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精选8篇)
1.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一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实训报告
石河子市民政福利养老院为老服务情况分析
——社工介入老年群体的必要性、障碍与技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老年人养老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拥有专业助人理念、知识与技巧的社会工作者,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到老年人事物中去,面临很多的障碍。如何不断消除社工介入的障碍,使其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是我们为老服务工作者探索的重中之重。
成立于2010年10月的石河子市老街街道小白杨社区助老服务志愿者团队是由该社区领导、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骨干等19人组成的,成员中有三分之二均接受过社工专业培训,并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资质证书,是一支富有朝气和敬业精神的社区服务团队,常年不定期的志愿服务于市老年福利中心。社工介入老年群体的重要性
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和谐推进需要社工介入。例:八师石河子市是一座年轻的军垦新城,市区总人口已突破30万,60岁以上老人近10万,提前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家庭养老的功能随之降低,家庭养老不得不转向机构养老。据对石河子市民政局下属的老年福利中心老人的调查资料分析,70岁以上的老人入住意愿仅为5%,即使这部分老人,也多是膝下无子女或家人无法提供适当照顾,或者家庭关系矛盾冲突得不到解决。专业社工采用认知行为法、验证疗法、缅怀往事与人生回
顾等干预疗法则有助于化解老人的心结,让老人接受新的生活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缓解老人的社会隔离需要社工介入。老人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性,就需要保持与他人的沟通或事物联系。社工利用小组方法的优势,通过动机激发小组、社交与娱乐性小组、支持小组、治疗性小组等小组活动,直接解决老年人社会关系锐减、社交机会减少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小的社会系统,缓解因隔离带来的痛苦,帮助老人拓展重建小组之外的社会网络所需的社交技巧,让老人可以在具有安全感的小组环境中学习和演绎新的行为举止。
二、满足老人的共性、个性化需求需要社工的介入。老人作为一个群体,既有共性化需求,也有个性化需求。健康老人需要保持活跃的、有所建树的生活方式,健康不佳的老人则需要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而处在两者之间的老人数量也是最为庞大的普通老年人群体,虽然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但需要特定的社会或精神健康服务,以保持最大限度的发挥独立生活能力。社工服务可以满足老人不图层次和类别的需求,可开展康乐服务、心理疏导、深度辅导等多种助人形式。
三、养老理念的转变需要社工的介入。养老理念的转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人和子女应该转变赡养老人的理念,吃饱、穿暖、住好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老人的需求,老人需要他人的沟通与尊重。除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外,老人更需要精神慰藉。
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自决及个别化助人原则的社工,在维持老人权益、关爱老人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更能综合协调老人与子女的需求状况。
社工介入老年群体的障碍:
一、老年人对待干预态度的障碍。落实老人干预工作,常见的障碍之一是老人们把心里不健康、社会功能失调看作是精神病现象,即使自我深受情绪困扰,也难以对社工敞开心扉。另外,很多老人持有“苦酒是自己酿成的”观点,认为抑郁和焦虑是源于性格上的缺陷,而不是对发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生活事件的反应。
二、文化方面的障碍。中国老人情感上大都较为含蓄,不会轻
易表露自己的情感,日常寻求帮助的对象以亲人为主,或是通过行政的途径获取求助资源。另外,老人的生活圈子较窄,很多老人被围困在家庭生活之中,难以在早年发掘或培养个人的兴趣,在社工开展的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中,老人参与率普遍较低。
三、老年社工知识产出贫乏的障碍。落实老年人服务也有实实
在在的障碍,包括缺乏专为老人服务设计的服务。社会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其作为一个职业还需在制度、技术、内容等层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关于本土老年社工服务如何设计和开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指导,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试验总结,理解老年人的独特需求,避免为老人提供不
适当的服务,那样可能会比没有服务更有害。
四、老年人情绪困扰躯体化的障碍。老人常把难以清楚表达的不适的感受与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会跟情绪上的健康挂钩。老人情绪困扰躯体化,把不愉快的情绪转化成对身体不适的抱怨。这也正是老人对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找医生而不会找社工的原因。
社工介入老年群体的技巧:
一、社工服务“去专业化”,敏感问题“绕道走”。在社工介入机构养老的过程中,无论有意或无意,社会工作者出于对服务效果和服务实施具体环境的考虑,都会采用“去专业化”的工作方法,而不是严格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程序进行服务。原因是,一是社工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各方面的配套制度都还不完善,社工按照流程需要调动的助人资源,大部分老人可以通过行政求助途径满足需求;二是对于老人日常生活纠纷,采用常人社会中的办法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化解矛盾。
至于在服务中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社工应尽量避免谈及,注意维护老人的自尊。
二、提供参与机会但尊重选择。社工在为老服务中,首先必须确定让每一位老人享有均等的机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学习掌握新的技能。其次对在参与机会上受到限制且有兴趣参加的老人,社工的一个角色就是变通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支持,使老人有途
径获得此类服务资源。如有一位老人因患心脏病不能参加气氛比较热烈的小组活动,社工掌握情况后就应该设计比较适合此类老人身体特征的较平和的小组活动。
三、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让老年人参与发展作贡献。许多老年人多才多艺,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社工可以充分发挥老人的才华和知识,让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老人带动其他的老年人共同参与活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不断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号召力的老人领袖,发挥他们的优势,提升老人参与能力的表达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那些在养老机构淋漓尽致的发挥余热的老人而言,他们更具有活力。
四、所有老年工作放慢节奏。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反应速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社工与老人交流时,一定不能匆忙,应给老人时间让他们处理正在讲的东西。如果有必要的话,用多种方法解释同一信息以强化这一信息。老人在看到信息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时学习效果最好,并会积极投入到过程中,所以,匆匆打发老人会让他们非常抵触。
五、“浸入”老人的生活。社工要与老人建立专业关系,必须“浸入”老人的生活,做到生活和精神的双重陪护。生活陪护要求社工深入老人的生活,熟悉老人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老人的生活背景,及时为老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精神陪护建立在生活陪护的基础上,是满足老人较高层次需求的一种状态。首先,社工要善于察言观色,老人的情绪表达既细腻又丰富,社工稍不
