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

2024-08-05

社会诚信(12篇)

1.社会诚信 篇一

昨天,我禁不住校门口小贩的诱惑,花了八元钱买了一支漂亮的多功能笔。这支笔既能写字又可作手电筒,笔头上还有个微型收音机,想到以后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心理就乐滋滋,觉得今天拣了个大便宜。

语文课考试,我拿出了多功能笔,心想今天可派上用场了,考个一百分让大家瞧瞧。就在我全神贯注地答题时,突然“啪!”的一声,我这支心爱的多功能笔居然夭折了。此时,我还有一半的题未做好,该怎么办?我心急火燎,开始埋怨骗我上当的小贩,埋怨自己贪小便宜,心思全不在这次考试上了。结果这次测验,我考砸了。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我认真学习的《小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本》,里面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做欺骗别人,坑害别人的事。而我今天遇到的小贩,不就是不讲诚信,欺蒙拐骗的人吗?不行,我得去阻止不然会有更多的人受骗。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的中队委员。第二节课后,我们立刻兴匆匆地来到了校门口,见那小贩还在,直奔而去。小贩见了我,有点心虚,忙问:“有什么事?”我字正严词地告诉他不可以做这种将劣质产品以次冲好,来欺骗小学生。在大家的劝说下,小贩羞愧地低下了头,还把我买笔的钱退给了我,并保证以后在也不这样了,收起摊,悻悻地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离去,我叹了一口气,我知道这只是社会中的一件小事,还有更多更大的不讲诚信,利用欺诈手段来谋取私利的事。比如卖假药,假酒毒死了人;答应别人按合同到期交货,到最后竟那别人的钱卷起>

2.社会诚信 篇二

1 企业诚信的作用

对于诚信作用的认识, 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具有不同的认识。诚信不仅用于道德范筹, 也用于智慧范筹, 它是人们为了争取长期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理智选择。有人认为诚信是为了不损人, 不诚信是为了不损己。这只是看到了眼前,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诚信可能损害私利, 但得到了人心;不诚信可能确保私利, 但却失掉人心。要是为了眼前利益不讲诚信, 最终失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人心。同时从经济运行成本上看, 诚信最有效率。诚信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的共同规范和行为准则, 目的是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 它就像道路上的红绿灯一样维护了交通秩序。因此企业的诚信起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增加企业信誉度的作用, 从而最终达到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诚信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1.1.1 诚信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是企业的根本, 一个企业如果做到对内部职工诚信, 就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具有无限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在积极主动中进行, 企业职工只能在充分相信企业诚信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1.2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离开了产品企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只有在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等各方面诚实守信的条件下, 才能依托于产品发展壮大。

1.1.3 诚信是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的基础。

财是关系到企业诚信的另一重要方面, 企业只有在安排好职工生活和保证工资报酬的准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 职工生活有了保障, 才能安心工作。

1.2 诚信对企业外部的影响

企业与外部发生关系的用户与消费者有两个类型:一类是以个体形式体现的个人, 另一类是以整体出现的集团。无论个人或集团, 企业对其坚持诚信, 都会得到良好的回报,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 企业诚信是一种适应市场的良好选择。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得好, “一个企业要持续经营, 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 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有人说:过去有产品就有客户, 有广告就有销路, 而现在有信誉才有市场。显然, 信用作为一种资本为企业的竟争增添了筹码。同时由于某些企业缺乏诚信给杜会和企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透露, 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付出的代价大约达4000亿元, 其中债务直接损失1800亿元, 合同欺诈, 产品质量差和制假售假2000亿元, 三角债200亿元。

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宣传, 正确认识诚信。

企业诚信是一种观念, 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主要应从思想观念抓起, 一定要让员工认识并理解“诚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 是应该恪守的原则, 决不能因图一时之利, 而损长远之计。首先, 企业高层要认识到企业对职工诚信的重要作用, 要善待职工, 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通过他们创造出来的。五粮液集团总裁说:“功劳应该属于职工”, “金牌企业”要“金牌职工”。其次, 职工要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和企业的作用, 要建立相互诚信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但认识有一个过程,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来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此外要想巩固和发展企业诚信, 则企业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企业要发展壮大, 强有力的宣传方法和手段是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最好方法。企业平时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宣传内容通常是产品,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应该加入企业对诚信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并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给外界传送一种诚信立企的信息, 使人们对企业的诚信理念产生充分的认识。

