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

2024-08-06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精选4篇)

1.《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 篇一

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地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

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又忆起叶澜教授的话:“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于是,我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首先,爱教育这个职业。教育中有很多乐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有时,一分耕耘不一定会带给我们一分回报,但是,只要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就是快乐的。

其次,要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让孩子有改正的机会,有进步的可能。网上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在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妒忌。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忍耐。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感激。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进取。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是的,为了培育一个阳光正直的人,我们需要用心经营教育。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孩子,相信老师吧,我要让你们的世界洒满阳光!

2.《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 篇二

我想起了我的一件童年趣事,比如:朋友之间的事情、师生之间的事情、人与植物、动物的事情„„我的童年趣事是发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400字

初识柴静,是央视的《面对面》,里面的她,一条围巾斜披,与周立波相对而坐,时而蹙眉,时而困惑,十足的一个小女生样式,但你就是走不开,直勾勾的看她采访那么一个人物,不是为了周立波,而是为了柴静,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柴静的采访充满了对新闻的理解与尊重,也就记住了她,柴静。

然后,就有了《看见》。

我记得去年冬天这本书在北京签售的时候,我坐了两个小时的车,转了几趟地铁,十二点到的,最后在北京图书大厦的地下车库里排了三个小时的队。那队真长,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地下车库里转了几个弯,前后都是柴静的观众。没有焦急,没有躁动,几百人在默默的等待。等到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柴静很端庄的坐在那儿,一本一本耐心的写。我跟她说,如果单只是看你,我不会跑那么远来,我只是喜欢看你做的事。她微笑的说谢谢。然后,手里就有了《看见》。

我几乎是用一个晚上看完的,说泪流满面是夸张了,但是确实是泪流不止,期间鼻酸含泪,有两次大哭了出来。那会儿觉得这本书写得过于矫情了,记得有人这么说过柴静:“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我那时想,柴静写这本书的基础是自我感动,而且没有抵制这种自我感动。所以,读者才在她的悲情之上心里感动。可是过了那么几个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再翻这本书,再看她的节目,我发现,柴静说的对,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这本书发行之后,对柴静大量的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对所谓的“公知女神”进行批判,无可否认,柴静内心本身就是个小女生,矫情又文艺,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即使她矫情,即使她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她依然用自己最虔诚的方式,来报道一个最真实的自己,一个最真实的新闻。

《看见》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事件,有我们不为熟知的事件,柴静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她所看见的中国。

我看沉默在尖叫这章时,就明白家暴对人的毁灭性打击有多大。曾经也和几个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打一次就有第二次,必须离婚。其中一个人对此嗤之以鼻,他说,你离婚有那么容易,你有父母子女,总得有个交代吧,你一个人决绝了,剩下的怎么办。我和他争执乃至中途离场,直到那天看到这儿。

看那些女犯人所经历的家暴,忽然就明白,不是她们不决绝,而是放不下,加上内心的恐惧。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以后,里面的人们如何相待,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都说家暴不对,却没有一部真正的法律约束它,那些女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最后的暴力结束了自己的悲情人生。

我还记得李阳家暴事件,我看柴静采访他。那个时候,李阳刚刚在我的高中母校宣传完疯狂英语,班级里制作有关李阳的宣传画,我画的是他振臂高呼的样子。记得我还得意洋洋的跟班主任说,这幅画最能体现李阳的特点,激情澎湃。

然后相隔不到一个月,李阳家暴就成了头条新闻。

书里说,柴静去采访李阳的美籍妻子Kim,Kim在看了女子监狱调查的节目视频之后,同意接受采访。她说,我不知道在中国有那么多的女人这样活着,如

果我沉默,将来也无法保护我女儿。之前我一直不明白Kim为什么会接受采访,把自己的事情供那么多人去评论。看完这句话后,我知道,沉默之后是伤害。

柴静问Kim,他跟谁最亲近。Kim怔了一下,说,最亲近的吗,不认识的人。他站在台上,他的学生特别爱他,两个小时后他可以走,是安全的,没时间犯错误。我就忽然想到李阳来我高中母校的情形。讲台上的他,确实表现的跟学生最亲近,他高声鼓励我们走上讲台和他互动,显得很平易近人。但是,就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当时我皱皱眉,轻声跟同学说,我不太喜欢李阳了。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表示理解。