注意,就会错过老人反馈的重要信息。
社工服务贴近老人需求,社工在活动设计、开展、评估阶段,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虚心听取老人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对于一个对老年群体群体了解不充分、介入时间不长的社工而言,在活动开展初期的设计阶段,必须充分征求老人的意见,同时设计备选活动方案,以防止活动中出现“冷场”的尴尬现象。
2.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二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深化改革,政府职能不断地转变,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采购制度,各地政府审计部门对购买审计服务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从实践来看,早在2010年上海市就成为了我国最早提出并开始实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地区。2015年12月8日,在两办出台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提出了“实行审计全覆盖”等八项主要任务。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力量缺乏是我国政府审计在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这导致难以实现审计三大目标,即“真实、合法、效益”。而从我国其他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来看,一些政府部门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部门资源短缺,效率、效益低的问题。因此,为解决目前政府审计覆盖率较低的问题,一个重要的解决路径就是审计业务外包。
二、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1934年,罗纳德·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理论,他指出“交易费用是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约的费用”。从本质上讲,交易费用其实就是维持企业日常运作的运行费用,即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从而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为了保持一定的运行效率(投入产出比),企业会选择节约交易费用。我们可以把政府看作一个庞大的企业,而政府审计部门就相当于这个庞大企业的内审部门,为了维持这个庞大企业的正常运行,可以通过聘用外部独立的注册会计师来参加政府审计项目,以此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在购买审计服务的时候,审计机关和外部审计方就形成了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明确了双方在审计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双方对审计目标能够保持一致,也减少了审计费用的成本,所以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是必要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作为审计创新的一种形式,它将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引入其中,改变了政府单一提供审计服务的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国家治理的目标。
(二)基于寻租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寻租理论是是1967年戈登·图洛克提出的,他认为“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受托责任理论,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接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审计政府职责履行情况,这个过程中就存在权力寻租的机会。首先,政府审计机关有权决定把审计项目给谁做,这样就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向负责的审计相关部门贿赂。其次,审计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并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而且也缺乏对其结果的考核,另外,对审计结果也没有强制性的公告措施,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审计机关权力的滥用。
从另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视角来看,首先,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都是利己的,它们需要接受更多的项目来扩大自己的利润,同时,这也成为注册会计师进行权力寻租的“导火线”。其次,审计机关难以约束社会审计在参与政府审计项目的行为,并对其结果评价;再次,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并没有明确划分其职责,导致风险、责任分配不明确,这些都是社会审计机构进行权力寻租的机会。
另外,由于事务所本身是盈利性机构,它可能为了追求利益而跟被审计单位联合,隐瞒事实。所以,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注册会计师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审计质量,所以政府审计在利用外部审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和审计质量的要求。综上所述,审计外包中的两个主体,即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两方都会有寻租的动机,这为政府购买外部审计服务提供了可行性,但是需要建立完善监督体系来满足审计质量的要求,防止寻租行为。
三、构建完整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体系
审计外包提高了服务效率,发挥了知识共享优势,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带来公共服务责任降低、交易和合规成本提高等问题,购买审计服务引起了决策者等多方的关注和争辩,在这些支持亦或反对的争议声中,实现了稳步拓展[4]。因此,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构建完整的审计服务购买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建设。
(一)规定明确的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的方式
审计机关应将审计项目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选择不同的购买方式,如项目规模比较小、相对独立且不涉及国家机密,可以将此项目全部外包;如该项目专业性较强又需要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宏观上指导,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让外聘人员辅助审计机关开展工作。
(二)建立社会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审查和备案制度
在决定聘用哪个会计师事务所或哪个注册会计师之前,审计机关首先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人员的资质、资历、审计成果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注册会计师能够在政府审计项目中发挥作用。在审计项目进行过程中和结束之后,都应当对审计人员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可以建立一个政府审计项目外包的人才库,将表现突出的、优秀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记录其中,就可以方便以后的审计项目挑选合适的外部机构和人才。
(三)制定完善的合同条款
目前,在初步构建了购买审计服务的框架后,审计机关还需要细化具体条款,根据以前经验和现实情况,制定更加便于操作的合同条款,使参与合作的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效益。
(四)加强审前培训