2.2 企业内部要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

诚信不是单纯的观念, 它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诚信的保证。这就要求职工在树立诚信观念的同时, 企业内部还要建立起监控及风险管理机制。对内实行监控机制, 建立科学而有侧重的约束机制, 防止个人专权、营私舞弊。这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其次决策程序要公开透明, 重大事项要民主决策, 在管理层形成监控机制, 防止个人独断;再次是建立诚信管理制度, 这样既能够保证客户的利益, 又能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报害。企业还要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 严格执行诚实有赏、欺诈受罚, 使诚信蔚然成风。对外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企业的诚信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去, 只有建立监控及风险管理机制, 才能保证诚信行为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 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来的诱惑。

2.3 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 这在企业的诚信中的确如此。一个企业不管其在宣传中对诚信鼓吹的如何完美, 但是企业的诚信最终还得由其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来体现。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是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售后服务。企业只有在提供符合用户及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及优质的售后服务时, 用户和消费者才能对企业的诚信度由一个通过宣传获得的抽象的认识发展到具体的认识, 从而在用户和消费者心中留下企业诚信的深刻印象。

2.4 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企业在实践中可以以一定形式的公益活动, 加强社会对诚信的认识。因为企业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诚信与社会诚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企业诚信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 而社会诚信系统的完善则更加快和促进了企业诚信的建立, 为企业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社会 篇三

针对诚信缺失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随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诚信建设,已经摆上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其关键则在于政务诚信。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更无从谈起。因此,政府要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同时,要通过强化制度、完善法律、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朱艳秋

4.社会诚信 篇四

打造诚信社会--诚信之道纵横谈(一)

一、失信面面观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诚信有极大的需要,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经济.货真价实,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不欺,是诚信问题;履行契约,信守合同,借债还钱,以诚待客,也是诚信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今社会中,失信现象却十分严重,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越来越少,以致造成信用危机.

作 者:葛荣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刊 名:石油政工研究 英文刊名:SHI YOU ZHENG GONG YAN JIU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5.诚信贷款感恩社会 篇五

一、班会指导思想

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传递着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它不仅使青年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受惠;而且还要求大学生逐步领悟其蕴涵的精神实质——青年大学生要具有强烈的感恩心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公德心。

二、班会工作目标

1. 明确诚信是成就伟大的基石,是做人的根本,是你走向光明的路途。

2.了解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的意义 3.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增强大家的责任心 4.呼吁每位同学要诚信 要懂得感恩。

三、班会形式:

演讲 文艺节目

观看视频

发表倡议书

四.班费支出 彩带 :20元 气球:10 元 拉花:15元 小礼品25元:其它 :10元

五: 班会过程:(开场歌曲《国家》)

1:班长对此次班会提出要求

2:演讲《我爱举国》 3:歌曲《感恩》

4: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5:观看视频 6:主任作总结 7:发表倡议书

六:班会总结

此次班会通过观看宣传片的形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政策和还款政政策,使大家充分了解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详细政策,明确了申请条件、具体的申请程序和及时偿还贷款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并针对自身情况提出了很多问题与建议。

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传递着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它不仅使青年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受惠;而且还要求大学生逐步领悟其蕴涵的精神实质——青年大学生要具有强烈的感恩心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公德心。此次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6.社会诚信问题 篇六

一、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1.个人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

2.企业不讲诚信的主要表现: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3.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1.诚信缺失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

4.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和“文革”及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背景原因;

2.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缺陷,是企业间交易行为呈现严重信用失控混乱局面的体制和制度性原因;

3.信用记录不全,信用查询不便,使得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基础平台,是造成我国诚信缺失的技术性原因;

4.道德教育虚化,个人主义膨胀;

5.对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

四、社会诚信问题的治理措施

1.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加强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提升政府的协调和引导职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档案;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大对不讲信用行为的打击力度;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信用中介的作用;

5.加强社会诚信的法律保障,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

6.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

7.论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环境 篇七

长期以来,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 不断出现信用严重缺失的现象:一是见利忘义, 不择手段。二是商业欺诈, 坑蒙拐骗。三是虚假作帐, 瞒报欺骗。四是集团炮制, 结伙行骗。等等。据商务部中国外贸企业信用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 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 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

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法律的不健全、市场管理模式和具体管理体系上存在着较大漏洞等原因, 目前我国的信用缺失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因此, 信用缺失既是一个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 深入研究“信用”问题, 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践上, 均有积极的意义。

