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档案制度

2024-08-16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档案制度(精选6篇)

1.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档案制度 篇一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为了规范公司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主要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公司须每年组织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工作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公司不得支配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公司应当组织接触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者由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员工,应及时原工作岗位。

三、公司须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四、公司须按规定妥善保存员工健康档案,由专人进行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五、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六、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服、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八、公司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九、公司应当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北京紫嘉如一商贸有限公司

年月日

2.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档案制度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2007年至2010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体检机构监督检查表,对全市所有开展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机构概况、制度执行、医务人员资质、验室检验项目质控等。收集汇总检查数据资料,以Excel 2003建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卫生监督概况

2007-2010年,上海卫生监督部门连续4年对全市所有的体检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年监督检查体检单位171至240次不等,出动卫生监督员427至565人次,每年对监督检查内容进行调整(表1)。

2.2 违法行为查处情况

2007-2010年体检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受卫生行政处罚共计15件,涉及体检医务人员不符合资质、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擅自开展预防性健康检查以及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4 类违法行为(表2)。

2.3 卫生监督结果

2.3.1 主要制度执行合格率。

2007-2010年体检单位各项主要制度建立和执行合格率在94.4%至100%间。年平均合格率最高的是“检查表填写完整规范”、“体检工作流程制度”及“原始报告单保存”3个项目;年平均合格率最低的为“底卡消耗量与业务量匹配”、“建立《合格证》底卡、塑封套使用台账”、“体检不合格告知制度” 3项,分别为95.3%、96.0%和97.0%(表3)。

2.3.2 医务人员资质合格率。

2007-2010年体检单位参加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医务人员资质合格率在96.1%至100%间(表4)。

2.3.3 实验室检验项目质控合格率。

2007年体检单位实验室检验有的项目室间质评合格率为75.8%, 2010年达到100%。

3讨论

3.1 卫生监督力度的加强促进了规范执业

根据《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卫生监督部门每年要对体检单位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上海市体检单位数量基本稳定、且逐年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卫生监督部门对体检单位的监督检查次数从2007年、2008年的170~180余次上升到2010年的240次;检查人次数从2007年的427人次逐年递增,2010年上升达到565人次。显见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体检单位的“擅自变更、增减检查项目”、“保密制度”、“公示体检资质”、“体检事项告知”等4项主要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合格率呈现逐年不同程度的提高;“主检医师具备中级职称”、“放射、检验等卫技人员持相应职称证书”、“体检医师持医师执业证书”、“医师执业范围、类别与体检内容相符”等医务人员资质合格率则稳定在96.8%~100%的较高水平。提示不断强化的卫生监管有效促进了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开展。

3.2 监管内涵的提升提高了体检质量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包括物理检查、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内容。基于对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食源性传染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而临床实验室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评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1,2],有关法律法规对此也有明确规定[3]。2007年起,监督中增加了对实验室检验项目室间质评情况的检查。卫生监督部门通过督促体检单位加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网络,或将检验标本外送至其他质控合格医疗机构,使体检机构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室间质评合格率由2007年的75.8%,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100%,体检质量得到提高。2010年我们对前3年监督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调整了监督重点。部分已经得到较好落实的检查项目,如“体检工作流程制度”、“原始报告单保存”、“主检医师具备中级职称”等,不再列入主要检查内容;细化体检合格证、章的管理要求,检查体检单位合格证底卡、塑封套使用台账建立情况及底卡消耗量是否与业务量匹配;此外,还根据卫生部保障乙肝携带者就业权利有关文件的要求,将取消乙肝项目检测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4年来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监管不断向质量内涵深入,促进了体检质量的提高。

3.3 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监督数据显示,虽然2007-2010年体检机构主要制度执行合格率、医务人员资质合格率和实验室检验项目质控合格率均逐步提高,但体检机构因违反法律法规受卫生行政处罚的数量却由2007年的2件上升至2010年的6件。集中表现在“擅自开展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为擅自开展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制作体检合格证”两类违法行为的增加。2010年的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5起来源为社会投诉举报。案件调查中发现,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因对开展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规定不知晓,或因所处地理位置便利,确有较大从业人员体检的需求,为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后,自行与有资质的体检单位合作为体检者制、发体检合格证书。因为涉及到单位间体检信息的传递,体检者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合格证,而且该合格证的发证单位并非体检单位。这引起体检者对合格证合法性的质疑,进而引发投诉举报。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卫生监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规范执业的自律意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体检单位合格证的制作和发放环节以及部分非指定体检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并采取公示体检单位信息、严查投诉举报、公示违法违规单位等措施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单位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完整监管框架[4,5],促进上海市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此外,还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设置体检机构时,应充分考虑从业人员的实际体检需要,满足上海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

[2]申子瑜.关于临床检验存在主要问题及如何解决的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3):178-1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4]周艳琴,徐天强,贝文,等.卫生监督管理框架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62-66.