在外聘人员正式参与现场审计工作之前,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对其进行的审前培训。对外聘人员进行审前培训的意义在于,让外聘人员全面详细的了解到审计项目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一个外聘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和政府审计机关人员保持同样的高度,从而降低审计质量风险、廉政风险和保密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五)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
在审计项目开展之前,审计机关应对外购审计服务的风险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评价,找出风险点,并制定相对应的风险控制和合理的规避措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对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控制,从审计进点、索取资料、与被审计人员座谈、审计取证、交换意见等多个环节进行动态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要全程掌握外聘人员的动态,防止出现审计目标偏差和寻租、徇私舞弊、泄密等问题,全过程防范审计风险,做到审计监控的“全覆盖”。
(六)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如果是由于参与政府审计项目的外聘人员造成的问题,一是要追究他的经济责任,扣除其审计报酬或对其进行罚款;二是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利于减少审计质量风险、寻租风险、廉政风险、保密风险等。
(七)完善购买经费保障制度
政府机关要根据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有竞争力的有吸引力的收费标准,这样才能吸引到优秀的社会审计机构和人员参与到国家审计中来;另外,各级政府应确保购买经费及时足额到账,根据项目完成进度或合同及时将有关款项支付给外部审计机构,减少经费风险。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意义
(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第一点,政府机关在购买审计服务的这个过程中,政府只需要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有利于转变政府的工作方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通过转移部分行政权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管理工作,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实现政府决策转换。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审计服务,不仅提升了审计力量,而且使审计机关人员规模减小,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根据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整合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是有其必要性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行的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最终采用的组织形式。当下事务所人才济济,业务范围也很广,所以政府可以以较少的交易费用轻而易举地找到外聘人员,这样就可以减少政府成本,提升效益了。二是,购买审计服务对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政府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政府审计项目每年的工作量很大,比如每年的大案要案的审计;其次,政府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并且素质有高有低,如果引入社会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换句话来说,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让政府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对较高的服务,整体上提高政府的效益。
(二)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对参与其中的双方都是由好处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政府审计项目,拓展了自己的业务种类,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能够为事务所带来更多的利润,促进事务所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二是,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形象。通过参与政府审计,有利于树立其在大众面前的的形象。三是,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政府审计项目能够提升自身的发展速度。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帮助事务所扩大业务范围和种类,适应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缩小与国际上大所的差距。
五、结论
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可以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当前审计署提倡审计全覆盖的大环境下,购买审计服务是适应这一新常态的很好的解决路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政府审计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合理的审计外包框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分析了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的意义。政府审计要健康发展,需要谨慎选择合作机构、建立好责任追究机制、完善体制建设,保证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为政府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个重要路径之一是通过政府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随着我国政府深化改革,政府职能不断地转变,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采购制度,各地政府审计部门对购买审计服务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购买审计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构建合理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体系视角出发具体阐述其的理论基础、策略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政府审计业务外包,交易服务,受托责任理论,完善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石桥.交易成本、审计主题和政府审计业务外包[J].会计之友,2015(7)
[2]姜迎雪,李淳惠.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13)
[3]贾云洁.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14(6)
[4]刘玉波.政府购买审计服务面临的风险及规避策略[J].经济师,2015(2)
[5]何雪锋王文蓉.“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内容及意义[N].财会信报,2013-03-11B04.
3.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社会审计机构 必要性 问题与隐患 措施与对策