一、信用和法治是共生共存的社会形态

在现代社会制度下,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休漠认为,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生存是靠了三条:一是对私人财产占有的尊重;二是对财产占有者转让财产的社会公认;三是承诺的兑现。而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都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第三条实际上就是信用。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 信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了生存需要,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建立超越个人利益、体现信誉和正义的规则——法治。因此, 要真正构建一个信用社会, 关键要依靠制度建设。法律的基本使命就在于通过权利 (权力) 、义务和责任的设定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促进社会在秩序和安全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虽然法律不能解决信用领域的所有问题, 但是法律却是塑造、促进和保障市场信用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通过法治走出信用缺失的困境, 首先是要明确产权, 完善产权制度。产权是信用产生和信用实现的基础, 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 而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用。如果产权不清, 市场主体就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也不可能从信用中获取利益, 因而也就没有讲求信用的动力和压力。因此要实现信用制度,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权制度, 使产权制度明晰化和合理化。通过法律将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权利利益、客体的保护范围、市场主体的义务责任确定化, 自然会促使市场主体重视兑现自己的承诺;其次, 要建立高度发达透明的信用信息体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信用已经信息化, 信用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信用从封闭走向公开。目前我国市场信用度低、合同履约率低、失信和欺诈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由于市场主体对相对方的信用信息缺乏正常获取渠道以及信用不灵、信用失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 就必须建立实现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则, 以最大限度地“纠正信息不对称”。运用法律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 当失信的收益大于成本时, 守信决不会是交易各方的选择。

如果能够通过法治和信用的互动, 使得各经济主体不仅将诚实信用作为追求其价值最大化的手段, 更内化为其本身的信仰和理念, 则真正实现了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完美统一。

二、建立诚信社会面临的法制环境制约

建立诚信社会是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环境中进行的, 考察我国和各省市地方现有的法律制度资源, 无论是立法, 还是执法和司法实际, 均远远不能适应建立诚信社会对法制环境的需求。

1. 国家立法缺乏统一的信用专项法律体系。

我国现有法律制度虽然大都已将诚实信用作为市场主体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并围绕这一原则, 规定了相关信用规则, 但仍缺乏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规定。

2. 现有法规规章中, 行政许可审批繁杂、部门利益倾向严重, 加大了建立诚信社会的制度成本。

现行的法规和规章虽然大多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制定的, 但由于起草者基本都是政府职能部门, 使得许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含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行政执法混乱随意, 司法案件久拖不决, 决而难执行, 制约了诚信社会的建立。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 我们初步建成了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体系, 基本做到了“有法不依”, 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法可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其突出表现是司法腐败, 执法不公, 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从司法案件来看, 一些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当中, 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打击不力, 执法不严, 有意偏向本地当事人, 而不是依法公平对待本地当事人和外地当事人, 打官司变成了打“关系”。

从行政执法看, 仍然是人治大于法治。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随意性大, 有的滥用职权, 有的任意放弃职权, 凡是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办, 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坚决不办;执法中“吃、拿、卡、要”问题突出, 乱伸手、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有的地方政府为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走私行为充当保护伞, 支持本地企业搞假破产逃避债务, 给农民打白条长期不能兑现。办事环节多, 手续繁杂, 效率低下, 服务水平差。这些严重影响了开放、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的建立。

4. 中介服务机制不健全, 缺乏规范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

由于缺乏法定的信息收集途径, 有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透明度比较低。目前, 企业经营行为和信用方面的相关记录和监督通常掌握在工商、财政、税务、技术监督部门、银行、法院、海关、公安等不同部门中, 这些部门各自为营, 相互之间缺乏协作,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息采集时困难重重, 信用信息的获取既不充分, 也不完整, 以致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 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

三、建立诚信社会法制环境的项目选择

1. 加快信用立法, 构建诚信社会的法律保障体系

信用机制需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加强信用的立法工作, 制定有关信用信息使用方面的法规, 规范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披露、交流、管理和监督, 以实现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的目的。即使立法的条件不成熟, 也应出台相关的规章、规定, 做到在信用活动中, 有法可依。尤其是要切实确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明确在市场经济中, 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 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何种形式的制裁, 使市场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失信行为的后果有所预期, 从而不敢不讲信用, 不得不讲信用。

2. 建立信用信息体系

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让守信者有所得、失信者有所失, 首先就要知道市场主体是否守信用。如果谁守信用, 谁曾经失信的信息无从知晓, 交易的风险必然加大。在社会信用比较发达的国家, 每个公民都拥有一个终身有效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号码, 每人都有一份在资信公司保存的信用记录, 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因此, 我们也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 即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登记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对市场主体进行终生信用记载, 使市场主体拥有自己的信用史, 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名誉扫地, 直至绳之以法, 最终使失信者代价远高于守信成本。要尽快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等现代高科技手段, 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公布、交流, 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平台, 协助信息服务机构, 协调各相关部门, 互通并共享有关信用信息, 以确保信用信息的充分、完整、真实、透明、公开。

