我们这一代新媒人这一年来的心酸血泪。
一学期下来,新媒体中心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团委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传递青春正能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型线上线下活动共10余次,我也参与到了熊本、拍摄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新媒的一路走来,离不开全体新媒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大宣传每一位伙伴的相互扶持,更离不开校团委领导、老师和同仁们的支持。寒假,我会继续保质保量完成部长们交给我的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微博、微信图编。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长院的新媒体中心2017年会继续前行。
2.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二
1.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难题
1.1 信息传播的随意性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导致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腐蚀性的信息, 例如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淫秽色情信息、暴力信息、谣言之类的虚假信息等等, 无时无刻不对尚未形成完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形成腐蚀的危险。这一现象不仅是目前高校的大学生需要面对, 甚至对于社会上的大部分成员在思想上都构成一定程度上的腐蚀和威胁。所以控制和管理媒体信息传播随意性的问题, 不仅是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者需要承担的, 也是全社会各方面都需要积极配合并给予改善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1.2 新媒体的影响相对减弱大学生自主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不仅信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渠道, 同时也成为各种见解和评论的自由展示的平台。所有人无论年龄、性别、职业都可以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 针对各种现象和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和建议。这的确是有助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但是对于自主思考和研究能力尚有待成熟的大学生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研究的能力起到了削减的负面作用。例如某些大学生在进行专业相关课题研究或者准备学术论文时, 习惯性的借鉴网络上其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 在学习和研究上缺乏了自主思考和研究能力。
1.3 虚幻网络使大学生出现较多心理问题
随着新媒体中网络社交平台和游戏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 目前已经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业余娱乐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也成为对大学生心理影响非常关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网络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是虚幻的、非真实的, 尤其是一些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身份等完全是虚拟甚至受人为控制的。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深陷网络虚拟世界中良好自我感觉的影响, 过分依赖虚幻的网络, 同时由此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也与日俱增。
2.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管理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2.1 利用新媒体语言和学生交流
尽管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自主思考能力和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但却一起强大的优势被几乎所有大学生接受和认可。因此要在新媒体普遍被广泛接受的大学校园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 当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新媒体语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和学生利用社交平台,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其次可以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 对性的对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并通过以树立典型的方式影响全体学生的思想观念。另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需要与新媒体发展保持步调一致, 才能更好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2.2 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处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新媒体的各种特点的影响, 对于新事物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 但是对其良莠的甄别能力却有待提高。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可是大学生由于受网络和其他新媒体的影响, 都相对自我。并且在心理或者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是更倾向到网络上寻求帮助, 或者发泄不满。此时, 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就要与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为在校大学生打造有效的沟通平台, 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思想观念, 以及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 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2.3 在新媒体时代下不断改进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通常以课堂授课的方式开展, 由于教育形式单一, 教育内容枯燥、导致教育成果不显著, 而且学生都比较抵触。但是通过实践证明, 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开展高校的思政教育, 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通过新媒体的方式, 采用学生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 首先就让学生消除了抵触情绪, 并充满兴趣。因此, 教育方式的成功选择, 就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2.4 借助新媒体的宣传平台引导学生时时关注重要资讯
新媒体的宣传平台和信息发布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良信息, 但是大部分是相对积极的正面信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关注积极正面的信息,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还可以选择有争议性的事件开展探讨活动等, 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另外, 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规范的媒体宣传平台宣传的重要咨询和时事要闻, 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关注, 并培养其形成祖国自豪感。
结束语
传媒产业进入新媒体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为在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积极接受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信息资源, 通过高校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 摒弃不良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 并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成为祖国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3.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三
育英小学 刘佳