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城市建设、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投资规模,引起社会公众对这些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所取得绩效的持续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机关正开始逐年加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力度,而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力量有限,需借助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以整合审计资源,以充分发挥整体效能。而在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参与跟踪审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及隐患,加大了审计风险,需采取一些措施与对策来消除隐患,进而降低审计风险以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1 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政府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审计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一方面,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众多,据资料记载,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就高达100多个,而全国审计机关仅有9万多人,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审计任务,仅依靠审计机关这有限的审计资源,很难做到对众多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必须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来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另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会计、审计专业人员居多,严重缺乏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尚不能满足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要求,而社会审计机构用人机制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聘请所需的专业人员,优势明显,对政府机关审计形成有益补充,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借助社会审计机构的人员和技术优势,弥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一些不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总体目标。
2 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出现的问题与隐患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规模的日益膨胀,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业务逐年增长,出现了一些问题与隐患:一是社会审计机构是一盈利组织,其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因而其为了承接突然增加的审计任务,会临时大量聘用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构成良莠不齐,流动性大,审计人员的不正常更换,打破了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加大了后续工作的难度,使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潜在风险急剧扩大;二是在审计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和问题定性的把握尺度与政府审计存在一些不同,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他们一般能很快发现问题,但在对问题的落实方面离我们政府审计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对问题表述不清、定性不准,对问题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从更深层次地挖掘问题根源,不能从政策法规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得发现的问题难以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有时还会引发一定的审计风险。
3 提升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要消除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出现一些问题与隐患,降低审计风险,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与对策:
3.1 抓好审前培训工作
审前培训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社会审计人员由于其长期以来从事的主要是客户委托业务,与政府审计项目截然不同,自然其对政府审计项目各项要求并不了解,需要对其进行审前培训,重点详细讲解审计方案、审计目标、步骤方法、法律法规、纪律要求等,这样能使社会审计人员迅速了解政府审计,明确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更使其各项观念与国家审计人员相统一,充分认识到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全组人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3.2 注重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依据该规定对审计问题事实进行描述、收集证据、定性问题等。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的优势一般会出现在审计初期,凭借其丰富的审计经验能够快速地发现审计问题线索,但其往往对违规问题深入分析不够,这就需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国家审计人员及时对社会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对其取证、底稿等进行定期复核,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疑点及线索展开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发挥头脑风暴作用,如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要集中整个审计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3.3 做好审计项目的后期总结工作
由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情况,尚缺乏现成的经验,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审计资源整合模式,只有在审计实践中不断予以改善,并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对审计项目中一些好的整合做法加以总结,并对尚存的不足之处认真进行反思,探索解决办法,为以后的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项目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摸索总结,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的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组建社会审计资源库,为今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打下夯实基础
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外聘的社会审计人员将会陆续地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再次参与政府审计项目的机会往往不多,审计机关为了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将这种审计资源整合的优势延续下去,急需组建一个社会审计资源库,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优缺点等进行总结,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审计资源库,为审计机关以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总之,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审计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仅仅采取以上措施与对策是远远不够的,尚需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升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车嘉丽.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6).