3. 改善执法, 保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开

公正的执法环境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没有良好的执法和司法环境, 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 经营者心有余悸, 诉讼者心力交瘁, 就会使社会降低对国家建设与生产经营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 建立信用政府。我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之说, 政府的信用决定着整个社会信用的导向, 如果政府不守信, 市场主体就会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 就越追求短期利益, 自然谈不上讲信用。没有规范的政府信用, 就没有规范的市场信用。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途径:一是转变政府职能, 规范政府行为, 变无限制政府为有限制政府, 变为所欲为的政府为为所必为的政府。二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三是提高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随着行政环境的日益复杂, 社会各方面对各级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决策者要高度重视政府决策的法治化, 建立一个良好的规划、决策的法治机制, 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 必须尽可能多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尽可能地保证决策本身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长官意志”, 将决策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四是坚持依法行政,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能否严格、公正地执行, 是对社会公众活生生的教材, 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法律的信任, 一旦对法律这样一种社会信用最后的防线都产生心理动摇, 则信用体系建立的价值便无从谈起。

第二、公正司法, 确保案件实体和程序公正。司法机关是法律得以实施的最后一道关口, 当然应当成为保护信用关系的最重要防线。因此, 司法必须公平、公正, 惩恶扬善, 实现社会的正义。应强调的是, 在建立、健全信用机制方面, 我国不是毫无制度规则。我国已经制定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均有大量的信用规则, 问题是这些规则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我们在建立诚信社会的过程中, 首先应发挥已有法律的作用, 将已有的信用规则真正落实到位, 并在此基础上走逐步完善之路。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中, 必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保证已有法律的贯彻落实, 使法律真正起到惩罚和警戒作用。要坚持审务公开, 切实增强审判过程的透明度, 以程序公正保证实体公正。要坚持做到快收、快审、快结, 缩短诉讼周期严格依法办案, 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当事人的诉讼费用和法院的执行成本。

第三、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伯尔曼曾说, 在法治社会中, “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法律得到民众的普遍尊崇和自觉遵守, 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时, 整个社会的信用度必然大幅提升。执法公正实际上就是在建立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度。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强化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与此同时, 还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使全体公民信仰法律,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的正确意识, 奠定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环境基础。

4. 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服务市场, 为建立诚信社会提供墓本保障。

要尽快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及准入制度、规定信用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及其职责、确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准则及法律责任、完善信用信息监督机制。通过规范和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业务, 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服务, 从而建立对各种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社会监督机制,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有必要强调的是, 从国外信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宜精不宜多, 重要的是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威度, 我们应当借鉴。

5. 强化对社会成员进行信用道德观念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 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但是一个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道德问题。英国著名法学家哈特认为:“如果一个规则体系强加于什么人, 那么, 就必须有足够的成员自觉接受它;没有他们的自愿合作, 这种强制的权威、法律和政府的强制力就不能建立起来。”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是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和传统文化习惯, 通过人们的自律, 对经济、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 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引导, 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所以, 要提高市场经济领域的信用水平, 不仅要抓信用的法制建设, 还必须抓信用的道德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 个人信用观念和对信用的认知程度, 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反映, 我们要树立“信用社会”的形象, 最终还有赖于全民社会信用的提高。而信用观念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因此, 我们要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宣传体系,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进行诚信教育, 形成人人讲诚信、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

8.用正能量重建社会诚信 篇八

建设诚信中国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在一千多名受访者中,有360多位选择了“各个行业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小康》杂志连续第八年发布中国全面小康信用指数的时候,这一信息所蕴含的“正能量”,颇让人为之振奋。虽然公众对政府信用比较担心,但受访者却并不认为诚信中国的建设应该从政府抓起,“政府执法和监管要公正透明、有力度”(33.7%)仅排在“建设诚信中国最有效的五种方式”中的第二位,“各个行业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36.6%)排名第一,“通过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15.5%)列第三位,接下来才是“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和“加强民间和公共舆论的导向作用”(均为7.1%)。

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完善时,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一种追求公开、透明、公正的社会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倒逼”着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为上必须透明、公开。但同时也需公民自身参与其中。从抽样调查的选择能看到,大多数人期待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或行业出发,重建社会诚信,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正能量的积聚,也应该正视这种正能量所产生的效益。