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就像教我的老师一样开始教我的学生,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作为一名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虽然在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我担任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只教一科,我的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吸取前辈的教训和各位老师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现将这一段时间本人的学习做如下总结:
一、师德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分管的品德教学工作,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以为,师德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教师是楷模是模范,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应该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而并不苛刻。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上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二、写字方面
俗话说“字如其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抓写字教育,必须要自身的写字水平过硬。学期初我坚持进行硬笔书法、粉笔字的练习,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可是在学期中并没有坚持下来,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推辞,因此写字到此还是起色不大,在今后的日子一定要改掉坏习惯,练好教师基本功。
三、继续教育方面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谁抓住了今天的继续教育,谁就抓住了明天的小学教育质量”,它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学期,从开学初我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收集并整理和学习,加强了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自己知识结构的发展。
四、自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我坚持自学业务常识,按时学习政治内容。
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就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能力,因此我们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通过这一学期,我经历了不同的训练与实践,更重要的是本组老师对我莫大的帮助,在教学上给了我许多启发与经验,使我在教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许多细节上做得还不够,以后还须继续努力改进,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四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任何问题的发现, 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 作为高校辅导员也一样, 要在发现问题上领先, 善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1.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 使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模式受到了直接的颠覆, 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极大提高。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 甚至使所谓的信息封锁成为历史。新媒体环境下, 对于学生工作人员而言, 传统的譬如以面对面为主要沟通交流方式和以思想灌输为主的工作方式都已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当今大学生对某些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显得尤为积极主动, 关于相关新闻信息的搜索、汇总、整合和分析, 不仅在技术上显得先进, 而且在分析新闻信息的逻辑思维上也显得很独立。举个例子, 当今大学生为了深入了解某一事件, 他们可能不只是通过国内的网络贴吧、论坛以及BBS等途径进行搜索, 还可能利用翻墙技术到国外相关网站上搜索。对于从事学生工作人员而言, 假如不能快步紧跟时代步伐, 及时学习、研究、掌握前沿技术, 就可能会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滞后于学生, 将会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和不便。另外, 新媒体环境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信息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新媒体日渐成为高校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由于有些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的教育理念相对保守, 习惯于或满足于运用传统教育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 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认识不清, 并且对于教育形式变革的动力不足, 这些都会导致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政工作载体的选择难以满足大学生所需, 最终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 导致信息来源层次多样、可靠性差, 再加上大学生本身的不成熟, 使得他们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思想和消极观念的分辨力、洞察力、判断力不足, 容易导致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偏差。很多大学生过度沉溺于新媒体, 将大部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 整天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而对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 也不愿意甚至逃避与辅导员、同学和父母进行交流, 逐渐变得似乎与世隔绝, 缺乏现实的人际关系, 其心理也显得极其脆弱, 性格上也变得偏执、古怪, 最终导致人生观偏离正轨且越来越消极。西方世界早在20世纪就图谋对中国的年轻一代甚至往后一代、两代直至未来更多的年轻代进行思想渗透, 一直在企图通过思想渗透颠覆社会主义阵营。随着新媒体的普及, 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通过网络散布反动言论, 宣扬极端落后腐朽的文化思想, 这与大学生灵魂深处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思想和当今我国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极大的冲突。面临着挑战, 容易使一些思想免疫力弱的大学生的世界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导致出现偏离。当前还有一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反动势力, 借助于新媒体和信息技术产生的强势地位, 打着资助和学习交流的旗号引发大学生的注意, 利用网络推销西方腐朽落后的文化产品, 组织大学生参与渗透活动, 宣扬西方的文化价值观, 在潜移默化中动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根基, 使其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以及辅导员日常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大学生作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殊群体, 使得新媒体快速在大学校园中得到运用。面对杂乱无序、没能受到较好监督的海量信息, 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容易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失去方向、偏离主业, 甚至造成心理上出现问题。新媒体已经完全超越时空界限而形成独立的虚拟空间, 当代大学生同时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中学习、生活、成长。QQ、微博、微信等具有明显的虚拟性, 现在一些大学生整日沉溺于手机、网络之中, 日渐成瘾而难以自拔。在虚拟的人际空间里, 多数大学生都以化名或虚名、匿名等方式进行交流, 言行得不到有效规范, 并且其真实性几乎无法保证。这些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往往容易使有些大学生挣脱现实社会中的人伦、道德约束, 忘却社会责任, 任性放纵自己的行为而出现道德弱化等怪象。由此还容易引发部分大学生性格孤僻、厌倦生活等问题, 进而产生逃避现实、逃离社会的心理趋向, 最终造成人格心理障碍等问题。另外, 新媒体的出现也给辅导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由于对新媒体监控的不足, 部分不法分子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 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防范不强, 鉴别能力较差而导致其深受其害。这些都会给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也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大压力。