[2]张承宏.政府工程审计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J].审计月刊,2006(4).
[3]陈秀芳.浅议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调[J].北方经济,2005(3).
4.民政局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无法学到的东西,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民政局民政工作的以及慈善工作的了解。对工作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我所进入的是民政局负责的上饶县慈善会以及民政局的救灾救济股,接收捐助站。在这个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我感受到慈善工作需要非常的严谨严肃,这不仅仅是投入一颗热心肠感性的进行就可以的。
在我去的第一天,民政局就开展了一次面向全县的慈善活动“慈善一日捐”,就是人们捐出自己一天的收入,一方面用来提高民众的慈善意识,一方面可将善款用于全县范围内的慈善助学、助孤助残助老助医以及城乡部分因患有重大疾病或因灾害等造成的困难家庭或个人实施临时救助。这一次的募捐让我们慈善会非常的忙,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县乡各个单位的过来捐助善款的代表,清点并开具发票,然后再去银行存入账户。除此之外还要处理贫困生的申请报告。
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开展一个慈善活动进行募捐的具体流程,以及慈善工作所需具备的严谨。尤其在善款的收入和存放上都要仔细的存根,捐款的单位则要准备明细的捐款名单,我们要因此严格仔细的开具收据,让善款在以后的流通和数目的波动中有所依据和对照,建立一个详细的数据库。中国官方的慈善工作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我觉得就是在善款的收入与支出不透明,数据的使用项目含糊而笼统,使得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除此之外,在救灾救济股的工作中我还了解了如何核查受灾地区的情况。今年江西地区遭受了洪涝灾害,我们要调查各乡镇民政所及政府上报的因灾倒因灾成危房的名单数据,就给每人分配了下乡任务所要负责的乡镇名单。调查好的名单也要核实是否五保、低保、与困难户。有些时候乡镇地方会有意无意的在上交的资料里弄错这些序号,导致国家的救灾拨款发放产生偏差,虽然只是一个序号的区别,但这里面就又5000元的差异,如果不仔细严谨,错漏过多,那几句下来也是很大一笔数额。同时对于每个困难的家庭来说,5000元的差别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没有书读,有没有钱治病。这样的纰漏是不允许出现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得到了前辈们的照顾,让我接触了社会的另一个方面。这段日子我过得非常充实,所感受的相比于所学会的东西更让我受益匪浅,这不是言语便可概括的成长。它在日后的生活中会带给我更多的帮助,更好的基础。
5.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五
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李立国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就是要协同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者队伍)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公众参与”,就是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基础平台,依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注重发挥城乡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迫切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实现城乡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理顺乡镇街道政府机构与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尊重城乡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着力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制度
建设和设施建设,把城乡村、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自治机制。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基层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培育城乡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出发,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应注重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要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
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队伍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广大社会工作者是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最前沿队伍与最基本力量。他们贴近基层,面对群众,能够体察群众需求、社会心态和各种矛盾,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有利于通过社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疏导公众情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社会心态,构建平等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有利于更新群众工作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密切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与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此带来了诸如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贴近群众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突出中国特色、贴近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发展、讲求社会实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抓紧出台《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全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加快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等专项制度安排,完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二要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构建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要坚持职业化发展取向,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制度激励方式,引导成立公办与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中重点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培训,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逐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水平。
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注重基层,立足基层,加强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要途径。
(作者:中共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6.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六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信访、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位130多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各项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成长环境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州编制了全州“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州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出台了《**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州城市低保救助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规章,社会工作的政策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各行业、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在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操作规范。社会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四)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模式上,全州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才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和岗位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服务模式。机关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采取“管理+督导”的模式,通过制定政策、督导监管、建立服务体系等方式方法履行职责;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采取“管理+服务”的模式,通过落实政策、提供服务等方法开展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和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民办服务机构则主要采取“引导+服务”的模式,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这三个群体主要采用落实政策和发动社会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他们的生产难、生活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对广大城乡社区居民,主要是充分发挥基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题及其原因
