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2024-07-01

领导人员座谈发言(精选8篇)

1.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篇一

各位来宾、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庆祝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广大志愿者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青年志愿者工作历来是我校整体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早推行青年志愿服务的高校之一,我校陆续开展了支教、环保、助残、红十字、社区、青春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志愿活动。二十多年的公益实践,极大地提振了学生的德行教育,有效地推动了校园的文化建设,也显著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2年,我校提出规划新的人才培养路线图。它以“立德树人”为理念,着眼于“研究型学习制度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厚重品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能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路线图包括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内的十六个重点人才培养项目。公益服务制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组织实施社区服务、扶贫支教、法律援助、文化助残、环境保护、人道救助、劳动实践等各项专业志愿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与通道,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让“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各位青年志愿者朋友!你们的努力让人民大学的志愿星空更加绚丽动人。今天,在回望与总结的同时,我也想对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位青年志愿者朋友提两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坚守初心,矢志奉献。我们的老校长吴玉章曾说,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我看来,做志愿服务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能“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如果能栉风沐雨,矢志不渝,最终自会有一番成就。在过去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愿者谱写了动人的志愿篇章,但这并不是公益之路的终点。精耕勤做结硕果,跃马扬鞭更奋蹄,希望各位志愿者朋友们能够更加坚定志愿理想,坚守公益信念,用踏实的脚印为人大的志愿篇章再添辉煌。第二,希望你们心怀家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写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盼望正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希望你们继续弘扬“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志愿理念,在二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青年树立典范,为社会再添温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最后,我祝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下一个二十年里再接再厉,祝愿本次公益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

2.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篇二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已在市政府、市建交委、东方网等网站公示, 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上海第二轮交通白皮书对未来10年的交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重大谋划, 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政策、行动和综合保障措施, 并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重要支撑。学会作为交通领域的科技、学术团体, 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理应组织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并发挥其聪明才智, 为完善《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建言献策。今天, 学会邀请的专家来自上海交通各领域, 尽可能涵盖白皮书各章节, 又在各自的专业有较高的造诣。请大家畅所欲言,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学会将汇总专家们的见解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薛美根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共有15章, 除介绍背景外, 还有未来10年上海交通发展目标、战略, 公共交通、小客车和慢行交通等, 最后有综合保障1章, 内容较为全面。与上一轮交通白皮书、国内一些城市的交通白皮书相比, 有特色的是第三章“交通与城市”, 揭示了交通与城市规模、布局、形态和更新, 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十四章“交通文明”, 强调了构建国际大都市必须倡导交通文明, 增强市民现代交通意识, 推进交通行业文化建设。《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公示后, 社会公众反响热烈, 纷纷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发表见解, 重点涉及小客车新增额度拍卖、使用管理、拥挤收费、外地牌照车辆管理、摩托车、公交优先、停车和燃油助动车等, 60%的内容与机动车有关。比如摩托车, 就拥有一个爱好摩托车的特殊群体。他们提出, 现阶段摩托车已符合国Ⅲ标准, 比小汽车耗能少、占地少、成本低且灵活性强, 能缓解交通拥堵。摩托车比助动车亦有优势, 有路权, 驾驶员经专业培训有执照, 又是正规生产的等。所以, 摩托车不应禁止, 不能以禁代管。还开玩笑说, 交警执法开摩托车, 为什么要限制摩托车呢?

白胜勇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 :

当初提出“禁摩”是缘自轻型摩托车、两轮摩托车参与非法营运, 出现治安案件, 影响交通秩序、交通事故较多等。如果不限制, 交通会更拥挤。深圳提出“禁摩限电 (电动助动车) ”, 也是反复权衡后出台的措施。纵观国际大都市, “禁摩”还是相当普遍的。

薛美根:对控制小汽车拥有, 实行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 公众绝大多数表示理解和认同, 不少人赞同新增额度实行有期限、限制转让等措施。对外地牌照车辆在上海行驶, 有人提出:上海新增额度搞拍卖, 外地不拍卖, 且无偿占有上海有限的道路资源, 不公平、不合理;早晚高峰2小时高架道路禁行还不够, 应考虑不能进中环, 中心城白天禁行等措施;一直在上海使用的, 要根据时长进行区分, 用1周付1周道路通行费, 用1月付1个月的道路通行费。