用正能量重建社会诚信,并不意味要唱着高调感动中国,而只需要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体系中维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坚守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原则。比如,商人不售假货,艺人不能假唱,教师不说假话,记者不做假新闻。对一些坏的现象说“不”,即意味着对一些好的原则说“是”。医、食、住、行,倘若这些接触民众最多的行业,都能遵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会使社会整体的诚信度直线上升。

用正能量重建社会诚信,也并非要求企业放弃利益追求慈善,而只需创造财富,取之有道。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任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现在的市场失范,其本质就是信用失范。比如,最近“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以忽悠消费者的方式收场,赌输的恐怕是企业的信用。企业所能创造的正能量,不仅在于引领他的员工,而且在于他所服务的消费者,他所创造的消费社会。

用正能量重建社会诚信,也并非要让政府变成万能的上帝,而只是要让政府公信力成为社会信任的基础。比如三公消费的公开,比如政府预算的公开,刺耳的责骂声事实上要远超过虚假的赞美声。无可否认,这就是一种正能量,越是市场化的社会,越需要政府公开、透明、公正。这种对于官员权力的约束和限制,正是政府诚信不断进步的证明。

只有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中,才会激发出人们更多的创造力,也才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创造更有价值的群体生活。最大多数群体正能量的发挥,才能最终搭建起以政府信用为表率、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

9.社会诚信作文 篇九

迄今为止,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中华美德渊源之长,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一直被当作一种善德,一种令人尊敬的高贵品质,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受到高尚学者的高度赞美。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例像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难道他不是诚实守信的楷模吗?

汉代王充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即人的真诚达到一定程度,一定能够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我们要学习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了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议论纷纷:商鞅言而有信。

想必大家也一定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也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妻子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子说,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

“所以立信,知勇也。”即使在今天,我们仍应崇尚季布、商鞅、曾子这种重诺言、讲信用的品格。

啊!我们伟大的祖国!你就像一座雄狮,毅然决然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们感慨万分,“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眼前大好时光,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

10.社会诚信之我见 篇十

——社会诚信

这些天,展开各大报纸,翻开各大杂志,敲开各大网站,一篇篇刺人心痛的文章迎面而来。“工业明胶变药用胶囊”“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蒙牛牛奶含高致癌物”这一件又一件的报道无不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债务筑高台”这一连接一连的报道无不摧毁着我们的市场经济;“陌生人不敢救”“老人不敢扶”“重病不敢救”“路人不敢搭载”这一串又一串的事件无不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不是文明古国吗?我们不是诚实守信的炎黄子孙吗?我们的诚信何在?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诚信这个字眼?我们还有多少人能抒写诚信?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然而现今的社会却好像不怎么明白这个道理,诚信缺失到处可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 个人诚信缺失。它大量的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

2000年3月13日,被告人于嘉义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令闻街198号的商品房(该商品房商业网点门市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系沈阳市华侨房屋开发建设公司为还工程欠款而抵债给于嘉义的)卖给张桂玲后,在明知房屋已卖出及原始房屋产权证的房号(196号)是错号的情况下,仍用该房及错号房证作抵押,骗取中国农业银行沈阳市金锋支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人民币130万元(银行扣留10万元作为到期还款的保证金,被告人实际获款120万元)。被告人骗得贷款后,仅返还人民币10.45万元,余款拒不偿付。

而相对于于嘉义,古人孟信却做得很好,他虽然身陷窘迫之中,却依旧批评儿子欺骗买者卖病牛,并坚决要回病牛。古人尚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诚相待,以信相交?

第二,企业诚信缺失。它主要的表现为: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蒙牛,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一个创造奇迹的品牌,一个标榜为人类健康奋斗的品牌,却做出了许多为人唾弃的事。2009年9月 蒙牛等品牌液态奶被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4月 陕西18名学生喝蒙牛牛奶后食物中毒;2011年4月 陕西251名小学生疑食用蒙牛牛奶后中毒;2011年10月 蒙牛1个月曝3起问题奶。这样的一个奇葩,一个样板工厂,如今却成了祥子工厂。他们把人们的健康置于不顾,他们的良心何在?他们的诚信何在?