(一)社会事业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州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州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市形象和品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呈现发展不足的态势。城市管理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差,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基础脆弱,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显著;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社会保障、救助、福利等方面,仍然存在保障标准偏低、覆盖面窄的问题,例如农村困难居民需要纳入低保救助的人数不到40%,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和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仍然简陋和不足,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
(二)社会工作人才缺乏认同和了解。从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看,全社会对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基本认知、认识和认同程度不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不管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自身还是社会公众,大约有75%的人认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有73%的人认为“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才”,即使在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有很多人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表示“只是听说”、“不知具体含义”,不知道社会工作人才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专业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在社会认知中,有的要么把概念泛化,认为只要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人员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人才;有的要么混淆概念,把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等同为一个概念,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把社会工作所涉及领域的岗位与社会工作职业一挂钩,就可以实现从一般工作人员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有的人还认为,做社会工作的就是社区工作人员或是村委会干部。
(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相比,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还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
1、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仅从民政系统看,从事相关社会工作的人员有978人,与常年100余万名民政服务对象的比例是1:1200,在这部分工作人员中,有42%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从事的社会工作更侧重于社会管理而不是社会服务。在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则更低。如全州从事城市低保的工作人员只有31人,与全州5万名城市低保对象的比例仅为0.6‰,176名乡镇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与全州20万名农村低保对象的比例仅为0.8‰。而美国2005年社会工作者总量达到了65万人,每1000人就配备有2到3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英国2001年的社会工作者人数统计为12.5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5%;我国香港地区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的注册社工就占总人口的1.7‰。
2、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够合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低,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在社会管理、社区事务等传统社会服务领域,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年龄结构老化,工作中基本依靠经验,而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情况日益复杂、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管理服务要求。
3、人才队伍分布领域不均衡。首先是社会工作的任务量和从业人员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统承担着多项社会工作,但是社会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的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不到12%;其次是人员分布不均。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多集中在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社区建设基层管理、社会流浪救助服务等方面,在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者、失业者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规模仍显不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领域分布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政府直接举办的领域多、社会自主发育领域少;问题解决型(求助式)领域多、常态维护型(非求助式)领域少;城镇相对多、农村相对少。
4、人才队伍专业能力还不强。拥有专业理念、具有综合运用各类方法技巧开展专门服务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严重不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5%。在现有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多数以上的人员虽都经过本职工作训练,但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遇到问题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支持,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政策制度支撑。就国家而言,2004年7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除此以外,几乎没有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就我州来看,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使用、激励、考核与资格认证、从业规范、登记管理、继续教育、评估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尽管各职能部门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专门针对社会工作人才出台的规章制度。二是缺乏组织管理支撑。社会工作分属10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领导管理机构,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严重,致使社会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总体协调,不能形成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合力。即使在各行业内部,下属事业单位的属性、级别也不同,给社会工作的协调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社会工作人才依托的民间组织发育还不完善,缺乏保障,运行困难,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不足,能够提供社会工作的岗位十分有限,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进程。三是缺乏财政支撑。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而且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设施建设、培训教材征订和培训网络建设方面薄弱,使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六)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社会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7.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七