公交优先, 反映较多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轨交与公交, 以及轨交线路、公交骨干线、区域线与最后一公里接驳线在时间上有效衔接;公交接驳线要公布行车时刻表, 准时准点, 以便居民掌握出发时间, 减少等候时间, 同时还要求降低票价等。我们会全面、认真、慎重地分析社会公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把上海第二轮交通发展白皮书修改、完善好。

高岳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阐明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路径, 有不少的亮点, 对推动上海城市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对白皮书提出几点具体修改意见。

(1) 1.1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既讲到洋山深水港等, 又列举了虹桥、浦东两机场建成4个航站楼、5条跑道。人们一般将机场理解为“空中门户”, 与航运中心有区别。

(2) 2.8降低交通排放水平, 容易产生歧义, 建议改为提高交通排放标准。

(3) 3.10改善重点地区交通功能, 将迪士尼列为重点地区之一, 建议将迪士尼改为国际旅游度假区。

(4) 6.6加强商业、办公等工作地停车泊位的总量管控, 与9.4适度提高居住区、医院、学校、大型商业设施等停车配建指标, 提法上如何相衔接、相一致?

另外, 建议白皮书附上有关图表, 使白皮书保持完整性。

还有, 白皮书对市民关切的问题、交通敏感的问题要有积极的回应。比如, 市民议论今后可能需有停车车位方能参加牌照拍卖。那么现在有车位, 换房后没有车位了怎么办?政府站位比较高, “居高临下”看问题比较多, 有些事一时没有想明白可以先不说, 以后慢慢释放出来。日本等先进国家交通白皮书十分贴近百姓, 充分反映市民的所思所想, 体现出平民化、亲民化的风格。

薛美根:日本交通白皮书系统性不强。但交通存在什么问题, 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做些什么、怎么做, 写得清清楚楚, 很实在。新加坡交通白皮书也不是面面俱到, 就讲未来几年要做哪些事。这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搞了二三十稿, 保持着原有的风格。

陈秀平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副总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规划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方向, 策划了未来10年交通发展需做哪些事情。经过仔细琢磨, 我提5条建议。

(1)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区, 这是中央重大举措。“客在陆, 货在水”, 我们最近提交了10万字的研究报告, 由航运界退下来的老领导、老专家用集体的智慧合作撰写, 就发展新一代船舶、海洋工程、海洋渔业和内河航道等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白皮书4.3~4.6讲了港口, 但航道分量尚不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涉及中央和地方, 需有很好的衔接。若衔接不好, 就会出现断层。4.5提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现在黄金水道不仅指长江, 还包括长江支流, 是长江流域的概念。

(2) 白皮书要提及“平战结合, 交通战备”问题。

(3) 在节能环保方面, 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表述不够。

(4) 要强调交通资源的开发利用, 交通能力的二次开发利用。地铁2号线60公里长, 11号线超70公里, 轨道交通完全有二次开发利用的可能。临港到金山, 金山到宝山, 能否建设铁路, 开行市郊列车, 发展集装箱货运。

(5) 上海交通发展应立足于长三角, 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开发的优势。原铁道部搞沿江战略, 交通运输部搞长江战略, 很容易浪费通道资源。航道疏浚重视不够, 疏浚1米, 对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和净化能力, 调节区域气候作用很大。因此, 白皮书要增加航道疏浚的内容。

我们开着汽艇开展调查, 上海现有760座危桥, 应抓紧改建、迁建。

晏克非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有3个亮点值得肯定:一是与2002版《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相比, 增加了“发展”这个关键词, 更加明确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 更加拓展了构建与完善上海国际大都市交通体系一体化的视野。二是具有上海大都市本地化、先进性、示范性的特点, 与2002版相比, 更加重视新的城市化转型期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把握和如何应对上海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其包括交通与城市空间融合和统筹发展, 强化总体规划对人口、产业与用地布局的综合调控, 促进多元化交通需求均衡分布、强化公交引导与支撑等。三是从源头上强化城市规模控制、强化交通引导支撑、强化交通与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等3个方面 (16个小节) , 对上海城乡在新形势下如何突显交通战略与规划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我对白皮书 (公示稿) 的完善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 新版白皮书多处强调了上海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指导作用 (见P1~P7) , 但“什么是一体化交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落实?”需全面诠释其内涵。

(2) 1.6对上海交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得太笼统、太宽泛, 缺少针对性, 建议写实一些。

(3) 2.3阐明了未来交通发展的5个战略总目标:安全、畅达、高效、绿色和文明, 但是5个方面的指标分解和量化要求欠清晰与明确。我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详见本期晏克非署名文章)

毕湘利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5.1提出, 全市公共交通日客运量达3 000万乘次, 较2012年 (1 701万乘次) 增长75%, 能达到吗?