后来发生李阳家暴,他问我,你是不是早想到了,我摇摇头,没说话。李阳当时给我的感觉,无法形容。就是怪,就好像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有一种极端的自负。

而后看书里的李阳,我就忽然明白,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家暴背后所显示的,是这个男人的软弱。

而家暴,显示的是男人的不满完全由女人承受。这是这个社会意识所赋予的。有人说,Kim状告李阳,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在中国,男人不可以打女人,但是老公可以打老婆。我想,这是数千年所积累的男权意识,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文化不同,但是人是一样的。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关心人。

或许柴静那句话说的很对,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也看到柴静写药家鑫案件。我记得那是XX年,我正好高二。有时间看铺天盖地的新闻,看网络上对药家鑫的口诛笔伐。我和同学都坚定的站在了张妙父母那边,正巧赶上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药家鑫的社论。我咬着笔杆强迫自己写得比其他同学要独特要犀利,我觉得那才是时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专门把这个本子翻出来看过,“真的很难想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当一个人冷酷到近乎无情的时候,生命在他眼中就如草芥一般。”“前有马加爵,后有药家鑫,案件不同,性质同样恶劣,这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种缺失。”

瞧瞧,多么大言不惭,一句一铿锵的就把一件事情简单的分成黑与白,对着黑色一方毫不留情的随大流扔着石头。我的语文老师在文章下面写了一句评论,凡事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真相的一面。当时我没有细想,只是觉得应当对药家鑫做出愤懑,对张妙要抒情可怜。后来看事件不断扩大,药家鑫的悲情父母,各类人对此事的咄咄逼人,张妙人家反过来索要赔偿金,我才想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

答案本身体现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但往往大部分人的思想是紧跟社会舆论导向的,并没有精力甚至没有机会了解到所有当事人的概述,一家之言是最听不得的。这是我看这本书时的最大感受,也就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的语文老师会写那么一句话给我,我所写的,只是我看事情的一面,真相是无底洞的那个底,我用自己的武断活生生的将它了结。

看《看见》时,这是令我最难受的地方。每当有什么大事发生,我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批判,但是我自己对于事情的真相知道的可怜,很容易产生一种偏激的情绪。也就明白,一件事情的判断,是基于你了解并且清楚事实的基础之上。所以,柴静说,把对事情的判断权利移交给大众,媒体和记者要对报道的准确性负责。

其实,新闻是一件挺严肃的事儿。

柴静刚进中央电视台的时候,受到多方打击,她的采访方式不被认可和接纳,20出头的年轻人总是执拗了一些,带她进来的陈虻扔给她一句话:

“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期待答案吗,如果不期待,就别问了。”

这句话就好像银针落地,脆生生的扎在我的心上,说的真狠。

我想起的,是初中时我在学校广播站做记者和主播,初二采访校长。那期节目设计得很用心,向全校范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话题,然后经过我整理修改出来,交到校长手上。结果被校长拿去一修改,几乎否定了我们大部分的提问,换上的譬如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些大面儿上的话题,跟我们平常的生活几乎没有关系。

于是那期节目宣传得沸沸扬扬,最后却做得令人兴致寡淡。

再看陈虻这句话,想想就觉得挺难过的。

《看见》让我改变了许多对CCTV固有的成见,做新闻的人骨子里都有那么些执拗,作为观众我们看不到他们幕后的挣扎和探索。

看这本书,你会有很多的思想冒出。不论这思想是否正确,我们都会觉得,我们必会有所改善。我跟很多人推荐这本书,我说,不论你有多不喜欢柴静,她的书你要看看。

这本书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柴静博客里面的,不过重新梳理了一遍。她把自己曾经的思想,冲动,感受,汇合成最后的语言。