一、要正确认识审计工作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审计工作与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审计工作为和谐社会服务。首先, 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环境具有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特性, 审计工作离不开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远景目标, 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动力源泉和明确目标;其次, 和谐社会有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 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氛围;再次, 和谐社会环境能增强审计与被审计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力度, 从根本上实现以审计促发展、以审计促节约、以审计促和谐的宏伟目标。只有认识了两者关系才能行使好审计的职能。另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都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 审计工作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审计法》开宗明义阐明了审计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促进廉政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审计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审计监督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 具有规范作用;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中, 具有推动作用;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 具有建设性作用;对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保障作用;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彰显作用。审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它与民主法制有着密切渊源关系,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找准审计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落脚点
胡锦涛总书记将和谐社会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3]据此, 审计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应定位在以下方面:
(一)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寻求权力运行和谐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黄金期、社会冲突高发期同时并存。一方面, 社会结构日益趋向复杂, 多元利益群体出现, 多种利益摩擦和冲突涌现。另一方面, 传统的道德整合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契约关系和公民社会的要求。因此只有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整合多种利益以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会公平方面, 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地区之间收入、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有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6, 这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达到国际公认的中等水平和警戒线。这一方面有体制、机制、制度上的原因, 另一方面则因为以个人利用职权或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攫取公共财物与他人财物为目的, 践踏公平正义的分配原则的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严重。因此,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石。
由此可见, 审计工作必须以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落脚点, 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 促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以寻求社会发展的和谐
当前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劣无处不在, 造假帐, 报假数字, 假图纸, 假工程, 假验收, 假发票, 假公济私等丑陋现象严重扰乱着社会的经济秩序。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共同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信用起着主导作用, 他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构架的主要推动力。
充满活力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从根本上破除影响人们创造力发挥的各种体制性障碍, 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由此可见, 审计工作必须要以促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为落脚点, 才能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 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以寻求经济发展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连续27年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率达9.6%, 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 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即由主要依靠有形资本的投入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经济增长就会缺乏后劲, 和谐社会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就不扎实。
幸福指数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当前, 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为了突出个人政绩, 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与此同时, 上学难、看病贵、买房难、就业难等重大的民生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幸福指数不是很理想。
由此可见, 审计工作必须要以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为落脚点, 才能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拓宽审计视野, 促进经济发展的和谐。
(四) 促进生态利益的最大化, 以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对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环境也出现了冰川退缩, 冻土融化, 湖泊萎缩, 湿地退化, 森林覆盖率降低, 草原面积减少, 沙漠化扩展, 水土流失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山地灾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等剧烈变化这些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都严重挑战“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而, 审计工作必须要以促进生态利益的最大化为落脚点, 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工程中来, 依法将环境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 促进人与环境的共处和谐。
三、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审计工作要更好服务和谐社会, 关键是要有“一颗心”和“一种本领”, 即一颗愿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心, 一种能够为和谐社会服务的本领。
(一) 提高思想认识, 认清历史使命, 全面把握审计本质。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 从审计事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 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 增强审计工作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紧迫感, 自觉地把是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检验和衡量审计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仅是职业定位, 并非人格定位。在审计过程中, 应努力做到监督不缺位, 服务不越位,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二) 拓宽审计视野, 转变思维方式, 全面履行审计职责。
十年前颁布实施的审计法早就明确规定, 审计监督的对象就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据此, 必须加大绩效审计力度, 实现审计职能的回归。目前我国的政府预算在完整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支只是一部分, 而其他部分包括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管理最不规范的、问题最多却未纳入预算管理。因此, 也必须强化对这一部分资金审计监督, 实现审计职能的回归。审计工作必然是查出问题、揭露问题, 而审计工作的终极目标却是促进整改规范。因此, 促进整改必须与查出问题、揭露问题同步跟上, 以全面体现审计价值, 实现审计职能的回归。如此等等, 如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而探索的前提就是拓宽审计视野, 转变思维方式。
(三) 突出审计重点, 加大创新力度, 全面提升审计水平。
突出审计重点符合矛盾论之重点论, 审计工作只有突出重点, 才能提升水平。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目前审计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 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惟一的选择就是要自我加压、自主创新, 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四) 掌握现代本领, 贴近社会需求, 全面驾驭审计技术。
“现代”本领包括现代知识、现代技术、现代信息和现代理论。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现代本领, 全面驾驭审计技术, 才能真正提升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如审计人员只有在掌握计算机审计前提下, 才能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看待问题;只有在掌握抽样统计技术前提下, 对问题的分析才具有科学性、可信性。当然, 掌握现代技术之后, 还必须贴近社会需求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否则, 就是纸上谈兵。