第三,政府诚信缺失。它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

据报道山西长治市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举例:王瑞,男,1982年10月生,长子县人,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办公厅综合科长,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李艳珺,女,1982年2月生,晋城市人,1998年10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学联法制委办公室主任,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真不知道这些神童是怎么完成大学学业?又是怎么从公务员那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我不否认这世界有天才,但天才扎堆就不免让人怀疑了。他们凭什么进入政府部门?凭什么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相关官员在为自己的子女谋福利时有没有想过老百姓?有没有想过政府公信?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件大事,觉得只要还有诚信,缺失点不算什么。觉得孰能无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诚信的缺失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第三、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也变得更加不易。更为严重的是,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使得许多诚实守信的人利益受到损害,认为“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占了主导,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道德水平下降。

第四、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既然诚信缺失会导致严重后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诚信呢? 法律方面的建设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机制,仅仅依靠道德宣传和良心谴责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客观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体系和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各种非诚信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限制和惩处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司法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任何不守诚信的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时候,竭诚守信才会成为一种风尚,诚信原则才会逐渐深入人心,诚信机制才具有其基本功能。必须强化法律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最重要的是物权法与债权法、合同法与侵权法、企业破产法与个人破产法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制定一部完善的侵权法,以便在确定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损害赔偿与损失赔偿、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等方面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对失信和侵权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商业信用的有关法律机制。

政府方面的作用

政府在诚信机制建立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政府的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其次,政府是经济组织诚信工程的最有力的倡导者或推动者,政府是公众的机构,也只有政府更适合于作为诚信结果公正性的主要监督者;再者,政府及其相关执法、管理机关具有对假冒伪劣商品交易和欺诈性的交易行为及结果进行约束与惩罚的职能,对社会诚信的维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本身还存在各种职能不清的问题,因此未能很好地发挥在诚信机制建设方面的应有作用。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还存在政企不分、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信息数据开放度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本身不健全,缺乏失信处罚机制等。因此,首先要分清和履行政府应尽的各项职能。要尽快地使政企分离,政府不能插手、干预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为商业提供服务上,把力量集中于市场环境的管理上,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起好诚信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对公务员的信用教育,尽快建设出良好的信用政府形象。

商业行业方面的自律

11.诚信、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 篇十一

小时候曾经看剑过一本名为《贾经》的线装本小册子,年代不详,估计是清代市井中类似于今天《赚钱百法》、《水煮三国》之类的畅销书。这本书讲中国古代商业大贾们的赚钱之道。其中有个小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

战国时期范蠡来到山东,准备白手起家。但是当地齐国人并不谙商道,对范蠡也不信任。本来想空手套白狼的范蠡碰一鼻子灰。但是,范蠡并不气馁,他明白,要想赚钱,又不投入本钱,自己唯一的资本就是信用。只要自己的信用获得了齐国人的认可。他就可以将齐国人暂时吃不了粮食运到燕国贩卖,再从燕地贩运当地土特产到起过,从中谋利,为了经营自己的诚信,范蠡开始到处借钱。开始,他只借半斤,每次只借一天,渐渐地,他开始每天借一金,每次借五天,并且对于每次借给他一金的人,在原数奉还的同时,还附送一点小小的礼物作为酬劳,有时候是一条鱼,有时候是一只雁。过了不久,范蠡借款的数目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借万金,一年还期,并附利息6%。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范蠡可谓是中国高利贷的鼻祖了。

就这样,范蠡先生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逐渐积累自己的信用度。两年之后,范蠡了解到北方的燕国遭受旱灾,当年的粮食几乎颗粒无收,于是,他以高于当时齐国市场的粮价,向齐国人借粮,借期6个月。消协散发出去后,很多齐国人甚至将家里的口粮都借给了,供他经营。就靠着这些资本,从燕、齐两地经营异地贸易,大获成功。其事迹甚至被太史公写进史记,成为中国商人入史的第一人。

尽管这个故事有不少明显杜撰的成分,但是这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大家都可能忽略掉的问题:诚信是可以用来经营的。

诚信是怎样炼成的

在范蠡看来,诚信是一种可以用来创造价值的资本。既然是资本,就可以通过管理和经营,来挖掘它最大的商业价值。

与目前社会上的流行看法不同,我不认为诚信是如“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必然,而是一种商业技巧。“迷信”诚信会给社会造成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诚信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是企业家良知的发现和对社会的给予。其实不然,诚信是一种投入,一种有回报的、有风险的投资。对诚信的人诚信,自然会获得诚信的回报,对不讲诚信的人诚信,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诚信的企业,发展的道路必然越走越宽,不诚信的企业,必定会面临市场的惩罚。