2.3“高效”发展指标中, 提出“拥挤路段的公交优先道高峰时段运行车速不低于相邻车道社会车辆的运行车速”, “不低于”应改为“高于”。

5.3修编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还应强调提高行车密度, 缩短行车间隔时间。现在运营18小时不能满足乘客需求, 10年后回过头来看, 现在首班车是很晚的, 要逐步延长营业时间, 提升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后, 可以引导和调节客流。如何引导和调节, 需利用多种票价机制。上海轨道交通现在每人次平均票价3.8元, 限价9元, 实际上是因超过9元乘距的乘客极少。

5.4积极发展市郊铁路, 需强调铁路对城市交通的服务功能。

5.9提到现代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要不要加“现代”?是“新型”好还是“现代”好?

第十二章是交通安全。轨道交通安全需放在第一位, 并要有考核指标。在加强轨道交通安全措施12.12中, “严格实施新线开通运营条件评估和既有线路的安全评估”应单列为一条。12.13中“完善车站限流的措施”, 建议不提限流。在增加车辆、加密班次、扩大运能和平衡客流后, 限流措施可能会淡出。在应急演练中, 要加强对乘客的培训。全世界6 000多公里运营线路, 80%以上事故的发生均由乘客引起的。轨道交通安全要写进中小学校的课本。

白胜勇: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已写进上海中小学课本, 上海开了先河。

本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 交通安全成为独立的章节, 突显了交通安全对推进上海交通发展、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意义。对于交通安全法制建设, 希望政府法制部门加快制定《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管理办法》。

近年来, 道路客货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05年以来, 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客货运的占80%左右。目前, 《道路交通安全法》仅明确了车辆单位的交通安全教育责任, 对单位的交通安全责任并无规定。为提高车辆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效能, 实现控制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管理目的, 尤其需要出台加强车辆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的管理办法, 督促其强化安全监管, 履行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1998~2002年, 上海实施《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处罚和奖励暂行办法》, 促进了各地区、部门、单位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并主动将交通安全工作实绩纳入了对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 对发生交通事故单位的处罚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04年5月1日, 《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后, 原《上海市车辆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已无法适应现实工作需要, 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撑, 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贯彻难以为继,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缺乏有力抓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 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但对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内容和相应罚则均未明确, 造成在实际工作中,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单位进行的处罚措施无法有效落实, 规定难以落地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及罚则都有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和罚则都有明确规定。因此, 制定本市交通安全责任管理办法, 不仅能完善现行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单位履行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法律框架和权责体系, 推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进展, 更能为丰富执法管理手段、扩大执法覆盖层次, 以及规范执法处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建议法制部门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加快制定本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管理办法, 解决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依据缺失、管理手段缺乏等问题, 明确单位应当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安全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 调动车辆单位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积极性, 落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下达的隐患整改要求。

朱惠君:轨道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还要进社区, 在社区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

毕湘利:第十五章综合保障中, 科技创新需单列。因为科技创新、技术手段可以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交通功能。

邱英浩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调研员, 高级工程师) :

这一轮交通白皮书在上一版白皮书的基础上, 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 做了认真的修订, 增加了交通与城市、交通文明等亮点, 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公示稿的文稿格式与交通行业中长期规划相近, 提出具体的目标、原则和行动, 如果将任务表补上去, 就像一部完整的交通行业10年规划。建议在修订中, 增加交通白皮书编制的亲民性和可读性, 以交通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和社会对交通的需求为导向, 明确提出未来10年中促进上海交通发展的主要手段。