(五) 强化审计管理, 加快队伍建设, 全面修炼审计“内功”。
审计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资源整合、优化审计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 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队伍建设包括提高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等, 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人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管理机制得不到创新, 就是审计“内功”没有修炼好, 要出效率、出效益、出成果来服务和谐社会, 只能是一句空话。
(六) 提炼审计成果, 扩大公开领域, 全面满足社会需求。
审计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上。而提升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 第一要提炼审计成果, 就单个项目来说要有精品意识, 就同类项目来说要有整合意识;第二要扩大公开领域, 要适度扩大审计结果文书的分送范围和适当扩大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
总而言之,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都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 今天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 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3]只有搞好了审计工作, 才能构建好和谐社会, 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文件汇编.200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一条) .1995.
8.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篇八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惠及亿万人民根本利益的长远大计。审计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自治区发展、稳定、改革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首先,要积极投身于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要改变单一的就审计论审计的工作模式,冲破僵化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审计在宏观决策中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督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和监测国民经济有序运行,促进各部门、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保证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的落实。要善于发现和揭示一些共同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宣传等途径,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出建议、意见,广辟情况交流、信息反馈渠道,建立健全进言献计机制,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建设做出不懈努力。其次,要增强信心,充分认识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艰巨性,利用有利条件和机遇,推进我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我区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任务尤为繁重,压力更加巨大。目前,我区实现小康社会的程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农村牧区尚有1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6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承认差距而不甘落后,树立起强烈的追赶意识;正视困难而不被其吓倒,树立起坚定的必胜信心。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两个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抢抓时机,加快发展。审计工作要从经济建设大局出发,着眼于区情,围绕加快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信心,增强开拓进取意识,加强监督和服务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推进我区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新贡献。
二、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将贻误全国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在建设项目、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政策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环保、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上,精心组织、增加投资,建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以农村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非农业人口比重,城乡同步推进,促进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审计监督构筑了施展作为的舞台。审计要对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资金加强检查监督,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促进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提供保证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常规审计与重点审计结合;专项审计与跟踪审计结合;审计与调研结合。通过实施审计,促进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保证资金拨付到位,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挤占挪用建设资金行为,防止一切经济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和对权力制约、经济监督乏力等因素,当前,贪污、行贿受贿、侵吞挪用公款、国有资产流失等腐败问题还十分突出。腐败问题给党和政府造成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可能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因此,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审计处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经济“卫士”,在健全法律保障、规范社会秩序、净化经济环境、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为此,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义不容辞地拿起法律武器,同一切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首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其次,要善于和勇于发现大案、要案,敢于碰硬,敢于处理,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力,并要加强同纪检、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预防和惩治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再次,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健全法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审计监督步入经常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新的世纪里,面对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繁重任务,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大计。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审计署加强“人、法、技”建设的总体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为完成新世纪、新时期的审计任务提供可靠保证。一要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班子建设,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二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要组织广大审计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牢记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三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充实新的知识,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形势,审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要自我加压、奋发有为。要从过去单一适应型人才向知识复合型人才转变,不仅要熟知会计、审计知识,熟悉WTO规则,而且要精通经济、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推荐阅读:
提高民政工作能力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09-03
民政部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07-04
民政办服务承诺11-01
政府民政工作报告10-14
民政局长述职报告10-09
社区民政任务调研报告11-05
乡镇民政助理员自查报告07-04
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07-19
民政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07-04
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