伊莱克斯是世界家电行业的巨头,但是在中国却饱受诟病,巨额的亏损传闻愈演愈烈,而伊莱克斯也无力澄清。数度换帅,换来的却不是市场的增长;几次调整产品结构,但似乎总和中国市场脱节。这些负面的消息,直接影响了伊莱克斯的产品销量和市场信誉。特别是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由于伊莱克斯难以克服的弱点(主要是在中国市场投入不足),导致很多消费者在网上发泄对伊莱克斯不利的言论。这些问题累积起来,最终让伊莱克斯尝到了市场之手的惩罚。

诚信不是企业天天在口头上喊喊便能够获得的一种企业资产,而是必须经过企业长期不懈的积累和维护,才能够在市场中体现其价值。北京的全聚德只做鸭子,一种烤鸭产品卖了将近150年。尽管很多北京人对肥腻腻的烤鸭越来越不习惯,甚至谈不上好吃,但仍不妨碍他们将全聚德作为一种北京人的骄傲。全聚德的经营理念,从其名称中便昭显无遗:以全聚德,财源茂盛。全聚德的成功,源于杨家诚恳待人,本分忠厚的家风。杨家的诚信,日积月累为全聚德积累了最重要的财富,使其一直到今天,这笔财富还远远没有花完。与其说全聚德如今卖的是鸭子,不如说全聚德卖的是“德”,商人所必须的“商德”。

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孰益彰,失孰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可做经营者的座右铭。社会责任的投资与回报

企业的诚信如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样。注重对社会责任投资的企业,从市场中获利也就越大。但当前社会普遍的认识偏差,是将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的无偿奉献,甚至大多数国内企业,在公益事业上形成攀比心理,似乎捐献的钱越多越光荣,再加上一些所谓慈善排行榜推波助澜,企业对大额的社会捐助可谓是趋之若鹜,但对于捐助的钱到底去了哪里,用作什么,却仿佛与企业无关。事实上,这样的公益活动,无论对于企业的永续经营还是对受助群体来说,实在意义不大。

但是,一些国际化大企业,却将承载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事业作为一种经营活动来运作,甚至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社会传播、形象传播和细致入微的运作,最终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一点,颇值得中国企业家们学习。

例如百事集团参与的“母亲水窖”活动,六年来累计捐款1550万元,这笔钱对于国内一些“公益”大户来说,也许不值得一提,但百事却将这个项目做得有声有色。

一方面,百事集团利用自己的百事基金会对这笔最初仅100万元的投资进行管理,同时还号召全体员工踊跃捐款,通过集团的募捐活动,百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灌输给全体员工,对企业来说,可谓是对员工进行了一场不用花钱的培训。其次,在活动过程中,百事每次捐助活动,都会邀请一些企业的员工共同参与,员工与企业的老总一道,吃住在当地贫困户的家里,帮助这些农民担水劈柴。通过这些劳动,再一次使得员工们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洗礼。当这些员工将看到的农村真实情况带回公司,又会形成新一轮的培训效应,百事集团在这种企业氛围之上推波助澜,通过开展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创意大赛”的活动,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深入地灌输给每一个员工。

当然,在项目进行中,百事更不会忘记有效的传播,通过现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记者同行等一系列的公共关系手段,将百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广泛地传播出去。

在捐助之后,百事并不满足于捐一笔钱、得到一些领导的接见、获得一些勉励、博取社会的认可便了事,而是深入地进行项目管理,认真监督,有效执行,因此对受捐助的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所获得的收益可谓非常巨大。短短六年时间,百事最初投入的百万元基金已建水窖1500多口,受益人群达10000多人。百事还培训农村妇女万余人,以进一步维护当地的水窖工程及对农民进行如何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的知识培训。而百事公司员工自发的零散捐助如为孩子捐赠的书包、书本等,更是不计其数。

12.构建和谐社会打造诚信政府 篇十二

一、诚信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1、诚信政府能增强政府合法性,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心理前提。

所谓政府合法性,即政府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及其所实施的公共政策,能够获得社会成员的自愿忠诚和支持[3]。正如法国学者让———马克·夸克所指:“合法性即是对统治权力的承认。”这种承认既与现行的宪政制度和法律有关,又与社会公共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有关。“合法性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一致,这种一致赋予领导者和国家以权威,合法性也反映了对个别领导者、机构和行为规范的尊重和认同。”[1]显然,政治合法性问题是现代国家不可也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因为,合法性是社会公众与政治系统之间进行互动的一个基本关节点。政治合法性既是政治系统“合法”行使权力或施行统治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提供了政治权力“正当”、“合法”运转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它一方面表明政治系统具有使被统治者认为其统治是“正当”、“合法”的特征;另一方面表明被统治者在没有强制力量迫使其服从的情况下对政治系统的自愿服从、支持乃至忠诚。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标杆”的作用,政府带领民众如何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实现和谐社会,不仅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建设和政绩,更取决于民众是否相信政府能否真正的代表他们的利益,取决于民众对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配合程度。