本人也是骑车一族, 对白皮书公示稿中步行和自行车章节提些个人看法。

(1) 外滩滨江步行公共服务空间给上海在世界带来美好的声誉, 但拥挤的状态给大家带来了无奈。据悉, 上海黄浦江滨水区域正在大规模地规划建设, 应利用好这个契机大力拓展滨江公共步行空间, 让上海有更多、更美新外滩的新景观呈现给世界。为此, 建议在白皮书7.7中, 强调行人在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应有的地位。同时, 滨水活动主要是供公众游憩、观景等人文活动之用, 不适宜用作交通区域, 即除了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外, 不应用作公交或非机动车走廊, 以保护行人自由活动的权益。

(2) 对于非机动车机动化趋势, 建议白皮书从政策层面提出控制措施。摩托车的限行政策必须坚持, 放开摩托车将严重干扰交通运行秩序、增加环境噪声和排放, 以及不利于有效管理社会治安 (抢劫事件) , 建议白皮书以进一步提升交通出行安全与环境的高度予以阐述。同样, 对燃油助动车应坚决取缔, 对电动助动车也应逐步限行。从实际情况看, 助动车出行距离大都在8公里以上, 应该由公共交通承担更加合理。只要大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规范公交最大行车间隔时间, 这部分助动车出行转化为公交出行方式是能逐步做到的。

(3)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被占用的情况目前相当严重。“马路经济”引发的占路设摊经营、占路停车收费等, 严重侵占了行人、非机动车使用的路权, 说明社会部分群体对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的法制意识相当淡薄。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提高政府部门对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的重视程度, 避免发生一些项目上来后, 就把原来规划的非机动车通道给废掉的事件。如为建设自然博物馆, 静安区政府把大田路非机动车道给废了;外滩源规划设想是将四川中路—虎丘路通道给废了;中环线沿线一些重大项目对非机动车通行权考虑欠周。建议白皮书强化从政府、社会等各层面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权益的条款。

(4) 非机动车是解决地铁、公交衔接最后1公里交通的有效工具之一, 应积极予以扶持, 但公示稿7.12中提出加强轨道交通设施的自行车停车职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从实际做法看, 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没能从“换乘便捷”角度进行人性化设计。如目前轨道交通3号线自行车停放点普遍实行停车收费, 换乘市民常常为了收费“找零”的小事耽搁了时间, 与“换乘便捷”的原则相悖。我感到为支持绿色出行, 不仅在地铁换乘点实行自行车停车免费, 还应学习黄浦区自行车停车全区取消收费的做法, 实行自行车免费停车。为此, 建议白皮书从政策高度有所表述。各级政府要从行动上倡导和鼓励绿色环保出行工具的使用。

3.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篇三

今天,举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座谈会”,我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以书面发言代替口头发言。敬请原谅,敬请指正!

“五四”运动(1919)以来,中国语文进入一个新时期,称为“语文现代化”。主要工作有:普及普通话、推广白话文、简化汉字、制订拼音字母、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科学水平。这些成果都要记录在辞书里面,于是辞书事业一步一步更新和发展起来。

1978年出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开始中国辞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本词典独步中华辞书界近三十年。筚路蓝缕,功著竹帛。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丁声树先生到文改会来商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分词连写问题的情景。

2004年出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现在又出版经过全面、认真修订后的第2版,继往开来,精益求精,显示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扩大了辞书事业,追随全球化时代的步伐。

这都是可喜的记录。当然,辞书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共同促进辞书事业顺利发展。

文化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向来是波浪前进的。先有一花开放,然后“百花齐放”。先有一家独鸣,然后“百家争鸣”。我们的辞书事业,正在开启一个新的繁荣时代。

我为这个前进时代的到来欢呼!

4.领导离职欢送座谈会发言材料 篇四

作为我们的领导,***政治坚定,思想解放,组织观念强,富有魄力,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和领导才能,是我们难得的一位好领导。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奋发进取精神、工作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全区上下有目共睹、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在***区工作的几年来,他立足***区情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游刃有余、开创性的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又特别平易近人,十分关心关怀下级的工作状况和生活情况,经常了解我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倾尽全力帮助解决,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从去年***负责争取***项目以来,我通过与他工作上更多的接触,深入全面地了解和学习了***的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领导水平和人格魅力。***项目是近年来我区拟引进项目资金最多、项目支撑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一个项目,争取到这一项目,对于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增加我区财政收入,发展我区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此认识到位,态度明确,行动坚决。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次召开项目争取现场办公会,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并积极深入项目备选点进行实地勘察调研,多次主动上门与***公司和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衔接、沟通、协商。特别是面对***这一项目竞争县区较多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了一名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身先士卒,不辞辛劳,先后多次前往***公司汇报该项目前期准备情况以及项目落户我区的优势和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 长处,并多次陪同设计单位和***公司调研人员深入一线,对不断调整变更的备选项目点进行实地勘察调研,他的务实作风和工作风格得到了***集团负责同志和项目设计单位同志的一致赞誉和肯定,为取得对方理解信任和成功争取项目赢得了先机。与此同时,***在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基础上,又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多方衔接、积极争取***项目,目前,***、***这两个全区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完成,***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