二、新媒体时代下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 高校辅导员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讲, 是从事人的工作, 所以, 在明确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新媒体挖掘新的工作方法, 将传统思政工作方法与新媒体背景下新的工作方式相结合, 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理念,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不断破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问题。笔者认为, 新媒体时代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思政工作。
1. 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古人说, “政善治, 事善能”。我们讲发现问题的敏锐, 讲直面问题的担当, 讲解决问题的办法, 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所以,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始终注意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以及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注重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力不是固有的, 本领也不是天生的。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时刻结合工作实际, 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 不断加强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学习, 不断探索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共性规律, 而且要善于带着问题学习, 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持续学习、不断充电,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才能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才能在思政工作中敏锐发现问题, 也才能使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得到解决。同时,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 不仅要以知识来引导学生, 更要会用自身行动感染学生、感化学生, 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 在思政工作实践中坚持教育为主、管理为辅, 学会灌输艺术, 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大学生思想活跃, 一般情况下, 人在大学时期感性思维凸显而理性思维缺乏。因此, 辅导员在工作实际中, 应根据大学生这一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多一些教育, 少一些管理, 坚持教育为主、管理为辅。面对前文所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采取在线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跟学生进行沟通, 使学生认识到症结所在, 让其从思想上走出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来解决显得尤为必要, 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各种守则、规范, 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学会、讲究灌输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每个人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先天形成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 都有经过后天“灌输”这么一个过程。但是这种灌输并不是强硬的, 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 用科学的灌输方法来进行的, 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理论的渊源, 切实懂得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才会使我们的灌输有成效, 也才会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辅导员应注重在管理中渗透教育, 通过教育来达到对学生的更好管理, 这是需要很好把握的一个重要尺度。
3. 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社会竞争不断加大,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也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大学校园里近年来由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压力而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性事件, 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如何正确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日渐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辅导员要定期与学生谈心, 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的不良倾向, 让学生真正能从思想上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对自身价值能有准确定位。鉴于学生思想的复杂性与隐蔽性, 辅导员在以传统工作方式进行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 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如通过教师博客、微博、微信、QQ在线聊天等工具, 也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对人生发展有教育意义或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影视作品, 使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从而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语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也给高校辅导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举一反三, 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多想一想怎么看、怎么办?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 实现从看到问题到洞悉问题转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路。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面对新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应抢抓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机遇, 带着问题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努力开辟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和接班人。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对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 从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出发, 对增强问题意识的必要性、步骤、方法等方面进行微探, 对于当前研究和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问题意识,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宋红岩.媒体嬗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 .
[2]曹培庚.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9) .
[3]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 2009 (11) .
[4]胡林科.浅谈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法制博览, 2013 (2) .
[5]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7) .