2、诚信政府能增加构筑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美国哈福大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教授首先引入政治学领域的,他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因此,我们可以简洁地把社会资本阐释为:它是以信任为核心,以公民参与的网络和互利互惠的规范为来源的一种资源集合体。从社会资本的内涵我们知道,政府社会资本包括信用(政府信用、社会信用等)、政府的制度规范、政府与社会的网络关系等。普特南认为,“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拥有大量社会资本存量的共同体中,生活是比较顺心的,公民参与的网络孕育了一般性交流的牢固准则,促进了社会信任的产生。这种网络有利于协调和交流,扩大声誉。因而也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2]同样的,对于一个政府,其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少也影响着其对于政府困境的解决。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是发展目标导引下政府与社会最佳配合,是以政府的信用度为前提。政府信用的形成和提高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公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政策的制定、落实,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达到社会发展的目的。

3、诚信政府能提升政府能力,从而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政府能力是一个政府在实现自己职能、从事某项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能量。一个政府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权力资源、权威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结构资源等要素。这些资源要素在政府能力系统结构中分别以人力、财力、权力、公信力、文化力、信息力和结构力等形式体现出来。微观上,这些资源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政府能力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能力的绝对量不断增长,但是政府能力总量的增长速度与社会能力 (经济水平、市场经济发展规模) 发展速度相比较有较大落差,政府能力的提升幅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之间有较大缺口。政府能力的相对不足使许多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都是政府能力增长不足的表现和后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需要逐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而政府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公共管理任务,必须有良好的公信力作为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打造诚信政府的三大路径

当前出现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诸如社会贫困问题、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群体性事件突出等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政府的公信力不足有关。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诚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诚信观。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对诚信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守不守信无所谓,甚至为了行使公益职权,可以不考虑信用问题。所以,解决政府诚信缺失问题,首先要在政府工作人员中普及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宣传,更新观念,由轻视诚信到重视诚信,把诚信融入到政府的执政理念中。要使政府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政府诚信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凝聚民心、号召民力,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建设政府诚信,还要向政府官员灌输和普及现代公共政治理念,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完成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任性”政府向守信政府、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管治政府向服务政府、利益政府向利益中立政府的一系列重大转变,逐步提高他们的信用责任意识,形成恪守信用的行政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

2、加快制度建设,构建诚信政府的各项机制。

第一,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理顺政府职能,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政府要真正的“超脱”于能经市场或者其他主体能解决的问题。在当前,政府要注重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各级政府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着力在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创造稳定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第二,创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环节。实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对各级政府制定、变更及废止政策的权限、程序等做出严格的界定,并形成有效约束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一届政府一朝政策”的现象;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科学化制度保障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增强行政决策活动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要求在公共政策上得以反映。第三,要建立健全政府信用制度。要依靠不同层次的信用评估机关,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做好政府信用征集、政府信用信息管理、政府信用信息审查申请、政府信用评级、政府信用信息发布等工作;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信用时,应该追究其政治、行政、法律、道德责任;建立健全国家赔偿制度,提高行政赔偿的范围和额度,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威慑力;第四,要加强政府信用的监督制度创新。要发挥权力机关、人大、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人民大众的监督积极性和威力,创新各种监督方法,促使政府机关及其人员做到信守承诺。

3、建立健全政府诚信的法律机制。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在信用管理上的相关法律法规己有16部,涉及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使用等各个主要环节。西欧发达国家不仅制定了与信用有关的国内法律,而且共同制定了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内都有效的信用法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如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许可法。2007年4月24日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出台的首部有关保护公众知情权的法规,这对于实施政务公开已有10多年历史的中国政府来说,这意味着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虽然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难在短期内完成,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客观上又需要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我国应陆续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管理办法》、《企业信用管理条例》、《个人信用管理条例》等。同时抓紧修改《商业银行法》、《商标法》、《保密法》等中的相关条款及制定颁布《信用法》、《公平交易法》等。

摘要:目前, 中国正进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 这一时期既是关键发展期, 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如何认识和谐社会及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认识政府诚信的作用、如何打造诚信政府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诚信政府

参考文献

[1]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41.

上一篇:村卫生室公卫督导总结下一篇:档案管理考试题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