***不仅能出色的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争取及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分管工作,他还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注重倾听各方面意见建议,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意见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并积极采纳。特别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经常抽空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和分管业务知识,并用自己掌握的经济知识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指导工作。他以团结友善、互谅互敬的风格处理人际关系,经常与我们基层单位的同志谈心交心,沟通思想,建立友谊,为我们理清工作思路,拓展工作视野,谋划工作打算,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这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教诲,不但有力促进了我局这几年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做好项目争取及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范文网

可以说,这几年来我们***局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成效,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得益于***等各位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就是得益于***等各位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此,对各位领导特别是***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衷心祝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并诚挚邀请***今后常来指导我们***区***局的工作,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关心。我们也相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5.领导干部座谈会要求发言 篇五

近年来,&市委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扎实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省委对&市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当前&正处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思想,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持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各项工作,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要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发展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全域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目标,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要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加强汉江流域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要围绕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围绕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

6.重阳节小学座谈会领导发言 篇六

大家上午好!在大家还沉浸在祖国六十华诞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传统的重阳节。在此,我代表**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辈道一声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祝各位老同志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心小学的昨天,渗透着我们在座各位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你们的辛勤的探索和奉献。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铭刻着你们奉献教育事业的功劳,浸润着你们孜孜求索的深情。**中心小学是我们共同耕耘的园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大家回到了曾经工作过、为之奋斗过的校园,了解学校的发展,畅谈各自的幸福生活,我想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幸事。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学校的发展情况。

一、硬件设施基本到位

近年来,我们抓住了四配套工程建设、合格学校建设,尤其是去年的“达标创特”的契机,全力筹措资金,购置电脑、开通校园网、安装安全监控系统等,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我校共有20只普通教室,16只教辅用房,舞蹈房、图书室、围棋室、多媒体教室、科学探究室等一应俱全,学校按省颁标准配置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并新建了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接入点遍布校园。建立了学校网站,学校已实现办公现代化,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师资队伍健康成长

我校立足于本校实际,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成功。

(1)专家引领: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先后邀请了丁建强、周益民等教育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作专题讲座,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校本培训:本学年我们以“学程导航”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导处对全体教师作了多次的专题培训,教研组集体备课,行政组成员听取了所有教师的随堂课,还开展了三届“银杏杯”备课、上课、论文随笔评比等系列教学竞赛,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学习效益、学校的育人质量有新的提高。

(3)教师成长:为夯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底蕴,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学校坚持一月一培训、一学期读两本书、撰写一篇论文的学习活动。一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随笔87篇。在11年的“**杯”教科研活动评比中,我校的体育课获得了市一等等奖,一位教师获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一等奖,另有8位老师的论文、随笔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三、“三风建设”初见成效

几年来,学校确立了“和谐的校园氛围、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化的常规管理、优异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让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的校训、“祥和、阳光、尚真、奋进”的校风、“教人求真,诲人不倦”的教风、“学做真人,学而不厌”的学风。以高分通过了市“达标创特”的检查验收。

如今我们的校园整洁而又美观,文明卫生成为了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能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在预设好学程的情况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课余时间老师们及时批改好学生作业,进行培优补差。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更认真了,纪律更严明了。

一年中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邀请了多名作家来校讲学,先后举办了多次跳蚤书市活动等等,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喜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抓住教学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学程导航”为抓手,努力打造理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08-09学市百分考核中获综合评比二等奖。与此同时,学校的文艺节目、经典诵读节目等在市比赛中屡屡获奖,学生习作等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七十多篇,上周,我校五(1)班的**同学获**市“童心颂祖国”征文评比一等奖。尤其是我校的运动队在市11年田径运动会上力克群雄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考我们去拼搏、去创造。我们深信,有市局的正确领导,有我们在座各位老前辈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能够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打造我们**中心小学的新天地。我深信,瑞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最后,再次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前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7.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篇七