5.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五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
一、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新媒体技术应用已越发普及。2014年7月21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 而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 占比25.1%;网民上网设备中, 手机使用率达83.4%, 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 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针对这一情况,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通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倡议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许多高校纷纷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二、新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尽管新媒体多元的、立体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便利, 但其在运营过程中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 平台众多, 缺乏有效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平台, 特别是微信平台在高校迅速建立。从学校、学院、班级以及个人都能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 内容涵盖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而各个平台之间互不统属, 互不关联给管理带来了困难。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关注度、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某些平台缺失主体意识, 缺乏历史责任感, 忽视了作为高校新媒体平台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 内容单调, 缺乏新意。
新媒体虽然能够带给人们大量的信息资源, 然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却相对贫瘠。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上往往缺乏创新性和可读性, 满足不了高校大学生的受众需求,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三) 平台建设同质化严重。
新媒体平台虽然已在高校中普及使用, 并且已发展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 但往往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而采取单一模式进行建设, 造成同质化严重。一是在高校中, 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是按照黑板报、宣传栏、广播或网站等传统教育平台的模式, 大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平台间信息内容重复度高, 忽视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传递性。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充分地运用好新媒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和“一对多”的互动, 平台建设过程没有参考受众的意见, 造成平台缺乏特色, 吸引力弱。
三、新媒体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新媒体, 特别是微信中的各项功能, 以适应受众的各种特征和需求。一是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及时发布功能。新媒体, 特别是微信具有信息即时发布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 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对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即时信息发布, 发起大学生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功能。在通过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加强平台的服务功能。平台可以添加天气、快递和成绩等查询模块;留言、投诉模块;学校规章制度、办事流程等介绍模块, 以服务吸引受众。三是加强新媒体的传导功能。大学生对于信息的传递具有很强的同时性, 往往表现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话题有共同的兴趣, 所以, 新媒体平台应该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正面信息的传递。只有优化新媒体平台的传导信息, 才能实现对大学生随时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新媒体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 注重整合, 做好平台建设。
新媒体应用平台建设利用学校自身优势, 对学校内部所有官方平台进行整合, 形成合力, 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努力, 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 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形成全校范围内立体化、多层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学校层面, 通过推送文章、分享微视频、微电影、共享摄影图片等方式,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实现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和教育一体化。在学院层面, 新媒体应用平台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使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跨越空间距离, 实现交流的多样化和直接化, 既让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又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融。
(二) 注重原创, 做好内容建设。
一是应注重内容信息的原创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新媒体公众平台信息内容应言之有物, 切忌空洞, 信息内容应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角度出发, 贴合大学生内心深处, 注重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 最好做到原创。二是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单一的叙述, 容易给人平淡的感觉, 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比如通过问答、竞猜、漫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注重培养, 做好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努力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增强实效性。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需要一支不仅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而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较高的网络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里的工作者要像大学生一样, 走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 了解大学生们的感受与想法, 主动参与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中, 提取、制作、加工信息, 并将信息传播反馈给大学生,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与高效率。
五、西邮党员工作站微信平台建设的成效
西邮党员工作站微信平台是西安邮电大学为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 结合学校实际, 努力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 积极搭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微信平台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服务师生, 牢牢抓住热点话题、新闻资讯、教育学习等信息, 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1年多的建设, 平台设有“思想阵地”、“服务阵地”和“互动专区”等模块, 下设“入党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气预报”、“微社区”等十余个专题栏目, 不仅受到全校师生, 更受到广大校友、学生家长和兄弟院校学生的广泛关注, 关注人数超过万人, 对做好学校学生的思想引领、理论引领、文化引领, 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杨.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 2014
[2]王辰.基于微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4]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5]王志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 2014