她曾跟陈虻说,我关心新闻中的人。“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柴静的这份工作着实不易,但走上了这条路,就无法回头。我相信,她甘之如饴。

或许很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本书,由柴静心腹深处而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时候危险的,但是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如此,就是看见。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400字

每个人都会有一件童年趣事,比如:朋友之间的事情、师生之间的事情、人与植物、动物的事情„„我的童年趣事是发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的一年级生涯是那样的孤独、寂寞,那时候,我所有的思想都涌出来了,我总是想着:为什么他们那么开心,而我,却总是孤独一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终于有一天,我的人生开始转折有一天,我看见同学要去跳皮筋,便也跟着下去了,她们是那样的开心,小脸蛋有着深深的酒窝,活泼的笑容在她们脸上绽开,好似一朵朵红艳欲滴的花朵!他们轻巧的身体在空中舞动着,跌倒了再爬起来的精神让我陶醉了,好想加入她们的活动,试了一次又一次,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我没有这个勇气,“我是不可能变成他们这样开心的!”我心中自恼的想:“我没有资格”随后,我正转身扬长而去时,一个声音吓到了我,“小伟同学,你要不要一起和我们玩耍?”其中一位同学疑惑的问我:“一起来玩吧,正好我们缺一个人。“好我很乐意”我当然乐意啊,只不过我心中十分紧张,就结巴了。于是,我也加入了活动,我想:“太开心了”我简直喜出望外了“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和同学打交道嘛!”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实的笑容,不是虚假的,而是最纯洁,最天真无邪的笑容!现在,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女孩,我是一个大胆、每天被快乐包围着的女孩、不半途而废女孩!我变了,改变了!虽然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快乐是人类宗旨之一,做好了这一项,就等于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人!我是一个“完美”的人!《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400字

西方的人常说:天主会保佑你。东方的人相信菩萨会显灵。人们都相信命运可以主宰一切,没有人能摆脱命运的控制。但我却认为:人定胜天,做命运的朋友的人才是自我的人。且莎士比亚说: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象我的这种人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古人常说:良师益友。一个很好的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痛苦,又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不再继续错下去。命运也有这种力量,当你犯错误,他会让你吃点儿苦头,小小惩罚你一下,可如你执迷不悟,不听这位朋友的劝告,他将会离你远去。

做命运的朋友,你会得到许多启示与感悟。有位因癌症而去世的朋友曾说过:不要为我伤心,命运只是与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不要避讳我的病情,我希望我的朋友经常来麻烦我。他便是做命运朋友的人。命运给他的启示便是:生与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花开必有花落,日出必有日落。人生匆匆,珍惜身边的人与事,充实地过每一天。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诗人我十分欣赏,他也是做命运的朋友的人苏轼。当初他被贬黄州,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白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命运这位朋友使他感悟到: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苏东坡这种自省是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命运赐予了他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有许多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怎样才能做命运的朋友?

3.《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 篇三

朋友的名字我称呼为“菲菲”。那时候我们家还住爸爸单位的宿舍,她爸爸广义上也算是我爸爸的工友,他们也住在单位的宿舍。我俩都住6楼,虽说是从不同楼梯上去的两幢楼,其实建筑结构是连为一体的,可从顶层穿过,于是天台几乎成了我俩来往的“秘密”通道。小学六年,我俩念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一到放假就成了各自的“小看家”。“天时地利人和”集全了这三个因素,我俩一到寒暑假就疯到一块去,几乎每天都一起。虽然妈妈那时候每次临上班,总叮嘱:“好好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哦,不要到处去玩,外面坏人多,把你给拐走啦。”我俩似乎总是不能安守本分地学习,或者打开电视机追着那时候红遍整个“小人国”的“美少女战士”一边写作业。