5月11日下午, 山东省经信委在济南组织召开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人才职业水平认定工作专家座谈会, 来自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方面的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研究在山东省企事业单位探索和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水平认定工作。探索建立信息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水平认定制度是今年山东省推进两化融合的一项重要工作。上半年, 山东省经信委委托省电子产品检验所等单位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座谈会上, 与会人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报告,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围绕认证对象、认证范围、配套体系建设等, 各位专家从各自所从事的领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会代表对山东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员进行职业水平认定工作形成共识, 大家认为, 目前, 在山东省开展此项工作非常有实际意义, 将对山东省信息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对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等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 有关部门将针对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认真总结, 把好的建议好的想法融合到认定工作的实施方案中, 使实施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更好地贴合实际需要。积极申请国家相关部门试点, 争取更大的支持,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职业水平认定工作创新开展。

8.领导人员座谈发言 篇八

2016年9月24日,“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在蒲翁故乡淄川区蒲泉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的知名专家、办刊同仁及淄博当地的部分学者与会。学者们齐聚一堂,总结回顾《蒲松龄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为聊斋文化的弘扬出谋划策。本刊特摘选部分精彩发言予以刊发。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蒲松龄在世界文坛上有巨大影响,是山东人的骄傲。山东大学在八十年代初,出版了《蒲松龄研究集刊》,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了四期之后便“夭折”了。随着“全国第一次蒲松龄学术研讨会”在蒲松龄的家乡召开,应聊斋学研究者和学者的倡议,建立不久的蒲松龄纪念馆成立了蒲松龄研究所,并于1986年创办了专业性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横空于学林出版社的《蒲松龄研究》,从最初的知识人才、办公条件的极其缺乏,不被业界看好,到今天走过了艰难的30年,成为国家级刊号,出版到了100期,学术成果丰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阵地。《蒲松龄研究》不光有国内外知名的聊斋学专家为其撰稿,并与山东大学文学院协同办刊,集合高校学术力量,同时也为淄博当地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涌现了像孙启新、杨海儒等一大批本土聊斋学研究者。我最早开始研究蒲松龄,是受到我的老师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的影响,通过《百家讲坛》为广大的群众所熟悉。从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蒲松龄传》,到今天已经写了第四次了,每一次的创作,《蒲松龄研究》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学术上的支持,使我受益匪浅。

2007年,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很荣幸地见到了蒲松龄的手稿,感慨万千,《聊斋志异》在古代文学史上都要单独作为一个篇章来讲的,我能有幸研究《聊斋志异》,是沾了蒲老先生的光。可以说,《蒲松龄研究》为几代聊斋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审)

《蒲松龄研究》是我的“贵人”,这与它发表的文章有关。《蒲松龄研究》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分量的,并且很及时,特别是考证性的文章,如李灵年教授、张崇琛教授、马振方教授、袁世硕教授等等,没有这些,我不会搞蒲松龄研究。王士禛和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生前是无法比的,可越往后,蒲松龄的地位越来越高,走出了国门。他们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但王士禛没占上一章,而蒲松龄占了一章。《聊斋志异》虽然是短篇小说,却是蒲松龄在毕家万卷藏书的基础上,根植于传统文化,精心打磨的呕心之作。作品中典故非常多,读来无形中就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如《河间生》篇,我认为蒲松龄是受柳宗元《河间妇》的影响。北大一位学者曾说,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读《聊斋志异》足矣。聊斋学非常值得研究,大有宝藏可挖。与其他地方争抢文化名人相比,聊斋文化本清源正,可遇而不可求。要珍惜、继承、充分挖掘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

《蒲松龄研究》对我们淄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化遗产,要继承下来,把她办好,的确不容易。从创刊之初的粗糙,慢慢的越来越好。愿《蒲松龄研究》出版不光是100期200期,要源远流长,这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景,我祝愿《蒲松龄研究》越办越好!