6.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六
新媒体是指在Web2.0环境下, 人们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互动的媒体, 例如QQ群、SNS网站、网络微博、手机微信、数字媒体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 因此它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2]。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海量性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资源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传播形式, 不仅使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状况、心理状态, 比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2促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交互性、即时性的特点, 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生党员的教育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海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素材, 不仅为学生党员提供了自由的自学环境和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 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来源范围广、成分复杂、信息量大,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行行色色的信息和文化的影响, 思想的可变性大, 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相对较弱,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常常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 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展开思考, 缺乏独立思考;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大学生, 在学生思想意识中, 可能一条不经意的微博信息或者QQ聊天信息就能颠覆我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思想阵线。新媒体环境下, 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对党务工作者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交流方式的改变、心态上的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以学习、交流、服务为立足点, 加强监管力度, 积极构建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 开展高校党建工作, 一定要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结合“90后”学生特点, 以学习、交流、服务为立足点, 采用学生惯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 突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构建网络党建平台, 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一) 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根本,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以提供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形势政策等为主要内容, 促使党员和党外群众理论学习的网络化、便捷化。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党史上的今天、党史人物趣事、网络党校学堂、理论研讨等特色栏目, 提供电子版党报党刊、电子书籍、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料的下载。让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 掌握信息的主动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 还要开辟专门的考核评价平台, 整合现代网络资源优势, 建立考试系统, 实现在线考核、在线评价。此外, 为了进一步调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 可以不定时举办党建知识问答、党建征文活动、新政策知识竞答比赛、网络思想政治论文写作等, 让党建学习更具有吸引力。
(二) 以深入了解学生,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的, 搭建党建工作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 一是在党建网站设立党员论坛、专家点评、师生对话等互动性较强的栏目, 针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焦点话题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 同时党建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引导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 澄清模糊认识。二是利用微博方便、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 开设党建微博, 打造“红色微博”, 成立专门的微博写作小组, 明确负责老师, 由相关老师、学生党员定期撰写博文, 经过党组织的严格把关、过滤、筛选, 挑选优秀文章上传, 充分发挥微博的图文并茂优势, 介绍党组织的相关知识、活动动态、党员的先进事迹、身边同学自立自强行为, 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够及时接受教育, 了解党组织动态, 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建立党员QQ交流群、书记在线QQ群以及微信交流群, 让学生与党组织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覆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自由交流, 便于支部书记及时掌握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舆情形势, 及时解决党员的思想困惑和生活疑虑, 第一时间让学生获取权威信息和教育, 将网上党建与网下党建相结合, 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党建方面的作用, 让党建工作进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学生能够处处学到党的知识, 时时得到党的关心。此外, 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 打造品牌教育栏目。如华中农业大学打造的“红色微博”、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网络教育平台都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3]。
(三)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效管理、宣传的功能, 搭建党建工作服务平台
一是开设党务工作者办公系统, 实行网上办公, 各项日常事务性工作通过系统进行, 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二是开设新闻、通知、公告、留言板块等, 发布校园新闻、活动信息等, 为学生提供快速的网络信息服务。三是建立网上党支部, 利用网络进行日常党建工作, 在校的或不在校的学生党员都可以定时上网过组织生活、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交思想汇报、交纳党费等。同时, 支部还可以通过网络相册、电子书展示支部特色活动, 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延伸, 可与其他的支部相互交流, 共同进步。
(四) 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网络信息的健康和安全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 在推进我们工作的同时, 若不能有效监督, 也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渠道、途径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确保能及时发现不良信息, 第一时间上报并进行处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 要第一时间用权威真实可信的信息与学生互动;对于群体性问题, 发现苗头及时化解;同时可以实行网络平台责任制、网络使用实名制, 通过多种渠道监管新媒体信息。另一方面, 党建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了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技术、技巧, 不断提升在复杂的全媒体信息环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 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 党建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观念, 学会网络倾听, 学会用爱关注, 认真研究, 不断探索, 让新媒体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服务, 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2]田春艳, 杨蓬, 张晓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拓展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4) :18-20.