一年寒假,适逢新春佳节前后,当年还没有禁烟花、爆竹,我俩到楼下的空地上玩烟花,结果把一家还没有装修的私人屋门前的稻草烧着了,可真吓了一惊,多亏路过的一位哥哥用他穿着的背心扑灭了……

一年暑假,我俩中午无聊,又不好大嘈大闹“惊动”午休的父母,于是到天台去了。后来都不知道是谁的鬼主意,自做“土电话”。“有线电话”当然要有个网络,我俩商量设计联网结构图:从天台出发,沿着墙壁,把“电话线”慢慢地伸到两家的阳台,然后再在天台稍作巩固措施就完工了。迫不及待想试试看效果如何,真行的话岂不是连电话钱都可以省去了。哈哈,结果有点失望,听是听到的,只要你讲话足够大声。形式很重要,不管管用不管用,提着土电话不知有多帅的呀。没想到过了几天,来了场暴风雨,透过玻璃窗,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土电话”,连同电话线一起在空中飞舞,从我们这栋楼刮倒对面楼去了……从此打消了这个疯狂的念头。

总会有在家里安分的时候,不久发现菲菲很喜欢画画,尤其画动画片里面的人物。看过她送我的第一副画之后,我也满怀兴致地要画画,结果找来桌子大的日历纸,用透明胶粘到墙壁上对着仅有的几本漫画书画起来,家长们看了也为我们之作大吃一惊。嘻嘻,这倒算是件令我骄傲的事情呢。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700字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4.《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 篇四

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平底锅”方雨猎和“紫瞳天使”冻小蓝。冻小蓝来自骨朵摩多星球,她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但是他俩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这种不定性而变淡,反而让彼此更加珍惜。冻小蓝拥有超能力,动辄就会做许多奇怪的事。身边的很多人都因此而排斥她、疏远她,方雨猎却从未离开。这就是他们的友谊,多么坚定的友谊!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有着深刻体会和感悟。

我是一名转学生,虽然转学前妈妈跟我说了许多宽慰的话,让我没有那么紧张,但是当我真的离开相处了四年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依然忐忑的不能自已。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担心我的学习跟不上,我担心没有同学跟我玩,我最最担心的是以前的好朋友会把我忘记,这种心情,就像是把我放在了一个无边无垠的荒芜星球,除了恐惧还是恐惧。经历了这些的我,更加意识到朋友的可贵,一个人的孤立无援是那么的无助。以前和朋友在一起,会为了一点点的小事而争吵不休,互不相让,现在的我甚至觉得能再跟他们吵一架,听听他们的声音,也知足了。当然,如果再次见面,怎么舍得跟他们吵架呢?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我适应了新学校,也交到了许多新朋友,我忽然觉得,我是那么的幸运:因为转学,我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因为转学,我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是很正常的,但失去不是忘记。所以,只要老朋友在我心中,即使不见面,我们也是好朋友;对于新朋友,我会更加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纵然有一天,我们又要离别,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二

《看不见的好朋友》的作者是辫子姐姐——郁雨君。故事开始时讲述了地球男孩方雨猎种米苋,但一松手就东倒西歪,只有冻小蓝帮他。他叫她冻冻,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原来冻冻属猫,来自骨朵摩多星球,是个超能怪小孩,会随时消失,她只留给方雨猎一个紫色发圈。多年后,他认识了谌基泽,外号叫“怪盗基德”,他很热心。有一天,基德抢走了发圈,他告诉基德那是冻冻的发圈。没想到,基德把发圈还给了他。

上初中后,学校举行装扮世界活动,他发现了美瞳姑娘冻冻,然后完成了愿望清单。突然,她又消失了。方雨猎认为,与其再见后又看不见,不如从来没有再见过;与其开心之后要伤心,宁愿没开心过!完成愿望后,冻冻要走了,她要回到自己的星球了,也就意味着以后没法见面了。但她还是走了,方雨猎最终没留下这个看不见的好朋友。

上一篇:让英语课堂兴趣盎然下一篇:廉政文化建设采购书籍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