李明新:(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

《蒲松龄研究》创刊30年实在不容易,赵伯陶教授说:“蒲学红学具显学,论者百千竟夺标。”同样是一馆一刊,基本情况是相同的。早上读了刘玉湘老师的文章,觉得《蒲松龄研究》走到今天真是很艰难。其实,我们同是面临这样的艰难,往前走找不到路,新材料的发现是有限的,但我觉得《蒲松龄研究》一直坚持学术的道路、学术的品质,团结着如此强大的专家队伍,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传统,这种坚守令人钦佩。

文化名人纪念馆是公器。那么馆与刊的关系,刊物是高端的,同时又是一个基础。作为馆的更大功能是把这个研究普及,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了解,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作品推广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做法,在莎士比亚小镇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基金会成立联盟,将学术研究成果共享,小镇各行业可以将相关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领域;法国巴尔扎克纪念馆将他的作品改编成独幕剧,与观众互动;托尔斯泰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托尔斯泰手稿,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部分手稿邀请各国优秀的翻译家举办学术会议,扩大影响。曹雪芹学会近几年来每年秋天举办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通过学术研讨、专题展览、特色商品展销以及各种演出活动,打出组合拳,效果显著。建议淄博也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各方关注,扩大聊斋文化的影响。

张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审)

对于《红楼梦学刊》来讲,我们是以书名刊,《蒲松龄研究》是以人名刊。我们都是学术性专业杂志,共同性很多。《蒲松龄研究》办刊不容易,我非常感慨!与其他学术期刊一样,《红楼梦学刊》也过过几年“四处化缘”的日子,现在资金问题虽然得到解决,学刊仍然加强与一些红迷会合作,扩大读者面。

《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年,发表了大量的颇有影响的论文,成为海内外,特别是《聊斋志异》研究、《醒世姻缘传》研究的重要阵地,比我们《红楼梦学刊》研究要宽一点。《蒲松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小说,乃至在整个文学研究方面应该是有持续广泛的影响的。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它有很好的占位,以一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研究立刊,然而研究领域的限定和局域是毫无疑问的,是对我们杂志的一个很大的挑战。《蒲松龄研究》突破了这种局限,扩大了视野,开辟众多栏目,几乎把蒲松龄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全都关注到了。多翼齐飞,佳慧学林。《蒲松龄研究》为我们齐鲁文化、为我们古代文学研究增光添彩。祝愿《蒲松龄研究》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王恒展:(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我的学术生涯是与蒲松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在大学里工作是沾了蒲老先生的光。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聊斋的,获得社科成果奖,发表在《蒲松龄研究集刊》上,后来就在《蒲松龄研究》上发了好多文章。感谢《蒲松龄研究》、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所为聊斋学研究者提供的学术平台。我有一篇论文《〈聊斋志异〉百科全书形式与性质浅说》,曾在《蒲松龄研究》发表。说起《蒲松龄全集》,它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有小说、戏剧、诗、词、曲、赋等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方面,范围很大,有很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聊斋俚曲,扎根于民间文学的泥土,一般人都能接受。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展现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而蒲松龄的作品所展现的是平民的、大众的生活,最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化俗为雅,雅俗共赏。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蒲松龄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建议《蒲松龄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开辟栏目,将来大有前途。

王枝忠:(福州大学教授、原《福州大学学报》主编)

我跟蒲松龄纪念馆、跟蒲老先生结缘比较早。1978年我考取第一届研究生,当年毕业论文就是搞《聊斋志异》和科举制的,后来我拜访了李厚基先生和袁世硕先生,受到很大教益。1981年我在淄博住了一个星期,到蒲松龄纪念馆拜读了大量资料,且誊抄了《聊斋偶存草》。1985年起,我翻译日本学者写的《蒲松龄传》及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研究的文章二十余篇,撰写日本近三十年研究概况的相关论著。近四十年来,我自己始终把蒲松龄、《聊斋志异》当成我自己学术方面的初恋,从研究生到八十年代整整十多年间,我没有写过其他任何文章,都是关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只埋头整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特别是搞日文的。淄博我前后来过十几次,《蒲松龄研究》也让我受惠良多。多年前我曾与袁世硕先生讨论起聊斋学研究始终不冷不热的状态,我认为有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做基地,许多青年学者还是愿意将聊斋作为研究方向。聊斋学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海外影响,聊斋学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完全可以做得更扎实,做得更辉煌!