7.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 篇七
当前, 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 浸润于新媒体环境, 成长于新媒体环境,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不被烙上新媒体时代印记。
1 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如何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利用新媒体手段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是学校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 成立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利用新平台、新载体,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2.1 形式多样, 内容分散
目前, 西安邮电大学在新媒体运用上, 相关职能部门、学工系统、各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网站, 学工系统老师有自己的QQ群、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多媒体, 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服务等内容, 但是没有学校层面的系统架构, 资源分散不能充分利用, 也无法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2.2 专业平台已搭建, 渐行体系
学校e-learning工作室, 根据教务处汇总的全校重点、难点课程信息, 针对性地对一批校本课程进行微课程建设, 目前已经系统性的完成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通信原理》、《电路分析》等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发布, 同时也摸索和总结出了视频课程制作的宝贵经验, 形成了具有西邮特色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与建设模式。
2.3 微信平台数量多, 影响力加大
2013年11月以来, 学校建立了以微信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应用平台, 目前已发展包括思政工作的“党员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的“西邮下午茶”、实践育人的“西邮科创平台”和服务性的“西邮课表”为代表的101个微信平台, 年累计关注用户数万人次。
3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思路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成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可以有效地延伸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 从而实现育人“润物无声”。
3.1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方向
(1) 进行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学校各类教育网站、网络工作室和新媒体等平台, 统一管理, 建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长效机制, 做到有的放矢, 形成工作室整体协调。 (2) 加强队伍建设。使工作室的新媒体手段不断新颖化、易接受化;使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工作室的教育内容更加人文化, 感染化。 (3) 提供条件保障。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要发挥作用, 需要从学校层面解决工作室运转所需的经费、场所和人员, 只有解决了人、财、物, 工作室的功能才能不断深化、教育方式才能不断创新、教育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 才能在对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重点
(1) 建立“一”个机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 建立“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 建章立制, 宏观调控工作室的运转, 完善教育服务育人能力,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 突出“三”个主体。以党员工作站、学生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学生骨干为创作主体, 扩大“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是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源动力, 只有不断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 工作室才能永葆活力, 因此可以代表学生最广泛需求的学生骨干是工作室不断创新和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 (3) 打造“一”批品牌。一是宣传品牌, 科学设置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活动内容, 图文音像并茂, 提高工作室的宣传实效;二是实践品牌, 以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和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 开发应用APP,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文化品牌,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 整合资源, 成立“西邮风采”视觉传媒, 展示“西邮人精神”, 让育人潜移默化。
4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功能模块建设
4.1 建成“西邮e家”平台
以学校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为基础, 不断提升公寓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网络宣传、网络互动、网络教育和网络培训, 营造积极向上公寓文化, 让“家”的文化不断入脑入心,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公寓人文环境, 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4.2 建成“西邮e学”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特色, 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将日常学习与网络学习、微课程学习相融合, 让工作室成为大家学习的交流空间、答疑解惑的互动空间、创新思路的碰撞空间, 增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 对于学生的困惑、困难等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钻研能力、敢于质问的能力, 助推学风建设。
4.3 建成“西邮e生活”平台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服务、生活服务贴士等资源,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生活问题的讨论空间、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的休闲空间、真善美的展示空间, 有效助推学校第二课堂文化建设,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人文生活空间。
4.4 建成“西邮e话”平台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等内容的正能量传递, 宣传典型实践案例,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文化的交融空间、思想政治潜移默化的教育空间、网络舆情的分析空间, 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从而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4.5 建成“西邮e创”平台
打造学生科技在线交流互动平台, 开设“学生科技信息”、“竞赛专栏”等板块, 推动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科技成果转化, 让工作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孵化空间、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的推广空间,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就是要在信息化大潮中, 抢占新阵地, 传播正能量, 通过相互关注、相互推荐、功能分化, 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自己带来的便利,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摘要: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大学新媒体建设应用情况, 阐述了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 分析了该校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 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学校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刘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陈国成, 黄伟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2) :60-62.
[3]申小蓉, 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0) :61-64.
[4]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2) :104-106.
【焦作大学新媒体工作总结-刘佳-12.2】推荐阅读: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06-28
河南焦作博爱县介绍08-26
焦作市卫生局文件09-04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班级新学期工作计划10-20
焦作市新星学校岗位设置方案08-25
大学新学期工作计划书11-05
新学期大学生个人工作总结08-15
基于网络多媒体辅助的大学日语教学研究10-25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