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篇三

为确保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如下:

1、营养餐管理、加工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学校营养餐管理人员和聘用加工人员必须身心健康、责任心强,人品好,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发现有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必须停止管理和加工工作。

3、学校营养餐管理人员和聘用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工作服,勤理发,勤剪指甲。

4、加工人员要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遵守本岗位卫生制度。

4.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6 篇四

管理制度资料三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目的:对公司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直接接触饲料添加剂的从业人员。

3、制度:

3.1按照卫生管理规定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验,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

3.2每天由当班带班人员负责检验员工进入车间前洗手消毒是否规范,洗手消毒不规范的员工,不允许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重新按规范进行洗手消毒,合格后方可进入车间。

3.3员工工作衣、工作帽穿戴情况,工作衣、工作帽必须卫生整洁,头发不得外露,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不允许进入车间,必须按要求纠正,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车间。

3.4 检查车间员工个人卫生情况,要求不得留长胡须,不得涂指甲油、留长指甲,不得浓妆艳抹,否则不允许进入车间,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入车间。

3.5 班长发现车间员工有下述不良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和纠正:吸烟、饮酒、吃零食、搔头、涕吐、挖耳、挠腮、剔牙等。

3.6车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病患或意外伤害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7 检查机器、设备、台板等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处于卫生状态,遇有脏污,应即时清洗或更换,避免污染产品。

3.8 检查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有无受到污染或长时间积 压,若有应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3.9 生产过程中应防止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对原辅材料、半成品或成品造成污染,车间领导应检查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3.10检查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要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过程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3.11检查防蚊虫、防鼠设施是否完好,紫外线杀菌灯、灭蝇灯是否按要求开启,不合要求即时采取整改措施。

4、相关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相关记录:

5.1《健康档案》

5.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篇五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负责人签字(盖章):

6.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档案制度 篇六

关键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出率,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随着健康检查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每年1次的健康检查行列。肝功能的检测被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又是肝功能检测中必检项目之一。因此,笔者对我县2006—2011年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液中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提高健康人群的健康指数作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密云县2006—2011年度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

1.2 检测方法

静脉采血3~5 ml,高速离心分离出待测血清。使用日本OLYMPUS 公司的AU-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活力,ALT>40 U/L判定为异常。检测ALT的试剂为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使用奥斯邦公司的E-STAR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甲(A)型肝炎(甲肝)、戊型肝炎(戊肝),所用的试剂来源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试验参数及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编辑与进行。

1.3 统计分析

检测结果数据经复核无误后,经统计学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T异常检出情况

2006—2011年健康检查总人数为136 913例,ALT总异常检出率为3.1%,2006—2009年间,ALT异常检出率直线上升,由1.86%升至3.91%,2010—2011年有些回落,但仍旧在3.3%~3.54%间,各年度间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7.804, v=5, P<0.01)。见表1。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2 ALT 异常结果与HAV-IgM、HEV-IgM

阳性的相关性 由表2可见, 99%以上的ALT活力异常仅为ALT活力单项升高,与甲(A)型肝炎病毒(HA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无关。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AV—甲(A)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

2.3 2010和2011年不同年龄ALT活力检测情况

ALT活力检测结果表明,≤20岁的低年龄组群阳性检出率最低,在21~30岁至51~60这4组间的阳性检出率呈现逐一降低的趋势,由4.13%降低至2.98%,不合格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人群,占总异常例数的67.1%,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4.630, v=4, P<0.01)。见表3。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4 2010和2011年不同性别ALT活力检测情况

2年检测ALT活力人群共计48 466例,男性人群占总人数的39.5%,女性占60.5%,总阳性检出率为3.42%。男性的阳性检出率为6.26%,女性为1.58%,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 =767.262, P<0.01)。见表4。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ALT活力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ALT活力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1]。就密云县这几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ALT活力的结果分析表明,自2006—2009年,我县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参加健康检查者ALT活力的异常检出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由表2可以看出,99%以上的ALT活力异常者仅为ALT活力单项升高,说明ALT活力异常多为非特异性因素引起的一过性升高[2],与患有甲型、戊型肝炎无关。这些人群是由于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社会活动相对较多,长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最终导致ALT活力异常;2010—2011年,ALT活力异常率有所下降,这与我县近年来坚持并加强对有关行业的监督管理,实行食品、宾馆等服务行业每年检查1次,对于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卫生培训和健康检查,对检查不合格者不予以上岗,饮食行业餐具实行严格的集中统一消毒并执行消毒后1次使用,保证餐具的卫生等管理措施密不可分。对2010—2011两年间的健康检查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ALT活力异常检出率低年龄组(≤20岁)人群阳性检出率最低,其余呈现出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逐一降低的趋势,并且男性的检出率远高于女性,且组间、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这是由于低年龄组在一些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疫苗接种上比较完善,大部分检查者都是刚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做暑期工的,社会活动范围相对局限[3],导致ALT活力数值异常的因素相对较少。而其余年龄组所呈现的情况表明,年轻人流动性大,尤其是21~40岁左右的人群,社会活动多,饮食结构不够合理化,生活没有规律性,高脂饮食、劳累、剧烈运动及酗酒等均可能造成ALT活力升高[4]。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应酬相应增多, 喝酒相对增加, 这些都可能导致ALT活力一过性的升高。因此年轻人应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 减少喝酒特别是酗酒等, 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非常重要。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员来讲,近几年比较注重养生,从生活、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有规律,所以呈现异常率有所下降的趋势。性别上男性的检出率远高于女性,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一致[5],差异的产生是因为男性社交广泛、接触面广、吸烟饮酒有关。密云县食品与公共场所行业的相关人员颇多,与社会接触面广,他们的健康情况对周围的人群及食品卫生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途径加大卫生、疾病预防制控知识宣教,加强传染源、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人员,使其增强个人预防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坚持定期健康检查,加强餐饮部门餐具的消毒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密云县总体人群的免疫水平[6]。

参考文献

[1]孟毓,聂军,岳献荣,等.新乡地区2002—2007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38-1639.

[2]戚茂超,陈兴智.柳州市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52.

[3]贾美萍,高雅敏,王案刚.2001年山东工业学校新生ALT、HBsAg检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18(8):98.

[4]宋雪梅,王明静,田明丽,等.威海市献血者ALT升高与居民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5):13-14.

[5]刘如萱.临沧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16-317.

上一篇:如何提升单店业绩下一篇:生产管理跟设备管理