昝亮:(齐鲁书社社长)

齐鲁书社与《蒲松龄研究》是相似的,都是茅盾题写的社名和刊名。齐鲁书社用的第一个书号出的书,就是《聊斋志异》。齐鲁书社在成立三十周年时,也是重版了第一次出版的《聊斋志异》线装本以示纪念。我们两家都是为地方文化服务。值此《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出版100期之际,我对《蒲松龄研究》表示祝贺,向三十年来《蒲松龄研究》几任的领导和编辑,高点定位、坚忍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持《蒲松龄研究》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敬佩和感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合作,将学术文化的种子埋得更深,传播得更广泛。我们将共同为繁荣祖国文化做出贡献。最后祝《蒲松龄研究》越办越雅致、靓丽、神圣、辉煌!

邹宗良:(山东大学教授)

我是淄博人,最初选择从事蒲松龄研究,“乡人情结”也是重要因素。《蒲松龄研究》最大的意义是给蒲松龄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30年的时间,100期的内容,1400多万字,3000多篇的论文,硕果累累,扩大了蒲松龄在学术上影响,意义重大。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共谋发展。蒲松龄、《聊斋志异》是一流作家,一流作品。现在聊斋学很多方面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我们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工作。这一点我们还要与《红楼梦学刊》相互学习,团结一大批从事蒲松龄研究的研究者,培养新的学者加入,学习好的经验,进一步增强研究深度,提高它的影响力,增强权威性,扩大聊斋文化的影响。让我们的研究事业薪火相传,把聊斋学做成“显学”,是未来聊斋学的发展方向。

李剑锋:(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蒲松龄不仅是淄博和山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小说《聊斋志异》无人企及,将来也是无人企及的,这样一座高峰是不可翻越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师生与聊斋学研究、《蒲松龄研究》季刊一直有着情有独钟的亲密联系,有着薪火相传的聊斋学研究专家。从老一辈的袁世硕先生,近一辈的马瑞芳先生,再到我们尊敬的兄长辈的邹宗良先生,他们在聊斋研究方面都卓有建树,而且特色鲜明,是聊斋学乃至中国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是《蒲松龄研究》季刊和蒲松龄故乡的亲朋好友,是蒲松龄和他的诗文的传播者。马瑞芳先生不但率先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说聊斋,引发全国的聊斋热,而且不惮辛劳,在各种场所讲《聊斋》、说《聊斋》。山大的师生一直是《蒲松龄研究》非常稳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此外,我们文学院还积极参加《蒲松龄研究》以及淄博方面所组织的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纪念活动。蒲松龄纪念馆是山东大学和文学院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我们希望《蒲松龄研究》也可以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实践基地。

韩田鹿:(河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我对《蒲松龄研究》和蒲松龄纪念馆是怀着一种精神故乡的情结。虽然我不是山东人,但确实是只要是搞小说的,《三国》《水浒》《聊斋志异》等等都在山东,恐怕路过山东的时候,都会肃然起敬,有一种激动的心情。我由一个蒲松龄的爱好者变成从业者,对《蒲松龄研究》这个刊物一直是一个热爱者。我觉得不同的人能够为《聊斋志异》或者是为我们蒲松龄纪念馆所做的工作也不一样,我的研究文章被中央台看到了,就接着马老师之后讲《聊斋》。但是我觉得,现在我能为聊斋做的,就是改变现在大部分人往往认为看点电视就以为是《聊斋》、就以为是《西游记》。我在央视讲《聊斋》时有个想法,如何把《聊斋志异》故事的奥义讲出来,把它讲得很有趣,不会去亵渎它。我很愿意为弘扬聊斋文化多做贡献,以多种形式去推广。

于孔宝:(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主编)

淄博市原有两个人文期刊,一个是《蒲松龄研究》,一个是《管子学刊》。后来因为各种机遇,《管子学刊》送给了山东理工大学,《蒲松龄研究》还在继续坚持自己的阵地,坚持自己的办刊环境条件。我们跟《蒲松龄研究》都是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地方上办这个学术刊物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这都与各位专家、各级领导支持以及办刊人员努力分不开的,特别是办刊人员倾注的心血更大些。办专业性期刊不容易,办《蒲松龄研究》这种期刊更不容易。《蒲松龄研究》发展到今天,这都是一代一代《蒲松龄研究》编辑人努力的结果。要坚持下去,要办得更好,还得有资金的大力支持!

盛 伟:(原《蒲松龄研究》主编)

上一篇:作业备课检查记录下一篇:国贸实训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